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医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9 17:23:35

数字医学

数字医学第1篇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范戎,王琼,鹿茸,汪森然,孙嘉明

基于HL7CDA门诊电子病历的设计与实现杨鹏,刘丹红,潘峰,汤学军,饶克勤,徐勇勇

基于云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存储和交换架构杨剑,胡新平,董建成,YANGJian,HUXin-ping,DONGJian-cheng

区域医疗影像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研究与设计中国数字医学 母晓莉,夏新,季翔,MUXiao-Li,XIAXin,JIXiang

基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医疗安全警示系统设计与应用冯阳,于广军,何萍,王英杰,宫克奇,陆斌杰

大型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实践杨佳泓,张美峰,母晓莉,YANGJia-hong,ZHANGMei-feng,MUXiao-li

论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网络安全建设何萍,程力立,于广军,HEPing,CHENGLi-li,YUGuang-Jun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领域影像与非影像信息的集成方案比较王霏,王晔,母晓莉,WANGFei,WANGYe,MUXiao-li

区域PACS建设经验和体会张美峰,夏新,于广军,ZHANGMei-feng,XIAXin,YUGuang-jun

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及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易应萍,YIYing-ping

商业智能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郝昱文,卢沙林,杨宇,HAOYu-wen,LUSha-lin,YANGYu

实验室信息系统双向通讯的设计与应用张超,ZHANGChao

大规模无线网络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刘喻,LIUYu

加拿大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华永良,段楠

提高中医电子CRF功能需求的研究与实践闫务峰,刘保延,周霞继,郭玉峰,倪青,文天才,肖月星,陈世波,胡向禹

生物信息学与医学:1基因组学是生物信息学的先导赵军平,赵亚力

计算机辅助RGB颜色测量分析系统客观评价鲜红斑痣的疗效研究齐向东,马立敏

自由视角立体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研制庄小龙,谢叻,赵志球

基于形态学滤波的寄生虫卵图像混合分割算法陈碧黎,谢杰镇,王博亮

医用超声功率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汤黎明,戚仕涛,刘铁兵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互动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宋炎,杜雪平

医院医疗事件报告系统解决方案余志庆,王伟,张敏,徐亦明,张穗蓉,王玉法,殷红彦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傅窈窈,戴培东,张天宇

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技术系列课程设置与改革刘燕,何建璋,胡珊,周毅,邓晶,卢初祎

基于医学规则的医院信息系统模型开发框架中国数字医学 戴海伟,唐澍,谭碧竹

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系统的实现韩翠玥

一种基于XML的病人信息快速查询系统王洪强,詹永丰,李亚东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垃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马锡坤,杨国斌

基于影像数据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模型王凯芸,孟丽莉

膝关节半月板的解剖学研究与三维重建徐伟,周庭永

面向电子病历应用临床路径软件功能标准研究郑西川,范理宏,胡彬

电子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中的作用黄煊,范启勇,沈佳妮,陈黎

北京市卫生局医疗广告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成功范例王晖,邓小虹

医院门急诊楼智能建筑设计与实践李刚

坚实基础夯实未来之路——湘雅二院应用IBMXIV系统案例分析中国数字医学 刘华

用IP网络整合后台存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借力Dell打造灵活高效存储系统刘华

锐珂医疗PACS/RIS系统成功应用于北大第一医院刘华

从"1"到"5"的飞跃——H3C助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提升灾备恢复等级褚纯

医学影像数字化系统再升级的新解决方案北京亿彼恩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2010年会概要谢琪,王映辉,常依群

数字化MSCT扫描及数据后处理技术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研究汪春荣,刘远健,沈比先,高德宏,袁知东,言伟强

多层螺旋CT数据重建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江锦赵,刘远健,刘鹏程,邹立秋,袁知东,张贺香

基于XML的医院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方案研究易珺,曹东,YIJun,CAODong

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全面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郝玉清,周渝霞,李硕,李源HtTp://

医保实时结算的信息技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体会邢进,陶颖,费晓璐,尚邦治,严汉民

LIS系统在医院"军卫一号"系统中的实现孙文桥,石磊,SUNWen-qiao,SHILei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与效果金爱兰,JINAi-lan

"转型"力作——专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叶欣刘华

微软医疗的中国愿景李海阳

移动护理系统的项目实施和体验衡反修,李喆,黄伟城

惠普出席"县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县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山东莒县召开刘华

PanasonicTOUGHBOOKH1笔记本电脑新品会在京举行刘华

惠普电脑助美国医疗机构IMG成功"瘦身"刘华

新北洋医院信息系统专用打印解决方案让医疗更高效左晗

卫生部要求同级医院检查结果年底互认赵士洁

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与实践赵晨晖,薛万国,史鸿飞,刘济全,吕旭东,段会龙

Vague距离及其在医疗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姜华,周珍,JIANGHua,ZHOUZhen

构建区域临床药学服务数据中心谢健,赖炜,吴汝明,辛小霞

生殖医学中心管理系统的开发高志宏,赵章记,陈小华,GAOZhi-hong,ZHAOZhang-ji,CHENXiao-hua

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研究赵明刚,王锡宁,舒婷,马谢民,俞汝龙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区域卫生信息组织的建设与成功经验张俊平,李琦,ZHANGJun-ping,LIQi

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电子化研究胡臻,李劲松,虞海燕,杨一兵,荒木贤二

正则表达式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李超峰,干峰,胡珊,LIChao-feng,GANFeng,HUShan

成本核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腊梅,王燕燕,LILa-mei,WANGYan-yan

医院综合考核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祖学亮,ZUXue-liang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莫晓华,李小华,傅军,MOXiao-hua,LIXiao-hua,FUJun

Full-PACS建设的意义和特色廖远桥,谭嘉浩,LIAOYuan-qiao,TANJia-hao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信息平台中国数字医学 张琼瑶,ZHANGQiong-yao

数据挖掘技术在放射科医疗管理中的潜在作用戈欣,吴晓芬,许建荣,GEXin,WUXiao-fen,XUJian-rong

美海军的远程医疗发展对我国海军发展的启示翁盛鑫,黄影,WENGSheng-xin,HUANGYing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路手术直播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冯天亮,陈力,陈海成,王龙

医疗行业数据集成中的数据质量问题研究林靖生,郭茜,LINJing-sheng,GUOQian

Caché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分析及测试对比陈航,CHENHang

生物身份识别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展望崔杰,周燕,CUIJie,ZHOUYan

信息技术在优化门诊流程中的应用仲晓伟

网络化医疗统计数据的产出与价值中国数字医学 王雪雯,刘颖,韩杰,孟小平

基于无线网络和PDA的门诊输液系统的应用实践马骏,胡顺福,MAJun,HUShu-fu

公共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厦门召开李华才,LIHua-cai

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华才,LIHua-cai

数字医学第2篇

关于数字出版,目前似乎还没有权威、准确、公认的定义。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数字出版,是出版资源全生命周期信息交换的过程;是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或者离线数字写作内容的采集和管理的过程;是把内容中的各种知识析离共享管理的过程;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全媒体组织输出的过程;是在线信息网络化服务的过程。2,数字出版,是依托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诞生的新的出版形态。3,数字出版,就是将概念、思想、知识借由字符、图像、影像、语音方式整合成0、1的数字内容,经加值后传播于公众。2007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第17届国际数字出版会议上是这样定义数字出版的,数字出版是依靠互联网并以之为传播渠道的出版形式。

虽然概念是模糊的,但这不影响人们对数字出版的热情。随着Kindle、iPad、汉王等电子阅读终端的热销,带动了电子书的热销,人们普遍接受了这一新颖的阅读模式,并对之狂热地追捧。当然,电子书只能说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绝非全部。此外,网络游戏、数字期刊、手机报等早已为人们熟悉,并引领着数字出版的潮流。数字出版正在不断被人们丰富其内容,不断延伸着其定义。我们也不必纠结于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续,还是传统出版的替代,抑或其他。总之,数字出版时代即将全面到来。

国外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现状

爱思唯尔(Elsevier)

爱思唯尔是一家经营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及出版服务的世界一流出版集团。通过与全球的科技与医学机构的合作,每年出版1800多种期刊和2200种新书,以及一系列创新性的电子产品,如Science Direct、MD Consult、Scopus,文摘型数据库、在线参考书目和特定学科入口网站。在数字出版方面,目前爱思唯尔已与中国部分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及清华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Science Direct中国镜像站点,提供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的分类浏览、检索和全文阅读功能,其中对于电子图书提供按章节检索和阅读功能,检索和利用极为方便。

麦格劳-希尔(Me Graw Hill)

麦格劳-希尔专业出版包括五大块的内容:商业、医学、技术、教育和大众出版。该社每年出版大约900种图书,他们通过四种方法提高产品的数字化程度。麦格劳-希尔开发得很好的一个产品叫Access Surgery(走进外科手术,用于帮助医学院学生在线观摩最新的手术方式),它应用了搜索、互动、实时更新、内在存储这四种方法,是一种只能通过注册后才能在线使用的产品。在Access Surgery平台中,麦格劳-希尔放上了所有的图书内容和视频等,作者还会经常更新其内容。目前该社已经建成外科、内科、工程、科学等各种数据库类别,投资相当大。麦格劳-希尔对现在经营的六块业务中的三块,即搜索、电子图书和数字授权,有一个界定:搜索是让读者在网上可以找到10%的图书内容,电子图书和数字音像图书内容则是由他们进行数字化转换后提供给发行商拿去销售,数字授权是向需要在线使用该社图书的人收费。对于搜索部分,他们有三家合作伙伴,即谷歌、微软和亚马逊,这一块收入比较少,此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网站的参与来提高麦格劳一希尔网站的浏览量,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纸质图书的销售,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去访问麦格劳-希尔网站。

威科(Wolters Kluwer)

在纸质图书出版和销售时期,威科集团就积累了荷兰几乎所有医科类大中专院校和医院各系及科室用户的名录,这为他们顺利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提供数字化产品做好了充分准备。威科集团的数字出版理念是这样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容编辑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对原有内容进行医学知识的数字化整合,并不断加入新的医学内容,开发出读者真正准备“买单”的数字产品。

威科集团的数字化内容采取由自己完成和交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电子书里的视频内容由他们自己完成,而数字化平台的制作则授权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威科集团强调要向技术公司学习,在数字化技术上,技术公司往往有比传统出版社更丰富的经验。为此,他们雇佣了全职的技术人员,以解决技术问题和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医疗和健康板块数字出版业务后,威科集团对数字出版产品分类进行调整,以前,威科集团通常是按照学生,医生等读者群来进行产品划分,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按照客户的生命周期对产品进行分类,这能够使出版内容更全面、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国内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现状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早些年推出科学e书房和科学文库,前者是离线产品,后者是在线产品。

科学e书房是一款采用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以U-Key为载体,小巧便捷的移动阅读产品。其内置绿色版阅读器,使读者不用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享受近似纸质书的原版原式阅读体验。科学e书房目前已推出17个产品系列,内容包括该社出版的~大批高水平学术著作及文物考古、医学等特色内容。该产品采用传统图书外包装,便于图书馆管理;兼具翻阅、听书、目录导航、检索、笔记勾画和书签功能,是纸质书无法比拟的。

在线产品科学文库是以科学出版社优质的内容资源为基础,为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等机构用户精心打造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检索、在线阅读及下载借阅服务产品。其下设5个子库:“基础科学”“实用技术”“医学”“社会科学”和“资源环境”。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组合,定制服务方式,既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借阅。此外,还能让用户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享受更多增值服务。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年,人民军医出版社正式组建数字出版中心一一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至2009年国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书,历时8年、投资近500万元。打造出了以“名医指路”品牌为特征的五大类几十个品种,其中数字跨媒体出版物5个系列155种,数据库已建5个、在建6个,网站已建8个、在建7个。

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在起步阶段,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图书同步做成电子书,以光盘的形式面世。随后,该社将纸质书和电子书又做成了具有能听、能视、能上网在线阅读、能下载到手机即同时具备纸质书、音频书、视频书、网络书和手机书功能。紧接着,该社集中攻关,将传统的纸媒图书,与经多年努力建成的总容量达4.5亿字的“中华医学资源核心数据库”群实行深度结合,使专业图书实现了随读随查、即点即答的深度阅读,拓展了阅读功能,此外,还具备了同一本书的读者群在线讨论功能。

目前,其跨媒体智能产品主要有6个大类:1.跨媒体智能图书;2.跨媒体智能网络阅读卡,3.跨媒体电子书光盘;4.复合型跨媒体智能出版物;5.大型医学数据库群;6.部队数字医学系列图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产品。其数字出版的理念主要是提供基于内容的服务。技术攻关是目前出版社独立发展数字出版的一个主要瓶颈。基于这种情况,该社首先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及时引进一位医学信息学博士,其一方面具有学医的背景,另一方面精于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使用,能够对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的核心性技术进行开发和把关。

在具体实施方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目前正在集中精力开发数字出版平台一一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医学教育网,其核心内容已经成型,目前在迅速和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力求实现多种功能的融合与拓展。其设计思路是,以考试书和教材为基础,开发内容拓展型的数据库,提供在线服务,并且所提供的服务型资源将采取免费和收费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教材的内容拓展可以是教材作者的相关教学资料或者教学培训内容,确切地说是一种针对教材本身的增值服务。

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现有产品,优化产品设计

各医学相关出版社,应结合自身特点,分析现有产品结构,设计纵深化产品,以满足数字时代的需要。医学图书的数字出版,或者以独创内容为资本,或者需要大量信息的优化组合,形成有特色的纵向产品,这两种发展模式应该并重。产品设计也就应该基于这两种模式。

作为编辑自身,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数字出版意识。逐渐培养复合型能力,同时去影响作者,进一步带动作者的数字出版意识,这有利于将来实现数字产品的直接开发。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做好产品储备,特别是原创性、独创性产品,努力提升横向产品线,发展优势学科纵向产品线,增强产品竞争力。作为大型出版集团,可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或者采取合作方式扩充产品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资源的积累过程,加快推进数字出版进程。

(二)处理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

麦格劳-希尔的Jill Reese这么说过:“从编辑的角度来讲,当一本书出版时间很长了,不再出版纸质书了,作者总希望拿走他们的版权,但我们不希望如此,因为我们还希望以电子图书的形式延续销售。”虽然我们不好评判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续,还是传统出版的替代。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两者以其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应该说,纸质出版历史悠久,但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纸质出版有其不可替代性。人们的阅读很难离开纸质媒介,虽然其受众少了,但毕竟还是存在。数字时代的到来,按需印刷也应运而生了,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一本书绝版的概念是比较清楚的,但有了电子图书,这一定义就发生了改变。将来我们或许是先有电子书,再有纸质书;或者两者同时出现,但短期内,我们还是很难改变以纸质书出版为基础的现状。关于这一点在此不做进一步分析。

(三)加快数据库建设

数字出版的商业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Kindle模式:“阅读器+内容平台”;iPad模式:“终端设备+内容平台”;Google模式:“海量资源+开放网络平台”;盛大文学模式:中国版的“内容+终端”;方正模式:数字图书B2C;汉王模式:直销、团购模式;中移动模式:“无线图书的整合发行平台”。

但无论哪种模式,内容资源是核心。就像同方知网期刊论文的发展模式一样,数据库建设对图书的数字出版同样非常重要。人民军医出版社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已建成了疾病、药品、循证医学、辅助检查、疾病研究进展、医保用药等6个子数据库。其中华医学核心资源数据库涵盖了有关疾病、药品、检查、循证、期刊杂志等五个系统知识。数据库的建设基于内容资源,在相应的平台支撑下最终实现信息服务,也是对资源的整合。

(四)离线与在线结合方式

对于这一点,可以借鉴麦格劳-希尔的做法,即经营搜索、电子图书和数字授权三块业务。搜索只是让读者在网上可以找到10%的图书内容,即在线产品,目的是用来提高其点击率,扩大传播范围,即“广告”阶段,用来吸引读者购买完整的产品。电子图书内容则是在进行数字化转换后提供给发行商拿去销售,也即离线产品的销售。数字授权是向需要在线使用该社图书的人收费。这三者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销售和赢利。

关于在线产品,网站是平台,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一般的点击、浏览、下载,以及相应的搜索、查询等都比较为人们所熟悉。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其他业务,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如聘请相应学科的专家,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比如做标引,还可以定时、不定时做客访谈,融合科普、专业答疑等环节,以扩大网站影响力,提升服务品牌,聚拢潜在读者。此外,也可以与期刊杂志合作,延伸图书产品链,扩大知识涵盖面。经常更新产品内容,为“顾客”提供超值的增值服务。

(五)专业参考书与教材、教辅捆绑模式

医学专业参考书与教材、教辅的结合即提供一站式服务,就如威科集团的做法,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前,通常是按照学生、医生等读者群来进行产品划分,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按照客户的生命周期对产品进行分类。从学生入学使用数字教材(阅读器+内容平台+在线学习项目),到学生考试,通过国家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提供教辅产品,最后到学生毕业进入医院完成角色转变,提供专著、参考书、工具书,打包销售。在此过程中,均可实现在线和离线产品的结合。

(六)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数字时代,我们要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培养技术型人才是关键,包括平台建设人才,视频、音频制作人才,在线编辑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做到既懂专业出版,又懂信息技术。这是不少出版社目前发展数字出版的瓶颈之一。此外,全面开展数字出版,还存在诸多需要时间解决的问题,如数字出版的版权,涉及立法问题;数字出版的技术问题;数字图书的定价问题,等等。出版社只有掌握数字出版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数字出版领域拥有产品定价权,拥有更多发言权。

数字医学第3篇

计算机技术在优化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促进了不同行业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运用中,通过计算机图像数字化的运用,可以促进医学行业技术的全面提升,实现医学领域事业的创新性发展,从而为医学影像学计算机图像数字化的运用提供稳定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技术运用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运行理念,并在计算机辅助放射成像技术运用的基础上,实现生物学技术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计算机辅助放射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生物学中影像学产业的稳定结合,构建经典医学影像技术,并在临床诊断及技术运用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的有效探究。而且,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计算机图像数字化与医学影像学之间呈现出稳定性的发展变化。通过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可以实现计算机信息资源的储存,处境格式的优化及参考资料的提升,从而为计算机图像与医学影像的运用提供稳定支持,实现医学影像学的全面发展。

1计算机图像数字化与医学影像的关系分析

对于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而言,是在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束之后进行的数字化处理,在这种数字化资源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的数据资源进行储存及后期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图像数字化资源过程分析的过程中,基本的过程会分为采样及量化两个最基本的步骤,其中采样的是指就是需要通过多个点的描述进行图像的绘制,而采样的结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图像分辨率。而量化主要是在图像采样之后,通过不同点的使用,可以运用大范围的数据值进行内容的表示,该范围包含了颜色总数、量化结果以及图像,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系统颜色的容纳等。对于最初的影像资料而言,其获取患者的资料都是模拟信号图像,并将x线系统作为基础,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及模拟信号中的表现形式会在胶片中进行展示,但是,在这种图片图像调节的过程中,应该对影像图像进行模拟分析,对于图像中不可调节的资料进行后续处理,由于与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储存空间相对较大,患者影像资料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存在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影像资料的储存造成制约。

2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在医学影像运用中的问题分析

2.1计算机图像数字化中原始数据的问题分析

对于计算机图像数字化的技术形式而言,当其运用在影像学之中时,虽然其技术内容会提高医学影像的数字处理水平,但是,在数字图像显示率较高的状态下,计算机图像中的数据分析也就会呈现出复杂、信息量大的问题。这种原始数据处理技术的存在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为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的运用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2.2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较难控制

在计算机图像数字化技术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图像数字化处理中的技术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在资源控制中面临着较难的局面,这种控制较难的问题也就成为医学影像技术运用中出现的较难问题之一。对于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而言,其设计的范围相对较广,而且一些数据资源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难以控制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计算机图像处理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及技术内容,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为计算机图像数字化的处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及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运用

3.1医学数字成像技术

CR数字摄影技术已经发展了多年,其技术成为较为熟悉的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其具体的项目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成像板的技术改进

IP板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会采用新感线材料形式,在现阶段针状结构的荧线物质作为基础,使荧线散射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降低的现象,逐渐提升了税力度以及细节项目的分辨能力,使图像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技术的优化及发展,一些厂家通过技术的研究及优化,推出了双面读出IP的技术形式,并采用透明基板进行信息数据的扫描及分析,通过这一技术的运用,可以使NEQ提高30%-40%,通过技术和的不断优化,IP板也逐渐发展到第七代柔性IP影像板。

3.1.2扫描方式的技术改进

对于CR技术而言,在运用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飞点扫描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点状激光IP板的信息分析,实现图像的重建及扫描处理,但是,在改技术运用的过程中,由于扫描速度以及图像空间分辨率不足问题的出现,会为CR技术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在技术优化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限制,线扫描技术就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同时,在每次读出图像信息的过程中,会提升信息扫描的整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图像质量的稳定提升。

3.1.3后处理软件加强技术及改进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处理方式的改进,不同厂家在软件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技术优化形式,同时也推出了多种软件设计形式。在组织均衡软件处理的过程中,其软件可以通过对不同部位自动幅度的分析,进行图像资源的优化处理,在自动消除原曝光图像中,可以降低图像细节损失的问题,有效提升图像细节中的对比度,充分满足计算机图像结构设计的协调性及稳定性。而且,在计算机软件处理集成固化分析的过程中,图像卡制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了长足性的发展,在统计中可以发现,图像卡采样矩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4096×4096像素,灰度的分辨率也可以达到12bit。

3.1.4CR工作流程的发展方向

对于传统CR技术而言,主要将片盒式操作以及集中图像的读数操作作为基础,通过对DR直接的接触,可以发现CR技术存在的不同。但是,由于CR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其成本下降问题的限制,CR技术克服了很多潜在性的问题,导致技术得到了明确提升,并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CR技术与DR技术之间的差异。首先,盒式IP板技术系统得到了优化。在该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将IP板送到中央处理室进行图像信息的处理,由于现阶段CR盒式读片器的体积逐渐降低,而且运用成本也逐渐降低,所读取信息资源的速度不断增加,使每个X线摄片室或是操作台都可以安装一个完善的读片器资源,完善系统的工作流程,实现资源的优化处理。其次,五盒式x线系统会将二次扫描接收器直接接入到摄影系统之中,实现自动化的图像扫描及图像重建,这种中间与DR系统中图像自动生成技术相一致。最后,在便携式x线机会安装集成CR读片器,床边摄片后也就呈现出图像的读数,从而获得与DR相似的功能技术。但是,在IP板技术操作的环境下,DR探测器轻薄、操作方便以及节约人力等方面会明显低于DR系统。

3.2DR技术的研究分析

3.2.1非晶硅及非晶硅平板的成像探测技术

在非晶硅以及非晶系平板探测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其技术探测本身发生了结构性的改进,而且,在目前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x线散射的问题,全面提高图像的锐利度及清晰度。在DR系统结构设计及软件技术改进的过程中,一些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该充分满足市场上的双板结构、C形架结构以及悬吊式x线管组件,通过这种配单端固定升降浮动式平穿及可移动当班探测器的运用,可以提供单板多用的项目功能,实现X线摄影技术的有效优化。同时,在软件技术设计的及运用的过程中,通过DR影像处理以及相关软件工程的运用,可以均衡图像处理功能,通过分层摄影实现软件的拼接,从而为DR影像质量及功能的优化提供完善的支撑技术。

3.2.2CMOS平板探测器技术

对于CMOS平板探测器而言,其荧线层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于入射线x线束相对应的荧线,充分保证芯片在电信号之间的稳定转换。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转换器实现像素探测的合理性。同时,在平面空间分辨达到最高的状态时,由于系统成像速度较慢,这会使医疗诊断图像从曝光到完成经过120秒,对于这种成像速度而言,其平板探测器成为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3.2.3CCD数字成像技术

由于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发展,计算机图像数字测量技术会随着材料、结构以及图像的处理和实现新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且,在CCD平面数字成像技术优化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创新,使数字成像技术呈现出全面的改进。在CCD数字成像技术运用中,可以为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因此,在技术优化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创新内容:(1)通过针状结构的X射线运用,可以提升烁体材料,减少X线的散射问题,并逐渐提升图像处理中相关内容的清晰度。(2)在高清晰高倍光学组合镜运用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会逐渐提高成像的灵敏度及可靠性,从而为技术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3)在CCD数字成像技术运用中,通过充填系数为100%CCD芯片的运用,可以有效缩短小像素点并在某种程度上增大物体的接收面积,提高空间的分辨率,使所获得的图像信噪比得到稳步加强,从而为图像数字测量技术的优化提供良好依据。对于DR成像技术而言,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X射线剂量小、辐射低以及图像清晰的系统优势性,在现阶段技术优化的过程中,DR技术得到了稳定的拓展及优化,并在医学影像学中,将其运用在了远程发射学、三维立体学以及低剂量的透视摆位技术中,实现了多平面图像资源的稳步优化。同时,在医学影像学技术优化设计的过程中,DR成像机器本身的技术含量就相对较高,而且曝线条件也会呈现出自动检测的最终目的,这一项目的出现也就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可以发现,该种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广意义,但是存在的唯一不足就是价格过高,加大了医学影像学的成本支出。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医学及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环境下,通过对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化,可以为整个行业的运行提供稳定性的技术支持,并通过计算机图像数字化与医学影像之间的技术优化运用,可以使医学影像在原技术运用的基础上得到稳步创新。同时,在计算机完善处理技术应用中,也应该在提高医学影像发展水平,提升医学检测技术的精准性,实现医学影像数字化转换的有效性,从而为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医学影像学的啊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波.计算机图像数字化与医学影像学之应用[J].科技信息,2010(19):75.

[2]刘楷正,刘刚战.计算机图像数字化与医学影像学之应用[J].通讯世界,2016(08):43.

[3]杨帆.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与超声影像医学应用新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06):528-530.

[4]刘磊,JINChen-Li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上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4):5642-5643.

[5]余爱民,阜艳.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12):38-41.

[6]吴丹华.超声影像及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4):109.

数字医学第4篇

医院数字化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院数字化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数字化建设。而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是其主体。决定着医学信息服务水平和传递医疗共享资源的质量与安全。为此,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应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医院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医院数字化能在网上预约就诊、影像数据、财务管理、电子病历、医疗数据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当前部分医院领导重医疗轻管理、发展意识不强、尤其是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等因素制约着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为此当前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属于起步阶段。

医院的竞争实际是信息与资源的竞争,而信息与资源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医学信息人才对信息化管理和多学科合作等方面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与服务水平。医院迫切需要引进与培养更多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就医速度与服务质量。最终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数字化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院信息管理人才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的积极影响。传统的医院对患者的信息主要是人工进行的纸质储存。对其信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等。但随着信息化的运用与普及,使得医院的信息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高。另一方面。医院数字化使得医院信息管理在时间、空间等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了网络桌面管理,实时动态管理医院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能协助其他科室查询病人资源,便于诊断与治疗,形成共赢。

医院数字化给予医院信息管理人才机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这意味着引进和培养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成了医院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实行信息数字化管理,其涉及医学学科、信息学科以及管理学等知识,三方面相互渗透融合,这就需要从事的信息管理人才是不只精通医学知识。还要精通信息的知识与技术,即“通才”+“专才”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就目前情况而已,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需加强培养该方面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必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市场需求的弄潮儿。具有宽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信息化管理人才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的安全性:医院数字化便于信息数据储存于计算机或磁性介质中,数据集中储存于小的储存空间。但其方便复制数据,介质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极易被人全盘拷贝以致数据泄露为他人所用,此外,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旦计算机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或病毒浸入。易造成数据丟失、篡改以及泄露等,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信息管理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医院数字化管理不仅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与管理知识。目前部分医院的信息人员具备很强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但其医学知识相对薄弱;部分人员具备较强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但其计算机能力相对薄弱,均不能出色地完成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为此。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需具备较高的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迎来挑战:医院数字化的发展与应用,对其内部的控制管理的重点工作产生影响。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信息的准時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医院和患者信息的安全。为相关医生或科室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提高准确率和工作率。医院数字化的应用不仅要控制管理信息管理人员,还要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为此,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对象发生改变。无形中增加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讨论与建议

转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观念与思想。与时俱进。医院不应再重医疗轻管理,不应对信息进行纸质管理。这样信息不仅容易丢失,工作量大,成本高,市场价值不高。尽早让医院领导和信息管理人员认识医院数字化对医院和自身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终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医院数字化建设要从“面向业务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加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及时对其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定期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技能学习训练与思想的更新。不仅要求医学信息管理人员能高效地管理医院信息。还要有信息风险防范意识。能科学地预测、评估和管理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与稳定。

加强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医院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医院需要引进和培养更多既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具备牢固的医学知识与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部分医院发展不起信息数字化其根本原因为其缺乏相应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相应院校或医院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院校可在培养内容如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将医学、计算机和管理知识三方相结合进行。如在医疗数据联机分析、医疗数据挖掘和医疗数据可视化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例。这样更容易培养出具有通才和专才的技术型医学信息管理人才。从而满足医院业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信息管理技术不全和信息系统安全性较差将会对医院数据产生重大安全隐患。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落实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建立全面的可视化和控制手段。一方面。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软件,动态监测敏感信息和将信息数据储存安全区域。一旦发现不寻常时情况。系统可立即报警。

加大行政和财政的投入。如要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等都需要投入资金和行政规范,为此需要财政和行政的支持,从而才可保障医院信息数字化的正常运行于发展。

数字医学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医学 肝胆外科 应用 价值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庞蒂的新作《数字化生存》问世,数字化随后成为信息化时代的称谓,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城市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词。随着医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基础,全方位与医学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医学技术。现代肝胆外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密不可分,特别是由于肝内胆管结石的复杂性及肝内外管道系统的变异性使大部分手术仍具有较大风险和较高复发率,为将手术效果达到最佳而手术风险降至最低,单纯依靠传统的技术和培训手段,恐怕难有根本改变,而数字医学技术的出现则有可能为这种突破指明方向。

1 数字医学的概念及应用

1.1 数字医学的概念

顾名思义,数字医学的“数字”就是指数字化技术,指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数字化的水平和阶段;“医学”就是指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数字化深入渗透应用的具体领域,是经过数字化时代的革命性变化、以数字化技术武装与再造的新医学科学和新医疗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数字医学包括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与管理、临床医疗技术的数字化、区域医疗协同与信息资源共享、远程医疗会诊与远程医学教育、基础医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数字技术应用、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管理的数字化等等广大医学科技领域。从狭义上来说,数字医学主要是指在临床医学范围内充分运用计算机科学、数字化手段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

1.2 数字医学的应用

1.2.1 数字医学检测技术。数字医学检测技术是依托数字化、自动化检测仪器设备,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分析技术,对临床生化、免疫、微生物、病理生理、电生理信号、分子生物等进行检测的技术。

1.2.2 数字医学诊断技术。数字医学诊断技术主要是利用数字医疗设备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如数字化声音诊断仪器,磁共振成像(MRI)、数字x线摄影技术(DR)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等。

1.2.3 数字医学治疗技术。数字医学治疗技术是利用数字医疗设备或装置为疾病提供精确治疗的技术,如机器人辅助显微外科系统,可以精确完成心脏瓣膜修复手术和癌变组织切除手术,又如智能药物释放胶囊,可通过感应消化道内不同部分的酸碱度来确定施药部位,并根据预置程序将药物精确输送到病患部位,达到精确治疗的目的。

1.2.4 数字医学康复技术。数字医疗康复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物理运动康复和临床治疗康复方法及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康复动态检测、治疗跟踪和结果评估。在康复治疗方面,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功能测定、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心理康复和临床康复,以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2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探究

2.1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免疫生化等辅助检查临床广泛应用,能否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对肝癌进行定位诊断,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难度及肝癌肝叶、段切除的术前评估。方驰华等收集了2008年2月至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其中,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2例),并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把重建的三维模璎导人到FreeForm ModelingSystem进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肝癌的手术治疗及肝动脉化疗泵放置的仿真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医学有助于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及肝脏管道与肝癌的空间结构关系,有助于肝癌切除的彻底性,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2.2 数字医学在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肝胆管结石是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是我国较常见的难治性胆道疾病,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率高的特点。通过采用仿真器械进行仿真手术,有助于诊断结石的分布、胆道狭窄部位及程度,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数字医学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医学期刊

目前,网络化和数字化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且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作为学术科研信息及成果、传播、交流和推广平台的科技期刊,同样也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和急速扩张,整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和流程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1]。目前,科技期刊的出版虽然仍是传统模式占据主流,但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2]。2014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了《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4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3387.7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33.36%;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13.9%提升到了17.1%[3]。医学期刊是医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期刊登载内容专业性强,信息更新及时,受众群众教育程度较高,能更好地适应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出版是医学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1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目前存在的问题

1.1版权保护难度大

数字技术使作品的复制、整合、传播更加简便,导致版权保护较为困难。目前,我国保护数字化出版产权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作者、期刊的利益无法保障,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增多,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

1.2期刊数字化破坏了期刊的特色

期刊数字化后,读者应用网络对文献进行浏览、下载的是单篇、零散的文章,期刊特色不能得到体现。而期刊的学术特色是期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所在,是期刊的生命所在。

1.3期刊出版网络化程度参差不齐

国内各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程度各不相同。大多数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式是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简单地数字化后以PDF等文件格式进行网上的陈列与阅读,缺乏对其内容的深度加工及延伸开发。目前,大部分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商合作,进行期刊的二次出版发行;部分期刊自建网站,采用开放存取的方式将纸质期刊内容网络化,供读者阅读下载;仅极少数期刊自创网络杂志,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期刊出版网络化[4]。

1.4网站建设不完善

国内医学期刊自建网站日益增多,但有不少网站疏于管理和维护,内容不能及时的更新。网站功能也较局限,缺乏对作者和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无法进行读者—编辑—作者间的实时交流和信息反馈。

1.5复合型人才短缺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拥有传统出版技能,又要拥有数字技术,同时还要懂得经营和市场运作。而大多数医学期刊编辑部人员学习的是医学专业或生物学专业毕业,缺乏相关的信息化知识,未能完全实现无纸化编辑出版,不能满足期刊数字出版的要求,阻碍了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2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对策及建议

2.1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目前,数字版权保护标准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2014年9月开始实施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提高了原创作品的基本稿酬,并将适用范围从出版领域扩大到了数字网络等领域[5]。只有保护好了数字版权,才能兼顾作者、医学期刊和数字出版商的合法利益,建议签订授权许可或转让协议合同,以此来协调三方的数字出版利益,保证数字版权不受侵犯。

2.2加快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积极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技术提供商的数据库,努力做到优先数字出版,有研究[6]表明,优先数字出版能将期刊影响因子提高15%。目前,大部分医学期刊建设有自己的网站,并多与采编系统相结合。自建网站可以保留并突出期刊的特色,能与读者、作者及时互动,但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的支持,并由专人维护管理。期刊社应加大力度,完善网站建设,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的进程。开放获取(OA)是上个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发行模式,目前我国已有5个开放存取数据库[7]。这种模式促进了资源共享,扩大了期刊影响力,有利于期刊的发展,应积极加入。有研究[8]显示,全媒体出版是医学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移动出版是全媒体出版的形式之一,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随时查询需要的文献。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罕见或棘手的病例,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查询相关文献,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期刊,目前仅个别医学期刊有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9]。

2.3注重培养、引进适应期刊网络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医学期刊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熟悉或精通传统出版流程、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的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可以建立有计划的培训机制,安排编辑人员参加短期培训学习数字出版技术,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进相关的复合型人才,使期刊能满足网络数字化出版的要求[10]。综上所述,作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要有开阔的视野,抓住数字出版的新趋势,自觉学习数字出版化技术知识,提高数字化出版专业技能,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精品期刊。

【参考文献】

[1]龙玲.网络时代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3,5:17-18.[2]李禧娜,何以平,郑巧玲.期刊网络化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Sup.1):12-14.

[3]龙亮,郭建秀,冷怀明.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2014,26(6):517-520.

[4]陈华,巩倩.医学期刊文献优先数字出版模式[J].中国出版,2010,10:69-71.

[5]朱佩玲,邬加佳,吴秋玲,等.国内外医学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95-97.

[6]陈志贤.期刊数字化版权问题[J].编辑之友,2011(7):99-101.

[7]高美凤,李谦,王研.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运营方式探讨[J].出版科学,2010,18(1):57-59.

[8]马英,胡永成.国内医学期刊的全媒体出版任重而道远[J].编辑之窗,2011,38(1):94-96.

[9]王华生.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因应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6):144-151.

数字医学第7篇

数字化医院是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方向,全国各地医院都在探索数字化医院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模式。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工程技术建设与管理是核心,关系到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成败。而数字化医院工程技术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与系统的工程,不是仅靠一个部门或者一家公司能解决问题。

随着医院管理模式及医疗改革模式的逐步发展,医院数字化是现代医院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期策划介绍了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医院实际从硬件、软件、人才等方面简述医院数字化建设与实践。在总结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医院数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望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导读】西南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南医院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了以HIS、PACS、LIS、OA、医院管理智能分析系统、网络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质量数字化评估系统为主体的医院数字化软件体系。西南医院使用PACS 系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改进了医院的服务形象,更科学地对各部门进行管理。

西南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设床位2200余张,设备总值5.28亿元,年门急诊量110余万人次, 住院收容6万余人次,手术3万余台次。

西南医院自1997年被总后卫生部确立为全军首批HIS工程(高级版)试点单位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了以HIS、PACS、LIS、OA、医院管理智能分析系统、网络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质量数字化评估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护理在线培训考试系统、“一卡通”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虚拟医院系统等为主体的医院数字化软件体系,全面覆盖了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

硬件体系

1. 网络布局

依照“实用先进、升级简便、容易扩展、开放性好”的网络设计原则,西南医院建成了拥有14条光纤,10000多个终端信息点的网络系统,配有防雷击、防停电设施;主干网为千兆,桌面百兆。

目前同时运行三套网络:HIS网即业务工作网,校园网(三医大网)即办公网,Internet即学习网。建数字化医院,走科学发展之路。西南医院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了以HIS、PACS、LIS、OA、医院管理智能分析系统、网络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质量数字化评估系统为主体的医院数字化软件体系。

三套网络中,HIS网是物理上完全隔离的一套独立网络体系,所有网络设备均为专用配置,在应用终端取消光驱等外接设备,以确保安全。校园网和因特网共用一套物理网络链路,二者通过学校防火墙设置统一出口连接。

2. 网络设施

从1998年以来,按照医院局域网的建设发展要求,3次对工作区HIS网进行了比较大的升级。HIS 主服务器为小型机,双机热备份,使用UNIX操作系统,突破了HIS系统Oracle用户数瓶颈。HIS网应用端接入计算机目前已达1600多台,HIS服务器经常性登陆用户达1500-1600个;医院入网电脑近4000台。

3. 数字设备

医院严格设备采购要求,没有数字化接口的设备不得进入医院。医院目前拥有各类大型数字化设备70余台,包含16排CT、1.5T磁共振、PET/CT、双源CT、CR、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检查设备均有完备的标准化数据传输接口,确保实现临床信息数字化。

软件体系

根据医院各类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建成了由16 个软件系统组成的四个层次的数字化软件体系,比较完整地覆盖了医院从业务到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1. 以HIS系统为基础,构筑数字化医院框架

从1999年起,医院全面启动运行HIS系统,包括所有的12个分系统和46个子系统,这为医院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目前主服务器登陆用户高峰期已突破1600个,是全军规模最大的HIS用户群之一。

2. 自主开发HIS配套系列软件,满足一线工作多样需求

医院根据自身工作要求,开发了一系列HIS配套软件,主要包含中医方剂处方系统、医院成本核算软件、综合设备管理软件、住院检查申请软件、病人“一日清单”软件、门诊挂号导诊软件、检查检验知识库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软件、供应室管理系统等,分别与 HIS系统配合承担相应功能。

3.建设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全面贯通门诊数字化流程

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是门诊医生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医院在引进版本基础上二次开发完成,大力提升了原版软件的实用性,并实现了与 HIS、 PACS、LIS及“一卡通”系统的无缝连接。系统对传统门诊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消灭了重复环节,方便了病人就医。系统实现了包括门诊病历、诊断、处方、检查/检验申请、报告阅读、治疗和处置在内的门诊全程数字化,并解决了门诊就医信息长期存储的问题。

4.医学影像信息共享

建成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实现了医院所有医学影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利用和共享。影像采集采用 DICOM3.0接口,影像源点全面覆盖放射科(含 CR、 DR、 CT、 MRI等)、超声科、胃镜室、纤支镜室、喉镜室、病理科等共 9类33台医院主体影像设备;影像浏览点全面覆盖门诊、急诊、住院部各科室、手术室以及管理机关。目前西南医院 PACS系统每天产生影像数据量达 30GB,是国内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 PACS之一。

5.检验数据网络传输、检验工作数字化

建成完整的检验信息系统( LIS),实现了医院所有检验数据的网络传输和检验工作全程数字化。开发多套 Oracle环境下的检验联机接口软件,联机数据采集设备包含医院所有检验项目,共 25台各类检验仪器设备。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化检验工作流程,包含检验网上申请、条码标签打印、条码标本识别处理、报告反馈传输及临床科室打印报告,取消了检验科报告递送。

6.医疗质控网络化

“网络医疗质量控制”是指医院质量控制人员通过网络对全院各科室的病人从入院直至出院的诊治情况进行全程实时质量检查控制的过程,是西南医院基于医院信息化体系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质控理念和质控方式。根据这一思路,自行研发了基于医院内部信息网络平台的“网络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它具有病案实时检查、双向交流、质量评价、统计分析等功能,质控中心专家可通过该系统,随时检查调阅全院每个病人的医嘱、费用明细、病历记录、检验数据和影像资料,并通过网络与医生及时沟通,实现了真正的实时质量监控。运行6年多以来,共查出和反馈质控问题近5万条。

7. 医院综合管理查询系统,管理辅助决策工具

系统完全按照医院管理思路设计开发,包括“院长管理系统”、“机关管理系统”、“科主任管理系统”等模块。可随时了解三方面信息:所有住院和门诊病人的单个病人信息,包含病历、医嘱、处方、检查检验结果、费用等;所有工作人员业务信息,含单个医生的收治病人数、收治费用、手术信息等;三是每个科室以及医院整体的综合业务信息,含卫生经济信息、医疗质量信息、药品设备信息等。查询的同时可以对有关数据进行历史同期对比、构成分析等。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管理者准确把握医院全局和细节的能力。

8. “城市一卡通.健康卡”系统

西南医院信息系统积极与社会公共信息化平台进行融合,开发了“城市一卡通.健康卡”系统。患者用同一张卡,不仅能完成如坐公交车、交水电费,电子购物等功能,还能在西南医院充当个人健康卡,实现在医院就医、电子支付等,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医院业务流程。利用健康卡储存的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可以在网上或手机上完成一系列医疗流程,包括挂号、医疗咨询、健康档案查询、费用查询、投诉建议等一系列“虚拟医院”功能。

9. 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

通过功能强大的手术及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精确记录和追踪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实时采集和记录手术室内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连续输出的海量数据。实现了麻醉科日常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

10. 心电信息网络化存储

心电信息管理系统(ECG-Expert)可以把全院的静息心电图机数据、动态心电图数据、运动平板心电图数据统一纳入医院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心电图检查完全实现在网上申请、收费、预约和登记,实时在线诊断,网上传输报告及远程会诊等,使全院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数据的存储、心电图诊断和心电图报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无纸化集中管理。

11.整合移动通讯平台,实施“移动医网”

西南医院2005年即率先利用互联网将医院HIS 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对接,患者只需用手机发送短信就可以及时获得他所要的信息,如费用信息、检查报告、检验结果等,也可以进行业务咨询、短信投诉等。另外,我们还使用这个平台实现对特定用户的消息群发,从而辅助医院管理。譬如,向机关和科室发送每日的医院门急诊量、住院量、收入情况,以及科室床位使用率等信息。

12. 门诊电子排队系统,规范就诊秩序

门诊排队管理系统能很好地解决病人在看病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排队拥挤和混乱现象,为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和护士管理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系统通过取号、自动叫号、身份识别、动态数据实时监控和效率管理等方法管理门诊候诊病人信息。在前台实现医生叫号功能,做到有序、公平、文明;在后台,医院管理者通过远程监控可及时得知前台的各种情况,例如各诊室的就诊情况、医生的工作情况和病人情况等等,以便合理安排人员。同时也能对病人流量情况及医生的工作状况做出各种统计,为管理层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西南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在门/急诊楼公共区域建立LED和LCD显示屏、多媒体触摸屏、声控系统,实现各种公开通告信息、查询信息、导医导诊、自助挂号、语音提示等功能。通过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改进了医院的服务形象,更科学地对各部门进行管理。

西南医院PACS 系统每天产生影像数据量达 30GB,医院入网电脑近 4000台。

数字医学第8篇

[关键词]语义互联 本体 全局本体 UMLS

[分类号]G250.73

1 引言

语义提取、语义分析、语义检索、语义集成和语义互操作已经成为当前语言学、逻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各领域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探讨和技术挖掘,力图进一步推动数字资源的语义互联和语义互理解。随着本体理论的日趋深入和本体技术的渐臻发展,本体作为一种蕴含知识间语义关系且能在知识层提供知识共享和复用的工具已经得到共识,以本体为知识组织核心的语义检索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专家学者开始探讨本体在知识管理、语义互操作、决策支持和推理中的应用,并探讨本体促进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模式、机制并构建实验性系统。在医学领域,由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长期的积累,已经形成世界范围公认的知识组织体系,包括科学的叙词表、各种本体、医学术语标准、国际分类标准等。这为医学领域的数字资源进行语义互操作奠定了基础,为整合分散的、异质的各类生物医学数据源提供了保障。本文整合各种领域本体,集成各领域本体中的概念、术语和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提出了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各种知识本体在医学信息领域中的有效共享,为建立智能化的医学临床科研融合系统提供基础性研究,为进行深层次的医学数据挖掘与服务提供理论支持。

2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

UMLS(the 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是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设计和维护的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MLS词表已成为词典标准在生物医学知识中共享,并被应用于生物医学数据库的信息提取和集成、本体的语义集成等。鉴于此,在构建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方面,充分利用专家对UMLS在描述概念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失为一个捷径。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是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其充分考虑了UMLS在描述概念和语义集成方面的优势地位,为生物医学用户提供了统一的语义空间。在该语义空间中,异构数字资源通过语义标引实现语义互理解,用户可以对生物医学文献、生物医学数据库、临床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数据集成、决策支持、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发现,实现对知识的智能服务和共享。该模式是一种基于全局本体统控、多种本体融通的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框架,见图1。在该模式中,每一种本体发挥他们各自在数据挖掘、语义分析、语义检索方面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本体的复用以及对现有知识组织体系的再利用;另外,该模式将提供词典标准的UMLS作为全局本体,形成共享的词汇集,从而保证本体之间的语义互理解。

3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结构

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由三个基本层和两个链接层构筑。

3.1基本层

・用户层。该层是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接口,用户通过应用接口层对异构数据源进行语义查询、数据挖掘等操作。

・语义层。该层是系统的核心层,是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数字资源互联模式的关键所在,该层以UMLS为全局本体,通过本体映射和本体集成方法与工具复用医学生物学领域本体。

・数据源层。该层集成异构数据,包括临床数据、实验数据、基因(蛋白质)数据、文献数据和网页数据。

3.2链接层

・知识管理层。该层位于数据源层和语义层之间,在该层上,本体作为一种词汇来源支持对数据和资源的标引注释、检索和跨医学信息资源和本体的映射,反映数据资源层与语义层的交互。

・决策支持与推理层。该层位于用户层与语义层之间,在该层上,本体作为一种语义核心集支持对自然语言的处理、数据的集成、决策支持以及知识发现。

三个基本层是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根本和目的所在,两个链接层是数字资源语义互联功能和智能的体现。

4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机理

4.1UMLS本体的全局统控

医学知识本体为用户、资源和服务提供了信息交互的理解平台,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国际上开源的生物医学领域本体大体分为4种:基于医学信息检索的本体类型(UMLS、MeSH),基于生物医学数据的本体类型(OBO系列本体、GO),基于临床医学的本体类型(OpenGALEN、转化医学本体TMO),基于医学调查的本体类型(OBI)。这些医学领域本体或者建立了临床术语,或者为关联、集成和转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提供了框架,或者定义一套结构化的通用的受控词表,都已经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各个方面,如在词义冲突消除、语义冲突化解、语义检索、机器理解等方面,这些本体库各具特色,而UMLS在描述概念、术语、概念间关系、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方面更为全面和成熟。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框架中,UMLS起全局本体的作用,利用UMLS融合语义互联框架中的局部本体,诠释用户、资源的语义,为两者之间的语义互联提供纽带。

4.2多本体融合的语义标引机制

在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三种数据资源是:生物(医学)文献、临床文献和基因产物。目前对这三种数据资源进行标引都有通用的标引词表和本体,这些现有的知识组织体系是信息组织专家多年研究的成果,已被广泛接受而且拥有大量的研究型用户,对这些知识组织体系的继承有助于促进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快速实现。

・生物(医学)文献。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是已广泛为医学领域学者和研究者使用的数字资源,对于这些商品化的数字资源,已经进行了标引(注释大多采用人工标引方法),标引采用MeSH词表和基因本体(GO)。

・临床文献。对于临床文献,目前世界上通常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系统进行编码,另外,SNOMEDCT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电子健康档案的标准术语,除此之外可以使用MeSH进行注释。

・基因产物。在生物学中,需要对实验数据的功能性描述进行注释。如使用基因本体对实验中基因产物的功能注释,复用SNOMED CT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NCI叙词表的OWL版本对组织微序列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注释,利用MeSH对基因表达库中的人类疾病进行注释。

在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中,底层的数据源由各种医学知识本体进行语义标注,再借助于UMLS这一全局本体对已经进行了语义标引的数据进行语义互联。UMLS与各种叙词表、开源本体之间的映射借助于Lexical Grid(词汇网格)。Lexical Grid是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生物医学信息学部设计的,旨在利用公共的工具、数据格式以及读取(更新)机制来弥补格式、配套工具以及编程接口方面的互不兼容问题,从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Lexical Grid对有关资源的表达由一个单独信息模型实现,该信息模型可通过一套公共的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APIs)加以访问(存取),这些APIs则是借助于共享型的索引加以联合,并且,这些索引可以在线下载、松散耦合、本地扩展、全局修订以及在网络空间和网络时间范围内现成可用,且彼此相互交叉链接。如图2所示:

4.3多本体融合的语义检索模式

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系统的语义检索子系统运用UMLS本体对各种数字资源进行检索和浏览之后,对产生的检索结果进一步进行知识挖掘。用户提交检索词或检索式后,系统接受返回的检索结果,利用UMLS本体对检索结果进行词串鉴别、术语提取,最终到概念识别,通过数据挖掘,使检索结果成为进一步检索的候选检索词。

・将检索结果对应的概念转换成UMLS本体的类,并将检索结果与UMLS类对应起来,形成检索结果的可视化数据,此时的检索结果不仅仅是字符匹配,而是基于UMLS概念的检索结果分析。

・在检索结果导航中,根据UMLS本体概念之间的11种关系(如直接上位关系、直接下位关系等)提供扩检和缩检功能。

・在检索结果导航中,根据UMLS概念的语义关系(54种语义关系),提供概念与概念之间在语义关系上的反馈式检索方式。通过用户积极性反馈式的进一步选择与确认,进行检索结果的扩检与缩检,当然这一步需要用户具有相关知识。

・UMLS作为一种全局本体,通过概念映射到各个局部本体,进而形成检索结果导航模型。根据检索结果导航模型,检索结果被统计并对应到相应的UMLS分类导航目录和各本体的分类导航目录,用户可利用该导航目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

该语义检索模式,提供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检索结果分类概览,帮助用户实现基于概念的检索结果快速导航;自动提供与检索提问相关的术语;自动提供与检索提问相关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同位概念;自动提供与检索提问相关的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自动提供与检索提问相关的准确的生物实体,从而提高检索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4.4多本体融合的信息集成构架

信息集成分为:结构集成、语义集成和智能集成。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以全局本体UMLS为中心纽带,在结构化集成的基础上,对信息间语义的关系实施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进而完成语义级信息集成。一方面,通过提供医学领域的全局本体UMLS,为数据集成所需要的标准化提供支持,可将要集成的数据源转换成一种通用格式并将其转换为通用词汇。另一方面,围绕UMLS本体,可以定义数字资源语义互联全局架构,可根据全局框架进行语义查询,并在全局性架构和本地架构(要集成的数据源架构)之间进行映射。参考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系统TAMBIS,BioMediator、OntoFu-sion、ARIANE和MASBOI,结合基于语义模型的信息抽取概念模型,设计信息集成框架,如图3所示:

各组件的功能和作用如下:

・原始信息。包括临床数据、文献数据库、基因(蛋白质)数据库等结构化信息和半结构化信息数据源。

・信息抽取。从原始数据中经过自然语言处理(如MetaMap)抽取出词串和术语组织成元数据库。

・局部映射。将元数据中的词串和术语匹配到各个局部本体中。

・全局映射。一方面,以UMLS全局本体为标准。将局部本体映射到全局本体解决局部本体问的语义异构性问题,满足彼此间相互查询的需求;另一方面,UMLS提供了全局框架,将已匹配到局部本体中的元数据映射到UMLS概念中,满足对原始数据的语义标引需求。

・概念-关系分析器。对数据管理、本体学习、语义检索和知识发现的数据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概念-关系分析,分析后依据全局映射匹配到UMLS中的概念和语义关系,匹配后交由推理机和查询接口。

・查询接口。一方面,是为用户提供的统一语义查询界面,用户借此提交查询关键词,提出查询请求;另一方面,将经过概念-关系分析的查询,提供给UMLS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可视化检索结果导航,再提供给用户。

・推理机。将经过概念-关系分析的术语进行UMLS概念匹配并建立概念矩阵,以发现新的概念间关系和新知识,新的概念间关系用于本体进化,新知识将被写入知识库。

5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功能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不仅仅致力于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基于语义的检索,更重要的是为用户、数字资源和程序之间建立理解一致的信息交互结构。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的构建为医学信息处理提供了可共享的平台,使得针对临床工作者、医学科研人员和医疗保险的数据之间具有了语义互通的可能性。基于此,其功能不仅限于智能检索,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本体学习、专业知识发现等。

5.1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NLP)能自动识别文本中所感兴趣的实体名称,将数据库中的信息转化成人类可读的语言,自然语言处理将扩展互联的医学数字资源范围,从而使互联模式更机智能化。从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处理的文本及处理技术两个角度来考虑,在生物医学领域,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两个最重要的内容子域。在临床的内容子域中,重点是疾病、解剖学、病因和治疗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互动。因此,语义处理对概念和关系识别后,还需将所处理的文本内容映射到一定的知识结构。利用生物医学本体所提供的丰富词源可开发出许多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系统为满足大规模文本处理的需求,利用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研发的在线工具――语义知识表征。

・SKR是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研发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在图书馆现有资源基础上建立生物医学自由文本上可用的语义表达。SKR系统的核心组件是MetaMap,如图4所示:

SKR/MetaMap对自由文本进行语义层次的分析且是基于语境的语义分析。MetaMap使用知识密集型的方法,包括符号、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等技术,是一个把生物医学文本与UMLS超级词表中的概念匹配起来的程序,MetaMap的自动文本映射可将文本解析成名词短语,形成词串,对词串按照阈值形成Meta映射候选集。SKR/SemRep也是为了发现生物医学研究文献中的语义命题而开发的,通过语法分析和UMLS的领域知识识别出自由文本中的实体,用来提取生物医学文献中的语义假设。

・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语义互联系统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读入MetaMap处理后的数据,将形成的Meta映射候选匹配到全局本体UMLS概念上,之后对自由文本进行基于概念的语义标注,供语义检索子系统使用。

5.2智能检索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智能检索功能:①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提供了概念关系级别的知识组织体系,全局本体与局部本体的映射融合,易实现概念级别的扩检与缩检,易进行概念组合的描述,易梳理出概念关系,从而不断逼近检索;②语义互联模式提供了反馈式检索方式,能加深人机互理解程度;③数据存储形式为RDF的三元组形式,这种形式方便推理,支持概念语义的查询。

5.3本体学习

本系统中的知识发现涉及到本体准备、本体扩充、事例选择、本体挖掘和本体进化几个阶段。知识发现通过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神经网络和统计学方法等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二维、三维和散点图等可视化方法,能够帮助用户发现概念间的新关系,丰富本体中类的语义关系。另一方面,4.2中所提到的三类标引内容包括生物(医学)文献、临床文献和基因产物,这些数据来自不同领域,但是通过UMLS而相互连通,从而在临床试验设计、地理学和人口学数据、流行病学数据、药物、治疗以及基因等不同领域的数据中进行集成,将分散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概念和关系,使本体通过互操作实现本体学习。

5.4知识发现和专业知识聚类

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中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利用MetaMap,对读入的MetaMap文本数据进行统计,基于UMLS统计出术语的概念信息,形成概念共现矩阵,利用聚类分析软件,对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表现,进行直观的概念关系梳理和知识挖掘;并将针对同一目的所产生的不同事实和观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概念和假说,从而辅助知识发现。

6 结语

数字医学第9篇

关键词:新媒介;中西医;保护;保存

新媒体,亦可称新媒介,是指不同于以往传统纸质媒体而以新型数字媒体为主的形态。新兴媒体的大环境中,由于碎片化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的盛行,导致各种信息资料易破易碎且不易保存,因此提出对新媒体环境中各类信息档案的保护保存。本文今着重以医学科技类档案为例,来展开对新媒体环境中数字化保护的论述和议评,企图能对新媒体学科和医学科技类学科的发展和创新都有一定效用。

一、新媒体概念新解

自始至终,在学术领域内,专家学者们对新媒体概念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新媒体(New-Media)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的一份商品研究开发计划。随后,由于商品营销的需要,此概念便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简单地定义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诸多通用通讯工具。埃梅里在《新媒体》一书中提到,新媒体的“新”在于它能让人们或人与机器之间实现前所未有的通信,并且与其他所有通信根本不相同,着重体现在快速。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媒体形态,发展创新了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且更多运用在手机、电脑、客户终端、微信公众号之中。既然至今对“新媒体”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因此笔者提出对“新媒体”概念展开新解,希望能对学术新闻有所帮助。同时,在此解出“新媒体”概念有“三新”,也企图对新媒体环境中医学科技类档案的保护保存能有借鉴作用。1.新在时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新媒体也因此应势而生,可说新媒体确实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然而这却也是机遇跟挑战并存的时代。具体体现在,新时代下各种新媒体、新观念过于繁多,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大量渗入,更会导致我国传统观念和社会主义正统思想受到冲击,思想观念的不统一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缺陷。但是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思潮的碰撞和激荡,这才有了如今中国较为开放、较为先进的局面,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新媒体对各种先进思政理论的大量引入和大量报道,才推进了如今中国改革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新在设备。新媒体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更多则是指以数字报纸、客户终端、手机网络等新技术设备为主的媒体形态。新兴的媒体设备具有以下几大优势:其一,方便快捷。运用手机和电脑发送和传递信息比运用传统的报刊、广播等工具要方便得多。传统媒体时代里,从印刷报纸、搭建广播并有专人传递再到信息收入,这期间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几经周转会有信息断层和信息连接不通畅的情况出现。而如果运用手机、电脑这些先进设备和移动网络,任何信息都能及时迅速地传递到对方手中,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很是方便。其二,廉价高效。传统时代下,人们阅读报纸、观看电视,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的,尤其购买一份报纸更是如此,且收获到的信息大多也已经滞时和落后,而新媒体环境中,由于移动网络和数字报纸的出现,人们阅读刊物廉价了许多甚至全部免费,无须再去花费财力购买昂贵的杂志,且数字化阅读高效快捷,智能化搜索和智能化阅读更是极其方便了人们及时高效获取信息。其三,海量持久。新媒体网络中的任何信息,包括各种视频、图片、文件、文字,只要是在移动网络上以后,便能长久存在和长久查看,且移动网络上所能承载的信息也可能是无限量大,网络上各种信息的丰富多样和种类繁多是无法比拟的。新媒体环境中最重要还是新在各种技术设备上,数字网络、电脑手机、客户终端、微信公众号的普及运用是社会大趋势。3.新在公众。不像传统媒体中的客户公众必须具有一定的阶级地位和文化水平,新媒体环境中的客户公众只要拥有能上网的电脑,会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懂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就可以在网络上信息。新媒体环境中的公众大多属90后或00后的社会青年,他们大多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故意发表各种奇奇怪怪的言词言论和网络流行语,他们个性张扬、喜欢创新。但是这些网络青年也大多具有懒惰、敏感、过于感性等缺陷存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公众主要定位在年轻的青年群体中,着重关注并研究这类社会人群,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

二、数字化保护医学科技类档案的措施

医学科技档案是指医院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资料、影像、图表以及各类电子文件等原始记录。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五大类: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医院开展科研活动的相关原始实验资料;基金课题相关资料;技术转让资料、专利证明等;其他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资料等。新媒体环境中,提出对医学科技类档案进行数字化保护,既是顺应社会时代的大趋势,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医学科技类档案的保护意识,进而将有利于医学界理论技术的创新和传承。新解新媒体之概念,得出数字化保护医学科技类档案有以下措施:1.适应新时代要求,健全医学科技类档案的管理机制。任何举措的推行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只有健全机制的约束才能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才能确保举措的顺利实施,数字化保护医学科技档案同样需要有完善管理机制的指引。但是在制定相关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要求,即管理机制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之内展开运行,不能走其他偏颇或者西方狭隘思想的道路。同时,健全的管理机制中也应当要有明确相关的责任人,把具体的分工详细划分到每个工作人员。责任人的作用不可忽视,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促使管理机制透明高效的关键。2.运用新设备技术,推进医学科技档案的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保护医学科技类档案,自然离不开各项新媒体设备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医院要健全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将现有的网络进行完善,有目标、有计划地完善医院综合办公系统,建设综合查询和网络办公系统,提高医院科技档案数字化保护和管理体系。医学科技档案数字化保护及管理应该成为医院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在制定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的同时,要将档案数字化保护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好。3.摒弃新公众缺陷,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新媒体环境中的公众,虽说个性张扬,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仍不能担负起数字化保护医学科技档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媒体环境中新兴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其一,不张扬过胜;其二,医学科技档案人员要调整心态,更新观念。

三、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中,不仅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进行数字化保护,对于其他类档案信息,例如:学生学籍档案、党员干部档案、国家历史档案等,都需要进行数字化保护,这是社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数字化管理和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医院应该从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社会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更好地实现科技档案资源的共享,使之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才是。

参考文献:

[1]韩瑛,张渝培.医院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探究[J].科技档案,2013,5(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