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讯基础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7 17:19:01

通讯基础建设

通讯基础建设第1篇

【关键词】通讯铁塔;基础方案;设计

1引言

通讯铁塔在我国的通讯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讯铁塔就像一块一块的砖瓦搭建起我们国家宏大的通讯网络,助力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和高速发展。作为通讯事业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通讯铁塔的设计合理与否就十分重要,而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和选择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方案就十分重要。

2通讯铁塔基础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通讯铁塔的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案方面的因素,如图1所示,总体来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技术因素。通讯铁塔基础设计需要与铁塔上部的具体结构相适应,而不能随意选择基础结构方案。第二类:环境因素。在设计通讯铁塔基础上时,应该进行地质岩土方面的勘察,出具相应的勘验地质勘查报告。对选址附近的场地进行观察和选定,选定适合的基础选址建设场地。再比如,场地平整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选址浅一点的选择浅埋铁塔基础方案,而地面场地不够平整存在高差地质松散的地方,应该则多角结构和深点的铁塔可考虑采用深埋基础方案。第三类:成本因素。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方案,在满足具体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

3通讯铁塔基础设计方案应用分析

3.1通讯铁塔基础的种类及应用

按照基础的深浅及结构分析,通讯铁塔基础可以包含很多种类,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通讯铁塔的基础的应用形式中独立型基础、筏板型基础和桩型基础是应用最多的三种类型。第一种:独立型通讯铁塔基础。主要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独立型基础适用于支撑土层面持力层土质承载力较大的情况,设计的有点优点是承载的能力较强,借助原始地貌,施工执行简单,不必进行复杂的设计,成本较低;当然确定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大量的土方开挖施工量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的施工场地地面。第二种:筏板型通讯铁塔基础。主要代表形式为平板式筏板基础。第三种:桩型通讯铁塔基础。主要代表形式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桩基础,顾名思义,铁塔的基础打桩入地,主要通过桩实现基础的可靠性固定作用。

3.2通讯铁塔基础设计方案的技术要点

在三种常用的通讯铁塔基础中,本文对其中两种进行具体分析。明确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失效模式。

3.2.1筏型铁塔基础设计要点分析

(1)受力分析对于风力载荷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频率的分析就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对于通讯铁塔整体工作的外部环境要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对于风力的影响估计过大,造成设计冗余,会造成成本提升;而相反,对于风力的影响估计不足,就容易发生工程事故。所以,载荷的预测对于通讯铁塔基础的形式的选择和类型的确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筏型铁塔受力模型[1]见图4。从理论力学角度分析,筏板可以简化为一个承受弯矩的两端固定的简支梁,而弯矩的作用点就在简支梁的中点。假定风向一定,筏板基础主要承受的是弯矩,弯矩的来源来自风阻,因此弯矩计算可以得到简化,具体如公式(1):M=FL(1)(2)通信铁塔筏板型基础潜在失效模式分析FMEA分析第一个潜在失效模式:通信铁塔筏板基础承受双向偏心荷载,各个塔脚受力情况不一,引起基础不均匀受力,导致基础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塔身倾斜。第二个潜在失效模式:筏板受力超过其承载成立而造成断裂。如果风力过大,或者风向偏移,形成的弯矩超过了筏板型基础的承受极限就会导致筏板断裂。

3.2.2桩型铁塔基础设计要点分析

(1)受力分析桩型铁塔受力模型[1]见图5。从理论力学角度分析,多桩型基础有一半的桩承受向上拉的拉力,而另外一半承受向下压的压力。而这个压力的来源仍然是风力形成的弯矩,只不过是作用在桩的横截面上,而不再适用于简支梁结构。(2)桩型基础潜在失效模式分析FMEA分析第一个潜在失效模式:通信铁塔多桩基础受力承受较大的拔力,未通常配筋的桩基础容易出现断桩,导致抗拔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第二个潜在失效模式:通信铁塔单桩基础受较大的弯矩作用,导致桩顶部产生位移,桩顶位移不满足变形控制要求。需对桩顶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基采取加固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抗侧移。第三个潜在失效模式:由于工艺需要,通信铁塔单桩基础顶部会在桩芯处预埋走线管道,从而减小了桩身截面面积,增大了桩顶部的局部应力,导致桩顶部容易出现裂缝,容易出现局部破坏。

4小结

本文对通讯铁塔基础设计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明确了通讯铁塔设计方案选择需要考虑的三要素:技术要素、环境要素、成本要素,然后对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类总结和介绍,按照通讯铁塔基础的深浅进行分类,明确了三种主要的通讯铁塔基础的形式,即桩型基础、筏板型基础和独立基础。最后对筏板型基础和桩型基础的进行了简要的受力模型分析,并以此进行了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本文对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依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于通讯铁塔基础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罗杰 单位: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通讯基础建设第2篇

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紧随美国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台湾加紧了对本地区信息化的推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我们选取国际上调查频率稳定,并且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化评价情况,观察台湾的排名,以了解台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 Readiness 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

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 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计划指标名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

200

300

380

460

530

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 18

16

14

12

11

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 7

7

6

6

6

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

12

9

8

6

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

50

60

65

70

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 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 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  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用计划

不动产资讯中心

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推动e化交通

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  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 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

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 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3)行动生活:从民间出发,创造便捷民生,构筑优质化民众生活。主要分为“M——民生”,“M——社区”,“M——娱乐”,及“M——照护”等四项。累计完成建置15个示范生活圈,25个M化社区,15个M化娱乐服务示范应用点及30个M化照护专属机构。

(4)行动学习:从学校出发,突破空间极限,带动数字化终身学习。累计完成25个学校及其校外无线区域网域漫游示范应用区,包含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文艺单位应用服务示范行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方华,许为民.台湾产业结构的优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

[2] 台湾“经济部”商业司.“中华民国”2003—2004电子商务年鉴.2004.

[3] e计划特写.数位台湾,2004(9)

nii.org.tw(台湾资讯基本建设产业发展协进会网站)

iii.org.tw(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网站)

ecos.org.tw(台湾产业电子化联合服务网站)

timglobe.com.tw(台湾资讯服务业商情网)

通讯基础建设第3篇

关键词:地震 无线通讯 破坏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086-02

1引言

“四川汶川中国联通G、C两网目前全部中断,人员联系不上;四川阿坝地区G、C两网约200个基站瘫痪;甘肃甘南地区4个县通讯中断。”这是2008年5月12日晚上一个联通公司的网络工作人员透露的消息。当然,不单单是中国联通的G、C两网通讯中断,基站瘫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四川境内通讯设施损毁,造成通讯网络受到极大影响。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地震后通讯线路中断,通讯质量下降?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原因:(1)手机基站需要供电和到主交换机房的通信,地震时供电线路可能会中断,但基站一般有蓄电池,不过震动大了可能把基站的蓄电池震坏。(2)通信是通过光缆或者微波传送的,光缆很可能被震断,而微波天线可能因震动偏离方向也无法接收。(3)基站内和交换机房都属于精密设备,也可能受震动损坏。(4)地震发出地磁干扰基站,不过地震平息后即可消除。(5)话务量增大,会造成手机接通率下降甚至无法接通。(6)通讯行业领导者危机意识不强,在面对不利因素时,一味退缩,导致问题的解决不及时,进一步恶化了通讯发展的环境。

基站的概念: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通讯网络,无论哪个标准下的通讯模式,其原理都是蜂窝无线通信。蜂窝无线通信通常把某城市或某地区的一个大区域,分成若干个“蜂房”形状的无线电传输区。若干个“蜂房”构成一个“蜂窝”,这种电话系统的名称就来源于此。

2地震对基站的破坏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发生地区的电力传输系统遭到破坏,势必造成基站的外部电源供应被切断,这样基站为了维持工作只能启动基站的内部电池,可电池使用时间有限,基站在没有持续电源供应的情况下就无法正常工作,只能被迫退出服务。另外,由于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县级以下单位一般不设基站控制器,只设基站,基站至基站控制器之间的光缆传输一旦中断,即无法提供服务,这是受灾地区移动通信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临时敷设光缆之后抢通的通信服务,也十分脆弱,一次余震,一颗滚落的巨石都可能造成光缆的再次中断。

应对地震发生的突发性:(1)建设超级基站。超级基站采用光纤+卫星的双路由传输链路,在通信传输光缆因灾中断的情况下,可实现与卫星通信的自动切换;(2)超级基站的土建建筑标准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其相关基站和配套设备均满足工信部的抗震测试标准;(3)抗震性基站的天馈线通过改进、加固,大大提高了抗风、抗震等能力;(4)抗震型超级基站配置大容量蓄电池和自启动油机,增强了蓄电池的供电能力,能够在断电、断传输的情况下保障通信,进一步提升公众通信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地震对固话设施的破坏

固定电话跟无线通信网不同之处在于是有线传输通讯信号,其瘫痪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光缆被地震震断,以及中心机房被地震破坏或者电力供应不上,这样,物理传输路径中断,传输交换设备损坏,导致固话瘫痪。

针对地震对固话的损坏严重,设计和建设中心机房及电力系统上,按照抗震标准设计,监督施工单位按照相关标准建设,高于当地其他民用建设抗震标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必须相应满足所在地抗震标准,物理传输途径改进,加固,强化抗震能力,铺设除主线外的备用线路,以备不时之需。

各大通讯行业,进一步加大技术资金投入,通过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共同构建新技术开发体系,提高研发能力,实现通讯行业均衡发展。

4地磁波对无线通讯的影响

一般说来,互相干扰的互相干扰的信号波段都在幅度上有一定相似性。当地震爆发时,地球磁场引发震动,发出的波段和手机某个信号波段相近,导致接收时声音失真,甚至手机无信号。其次,非线性的原因,在强射频电场中起检波作用产生互调,成干扰辐射源而造成的。这类互形调的特征是随温度、湿度、时间、天气干扰程度相关。这也是导致地震发生时信号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弱化地磁波对无线通讯的影响,保证公众的通讯不受影响。(1)新的通信技术和协议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但传统的通讯技术由于有悠久的运营历史,尤其在中国,用户逐年递增,对技术及服务的要求逐年提升。随着通信要求的提高,新的通信技术将逐步改进和升级原有的通信技术系统,为通信领域提供更加精准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2)因为无线电通讯中,功率不是100%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开发新材料,减少各种损耗,提高辐射电阻,尽可能实现电磁波能量的大部分转换。(3)无线电通讯中,天线增益是衡量发射天线方向性的重要标准,其中,天线层数数量多,其中的天线增益就加强,但是必须考虑其中的空间限制,结合各方面因素,只有在输入功率不变的特定情况中,天线提升辐射功率,才能实现系统增益。(4)建设中,可以通过排列天线矩阵来实现传输中的电磁波能量增强。

新世纪开始的十多年来,在国际通讯技术快速推进形势的推动之下,无线通讯技术有了非常可喜的新突破。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语音交流与传递,还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定位(GPS),信号传输中克服了能量的大量损耗,提升了通讯质量,而且信号的传输速度也足够快。波段频率的使用严格化,互相干扰的情况不再发生。

5话务量增大,会造成手机接通率下降甚至无法接通

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及运营商追求利益的投机心理过重,导致同一时间可通话人数受限,平时影响不是非常明显。一旦发生地震等紧急事件,话务量急剧增大,基站容量难以满足通信需求,用户无法接入移动网络正常通信。此外,当区域内一定数目的基站由于地震被损坏,每个基站接收信号的数目是有瓶颈的,集中于某个时段,国内外电话集中打向此区域,造成通话人数瞬时增加,核心通讯系统的承载量瞬时超过承载量,将引发通话拥塞的现象,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手机信号不稳定,通话困难,这也是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移动通信瘫痪的主因之一。

破解话务量增大导致的无法接通现象:(1)推进手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在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区建设超级基站。(2)加大投资力度,通讯企业应当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偏远山区及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区强化基站建设力度。(3)建立健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规范通讯基础设施建设。(4)相关部门强化落实手段,对于企业逐利现象引发的偏远山区及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限期整改。

6通讯行业危机意识淡化

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完全打懵了通讯行业的步骤,汶川大地震给通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即挑战了国内通讯行业的技术设备,更挑战了通讯人的应急处理能力。结果只能说差强人意,通讯量的增加,基础设施的损毁,通讯质量的下降,深深的刺痛了民众的神经。

加强危机意识教育,不仅仅是通讯行业自律,更需要外部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针对突发自然灾害,树立危机意识,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用超前的目光来处理现时的问题,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制约,把每一个不足、每一个痛处都看作是阻碍通讯业发展的峭壁,只有勇于面对难题、破解难题,方能实现通讯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通讯基础建设第4篇

3964(R)协议是西门子为进行可靠点对点数据通讯(PtP)而设计的标准化开放协议。对照标准ISO参考模型,3964(R)协议包含了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内容。与ASCII协议相比,3964(R)协议中,增加了起始位、停止位、校验机制和重发机制,为数据和链接的安全、可用提供了较好的保障。而与较为复杂的RK512协议相比,在简单PtP应用中,取消了报文帧标题、数据来源等内容,减少了对报文的区分,简化了通讯的过程,提高了通讯的效率。因此,该协议特别适合于通讯内容较为简单但有一定可靠性要求的场合,也非常适宜自行开发的第三方设备与西门子系列PLC进行通讯的情况使用。然而,在西门子的产品线中,支持3964(R)的产品如CP340通讯模块、CP34l通讯模块、CPU 313—2PtP、CPU 314C-2PtP等,均仅可采用RS422总线,以全双工方式运行该协议。本设计的重点是利用RS485总线,以半双工方式运行该协议,在减少电缆芯数的情况下(全双工的RS422总线为4芯、半双工的RS485为2芯),实现3964(R)通讯协议。

3964(R)协议

3964(R)协议的控制字

3964(R)协议是通过将对通讯协议的控制字添加到用户数据中,从而解决报文的起止位置确定、链路完整性判断、超时判断等问题的。控制字既标示了报文的起始位置,更是通讯伙伴“握手”的信号。通讯双方均是通过收发控制字表明自己的状态和对数据的接收状态的。3964(R)协议的控制字如表1所示。

3964(R)协议的报文帧

3964(R)通讯协议的报文数据以STX开始,块校验字符(BCC)结束,通过校验增强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报文结构如图1所示。

3964(R)通讯协议中的块校验字符(Bcc)是该帧正文数据中所有字符及报文帧结束标志(DLE和ETX)的“异或”运算结果。3964(R)协议对于正文字符是完全透明的,即任何字符都可以包含在正文中,为了避免接收方将正文中的字符1003H(DLE和ETX)误认为是报文结束标志,在正文中出现lOH时,需将10H重发一遍,即变为1010H。接收方在处理时也需将其自动处理为10H。

3964(R)协议的通讯流程

3964(R)协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sTx和DLE两个控制字,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起可靠的数据链接,从而确保传输链路的可靠和可控。在发送结束后,利用BCC和DLE对传输的正文数据进行校验,通过校验可确保传输数据报文的正确性。因此,3964(R)协议是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3964(R)协议的通讯流程如图2所示。

基于RS485总线机制的3984(R)通讯协议

在西门子的技术体系中,3964(R)协议实现方式以RS422总线通讯方式为基础通讯方式,RS422是一种通过2路差分电压方式实现全双工通讯的总线形式,而RS485则是1路差分电压信号形式的半双工通讯总线。根据第二童的分析可以看出,3964(R)正常通讯过程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依次占用总线,顺序进行发送、接收和总线的移交,因此,利用RS485总线进行3964(R)通讯具备可行性。

RS485总线下的3964(R)通讯协议,是以RS485总线下的ASCII报文为基础,即在传输过程中将所有控制字、用户数据均作为单个字符进行传输。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传输过程的基础参数。根据西门子PLC主要参数,可确定传输过程中基础参数如下:(1)通讯速率:19.2kbps;(2)块校验方式:纵向奇偶交验;(3)字符延迟时间(cDT):20ms;(4)连接尝试数:6次(建立连接失败后,最大尝试次数);(5)传输尝试数:6次(传输报文帧出错时的最大尝试次数,包括第1个报文)。

由于采用半双工的RS485通讯方式代替了全双工的RS422通讯方式,其应答等待时间(ADT)则成为通讯流程控制的关键。

建立数据连接

3964(R)通讯协议建链过程如图2所示。为了建立数据连接,发送方首先应发送STX,如在应答等待时间(ADT)范围内,接收到了接收方发送的DLE,则通讯链路建立成功,发送方可开始用户数据的发送。如接收方发回非DLE的其它字符,或应答延迟时间到而未应答,则发送方再次发送STX申请建链,直到连接尝试数,则放弃建立连接。

基于以上的建链流程,在建立数据连接时,为了避免半双工通讯方式造成的数据冲突,利用ADT时间的差异,实现冲突的治理。为了确保通讯的可靠性,根据上下位设备优先级的不同,高优先级设备ADT可选择为23ms,低优先级设备ADT可选择为47ms,从而确保低优先级设备等待期间,高优先级设备至少发起2次通讯。

如在建链过程中,发送方在ADT时间内未接收到回复的DLE或sTx,则表示接收方未完成接收准备,发送方应重新申请建链。在一次通讯过程中,申请建链次数不应超过连接尝试数。如在ADT时间内,发送方接收到了STX,则表示接收方希望获取总线控制权,且接收方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则发送方应由申请发送状态,转变为接收发送状态,即应发送DLE获取链接,由发送方转为接受方。

使用3964(R)协议传输数据

在成功建立数据连接后,发送方将采用选择的传输参数,将用户数据发送给接收方。通讯伙伴监控接收到相邻两个字符间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不应超过字符延迟时间(cDT)。在发送用户数据后,发送方自动加上DLE、ETX和IBCC。BCC应在组装用户数据过程中,由发送方实时计算。发送方在发送完成后,立即转入接收状态。

与基于RS422的3964(R)协议不同,基于RS485的3964(R)协议在接收数据时,以CDT超时和DLE、ETX连续出现为报文结束标志。如出现CDT超时,但接收到的倒数第二、三两字节非DLE、ETx或Bcc校验失败,则接收方可判断为报文接受异常,否则视为数据接收正常结束。

当接收方确认报文接收过程正常结束时,发送DLE,否则发送NAK,响应时间应小于ADT。发送完成后,收发双方均进入总线监听状态,确保总线不出现冲突。

如发送方在发送完成后ADT时间内收到除DLE外的其他内容或未收到收方回复,则应重新建链传输,在一帧通讯过程中,最大建链次数为6次。

应用实例

系统组成

如图3所示,在某防爆系统中,采用PLC为上位机,通过安全栅与本质安全型显控设备连接,为了减少双方通讯线缆数量和接口数量,采用RS485总线作为数据通讯总线,同时,为了提高通讯的可靠性,采用3964(R)协议进行通讯。

以下上述系统为例,简要介绍3964(R)协议控制程序流程。

程序流程框图

如图4所示,Rs485总线下的3964(R)通讯程序分为发送部分和接收两部分。设备在启动发送之前,首先完成报文拼装和BCC解算,在进行传输过程中,除可正常完成报文发送外,还可根据超时重试、重发等情况报出通讯连接错误和通讯故障两种通讯故障。在进行接收时,根据设备繁忙状态、等待时间、校验错误、结束异常等状态,发送NAK报文请求重发。

测试结果

目前基于RS485的3964(R)通讯协议已在图3所示某防爆系统中予以应用,经过测试在通讯速率为19200bps的带宽下,传输稳定,误码率低于0.5%。同时.由于采用了半双工的RS485总线,总线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本安型显示设备,采用了RS485总线形式,降低了设计、安装的难度。

通讯基础建设第5篇

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紧随美国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台湾加紧了对本地区信息化的推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我们选取国际上调查频率稳定,并且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化评价情况,观察台湾的排名,以了解台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Readiness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Readiness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Society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nb

sp;(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计划指标名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200300380460530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1816141211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77666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12986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50606570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数用计划

位不动产资讯中心

台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湾推动e化交通

计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划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

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通讯基础建设第6篇

(1)固定通讯领域。

在世界范围内,国产交换设备已经达到较强水平,而且在国内市场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通过高端路由器,可以使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得以缩小,同时形成相应规模。

(2)移动通讯领域。

GSM和CDMA全线产品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开发和研究。在3G三大主流国际标准中,TD-SCDMA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也实现了较大突破性成就,促使核心网、基站、终端以及各种芯片的配套产品体系也得以初步形成,从而形成一条完成的产业链,形成了在自主核心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群体,拥有具备重要商业价值的核心专利数百项。在世界中,WCDMA系统设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开始在发达国家市场中推广,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系统使国际空白得以填补。

(3)光通讯领域。

在我国,多项国际标准建立并开始实施,商用光通信系统基本上同步于国外先进水平,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40Gbit/sSDH系统开发和研制出来。

(4)下一代网络技术与产品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软交换设备已经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在国内外也实现了广泛应用。IPv6路由器也开始投入生产和研发,同时在CNGI示范工程中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二、通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措施

(1)通讯技术的创新过程其实也是二次开发的过程。

因此,要对通讯研发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健全竞争机制,使研发人员可以得到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大胆运用有潜质的年轻员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研发位置,使通讯研发人员可以进行有序竞争,进而创新出更多通讯产品,从而使有才能、具备创新意识以及有较多创新成果的优秀研发人员脱颖而出,使通讯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保障。

(2)强力推进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

在通讯技术创新过程中,强力推进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开展通讯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创新不可或缺,同时也在通讯技术核心竞争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创新必定会在人类社会和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上,也会比其他技术更胜一筹。因此,要在通讯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创新中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使通讯关键技术以及基础技术的创新可以在开发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进而使通讯技术实现全面创新。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够不断开发和研究出新技术,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通讯国际市场中占据不败之地。

(3)始终坚持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通讯基础建设第7篇

【关键词】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实现途径

一、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概述

在电力系统整个工作环节中,电力通讯设备处于最关键、最重要的地位;国家电力管理运行机构每年投入到电力通信领域的资金成逐年上涨的趋势。电力通信设施是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是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基础,要想充分发挥电力通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转,就必须要通过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系统来完成,以便对出现的各种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解决,挽回经济损失。随着信息网络化程度的逐步普及,对电力通讯监测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实现高准确率、高时效性、能够与原用通讯网络实现无缝对接、并且具有较高兼容性。

二、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实现的具体路径

电力通讯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各种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建立设备之间科学的关联性。为确保通讯设备以及线路的正常运转,通过建立完善的各个业务管理子系统予以保障。

第一,要做好对电力通讯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工作。在做好电力通讯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的具体流程为,首先要考虑建立相应的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之上采集录用系统中相关的资料、建立必须的数据库、构建监测系统的框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实现对其管理。在设计之前,要对处于不同位置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可视化技术为电力通讯监测提供必要的资源管理;着重考虑客户资源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在完成设计规划之后,着手开发阶段的时候,可以采用当前普遍采用的ArcGIS 平台,完成对相应的图标、数字等相关信息的处理,利用Orade功能,优化设计的实现;同时借助于空间的数据库引擎ArCSIDE功能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对于管理者来讲,利用空间的数据库引擎ArCSIDE功能能够有效实现管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客户来讲,要设置相应的权限标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在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据库的组织管理。在对数据库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要借用空间的数据模型Godatabase,实现对属性与空间一致性的管理。通过建立空间的数据库模型,可以将一些三维数据等相关数据实现统一存放,为客户带来效率更高的服务,比如,通过空间数据模型,客户可以直接提取与自己业务有关的抽象数据。一般来讲,空间的数据模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象类objecteclass,主要功能是记录一些电力通讯相关的数据和行为信息;第二部分是Featureclass,即空间要素类,其主要共功能是对电路的走势状况进行全程记录。实施对数据库的组织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库的管理,下面对数据库建立与管理分别展开论述:

(一)数据库的建立

一套完整的电力通讯系统,必须有必备的通讯数据、并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数据库建立之前首先要根据电力监测系统实体情况建立一种关联的模型,借助于Visio平台中实现建模语言UML图层。建立图层的时候要弄清楚各个图层之间的关联,借助于凌空光缆实现传送,当传动到一定距离之后,再借助于杆塔达到地井,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通讯网络。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通过建立几何图形,可以比较清楚的观察到电力监测系统各个环节中设备运转状况,事先预知数据库管理设计的下一步走向。

(二)数据库的管理

当数据库建立之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对数据库实施管理。当数据库建立之后,要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库中,结合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在数据库管理中采用ArcSDE的平台,将数据导入服务器的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也就是orade,利用ArcSDE管理功能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需要指出的是,ArcSDE能够提供全新的管理方法,提供全新的方法能够极大方便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三、电力通讯监测系统的主要构成

第一,通讯图档管理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中主要是为通讯设备和通讯业务实现有效管理提供必要的图形支持;将提供图形实现符号化管理,为客户提供方便的设备和电力运作状况。通讯图档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通讯设备和业务管理提供必要支持,能够达到有效查询相关设备和业务的目标,将客户使用状况进行明确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通讯设备管理子系统。在该子系统中,对于基站管理要予以高度重视,有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保证基站内设备有效正常运转;保证站内其他设备有序工作。

第三,客户资料管理子系统。在该系统中,主要包括对客户资料的录入、查询、增加、更新、分析等,及时高效实现对客户的管理,为电力监测系统实现高效运转提供必要的客户服务平台。

第四,通讯业务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对电力系统线路进行巡视的基础上,对发现的故障予以及时报告,查询统计出出现故障的线路名称、故障发生的具体时间、故障类型以及处理状况等信息资料。

第五,辅助决策子系统。在该系统中主要是对已经铺设的光缆网络拓扑结构予以分析,通过分析网络拓扑特征来判断电力工程中所采用的网络布局是否科学。一旦出现系统或电力故障,能够为抢修节约时间。

第六,电力系统实时监控响应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借助无线终端反馈的信息,对电力线路运转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对存在的隐患在第一时间内向主管部门发出提示,主管部门根据相应知识作出判断,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四、电力通讯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有效的支持率电力通讯组织的计划性。

引入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的人力和物力情况进行摸底,掌握运转情况,对计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有效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第二,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有效实现了对电力通讯的组织强化功能。

在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帮助下,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主要依靠人为管理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能够将电力生产和运行各个环节通过真实的数据进行显示,为电力通讯行业组织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第三,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有效提高了电力通讯的控制能力。

在电力通讯监测系统中可以有效实现对多个点和多个区域予以同时监控,对监控的状况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予以及时显示,大大提高了电力通讯的实际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柏,李永峰.基于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线路监测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8,30(12):58-61

通讯基础建设第8篇

关键词:Android系统;通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Android系统构架与技术分析

(一)Android系统构架特征

作为移动终端的软件设计与应用平台,Android系统构架的搭建是在Linux系统基础上加入Java系统数据得以实现的,加之Linux系统内核数据的公开化,也使得Android系统的具有了开源的特性,在系统数据开源的基础上,系统中的数据内容能够通过第三方进行复制或转移,这也为不同应用程序组件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前提。Android系统构架还具有可替代性,在Java数据构建的虚拟机基础上,Android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能够在占用极小运行空间的基础上,对Android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嵌入或提取,并时刻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在Android系统构架中,还囊括了多媒体图形处理,GSM移动通信以及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等技术,这都为Android系统构架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Android系统工作机制

在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应用程序必须依赖于Activity,Intert Receiver,Service,以及Content Provider四个模块。其中,Activity数据模块作为终端和用户的交互通道,主要负责为用户创建终端对话窗口,用户通过窗口向手机终端输入指令,从而启动应用程序,为Activity系统中应用程序的运行提供前提。Intert Receiver模块则主要用于进一步描述应用程序中操作动作所引发的数据信息改变,在Intert Receiver模块的数据信息描述中,Android系统并能够依据对应的数据指令调用对应的程序组件,从而促进用户操作的完成。作为手机终端在用户指令下完成操作的后台实现基础,Service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在手机后台保证应用程序的持续运行,保证程序在用户的明确指令下得到终止。为了保证Android系统对用户数据的有效维护,Content Provider模块的研发主要用于用户数据的保存,在这一模块的运行基础上,手机中的用户数据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Android平台通讯录管理系统开发与探究

(一)通信录管理系统构架分析

在Android系统的通讯录数据管理中,主要涉及到的模块有Content Provider和Activity两个。为了保证应用程序对通讯录数据的规范性访问,通讯录管理系统在Activity模块的交互数据基础上,还要对底层数据库进行封装处理,并在数据封装后为其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此外,由于用户访问通讯录数据库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讯录管理系统还要建立起对应的数据共享通道,从而保证用户对通讯录数据访问的及时实现。在Android系统平台下,通讯录系统管理还采用了分层结构,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也保证了用户对通讯录数据的有效访问。

(二)通信录系统数据库研究与设计

在Android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通讯录数据库的建立为多账户的用户的访问提供了有效的前提。为了切实的满足手机通讯中用户对通讯录数据的访问需求,通讯录中联系人姓名,电话以及邮箱等数据内容必须得到规范性的管理与应用,因此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为了实现即时的数据访问,通信录管理系统便会首先对数据类型进行划分,通过将联系人姓名,电话及其他数据进行类型划分,从而有效的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在Android系统平台下,为了将联系人信息内容进一步细化,通讯录管理系统还会将联系人的数据信息内容构建成为一个数据单元,并通过将数据单元进行层次划分,提高不同的信息内容之间的归属联系。在通讯录系统的数据处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Android系统对用户信息的读写性,数据库还将通讯录数据的读写进行了分化处理,通过将联系人同步等活动与数据库读写操作进行分离,减少数据同步处理所产生的错误概率。在数据读出和写入过程分化的基础上,通讯录管理系统对用户数据的处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稳定性和统一性,这对于通讯录系统的用户应用也有着巨大保障作用。

(三)通信录系统的应用实现研究

Android平台通讯录系统的管理是在信息的异步处理协议上得以实现的,在信息的异步处理过程中,通讯管理系统首先依据异步处理协议设定对应的信息格式,通过将不同的通讯录信息进行记录并划分,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用户引导。在通讯录数据的异步处理基础上,手机终端能够将用户信息进行封装处理,并将其发送到信息服务端口,从而为用户的数据访问做好准备。在用户对通讯录数据信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通讯录数据库中的ClientHandler模块首先按照异步处理协议对通讯信息进行查询,在完成了数据请求工作后,再将数据包发送到客户端。在这一数据信息的传输流程中,通讯录系统不仅有效的实现了联系人数据及相关信息的调用,也有效的满足了用户的访问需求。

三、结束语

随着Android系统开发的逐渐深入,通讯录系统的管理也在逐步得到完善,针对通讯录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不仅能够使系统研发人员更为深入的了解当前存在的系统问题,还可以引导其进一步完善系统,从而推进Android系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尼.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3).

[2]方伟清,史萌.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交通查询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21).

通讯基础建设第9篇

关键词:光纤网络;通讯工程;应用

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中,光纤网络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利用光纤网络高速率、强抗干扰以及大容量的特征,能够从全方位促进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这就使得通讯介质产生了根本的变革。特别是在传统的通讯技术发展遭遇瓶颈,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社会通讯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光纤网络的应用,能够彻底的变革传统的通讯技术,更好的推动现代有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说,通过强化光纤网络在通讯工程技术当中的应用探究,能够为满足现代通讯工程的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推动通讯事业的稳定性与高效性提升,更好的为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讯需求。

1光纤网络在通讯工程技术当中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现代通讯工程技术的发展当中,光纤网络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单模光纤、接入网光缆、室内光缆、通信光缆以及塑料光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光纤网络的发展,其在通讯工程当中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特别是在现代通讯行业当中,供应商对于光纤通讯有着更高的重视程度,在技术研发当中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就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多波长光网络以及光网技术合作计划将会得到更好的落实,光纤网络在促进通讯工程技术发展当中的作用也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为满足人们的通讯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光纤网络的关键技术

2.1网络基站

作为光纤网络正常通讯的基础,网络基站在整个的光纤网络当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就目前的网络基站来说,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解码基站以及通信基站,这两种基站都是进行网络通讯转换的节点,为保证网络通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随着我国通讯工程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站的建设工作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只有依靠大规模的网络基站覆盖,才能为通讯工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网络基站在运作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保密性与传输的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从而为用户的通讯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通信中的复用技术

在通讯工程的发展当中,光纤网络不仅需要对光信号进行处理,还要对现有的资源以及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保证资源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资源的调度依赖于复用技术的保障,只有科学合理的对光纤网络进行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光纤资源的作用与价值,为通讯工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进行复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传输容量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保证整个效能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光纤网络效率的提升,为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光纤网络在通讯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3.1光纤入户

在通讯工程当中应用光纤网络,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实现光纤入户,从而更好的促进用户网络宽带的提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在传统的网络宽带当中,尽管理论宽带很高,但是用户终端的宽带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缩水,造成实际网络宽带较低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因此,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光纤网络在通讯事业的应用当中,必然会朝着光纤用户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光纤入户也会逐步的落实,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通过光纤入户的实现,能够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推动我国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保证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实现。

3.2全光网络的发展

在通讯工程技术的发展当中,全光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为节点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传统的光纤网络节点当中,采用的大多是电节点的形式,但是在全光网络当中,节点将视线全光华,从而极大的促进信息传递效率与安全性能的提升。在全光网络的传输下,能够在较强的兼容下,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传输,从而更好的进行各个终端之间的连接,促进网络宽带的提升。在光节点的作用下,信息传输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减少以往由于延迟传输而产生的信息乱码等问题,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网络结构的便捷。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的全光网网络技术应用当中,研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强化对于全光网络的研究工作,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当中的作用,推动我国现代通讯行业的发展。

4结语

随着光纤网络的不断发展完善,其自身所具备的大容量、抗干扰以及快速率,使得其在电信行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通讯工程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光纤网络不断应用的背景下,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完备起来,有线通讯行业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为通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传统的通讯技术发展遭遇瓶颈,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社会通讯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光纤网络的应用,能够彻底的变革传统的通讯技术,更好的推动现代有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说,通过强化光纤网络在通讯工程技术当中的应用探究,能够为满足现代通讯工程的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推动通讯事业的稳定性与高效性提升,更好的为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讯需求。

参考文献

[1]樊旻,王影.光纤网络通讯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19).

[2]孔德正.基于可视化方法的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