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阅读节活动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1 00:22:38

阅读节活动总结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信息处理的思维过程,它强调学生的理解、领悟、吸收以及鉴赏、判断等思维能力。为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我尝试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大时间点入手,就如何帮助学生们理清阅读思路,启发学生把握阅读重点,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总结,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如下。

1. 阅读前,理清阅读思路

阅读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盲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与阅读行为的指导,强调学生们在阅读过后的反思与总结,而恰恰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前这段时间的关注与指导。我认为,阅读前是学生调整阅读状态、明确阅读目标、理清阅读思路、开展前置性学习的最佳良机。在教学中,我就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前的启发与活动安排,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教学任务(问题),收集以语篇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在课前,以问题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清阅读思路,明确阅读方向。

教学初中英语7A《Unit 5 Let’s celebrate!》这单元时,我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话题主要围绕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展开,如Halloween/Easter/ Christmas /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随着信息的传播与文化的交融,初中学生对这些“洋节日”早就不陌生,有的学生更是“过得”像模像样,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等。但是对于Halloween、Easter这种传统节日,大部分学生只是听过,对于具体的节日文化、庆祝方式语焉不详。因此,我在本次语篇阅读教学之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 中提及的节日――Halloween,展开探究活动,探究主要围绕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含义、着装、饮食等展开。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做好阅读准备,理清阅读思路,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前提,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有准备的阅读状态,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实际效能。

2. 阅读中,把握阅读重点

阅读中的教学,毋庸置疑,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最至关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们如何把握阅读重点,怎样抓住语篇的核心,并培养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启发式”的启智教学方式,以问题间接地指明阅读的重点,以疑问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在关键词句的指引下,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语篇的各个关卡一一攻破。

教学初中英语7B《Unit 2 Neighbors》这单元语篇教学时,我考虑到本次语篇主要围绕“Hobo and Eddie’s dialogue 和Amy and Simon’s dialogue”这两个对话展开,对话的中心紧扣“Neighbors”这个生活话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们明确阅读反向,更好地把握阅读重点,我创设了“听录音,找线索”的教学情境。在第一次听音活动中,提出问题:“Amy is asking Simon some questions.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ell me what these questions are about.”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得出“The questions are about Simon’s neighborhood.”这个对话中心。随后,提出细节问题,启发学生的基础上,解决存在的细节问题。

3. 阅读后,总结阅读技巧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内化表象、抽象概括、逆向思考的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行为、掌握学习技能等教学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之后,更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以“反思与总结”为目的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如阅读经验交流会、阅读扮演、学习延伸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技能,强化学生们反思与应用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初中英语7A《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这单元时,在教学完Reading(1)这部分时,为了强化学生们对本单元阅读知识的掌握,我尝试将对阅读过程的反思与阅读技巧的总结渗透在“Role-play”活动中。本次语篇主要围绕“Millie and her mother’s conversation”展开,因此,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Millie 和她的妈妈,将对话从书本搬到课堂。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对话内容进行讨论、加工、创造性改编等,使得对话内容更加丰富,对话形式更加有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渗透阅读反思与阅读交流,并有意识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此为契机,寻求“质”的飞跃,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获得愉快又富有成就感的学习体验。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2篇

【关键词】名著;校本课程;课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只靠老师单方面的要求、布置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名著阅读校本课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这块阵地,在实施名著阅读校本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泛读课

学校统一制定了读书笔记,每学期为学生配发一本,学生用完一本之后经语文教师检查可再领。名著阅读方法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莫过于泛读,辅之以笔记,做到“读”“写”结合。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规定以下三种方式,首先是摘录式,这是学生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等等,利于积累。其次是提要式。要求学生看完一本书或一章节,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人物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概括能力。最后是心得式。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对某一章节文章或某一段文字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这三种读书笔记的方法都是泛读,可以综合使用,教师不做过多限制。这种课型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认真读完每一部名著。

二、精读课

当教师指定并要求对某一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时宜采用精读。通常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浏览。就是对指定章节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此章节主题、大意或观点。第二步是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提问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去设计。第三步是深度阅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地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写笔记等。第四步是复述。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但不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只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高阅读效果。第五步是讨论交流。即对阅读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交流,最终形成共性的结论。

如《童年》精读课“把自己读进去,把自己读出来”。整体设计包括:教学构想:以《童年》的阅读为例,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阅读,领悟读小说名著的“三个层次”:读出初步的印象、读透人性的复杂、读出自己的见解。教学步骤:一读出印象,自然流露读情节(学生选读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并用一句话评点选择的理由,交流阅读初步印象);二读透人物(总结人物建档案,品评人物析社会),①总结人物建档案,从姓名、别称、年龄、住址、工作、婚姻状况、学历、人生经历、政治面貌、人生壮举、性格品性、人生结局、人生信条、墓志铭等方面总结(学生分组交流,化厚为薄填档案,集体研讨外祖母的形象);②品评人物析社会(在对外祖父形成粗略印象的基础上,寻找与此印象不一样的地方仔细推敲揣摩,多角度阅读,深刻研讨外祖父的复杂性,以剖析当时社会特点进一步读透人物);三读出自我(合作评点读感受)“我和高尔基比童年”,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读书笔记合作朗读感受,相互评点;四总结,总结外祖母和外祖父的形象。

三、交流课

通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感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把阅读过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最有心得的部分通过有表情的朗读、配乐朗诵、演讲、探究以及辩论等方式展现出来。

如《三国演义》交流课关于曹操形象探究。整体设计包括:(1)构想:根据阅读计划,《三国演义》应该读到前第三十回,也就是官渡之战结束。通过前三十回的阅读,让学生关注有关曹操的主要情节,交流曹操这一人物形象。(2)方法:交流讨论。(3)教学步骤:用自己的阅读来判断:通过前三十回的阅读,让学生初步判断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求:用一个恰当的短语加以概括。用自己的判断来选择:小组交流,让学生选择最能凸显曹操英雄或奸雄特点的故事情节。要求:概括情节,不展开叙述。用自己的选择来分析:这些情节是如何凸显曹操既是英雄又是奸雄的呢?让学生抓住细节展开分析,要求:言必有据,据必有理。(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阅读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人物的特点是由人物自身的思想行为决定的;分析人物也不能脱离人物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多面的、立体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活生生的这一个”。

四、活动课

教师发挥创造性,针对名著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适宜的活动形式,设计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既可以将阅读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也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3篇

读书节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图书馆业务的拓展和延伸。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阅读、移动阅读越来越普及。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幼儿园读书节活动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读书节活动工作总结范文

伴随着故事表演的落幕,我园四月份读书节活动也结束了。回头看看,这个四月很精彩、这个四月很忙碌、这个四月很累人。现简单回顾一下四月份的主要工作。

一、四月份工作内容

1.罗列优秀幼儿故事读本,鼓励家长踊跃捐献幼儿图书。

2.挑选优秀教师教育心得、优秀亲子阅读心得,并展示给全园教师及家长。

3.策划、组织《幼儿早期阅读及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

4.策划、编写幼儿园园刊,并组织教师折叠。

5.组织撰写《早期阅读家园宣传栏》。

6.挑选优秀幼儿自制图书给家长展示。

7.策划、组织幼儿故事表演活动。

寥寥几笔概括了本月的工作,但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辛苦。 文学社老师基本都是在下班时间赶制,只要她们接到任务就挤时间完成,我在这里感谢她们的辛勤工作,感谢她们对文学社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二、工作效果评价

本次读书月活动的宗旨是“为幼儿提供读书环境、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让幼儿与书本做朋友,使其听说读画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现在对工作评价如下。

1.通过班级老师的宣传和鼓动,家长都能积极捐献幼儿图书,使幼儿园图书藏书量大大增加,而且质量很高,为我园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读书环境。接下来是如何管理及使用这些图书。

2.通过几天的观察,家长对教师及家长读书心得的关注度比较高,她(他)们经常驻足翻阅,但由于展示地方有限,只能有少部分家长看。教师教育心得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幼儿早期阅读与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使家长更科学、全面地认识了早期阅读及亲子阅读,并且积极与专家互动,效果比较好。

4.幼儿小书制作展示,有不少亲子坐下来细细地看幼儿自制小书。但由于展示时间较短,展示地方所限,还有很多家长没有看过幼儿自制图书。教师跟家长的沟通有待加强,应多引导家长如何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小书制作中,通过小书制作让幼儿的情感、认知及技能都有所提高。纠正家长“漂亮就是好图书”的观念,避免家长全部包揽。

5.幼儿故事表演过程中,幼儿基本上都能投入到故事中,观看兴趣比较高。从中也看出幼儿对故事的偏好,他(她)们喜欢多人组合的情景故事表演。而个人故事表演由于缺乏情景,幼儿语言有时不清楚,影响故事的观赏性。加之场地限制,坐在两边的幼儿只能看到表演者侧面,影响观看效果。下次应多安排情景故事表演,录音效果好,幼儿能全身心投入到故事表演中。

读书月的各个活动都按计划完成了,但离最初的设想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一则是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做好,二则是老师的时间有限,加之人手不够,很多想法都难于实现。文学社第一次负责读书月活动,经验不足,希望明年活动办得比今年好。

幼儿园读书节活动工作总结范文

我园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使教师们通过读书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一、做好了组织宣传工作

我们召开全体教工会议,共同学习读书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宣传“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园教师“被读书”的现象在悄悄地改变。一学年中,教师的读书行动从被动逐渐变成主动。通过一学年的读书活动,每位教师都能按计划进行读书,并按要求写出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计划、读书笔记、小结都能按时上交。

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

我园的读书活动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并与幼儿园考核挂钩,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倾向。比如:读书积极分子的评选、好书推荐优胜者的评选等,都是一些奖惩制度的体现。在“读书月”活动中,大家纷纷表现出读书习惯好、读书兴趣浓、借书购书多、阅读量多、参加活动积极等。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幼儿园添置了大量的图书、光盘等,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三、结合了本园特色课程

我园的读书活动还结合了园本特色课程开展活动,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比如:我们有教师讲故事、幼儿将故事的活动,还有绘本介绍等,这些活动既锻炼教师和幼儿的表达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进一步掀起了读书活动的热潮。通过读书活动,教工在不同程度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受益非浅。每位教师都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老师们把读书学到的理论思想、观点用来指导、改进教学。本学年,教师论文数量与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多位老师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获得奖。

四、开展了丰富的活动

结合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大家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比如:大舞台活动、心心广播活动、师德演讲活动、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讲故事活动,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仅锻炼了教工的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把老师们引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书的沃土,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在我园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幼儿,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使“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当然,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读书笔记过于简洁。部分老师的读书笔记很简单,只是提纲形式的。阅读不够详细。

2.阅读的内容不够广泛。大部分老师局限于教育教学之类的书籍,阅读文学类的老师不多。

3.读书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方案虽对各项活动的安排做了详细的说明,可大家在落实过程中较少有创新,因此缺乏活动的亮点。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一本好书会令人受益匪浅。我们会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实在,更加有效,让大家读书活动中播下的热爱读书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让实幼的书香味越来越浓。

看了“幼儿园读书节活动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幼儿园读书节活动工作总结范文

书,传递着知识;书,传递着文明;为了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引发幼儿从小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倡导爱读书,勤读书,乐读书,培养师幼良好的阅读习惯,活跃我园文化生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第四届读书节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节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 _月17日,__幼儿园全体教师举行了“第四届阅读节”启动仪式。此次活动旨在营造园内、园外齐读书、读好书的浓厚书香氛围,使教师、幼儿及家长能亲近书籍,明白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会议上首先宣读了本次阅读节的活动方案,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读书节活动的重要性,再次对活动做了具体的安排。让教师们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按照年龄段为每班配发了图书,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师幼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责任,开展活动

1.落实与开展

为确保“读书节”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根据活动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结合本班特色班集体建设,也相应地制定了任务明确、措施有力,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读书活动,确保了读书节活动的顺利实施。

2.教师阅读活动精彩纷呈

(1)精品书屋: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全园教师集体读书活动(周四一小时读书活动),活动前十分钟,园办负责挑选优秀的专业型文章推荐大家共同阅读分享。

(2)课余拜读:广大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发掘新书,拜读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并将优秀书籍推荐到时幼网站读书栏目的好书推荐中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们还将书中的精彩片段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3.幼儿读书活动渗透各个环节

(1)班级开展“吟诵经典”活动。

各班利用午间、离园前等开展每日吟诵活动。从教师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幼儿一起读书,利用每天午睡前的十分钟给幼儿讲一个经典小故事。

(2)亲子故事半小时

建议家长将每天睡前半小时时间定为“家庭读书时间”,开展每天晚上30分钟“亲子共读”,共同将喜欢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制作成绘本,促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共同成长。

4.家长 “助教”也精彩

在_月底每班邀请了一位家长来班进行助教活动,他们为孩子们分享的是绘本图书,家长激情地讲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通过这次的活动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5.精彩片段

(1)评选优秀心得:园部在_月底组织全园教师集中开展优秀读书心得评选活动,并评出3篇优秀读书心得,分别是顾艳老师的读《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细节69例》之心得体会、张文教师的“让孩子享受午睡时光”——读《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细节69例》后感、陆秀萍教师的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后感,通过精彩的现场读书心得交流,让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促进。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4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置;细节处理;目标达成

一、任务设置上的思考

我们英语教师教授阅读课时主要的任务是训练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和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的任务训练,其中教师设置的任务和活动需围绕阅读而进行准备,它涵盖背景知识、情感态度和语言方面的准备,我认为在设置任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词汇的情景处理

在进行阅读前,有必要对词汇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通过PPT中的动画或图片在有意义的语境下理解,才能为学生的词汇语言知识的内化打下基础。如,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 A Charity walk Reading阅读中就有trail,hill,mountain,team,spirit等生词较难理解,我采用香港毅行者活动图片从东向西穿越高山公园的情景,理解最终成功者团结协作精神,自然而然地接受了team spirit的内在含义。

2.活动的科学处理

精彩的阅读课堂应设置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活动。在阅读中我们教师可增加一些竞赛活动,如,判断True or False、细节填空、问题抢答、结果推测、故事续写等以此来增加细节提取的能力、全文阅读的能力。阅读时还应重在学生的读,而不是教师反复地读和问,学生读应从多角度、多方式上进行,扫读、找读、细读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不感觉枯燥,多方位感知文章的信息。如9A Unit 4 TV Programmes Reading中四个电视节目,阅读时较有难度,我设置了层次分明的阅读,不同的段落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总体略读,了解整体四个节目的类型;第二篇音乐节目,自由朗读,填写表格;第三篇电影采用齐读,回答相关信息问题,最后一段的纪录片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读和齐读相结合信息表,任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种种阅读活动不仅给学生学生不一样的感觉,还使得英语阅读技能得以体现,这就是科学地处理了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细节处理上的思考

好的英语课,精彩的细节处理必不可少。

1.导入是关键

英语教学又被称为“五P”教学,重在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导入时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阅读课一般都有故事性,有一定的阅读价值,所以在处理时我建议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如,歌曲导入、情境导入、动画导入、游戏导入和悬念导入,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2.方法是主导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做到动手、动口、动脑。当然熟读、背诵、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方法。我认为可让学生适当阅读课外读物,保证一定的英语阅读量,如,《初中生经典诵读读本》《美丽扬州》《初中生阅读精华》,让阅读课堂精彩不断。而且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语文章读多了,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3.评价是支撑

阅读课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个别教师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一味地批评学生这错那也错,不仅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我认为,在阅读课上,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英语全部的精神支撑。在评价的形式上还可以通过加分评价、语言评价、分数激励和肢体抚摸,如击掌、握手和拥抱等,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进步,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目标达成的思考

在实际中,多数学生虽然在知识技能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应用技能和情感目标却未能很好地体现。因此,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提高自我价值观。

1.应用能力的达成

在学生阅读后,不能将阅读活动戛然而止,教师应及时地处理学生存储于大脑中的信息,将学生的语言进行输入到输出,进而培养他们应用的能力。阅读后,我一般采用学生采访活动、相互问答、做演讲报告等结合生活实际的形式进行表演,及时地展示自我,将语言的应用能力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

2.情感目标的达成

阅读后,让学生深层次感知文章的底蕴,学会自我保护、自我处理问题,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对学校、对国家的热爱等一系列的目标培养。相关的话题有teenagers’ problems,a big fire,wild animals等。这样通过阅读之后能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阅读课最为精彩的地方。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5篇

然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操作,我们发现名著阅读走进课堂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名著导读课的深入思考和运行,没有把名著导读目标真正定位于学生的发展上,无形中降低了名著的价值,减弱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最终使名著阅读流于形式、浅尝辄止,难以推进名著阅读的深入开展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内涵修养。这样就促生了我校名著导读课(1237循环阅读)模式,具体如下:

“1”,指读一整本的名著原作;“2”,指两种课型――导读展评课(展示课)和自主阅读课(阅读课);“3”,指名著阅读导读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7”,指七个环节:①明确目标――②教师导读――③自主阅读――④摘抄笔记――⑤读情检查――⑥展示探究――⑦总结评价。

一.为什么要读一整本的名著原作

现实中的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出现了各种怪现象:有改编简化甚至异化虚化名著(少年儿童版读物或影视作品或动漫游戏等)的,有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浮光掠影式速读的,有为应付考试急功近利只选读零散语段的,有为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浅尝辄止阅读的,……不一而足,令人乍舌。这样下去,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名著经典何以传承?

二.为什么设置两种课型――阅读课和展示课

一方面我们的名著阅读需要导引和展示。学生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欣赏上,更要将品评人物作为突破口。因此,老师必须上好名著导读课,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名著深刻理解和品评。学生读得怎样,效果如何,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自己怎样知道,这就需要展示出来,并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点评、质疑、碰撞、趋同存异,更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与消化。

另一方面,无论老师怎样指导,怎样细讲,怎样分析,怎样训练,名著阅读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读才能达到效果,因为学生是内因,是名著阅读的主体所在。因此,必须设置自主阅读课,留足学生名著阅读的时间,“我阅读,我受益;我品味,我快乐”!

三.名著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名著阅读有其基本目标――完成新课标推荐的名著篇目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名著阅读有其终极目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我们设置了名著阅读的具体三维目标:

1.了解重要作家生平、创作风格、作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形象等有关文学常识,丰富积累;能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主题,初步领悟内涵,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步培养鉴赏能力;能在阅读交流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能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2.名著阅读始终贯穿过程意识,能掌握正确阅读方法,自主读出独特情感体验,会做读书笔记,能展示阅读收获,对导读过程能作出评价。

3.培养阅读名著兴趣,认识人类文化博大精深,吸收各民族文化智慧,热爱人类灿烂文化。

四.整个名著阅读过程如何安排

我们每周每班均安排一节固定的导读展评课,另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在周一下午第三节(名曰“相约周一”,当然也可灵活安排于课外活动或者双休日等时间)。我们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如下:

导读展评课45分钟分成了展评部分35分钟和导读部分10分钟两段,其中前段展评部分35分钟用于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上节课阅读内容,后段导读部分10分钟用于导读下节课阅读内容;自主阅读课45分钟分成自我阅读35分钟和摘抄笔记10分钟两段进行。这样每一次完整的名著阅读课总是从导读展评课最后5分钟“明确目标”开始,经自主阅读课后又到导读展评课第40分钟“总结评价”结束,形成一个又一个循环。即:

导读展评课:

环节一:名著阅读课第五步――读情检查(合作交流)5分钟;

环节二:名著阅读课第六步――展示探究25分钟;

环节三:名著阅读课第七步――总结评价5分钟;

环节四:名著阅读课第一步――明确目标1分钟;

环节五:名著阅读课第二步――教师导读9分钟;

名著自读课:

环节六:名著阅读课第三步――自我阅读35分钟;

环节七:名著阅读课第四步――摘抄笔记10分钟。

五.七个环节如何具体操作

1.明确目标:约1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一步,是本次名著阅读的起点。学生依据名著导读设计方案(导读案),了解阅读范围,明确阅读目标,知晓具体要求,以增强名著阅读针对性。

2.教师导读:约9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二步。主要是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正确阅读方法。不仅是名著资料简介,不仅是欣赏精彩片段,最重要的是阅读方法指导――教给名著阅读的方法:①先读什么②精读与略读③读书卡片和笔记④使用工具书⑤交流疑难⑥读后感等。

3.自我阅读:约3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三步。根据名著导读目标和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名著,关注阅读时效,注意对名著内容的体会和感悟,读出个人感受,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不懂之处以便记录。

4.摘抄笔记:约10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四步。依据名著阅读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或读后感等),整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疑难。

5.读情检查:约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五步。以小组为依托,组内先同层后异质,对名著阅读情况(读书卡和笔记)检查,以便于了解学情,反馈阅读情况,动态掌控阅读进度,及时解决困惑疑难,为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6.展示探究:约2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六步。在阅读的基础上展示阅读感受与收获,合理安排展示任务,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读到写、由文本到生活的顺序设计。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复述②片段朗诵③交流心得④开展辩论赛⑤知识抢答⑥表演展示⑦读书报告⑧探究挖掘⑨成果展览等。通过展示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入,引向生活;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质疑,学会欣赏。

7.总结评价:约5分钟

此为名著阅读课第七步,也是本次名著阅读的终点。可对课堂展示的效果作出即时性评价,也可对整个名著导读过程作出终结性评价;可肯定成功,也可指出不足分析原因,以利于后期阅读效果的加强和阅读能力的迁移;可自评,可互评,也可由老师点评。总之,加强阅读活动的总结评价,能促进名著阅读的长期有效开展,使之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

六.有模式但绝不模式化

我们的名著导读课各环节时间安排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要根据名著的内容不同和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和变动的。

比如:八年级下学期读《西游记》时,一种方法是按章回分课时读,可按照上述七环节的时间大体安排,另一种方法是结合周末和假期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周五导读课安排45分钟进行“第一步明确目标和第二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课安排周六周日两天时间进行“第三步自我阅读和第四步摘抄笔记”;下周展评课安排45分钟或者更长时间进行“第五步读情检查、第六步展示探究和第七步总结评价”。当然,我们也安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更适合假期阅读的名著,利用整整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半个假期来作为“名著自读课”处理;同样的也可以把“教师导读”、“读情检查”“展示探究”“总结评价”延长时间到45分钟甚至是90分钟,放大为“教师导读课”、“读情检查课”“展示探究课”“总结评价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为了获取名著阅读更好的效果,也实施了一些必要保障:比如激发和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很重要;敢给时间、敢于放手很重要;教师预读很重要;导读案设计很重要;阅读小组建设很重要;家长支持很重要;对学生分层要求(吃不饱与吃不了)很重要……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6篇

关键词: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交互式 阅读模式

1.引言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语言学家及学者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开始了较深入的研究。在此期间,不同流派的英语阅读模式相继出现。“交互式”阅读模式就是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模式之后,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产生的。

2.“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模式的内涵

Gough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他认为“阅读理解首先是字形序列到音位形式的转换,然后再由读者解码成语义信息”(1972:335-338),“自下而上阅读模式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识别,重新建立作者试图表达的意义”(阮周林,2001:58)。由此可见,自下而上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从词、短语、句子、段落到语篇的由大及小、由细节到整体的思维方向进行的。与此相反,认知心理学者强调已有知识体系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他们认为阅读应该从语篇整体出发,利用已有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预测、构建意义,理解语篇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以读者对语篇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并利用这些背景知识对视觉扫描到的文字信息进行假设,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筛选,对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阮周林,2001:59)。

3.“交互式”阅读模式的生成

交互式阅读模式的出现,是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缺陷的填补。其既不像自下而上阅读模式过分强调文本的作用,把重心放在分析词句的层面上,又不像自上而下模式过分强调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背景的作用,而过分主观地预测主题、曲解文本之意。交互式阅读模式认为阅读不是按照单纯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单方向思维方式进行的,而是两者交互的过程,二者不可截然分开,每一个阅读的环节都是自下而上阅读和自上而下阅读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的过程。交互式阅读模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的有机结合,从Saville-Troike(2006:155)的阅读模式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阅读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积极的、双向式的动态过程。

Saville-Troike的阅读模式图:

4.“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阅读各环节的体现

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普遍按照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及展开,无论哪一个阶段,都能体现阅读的交互性。

4.1“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阅读前各环节的体现

阅读前阶段主要包括导入、问题词汇处理、预测主题三个环节。导入的目的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找到输入未知文化背景及语言知识的切入点;问题词汇是那些学生在阅读时难以通过上下文猜出意思、对阅读理解造成严重障碍的生词,这些生词需要在阅读前灵活地输入,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预测主题是这些已激活的知识体系和输入的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预测时推理判断的依据,尽管还没有进入阅读过程,但学生的思维已经沿着由总到分的方式进行。实质上,每个学生个体都在借助当前已有的语言文化知识体系进行建构未知的文本,既建构文本的中心思想、整体结构,又建构文本的细节。例如:学生将要读的文本是记叙文,学生在依据已有文化背景知识预测主题时,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内涵大于将要被预测的某一个主题,因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而依据语言知识(包括以输入的问题词汇)这些知识细节预测主题时,思维是按照自下而上进行的,这两种思维的方式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共同指向被预测的文本的形象。由此可见,阅读前阶段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阅读的交互性,阅读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互作用的过程。

4.2“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阅读中各环节的体现

这个阶段是阅读课的中心环节,学生需要进行几遍阅读,是由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阅读水平而定的。但第一遍阅读从词句开始,通过理解段落,最后把握主题还是从寻求主题开始,逐步解决细节问题,不仅反映出阅读思维方式、目的的不同,而且反映出阅读结果的不同。这正是因为前者偏向于自下而上的单向思维方式,后者则体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尽管两种阅读都可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但先主题后细节的阅读结果远高于理解的层面,交互作用的双向思维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第二遍、第三遍到最后一遍的阅读,从整体逐步过渡到局部和细节,充分发挥阅读的交互性,使整体和细节在探索和完成阅读任务中互为条件、互为结论。整个阅读的过程,实现了视觉信息(例如:文本)和非视觉信息(例如:储存在读者大脑的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体系)处理的交互、阅读文本和大脑思维的交互、注意系统的交互及读者与作者的交互。

4.3“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阅读后各环节的体现

阅读后的活动,往往转换为能够延伸阅读主题的、可以就阅读主题进行更深层次探索的听、说或写活动。这个阶段的交互式阅读模式通过视觉(例如:包括刚阅读文本中语言知识)及非视觉信息(例如:文化背景)与期望得到的视觉(例如:要写出的文本)或非视觉信息(听到和要说出的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体现出来。正是这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把阅读和听、说、写三种语言技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5.结语

阅读的本质是一个信息加工和解码的能动的过程。当阅读者按由整体到细节的思维方向进行阅读时,阅读偏向于自上而下;反之,一个从词、句、段到篇章的阅读模式偏向于自下而上,但阅读的本质决定了阅读时既不是总能进行自下而上又不能总保持自上而下的单项思维,阅读总是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交互式阅读模式体现在阅读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Gough,P.B.Language by ear and ey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and Reading[C].Cambridge,MA:MIT Press:1972:335-338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7篇

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感觉困难重重。一方面没有相应配套完整的教材和教参,(编者只在每本教材后面的附录里对所要求看的名著做简单的介绍);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可能因为课文教学的时间紧凑,教师就往往把名著阅读这块忽视了。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只能凭着感觉去教学,教多教少是一回事,教好教坏,更是难说。

本人在近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用新的更好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名著的学习中,在多次的尝试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把它归结为立体化的名著阅读教学。即让学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全方位的感受名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与快乐。所谓“语文活动学习是相对于言语静听式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操作性、情感性、实践性,它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体验和主动参与……提高语文素养” 。而且“语文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1]以下就是本人在各种语文活动实践中展开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

活动一:读

阅读是前提,也是基础。我会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每学期课本后面的附录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读。

名著的阅读是硬性要求人手一本的,所以我会在初一新生一入学后的家长会上,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之后每学期的期初就布置学生本学期的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事先买到相应的书,之后开始阅读。

时间的安排上,篇幅长的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比如《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篇幅短的,就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布置学生读,比如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册课程就安排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两本名著阅读。我就在期初布置学生阅读,阅读时间分成半期考之前和半期考之后。

其次,在阅读基础上的诵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诵读也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诵读是学生对优美句段进行放声的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好的作品,我们可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滋养心灵。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也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活动二:讲

我们知道,故事教学法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方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把它运用在名著阅读教学上也同样奏效。课标要求必读的名著大都有很强的故事性,让学生开口讲故事可以一举两得,既让准备故事的同学对故事有了充分的熟悉,又让听的同学从中受益。

《伊索寓言》这部经典作品,既通俗好懂,趣味性强,又包含深刻的哲理。初一上学期半期考之后,我开始布置学生阅读,然后每节课前请两位学生上台讲《伊索寓言》的故事。规定讲故事的时间在3―5分钟,这么做是希望每位上台讲故事的同学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把故事讲生动。而听的同学必须认真,因为听完之后要会概括故事情节,并加以点评。如果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大或者故事情节过于简单,全班同学有权让他下次再讲。这样,无论是讲者还是听者,都将从中得到收益。记得一位男生前后共讲了三遍,语音一次比一次好,故事内容也是一次讲的比一次具体生动,而且,最后一次还是自己主动要求上台讲。

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对名著的深入阅读。

活动三:写

写包括直接摘抄和写阅读感受两种。

近年中考对名著的考查趋势是越来越细化,题型由原来的单一选择题开始过渡到填空和简答等多种形式。如何应对学生熟悉故事却无法答题的问题。不妨让他们多动动笔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名著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人物名字,人物的主要事件或情节是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摘抄等方式加以熟悉并记忆的。

在阅读《繁星・春水》时,学生按照作品的三个主题――母爱、童心、自然,对这部作品归类摘抄,摘抄的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诗歌,然后背诵下来。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他们会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保尔・柯察金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几乎人人会背。

除了摘抄,写阅读感受更值得提倡。“阅读过程实际就是阅读者带着自己的某些观念,体验不断尝试靠近,接受作者、文本的过程。因此,个体在进行阅读时,常常出现‘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等情形。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得到一些感悟。”[2]

《伊索寓言》这部书,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每个人从中都可以得到智慧的启迪。所以我在周记本中布置学生写下对它的阅读感受。

初一(1)班的钟睿同学在寓言《鹅和鹤》的读后感中颇有感触的写道:“生活中,我们总不断地为自己增加负担;背上沉甸甸的担子,认为带着它总会有用,可往往到最后才会发现这‘生活之担’几乎纹丝未动,而一开始就轻装上路的人们却更早地成了功。是的,对于大人们而言,生活负担、经济压力……是的,我们总带着思想的包袱上路。也许我们应在道路上,总该停下来想一想,卸掉不必的包袱轻装上路。你会发现脚步更轻快,成功离你越来越近。”而有些寓言,不同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的收获是不一样的。

相反,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很多学生就在阅读中读出了很多困惑,这些也是他们最宝贵的阅读感受,所以,教师则应该在收集之后加以解答,会让学生的阅读更为深入。

活动四:演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无形的文字化为生动的表演内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学生扮演作品人物的角色,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果能让学生穿越时空,站到作品人物的位置上来看人物的所言所行,品人物形象的所思所感,应当更能找到作品的艺术本身。”要相信学生,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是无限的。

比如《童年》这部作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必读篇目。但是,一方面它反映的是苏联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阿廖沙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的。所以要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作品的主旨,显然有难度。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在期初就布置同学们对这本名著进行改编表演。

全班同学被分成了12个小组。每个组长是就是本组的负责人,也就是导演,要负责作品片段的选择(选取《童年》中某一个或几个片段)、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道具的制作,台词的改编等等。要求他们用一周的时间确定表演的题目、节选内容和小组同学的角色分配,之后上报语文科代表。我还硬性提出三个要求:1.节选的名著内容应基本遵循原著,不做大的修改。2.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客串其他小组的表演。3.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到时要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参加,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学生顿时热情高涨。他们自己讨论选择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及要演的人物、对小说中的情节加以联想和想象,还加入了人物的对话语言、精心设计表演的道具等。这个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次解读。接着同学们利用短短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了简单的排练。

最后在班会课上进行汇报演出,很多家长更是热心参与。整个活动有条不紊。有两位同学主持串场,十二个小组的组长担任评委,负责给每个小组打分。并有同学进行登分、统分。家长们纷纷带来照相机、摄像机,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同学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有的把舅舅们为夺家产的歇斯底里的辱骂表演得淋漓尽致,有的把小茨冈因忍辱负重,劳累过度,最终悲惨地屈死在十字架下,表演得感人至深,还有的同学表演慈爱的外祖母是又唱又跳……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过程同学们既感受到积极参与所带来的愉悦,又享受到名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思考。表演活动之后,很多同学在周记里对这次的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都觉得对《童年》一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这的确值得老师庆幸。

活动五:考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自己感到困惑的、怀疑的乃至否定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质疑点可以算是阅读的最高层面。

课标必读名著大多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学生的阅读容易浅尝辄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呢?

我们知道,考试是学习的一面镜子。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名著的学习和掌握,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总结一本名著的学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比如《昆虫记》这本名著是人教版初一下的一本必读篇目。它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我一边布置同学们阅读,一边要求他们进行片段摘抄,并写阅读感受。两个月后,开始布置针对本书的知识竞赛的任务。首先是征集竞赛的题目,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收集十二道有关《昆虫记》考试题目,并要按类别区分,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各占一定的比例。同学们所找的题目可以参照近年的中考题目,也可以自己编写,但都必须附上答案。一周后所征集的题目由科代表进行收集、汇总,把相同或类似的加以归类整理。接着,整个年段的班级所收集的题目由年段的备课老师进行审核、评议和裁定。原则上尽可能尊重、保留学生的原创,删改偏难怪题,补充遗漏的、重要的题目。为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和激发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会在每道题目的后面都附上收集者的名字。最后,年段班级统一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竞赛,对于成绩优异的给予精神的鼓励。

这个过程是烦琐的,但收获也是显著的。因为无论是学生自己查找竞赛题目及答案,还是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及原著进行复习,都应该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也必将引导学生对名著本身的深入阅读。

综上所述,这就是本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努力尝试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立体化名著阅读教学。既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又让他们在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入阅读。它消除了以往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抵触情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了他们对文本的阅读能力。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潘洪建主编.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 2010(5):143,155―156.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8篇

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获得的习得过程,学习的发生需要学习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英国教学法专家杰米里·哈默认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知识完成任务,而不是简单地回应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而阅读教学则要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的结果(王蔷,2006)。体验式教学主张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主体体验式阅读即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对目标文本进行建构、探索和重构的阅读过程。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明确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突出发现、探索、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文本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二、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没有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而是被动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阅读任务。本文将结合沪版《新世纪初中英语》七年级第一学期UnitTwoLessonTwo“FestivalsinChina”中阅读部分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文本,感知文本,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堂阅读课的教学文本内容是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SpringFestival(春节)。语言项目要求学生谈论中国的传统节日,描述庆祝方式;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讨论自己及别人在节日中的活动,谈论自己及他人最喜爱的节日,并说明原因。文本由一个总起段落和两个主体段落构成,总起段落介绍了春节的属性和起讫时间,两个主体段落则分别介绍了春节前人们的准备活动和除夕夜人们的庆祝方式。每个段落之间以节日进行的时间顺序衔接,层次感分明,文本体裁具有鲜明的说明文特征。这堂阅读课的教学,笔者在Pre-taskpreparation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如SpringFestival,LanternFestival等。继而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并回忆2015年的春节自己及家人是如何度过的。然后组织学生谈论自己及家人在春节中的活动,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对这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

在While-taskpresentation部分,笔者带领学生初次阅读文本,建构关于春节的基本信息,了解春节的属性、起讫时间,节前准备和除夕夜的庆祝活动。接着学生第二次阅读文本,探索春节的重要性,节前准备的意义,除夕夜人们的具体活动。最后学生对文本进行第三次阅读,感知文中透露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并对节日里人们的需求和邀请他人一起参与节日活动进行互动。在Post-taskactivities部分,笔者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接待外国朋友一起过春节,向朋友介绍春节的相关信息,邀请朋友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组织对话,进行对阅读文本的重构及口头输出。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的交互过程,在对阅读文本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要发现文本的预设性意义,更要注重文本的生成性意义,创造性地将文本内容以新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与“朋友”对话谈论春节,不是简单地复述文本,而是渗入学生对文本的个人理解之后,将自己的感悟生动地发挥出来。最后,假设外国朋友回国后,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给他(她)写信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的时间、庆祝活动、典型特色及喜欢的理由。以笔头输出的形式进行对文本的深层次重构,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对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思考

1.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主体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体现层次和梯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差异设置难易不同的阅读任务与评价。

2.主体体验式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体验为升华

阅读节活动总结第9篇

通过这次的展示,宣告了我园绘本教学研讨的初步成功!让我们来聆听美妙的阅读之音吧!

哆——整篇阅读。开启阅读之门

研究者发现,3~8岁是人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当教师们接触到色彩斑斓、情节生动、富有童趣的绘本时,就迫不及待地、一股脑儿地把绘本推荐给了孩子们,于是我们进入了阅读的最初阶段——整篇阅读期。

收获:

1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教师们总结了一些指导策略:如:设置悬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情境体验——在听听、看看、玩玩中习得经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阅读效率。

2 创设了自主阅读的环境,每班设立了读书角,摆放了大量的绘本书籍,满足了孩子们随时阅读的愿望,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绘本故事。

3 幼儿掌握了正确的翻阅绘本图书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阅读绘本的兴趣。

4 幼儿的词汇量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遗憾:

1 教师们在拿到绘本后只是粗浅的阅读,而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如:绘本最适合哪个年龄层?绘本蕴含的最大教育价值是什么?绘本应选用什么科学的教学方法?

2 有的绘本篇幅太长或情节不够生动,采用集体的、整篇阅读方法以后,减弱了孩子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有时当老师拿出绘本时,孩子甚至会说:“又要阅读了。”

3 整篇阅读花费的时间较多,因而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其他能力关注的很少。有些认字的孩子拿到绘本后,指点着书本上的字慢慢读起来,插图反而成了陪衬。

4 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很少有家长的参与,没有挖掘亲子阅读的魅力。

5 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可以拓展更多的阅读形式,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整改:

1 根据绘本或者教师制定的目标需要,选择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阅读活动。提高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2 分析绘本,挖掘最具价值的教育因素,进行选择性的阅读活动。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3,发挥家长和同伴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到绘本阅读的队伍中来,使绘本阅读的形式更多,内容更广。

来——选择阅读,体验阅读之趣

(一)内容的选择

选择性的阅读,先行者必是教师,课前教师们要阅读大量的绘本,然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涉及的领域等要求把绘本进行了纵向、横向的分类,最后进行汇总,如:

绘本分类记录表

①纵向分类:

②横向的分类:

这样一来,每位教师对绘本适用的年龄组、涉及领域、类型都做到心中有数,选择起来有的放矢。

(二)方法的选择

内容确定后,根据各年龄班的阅读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

1 自我感受法:幼儿自主阅读、自己观察、自我感受、获得图书信息的方法。

2 师幼共读法:师幼共同翻阅读书,通过教师有序地讲读帮助幼儿理解图书内容。

3 悬念提示法:在图书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突然打住,促使幼儿去想象和猜想。

4 问题设疑法:在阅读前或过程中,提出一个难题情景,促使幼儿去阅读和思考。

5 符号阅读法:引导幼儿通过图书中的符号信息视读,感受和理解图书内容。

6 讲述精读法:幼儿在自主阅读后,向教师和同伴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7 查找研读法:幼儿以查阅寻找资料和答案为主的阅读方法。

8 提问找答法:幼儿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方法。

9 体验表达法:在阅读过程或延续阶段,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行为表达故事内容。

(三)形式的选择

除了集体阅读以外,教师通过最少的干预,鼓励幼儿自主阅读,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绘本,主动建构、积累阅读经验。

1 阅读角活动。幼儿自愿选择绘本阅读,自主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促进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2 日常生活中自由自主的阅读活动。教师每天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己选择交往对象、交往内容、交往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使幼儿的阅读经验得到迁移。

3 亲子阅读活动。指导家长掌握阅读指导方法,积累亲子阅读经验。

4 大带小阅读活动。让大班孩子带领小班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尝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和同伴的交往能力。

(四)实践后的思考

第二阶段的绘本教学实施以后,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通过绘本的教学,孩子们自信、大胆、勇敢,能编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发现几个孩子手上拿着绘本《小蚂蚁》,趴在地上观察、研究着蚂蚁,并且激烈地争执着,那场景顿时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和反思:绘本教学还可以整合其他领域吗?

带着思考,我们又一次出发,进入了绘本阅读的第三阶段:

咪——整合阅读。促进和谐发展

整合阅读就是分析绘本内容,挖掘各种教育因素,以绘本为载体,进行多个领域整合,多种形式的拓展阅读。

(一)绘本主题网络

随着绘本阅读领域的拓展,整合性阅读,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兴趣,在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中,我们发现绘本主题网络在纵向上可以帮助老师和幼儿深入挖掘绘本的价值,但在横向上则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强他们的知识经验。而且绘本主题网路非常直观,每个绘本是怎样生发出来的,每个活动又是怎样拓展的,通过网络的图表,都可以表现的非常清楚。

阅读《小蚂蚁》这个绘本之后,探索蚂蚁王国的奥秘是很多老师和幼儿都非常喜欢的一个拓展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拓展和创造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绘制知识经验网络组织结构图,使拓展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陛。下面这个表格通过纵向的深入来挖掘绘本的价值,通过总结、归纳幼儿的阅读经验,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最终形成一个关于绘本主题的网络图。

又如阅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试用到表格。但是这类表格就不是纵向挖掘文本材料的价值。而是从横向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加他们的知识经验,通过多个领域活动的互相渗透,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此时教师和幼儿所建构的就是以月亮、中秋节为主的主题网络图。

(二)实践后的感悟

孩子们对绘本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一起共同阅读,成了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表达,他们提高了审美能力,积极交往,拥有很多朋友,他们思维敏捷、流畅。绘本阅读的开展促进了幼儿情感、兴趣、爱好、志向等方面协调和谐全面地发展。

阅读阅美——,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阅读阅世一丰富了幼儿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幼儿的经验。

阅读跃思——活跃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悦情——培养了幼儿积极良好的情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阅读悦说一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敢说、喜欢说,表达流畅、自然大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