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6 16:44:26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1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2800字(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在联系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并且企业供应链运作方面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此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概念;联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146-02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现在开始由时尚化日渐向生活化方位转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但是電子商务之所以成功且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后台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交易方式在全世界方位内进行且完成的各类商务活动和交易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简而言之,电子商务便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集产品买卖和付款以及服务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

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总体目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创设销售网络结构体系;二是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商务活动全面数据信息内容,处理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三是减少企业进入市场的若干环节,助力企业拓宽本体市场,从根本上提升商品销售效率;四是降低企业销售成本,科学有效地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五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以网上谈判形式为彼此促成合作;六是为企业一方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七是方便顾客网络检索所需商品种类与详情。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主要是指由供应商和制造商以及仓库和配送中心等所组成的物流网,其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是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二是基于销售的供应链,三是基于产品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则是指调整和完善供应链活动,供应链管理对象便是供应链组织以及期间产生的“流”,集成和协同是核心应用手段,最为主要的目标便是满足客户需求,之后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便是深入供应链体系之中,囊括不同增值选项,将客户所需产品在正确时间点,根据正确的数量和优质的质量、合理的状态,最终送达指定目的地,最大限度上去降低经济成本。

1.供应链管理将所有节点视为统一整体,然后达成全过程战略性管理。老旧式管理手段,一般都是将企业职能部门作为基础,但是由于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目标迥异,所以就会相继产生诸多矛盾和冲突,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此时便不能有效发挥功效、履行职能,所以难以达成整体目标。供应链管理,会将物流和信息流以及业务流等方面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始终,整个物流囊括在内,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直至产品运输以及储存等,这些都涵盖其中。其间,处在各个节点上的企业一定要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承担、利益共存,要站在战略层面去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之后方可达成整体高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特点甚是突出。需知,供应链关键的核心便在于集成思想和集成方法,从供应商端开始,会经由制造商和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客户这些全要素和全过程,然后形成集成化管理样态,这是一种新型管理手段,会将不同企业统统集成在一个供应链里,然后提升供应链水平和质量,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最为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局最优化发展局面。

3.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库存”愈加明显。传统库存思想理念表明了,库存是保障企业生产和企业销售的必要手段,是一种必要成本。所以说,供应链管理让企业和其他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达成了库存转移,企业库存成本得到科学合理的降低。此时,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成员间要通力合作,形成战略互助关系,要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更好更优地节约投入成本额度。

4.供应链管理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此为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方位。无论是供应链节点中企业数量多少与否,也无论企业类型如何、参与程度深浅,之所以形成供应链,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始终都是核心导向。正因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存在,供应链才会应运而生。唯有让广大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得到有力满足,供应链的发展空间才会变大,未来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联系

当前,全球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交易活动产生,每笔交易均为供应链体系中紧密相连的业务活动,最为常见的就是虚拟市场和跨过客户需求分析、资源供给、科学安排、新产品研发、策略型资源获得、产品加工生产,诸如此类,均会被纳入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范畴中。由上可知,由此所产生的信息量之庞大、之繁杂,管理难度必然比一般流程下的供应链管理更高。

1.电子商务是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驱动器。电子商务让供应链上的成员方可以紧密合作、积极交流,将供应链概念合理地进行延伸,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客户都会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协作样态,所涉内容繁多,包含了需求预测内容和产品设计内容以及商品外购、服务客户等内容,为进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平台,使得供应链管理朝向变得愈加动态化和柔性化以及虚拟化,供应链管理持续竞争力倍增。

2.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建立是第一位的,要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作为核心依据,之后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技术模式进行崭新的管理方案制定,将供应链管理视为和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运行环境,并且要将供应链管理看作是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

3.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立足于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这给基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优异的管理平台,让供应链管理不仅仅被限制在企业内部和区域里,形成慢慢延伸至全球化的一种供应链体系,最终形成一种跨企业合作模式和跨区域合作模式。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法宝,需要在不断探索发现中去找寻渗透渠道、整合办法,最后渐入佳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是大势所趋,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根基,面对全球化供应链的信息沟通、处理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平台出现,信息交流矛盾和资源共享问题才能够被一一化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也会变得愈加融洽,存货效率会得以提升、资金流动也愈加流畅。不仅如此,业务处理速度和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也会双向提升。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法宝”,实践阶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主要关系。

电子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企业物资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物资采购和管理,采购信息准确、全面,方便决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物资管理

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基于信息化市场的扩张,凭借其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与延伸,逐渐成长并成熟,成为当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营销模式。很多传统企业从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快的成长速度的立足点出发,将原有管理模式和销售业务与电子商务进行互补结合。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特点

目前,信息化是物资采购管理业务的基石。传统物资采购方式不仅采购效率低,而且供应商也难以满足采购部门的要求。而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得以推行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随着行业规模逐渐壮大,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物资管理与监管成本。在业务流程中,除了要完成信息化和确保对物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之外,还需要实现电子商务价值最大化,简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从而真正提高采购电力物资的效率。

二、采购环节

2.1采购申请和审批流程

采购环节最初需要进行编制需求(采购)计划和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主要参照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若编制的采购计划偏离实际需求造成物资短缺或过量,甚至无法跟上生产进度,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管控: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参照实际需求编制采购计划。第二,基于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现有库存量,通过物资管理平台合理布设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或物资短缺。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具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所以怎样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物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盲目的使用不仅不能方便物资的管理工作,还有可能因为管理混乱引起物资供应和管理问题,造成工程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发生问题,酿成大错。所以,加强网络物资信息收集、网络询价议价、采购运输、到场配发等环节,是企业和物资采购人员应当加强的。若企业缺少一套相对完善的物资请购制度和审批流程,就无法合理控制采购量,可能会破坏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采购申请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部门基于物质需求和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主要管控措施为:首先,确立物资请购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授予相应归属部门请购权,厘清各关系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请购流程;其次,请购人员和部门必须根据成本预算和市场行情提出采购申请,依照规定办理请购手續;再次,负责审批请购单的管理部门必须按成本预算严格审查请购单,检查采购申请是否与采购计划和生产经营需求相符,采购内容是否健全,物资量是否超预算等,如采购申请超预算或与上述要求不符,可不予审批。

2.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方的生存和发展与供应商的实力、行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为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且与其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要坚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和相应的评估制度,在政策方面适当给予优秀供应商一定的优惠,确保供货源稳定可靠,促进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

2.3控制采购价格

第一,完善采购定价机制,通过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途径,对所采物资进行合理定价。第二,采购部门必须深入剖析大宗物资的成本构成,通过市场调研,时时关注其价格波动情况,并根据其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分析其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构建采购价格数据库。

2.4建立采购合同内部审查制度

一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内容。检查合同内容是否严密、完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当事人的姓名、住所;合同价款或报酬;双方约定的地点、期限、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二是审查采购合同产生的过程。合同产生过程的审查实际是对合同产生的必要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如审查采购方式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审查采购计划、物资定价和资金分配过程;审查供应商选用及开标过程。三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重点审查验收环节和结算环节的工作流程,也就是审查采购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采购合同中的具体要求相符,是否根据规定预留了质量保证金等。

三、验收环节

健全采购验收制度,规范验收流程,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首先,采购、验收两大部门必须相互分离。其次,规范验收流程。指派专人或指定验收部门对照请购单和合同条款逐一核查物资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审核通过后编制计量报告、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并办理接收手续。再次,及时上报存在问题的物资,深入调查问题根源并妥善处置。最后,健全退货管理制度,明确告知退货的条件和手续,规定货物出库、退货款回收等相关内容。

四、付款环节

在付款环节,如果付款方式不当,不严格审查付款流程,致使付款金额超预算,企业不仅将因此蒙受经济损失,信誉度也会降低。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管控:一是健全预付账款及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二是严格审批流程,采购预算、合同、审批程序、验收手续、发票等手续通过审核后才允许办理付款;三是定期与供货商审计核对应付款项和票据,如有账款金额与实际不符,应立即核查纠偏。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2篇

1.1传统企业采购关系特点及产生的问题

纵观目前国内传统企业采购供应商关系现状,可以归纳出这几方面的问题:依赖主观经验,搀杂了过多的人为因素,缺乏客观依据和说服力。供应商的评估侧重于采购价格和质量,而忽视供应商在技术革新、项目执行、生产调整、后续服务以及能力增长上的表现;供应商的长期表现不受关注,企业往往以成本控制为主要目的,与众多供应商进行单宗、短期的交易,这使得企业频繁更换供应商,采购部门忙于应付采购日常事物,最终导致对采购、外包决策的制定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以上种种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风险。通常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之后,企业在某一个产品上都可能寻找到或拥有一定数量的供应商,但这些供应商的实际情况、能力、与企业的契合度是千差万别。寻找正确、适合的供应商需要认真的鉴选,因此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的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1.2动态供应商管理与传统企业采购关系的区别

下表显示了动态供应商管理与传统企业采购关系的区别:企业如果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以加强并整合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其所处供应链的优势。因此通过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确切的评估,发掘具备良好发展潜力供应商,将其培养为企业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是相当重要的。

2动态供应商管理在西二线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这种理念,公司编制了《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办法详细规范了动态供应商管理体系运行的意义、流程、管理方式和考核办法,全面系统诠释了动态供应商管理理念及长期构想,是由阶段性连续考核体系和动态控制构成。这些思路体现在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2.1阶段性连续考核体系

众所周知,好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会对供应商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物装公司采取阶段性连续考核的方式,将供应商考核体系分为供应商准入审核、运行考核、供应商关系考核几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2.2供应商准入审核

对供货商的企业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情况、产品质量、信誉情况及销售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审和综合分析,合格的供应商则进入AA级供应商管理体系。这种考核手段流程透明、操作公开,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并且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从而减少了主观干扰因素。

2.3动态控制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支付矩阵,演化稳定策略

 

一.引言

我国政府采购自1996年试点运行至今,采购制度不断健全,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对政府采购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但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文献大多都是定性研究而且深度不够,仅少数学者运用博弈理论对政府采购作经济学分析,如张雷宝(2002)对政府采购监管作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彭文兵等(2003)通过收益矩阵博弈分析了政府采购中寻租的形成过程及其外溢效应;王宏(2006)通过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研究政府采购制度的变迁,王宏(2007)还用静态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采购监督制度优化;后小仙(2007)对监管部门、采购方、供应商三方进行博弈分析,构建了反寻租目标体系。但这些论证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在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下进行博弈

分析。本文尝试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政府采购中监管部门和采购方的行为选择,强调动态性,找出影响博弈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变量,并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二.政府采购寻租监管的三方模型

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本是政府利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经济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委托机制、监督体制、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存在权利干预经济、监管缺失等情形经济论文,这些将会产生权力寻租。政府采购中的寻租包括设租与寻租,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1]。政府采购中的设租是指采购方利用权力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控制,人为设置障碍,进而营造获得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与条件;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是指供应商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供应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2]。政府采购的寻租行为导致政府开支扩大,纳税人负担加重;导致行业垄断,阻碍技术创新;影响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导致寻租供应商与非寻租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失衡,导致市场竞争秩序的紊乱;滋生集体腐败乃至行业腐败[2]论文下载。

政府采购在具体实施中会涉及多方行为主体,下面以监管部门、供应商、采购方这三方设立博弈模型,模型的假设如下:

1.假设监管部门不与采购方和供应商寻租,供应商和采购方可以选择寻租和不寻租两种行为策略。

2.假设采购方接受委托购买一批商品A,A的市场价值为V;实际的采购价格为Y;供应商行贿金额为R;监管部门的稽查成本为C;监管部门证实违规成功的概率为p,证实违规失败的概率:(1-p),其中证实违规成功情况下监管部门对采购方的处罚为KR,对供应商的处罚为L(Y-V),其中K、L为惩罚系数;一般情况下Y-V-R>0。

3.各博弈主体的收益分别是[3]:

(1)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不稽查,则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的支付分别为: R,Y-V-R,-(Y-V),供应商的行贿成本或采购人员收益R和寻租者收益(Y-V)独立于模型之外,本文假设R,(Y-V)为固定值。

(2)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但不成功,则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的支付分别为: R,Y-V-R,-(Y-V)-C。

(3)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且成功,对采购方收益R处以K倍罚款,对寻租者收益Y-V处以L倍罚款,则三者支付分别为:-(K-1)R,-(L-1)(Y-V)-R,KR+L(Y-V)-C。

(4)采购方和供应商不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不稽查,三者支付分别为0,0,0。

(5)采购方和供应商不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三者支付分别为0,0经济论文,-C。

在上述假设之下,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三方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三方的支付矩阵

 

 

 

监管部门稽查

监管部门不稽查

 

 

证实违规成功p

证实违规失败 1-p

寻租

采购方

-(K-1)R

R

R

供应商

-(L-1)(Y-V)-R

Y-V-R

Y-V-R

监管部门

KR+L(Y-V)-C

-(Y-V)-C

-(Y-V)

不寻租

采购方

供应商

监管部门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提纲:

一.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二.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现状

三.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变革

1. 电子商务带来了企业价值链的变革以及价值链驱动模式

2. 电子商务带来了企业供应链的变革以及合作、预测与供给模式

四. 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企业的观念问题

2. 贸易伙伴之间的协作问题

3. 知识获取与转换技术上的要求

五.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途径

1.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信息共享

2. 积极发展B2B模式的电子商务

点击查看全文转贴于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供应链 电子商务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面临着严峻激烈的竞争形势。加强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电子商务将信息网络技术完全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赋予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新的内涵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重视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极具现实和理论意义。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在传统一体化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既解决了企业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又保留了传统管理理论的优势,融合了新时代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的优点,顺应了时展要求。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传统纵向一体化”向“现代横向一体化”理论发展的重要实践,是指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的多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利用供应链结构完整性、系统一致性、功能关联性及价值增值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共享、跨企业或部门协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伙伴关系等方式,实现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尽管供应链管理是有机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集成化战略管理模式,对企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供应链管理过分强调“横向一体化”过程中成本价值优势,忽略了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其次,供应链管理畸形化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损害了供应链内外的企业友好合作关系;最后,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中缺乏有效的市场经济信息流通渠道,没有统一、规范的电子信息服务交易平台。

2 电子商务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如市场调研、资源配置、内部管理协作、客户联系沟通等自动化和电子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管理经营手段。电子商务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二次变革,由链式供应向网式供应转变,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积极影响。首先,电子商务构建了高效的共享集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传递、交流的效率及准确率;其次,电子商务利用电子网络服务交易平台最大限度的开辟了调研市场消费需求的新通道,有利于及时、有效的获得全球范围内相关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增强了全球化资源配置及管理能力;最后,电子商务促进形成了企业间的核心价值链,开发了多元化营销渠道,增强了企业科学决策能力。

3 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将企业供应链管理电子信息网络化。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电子商务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以企业生产经营为核心的经济运营网络集成系统。在这个电子化、数字化的系统中,企业通过对电子商务手段的运用,整合企业信息库、供应商信息库、客户信息库这三大主要信息渠道,利用计算机专业化管理软件,分析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物流能力及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实现包括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在内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高效管理与科学规划。电子化采购(E-procurement)是指企业在确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及维持自身运转的物资清单后,利用电子网络,浏览适宜的供应商供应目录,筛选最佳供应商并签发订单,通过与供应商的网络信息交换与意向交流,高效、科学的协商合同条款,最终订立采购合同的一种现代化购买手段。在电子化采购过程中,如果企业是供应商,则供应企业在接到订单后需利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分析本企业库存情况、生产计划等,以相关信息来决策是否接受订单并继续洽谈。电子化设计(E-Design)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内部网络及时更新的数据库,计划企业生产销售活动;在企业外部,企业利用企业间的互联网网络协调与批发、零售商之间的买卖活动,规划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设计开发部门可以通过最大可能性的消息渠道获得广大客户的回馈信息,为企业的科学合理规划打下坚实基础。电子化履行作业(E-Fulfillment)是指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上的企业通过互联网网络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及时传递有效履行信息,以保证交易时间的缩短、交易成本的降低,最具代表性的是物流与销售商之间的电子商务协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供应链中的具体运用也越发多元化,电子商务以网络为中介,借助网络虚拟资源组织、协调、监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起了动态、协作化的企业供应链模式。

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巨大变革,是增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降低了企业生产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经营运作灵活性,加快了企业供需反应时间,提升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应用的研究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健,宋丽.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策略;产品新鲜度;期权合同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5-0042-06

Fresh Produce Supplier’s Pricing Decisions Research with

Circulation Wastage and Options Contracts

WANG Jing, CHEN Xu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610054, China)

Abstract:The Options Contract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fresh produce supply chain ordering decision models, and the huge circulation wastages both from quantity and quality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wo stage models in one period. Firstly,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demand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produce’s fresh degree. Secondly,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curement decision and the supplier’s optimal carrying decision both without options case and with options case are gotten by building models. Thirdly, the conclusions are gotten aft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out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 options, but less than the optimal total ordering quantity. The retail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and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under some condition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fter numerical study is gained that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is negative correlative to the circulation wastage rate and positive correlative to the produce wholesale price.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cisions; fresh degree; options contracts

1 引言

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从整个国家到每一个人,它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一方面从农田到餐桌,生鲜农产品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运输;但是,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极易腐烂、极易变质、生命周期短、产品鲜活程度要求高的独有特性,导致其长时间流通的高风险性;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两亿人的生活[1]。因此,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结合生鲜农产品特性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如何有效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风险管理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为更好地管理供应链的高额风险,期权合同的运用正变得愈加切实有效。相关的成功运用有IBM的打印机事业部[2],Sun公司[3]和HP公司[4]。陈旭[5],Chen和Parlar[6],Ganeshan等人[7]研究期权的报童模型对零售商订货的影响;崔爱平和刘伟[8]考虑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供应链的协调;胡本勇等人[9]分析单、双向期权机制对易逝品供应链柔性契约的影响;Barnes等人[10]用报童模型来分析期权的两周期需求模型,表明当执行价格线性分段才能达到供应链协调;Burnetas和Ritchken[11]考虑期权合同的引入对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影响。然而,上述有关文献都没有考虑生鲜农产品这一类极具易逝品特性的重要产品,更加没有对该产品的流通损耗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研究学者越来越关注生鲜农产品的研究,有关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问题的研究可见文献[12~16]。然而,在这类文献中,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多数是采用控制库存成本最小或供应链协调的决策方法,没有文献结合运用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手段尤其是期权合同工具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与此同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引入期权合同,也得到了相关文献的论述。高志杰等[17]以发达国家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发展规律为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推出农产品期权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操作建议;涂国平等[18]介绍期权期货合同引入农业产业化供应链模型优化。据上述文献的研究,将期权合同引入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能够为订单农业提供“风险避口”,为订单企业和农户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保值和避险工具,为稳定和保护农民收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农场、经销商等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在期权合同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实际当中,既能够借助现代金融市场打破订单农业交易系统的封闭性、寻求风险外化通道,又能够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成熟的条件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稳定性与安全性。

2 问题描述与假定

研究一对一供应链的单周期两阶段模型,以供应商只提品(即无期权时)为基础,重点考虑供应商既提品又提供期权合同(即有期权时)的情形,研究和探讨期权合同对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影响。同时引入产品数量损耗率β(0

由命题5可知,有期权时的零售商订货包括订购产品和期权,其中,订购产品和期权的总订货量是要大于无期权时的订货量,但是,就订购的产品数量而言却要比无期权时的订货量小。

5.2 期权合同对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6 有期权时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最大期望利润。

由命题6可知,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零售商如果能够同时订购产品和期权,那么获得最大期望利润要比仅订购产品时的高。

5.3 期权合同对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7 满足条件h

由命题7可知,当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提供期权合同时,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如果供应商能够为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只要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适当,同样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综合命题6和7可知,供应商在产品持有成本控制下向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

6 数值实验

为了讨论简便又不失一般性,假设市场随机因子服从均匀分布,即令f(x)=1/(b-a)。

6.1 产品损耗率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都随β的增加而减少,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损耗率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反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损耗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损耗率的减少而增加。

6.2 产品批发价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最大期望利润都随wo的增加而增加,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批发价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正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批发价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批发价的减少而减少。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本文考虑了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的特性,结合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合同,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零售商订货策略和供应商运送策略进行研究,得到了以下有意义的结论:(1)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大期望利润、供应商的最优运送量和最大期望利润都存在并且是唯一的;(2)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都与产品新鲜度成正比;(3)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优产品订货量大于有期权时的最优产品订货量,小于有期权时的最优总订货量;(4)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5)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6)通过数值实验得到: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与产品损耗率成反比、与产品批发价成正比。

本文在假定的市场需求函数下,通过引入期权合同,考虑到产品流通损耗以及产品新鲜度的因素,不仅得到了有关零售商的订货策略,而且还从供应商的角度验证了期权合同管理供应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以往研究文献,例如,文献[8]论证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得到期权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并提高双方期望利润,然而,本文是以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和新鲜度为特性,从建模及模型之间的对比论证中得出,期权合同不仅能够提高供应链双方期望利润,同时,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文献[12,14,16]分别从成本分担机制、新鲜度衰减函数、损耗控制等方面论证了生鲜(时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然而,本文是将期权合同引入,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并通过建模及模型论证得出,期权合同的引入将同时提高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最大期望利润,在规避一定供应链风险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励供应链的管理。

然而,本文考虑的是一个比较简化而且较为理想的交易环境,是对期权引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尝试,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一种崭新的研究实践。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多零售商和多供应商之间、考虑供需双方相互博弈的期权合同和产品现货互相结合等多种情况,逐步提高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培松.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91-92.

[2]Bassok Y, Sirnivasan R, Bixby A, et al.. Design of component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ith commitment revision flexibility[J].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7, 41(6): 693-764.

[3]Farlow D, Schmidt G, Tsay A. Supplier management at sun microsystems[R]. Case Stud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1995.

[4]Tsay A, Lovejoy W S.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s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9, 1(2): 89-111.

[5]陈旭.考虑期权合同供应链的零售商订货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9(3):17-23.

[6]Chen F, Parlar M. Value of a put option to the risk-averse newsvendor[J]. IIE Transactions, 2007, 39: 481-500.

[7]Ganeshan R, Boone T, Aggarwal P. Optimal procurement portfolios when using B2Bs: a model and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8(1): 146-151.

[8]崔爱平,刘伟.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基于期权契约的能力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59-65.

[9]胡本勇,王性玉,彭其渊.供应链柔性契约与单向及双向期权模式选择[J].系统管理学报, 2009,18(2):165-171.

[10]Barnes S D, Bassok Y, Anupindi R. Coordin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supply contracts with options[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2, 4(3): 171-207.

[11]Burnetas A, Ritchken P. Option pricing with downward-sloping demand curves: the case of supply chain option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4): 566-580.

[12]肖勇波,陈剑,徐小林.到岸价格商务模式下涉及远距离运输的时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19-25.

[13]LodreeJr E J, Uzochukwu B M. Production planning for a deteriorating item with stochastic demand and consumer cho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6(2): 219-232.

[14]但斌,陈军.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5):42-49.

[15]Pathumnakul S, Piewthongngam K, Khamjan S. Integrating a shrimp-growth function, farming skills information, and a supply allocation algorithm to manage the shrimp supply ch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 66(1): 93-105.

[16]陈军,但斌.基于实体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3):54-62.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7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建设、供应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 TL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面对国内核电建设不断发展的外部形势和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自身多项目、多基地核电建设的内部管理特点,研究和实践供应商管理理念和方法是推动核电建设不断发展、保障核安全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核电工程建设领域,核心供应商资源短缺,供应商培养周期长、难度大,新供应商成长缓慢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摸索出一套适宜核电工程建设需要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和方法。

通过对供应商评价、认证等管理规范的研究和具体实施,有助于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增强资源掌控能力,突破采购瓶颈,全面提升核电工程总承包能力。

1供应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实践

供应商管理的理论基本上全部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其本身缺乏相对完整和体系化的理论架构。一般在管理学研究中,我们将供应商管理的理论放到供应链理论的整体框架中分析研究。对于供应链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菲力浦(Phillip)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Philip W.Balsmeier and Wendel J.Vois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Time-Based Strategy Industrial Management, September/October, 1996 38(5) pp24-27.]

供应商管理的概念经过众多企业的不断实践,已经比较清晰和明确,一般将其定义为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而进行的对供应商的选择、培养、认可、评价、关系管理、淘汰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广义的供应商包括所有可能为企业提供物项或服务的组织,针对这些供应商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供应商管理的范畴。

核电行业的领导企业法国AREVA公司和EDF公司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建立的全面的规范和流程,其核心是供应商准入规则和合格供应商库的维护工作。在准入制度方面,它们设计了一套相似的规则体系,主要依靠一套详细设计的客观调查问卷和专业化的评审人员完成供应商的评审认证工作,依据标准规范的专家评审是其准入制度的精髓和核心。合格供应商库的维护实际上是准入制度的延伸,也是企业资源掌控和构建市场的必然要求。供应商库的构建和数据变化实际是体现了企业供应商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结果,也是这些工作结果转化为企业知识的和资源的工具。

2核电工程建设领域供应商管理的特点和现状

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项目复杂,在整个工程建设期参与方非常多,供应商队伍非常庞大。供应商管理是整体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核心能力的体现。

核电工程供应商与一般工业企业供应商相比,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核电工程供应商范围非常广泛。其次,核电工程供应商介入工程时间长,参与度高,对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有重大影响。第三,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新供应商成长缓慢。第四,核心资源供给不足,市场争夺激烈,特别是核电专有设备、核心设备、核电专业施工和安装工程等领域,供应商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限制核电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核电工程建设项目供应商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供应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三对矛盾是:对核心重要供应商资源需求强烈和供给不足的矛盾;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和供应商成长缓慢的矛盾;供应商总体数量庞大和管理资源有限的矛盾。为解决上述矛盾,核电工程供应商管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内外部资源有限、核电行业高速发展的形势条件下,必须集中优势管理资源,解决主要矛盾,满足核电工程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是核电工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分级分类为核心,按照管理效率优先的原则设置管理方案和流程是解决核电工程建设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必要途径,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我们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理念来设计供应商管理的整体体系和原则。

3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的供应商管理实践

3.1供应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框架

工程公司作为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已经基本建立起供应商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程序办法,结合招投标采购和合同管理流程形成了对供应商进行信息管理、资格管理、绩效管理到关系管理的全范围、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按照以分级分类为核心的供应商管理理念,我们对核电工程供应商按照不同的侧重建立了基本的分级分类思路。首先,按照产品价值和市场状况两个维度分类,形成“四角模型”如下图所示:

供应商除了具备上述分类模式形成的类别特性,还具备一定的级别特性,任何一家供应商进入一个市场都存在初步试探、逐步进入、学习提高的过程。在核电行业的不少领域,由于对供应商的综合要求非常高、供应商参与度非常深,这个过程显得特别重要。为反映供应商在核电行业的能力素质特点,应设置供应商级别模式,将一个供应商从进入、成长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的特性以供应商级别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划分为潜在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合同供应商和战略供应商,并实施以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3.2 供应商认证与准入机制

工程公司供应商认证准入的主要手段是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本来是招投标采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工程公司的采购实践中,我们扩展使用了资格审查的概念,不仅适应于招标采购项目也可以用于非招标采购项目,而且资格审查结论具有有效期。这种方式实际上赋予资格审查准入认证的功能,而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相应具备了某一类采购项目的合格供应商资格,可以在有效期内直接参与同类项目的投标。这种实践做法有效的扩展了资格审查的功能和适用性,在目前核电项目批量化建设的形势下,对提高采购工作和供应商管理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3.3 供应商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对供应商管理的效果至关重要,评价体系使供应商管理的各项工作形成闭环反馈,对前期的认证准入和后期的发展培养提供了依据,可以指导认证准入和发展培养的完善和改进。

目前工程公司已经基本建立了涵盖供应商整体表现的合同后评价体系和标准,设定了量化的评价指标,形成了程序化的工作制度。评价工作也直接与供应商合格资质的延续和中止联系起来,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逐步起到了供应商评价应有的作用。

工程公司合同后评价的核心是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合格供应商经过采购项目的招评标、询价或谈判最终取得合同的,即成为合同供应商,由于核电工程项目采购执行周期长,多数设备供应和施工承包合同均需执行数年,因此,合同后供应商评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供应商绩效评估是对合同供应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和我方对其整体履约行为的满意程度的全面评价,通过对供应商的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过程质量控制水平及最终质量结果,协同配合能力和响应速度,到货或完成里程碑的及时性、符合性、完整性,文件出版的进度和质量,现场服务水平等要素的量化评价,确定其整体项目承担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为后续采购项目的供应商资源规划、供应商的引入培养、延续合格供应商资格提供依据。

3.4 战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关系管理

核电工程建设的核心设备制造和核心施工安装供应商必须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多个项目的实践才能建立成熟稳定的生产制造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及与之配套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更深刻的认知和认同核安全文化。这些供应商是核电工程建设市场的稀缺资源,是各个核电业主和总承包单位争夺的对象。掌控这些核心供应商资源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多种途径开展供应商关系管理,建立和谐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必然的选择。

建立战略联盟的合作方需要具备业务领域或竞争优势的互补性,在核电行业来讲,全行业的参与者包括核电业主(投资者)、核电AE公司、主要技术方、核心设备及施工安装供应商、运营商等,其中核电AE公司和核心供应商的联盟对核电产业长远发展,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国产化、国内核电企业进军国外市场都具有推动作用。各核电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和强化战略联盟关系,既包括交叉持股、合资等资本运作手段,也包括联合竞标、长期供销合同等商务手段。战略联盟成员最终可享有优势资源保障、长期合同、共同开拓市场等权利。

4结语

毫无疑问,供应商管理规范的建设实施是我们实现建设国际一流核电AE公司愿景的重要条件,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此方面一直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思考我们面临的供应商管理问题,不断创新、持续改善,为实现企业愿景做出相应的贡献。这也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迎军,柳茂平.战略管理.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3] (美)巴罗.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控制.王晓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与策略.综合运输,2002(10)

收稿日期:2013-5-15。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8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

早期关于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文献主要研究了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改进的作用,尤其是信息共享对减弱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作用;还讨论了信息共享的价值。Forrester(1961)指出企业之间交换库存控制信息和预测方法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H L Lee(1997)在文献中提到,大多数文献都证明了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供应链的精益程度。H L Lee等人(1997)和Johanna(2004)证实了在整个供应链中共享零售商的POS机数据可以使供应商的需求预测更精确。Liljenberg(1996)研究了信息共享下的零售商库存分配的改进。Stein和Sweat(1998)观察到在供应链伙伴中纵向分享需求信息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在实践中,宝洁通过EDI与沃尔玛等零售商共享销售信息,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其库存和成本。H L Lee等人(1997)在文献中还分析了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形成的原因,将它产生的原因归结为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信息不完全下的博弈等四个方面,并指出共享销售数据、交换库存信息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牛鞭效应,引起了学术界对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大量研究。许多研究发现,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的绩效、特别是减少牛鞭效应有着巨大的影响。信息共享还使公司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和降低供应链费用。好的信息管理能使公司对客户的需要做出更好的响应。

近年来,研究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的文献,已经不只是研究信息共享的对于供应链绩效改进的意义,而更多考虑如何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涉及供应链信息共享中的共享机制、激励策略、博弈问题和信息共享的层级、最优范围、信息共享内容和信息共享实现等问题。

申悦等(2005)研究了零售商间存在竞争的供应链中零售商与供应商间共享成本信息的价值问题。Zhao等(2007)分析了单供应商单零售商供应链中五种不同信息共享方案的影响,分别是集中化信息共享、完全信息共享、供应商主导的信息共享、零售商主导的信息共享、无信息共享。数值例子表明集中化库存系统的成本比没有信息共享的分散化系统的成本低20%到40%。Lee等(1997)对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进行了研究,将它产生的原因归结为需求预测修正、提前期、定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供应短缺等五个方面,并指出共享销售数据、交换库存信息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牛鞭效应。Chen等(2000)研究了两阶段供应链中需求预测与订单提前期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并且将结果拓展到是否有集中化顾客需求信息的多阶段供应链中。Li(1985)考虑了由一个生产商与多个对称零售商的供应链。他发现纵向信息共享有两种效果: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并获得信息可以交易的条件,检验了信息共享对整个供应链利润的影响。Bourland等(1996)的研究表明当生产商与零售商的订货周期明显地不同步协调时,信息共享能给他们带来显著的收益。Zhou等(2007)收集了来自125个北美生产企业的数据,来调查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有效的信息共享很大程度的增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当信息共享水平的提高时,有效的供应链实践变得更重要;有效的信息共享与有效的供应链实践对获得好的供应链绩效都有关键作用。

上述文献的研究表明信息共享可以减少企业间发生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及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以集中顾客的需求,为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提供有关顾客需求的信息,使得牛鞭效应明显降低;将使得供应链上的成员能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和库存配送计划;能够使企业有效地减少来自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企业本身信息的集成和整合,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绩效。

一些文献从不同角度讨论了供应链管理中影响信息共享的因素。Lee等(2000)考察了当零售商端的需求关于时间自相关时,共享零售商的需求信息如何减少上游的定购数量的波动,也分析了提前期与需求过程参数(比如关于信息共享的自相关系数)的影响。Xiande Zhao等(2002)应用计算机仿真模型,在不同需求模式与能力松紧度的条件下,考察了零售商的需求预测、库存补充决策与供应商的生产决策。仿真结果分析表明预测模型的选择对供应链绩效与信息共享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发现也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人员选择适合的预测模型来改善供应链绩效。Suhong Li等(2006)基于从196个组织收集到的数据,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去测试影响信息共享的因素,考察供应链中环境不确定、组织内促进者与组织间关系对信息共享、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发现供应链成员的信任和成员间的共识对信息共享起积极作用;而供应商不确定却起消极作用。高层管理对信息共享有积极作用;信息共享不受顾客不确定、技术不确定、供应链成员的承诺与IT能人的影响。

在不同的条件下,供应链各个成员的收益可能完全不同。供应商总是会通过信息共享改善总成本与服务水平。但是在某些条件下,零售商的总成本与服务水平会因为共享信息处于更差的情况。因此,供应商应该给零售商一些激励,不然零售商不愿意共享信息。目前有很多文献研究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激励。

Srinivasan Raghunathan(2003)在具有单生产商N个零售商并且零售商端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相关的模型中,分析了需求信息共享的价值。使用来自博弈论的Shapley值的概念去分析生产商与零售商对由信息共享产生的剩余划分。发现需求相关性影响剩余函数的范围与形式,从而影响了生产商与零售商形成合作关系的激励。较高的相关性增加生产商的剩余,减少了零售商的剩余。但是在高相关性条件下,降低边际生产商剩余,可能促使生产商限制零售商合作伙伴的数量。当信息分别是高度或是低度相关时,需求相关性对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价值与激励的影响可以用需求信息的替代、互补本质来解释。

Feldmann与Mueller(2003)提出如何在供应链中建立提供可靠真实信息的激励机制。他们假设可能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不完全、虚假信息,并对Groves机制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引起信息策略的大变化,得到较高的质量水平。Guo等(2006)从设计信息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信息共享的激励。他们用宏观预测市场来有效的引出、聚集有关系统需求风险的有用信息。Wu等(2007)研究了有能力约束的古诺双寡头垄断中信息共享的激励。在需求与成本信息共享中,当某些均衡解受能力限制时,激励可能会颠倒;尤其是某些条件下,部分信息共享是占优的决策,并用数值例子来说明。Zhang(2002)研究了上游的单生产商与下游两个相互竞争的零售商的供应链,在Cournot与Bertrand竞争条件下零售商与生产商共享私有信息的激励。零售商销售差异产品,且具有一些私有需求信息。研究发现生产商的最优策略独立于下游竞争类型Cournot或者Bertrand。在自愿的基础上,没有零售商愿意与生产商共享信息。Yao(2008)考虑由一个供应商与两个不同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生产商对零售商的激励,促使零售商将他们的增值成本信息与生产商共享。证明了某些条件下均衡价格与增加价值的存在,并且获得两个零售商不愿意与供应商共享私有信息的条件及愿意共享而达到整个供应链的双赢局面的条件。

关于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Werner Graf指出通过Internet协调供应链运作是未来供应链的基本技术,通过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以及EDI连接整个供应链,将会使供应链中信息渠道畅通,伙伴企业间以及与最终用户间进行安全、充分的沟通。

近年研究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的文献中,还包含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策略问题。Cooper等人(1997)提出信息共享应该包含的合作伙伴数量依赖于产品的特点。Raghunatan(2003)调查了一个由生产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共享需求信息的情况,并且分析了在信息共享中应该包含的优化的零售商数目,发现零售商之间的需求相关性依赖于产品的特点、消费者群体以及合作伙伴的地理位置。Lee,So和Tang(2000)也发现当需求过程变化随时间变化而相关时,增加参与信息共享的零售商的数目将增加信息共享的利益。常志平,蒋馥(2002)通过建立模型,从制造商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最优范围,并给出了最优范围的具体算法。文献(2003)研究了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层级和影响因素,文献(2005)讨论了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中的博弈问题。文献(2006)讨论了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的道德风险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有研究开始关注电子商务环境与供应链管理结合的电子供应链管理(E-SCM)。

在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研究中,也有一些文献也研究了信息共享的内容。文献提出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内容包括共享库存、销售数据、订单状态、销售预测以及生产/配送计划。文献认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需要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需求信息、二是资源信息,并指出运输信息也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内容。文献在研究信息共享层级时,分析了每一层级上共享信息的种类。

关于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实现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模式、共享模型和共享技术的研究。文献中提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模式包括:信息传递模式、信息中心模式和信息集中共享模式。在研究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模型的文章中,文献提出了一个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和银行在内的信息共享模型;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ADS(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System,自律分布系统)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在供应链信息共享技术方面,很多文献都提到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意为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技术是供应链实现信息共享的一项主要技术。

总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现信息共享的阻力进行研究;二是基于委托―理论,研究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激励,并设计相应最优的激励机制以保障信息共享的实现;三是在技术上研究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 Forrester.Industrial Dynamies[M].London:MIT Press,1961.

[2]H L Lee,V Padmanaban,S Whang.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7,38:93-102.

[3]J Smaros.The Value of Point-of-Sales Data in Managing Product Introductions:Results from a Case Study[C].Sweden:16th Annual NOFOMA Conference,LinkoPing,2004.

[4]申悦,于瑞峰,吴苏,等.零售商Bertrand竞争下的供应链成本信息共享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2005,45(11):1581-1584

[5]T Stein,J Sweat.Killer Supply Chains[J].Inform Week,1998.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第9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近年来,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注重从管理角度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多以横向一体化取代原有的纵向管理模式,竞争关系在各企业中的表现更趋向于供应链方面的竞争。而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环节,采购管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随之发生极大的改变,要求采购管理过程中注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以此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一、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传统观念中对采购的认识强调其为内部需求的反应,集中在产品或服务的获取方面。而现阶段的采购工作更侧重于满足企业营运需求、确保采购流程有效、使供应源的选择更为合理且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从采购流程角度,主要体现在首先对产品或服务型态进行确定,判断应用一次性或持续性的采购方式。其次需对采购的总金额与实际需求量进行确定,保证与供应商议价过程中获得更明显的优势。最后保证能够企业与供应商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或直接结为策略联盟。而所研究的供应链管理主要由SCM领域人士提出,且在长期完善与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对其概念从六方面进行概括,即:①供应链管理的原动力在于市场需求,而管理中心以用户为主;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在供应链中对核心业务进行定位,并使其他业务外包;③企业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利益的同时可共同承担风险;④供应链运作时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保证供应链各流程得以改进;⑤使产品生产时间得以缩短,满足实时需要;⑥使采购以及运输等各环节中涉及的相关成本控制最低[1]。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采购管理策略分析

(一)采购中的全面策略

以往学者对采购中涉及的全面策略进行系统分析,将其以许多次策略进行概括,如供应商的开发、供应商的缩减以及与供应商的合作等。综合考虑全面采购策略主要包括:第一,确保供应策略,主要指为供给需满足企业预期计划需求,而预期计划很大程度上受供需状况变化影响,也可能给因议价方式而发生变化,要求注重相关信息与材料的收集。第二,支出供应策略,要求采购单位在与供应商合作中引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通过网络通信系统的应用使双方能够保持随时沟通,尤其采购单位需及时了解供应商产品知识等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三,环境变动策略,指与采购单位相关的如政策变动或市场环境的变化等,需做好预测工作。

(二)采购中的分阶层策略

该观念的提出主要源自Robert E・Speckman,其对采购策略由不同管理阶层中所执行的策略构成,且各阶层在任务方面也有所不同。从最高管理阶层,即公司阶层角度,采购策略的任务集中在使人员采购能力以及其中的议价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能够对市场环境以及供应商选择方面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多利益。而其以下阶层即企业的事业部阶层,任务在于管理库存与分析价值并协调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另外,在最底阶层方面则负责执行采购的策略,保证采购活动满足企业预期计划需求[2]。

三、采购管理中应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除上文中提及的全面采购策略以及分阶层采购策略外,企业中常用的策略也体现在由Peter KraIjie所提出的竞争导向策略,确保在此策略分析基础上对采购单位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分析。而在具体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中,采购管理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料分类管理

许多大型企业中所采购的物料无论在种类或数量上都可能成千上万,很难与每种物料供应商保持长久合作关系,所以需在采购物料分类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综合分析物料在企业中的实际价值;物料的可靠性与获取物料的难易程度;供应市场存在的风险情况;采购单位与供应商之间在优势与劣势方面的对比分析。采购单位可根据这些原则判断未来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展趋势。

(二)供应商的选择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将供应链管理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便需做好供应商认证工作。对于已认证的供应商应保证供应商能够将成本分析表提供给企业,从表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使不合理成本得以控制。另外,也需注意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保证有效规范采购业务的同时合理选择供应商,并对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以及采购等内容的沟通。

(三)采购策略的制定

采购策略制定过程中首先应注重采购流程的优化,可引入现代先进企业中成功的采购管理经验,但需保证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如以分散采购配合集中采购的模式等。其次在战略物资采购方面,要求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需长期稳定,注重做好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构建。最后对于重要物资的采购,前提应从物资自身需求量较大等特征角度出发,在议价谈判中利用采购量大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3]。

四、结论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的提高需注重采购策略的科学合理。而在实际采购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作用,确保其能够实现采购成本降低的目标,通过物料的分类管理、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采购策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完善,以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霆.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理论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