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健康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6:02

大健康调查报告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1篇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一: 

由于自己是医学专业的,所以就没什么事对自己周围的人做个健康调查,当然了,只是某种观察,却并没有真正的做个数据统计和深入分析,只是把眼前的大学生健康状况做个非常不专业的调查简述,放在这里给大家看看而已吧:

就拿我们年段92人为例子吧:

发质:比较好的一头乌黑的头发的,22人,其余70人各自有不同程度的白发,除了一名白化病患者之外,都还正常。

面容:憔悴和蜡黄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很容易维持在15人左右,特别是包夜频繁的,一个个有时候特像死人面容,灰白色。

体态:肥胖的越来越多,92人中只有31人体态比较匀称,包括干巴猴一样的纯瘦子,其他的人都十分肥胖,尤其是女生。

步态:基本正常,除了练轻功的走路速度比较轻快之外,都比较蹒跚。

视力:基本都不正常,92人中84个戴眼镜的,还包括弱视,散光,青光眼。

听力:有64人耳背,这个是因为他们长期用耳机听MP3以及电脑耳机的影响,无论是耳朵的结构还是脑部的听力反射区,都出了问题。还有手机辐射,对于他们的听力和脑袋的反应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四,六级考试的时候,很多人都听不清楚。

嗅觉:女生普遍比男生的要好,因为男生都喜欢吸烟,学医的也没例外,所以咽炎,鼻炎的很正常,一般情况下嗅觉都不太灵敏,而且有的人痰很多。

味觉:这个对于医学院的学生很重要,结果还是有很多人,无论男女都喜欢肥甘厚味,所以一般情况下味觉也都颇有迟钝,特别是爱吃麻辣烫的人,味觉就更不好,因为舌头上的味蕾已经基本被损坏殆尽。

触觉:很多人的手都不太好使,养尊处优习惯了,除了上网打字,或者写字的时候还是比较好使的。

其余还有:男生大部分都有肾虚反应,晚上怕冷,周身冰凉,这是因为包夜过甚而引起的阴不内敛阳气外泄导致,一般都在吃金贵肾气丸。而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却很多都在吃六味地黄丸。足见肾虚人群之多。

性取向:绝大多数正常的学医的男女生都知道自己的性别,所以比较正常,在例句学校中却不是很相同,特别是艺术系,男的基本长发,并且戴耳环,甚至鼻环,女的很多都是短发,而且非声乐的其余音乐艺术类,都是街舞类的打扮。有很多都打扮的特中性,不男不女。当然了,时代潮流

性生理周期,这个嘛,属于机密,不能乱说。

频率:有钱的人,长的帅的,漂亮的,基本可以天天,或者隔比较短的时间,而那些找不到对象的只好,所以经常在学校里出现很精神萎靡的学生,除了包夜过甚的肾虚患者,就是这类太多的肾虚患者了。一般面色蜡黄或者灰白,总之很不好。

以上为大学生健康状况的非专业简单报考,请各位观看一下,止增笑耳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二: 

 关注自我,从健康开始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大学生在饮食营养方面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在读生进行一次题为护理营养健康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194份,有效率为100%,调查普及各个院部,能够真实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饮食健康方面的情况。据调查统计如下:

(一)营养的摄取

据统计,在校生对一些营养食物的摄取状况如下:

种类 每日 偶尔无规律 几乎不吃或喝

牛奶 25.4% 53.2% 22.4%

鸡蛋 48.3% 47.4% 4.3%

水果 37.2% 58.2% 4.6%

其实,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个水果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的合理搭配,但从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营养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搭配意识。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不无道理,对于它的营养价值,95.4%的同学表示了解其含有优质蛋白和丰富的钙等元素,但每日规律性饮用牛奶的人却不到一半,原因何在?据统计显示,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的制约,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每天喝牛奶的支出在生活费用中回占去很大比例,故只作为一种营养品偶尔补充一下而已。对于水果、鸡蛋,调查中看出这两种营养丰富而价格低廉的食品较受重视,但是2/5左右的人没有形成一个生活规律,只是想起来才吃。

另外,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但调查表明大家对每天所需的饮水量并不清楚,只有27.9%的被调查者认为日饮水量应在1000ml以上。其实,人要保证每天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维持体内水分出入量平衡日饮水量应在1000ml-1300ml之间才为合理。水能够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并有作用,是生命之源,不可忽视。

(二)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对在校生的早餐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校区 每日按时吃 从不吃 吃,但无规律

南区 61.8% 6.6% 30.7%

东区 75.6% 1.5% 22.9%

西区 90.3% 0.8% 8.9%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人对饮食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南区和东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接近,而西区学生则较为重视早餐,这与西区医学专业为主不无关系,且据调查得知: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起床晚来不及,而这种无规律的生活习惯势必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晨起床之后,及时补充营养是一天中脑力、体力恢复的重要保证,尤其对于学生,不吃早餐将直接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滞后,所以早餐要吃好是不无道理的。

(三)健康知识的学习

在校生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调查显示如下:

对饮食健康知识讲座的态度很必要 83.1%

无所谓 5.4%

完全没有必要 11.5%

对报刊、书籍关于健康知识的态度很重视 24.1%

稍浏览 68.2%

不关心 7.7%

从这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健康知识的完善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健康,但只有83.1%的人意识到健康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只有24.1%`的人愿意去认真学习这方面知识,大多数人只是被动地去涉猎而已。但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层次的提高,人们将对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23-02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717份,其中男生238,女生477,2人未报告性别。其中实际回收吉林大学197份,东北师范大学177份,吉林农业大学343份。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Scl-90总分方面,总分大于160占39.0%;最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等于3的占24.0%,其中每个因子分所占的比例如下:躯体化2.9%、强迫症状15.4%、人际关系敏感12.3%、抑郁7.7%、焦虑7.3%、敌对8.1%、恐怖5.0%、偏执8.9%、精神病性5.1%和其他6.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低年级在躯体化、抑郁两个维度的平均水平低于高年级,如表4所示:

三、讨论

(一)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2]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3]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长春市3所高校的800名“90后”大学生。选择调查了有自己鲜明特点的“90后”群体;在被试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学校、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做了相应调查。

研究表明,在性别、年级等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大一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和教学资质较低的大学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人,先有了素质,才能谈学知识。而帮助大学生做到性格成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4]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方面共同去努力。心理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学校社会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父母更是应该去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符合自身兴趣发展的目标。再者,大学生个人更是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拒绝社会中的诱惑,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大学生。最后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素质、性格稳重成熟的人才。[5]

【参考文献】

[1]王瑞新,曹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2]熊亚刚,张秀春.浅析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658-660.

[3]金山.选择[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大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学生也是当今社会中文化修养较高、思维较为活跃的群体之一。然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也陡然上升,学习、生活以及就业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应对的种种压力。而大学生由于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阅历较浅,心智发展也尚未成熟,面对各种压力,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诱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中各选取了100人作为调查对象,总共300人,进行了调查了解,结果如表一:

表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统计表

对象 结果

症状 一年级学生

(100人) 二年级学生

(100人) 三年级学生

(100人)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神经症

倾向 做事犹豫不决 48 48% 39 39% 21 21%

缺乏信心 37 37% 46 46% 16 16%

做事需反复确认 29 29% 64 64% 38 38%

抑郁症

倾向 思想不集中 51 51% 78 78% 78 78%

情绪波动大 18 18% 31 31% 63 63%

缺乏积极性 19 19% 25 25% 53 53%

分裂症

倾向 记忆力衰退 20 20% 47 47% 66 66%

缺乏耐力 39 39% 55 55% 58 58%

从上述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当今各种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十分突出,以抑郁症倾向为例,其通常表现为思想不集中、情绪波动大以及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症状。在对三个年级学生的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三年级的学生较一、二年级而言,情况更为突出,其比例占到了78%、63%以及53%。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三年级的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一方面会与自己熟悉的同学们各奔前程,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未来工作、住房以及家庭生活的忧虑。此外,无论是神经症、抑郁症还是分裂症等各种心理问题在各个年级的学生中所占比例都相对较高,者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今大学生所面对的种种困惑以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此外,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城市与农村大学生之间、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之间所存在心理问题的表现有所差异。整体而言,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感情问题和将来的就业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最主要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了解以及细致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问题以及人生规划和就业问题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是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理解和与人交往的阶段,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衡量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有诸多大学生却由于自身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等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我们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人际交往是困扰许多大学生的主要问题,详见下表二:

表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统计表

年级 大学一年级 大学二年级 大学三年级

比例(%) 63% 47% 39%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而言,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旧是比重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许多的同学打进入大学后同学间交往平平淡淡,缺乏交流沟通,更是缺乏知心朋友;此外,许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与个别同学难以处理好关系。由于当前的大学生中有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衡量一切事情,者不仅给他们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困惑,也为其他同学与之相处带来了麻烦。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同学坦言,对于这类同学会感到非常气愤,但又不得不与之相处,使得自己感到非常压抑;最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的交往呈现出了虚拟淡漠化的倾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虽然可以帮助大学生传递一些信息和思想感情,但是却难以真正建立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久而久之,大学生就会自我封闭,人际关系开始出现淡漠、疏远等问题。

(二)人生规划及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的下一步就是步入社会,然而由于对自身性格爱好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不了解,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当面临着就业、读研以及公务员等诸多人生岔路口时往往会比较迷茫,如果没有正确的疏导途径,就会逐步走向抑郁,具体见表三:

表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统计

年级

结果 大学一年级

(%) 大学二年级

(%) 大学三年级

(%)

职业规划明确 13% 37% 68%

正在规划中 27% 30% 11%

不清楚 60% 33% 21%

由上述统计表可以看出,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三年级中竟然还有21%的同学对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缺乏认识。这就会导致许多同学人与亦云,当发现其他同学在准备考取研究生时,自己也会去准备,当发现别人在找工作时,也会去积极参与。这样没有目的性的选择不仅会分散其精力,而且带来的挫败感也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念头,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由于他没有目标和方向,盲目用力的结果,进而就会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除了人际交往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外,大学生在恋爱问题、经济来源以及学业问题和承受压力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疏导,将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未来的人生成长过程。在以后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以及定期组织大学生间心理健康交流活动等方式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而作为大学生自身而言,也应当积极调整自身的态度,充分利用学校和身边的各种资源,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解决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康玮.网络对大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2]黄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4篇

关键词 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014、2015级新生为研究对象,以其心理健康状况为研究主题,通过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心理、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究大学生存在的共同的心理问题,加强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

1调查研究的过程分析概括并总结

第一部分: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调查

(1)入学后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50%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如想象中那么好,7.76%的学生认为大学比想象中要好,34.08%的学生认为大学和想象中差不多,同时7.37%的学生对大学很不满意。建议学校应从各个层面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2)入学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程度:有58.7%靠自身调整后基本能适应,只有23.8%很容易适应大学生活,17.4%的学生很难适应或者不能适应大学生活。

(3)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原因分析: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占43%,气候因素占20%,学校硬件设施占17.53%,其他因素占20%。

(4)对寝室集体生活的感受分析:有43%认为能够和宿舍室友和睦相处;40%左右的学生认为宿舍生活很温馨,10%认为还可以,5%认为偶尔会有争执,1.22%认为宿舍关系不太好,经常有矛盾。

(5)生活费用调查分析:有53.27%的学生生活费在500-1000元之间; 26.27%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12.2%的学生生活费在1500-2000元之间;只有0.54%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2000以上。

(6)对待勤工助学的态度:65.75%的同学认为学习之余有合适的勤工助学还是会考虑;21.28%认为勤工助学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应该鼓励。

(7)对学生会、社团组织的看法:70%的的学生都有参加社团活动,30%学生没有参与社团。

(8)如何减压的办法分析:47%的学生采取积极转移、10%的学生采取消极转移、顺其自然的占7%,采取发泄的方式占18%。

(9)大学时间分配能力:67%的同学能够平衡好自己的时间,20%的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有困难,10%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4%的学生几乎不能平衡好自己的时间。

(10)大学生活规划能力:60%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规划,40%的学生对大学生活缺乏规划。

第二部分:人际交往能力调查

(1)如何面对陌生人:84%的学生会主动或者参与性的与他人谈论;5%的学生羞涩不愿意与他人讲话,11%的学生根据心情决定是否与他人交谈。

(2)如何面对不喜欢的人:45%的学生选择尽量减少与之交往;41.32%学生愿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理解适应;10%的学生会找好朋友倾诉;3%的学生会处处与不喜欢的人作对。

(3)与他人发生矛盾,如何化解:59%的学生会找到自己的不足,与朋友解释;18%的学生会等对方道歉;20%学生视心情而定;3%的学生会选择大吵一架。

(4)当前的人际关系状况:38%的学生能够与周围同学打成一片,50%的学生人际关系感觉一般,4%学生人际关系不怎么好,5%学生看别人都不顺眼。

(5)人际关系的烦恼来源:15%的学生存在心理自卑问题,感觉自己不如他人;39%的学生感觉很难遇到真诚的朋友;21%学生担心其他人不喜欢自己;6%的学生不信任别人,也o法与他人将心比心。

(6)如何看待朋友:57.36%的学生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多益善;22.46%的学生认为三五好友足矣;15.17%认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5%认为没人懂自己,对待朋友的态度是无所谓。

(7)最欣赏的交友方式:15%通过班集体交友;13.83%通过宿舍室友;36.12%通过学校社团、老乡会及其他学生组织;27.76%自然而言就交上朋友了。

(8)是否会因同学之间的攀比行为而产生困扰:6.46%会经常因为攀比产生困扰;20%的学生有时会因攀比而困扰;41%很少因攀比产生困扰;32%从不会因为攀比产生困扰。

(9)最注重交友中的哪个因素:60.23%选择性格因素;9.59%选择兴趣爱好;4.72%选择长相气质;23.16%选择处事作风;0.74%选择个人能力;0.1%选择学习成绩、0.05%选择家庭背景;1.43%选择其他因素。

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状况研究

(1)对待专业课学习的态度:34.06%选择非常重要;57.06选择比较重要;4.41%选择不太重要;4.46%选择不重要,学不学都一样。

(2)对待逃课、考试作弊行为的态度:43.02%可以接受;20.02%无法理解;11.32%认为无法避免;13.6%认为是可耻的;12.01%选择其他态度。

(3)学习方面的不适应体现在什么方面:不适应学习内容的占14.06%;学习方法占20.68%;课程难度占26.76%;教师讲课方式占14.5%;作息时间占19.27%;其他因素占4.72%。

(4)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8.87%;基本了解37.51%;部分了解45.14%;不了解8.47%。

(5)对军训的态度:86.30%认为大学需要军训;13.70%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军训。

(6)对奖学金的态度:努力争取的占67.47%;顺其自然的占23.47%;认为自己无缘奖学金的占6.15%。

(7)对大学“好学生”的理解:选择学成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占10%;78%认为成绩好其他各方面都均衡发展才是好学生;3.6%认为人际关系好就是好学生;7.31%认为个人能力强就是好学生。

(8)对老师的印象:59.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负责,能够很好的传授知识,解决困惑;26%的学生认为老师上完课就走,不够关心学生;10.70%学生认为老师不够负责,很多问题没讲清楚;3.7%认为老师完全不负责,上课都是随便讲的。

(9)对毕业后的规划:45.64%选择工作;41.5%选择考研究生;3.35%选择成家;9.5%选择其他。

(10)对于医学院学生更需具备的素质的认知:49.60%选择严谨求实;32.08%选择刻苦钻研;6.2%选择创新;11%选择无所谓。

第四部分: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研究

(1)对待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态度:73.11%选择顺其自然,可遇不可求;9.92%选择随大流,不能落伍;9.87%认为大学恋爱只是为了满足心理生理需要;7.1%认为大学期间恋爱如镜花水月,不去碰触。

(2)如果有喜欢的对象,会如何做: 59.06%选择先与其做朋友,留下好印象再说;默默为其付出,找准时机表白的占18.72%;选择克制自己情感的占17.98%。

(3)如果失恋了,会怎么办:75.36选择调整一段时间后恢复;11.83%选择重新找一个;6.2%会痛恨对方,从此不相信爱情;3.5%选择从此一蹶不振。

(4)如何看待大学生婚前:26.72%可以接受;36.54%其自然;25.93%认为有违道德无法接受;10.81%认为太正常了。

(5)如何看待同性恋:38.19%可以接受;25.96%无法理解;22.31%认为和自己无关,无所谓;13.53%认为有违道德无法接受。

(6)遇到感情问题的处理办法:28.11%选择自己慢慢消化;38.10%选择与高中老朋友倾诉;18.22%选择与大学新朋友倾诉;5.96%选择与班主任倾诉;9.60%选择其他途径。

(7)是否存在性的困惑:11.49%有很多困惑;14.75%有一些困惑;36.01%偶尔有困惑和烦恼;37.74%认为从来没有困惑。

(8)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34.84%认为学校应该举办相关讲座进行宣传;18.09%认为学校应该通过多媒体进行宣传教育;20.95%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干预;26.12%认为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全面系统学习。

(9)如何看待男女出轨现象:37%认为很正常,见怪不怪;23%认为有违伦理,无法容忍;38%认为情之所至,可以理解;12%选择其他态度。

(10)如何看待爱情的本质:78%认为爱情是、理想、责任的统一;11%认为爱情就是本能欲望的满足;8%认为爱情是纯洁的精神之爱;3%认为爱情就是有感觉。

2大学生普遍心理问题分析

大部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性、恋爱心理、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处于常态的,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生活环境及自身角色变化引发的心理冲突

大学生在初入大学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角色转换与环境变化的适应问题。有的学生费劲千辛万苦考取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象牙塔偏差太多,导致心理失衡,能够考取大学的学生多是高中时代班级的佼佼者,到了大学,个体的优越感受挫,因为每个人都很优秀,每个人又都变得普通平凡,这种角色的失衡,也会导致自身心理问题。

2.2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

从小到大,家庭,学校灌输的理念都是学生以学习为本,大学生入学之后,必然面临学业压力的问题。大学生由于个体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学习适应性不同,有的会认为学业压力大自身较难或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会形成焦虑心理,害怕考试不合格,担心修不够学分难毕业;有的学生则是学会了逃课,迟到早退的坏习惯,上课不认真学习知识,导致学期结束,脑袋空空如是也。

2.3人际关系不良导致心理障碍

虽说,学生以学为本,但步入大学,人生走向另一个阶段,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广交好友,也许人际关系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步入大学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多数人身边都会有三五成群的好友,有的以宿舍为单位,有的以球友为组织,还有的以老乡为团体出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逐渐有的大学生开始了人生最美好的恋爱季节,这当然都是人生该有的风景,只是有些大学生,由于性格,家庭等原因,导致自身不敢或者不屑与他人交往,有的大学生更是采用沉迷网络的方式,逃避外在世界,自我封闭。大学期间,与孤独为伴,不如与师书为友,常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为乐,这样更能激发个人的潜能,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开朗,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2.4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必然要经历情感的困扰,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有的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闺蜜知音,有的成了互相爱慕追求的伴侣,有的萍水相逢,有的却是一见钟情。但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人生总有求不得,爱别离,在追求美好爱情的过程中,大学生总会受到爱情的困扰,这多是由于心理不够成熟而导致的,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厌世、抑郁甚至自杀、杀人的恶果。爱情不像亲情友情,大学生的爱情经历多(下转第100页)(上接第25页)是轰轰烈烈,求的是满足个人的好奇心和冲动意念,但物极必反,处理不当,势必弄巧成拙,酿成悲剧。个人应该练就强大的内心,在爱情出现阻碍的时候,应该讲求一个平和的心态,用随缘的态度处世,芸芸众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3策略及建议

心理健康日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人们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追求物质的享受,身体的健康,与此同时,开始更加注重精神层面,心理世界的满足,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正面临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双重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乎到每个大学生的成长成熟,乃至走入社会后的适应性。通过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之后发现,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心理问题应该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因此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隐患提出对策。

3.1学校制度层面

大学是集知识传递、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为一体的社会机构,大学期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应该得到合理的引导,海源学院杨林校区学生众多,但是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人数远不够,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师更少,因此,从学校制度层面出发,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健全相关制度,设立相关机构,大力宣传,增强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具体措施如: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招聘专业心理学从业人员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邀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定期为学生解疑答惑,学校应该加强监督,切实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工作,班主任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宿舍,多方交流,及时举办心理学活动,扩大学生参与度,只有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3.2同辈群体层面

心理健康是学生群体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即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诸如抑郁、自闭、焦虑等也不会第一时间像学校相关机构寻求帮助,而是会选择与同辈群体进行交流,因此,同辈群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学校学生可以自发组成心理咨询志愿者组织,定期帮助同伴排忧解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传达正能量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引导学生积极生活。

3.3自我认知层面

自我认知是学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结交自己的朋友、建构自己的思维,只有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法则,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业、情感、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步,积极健康向前看。自我认知的过程是漫长而且是困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4结语

本文力求对海源学院大一学生心理健康全方位的调查,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进而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没问题早预防,有问题早发现,家长将子女抚养成人,寒窗苦读终成器,大学作为高等学府,有责任,有义务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对人生有爱,对家庭有情的人,学校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的世界,想要走近,想要P怀,就应该用真情,有真心,在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下,大学生才会披荆斩棘,走向阳光积极的人生,走过最青春美好的年华。

参考文献

[1] 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2000(S1).

[2] 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1999(06).

[3] 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02).

[4] 李长文,时长江.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05).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5篇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717份,其中男生238,女生477,2人未报告性别。其中实际回收吉林大学197份,东北师范大学177份,吉林农业大学343份。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Scl-90总分方面,总分大于160占39.0%;最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等于3的占24.0%,其中每个因子分所占的比例如下:躯体化2.9%、强迫症状15.4%、人际关系敏感12.3%、抑郁7.7%、焦虑7.3%、敌对8.1%、恐怖5.0%、偏执8.9%、精神病性5.1%和其他6.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低年级在躯体化、抑郁两个维度的平均水平低于高年级,如表4所示:

三、讨论

(一)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2]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3]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结论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6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106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58人,女生48人;大一学生约占55%,大二学生约占30%,大三学生约占8%,大四学生约占7%。被访学生都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9岁。

1.2方法。

前期组织编制调查问卷,进行测试筛选项目,最终确定问卷项目。在网络问卷星中设置问卷进行调查。在网络社群如班级群、学生干部群、社团交流群等大学生群体中随机邀请被试进行测试。

1.3数据处理。

问卷星网络施测后后台自动进行数据分析。

1.4调查内容。

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及行为,大学生对待上网的态度及网络对自身的影响。

2.结果分析

2.1当代大学生平均每日上网时间偏多。

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每个人上网时间都平均增加,相较以往一般成倍上涨。而且现今大学对学生的管束比较松,很多大学生在大一就带电脑进入寝室、进校园,这样上网时间增加则理所应当。就调查结果来说,一半以上的人群平均上网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剩下的一半人群里也有44.34%的人群在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仅有6.6%的人在一个小时以下。

2.2大学生平日上网为了娱乐多于学习。

在现今信息业发达的时代,上网大学生做得最多的事情无非是打游戏、网购、交友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等。当然不乏一些人上网是为了看新闻、查资料。大学课业比较轻松且课程较少,所以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经历了高三繁重课业的同学们一下子不太适应,从而觉得无聊、没事干。空闲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便是浪费时间,做一些高中没时间做的事以打发空闲时间的无聊。调查中,上网看新闻、查信息、学习、查资料、更新博客、跟帖灌水、收发邮件的人群没有超过50%。而打游戏、网购、交友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则一般高达70%~80%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上网娱乐多于学习。

2.3上网与人交流为了排遣压力、诉说烦恼的人群偏多。

对于现在很多人而言,网络是一个与人交流的很好平台,不局限于时间、空间,只要你有一个聊天工具、一个账号,就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就可以和他们交友聊天、谈天说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消除压力、打发时间、述说烦恼、分享快乐的平台。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不用有心理压力,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不爽的、想倾诉的都可以说,解决了人与人面对面说话尴尬的问题,也解决了见面时间、地点确定的麻烦。但也有不好之处,那就是长时间网上聊天使人与人的交流能力减弱。使很多人在网上能聊得很好很多,大话侃侃,可是一到现实当中,就变得腼腆内向、不善交际。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们是为了疏减心理压力和烦恼才上网聊天的,但也有很多人是为了丰富精神、满足心理才上网聊天的。当然也有人为了网购才与人聊天,但这只占10.38%。所以大部分大学生上网聊天都是为了交友,释放压力。

2.4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还是比较少的。

很多人在一些方面不是很文明,因为网络上很多信息都是虚假的,许多人顶着假信息做出不文明行为。但在这次调查中,76.42%的人从来没有在网上进行过不文明行为,说明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程度上说,素质文明还是不错的,但也有23.58%的人使用过一些不文明语言或者对一些人在网络上进行过语言攻击。说明现今素质培养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国家性质。

2.5长期使用网络使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现实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长时间使用网络交际,使很多人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出现一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和周围人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与他人不亲近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不喜与他人交往,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顺利,感觉其他人都容易和自己发生矛盾。心情烦闷,觉得现实没有网络世界好。调查中,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并且在信息时代这一问题是逐步深入化的。

2.6信息发达时代,网恋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

对于网恋,人们众说纷纭,有赞同,有反对,也有中立的。赞同的人觉得网恋是一种人际交往、拓宽交际面的手段,使身处不同地点的人们也能聊天交友,甚至恋爱。反对的人则觉得网恋存在种种风险,现今很多人都借着网恋进行欺诈行为,又因为网恋具有“见光死”的常态,使很多人对网恋持避而远之的态度。对于这个问题,持中立态度的人最多,调查中高达72.64%,中立的人觉得网恋,或许说恋爱是顺其自然之事,并不那么排斥网络恋爱,但也不是很提倡,持“无所谓”态度。

2.7现今很多人都患上IAD网络成瘾综合征。

在调查表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是否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调查。就调查结果来看,106问卷中,13人在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较轻微的IAD,网络成瘾综合征的比例说明现今很多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就不能生存,当然这一现象不止出现在大学生人群中,很多人群,甚至小学生中都存在这种网络成瘾现象。体现出很多人对网络的依赖性,体现出现今许多人在网络方面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危急的。

3.小结与建议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7篇

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的90后大学生似乎是一个矛盾体。诸多明星之于80、90后,仅仅只是喜欢。90后自己才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个中缘由,不言自明。因为明星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崇拜。有关专家的解读,认为这是青年一代自信心增强的表现。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这并非是他们自尊的自信,恰恰是出于某种无奈。这正如最不想当公务员一样连年不断创新高,越来越火爆的公务员招考是事实。那么,我们是相信心里话,还相信这个事实。唯一的解释只有无奈要么言不由衷,要么行不由己。

当然,无奈并不就是消极的,更多情况下或许就是一种积极。因为创业者总是无奈的。想创业才有无奈。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确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创业创新不是复制,也没法复制。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是这样。今天80、90后崇拜自己的无奈,也是创业创新强烈冲动的表现。

不崇拜明星名人,因为80、90后的骨子里并不缺乏艰苦拼搏的精神,抗击冰雪、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等中的表现就是很好的明证。而且他们正是喜欢和期盼挑战性。他们拒绝平庸,他们热切需要的是崇高。社会在大力为青年一代,创造机会,创造条件的同时,需要着力经营的还有为他们创造崇高。这非常重要。崇高是青年人赖以生存生长的氧气和热血。每一代青年无不是在时代崇高精神激励下,开拓成长成功的。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8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大理学院98名建档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其中,男生29人(占29.59%),女生69人(占70.41%);白族31人,彝族29人,回族10人,壮族8人,傣族5人,哈尼族4人,傈僳族3人,纳西族2人,拉祜族2人,藏族2人,普米族1人,瑶族1人。

1.2 工具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特点,该量表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取5级评分制,从没有、很轻、中度、偏重到严重,得分越高表明该症状越严重。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从表1可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敌对、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其中,强迫症状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各项。

从表2可见:(1)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只有在人际关系敏感1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其他9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青年常模。(2)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有差异,但其差异无显著性;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差异有显著性;在恐怖、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等3个因子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2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见:少数民族贫困男大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其他、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偏执和恐怖。其中,强迫症状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因子。

从表4可见: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敌对、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其中,强迫症状的得分也远高于其他因子。

从表5可见:(1)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男生。(2)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3个因子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躯体化、抑郁、恐怖、偏执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在焦虑和敌对2个因子上的性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结论与思考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强迫症状突出;心理健康特点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男生。从心理健康特点看,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敌对、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均比全国青年常模严重,尤其是强迫症、恐怖和精神病性等3个方面的心理症状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要严重得多,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重视。

大健康调查报告第9篇

【关键词】SCL-90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美国精神病学家、内科学教授恩格尔于1977年正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人的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都处于良好状态,从此心理这一影响因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较高期望,对这一群体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关注迫在眉睫,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势在必行。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需要专业心理工作者和一线学生工作教师共同探索,抓住新生入校的黄金时期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对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并帮助其顺利度过波动期。

针对这种现状,我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12级财务管理专业和11级会计学专业共260名同学使用了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做了心理普查,建立了个人心理档案,从总体上把握了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特征;对筛选出的个别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同学重点关注、个别辅导,起到提前危机干预的作用,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全体同学普及一些心理健康常识。

一、测量工具、对象和方法

1. 测量工具

本调查使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的检查量表,可以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适用于16岁以上的群体。

2. 测验对象和方法

本次主要测查12级财务管理专业和11级会计九班共260名同学,在周日晚点名时共发放260份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试根据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如实反映最近一周内的状况,独立回答,如实填写问卷。最终获得25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7%。把253份有效问卷输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1. 样本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由上表显示,在调查的253名同学中,总分、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上的分数要高于全国常模,表明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进校,对周围的环境还不是很适应,目标不清晰,内心产生较大的焦虑感,而大二的学生因为意识到就业的压力和各种考证带来的压力也会让其强迫症状加深,并伴随一定的精神病性。

2. 异常情况的分析

在被调查的253名同学中,超过160分中度异常的有3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3.44%;超过200分偏重异常的有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4%。如果SCL- 90任一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则提示有中等以上的心理问题,以此为标准,统计了各因子分≥3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各因子比率由多到少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其他、偏执、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

三、结论和建议

1. 调查结论与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大一新生和2011级会计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与正常人群相比明显偏低,心理问题发生率13.44%(总分≥160),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高考压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许多学生高中时关注点全部放在学习上,忽视了心理健康,可以说处于亚健康状态,进入大学后这些隐患就日益暴露出来了。二、新旧环境的差异。远离家乡,异地求学,新生面对方言差异、饮食气候等因素的诸多不适应,导致人际交往、学习认知等障碍。三、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改变。高中教育主要是安排好的应试内容,进入大学后,以主动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无从适应,没有目标感,这也是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1)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2)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帮助轻度心理问题学生。

(3)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全校范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采用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向日葵特训营)、心理电影展播、专家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比赛、学生心理协会活动、网络咨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陈丽辉.大学教师 SCL-90结果分析[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