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档案管理要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5 15:44:00

档案管理要求

档案管理要求第1篇

关键词:电子文档;管理;利用

电子文档与传统文档在载体、使用和保存方式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给传统档案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和挑战。如何对电子文档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是摆在档案管理工作者目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电子文档的优势

首先是共享性的优势。传统的纸质文档是一种“有形的信息资源”,其利用的人数、时间、地点都受到限制,而且在保存上也存在着巨大风险。而电子文档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下,成为了“无形的信息资源”,打破了纸质文档“有形”的观念,使同一份文档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被多个需求者以多种方式利用。其次是利用多样性的优势。电子文档利用的方式是多样的,利用者可以结合自身所需,利用计算机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子文档信息的利用效率。由于电子文档的可操作性,利用者的利用空间变得更为广阔了。一般纸质文档是不能对档案内容进行改变的,而电子文档对内容及格式的改动是轻而易举的。有了电子文档可以更方便快速的对文件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打印、复制等,更好的满足利用者的各种需求。最后电子文档的充分有效利用有利于保护纸质文档的原件。将文档数字化在网络计算机的环境下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的提供给文档利用者,因为数字化文档的重复利用是无损耗性的,所以并不存在着重复利用会使电子文件损耗、老化的现像,使文档的原件不会受损,如此一来电子文档的利用很好的保护了文档原件。在日常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原件保护性远远优越于其他形式载体的文件。众所周知,纸质文档上的信息会随着利用次数的的增加,导致纸张载体被损耗,字迹也越来越老化,纸质文档的原件就很容易受到损失和破坏;但电子文档却与纸质文档不同,电子文档的复制、打印不会对电子文档的文件内容造成损伤,正常的电子文档利用行为不会对电子文档的寿命产生任何影响,其原件仍保存在电子文档的载体中,也不会受到影响。

二、电子文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文档与传统文档的保存有很大不同。传统文档只要避开天灾人祸,遵守保管要求,一般情况下就可以实现长期保存。而电子文档则过多地依赖于软硬件设备,如果没有设备,就无法读取,同时,电子文档易被更改、易发生数据丢失、易遭病毒侵害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电子文档的有效使用和长期保存。

(二)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对电子文档保存具有重大影响。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机系统更新换代后,不少以前的老版本电子文档无法在新的软硬件环境下直接使用,给电子文档的长期有效使用增加了难度。例如:在软件方面,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中,如要使用DOS操作系统下形成的电子文档,有的须迁移到上述平台,或在上述平台中仿真DOS环境才能正常使用;在硬件方面,日益普及的64位计算机平台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兼容问题。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不兼容,给电子文档的归档和整理造成困难。采用计算机及网络办公管理的单位,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多是本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设计的软件,而单位档案室的档案管理系统,是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推广的、符合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的标准。二者的设计单位不同、采用的电子文档格式不同,因此电子文档须先转为规定格式后才能归档,也增加了电子文档归档的难度。

三、加强电子文档管理的措施

(一)档案工作者要端正思想。档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电子文档与传统文档同样重要,更要认识到由于电子文档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付出更多的心血。电子文档的管理要靠技术条件实现,其保管期限不仅取决于其内容,还取决于载体寿命、计算机软硬件的生存周期和电子文档与计算机软硬件的一致性。要统一电子文档的软硬件设施,对电子文档的形成、收集、归档进行全过程管理,并使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应规定电子文档归档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求。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表明属性的数据,包括格式、编排结构、软硬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无缺损)、有效性(可理解、可被利用、信息可识别、存储系统可靠、载体完好和兼容)等。此外还要做好安全防护,保证电子文档的内容和载体安全。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要明确规定电子文档管理的有关要求,例如电子文档格式:文字型电子文档的通用格式为TXT、XML、RTF,扫描型电子文档的通用格式为PDF、JPEG……对于通过其他途径收集的不符合上述格式的电子文档,具备转换条件的要尽量转换,如无法转换,则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此外,要注明有关参数,如用CAD或绘图等设备取得的图形电子文档,注明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对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档,收集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版本升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电子文档的可处理性。

档案管理要求第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在不断发展,面对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国家档案局在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献中对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档案的工作要求不断升级

(一)档案的类型不断的变化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高校档案的使用者均为高校中任教的教师或者行政人员,其他的社会工作人员的使用较少。但是伴随着现在大家对档案意识的加强,各类经济、政治性的组织甚至个人都对档案额使用有着同样的需求。比如在学校周边进行的工程建设就有机会接触到学校的档案资料,另外在高校内部现在还有大量的学历、学籍的认证服务都在证明着我们对档案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着。

(二)档案的工作量增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饭的不断加深,高校的中建设工程、科研项目和其他重要的工作内容的增加,现如今的档案管理者的工作量要远远大于之前任何时期。大量的活动、项目和工程所累积的工作量对于高校的档案管理者也在不断的发出新的挑战。

(三)档案的载体在不断的升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信息不断的涌入生活,可以看出纸质的文件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档案管理的需要。伴随着大量的信息文件、电子数据、视频传播等途径的产生,高校档案的记录的载体已经在朝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同时档案管理也深受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以前全靠手写、剪贴、装订的旧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发展的需求。传统的纸质文件所建立的档案系统正在饱受高速发展的新载体的挑战。

(四)档案的工作需求有了更深的延伸

旧日的纸质记录方法在忠实的记载着高校的发展历程,很难加以延伸利用。而面对现如今的对信息量如此强烈的社会发展,已经在不断的要求高校档案的工作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所需信息,因此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只能做出更广阔的延伸,那么档案的管理人员如何做好自己角色定位成为现阶段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五)档案管理的环境在不断改变

正因为高校对于档案信息管理的不断重视,档案管理所在的环境也随之改变,高校更多的愿意纳入经费预算进行档案工作环境的整改。面临着这样的发展机遇,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也在变化和提升着,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的能力提出一个个新的考验。

二、高校档案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一)需拥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明确的要求:档案管理着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且遵纪守法。并且要具备社会上各类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要坚持恪守四项原则:要热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和人民,坚持恪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为名利,遵守纪律,讲道德,不计较私利。在管理档案时要严格维护档案的真实性、保密性和政治性。要求对于涉及到国家秘密的档案信息守口如瓶、恪守诚信。同时要履行好作为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性,应具备较强的奉献精神和忘我精神,甘于平凡且乐于奉献。

(二)需要更广阔的知识层面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于档案管理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还有对于知识层面的需求,需要懂得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书学等,还要熟知对于中外档案的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方针,而且要熟悉自己的业务工作,从而加深自己的工作层次,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三)需掌握相关的网络信息知识

现如今已经是信息全面普及的时代,不仅在行行业业中有所应用,而在高校的档案管理方面也是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应用,现阶段的高校的档案管理基本已经实现了资料的数据库管理。所以这就要求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硬件、软件以及各类操作系统的层层知识。而且现在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分类以及迅速定位已经成为了高校档案管理者的一项必备的技能。

(四)需掌握较强的外语水平

在知识经济已经全球化发展的现如今,信息的交流可以打破国家间、地域间的局限。尤其是英语这门语言所占有的信息成分,所以要想作为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者,要想更加有效的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编排档案信息,就必须要掌握好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而且现在各高校均有大量的学生要出国深造,这就需要办理相应的英文材料,如果不能掌握较好的外语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将会面临着相当多的矛盾。

(五)需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档案素质

随着计算机管理的越发广泛的应用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在收集档案时,不只关注纸质材料,更加关注的是电子资源的利用。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只是整天忙于收集、整理、装订进行这些繁琐的工作,而更要把精力放在对于档案材料的研究和管理上,要积极的将档案的资源的建设为核心,以开发档案信息的利用为目标,加快数字化、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从而积极的持续且高效的引导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为学校和社会的进步提供高校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不断承担着科研、育人、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重任,档案管理则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任务之一。那么,要想作为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者,就要始终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要求的若干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1):50-51.

[2]胡熠.浅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华章,2012,10(35):326.

档案管理要求第3篇

关键字:信息时代 档案管理人员 素质要求

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事实的载体,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肩负着管理、保护档案的职责。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被不断应用于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

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法律素质,必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四个全面”,贯彻执行《档案法》,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忠于和热爱档案事业。

档案管理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档案管理人员能否把档案专业法律法规、政策等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要贯彻执行《档案法》中关于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的各项法规,例如《档案法》第十条规定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了立卷归档、移交、利用、鉴定、保管、交换、转让、出卖等方面。对于立卷归档方面,法律规定应立卷归档的文件必须按照规定,定期移交,集中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档案具有机密性,不同机密等级的档案其使用者的权限也有所区别。我国《档案法》第十四条规定:“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办理。"《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存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管理人员工作在档案管理的岗位,应当履行保护档案的责任和义务。《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损毁、丢失或擅自销毁属于国家所有档案的;(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三)涂改、伪造档案的;(四)出卖属于国家所有档案的;(五)倒卖档案牟利或者私自将档案卖给外国人的;(六)携运禁止处境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处境的;(七)档案工作人员造成档案损失的。”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把档案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认识。加强对《档案法》等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素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积极预防法律风险的发生,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做到严格依法治档,确保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

业务素质即档案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它是档案管理者从事档案业务必须具备的素质,更是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本单位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通晓档案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例如,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档案编研等。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继续教育,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积极参加省或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专业人员培训班,举办单位内部“档案宣传日”等活动,组织集中学习《档案法》和档案知识,并通过组织研讨、研究课题、撰写论文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吸收档案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档案信息价值的实现在于有效利用,就是根据人们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对所管理和获取的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挖掘信息资源,汇编科研成果简介、档案年鉴、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多种编研成果,为利用者提供全新的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些工作中常常涉及到文字材料的组织写作,只有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才能胜任。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学习档案学相关理论,学习宽泛广博的多学科知识,掌握档案编研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档案资源内涵和外延的挖掘,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要一开始就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去,档案管理被人为的限定在档案的接收、征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档案管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遵循“服务全局、服务中心工作”的宗旨,立足于海事工作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加强对档案内容的分析,全方位的将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揭示出来,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服务过程中,在态度上做到主动、热情、和蔼、耐心、周到、及时;在语言上做到文雅和气,谦逊有礼。耐心细致的为利用者服务,主动熟悉本单位的工作,了解不同的利用者在不同时期对档案的不同需求,以便及时、完整、准确、主动地向不同的利用者提供档案服务。

由于档案资料来源于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收集和归档,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增强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各部门有关人员保持畅通的联系,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完整、全面地收集各部门的档案。

档案所记载和存储的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应从原有的“等、靠、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变为发展服务的先行者和创造者,逐步形成档案管理工作从事后的收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时时跟踪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增加工作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深入加工,真正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核心作用。

敬业精神和心理调适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时间里需要面对各种档案材料,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少,同时档案工作单调、重复、琐碎需要特别细心耐心,容易使人产生烦躁情绪。档案管理人员应保有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不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积极调试自我心理,保持充沛的工作动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业绩观的科学内涵,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服务单位发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务实求真,扎扎实实把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耐得住寂寞,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保持良好心态,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必须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主动承担责任,自觉认识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保守机密、依法办事、照章行事,保证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有效性。

信息技术和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档案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职能化工具为依托,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及利用,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设标准化、资料储存数字化、信息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光盘技术、缩印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等,掌握基本的信息管理知识及操作方法,熟练地进行档案信息输入与输出,具备获取、鉴别、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进行信息的著录、原文挂接、电子查阅,开展网络服务。

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借鉴国内外、省内外档案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研究成果,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各种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规划、办法和标准,并有效地去指导实施,推动档案管理事业向前发展。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像病毒传播、非法访问等问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逐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完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档案的管理。定期检测客户机和服务的系统漏洞和系统配置情况,定期给操作系统安装补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堵住各种安全漏洞,并采取坚实有效的防病毒技术。

档案管理要求第4篇

【关键词】 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 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必要的物质条件、档案专业人员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创新的工作思维模式。当前档案事业的规模日益扩大,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步推广,对档案提供利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势在必行。

一、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良好的专业素质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维护档案真实和历史真实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自己从事职业执著的追求,始终以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专业和其他各种事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档案专业人员有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

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档案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自觉的管理好、利用好、维护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严守国家机密”等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情操都来源于档案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

3、要有勇于创新精神。树立勇于创新的进取心,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大胆开拓,勇于尝试,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改善档案管理条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道德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1、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的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2、尊重档案,尊重历史。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能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3、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由于档案工作是不同于其他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者对于利用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在日益扩大,外事活动不断增加,这给国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必需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4、工作作风要严谨细致。档案工作是一项科技性、服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案内容、利用档案咨询及信息反馈等各个工作环节中,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面。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

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的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拓宽知识层面,实现管理现代化

(一)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

(二)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努力成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然后按类别将属于条目的内容打印出来,也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 创新工作思维,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保管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处理好利用和保密关系前提下,要不断完善利用工作制度和查找工具。

(一)加强编研工作。要搞好档案编研就要主动了解社会需要及素材状况,采取征编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档案的分析研究,按照一定的主体对档案存在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归纳、综合、摘编等步骤编印成各种档案参考资料,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准确、更系统、更精练。

(二)积极主动提供服务,改变以往被动服务的局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服务观念,克服“守摊式”的被动服务观念,充分发挥助手作用,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管理要求第5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 信息化 用人机制 档案管理

客观而论,当下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并行的高速发展阶段,人才的作用不断突显,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基地,其作用和地位也正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应当充分把握信息时代的各项网络技术以及科技环境,妥善加以引用和建设,通过构建符合人事档案管理需求的共享网络与发展平台,进而实现发展与创新。

一、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的管理要求

信息化时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将用人机制最基本的真实性、公信力设为基础职能,还将基于当前社会信息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全面推行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设置为根本目标。而究其原因,一是便于当地政府部门在进行相关的财政预算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增加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投入,从而鼓励相关研发部门更为积极地开发有利于全国联网查询、调档、保证信息安全的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二是在相关管理体系当中,全面推行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和业务办理流程,为现代化科技融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当然,这一切手段的实施,还应当借助稳定的法律制度体系支撑,从而为各项档案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此外,还应遵循动态性原则。由于员工是不断成长的,所以人事档案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如果不及时更新档案,就会造成信息的延迟,影响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决断。为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员工状况的变化、现实情况的变化,将最新的员工资料及时补充、记录在案,强化人事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加强动态记录与动态管理,同时要定期对原有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核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内容,及时更新人事档案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有预见性的决断。

二、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的安全要求

概括地说,信息时代对人事档案的安全要求主要有下述两点:第一,档案信息之所以会面临危险,有来自客观环境及人为的各种介质因素。当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成为人事档案生成的重要载体时,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硬件设施,其安全与否、其抗灾害能力如何就成为关系到档案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人事档案存储的外在介质在遭遇不可抗力灾害(地震、火灾或其它类型的自然灾害)时,其固有的信息数据便很有可能随着外在介质的被破坏,而遭受严重损害;又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出现擅离职守,或工作失误对计算机操作和档案管理系统造成数据损坏、导致其无法还原和备份时,同样容易造成人事档案运作系统的全盘崩溃。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生成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介质以及工作人员的良性操作,是维护档案安全的重要因素和环节。第二,信息化之所以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快速和高效,离不开基于网络和数字信息所产生的传输性。当今社会大量的档案信息通过云端存储、通过计算机在四通八达的网络当中进行点对点、甚至点对面的传播,而这其中绝大部分信息都是具有一定隐秘性、不可对外泄露和公开的内容,如果这些数据在云端被攻克,或个人信息传输记录被网络漏洞所窃取,那么人事档案信息安全性将遭受全面丧失。

三、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进程工作构想

(一)科学设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的员工个人信息一般为书面文字形式,信息内容较少,查询具有一定的难度,且管理也费时费力的,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和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需求,为此,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科学化的认识档案管理系统,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和文档一体化,变被动接收档案资料为开发档案的潜在价值,主动提供服务;同时,应在建立内部局域网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以便于人才管理。此外,鉴于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设施不足所引发的有关信息化进程的滞后,需要积极争取更多支持和投入,依托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施,来构建积极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地说,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上的投入与扶持,建立起统一、高效地信息检索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于原始纸质文字资料的收录与编辑,将其统一纳入网络管理系统,保障信息资源安全,防止丢失和遗漏。

(二)强化档案信息技术安全定位

只有保障网络电子信息共享化和安全化的平衡,人事档案管理才能以一种更加和谐的状态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信息技术在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快捷与高效的同时,也隐藏了一定的风险,存在着档案信息外泄以及个人隐私信息公开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完善信息技术的安全定位。具体地说,首先,要注意原有纸质档案信息的保存环境,防治虫蛀或因自然环境而毁坏;其次,要注意在纸质档案电子化过程中电子信息的保存位置,进行必要的网络监控维护以及备份,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要定期进行网络系统的升级和排查,将电子信息的安全化使用纳入有关的法律体系当中,以免不法人员窃取相关信息而给档案所有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危害。

(三)构建立体化的人才服务体系

信息化时代展开的有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应当围绕下述三方面展开:一是从根本上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在保障最基本的人事派遣、档案寄存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之余,要强化其对数据库管理和操作、计算机应用及电子信息录入、检索等方面的培训;其次,要将信息操作和网络技术应用学习能力作为竞争上岗的重要考评依据之一,以此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三,要以创新的思维、学习的理念不断吸收新知识、新内容,促进工作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来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四)积极开展信息安全业务培训

在信息化、数字化接踵而至的今天,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其个人的综合素质,让业务能力与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轨迹相吻合,使之更加符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及各项事宜发展所需。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制度,以实际需求与现状为参考作出调整与修正;其次,要面向社会广泛吸纳档案管理人才,完善并落实人才引进制度,将档案管理专业,或拥有高级档案管理职称的人才纳入旗下,储备人才资源;再者,要定期备份档案信息数据至云端,及时构筑防火墙艺术、数字验证码及密码校验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来为其安全性提升打下筹码,避免出现“一用皆可、一损俱损”的状况出现。而在数据的备份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原始数据所处地区可能会诱发的各类自然灾害或是其他会威胁到档案安全的因素,并基于此搭建异地备份平台,必要时可增加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以完善对于人事档案的备份与数据更新,以备突发事件下的特殊需求。

四、总结与建议

人事档案记录着最真实、最全面地员工信息的材料,因此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确保档案的绝对真实与全面,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认真清查,详细准确地核对人员信息,剔除无效、虚假信息,对员工提供的虚假材料进行甄别与清除,扩展存档范围,将个人可公开信息分类储备,强化档案信息录入,从而获得最全面的员工信息,建立人才数据库,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凭据。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明确指出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将自身在日常工作和服务中所面临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映到有关法制部门,再由法制部门呈送给国家权力机关,以此依据目前的发展现实不断完善管理规范,为此,人事档案管理在信息化进程中,还应以完善的立法体系作为保障,系统地整理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例如网络系统共享、信息资源公开等方面内容,报送给有关部门报备,使之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再通过构建有效的法律制度和规划来进一步保障人事档案更趋向于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郭婷婷.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2] 汤娇美.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5(23).

[3] 李扬.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2).

[4] 关莉.人事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6(02)

[5] 沈卫.论社会转型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D].上海:复旦大学,2010.

档案管理要求第6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子档案管理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成为档案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但我国档案管理机构和组织在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展开分析,并总结了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电子档案管理的完善策略,为电子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

电子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完善策略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电子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的调用效率。随着电子档案管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如何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优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档案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1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1.1原始性

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材料,电子档案的生成往往是“由实变虚”致使“原始状态”失真,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接收、储存的过程中,它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它不同于纸质档案的原始性。各种各类的电子文书档案,特别是制作磁盘、光盘、磁带、影像时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1.2真实性

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亦可在复印中变质,而且被修改后不会留下痕迹,所以在电子档案的建立、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真实性。电子档案极易失真,这不是电子文件本身的缺陷,而是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软件、格式不同,因此,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会高于传统档案。

1.3完整性

电子档案与其他文书档案一样,由于组织机构不同,制言语主、发文、收文、整理的要求亦有所不同;由于行业不同,规格、形式、期限、组盘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同,有关人员知识、技能、方法的标准亦有所不同。而且在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等领域,内部文件、外来文件、审批文件、评审验收文件,经常处于滚动状态,如不及时整理归档,可能会使信息资料失散,造成档案不完整。

1.4安全性

电子档案的数据、文字、影像极易被非法操作更改,容易被“黑客”击伤,可被随意篡改信息,这些都会直接损害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而且磁盘、磁带的支持体,也易产生静电,直接影响信息再现,出现不安全问题,吸引尘埃导致卷曲、磁粉脱离、磨损生霉等。因而,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原始性问题

传统的纸质档案文件的原始性比较容易界定,纸质档案的原始性能够通过内容、载体、形式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对字迹、印记和纸张材料的技术分析,便能够判断档案的原始性。但电子档案作为一种虚拟档案,其本质只是一组数据,基于二进制生成的档案数据在传输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因此根本无法判断文件的原始性信息。正因如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判断成为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原始性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制约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发展的关键问题。

2.2真实性问题

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将纸质档案通过处理技术处理为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转录过程中,极易由于转录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电子档案失真。一旦电子档案失真,档案在使用过程中难以保证真实性,将会给资料参考人员以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档案质量。由于电子档案储存与数据库中,由于电子文件的可更改和可修改性质,也容易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篡改电子档案,使档案的真实性出现问题。

2.3完整性问题

电子文件主要存储与数据库中,但当遇到档案需要调用时,则会从数据库中通过拷贝流动到其他媒介中。如果在拷贝和复制过程中程序出现问题,或者设备出现故障,很容易导致电子档案信息丢失。由于电子档案的储存介质为电子设备,因而这些设备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文件损坏,这也是影响电子档案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4安全性问题

网络安全一直是我国在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的工作重点,但由于互联网属于公共信息分享平台,尽管采取很多措施避免电子档案受到黑客攻击,但由于计算机病毒日新月异,很难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安全威胁。一旦数据库被黑客攻击,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就会遭到黑客的篡改,影响数据的安全性,给珍贵的档案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电子档案管理的完善策略

3.1电子档案的形成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格式标准,对于不同媒体电子档案的接收、存储、参数指标和载体形式加以规范。同时,对于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也应一同加以保存,以保证形成的电子档案具有完整性。

3.2电子档案要执行更为科学的归档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归档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归档是整个文档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不同于纸质档案的是电子档案的归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检测档案文件在相应软硬件环境下的有效性;检查同电子档案有关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以保证内容和相关说明与描述的一致性;电子档案机读目录及相关软件、说明等也应同时归档;电子档案所使用的存储载体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范围及归档方式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维护电子档案在程序上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3.3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

电子档案归档后就需要一套严格的保管制度以确保其安全。首先,要把住存储载体的质量关;其次,要规范存储载体的保管条件,电子档案的保管应远离有害气体与强磁场环境,并建立一个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物理保管环境,同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再次,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载体不带病毒,并将载体置于保护状态。

3.4规范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

规范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一是对利用过程的制度管理。档案部门应当以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条件为依据,采取适宜的利用方式。在确保提供电子档案信息完整、真实的基础上,以电子档案的密级为根据,进行有效地分层次管理;二是对人员的制度管理。电子档案利用所涉及到的人员众多,有利用者、数据系统管理者和电子档案保管人员等。应以他们各自的分工为依据,对其使用权限进行合理的限制,可根据各种人员的身份、级别、层次及利用目的的差异判断其可利用档案信息的内容,决定对其授权的范围。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管理作为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的必然方向,其技术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想要进一步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抓住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解决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管理服务,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贾德锋 单位:黑龙江庆安县勤劳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要求第7篇

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并以个人为单位结合起来的以备查考的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必要手段,是确定和澄清个人有关问题以及进行正常的政治审查的凭证,也是研究和撰写各类人物传记与专业史的宝贵史料。人事档案以其现实性、真实性和机密性著称。在历史上,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它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先后颁布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等一系列人事档案管理文件,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保障。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人事档案继续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诸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它为人事、人才开发提供信息和数据,在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工作中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它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经历着由不相适应到基本适应,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并推动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双重的依附性

说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因为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专门的工作,它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法规和方法,它有独立的范围、任务和程序,它有一支专门的管理人员队伍,没有任何工作可代替它。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又具有双重的依附性,是因为它既属于人事工作的一部分,又属于档案工作的一部分。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政治性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工作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性,首先表现在它与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表现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信息的收集、鉴别、取舍、清理和利用等工作的开展,都是在一定的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它要求各级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自觉搞好这项工作,使之有效地履行其政治使命。人事档案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这种专业性就体现在它具有独立的对象即人事档案。人事档案产生于人事管理活动,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功能。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所从事的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再次表现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门的工作方法,它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科学的程序,完整、准确、系统地保管好人事档案,准确、迅速、及时地开发人事档案信息。

(三)事业单位档案保存了社会活动的重要基本信息

事业单位主要包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行业,是一个国家基础而且重要的社会活动,而档案是对这一切社会活动的记载。文化档案可以为人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科研档案是提高国家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材料,教育和医疗卫生档案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这些档案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因此事业单位是我国的重要信息管理机构,它虽然不是政府机构,但是事业单位的档案可以为国家各机关提供信息支持。事业单位档案包括其从业人员的人事档案,是维护单位与职工正当权益的凭证,但人事档案只是事业单位档案的很小一部分,事业单位档案主体主要是其从事各项工作所产生的公务记录,其不仅是事业单位开展现有工作的必备材料,也是文化传承、科技兴国和依法治国的基石。因而档案管理工作是每个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又是一项保密性的工作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事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服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是由人事档案的机密性所决定的。人事档案记载着人的政治、业务、学术的经历和活动.它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及各级组织单位的各项工作的活动情况,这些情况大都是需要保密的,尤其是领导干部、著名科学家等。因此,人事档案的内容必须对外保密。

如上所述,这些方面的性质、特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处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

三、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为人事工作、为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个总的政治方向和原则,并把这一基本原则贯穿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二)必须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真实性是完整性的基础,但真实性离不开完整性。只有既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又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性,才能使人事档案完成其为全面地、历史地了解人提供可靠依据的使命。

(三)必须实行人事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人事档案必须统一由人事部门管理。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人事部门批准认可的人才市场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保存人事档案材料。

(四)必须严守人事档案机密。人事档案记载着各种人员的历史和现实的各方面的情况,有的从某一侧面反映国家机密,有的属于个人的隐私,因此,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严守人事档案机密,严格执行和遵守保密制度,维护人事档案的安全。

档案管理要求第8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素养

目前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行业都比较随性,使得有利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档案得不到较好的保存,对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自觉自律,培养良好的工作道德

有人说过:“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品德比知识和身体更为重要,纵使一个人拥有渊博的学识和强壮的体魄,但道德品行败坏,也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很少有效益产出,工作普遍不被重视,常被指为“良心活”,档案管理者也被戏称为“隐形人员”。档案工作的不良现状,造成很多管理者缺乏工作激情,时常敷衍了事。加强档案工作者道德修养,培育和谐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认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以“和”为贵,实现人与社会和自然三者能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体现,也是伦理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就应以此道德规范标准作不懈的努力,加强修养,使档案工作者自觉树立工作责任感,规范个人行为。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廉洁自律、作风正派,确保档案的保密与安全,确保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服务性工作,从它的收集 直到提供档案信息为他人服务,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关系。如果我们注意道德修养,努力做到温良恭俭让,就能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敬互爱互助,亲密和谐的关系,创造和保持内外和谐稳定的环境。这样,不仅能使档案工作做得更好,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也能使档案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提升自我认同感

职业价值观包括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应当怀有的工作态度,因为档案工作既有体现历史全貌的“伟大”,又需要管理者拥有“绿叶”、“桥梁”、“默默无闻”地奉献精神。承担档案工作后,很多人虽然勤恳工作,但对档案事业毫无热情,长期处于一个“守摊”的状态,因此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在平实的岗位上提升自我认同感,减缓或消除职业倦怠,保障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发展。

三、量体裁衣,用健全的制度为档案工作者护航

首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用环境的力量帮助档案人员规范工作行为,保证科学技术档案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档案管理者职责、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归档范围和归档期限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主要领导牵头,由上而下贯彻落实。成立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聘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现档案的系统化管理和资源整合,更好的发挥整体优势和为档案利用服务。第二,为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观念,让所有成员对档案工作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让档案管理者在这种氛围中自觉学习、与大家共同进步。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对内让档案管理者能及时与一线工作人员沟通,及时了解科技、业务动向,不断完善整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对外能与其他从业者互相交流工作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倡档案管理者向专家型人才发展,主动提升自我修养,争取由被动“应战”,变主动“出击”。第三,特别要注重培养有超前意识和开拓型档案管理者。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只有积极应变图新,才有未来。目前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已开启文档一体化信息系统新篇章,主要是将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档案形成过程和收集的完整。系统建设是一项需要运用科技、业务、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并且需要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和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而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这就需要科学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识及管理和组织经验,了解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进行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修养,把提升素养融合到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中去;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自觉地进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磨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立足岗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华.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1):48.

[2]刘梅英.人才培训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J].兰台世界,2005(3):17.

档案管理要求第9篇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思想建设方面的要求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虽然步入了全新的阶段,即由原来传统的纸质档案逐渐转变为如今的电子信息化档案,但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者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究其根本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可以体现在对档案文件和材料的收集不完整、对档案的保存不完善以及对档案的分类不合理等几个方面。第一,提升重视程度。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多元化、步骤性强的工作,可以粗略划分为档案的采集、分类、保存、调动等几个板块的内容。随着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采集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来进行,而不再仔细地核对或审查,从而导致部分档案缺失、遗漏或错误采集等。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造成的,从而体现为工作态度马虎、管理意识低下等现象。第二,加强程序性。档案管理工作所牵涉的范围较广、工作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将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不出纰漏和差错。然而,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仅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性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实际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各类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流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档案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和管理措施,以提高档案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源优化。

二、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

在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和信息化,因此,在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方面也逐渐倾向于向更高、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具体可以体现在对档案管理人员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能力的要求。就现阶段而言,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管理,从档案材料的收集、登记、归档和调动等方面均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这也就要求档案管理者不断适应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并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促进其健康发展。第二,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现代化背景下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将收集、整合、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互连接起来,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培养和提升其自身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以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第三,综合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随着现代化进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只对现有的档案材料进行采集和管理,还需要具有较为全面的思维及分析能力,对细微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档案管理者还应从大方面着手,对有内在联系的档案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隐藏的微观数据。此外,对于较为复杂的档案材料要及时归档和处理,发现其内部存在的联系与规律,以为今后的调档和使用提供便捷。

三、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性很强,且在实际工作中步骤繁杂、管理人员的能力不易体现,是一种较为枯燥乏味但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因此,从事这一项管理工作的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之外,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从事相对于枯燥单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将这份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