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程技术与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6:47

工程技术与发展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1篇

一、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高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等,但仍然会存在相应的弊端,如:计算机工在实际应用中的缺点需要工程师进行合理化的调整,我们认为,计算机工程技术想要得到合理、深刻的运用必须要将其弊端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所有使用者对其有更加清楚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合理应用。与不少工程师交谈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工程的设计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意识和责任感,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比较热衷于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我们必须要将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弊端展示出来,让工程师了解实际工程设计中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要将计算机工程技术与实践经验和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例如:专业的工程师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上会了解该工程的每一项细节,如设计模型、设计原则及原理等,再者,利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来进行准确性计算和设计,最后再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判断计算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弊端展示出来,还能够让使用者了解到它的真实性能。 

二、计算机工程技术和传统工程技术的融合应用 

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出现无疑是帮助工程师解决各种设计及计算问题,使得工程师和相关工程审核人员的观念及思维都处在了一个高科技水平的阶段之中,有的人会认为,不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与现今时代脱离的现象。正是由于这样的想法,致使部分工程师自身对于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缺乏了应有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以建筑工程为例子,大部分的工程师都会借助计算机工程技术来对建筑面积范围进行计算,然后再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其中就包括了所需要使用的原材料等等,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都依赖于计算机工程技术来实行,手工的操作逐渐减少,这样的发展趋势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得到保障。完全地依赖于计算机工程技术而不参与手工预算,对于建筑的安全会形成一定的威胁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操作过程中,建筑工程师应该将计算机工程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在一起应用,在实践中找出差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整合和修改,最大程度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如:站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角度上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设计出建筑工程的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传统的手工分析,提出多样化工程设计方案,最后,将计算机工程技术和传统工程技术相结合在一起,再将设计好的思路整合,运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来设计出最终的程序。 

三、合理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 

计算机工程技术虽然存在弊端,但其实用性极强,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工程师在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时也应该扬长避短,合理地运用它来开展工作。计算机工程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以一些适合的自动化工作内容经过高科技转化来进行,对于工程安全性及威胁性问题则要求工程师手工进行预算,控制工程整体设计方案中的偏差,确保工程具备足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如:在实际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规范、数学的原理等知识,假设工程师因为缺乏这类知识将使得其难以判断工程技术是否适用于工程,为此,工程师在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时要有选择性,才能够将计算机工程技术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四、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理运用和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相应的各类项目管理软件也相继而生。各类项目管理软件的出现,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功能。上述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程进度,其次是工程质量,再次是工程投资控制,财务,资源采购以及合同管理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大型的综合性项目管理软件,综合性强的项目管理软件的实践,目前已经达到最大完善,并且在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发挥了自己该有的作用。上述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促使项目管理计划以及控制进一步简便,不仅如此措施,加工项目管理中大量信息的保存以及处理更加方便,从根本上实现了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进一步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资源的传递及共享进一步完善。在传统形式下,使用的信息传递方法会导致信息资源滞后,使用不正确的信息资源,会导致项目管理人员难以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难以正确的控制把握。如果使用现代化信息量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那么就可以从事工程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实际情况,做好防御措施。例如:局域网、电子信息通信系统、广域网、企业数据库系统以及项目管理系统等。如果是选择局域网,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多用户操作技术。在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如果选择使用先进的电子通讯工具,那么就可以促使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地域限制问题进一步减少。例如,E-MAIL的高速快捷促使信息的传递以及交流进一步完善。总的来说,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日后将逐渐为我国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很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加的广泛,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日后的必要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建筑行业改造以及建筑行业能力提升等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冲击性,但是却是解开枷锁最好的方法,实质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少使用是工程项目管理及其作业方式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工程施工企业可以在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促使自身水平逐渐提高,实现跟国际水平接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针对该实际情况,对更多的更专业的技术人员行培养,促使他们在该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基础

当前国内土木工程现状,无论从施工的设计阶段、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验收标准与规范不一、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等多重问题频繁,导致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缓慢,而施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环节众多,操作繁杂,需要在每个步骤中严格的执行标准,如,施工图纸虽然只是重要环节中的一部分,但如何将施工成果同设计结合起来,正确理解图纸含义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需要考虑图纸的完整性、正确实施性、而图纸也是设计人员本身意识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准确的在施工中灌溉设计者得思想成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得工程顺利的完成。

1 现金国内土木工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1.1 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繁杂。

工程管理体制中,主要的问题是领导的多层,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施工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大型工程的前期研究不足,工程解剖粗矿,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实现设计、施工以及总管理的思想的统一化,进行明确的分工,落到实处,并要求施工方主动积极的进行控制,将责任、权责、利益进行系统化的统一。

1.2 验收标准与规范缺乏。

土木工程中,某些领域的施工控制依然缺乏概念、思维模式,标准更是从未实行,部分领域存在一般性标准,但是追求效益又小的工程却没有充足的财力进行科研准备,施工控制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力不从心,而这工程标准的制定,显然是需要考虑长远发展,以及它的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对待每一经验借鉴的工程需要展开全面的施工控制,避免重大失误。

1.3 理论研究难以配合工程建设需求,

施工控制关系着多个学科领域,尤其包括一些类似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选择、系统识别、线性分析等逻辑性强的学科,当前虽有人已经对基础理论、应用性理论展开研究,但尚没有形成系统的有价值的学科

2 深基坑支护设计论

当前,国内建筑业内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研究,多都处于施工图合同以外,各级设计单位必须以设计总平面图中标注出的该建筑相连的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得详细情况,以及基坑侧壁土质、高度情况,针对设计提出相关的支护规则提出一定的意见、建议;而实施的细节则根据当地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解决的办法,可以自行解决或者另行委托其他专项支护设计,但是目前大多数设计院均没有配备,当然此中依然存在各种技术风险和经济收益难以匹配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当前深基坑护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背离了城市施工现场条件,严重的制约了支护技术的革新,因此,各领导阶层需要严密的注视,并尽快解决。

3 钻孔灌注桩基础

现今的高层建筑多选择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但设计人员往往在施工图上难以找到施工机具的使用选择说明,直接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但建设单位以利益为导向,选择涡锥钻作为工程桩成孔机具,实际运用时则是选择个体单机进行。往往致使施工图中标注要求的工艺指标难以进行严格控制,容易导致问题桩数量的增多,桩的承载力也难以充分发挥,而工作台面的整洁性更是难以做到,污水、淤泥遍地都是,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旋挖,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已经开始投入到工程中,对某些新兴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多数是选择先进的进口设备旋挖机具,设备上、施工工艺上都是相对先进的,影响工程进度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少,较好的控制了成孔质量,保障了桩孔的垂直度、孔底清渣程度指标进行考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同相同桩孔径、桩长的涡锥成孔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有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提高,能够抵消由于机具费用过高导致的单桩造价的增高,若换算成单位极限承载力价格,此两种均是持平的。同两个相近似面积的基坑作业工地,两台旋挖机具的日成桩数,同最大密度放置的涡锥成桩数量相差不大,都在18根左右,并且,前者提出的泥土能够及时的装车,并运出工地,就效率而言,较高于后者。从施工现场的整洁度来看,地面淤泥较少,仅仅只有少量的清水,能容易的排出场地,就上几项的对比,旋挖成桩工艺具有相对的先进性,而旋挖成桩单桩成本高,需要注意全面数据比较,以此劝说建设单位接受。

4 发展展望

4.1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重要性既体现在设计阶段也体现在施工阶段,设计者创意的实现,多取决于施工技术,所以,在相对条件下,施工技术作为是否跟上设计者思维的关键技术,就施工来谈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过程容易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更是制约着工程的进行,并且在理想和实际状态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施工控制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作的严谨,必须保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4.2 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使用结构健康检测,并实现可持续运行、发展,土木工程中容易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害以及性能衰退,这成为影响承载能力、耐久性的关键因素,造成严重工程事故,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害,造成严重的社会效益。在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号传导技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人们可提出结构的健康检测概论,引起土木工程的革命性变化,结构健康检测系统能安装各种传感设备,对环境、载荷、响应等信号进行实时的检测,同时评估健康状况,提出有效的科学依据,确保结构的安全运行,并延长系统寿命。

4.3 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注重土木工程设备的重复利用,实现战略可持续性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既是在不牺牲后代利益前提下、尽当代人能力满足当前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系统维护过程中,要做到设计的节能环保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土木工程设施的工程,如,选择充分的利用建筑的绿化,夏季时,大力降低灰砖墙的表温,进而降低空调使用量;还可以选择具有节能功能的多孔砖复合墙体作为建筑材料,起到冬季的隔热效果,或者选择太阳能、地下热等绿色能源。

4.4 提高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技术水平

就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是工程的关键步骤,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加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努力的学习,并掌握先进技术,同时结合个体的工作经验对现实设计进行改良、创新,并结合国外先进的设计,同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互相讨论,以做出了更有效率的设计方案。

5 结语:

土木建设工程,需要做好施工技术和设计配合、管理、理论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后,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提高,所以需要采取一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教富英.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3篇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上升,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采油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化学驱油、注水开发技术得到了开发与应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油采收率、油井产量得到了提升,但是现阶段还是比较低。因此,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非常重要。

1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行业的采油工程技术经过不断研究与实验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即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1.1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到70年代,经过多方面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我国分层采油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主要成果包括实现了油田堵水、油田防砂等试验。分层采油技术的有效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分层采油,指的是有效地利用低渗透层潜力,分采自喷井,分层采油主要包括高压单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工艺、双管分采工艺。第二,分层测试,主要是对有杆泵抽油井实施环空测试以及对注水井的注入剖面、自喷采油井的产出剖面实施分层测试,第三,分层管理,通过在平面调整中实施注水结构,使注采系统得到完善,工程生产能力、细分注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以及控液稳产的效果。第四,分层研究,以吸水刨面、产出剖面、密闭取心等资料为根据,结合油水井并进行改造,分析剩油分布情况、开发状态与油层动用情况,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1.2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上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适合多种油藏类型、满足不同场地需要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开发与应用。主要有:首先,气顶砂岩采油技术,此种技术在大庆喇嘛甸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保障最优射孔井段、水锥与气锥保持稳定等。其次,稠油热力采油技术,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许多油田中,稠油热力采油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以及应用,在克拉玛依、胜利等油田中完成了技术攻关。再次,潜山油藏开采技术,任丘油田中的一种典型油藏及时潜山油藏,与砂岩油藏不同的是,潜山油藏存在着是否适合开采、其大多数油气是否存在于孔隙、裂缝之中等问题。开采潜山油藏需要耐高温、大排量电潜泵技术以及完成裸眼测试。最后,断块采油技术,由于其油藏形状、油藏大小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断层相互分割使油藏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等因素,在断块油藏的开采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滚动勘探的方法进行注水、油层改造,才能保证产油效率及产油数量。

1.3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在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采油行业的采油工程体制进行了不断地发展以及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蒸汽吞吐接替的发展,能够扭转稠油开采过程中的被动局面。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中长期发展规划,可以处理好近期应用技术以及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采油技术进行改进。第三,采用简化地面流程、加强注水等采油工程技术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可以使单井产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2.1对采油工程进行全面了解

第一,应对石油开采过程的规律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以此为根据采取相应的采油工程技术。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人工补充能量、保持地层压力的采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稳产期,实现采油效果的有效提高。第三,应国际项目加强合作,了解在采油技术方面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并进行研究借鉴,使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发展。

2.2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采油工程技术的有效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高技术水平、高操作技能的技术队伍。因此,采油企业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深入挖掘人才潜力,从而实现整体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采油工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3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应在采油工程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例如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等,从而使采油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第一,纳米技术,目前纳米采油工程技术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MD膜驱油技术正在应用。第二,微生物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正在进行发展的三采技术,在含水高的油田、枯竭老油田中具有比较强的活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在面临着是由能源短缺问题,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合理利用采油工程技术,能够使原油采收率、油井产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梅,庞波,王利霞.探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J].石化技术,2015,01:74+95.

[2]雒斌斌,郭东,江澎雨.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化工管理,2015,26:178.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4篇

关键词:测量技术;发张状况;展望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了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已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希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联系、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想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代替;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没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侧水准为主题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G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没过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资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合适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土系统”(即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80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几十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态度、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5篇

论文摘要: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前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 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 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 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 80 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 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 。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 21 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 GPS 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 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6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 技术特点 技术发展

当前阶段,城市中的交通运输主要是由不同的运输形式共同组成,道路工程的施工中,一般是将铁路与公路作为主要的施工对象,但是为了将城市交通的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基于公路道路的环境下,进行道路工程的施工,是现阶段保证城市交通畅通性的重要手段。道路工程的质量除了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了保障。由此一来,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则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的重点,为此,掌握道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特点,是有效运用施工技术的基本前提。为此,文章中针对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对其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

一、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一)施工过程中具有流动性

一般情况下,道路施工的线路具有较为广泛的范围,且分布状况也十分不均匀,以此也会导致施工过程中余下的施工产品移动出现不便的现象。为此,在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工序、方位以及线路的形状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以此便会导致施工人员出现持续性的流动现象,施工位置出现交换,以此也将施工管理的效率降低。

(二)道路施工具有技术性与经济性

道路工程的施工本身兼备了技术性与经济性,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时,通常会受到施工技术、相关法律以及成本等一些因素的限制,除此之外,进行道路的施工,还需要考虑施工所处地周围的地质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原材料、规模以及成本投入、施工结构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不同施工工程也会有不同的施工标准、要求,在具体的施工流程中也有其对应的工程,施工中的各个部门务必要全面合作,以此才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以此也为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创造了更为具体、严格的要求。

(三)道路混凝土施工具有普遍性

通常情况下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本身在使用期限、抗压强度以及养护的成本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水泥混凝土道路也具有较好的耐水性,正因如此,水泥混凝土在道路的施工中也被普遍的运用。受近年来水泥混凝土施工的技术逐渐成熟,尤其是在道路过程的施工中,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本身为刚性路面,路面本身的硬度较强,行车的适应性要小于沥青路面,然而在路面的平整度进行考虑,水泥混凝土适应性要大于沥青路面。出于对路面平整度的考虑,全新的路面施工技术,即滑膜摊铺技术逐渐被应用其中,但是因为该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仍需摸索与优化,在施工设备投入方面也比较大。

(四)道路工程的施工的周期长

道路工程的施工通常会重点考虑成本与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受近年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现阶段的道路工程施工中,一般会更加重视成本投入与施工技术的跟进问题。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当地环境的影响等一些因素也会适当的考虑。进行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现场的条件较差,那么则务必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一旦面临热交替或是低温雨雪等恶劣天气,也会对道路工程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造成拖延工期的现象。

二、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发展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环境之下,对于道路工程的施工也逐渐融入了一些新技术,以此也使得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逐渐成熟,传统形式的技术也被新技术取代,全新的施工技术不仅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同时也将道路工程施工的成本减小,将道路工程的周期缩短,全面提升了道路工程的施工安全。

一方面,当前阶段,我国已经拥有了极为先进的地基加固技术,与国际水平相差无几。针对施工中的实际地基土质状况,应用合适的加固材料与加固方式对地基进行复合型加固。例如将水泥碎石桩和石灰等原材料进行混合加固。从加固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依然是桩基加固,然而传统形式的混凝土桩基已经逐渐被管桩替代,进行护壁依然运用泥浆。

第二方面,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实现了自身技术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混凝土性能的优化与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运用。将道路路面强度提升。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混凝土路面质量,相关人员也对现浇模板进行大力研究,通过对模板的合理设计,将道路施工中的成本降低。另外,在搅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上,使用机械化的相关技术进行混凝土的整合搅拌,以此制作高性能的混凝土加以应用,对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

第三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水技术的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防水技术主要是应用高分子材料,以此提升道路工程施工中的防水技术水平,进而全面提升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受施工技术水平提高的影响,防水材料也逐渐进行了更新换代,一些新型防水材料逐渐应用于道路工程的施工中,其中主要包含了沥青防水卷以及防水涂料、高分子片材等。先进防水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全面提升了防水性,在此基础上将橡胶沥青加以利用,涂抹防水涂膜或是密封砂浆进行防水,以此全面实现道路施工的防水。除此之外,节能技术也实现了发展,以此也全面推动了道路工程施工的进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基础上,发展和自然资源二者的联系也逐渐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节能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道路施工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文章中针对道路工程施工,对其技术特点与技术发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实现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进而保证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陶建平.公路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与发展研究[J].信

息化建设,2016,03:322.

[2]彭燕.公路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特点与发展探析[J].价值工

程,2014,12:124-125.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7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施工新技术 研究 应用

1、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建筑行业在整体工艺和技术水平上有了稳步的提升,特别是某些工程的单项施工技术已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我国建筑行业宏观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要逐步转变技术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今后发展中,只有在对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并且提高其实际应用效率和质量。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软土地基施工与石方爆破施工

软土地基施工特点:往往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要求,施工时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或建筑物地基失稳或严重下沉,造成建筑物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加固,加固方法:换土垫层法、强夯法、振冲法、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堆载预压法、化学法等;土石方爆破施工:适用环境:开挖时遇到岩石,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的清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施工的工序:打孔放药、引爆、排渣;特点:施工费用低、效率高、有震动和粉尘危害,对旧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还可以采用静力破碎等配合施工工艺,是拆除在低震动、低粉尘、无公害的情况下进行。

2.2 灌注桩施工与墩式基础施工

(1)灌注桩施工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处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或者直接浇筑混凝土)而成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工艺过程成孔―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孔工艺: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套管成孔、人工成孔、爆扩成孔等。其特点是能适应地层的变化、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工艺要求较高、施工后混凝土需要养护且不能立即承受荷载。

(2)墩式基础是在人工或机械成孔的大直径孔中浇筑混凝土(或者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大直径基础。目前,我国多用人工挖孔,故又称为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墩式基础特点:端部直接支撑在岩石或坚硬土层上,桩的强度和刚度都很大,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2.3 沉井基础施工

沉井是由刃脚、井筒、内隔墙等组成的呈圆形或矩形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多用于重型设备基础、桥墩、水泵站、取水结构、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等,施工过程:施工时首先制作井筒,然后在井筒内挖土,使井筒靠其自重沉入土中。井筒的最下端为刃脚,形状如刀刃,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使沉井切入土中。沉井的外壁为井筒,在下沉过程中起挡土作用,同时靠其自重可以克服筒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底部的土阻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逐步下沉。

3、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4、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质

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实质主要表现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要是进一步促进其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实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否则将难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体系的科学构建。

4.1 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现代建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在今后发展中将面临更多具有经济时代特的新问题、新矛盾,所以只有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4.2 符合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工程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若想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现行的施工技术体系进行必要的革新与完善,否则必将会因与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不符,而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从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行业内部的人才引进、激励竞争、信息收集、开发手段等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3 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是急需得到解决的。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必须坚持以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并且在就爱强自主技术创新和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可以代表国内最高生产力的最优化施工新技术模式。

4.3 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其客观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网络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必然会导致其技术观念的转变,而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理论、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出现施工新技术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技术的弊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新技术的研究对象、目的与结果等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才能全面展现施工新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特征。

4.4 环保与节能技术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环保与节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其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通常是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行业所应重视的社会效益问题,这是导致我国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始终难以完善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相关环保与节能技术的研究,而且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5、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必然会影响具有中国特色建筑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工程建设企业、技术研究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须坚持先进的技术观念与指导思想,并且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为行业内部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8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施工技术 地基处理 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1.1 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

在进行工程现场勘查时所获取的数据较少,很难完整、准确的描述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岩土的实际情况。有的地区岩土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在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或者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有所变化,工程施工时不可避免的要求地下岩土层带来扰动,这就导致地质勘测的结果与正式施工时情况不同。当地下岩土层性能参数和结构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因而很难对岩土层情况非常清楚的掌握,因此

很多工程项目施工时,并没有对地下岩土的参数和性能全面的了解。由于受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通常情况下需要改变工程施工工艺参数,严重的时候可能要改变施工工艺,这也是施工技术人员不可避免的问题。依据现场监测和原位试验所获取的数据,与工程施工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来指导工程施工,运用这种施工方法处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问题有较好的效果。

1.2 施工技术的区域性

由于不同地区的岩土层分布不同,使得岩土性质也有较大差别。不同地区的土所适合的应变应力关系也存在差别,导致施工方法、设计参数、工程处理目的、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等也有存在较大的差别。如选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时,太原地区应当格外注意处理湿陷性黄土、重庆地区则应注意处理山区岩石、上海地区则应处理软土。

1.3 施工技术的隐蔽性

在岩土工程施工时,锚杆、地下连续墙、桩基、地基处理等都属于隐蔽工程施工,施工结束后进行使用也是在隐蔽环境下,即使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很难发现,对于是否存在问题的处理和判断也比较困难,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也需要时间进行验证。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和结束施工后,依据现场情况采用各种检测和监测手段,这些监测和监测手段对于即使发现隐蔽工程存在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施工技术的依赖性

在岩土工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不仅依赖于有关学科技术的进步,而且取决于该项施工技术是否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高压射流技术,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高压喷射注浆法得以

应用于工程实际;真空预压法的出现是因真空泵技术以及射流泵的出现;大吨位静压力桩的使用是由于液压技术的进步;在超声波检测技术得到发展以后,使得工程质量检测出现质的飞跃,这种技术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配合使用,促进了岩土工程施工信息化的出现。

1.5 施工技术的前导性

岩土施工技术真正用于工程实际,都是先确定某项施工技术应该达到的效果,在对设计方法和计算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夯实水泥土桩、夯扩桩、扩底桩、复合地基等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大规模使用,但是其设计方法和计算理论却不成熟,并未取得较大的进步。

2 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对世界上较为先进、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都进行分析和研究,一些地基处理方法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我国的岩土工程实际特点,开发出渣土复核地基、钢渣桩复合地基、二灰桩复合地基等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不仅减少城市污染、改善环境、降低工程费用、节约了资源,而且经过这些技术处理的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疏桩复核地基是科研人员结合了复合地基和桩基的特点而开发出来的新型基础形式,它有利于桩间土发挥自身的承载能力,经过处理的土和桩共同承受荷载,进而可以对结构物的沉降进行控制。托换技术施工方法和手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完成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托换工程的施工。目前,我国整体搬移建筑物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至少有60座结构物被顺利搬移,数量大于国外结构物搬移的总和。广泛使用法向掏心抽降法、应力释放法、水冲法等处理建筑物偏移问题,使得很多桩基础、筏式基础、条形基础的结构物倾斜得到有效纠正。

2.2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我国基础工程施工领域,各种技术含量低、技术含量高、落后的、先进的直径较大的挖、冲、钻等得到广泛的应用。科研人员结合我国基础工程实际发明了后压浆桩技术,这种技术是在灌注桩施工结束后,使用压力灌浆的方法对桩身和桩底进行处理,以便能够改善桩周和桩端土的性质,进而提升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降低灌注桩的不均匀沉降,从实际应用来看效果良好。考虑到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影响,使用静压、预钻孔等方法,使得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使用范围得到明显扩大,此外,这种桩自身的质量比较稳定,因而可以用在场地宽阔或者城市郊区的施工中,其他类型的桩基础不适合使用的场合,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也可以很好的使用。在我国民用与工业建筑物中,基础部分普遍使用沉管桩,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因沉管桩工程造价比较低,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3 岩土工程的非开挖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非开挖技术是不对地表进行开挖,就可以铺设、更换、修复、检查、探测地下管线设施的技术,它是我国近30年内出现的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技术。此项技术进入国内时间较短,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并不了解此项技术的工作原理,目前仍处于对技术的消化阶段。

3 选用施工技术的原则

目前,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种类比较多,相类似的技术也比较多,在选择时应当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实践性和绿色性的原则。(1)由于岩土工程施工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工程实际中遇到问题时经常要准备几套方案,其中的任何一套方案都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技术、工期、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最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性。(2)工程实际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受会遇到供应与消耗、专业与协作、使用与维修、工艺与设备、天时与地利、时间与空间、人与物等的矛盾,这时既要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同时需要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需要注重工程技术的隐蔽性,因此可以说工程中所用的技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是否适合工程应用。

(3)因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着前导性、依赖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确定某项施工技术是否真正适合应用与工程实际时,不能仅凭着计算和理论分析来确定,要靠工程实践来检验是否真的可行,这时由于技术方案和方法的确定是灵活多变的,新设备、机具、工艺的出现都会使工程技术得到更新和进步,使得以往不能使用的技术经过更新后却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4)在岩土工程选用施工技术时需要考虑此项技术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一些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严重的施工技术若不设法改进,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逐渐被人们所抛弃,一些较为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将登上历史舞台。

4 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地面可用空间的减少,开拓新的使用空间将成为一种趋势,如开发和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在海上修建人工岛、海底隧道以及跨海大桥;对沙漠进行处理后修建高速铁路和公路等,为了配合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会得到更新、发展和完善。通过对现有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的分析和整理,着重推广使用较为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方法将成为一种潮流,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和设备,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本土化过程。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各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对岩土力学、流体力学、化学、化工、计算机、电子、冶金、机械等学科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施工技术方法的创新。

5 结语

我国岩土工程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很多施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施工技术方法较多,在选用时应当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实践性和绿色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林国浮.浅议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0(1)

工程技术与发展第9篇

关键词:建筑 电气工程 施工技术 创新与发展 浅谈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属于跨建筑行业和电气行业的全新行业,并且伴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电气工程的技术变得尤为重要。笔者就现在兴起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进行浅谈,介绍一些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并提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之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防雷接地施工技术,首先要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和基础主筋做综合接地装置: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上层主筋搭接焊好,间距不大于20x20m的网格,并在适当位置取若干点与下层钢筋做可靠焊接。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基础主筋、底板上层主筋搭接焊好,不同标高处利用两根竖向结构筋上下贯通,并在室外每个测试点地面以下lm处预留40x4热镀锌扁钢至散水以外,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检查。及时请质检部门及监理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2.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之等电位接地施工技术

(1)配电室内在适当的位置预留60x6镀锌扁钢作为主接地线,该主接地线应和基础接地网、柱内作为避雷引下线的主钢筋可靠焊接,此柱内主筋与基础底板内钢筋可靠焊接,此外电气竖井、电梯井道、弱电中心、设备用房、水泵房等预留60x6热镀锌扁钢与作为综合接地体连接的基础底板内主筋可靠焊接,并设置等电位联结箱,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2)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金属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包括建筑物金属结构等部位进行联接。凡正常不带电,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外皮、支架等均可靠与接地系统连接。

(3)卫生间等电位接地:卫生间所有金属管道作局部等电位联接。

(4)每层楼板钢筋均与引下线焊接形成等电位连接。

3.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之管路敷设施工技术

(1)钢管暗敷设

(a)施工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出材料计划,列出规格,型号以及施工需用量。

(b)预制加工:管径在20mm以下时,使用专用手扳垠管器垠弯,管径为25mm以上时,使用液压垠弯器垠弯,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开裂,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和混凝土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同时,管道埋于二层钢筋之间,且应尽量避免重叠。

(c)弹线定位:在所需要的施工部位按照要求进行弹线定位,要求挂线找平、线坠找正,并且标出盒箱实际尺寸位置。

(d)暗配的电线管路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管路超过下列长度,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无弯时不大于30m、有一个弯时不大于20m、有二个弯时不大于15m、有三个弯时不大于8m必须加装接线盒,无法加装接线盒时,可加大一号管径。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净距必须不小于15mm。

(2)接地处理

镀锌桥架之间可利用镀锌连接板作为跨接线,把桥架连成一体,在连接板两端不少于两只连接螺栓上加镀锌弹簧垫圈,非镀锌桥架之间用不小于4mm软铜线进行跨接,再将桥架与接地线相连,形成电气通路。桥架整体与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两处的连接。

(3)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时,应注意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电缆在桥架内敷设应有适量的蛇型弯,电缆的两端、过管处、垂直位差处均应留有适当的余度。电缆敷设完毕、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部门共同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电缆沿桥架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同等级电压的电缆沿桥架敷设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电缆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

二、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注意事项

1.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前期工作准备

在进行电气工程技术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特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科学的项目设计能够从整体上规划电气工程的质量估算,在电气工程技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状况也可以在项目设计时预想到。参照图纸对照实际的施工场地,理论联系实际,对施工人员的分配,要计划好,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保证,统一规划,分配合理,材料充足,为电气工程技术施工营造良好的氛围。好的前期工作可以节省很多施工时间,前期工作不容忽视,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前提。

2.电气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正式进行电气工程技术施工之前,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检查材料质量,从供货厂家到材料验收都要严格把关,材料认证要加强,不要选错料用错料。除了材料的质量外,还要严格管理好材料的保存状况,聘请人员对放置材料的仓库严加看管,确保材料不被偷窃。施工企业组成人员中有些人学历不高,理论和实践基础不牢靠,在电气工程技术施工过程中不懂得材料的合理应用,导致了整体施工的质量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材料质量检验后,要根据工程要求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工程师要严格对照材料的数量、规格、品种、外观,各方面合格后方能使用。

3.电气工程技术施工后的质量检验

在所有电气工程技术施工都结束后,要检测电气工程投入使用和质量安全,确定所施工的电气工程是否能顺利投入使用和确定使用期间的安全保障。在所有后续工程完成后,对竣工后的电气工程进行整体质量检查,技术施工是否有纰漏,电气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问题的预防,经过精细的质量检测来确保工程质量无一纰漏,方可投入到建筑物的使用中。

保证电气工程技术施工的质量,离不开电气工程技术施工初步完成后的验收阶段。在电气工程技术施工的验收阶段中,必须对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客观、有力的检查和评价。对施工中所涉及的各个地方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验收。验收工作的重要性不低于电气工程技术施工的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好的验收工作是电气工程技术施工质量的保障。实事求是是验收工作的重要精神。所进行的电气工程施工是要应用于建筑物电气日常使用的,如果电气工程施工出了问题,质量不合格,那么必将引起安全事故。电气工程技术施工的验收阶段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体系,严格的验收标准,实事求是并且认真地贯彻执行。验收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对新建电气工程进行试用,试用成功后,电气工程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结语:

本文中,笔者从防雷接地施工技术、等电位接地施工技术以及管路敷设施工技术这三种技术对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笔者又从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前期工作准备、电气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以及电气工程技术施工后的质量检验这三个方面分析了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盖军名.对深圳某办公楼电气工程施工工艺的论述[J].城市建设,2009,(2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