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9 17:23:34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1篇

1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缘起

红色文献记载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并逐渐壮大的艰辛历史,也多角度记录着党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风雨历程,它所展现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文献为普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党和人民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思想依托。收集、整理和利用好红色文献是深化研究红色文化的基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前提与依托,同时对于存史、资政和育人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遵义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师范传统的学校,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所拥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该校师生就积极响应全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并在遵义地区首先罢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控诉北洋军阀的卖国罪行。随着新民主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该校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35年,红军进驻遵义城之后的第三天就在该校召开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群众大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红军在宣传革命道理的同时也播下了革命火种。作为黔北传播进步思想的中心,该校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加红军、支援革命,学校先后涌现了周林、雍文涛、韩念龙、陈沂等老一辈革命家。

遵义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在红军长征期间产生的红色文化。遵义是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后取得首次大捷的地区,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而发生在遵义地区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二进遵义”等历史事件以及由这些历史事件所流传的红军故事则更多,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形成了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研究价值高等特点。这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列为全国四大红色旅游区之一的重要原因。

与遵义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遵义师范学院的百年红色革命传统相适应,遵义地区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也正形成热潮,尤其是遵义师范学院作为全国首批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之一,当前学校正在开展以遵义会议为中心的红色文化专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然而若要对本地区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必须对相应的红色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以便为研究所用,这也是遵义师范学院建设红色文献资源的初衷。同时,作为遵义会议80周年的有纪念意义的全国性大事——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也更显得有必要。可以说,悠久的红色革命传统作为该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遵义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又为该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校作为遵义地区的高等院校,理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建设红色文献资源,发挥大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以及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功能。

2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该校于2011年开始筹建红色文献资源,并邀请了遵义地区党史、文联、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建设,尤其是对红色文献建设的重点、筹建方向、相关制度、文献来源等方面把脉会诊。随即学院组建了由学院主管领导为中心主任,历史、政治等相关系部主任为中心副主任,图书馆两位馆员为中心资料员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班子成员。该中心同时根据红色文化研究的需要又下分红色历史文化研究室、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室、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图书馆作为红色文献资料的负责单位,承担了红色文献的建设,并组成由图书馆馆长负责、采编部门协同、红色文献资料员为核心的红色文献收集服务小组。图书馆于2012年成立了专门收藏相关文献的红色文献室,开始对相关红色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工作。收集红色文献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以库存图书为基础,抽调相关红色文献。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类抽调了有关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文献;在政治类、历史类、军事类抽调了遵义会议、长征等相关文献;在文学类抽调了相关红色文学作品。②图书采购:图书馆要求采访人员关注相关图书并及时购买;在图博会期间采访相关文献。③相关单位寻求帮助: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市政协、遵义市文联、遵义地方文化研究会、遵义市方志办等部门与单位获取相关图书。④个人捐赠:通过征集活动,从个人手中获得一些红色文献。⑤购买或整合相关数据:通过与数据商协商购买相关数据内容;通过协议让数据服务商帮助数字化一部分图书文献。截至目前,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已经收藏相关红色文献约3000种/册,并形成了以遵义会议为核心的红色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学院图书馆也与超星数字图书公司合作,创建了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艺术专题数据库,该数据库有关红色文献的数据有17492种篇,其中图书10857种、期刊文献与论文6635篇。目前,该馆对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已步入正轨,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初见成效,这些文献不但受到科研人员喜爱,对该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问题

毋庸讳言,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对于该校图书馆来说是一项崭新任务,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也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

3.1红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3.1.1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仍显不足。目前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上出现人力不足、后续资金投入不继、技术落后等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若长期存在势必会形成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维护以及数据更新困难——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下降——读者对红色文献资源建设认同感降低——红色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恶性循环怪圈。

3.1.2文献资源仍显单一,缺乏创新。该馆目前所收集的红色文献主要是图书,实际上,红色文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图书仅仅只是它的一种形式,它还可以以宣传单、粮票、徽章、信函、标语等方式呈现;它也并非只有纸质这一种载体,还可以通过歌曲、电影、石刻、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而该馆在此方面还要下更大功夫。

3.1.3红色文献建设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该校红色文献数据资源建设标准模糊,网络服务平台还没有建立,甚至对红色文献的界定方面还缺乏统一标准,这就导致后期在收集、整理、建设红色文献资源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同时本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还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对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标引及揭示。忽略了“内容”发现和摘取的效率,缺乏对各载体信息源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和②,也更谈不上对非文本内容的深入组织、描述、检索和可视化利用。这种资源服务还停留于单纯的“资源传递”而非“内容提供”服务,尚未建立“内容提供”服务的支持机制,无法发挥“文献传递”——“知识传递”的“超级文献传递”的强大作用③。

3.1.4红色文献建设缺乏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当前在红色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除了向遵义地区方志办、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收集相关资料外,还没有与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市博物馆、地方档案馆及遵义的其他红色纪念点形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联合。而这些部门则往往藏有大量珍贵史料。据统计,贵州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就藏有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和资料,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共贵州地方组织及中共领导下的革命组织形成的档案资料;红战贵州期间形成的档案资料;贵州解放时从外省区带来的革命历史档案资料和已故贵州籍革命活动家的档案资料等。这些革命历史档案资料对研究中共贵州地方组织史乃至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军史都具有重大作用。加强与这些相关部门的联合、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对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1.5红色文献建设缺乏灵活性。由于红色文献分布广、收集难度大,通过常规途径采访红色文献一般效果不佳。在进行红色文献建设时就要思路灵活,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多渠道进行采访。该校在对红色文献采访过程中,过度依赖与书商达成的文献资源招标协议,而书商提供的红色文献数量与质量往往不能满足最终需求。

3.2红色文献服务方面的问题

3.2.1管理方面混乱。主要表现在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缺乏建设思路,突击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文献资源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科学规划的过程,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现实中,存在置制度、规划为虚无,逆科学发展规律而行的现象。

3.2.2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服务方式坐等读者,没有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便捷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文献资源建设的数量与速度的现象,缺乏对红色文献的后续整理与深加工。

3.2.3红色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理论上讲,红色文献资源建好后要投入一定的力量进行宣传,且宣传的手段也可多样化,这样方便读者利用红色文献资源,最终使红色文献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但现实中,学校图书馆宣传基本没有开展,资料室红色文献资源利用率目前仍不高,这也弱化了建设红色文献资源的作用。

4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对策

4.1红色文献资源建设是重点

4.1.1加大各方面投入的力度。加大人力投入,尤其是要增加红色文献相关专业人员的数量,确保在红色文献的收集服务方面有足够有能力的人力资源;增加采访红色文献资金投入,当前每年少量的采访经费远远不足以满足红色文献采访需要;红色文献室的服务设备单一,需要学校进一步增加投入力度;在技术服务上也应跟上信息服务的潮流,可以学习与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服务红色文献;针对本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管理上一定要让能管理、会管理、懂管理的人来负责,进一步提高红色文献的管理水平;红色文献资源建设除了研究学习之外,政治思想教育作用尤为明显,这对红色文献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1.2红色文献资源要科学建设。基于红色文献资源在数量、价值、分布方面的特点,在进行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其资源建设的原则,同时还要科学建设、多渠道建设、深入建设。建设过程中可以围绕重要的红色历史人物进行资料收集,由于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涌现出诸多有影响的红色人物,他们作为历史事件的经历者,其著述、回忆以及对其研究所形成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全面还原历史,围绕红色人物进行资源建设是一条较好的收藏途径。为此,高校可以根据其所处区位的历史及学校所辐射范围,结合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要,针对红色人物进行相关文献资源建设;当然学校也可以围绕红色事件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中国革命及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红色事件,围绕这些历史事件进行资源建设方便易行,而且资料收集对相关研究及教育也会带来便利。在搜集的方法上可以采用OPAC系统关键词搜寻,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与博物馆等相关部门互助或交换,实体书店与虚拟书店购买,还可以求助社会帮助等方法④。当然,红色文献在建设时一定要提高相应的质量与水平,红色文献建设要统一思路,制定建设标准,也可以大范围进行文献征集,针对性取舍,确保重点文献全部收集。

4.1.3红色文献建设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图书馆在建立红色文献资源时应打破条块分割的界限,积极寻求系统内外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合作,开展红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以求得服务效果的聚集效应。当然,这种联合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还能避免重复性建设。

4.2服务读者是根本

4.2.1提高服务水平。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一定要站在方便读者利用的角度进行,为此在红色文献资源收集后要对其进行科学整合、标引及揭示,同时也要加大对其内容进行知识“发现”。一定要提高红色文献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建立红色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与教学院系、科研部门及与研究人员建立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为相关信息需求者推送信息。与博物馆、档案馆及私人收藏红色文献不同,高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还肩负着教育、政治宣传以及科学研究的任务,因此如何让读者方便快捷地了解相关内容,获取相关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服务手段开展红色文献资源服务。当然,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红色文献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2篇

关键词:湖北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对策建议

注:2011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号(2011jytq141)

一、湖北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优势

1.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湖北省有老区的县(市、区)共74 个,辖乡镇1927 个。老区的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1484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9%。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中国革命初期到新中国的诞生时期的所有名胜古迹。2.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湖北省区位条件优越,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都非常便利,可进入性强。优越的交通条件使湖北红色旅游地区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3.基础较好,互为补充。红色旅游景区有着良好的先天优势及开发潜力,以良好的基础条件为契机,许多景区进行了各项服务设施的建设,这些配套的基础设施与红色旅游相得益彰。

(二)劣势

1.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是水、电供应等基础配套能力低下。2.景点功能枯燥无味。红色旅游地区整体呈现出“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开发程度不够。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景点各自为战。

(三)机遇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 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出台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为湖北省开发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湖北省红色旅游的总体部署,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建设,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

2.中部崛起战略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湖北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二、湖北省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旅游区因素

1.红色旅游地区可进入性差。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的限制,很多景区交通不便。

2.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红色旅游产品主要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大都十分简陋,保护不善,活动形式单一。

3.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发展眼光,对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够。由于很多红色旅游地区的管理者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不足,使得部分红色资源和环境遭到了破坏。

4.经营理念落后、缺乏专业人才。

5.发展资金不足。部分红色旅游地区难以吸引有效投资,难以维系发展。

(二)旅行社因素

1.旅行社管理服务不到位。旅行社的管理服务人员没有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与内容,趋同的讲解方式使得大部分游客红色旅游体验贫乏。

2.营造的红色氛围不够浓郁。部分旅游车上播放的电影依旧是娱乐歌舞类,与旅游目的地毫无关系,红色氛围营造的不够。

四、湖北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旅游区的吸引力

1.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可进入性水平。按照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配套发展的要求,强化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改善红色旅游地区的公路和旅游步道设施。

2.整合开发,优势互补。可以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和开发,通过互补发展来开拓市场。

3.深挖产品内涵、丰富其表现形式。要根据景区所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风情和时代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转变传统的文化观光方式,发展体验型文化观光,让游客参与其中,深感景区魅力。

4.加大宣传,树立旅游形象和品牌。红色旅游地区与其他景点相比,知名度不够高,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来传播其旅游产品信息。

5.提升旅游区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红色旅游对人力资源有较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红色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实现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深化、开拓、优化旅游市场

1.深化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在进一步拓宽与深化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对国际市场进行开发,使红色旅游市场更加多样化。

2.旅行社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旅行社要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采取多样方式创造出足够的红色旅游氛围;通过特色化的安排,让游客感同身受,对革命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汤红兵.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以洪湖、监利红色文化资源为主体透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1

[2]尹晓颖,朱

,甘萌雨. 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02)

[3]廖艳丽.湖北红色旅游开发分析及对策选择[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8,(10)

[4]柳林,陈怡君. 红色品牌与湖北红色旅游的发展[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7)

[5]张春锋,聂坪.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开发浅议——以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为例[J].经济师,2008,(08) .

[6]陈传亚.湖北红色旅游开发初探[J].考试周刊,2011(79)

[7]徐陈都,盛静.谈湖北地方的文化特色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3篇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11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

会议指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前提下,坚持稳妥推进、渐进调整。要以现有补贴政策的改革完善为切入点,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推动落实相关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强化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政策,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会议指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要向基层倾斜,对在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等,要有一些特殊政策。

会议强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思路,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科学评估,按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监测监管,确保生态功能不弱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会议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市、沈阳市设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会议强调,要注意把握好巡回法庭的定位,处理好巡回法庭同所在地、巡回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的关系,发挥跨行政区域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作用,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公正高效审理案件,提高司法公信力。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会议强调,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应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会议指出,要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要坚持试点先行,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依照规范内容和程序进行统一登记。

会议强调,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理,严格湿地用途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要加强海岸线分类保护,严格保护自然岸线,整治修复受损岸线,加强节约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会议听取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指出要抓实重点任务,突破薄弱环节,针对党建工作突出问题,拿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着力抓好组织、队伍、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加大改革督察工作力度,跟踪问效,推动落实。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4篇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11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

会议指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前提下,坚持稳妥推进、渐进调整。要以现有补贴政策的改革完善为切入点,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推动落实相关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强化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政策,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会议指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要向基层倾斜,对在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等,要有一些特殊政策。

会议强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思路,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科学评估,按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监测监管,确保生态功能不弱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会议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市、沈阳市设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会议强调,要注意把握好巡回法庭的定位,处理好巡回法庭同所在地、巡回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的关系,发挥跨行政区域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作用,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公正高效审理案件,提高司法公信力。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会议强调,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应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会议指出,要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要坚持试点先行,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依照规范内容和程序进行统一登记。

会议强调,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理,严格湿地用途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要加强海岸线分类保护,严格保护自然岸线,整治修复受损岸线,加强节约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会议听取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指出要抓实重点任务,突破薄弱环节,针对党建工作突出问题,拿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着力抓好组织、队伍、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加大改革督察工作力度,跟踪问效,推动落实。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5篇

[关键词] 江西 红色旅游 SWOT-PEST分析

江西在1999年首次提出“红色旅游”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对江西的经济发展、文化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326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2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旅游收入的40%,相当于全省GDP的3.47%,红色旅游直接吸纳就业人数18万人,间接就业90万人。2011年,江西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556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34.5%,红色旅游继续领跑全国,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风向标。但同时,江西红色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做大做强江西红色旅游,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PEST矩阵分析

SWOT―PEST矩阵分析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利用它可以把影响红色旅游发展的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因素放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的优势(S)、劣势(W)、机遇(O)、挑战(T)分析,进而分析影响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有利于了解红色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为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势(strength)

1、资源和区位优势

江西拥有数量丰富、品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现有红色旅游景区31处,全省81个老革命根据地县市,6万多件馆藏革命文物,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相映生辉,构成了江西品味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江西区位条件较好,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都毗邻的省份,对开展东部、中部旅游合作和完善全国旅游网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京九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井冈山机场、庐山机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使得江西的区内交通状况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江西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旅游发展的同时,各地也相继加大了对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

2、品牌知名度高

江西1999年首次提出“红色旅游”的概念,2000年,省旅游局推出了南昌至井冈山、瑞金等地的3条“红色之旅”省内旅游专线;2001年,正式提出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口号,2004年组织实施了“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将红色旅游的火炬传遍了全国;2005年起,成功举办“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江西红色旅游的市场外向度和社会影响力,成为江西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载体;2009年,进一步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红色旅游强省。江西发展红色旅游以来,在中央的战略指导下,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加强对红色旅游工作的领导,使红色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3、客源市场充足

红色旅游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育的功能,把红色旅游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将革命教育与休闲度假相结合,通过红色旅游,可以达到缅怀前人、激励今人、教育后人的目的。因此,江西红色旅游客源主要是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青少年学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基层党组织、团组织成员等,客源市场充足。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二)劣势(weaknesss)

1、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一些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权比较分散也比较复杂,资源管理与旅游产业管理脱节,没有将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统筹布局和协调,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对正在推进中的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体制“瓶颈”。

2、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

尽管江西的红色旅游开发起步较早,但目前还主要停留在观光产品的层次上,以革命旧址遗迹寻访和博物馆陈列展示为主,没有很好的结合游客视角,游客参与体验性活动较少,偏重温故知新,缺乏新奇感受,这对和平时期长大的年轻人来说缺乏可游性和吸引力,没有形成系统的复合型的红色旅游产品。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兴起发展,红色旅游从业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专业红色导游和红色旅游资源讲解员比较缺乏,外语类的红色旅游人才几乎空白;另一方面,优秀营销人才、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红色题材作品的编创等高层次人才极其匮乏;这些都严重影响制约了江西红色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1、政府对红色旅游十分重视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确定为一项国家工程,体现出国家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江西省政府也制定一系列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机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展开,各级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期间,国家和江西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采取一系列扶持性措施,为江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3、区域合作的加强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合作发展协议”,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大力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编排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将共同编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业发展规划,依托大别山、韶山、井冈山,以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编排推广连接三省的红色旅游线路,推出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会极大地拓展红色旅游的空间,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

(四)威胁(threat)

1、其它省市红色旅游区的竞争

和江西的瑞金、井冈山并称为五大革命圣地的是陕西的延安、贵州的遵义和河北的西柏坡,知名度都很高,红色旅游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分流着红色旅游客源。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4326万人次,陕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4360万人次,竞争力不相上下。

2、游客需求呈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游客越来越追求那些个性化的、彰显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游客更希望能参与旅游活动中,对体验型旅游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游客需求的这种变化要求旅游地能针对不同的游客提供不同的产品,这对江西红色旅游而言是一种挑战。

(五)PEST分析

1、内在因素

优势方面:(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各红色旅游景点及所在地政府对红色旅游的重视。(2)政策性扶持,定位高、起点高、力度大;(3)各级政府投资、规划发展红色旅游,资金的保障有利于加强各种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结构重组;(4)红色旅游基础低,增长较为明显;(5)红色旅游享受特殊折扣优惠,开发利用障碍少。(6)各类媒体免费宣传,社会舆论大力支持。(7)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为机关、企业、学校教育提供基地;(8)不受季节的影响,与纪念活动和重要节假日紧密相关,淡旺季不明显;(9)集体组织,“公费”资助,对特色群体客源吸引力大。

劣势方面:(1)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2)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3)以特色群体为主,缺少大众群体;(4)缺乏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5)缺少国际市场游客和国内远距离市场游客;(6)资源开发不足,产品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少动静组合、游客参与和高科技展示手段的产品。

2、外部条件

机遇:(1)政府对红色旅游十分重视;(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机遇;(3)区域合作的加强;(4)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召开,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挑战:(1)其它省市红色旅游区的竞争;(2)游客需求呈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二、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根据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PEST分析结果,提出江西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整合红色资源,塑造整体形象

根据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各具特色的特点,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使红色旅游景点规模化、品牌化,并通过适合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旅游审美的形态表达出来。其次,综合开发红色、绿色、古色旅游,将这三者进行综合开发,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弥补红色旅游功能单一的缺陷,又使红色、绿色、古色互相带动,形成整体规模效应,增强地区整体的旅游吸引力。

(二)加快红色旅游机制创新

首先,理顺红色景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条块分割和规划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经营不规范的状况,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顾全大局,为理顺红色景区管理体制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创新红色旅游经营机制,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引导社会各种经营主体参与红色旅游开发与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新型红色旅游企业;最后,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根据现代革命历史活动内在的延续性、地缘性和红色资源的丰厚度,开展省内区域旅游合作,同时要加强对“长珠闽”地区和中心城市的互动对接,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发展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品牌效应

旅游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形象产业,旅游形象就是财富。旅游形象的提升需要大力进行宣传促销。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展销会等进行促销,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各种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促销,积极进行品牌包装,对已有一定知名度和招徕力的旅游地进行组合包装,扩大游览面积、提升展示水平,增加旅游活动,完善旅游环境,打造“红色旅游” 金字招牌。

(四)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以开发建设高手、经营管理强手、导游服务能手为主体的红色旅游专门人才队伍;规范省内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员)讲解,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和质量;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提高导游员和讲解员的整体素质,使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艺术化和人性化方向迈进;在全省导游中开展“爱岗敬业、诚信旅游”活动,增强导游员的“诚信从业”意识,提高全省导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婷婷,罗洁.江西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2011(8).

[2]胡蓉.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3).

[3]樊春梅,丁侃.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分析与对策思考[J].市场论坛,2011(5).

[4]黄细嘉,曾群洲,陈志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以江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5]曹新向.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5).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6篇

一、承续红色传统,夯实为民底色

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类革命老区,于1949年6月16日解放,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是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尤其是,1928年4月3日,同志在桂东沙田颁布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时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下同),对党及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桂东注重承续红色传统,着重传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精神实质,使红色传统在桂东薪火相传,不断夯实为民服务的底色。

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近年来,桂东注重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定纪律,立规矩,形成了一系保“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制度和机制。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严格执行这一党的根本章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实施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组织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在规范领导机制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了全委会、常委会、五家领导会、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等议事规则。在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方面,桂东县委作出了《坚持从严治党 进一步严明纪律 持续改进作风的决定》,从组织纪律、工作作风、财经纪律等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开展了55项专项整治,对党员干部在考勤管理、会议纪律、国家公职人员非政策持有股份、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不良贷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切实规范了党员干部的行为,确保党员干部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真正做到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一切决策遵从民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等条款充分体现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的群众观点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桂东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保“一切决策遵从民意”的制度和措施。在决策机制方面,做到凡涉及全县“三重一大”事项,都坚持“四个在前”,即反复酝酿在前、民主协商在前、专家评审在前、征求群众意见在前,确保决策科学、顺乎民意。在听取民意方面,实行干部群众“双向联系卡”制度和联系群众“两个全覆盖”制度,即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联系一户以上群众,每一户群众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联系。要求党员干部“三进三同”,全面地、真实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实行全县干部职工挂牌上岗制度和首问负责制,要求干部职工主动亮明身份、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政策方面,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充分吸取群众意见。比如在2014年,基于群众对减少化工行业污染的愿望,桂东以每年减少财政收入近5000万元的代价,做出了全面退出化工行业的政策。通过实施这些举措,“一切决策遵从民意”的传统在桂东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一切工作服从民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桂东继承与发扬为民服务这一优良传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干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致力脱贫致富。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快老百姓脱贫致富步伐。比如在产业发展方面,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分别安排1000万引导资金用于扶持茶叶、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仅此两项产业,每年可脱贫达2000多人。二是强化民生保障。全面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独生子女父母优待金制度,对独生子女户每年予以120元奖励,全县每年有8000多人享受这一奖励政策。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持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劳动技能培训等工作。狠抓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三是完善社会管理。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工作,健全“三调联动”体系,实行县委书记、县长约访接访和县级领导接待制度。深入开展平安创建,连续14年保持了湖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平安县”的殊荣,是全省唯一“无毒害县”“无地下县”,2015年上半年桂东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通过坚持“一切工作服从民生”,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实现了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二、推崇红色文化,积淀精神底蕴

桂东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崇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作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积淀了深厚的红色精神底蕴。

讲好红色故事。桂东蕴藏着震撼心灵的英雄史迹,留下了许多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桂东坚持把讲好红色故事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通过重温红色经典,提升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编研党史正本,《中国共产党桂东历史》(1921―1949)第一卷已经编纂完成,随即又启动了《中国共产党桂东历史》(1949―1978)第二卷的编纂工作。收集和传播红色故事,组织编制《桂东红色故事选编》,目前已收集、整理红色故事50余篇。广泛开展红色教育,依托党校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以及“三课一会”等,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讲红色故事、忆红色历史、传红色精神。注重对桂东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论桂东是党的群众路线发祥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党和军队建设的重大贡献》《桂东寨前是红军长征的始发地》《一个红薯看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等文章相继在《湘潮》等杂志发表。这些理论研究和宣传,广泛传播了桂东的红色文化,切实发扬了桂东的红色精神。

传递红色力量。桂东产生过许多仁人志士,在大革命中出现了陈奇、刘雄、李长才、邓飞黄等,土地革命中出现了邓力群、郭振声、郭佑林、黄奇志、刘继昆、钟为忠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现了郭名善、郭垂炎、郭明龙、王桂馥、钟大勋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桂东乃至全国的革命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陈奇、刘雄、邓力群等在众多革命运动中都起到了先锋骨干作用,尤其是邓力群同志,一生为党和人民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桂东积极传递红色力量,在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也涌现了一批具有为民务实、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等精神的先进典型。比如,被誉为“焦裕禄式的教育局长”的胡昭程、被全国最高人民法院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的钟江武以及先后6次获得郴州市“优秀检察官”“优秀办案能手”称号的张秀娟等,都是新时期桂东传递红色力量的典型代表。桂东坚持把先进典型作为旗帜和榜样,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倡导和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将红色力量传递下去。比如,通过积极配合拍摄并组织全县干部群众观看以胡昭程优秀事迹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朝霞满青山》、举行钟江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推进桂东改革发展寻找到了力量源泉。

构筑红色家园。红色文化既需要厚重的红色精神作支撑,又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来涵养。桂东努力构筑红色家园,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一方面,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着力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大提质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为契机,切实改善了干部作风;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廉政建设运行机制,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规范干部选任,坚持把干部在项目建设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表现作为评价和选拔任用重要依据,构建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形成了思路清晰、决策民主、用人公道、纪律严明的良好政治生态。另一方面,坚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凝聚民心、带动民风,营造了民风淳朴、社会安宁、政通人和的良好社会生态。通过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桂东的红色文化有了扎根和生长的深厚土壤,桂东的红色家园愈发具有红色精神底蕴,愈发充满魅力。

三、深挖红色资源,集聚发展底气

在桂东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任弼时、、、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这是桂东的一大优势。桂东把这一优势与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事业相结合,努力建设“红色桂东”,不断集聚桂东发展的底气。

打造基地。红色基地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桂东立足红色资源,着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基地。依托沙田镇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地以及被命名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优势,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建设纪律文化纪念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培训中心和红星广场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唯一专业大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寨前镇是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的出发地,重点打造了红军长征首发纪念广场。依托流源乡是邓力群故乡的优势,对邓力群故居进行了维护和提质改造,设置陈列馆,着力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对桂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唐家大屋、城隍庙等红色景点进行了提质改造,建设了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等,使其成为桂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锻造产业。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主题。桂东坚持“全景桂东、全域旅游、全民幸福”的发展理念,依托并盘活红色资源,着力发展红色旅游。一是建设红色经典旅游板块。致力把沙田“第一军规”颁布纪念地建设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把寨前红军长征首发纪念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建设成为部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二是推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整合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万寿宫、沙田戏台、第一军规广场、红四军军部旧址、龙溪苏维埃中央政府、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邓力群旧居、红军兵工厂、赤水仙等红色景区景点资源,全力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承办红色旅游文化节。成功争取2015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在桂东举办,桂东成为“大湘东文化旅游经济带合作联盟”首轮执行地。目前,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桂东的一张闪亮名片,发展红色旅游也成为桂东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7篇

论文关键词:莲花 红色资源

论文摘要: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是萍乡这片政治底蕴与经济底蕴深厚的热土的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县,主要景点景区有1O多个,如莲花一枝枪纪念、花塘官厅等。本文主要着重介绍莲花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状况,并结合本地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提供一些建议,为发展本县旅游资源提供条件。

莲花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策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莲花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县数千优秀儿女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县在册革命烈士3481人,开国将军13名。本地红色资源十分宝贵,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发展经济的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多种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本地红色资源加以清理、重建、保护、整合,进而推动莲花红色资源的发展和传播。

一、莲花红色资源的地位 莲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5个“全红县”之一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入了莲花县境。26日,毛泽东在县城的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正是在莲花县,毛泽东坚定了引兵井冈山的决心和信心。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并配合红四军29团攻克莲花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各区、各乡也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同时各地还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莲花县全境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区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5个“全红县”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花县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资料记载:安源路矿工人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仅1930年5月、6月和9月,就有35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2和1933两年时间,仅莲花县就有4574人参加了工农红军,其中涌现了朱辉照、朱云谦等13位共和国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几支部队其前身就诞生在莲花县。 二、莲花红色资源概述 莲花花塘官厅:位于莲花县城南琴亭镇花塘村,莲花县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苏维埃政府一大会议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陈毅、项英、曾山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后又为“列宁学校”,官厅现存1986年时任中央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其亲笔所题的“列宁学校”牌匾。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位于神泉乡境内,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在棋盘山组建了湘赣临时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和湘赣游击支队司令部。三年游击战争,棋盘山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火种。在棋盘山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在棋盘山召开了坚持赣西游击战的军事会议,组建了湘赣苏区游击队。二是陈毅同志在棋盘山险些被误杀。棋盘山还是一部分新四军开往前线的出发地,曾山同志来棋盘山指导工作,促成了赣南新四军的改编,改编后的新四军一部分从这里奔赴战场。同时,棋盘山自然风光独特,原始生态优美,瀑布成群,古木参天,景区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于一体。 莲花垄上村新四军组编及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决定将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l937年l1月底,在湘赣边坚持战斗三年多的红军游击队员300多人分别从武功山、九龙山、五里山、牛形山、柑子山、太平山等地下山,向地处武功山的莲花垄上村集中,组编为新四军部队。部队由延安派来张秀等人负责培训、指导。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莲花县是全国有名的红色县和将军县。馆内陈列着该县大革命时期被敌人用惨无人道手段百般折磨数千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还陈列了共和国莲花县十三位将军的生平简介、丰功业绩。是瞻仰先烈、教育后人的一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

革命标语:在莲花的一些革命遗址以及邻近的一些地方,都保存着一些革命标语,有秋收起义时期的,有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比如莲花花塘官厅的后墙上、莲花路口村的民房墙壁上等处都保存着一些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标语。这些标语以及标语墙都应该是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

将军园:座落在玉壶山中心景区,是全国闻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的安息之地。甘祖昌将军高风亮节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中国。在将军园瞻仰先烈,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对教育后人意义十分重大。

总之,莲花的红色资源丰富又富有革命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在资源的发掘、整理、利用、保护等各个方面,有喜有忧,其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可以接待游客

莲花县城

秋收起义

高滩军事会议会址

未开放

高洲乡

秋收起义

莲花花塘官厅

未开放

琴亭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医院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修械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被服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硝盐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

可以接待游客

神泉乡

井冈山斗争

莲花垄上新四军驻地

未开放

垄上村

抗日战争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可以接待游客

莲花县城

三、莲花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

莲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时代久远,而且都有所保存,特别是它们能够反映我国革命时代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的重要事迹,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革开放以来,莲花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发掘利用工作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分析起来,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只有少数景点能接待游客,还有大量红色资源未被开发,造成红色资源的浪费。同时,未能将这些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削弱了它们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例如高洲军事会议地址,花塘官厅和红军医院等都没有被开放。

(二)当地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整理、利用有所行动,但还没有完全摆上议事日程,有些红色资源处在无人问津的地步。比如花塘官厅里里外外杂草丛生,门窗破旧不堪,屋瓦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简直变成了危房。

(三)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或是根本没对一些红色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例如,高滩军事会议旧址多年成为一户人家的住处,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店。从房子的外部看,很难想到它会与红色景点挂钩,即使走进里头,也只能看到毛泽东头像等褪色的牌子。

(四)红色景点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例如,目前可以称上莲花县建设程度最佳,游客人数最多的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二楼被闲置,堆放木头等物品。

(五)红色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莲花革命烈士塔四周被涂涂画画,布满粉笔字迹。

(六)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虽然莲花县已经成立旅游局,但是真正意义上专门负责红色资源的人员没有。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内只有两个工作人员,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没有讲解员,对游客缺少吸引力。(七)红色景点附近的交通,饮食和住宿等没有保障。多数红色景点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直达的车次,而且没有路标指示其存在。周围几乎是居民住宅,没有提供食物的餐馆和提供住宿的旅店。

(八)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需求不大。红色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等价值,应该得到当地人的高度重视。而且,红色资源没有突出其井冈山斗争和秋收起义等特色,品牌效益低,整体吸引力低。

四、对莲花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莲花经济的发展是发展莲花的红色旅游资源先决条件,因而开发和利用起莲花的红色资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同时也会带动莲花经济的发展。同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宣传莲花的红色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贡献力量。因此,莲花有必要为本县的红色资源开发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前,最关键的是莲花要把本县的红色资源保护起来,同时提高当地人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以下是我们经过置身莲花调查后,结合所学知识,提供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莲花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完善红色资源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具体的个人的制度,抑制进一步的破坏现象。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红色景点安排讲解人员,或挑选优秀的志愿者,为游客进行讲解。

(二)加大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完善红色资源场馆的建设。可以在红色资源场馆内装饰富有红色文化气息的图片等艺术品,调整灯光设置,播放相关革命历史和文化宣传短片;设置感言台或留言簿,让游客各抒己见,抒发感慨,留下宝贵的建议;进行“真人秀”比赛,让游客或模仿革命人物,或演出相关历史事件,通过亲身感受当时的场景,在娱乐中了解相关历史,学习相关红色文化。

(三)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红色知识竞答,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红色诗歌创作或朗诵比赛,红色歌谣大比拼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等媒体,像广大群众征集富有莲花特色的红色资源口号,宣传册,红色主题曲等等;充分利用莲花雪鸭等名菜的知名度,举办厨艺大赛,吸引各方游客的到来,在大赛环节上加上红色景点的宣传。

(四) 提高莲花的地区接待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景点旁是满是当地人生活和休憩的家园这一特色,发展富有莲花风情的饮食和住宿服务。游客可以在当地人家里了解当地人对红色文化的见解,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增加其旅游的含金量。

(五) 加快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性,注重县内外交通的连接。整修破损的路面,加快县内公交车的普遍化;在通往红色景点的路上,设置路标,可以通过路标设计大赛,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路标。结合景区周围路窄不宽的现状,可以设立自行车租借点,让游客边骑车边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观,快快乐乐的到达景区;也可以成立一批特殊的高素质的摩托车或小三轮车驾驶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六)充分利用莲花多山多树的优势,发展果树种植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收获果实的喜悦;设置山中寻宝(仿制的革命红品等),开发革命根据地等游戏,提高红色之旅的趣味性。

(七) 将莲花的红色资源进行分类,例如分为秋收起义红色景点,井冈山革命红色景点等等,提高莲花红色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八) 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一方面旅行社可以促进莲花红色资源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红色景点游客的增加。同时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引进外资,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组)

2.《毛泽东引兵井冈莲花决策论文集》

3. 《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8篇

薛宏斌(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一是财税金融方面,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适当调整现行主体税种留存老区的分享比例。鼓励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国有商业银行、保险企业、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在延安境内设置法人企业,实行税收属地管理。

二是国土资源方面,建立健全油煤气盐等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统一的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进一步扩大地方在资源管理、矿业权审批、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性和支配权;支持延安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三是生态建设方面,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协调解决新一轮退耕还林缺口资金。

四是项目建设方面,国家油煤气深度转化综合利用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向老区布局;对有条件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优先核准审批。

五是区域合作方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解决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窘境,推动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形成合力,实现互动共赢。

平凉市

杨维周(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一是争取有更多含金量的政策。全面落实《规划》中提出的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通过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陕甘宁革命老区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系数。提高中央公路建设资金对贫困地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查和国土资源调查的投入,并实行资源开发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老区发展。

二是建议把平凉列为国家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地区。平凉境内的泾河、汭河、葫芦河属于渭河主要的一级支流,是陇东黄土高原主要的水土流失区域,也是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的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源泉和生态屏障作用。对此,请求国家把平凉列为国家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地区,并在财政上给予补偿、在生态环境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并积极争取将老区整体进入国家生态环境屏障建设规划。

三是建议推进平凉能源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平凉是国家确定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煤炭、电力、石油等资源开发建设势在必行。对平凉进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指导意见》,并已落实投资主体的煤炭资源开发、电厂建设等重大项目,请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尽快核准实施。

四是协调争取重大项目进入国家专项规划。平凉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力承担重大交通、能源等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此,建议对平凉市提出的重大项目,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范围内,捆绑包装,统筹申报,共同做工作,统一汇报衔接,争取国家更多的重视支持。

五是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与有关地区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建议在煤炭、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上,陕甘宁老区各省市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六是加强协调配合突出联动发展。会议倡议抱团发展整体联动,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破坏环境,留下遗憾。成立陕甘宁发展研究中心非常及时,我们一定会积极参与。为推动《规划》落实,我们也成立了宏观经济研究室,创办了《区域经济研究》双月刊。

铜川市

郭宏杰(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一是尽快建立陕北组团发展合作机制。建议由省西部开发办牵头,延安、榆林、铜川三市和富平、三原、泾阳三县紧密合作,研究提出陕北组团发展的目标任务,建立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定期交流合作的机制,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是加强榆林、延安、铜川三市之间能源产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立足铜川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努力把铜川建成延安、榆林煤炭、石油等资源向南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和通道;另一方面,实行资源市场一体化,协调资源性企业加大对铜川的煤炭供应,帮助铜川解决产业转型中煤炭资源不足的矛盾,支持铜川发展火电,努力把铜川建设成陕西重要的火电生产基地;发挥延安、榆林石油资源丰富和石油产业技术先进的优势,深化与中石化的合作,加快宜君油气资源开发,争取西安三桥炼油厂迁至铜川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把铜川建成陕西新的炼化产业基地。

三是加快接续资源开发。铜川油页岩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10亿吨,居全省首位。加快油页岩和煤层气的开发,需要放在陕北组团发展的合作框架中统筹考虑,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审批,借助延安、榆林有关企业的技术优势加以推进。

四是要加快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延安为龙头,其余7个地级市和9个县互动,着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的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红色旅游这个品牌。加强与延安、榆林和泾阳、淳化、旬邑、富平等地的合作,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使泾阳—淳化—旬邑—铜川—富平革命遗迹线成为新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是要加快历史人文旅游精品区建设。着力挖掘黄土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内涵,尽快形成西安(秦始皇帝陵)—铜川(玉华宫)—延安(黄帝陵)—榆林(统万城)等一批彰显黄土文化的历史人文旅游精品线路。

六是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围绕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加快旅游产业研发基地建设,开发形成一批文化力作和旅游创意产品,推动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七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国家通过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等方式,加大对老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争取中央投资优先向老区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争取中央安排的水利建设等公益性建设投资,尽快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设资金对老区公路建设的补助标准。

八是争取国家对规划项目的审批和建设给予倾斜。争取国家实行资源转化战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规划布局和项目核准方面尽量给予老区倾斜,优先在老区布局建设。

九是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争取国家加大对老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力度。

十是争取实行对口帮扶。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争取东部地区一些发达市县与老区市县开展对口帮扶,通过东西共建产业园等方式,促进老区的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十一是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国家批准老区八市九县,开征资源开采生态补偿费,石油、煤炭按每吨售价的2%征收,其他矿产资源按1%征收,以建立矿业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吴忠市

乔晓燕(吴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一是建议在陕甘宁革命老区内新办的各类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6-10年内减半征收。

二是陕甘宁革命老区从事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和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形成循环产业链的企业,减按15%的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将革命老区范围内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收入按现在的由中央分享60%,省区分享20%,市县分享20%的比例调整为中央分享40%,省区分享20%,市县分享40%;进一步研究增值税分税政策,扩大西部地区地方分税比例。

四是在革命老区内先行先试煤炭资源税从价定率征收,使资源产地更多地享受到资源收益,为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支撑

五是降低建设占用未利用土地的门槛,鉴于本区域内荒地、石砾地、沙漠化土地等未利用土地较多的实际,为了鼓励各类建设少占耕地,建议新增建设占用未利用土地的项目不受年度计划用地指标的限制,并免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六是新农村建设用地(包括耕地)不占用年度计划指标,不受耕地占补平衡限制,同时对农村土地整治和村庄整治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七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能源、煤化工等产业在申报项目时,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

八是考虑规划区内发展优势产业所面临的总量减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建议国家在审批排放二氧化硫项目时,采取一事一议、分别对待的原则,依据规划区资源禀赋的实际及其对国家能源的支持,客观地解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

九是结合宁夏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战略和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需要,建议经济区内各成员地市在吴忠市清真产业涉及的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十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国家把生态补偿纳入规划,提出各类生态补偿问题的优先次序及其实施步骤,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所占比重。

十一是建议国家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将“三北”防护林造林工程资金补助提高到500元/亩,林业建设贷款的贴息率提高到5%。

十二是加快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增加黄河呼包银榆过境段的水资源配额,尤其是扬黄灌区的水资源配额,增强其生产开发能力。 在经济区内尽快规划实施一批大中型水利大型工程,建立黄河水资源丰蓄枯调的供水机制。

十三是在央企布局上向陕甘宁革命老区倾斜,充分发挥中央的调控功能,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港澳台大型企业,全力促成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财税贡献大、实现就业广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到呼包银榆经济区具备条件的地方投资置业,以进一步带动经济区发展。

十四是加大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十五是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建议中央加大资金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经济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建议中央制定特殊政策,从科研院所和东部发达地区选派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到经济区工作,通过实施各种激励机制,如不受当地人员编制的限制、工资待遇享受特殊政策等,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优势,参与区域内的科研攻关和经济开发,同时对到经济区创业、就业的高素质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彬县

张宁(彬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一是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希望中省财政对彬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予以投入支持。彬县财政每年也列支专项资金,作为工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农村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等。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第9篇

一、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总体要求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三个发展”的要求,坚持旅游、文化、宣传、体育“四位一体”,以“*会议”旅游品牌为引领,唱响红色主旋律,打好绿色生态牌,推进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重发展,着力“六个重点”(定规划、破瓶颈、树品牌、建精品、强配套、抓营销),提升“五个品牌”(*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竹海、中国茶海),打造“四大精品”(“*会议”红色经典旅游区、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仁怀-习水-赤水”和“*-湄潭-凤冈-余庆”两条精品旅游线,简称“一区一圈两线”),实现“三个转变”(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由数量增长型旅游向效益增长型旅游转变),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主要原则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策划宣传、公共服务、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市场在景区打造、产业配套、营销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项目”要求,统一规划,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坚持保护优先,充分尊重自然景观的天然属性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属性,实现保护、开发和创造有机统一,促进资源环境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

——品牌引领、突出特色。强化旅游发展创意和策划,突出提升“五个品牌”,充分凸显*旅游特色和个性。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优先开发特质好、组合性强的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四大精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形成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相融、精品线路与特色景区衔接、大型景区与乡村旅游互补的旅游产业体系。

——着力当前、放眼长远。遵循旅游产业发展基本规律,近期突出抓好战略研究、形象定位、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中远期注重整体打造、品牌提升、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3.目标任务。通过5-10年努力,把*建设成为旅游形象独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丰富、业态发达,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

——到2011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5%和18%以上,达到1500万人次和13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累计建成5A、4A和3A级景区分别达3个、5个和10个以上,五星、四星级酒店分别达2家和4家以上;整合形成一批运作规范、信誉良好、知名度高的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明显提高。

——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和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达到3000万人次和30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到2020年,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和生态康体的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

二、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工作重点

(一)定规划,优化旅游发展布局

4.完善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1)2009年底前完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一区一圈两线”旅游规划编制。(2)加强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生态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协调,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建立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的各类旅游规划会审机制。(3)各县、区(市)要根据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二)破瓶颈,改善旅游进入条件

5.加快形成集陆、空、水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1)按照“五纵四横七联二环”交通规划和“先主后次”原则,加快形成公路交通网。一是今年内开工建设仁怀-赤水、*-绥阳、杭州-瑞丽遵思段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环城(一环)、黔北高速公路,协调同步建设赤水-泸州高速公路;二是加快主要景区公路升级改造,做好与主干道公路对接,尽快实现干线高速公路、景区等级公路网络连接。近期建成桐梓新站-绥阳宽阔水-绥阳温泉、绥阳洋川-*禹门-*虾子、汇川高坪-海龙囤3条旅游公路;加快建设赤水各主要景区间联接公路;三是加大乡村旅游区村级油路建设力度,力争2012年实现重点民族文化村和乡村旅游景区(点)通油路。(2)充分发挥*至北京、上海和广州三趟始发列车对我市旅游发展的宣传和带动功能;加快黔渝快速铁路建设步伐,力争开通成都-重庆-*-贵阳-广州快速铁路旅游专列。(3)加快新舟机场建设步伐,力争2011年建成通航并开通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重要客源地航线。(4)加快构皮滩电站过船设施建设步伐,抓好乌江、赤水河航道整治和建设,提高通航能力。

(三)树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6.着力塑造*旅游形象品牌。(1)2009年启动*旅游形象定位公开征集和旅游形象大使遴选活动。(2)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强*特色文化基础研究,充分展示“*会议”伟大精神,丰富提升长征文化、国酒文化、丹霞文化及茶文化、竹文化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沙滩文化、夜郎文化、土司文化、仡佬文化、尹珍文化、浙大西迁文化时代内涵,集中建成一批展览、体验设施,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3)以开发游客向往*文化、体验*山水的旅游需求为重点,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旅游形象主题宣传活动,提升*旅游核心价值。(4)大力实施旅游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7.着力打造五个知名景区品牌。利用*唯一性和代表性旅游资源,以创建顶级景区为目标,以丰富景区内涵为核心,深入挖掘展示景区历史源流和文化价值,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精心策划包装打造“*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竹海”、“中国茶海”五个品牌,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景区品牌。

(四)建精品,增强游客吸引力

8.提升“*会议”红色经典旅游区。依托*会议会址,集中打造以“*会议”为品牌引领的红色经典旅游区,力争2010年把*会议会址建成5A级景区,2015年把*老城建设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城区,2020年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城市。(1)进一步加大*会议会址等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力度,修缮一批文物古迹、故居旧址。(2)进一步挖掘“*会议”历史文化内涵,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开发一批教育、体验、情景再现等旅游产品,充分展示“*会议”历史背景、过程、细节和意义,提高游客参与度,提升景区品质。(3)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风貌,在*老城规划建设长征文化体验园等主题公园,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夜郎文化(夜郎竹园、唐蒙通夜郎)、傩戏、地戏、高台舞狮等地域特色文化体验园,开发系列文化体验产品,集中展示*特色文化。

9.建成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以“*会议”红色经典旅游区为圆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大板水-金鼎山-海龙温泉-新长征红色运动公园-后山沟温泉-海龙囤-娄山关-桐梓人-宽阔水-九道门-双河溶洞-水晶温泉-沙滩-云门屯-乌江库区-枫香温泉-苟坝会议会址”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1)以娄山关为重点,加快开发红色、探险、山地运动等旅游产品,把“中国·贵州·*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办成国际知名的山地运动品牌赛事,2011年建成娄山关4A级景区。(2)以水晶温泉、海龙温泉、枫香温泉、后山沟温泉为重点,加快开发温泉等休闲旅游产品,力争2011年建成4个温泉度假中心、2个会议中心和1个以上4A级景区。(3)以金鼎山佛教文化、海龙囤土司文化、沙滩文化以及尹珍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大力支持沙滩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力争2012年建成金鼎山、务本堂2个3A级景区和沙滩4A级景区以及海龙囤影视拍摄基地。(4)以双河溶洞、宽阔水、九道水、大板水为重点,加快开发一批森林、探险、科考旅游产品,力争2012年建成双河溶洞、宽阔水2个4A级景区和九道水、大板水2个3A级景区。(5)提升“四在农家”内涵,打造一批集避暑、度假、休闲和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点。

10.打造“*-仁怀-习水-赤水”精品旅游线。(1)依托茅台酒厂,把茅台古镇整体打造成为以“国酒茅台”为品牌引领的国酒文化精品旅游区,2011年建成4A级景区。一是提升国酒文化城,开发一批酒艺表演、酒仪展示、酒质品鉴等体验产品,彰显国酒文化独特魅力,完善接待服务功能,增强游客吸引力;二是借助茅台酒品牌效应,开发国酒工艺展示等系列旅游产品;三是建成杨柳湾等一批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酒文化街区,再现古镇风貌,提升古镇品质。四是大力支持茅台酒酿造工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依托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古镇和红绿相间的旅游资源,把习水整体打造成为以“四渡赤水”为品牌引领,若干景区为支撑的军事教育、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精品旅游区。一是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四渡赤水”历史文化资源,打好“出奇制胜”牌,开发一批以再现战斗情景为重点的旅游体验产品,建成一批红军战斗遗址、古迹等景点,2011年建成土城古镇4A级景区;二是以丹霞谷、飞鸽子、天鹅池为重点,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森林生态旅游景区,2012年建成丹霞谷4A级景区。(3)依托赤水奇、险、秀的自然风光资源,把赤水整体打造成为以“丹霞竹海”为品牌引领,若干景区为支撑的自然观光、休闲体验生态文化精品旅游区。一是全力支持赤水申遗工作,确保2010年申遗成功;二是以挖掘、保护、开发和展示生态文化内涵为核心,2011年建成赤水大瀑布、燕子岩2个5A级景区和五柱峰、四洞沟2个4A级景区;三是力争2011年建成中国侏罗纪公园、赤水河流域石刻艺术博物馆、赤水博物馆、赤水河盐运文化纪念馆等景点,修缮赤水古城墙、太极楼等一批文物古迹和红军战斗遗址;四是继续加强赤水河流域三百里竹廊建设,提升沿线生态景观品位,启动赤水河水上旅游。

11.打造“*-湄潭-凤冈-余庆”精品旅游线。(1)依托湄潭、凤冈茶产业,集中打造以“中国茶海”为品牌引领,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区。一是加快湄潭核桃坝至凤冈田坝茶园建设,尽快形成林茶相间的百里茶海,2011年建成4A级景区;二是挖掘展示“中国茶海”文化内涵,规划建设中国茶海文化博物馆,建成一批茶叶采摘和制作体验园、茶庄、茶馆、茶文化街区,开发一批茶艺表演、名茶品鉴等茶文化旅游产品。(2)提升浙大西迁文化时代内涵,把浙大西迁旧址打造成为“中国大学生教育体验基地”,2011年建成3A级景区。一是实施浙大西迁文化展现工程,建设“文军西征”博物馆和浙大西迁院士园,进一步加大浙大西迁旧址等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力度,修缮一批文物古迹、故居旧址;二是深入挖掘“文军西征”历史文化内涵,凸显“求是创新摇篮、科学教育圣地”励志教育精神,开发一批文化、教育体验产品。(3)加快余庆、凤冈、湄潭、*县境内乌江峡谷风光保护和开发,努力打造“千里乌江画廊”精品旅游区。一是着力建设“飞龙湖”、“乌江大峡谷”等一批湖泊、岛屿和峡谷观光旅游产品,力争2012年前建成2个以上3A级景区;二是规划建设乌江流域水电站文化博览园等一批文化景观。

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展示仡佬民族文化内涵,规划建设仡佬民族文化馆、仡佬民族博物馆和仡佬文化风情园,力争中国仡佬文化研究所落户务川;着力打造“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支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建成3A级景区。

(五)强配套,提高综合效益

12.加快推进旅游接待设施提档升级。(1)以中心城区、仁怀、习水、赤水为重点,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同步规划建成一批经济适用型商务酒店。(2)以湄潭、凤冈、余庆以及桐梓、习水为重点,依托“四在农家”创建,打造一批乡村旅馆、度假村和汽车旅馆,力争2011年建成星级乡村旅馆200家以上、度假村5家以上、汽车旅馆2家以上。(3)重点发展一批中高档餐饮企业,着力推出一批黔菜名店和风味餐厅,加快建设*名优小吃街区。

13.着力实施一批文化工程。(1)创作一批文化精品。一是今年内推出1部具有*特色的影视剧和1台舞台剧目;二是精心策划、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杂技”艺术魅力,集中打造1台以展现“五个品牌”为主体内容的舞台精品剧目。(2)打造一批文化景观。一是打造一批与*会议会址建筑风格和古城风貌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修建一批体现*历史人文的雕塑和文化标志,命名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区和道路;二是实施古迹、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强化古遗址、古村镇、古民居保护,力争2012年前全面修葺土城渡口、二郎滩渡口、元厚渡口、淋滩渡口、永安寺战地医院、茅台渡口、太平渡渡口、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土城盐号旧址、土城船业工会旧址和历史文化名镇等文化景点;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一步研究、发掘和整理民间工艺、民间绝活、民族习俗等。(3)壮大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旅游文化龙头企业,鼓励民族民间文化创作和演出企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创作、游乐演艺、情景体验、艺术品加工等旅游文化企业。(4)建设一批文化设施。2011年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学艺术创作发展中心);尽快建成*市群众艺术馆、*大剧院、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加快完善重点旅游区文化基础设施。

14.建成较为完备的购物场所。(1)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一是重点抓好“名酒、名茶、名烟、名药、名椒、名竹”等土特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二是开发一批体现*特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纪念品和礼品。(2)集中打造品牌购物中心。力争2010年前在中心城区建成*名优白酒一条街,与酒博会相配套,形成集博览、品鉴、销售为一体的中国名优白酒城;力争2011年前在中心城区建成*名茶文化一条街,与茶博会相配套,形成集茶文化展览、茶艺表演及名茶品评、茶叶及其配套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中国茶海文化城;加快建设*名药(中草药)、名竹、名椒等土特产品一条街。(3)拓展红军街规模,完善休闲娱乐设施,丰富旅游商品,2011年前把红军街打造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品牌商业街。

15.规范提升旅游服务。(1)加快仁怀、习水、桐梓、湄潭、余庆等重点旅游城镇和茅台、土城、大同、丙安、复兴、板桥、温泉、海龙、乌江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步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力争2011年把赤水市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2)全面推行旅游标准化等级评定管理,加快推进景区(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3)规范行业服务。一是2009年内成立*旅游协会,指导旅行社分会、星级酒店分会、景区(点)分会、餐饮业分会、购物店分会、旅游车分会制定完善行业自律公约;二是每两年开展一次知名导游员、饭店服务明星、知名旅游企业等争先创优评选活动。(4)提升信息服务。一是2010年底前在机场、重要车站、重点旅游区建成集旅游信息咨询、出行服务、质量投诉、纠纷处理、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二是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尽快开展网上支付旅游费用、网上订购宾馆和旅游车等业务,接受游客网上咨询和投诉;三是2009年底前建立完善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体系和假日旅游预订体系。(5)完善配套服务。一是力争2010年底前完成重点旅游区的客运场站、旅游便道、给排水、公厕、垃圾处理、供电、通信、消防、安全防护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2010年底前在全市主干线、主要车站、机场、城区入口及主要景区(点)规范设置中英(日、韩)文对照旅游标识;三是重点景区必须配备观光游览清洁能源专用车;四是做好景区(点)解说词的编撰、充实和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导游执业准入、激励、保障和责任追究机制,提升导游素质和服务水平。(6)优化外部环境。大力开展“满意在贵州·*在行动”和“整脏治乱”专项工作,突出抓好“一区一圈两线”范围内重点旅游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安全、文明、温馨、和谐的旅游环境。(7)营造浓厚氛围。*旅游频道、*旅游广播电台定时播放宣传*的歌曲和旅游广告,在重点景区、广场、宾馆等公共场所循环播放*旅游宣传片,大力开展“爱我*、共促旅游”群众性宣传活动,形成“人人都是*导游、个个都是*形象”的浓厚旅游氛围。

(六)抓营销,拓展旅游市场

16.围绕主题策划抓营销。(1)以“中国(*)酒类博览会、中国(*)茶叶博览会、中国(*)红色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转折之城论转折等品牌节会为载体,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旅游宣传促销活动。(2)紧扣*旅游形象定位,适时邀请央视品牌栏目和国内外知名大家来遵举办主题突出的演艺、创作、摄影、体验等活动。(3)借助世界旅游日,从2009年起,每年推出1个以上主题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17.围绕定向推介抓营销。(1)瞄准重庆、成都、广州、上海、武汉、北京等重点客源城市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市场,主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军事教育、科考探险和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瞄准成都、重庆、贵阳等周边城市,主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避暑旅游产品。(2)依托浙大西迁文化,有针对性地开拓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3)加强与重要客源地旅行社合作,建立互利互惠合作机制,共同推介旅游产品。(4)从2009年起赋予市政府驻外办事处旅游宣传促销职能并增加专职人员,2010年底前在重点客源地设立旅游办事处,负责*旅游、文化宣传推介和客源组织。

18.围绕区域合作抓营销。(1)加强与贵阳、安顺、黔东南、铜仁等省内主要旅游区合作,共同打造安顺(黄果树、龙宫)-凯里(西江千户苗寨)-*(*会议会址等)-铜仁(梵净山)“多彩贵州”精品旅游线。(2)深化与中国西部旅游发展联盟合作,共同打造丽江-大理-昆明-*-重庆-成都、北海-南宁-*-重庆-成都“西南梦幻之旅”、*-重庆-成都“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广安-重庆-*-贵阳等旅游精品线。(3)加强与韶山、井冈山、上海、延安、北京等地合作,共同打造韶山-长沙-井冈山-*-延安-北京“开国领袖人生足迹”、上海-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中国共产党成长之路”等红色精品旅游线。

19.围绕媒介宣传抓营销。(1)整合市内旅游宣传资源,集中打造对外旅游形象。一是*旅游形象、“五个品牌”和“四大精品”宣传由市委外宣办、市旅游局负责,及时更新推出*旅游和文化系列丛书、旅游手册(地图)、旅游歌曲、宣传画册、旅游光盘等宣传材料,做到宣传品统一制作、宣传口号统一制定、宣传媒体统一推介;二是一般旅游产品宣传在市委外宣办统筹协调下,以旅游企业为主,做到政府推介与企业促销、自我宣传与联合宣传相结合。(2)定期在机场、主要车站、交通主干线、城市出入口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旅游公益形象广告。(3)2009年底前开通*旅游频道和*旅游广播电台,提升改版*旅游网,并与全国重要旅游网站链接,及时重大节庆活动信息和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推介。(4)每年在全国性高端主流媒体和重点客源地的区域性媒介上播放*旅游宣传广告或电视专题宣传片,邀请重点客源地媒体记者来遵考察报道。(5)利用“多彩贵州”宣传平台,加强境外宣传品开发制作,加大境外市场广告投放力度,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拓展入境游市场。

三、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政策措施

(七)理顺发展体制

20.改革旅游发展体制。(1)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提出若干重大问题,实行“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对涉及的旅游管理和监督事务实行“转办制度”,限时办结。(2)2009年组建*市旅游执法大队,加强旅游市场监管。(3)2010年6月底前,组建*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从2010年起,市政府和各重点县、区(市)每年分别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资本金,融资重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四大精品”景区开发。具体组建方案由市政府另行制定。(4)2010年底前组建*旅行社集团公司,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操作平台、统一业务结算和分散经营、分级核算,推进集团化、一体化经营,实现“一卡式”无障碍旅游。(5)重点旅游县、区(市)要积极探索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开发保护管理机构和当地行政管理机构的统一运作模式。

21.改革景区管理体制。(1)对精品景区打造,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景区及旅游基础设施共同建设、营销共同推进、利益共同分享的市县“共建双赢”开发和运营机制;对一般景区(点)开发和配套产业建设,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下,由政府负责项目策划包装、完善项目前期工作,集中对外招商,以合资、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出(转)让给法人和自然人开发、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旅游开发投融资体制。(2)鼓励旅游景区加强与关联企业合作,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引导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相互参股,通过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竞拍以及特许经营等多种途径,将景区(点)改造成规范的现代企业。(3)旅游景区(点)开发项目和其他配套项目,自核准之日起,1年内未开工建设、或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且无正当理由、或项目申报单位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依法予以注销并无偿收回其土地使用权和景区开发权、经营权。

22.推进文化体制改革。(1)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和转型,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一是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分离改制为企业;二是对公益性与经营性兼营的文化事业单位,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进行剥离,并逐步改制为企业;三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职工全员聘用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资报酬浮动制的绩效管理。(2)加快经营性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力争2010年前组建演艺集团、出版集团,逐步建成集文化产品策划、包装、开发、营销为一体的文化企业。

(八)建立激励机制

23.建立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激励机制。(1)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旅游和文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开发形式、用地价格、税费激励、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灵活的优惠政策。(2)推进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资金支持。

24.建立旅游发展考核激励机制。(1)每年对重点县(区、市)、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市政府驻外办事处、重点客源地旅游办事处进行考核奖励。(2)对景区“升A”、酒店“升星”成果显著及投资建设星级酒店、乡村旅馆、度假村和汽车旅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对旅游汽车公司、招展企业、文化产业企业,根据经营业绩,分别给予奖励;对旅行社组织市外游客来遵旅游,按游客数给予奖励;(4)对每届知名导游员、饭店服务明星、知名旅游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25.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1)依托*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校和国内专业院校,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快提升本土旅游人才素质。加大旅游市场主体对各类旅游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2)建立健全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3)兑现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旅游市场主体对旅游和文化策划、经营、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

(九)出台扶持政策

26.加大财政扶持力度。(1)从2010年起,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考核奖励、人才培训和引进以及申遗工作。各重点县、区(市)每年要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发展,纳入财政预算。(2)交通、公路、农办、旅游、水利、建设、文化、林业、环保等部门,要紧紧围绕“四大精品”建设,优先安排重点景区(点)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扶贫和文物保护等项目。

27.加大用地扶持力度。(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规划中留足旅游发展用地空间,每年预留一定量的用地指标作为文化旅游项目用地。(2)文化旅游项目用地以招、拍、挂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实行“一次审批、分期支付、分期发证”,受益财政要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给予投资者一定比例补助,适当延长使用权年限并允许在有效期内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继承;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分期缴纳。(3)旅游度假区(村)建设项目在财税政策上享受工业园区同等待遇,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区内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和其它支出。(4)对投资退耕还林、保护环境从事生态旅游的,免征土地使用费。(5)利用城市规划区外的集体农业用地兴办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可通过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或经营权。(6)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以租赁或入股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经营旅游项目。

28.加大税费扶持力度。(1)对兴办的各类旅游、文化经济实体,依法享受招商引资、再就业等有关优惠政策。(2)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接待、考察活动,应依法委托旅行社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2009年底前财税等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制订公务活动实施细则。(3)对新设立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企业,减半收取企业登记费;对进入新设立的旅游商品专业市场从事经营的业主免收登记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4)文化旅游企业用水、用电价格实行“工旅同价”政策。动力用电按非普工业用电价格执行,照明用电逐步与非普工业用电价格并轨,用水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三星级以上(含三星)饭店、度假村和星级乡村旅馆数字电视基本频道费用,按照星级、用户数予以不同比例优惠。(5)本市旅游车辆,免费进入各旅游景区(点);对进入*的外地旅游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允许进入市区并实行免罚制。(6)凡根据省、市安排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旅游专项促销活动的旅游企业,给予展台费补助;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按税法规定税前扣除。

(十)强化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