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9 17:23:40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1篇

〔关键词〕国际影视动画市场动画产业发展模式原创外包

一、国际影视动画市场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影视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凭借着市场化、国际化,在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支持下,欧美发达国家把他们的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及其附属衍生品,行销到了全世界每个角落。以中国为例:日本、欧美等国的影视动画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将近90%。

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落后除了起步晚、底子薄以外,关键还在于缺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一套成熟的动画产业发展战略模式。在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当中起到决定性指导作用的是生产结构和市场结构。

二、发达国家动画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1、美国模式―――集团垄断式原创模式

美国是全球动画产业的诞生地,早在20世纪初,动画电影就在美国面世并且形成了动画产业。在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美国的动画制作公司依赖发达的经济力量、强大的创作和技术优势、先进的市场组织模式,在世界动漫产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美国的影视动画产业也凸显了其寡头经济的色彩,迪士尼、派拉蒙、福克斯等各大动画制作巨头,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影视动画产业,覆盖了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可以做到不假外求。因此美国模式展现出了集团垄断式的特点,同时作品极具原创性。

2、加拿大模式―――自身原创和发展外包服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

加拿大的动画产业起源于为美国动画提供外包加工服务。本土原创的影视动画在市场销售方面由自己独立完成,可以独享丰厚的市场回报,但是市场风险也需要由自己独立承担。承接外包业务可以降低研发和制作的风险,加拿大在影视动画制作领域具有世界一流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科学管理,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可以承接欧美、日的外包项目。还有就是合作拍摄制作,主要是国际间合作,产权需要由加拿大方面占据主要控制,这样既有利于获得丰厚市场回报,也可以通过合作方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并且还可以寻求风险的共担。

3、日本模式―――销售渠道集团垄断,创作和制作渠道百花齐放

在日本,非常重视漫画与动画的结合,动漫产业主要以电视动画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同时也注重电影动画片和OVA的开发,非常重视如何才能够将电视动画的扩散效应最大化。在动画产业的生产链条上日本以漫画―动画―游戏和后续衍生品这样的生产模式进行滚动开发,其产业链相对美国来说更为完善,可以充分的开发出各类的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日本的动画产业结构也体现了其社会经济的特点,大量的分散性的中小型创作制作企业生产出大批量的原创动画作品,而大型垄断型的销售集团在其中选择制作精良,市场预期较好的作品通过自己占据垄断地位的销售渠道推向市场。

4、韩国模式―――原创动画为核心、外包服务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韩国的动画产业是尾随和模仿日本动画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的,在外包项目中不断地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理念和管理技术。随着韩国经济崛起,韩国动漫原创迅速发展。2006年,其国内市场动漫产业销售额为116亿美元,而出口竟达到294亿美元,占国际市场近10%的份额,成为第三动漫产业大国。同时,承接外包仍然是其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5、欧洲模式―――法国、英国、德国为主的政府参与模式

和美、加、日、韩等国不同,他们的欧洲同行的创作、制作环境好得多。在欧洲,动画产业的主要发达国家就是欧洲经济的三驾马车:法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虽然在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法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央集权模式,中央政府提供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甚至还规定媒体发行企业同样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

英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在产业发展当中起到了参与者的角色,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者和引导者,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文化机构则起到政策制定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作用,媒体方面也是出于自觉对产业进行资金扶持。

德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是由各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州政府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出不同的政策和成立艺术发展基金。德国来自于政府的资助远远不足,主要是通过国际间合作来实现发展,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和分配方式,德国动画产业可以较轻松地迈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从而拓展国际市场。

三、国际动画产业发展经验

1、美日处于国际动画产业执牛耳的地位,对于全球的动画产业制作、生产、市场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除了美国是动漫产业的诞生地,原创占据产业的主导地位以外,加拿大、日本、韩国三大动画强国都是由外包服务做起。和其他制造业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最求利润的最大化,产业发达国家必然会向不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的梯度转移。动画产业也是一样,中低端的动画产品制作和动画衍生品设计生产等项目会向下游国家外包。在这样的双向互动中,发包国获得了利润,承包国也积累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经验和人才,间接推动了承包国自身动画产业的发展。

2、后起之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下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财政资金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等都是一个欠发达产业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需的扶持。而且为了缩短追赶领先国家的时间,政府必须树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科学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且坚定地执行下去,引导社会和企业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经济基础是动画产业发展的基石。动画产业首先是一个创意产业,是社会经济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有较大的市场购买力支撑发展,在没有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国内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具有购买力的受众是动画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我国动画市场发展现状与不足

1、缺乏前期调研,内容题材低幼化欠缺创意

没有做好市场前期调研工作,资料收集整理不完善,导致动画制作水平低下,收视率难以得到保障。播出方不愿意支付高价的播出费用给制作方。内容和销售脱离市场需求,衍生商品的开发销售也就无从谈起,即使出现少数几个动画明星,也会被盗版者一哄而上,动画片制作方根本无法有持续性的资金循环投入开发。

我国动画界对于动画片的受众还界定在给小孩子看的基础上,错过了国际上动画产业成人化的产业发展机遇。哪怕是超过3000集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蓝猫系列》(见图1),2005年热播至今的《喜洋洋与灰太狼》(见图2)所界定的观众年纪也只是4~10岁。把成年人抛弃在外,缺乏市场意识和客户导向,没有摸准谁是有购买力的消费人群极大地限制了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

2、我国动画制作企业水平低下

当前我国的动画产业制作主要也是以承接项目外包为主,超过50%的企业都是在做外加、外包、代工等,企业的规模也不大。而且企业也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和方法,分工不明、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是显著特点。投入分配的不合理、岗位职责的不清晰、激励机制的不到位,使得中国动画产业走上了内容质量低,制作时间长,投入经费大,经济回报小的歧路。

3、产业链不完善

动画产业是由创意―制作―运营―播出―衍生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正常的产业商业运作应该是由制片人制作。商发行销售、媒体系统播出、企业获得形象授权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组成的完整过程。

中国的动画产业还没有走上投资回报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道路。动画作品的制作水平不高,导致了媒体播出的积极性不高,机构也无法从影片销售中获得利润,缺乏市场追捧的产品衍生产品也无法快速跟进或是被盗版商抢占市场。我国的动画产业资金运作模式还过于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4、动画产业专业人才不足,高端人才缺乏

中国的现代动画产业成型较晚,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在美国、日本仅职业画家、插画师等人才就数以万计,而迪士尼公司光员工就有十几万人。我国近年来许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动画专业或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这有利于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但是一些学校的动画专业成立时间短,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不够完备,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与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5、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中国基本上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都面临着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难题。我国动画产业缺乏产权意识、法律不健全、打击力度不够都使得侵权、盗版行为屡禁不止。这些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动漫动画制作企业的原创动力和经济利益。以2005年出品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为例,该动画投入成本2000万,直到2008年才开始盈利。据市场调查,当前在市场上各类盗版的“羊”衍生品年销售额是正品的4倍。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将极大地挑战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我国影视动画产业还处于低级起步阶段,但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并且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只要认真学习国际影视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当的发展模式,必定可以在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孙为,许波.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2篇

第一层次:高端大型全面。据笔者统计,这一层级的机构数量只占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的5%,数量有限,作品丰富,具有“高大全”特点,如上述五大国有资本影视制作机构。其影视制作平台高端,规模大型、产业全面,影视制作实力雄厚。西安电视台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原西安电视剧艺术中心),多年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可同时开拍多部电视剧,与全国知名大型影视拍摄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制作了《铁市长》《在陕北》《特殊使命》等优秀的作品,是陕西影视艺术精品软实力建设队伍中重要的一支。第二层次:中端少数精锐。本层次机构数量占整个产业的10%,数量较少,中坚力量,制作平台中端,影视制作业务范围极广,除投资影视剧、广播电视节目外,大都另外经营其他业务,用以维系发展,表象较复杂。包括部分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如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和经过市场检验的优秀民营资本影视制作公司。民营资本影视制作公司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经验,也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投资影视剧生产,如西安光中影视有限公司、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公司经营范围多样,发展良好且经验丰富、固定客户多。其中多数与陕西大的公关公司和第一层次的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赖性较重。第三层次:低端繁杂数多。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带动的影视制作产业内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底层。这一层次的机构数量最多,占整个影视制作产业的85%,制作平台低端,业务繁杂,投资少,经验欠缺,是在此行业中运营最为混乱、浮动最大、亟需整合的群体,除了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外,尚有许多工作室、私人团队,以及高校影视制作队伍。众多小型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作坊式运作,仅靠从电视台谈到的一两个节目生存,离真正的影视制作企业还有较大差距。缺乏长期规划,节目价值链开发不完全,经营模式不科学或者根本谈不上经营模式。做出的节目质量不稳定,生存无保证,常被市场淘汰。

二、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运营中的困境

运营是指对产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模式可称为经营模式。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是企业在产业运营过程中不断积累、改变之后形成的。通过调研可得出陕西影视制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所体现出的运营发展传统和历史。陕西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制作出众多影视佳作,取得积极成效。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有较大突破,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产业布局高度集中,集群化发展格局趋势明显。国有和民营等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趋于谨慎,多角投资主体正在形成,发行渠道多样化。尽管陕西影视制作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但在产业层次构成的整体发展中,仍遇到许多发展困境。从大环境上来看,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低,平均一个企业的规模不到40人。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原创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拥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更少,整个产业发展还很不完备,产业化程度不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产业链不完整,骨干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影响力度有限,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质化现象严重,题材扎堆雷同、情节撞车,品牌特质不突出、资源整合不充分、跟风现象时有出现。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和强化,盈利能力欠缺,资源配置交易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面临新媒体、数字化等新技术问题。

三、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中运营模式创新发展

产业运营模式在现代产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创新的理念虽已提出很久,但需创新之处无所不在。最需要创新的一个环节就是运营模式的选择。针对三大层次构成的运营模式创新。第一层次需国际化、集团化、纵深化,全产业链式战略化产业集聚运营模式。全产业链是一种最能体现文化产业“一意多用”特性的商业模式,它呈现为一种同一文化创意资源在空间和时间维度都重复延伸使用的结构,显示了更强的融贯性和扩展性。打造国内一流集聚平台,打通产业上中下游,发展集创意、剧本、融投资、制作、营销、播出、后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第二层次要响应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影视陕军品牌,需积极培育、扩展品牌影响力,陕军陕派、丝绸之路等都将成为新的品牌增长点。应转变单一生产方式、多方融合资金、拓展产业链条特色化运营模式。企业发展遇瓶颈时,要重视改制,进行重组。第三层次需复合化、集中化、特定化,精益差异运营模式。精益差异运营模式,主要指运营管理上的精益生产与组织、产品内容上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在影视制作产业精益生产与发展的同时,注重个体的差异化,强调专业化,实现高效、合理、灵活、多样。针对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运营模式创新。借力影视制作产业集聚区域与基地开发,大力发展泛西部战略思想。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3篇

国际上,影视基地最早兴起于美国的好莱坞。好莱坞制片公司特意把拍摄电影的外景留下来,既供以后拍片重复使用,又让观众参观游览,以获得电影票房之外的收益,影视基地由此兴盛起来。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20世纪20年代的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到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放给中国百姓带来的最显著、最愉悦的实惠之一。短短十几年间,中国电影已从计划经济的僵硬体制中彻底走出来,以商业化运作实现了与国际接轨。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10名,达到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30.48%。200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生产量超过250部,一线影院市场票房成绩达到了22亿元,比前一年同期的15.8亿元增加了近40%。2008年以来,全国广播电视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国影视节目出口总额已接近30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加了9亿元人民币。2009年1月1日,国务院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正式执行,为中国影视产业取得更大辉煌创造了条件。中国影视市场迅速扩大,影视拍摄服务需求旺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20多年间,我国掀起了影视基地的建设热潮。影视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在政策、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将影视剧及明星效应与伴生的旅游产业效益相互依托,是我国影视基地发展的重要特征。部分影视基地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当地经济的重要助推器。

二、影视基地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影视基地最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成立于1987年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首,国内的影视基地迈开了迅速发展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影视基地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中等规模以上的影视基地100余个,其中大多数基地在经营方面经历了火爆、平淡到低谷的过程,目前大部分影视基地已处于惨淡经营的状况。我国影视基地起步较晚,而与之相应的政策和市场等环节,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所以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一是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影视基地的认识不够深入,在缺乏规划论证的情况下仓促上马项目,进而导致影视基地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后续发展乏力。二是我国尚未对影视基地的规划、认定、评估、管理、运营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主管部门对影视基地的管理和扶持无“法”可依,影视基地粗放发展的模式无法得到真正的遏制。三是影视基地集中度、品牌影响不够。目前我国影视基地过多过滥,大多数影视基地优势和特色不明显,无法形成有影响的影视基地品牌,低水平盲目建设现象导致了市场严重饱和、资产沉积及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四是影视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很多影视基地往往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土地、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对影视专业性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主导产业不强,难以吸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影视企业、大影视集团的入驻。进入新世纪以来,影视基地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影视制作的市场化对影视基地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影视基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过程是不会一帆风顺的,需要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影视基地的快速良性发展。

三、影视基地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外影视基地形态各异,规模不一,运作方式各有特点,据我们的研究,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以长影世纪城为代表的影视主题娱乐园模式。长影世纪城作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电影主题娱乐园,引进和模仿了好莱坞环球影城与迪斯尼游乐园的若干项目。该模式作为旅游休闲元素的聚集形式,主要以影视创意内容作为核心元素,为大众提供生活娱乐享受。其基本赢利模式包括:门票收入、体验消费收入、节庆会展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生活消费收入和授权商品收入。其发展受到影视内容知识产权的支配和娱乐技术项目制作的制约。这种模式只是影视基地的一部分,基本上属于以展示影视技术及作品为主题的游乐园。二是以横店影视城为代表的影视制作拍摄基地模式。作为影视产业元素的聚集形式,此类影视城主要提供专业影视拍摄场地、设备、服务,逐渐向影视产业集群方向发展。这类影视产业基地的发展,必须依赖核心产业要素和服务性产业要素的完备,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影视内容的生产数量。三是以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和已投入应用的中影怀柔影视制作基地为代表,以基地为核心,集影视制作、旅游观光、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模式。这类影视城在拍摄基地与娱乐旅游点之间寻求平衡,但是两种功能的冲突,也往往制约着发展的思路。理想目标是以影视拍摄制作、展示与传播、版权交易、影视教育、影视动漫制作、影视体验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实现产业与服务体系建设有机对接。这种模式集前两类模式的优势于一身,进可向好莱坞模式发展,退可侧重于某一方面的重点发展。目前中影怀柔影视制作基地已完成规程化、专业化的布局。下一步规划中的影视主题娱乐项目则有利于该基地的多元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四、影视基地可持续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成熟或在建的影视基地。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错位经营、寻求特色发展之路是影视基地发展的必然选择。

1.分工协作,提升创新能力影视产业链包含创意、剧本、融投资、制作、营销、播出、后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要整合各种资源,与业界形成互动,共同构筑一个资源共享、互补的产业生态环境;也可以与周边地区的影视基地或文化旅游设施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共同做强区域影视产业。加强纵向专业化分工,建立协作关系,提高集群内部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要形成只有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的路线才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独树一帜,成为与众不同的影视基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彰显影视基地特色,就必须进行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满足顾客(主要是影视制作和旅游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2.影视基地要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只有拥有品牌,影视基地才能真正走出生产业链的低端。从竞争趋势来看,当今影视基地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和服务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影视基地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就必须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

3.影视基地需要政策扶持一个成熟的影视基地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能够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其成长过程需要政策的扶持。我国应该加大对影视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影视基地进一步突破要素制约,实现产业聚集,进而推动影视制作的基地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

4.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是产生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要使影视基地的各个景点鲜活起来,就应将文化内涵装入景点,必须依靠文化内涵延续影视基地的生命力,影视基地应当成为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影视文化与文化相结合,功能叠加能够产生倍增效应。缺乏文化内涵的影视基地,必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挖掘每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所代表的历史朝代中的文化内涵,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体现其文化性、历史性。在影视基地建设中要增加影视元素,强化影视氛围。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才能与影视基地互相促进,开发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传媒、出版、会展和音像制作等相关产业,形成极具文化创意的影视旅游市场。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

5.融入国际化发展我国影视基地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应植入国际化元素。影视基地应实现经营管理理念的国际化,认真深入研究好莱坞发展历史和运营模式,更借鉴好莱坞经验,形成建设我国影视基地的真知灼见,实现管理人才和服务水准的国际化。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4篇

关键词 影视产业;盈利模式;问题;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41-1

1中国影视产业的主要盈利模式

1.1 票房盈利模式

在当代商业环境中,票房俨然成为衡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票房盈利模式是电影产品银幕价值层面的主要实现方式。虽然我们倡导电影的多元化经营,强调后影视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票房收入仍然是我国电影产业的主要投资收益模式。

1.2广告盈利模式

影视企业为了有效的规避或者分散风险,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广告增益这一商业化行为。广告盈利模式的实质就是利用电影、电视的影响力行为,将其视作一种传媒平台,将电影、电视的影响力提前出售给广告商,从而获取投资收益。

2影视产业传统盈利模式的问题

2.1盈利结构单一

在我国,就目前的盈利模式来看,虽然呈现出票房、广告、后影视产品开发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但从实际绩效来看,仍然存在着过度依赖某一种盈利方式特别是本土票房的现象,相关的海外贸易拓展、信息服务等衍生产品开发和盈利能力严重不足,大电影产业链的概念尚未形成,电影作为一种核心创意产业,其突出的产业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跨业经营能力差,价值链运作概念和实践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我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单一,缺乏可持续性的后果。

2.2产业要素不健全

理想状态下,大电影产业价值链是围绕电影、电视创意元素的研发和制作、发行等环节的价值联动,包含一些列不同环节的价值要素和主体。各价值要素之间往往通过一定的产权联结关系,促进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发挥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经营的整体优势,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效率,达到最理想的影视产业各价值创造环节的价值链接。而目前我国的主要影视集团其产业内部各业务单元如影视剧的制作、发行、宣传营销等虽然形成了各自的价值链,处于不同价值创造环节的各要素内部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企业价值链,但是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是以不同的价值创造为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产业内部各业务单元还是同一价值创造环节的不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各自为营、各自为政的独立经营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

2.3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总体创新能力不足,在新媒体领域方面的的作为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造成的。如果说影片创意元素的研发是整个影视产业价值链的战略和高端环节,那么人才则是战略中的战略,关键中的关键。随着中国影视产业政策和传媒政策的逐步放开,电影、电视作为媒介载体的政治宣传性与其本身的制作、发行、放映等经营性业务逐渐剥离开来,这就导致了以往传统的电影、电视人才不能满足现代影视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强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影视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发展的重要瓶颈。就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而言,最缺乏的是有实力的制片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既精通电影、电视等文化娱乐行业特点,又具备相当的经营管理经验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3中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创新策略

3.1 调整盈利结构,关注后影视产品开发

一般而言,美国电影总收入只有 20%是票房收入,其余 80%是影片后产品营销。但在我国,情况则与此相反,影视产业的整理盈利结构仍然过多的依赖于影片票房、电视广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然认识到了后影视产品开发对于健全电影产业价值链,调整影视产业的盈利结构,提高中国电影产业链的整体运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票房和广告作为影视产业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盈利方式并没有改变,后影视产品开发依然是我国电影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因此,应该注重调整盈利结构,关注后影视产品开发,如付费点播、有线电视网络、网络点播、音像制品和电影音乐、服装、游戏、主题公园、旅游等一些列衍生产品的开发。

3.2健全盈利要素,加强内容产业整合

本文所指的内容产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的电影、电视的内容制作产业,而是指包括由电影、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频道供应商、信息服务商、集成运营商、传输运营机构、网络运营商、数字电视设备提供商、衍生产品开发商和具体用户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因而,基于内容产业的整合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内容产品和电影、电视内容产品的生产运作机制两个方面。然而,数字技术所导致的媒体环境变化和媒介融合使得影片的盈利要素和商业价值成为贯穿其整个创意研发、制作发行和播放上映和衍生产品开发的全部过程,不同价值创造环节盈利要素的层层累积迫切需要影视内容产品生产机制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的特点和要求使其与产业内其他组织或要素建立一种新型的战略竞合关系,从而实现产业内的资源优化与升级,促进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联,从而形成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影视内容生产运作机制,通过机动灵活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追求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影视产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

3.3延伸价值链条,推进市场化运作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广播电视业未来发展的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受到消费需求、数字技术和产业力量的驱动,电影与电视这两大传统媒体的主要力量,将逐步打破之前严格的产业自律精神,真正跨界融合的时代正在到来。由此,我国电影产业的概念也将远远超出影院电影的范畴而具有更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含义,以往单一的影片发行渠道越来越不能满足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观众日益丰富的电影消费需求。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延伸价值链条,推进市场化运作,成为当下我国影视产业创新盈利模式、深化产业运作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5篇

【关键词】在线视频 影视产业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影视产业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影视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影视产业链的基本模式是:内容供应商制作影视产品提供内容的输出,影片发行商通过竞争、买断的方式获取发行的权利,之后向下游的渠道进行发售,下游渠道主要是指影院和电视台。目前,影视产业链上的内容和产品有着丰富化的趋势:内容来源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专业编剧提供的剧本素材;下游的衍生产品市场开发更加开阔,突破原有的影像产品形式。

根据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同 ,影视产业可分为电影产业和电视剧产业两个部分。电影产业的常见盈利模式主要是票房盈利模式,电影产业链的各相关方都以各种方式参与票房的分成。内容的版权持有者可以通过售卖版权和衍生品组织另外的价值链,目前电影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的盈利模式也渐渐流行起来;院线和影院可以通过售卖现场消费品如饮料零食等获得一部分收入,但是这样的收入都不在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视剧产业主要的盈利模式基于电视台企业客户的广告费。电视剧制片商的收入主要依靠电视台所支付的购买播出权的费用,电视剧广告收益的绝大部分被电视台占有。电视剧也有一部分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收入,但这一部分一般作为降低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手段,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电视剧还有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和海外发行收入,目前的趋势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日渐升高,由于互联网视频网站观众群比电视观众群年龄要小得多,所以多数电视剧产品在视频网站获得发行收入微乎其微。海外发行收入在电视剧收入中的比例很小,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首先产业链上游内容输出质量不高。高品质的内容是影视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近年来,电影电视剧作大多扎堆于宫斗剧、家庭剧、青春剧这几种较为热门的种类中,内容缺乏新意;热度较高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大多都是以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以小品化、桥段化、全明星化掩盖电影、电视剧叙事能力的不足。

其次,产业链利益关系存在问题。中国电影制片方单纯依靠票房收入,造成双方的利益都很脆弱。制片方希望提高分账比例,制片方和院线是依票房号召力逐片谈判的格局。但是影院地租成本高,如果制片方分账比例提高,影院运营负担明显增加。电视剧制作方被电视台钳制,比拼收视率甚至收视率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制作发行之外的影视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国内影视市场上真正着重于衍生品开发的作品非常少。《喜羊羊与灰太狼》70%的收益来自衍生产品的形象授权等,发展成功的衍生品带来的收益远超版权收入。但这样的案例只是个案,尚未具有普遍性。

在线视频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影视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在线视频成为人们观影追剧的一个最便捷、最重要的渠道,也使得在线视频发展成影视产业链中一个颇具影响的存在。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电视剧是网民通过PC端观看的各类视频中播放时长占比最高的节目类别,一直保持在50%以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6.7%。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13亿。网络视频用户整体规模仍在增长,手机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在线视频网站是在线视频的主要平台。随着近年在线视频的发展,在线视频网站获益颇丰。常见的在线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有四种:点播/下载付费模式;会员收费模式;广告盈利模式;客户端软件综合盈利模式。

目前,在线视频是一个“内容和终端共同发展、同盟与巨头并驾齐驱、多竞争主体的差异化竞争”的竞争格局。内容是所有影视视频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户粘性的存在基础;而终端作为在线视频呈现的窗口和平台,其设计和技术是提升用户粘性、差异于其他在线视频呈现的平台的关键。在激烈竞争中,各大在线视频网站在不断提升各自的内容―从引进国外剧作版权到自制独播,以及提升终端―从移动终端到电视盒子。在竞争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地整合资源,不断并购和联盟,例如优酷土豆的合并,又如2012年搜狐视频与天津卫视战略同盟,获得剧作独播,实现跨平台捆绑营销;但也不乏巨头根据自身已有资源直接进行竞争,例如2014年芒果TV推出的独播战略。从以在线视频为主要业务的视频企业到门户网站,再到依附于电视台的在线视频网站,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不得不突出差异―bilibili的动漫和弹幕、搜狐视频的美剧英剧、爱奇艺的自制综艺……通过一个又一个亮点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在线视频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在线视频加剧影视行业恶性竞争。在线视频作为剧作内容展现的平台,让供应商提供的影片内容得到最快扩散,让影片发行商的发行数量得到快速增长,也让不同发行渠道的竞争更加明显,甚至使得整个影视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影视公司为了扩大影响,追求快速的产出,出现了许多扎堆的低质量的影片。其次,在线视频法律规范程度不够,使政府监管难度加大。网络版权一直是一个边缘地带,法律不健全,导致网上盗版泛滥。例如美国电影协会曾公布全球范围音像盗版调查报告,报告中点名提到我国人人影视网站的版权问题。视频版权意识欠缺,盗版猖獗,会严重影响影视产业链的收益。因此即使给客户带来了观影便利,快播依然还是惨淡收场,人人影视依然被整顿。除此以外,“热钱”不断流入前景较好的在线视频行业,不知不觉中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在线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线视频还在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视频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更能决定在线视频的好坏;终端的技术将不断创新,用户体验更加优化,手机、电视、电脑等多平台之间可以相互联动,跨屏收看在线视频。

内容决定优势。目前在线视频的总体情况还是“数量重于质量,娱乐性重于内涵”。但是随着竞争的深入,在线视频呈现的内容质量成为其是否具有优势的决定因素。内容成为重要决定因素有两个原因:

一是客户需求。观看在线视频作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客户面对大量的可选择内容,对这种消费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剧情逻辑大同小异的家庭、战争片、爱情片等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等需求,客户对在线视频内容本身的深度、趣味性,以及画面效果的呈现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想法。

二是运营需求。影视制作商和运营者之间进行着永远的版权价格博弈,在线视频的运营者们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对外界的依赖,必须探索自给自足的模式,纷纷走向了发展自制剧和自制节目的道路。自制剧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整个在线视频平台的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形象。生产拥有自身特色、独家版权的自制内容,是视频网站实现差异化竞争,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终端技术创新。“三网融合”给在线视频终端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和技术支持。随着4K等新的视频技术的不断普及,利用技术优化和提升客户终端操作体验,使在线视频的内容更加完整的呈现成为可能。视频播放技术发展将更成熟,支持更加清晰、细腻、流畅的画面,可以支持3D播放,甚至是支持全息投影。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设计将更人性化,系统匹配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操作更简便。目前终端主要是移动手机/PAD终端、PC终端、电视盒子等,但随着技术的创新,在线视频的呈现将更多屏化。“多屏互动”作为三网融合的一个目标,同样也是在线视频将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多屏平台互动不仅便捷了客户观看在线视频的方式,更给网站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发行商等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空间。一云多屏增加了更多的视频内容传播途径,也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投放空间、更多的投资方。

在线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链的颠覆

对制作环节的颠覆。“在线”功能使得客户需求与内容供应商的距离拉近,在线视频激励了影视内容题材的创新,使产业链向上延伸空间更加广阔。网友上传的视频、平台中百花齐放的微电影、各类网络社区中的用户发言都可以成为剧作的灵感。我国2014年各大在线视频网站中的网络自制剧估计达1500集以上。很多网络剧的点击量甚至超过了卫视大制作电视剧,并反向输出到电视台。从处于被动地位的“台网联动”,到如今反向输出的“网动”,在线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链的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充足的客户在线行为动作数据可以帮助解读客户的行为偏好和潜在需求,改变内容制作的导向。由于在线视频的网络互动性,在线用户发生的位置、设备以及收藏、推荐到社交网络等动作都会被后台纪录,比如Netflix公司每天能够获取用户高达3000多万个包括暂停、回放、快进、停止等行为的数据,此外还会获取订阅用户每天给出的400万个评分,300万次搜索请求。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Netflix可以很好地把握客户的喜好,以此对《纸牌屋》的剧本进行创作,终而取得成功。

通过互联网,剧作所需要的投资可以通过众筹分担;但众筹只是一种观念,可以不仅局限于资金,也可以是观点,通过众筹收集观点来获得更多的内容。

对发行和播映环节的颠覆。发行渠道将更加广阔,在线视频为制片商绕过发行商直接面向受众或影院发行影片提供了可能。最常见的方法是视频点播,即通过各种高速上网技术连上各种宽带多媒体网站进行网上影片发售。然而在线视频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电视直播和电影放映,甚至已经可以直播演唱会。视频网站Niconico和A2Live曾推出过付费直播机制。用户可以提前充值然后预约某些大型活动或者著名歌手演唱会的网络直播,所得的收入由视频网站和直播提供者分成。

对衍生环节的颠覆。在线视频给衍生品的出现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播放界面直接呈现了节目主题的商品,用户可以直接对节目衍生品进行购买。影视产业链下游将延伸到更多相关产业,衍生品的发展空间更广阔。在线视频的发展将会使得视频识别技术提升,在在线视频之中出现的任何事物都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被挖掘。影视衍生品的发展会依赖“视频网站+电商”的模式而销路大开;同样也会产生更多衍生品类型,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广告等环节的颠覆。在线视频能够在传统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广告。数量上,以优酷土豆为例,201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其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用户规模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广告容量。广告投放精准度上,在线用户产生的数据更有利于广告的精准投放。YouTube可视广告很少,但是所带来的收益几乎可以使收支平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YouTube可以在不牺牲或甚至提高广告商投放精准度的基础上,通过服务更多广告商,大大提高营收。

对我国影视产业相关主体的建议

影视产业发展在线视频的趋势已成定局,作为最受在线视频发展影响的两个主要主体―影视公司和在线视频网站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合作也更加密切。利用在线视频的功能和影响,可以使得影视公司的实力提升。

通过发展在线视频,发展全产业链模式。在线视频的存在可以完善影视公司全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影视产品制作效率和水平,促进我国影视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一般稍具规模的影视公司都基本涉及影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自重点不同,但都以建成全产业链为目标。以华谊兄弟为例,华谊兄弟拥有国内相对完备的影视产业链条,正向综合性传媒集团方向迈进。2015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目标为100亿,全部集中在娱乐、互联网两大方向。可惜目前我国影视产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有实力能达到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较少,即使华谊兄弟的模式目前也是低程度的自产自销,还缺乏高质量的社会分工和高档次的资源集约。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可以通过并购甚至自建视频网站来提升实力和影响力。但不同企业还须根据自身实力、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实施路径,突出自身已有的优势和利用已掌握的资源。

中小型影视公司需关注内容、做好擅长的产业链环节。在影视产业链重新布局的态势下,中小影视公司需要规划好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时提升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积累资源,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在差异中寻求突破。在线视频这一目前较新并且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形式给予中小影视公司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打破在发行环节与大公司相比的绝对劣势。这就需要中小影视公司解放思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积累素材、创作有特色的优质内容,甚至在互联网平台上众筹资金或者进行各种颠覆性的宣传。

如果要发展影视产业,优化产业链,需要各种规模的影视公司遵守行业竞争规则,平等化竞争。目前政府对产业监管还存在盲区,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协会,利用协会的力量约束和平衡影视产业各方的利益,为大型的影视公司提升自我、扩大国际影响创造环境,给中小型的影视公司发展留有空间。国家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关完善的法规和扶持政策,引导影视产业的发展。

总之,在线视频对我国影视产业链影响巨大,发展在线视频的趋势已成定局。影视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在线视频的作用,在线视频也将会在影视产业中形成新的技术和形式。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6篇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7]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7篇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着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着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着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着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8篇

摘要:本文就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这一趋势,针对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应具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特征,提出了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艺术;人才培养

一、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

“大数据”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是借助网络软件工具与高科技智能技术分析出复杂数据的集合群。它的强大功能和智能性不在于获得数据的表层信息,而是在对数据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数据属性的内在关联和隐含信息,通过专业化处理让庞大的数据群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1]互联网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平台,网络音频、视频、图像、数字和一些公共交互平台层出不穷,在国家“互联网+”的重点工作指引下,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并正在服务于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产业。大量微量数据作为影视艺术的新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大数据时代的强大功能下,不断革新着传统影视艺术行业的制作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发,实现产业价值。这种新型的制作模式是对传统制作模式的扬弃,是市场竞争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生存根基所在。以网络电影制作为例,当下热门的网络大电影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趋势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满足了现代网络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从网络电影的制作过程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对电影进行的设计和生产。有数据表明,仅2014年一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450部,率先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的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601.6万。而到了2016年,网络大电影市场规模达10亿,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达1.98亿,在三年内增长了32.9倍。按照此增长趋势,预计到2017年底,整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0亿元。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趋于媒介化,网络等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影视艺术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也赋予了大众更多的选择自由,受众从大众化、被动的客体逐渐变为个性化的主体。尤其是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生代”,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受众,由“网生代”受众的观影心理、观影趣味和观影行为集成的大数据,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全面反映了用户导向和内容导向。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关注大数据给影视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同时,还必须客观的认识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并不是万能的,只能作为创作生产和项目运营的参考依据,它解决不了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性问题。如何在结合“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实现影视产业数据化、市场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影视产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这对影视艺术研究和影视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命题。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目前,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等影视产业对影视专业人员的需求非常大,市场十分广阔。但就人才需求的质量及拥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来看,仅仅掌握制作技术已无法满足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时代需要能真正适应数据化发展与应用,具有运用大数据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个性的复合型人才,影视艺术人才在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以下特点:1.具有把控产业发展趋势,自觉开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双创”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影视产业领域也不例外。影视产业的“双创”工作,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具备自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影视人才,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力。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影视作品的创造必须兼顾艺术与科学,艺术专业理论修养奠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基础,而实际的作品创作,以及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技术性要求以及影视创作的经验性,需要这门学科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3.具有宽广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影视制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跨越多个学科。影视创作更是艺术的集体创作,打破“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拥有跨界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深入了解中西、地方、民族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显要特征。[2]这也是影视创作的源泉和不竭动力。4.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影视艺术作为传承文化形态的载体,必然要求创作主体具备相应的文化良知和文化使命感,并成为影视文化的生成者与建构者。因此,具有良好的媒介素质,恪守传播功能职责,担负起文化责任,是对影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影视产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得到大力传播,走向世界。

三、影视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数据技术加速了影视行业的改革,面对影视艺术瞬息变化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环境,高校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能真正适应时代需求。影视艺术教育要在遵循影视艺术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找寻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探求有实际意义的创新。

(一)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打通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打破学科框架,树立“大学科”意识,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科设置上由艺术学向哲学、经济、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范畴拓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作用和效能,完善影视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加强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传统影视专业课程设置的缺点是过于单一,影视艺术教育应逐步实施跨专业模式,在教学和实践内容结构的设计上趋向综合、融通与互补的特点,加强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性,科学设置学科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影视教育课程体系。[3]目前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单位多为综合类大学,学科设置完整,有助于扩宽影视艺术专业通识平台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内外的跨专业教育,如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课程设置应结合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影视制作、编导、摄影影像等专业要实现知识融汇贯通,音乐、舞蹈、美术、传媒等艺术学科可互选课程。

(二)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项目合作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优势。第一,项目机制立足合作企业,按照市场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要求,有利于学校明确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教学,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二,项目合作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释放出来,为其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空间。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其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对接周期,从而为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力量。第三,项目合作不仅让学生参与进来,还能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其对影视艺术教育的认识,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四,高校通过项目合作机制与企业积极互动,能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交流平台和数据资源库,提高双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拉近了市场与高校的密切联系,影视艺术教育应当积极地与业界对接,面向社会、面向产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为此,学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探索项目建设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教育教学项目计划,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的制作,促进教学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推广,帮助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对学校的项目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背景,不断拓宽的市场为学校提供支持,通过深度参与项目掌握和对接人才的情况,吸纳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4]

(三)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

影视艺术教育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根据影视的高新技术、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实训内容。寻找更多与业界沟通的渠道,如到企业参观、访问、座谈、实习,加强与产业的互动,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现代化影视教育不仅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还体现在技术手段上,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影视技术,就要加大影视设备投入,整合教学实验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对影视制作、数字影像拍摄、网络音视频采集等相关专业技术的掌握。当然,影视艺术的应用性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责任的提升,甚至大数据时代的新运营方式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才能满足影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

在数据技术时代,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获取知识的路径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媒体和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学习将成为今后主要的教育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学会使用网络交流评价工具,更多地获取在线电子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找到适宜每名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定制出更符合个性化发展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大数据技术也会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习惯等信息作为研究依据,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革新不仅影响着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还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创客模式的兴起,使得“没有围墙的校园”成为可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高校将进一步向社会组织和企业开放。如何运用广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加速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目标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如何实现与企业无阻交流,协同创新,构建新型的教育平台,影视艺术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为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将影视艺术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李梅.大数据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

[2]喻琢,万丽.全媒体环境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技能缺失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3]王艳玲,王一博.“互联网+”态势下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新常态[J].电影评介,2015(20).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第9篇

[关键词]影视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的高等影视艺术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高新技术、多元的社会生活、腾飞的产业界直接接触,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加上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在发展变革中呈现出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机制、新方法,为传统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并成为当今影视艺术教育的瓶颈。

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学院通过综合分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确定了自己在影视艺术教育体系格局中的位置,并对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和不断创新,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制。本文拟通过审视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过程,进一步探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战略分析——审视内外部两种环境

当今的高等教育正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密切融合,并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模式发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也走向多元。高等影视艺术教育尤为典型。因此,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的改革中,首先是正确审视内外部环境,在注重教育本身变革的同时,关注与之相关的影视产业和社会文化语境,以全局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确定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1.流动多元的外部环境

多元文化思潮并存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众声喧哗的时代氛围,消解权威、消解永恒、消解深度、游戏至上的时代风尚,使我们置身于后现代文化语境。詹姆逊认为它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作为总体的更深层结构转换的表征”。大众文化成为消费主流,多元思潮涌现并存,影响着传播的意义建构、传播形式与价值体系,震荡着人们的世界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后现代文化语境赋予了我们全新的视界,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影视文化信息传播和影视艺术教育的建构与发展。

湖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影视媒介经历改制、重组、变革、发展,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影视产业”,成就了不少产业话题,如电视湘军——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近年来“金鹰”、“超级女声”等新品牌铸造了多赢产业链。2005年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的新概念,创造了收视收入双飞跃的奇迹,成为新的关注点。湖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新型人才,而且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维度趋势。

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竞争态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影视艺术教育蓬勃发展,打破几大院校垄断的局面,群雄并起,形成竞争态势。如仅办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本科院校就有近百所,而且正在跨地区发展。一些北方优势院校纷纷南扩,抢滩南方生源市场,对南方办了同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造成冲击。如何在竞争中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也成为重要课题。

2.发展变化的内部环境

教育主体的变化: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教育的培养对象(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喜欢无厘头文化,不喜束缚,追崇个性,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面对如此多元而富有独特思想的培养对象,培养模式也趋向于注重个性、多元发展。

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发掘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综合性院校某些固有模式压抑了这种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首要任务就是改造和激活传统机制,创造自主、宽松和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随着“概念经济”的出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这些市场力量渗入到影视艺术教育领域,丰富了教学手段,引发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急需创新。

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湖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极为活跃的校园文化、综合性的学科背景、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开放的办学传统和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是难得的可利用的优势资源。

二、与影视产业对话——解读新型影视艺术人才

流动多元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变化的内部环境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和市场需求接轨,与影视产业对话。当前的影视艺术人才市场一边是多如牛毛的求职者,一边是人才急缺的影视媒体。不少媒体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扩大自己的人才储备。人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元素,我们必须对影视艺术人才进行新的解读和剖析,探讨最新的影视艺术人才观,确定人才培养的战略发展思路。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善于创新、富有创造活力的高素质人才梯队,有生产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营销研发型人才。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用人标准发生变化,急需的人才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自主创新型人才。“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讲是创意产业,最大的生机是根植于头脑中创新不止的超级精神”,需要自主创新型人才。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把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中心环节,重点开展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开展原始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尤为需要具有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创新生产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开发能力的人才。

复合型专业人才。影视产业是知识密集度、资金密集度、科技密集度、劳动密集度很高的重要文化信息产业。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它需要随时调整策略,不断创新,赢得更多受众。如精心构筑影视产品符号,满足多元需求,产生更大利润,占有更多市场份额,进行创新生产销售。这要求影视业的人才最好精通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同时还是广告、传播学、影视艺术专业甚至哲学方面的行家。他们不仅要专业扎实,还要拥有宽泛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懂得计算机语言和影视制作的高科技专业人才,既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又具备良好的影视专业素质;懂得资本运作和影视传播规律的金融决策人才等等。这也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科技文化与市场紧密融合后带来的人才市场需求格局的新变化。

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端人才。高端人才是指同时拥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的高级人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力是指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有一定应变能力,能进行自我调节获得自我提升,具有长期市场竞争力。影视产业拥有复杂多变的市场、激烈残酷的竞争及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需要大量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端人才,需要他们运用自身储备的多学科知识和能力,在竞争中创造价值、成就品牌,创造出持久的消费文化,而且能使品牌价值直线上升,长久地占据消费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随着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三类人才存量不足的缺陷日益显现。传统影视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也缺失对以上类型人才的培养。比如说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成为影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构件,但为它提供何种平台尚需探索;尽管高等院校大都把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但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艺术人才还是亟待突破的课题;当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本科生的精英教育似乎被忽视,尤其是影视艺术生,如何加强本科影视艺术生的精英教育、为培养高端人才打下基础也值得深思。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三、创新与实践——构建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分析高等影视艺术教育内外部环境、解读新型影视艺术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口径窄,知识迁移、学术视野和发展潜力不足,教育资源短缺、专业教育特色缺失、人才培养泛专业化等问题,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规避盲点、审时度势、因校制宜,依托于湖南大学实力雄厚的综合学科背景和湖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集合优势资源,以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抢滩人才市场。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想指导下,学院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致力于人才培养和院系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走特色化与综合性和谐发展的路子,以产、学合作的形式,创新办学模式,培养特色人才;三是采用“教师传授,自我拓展,实践转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现代化教学;四是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素质教育,注重他们的创造才能;五是与市场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指向,人才培养依托于市场,市场成为教学的延伸。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集成优势资源,创建人才培养品牌平台

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由湖南大学和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合作办学。一个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全国重点大学,一个是拥有最前沿最时尚而又最敢于创新的先锋媒体的影视湘军。两个品牌强强联手,使学院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充分的资源,形成了影视产业和高等教育直接对接的人才培养平台。该平台有四大优势:首先人才培养直接和市场对话,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培养方式和内容;其次,人才培养和产业前沿的生产、理念零距离接触,使人才更具时代适应性;第三是合作办学、资源共享解决了综合性大学专业资源不足,如一线高级师资匮乏的局面和实践基地缺失的问题;第四是双方采取“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股份制方式,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拓展了它的产业链,湖南大学获取了人才培养所欠缺的资源。

较为科学完善的师资体系,是该平台的一大特色。湖大本身拥有不少资深教授,学院还利用合作办学的平台优势先后延揽80多位一线高级专业人才任教。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全国十佳电视剧导演,湖南本土知名人士等等。他们把影视业界最前沿的问题、最新的专业技能和传媒动态带人了本科生的课堂。这些资深的外聘教授和学院的主干专业教师构成了互补性强、老中青结合的教师梯队。加之另外配备的专业班导师和辅导员,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队伍体系。

对接市场的实践基地是该人才培养平台的又一特色。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媒体直接成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边学边干,直接参加媒体节目制作,零距离接触媒介最前沿,拓展了眼界,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应用水平,理论和实践得到最佳融合。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两个特色课堂

一个是专业课堂。影视艺术教育的专业课应当体现教学生动鲜活、教学方式精彩多样、课堂设计凸显实践等特色。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利用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专业教学设施建设基本和媒体对接,专业课在演播厅、录音室、编辑机房、音频工作站、表演教室展开,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课堂环境,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灵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具体的做法有:改变“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课堂集讲授、实践训练、答疑、讨论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交流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同学的互动;精心设置课堂教学项目,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定项目实践,如编辑、主持一期节目,完成一个短剧表演等,实现知识的“实践转化”。同时,专业课比较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较多地采用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授课方式。一般主干专业课程都是小班授课,在5到15人之间,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进行差异教学、个性教学,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发挥特长、发展个性,专业学习效果显著。

另一个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课堂。首先是在主干专业课程的指导下,分层次设计和开展社会实践,开拓了学生专业视野。如一年级的学生去媒体见习参观;二年级的学生到湘西凤凰古城等考察采风,进行社会实践,丰富阅历,增强文化底蕴,增强其专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三年级开始,学生陆续进入各类媒体,接触市场、进行各种专业锻炼。同学们在电视台担任主持的节目非常受欢迎,表演班的同学直接参加电影、电视剧的拍摄,不少学生在全国级的专业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在读期间就已经挑大梁成为媒体的专业骨干。其次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实践平台。

3.坚持两个并重,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院在课程建构、教学方式、学习模式等方面坚持两个并重。一是坚持知识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并重,强调人才素质结构的全面性。在课程设置上,学院注重文理学科的交叉和基础学科的全面性,扩展了专业大类平台,使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增强了科学与人文素质课程学分,同时加大选修课数量,尤其加入跨系跨学科的课程,扩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的培养思想,注重知识的实践转化。如集中实践环节有40个学分,占了培养总学分的22%,专业课程比例相当,突出了强化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导向。

四、启示

高等影视艺术教育要突破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问题,除注重教育本身的变革外,一定要延伸人才培养的视角,密切关注与之相关的影视产业和社会文化语境,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影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建立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