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健康互联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8:13:12

大健康互联网

大健康互联网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73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1 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互联网的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网络中尽情释放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可以下载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进行交友聊天,不仅方便亲友之间联系,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1.1 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网络环境并不纯净,网络中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例如:色情、暴力、恐怖等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影响日常生活。

1.2 爆炸性的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多元化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并非正确的价值观。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变化,各类信息夺人眼球,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被网络不良信息所迷惑,甚至对其心理或者价值观产生误导。

1.3 虚拟世界,难以成为心理寄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网络与陌生人分享,他们往往把这些陌生人,当成自己的知心人,甚至信任这一位屏幕里的朋友,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部透漏给对方,结果导致自己上当受骗的案例不胜枚举,所以,虚拟世界很难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从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工作条件7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实事求是,从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问题出发,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内容,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1亿,中国网民的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25%以上,说明网络大军中,学生群体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网络已经深刻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

2016年5月至2016年6月笔者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达到90%。其中在被调查的学生中,100%的学生都通过手机端上网,95%的学生都办理了校园宽带业务,78%的学生进网吧等网络场所上网。说明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各项行为中,即时通讯和看视频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94.44%和83.33%,大学生往往通过网络聊天来相互通讯和交流感情。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思维方式,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思路,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身心健康,素质过硬的当代大学生,具体有以下三点创新策略。

3.1 建立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多元化、共享化等新特点,针对这些新特点,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宽带构建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寻找本学校的同学交友聊天,抒发自己的情怀;其次,平台中设立专家心理咨询服务,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可以直接通过平台与心理健康专家进行交流或者预约,这样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聊天交友的愿望,而且还可以及时帮助心理问题学生。

3.2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每一位大学生通过登录网站,填写《心理健康表》,通过计算技术和专家检测,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数据汇聚,做到防患于未然。

3.3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老师与学生可能存在地位不对等的现象,学生本身可能对辅导员就产生抵触心理。通过互联网,可以做到双方不知道对方身份,实现沟通交流的地位和信息交互对等,更加容易让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敞开心扉,也更加有助于解决心理问题。

4 结 语

“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为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以有效工具,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防止沉溺于虚拟网络,防止网络欺诈,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S].2011.

大健康互联网第2篇

结构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从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就是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建设,包括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这里面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交通基础设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公路交通从建国初18.74万公里已发展到现在的370万公里。铁路由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现在12万公里,其中,高铁今年年底将达到1.9万公里,轨道交通在22个城市建成95条,达到3173公里,到2020年预计达到超过6000公里,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多制式轨道交通也在我国迅速发展。

但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面临着问题。建国后的第一个高峰期到现在已经超过50多年,到上世纪90年代是第二个建设的高峰期,虽然年限不长,但是由于施工速度快,不合理的工期、不合理的质量、不合理的合同,造成一些工程质量的短缺,所以事故频繁发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将迎来安全期的爆发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现在需要探索的。

我国高度重视结构健康状态的发展,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层面制定了多个措施保证安全状态。一是在结构安全期的状态如何保障。二是如何进行监测和预报,包括技术理论和装备的研发。

从铁道系统,因为我国铁道系统发展迅猛,特别是高速铁路,如何保证整个全线运营安全也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点,这里面主要是对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状态的安全性和发展进行实时掌控。其次是在运行过程中事故起件、突发灾害的状态进行监控,以保障全线运营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方面开展的各项行动为今后大型工程结构监测和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基础。两化融合为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为大型交通工程的安全性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健康结构监测与互联网结合

对一个大型工程结构来说,从它的设计、建造、运营到损伤、老化是全寿命周期过程,为保障其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在使用过程中监测,在运用过程中连续监测,实时掌握其健康状态。从测试分析到结构安全评估,对结构的维护形成完整的全寿命过程的保障,如同医生给人看病一样,我们对结构也建立了健康监测系统。

这个系统分为四部分,一是监测系统,采用什么样的传感技术能够完整、长期、准确、连续地获得信息;二是信息的处理与传输部分,这部分保证信息实时、快速传到监控中心;三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它的损伤程度、损伤位置进行识别,做出判断;四是养护维修。这很好地体现了健康结构监测与互联网的结合。

依据结构养护的需求以及当今科技手段,实现结构状态数字化和信息化,推动主动式养护与管理进步,有效提高和保障结构运营的检测、养护和管理水平,降低全寿命期运营安全风险,延长安全使用寿命意义重大。

我国高度重视大型结构的健康监测,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便开展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虽然时间短,但是发展快,随着我国大批大型工程建设,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保证结构的质量,如何保证运营安全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的任务。

健康监测系统有四个方面:一是为结构长期科学有序的监测、巡检、养护、管理提供一个数据平台,建立结构长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档案;

二是尽早发现结构自身或行车过程中的危险状态,在结构危险萌芽阶段提前预警,确保安全,特别是铁路,要实时提前发现事故隐患,提前排除确保安全;

三是有效掌控运行期间结构的局部或整体长期使用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养护决策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

四是有效掌握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期的运行状态,为突发状态时提供数据保障。

从宏观上,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为结构安全、设计校核、养护维修和监测技术发展提供服务。从技术细节和实现要求来说,健康检测系统首先要具备足够的传感测试能力。其次要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这就与互联网相关。三要对结构的安全评估与健康诊断。健康监测的任务包括了对结构模型的修正与分析,对损伤的模型定位,对结构将来的影响,同时要对结构的安全性发出实时预警预报。

实时健康监测是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技术,涉及到土木工程、材料学、传感技术、测试技术、信号分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所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和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互联网+”时代的结构健康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以结构运营安全与维护为服务对象,以现代化监测全息、泛在、智能为要求,以结构物联网为基础,以提供专业化的海量数据计算服务为平台,这是对现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拓展,以促进建设形态与养护模式的创新与改进。有了这个方案后我们就可以实时掌控大型结构的状态并按需维修,这也大大减少了投入。

“互联网+”下的结构监测系统特征将明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结构建设规模的越来越大,结构建筑物数量越来越多,组成监测系统传感网络的采集、传输的数据量接近海量,同时新型机动车辆的检测对阶段数据类型不断丰富将出现大数据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将会长期、完整地获取各结构的信息,对信息的处理成为今后面对的问题。

二是在健康监测领域管理者最关注的是及时掌握结构的异常状态、安全状态,必要的时候要对它进行维护和管理,根本就是基于对于数据规律的挖掘,有助于充分利用数据价值,所以说大数据和互联网将为科学研究提供新一步的途径。这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三是设计和研究者将关注与结构运营时的荷载与响应是否与设计相一致。过去研究是在实验室建立的小模型,现在如果有了实时的对结构的监测,我们每一个结构物都是我们的实验模型、实验实体、研究对象,这就可以及时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而且结构与经济的平衡更好,保证结构寿命更长,找到平衡点。

四是在多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需求形成规模时,专业数据分析中心的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将会质优而价廉。随着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为监测系统提供廉价的服务成为可能,基于数据的服务业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智能化和智慧化系统特性将更为显著,使未来的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大健康互联网第3篇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国民生活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6.32亿。其中,学生是最大群体,占25.1%。在当代网络化发展进程中,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正处于成长与发展时期,其心理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据报道,高校学生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心理紊乱[1]。而研究发现,24.5%大学生有通过网络寻求心理帮助的经验;如果未来有心理困扰,57.5%大学生愿意选择网络心理咨询获得帮助[2]。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1 网络心理健康概述

 

网络心理健康,顾名思义,即区别于传统方式的心理健康。狭义上是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上网成瘾等问题;广义上指在网络环境中的心理方面的健康,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意志行为反映,它涵盖理念到内容、方法、途径与运行模式等问题。网络平台作为网络化进程中的载体,凭借着其无界性的优势,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学生群体随时随地可以借助有线或无线网络上网,只需轻松一点便能高速获取资源,一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单一的传播特点;其次,突破传统口头言语表达的局限,网络上海量信息尽收眼前,形式灵活多变,图片、声音内容生动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此外,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和互动平台,心理健康形式灵活自主。

 

2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网络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主体或如鱼得水,或作“网”自缚。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引导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我国最早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于2001年,而后随着“90后”新生代日渐成为校园群体的核心力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可以反映在学生群体网络心理与行为结果上。大学生网络心理包括大学生对网络环境的认知、情绪反应、态度和意志等。毛家武等认为当今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心理特征包括从众心理、拖延心理、猎奇心理、宣泄心理和逃避心理等[3-4]。而网络行为就是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人际交往、学业恋爱、就业择业等方面的问题。张澜等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特点主要为求知型、情感型、游戏型和匿名型等[5-6]。大学生的网络心理与行为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大学生的网络心理主导着网络行为,网络行为又反作用于网络心理[7]。关于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研究,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偏向批判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当代“90后”大学生几乎都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子设备。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相当多的问题。第一,当下学生群体个性鲜明,自我中心,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人际交往的复杂化使部分学生情感交流受挫,而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契合学生情感流露又恐惧受伤的脆弱心理[8-9]。然而,暂时的逃避和“解脱”并未改变学生本质的心理问题,真实与虚拟世界的转换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排遣孤独、宣泄情绪、获得“认同”的同时,也阻碍了现实世界的情感表达,给自己的心门上锁,衍生出了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10]。第二,学生上网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QQ、微信、微博、优酷土豆等社交娱乐平台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且部分学生难以自控。凌传繁对南昌地区7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网络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出现网络依赖,上网时长最长为看电影,听音乐和聊天,以获取学习知识为上网目的的不足20%,而游戏是最容易导致网瘾的上网活动等[9]。杨斌等对塔里木大学31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被试群体平均上网时间高于我国网民平均时间,但对自身言行有较好的控制能力,上网目的主要以聊天或交友为主,其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和多元[7]。黎慈对全国12个省10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网络道德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极容易损害国家、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11]。赵丹宇对福建省某校4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上网聊天、娱乐等比例很高,这与学生压力大、网络环境多元化以及虚拟世界给予的满足感有关[12]。孙乐栋等通过对2004与2006年广州大学大学生网络心理问卷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广州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逐年增长,且上网地点由以网吧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网吧和学校为主,上网目的从查资料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聊天和打游戏为主。第三,虚拟实在的网络特征让大学生获得了“假象”的暂时满足,部分学生进而沉迷于互联网,日渐逃避现实交往,与现实的人际关系相隔离,甚至过分依赖网络而导致其现实生活交际圈缩小,出现社交回避或产生自卑心理。张海音对浙江省3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的人际关系技巧、恋爱心理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并提出了应建立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差异性体系。第四,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会使大学生混淆视听,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可能形成与现实世界中不同的人格,并且这种人格将作用于现实中的个体行为,在这种人格作用影响下,大学生难以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难以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怖、逃避等。冯文艳以辽宁省12所高校519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存在迷恋网络、人际情感淡化、放任心理突出等问题,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肖征对辽宁省1410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网络在扩展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际交往障碍、逻辑思维能力下降、人格异常和网络成瘾等心理与行为问题[4]。

 

第二种观点认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正常,相信学生有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国内学者陈家麟认为,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评定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误差,从而导致了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在数量上估计偏高的倾向。尽管网络无处不在,鱼龙混杂,信息参差不齐,但大学生参加网络活动的心理与行为基本健康。郑倩等对海南3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尽管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规则意识不强,且认为网络只是作为交流的便捷途径,但随着年龄的成熟,由娱乐休闲向交友和学习活动转变,大学生参加网络活动的心理基本健康。

 

3 建议与对策

 

网络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大学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净化难度较大,网络监管力度欠佳,各种虚假错误信息、色情信息、非法信息等充斥网络,学生出现激进、扭曲、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及行为。此外,部分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脱节,弱化社交功能,进而产生了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两面性,提高上网自律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使用主体,需在高校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自我监管和控制的能力,正确用网,合理上网。大学生应在高校的引导与自律下,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提高网络心理健康。

 

其次,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态度与科学方式介入大学生网络平台。高校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常规环境和主要载体,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将积极态度植入日常的学生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症下药”,全方位把握当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中,把握学生的行为倾向和网络动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网络观,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深化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高校应当建立系统全面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网络为中心载体向学生生活辐射的教与学过程,其中涉及网上与网下环境、课程、学生心理、教师素质、管理等内容,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教育网,高校应当在自身认识与对当代学生群体认识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符合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实现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的教育目标。

大健康互联网第4篇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以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不仅仅推进了产业的升级,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状态受到网络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下面本文就从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出发, 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积极影响

1.1 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局限于固定的空间中,其实现的主要途径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或者是到心理咨询室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过于的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了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传播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和正能量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多种途径中获取相关知识。

1.2 满足了教学相关信息的需要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教育知识的来源均是书籍或者是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大学生在想获取特定的心理知识是相对较为困难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R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查询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信息,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实现一个有效的整合,在极大的范围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内容,满足了教学过程中对更多信息的需要[1]。

1.3 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很多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分享,更不愿意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导致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匿名性,在大学生倾诉和发泄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相关网站或者是空间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并及时给予正确的疏解,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2 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消极影响

2.1 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信息和资源均涌现在大学生的面前,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了思想和心理上的迷茫,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在丰富和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正确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信息。同时网络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大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性别、年龄、种族以及社会地位,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将自己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着法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2 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任务

互联网+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学生可以放肆的发泄自我,面对各种外来的新文化,而学生在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时并不具备良好的选择能力,因此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需要肩负更加繁重的教育任务,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相关内容,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网络文化,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3 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实施

互联网+丰富网络的信息资源,大学生的选择性再一次加强,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大学生自主的选择优质的网络心理课程,让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和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有效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避免不良的网络资源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3 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3.1 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各个高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监督机制,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氛围,同时高校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设置一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应该将网络上一些具有先进代表意义的资源进行整合,剔除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信息和资源,让学生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更好地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大学生情绪与调节”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情绪对大学生学习、健康以及生活、他人、人生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让大学生指导如何正确地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之后让学生进行相关网课的选择,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网络课程,更加深入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丰富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3.2 将网络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具有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更加深入,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持续和连贯性,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并结合教学内容给予循序渐进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将网络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充分展示网络教学优势的前提下实现现实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与教师沟通和交流,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气质”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将网络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运用显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气质的相关定义、分类以及气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之后通过网络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属于的气质类型,并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掌握气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3.3 ??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机制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效应该为大学生营造和创建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机制,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高校应该组织具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以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为基础,紧密结合互联网加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并建立一个可以有效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机制,通过大学生一系列的表现以及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以便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例如,教师在对“大学生挫折心理与调试”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对创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评估机制进行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以及心理防御机制,在课堂授课之后让学生登录网络心理评估机制,让学生通过评估机制中的相关问题来评估其心理状态,看大学生是否存在挫折心理,进而实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大健康互联网第5篇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力生物”)成立于2001年6月,是以玉米芯、玉米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产品,并循环利用功能糖生产中生成的玉米芯废渣生产新能源产品,以及木质素等高分子材料产品的生物质综合利用企业。

龙力生物长期致力于拓展健康食品和天然原料业务,2016年是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将健康中国升级到国家战略层面。对此,在龙力生物制定的8项2016年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实现转型升级,实施“大健康+互联网”战略。在本届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 2016)上,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文化中心总监刘立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针对功能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进展和“大健康+互联网”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记者:请结合贵公司的背景,对本次展会展出的产品做一下介绍。

刘立存:龙力生物是全球领先的功能性配料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低聚木糖生产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立足肠道保健、微生态健康、减肥控释等方面开发了多种健康产品,主要的功能糖产业已经远销欧美,与箭牌、无限极、蒙牛、新时代等国内外优秀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本次展会上,龙力生物作为FIC特约的重要供应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动生产企业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的功能性配料。

龙力生物本次展出的功能糖产品涉及低聚木糖、食品级木糖、木糖醇、L-阿拉伯糖。龙力生物低聚木糖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0%左右,具有增殖体内有益菌、改善便秘和腹泻、增强机体免疫力、平衡肠道微生态的功能,被众多知名企业运用到产品中,如“蒙牛新养道”、“无限极常欣卫”、“中盐致畅固体调味料”等。木糖醇作为公司功能糖主要产品之一,产能位居全国前三,与全球最大的糖果企业箭牌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多次获得箭牌最佳供应商评价。木糖醇除应用于糖果外,还作为营养剂和甜味剂应用在乳品、保健品、烘培食品和发酵食品中。如今,龙力木糖醇产品已经覆盖全国并销往五大洲。L-阿拉伯糖作为公司近年来致力开发的新产品,具有抑制代谢与吸收、抑制血糖和脂肪、预防便秘以及改善骨骼肌成分等功能,现已应用到保健食品、香料等产品中,如领先的高膳食纤维固体饮料“纤必可”等。

目前,公司在优化生产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加大对功能糖应用领域的研究以及功能糖终端产品的开发。“焕畅系列”(豆浆粉、醋饮、木糖醇)已经成为快消品市场上的新锐;另外公司正在积极研发木二糖、海洋寡糖、低聚半乳糖等新产品以提升功能糖业务单元的市场竞争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上述产品,龙力生物本次力推的“大健康+互联网”战略也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十三五”期间,龙力生物将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大健康产业有机整合,实现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记者:“产品质量零缺陷,服务标准无极限”是贵公司的质量管理理念,请问贵公司是如何控制产品质量与安全的?

刘立存:作为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企业,龙力生物从成立之初就视质量为第一原则,始终坚持“产品质量零缺陷,服务标准无极限”的质量理念,着力于产品质量提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控体系。公司先后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形成了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公司生产的产品从设计、生产、检测到产品包装、运输及售后服务各环节均严格按照国标、行标和企标要求进行出厂检验,不合格产品决不出厂。同时,我司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公司进行监督、指导工作。

记者: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贵公司非常注重对产品内在的研究与对应用的开发。可否介绍一下贵公司在这两方面的成果?

刘立存:我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龙力生物坚持走“产学研”与自主创新联合之路,目前已经申请专利100多项,获得授权60多项。公司设有国家功能性糖类公共试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中心、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秸秆生物炼制技术重点实验室、院士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获得了三项国家科技大奖,建立了从研发立项、课题实验、产品小试、中试到工业化生产一体化的产品创新升级解决方案。

龙力生物长期注重产品应用研究,并与企业研究院建立了功能食品开发研究中心。近年来,通过公司与客户的应用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大众化的健康功能食品。如我司与汾酒集团共同开发的“低聚木糖保健酒”,与中盐集团开发的“益生元固体调味料”。目前,低聚木糖已经应用在乳品、保健品、饮料、酒类、盐类、饼干等各类食品中。

记者:据了解,2015年龙力生物与美国AIDP公司签订协议,使低聚木糖进入了国外市场。请问在这一年中,贵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刘立存:2015年,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其中,低聚木糖在台湾、韩国、日本等传统亚太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并成功进入泰国“食益补”等大客户的供应链。在欧洲,低聚木糖进入多个国家的饲料市场;法国、意大利等国宠物食品需求较大,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的客户已经开展了在宠物食品领域的实验。在美洲,美国多家企业已经进行使用低聚木糖的试生产,后续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除此之外,公司的糖醇产品成功进入了欧洲和美洲箭牌的供应链,并获得箭牌2015年度“最佳供应商奖”和“质量优异表现奖”两项大奖。目前,国外客户对功能糖的认识在逐步增加,公司也在积极申请各类国际市场准入证,以期获得更多国家的市场份额,实现国际销售突破。国内外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都在增加,各项法律法规也趋于完善,但市场仍处在培育期,前景广阔。

记者: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贵公司的8项2016年目标中,第一条是实现转型升级,实施“大健康+互联网”战略。请问贵公司将如何实现?

刘立存:大健康产业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如今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在欧美国家,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2016年,预计中国市场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十三五”规划期间,正值“互联网+”工业4.0时代到来之时,互联网经济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龙力生物大健康领域布局从近年来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中便可初见端倪。2015年下半年,龙力生物公告要完成收购厦门快云和兆荣联合两家互联网公司,架构起“大健康+互联网”双主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其中,快云科技专业从事互联网数字化营销等业务,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和广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兆荣联合是一家以移动增值服务为业务核心,面向手机用户提供多种增值业务的全国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及无线信息化服务的开发、运营及内容发行。

大健康互联网第6篇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这一新的业态在体现快捷、方便、低成本大规模,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违约责任、流动性风险、坏账风险、资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问题,而且至今没有相关的法规进行监管。

针对这一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上海富申国有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樊芸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递交议案建议:要通过制定相应政策、研究相关法律、防范系统风险等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这份题为《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建议》认为,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已给传统金融带来了模式上的严峻挑战。

截至2013年7月,央行颁发第三方支付企业牌照已达250家。2013年12月31日,仅支付宝和天弘基金累计申购金额已达4294亿元。由于互联网金融几元、几十元、几百元都能投资,每天看着手机上利息的回报,确实很有诱惑力。当前应该把握好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鼓励支持和适度监控的关系及替代性与互补性、颠覆性与促进性关系。

针对这一新业态潜在的各种风险,樊芸代表建议:第一,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金融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通过创新发展,已深度涉足金融业务,包括支付、融资、理财、滴滴打车软件、抢红包等业务,今后还要涉足保险等业务,因此要鼓励创新。

第二,要防范系统风险。从融资业务方面要防范坏账风险,从理财业务方面要防止流动性风险。要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牵头作用,协调相关监管机构,共同监管。

第三,要研究违约责任的法律规范。同时要防范道德风险,包括向消费者的风险提示等。

第四,由于互联网几大巨头企业的控股权都不撑握在民族品牌的手中,因此要防范大数据的安全。

第五,采取措施,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

第六,尽快研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资金跨境外流。防止洗钱等违法、违规的行为。

第七,推进个人征信业的启动,规范企业征信业的发展。

第八,要区别对待、分类监管。对风险已经显现,有较大金融的互联网业务,应比照传统金融业务,进行监管。对一些尚处在发展初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可指导其发展:包括划定底线或负面清单,例如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等。

大健康互联网第7篇

关键词 互联网+ 心理健康 应对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74

Abstract "Internet +" Action Plan bring to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ternet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innova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This will combin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posing the use of “Internet +” thinking to carry out effective coping mechanism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mental health; coping mechanisms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务院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所谓“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结合“互联网+”思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提高他们在面对互联网中的片面信息、复杂舆论等作出应对和适应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思维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并将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1 “互联网+”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和新奇的刺激,这些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诱惑。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也出了一些新的变化。

1.1 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产生的积极变化

(1)互联网信息的传递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完善自我。互网络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大学生内心体验,而且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完善自我。网络的匿名性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暴露的空间。网络世界的自我暴露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确立。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自我暴露和自我宣泄,能够释放现实生活中过度压抑的欲望和压力,这无疑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互联网的时尚和娱乐性有利于大学生的真实心理的展现。作为追逐时尚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没有微信、微博、QQ等交流工具,互联网时代的视听等媒体文化在强化着大学生的感官功能。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能够体验心理的快乐与满足,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和他人的认可。大学生在网络中充分感受到了自由,在互联网上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这种表现往往更加彻底地表露了他们的真实状态,展现出他们更加丰满的心理状态。

(3)互联网满足了大学生各种社会和心理需求。大学生很容易在互联网里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各种需要。所以,他们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不必担心任何后果。此外,他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充分满足了他们的社会交往的需要。研究发现,经常上网的学生比不上网的学生更能体会到较多的社会支持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能够将网络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在网络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而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会。

1.2 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产生的消极变化

(1)对互联网的依赖心理极度加强。大学生长期被网络信息、QQ、微信、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等包围缠绕着,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一时找不到Wifi,就会使他们焦虑烦躁,不知所措。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互联网产生了强烈的依赖,这使他们日常生活人际交流变少,心理开放程度逐渐降低,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内心体验渐渐缺乏,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2)情感越来越缺乏稳定性。互联网中不稳定的情感会使学生在现实中情感迷茫。长时间上网使一些大学生有时情绪高涨,有时又陷入情绪低落与抑郁。网上的沟通交流使得现实人际交往减少,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大学生情感的匮乏和冷漠。过多的网上交流,减少了大学生与现实社会中的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也造成了他们人际情感的淡漠。

(3)网络逐渐使大学生产生失落和厌倦心理。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虚拟的心理快乐,但这些快乐也可能是“海市蜃楼”。网络上信息量大,还有许多虚假信息,随时会有欺诈和陷阱。大学生在网上花费了大量时间搜寻的资料信息,最后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非常有限,并且真假难辨。他们会因此而觉得浪费了时间,产生失落和厌倦心理。

(4)网络使大学生价值体系扭曲化。互联网中的信息量较大,充斥着多元的价值观,甚至错误的价值导向,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到影响,偏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出现抛弃传统追逐功利,核心道德理念动摇的现象,有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受不良网络的影响还可能走向犯罪道路。互联网消费也使大学生的消费观明显改变,不良的消费方式经过网路传媒的大肆渲染,干扰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助长了他们的虚荣心理,浪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2 “互联网+”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2.1 培养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环境下让大学生有了更多可能接触到各行业的各个领域,这些大容量的信息资源不断的冲击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在交往方式上,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在使用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等互联网+通信的即时通信方式。然而这种方便的交流方式也使得涉世不深、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结果给自己带来许多困惑。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就应该指导他们有选择地获取正规的AAP ,学会鉴别网络中不同的交往对象,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APP,适度投入使用时间获得有效信息,防止过度投入虚拟交往带来的负面效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会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质量,增强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此外,教育工作者必须干预过度使用APP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即时通信洪流面前,适时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恰当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高质量的交流和有效的信息。

2.2 构建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构建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需要搭建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在校学生需要在自己的手机获取相应的APP。这个APP上要建立以学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为统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学院辅导员为载体,以大学生心理委员为朋辈辅助的平台,由此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和多维互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叉立体网络。学生如果需要获得心理帮助可以随时用这个APP挑选想要找的老师和同学获得心理辅导或其他帮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上,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强调知识和认知的接受与改变,而且更加强调在互联网中的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2.3 推动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如今,互联网+教育正颠覆性变革着中国的教育发展,网络课程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新的手段和工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尝试使用“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在校学生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心理健康类课程,也可通过校园APP在线学习,课后在QQ群或微信群里讨论问题以及上网搜寻资料并完成网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还可以通过APP进行咨询,避免面对面的尴尬。通过互联网的互动学习,既有利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与老师以及父母之间理解、沟通与交流,让他们提升心理健康素质。

2.4 开拓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和渠道

第一,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积极有效地对有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第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人格优化、人际沟通、情绪困惑、恋爱、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等方面的给予全方位咨询与指导。在网站上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链接,拓展网络心育的领域。

第三,有效利用校园APP和微信平台。充分运用这些平台提出日常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的话题展开讨论,以健康的心态、主流的观点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培养大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

运用“互联网+”行动计划模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此为载体进行实践拓展,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以及自我成L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同时,通过丰富的网络心育实践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好互联网+心理健康模式去建设专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具,将课堂、活动、在线咨询、培训等内容通过网页、APP搬上互联网,打造开放式在线教育。

在“互联网+”的新时期,大学生需要将优质的网络资源内化,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利用好当下的工具改变教育思路,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贺善侃.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 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 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4] 杨虎民,魏萌.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江苏高校.2012(6):133.

大健康互联网第8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 环伺服务平台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05.008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5-0035-06

引用格式:张兆楠,万录品. 基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学校心理健康自服务系统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5): 35-40.

1 引言

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业和超强度的应试学习可引起学生的精神紧张和心情压抑;舒适的生活和保姆式的伺服可能会导致孩子独自面对困难时的迷茫和无助;父母的工作繁忙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家庭沟通减少,加大孩子形成孤僻心理的概率;以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生理期等因素,这些都普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潜在威胁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难以逐一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详细咨询与跟踪,不能满足现有的心理咨询需求。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对心理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使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出现了很多原本应该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本文采用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相关技术,根据心理专家的现有经验,结合专家决策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环伺服务平台,通过自愈式漂流瓶系统,给学生提供智能诊断和自愈式解答等综合解决方案,利用技术手段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2 信息化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建设必要性

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不会轻易听从外界的劝辅,对于学生接触的人群,按照紧密程度以及学生心理咨询意愿程度,呈环状特点,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越往外圈学生心理咨询意愿越低。因此,学生如果心理上出现较大的变化,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式寻求帮助,用自愈的方式实现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而不同的心理辅导资源不可能常时间等候在周围,因此需要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模式解决学生实时心理咨询问题:(1)学生有想法,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疑虑交给有类似经历的师兄师姐;(2)学生如果需要专家辅导,也可通过文字、音频、视频远端与专家在隐私状态下交流;(3)学生可以与老师、班主任在匿名情况下交流;(4)学生可以将想法、反驳意见在隐私状态下交给家长群,在群内进行讨论。

虽然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一个课题,但由于受到地区发展差异、教师辅导能力偏差、配套资源到位不一、开展模式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窘境,实施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实现模式没法高效推广。面对区域、资源、模式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基于大数据及专家决策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漂流瓶平台是使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广泛而且快速优质地开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 信息化心理健康辅导平台设计

3.1 关键技术

(1)大数据

大数据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等四大特征。

本平台利用学生在校的大数据,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消费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对学生的性格、情绪、心理、偏好等进行个人特征轮廓提取及更新,按照预先设置并可不断学习迭代优化的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

(2)HTML5

HTML5是万维网的核心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HTML5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同时引进了新的功能,可以真正改变用户与文档的交互方式,包括新的解析规则,增强了灵活性、新属性、淘汰过时的或冗余的属性等,其特性赋予了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

本平台的客户端是基于HTML5开发的网页APP,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更快的联网速度、更有效的连接工作效率,使得基于页面的实时聊天、更优化的在线交流得到了实现。

3.2 设计原则

(1)要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以及信息生成能力。各片区优质资源不均、稀少甚至匮乏,是制约传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规模化快速成效的主因之一。信息化平台,其固有的技术优点之一就是突破物理区域的限制,能够实现跨区域甚至跨国界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达到以更开阔的眼界、更先进的理念,实现无时空限制的心理辅导服务。有别于传统的倾听交流式甚至理论说教式的辅导,大数据平台更加尊重学生的偏好及习惯,提供漫画、故事小说、歌曲甚至影视等形式多样的辅导资源,使学生在其最为偏好的学习及娱乐过程中心理健康得到潜移默化的修复。此外,平台还应该具备自我学习、总结学生心理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力,并依据历史使用情况不断自我生成心理辅导的故事案例,从而提升系统的时间自适应性。学生心理健康漂流瓶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2)要具备多维度智能获取学生心理动态能力及提供主动心理辅导和被动心理辅导的服务,如图3所示。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动,获得学生在无觉察情况下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借助专家决策系统推断实名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波动情况,实时跟踪预测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并依据实际情况主动推送心理辅导材料,并提醒相对应的老师及家长做好线下观察、辅导及关爱工作,通过O2O模式强化提前心理辅导效果。在学生匿名登陆平台主动进行心情交流及心理咨询时,平台通过卡通形象的智能机器人与其进行文字交流,在词意理解后,将关键词送与专家决策系统进行决策判断,实时形成干预方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同时为在线咨询学生配对以前有类似困惑而且已得到成功辅导的学长学姐来进行一对一的匿名交流辅导。

(3)要提供令人舒心的无担忧的沟通方式及环境,如图4所示。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伴着一些涉及个人隐私并且不想被别人获知的事情。对他人进行倾诉,尤其对熟悉的人,可能会感觉难为情或担忧事情外流扩散,甚至二者均有。因此,平台设计通过一个扔进茫茫大海漂流瓶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情绪发泄或心事倾诉;学生通过收到或捡到一个无主的漂流瓶来获得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辅导帮助。这种方式可为遥远的求助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

3.3 平台特点

所建设的平台需具备以下模块及特点:

(1)有与目前校园学生相关的系统相连的应用接口;

(2)学生成绩、日常表现等大数据分析告警提示;

(3)类似遭遇检索和推送等决策;

(4)与互联网实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的互联;

(5)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如APP),多类型终端适用;

(6)与青少年性情相适应的应用界面设计。

3.4 体系架构

根据平台信息化的核心需求,基于大数据及专家决策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漂流瓶平台的体系架构由基础层、数据层、分析层、决策层、接口层、应用层六层架构组成,如图5所示。

基础层,主要包括平台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动力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数据层,主要包括3种类型数据。心理辅导所需要的漫画、故事小说、歌曲甚至影视等形式多样的资源;专家团队特长等相关信息以及以前服务过的匿名学生的情况;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动获取的实名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

分析层,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负责对已入库的心理辅导材料进行内容识别分类和依据自身服务案例生成新的辅导材料;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性格、情绪、心理、偏好等海量学生信息进行个人特征轮廓提取。

决策层,按照预先设置并可不断学习迭代优化的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并依据相关反馈结果,优化推理规则。

接口层,具备包括与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以及短信接口。

应用层,通过手机及计算机客户端等渠道向学生提供友好的被动服务界面,并与学校教学平动,主动向学生推送早期心理辅导材料。

3.5 网络拓扑

平台网络拓扑如图6所示。

3.6 功能模块

平台包括学生信息库、专家团队资料库、心理辅导资料库、决策分析系统和漂流瓶系统等五大模块,如图7所示:

学生信息库:包括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

专家团队资料库:包括专家基础资料和特长等信息。

心理辅导资料库:包括漫画、故事、小说等内容,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形式。

决策分析系统:包括内容识别分类、特征提取、规则库、决策器、学习器等模块。

漂流瓶系统:包括用于基础信息维护和学生心理健康度分析的后端管理平台和学生交互使用的前端APP。

3.7 关键业务流程设计

(1)主动提前心理辅导服务业务流程(如图8所示)

1)数据层:平台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动,获得学生在无觉察情况下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

2)分析层:对已获取的实名学生的信息进行性格、情绪、心理、偏好等个人特征轮廓提取及更新。

3)决策层:居于分析层提供学习轮廓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按照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隐患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

4)应用层:按照决策层的结果,与教学信息化平动,以漂流瓶形式向学生主动推送符合其偏好的心理辅导材料;同时短信提醒老师及家长做好线下观察、辅导及关爱工作,并接受老师及家长的反馈。

5)针对老师及家长的反馈数据和学生接受心理辅导操作记录进行分析,并丰富数据层、分析层、决策层对应的数据及规则。

(2)在线心理辅导服务业务流程(如图9所示)

1)应用层:通过漂流瓶方式获得学生的情绪发泄信号或心理辅导需求,把相关信息输送到数据层。

2)数据层:存储收到的信息,并触发数据分析请求。

3)分析层:接受请求,对数据进行信息识别分类。

4)决策层:根据分析层提供的信息识别结果,按照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隐患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同时为在线咨询学生配对以前有类似困惑而且已得到成功辅导的学长学姐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配对交流辅导。

5)客户端:学生通过收到一个回应漂流瓶来获得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并通过漂流瓶继续进行交互。

6)依据在线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并丰富数据层、分析层、决策层对应的数据及规则。

3.8 安全机制

心理咨询涉及学生的隐私,相关数据属于敏感数据。为保护学生隐私,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机制加强对平台和数据的安全管理。平台采取的安全机制包括网络安全管理、账号安全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

(1)网络安全管理

内外网互联安全管理,将平台网络划分为独立网络,通过设置防火墙策略与其他网络进行隔离。

(2)账号安全管理

严格控制平台相关账号,定期更换口令,严格控制账号访问权限,保存各账号的操作记录,定期审计。

(3)数据安全管理

加强敏感数据的保密工作,主要通过记录数据进出、分开存放、传输加密和记录人员对数据的操作、定期审计等措施,对数据进行安全管理。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学生心理健康环伺服务平台,重点对平台的技术实现进行了设计,并对自愈式心理健康漂流瓶系统的APP客户端功能的实现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学生心理健康环伺服务平台做出了指引,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重点讨论平台决策分析模块中心理健康特征挖掘和识别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愈式心理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聂金昌. 科技创新你能行[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3] 小学科学. 武汉监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涉及3万余名学生[J]. 小学科学:教师, 2011(10): 100.

[4] 占芳芳. 数据挖掘在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D].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014.

[5] 司马旭坤. 基于Web2.0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引导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6] 马海燕,刘静,王海宁,等. 中学生负性情绪现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8): 60-62.

[7] 王志兰. 青岛市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青岛大学, 2010(3): 48.

[8] 李金钊. 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大健康互联网第9篇

“阿里健康拥有专业的产品追溯经验和技术,同时背靠阿里集团的电商平台和数亿用户,是互联网健康行业中的先行者。”正大集团北京总部可持续发展部总裁王爱竹说,“正大集团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新手段和阿里健康拥有的强大数据平台,实现强强联手,这也是正大集团选择携手阿里健康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在不久的将来,“码上放心”将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各类新鲜有趣、“脑洞大开”的营销互动功能:如消费者扫码晋升会员,对企业经营和产品开发建言献策,并实实在在获得各类奖励;企业根据每位会员不同的人物画像,量身定制各种活动,包括产品鉴别、复购、使用指导、使用反馈、会员优惠等活动。

汤臣倍健推出基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Organobalance健康成分为

原料的膳食补充剂

本刊讯(记者 夏薇)中国膳食补充剂行业的领军企业汤臣倍健近日猴头菇乳酸菌固体饮料,这是一种采用了Organobalance公司SPylopassTM乳酸菌健康成分为原料的消化保健产品。

“我们很高兴能与汤臣倍健合作,在其产品中使用PylopassTM,从而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以一种有效而纯天然的方式来抑制胃部致病性幽门螺旋杆菌。”微生物学家Christine Lang教授表示。她同时也是德国Organobalance公司的创始人兼总经理,Organobalance公司开发的PylopassTM已经成功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大部分市场广泛销售。

在中国,60%~80%的人群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汤臣倍健科技中心总监张旭光表示:“这一比率明显比西方国家要高,这主要与我国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幽门螺旋杆菌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汤臣倍健近期全新推出的猴头菇乳杆菌产品,其核心原料使用PylopassTM罗伊氏乳杆菌,这体现了汤臣倍健秉承全球营养,优中选优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不懈甄选优质原料,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广西推出“零农药”种植技术

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

本刊讯(记者 高光普)近日,广西素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素安生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研发的“素安植物营养素”推出了“零农药”种植技术。农药残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如何管好“药瓶子”,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继国务院提出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之后,作为专业从事农用中草药营养素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素安生态率先推出了“零农药”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