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绩效评价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45

科研绩效评价

科研绩效评价第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绩效;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中医外科学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19

Study on the 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as an Example

Yang Qin, Li Wenlin*, Fang Yuling, Xu Chenche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ibrary, Jiangsu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disciplinar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laborates its purposes, content and methods. Then, ta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s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discipline buil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学科建设作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头戏,是高校各项建设的核心,其中科研能力则是考察学科实力的一项重要的标准。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作为高校绩效管理的核心构成,是衡量科研人员是否胜任的基础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同时它也能够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出培训计划和发展方向,为高校的人才流动与储备、激励制度、薪酬福利等方案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1]。如何客观、准确、高效地认定学科的科研业绩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关键,本文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结合学科特色,以中医外科学为例,对单一学科的科研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概念

1.1 绩效与评价

“绩效”是从管理学中引出的概念,指的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绩效

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XSK12)

第一作者:杨秦,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分析,中医药学科评价。E-mail:

*通讯作者:李文林,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分析与利用。E-mail:

被视为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评价”是指评定的事物或人物的作用或价值,是一定价值关系主体对这一价值关系的现实结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绩效评价”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考评方法,评定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成员的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的过程[2]。

1.2 学科绩效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价

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知识的分类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科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单位,是学术活动的平台。学科绩效评价是指某一研究主体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一定的学科对象,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衡量和考核该学科建设的业绩和成效[3]。科研绩效评价是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以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控,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认知活动[4]。

同是绩效评价,学科绩效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价都是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领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学科绩效评价”,重点在于框定了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学科”,但凡与学科相关的投入产出情况都可以被计入其中。跟“学科”这个名词框定的范畴不同,“科研”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科研绩效评价”考量的是一个动态的评价主体,需要更多地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进行评价。

1.3 学科科研绩效评价

跟学科绩效以及科研绩效相比,“学科科研绩效”是一个内涵较小的概念,它把研究对象集中在学科专属的科研活动上面,强调的是学科科研的个体化特征,而非科研在众多学科之中的普遍特征。“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主要是根据高校自身的学科定位与发展,选取跟学科相匹配的评价方法对某一学科特定时间内的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其目的更多地是对某一学科的科研情况进行时间序列上的纵向对比。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兼具“学科”与“科研”双重属性,究其本质还是对科研活动的绩效评价。只不过在圈定了学科范畴以后,这一活动变得更加具体化。当绩效评价的对象被界定在某学科内部时,因为范畴较小,所以学科内部科研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比较容易把握,绩效评价的实施亦可以根据学科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2 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要义

2.1 评价目的的导向性

实施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其目的主要是优化学科的科研产出,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通过学科科研的带动,来发展整个学科,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何谓评价目的的导向性呢?即根据学科在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状况,针对单学科的特点,从学科特性出发,有侧重有选择地实施科研绩效评价。具体来说,目的的导向性就是结合国家当前的科技政策和学校发展目标,有目的地引导教师紧紧围绕国家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科研活动,通过一些指标量化过程中的权重变化,引导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导向性原则是选定考核指标、确定有关权重大小的依据[5]。

从目的的导向来看,学科科研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科研水平的评价,针对被评价时间内的科研实力强弱以及所达到的程度,通过历史既往水平对现期做出认知上的定位;二是学科科研发展的评价,根据现有的学科科研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其着眼点定位在未来,以提高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学科科研水平为目的。相应地,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也不外乎上述这两个层面。

2.2 评价内容的学科性

学科是通过持续地对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问题的研究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领域,经科学分类而形成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其明确、长远的学术发展方向、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学科特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再兼顾到学科科研绩效的导向不同等因素,这一系列的差异注定了科研绩效评价内容的不同。诸多由学科特性导致的差异,被称之为“评价内容的学科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5个门类,包括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 382个三级学科。学科分类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基础。不同的学科类别之间用以评价其科研绩效情况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基础性学科主要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探索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其研究产出除了量化成果外,较少考虑成果转化的问题。而医、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应用性强,其科研产出还需要借助成果转化的情况来进行衡量。“评价内容的学科性”揭示的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在针对不同学科之间绩效评价的复杂程度以及同一学科内部科研绩效评价的独特性。

2.3 评价方法的匹配性

评价方法的科学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科研激励政策的公正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科研导向的正确与否。目前应用在评价领域的方法很多,如同行评议法、德尔菲(Delphi)法、360度考核法、文献计量法、层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集对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条件价值评价法等等。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针对性及适用范畴。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性以及评价的导向具体确定。换言之,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具有学科适应性。评价方法的匹配性,指的是进行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中,能够根据学科绩效的特点,以及学科绩效实施的目的与导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或者几种评价方法。

3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思路

3.1 中医外科学及其科研现状

从学科领域来讲外科学可以被划分为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临床主干学科。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下属的重要的临床分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再加上现代外科学的崛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已相对滞后,其现状堪忧。就当今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模式来说,其专业分化日益细致,依据现代医疗科学技术,基本上形成了庞大而又系统化的现代外科手术体系。而且,外科学基本上被西医外科学的概念所同化,形成了西医外科统领外科技术的局面。加上中医学方法论本身存在缺陷,过分强调继承而导致理论发展停滞,因而不能及时吸收并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导致对疾病的定义命名、病因病理、诊断方法、辨证分型仍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和局限性,难以深入了解疾病本质。由于收治疾病的范围和危重程度的局限,加之缺乏或未能突出专业特长,中医外科临床诊疗的覆盖面越来越窄。中医外科研究已经从广泛的外科领域逐渐缩小到了皮肤、乳腺、肛肠、周围血管、骨伤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传统领域。

科研工作是中医外科建设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中医外科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中医外科学建设中一项根本性的任务。目前,整个中医学方面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抛开中医药理论,用西医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药、用西医理化统计指标衡量中医临床效果的现象。中医外科的现论研究薄弱,学术水平不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研究,阐明中医外科学理、法、方、药的内涵,揭示其科学、合理、规律性的东西,是中医外科学科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目的

外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其科研要与临床医疗实践挂钩,从而能够以科研为重点、拉动中医外科发展,大力开展中医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科研创新,是中医外科专业发展的动力。在西医外科占主导的今天,要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研究和解决西医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科研创造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医疗中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医外科临床医疗形成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6]。

在目前学科整体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实施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提高学科整体水平。中医外科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水平现状,表明其无法与西医外科抗衡。其科研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科研绩效不仅是为了对现有科研实力进行评价,更是为了对学科科研潜力进行挖掘。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旨在优化学科科研环境,加强学科科研意识,带动学科科研人员课题申报的积极性,培养学科科研后备实力,提高学科研究潜力,保持并发展学科在以往研究方向上的优势,深化研究内容,完善科研制度。科研产出的由量到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中医外科学自身的特点,其科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应更主要的着眼于学科科研的中长期发展,而非片面地追求课题与论文的数量。

3.3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

鉴于中医外科学科范畴不大,学科的复杂性较低,学科绩效的评价在兼顾准确性的同时,需要能够方便地使用,故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主,德尔菲法为辅,二者结合起来运用。

层次分析法又称为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体现了求解复杂问题的分解-判断-综合的整个过程,使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决策过程得以系统化、数量化[7]。具有简洁、适用的特点。

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定方法,是将指标体系提供给专家,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已拟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赋予相应权值并经过多轮匿名调查的一种调查法。德尔菲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较为成熟的咨询法,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经组织者对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得出各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向量,再对向量作归一化处理,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3.4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

基于对影响中医外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因素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确定“中医外科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目标,将一级评价指标分为科研项目、科研队伍、科研成果、科研交流、科研制度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二级及三级指标,搭建了一个关于中医外科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在实际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其重点在于根据学校、学科的导向以及专家意见来对三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评定。与相对容易量化、客观性较强的显性指标相比,诸如“研究内容深度”“执行力度”“团队凝聚力”等一些包含主观因素的指标不太容易进行有效的评定与处理。如何准确地评价这些主观因素是构建学科科研绩效指标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见表1)。

4 小结

科研作为学科创新与学科发展的先决条件,其绩效评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科科研实力的提升。随着学科体系的日渐庞大,学科分支的延伸,学科间的相互交融,科研绩效评价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大大增加。本文尝试着对高校学科科研绩效评价这一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究,并以中医外科学为例,阐述了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大体思路。鉴于学科的专业特性,如何在技术层面构建相对完备的学科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各学科的科研人才以及科研管理

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依.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新方法之综述[J].学理论, 2011(4):261-262.

[2]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26.

[3]牛艳梅,吴文清,贾锁堂.新学科目录下学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8(1):52-56.

[4]杨丽霞,简毓峰.国内外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5):122-124.

[5]卢秉福,霍丽华,陈长喜.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4):133-136.

[6]裴晓华,李曰庆.建设科研型中医外科的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86-88.

科研绩效评价第2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 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德尔菲法

项目绩效评价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方法,依据事前确定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并将这些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对人们实践活动产生的业绩和效益进行客观的、综合的判断,真实反映活动的现实状况,并通过对该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地控制。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和省级政府等各级组织积极实施开展关于农业科技发展的计划项目。通过大力促进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展,能够积极推动农业相关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三农问题。农业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就是由政府或者是科研单位组织的,通过成立包含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和科技管理专业人员的专门的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绩效标准,运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完善的评级指标体系,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各方面效益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得出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相关方进行反馈,有助于对未来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安排,进而提高农业活动的产能,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参考。

一、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作用分析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重大问题,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民的收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预算管理体制。农业科研绩效评价的作用体现在:

(一)落实科研项目责任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将影响绩效评价的指标进行细化,可以得出哪些指标是影响科研项目绩效最为关键的指标,进而通过这些指标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将科研项目的责任落到实处。

(二)承担与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的期望

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展是政府或者是科研单位组织实施的,科研项目的开展就是为了取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项目的组织单位和使用单位对项目的绩效有所要求,只有能够达到他们要求的项目,他们才会支持开展或者应用。

(三)激发农民的工作热情

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如果不进行绩效评价,农民就很难从心理上接受项目的开展。而如果进行了绩效评价并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就会极大的调动农民的工作热情,积极辅助科研项目的开展。

(四)进行方法、工作改进方面的管理

科研绩效评价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指标体系也不是适合每一项项目。应该在科研项目的不断开展中,选择适合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并根据项目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方法,加强工作管理。

二、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建议

农业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应该根据科研过程分为投入指标、运行指标和产出指标等几个部分。在选取指标时,应该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指标。

(一)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与一般的企业科研项目不同,农业科研项目的适用对象是农民,因此农业科研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它的绩效评价的原则性和目的性更强。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任务目标,管理者在评价项目绩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在对农业科研指标进行量化时,是否客观的量化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时,首先要选择量化的指标,并按项目的绝对指标进行评价。如果必须要选择非量化的指标,在对指标进行量化时,要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评分,保证指标的客观性。

2、全面性原则

农业科研项目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含经济领域,而且包含社会领域;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利益,还关系到能否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指标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对项目的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有助于反映项目的整体特征。

3、经济性原则

项目绩

评价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提高项目的经济价值,即降低投入、提高产出。因此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应该按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划分,真实的反映项目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应该体现这种原则。

4、应用性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些容易获取数据的指标进行评价,即指标的选取既要满足评价分析的目的,又要考虑到实际中的可操作性。我国有些指标的数据公开性不强,在没有确切情况能获得这些数据的情况下,要考虑这些指标是否是关键指标,如果缺少这些指标将影响评价结果,可以考虑使用相似指标进行替代。

5、可比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不仅是为了对某一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还应该与其他对象具有一直的统计口径和范围。指标选取不仅要使指标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还应该和其他项目有可比性。并且,指标还应该与国内外的统一方法、统计内容保持一致性。

(二)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农业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应该根据科研过程分为投入指标、运行指标和产出指标等几个部分。其中,投入指标包含人员、科研设备及经费的投入等;运行指标包含技术、知识、资源、管理和文化等基础指标;产出指标包含知识、经济、社会、生态等产出效益指标。产出指标是衡量绩效的关键因素,在考虑产出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1、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规模

该指标反映的是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指标。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实行委托合同制,科研单位要凭自身的能力进行竞争才能取得项目。科研机构的承担的项目越多,经费规模越充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研项目的绩效提升。

2、科研项目产出指标

该指标反映的是科研项目通过研究带来的科研成果,在这里,科研成果应该是广义的,包含知识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著作、论文、专利等。应该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采用加权法把各类产出指标折合成标准单位,有助于不同指标之间的比较和综合分析。

3、成果转化指标

这是指通过研发获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果说科研成果是科研项目的表现形式,那么成果带来的车生产力就是科研成果的具体应用和项目的实际价值。如果科研成果不能转化成为有价值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那么科研成果的产生就不是有效的,换句话说,项目的投入是无效的。对科研成果转化指标的衡量,主要是看项目带来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规模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4、事业发展指标

该指标反映的是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带来的效益。如果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较多,装备条件非常优越,那么就会对科研项目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5、其他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是中科研项目对本地区农业发展的贡献程度,表现为农业科研机构根据科研项目向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建议,以及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支持的农业发展等。

三、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的建议

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使用。目前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同行评议法、德尔菲法、文献计量法、经济计量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依据绩效评价的原则,灵活挑选评价方法。笔者认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使用,是比较适合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

首先,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并进行打分赋值。德尔菲法采取匿名的发函调查的形式,保证了各个专家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能够使他们的意见较为客观、公正。农业科研指标的绩效评价中指标确定非常困难,不同的科研项目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要求也不相同,对众多分散的指标进行挑选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德尔菲法来进行确定。

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确定每个指标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层次分析法通过将评价目标通过层层分解、递进,找出指标的权重分配。单纯运用层次分析法只能取得的粗略方案排序结果,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定量分析。这时就可以结合德尔菲法方法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够确定每个指标对绩效的相对重要性,还可以准确的判断每个指标对绩效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沈建新

,郭媛嫣.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初探[j].江苏农业学报,2009,(06):1378-1381

[2]张腾等.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10-13

科研绩效评价第3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09502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产学研用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但是,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科研意识不足,缺乏参与科研的动力。同时,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难以进行定量评估。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科学合理评估教师科研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在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但鲜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绩效评价的研究。因此,本文拟根据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考核实际情况,选取国内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作为样本,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内容

在对查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文件基础之上,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科技论著、科技成果以及获奖成果四个方面。

2.1 科研项目

承担科研项目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评判高职院校科研绩效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纵向课题按照项目来源,科研项目可分为部级、省部级、地厅级及院级。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要经过科研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三个阶段。一般而言,科研立项和结题验收是评判纵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具体指标;而横向科研项目实际到账金额是衡量横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唯一指标。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长期以来都是走“产学”之路,直到近年来才向“产学研”之路迈进。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因此,不少高职院校也将横向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验收作为是衡量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之一。

2.2 科技论著

科技论著是高职教师科研产出最显著的表现形式。科技论著包括论文和著作两大类。论文的质量由刊物级别、影响因子、下载频率等因素决定。一般而言论文学术水平可划分为三类:一是被国际与国内权威检索系统(SCI、EI、SSCI、ISTP、ISSHP等)转载、索引的论文;二是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三是未被上述期刊检索的一般公开出版期刊发表的论文。著作分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及一般读物。专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多年探索所撰写的学术专著,其署名形式为著作。编著是作者依据有资料,经过选择、加工后编写的具有独自见解或新发现的论著。编著通常由主编和参编共同来完成。译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国外著作翻译成本国语言的翻译作品。教材是由教师编写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可分为部级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

2.3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知识产品。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成果以专利发明为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

2.4 获奖成果

获奖成果是指科研论文、著作、教材受各级政府部门奖励或国家一级学会、省级专业性学会的非商业性奖励,主要分为部级、省级、院级。

3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指标选择分析结果,得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为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taat教授提出的一种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步骤l:先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建立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步骤2: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B,见式(l)。其中,bij表示bi和bj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

步骤3: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和特征向量问题。首先,根据式(2)求得列向量W=(WI,W2,W3,…,wn)T,再按照式(3)将向量归一化,得到W=(WI,W2,W3,…,Wn)T,即为层次单排序权向量。

研论文撰写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教师更重视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科研论文。2014年我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拉大了在核心期刊与一般期刊上绩效的差距,许多老师更注重论文质量,力争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文章。2014年,我校321多篇,比2013年多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20多篇,是2013年的3倍多。

5.3 科技成果

2014年,我校科技成果没有进步,仅1项发明专利,与2013年相同。

5.4 获奖成果

科研绩效评价第4篇

摘要:基于DEA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不仅

>> 基于DEA的京津冀科技资源绩效评价技术研究 基于超效率DEA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电网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ERP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评价的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研究 基于DEA-EFA模型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基于AHP&DEA的农业科技人才绩效评价 基于DEA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 基于DEA的企业绩效评价 基于DEA方法的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兰州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与BSC相结合的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证券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酒店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虚拟研发联盟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基于DEA的陕西省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社会企业双重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4-15.

[2] 林建衡.层次分析法在高校科研项目评估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2).

[3] 李茹,张丽芳,褚诚缘.科技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9).

[4] 吴先华,马庭淮.粗糙集理论在高科技项目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7).

[5] 张军果,任浩,谢福泉.项目后评价视角下的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2).

[6] 马丽娜,李建华.科技项目评估中的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

[7]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

[9]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

[10] 俞立平,周曙东,王艾敏.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测度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2004,(4).

[11] 何新安,熊启泉.1992-2005年广东农业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

[12] Bradley,S.,G.Johnes and J.Millington.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5(3).

[13] Anersen P,Petersen N C.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93,(10).

[14] 武春友,吴琦.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9,6(11).

科研绩效评价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问题分析 绩效考评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高等院校申请科研经费的渠道和数量也逐渐增加,科研经费的增加,为高等院校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同时有助于科研工作的长期持续发展。科研经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科研经费的严格管理,保证每一笔经费都落到实处。

一、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预算不合理

经费预算不合理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经费申请人员对经费的使用标准和使用范围,没有做到明确计算,对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没有根据规定要求,从而造成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与实际支出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果实际支出超过项目投入,项目将不能正常研究下去;如果实际支出小于项目投入,则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占用。此外,科研人员不够重视绩效观念,对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的管理。

(二)经费去向不真实

就目前来说,很多高校缺乏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没有指派专人对经费的用处进行监管,从而造成很多科研人员对经费的使用情况造假。而经费管理人员无法确认票据的真实性,也不能做到大公无私,因此造成科研经费浪费。

(三)科研质量评估不到位

现在很过高校越来越注重科研课题的数量,主要是由于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各大高校的综合实力名次。但是高校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全程跟踪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由此也无法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好坏,很多科研项目根本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对上述现象,也没有合理明确的惩罚制度。

(四)绩效评价指标简单

科研项目的选拔和审评工作,一般都是由同行专家所决定,但是专家在审评过程中,往往会青睐于已经取得科研成果的人员,对于青年科研人员不够重视,导致一些有科研潜力的项目被忽视。此外,绩效考评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数量,对科研成果的质量和产生的利益,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一)设立绩效评价机构,建设专业化队伍

现阶段,已经有很多高校专门在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内部,成立科研经费管理机构,以此来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控和使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每所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分析,切合实际的成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专门机构,适当安排相关领导进行绩效评价。对于规模较小的院校,可以对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其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打造一支专业化,能力出众的科研管理评价人员,科学合理的制定培训制度,有助于科研经费绩效评功工作的全面开展。选拔科研管理队伍时,特别注重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时保证所选拔人员热爱科研管理工作,有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公正廉洁,作风正派。评价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学习,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

(二)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行全过程管理数字化

各大高校通过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全面掌控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而提高资金利用率。高校首先应当对科研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成立管理服务平台,定期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日常工作的参考。此外,科研人员还可以利用信息平台,随时了解经费使用状况,监督管理经费的预算、执行、以及异常情况,并对相关人员提出改正要求,从而实现科研经费的全面管理。

(三)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管理方法

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质量评估不到位、评估指标单一等,各大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高校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管理措施,尽可能的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首先,评价内容不能过于单一,改变传统的考评制度,将更多目光关注到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度上来。特别是基础性的研究项目,着重注意科研项目的发展环节,以及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等。其次,完善评价方法。改变以往周期式的评价方法,例如年度评价和项目执行期评价,可以考虑多次进行评价和弹性评价;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可以适当丰富,不同学科的评价指标适当做出调整,可以运用同行评议法、比较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尽可能避免由于评价方法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拓展评价对象。高校可以采取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加强培养个人能力,注重集体绩效考核,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和团队发展持续循环的良好局面。科研经费绩效考评体系可以适当做出调整,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以及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考评体系修改和完善,从而进一步督促引导科研工作。

(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推进信息公开

建立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惩制度,同时将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津贴奖励和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奖惩制度要赏罚分明,公开公正,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而全方位的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研究出具有时代特征,有进步性的科研成果。科研绩效考评价信息的公开化,能够有效避免现象的发生。将绩效奖励标准和绩效考评结果透明公开,全校职工共同监督,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各大高校的战略规划和未来发展,离不开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因此,现阶段高校的首要任务,必须完善落实科研经费利用绩效考评制度,合理配置经费资源,严格管理,全程监督,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公平合理。

参考文献:

[1]杨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防范与绩效评价[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61-62

科研绩效评价第6篇

一、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工作中,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环节监督不足,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研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使得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受到很大影响。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项目申报环节。主要问题包括:①科研立项重复。许多高校为获取更多科研经费,存在不同部门项目立项相同或类似项目重复申报等问题。②重立项轻论证。很多高校在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时,抱着“科研资金不要白不要”的态度,项目立项前期不做充分调研,只重争取资金,忽略项目论证,致使科研项目实施与科学发展规划不符,一些项目即便拿到科研资金也无法正常使用,有些下拨经费甚至被收回,或者改变资金用途违规使用。③预算安排欠合理。部分重大专项资金预算存在很大盲目性,严重阻碍了科研资金使用效率。很多高校科研预算申报与预算执行严重不符,年终沉淀大量科研资金,只好违背资金专款专用原则,改变经费使用计划。项目预算编制的不合理给高校预算执行监督带来严重障碍。

(2)项目评审环节。主要问题表现为项目评审不客观。高校专项科研经费在项目申报阶段常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考虑到上级部门在项目评审时会将部分经费审减,许多高校在编制科研预算时通常人为主观地根据以往审减比例进行上调。而主管部门又不对科研项目调查研究而是根据经验评审预算,评审项目时随意、主观,经常将项目经费预算控制在某个数额上。

(3)项目实施环节。项目实施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从财政经费拨款,到项目单位财务核算和资金支出管理等,都属于项目实施环节。该环节主要问题包括:①科研拨款时间滞后。通常专项经费预算申报是在上一年9月份,而主管财政部门下达预算经费通常在当年10~11月份,两者相隔时间长达一年多。如前所述,许多高校项目申报阶段的盲目性,使得部分科研项目在等待经费拨款期间已发生变化,从而需要对前期申报项目进行相应调整,而项目调整又需要重新履行各项审批手续,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实施,科研经费年终结余过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②科研资金违规挪用。在高校目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背景下,科研资金拨款时间滞后往往造成项目经费年度结余过多,而结余额度要被收回注销,出于平衡资金的目的,有些高校会混淆各种专项资金开支边界,不同科研项目经费开支混乱,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现象频出,给科研支出量化考核造成困难。③预算执行存在偏误。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支出与项目实施进程不同步,科研项目实际工作进程与经费预算计划存在较大偏差。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一般未详细列示资金开支范围,部分高校会主观改变或者扩大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按照预算使用经费或者改变经费用途,使得项目预算执行存在严重偏误。④日常支出“不真实”。科研经费下拨到高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通常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负责人对科研资金使用拥有相对独立的自。财务部门通常只对反映项目执行过程的各种财务票据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控,往往无法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督。⑤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高校科研部门往往忽略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申请的科学论证和规划,重复购置仪器现象频繁,有的设备仪器被长期闲置,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尤其是移动性比较强的电子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甚至被视为私有财产,学校难以对科研资金所购置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

(4)项目考核环节。由于我国目前对科研项目考核管理没有实质性要求,高校对于科研项目实施效果考核缺位。表现在:①科研评价体系简单。由于科研资金管理者缺位,导致评价主体缺失。尽管由上级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所涉及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但科研项目实施绩效考评的主要承担者还是高校自身。目前,从评价指标上看,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考核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科研资金使用效率评价内容非常有限,仅仅包含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占项目支出比率、资产负债率、人均支出增减率等指标,粗略的评价指标使科研绩效评价过于简单,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②监督考核效率低下。当前,主动对科研项目管理绩效进行全面评估的高校几乎没有,即使面对上级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大部分高校也是草草应付,考评结果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项目实施的状况。

二、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原则与方法

SMART原则被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组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五个字母所代表的定义分别是:明确性(S-Specific)、可衡量性(M-Measurable)、可达成性(A-Attainable)、相关性(R-Relevant)和时限性(T-Timebound)。SMART原则对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有一定借鉴作用。鉴于高校科研资金主要依赖政府科技部门拨款,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较少等特点,本文将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原则归纳为四个方面:1)特定性;2)可衡量性;3)数据可获取性;4)时限性。其中,特定性指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明确指向和专门用途,主要表现在评价目标特定和评价导向特定两个方面,例如针对多个科研项目比较其优劣之处,进而通过评估对项目拨款起导向作用。可衡量性要求设置评价指标应当有科学标准,以便于采用统一尺度来衡量不同评价对象的表现。可衡量性要求评价指标具有可量化的特性,不一定要求将评价指标的设置限定在定量指标上,对评价中定性指标的测量,可通过定性描述人为赋予评价指标定量含义,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可衡量的定量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指用于生成科研项目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应便于收集。如果用于某项评价指标的数据在现实中不可获取或获取难度大、成本高,则该指标不具可操作性,应予以剔除或寻求其他指标替代。时限性是指项目的完成具有时效性,科研项目何时开始何时完成都应准确记录,对项目完成进度和效率应有严格要求。

国际上通用并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的科研项目与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通常为同行评议法,配合使用其他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如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经济回报率分析、案例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等。我国科研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体系设置中,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

一般情况下,科研绩效评价主要反映项目科研投入与产出状况,其中投入指标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人力投入与财力投入状况,如基于熵权-G1法科技评价模型中“R&D人员数”、“R&D经费”指标等(2007,祝志川、张玉玲),基于组合客观赋权法的科技评价模型中“科技活动人员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时间”指标等(2005,樊华)。产出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科技产出、经济产出、社会影响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其中,科技产出主要考察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发明专利数等;经济产出通常采用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GDP增长速度等指标评价;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主要考察项目完成时培养的优秀研究生人数(邓斌,20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成果转化则主要考察项目当年转让合同数(吕蔚,2008)、成交合同金额等。针对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项目绩效评价特点的不同,有学者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0,王明、刘强),该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剔除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指标,并将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设定为定性指标。

在科研绩效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各国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同行评议也好,科学计量分析也罢,都必须与评价对象相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符合逻辑的科学性指标并遵循客观性及可操作性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三、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我国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考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1998年,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对科研产出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选取获奖、论文、专利等产出类指标。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4年,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重大创新科技成果,重视科研目标完成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承担战略性科研任务、高质量科学论文、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等。第三个阶段为2005年至今,其主要特点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质量评估与政策导向评估,关注项目的科研创新能力与整体发展绩效,追求对研究工作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引导,建立了以基础数据测评为基础的综合质量评估体系,选取论文、专利、人才、重大创新贡献等24个绩效评价指标元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创新能力指数定量测评体系,并尝试对科研项目进行战略规划评价。

为了加强对高校科研项目与资金的管理,财政部2003年印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并结合教科文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规范》,对高校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绩效考评进行工作部署。科技部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和规定,如《科研评估暂行办法》、《国家科研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评审程序规范》及《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等,部署了一系列有关科研项目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及政策体系的软科学研究。

根据前述绩效评价指标设立的四项原则并结合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现状,本文拟将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具体包括项目执行、项目人员、项目经费、项目产出成果、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社会影响、人才培养情况7个一级指标和项目进展、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完成等20个二级指标。高校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现对表1所列各项指标分别说明如下:

1.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评价值)=项目进展权重×项目进展评价得分+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权重×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评价得分+项目验收结论权重×项目验收结论评价得分

项目执行情况评价的各级指标组成见表2。

表2中,项目进展评价采用等级选择方式获得无量纲分数,项目“按计划进行”、“进度超前”、“拖延”、“停顿”和“撤销与终止”计分标准依次为:10分、9分、6分、4分和1分。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计分标准包括:“全部完成”计10分;“基本完成”计6分;“未完成”计1分。验收项目以计划主管部门的验收结论为准,项目验收结论同样采用等级选择方式获得,其中“验收合格”计10分;“验收基本合格”计6分;“验收不合格”计1分。

2.项目人员情况

项目人员情况(评价值)=项目负责人职称权重×项目负责人职称评价得分+项目参研人员学历权重×项目参研人员学历评价得分

其中:

项目负责人职称评价得分=正高人数×10+副高人数×8+中级人数×6+初级人数×4+其他人数×1

参研人员学历(计算值)=研究生学历人数×10+大学学历人数×8+大专学历人数×6+中专学历人数×4+其他人数×1

3.项目经费情况

项目经费情况(评价值)=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到位金额权重×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到位信息评价得分+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支出金额权重×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支出信息评价得分

项目经费情况评价各级指标组成见表3。

表3中,各指标计分标准依次为:“实际到位项目经费与预算吻合(指经费90%已实际到位)”计10分;“实际到位项目经费与预算基本吻合(70%~90%实际到位)”计6分;“实际到位项目经费与预算不吻合(实际到位不足70%)”计1分。项目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计分标准包括:“严格按预算支出(控制在预算±5%之内)”计10分;“基本按预算支出(控制在预算±10%之内)”计6分;“未按预算支出(实际支出超出预算10%以上)”计1分。

4.项目产出成果

项目产出成果(评价值)=发明专利权重×发明专利评价得分+论文著作权重×论文著作评价得分+成果水平权重×成果水平评价得分+技术标准权重×技术标准评价得分+项目奖项权重×项目获奖评价得分

项目产出成果评价指标见表4。

上述各项指标均采用无量纲分数,如成果水平指标包含“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计分标准依次为10分、8分、6分、4分和2分。成果水平等级选择以项目鉴定结果为准。

5.直接经济效益

通过计算项目直接实现的经济产值与项目经费实际支出金额比值进行评价:

投入产出比(计算值)=项目实现的经济产值(元)/项目经费实际支出金额(元)

得到项目投入产出比计算值后,通过该指标隶属度进行差值计算获得该指标的最终评价得分。

6.间接社会影响

间接社会影响评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权重×改善生态环境评价得分+节能降耗减排权重×节能降耗减排评价得分+社会公共服务权重×社会公共服务评价得分+防灾减灾权重×防灾减灾评价得分+人口健康水平权重×人口健康水平评价得分

反映“间接社会影响”的5项二级指标均采用等级选择方式获得分数,选择“是”计10分,“否”不计分。间接社会影响评价指标见表5。

7.人才培养情况

人才培养情况评价值=取得学位人数权重×取得学位人数评价得分+晋升职称人数权重×晋升职称人数评价得分

取得学位人数(计算值)=取得博士学位人数×10+取得硕士学位人数×5+取得学士学位人数×2

晋升职称以项目实施过程中晋升中级、高级职称人数统计,指标计算值如下:

晋升职称(计算值)=晋升高级职称人数×10+晋升中级职称人数×5

得到该指标的计算值后,通过该指标隶属度进行差值计算获得指标的评价分数。

8.指标权重的确定

借鉴现有评价体系设置原则,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可采用两种方法:

(1)根据项目鉴定标准与鉴定结果,获得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包括项目进展、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项目验收结论、负责人职称、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到位信息、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支出信息、成果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节能降耗减排、社会公共服务、防灾减灾能力、人口健康水平共计12个二级指标。

(2)通过统计指标的加权求和获得二级指标的计算值,包括参研人员学历、发明专利、论文著作、技术标准、项目获奖、投入产出比、取得学位人数、职称晋升人数共计8项二级指标。

方法1的有关评价指标的评价值直接参与指标加权求和计算,而方法2所得的计算值不仅量纲不尽相同,值域也不同。为了能在指标体系中进行比较,需要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隶属度的设计将指标的计算值转化为指标评价得分。

四、结语

科研绩效评价第7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渠道和经费投入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可申请的科技经费渠道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的增长,使高校科学研究工作有了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并使得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由国家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方面军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而对于高校而言,一个科学、系统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对于学校经济的良好运行和高校教育、科研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各个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测评指标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科研经费收支情况的分析,掌握科研项目支出比例;通过财务状况的分析,有利于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运用资金;通过科研经费效益比较分析,科学评价科研经费产出效益(成果应用率、成本效益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新增销售收入、利润、上交税金等指标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原则),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国家对科研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不对称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及使用控制,并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造成的结果是:不少高校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资料与信息,无法积极主动配合科研部门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而科研管理部门也只重视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谈不上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跟踪,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对脱节。而且目前的绩效评价工作尚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项目执行的成效与相关责任的直接约束力欠缺,在财政支出管理和科研管理中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也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权威性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重核算而轻预算”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对科研计划实行课题负责制管理,即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管理、结题、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然而由于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专业性较强的财务预算意识和认识不足,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晰,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完全随意进行经费预测划分,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并且在科研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其他费用,科研项目承担者也没有将这部分经费预算到科研经费之中,且有的项目承担者在实施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时,有的将教学经费混作研究经费,有的不同科研项目资金交叉使用,致使科研收入与支出无法匹配,给成本核算带来困难。这样就会使得科研课题成本,无法得到真实反映,进而导致预算失真,给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三)科研活动自身特点造成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复杂性

科研活动具有前瞻性、探索性、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使科研部门或财务部门对其制定准确的经费绩效评价体系难度较大。一方面,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环境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具有某种不可预测性和隐蔽性;另一方面,只有具有法律、科技、财政、管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人员才可能对科学研究的特征、内容、项目有较清楚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然而目前科研管理队伍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各项指标的设计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反映财务核算和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从政策导向的意义上抓住评价的中心,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将每个科研项目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经费的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全过程来分析科研经费的绩效,并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作为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绩效的基本方法。在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重视经济指标,也要重视科技含量指标,既要考虑绝对指标,也要考虑相对指标,既要采用定量指标,也要采用定性指标。

第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备可比性和适用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对高校经费管理的绩效进行核算和评估,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高校之间类似科研项目的比较、科研项目预算与决算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

第四,实用性。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包括以下含义:要考虑评价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有关数据易于获得,以便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创造条件;应给定性指标制定评分细则,使专家易于理解、判断和打分;考评指标应具有中长期的适用性,利于在同一指标体系下不断总结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分析工作中用来测算数据、权衡效益、揭示差异、查明原因和明确责任的具体方法。

第一,比较法,又称对比分析法,它是将有关可比的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间的差异,并找出原因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第二,图解法,能直观地反映现象发展趋势及规律。

第三,比率分析法,它是将可比的项目加以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借以说明项目与项目之间关系的方法。

第四,趋势分析法,指在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比较,用于说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方法。适于动态分析法,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事物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为决策和预测未来提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四、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科研经费进行评价应该考虑到科研经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

(一)定性分析指标的设计

设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定性指标,要根据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领域和理论、应用、推广等不同的类别,设置相应的指标。一般来讲,在评估时很难用数字来计算和表达的指标应当设置为定性分析指标。定性指标设计情况如下:

科研项目意义: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大小;总体影响: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程度;创新性: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或学科某一领域的创新突破程度;复杂性与难度:表示科研项目研究本身的难易程度;对学科贡献: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的未来贡献;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表示科研项目成果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及应用前景;社会效益:表示成果应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程度。

对定性指标的评估,要考虑科研项目成果是否被采纳应用。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类别作为权数,确定适应的评分办法,尽量使定性指标定量化。

(二)定量分析指标的设计

某科研经费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可设置如下:

1、科研项目完成率:主要反映高校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完成率高说明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反之则低。

计算公式:科研项目完成率=按期科研项目完成数/到期应完成科研项目总数×100%

2、有效资金率:反映科研单位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和科研项目的按期完成情况及成功率。

计算公式:有效资金率=成果累计总费用/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科研经费支出数是指在特定期间内为完成科研活动而消耗经费的总金额,具体包括仪器设备费(购置费、试制费及其他费用)、相关业务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测试及化验费、会议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承办学术会议费(印刷费、会议资料费、住宿费、专家讲座酬金等)、研发的劳务费(研究生的助研津贴、临时工工资等)、课题管理费、科研协作费等。它是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水平与规模。特定期间是指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从科研计划、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的周期。具体年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3、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情况的指标。通过对构成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占总支出的比重分析,反映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根据分析结果,把握科研经费运用的动向。

计算公式: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4、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科研经费结余率=(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100%

科研经费总投入是指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它是反映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筹集投入的规模。

5、成果应用率:反映高校在特定时期内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程度的比率,也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比率。

计算公式:成果应用率=成果推广个数/科研成果总数×100%

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及授权的专利等等。科研成果推广是指将研发成功的成果应用于军工、民用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6、人均效益:反映科研单位一定时期人均的效益水平。

计算公式:人均效益=成果总效益/科研单位总人数×100%

7、科研效益:它是成果总效益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差,反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的纯效益。

计算公式:科研效益=成果总效益-成果总成本

成果总效益是指科研单位通过科研合作、技术转让、推广应用、咨询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科研效益也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的节约数。其中科研经费资金节约数=上年科研经费结余+本年科研经费收入-本年科研经费支出-科研经费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8、科研成果得奖率:反映科研成果得奖的比率。

计算公式:科研成果得奖率=获奖成果数/科研总成果数×100%

此外,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数和利用率、科研活动所消耗学校公用的水、电、气、网络资源等间接成本的比例分摊等问题需要在评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评估指标,进行考核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艳,崔贞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守夜人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汤贺凤.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J].教育财会研究,2010(1).

科研绩效评价第8篇

    对于不同的财政专项经费投入,由于经费管理办法不同,所资助的科研活动各有特点,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例如,如果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那么此类项目的社会效益考核指标应该加强,而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弱化。

    2财政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1设计指标体系框架的总体思路

    本文中设计财政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对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产出这一思路设计的,涵盖项目立项、组织实施、产出全过程。我们提出的是财政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也就是通用指标。由于每一类财政科研经费资助的研究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按照这个框架设计每一具体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可以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等项目分类设置指标。

    2.2指标体系框架的内容

    本指标体系设三个层次,一级指标3项,分为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绩效;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30项。这一指标体系虽然分为三个层次,但是各层次、各指标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例如,一级指标中的“预算落实情况”指标和二级指标中的财务管理相关指标就是相互关联的。

    2.2.1项目决策指标的设计思路项目决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核的是项目立项是否科学合理。这项指标包括4项二级指标和6项三级指标。由于项目立项阶段主要是专家对项目的合理、可行进行的判断。因此对于这一过程的评价毋庸置疑采用的主要是定性指标。包括项目目标、决策过程、项目创新、项目预算等。但是在设计这些指标时,尽可能选取能够客观评价的内容,减少人为主观评判的因素。例如,项目目标的明确程度,是否量化;决策依据充分性中的申报单位资质情况等;决策过程指标中决策程序是否合规等考评内容都具有客观性。项目预算中项目“预算落实情况”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预算与项目目标是否匹配,决定着整个项目绩效水平。如果预算资金远大于完成目标所需经费,那么整个项目经费就会有浪费、违规现象,项目绩效水平低;如果预算资金不足,不能满足完成目标所需经费,那么整个项目工作无法完成。因此,对于这项指标的评价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

    2.2.2项目实施指标设计该级指标包括2项二级指标和9项三级指标,主要内容是项目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价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水平,包括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其中财务管理指标所占的比重较大,是考评的核心内容,涵盖资金到位情况、支出情况、预算执行率、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既有定量指标,例如资金到位率、预算执行率等,也有定性指标。通过对这些基于项目支出的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该项目实施是否有效,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项目决策指标体系中“预算落实情况”。通常情况下,预算落实情况评价较低时,说明项目预算资金过大或过小,那么预算执行指标都会出现异常,预算资金过大时,预算执行率偏低,或许会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资金支出方面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资金过小时,预算执行进度和工作进度一般不会同步。财政科研经费在使用中是否安全有效,在这一层次的指标中基本上可以评价出来。

    2.2.3项目绩效指标设计这是基于项目产出的指标体系,包括4项二级指标和15项三级指标。具体有项目产出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项目产出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是绩效评价最直接的指标,而社会效益指标是间接影响的考评指标。项目产出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尽可能采用定量考核指标,而社会效益等无法量化的,采用定性指标。这些指标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科研经费投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产出情况,如论文、专利、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收入等。在这些指标中,较难把握的是“生态影响程度”这一定性指标,主要依赖于考评专家的判断。

    2.3对本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3.1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应当进一步细化考评指标。本指标体系是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绩效考评的框架指标。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研发目标及产出情况各不相同,例如,对于基础研究类项目可以弱化经济效益指标,同时进一步细化社会效益指标;而对于试验发展类项目则进一步细化经济效益指标。

科研绩效评价第9篇

研究建立科技社团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对科技社团的活动情况、工作水平、发展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可促使我国科技社团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同时对帮助科技社团调整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决策、健全组织制度、改善组织管理、提高服务品质、沟通社会等将会起到激励的、导向性的、规范性的、科学性的诊断和反馈作用。本论文根据我国大部分学术机构科技社团目前面临的志愿失灵、职能缺位、人才缺乏、运营效率低下的现状,针对非营利组织科技社团绩效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产能产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分析绩效评价法的特点,研究选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使其区别于企业和政府的绩效评价。

【关键词】

科技社团;绩效;绩效评价体系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机构职能改革的稳步推进,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改善,非营利组织(NPO)被认为是补充政府与市场不足的“第三部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科技社团作为“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样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独立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它在促进科学参与者的学术交流活动与推动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技社团(研究会、学会)的绩效能综合反映出社团会员的凝聚力、业界知名度、社会影响力与社会发展前景,这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和科技社团自身才会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社团捐赠出资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动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本文首先结合我国科技社团的组织运行与内部治理现状,针对科技社团绩效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产能产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分析相关绩效评价研究方法,并引用APC理论,从问责、绩效和组织能力3个方面,按三维评价模型的三个维度设计模型,根据指标的有信度,综合分析相关数据并选取出有效的绩效指标,研究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

1 我国科技社团的运行发展概况

1.1 我国科技社团在运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科技社团的业务开展和管理方面都是以“民主办会”的原则为基础的。在“以人为本”的科技社团中,我国国内的许多科技社团都缺乏了专门的人才培训机制,要么是忽视了,要么是因为资金的缺乏、工作的繁重、人力不足等原因,未能提供进行培训的机会。这种缺乏使社团内部的人力资源水平不能快速进步,致使组织内部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意识,如内部成员的思维定势,缺乏想象力、有从众心理、创造动机不强等。其次,科技社团使用的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在人员结构方面存在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的二元结构,其受雇的专职人员与志愿者对社团组织的认同度是有所区别的。专职人员与志愿者在社团组织内的职业生涯阶梯方面存在着“连续性”与“断裂性”的问题,其中内部专业人才的短缺是科技社团人力资源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科技社团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形式,同样具有非营利组织的特性,所以其目标与政府、企业的目标大相径庭,相对多元化,其绩效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的。科技社团的产品交易过程和服务形式都比较特殊,消费者几乎不用付费就可根据政策享受得到,社团的非营利性不存在资金补偿收益,其经营结果看重的是社会方面的公益效果。例如:所得捐赠常被用于资助而没有绩效的运作,因此,其绩效表现缺乏了“利润底线”,更多的是非财务的绩效形式。总结科技社团的绩效特殊性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评价指标的多元性;(2)缺乏产出量的最大化竞争标准,比较难以测量;(3)一个绩效评估系统通常只适用于一种环境一种组织,缺乏非营利组织的普遍适用性;(4)缺乏公开透明的公共数据平台。

(2)科技社团的运作资金主要来源是组织挂靠单位的资助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扶持资金,还有会员会费、项目性经营收入和社会的捐赠等。中国的科技社团大多数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新成立或重新恢复组织活动的,所以国内的科技社团并没有长期积累的厚实家底。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大多数科技社团的经费来源总体上都不能满足组织活动的需求,处于经费不足的状态,其获得经费来源的渠道比较狭窄,同时也缺少了新的经济来源的支撑。

(3)我国科技社团在组织结构内部治理上也存在着组织文化方面的缺陷。我国的科技社团绝大多数是在旧经济体制下传承下来的,它的功能与政府职能边界交叉,科技社团的权利并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仅仅是依靠与政府的积极互动而获得活动的空间。这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的科技社团并不属于完全是遵循组织自身健康发展规律的机构群体,组织在核心文化方面普遍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导致了科技社团出现会员志愿性失灵,缺乏凝聚力和社会公信力,营利水平较低等问题。另外,我国非营利组织目前在登记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设立门槛高、限制多、部门监管不力等特点,而且由于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和社团挂靠体制并轨,造成了科技社团管理的总体法律环境与发展不同步,同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非竞争原则,造成了社团组织出现垄断性运作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部分社团组织的活力减退,并不利于社团组织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人才短缺、资金缺乏、法律不完善支持不足,社会公信度比较低,这是我国大多数科技社团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国内大多数的科技社团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较,其发展速度远远不能够和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政府和市场的压力下,科技社团非营利性的经营使其艰难地在生存着。不少组织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经营性活动以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最后结果是偏向了追求营利的市场发展道路。这些状况让社会对科技社团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科技社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2 促进科技社团发展的解决思路

对我国科技社团在发展中存在志愿性失灵、缺乏社会公信力和凝聚力、营利水平较低等问题的现象,通过上节的问题分析总结,本文认为,在促进科技社团健康、持续长期发展的愿景中,关键是科技社团要培育其自主能力,加强内部治理提升社团的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将评估结果公开化、透明化,以此激励和增强公信力与凝聚力,公示结果也有利于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和参与到绩效评估的工作中,提高评估的可信度,从而促进科技社团的绩效管理水平,促进科技社团的发展;这也需要国家政府方面同时给予科技社团宏观条件的政策支持,两方面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2 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以分成定量和定性两大类,这两类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能否将研究资料量化并采用定量计算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依据专家学者前期总结过的研究经验,在此,针对科技社团的非营利性和组织运作的特征选取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评价方法。

2.1 平衡计分卡法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大卫·诺顿(David Norton)在1992年开发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强调的是战略目标和绩效考评之间的联系。目前,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范畴已从企业发展到公共部门及非营利组织中,若在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中也使用此评价方法,将科技社团的组织使命和战略放置于平衡计分卡的最顶层,所有评价指标都应该导致科技社团最终绩效的改善。在此,可以以平衡计分卡法为例来分析科技社团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

(1)财务维度,科技社团的财务分析有别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维度,应反映出科技社团不断增加对外融资净额量的资金筹集能力;反映组织运营目标是否可达到收支平衡;反映组织运作目标的投放方向及资金量。

(2)客户维度,科技社团的客户包含捐赠人、志愿者、雇员、项目运作机构和受益人等,而社团“顾客”的公众满意程度则是科技社团首先要考虑的对象。在具体的评价中,应重点考虑社团在公众责任方面的指标,同时兼顾其他“顾客”权益的实现和满意度的提升。

(3)内部管理维度,科技社团的内部运行和流程设计,须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基础而设定其具体流程和业绩指标。内部流程包含了资金的筹集和分配、项目的开发设计、志愿者和会员的加入量、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信息的有效沟通交流、社区的合作和建设等方面。

(4)创新和学习维度,是指衡量科技社团的发展依赖于会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维度。“顾客”的满意度来自于社团的服务能力,社团的组成主体是会员,会员参与绩效的改变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科技社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组织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这就必须要加强对会员及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和开发。

总的来说,将平衡计分卡运用于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估,将有助于科技社团实现长短期目标行动的结合,有助于全面掌握社团的现状和发展,平衡积计分卡法是科技社团绩效评价方法中值得借鉴的重要方法。

2.2 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是一项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透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导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能协助改善营运绩效的有效资讯。在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估中引进标杆管理法,以国际上经营成果显著的优秀科技社团为目标,将有助于科技社团的战略制定;有助于运营绩效的提升;有助于社团的学习与创新发展。

2.3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行为锚定等级法是指对一个量化性的尺度,使用描述的方式将一些特定事例的优良绩效和不良绩效按照尺度来加以锚定或解释,结合了关键事件法和等级评价法的优点。

在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中也可以采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可使工作绩效的计量更为细致,评价标准更精确;各种评价要素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可避免了以偏概全的维度得分标准;另外在对同一维度的评价结果几乎一致,其反馈效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2.4 360度绩效评估法

360度绩效考核法是指从与被考核者发生工作关系的多方主体而获得被考核者的信息,按此对被考核者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评估的绩效评价过程。360度绩效考核同时也可称为全方位绩效考核法或多源绩效考核法,将其运用在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方面,由于反馈的信息来源是出自于多人多方面的,在实际的实施上存在一定的不可操作时效性,但可以当作是一种评价理念来借鉴。360度考核法的绩效信息是从多方面进行收集的,比较全面,信息质量也相对较好,从理论上看,会使绩效的评价能更准确地贴近实际,从而增强了绩效评价的有信度和有效度。

3 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科技社团的绩效与企业及政府对比有很大不同,科技社团的使命特殊,组织目标较多元化;科技社团的产品、服务性质特殊,消费结果比较看重公益性,表现为非财务性绩效;科技社团的非营利性及不具备剩余索取权的特性,使其在经营中要求在效率、经济、提供服务方面须具有迅速性,其在经营绩效中的成本因素和收益因素也呈现多样化;在市场经济的现实中,科技社团也不可能脱离出市场经济,但为了长期发展科技社团需要获得相应的外部资源,这时也不得不市场化及商业化运作。科技社团这些绩效特性的存在决定着科技社团的运行和发展,也影响着科技社团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绩效评价系统建立的原则

由于科技社团不同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科技社团的组织目标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它同时具有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即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公益性。所以,为了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对科技社团进行绩效评价,应该遵循在评估过程中的方法原则,即目的性原则;民主、公开的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3.2 绩效评价系统建立的流程

建立公开、透明的科技社团绩效评价系统流程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a.综合根据科技社团的组织功能、组织结构及特性等,通过文献法、观察、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选取出合理的、有信度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由组织内部评价小组先进行内部的自我评价。b.根据自我评价的评估材料,再次进行检查举证是否充分,材料是否齐全。c.由相关利益群体和专家组成一个综合的评估小组。d.由综合评估小组对需要做评估的科技社团进行现场检查或随机抽查。e.将评估结果告知被评估的科技社团,并由专职的部门受理科技社团的申诉。

3.3 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筛选基本依据是各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力,删除隶属力低的指标,保留隶属力高的指标。根据评价指标隶属力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将相关专家选择指标的方法改造为对指标评分,最后计算各个评估指标的得分值即隶属力,删除得分低的指标,选择得分高的指标。

目前,我国科技社团还缺乏着刚性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全程跟踪的体系化评估机制,进行绩效评估更是困难重重,而且科技社团发展的多样化与多元性导致评估指标的多样,现在缺乏统一的标准。王税兰曾对非营利社团机构的绩效评估提出了5个维度,邓国胜使用了3个评估维度,NPO信息咨询中心设立了10个中国组织公信力标准,张玉周设立了三维绩效评估模型等,本文以邓国胜和张玉周的评估框架为例。

(1)APC评估理论:邓国胜的APC评估理论对民间组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主要是从问责、绩效、组织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估。APC评估指标见下图1:

(2)三维评价模型

张玉周(2009)利用分析法构建了非营利组织三维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按3个维度设计了三层级指标,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65个,见下图2:

本文认为,现代科技社团都需要关注组织的内部治理问题,从战略性方面看现代科技社团的运行,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系统分类,可分成以下几个子系统来进行综合评价:非营利性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社会贡献度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组织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财务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战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

3.4 评价主体的确定

绩效指标的选取确定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由谁来进行评价”的问题,即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谁。在此,科技社团评价的主体包含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公众、会员和科技社团组织自身,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图4表示:

(1)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技社团的依法运营行使着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我国对科技社团实行双重监督管理制度,分别是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民政部门是科技社团的登记管理机关,各级科协组织是科技社团的业务指导部门。”本文在此所指的社团管理部门专指各级科协组织,科协对学会组织的评价较多地反映在学会完成活动任务目标的情况上,学会绩效评价最终是以经费使用效率为评价指标。

(2)组织的自我评价是科技社团自身担任评价主体并对自身绩效进行评价,对组织服务会员的能力、组织凝聚力、社会影响力、科学推动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主。社团组织自身会更了解自我运作的机制,相对地可以简化了外部评价的程序并能真正地把握其活动的业绩。如果科技社团的自我评价能与管理部门评价、社会及会员的评价结果相接近,就能体现出科技社团具有良好的认知,如果差距较大的则应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内容和重点。组织通过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价并公开自我评价的考评结果,充分运用激励理论对优绩效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在内部形成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并加深会员对自我职责理解,最终达到会员与组织目标一致而促使科技社团的总体绩效得到较好的提升。

(3)会员评价是科技社团绩效评价中的核心主体,科技社团的会员群体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他们是社团的主体也是社团的“顾客”,社团会员评价能真实反映出社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会员对社团是否满意,反映了社团是否具有凝聚力;另外会员通过履行义务,如缴纳会费,也可获得社团提供的各种服务。根据会员的需要而组织相关活动,为会员搭建各种交流平台、搭建学习和促进成长的桥梁,能促使会员的心理能得到满意的归属感。

(4)社会公众评价可反映出科技社团的社会影响力的水平。学会可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展览,重大事件科技事件新闻会等形式来进行的形象宣传。科技社团介入公众社会生活越多就越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由行政管理部门、自我、会员及社会来充当,确定了评价主体,也就确定了绩效评价的依据、原则、内容和模式的选择。

3.5 权重的确定

确定评价对象和指标的数值后付予相应的权重,权重系数关系到综合评价的可信度。在此,引用相关专家分析所得出的数据来源资料而确定其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出科技社团评价主体部门的绩效评价模型如下图5:

(注明:本文根据权数计算所需要数据的原始资料来源,运用专家定权法、历史资料法、文献法、数据分析法等分析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

3.6 评价周期

由于科技社团的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在日常工作上均有着一定的计划性,所以针对性地实行月度考核比较合理;

科技社团学会内部专职成员不同于志愿者,相对比较稳定,可针对社团的整体绩效评价实行季度考核。社团的整体绩效是内部专职人员物质、精神奖励的依据,科技社团的整体绩效评估结果应比职员考核结果在前,以便作为内部专职人员考核结果的奖罚依据。

3.7 结果应用

在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前,绩效考核小组长在考核周期前先召集小组成员制定提交本月绩效考核计划,执行副组长监督计划的完成情况;绩效考核周期前,考核负责人向考核者提供硬性考评所需的数据;绩效考评人取得考核数据或软指标报告后,负责模糊评价模型得出考核结果;根据计划完成情况沟通:绩效考核者检查被考核者上交的考核周期工作报告后与被考核对象沟通,根据被考核者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价,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成员周期计划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分;绩效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跨级领导将被考核者考核周期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考评,最终得出所属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在综合考核周期内的绩效考评得分;将考评得分进行公开、公示,并收集受理被评估科技社团的申诉,评估小组根据被评估社团的申诉,提供评估报告及提出问题的改进建议并根据科技社团的不同发展阶段绩效跟进并做出评估新方案。

总结绩效评价系统的结果应用,可用下图6表示:

通过以上研究的要点内容,可构建出科技社团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进行科技社团绩效评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估而使社团能够客观地审视自身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方向,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对社团内部员工的业绩评价可以促使他们改善工作效率,提高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有利于管理效率提高,增进社团组织的绩效。所以针对评估结果应同时设定适当的奖罚机制,以此激励科技社团的积极性和提升其公信度。

【参考文献】

[1]Thomas Wolf.The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New York Prentice Hall Press,1990.

[2] Kaplan R S,Norton DP.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jan./Feb1992

[3][美]詹姆斯·P·盖拉特.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邓国胜,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6]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中国民间组织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