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1:04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1篇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333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综合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产婆术

2.虚拟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

4.教育方针

5.教师专业发展

6.学习的高原现象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

3.简述法国的《费里法案》。

4.简述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改造经验。

三、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1.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有人说“讲授法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的学习”,请运用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评述这一观点。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2篇

形考任务3(阶段测验3)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分)

题目1

1.【选择题】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选择一项:

B.

5W-H

题目2

2.【选择题】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二是

选择一项:

C.

校内教师的评价

题目3

3.【选择题】日本初等学校国语中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语汇教学、作文教学和

三方面。

选择一项:

A.

书法指导

题目4

4.【选择题】英国于1990年发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

四方面。

选择一项:

A.

态度、价值观

题目5

5.【选择题】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

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选择一项:

B.

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题目6

6.【选择题】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

》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

教育教材。

选择一项:

B.

好公民

题目7

7.【选择题】韩国“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纲”规定,《道德》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各年级的道德课内容都由“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四部分组成。

选择一项:

A.

国家民主生活

题目8

8.【选择题】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除了通过专设的公民科实施外,还融合了历史、地理、

等社会科中进行。

选择一项:

B.

经济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题目9

1.【简答题】英国初等教育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哪些类型?

答:(1)实践作业

(2)书面作业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题目10

2.【简答题】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答:

一是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再室内进行;

二是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

强调教师应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

题目11

3.【简答题】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哪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编些故事?

答: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一是先说个笑话,让学生把笑话编写成故事;二是看图编写故事;三是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利用这几个

词汇来编写故事;四是阅读报刊上的某一新闻或消息,让学生围绕此消息来编些故事。

题目12

4.【简答题】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答:

(1)注重社会性道教育。

(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

(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

题目13

5.【简答题】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答: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培养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

三、论述题(30分)

题目14

1.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答: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1)目标: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

(2)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创新

引言

小学生涯,正是小学生由少儿转变向少年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形成的思想品德观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必须执行的。而思想品德的教学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随着社会发展,小学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又有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在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让他们将来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要持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必须从小学生抓起。抓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和时代的迫切需要。

一、讲述故事,通俗易懂

小学生在刚进入小学校园之前,还是个幼儿园毕业生。简单动人、叙述性强的小故事,正是他们最喜爱的。小学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时何不利用这种条件,发挥其有效作用。在课堂上,将小学生应学习的小道理编织成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这样会使学生听讲时更加认真,课后又记忆深刻。例如讲到上学要早到、不要早退的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所熟悉的鲁迅上学时在课桌上刻下的“早”字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当又一次读到这一课,学生还会想起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老师曾经这样教导我们,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故事的寓理性,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将以往沉闷的讲课变成具有趣味性的课堂。

二、树立榜样,简单明了

树立榜样,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十分易记,这也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的方法。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书中内容,事先查找相关资料,找到像主席、总理这样的经典人物当做榜样,随着社会发展,也可以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搬到课堂,致使学生不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例如在教导学生要尊老爱幼时,不再只是讲述老套的公车让座故事,教师可以把国内著名动画片搬上台,讲述小羊们是如何尊重德高望重的老羊村长。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讲兴致,在课后又加深印象,可以达到授课目的。

三、本色演绎,亲切深刻

在小学生身上不难找到好动的特性,小学教师就要利用小学生这种天性,让学生在学习听讲之后,编排演绎一个小故事。这个可以是前面讲述的故事,也可以随学生即兴发挥,但是要围绕主题不变。这是一种角色换位的方法。让学生按角色饰演,表演完后再集体对人物角色的特点进行分析。身为思想品德教师,就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做人的道理,让孩子能够尊师重道,养成良好的品行道德,小孩子的内心比较单纯,很多事情难以理解,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亲身体验,让他们模仿电视电影中的那样,希望通过身临其境,能明确感受其中的道理。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记住这堂课的好途径,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也就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四、亲身体验,趣谈交流

讲授完课堂内容,可以就相关主题提出疑问,让学生来进行讨论,增强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是讲故事的好手,特别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举手站起来交流,从小就培养学生自信、开朗的人生态度。因为年龄相仿,周围听讲的同学也会容易产生共鸣。这个过程不仅达到课堂本身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举两得。

五、深入调查,加强记忆

在课堂之余,让学生学会做调查。例如在学校可以对同学进行访问,回到家中可以对家人进行调查,甚至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去到交警队伍中去进行相关调查。例如讲安全防范意识的一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简短的问题,让学生纪录下来,并在课后对自己的家长和朋友进行调查,这就类似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加深刻学习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平时防范坏人进入家中的重要性等。这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的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做社会调查,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小到初中学校的作业任务,大到一个公司企业的产品调查,都需要胆识和能力去完成调查。

总结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上能够产生共鸣的做法会比课堂生硬讲述效果来得真实。所以,讲述故事、树立榜样、本色演绎、亲身体验、深入调查的方法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对思想品德学习有一定的把握,有效完成课堂目标,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版.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小学文化知识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小学德育教育等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思维发育还不完善的特点,所以,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良好个性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是相关教育工作都应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1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小学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小学生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指点和引导。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都存在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部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管,并没有派遣专业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从而对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2小学德育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目前,还有很多老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及让小学生对一些德育教育内容进行背诵,大大增加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再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极大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缺乏创新性,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参与兴趣,也使得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变的形式化,难以真正发挥德育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良好个性以及正确观念的培养作用。1.3家庭环境方面的不足。家庭环境是小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而家长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所以,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逐渐成为了家中的宝贝,长辈不仅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很多家长都选择了无视甚至毫无理由的庇护,这些都会对小学生良好个性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产生影响。

2现阶段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包含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小学生普遍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很容易影响到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德育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专注度,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文《我不拖拉》时,这一课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拖拉现象进行讲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个教学小活动,让小学生分别讲述各自在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拖拉现象,并鼓励小学生对讲述的现象进行模拟表演,然后让表演的小学生对自身不好行为的坏处进行分析,最后再由老师做点评以及正确行为方式的讲解。这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2.2加强德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将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结合,不仅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小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对小学生品德思想以及良好个性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文《家人的爱》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长辈的关爱行为进行讲述,然后老师再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并穿插一些礼貌、敬老等中华传统美德知识,这种德育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营造出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可以促进小学生丰富内心情感以及优秀品德的培养。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5篇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术教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综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主观追求的教育学目的是其______功能。

A.审美教化B.精神熏陶

C.技能传承D.道德教育

2.学校教育与______并存,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一大特征。

A.“百工”技艺B.“世业”传授

C.“六艺”教育D.“画学”教育

3.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的李瑞清创办了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

A.图画科B.美工科

C.图画美工科D.制图科

4.古罗马教育家______不仅提出了健康的儿童观,论证了学校教育的优越性,还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A.赫拉克利特B.德谟克利特

C.菲迪亚斯D.昆体良

5.文艺复兴不仅提高了美术家的身价和地位,导致了美术教育的新形式——______的出现。

A.佛罗伦萨绘画学院B.达芬奇学院

C.美术学院D.画院

6.德国教育家______认为艺术是人的内部生命的表现,是人的本能。

A.康德B.赫尔巴特

C.福禄贝尔D.佩斯泰洛奇

7.德国美学家______将美术教育与国家经济联系起来,将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素质视为商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A.丢勒B.朗格

C.席勒D.孟克

8.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______,主张以儿童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注重儿童的图画、手工、目测、计算机以及各门学科的互相联系,并采用画报、活页读物代替教科书。

A.行动教育观B.进步教育运动

C.要素主义D.能动学校

9.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教学挂图、画册、实物、多媒体课件、电影等直观教具,或在黑板和画纸上进行示范,这些方法统称为

A.展示法B.演示法

C.呈现法D.示范法

10.美术教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包含:教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和

A.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C.成为反思型学习者D.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处理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回答。

12.请谈谈你对美术教师职能的理解。

13.请简述美术教育对培养专门人才的具体目的。

14.简述美术教育对个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作用。

15.请简述美术教育的层面性。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6.请结合实际谈谈美术教育的智力价值系统。

17.请结合实际论述应如何确定美术教学目标。

四、教案设计题(本大题20分)

18.根据所提供线索设计一份教案,字数300左右,附板书设计。

课题:《黄色和蓝色的画》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6篇

1、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

2、学生学习三角形后,再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称为(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3、《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4、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不包括( )。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5、在解应用题时,老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

A.牢记题目内容

B.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C.熟练地应用计算技能

D.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

6、某一测试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7、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8、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区分,可以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C.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9、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 )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A.瑟斯顿

B.斯皮尔曼

C.吉尔福特

D.斯滕伯格

10、班主任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或弄清有关学生教育的某个问题,需运用(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分析书面材料

D.调查研究 11、 在合作办学、委托培养、劳动用工和教师聘任等方面发生的法律责任属于( )。

A.刑事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行政法律责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12、 不属于智力技能特点的一项是(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13、 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块策略

14、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5、 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 )。

A.空想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6、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17、 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国际化

D.教育制度化

18、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布鲁姆

19、 人的精神力量、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得到发展,这种现象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互补性

20、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多疑

B.焦虑

C.心神不安

D.情绪低落 21、 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班集体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称为( )。

A.班级建设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管理

D.班级活动

22、 “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教育特点是( )。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23、 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24、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过程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25、 遵循“创设情境一确定问题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的是( )。

A.范例教学模式

B.抛锚式教学模式

C.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

D.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

26、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问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27、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使学习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8、 ( )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A.德育总目标

B.道德教育目标

C.思想教育目标

D.法制教育目标

29、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 )。

A.决策者

B.领导者

C.组织者

D.控制者

30、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31、 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32、 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的是( )。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33、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顺向思维

D.逆向思维

34、 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是( )。

A.成熟

B.家庭教育

C.社会舆论

D.教师的榜样作用

35、 ( )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A.保持

B.编码

C.提取

D.记忆

36、 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 )。

A.爱岗敬业

B.爱国守法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37、 采用座右铭激励学生属于( )。

A.自我教育法

B.标准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38、 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是( )。

A.瞬间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3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40、 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是( )。

A.国务院

B.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二、判断题(

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 )

42、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

43、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能够及时执行既定处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不良行为”与“处罚”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观念中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意识。( )

44、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个体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

45、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连结的过程。( )

46、 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

47、《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小学每班不超过46人。( )

48、 相较于大学生的启发式教育,中小学生由于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适合采用“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统一思想、严格要求,才能确保他们能学习更多的知识。( )

49、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

50、 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一变化一凝固”三个阶段。( )

51、 目前,教育理论界主张“你一我”对话型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就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成员,教师的角色是“平等的首席者”。( )

52、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习的主体。( )

53、 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若干自发结合在一起的联合体是非正式群。( )

54、 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

55、 小学生为了取得好的分数和父母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错误的、低下的,教师应给与批评和教导,培养学生为社会尽义务,作贡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57、 简述怎样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8、 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9、 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60、 简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61、 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拖拖拉拉,做做停停。家长对于这个孩子无可奈何,孩子又非常喜欢看电视,常常因为看电视又影响做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我给家长的建议是:以不看电视作为惩罚的刺激物,只有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者只有孩子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看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在完成作业的速度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请你用学习理论的知识分析一下此案例。

63、某市小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我校师生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我校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问题:

(1)根据案情说说这位校长的做法。

(2)谈谈你的认识。

64、 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q-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

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也愿意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7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_________撰写的《 》。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_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___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______活动和_______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一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 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__、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________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________。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_________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________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________的需要和___________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B A D A A D D B D D 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5、教会 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 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 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B A D D C A B D A B C C

六、填空题

36、比较 抽象与概括

37、需要 面部表情

38、分配 自动化

39、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40、尊重 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8篇

一、裴斯泰洛齐的生平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Jon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著名的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对当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实践家。他留给后世主要的教育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论教学方法》等。

裴斯泰洛齐从小丧父,由母亲及女仆抚养成人。母亲和女仆辛勤劳动的模范行为促使裴斯泰洛齐从小就形成了人道主义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正因为从小亲身体验了穷苦的生活,因此“通过教育消除贫困”后来就成为裴斯泰洛齐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中学毕业后,裴斯泰洛齐到加罗林学院深造,最初的愿望是想毕业以后从事宗教工作。而他之所以会走上教育改革的征途,是因为他在对自己儿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困惑迷茫之中想到了卢梭的《爱弥尔》,于是他按照卢梭培养爱弥尔的那套方法来教育他的儿子,还对这一教育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记录。正是这种活动,使他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进行教育试验。从那以后,无论多么艰难的条件,裴斯泰洛齐都始终坚持拯救贫民的国民教育。

裴斯泰洛齐先后进行了三次教育试验,教育的对象多是贫民儿童。第一次是1768年办的一个示范农场,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走致富之路,但没过多久因经营不善而难以为继。第二次是1774年开办了一所孤儿院,历时6年。主要招收一批年龄在6~18岁的最贫穷孩子——乞丐、孤儿、流浪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效果很好,但命运却和第一次试验殊途同归。

实验的失败和孤儿院的破产并没有动摇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信念,他反而开始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教育名著《林哈德和葛笃德》,这部书实际是裴斯泰洛齐以文学的形式叙述一位农村母亲教育自己孩子的故事。第三次是1800年他与友人一起建立的“伊佛东学院”,历时24年,该学院曾在当时的欧洲盛极一时,许多国家都派教育家来此学习。正是在这所学校,裴斯泰洛齐撰写了著称于世的《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一书,系统地提出来了一整套初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走过了二十几年的鼎盛时期以后,学院终因内部意见不统一而停办。

这次失败给裴斯泰洛齐的打击很大,失落而疲惫的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开始潜心著述。1827年2月17日,裴斯泰洛齐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1岁。在他逝世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碑上写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All for others, nothing for himself)”等字句。这正是裴斯泰洛齐一生的精神写照。

二、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最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首次提出初等教育的问题,并系统的提出了一套初等教育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一书中,其中很多思想和观点在当代仍然值得借鉴和学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是基于他的儿童观的:首先,他认为“儿童生来是可教的”。其次,他认为教育具有阶级性。最后,他坚持“人的天性无善恶”的观点。基于他对于儿童的认识,裴斯泰洛齐对初等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1.初等教育的目的

裴斯泰洛齐提出,初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德、智、体、劳诸方面的全面能力和谐发展的完善的个性。他曾说:“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原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照顾到他们的完全平衡。”他所说的“自然”是指儿童与生俱来的本性,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的力量和能力,同时这种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和谐的。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他也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初等教育的内容

为了实现儿童的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提出了初等教育应该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德育、智育、体育及劳动教育。

(1)德 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他把自然宗教当作最高尚的道德。裴斯泰洛齐把儿童对母亲的爱看作是道德教育的“要求”。他指出,在母亲胸怀里发展起来的爱,应该逐步地扩展到家人、邻人以至全人类。

(2)智 育

基于他的要素教育观,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最简单的要素就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他用了极大的精力探究了教学过程的心理学化。他说:“我长期地寻找一个所有这些教学手段的共同心理根源,”他的结论是:“使感觉得来的一切知识清楚起来的手段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为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种能力:①按照外形来认识不同的物休,并认清它们的内涵的能力;②说出这些事物的数目,指出它们是一个还是多个的能力;③用语言表达物体,表达它们的数目和形状,并在记忆里保持它们的能力。

(3)体 育

体育的目的是发展和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能力,即身体的力量和技巧。由于体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能力,所以体育应着重对儿童的各种关节进行训练。儿童关节活动的能力是一种自然禀赋,是体力发展的基础,也是体育锻炼的基础。从简单的关节活动的练习逐步发展到复杂的、全身心的活动,使身体得到健美匀称的发展。

(4)劳动教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够和谐发展,培养劳动精神、技能和习惯,以便自力更生;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获得知识。相应地,劳动教育的内容就是鼓励和教育儿童在学校里从事纺织、种地和养护动物。

2.初等教育的方法

(1)要素教育法

裴斯泰洛齐终生都在追求初等教育中简化的教学方法,以便使每一个母亲都可以用它来教育孩子。最终,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的理论,所谓“要素教育”就是要简化教育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可以找出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要素,以便更好地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使儿童的能力均衡和谐地发展起来。他的要素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到了德、智、体各方面的教育中。例如,他认为道德教育的要素是母爱,体育的要素是人体的关节活动,算术能力的要素是数目,语言的要素是词,而各种形状、绘画、写字的要素都是直线或曲线等等。但他着重探讨的是智育或教学的要素方法,即数、形、词的教学方法。

(2)实物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主张尽量进行实物教学法,他建议或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向儿童出示有关的图形,以帮助儿童更好的认识事务的特征。至于裴斯泰洛齐为什么会产生实物教学法的灵感,还是缘于一位学生的启示。据说有一天,当裴斯泰洛齐拿着“窗”的图片讲课时,一个学生询问他道:“从真正的窗子上不是能更好地学到窗的属性吗?”这一问使他恍然大悟,他自言自语地说:“正是如此,你说得很对……。”从此,他就直接让学生观察实物。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同时,裴斯泰洛齐也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张。他认为劳动能“教会人蔑视那些跟事实脱节的语言”,帮助形成精确、诚实等品质。合理组织的劳动能促使儿童智慧和道德力量的发展。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作者大量地描述了葛笃德在家庭中带领孩子们一边纺纱一边念儿歌、认生字、唱歌曲,气氛愉快而轻松,孩子们既能学会简单的文化知识,还能从小就掌握一种将来谋生的技能,也能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一举多得。

(4)以爱的形式开展德育

裴斯泰洛齐主张从儿童对母亲的爱开始入手培养他的道德意识,先培养他对母亲的爱,然后逐渐地培养他对周围人的爱。所以,教师应当父亲般地爱儿童。在培养儿童道德的具体过程中,裴斯泰洛齐认为,教给儿童伦理规范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只能强迫儿童遵守表面的、形式的规则,而无法培养儿童崇高的品德。必须先唤醒儿童内在的伦理情感,以此为出发点,才能进一步使他们对外在的事物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于是他主张利用典型的实际生活,对儿童进行品质教育。

(5)体育中渗透意志教育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裴斯泰洛齐不忘渗透意志教育。比如他在伊佛东进行教育实验时,为儿童们规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其安排与众不同,特别注重儿童的锻炼问题。如他给学生规定:起床后预习一小时,然后进行冷水浴,再穿上汗衫跑步到运河边,即使严冬,也依然如故。据说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为怕冷戴了一顶帽子来校锻炼,结果被大家狠狠地嘲笑了一番,最后以至于帽子都被大家丢到河里去了。很显然,裴斯泰洛齐把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意志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冷水浴,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磨练了学生的意志。

三、启 示

虽然时隔两百多年,但是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小学教育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1.过于强调应试教育

当代的小学教育中,尽管一再强调和呼吁素质教育,但基于升学压力,许多老师还是把学生的考试分数置于第一位,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老师家长甚至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以成绩的高低来给孩子们定了性,有的孩子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负面影响。其实,小学教育还应该培养一些对孩子一生都有好处的事情,诸如强健的体魄,优雅的气质,良好的教养,温文尔雅的举止,以及乐观的态度。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应该首先帮助和教育儿童学会生存,获得生存的技能,这是最基本的。

2.道德教育形同虚设

现在的小学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不科学,小学虽然开设了品德课程,但或者流于理论说教,或者形同虚设,被语文、数学、英语的老师们给挪用了。其实早在裴斯泰洛齐,他就已经提出了道德教育的一系列方法。他指出,道德教育应该着力于情感体验,由此自发地产生道德行为。

3.忽视培养动手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人们依然认为要想出人头地,考学是最好的出路,对于农村而言更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老师、家长、孩子盯住的都是分数,而不顾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便养成了许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这些孩子甚至有的在考上大学以后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让家长陪读以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而裴斯泰洛齐是非常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的。他主张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孩子们一边进行纺纱等生产劳动,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们从小就学会一种手工技能以备将来谋生之用。

4.因材施教做得不够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第9篇

1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构防守)(规、速、构、方、手)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两传选新促文化)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发现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养。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7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学科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的规律

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智力)的基础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两者有机结合

10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通过观察或描述对所学知识建立清晰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教学

(4)防止直观教学的不当和滥用

1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教学

3)按照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13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17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8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方法: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次数: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③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21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励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3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4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5简述最近发展区含义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7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

28

促进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0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讲正‘正面教育’道‘因势导利’)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贯彻要求

严要有度

严要有方

严要有恒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32依靠积极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一分为二的转变认识)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3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核成发)

(1)组建阶段:具体标表现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靠教师组织

(2)核心形成:这个阶段班级会涌现一批积极分子,出现核心人物

(3)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班级会形成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性发展

34班集体形成标志

(健全班风是组织目标)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5

个别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7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终身化(包括各年龄段的各种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的民主化(对等计划、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强调平等)

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4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1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传统制约。

④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2)人的依据

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义务要延长)

(2)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职业要综合)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大众要高等)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要构建)

43简述教育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45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4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47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实际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实际的方法

时间因素

情绪和动机

4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记得有意性加强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技术手段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9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5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1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2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3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4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5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7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2

7

,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58

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贯彻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