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市场调研的困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0 16:23:53

市场调研的困难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1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开展“四群”教育、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动员会精神,***区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两个节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困,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深入调研问民情。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以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开展民情调研和民情恳谈,了解责任区和挂钩联系户所想、所思及生产生活困难,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收集归类,撰写成调研报告提供区委、政府决策参考。目前,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责任区开展民情恳谈1100多次,撰写调研报告40余篇、民情日记1000余篇。

二、走访慰问解民困。大力开展“送温暖进万家”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责任区,与困难群众、职工和困难党员、老党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年货物品,鼓励困难群众树立信心,自力更生,过好祥和年。“两节”期间,***区为城乡低保户、困难户、军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抗美援朝老战士、参战退役困难人员、老困难党员等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和慰问物质及资金共755.34万元,惠及人口3万余人。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协调资金强基础。充分整合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资源,为基层群众协调资金,帮助解决村组道路硬化、水利设施、活动场所、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两节期间,通过各级干部的努力,共为责任区协调资金931.758万元、物资折合资金279.85万元。区人大在深入责任区芦山村调研时,得知村民因道路不畅,导致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出去的困难后,主动协调资金21万元、水泥278吨,为芦山村修通了进村致富路,赢得了芦山村人民的好评。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2篇

今年以来,**众多工业企业产值增幅下降,效益出现滑坡。面对困难,嘉兴市委常委、**市委书记俞志宏提出:“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知难而进,主动适应宏观环境。”该市在5月份集中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派出全部由市领导任组长的12个工作组,重点走访调研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和经营困难企业,摸实情、议对策、解难题,共梳理出融资、税费、用地、减排等问题230个。

走访企业的过程,就是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工作组都有相关部门和金融单位负责人参与,对走访掌握的问题和困难,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经梳理后交办相关部门限时解决。在走访中,共有近150个问题得到现场解决,另有70多个问题交办解决。马桥街道是**经编工业重点产业园区,许多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经工作组协调,由人行**市支行牵头举办银企签约会,各金融单位投入信贷资金1.8亿元,重点解决企业技改融资难题。

因政府工作不到位引发的问题,受到领导干部的格外“关照”,一批老大难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在**刚刚起步建设的城市副中心尖山新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大部分电网还是围垦时拉起的自建自管线路,经常发生故障,4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进驻后,用电更趋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在这次走访中,市供电局决定投入1000多万元,对整个区域电网进行改造,下月中旬工程即将完工。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3篇

中国种业危机或许不是坏事,企业要利用危机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素质,发展成为真正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对于一些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这甚至是一次做大做强的好机会。企业和科研机构应突破体制障碍,整合资源。一些科研机构若再不推动改革与创新,在未来的资源整合中不会有太多筹码。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都要从“8+1”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管理者不要为了闭门想象出来的政绩搞一厢情愿的大捏合,科研机构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在产业中的地位,主动探索改革,实现国家、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利益诉求和多赢的局面。

需调整产业结构

在这次种业危机中,跨国企业所受到的资金压力比较小,经过技术调整,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得很快,他们有可能与中小企业联手,在各地市场拓展立脚点,然后击垮中国大企业。

在中国种业自顾不暇的艰难时刻,放开转基因技术和产品要非常谨慎,因为我国的转基因育种技术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现在产业条件不成熟,匆忙放开可能对中国种业造成致命打击。

转基因是目前垄断程度最高的种业技术,跨国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技术授权击垮国内大型企业。即使那些今天自以为有实力玩弄转基因花招的企业,最终也将陷入困境,直至破产。

当前,需要强调两个技术环节,一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商业种质,用以改造国内玉米育种材料。二是推行高密度抗逆育种策略。非如此,难以高效率地推进商业育种计划,难以培育出与跨国公司相竞争的矮秆、早熟、耐密植、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8+1”回避这两个非常迫切的技术需求,失败是必然的。

最近几年,经过市场经济的熏陶和洗礼,科研人员已开始表现出较高的商业育种积极性,但普遍缺少创新动力。大部分企业有创新积极性,却没有创新能力。要克服种业发展的尴尬局面,就必须克服三大障碍。科研机构要在种质、技术、人员培训和信息等方面顺应科企合作的重大需求。“8+1”的失败应该有助于企业和科研机构重新定位科企合作的战略方向与途径。

国家应防止种业垄断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4篇

[关键词]区域治理;主体;结构;困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071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ZD0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心怡(1989—),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政府与法治政府。

一、区域治理现状

区域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整个世界角度着眼来看“区域治理研究发轫于欧美,其理论源流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早期诞生的区域经济学,后来融会了政治学、发展理论、治理理论等多元视角,逐步成为区域科学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现今对于治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多元化、多中心、网络化、各种力量的参与、协商与谈判等思想是各种治理定义的共同特征。简言之,区域治理就是治理理念或理论在区域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区域治理指政府、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公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最大化区域公共利益,通过谈判、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集体行动的过程。在这里,将区域治理的特点归结为三大点:一是多元主体形成的组织间网络化治理,二是强调发挥非政府组织与公民参与的重要性,三是注重多元弹性的“协调”方式来解决区域问题。

区域治理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突破,也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治理的关键成果。它打破了区域内政府之间的块状隔阂,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平台和有效的沟通渠道。区域治理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它将各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推向了公开化、公正化、程序化的轨道,使各地方在竞争与合作中朝着共同发展的良好方向迈进。

二、区域治理中的两难与困境

在区域治理中政府是最为重要和起主导作用的治理主体,并且在我国由于现实的实际情况的限制,政府在区域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显得更加突出。但是,由于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地方政府成为了实际的利益主体,使得在区域治理中,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时会发生种种竞争和矛盾。加之政府在主导区域治理时还要处理自身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不仅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区域公共治理,还要在治理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以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这使得我国区域治理面临整体与局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两难与困境。

首先,市场运作的内在规律和机制是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和以价值为基础的价格机制。在区域治理中,同一区域各地方之间由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管理模式的差异,导致区域内统一市场难以形成。并且政府对市场规律性的解读与市场实际的发展规律存在着脱节和滞后,致使我国区域治理面临着统一市场与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

其次,市场的本质性与我们推行市场进程的局部性与滞后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市场规律要求统一、完整的市场机制;讲求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和统一性;自由性和契约性是市场运作的基本特点。而我国区域治理过程中,对于市场规律的认识不足,往往以政府对市场的垄断来取代市场的自治;从义务本位到权利侧重过度的摇摆性取代了市场中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将意志取代了市场的契约和自由精神。同一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内部还存在着结构性和利益性的矛盾冲突,这使得有些领域和部门能够很好的推行市场机制而有些组织和领域则排挤市场机制,因为这将会触及到其本部门、本组织的既得利益。

最后,市场制度的配套性综合性与我们执行制度的功利性单一性之间的矛盾。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只有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才能有效发挥,这要求我们在执行市场制度的时候要讲求综合性和协调性。但是,目前我国区域治理中,各地方政府在推行市场制度时,各自有着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同区域的地方政府间缺少统一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秩序。并且我们目前的制度实行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和单一性,使得市场制度不能很好地被执行,甚至导致了诸多矛盾和冲突。

(一)市场失灵导致区域治理困难

市场逐利导致区域治理困难。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利益的追逐,在一定的区域中,资源总是流向那些效率高的辖区,因为在那里更少的资源可以换得更多的利益。正是市场的这种盲目逐利的性质,使得区域中经济发展面临失衡的威胁。

市场滞后导致区域治理困难。市场机制虽然可以使资源的分配更具有效率,但市场也具有其缺陷性,譬如市场的滞后性。当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流向生产效率高并且利益大的地区或行业时,市场极易饱和,而这种饱和不会立刻表现出来,此时人们还是在盲目的投入各种生产要素,这就会导致生产的过盛,要素价值被扭曲,此时价格与价值出现完全的不对等情况,市场的稳定遭到破坏。

市场垄断导致区域治理困难。在自由市场中,随着生产资料的自由流通,愈是高效的行业和企业,愈是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些企业逐渐建立起自己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从而排挤其他新兴企业,最后形成对价格的垄断。

(二)政府作为不力导致区域治理困难

第一,地方政府自身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治理困难。一个区域通常由若干个行政区组成,而这些行政区都有自身的利益。当各个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治理就显得困难得多。随着我国中央向地方政府逐步下放权力,地方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自,对于这些自的使用没有更多的制度性安排,这就导致各个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区域内各个地方政府对于有利可图的区域事项互相角力,对于没有明显绩效的区域事项互相推诿、开脱。

第二,政府面对市场整体性特征的政策供给能力不足导致治理困难。自从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先天法治基础的薄弱,加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法治进程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各地方政府不仅要担负起发展经济的重任,同时还要应对各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无序现象,可谓是疲于应对。这一点从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中可见一斑。在这些政策中大多数是临时性和应急性的,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整体的布局。并且,同区域内部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融合度相对低下,面对共同的公共利益,各地方政府通常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制定地方政策,没有对本区域内公共利益的统筹与协调。这最终导致了区域整体发展的滞后。

第三,由于政府认识滞后造成执行效率低下,从而导致治理困难。各地方政府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每个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职责,但是由于社会治理问题具有临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很多事件政府不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地做出反应,缺乏机动性和应变能力。各部门之间又存在着利益的博弈问题,使得政府的执行效率更加堪忧。此时,本应该是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的时候,但是,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先天的弱小性和依附性,使得其不能起到弥补政府职能空位的作用。

第四,政府职能缺位、错位引起监管力度薄弱,最终导致治理困难。区域地方政府之间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监管是一种事前的防范措施,监管做到位后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各种问题的爆发,也可以在问题爆发时将矛盾降到最低点,使其落在更加可控的范围之内。现阶段我国区域治理中的监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容易管的、管得好的、有利可图的方面大家争抢着去监管,而那些繁杂的、见效慢的、无利可图的方面则是无人问津。这就导致区域内监督的重复、覆盖以及缺位、空白。

三、区域治理责任合理化对策

区域治理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因为区域治理是一种网络式的互动模式,每个主体在其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使区域治理能够走上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就必须使区域治理的主体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区域治理至少还缺乏以下几种关键的能力。

首先,缺乏区域整体的统筹能力。由于我国是后发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主导之下的市场经济,这就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对政府的依赖十分深厚。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民主法治的传统相对薄弱,所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就更加显著。我国在治理中必须要转变以往的单一主体、固定对象、片面效果的方式。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对于区域内的公共事务要有总体的布局和长远的规划。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事务进行责任的分解与认定,在既有大方向的指挥又有小目标的认定下,将局部整体的关系由对立、摩擦逐渐调整为融合与协调。

其次,区域政府行政能力不足。第一,各地方政府之间应通过有效的对话合作机制,树立共同的目标理念,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区域内政府之间的博弈与斗争。我们不仅要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还要建立一定的补偿机制,使区域发展趋向于平衡。第二,政府应当在与市场制度的磨合中加强自身的政策供给水平,通过对市场机制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探讨,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使政府的制度、政策与当时的市场环境相匹配。不仅要使地方政府自身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还要将个体的发展与区域的整体目标相融合。最后,区域政府之间应建立联动的执行机制,面对同区域内的各种公共问题应该根据其性质、内容、影响范围来确定执行计划。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治理中,要以治理客体为发点,而不是以治理主体为中心。

最后,社会主体缺乏适应能力。社会主体也是区域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因此社会主体对于区域治理而言也要培养一定的适应能力。社会主体首先要培养的是参与能力,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治理中来,不仅要将自身的所求合理、合法地表达出来,还要将不适合自己的制度、政策及时地反馈出来。其次还要培养社会主体的自立性,市场运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社会主体没有自立性那么必然要破坏市场运作的规律和机制,导致市场的畸形,最后影响区域治理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区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必将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我们不仅要了解区域治理的必要性,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在区域治理中面临的重重困境。只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形成有力的作为。我们在区域治理的道路上还有非常漫长的旅途,只有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才能形成更加科学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1〕 陈瑞莲.区域公共管理导论〔J〕.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陈瑞莲,杨爱平.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 历史的转型〔J〕.

〔3〕 安建增.府际治理视野下的区域治理创新〔J〕.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5篇

法,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一、组织三类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的主要政策精神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年至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76.6%,包括嫁接改造调整企业823户,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480户等。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6622户减少到3757户,企业资产总额由1387亿元增加到6422亿元,增长了3.6倍。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总量成倍增加。

建立国有困难企业帮扶制度。我市十分重视解决困难企业的问题,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建立了困难企业帮扶制度。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国资委会每两年评审一次困难企业,以保障职工生活、支持就业再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为重点,对困难企业及其职工给予免税、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照顾。各方面在加大帮扶困难企业工作力度的同时,采用嫁接调整改造和破产重组改制等方式,帮助部分困难企业找到了解困和发展的新路子。经有关部门评审的困难企业,由年的1750户减少到年的1018户。

积极探索困难企业退出市场的新渠道。年以来,我市有55户企业按照国家下达的指标实施计划内破产,有65户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共安置离退休人员和在册职工15.5万人。企业实施计划内破产要有国家下达的指标,企业实施依法破产要具备破产的条件,而大部分困难企业没有国家下达的破产指标或不具备依法破产条件,因此难以通过破产渠道退出市场。这些企业无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要支付职工工资等费用,拖欠职工的债务无法解决,可变现的资产不断消耗,维护职工基本权益的条件越来越差;所有企业都是长期亏损,每户年均亏损126万元,企业亏损面居高不下。为了有效保护职工权益,使不具备破产条件的企业退出市场,市政府于年了《关于困难企业整体分流安置职工和退出市场的意见》,(津政发108号)。由此,我市建立了企业退出市场的第三条渠道。两年多来,有201户企业按照上述文件的政策退出了市场,7.8万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5.2万名职工进入托管中心,企业拖欠职工的8.6亿元债务得到了彻底解决,职工生活和社会保险有了长期稳定有效的保障;企业亏损户数相应减少,机电总公司有59户困难企业退出市场,总公司整体由亏损转为盈利。

修订完善困难企业退出市场的政策制度。在组织困难企业通过三条渠道退出市场的过程中,计划内破产企业要执行国家统一政策,依法破产企业要执行国家统一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而退出市场企业要执行地方政策。这些政策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由不同部门制定的,妥善安置职工的政策不统一,为职工提供管理服务的办法不完善,保障离退休等人员生活长期稳定的制度不健全,资产处置和资产变现的政策不配套,困难企业退出市场的成本普遍不足等,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对企业和职工的数据资料逐户进行分析测算,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和妥善安置全体职工为中心,在深入研究统一政策制度、完善管理服务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企业退出市场规程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三类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的意见》。这个意见的主要精神是,争取在年至年的三年内,组织1018户不具备存续条件的企业,以妥善安置全体职工为前提,通过计划内破产、依法破产和退出市场等三条渠道依法退出市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和谐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充分认识三类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的重要意义

积极做好三类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工作,是全面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妥善安置三类企业的全体职工,是切实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市现有的1018户企业,共有职工56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3万人,包括离休人员2314人,退休人员33.2万人;在册职工23万人,包括在岗5万人,不在岗18万人。妥善安置三类企业的全体职工,涉及离休人员和退休人员,工伤人员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精简退职人员和企业退养人员,以及大龄职工和年轻职工,主要有五项任务。一是逐笔核对企业与职工的债务,用企业筹资加政府补助的办法,彻底解决企业积欠职工的所有债务,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各市属集团公司和各区县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做好离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三是各市属集团公司和各区县建立职工托管中心,做好退休人员、“4050”人员以及符合条件伤残职工和丧失劳动能力职工的托管工作,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贴和生活费补助等政策。四是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以及我市制定的生活补助费标准调整机制,为精简退职人员和企业退养人员预留生活费,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五是鼓励就业再就业,企业接纳转移劳动关系人员,对不符合进入托管中心条件的人员和年轻职工实行分流安置,理顺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全面促进就业再就业。妥善安置三类企业的全体职工,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的政策和周密的工作,设身处地的研究解决各个群体的实际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为三类企业退出市场创造条件。

支持三类企业依法退出市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市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历时8年完成第一轮国有企业嫁接改造调整后,开始实施新一轮的嫁接改造调整,国有企业改制面不断提高,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不具备存续条件的企业开辟退出市场的渠道,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现有的1018家三类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数是无产品、无设备和无经营的“空壳”企业,账面总资产388亿元,总负债458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118.1%。支持三类企业依法退出市场,可以盘活企业资产,减少长期消耗性开支,促使不具备存续条件的企业彻底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从而有效地集中社会资源,促使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深化改革,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做好三类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工作,是构建和谐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我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以职工为主体,尊重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维护和实现职工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组织职工积极投身于企业改革和发展。我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心任务,支持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促进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当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上升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三类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工作,要求我们坚持以职工和企业为主体,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工作程序,以妥善安置全体职工为前提,组织三类企业依法退出市场

做好困难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工作,是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妥善安置全体职工为前提,组织三类企业依法退出市场。加强组织领导,严格依法办事,把事情办好办实。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计划安排。市政府、各区县政府和各企业主管部门分别成立领导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以妥善安置全体职工为前提,做好三类企业依法退出市场工作,确保职工、企业和社会稳定,用三年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市国资委、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和市国土房管局成立工作班子,指导企业制定方案,做好方案预审、方案审批及审计监督等项工作,加强资产和资金管理,定期对职工安置和再就业等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各区县、各集团总公司负责本区县、本行业的工作,帮助所属企业搞好资产清算、债务清偿、安置职工方案制定等工作,加强托管中心建设,做好进中心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充分发扬民主,规范运作程序。三类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和依法退出市场工作,要坚持公开透明,实施方案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工会组织要参与职代会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各集团公司负责指导企业制定方案,企业变现资产要真实准确,职工安置方案要切实可行,缺口资金要确保到位。计划内破产和依法破产企业破产终结后,工商部门依法办理企业注销手续。退出市场企业在妥善安置全体职工和处理与银行等法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后,要关闭统计、财务等账户,工商部门依法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6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__市抓住学习这个关键环节,坚持高起点、严要求,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强化课题调研,坚持边学边改,各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创新学习形式,突出分类施教。__市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做到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研讨与调查研究相结合,适时采用专题辅导等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要求、标准确立上,各单位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施教,确保学习培训的效果。市委常委举行了六次中心组集中学习,原原本本学著作,邀请专家出点子;市人大机关问计于专家,11名专家围绕__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建议;市政协机关举办知识竞赛,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市委宣传部建立qq群,开展网络学习交流,畅谈学习感想和体会;汇川区以“六个一”活动(即邀请知名专家作一次专题辅导,开展一次科学发展观理论测试,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部门作一次学习辅导报告,集中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组织一次赴示范点观摩学习,举办一次“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汇川大发展”演讲活动)为载体,确保学习取得实效;凤冈县以“三学三争”(学政策理论、文献精神,争做与时俱进领头人;学法律法规、案例剖析,争做公正廉洁明白人;学“三化五能”工程、梯子岩精神,争做为民服务贴心人)为载体,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红花岗区采取“五学”(专家辅学、集中研学、上门送学、轮流讲学和实践比学)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围绕课题调研,科学谋划发展。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紧扣“打造‘六大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__”主题,围绕“六大环境”打造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等七个方面,通过广泛征集,从1000多个课题意见建议中,筛选出30个备选课题供市委各位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选择。经市委常委会研究,最终确定了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和市政协党组领题调研的20个调研题目。同时,将9个市级重点课题交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调研。各参学单位深化认识,精心组织,认真思考,制定课题调研方案。市环保局在机关系统内部广泛征求调研题目,局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及局直属单位提出调研拟定题目41个,并分成a、b、c三类,确定a类为局领导干部领题调研题目,b类为局直属党支部领题调研题目,c类为部门或科(室)领题调研题目;市国土局通过组织保障到位、精选调研课题、创新工作方式、明确工作责任由16名同志组成了5个调研组,由5名局领导分别任组长,负责领题调研工作;市直机关工委围绕“创新党建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和谐机关”的实践主题,细化学习调研阶段内容,逐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余庆县采取“四围绕四确定”(围绕实践主题确定调研方、围绕工作性质确定调研内容、围绕反馈意见确定调研形式、围绕查找问题确定调研目标)工作方式,扎实开展调研活动。道真县以“六个重点”(蹲点调研、走访农户、访贫问苦、宣讲政策、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开展基层调研活动,扎实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边学边改,破解发展难题。各单位围绕市委确定的“打造六大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__”这一主题,认真查找问题,坚持边学边改,在学习实践中不断破解发展难题。3月24日,由市劳动社会保障局与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在汇川体育馆举行了__市20__年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大型现场招聘会,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服务,同时为各类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市体育局根据群众反映的“凤凰山公园、三阁公园、红花岗区政府对面广场、老城凤凰小区等市民集中健身的场所,缺少健身器材”的问题,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安装了价值25万元的健身路径工程,投入13.5万元对汇川体育中心广场上因使用频率过高而损坏的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新和维修;市供销社把帮扶企业困难职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筹集市级社属企业扶贫帮困基金15万元,重点解决市级社属企业困难职工遭遇害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子女入学等困难和问题;市房管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工作,开办农房产权证。目前,全市已有11627户农村住房进行了权属登记,农民开始用房产证抵押贷款,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生活消费投入,拉动农村大市场。正安县组织19个“三农”服务团,1080名干部奔赴乡镇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和“三农”服务工作,并要求完成“八个一”(组织好一次大规模的宣讲;开展好一次综合服务活动;搞好一次适用技术现场培训;开好一次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开展好一轮入户走访调查;帮助村组制定好一份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为当地群众办好至少一件以上的实事;完成好一份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规定动作,使群众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惠。赤水市围绕“竹业强市”发展战略,通过“组建四支队伍、确保四个及时、破解四大难题”,为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提供竹原料保障,促进农民增收。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7篇

二、向农业开发信息资源的方法步骤

1.聘请有关专家到各个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写出项目建议书。贫困地区确定以后,首先要聘请有关专家深入贫困地点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第一产业方面,适合发展何种特色农业经济或畜牧业、养殖业等;第二产业方面,根据当地资源,适合建立什么样的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方面,看看当地有没有旅游资源和服务方面的开发项目。专家们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以后,还要分析论证其是否可行。比如:当得出贫困地区适合兴办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结论以后,那么,就至少要对国内外市场大致进行一番调查研究。看该产品在市场上是稀缺还是饱和,看该产品的发展前景如何,看生产出该产品的成本如何,是否低于市场价格,以及凭我们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能否为其研制第二、第三代产品。

即使不能,也要考虑能否在现有设备稍加改造的情况下,尽快转产二、三代产品等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得出该贫困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结论,并写出项目建议书。

2.多开发有用信息。(1)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科研院所、文教系统的单位大都有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比如省、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和资料室,不仅有取之不尽,经常更新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还有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专业人才。只要有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文献资源中查找贫困地区所需要的信息,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尽管是一项工作量十分浩大的工作,但对于科研院所,文教系统的单位来说,开发网上信息资源至少具有两大优势,即网络设备优势和人才优势。(3)要从专利局、科委、科协、寻找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信息。我国成熟的科技成果大都为专利局、科委、科协所掌握。因此,要派专人去这些部门搜集或购买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信息。科委、科协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部门,只要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社会进步,那就有可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4)要到有一定科研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去寻找科研人员的最新科研成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高新技术成果的主要生产地,在那里,有许多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函待转化,要从中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有用信息。

3.组建信息源队伍,深入农村贫困地区进行信息服务。要求这支队伍的成员,既要懂专业技术,又要有深入浅出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吃苦耐劳,且乐意下乡到贫困地区进行信息服务。他们只要带上笔记本电脑、电子投影仪等,就可以很直观地为农民朋友们宣讲。农民朋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用信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养殖业或兴办第二、第三产业。向农村地区开发信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信息源单位,要对贫困地区兴办的产业负责任。比如兴办了一个企业,要对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负责任。所说的负责任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负责为其跟踪市场供求信息;另一方面要为其跟踪产品的第二、第三代产品的信息。

三、向农业开发信息的保障措施

1.领导出面协调,主要是解决人力资源的调配问题。作为科研院所、文件系统单位的领导,一定要出面协调本单位为贫困地区开发信息工作,假如开发信息单位是一所高等院校,就要成立一个“校开发信息协调领导小组”,由一名校领导任组长,负责在校内外调用或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从各院系协调、调用学生青年志愿者。否则,仅靠高校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中心等信息单位,是不可能做好开发信息工作的。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8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2008和2009两届年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了“个人能力”、“人际关系”、“求职成本”、“就业公平”等是制约农村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建立 “有形”和“无形”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强化高校责任,提升高校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政府职责,规范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平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政府、市场、高校共同协作,才能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籍大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农村户籍 贫困大学生 就业取向 实证研究。

贫困大学生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了政府、高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已接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且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而每年有近百万名贫困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问题,贫困大学生签约率低、在择业岗位上出现偏差等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面对农村籍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课题组根据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经历和对农村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开展了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取向实证研究。主要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如何分析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面对就业形势,把压力变为契机,促进农村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

1 调查内容设计

针对2008届毕业生和2009届在校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渠道、对就业中碰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及面对就业形势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共设计了16个选择题。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抽样样本:本课题针对2008届本科毕业生和2009届即将毕业的在校本科生,设计相同的问卷调查表,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通过电话访谈、信件回访和个别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收回522份,回收率87.00%;其中城镇毕业生198份,占问卷总人数的38%;农村籍大学毕业生324份,占问卷总人数的62%;其中农村籍男生:158人,占问卷农村籍贯人数的48.76%;农村籍女生:166人,占农村籍问卷人数的51.12%,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问卷调研前后历时4个月。在2008届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共收回222份问卷,有154人顺利找到了工作,占调查数的69.37%,其中,农村籍大学生有88人,占57.14%。农村籍大学生中,女生有48人,占54%,男生有40人,占46%。调查截止日期2008年11月20日。

3 结论与分析

3.1 农村籍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更趋向于找一家适合的企业,尽快就业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近71%的同学对就业形势充满希望,认为只要努力,不要太挑剔,就能找到适宜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有近20%以上的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和到事业单位就业。相对于近年公务员系列和事业单位的考试的严禁性,来源于农村的学生相对较少,他们更趋向于尽快就业,为家庭分忧。

3.2 个人能力是制约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过程中农村籍大学生碰到的主要问题,31%的同学产生心里障碍,表现出:心里胆怯,紧张,担心对方不要自己等心里压力,是自己难以恰当地把握和回答对方的提问,制约了自己的意愿的表达;其次,有28%的同学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放在的首位,影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多项因素中,性别年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见图1。

3.3 人际关系被农村籍大学生认为是最主要的就业途径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把靠人际关系就业作为了主要途径,并认为就业过程中更看重父母、亲戚的意见。但在实际的调查中,真正通过人际关系就业的却不到2成,农村籍大学生只有9%,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意见。有43%的农村籍毕业生,选择了靠自己就业,依靠学校的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信息就业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最为安全和稳定的就业渠道。他们认为社会上的人才市场、网络求职、媒体招聘只是了解就业形势的一个窗口,实质性的就业不多,只有6%选择了其它渠道,见图2、3。

3.4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质量低于其他毕业生

在“你最理想的就业去向”栏目(可多选)的调研中,农村籍大学生多数选择了省会城市、市级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省会城市大中型国营企业、州市县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省会城市自主创业为17%,而“三支一扶”无人填写。但就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民营、私营企业就业占了48%,国有大中型企业21%,只有23%的农村籍大学生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业。而城镇学生54%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19%。相比较而言,农村毕业生就业实现度要比城镇学生低,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要相对较弱,见图4。

3.5 就业公平的法律制度缺位等原因增加了农村籍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单位发展不稳定,生源地户口限制,缺乏劳动保障是非公有企业就业渠道难以开发的最大障碍。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还表现在实现就业公平的法律制度缺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基层就业渠道不畅,所学知识与实际需要脱节、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就业环境不公平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的就业过程。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等是就业不公平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就业不公平增加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性。

3.6 毕业生求职成本高,给农村籍贫困生就业带来又一障碍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主要用于开支资料费、交通、食宿、衣服、通讯费等几大类费用。一般需要开支2000元左右,但农村学生主要在200-1000元之间等等不一,在500-1000元之间占30%;500-1500元之间占19%;在200-500元之间占14%;还有28%的学生控制在200元以下,这部分同学主要为贫困学生,其就业取向也相对较低,尽快就业是这部分学生的目的。相比之下部分城镇学生却有条件在家复习参加多年的考公务员招考。此外,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还要支付上百元的书费、培训费和报名等费用,也是农村贫困学生放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重要原因,见图5。

4 意见和建议

从上述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关键是排解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促进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治本之策,应努力创造并维护整个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建议政府、人才市场和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方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桥梁,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促使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4.1 建立“有形”和“无形”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既重视有型市场的建设和配套,更要重视现有人才市场运行制度等“无形”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包括信息管理、人才交流、人事、人才测评、人才培训和人才中介机构行业管理等工作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多功能、大容量、管理先进的综合性现代化市场。政府可通过这个市场体系进行人才的合理配置调节,并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监督,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服务。

4.2 强化高校责任,提升高校办学理念

目前,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是毕业生求职最重要的信息渠道,特别是通过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其收入较多且工作满意度较高。国家应当将落实高等院校办学自放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首位,注重特色办学,注重各高校的优势的发挥,使高校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人才培养个性,同时理性控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在落实高校办学自的同时,真正强化高等院校的责任,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

4.3 充分发挥政府职责,规范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平环境

政府应进一步细化公平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建设,专门组建公平就业委员会,监管就业市场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是规范行为、保障权益的最有效手段。当“人情求职”“就业歧视”一旦成为现实,所谓“就业公平”就成为了只是在相当一部分不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游戏。容易在社会中产生厌学、投机取巧、不满社会等情绪,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建立和完善公平就业法规是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只有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在人才配置中不缺位,我们倡导公平竞争,平等就业,就一定能够实现。大学生在在职场竞争中,平等的机会、平等的地位、平等的规则的良好人才市场环境。

总之,只有政府、市场、高校共同协作,才能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降低家庭与大学生超过现实情形的就业预期;另一方面,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条件下,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就业招聘行为,建立和完善公平就业制度,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同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团体,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 谭桂明.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78.

[6] 〔2009〕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9年01月23日。

[2] 赵建新.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对策[j].农业考古,2007.(6):255-257.

[3] 周琴.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164-166.

[4] 张红鑫.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7(7):179-180.

[5] 刘俊彦.用人单位看重什么——百名知名企业选人用人标准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10):88-98

[7] 于今.自主创业之我见[j].中华儿女,2009.(3):95

市场调研的困难第9篇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从2015年9月15日到10月15日期间进行,由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按照中小企业标准,在一季度、二季度调查样本基础上,在食品、家居、软件信息、电子商务、居民服务、餐饮、零售商业7个行业,补充30家样本企业。有效回收285家,有效回收率85.4%,其中食品45家、家居36家、软件信息40家、电子商务42家、居民服务40家、餐饮40家、传统零售商业42家。总体上,样本企业行业分布、地域分布、规模分布较均衡。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品牌行业知晓度、美誉度两个指标数据,我们调研所在行业商会、协会,以协会商会出具报告的方式取得;其他数据,由企业调查问卷数据取得。我们以2014年第一季度数据为基础100,依据样本企业数量(50%权数)和平均企业销售额(50%权数)进行加权平均,以保证每次调查的可比性。

二、三季度和前三季度本市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总体情况

1. 市场竞争力指数。2015三季度本市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为94.46,环比2015第二季度94.67下降0.21,同比2014第三季度下降2.26;2015前三季度本市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为94.90,同比2014前三季度 下降1.99。

这里有两个明显的结论:第一,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还在下降通道,说明中小企业市场经营遇到的困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根据我们调查,目前本市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排前10位的因素包括:市场不景气、应收款多、市场恶性低价竞争、流动资金困难、融资困难、人力成本上升快、高级人才引进和管理难、国家扶持政策不落地、出口困难、结构调整和创新有心无力。排名较前的主要是市场因素,也有国家政策因素和企业自身经营因素。第二,下降幅度继续趋缓,2015三季度指数环比第二季度下降0.21,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说明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的一些市场因素正处在改善当中。经过我们调研,第三季度有一定改善的因素主要有:1、原材料成本明显下降,这得益于国际国内大形势;2、库存压力有一定下降,说明企业生产和市场在调整后局部指标在改善,分析原因一是企业开工率同比还是略有下降的,说明企业通过压生产控制库存,二是企业进一步加强市场销售,特别是针对性的库存销售起到了一定作用。3、劳动力成本同比上升0.52%,上升幅度明显趋缓,说明一是工资福利水平处稳定状态,二是企业在主动控制人员成本。4、结构调整和企业创新成果有一定体现。尽管在总体指标上我们还较难反映企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但在调研中发现的确有不少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明显体现优势,财务数据向好,企业竞争力增强。

下面分别考察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三大核心指标。

2. 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2015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为90.15,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75,下降幅度趋缓。2015第三季度销售或营业收入指数为90.67,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9,比起二季度环比一季度下降2.2,下降幅度明显趋缓。2015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利润指数为89.71,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59,利润指数还是处在下降通道。

2015前三季度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为91.21,同比2014前三季度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下降1.51;2015前三季度中小企业销售或营业收入指数91.94,同比2014前三季度下降2.83;2015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利润指数为90.47,同比2014前三季度利润指数下降1.54。

总体上,中小企业市场销售竞争力下降,销售或营业收入指数下降幅度较大,利润指数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销售指数,且下降幅度在逐渐收窄。这说明一方面市场平淡的大格局没有改变,产品销售困难,利润继续下降,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在努力调结构,降成本,控制利润水平,从而减小销售和利润下降幅度。

3. 品牌影响竞争力指数。2015三季度中小企业品牌影响竞争力指数为103.23,环比2015第二季度上涨0.28,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5第二季度品牌行业知晓度指数为102.65,环比2015第二季度上涨0.25。2015第三季度品牌行业美誉度指数为103.8,环比2015第二季度103.50上涨0.3。

2015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品牌影响竞争力指数为102.83,同比2014前三季度增长0.97。2015前三季度品牌行业知晓度指数为102.25,同比2014前三季度上涨1.44,保持继续增长。2015前三季度品牌行业美誉度指数为103.40,同比2014前三季度上涨0.94。

以上数据说明,中小企业在品牌经营方面持续投入,对品牌影响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也说明品牌影响竞争力需要持续经营,持续投入,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4. 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2015三季度中小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为93.37,环比2015第二季度93.92下降0.55。市场营销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94.50,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80,继续呈下降趋势;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1.80,环比2015第二季度92.70下降0.90。企业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占比正向指数为93.69,环比2015第二季度93.80下降0.11。

2015前三季度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为94.03,同比2014前三季度下降2.36。2015前三季度市场营销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5.50,同比下降2.02。2015前三季度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2.6,同比下降4.21。2015前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4.00,同比2014下半年增长2.37。

综观2015第三季度和2015前三季度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企业营销投入、企业科研投入继续下降,科研投入下降幅度较大;成本费用正向指数下降,说明企业的成本费用继续上升,但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幅度不大。调研发现,由于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在营销、科研方面压缩了投入;尽管企业经营成本有上升的压力,但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加上企业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使得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占比正向指数三季度环比略有下降,基本持平,遏制了较快的下降趋势。

三、三季度各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情况

以食品、家居、软件信息、电子商务、居民服务、餐饮、传统零售商业中小企业在上海市统计局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数(50%权数)和销售额(营业收入,50%权数)加权平均,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中各行业分别所占权重如下:食品16%、家居12%、软件信息14%、电子商务15%、居民服务14%、餐饮14%、传统零售商业15%。

纵观各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分布,总体上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同时各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差别较大。

食品行业2015第三季度市场竞争力指数维持在100.31,2015第三季度环比第二季度已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这主要是季节原因,一季度食品行业是旺季,二季度相对要淡,三季度更淡一些。

家居行业2015第三季度市场竞争力指数为86.3,仍旧处下降通道,但下降幅度在趋缓。一方面今年上海一手房地产有回暖的迹象,一方面总体经济不景气,二手房装修热度一般,装修标准上升乏力。

软件信息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继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力指数领先于各行业,增长较快。这与这两个行业处于高新技术行业、成长速度快的行业特性有紧密关联。

居民服务业略有下降,但还是比较稳定。主要是居民服务业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同时相对一、二季度,三季度市场会略微清淡。

餐饮行业继续下降。一方面政策影响依然存在,高端餐饮继续低迷,不少高端餐饮正在谋求转型和调整,一方面三季度是餐饮最淡的季节。

传统零售商业指数77.07,比一季度有下降,比二季度有提升,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查询上海市统计局三季度上海市商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呈现低增长态势,说明我们的调查还是可信的。原因分析:一是有上海市商务委官方组织的上海市购物节主要在本市传统零售渠道实施,发动和响应面较广,加上临近国庆,带动较多的消费,说明商业造节营销的重要性;二是零售商业特别是传统零售商业的自救调整,不断升级,像徐家汇商圈的整体调整,加上嫁接互联网实施营销;三是电子商务主动依靠传统商业落地,如一些体验性的电子商务落地到具体商场;副食品电子商务与传统批发市场、零售菜场、生鲜超市、菜店对接,把销售额留在了传统商业渠道。

四、问题

1. 2015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94.46,指数偏低,且仍旧处下降通道。说明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是在下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这应该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同仁关注和重视。

2. 根据问卷调查,企业反映市场景气度持续下降,并认为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市场景气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目前来看这三块都增长乏力。

3. 关于国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情况。中小企业对营改增和微型企业一定额度内免营业税反响较好,认为企业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好处。而其他相关政策措施,要么不知道,要么落实不够,弹簧门、玻璃门依然存在。

4. 从企业家经营信心调研,信心指数继续下降。企业家反映一方面市场不景气,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大都为商业、服务业,生产性的也是依附性较强、劳动密集型行业,起点低,创新难,碰到困难束手无策。

5. 从各行业分析,传统零售商业、餐饮、家居等行业市场竞争力下降较快,零售商业市场竞争力指数跌进80,这是令人担心的。目前传统产业市场还是占了大半壁江山,但受到市场景气和新兴业态的挑战,影响最大。他们又是保障市场和保证就业的主力,如何让传统产业改革创新,焕发活力,这是个大课题。

五、相关建议

1. 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一是社会舆论的宣传,鼓舞企业家信心,造成全社会支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氛围;二是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适合面上的普惠制政策、行业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比较容易落地,能够较快产生效果。三是对企业家重点关心、培训,鼓励信心,提升能力。应从国家、地方政府、社会、行业、协会、舆论等全社会作为一个战略来做。

2. 发挥科研、中介、协会作用,搭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规模小、能力低,碰到公共的、行业性的问题没法面对解决,从而会导致整体企业的经营困难。所以政府、协会等机构要从政策性、市场化等多种手段搭建中小微企业科研、人才、市场营销、管理等公共平台,解决企业的切实困难,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3. 支持政策要务实,要落地。近年来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花了不少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有较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服务机构发挥作用、企业家培训、商机交流共享、产业链合作、联合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4. 努力促进行业、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发现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非常快;食品、家居服务业主要是受季节影响,总体稳定;传统零售商业、家居、餐饮等行业下降幅度较大。除了行业和企业自身的调整和创新,管理部门应努力引导产业链合作、供应链价值发现、线上线下联动等,发挥各自优势,挖掘存量价值,实施产业整体发展和提升。这在传统商业和电子商务等行业是可以专题研究和推动的。

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