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9 16:32:18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1篇

一、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有效提问的启发性

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内涵丰富些的提问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有效的提问不但要能启发思维,还能激发想象与联想。

(二)有效提问的合理性

有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合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识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三)有效提问的针对性

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要能针对全体学生。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

(四)有效提问的目的性

能帮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阅读教学的提问必须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要能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老师根据课堂的变化调整提问是可以的,但不应是没有准备的随意提问。这就要求老师要很好的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把握提问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要把握提问时机。要结合阅读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提问时机要和阅读教学的需要及其视角吻合。提问最好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这时的提问能引起思维,突出阅读重点,解决阅读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

(二)考究提问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作出最有效的选择。提问的语句要简单明了。问句不能太长,若太长,往往不容易使学生知道问题的重心在何处。问题的内容要简单。每一个问题只能包含在一个中心意思,使学生容易回答。问题的措辞要明白,使学生听懂问题,不至于产生误解。

(三)确定答问对象

在阅读上,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字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章某些内容或词句的感知、理解程度不同。因此,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遵循普遍性原则,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让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激发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四)安排候答时间

候答是指从教师提出问题、指名回答到学生说出答案经历的时间,其本质是一种教学等待。教师具体安排候答时间时,一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及问题的性质等情况。候答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分钟左右比较适宜。二是减少重述。过多的重述容易使学生不认真听讲,产生期待教师再说一遍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

(五)提高理答技能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重要环节。在理答时,教师一要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要注意期待、信任学生;三要注意鼓励、赏识学生;四要注意宽容、理解学生。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引导,少一点给予。

(六)培养“问题”意识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2篇

一、要选好切入口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认识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若问题的难度过大,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智能发挥。如果问题太浅,低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学生无需思考,唾手可得,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新知前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准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应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使他们不感到高不可攀,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深提浅问,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忌肤浅粗糙,浅尝辄止。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如―位教师在教《瀑布》时,课堂上他没有过多地问字词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学生只要自己查字典或者用其他办法就可以解决,也没有问“作者为什么写、怎样写瀑布的情景”之类大多数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远望瀑布,仿佛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而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却是一座珍珠的屏?”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反复朗读诗句,深入体会,并展开想象。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更深入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二、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如预习阶段,宜围绕“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难问题”之类提出问题;在整体感知阶段,宜从整体入手,围绕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细读课文阶段,要抓重点语句、语段及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发问;深究总结阶段,着重从体会情感,领悟写作方法和语言的积累运用来考虑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可以用几个小问题分解难度,放缓坡度。如一位教师教《倔强的小红军》,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陈赓为什么感到受骗了,他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他在课上播放了红军艰难过草地的电视片段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陈赓在哪些地方受骗了?他是想到什么才明白的?由于分解了问题的难度,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更深刻地感悟到小红军的优秀品质,还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不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步,又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要坚持“少而精”

一节课的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序,疏密有致。课堂提问也应讲究质量,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提问不宜太多,如果课堂上教师一个接一个地“满堂问”,学生疲于应答,难于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感悟文章内容,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表面上学生思维很活跃,其实,一个个简单肤浅的问题就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禁锢着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样就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提3―5个问题为宜。如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整节课以三个问题(①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②后来为什么消失了?③这个故事给人们以怎样的启示?)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找出重点词、句、段,理解和感悟文章内容,而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相互启发,互帮互学,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共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课堂上没有过多的问题,教师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讨论、探究,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演化为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四、变单向性为多向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课堂提问的方式只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很少有学生发问的时间和机会。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是怕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损于自己的形象。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主体精神的弱化和问题意识的淡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课堂提问要变单向性为多向性。课堂上既有教师的提问,也有学生的质疑,还应有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究的多向交流,形成老师问学生,学生问老师,学生问学生的立体交叉交流和反馈。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因为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往往是课堂的闪光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五、要有时间保证

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往往急于让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特别是有一定思考量的问题,需要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感悟、体验。由于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难于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让少数优生来回答或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充当配角,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包括让学生听同学发言后进行思考判断的时间,让学生以一种高智力参与的认知水平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3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阅读教学;注意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83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把学生看做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发现法中也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是一个“发明家”“思想家”;教师并不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其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教师应扮演一个“导师”的作用。教师如何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转变为新课程下的“学生主体”,是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提问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不再仅仅是指人们必须学习某种东西,更是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了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才可以说学生真正地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意向和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Reading部分时,先将背景及其相关知识告知学生,但是对结尾要保持保留,不告诉学生,设置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二)维持学生注意力

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学生的注意力低就很难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而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无法在课堂40分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尤其是厌倦了呈示行为特别是单调、枯燥的语言呈示行为和文字呈示行为时,教师的有效提问就可以作为调节剂,往往能延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奋感。

二、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问要有明确任务指向

研究表明,教师表述问题的清晰度和明确性,将会影响学生答案的清晰性、明确性和一致性。可见,教师的提问清晰明确是有效提问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和方向,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落实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设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Unit 4 Earthquake中Reading后,我开始布置学生写文章的概要,这一作业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却忽视了本单元的主题“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在灾难中保护自己和他人”。这一设计显然并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于是,在这一环节我向学生提出问题:“ How can you avoid an earthquake and protect people around you when an earthquake is coming?”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篇文章的价值。

(二)提问要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如用封闭型问题、回忆性问题等容易的问题问水平差的学生,用开放型问题、思考性问题等难的问题问水平高的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回答,实现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提问时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要面向全体。因此,教师在课堂设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设置一些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比如,一些对基础知识和内容的提问,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促使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

三、对学生的回答做智慧的评价

教师适当有效的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欣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观点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为主,但是我认为鼓励教育要区分对象,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挫折承受力,因此客观公正的评价将更加有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不足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当然,教师在不满意学生回答的时候更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追问,启发学生重新思考问题或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学科,知识点繁杂枯燥,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非一日之功。而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恰当、合理、巧妙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启英语阅读教学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08-01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提问这个手段,启发、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的交际活动,使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地参与教学对话,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1年新课改启动之后,有效教学已经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关注。英语课堂低效的状况业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课堂的有效提问,做为一名教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清晰、有组织的和发人深省的提出细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能引起学生的回答与回应。因此课前做好教学准备,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设计课堂提问做好准备。有效的提问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课程指引和支撑,每一个问题的重点都应该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它应该解决课程中“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这些”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其实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问不在多,贵在精。所以,提问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并适当控制难度,巧设坡度,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得到重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也被提到案上。课堂提问实际上也确实是造就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应因生、因时、因材而异,仔细琢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发人深思的情景或话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思维和联想的状态上来,为学好英语课好铺垫。

三、有效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课文导入时的有效提问

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应因生、因时、因材而异,仔细琢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发人深思的情景或话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思维和联想的状态上来,为学好英语课好铺垫。

2、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细节理解题

高考阅读中的事实细节题是为了考查学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答案能在文章的具体句子中直接查找。学生只要找出涉及的信息存在于何处即可。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内容细节提问,设计有关True or False题目,让学生skim and find answers。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各个细节的理解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猜测词义题 :

猜测词义题是从特定的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生词的能力。猜测词义包括对词、词组和句意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有关长句、难句出这类题目。

4、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主旨大意和作者意图等问题

主旨大意题型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训练学生寻找主题句、概括和归纳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问题一般不易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因此考生要从整体上来权衡语篇的内容,根据事实陈述,找出串联全文的线索。结合文章的以下几个特点:

(1)通常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

(2)结尾段与首段一样重要,它常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3)各个段落的首句通常是该段的主题句。

5、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推理判断题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5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运用分析;实践探索

针对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尚普遍存在着教师提问理念陈旧、提问方式单一、提问技巧固定以及学生回答辨析的思维闭塞、模式同质、表达沟通能力低下等集中性的瓶颈问题。作为一种互动双向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提问延伸至英语材料阅读环节,则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于阅读对象的感性认知、理性解析,最终导致其无法有效深化对于提问方式所带来的阅读教学更深层次的相关知识点诱导挖掘、关键要点消化吸纳以及应试技巧的拔高升华。

进一步加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方式的多元、灵活、有效创设铺展,细化具体风趣提问、灵巧提问、关联提问等模式方法的适配应用,从而在稳步提升学生群体阅读辨析能力的同时,迅速实现中学英语阅读教育教学理念从教条化到人性化、教学方法从单一化到多元化、教学模式从封闭化到开放化的具体可行的转化交互。

一、有效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内涵特征以及价值定位

1.1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概念属性。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基于提升学生群体词句读识能力、拔高学生群体文本辨析技巧、实现学生群体读写应用素质发展的系统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集合。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英语教材基本词组短语的读识、英文文本阅览以及相关词组、长短句、的层次讲解等。由于初中学生群体尚处在心智发育初期,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并不强,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进行提问式地引导、诱导、点拨。

1.2 有效提问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用意义。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提问与回答的展开,既让学生表达、抒发自身对于所设定提问的理解、感悟,也让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解析,进一步发现教师自身在阅读教学中尚存的提问方式、技巧的不足以及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疑惑点。教师抛出的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意识被充分调动活跃起来,迅速激发其进行发散式地思考、创新化地解答索以及主动性地探索。

二、有效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多元性解析与具体化应用

2.1 风趣提问。初中学生群体尚处于“Childen”阶段的末期,普遍存在着对趣味性、游戏性、故事性的知识输入的渴望与依赖。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之时,就可以针对性地利用学生群体这一集点,通过风趣幽默、轻松欢快的提问模式与提问内容的抛出,推动、引起学生的对于提问问题的解答兴趣。

譬如在讲解“I am from China and I am Chinese”这一章节的阅读文本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具有神秘性的提问抛出,迅速激发起学生群体的好奇神经,譬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You all know I am your teacher.Bu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e? What is my Chinese name?How old am I?”这连串问题的抛出,学生就会开始在心里打下一连串大大的问号,吸引他们去找出问题的答案。而在充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热情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抛出“:I have some good friends.Do you want to know who they are?”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更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哪些“Friends”,而教师也可以顺利轻松地将学生引导进入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学,学生也在这种愉悦好奇的氛围中开始“寻友之旅”。

2.2 灵巧提问。提问模式的转变改进,不仅可以更为巧妙地凸显教学途径创新化的价值,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而在具体的提问设置创设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的过程活动划分为若干片段,然后分别在各个片段节点进行切人问题设置,从而串联成一整套系统完备的提问策略。

首先,在预习处提问。指导学生爱预习、能预习、会预习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前提,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根据教师所列出的基本提纲进行教材预习的过程中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在预习感知中敢于质疑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

其次,在重点处提问。教材重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着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在学生所接触的重点处进行设问,充分引导他们迅速有效地理解、吃透、掌握知识的核心重点。

2.3 关联提问。温故知新、及一反三,是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的关键要素,也是教师在进行提问设置、引导点拨之时需要特别侧重的环节,而关联式提问就是这样一种高效、集约的提问教学途径。

例如教师在讲解“Life in the Future”这一章节时,由于该文本所包含的旧知识点较多、语法技巧较复杂,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包含旧知识点的语法提问都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则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譬如:“What will the home in thefuture be like? W ill people have big housesor small houses? Will homesbecomfortable? And then what will happenin thefuture? ”这四个断句中既包含了对旧知识点的涉及,也充分凸显了新知识点的基本技巧,通过这一关联性的提问,学生就可以及时发现对于旧知识点尚存的理解盲点,也可以迅速认知新知识点所蕴含的核心关键。

三、结语

有效提问方法模式的推进应用作为一项基础性、组件性、长效性的综合教育教学实践工程,在整个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系统中发挥更新调节的关键效用,也是实现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系统创新化、实效化、应用化的重要借鉴手段,有效提问之于英语阅读,无异于的金匙(Golden Key)。进一步细化具体灵活多样的有效提问模式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广普及,稳步提升中学学生群体的理解表达水平、沟通交流素养以及人文内涵修为,进而推进我国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系统协调、多元、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J]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进行讲授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极大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在新课标改革要求下,阅读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确保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培养语文思维,有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效提问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可以转变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存在问题意识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过程中,有效增加对语文的认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及时抓住时机,并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进行刺激与启发,确保学生认知水平不断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2.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而阅读课堂有效问题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学生能够为了解答教师的提问,会全身心参与到阅读中来,并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从而寻找答案,确保学生自主、积极的分析阅读内容,正确对待阅读教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

1.针对式提问

在新课标改革之后,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语文运用能力。由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其知识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提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实际需求来提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来教学,以便确保每位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散步》这一课文的时候,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文章大意,对文本内容进行基本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简短的一段话来概括文本讲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经过等。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得知文本讲述的是在初春的时候,“我”与母亲、妻子、儿子一起在田野散步的事情。而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分析将“一起在田野散步”是放在句首好,还是放在句尾好。其主要是让学生分析人物关系,让学生理解作者文章中“我”、母亲、妻子、儿子的人物关系。而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我”、母亲、妻子、儿子的出场顺序是否可以更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在家庭的重要性,深入了解“我”是家庭中的支柱,其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着。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确保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均得到有效的提高。

2.启发式提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文章内容,同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情境中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式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理解文本内涵。例如,教师在讲授《紫藤萝瀑布》的时候,由于大多数初中生没有亲眼见过紫藤萝植物,无法想象当紫藤萝花开的时候犹如瀑布一样的情境,从而无法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紫藤萝盛开的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了解紫藤萝瀑布是怎样的情况,并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总结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有效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7篇

文献标识码: A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所在。但现在很多的老师并不清楚学生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学生不懂的或者是是懂非懂的。所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势在必行,这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专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真实状态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传统被动的接受知识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中“谁”是课堂提问的主体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黄厚江[ 黄厚江.为谁而问――也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语文建设[J].2006年02期]认为问题由谁提出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弄清问题是为谁而提出的。因为,即使问题是由学生提出,而目的却只是为了教师教学意图的实现,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问题是由教师提出,但却是为学生的谁来问,都应该肯定其价值。但现行的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如一位老师在分析《白毛女》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白毛女》一文体现了怎样的阶级对立?然而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还不完全具备分析和推断的能力,所以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思维层面,是无效的,更谈不上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换一个角度去问可能会好一点,如:杨白劳带回家的年货和黄世仁家想成怎样的对比?这样问题被简化了,而且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角度应该是站在“教”的对立面,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进行提问,忽视了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显然这样的提问是失败的。二、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所谓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更好的理解文意,即“问”是为了“不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一)课堂提问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状态;教师要依据学生现实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力以及习惯思维水平来具体分析学生的基础,即包括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难之处,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只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才是有效的,也才有针对性。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背影》[ 董水龙.只教懂得,不教已懂得――《背影》教学案例。语文学习[J].2006 (6);34]时,是这样确定学情的。通过对学生平时的作文所体现出来的感情,他认为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够很轻松的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是“父爱”,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如果教学之教授这些,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难点就在于,《背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作者表达了内心一种复杂而又独特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学生无法体会的,也是依靠他们认知基础所不能感悟到了的。于是,教师在确定了学生的学情之后,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个问题,1、文章有条分界线,分开了记忆与现在两个部分,你能把他找出来吗?2、为什么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而不是说“我与父亲没有见面已两年余了”?3、为什么说“我最不能忘记他的背影”,而不是他的外貌,语言或品德之类的?这三个问题的设置主要着眼于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和欣赏探究课文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在阅读教学的初读阶段,目的是让学生理清《背影》这篇文章的线索,提高学生品读文章的质量;第二问题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对关键句的解析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复杂而又独特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第三个问题的设计是在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是阅读教学的深化阶段,通过第三个问题的设置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创造,把学生向情感防线引导,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自身的情感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从而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人生的体验。(二)课堂提问要切记碎问碎答;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没有不提问的,似乎没有了“提问”的教学手段,教师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显然,课堂教学中冲折着大量的碎问碎答。其实,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是不需要进行大量提问的,可以设计学生实践的活动来代替,如指导学生进行默读,查阅,听读,复述等,这样就将听、说、读、写的环节充分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来,也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归园田居》可以采取这样的设计方案:

教学步骤一、音读

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注意节奏。

2.老师正音

[屏幕出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教学步骤二、意读1.教师引导:再次自由朗读,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疏通文意

(明确:尊重原文,借助课下注释,适当扩展)

2.经过诵读的体验之后,请同学发挥想象力,然后用语言给同学们表述一下诗文呈现一种怎样的画面呢?(分组讨论)

(明确:透明的月光、静谧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8篇

采取有效提问的方法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有效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问题的设置、教师提问语言的设计和选择的时机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些方面并未被广大的高中英语任课教师所普遍关注。有效提问不是作秀,更不可死板。教师应通过提问促使学生思考新问题,带领学生提高发现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一、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研究概况

国外对课堂设问所做的研究较早,已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我国所做研究开始较晚,但自从新课改实施以后,相关的教学科研成果也颇多。其中大部分为借鉴国外研究的架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做研究并得以发现和提出的。如张德禄就从语篇掌握的程度方面对问题的设计做了区分,朱妍对提问中的教师语言模式作了分析,尤小玲研究了阅读课堂提问的模式等。在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找到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寻找改善不足的策略。

二、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设置的水平较低

现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挑战性,通常为对事实的重复或回忆,或者只需选择“Yes”、“No”回答即可,水平较低,甚至一些毫无意义的无效提问也常常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这种问题对于教学并无多少实际用处,应该进行改进,对于无效提问应予以摒弃。

(二)提问的目标性不明确

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出现目标性不明确的现象。比如教师一次性提出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认知层面并不相同,也欠缺连续性或相关性,导致学生疑惑不解,产生混淆,不知道从何答起;或者问的内容是关于A方面的,可是真正的答案却是有关B方面的内容。实际上类似这种目标性不明确的提问很常见,对教学来说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了反作用。

(三)给学生准备回答的时间不足

通过统计发现,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通常要求学生立即作答,等待时间极短,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又不会再给予相应的思考时间,往往是转而提问别的学生。但是,任何问题的回答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思索,且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思维敏捷可快速作答。如果学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答案组织好,教师就可能换人回答或将问题换掉。这样一来,提问的作用就被大大降低了,不仅不能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也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深度。

(四)对课堂生成提问处理不当

教学中常会出现情理之中而意料之外的生成性内容,教师常常不能对于这种随机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错失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机会。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包括教师课前的准备不足及教学中敏感与机智不足,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欠缺预测及应对的“急中生巧”。由此可见,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应该是多能手才行。

三、提问问题设置的注意事项

(一)所提问题应小而具体

如果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要得到比较好的互动效果,那么所问的问题应该力求小而且具体。不能问一些过于宽泛的或学生缺乏实际认知的问题,不然学生难以回答,也就不能获得更好的互动效果。

例如,在进行UFO话题的学习时,同样的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的老师在教学时,教师A是这样直接设置问题的:What is a UFO like? 但是学生由于缺乏具体认知,对于这个问题感觉难以快速回答清楚,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情绪不高,即便有学生作了回答,但是其表述的范围很窄。而教师B的设计是先使用PPT播放视频和图片等资料,在进行展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再提问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相对比教师A教学时要顺利得多。这是学生由于通过观察资料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觉得老师的提问比较容易回答,提问所得的效果也就比较符合教师希望达到的内容理解要求。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注意使问题变得具体,在学生有一定具体认知后再提问,问题对学生来说就较为容易回答,因此其所获得的的提问解答效果也较好。

(二)所提问题应具有明确指向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切勿求全。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并扣紧主题的设计问题才能使提问更有效。有些提问虽然学生很喜欢,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可是如果问题同教学目标关系不大,就必须摒弃。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教师上课喜欢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呈现,有些时候,用口头直接提问更好。

例如,在进行Module 2 Unit 2的非洲话题教学时,教师利用媒体上非洲的影视作品或新闻报道比较多,可是若未经优选,用PPT课件展示了非常多的有关非洲图片。这样就会很容易使教学脱离正确的方向,因为此部分的重点是Toby的旅游路线,而不是非洲的风土人情。如此偏离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主要目标并未如期达成,这样的教学就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偏离了重点方向,貌似精彩热闹,其实学生该学的内容在本堂课中并未学好。

(三)所提问题应多样化

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且喜欢挑战,所以在设问的时候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有的教师应该对文本理解得很透彻,而且其设计的问题也应循序渐进,提问方式应多样化。例如,在进行野生动物的保护内容学习的时候,一节公开课试讲的老师就处理得很恰当,教师先打开视频,让学生对藏羚羊被偷猎和残杀的情况有了认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What can we do for the endangered antelopes? 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在得到了视觉冲击后,进行了适时的思考并做了回答,由于有比较深切的感受,发言也比较精彩。

(四) 结合课堂教学生成问题

教师虽然事先已经备好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必须一成不变地必须按照备课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实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富有生成性的内容,教师应及时改变思路,随机应变。

参考文献:

[1]李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09,10.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第9篇

一、吃透教材,明确目标,从重难点入手,让提问激起阅读需求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的提问必须为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服务。要在了解总目标、学段目标、本册目标、本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本课时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从教学的重难点入手,设计发展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对话,走出文本与教师、与同伴对话。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掌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教师甲的设计为:“1.原来的英子什么样?2.改变了的英子又是什么样?3.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4.默读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整个过程学生几乎都是在被动地完成一个又一个被割裂的任务,机械枯燥。再来看教师乙的设计:“1.找出描写英子过去与现在不同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2.为什么同学们的掌声能让英子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思考:每一次的掌声因何而起?(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师生一起从文字中感受英子和她的同学们的内心情感变化。)”两个问题紧密相连,描写英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句子可以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波。探究变化的过程成为学习的需求,有需求的阅读,才是提问要达到的目的。

二、重视学情,精心设计,全盘考虑,让提问与整个设计相谐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问题。如果前一阶段的内容掌握得不够好,那么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由零到整,由浅入深,可以在其中渗透复习整理;反之,则应设计更具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检验自己所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在精读课文后的略读课设计正是基于此,学生在精读课教学过程中掌握的阅读能力要在略读教材中得到检验、巩固与提高,那么孩子们此前的学习情况就更为关键了。

此外,设计问题时要进行全盘考虑,即对于全部教学活动都要进行联系。例如,听一位老师教学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段时,该教师在教学伊始即将严监生的身家背景进行了介绍:严监生的监生是用钱捐来的。并引用《儒林外史》中的一句话说明他的家底丰厚:“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严监生的神情动作,要学生说出对严监生的印象,一生很自然地说出吝啬后,全班再无人发言。教师本想启发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但学生兴趣缺缺,仿佛是已经知道了答案还要去猜谜一样,一节课上得意兴阑珊。课后研讨时,大家建议先不给资料而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人物特点。此时再将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介入,两相对比,认识加深,学生会更乐于捕捉作者细节描写的高妙之处。另一位教师依此而行,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表面看,两种设计中的问题并没有改变,变化的只是补充资料出现的时机。第二种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重视了学情。

三、做足功课,充分预设,把自己当成学生,让提问成为教学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