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7 17:19:01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1篇

而经营好城市品牌,则必须以一定的核心内容为经营依托,但一个不好的倾向是很多城市由于缺乏先天的实在内容却为追崇这一潮流,做法毫无特色或穿凿附会,不务实而务虚,没能很好地把握“内容为基”的基本原则,结果劳民伤财而效果微弱。

城市品牌经营成功的共性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旅游业的兴起,在第一家成功进行城市品牌经营的城市――大连的启发下,一些城市的城市品牌经营也取得了成功。但梳理一下它们成功的经验就会发现,其共性特征就是:内容为基。那些能吸引投资者、消费者、旅游者、寻求职业者的城市,都是以一定的内容基础作为经营基石的。这些基石,或品牌、或风景、或文化古迹、或地域特色、或消费购物等,以实实在在名副其实的内容,从而托起了其城市品牌知名度。具体而言,其分类为――

品牌为基类。这一类的典型首推青岛,青岛以打造名牌来作为经营品牌城市的策略之一,它有雄厚的实力,其在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批公布的153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占有8个,这极大地扩大了青岛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同时,青岛又是著名的海滨城市和旅游风景胜地,2008年奥运会分赛场定点于此就说明了其城市品牌经营具有良好的内容基础。

特色为基类。这一类城市也许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先天的自然风景,但它们“一招鲜,吃遍天”的特色,为其城市品牌经营带来了成功的可能。如皮革之乡海宁、汽车城十堰、瓷都景德镇、小吃之乡沙县、服装之都大连等。这些特色对城市的知名度具有较好的影响力,对于贸易商、投资者、消费旅游者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风景为基类。这一类城市如最佳旅游城市杭州的西湖、厦门鼓浪屿的海边风情、深圳的大小梅沙、拉萨的雪域风景,以及边缘城市,如九江、黄山等城市则凭借特有的自然景观,而对世人形成了城市吸引力。这类自然景观对旅游者最具吸引力。

消费为基类。这类城市主要以繁华大都市为主,如上海、香港、深圳。吸引诸多消费者前去旅游并消费。

文化为基类。如绍兴的人文风貌、北京的政治文化、泰国的人妖文化、澳门的博彩文化、西安的古迹文化。而这些人文风貌以及古迹文化必须有遗留的实物为基才具备吸引力。

当然,一个城市的这些特征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从上述各类已经形成城市品牌的城市来看,这些城市皆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为基础,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无非是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特色、购物、消闲、投资环境、地理位置这些因素。从这些因素也可看出,这些都要以实物为基础。如大连市,它是最先开始进行城市品牌经营的,但大连既有其物质基础,又有自然风光与地域优势基础。

就是历史、文化类城市,也必须以实体存在的文化遗迹为基础。如昭君故里、屈原故里,因为都已经没有人文古迹实物存在,仅凭空空的概念或传说而无法形成消费落脚点,因而其品牌打造一直效果微弱。退一步而言,即使古迹仍在但面目全非,也会造成吸引力的大打折扣,如东坡赤壁,游客观后大都失望的原因就是景致不再。而西安的兵马俑则因有兵马俑实物的恢弘气势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品牌经营效果式微的共性原因

近年来,不少城市为招商引资或发展旅游业,都采取了城市品牌经营的一些共性招数。其做法主要有:一是寻根问祖,打远祖文化牌,如湖北随州的炎帝神龙节、河南濮阳市打出的“颛顼遗都”;二是举办五花八门的文化节,如开平碉楼文化旅游节,在百度一搜竟有9,450,000项符合内容;三是大搞博展会、城市论坛;四是本无风景而人为开发人文景观,如仿古一条街。

这些做法,一个共同的特征其实还是以虚为基,所以大都是一阵锣鼓喧天之后归于沉寂。原因主要在于城市品牌经营,还是需要一定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很难把城市做成品牌。对于打造城市品牌比较热心的一般城市,如山东聊城打造北方水城、武进打造旅游品牌举办旅游节、山西晋城举行围棋节,都是动静很大但影响效果不佳,原因还是缺乏核心内容。打造北方水城,明显的弊端就是人为景观太多,既缺乏景观的自然天成也缺乏景观的历史底蕴,武进打造旅游品牌还是必须要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

湖北随州的炎帝神龙节举办多年而效果微弱,原因在于这一远古的传说与面目全非的现代景观难以让人体会到先祖时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氛围,说白了是因为它在这方面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在内容上其实是一片空白,自然既说服不了人也吸引不了人,倒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这类城市的品牌经营基本是失效的,原因还是缺乏经营城市品牌所必备的独特的实物基础。

有学者称城市品牌经营要体现创意、特色、个性。这种不具备操作性的套话,既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解决问题。特色、个性的东西总是越来越少,我们在城市品牌经营中不可能无中生有。如昆明的花博会、世博会之所以有影响力,能办成功,一是有春城之名、花城之实;二是作为省会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知名度。所以,城市品牌经营如果没有核心的实在内容,不如放弃这种务虚的做法。

城市品牌经营成功的共性原因

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其实是功利与物质化的,同时也是浅层次的、消费化的。作为一个旅游者或消费者,要么是消费一个城市的风景,要么是消费一个城市的文化,要么是消费一个城市的物质;而作为一个投资者,则主要考虑这个城市的软硬件环境。所以,这都需要以实在的内容为目的的落脚点。而城市品牌经营成功的城市多是以此为本做好“内容为基”的。

考虑投资者需求,强化城市的软硬件环境内容。对于投资者,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沿海与上海等城市是他们的首选之地,原因还是在于先天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宽松的投资环境。所以城市品牌经营成功的城市,都注重考虑这些先天基础。如果这方面的先天基础极为不足,就没必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栽培“梧桐树”。因为不管如何努力,都难以形成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的核心内容。

考虑旅游者心理,经营好能激起旅游者前来的观赏内容。对于旅游者,他们向往的无非是其城市的自然风光、城市特色、人文古迹等,如果纯粹的一个传说故事,是勾不起人们的旅游兴趣的。如黄鹤楼因有临江而起的楼在而游者云集,可留下美妙传说的古琴台因为无实物而被人遗忘。所以,城市品牌经营成功的城市既考虑这些先天基础,也善于对之进行维护与挖掘。

挖掘消费者欲求,培植独特的消费内容。人们到香港主要是消费其豪华场所与购物,以及消费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在内地不能消费到的东西,对澳门主要是对其博彩天堂的好奇心。而对于某一产品之乡的城市,也对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注重美誉度营造,打造堪可赞美的实际内容。从城市品牌经营的成功案例与现状来看,成功的城市品牌经营的前提基础都是:必须以独特的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为基石,并通过重视对这些内容的经营而达到美誉度的。品牌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樊传果教授认为搞好城市品牌形象定位,关键是要把握住四个原则,即突出个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公众认同原则、现实可行原则。②因而,对城市品牌的经营,并不是任何城市都具备的。山东曲阜市有孔子故里,有孔庙、孔府,所以它能打孔子牌。中国侨乡石狮市一有诸多服装品牌,二是著名侨乡,三是沿海城市,所以有物质基础、人脉基础、品牌地域基础,它的海博会因此能办起来。而千城一面地大打文化品牌,则因缺乏信服力的实际内容而只能是自我喧嚣。

城市品牌经营有其必要性,但经营还是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英国英特品牌公司董事保罗・斯图伯特认为:“品牌被用来区分不同生产者的产品已由来已久。实际上,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③所以,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烙印”的独特内容,不具备城市品牌经营的先天条件,那么工作重点最好还是为老百姓解决好实际问题,否则,为了城市品牌经营,走入好大喜功或不务实际的造城运动之中,那将是劳民伤财的反向之举。

(注:本文为江西省科技厅软课题《城市品牌形象战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胡茂桐、韩泽民:《“城市品牌”教育与城市教育品牌》,www.cnad.com.

②樊传果:《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当代传播》,2006(5)。

③保罗・斯图伯特[英]:《品牌的力量》,中信出版社,2000年。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2篇

为进一步改善 区人居环境,提升市容市貌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市容市貌实际,区城管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露天烧烤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整治范围

全区范围内烧烤经营业户

二、责任部门

成立区露天烧烤整治工作专班,专班由区城管委办公室,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公安分局、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全区露天烧烤整治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各镇(街道)为本辖区内整治活动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实施。

三、整治内容及标准

1、有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业户

对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一律进店经营,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经营活动。严禁露天烧烤,经营过程中所用炉具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环保无烟炉具。

2、无固定经营场所的露天烧烤经营业户

对无固定场所、占道经营的露天烧烤业户,一律取缔。

四、整治步骤

(一)、调查摸底、自行整改阶段(2021年4月7日—4月15日)

各镇(街道)对辖区内烧烤经营业户进行摸排,填写调查登记表,下发《致烧烤业户一封信》,对经营业户进行宣传,现场指出整改内容、标准,由经营业户自行整改。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4月16日—4月30日)

对整治范围内无视劝阻,拒不整改,继续露天、占道经营的、烧烤炉具不规范的业户,由露天烧烤整治专班、各镇(街道)依法处置。

任务分工:

主城区内主次干道两侧的露天烧烤整治工作,由区城管局牵头,区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分局参加,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确定每周三、周五为集中活动日,对主城区主次干道两侧的露天烧烤进行联合执法。

各镇(街道)辖区内的露天烧烤整治工作,由各镇(街道)组织进行实施,自行确定集中活动时间。区整治工作专班负责指导。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5月1日开始,长期坚持)

区城管委办公室、区直相关单位、各镇(街道)对全区露天烧烤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填报露天烧烤整治工作完成情况统计表,上报区城管委。并制定长效措施,防止问题反弹,区城管委办公室对区直各部门、各镇(街道)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区城市管理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多部门协调。本次整治行动是城管委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结合市容环境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等活动,制定的一次专项行动,治理业户数量大,治理难度高,参与的部门多,需要各职能部门,局内部各职能科室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整治任务。

2、落实责任、保证扎实推进。各参与整治活动的单位、科室,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推诿、不扯皮,现场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保证整治活动圆满完成。

3、服从指挥听命令。由于执法现场情况复杂,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员聚集、暴力抗法等情况,要求所有参加人员在现场保持高度警惕、注意自身安全,听从现场总指挥的调度,尽快完成执法任务。

附:露天烧烤整治专班成员名单

烧烤经营业户情况统计表

致烧烤业户的一封信

烧烤业户存在问题现场通知书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4月8日

露天烧烤整治专班组成人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3篇

目前,中国经营城市较为成功的,既有大城市,也有中、小城市;既有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如杭州“对城市的土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基础性资源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造了城市发展的良好条件”(朱铁臻:《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江海学刊》,2002.2)。贵州都匀市政府从1998年开始,采取“资本置换”运作方式进行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城市功能得到较大改善。该市通过土地资源、闲置厂房等出让,实现了以资产到资本的转化,为城市建设筹集到雄厚资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赞许为经营城市的创新之举。

笔者认为,经营城市并不是把城市的所有资源和资产都拿来经营,它主要是指政府把传统的由政府直接投资并组织生产的公共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从资产向资本的转化,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积累资金,谋求滚动发展;同时,政府要推进社会公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营城市的精髓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成本”。

经验表明,经营城市即使只在公共产品范围,仍然需要把握重点,找准难点,才有成功的亮点,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在不少地方经营城市的内容过于琐碎,比如,把桥梁冠名权、广告权等等都开列进去。这有可能导致“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经营城市需要战略谋划。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趋势与经营城市战略

经营城市的机制和战略,与现在和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城市化趋势息息相关。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可以概括为:

大城市、特大城市持续发展;

由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城市群(带)发展迅速;

中等城市呈崛起发展态势;

小城镇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

大城市第三产业将上升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还将继续进行工业化,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城镇环境生态建设将更加严格,难度加大。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形势非常严峻。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市场才出现饱和过剩现象,我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上下,就已经出现市场过剩现象,而且突出地表现为农产品价格下降。短缺经济时期,农产品增量,农民就增收。现在,农产品增量,农民增收扑朔迷离,甚至因为成本上升,还会减收。其根源就在于农村人口过于庞大。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城市和大城市为中心带动的城市群(带)要发展;中小城市要崛起,小城镇要发展,而且要由原来的数量增长转变为适度扩大规律,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综合发展。唯其如此,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才有望达到60%左右,城乡人口数字才可能发生置换。这必然导致我国城市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将大规模上升。因此,经营城市公共产品,最佳选择在于实现产业他、市场化。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缺口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尤显严重,兼之这期间将有4亿左右人口转移到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中国的城市化趋势,注定了城市经营呼唤战略指导。

经营城市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经营城市的普遍内容

经营城市的普遍内容,包括经营城市的基本力量和被经营对象的内容。

经营城市的力量有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

政府力量是指从事经营城市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它主要体现在政府以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条件为据,把持公共物品生产大局,适时决策,制定实施政策和措施,把建设项目等交给民间力量去实施,政府监督其遵守城市规划和计划。在此过程中,政府及其主管系统视自己为法人,视城市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为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从中获取一定资金,用以扩大再生产,专注于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政府力量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行为,就是经营城市概念的内涵。

从事“城市经营”的是民间力量,如同企业生产一样,它们依据政府决策、政策和规划、计划,把城市资源如土地等、城市环境要素、城市水、路、电讯、公共建筑和服务设施等都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经营,经过市场运作,使之与资金货币和一般商品相结合,进行资本置换。这种使城市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通过民间力量进入市场经济的活动过程,就叫“城市经营”。

把政府力量经营城市的行为内容和民间力量“城市经营”的行为内容结合起来,就是经营城市的普遍内容。

经营城市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本文讨论的经营城市的重点、难点和亮点,是相对于经营城市的普遍内容而言的。

经营城市的重点是土地、水、路和环境。这是涉及城市发展全局的经营内容,对经营城市具有战略意义。

经营城市的难点体现在需要处理的一些关系:

第一,降低政府成本与规范市场运作的关系

在经营城市中,政府要从直接经营中退出。但由此可能滋生直接从事城市经营的民间力量无法左右政府的管理效率问题。外商一般反映中国“政府成本太高”,办事效率太差。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化发育还不成熟,比如房地产市场,不仅政府的宏观调控欠缺,而且中介、金融、城市居民的认知都存在问题。因此,必须认识处理好降低政府成本和规范市场运作的关系,还得认清经营城市非一日之功,要承认发展的阶段性。同时,必须认识经营城市的范围、规律和效果,不能盲目行动。比如,根据我国城市土地资本经营中仍存在转让与划拨“双轨制”、土地供求问题突出,必须建立完善土地储备制,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降低政府成本与规范市场运作的关系很复杂,不可草率处置。

第二,在经营城市中要细分可经营性资源和不可经营性资源,并处理好这种关系。现在有人主张“对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经营”。其实,并不是所有资源都适宜民间资本介入经营,如世界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一些特殊的旅游景区。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和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还是该由政府拨款,因为服务公众政府责无旁贷。

第三,经营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城市资源和设施的市场运作,会产生效益最大化的倾向,由此,必须认识到,经营城市中,不论外商投资,还是国内民间投资,对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进行环境评估,严格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城市经营要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经营的建设项目,不允许超越具有法律效应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的范围。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同时,还应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第五,经营城市要提高政府和主管部门干部素质和理论水平。这样,就可以杜绝“包装”、“亮丽工程”等所谓“政绩工程”劳民损财。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4篇

一、扩展收视市场,不断增强内容生产力及其影响力

近两年来,面对央视、省级台的激烈竞争,城市台特别是省会城市台在收视市场上屡屡失守。但从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及中部地区部分省市的表现来看,城市台凭藉对本土品牌栏目及内容的开发,在本地收视市场上占据了相对优势。从部分城市台的实践看,树立市场观念、改革观念、群众观念,坚持“三贴近”,狠抓内容产业,仍是其成功之道。

1.坚持新闻立台,把握舆论导向和民本取向,提高城市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放眼当今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坚持新闻立台已成为各级广电媒体的优先竞争策略。以新闻求发展,以贴近求制胜,最大程度彰显城市新闻的地域性优势,城市台才能牢牢掌握话语权和吸引力。

以新闻求发展。城市台以新闻作为其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产品,首先必须紧紧围绕所在城市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把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作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途径,把握时代要求,顺应群众期待,遵循传播规律,不断推进宣传从内容到形式到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同时要重点加强和改进重大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并注重利用中央媒体、知名网站、各省级卫视、城市圈内协作体宣传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以贴近求制胜。近年来,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省、市频道中推出,中央电视台从2009年7月起也加大了民生新闻的报道比例。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为各级媒体竞争的利器。有研究表明,卫视挤压央视靠的是电视剧,而地面频道超越央视则靠的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对于城市台收视率贡献较大,但现在也越来越艰难。民生新闻的出路在于其贴近性,即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报道中体现民生视角,突出民生主题;从反映社会热点中定位民本取向,体现社会责任;从平常的社会现象中体察民情,传递民声民愿。从发展前景上看,民生新闻采集民生是第一步,表达民意是第二步,顺应民心是第三步,也是最高境界。唯有如此,民生新闻才能获得质的提升,在获得民心的同时,也赢得百姓的注意力。

2.坚持细分受众,突出特色,精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频道频率,确保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城市台靠什么去支配受众的遥控器,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靠的正是那些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定位准确,内容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制作精良的品牌栏目、精品节目。著名战略研究学者迈克尔・波特曾经把市场上企业参与竞争的策略分为三种:成本领先策略、集中化策略以及差异化策略。在多媒体竞合中,差异化的战略能够突出城市台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因为观众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和不断发展的,任何一个媒体不可能完全占有市场,而仅仅只能选择自身最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广大观众需求,这就为城市台留下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面对传媒市场竞争,城市台必须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质量、突出优势、突出“卖点”。

3.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品牌,加大创新创优力度。在当前新兴传播渠道蓬勃兴起的社会环境中,品牌是一种竞争力,品牌是形象,是信誉,更是效益。城市台要遵循“优质、独特、高端、不可替代”的原则打造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倾力打造节目品牌、栏目品牌、频道品牌,提升节目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和市场反响,推动创新、创优、创收有机结合,这是城市台克敌制胜的法宝。近年来,武汉广电在打造精品、创新创优方面硕果累累,连续9年来共15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7年内4人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展示了创新创优的实力。

4.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塑造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制播分离。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这是首部专门针对制播分离改革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在2009年制播分离的改革浪潮中,广电媒体形成了3个阵营:“体制改革型”阵营,以拥有强大资本实力与人才优势的上海、湖南为代表;“机制改革型”阵营,以实施内部机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的天津、江苏等东部省市为代表;“传统型”阵营,以进行局部公司化尝试和市场运营的中西部省级及地市级台为代表。城市台应该顺应制播分离的发展要求,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加快制播分离进程,积极争夺内容资源求新求变,创新机制体制寻找发展突破口和市场关节点。

二、挤占广告市场,优化内容产业的传播价值

从目前来看,电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各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广告是电视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广告经营是广电传媒产业结构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视广告的竞争情况体现了电视媒体的竞争。对于城市台而言,要在既定的广告市场上扩大份额,关键在广告经营方式的创新和转变。

1.健全广告经营机制,挖掘内容资源价值。2010年电视广告随着广告格局和广告策略生变,电视媒体酝酿资源型扩张转变成价值型扩张。61号令的颁布执行将导致整个电视媒体出现分化,弱势媒体将在马太效应的推动下进一步弱化,大多企业会选择强势媒体。企业买的将不再是广告时间,而是广告效果。因此,城市台要进一步转变广告经营机制,调整广告结构,将广电内容资源转换成价值扩张。要把保持广告平稳较快发展与广告结构调整和转变经营机制结合起来,变一个或几个积极性为多个积极性,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将内容优势的软实力转化成创收增效的硬资源,使广告限时的危机转化成为提高频道、频率亩产的机遇;加强与实力媒体的合作,实现“品牌”进、“热线”退的结构转换;广告经营要搭建以广播、电视、周报、多媒体等具有集群优势,联动、互动的大众广告平台,以解决资源又多又少的问题,满足4A品牌、大户直投的广告强势需求;要搭好以频道、频率个性突出,观众质量好的非大众广告平台,以针对受众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在广告经营高高挂起的内容和品质上,要进一步拓展4A广告,巩固直投广告,扶持广告,培育新生广告(包括植入广告等),递增品牌广告,缩减医药热线,实现广电广告的新发展。

2.创新广告营销模式,拓展广告经营空间。2010年中国广播电视广告市场平稳增长。面对媒体分化客户分流的竞争局势,城市台急需创新营销手段和模式。城市台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卫视策略,逐步推进广告资源从单一招标向签约认购、招标竞购和栏目承包竞购方向发展,逐步建立广告资源的销售体系。在营销方式上,可以通过互动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等,凸显各自的核心优势,提高广告经营收入。随着61号令的出台,城市台一方面应及时调整其广告价位特别是黄金时段的广告价位;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增强植入性广告改变单一的时段广告格局。

三、扩大用户市场,提升城市台有效传播和覆盖能力

中国电视发展的实践证明,谁控制渠道,谁掌握终端,谁最终掌握用户,谁就可能占领市场。

1.掌控渠道,实现对终端用户的控制。传播渠道是电视产业价值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畅通的传播渠道,再好的内容也没有办法转化为产品,更谈不上盈利。而渠道问题是城市电视台的先天缺陷,这种缺陷使城市台收视人口规模和广告增加额面临极限,节目成本居高不下。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城市台单打一地与对手打阵地战、消耗战,显然力不从心,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城市电视联合起来,构建区域性电视网,以互利互惠、互联互通、联制联播的理念,展现成就城市圈电视大业的大气魄。具体操作上可以合资入股的市场化操作方式,共同参与区域性数字电视网络建设,突破渠道限制,使区域内用户电视机真正成为我们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并以此为契机,介入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

2.升级改造,满足终端用户的多种需求。拥有网络的城市台应在有线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品质,在满足用户需求中实现增值和发展。要根据用户需求,搭建数字电视交互业务平台,加快金融、医疗、教育、水电煤气缴费、交通违章查询等子平台建设;搭建数字电视金融服务互动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医疗服务平台、教育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运营服务机制,真正让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武汉广电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武汉有线网络已经成为全国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电网(NGB)第一批试点城市。武汉广电与武汉电信合力推进三网融合的方式被全国称为“武汉模式”。武汉广电将加快建设覆盖宽带、双向、多功能的互动新媒体网络,满足武汉用户的不同功能需求。

四、锁住票房市场,增强城市台的综合实力

根据、中编办、文化部、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文化部门承担的电影发行放映管理职责和相关的机构编制、设施设备等,统一归口划入地方各级广电部门。地方各级文化部门所属的国有、国有控股的电影公司、院线公司及影院等企事业单位,也成建制划转到地方各级广电部门。全国电影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划转工作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建立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电影行政管理体制,推动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影院线划归广电后,城市台广电管理部门应在尽快熟悉院线市场运作的情况下,加大广播、电视与电影的互动、互补与融合,加强对院线盈利模式的研究,指导院线扩大票房市场。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5篇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监管应遵循“健全法制,依法管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责清晰,重点突出;突出主体,多方参与”等原则,构建科学的监管体制,建立畅通的监管渠道,确定清晰的权责范围,保障轨道交通安全、高效、平稳运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和谐发展。基于上述原则和目标,参考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监管职权范围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轨道交通行业监管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安全监管运营安全监管是轨道交通行业监管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是由轨道交通的运营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可通过三方的努力来保障:运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行业部门的安全监管体系、第三方机构的安全监督与评价体系,三方各尽其职,则轨道交通的安全可以保障。其中,行业监管部门应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宣传、贯彻各层级的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规范性文件;②负责地方配套安全法规与地方标准的起草与制定;③负责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④承担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组织工作。

2.服务质量监管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监管主要包括对轨道交通设施、乘车环境、时间安排、服务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接受处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投诉并构建反馈机制,可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的系列定量、定性指标的考核来衡量和监督服务水平。行业监管部门应承担如下一些工作:①服务设施监管:对车站基本设施、票务、导乘、问询服务、照明设施、列车和其它辅助设施等进行检查和监管;②服务水平监管:参照行业和地方标准,对票务、导乘、行车、问询、特殊服务、应急服务、服务承诺的实施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规范;③服务环境监管:检查运营企业在车站和车厢的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状况是否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并提出改进的指导性意见;④服务质量定量指标监测与评价:通过采集分析准点率、列车拥挤度等业务指标数据,监测评价服务水平;⑤顾客投诉受理:接受处理顾客对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

3.应急管理全封闭、速度快、容量大、系统复杂等特点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若发生突发性事故或灾害,其事故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应急管理难度大。根据突发事件发生与处理的流程,行业主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包括:①联合相关部门组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机构;②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预案中明确事故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等级、不同等级事故的处理流程、涉及部门的具体职责等;③承担应急演练的组织和监督工作,通过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工作中涉及的各单位单位的联系与协作;④执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人员贮备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⑤若发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应承担事故现场指挥协调任务;⑥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实施突发事故的善后收尾及调查评估。

4.价格监管鉴于轨道交通对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价格是各城市政府严格监管的领域。从定价机制来看,国内所有城市均把轨道交通定价纳入政府定价机制中,通常由政府制定价格并监控价格变动。城市轨道交通价格监管的工作包括确定票价水平、票价结构、折扣方式、调价方式,组织召开票价听证会,对价格调整进行监督和管制等。

5.成本控制与补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由国有企业运营,一方面,容易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行业管理部门可基于运营企业的成本核算实施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轨道交通价格实施了管制,轨道交通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政府应就亏损部分适当补贴。因此,运营企业成本控制在什么范围、政府补贴多少、怎么补贴才能保持运营企业的高效运转也是行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这一职责的具体任务包括:①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核算运营企业“实际成本”;②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补贴的计算标准;③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与财务审计制度,明确预算的硬性约束和弹性区间,主管部门每年度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补贴额度的一项重要依据;④根据轨道交通投资方式、投资主体、经营主体性质等特征,研究制定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补贴方式;⑤成立成本核算与补贴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依据成本与服务质量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对运营企业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作为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年度财政补贴的依据。

6.准入管理轨道交通运营的准入管理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和安全准入两个方面。由于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机构通常为国有企业,且不存在多个经营企业竞争性经营的问题,因此,国内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市场准入主要集中在试运营条件的审核和轨道运营线路开通条件的审核上。安全准入方面,英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通过建立完善的强制认证制度来设定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门槛”,而我国还未建立类似制度。在未来的行业监管体系中,安全的准入管理应逐步建立。

二、完善监管体制的保障措施

1.制定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法规、规章国内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一般在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前地方性的规范文件,即该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该办法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基础性规范文件。然而,根据本研究对国内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范的整理分析,发现许多城市缺乏针对安全、服务质量、成本标准、投诉处理等某方面具体管理问题的规范或标准,这不利于运营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各城市应将运营规范具体化,提高运营规范的可操作性。例如,有必要与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合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方面的具体规范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方面,可以作为运营企业提供高品质运营服务的参考;另一方面,也让监管部门考核运营企业有据可依,做到客观公正。

2.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部门协作机制首先,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安全、应急、质量、价格、补贴等不同管理内容,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争取形成市政府或发改委等上级协调部门统一部署,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的协调机制;其次,以交通管理部门为主要力量,形成“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联席会议”等不同议题的定期协商制度,协调安全、价格、补贴等重大问题的行动;最后,建立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平台,便于信息传递与分享,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加强部门间的联系。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6篇

关键词:城市营销;4PS理论;海洋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50-02

城市营销学,是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城市科学、产业经济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就是将城市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业或者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丰富地向购买者兜售。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文化发展对经济和社会都有积极贡献。经济贡献包括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可刺激消费、增加GDP,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联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贡献包括更新民众文化观念、提高民众素质、形成特色文化地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随着城市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城市营销不只限于经济方面,也涉及诸如环境保护、地区形象建设、公共利益等内容。城市营销的内涵在于满足全方位的顾客需求,这就要求对城市营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经济范畴,为使城市营销持久高效,应充分意识到营销中的文化要素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城市营销的对象(居民、投资者、旅游者、企业等)在获得城市产品和城市服务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从而树立起城市优秀的积极的正面形象。

大连市三面环海,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海洋文化是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特色文化。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从2003年开始,“打造文化大连”成为大连独有的城市文化品牌。大连要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寻觅城市精神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开放型、国际型、合作型的海洋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建设。

虽然对于城市营销的理论框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但是,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城市营销的理论框架已经初显雏形。本文将使用4PS理论即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进行展开,系统研究城市营销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 海洋文化产品策略

海洋文化产品是海洋文化供应者提供给消费者的海洋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按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可分为经营性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按产品属性可分为物态文化品,如海洋工艺品、玩具、服饰等;服务文化品,如广告、咨询、娱乐等;活动文化品如社区活动、运动比赛等;内容文化品如电影、书籍等;文化设施包括承载各种海洋文化品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所。这些涉海产品在要在文化发展的导向和宏观规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海洋文化渠道策略

主要做好海洋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努力争取各方面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扶持,支持和鼓励社会投资。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海洋文化建设专家和人才,整合本市涉海人才资源。要打造好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同时也要抓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和系列文化活动。要重组和调整海洋文化产业结构,创新和开发海洋文化新产品与新服务,大力发展具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海洋支柱产业,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3 海洋文化价格策略

Burgess通过对英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广告材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所有广告都竭力强调的两点城市形象:一是经济优势。区位和商业优势、可靠的劳动力、廉价的租金和政府政策提供的金融诱导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意向等,都是宣传材料中竭力渲染的内容。二是生活质量。地区生活质量是通过一个地区的景观环境形象、人民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来反映。根据城市形象形成的规律,可以通过文化编码的方式策划出富有吸引力的良好城市价格定位。以此吸引目标群体,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 海洋文化促销策略

第一种是利用广告进行宣传。首先是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等影视手段做广告。其次是通过城市指南、宣传册、互联网页和期刊杂志上的广告进行宣传。西方城市广泛地开展着城市形象运动。他们通过新闻宣传媒体制作大量的广告,精心设计并印发宣传册子,竭力宣传自己具有某个大区域的地理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区位。

第二种手段是利用重大事件制造轰动效应。通过重大事件,如全运会、足球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涉海博览会、海洋有关国际会议,文化活动如海洋文化节、沙滩艺术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电影节等,以及各种节日和贸易集市等进行宣传、交流。在宣传活动中,要强调大连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浓厚的海洋文化,如城市狂欢节、沙滩盘球赛等体育赛事等。这些宣传手段对扩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提高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增强城市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吸引人们前往旅游观光,切身了解城市、体验城市,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三种是提升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塑造滨海现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生产和生活条件和环境的要求,建设一个适宜居家生活、企业发展、商务活动和旅游的海滨可持续城市。城市景观例如沙滩建设,海之韵广场和港湾桥等有海洋特色的景观修建等既可以被看作是大连城市形象重塑的一种体现。在海洋文化的建设中,城市景观起关键性作用。

总之,要重新审视、科学论证大连市海洋文化资源前景。大连是因海而生的,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海洋文化的滋养,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就文化而言,大连文化是以齐鲁、东北、俄国、日本等文化为底蕴的复合型文化,彰显着海洋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海洋文化正是大连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要打造好海洋文化,要充分挖掘、整理城市海洋文化的脉络,应用市场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海洋文化资源,根据大连城市历史发展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区域经济环境等特质,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对大连市的特质海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特色和海洋文化的新亮点。同时,只有创新观念,才能切实增强海洋文化的发展活力。大连市应从城市战略发展的高度,树立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观念,无社会各界,都要立足岗位和实际求创新,力争将大连建成以“中外海洋文化交流的窗口、现代海洋文化人才荟萃的中心、海洋文化艺术精品的基地、海洋文化产品交易的市场”为主要内涵的国际海洋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1]白长虹.从城市营销到城市文化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8,(2):80-84.

[2]郭国庆,刘彦平.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C].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4.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7篇

[关键词] 城市经营 城市环境 软环境

城市经营是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它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 城市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及可持续发展。但城市经营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和实现这个长远目标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经营的重要支撑,城市环境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城市经营的深度、广度以及实效性。而经营城市可以不断优化城市环境。为此,就必须对城市环境加以详细了解和足够重视。

一、城市环境及分类

城市环境就是指对城市经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它是城市范围内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基础设施、精神、服务等条件的综合。

城市环境是伴随着城市经营出现的,它是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营的必需。和企业生存与发展一样,城市经营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促进和制约。

城市环境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和扩张性。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城市环境,它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中,日新月异。城市环境的各个因素又互相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彼此促进,使整个系统不断向外扩张形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同时也向内扩张,完善城市环境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如果从城市环境角度看城市经营,城市就如同企业,城市环境就是城市的产品及商品,而投资者、旅游者、居住者等就是城市的顾客。城市要创造高质多系列的产品来吸引并提供服务于顾客,实现长期有利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经营的主体包括城市政府、企业或产业、居民应共同创造、经营且改善城市的环境。为便于促进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于是有以下几种不同方式的划分。

1.根据物质存在的形态不同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自然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以及自然风光等,还有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结构及其状况,如交通、电信、能源动力、医疗卫生、住宅区等。 软环境指非客观存在的一些无形资产,包括法律、政策、文化、教育、政府服务和行为约束、人文和精神、“官”念改变、职能转换等。

2.以环境作用范围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城市自身具有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如绿地建设、特色文化、企业或产业品牌等等。外部环境是相对内部环境而言的,它指城市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外部影响因素如国家政策、城市形象、城市品牌。

3.按属性可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山水、空间和生态等方面。社会环境指人文、教育、政策等含有人为因素在内的内容。

对城市环境的划分按理解方式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而出现交叉划分。比如还有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等。

二、城市环境的作用

人要靠环境来生存和发展,环境要靠人来保护和改善。人作为城市经营中最重要也最活跃的要素之一,离开了城市环境,本身就不能得以生存,更谈不上经营城市,离开了城市环境来谈城市经营是毫无现实意义的。城市经营就是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反过来,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会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向前进步。关于城市的功能作用体现在以下的内容上。

1.吸引最佳投资,创造最适宜旅游、居住的条件。发达便利的大交通,美丽的自然景观,强大的商业群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一个城市具有这些良好的环境,并不断改善和发展, 便有大量著名企业集团及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他们的目的就是获得巨额利润,这些投资也就会投到那些能让他们有大量利润可赚的地方和项目上去。同时,旅游者和居住者们也会因为该城市环境质量高而乐于旅游和居住。

2.增加城市政府的领导力和向心力。投资和旅游可带来大量资金,使城市的经济总量和规模扩张,会有更多的财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并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消费水平。城市市民就更会确信城市政府的领导力,并始终如一的忠于和支持他来经营城市。

3.提升城市经营主体间的凝聚力。城市硬环境可以增强城市对外吸引力。比较而言,城市软环境则能提升城市主体间的凝聚力。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企业、居民或组织。而城市的丰富文化底蕴,高素质精神文明和服务水平等以精神文明为轴心的软环境让城市各经营主体深刻认识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与经营出谋划策,增强经营城市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随着城市经营的良性发展,各主体间的凝聚力也会不断的提升。

4.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目前,城市经营由资金导向转向功能导向。功能导向型的城市经营就是对城市环境进行经营。具有发达的交通、完善的政策和高质的服务的城市可以成为该区域以至全国的交通枢纽或者地区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聚集扩散基地。因此,良好的城市环境能提升城市功能,进而增强城市竞争力。

5、利于政府调控和市场行为的有机结合。如果城市占地理区位优势、产业或企业的比较优势和政策及教育等都不错,城市政府就有条件有能力遵循市场规律对整个城市的经营宏观调控,促使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城市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

城市经营过程中,城市环境的治理被提上议事日程且取得重要效益成果。大连和南京是这方面的楷模。

早在1990年初,大连市政府就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纳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达十几个亿,先后下达14批搬迁计划,拆除16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用了整整十年,走过了国际同类型城市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城市综合整治之路。1999年,大连市被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城市环境治理先导城市。2000年获联合国授予的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1年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称号,成为本界全球唯一获奖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又如南京,南京同重庆、武汉一样素有火炉之称。炎热的气候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城市政府近几年下决心经营城市生态环境,引进长江水进城,改善河道水质,每年净增绿化面积12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从而使南京市夏天平均气温逐年下降而成为国内投资热点城市,使城区的土地价格平均每年涨幅超过30%,城市资产显著升值,城市经营得到极大提高。

城市环境治理是整个城市经营的基础和组成部分,不少城市在城市环境经营上取得可观效益、可喜局面,城市经营也相应上了一个台阶。不过,城市环境的现实经营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1.重建设轻经营的倾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城市政府一味的看重城市环境特别是如基础设施、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建设,却与其后的经营脱节。城市政府通过规划,在城市范围内到处搞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就丢置一边,不去经营使城市资产保值增殖,反而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很多城市都存在这种“半截子”工程,这是值得城市政府警惕的。第二,政府职能越位。城市政府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忽视其职能定位,直接参与城市环境建设和经营,反而致使环境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和利用。

2.重硬轻软的问题。城市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有些城市的经营发展只片面追求注重对硬环境如交通运输、公共建筑、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市区绿地等的开发经营,而忽略了配套软环境的改善,造成软件条件相对滞后,如教育的落后,政策体制的不完善,服务跟不上。

3.对城市的环境经营缺乏长远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经营就有这方面的问题。生活垃圾的直接倾倒,污水也直接排入等造成水资源的大面积污染。还有一些急功近利导向的城市经营缺乏战略性考虑,使其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土地自然风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4.城市环境整体水平需要提高。其实,城市环境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它是一个系统又是有机的整体,各组成部分都应该相互协调和配合发展。良好的生活居住条件、美丽风景、发达的文化教育、开放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品牌和形象,这些都是城市经营环境的重要组成。而不少城市在这些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欠缺。城市政府以及其他经营主体如何使城市环境在整体水平上加以提高,这是一个不容回避且涉及城市经营绩效与目标实现的问题。

四、城市环境的经营对策

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不只是对城市经营理念分析,而是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使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并总结得出了有代表性的如大连模式、青岛模式、杭州模式等城市经营模式。这些城市经营模式实际上是各个城市利用各自的城市资源和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优化城市环境,从而使城市向前发展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经营城市就是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城市经营的环境方面应做好如下工作:

1.做好城市的战略性发展规划。政府出台城市建设规划、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以使城市按照理性化、科学化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2.促进硬环境的优化,兼顾软环境的改善。通过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经营创建快捷顺畅的物质平台;通过加大美化、净化、绿化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城市的投资质量,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城市软环境通过人文素质、城市形象、文化品牌等增加城市经营的内在动力,也能营造投资环境。青岛每年举行博览会、啤酒节等重大展会直接服务于经济。上海人拥有对自己城市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和赶超香港的决心,城市政府适时了利用这种凝聚力来加快城市经营。因此,经营城市不能顾此失彼,应该是硬环境软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软硬结合,共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要改善人文环境,加重软环境经营的力度。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改善教育环境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和市民文明程度,培育丰厚的人文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深化和完善城市政府改革,解决体制矛盾、人为障碍以及加强服务能力来改善软环境,加重软环境经营力度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4.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政府要通过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采取有效的保障方法措施,缓冲城市环境经营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震荡,降低经营风险,以利于更多投资者参与到城市经营中来。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8篇

关键词: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体系

在讨论本文的命题前我们需要达成以下几点共识:1.时下户外媒体的形式和投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从量到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些林林总总地户外媒体越来越成为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的一个重要显性要素。这种显性特征可以从媒体设置场所的全方位、立体化以及媒体的外在形态、样式和群化特征方面得到体现;2.户外媒体作为信息的物质载体,所承载的信息进一步多样化,除了商业信息以外,越来越多的公益与便民信息、政府形象信息、城市文化信息通过户外媒体进行有效传达,参与城市形象、城市文明的塑造;3.户外媒体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景观特征:一是,户外媒体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形态和样式的集约化、群化、系列化所形成的整合形态得以体现;二是制作精良、内容精美、体量巨大、形式新颖、投放位置显眼、投放期相对较长的单体户外媒体装置体现出特定的景观特征;4.户外媒体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过量投放的低设计、低技术的户外媒体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泛滥、信息污染,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同时,户外媒体管理的复杂性以及低效性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营造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以及传递城市文明不得不对户外媒体进行规范、限定和约束。5.长期以来,对户外媒体景观的建设与管理被认为是市容监管的职责和内容,然而就城市环境建设而言,户外媒体的形态无疑是其重要内容,自然也就体现着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广告学、城市设计、城市经营等众多领域。显然,人们对户外媒体的景观性或者说是对户外媒体在城市人居环境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6.本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城市形象的关注、研究与建设,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好的理论方法,其中张鸿雁在其著作《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详细地从理念系统、行为系统以及视觉系统三个层面进行论证;吕文强则在其著作《城市VI设计》中对城市视觉系统进行了深入论证。这城市形象理论中,户外媒体景观虽然被当作VI系统的子系统来认知,但并没有对这一子系统的深入考查和研究,也未能引起人们的以足够的重视。

基于上述的认识,在这里笔者提出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希望借用较为成熟的城市规划理论来探索解决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体系问题,尝试把一贯依附于市容和广告学领域中的户外媒体提升到一个景观艺术的高度来认知,提出一套较为科学的规划体系,为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整治、城市形象营造与城市营销等领域提供一种理论依据与参照。

一、城市户外景观规划的界定

1.户外媒体景观的定义

我们一般将户外媒体理解为户外广告。事实上,户外媒体更侧重于强调户外环境中信息传播载体的物质属性,更强调媒体的物理属性和空间的规定性,它是特定空间的规定物,它以自身的结构、体量、色彩、材料等表现着自身的形象信息,并参与城市空间环境、城市形象的塑造。对景观概念的认识,一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认识:即审美概念,地理学概念以及生态学概念。显而易见,将户外媒体看作是景观的一种类型的话,则可以明晰户外媒体景观的讨论对象主要为对户外媒体的审美讨论。

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户外媒体景观理解为:“户外媒体景观是指设置于公共空间中的具有明显景观特征、以传播信息为主要目的物质载体。它包含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这科,载体以传播特定的信息为主要目的:二是这种信息载体的形态需要具有明显的景观形态特征”。户外媒体之所以能够转换为景观艺术,是借助于如下两个途径。一是独立的户外媒体的外在形态具有明显审美意义的时候;二是不同种类、数量的户外媒体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以特定组织表现出“集群化”的特征,这种特征与城市空间、城市绿化、建筑以及人群共同形成特定的区域景观形象。其中第二个途径是户外媒体发挥景观特征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讨论特定空间中的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还应该包括:户外媒体景观的技术元素(如:灯光、通讯、音响、虚拟现实技术等)、管理元素(如:市容优化与监管、户外广告管理、人流疏导、交通管理、城市规划等)以及环境元素(如:标志性建筑物、标志性的公共艺术品、商业步行街道、城市休闲广场)。

2.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

将户外媒体提升到景观的层面,并且以特定城市空间为背景,考察其对人居环境的良性效应,是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必然要求。笔者在这里将户外媒体景观看作是城市规划体系的予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的定义,将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定义为:现阶段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建设、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系统,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协调城市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管理和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依据,是城市景观规划的具体内容。就作为城市景观对象之一的户外媒体景观的管理和规划而言,目前仍旧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系统。相反,目前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编制方面还处于自发的状态。处在萌芽阶段。不同的设计单位、管理单位,对户外媒体景观的规划要求、规划内容以及成果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显然,对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制订一个完整、规范、系统化的体系,将是进行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基础。

二、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考察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可以发现,与户外媒体景观建设有着密切关系的有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市容管理与环境保护规划等。在规划关系上,是把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内容纳入到上述其中之一,还是单独进行编制,最终将决定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并从根本上决定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编制方法。不妨让我们考察这些与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有着密切关系的规划内容,分析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准确定位。

1.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以城市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协调配合,以满足人们生存与活动的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它是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维护、控制与创造,一般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与城市局部景观三个层次。户外媒体景观无疑是构建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自然也可以将其视为子系统,并且是一个贯穿于上述三个层次的一个子系统。即使如此,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也并未成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是更多地给出一定的控制参数或参考。究其原因而言,户外媒体景观的形成更多地是在城市环境的使用过程中,作为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媒介的户外媒体依附在特定的城市空间,并通过这些媒体装置

的空间规定性来构成了城市环境中最为活跃的景观元素。人们多样化的信息沟通需求,信息主体千差万别,信息更新频繁等都使得以计划见长的规划手段难以适应户外媒体景观建设和管理需要。而实际操作中,户外媒体景观的建设常常溶入日常性的景观整治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城市市容与城市环境的管理水平。单纯依靠城市景观规划中对城市户外媒体景观提出的控制参数并不能解决户外媒体景观建设的主要矛盾。

2.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对旅游发展规划而言既有硬件的要求也有软件的要求。只所以将旅游发展规划拿出来讨论,主要是因为一旦一个地市将旅游经济列为政府重点工作内容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的是城市空间中视觉因素和媒体因素的整治和规划,而在旅游区域里的户外媒体从形式到内容上将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和有限度开发,将户外媒体作为提升旅游区旅游环境质量的一种手段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显然,良好的户外媒体景观可以对城市旅游事业起到推动作用,对旅游发展规划势必考虑旅游区域的良好媒体景观要素,在实际中,旅游区的户外媒体常常有着相当严格的控制和高标准的要求。可见,户外媒体景观是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个具体内容。然而,就一个特定城市环境而言,户外媒体景观的复杂性、灵活性并不能用旅游发展规划来以偏概全。换句话说,旅游发展规划中的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可以为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提供参照,但不具备等值的意义。

3.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性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定。”它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城市环境与景观提出了控制性的要求,虽然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也参考了特定城市空间的整体环境形象建设要求和指标,对户外媒体景观建设做了一定的规定。但是,这种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为依据而制定的控制指标系统。而从户外媒体景观的建设影响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制约:一是特定空间中的商业繁荣程度。商业繁荣程度越强,则该区域的户外媒体景观量也就越大,规划和管理不好则就更容易带来负面影响。二是户外媒体的监管。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径,可以确保户外媒体的合理布置、有序更新、合理设计,是体现城市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参照。三是设计与施工单位、甲方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能否在做到户外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效度基础上,兼顾良性人居环境营造是一个需要遵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显然,这些制约因素的规划已经超出了城市详细规划的范畴,至少目前是这样。

4.户外广告管理

户外广告管理从字面上而言是最接近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一个规划管理领域了,实际上,人们一般认为户外媒体管理等同于户外广告管理:管理的主体同为市容委(局)、管理的内容同为户外媒体、管理的目的同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而实践中,户外广告的审批管理权的确是在市容管理单位,是市容和工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国性、地方性的法制法规中都有明晰的规定。对户外广告的规划与管理是根据城市规划的法制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等为依据而制订的一套目标体系和工作标准。但是,对这一项内容的管理只是从一些管理的层面上来起到净化广告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作用,对户外广告的建设缺少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性原则。在执行管理职能上也显得流于表面,不能较好地从城市环境这一太的背景中对户外媒体进行规范。在实际管理中力度不够,这从许多现实性的街道、社区、广场等区域的混乱的广告形象可以得到验证。而对户外媒体景观的认识定位为一个城市景观系统、城市形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将户外广告升级为景观元素的一个必然结果。单纯地将户外广告的管理和规划等同于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是不恰当的。

综上所述,把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纳入到现行的任一规划当中都失之偏颇。而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视觉形式要素,其在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营造中日益彰显重要作用,看来有必要把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抽取出来,作为城市专项规划进行编制,从而赋予户外媒体景观系统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最终和其他规划子系统一起为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建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规划体系

一个城市的户外媒体景观的规划体系应该是规划程序完备、层次清楚,对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具有清晰的指导作用。

1.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对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任务,我们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来认知:宏观层面上,确立布置城市户外媒体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最佳的户外媒体景观的总体效果,处理户外媒体景观的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户外媒体整体景观与其局部景观的关系,协调户外媒体景观价值与其商业经济价值的矛盾,指导城市户外媒体建设的有序发展;微观层面上,反映城市景观点的布置,各景观点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引导、规范户外媒体的投放,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比,对户外媒体形式进行评价分析,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限定。总之,编制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体系的目的是引导户外媒体景观的良性发展并约束、限制其自发形成的负面影响。

2.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程序

根据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任务,借鉴城市规划的程序,可以确立如下图的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程序。

3.城市户外媒体景观总体规划

参照相关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把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编制阶段与详细规划编制阶段。以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主要原则,把握城市户外媒体的整体形象定位,在宏观层面上解决不同城市功能空间的户外媒体形象定位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户外媒体景观的艺术、技术和经济等因素进行规范和限定,并用其成果来指导和控制区域性的详细规划。对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①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依据、目标和规划原则:各地区的户外媒体管理法规与管理条例和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户外媒体景观的两个重要依据。当然,广告媒体的经济因素等内容也是编制这一规划的重要依据。而其规划的目标则体现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市容管理部门、城市规划编制者对城市的理解和期望,应在充分调查并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得以制订,并在规划原则中集中体现规划者的理念与素质。

②现存户外媒体景观的分析。户外媒体景观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往往因为实际情况而多姿多彩、丰富多变,其更新相对频繁,从而对城市现存的户外媒体景观进行深入、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是进行总体规划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调查中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的内容:a.户外媒体景观要素选取的恰当性与表现的充分性,不同类型景观要素之间的协调性;b.户外媒体景观的科学性、耐久性、特征;c.区域中户外媒体景观要素所传达的信息分类和比例,得出其对户外媒体景观的影响;d.城市空间中的建筑界面风

格和城市空间的特点;e.市容管理体制的分析;f.景观元素的形态分析。

③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总体定位。城市户外媒体景观工程的目的是为城市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必然参照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建设的现状等来规划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总体结果与风格特征。

④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管理体系。在规划的编制中应对户外媒体景观的管理性质与职能做出规定。在实际编制中应以市容管理为主导并广泛吸纳各种必要内容。在总体规划中对户外媒体景观管理体制的规定如下:a.管理的主体、协调机制与专家委员会制度;b.户外媒体景观的审批制度;c.鼓励与奖励制度;d.户外媒体与灯光的整合方案;e.适用于这一专项内容的财政拨款制度。自发的无序的媒体设置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破坏因素,这种因市场而配备的杂乱媒体装置应受到市容管理部门的重视。实践证明,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落实到实处,不但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也净化了广告环境。

⑤城市户外媒体景观体系。户外媒体景观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空间系统、色彩系统、结构系统、信息系统、灯光与控制系统。具体说来:a.空间系统:户外媒体景观空间系统是以整个城市为背景构成户外媒体景观的空间框架。这一空间系统是通过视觉分析’得以实现的,它包括视点空间。的划分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对一个具体的户外媒体景观空间通过视觉分析,建立视点空间并最终形成一个空间系统;b.色彩系统:色彩系统是在空间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符合审美要求的色彩匹配,进而塑造城市形象的个性魅力。在这一个系统中建议运用“孟塞尔色标系统”,从色相匹配、饱和度匹配、色彩相溶性关系以及表现主题来完成具体户外媒体景观的营造;c.结构系统:结构系统是指针对比较具体的户外媒体景观进行的结构安排,是解决户外媒体景观安装、结构形态、“户外媒体景观安全”等问题的系统;d.信息系统;由于户外媒体景观的主要目的是对特定信息的有效传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户外媒体景观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影响着户外媒体景观的外在形态。自然,这一系统也就成为户外媒体景观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是指户外媒体景观所传达的信息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内容与结构形态、色彩系统、空间系统、灯光系统的相互关系;e.灯光与控制系统:灯光与控制系统是指为满足户外媒体景观夜间传达信息和营造城市“夜景观”而进行的灯光布置与灯光控制,是户外媒体夜景观塑造的必备条件。具体可以细分为:灯光色彩系统、亮度系统和控制与供电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五个子系统自身也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整体考虑,不可孤立。

⑥规划要点与规划指导原则。根据城市不同区位的具体情况,应该对户外媒体景观建设的重要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表述并确立一种户外媒体景观的设计指导原则。在设计指导原则的指导下完成户外媒体景观设计、城市户外媒体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治理整顿。在进行完总体规划之后,进入深入论证和分析阶段,并制订出控制性详细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城市户外媒体景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各子项进行的深入规划。其规划内容包括:规划对象的确立:户外媒体景观详细规划的对象是在户外媒体空间分析中确立的由各种视觉空间形态组合形成的户外景观序列:规划任务:规划任务是规划要点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组织好各户外媒体形式并解决建筑立面、灯光环境、广告要素等的关系,调整户外媒体景观的视觉干扰,形成良好的“视觉图像”;户外媒体景观体系:户外媒体景观体系是城市户外媒体景观体系的具体和扩展。具体规定哪些区域设置什么样的媒体形式、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和根据、如何逐步实施计划、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户外媒体景观评定等较为详细的内容;表现语言:为了规范户外媒体景观的操作与交流,户外媒体景观的表现语言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易懂的、标准的系统,并在具体设计和设置过程中作为一种表现性语言符号。

注释:

1.视觉分析是指从城市的某个地理位置观察处于视线的三维范围之内(水平向视野X轴、视距Y轴、垂直方向视角Z轴)的城市景观的一种方法。它基本的特点是视觉分析的方向性;视觉分析的结果是建立视点空间。(自注)

2.视点空间是指从城市的某一点进行视觉分析,把所观察到的视觉图像所代表的空间。直观上相当于一幅一幅的视觉“照片”。

3.户外媒体安全是指因户外媒体设置不当或缺少更新、维护与管理带来的安全隐患。(自注)

参考文献:

[1]赵中建.户外媒体景观的科学定义[J].南京.艺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2.(p:133).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07.第一版p:301.

[3]《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第六条.2000.10.26.

[4]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20条1989.12.16颁布.

[5]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15条.

[6]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6.第三版.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第9篇

【关键词】城市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新媒体;数字化;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产业化项目是我国“十五”计划的12个重点项目之一,2003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四个阶段,从直辖市、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到市地级市和县分层次逐步推进,最终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数字付费电视业务激活了广电有线网络资源和内容资源,更为广电传媒提供了新的赢利模式,即“广告收入+收视费+增值服务收入”。这就从根本上变革了过去以广告为主的经营模式。

数字化是广播电视诞生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的技术变革、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数字化对于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是一次深刻的全面的变革,全方位推动着城市广播电视的产业升级、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给城市广播电视的传播理念、业务形态、体制机构的影响意义深远,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城市广播电视发展的最大内在动力。

一、什么是广播电视新媒体

新媒体定义包括两个层面:从媒体形态讲,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从传播形态讲,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结合广播电视的特点和新媒体的内涵,可以认为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具有大众传播特点的、有一定权威性的新的传播媒体。比如,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有些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形态,比如楼宇电视,在传播方式与服务方式上并没有本质变化,也是以广播+广告的盈利模式来支撑运营,有些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数字电视不同形态,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

二、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

作为新生事物,新媒体更被年轻一代所接受,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视频用户已经突破1.7亿,其中30岁以下占到75%,相当多的年轻人已经形成了在网上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节目的习惯,诸如手机电视、移动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的涌现,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快捷和个性,同时也让传播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冲击。下面,将着重介绍几个近几年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

1.有线数字电视

在2003年我国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工作,自2007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2500万户,已有60多个城市完成了整体转换,有线数字化已经势不可挡。有线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也从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多功能上来,以杭州、深圳、青岛等地为代表的一批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已经开展了诸如视频点播技术、信息查询、在线游戏、远程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增值业务,有线数字电视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率长点。

2.地面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有两种接收方式: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

移动接收方式通常被称作“移动电视”,移动电视目前主要用于公交电视上,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的功能。

固定接收方式因为牵扯面广、影响大,国家的政策规划是以无偿提供义务性的公益服务为主,总体来看仍属于技术试验阶段,只有深圳、北京等地进行了高清地面数字电视的试播。

3.移动多媒体电视(CMMB)

CMMB可以充分满足流动人群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都能实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需求,能够实现手机、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的随时随地的接收,终端数量有望超过电视机和计算机,是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新媒体业务平台。调查数据表明72%的手机用户,90%的MP4用户和70%的GPS用户希望消费使用这个功能。

近年来,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迅速,移动多媒体全国运营主体目前已初步形成,国内现有272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信号,31个省完成了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广电总局组建了全国业务的总公司,其下有19个省、市、区地方广播电视成立了省级直播室,产品呈现系列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已生产出包括手机、GPS、车载电视等几十款接收终端,并与中国移动集团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

4.IPTV

IPTV是我们通常说的交互网络电视,也就是通过互联网络,尤其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媒介服务形式,电视机用户是IPTV的主要受众。IPTV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其互动性,超出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范畴,是三网融合的典型代表。截止2007年底,广电总局向上海文广、央视国际网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等4家广电机构颁发了IPTV的全国性运营牌照。各家广电机构通过跟电信机构合作,不断发展IPTV业务。以上海文广为例,上海文广通过跟上海电信部门合作,已经在上海开发了20多万IPTV的用户,目前上海成为中国IPTV商用用户数最多的城市。

三、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困境及对策

近几年来,广电充分发挥在内容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新媒体,不但占领了新媒体的宣传舆论阵地,也使新媒体业务开发为广播影视开辟了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条,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1.因地制宜,本土创新

对城市广播电视媒体而言,在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方面与部级、省级广播、电视台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既然城市台在国际国内大消息的传递不具竞争优势,那么本土新闻的传递和流动则更应成为城市广播电视媒体的“镇台之宝”。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应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充分利用所处地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本土新闻,关注当地最新的消息和事件,突出快、准、形象、深度、做好民生新闻是其中的关键。

城市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传媒影响力,发挥传媒优势,加强与本土广告商的合作,以发挥本土广播、电视台的覆盖面和对象年龄层消费距离的优势,牢牢抓住独一无二的本土地域优势;同时,要抓住三网融合这一良好契机,开发各项新媒体增值业务,获取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

2.更新运营模式,打通媒体产业链

内容资源是广电传媒最大的优势。然而在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初期,由于收益分配模式不健全和用户的短缺,内容商积极性低,资金的缺乏,导致城市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中内容的匮乏。因此,在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弥补节目内容缺口成为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广电积极整合节目内容资源,创新节目内容形式;充分发挥媒体资产管理平台的作用,深化整合电视、广播丰富的视音频资源,提供视音频网上直播和按需点播服务;进一步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合作,实现节目形式和内容的深度开发,提供更多与新媒体使用操作、传播环境和技术支撑方面相适应的节目内容;抢占市场,创新互动增值服务。

对城市广播电视而言,不光有内容的支撑,还要以新媒体作为技术平台,真正实现产业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内容、渠道、实业的共赢。以北京电视台为例,北京电视台网络电视品牌,北京宽频早于2006年设立高收视率节目轮播频和特色节目专区,以互动视听、网络与电视联动为特色,网络与电视联动为特色,为广大受众带来新的网络电视体验。2007年2月,北京电视台正式拿到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式手机电视牌照,着力建设自有品牌的手机流媒体集成运营平台“京视新视界”,此外,北京电视台全面整合全台电信增值业务,实现专业化品牌化经营,京视传媒联手华友世纪,成立新的电信增值服务公司―京视无线,为北京台各类栏目、电视剧和大型活动开发提供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杂志等系列增值业务,开发具有互动增值业务开发价值的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采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业链接、市场驱动的联合发展模式,成为规模经济较强的地方传媒产业集团,其运营模式可为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借鉴。

3.健全媒体融合的技术保障

对于广播电视新媒体行业来说,技术可谓是行业发展的命脉和基础,掌握了技术也就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动权。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新媒体发展的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为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空间。

4.发挥品牌资源优势

与电信运营商相比,城市广电传媒在新媒体业务层面、资金层面处于劣势,而长期以来作为城市主流媒体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是作为市场主体的电信运营商所不具备的。因此,城市广电必须以自身品牌资源为主导,以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有机结合的投入方式,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对等合作。当前的业务开发必须在发挥广电的品牌优势和内容优势基础上,以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业务层面的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面的统一协议标准为重点,有效控制市场前端、终端,增加城市广电传媒在新媒体经营开发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周鸿铎.传媒产业经营实务[M].新华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