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42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1篇

关键词:农村档案管理;管理流程;规范化

农村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记录。真实而完备的档案记录,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着积极而重大作用。本文就如何规范农村档案管理流程进行了粗浅的探析。

一、健全农村档案收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完整

首先,完善档案收集制度,是档案收集工作开展和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根据档案制度细则,档案收集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材料应当作为档案内容归档,哪些可不必入档。根据档案的意义,农村档案的收档标准是:具有真实数据性、具有保存价值,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发展具有数据支持、考证依据的文件、资料等都应该入档保存。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档案内容也有了新的内容变化。所以,农村档案的重心转向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社会的新面貌、农村基层建设的新方向及农村管理的新策略上。比如,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村容村貌整治档案、村两委选举档案等等。

具体来说,农村档案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来自村支部、村委会、妇委会、民兵组织等自治机构内容已经完备的档案。该类档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会不断有内容需要添加到档案记录中去。所以,农村档案室必须有专人负责,随时将新的档案内容入档,确保重大事件都有档案记载。第二,村办企业和村民档案。该类档案是本村的特色档案。其次,完善的收集制度为档案工作人员采取合适的收集方式指明了道路。传统的档案收集方式一般为定期接收。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使很多有价值的、需收档的文件、资料被遗漏,有的因收档不及时,造成了真实性的降低,失去了存档的意义。所以,档案征集应该发挥档案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多种方式采集档案内容,使得尽量多的有参考价值、借鉴意义的原始材料收归档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二、细致农村档案分类,实现档案内容的有序化

档案整理时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完成档案内容的分类,使整个档案内容依据一定的内在联系,有机排序,成为完成的逻辑性强的整体。传统的档案室所保存的文件存在着门类不全、杂乱无序的状态,给以后的查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以至于档案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所以,档案的分类归档势在必行。依据农村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等,可将档案分为以下几类:文书类、科技类、会计类、声像类、实物类、村民类等。各类档案的入档具体内容如下:文书类内容为党和群众的工作要点、村民自治规则、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村农建设等内容;科技类内容主要为农业生产的设备仪器、村内基础设施、农业研究史料等;会计类档案内容主要为账簿、报表、凭证等;声像类内容为照片、录音带、光碟等;实物类内容为奖状、近期、印章、礼品等;村民类内容为各农户的大事要事等。

依据以上的分类整理细则,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这些内容按要求分类、保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将相应类别的内容添加到相应的门类中去,很容易就可将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为以后的查阅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革新农村档案保管思路和途径,确保档案安全性

优质的档案保管工作,是确保档案载体的安全和信息完整性的重要保障。档案保管在档案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工作对象,没有保管好的档案,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地区对档案的重视度不够,又因档案人数有限、经费不足及管理水平有限等因素,档案保管的条件更要得到重视,因为档案保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档案保管工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档案的后期利用。调查发现,现在农村的档案室一般都较为简陋:一台电脑、几个档案柜子,甚至有些档案只是被对方在墙角等做简单的存放。可见,改善农村档案保管工作迫切需要被重视,有关部门应改善档案保存环境,将档案保管中作作为档案管理的重点来抓。

做好档案保管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档案的价值、唯一性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实行分级管理。这样就能使最为珍奇的资料被重点保管,保障了该资料较长的使用价值。由于农村档案室条件简陋、保管设备落后,可以考虑将重要档案做本地备份异地保管措施,一方面避免了避免了恶劣自然环境及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问题。另一方面也警醒档案保管人员要安全管理,自觉提高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对于档案保管的技巧,笔者建议各村档案管理人员可创办档案协会,通过协会活动交流、探讨最佳的档案保管措施和方法。

四、多措并举,提高农村档案利用率

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档案管理,只重视保管过程,不重视价值利用。所以,我们要重视档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并采取多种方法,使档案发挥其最大的服务能效。由于农村档案室规模小、档案内容相对粗糙、影响力不大等因素的限制,对农村档案室的利用工作相对较难。为使农村档案发挥更大的服务作用,笔者提出几点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方法:第一,农村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提供档案服务。由于农民们没有使用档案的习惯,所以他们积极有利用档案的需求,也不可能想到通过到档案室查阅信息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通过主动的服务态度,主动为农民和社会机构提供相应的档案服务。第二,提高村民的档案利用意识。在农村,农民对档案知识了解有限,以至于他们想不到用档案解决问题。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应走进村民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走访方式普及档案知识,让村民了解档案的用途。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完善档案查阅、外借、复印等利用方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归纳总结各类档案的利用率,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切实将农村档案工作与农民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总之,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且流程复杂的重要工作,所以,档案工作必须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价值性,并对其合理分类、妥善保管,以实现农村档案最大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2篇

【关键词】乡镇档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创新

乡镇档案是指乡镇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形成的文件材料涵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领域,包含了乡镇土地承包合同、财政经管帐薄、计划生育档案、综合治理、农村建房合同、农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真实地记录着乡镇的发展历程,是乡镇各方面建设的历史见证。乡镇档案工作是乡镇党委、政府重要的日常性和基础性工作,齐全、完整的乡镇档案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察前启后的重要借鉴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镇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加强乡镇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对于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农村稳定、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改造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前沿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但是目前乡镇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档案意识淡薄,缺乏档案理念。一方面,乡镇档案工作者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档案意识淡薄,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建档内容方面,乡镇档案工作多重视文书、会计、人事等档案,尤以乡镇机关文书和会计档案为主,没有及时对乡镇经济、民生、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建档,档案内容不合理,种类不齐全;在建档形式上,目前乡镇档案往往偏重于文书档案,很少涉及图表、音像记录,形式单一;在档案载体上,多数乡镇仍采用单一、传统的纸质档案,缺乏对电子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和保存。档案工作仅仅局限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乡镇档案服务机关、群众和社会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彰显。部分乡镇档案服务理念陈旧,服务方式单一,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缺乏整体观念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导致乡镇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乡镇档案工作基础薄弱,缺乏完备的档案工作机制。首先,乡镇档案机构先天不足。由于乡镇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人员少,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多数乡镇只有档案室,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因而在档案的接收范围、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服务的对象与方式等方面局限性都比较大;其次,乡镇档案管理资金不足,缺少专项经费,设施设备不完善。多数乡镇没有专用档案室,保管条件差,而且室藏档案贫乏,资料不全,多数档案收集的仅是办公室日常收发的公文,缺乏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如专项工程、专题工作档案等,而且部分乡镇档案没有进行系统整理,档案管理混乱;此外,档案队伍建设成为困扰乡镇档案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知识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观念、广博的知识层面和精深的业务素质。但目前多数乡镇没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乡镇档案管理员大多由办公室秘书兼任,少数乡镇安排其他岗位的兼职,有的安排临时人员兼管,从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员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岗位培训,档案业务水平普遍不高,致使档案归档整理和管理缺乏科学性。

三是封闭的档案管理模式和分散的档案管理方式制约了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我国主要采用“条块结合”方式对专业档案进行管理,即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块)和专业主管部门(条)相结合对专业档案实施管理。在这一体制下,办公室主要保管本级党政机关形成的文书档案,至于财政经管部门的会计档案、农村建房档案、农业科技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综合治理档案等专业档案则另成系统,由各自的专业主管部门按专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单一、分散的档案管理模式导致档案查找利用困难,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和弱化。

乡镇档案内容涉及广泛,信息形式多样,年代跨度大,由于档案管理机构缺失,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差,档案工作人员少、业务素质低,加之缺乏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模式,现阶段乡镇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得不到发挥。基于上述现状,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使乡镇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城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应当立足现实,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乡镇档案体系: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乡镇档案意识。一是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意识。乡镇是形成档案的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来说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必须重视乡镇档案工作,努力增强各级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培训,对档案工作进行系统解读,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档案工作者明确乡镇档案在国家档案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意义,熟悉档案工作要求和内容,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二是强化档案利用意识。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利用和服务意识,将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工作与城镇发展和群众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工作宣传和教育,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服务。

其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乡镇档案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乡镇档案工作环境,确保档案工作经费的投入、乡镇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和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针对当前乡镇档案工作中存在的意识淡薄、机构缺失、人员不足的现状,各区、乡镇应切实加强领导,把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统一部署中,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设立档案室,配备档案柜、防盗门窗、灭火器等档案工作设施设备,为乡镇档案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上,应保持档案工作人员岗位的相对稳定,定期对乡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按档案工作相关规范、岗位职责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将档案经费开支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开展,并逐步解决档案工作所涉及的观念意识、机构体制、设施设备等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和保证。二是做好档案管理日常工作,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建立覆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档案资源体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方面及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以及涉及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和管理利用,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对涉及农民权益的各种档案的收集整理。围绕“农”字建档,建立农村改革档案、农业科技档案、新农村建设专门档案、农村特色档案、社保民生档案和民情档案等门类档案 ,有效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档案资源体系。三是创新乡镇档案管理体制,建立乡镇档案工作长效机制:①不断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充实档案人员,完善乡镇档案工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多的特点,不断建立完善乡镇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借阅、统计利用、保密销毁以及消防安全等档案管理制度和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并根据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促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②建立乡镇档案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城镇档案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与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各类涉农档案工作的开展,实现城镇档案工作的全面化、系统化。

乡镇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是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档案的管理应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合拍共振,乡镇档案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服务新村建设、服务民生改善、服务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曹航.杨智勇,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困境与对策――从和县模式的现状说开去,档案学通讯[J].2010(3):85

[2]许岩,奏响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乐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成果巡礼,中国档案[J],2011(Ⅱ):29

[3]刘涛.卜凡意,谈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黑河学刊[J],2006(11):101

[4]刘朋云.高菊梅,青岛:构建乡镇档案管理新模式,中国档案[J],2009(4):31

[5]昝征,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的实践价值,交流[J],2011(11):37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3篇

1 现阶段机关单位照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机关单位档案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照片档案管理制度,但其管理制度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缺少系统的管理和具体的细节实施要求,包括照片的归档时间、归档范围、保管条件、归档要求、利用范围、权限设置等未做出相应的规定。同时,监督部门在机关单位照片档案管理监督方面不足,档案管理部门在机关照片档案管理中管理职责不够明确,进而使得照片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足,从而制约照片档案管理工作展开。

(二)照片收集难度较大

在传统的机关档案管理中,基本都是对文字类、书面类的档案资料归档管理,因此,长期以来,各个机关的档案的管理人员都普遍对文字类、书面类的档案资料归档管理重视度较高。这也就造成,在现阶段的机关档案管理中,往往忽视对于照片档案的管理,反映出当前照片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因为缺乏对于照片档案的重视,也直接的造成了照片收集的难度。同时,管理人员在照片管理工作中随意性较大,意识薄弱。这些都是导致照片档案收集难度较大,管理难统一的重要原因。

(三)照片整理方法不规范

照片档案的管理不同于文书类的档案,在整理方法方面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其管理办法进行系统的学习,能够规范的管理。比如,第一,对于机关单位的活动所拍摄的照片,要做到时间、参与人员、事项等的多种分类。第二,对于照片也应该进行筛选处理,将重要、突出主题与主体、拍摄清楚与美观等照片筛选并保存归档。第三,由于信息安全的不确定性以及电脑操作的失误等原因,对于照片档案应备份保存。

(四)保管工作要求不到位

照片档案包括照片、电子数据、底片等多种形式,属于包含感光材料、电子数据等多种特殊载体的档案。部分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缺少保存这一类特殊载体档案的设备与设施。不具有恒温以及恒湿的管理空间。因此,在管理中,基本都是与文书类的机关档案同空间保存,随着时间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照片档案毁坏或管理有效性降低。

2 机关照片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一)完善机关照片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机关照片档案管理制度,需要分四步进行。

首先,提高照片档案管理员对机关照片档案的认识以及重视度,让管理人员充分的认识到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做出系统的规划,照片管理人员应及时的了解本机关的各类活动信息,同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并及时对有价值的照片做好归档保存,有效的提高机关照片管理工作。

其次,需要明确管理责任,将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其纳入到年度工作的考核检查中;在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需要相关照片档案时,做好服务工作,积极的提供所需照片或底片。并严格做好相关的借阅或查阅记录和手续。

再次,需要提高监督部门对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通过不断的完善机关单位照片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提高管理意识,促进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好做相应照片的接收以及归档;在重要活动中,照片档案管理人员也可提前向拍摄人员提出拍摄要求,更好的做好照片档案的高质量管理。

(二)明确机关照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

明确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范围,是确保机关照片档案完整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加强机关单位中各类照片的收集,提高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质量的关键。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和遵循各单位照片档案的管理规定,积极主动的做好各个部门相关的照片收集工作。另一方面,各机关单位应该对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做好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与学习,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促使其能够将各类照片按照相应的依据,比如按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主体等多种要素来进行区分管理,并做好年度整理。更细节点来讲,分为本机关的重大纪念活动的照片;重要领导人参观、考察或视察的照片;与外部的重要活动;机关活动或重大成果的照片;工程设备照片等五个方面。照片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将这些与本单位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会议和活动等相关照片进行分类与保存,从而实现机关照片档案管理最终目的。

(三)提高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质量

提高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质量,最主要的工作即是对照片筛选,并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归档管理。也就是说,机关照片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机关照片档案进行收集与管理时按照其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已有的照片中,挑选出对本单位有价值以意义的照片,将意义和价值较小或没有意义和价值的照片删除;将有意义但重复的照片,应对比挑选出质量较好的一张然后归档保存;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照片应在归档时对照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具体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机关照片档案管理人员将照片归档后应对照片档案进行分类并编制统一的档案目录。一方面,能够方面整理。另一方面,也方便查找。

(四)做好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

档案管理对于各个机关的日常事务与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机关的档案丢失、外泄、损坏等时,不仅可能会对其机关工作造成影响,也会对社会、国家以及个人的财产、声誉、贡献等等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机关照片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机关照片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确保机关照片档案的有效性与完整性。这就要求机关照片档案管理人员应对保存管理机关照片档案的场所进行温度以及湿度等方面的测量并做出记录与统计。定期做好换气通风工作,以及做好每日的温度与湿度变化。来保证机关照片档案保存和归档管理场所的环境足够合适与安全。

在此基础上,机关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不断的完善机关照片档案的管理制度,并加大对先进管理办法、管理技术以及管理设备的引进力度。同时,对相对珍贵的照片或者使用频率较高的照片,要加强管理,必要时采用复制的办法来合理利用。不断的解决和克服引起或能够引起机关照片档案丢失、外泄、损坏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实现机关照片档案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升机关照片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4篇

文件与档案的矛盾运动中,同一性和差异性同时存在。那么,它们在认识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呢?

1.“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重要意义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是针对档案源实体――原始符号记录而言的,由于源实体是事物的本质和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档案与文件的关系上,它代表同一性。而作为同一性的表现,即档案源实体的形成规律,“档案自然形成规律”

反映的是文件与档案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在认识论角度上,对我们在认识文件与档案矛盾运动和档案自身的属性、价值、管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本质性、前提性、基础性意义。

第一,“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反映了档案本质属性的来源――社会实践,即档案的源实体是在人类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它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档案的概念和本质属性等重要理论问题。

首先,档案的形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同一性――源实体的属性决定了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源实体是原始符号记录,它的本质属性就是原始记录性。由于实体是一切属性的基础和本原,实体的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档案的本质属性而言,它本应与档案源实体(原始符号记录)相一致,即:原始记录性―来源于自然形成。由此可见,由于档案的源实体是原始的符号记录,它具有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同一性,使得档案自然形成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进而这种“自然形成”决定了档案的本质属性――以符号为载体的原始记录性。其次,档案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或者说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产生档案的唯一源泉。对于这一客观事实,我们在已往的档案定义中也多有反映。人类的实践活动对档案的形成也有着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决定了档案的客观性;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着档案种类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三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相互联系,决定着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

第二,“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在管理实践中规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按照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从事档案工作,就要坚持按全宗管理档案的原则”。它是我们在档案管理实践中把握管理规律的出发点。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要求我们在收集、整理档案时,必须以全宗为单位,保持各个机关和机关内各个部门档案的完整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能随意分割和打乱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必须按全宗整理和保管,一般情况下,要求同一全宗的档案不能分散,不同全宗的档案不能混杂。另外,全宗的整体组成具有客观性,而不是纯粹人为的,任意的。这是因为,人类活动的相互联系,赋予了档案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历史联系,这种历史联系导致了全宗和全宗群的建立。而无论是全宗内部的历史联系,还是全宗之间的历史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产物,这种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历史联系的客观性自然也就决定了全宗有机整体的客观性。作为历史联系的全宗整体,虽然经过人们的组合,但从其本质上说,全宗还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体现了档案形成的特点。

第三,它是我们理解“档案工作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的关键。它告诉我们档案工作是“从实践中来”,并要“到实践中去”。说明了档案的价值来源和价值指向,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意识。

档案工作是适应人类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档案工作的内容亦是根据社会利用档案的客观要求和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践需要而形成的。文件的形成,虽然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其形成后的自然状态,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社会对文件利用的需要。因此,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文件进行专门的管理,这就形成了档案工作,并构成了档案工作的一系列内容。而我们所从事档案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管理档案,充分发挥其效用,实现其价值,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创造一个有序的、良好的环境,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档案工作回到社会实践中,为社会实践服务是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倘若档案工作不能回到实践,脱离了为社会服务这一根本原则,那么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无从发挥,档案工作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档案工作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档案价值,是人类社会活动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参考意义。首先,档案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人类之所以形成和保存档案,就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一定的主体需要,如果档案不能满足人类的一定需要,人类也就不会形成它、保存它。其次,档案形成后,其价值主要在于它能够满足主体(人)的记录与备忘、凭证和信守的需要,对主体(人)具有凭证和参考的意义和作用,进而使得人们利用档案更方便、高效地从事实践活动,以保证各项活动的连续性。档案价值根源于人类活动,同时人们又可以利用档案价值来指导社会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在形成、管理档案时,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充分尊重档案、档案工作自身固有规律的客观性,在确保档案价值形成的客观性的同时,科学地管理档案、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进而实现档案的价值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第四,“自然形成规律”还要求我们辩证地发展地认识事物,把档案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统一起来。事物是矛盾统一体,在谈到事物时说:事物即是矛盾,即是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矛盾和过程中分析和看待事物,分析和看待档案,不能把档案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要按照“自然形成规律”在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地辩证地认识事物,不要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的变化就大呼小叫的,就高喊“捍卫”一流的傻话。

2.“档案有意识形成论”的重要意义

“档案有意识形成论”是针对档案事物的形成而言的,它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档案与文件的关系上,它代表着差异性。

第一,差异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事实上,文件与档案是源实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事物性反映,“档案有意识形成理论”是区别两个事物的重要认识论基础。同时,它也为这两种事物的创造者提供了存在的理论依据――即解决了文书工作者、档案工作者何以存在的根据问题。

文件与档案作为两个不同的事物是因为:(1)功能属性不同。现行文件的形成主要是为了发挥其现行效用,是现行工作的依据和记录。而档案则是在过去工作中所形成的历史材料,是一种原始的历史记录,人们保存它是注重于发挥档案深远的历史作用。(2)作用领域不同。文件作为一种为人们工作和生产活动传递和记录信息的知识形态的“专用工具”,它的形成和使用有着明确的职能针对性,主要作

用对象是其形成者及本领域的相关主体。而档案作为一种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其具体的针对性较弱,作用对象呈扩散状,作用范围具有社会性。(3)存在形态不同。对于不同事物来说,形态不同是一个显著标志。如同蛹和蝴蝶一样,档案与文件在形态上亦有所不同:档案被赋予了不同的管理标记、档案存在方式更具整体性(卷、全宗等)和集中化(架、库、馆)特征、档案管理程序明显不同于文件运行程序等。(4)作为两个不同的事物,以文书和档案为对象,分别形成了两项不同的工作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两个不同的学科文书学和档案学,文件与档案的差异性是它们存在的根据。这两项不同的工作和两个不同的学科的存在,反过来说明了文件和档案作为两个不同事物的合理性。否则,就不会形成两项各自为政的管理工作,也不可能形成不同的学科。

第二,通过了解“档案是人们有意识保存起来的历史记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

档案作为在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事物,它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工作,离不开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就是说它的形成不能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类实践活动形成了原始符号记录,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要通过人的主观作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符号记录在实现其现行效用后,并不是都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的,只有那些对日后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原始记录符号才需要作为档案予以保存。而且原始符号记录是不可能自己按照生物界的“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客观规律进行的,只有经过人的有意识的鉴定后,并归档保存起来,才能最终转化为档案。明白了这一点,档案工作者应该提高其自身的档案意识,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由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科学归档、有序保管、合理提供利用,更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需求。

第三,它有利于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认识和把握具体的工作规律,提高我们研究问题的自觉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有意识”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服从和体现。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要同客观对象打交道,而客观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物,而是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物,因此,人们同客观对象打交道,实际上也是在同客观规律打交道,并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但是这种客观规律的制约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一致、相互统一的。这是因为客观规律对人的活动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限制,恰恰相反,它为人的活动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也正是因为客观世界是有规律的,所以,人的有目的、有意识、有预见性的能动活动才有可能。人类活动形成原始符号记录,人类活动的继续又需要利用之前形成的原始符号记录,人们在满足日后社会活动需要的动机驱使下,把各种原始符号记录保存下来,使其转化为档案,这个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档案作为社会事物,它的形成与管理必须要人有意识地去完成,即:人们充分发挥一切符合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的自觉能动性,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管理行为把人类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符号记录保存下来,形成档案。这种“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档案意识。我们在从事档案工作时,必须要正确地反映对象本身的性质,即正确认识档案、档案工作的规律性,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地发挥档案意识的能动作用,进而才能使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种正确认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研究和探索。而“档案有意识形成论”为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作为一种人类的“有意识”的活动,建立一种正确的意识是活动的前提。它有利于我们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提高认识规律的自觉性。

总之,从实体与事物的角度认识“档案形成规律”对档案学和档案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我对档案定义与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

在过去我谈到档案的定义和档案的本质属性时,常常感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十分清晰。现在,当我们清晰地区分了实体和事物的概念时,也就较好地解决了档案定义和档案本质属性的关系问题。

由于实体是一切属性的基础和本原。实体的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属性是从属于实体的,实体是属性的基质或主体。笛卡尔认为属性是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就档案的本质属性而言,它与档案实体相一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记录性一来源于自然形成。“原始记录性”这一基本认识没变,但我们搞清楚了它来源于源实体。同时,实体的概念是事物概念的核心和基础。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我们是在给档案事物下定义,而不是给档案实体下定义。档案的定义实际上是“档案事物”的定义,它应与“档案事物”相一致

来源于有意识形成,应加入有意识的管理行为的概念。列宁在谈到事物和人的关系时指出:应当把人的全部实践“包括到事物完整的‘定义’中去”。所以,我把自己对档案的定义加以修正,并提出以下两种被选方案:档案是人们有意识保存起来的人类活动的原始性符号记录,或档案是有意识保存起来的文件。前者的属概念是源实体,后者的属概念是续生事物的直接实体。

在已往档案界关于档案定义的讨论中,类似的观点分别被多次提到过,但从事物和实体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似乎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经济建设稳定进行的基础,特别是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的档案管理内容逐渐的增多,类别也在逐渐的细化,需要企业部门加强档案管理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更好的为企业内部人员的查询工作服务,并积极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提高技术应用,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落实。

1 档案管理工作在深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1 不重视档案管理部门

档案管理工作是针对人力资源和经济项目等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在传统的工作形式中,并没有详细的分析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就是在企事业单位中也存在严重的忽视的现象。没有在重大的会议中进行全面化和真实性档案信息的利用,造成了企业在经济决策中存在偏差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长久建设。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是长期存在的,即使是在整个社会的呼吁和科学化管理的促进中,也没有重视度的显著提高,在管理层和基层工作人员中常出现工作闲散,不注重档案管理分类、真实性管理和保密建设等。在个人信息和企业经济重要信息的管理中,造成了风险隐患,因此,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也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要。

1.2 档案交接制度不严谨

档案的分类和存档并不困难,最容易出乱的环节就是档案交接时。现如今,大多数单位的档案交接制度不够严谨,导致许多档案在交接时出现错乱和丢失,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因为档案一旦错乱和丢失就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大半意义,而且档案的重新填写和弥补是很复杂和费时的,会严重耽误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档案交接制度的严谨性管理,在交接时,交接双方都应认真对待档案交接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交接任务。

1.3 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明确的告知档案持有人有关档案的相关事项,明确档案持有人的责任和不重视档案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告知前来调取和填写档案的人员应该如何填写,并告诉他们应认真诚实的填写相关档案,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想要弥补就会变得很麻烦。

1.4 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

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各项经济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复杂的工作内容在电脑程序中实现了简单化的处理,改变了人力劳动的局面,这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保证了档案管理资料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的推广中,由于资金和人才的缺失出现了推广速度较慢的现象,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或中小型企业中,还没有形成网络化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使用,及时进行了计算机软件的连接,但是在档案管理的应用中并没有最大化的发挥出效果,没有建立信息公共平台,在企业的各部门沟通中依然没有现代化的转变。

2 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意识

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对新一代的人在进行科学管理的培训,其中就要深化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档案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在提高重视度的同时也提倡人才在工作中的档案使用,学会利用真实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工作计划。对于档案内部的管理人员,要进行既具备档案管理能力,又具备信息化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内部在注重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的同时,不仅仅要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在管理监督工作中加强,还要在应用设施上进行资金成本的投入,如建立安全性较好的档案库、除湿机和计算机设备等,无论是在纸质类文件还是在信息化建设中,都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设施。

2.2 深化档案信息交接过程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档案管理工作规范进行信息交接过程的控制,针对交接手续进行严格的执行,不姑息档案资料内容不符的人员,在交接中要注重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在涉及到财务档案管理内容中要进行账务是否相符的比对,按照档案信息的分类进行正确的归档处理,并在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中进行档案传递人员的记录、档案信息和属性记录等,一是便于人员的借阅,二是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进行责任人的确定。另外,在档案资料的借阅中,要根据借阅者的寻求进行耐心服务,寻求借阅人员的使用目的,这不仅有利于重点信息的把握,还有利于未来的服务型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变。

2.3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时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杜绝档案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安全操作规范培训,使档案管理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同时通过规范的操作,杜绝在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不该出现的漏洞。其次,应尽量统一各单位档案存储的格式、统一成相同的处理软件。这样能够防止文档在格式转换中由于软件兼容性问题被损坏或丢失。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

2.4 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加强制度的建设和章程的规范需要提出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应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统一了规范和章程后,需要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认真遵守,规范其操作流程,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调取、更新和存储档案时更应该加强规范性,避免错误的发生。

结束语

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根本性要求人们必须加强对其管理,更新档案管理的理念,实现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自觉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文化水平,能熟练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熟练性。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6篇

(一)发掘文化价值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代表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积累过程,它是用形象的符号来表示事件经过的。这种符号,可以看成形象和含义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声音、形体动作、文字和图形、数字等。而档案就是由文化传播者制作的各种信息符号转化成的,它采用符号的方式来描绘内容,可以全面再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种角度。同时,档案是文化建设成果逐步积累的产物。随着文化建设产物的不断累积,文化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积累的时间跨度越大,文化的内涵也就越深厚。如果没有文化建设的逐步累积,就谈不上文明的进展。档案作为文化建设成果累积的工具,是储存先进文明的重要方式。离开了档案,文化建设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物质载体,文明的传播缺少接续性。因此,档案既是文化建设成果的累积,又是衡量文化建设层次的标准之一。然而,不同的档案资源管理人员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别,这会导致档案资源的管理者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任意选择档案中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保存,从而浪费了一些没有被选取但是真正具有价值的文化建设信息。因此,在挖掘档案资源文化含义时,管理者和研究人员一定要保持中立的立场,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来鉴别和筛选信息,选取那些对于传播人类文明、继承优秀文化建设产物具有核心价值的资料来保存。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时,档案学科研究者要从档案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档案的来源、产生背景、与之相关的社会公众生产生活方式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形成对于档案与文化建设的总体性认识。

(二)统一鉴别标准

对于档案材料进行文化价值的鉴定,就是对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和保留工作进行客观评价。从目前的档案资源管理实践来看,档案资源的鉴定人员通常会忽略档案自身带有的文化建设价值,在鉴别档案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凭借主观判断来下结论。截至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业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鉴别标准,因此,如何确定能够统一适用的档案资源文化鉴别标准,就成了一个摆在学科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要确定科学的档案鉴别标准,首先要注意考察档案的来源。在对档案归类整理工作进行评价之前,要按照档案材料的形成部门来为档案分类,将档案的文化建设价值作为衡量材料价值的重要标准,区分价值层次高的档案和价值层次较低的档案。这种原则普遍适用于档案的归类鉴定、入馆鉴定、保存状况鉴定过程中。在明晰了档案材料的来源之后,工作人员还要评估档案自身内容的独特价值,考量材料内容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新颖性和典型意义。另外,一份档案资料所具有的文化建设价值,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变。在确定档案资料的文化建设意义时,要重点考察档案的证据性和借鉴性两个层面。

(三)完善管理体制

要研究档案与文化建设方案,就要转变档案管理的指导理念,并用体系化的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行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档案管理事业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忽略档案的保存和归类整理。同时,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和社会公众的认识水平,也制约了档案管理事业的进步。完善档案管理体制,首先要向公众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使社会公众明确档案与文化建设事业的密切联系,从而转变观念,重视档案的保存和应用。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思想深处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提升管理意识,自觉纠正自己行为上的偏差。要从文化建设事业延续、人类文明继承和创新的高度,重新认识档案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日常工作行为,避免被传统观念和偏见所束缚。

二、总结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7篇

[关键词]家庭档案;建档;双向意义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4.120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家庭档案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档案不仅记载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情况和社会实践活动、保存家庭成员的生活文化历史,而且形象地反映出社会不同地区的历史面貌、时代特征和人文生活习性,是社会档案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家庭档案可以真实地记录社会各个时期不同阶层的生活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是社会历史与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见证。因此,家庭建档于家庭、于社会来说,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1 建立家庭档案的双向意义

档案是历史的缩影与体现,家庭档案也不例外,它既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历史,同时也引领人们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和研究人类历史的变迁。

1.1 家庭档案对生活工作的重要性

家庭档案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家庭内部生活的历史记录,对家庭本身来说,家庭档案具有较高保存价值和实用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将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档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微型代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充裕,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日常生活中自然会衍生出许多文化副产品,而家庭档案可以让这种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除此之外,家庭档案还是处理家庭矛盾和解决家庭纠纷的重要实证依据,因为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各种生活活动的原始记录,在解决家庭纠纷时,它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证明作用,并且使家庭矛盾和纠纷得到了相对公正的处理。

1.2 建立家庭档案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庭档案是家庭、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有力凭证,有部分典型的家庭档案记载着关于民族文化的重要信息,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途径,所以,要善于发掘家庭档案中典型的社会文化价值,发挥家庭档案本身承载的社会效益。家庭档案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法制意识,促进社会团结和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民间不同的家庭档案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折射出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程,因此,家庭档案是家庭发展史诚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再者,家庭档案对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功不可没。家庭档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并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空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家庭档案能够反映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状况,既能承载一个家庭的历史,也能代表社会生活的层次变化,它是家庭以及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家庭向着文明迈进的标志。建立家庭档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它不仅延伸了档案文化,而且创新了档案事业,为家庭档案的建立增添了实质性的需求。

2 家庭档案的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家庭档案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受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部分地区对于建立家庭档案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相应的家庭档案管理方法还没有跟上,导致我国家庭档案的管理模式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家庭档案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同时,我国各省市为强调家庭档案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缺少对家庭档案管理工作具体的细化标准,在指导性和可行性上还有所欠缺。建立家庭档案的优势及必要性目前已逐渐显现,大部分人也能逐渐加入家庭建档的行列中,但有价值的家庭档案的建立还面临着艰难的窘境。平民百姓鲜有关心家庭建档工作的进展,主要源于他们未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档案是权利的象征,跟他们并无直接关系,所以疏于关心。再者,家庭档案内容相对私密,常涉及家庭隐私,同时又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档案部门要对家庭档案施行统一规范管理还需要面对极大的挑战,还需为家庭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3 加强具有双向意义的家庭档案建设

家庭档案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家庭档案的对象是以家庭成员为基础的,没有限制,也没有神秘色彩,人人都可参与其中。推广并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对于构建社会历史、社会文化及提高平民百姓的档案意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家庭档案的宣传工作,各级档案部门可以先选择部分家庭为试点,通过公开宣传及表彰典型家庭建档示范户,以点带面,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家庭档案、关注家庭档案,让示范户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通过言传身教,认识到建立家庭档案所带来的好处,逐渐引导平民百姓主动建立家庭档案。同时,举办家庭建档展览和社会宣传活动,让群众从中感受生活的变化,体会到家庭建档的作用。另外,档案部门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大力宣传与家庭档案相关的知识及建立家庭档案的意义,以取得人们的支持和理解。

家庭档案归属于其所有者,除社会的硬性规定外,家庭档案所记录的内容、管理方式、如何利用等都受档案所有人的自由意识支配。为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国家各档案管理部门对家庭建档工作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倡导以及指导,鼓励平民百姓积极建立家庭档案,鼓励其关注自己的人生历程及家庭发展历程,鼓励其用建立家庭档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

给积极参加家庭建档的家庭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的家庭档案建立的更科学、更规范、更完整。家庭档案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家庭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证明及史料,将这些材料进行合理保管及分类,促使家庭成员进步和发展,可以保证生活秩序的正常,可以促进家庭管理科学化、家庭消费理性化。因此,家庭档案是促进家庭管理科学化的有效工具。家庭档案是对家庭生活真实客观的反映,记载了良好的家风,含有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某些方面必然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在对家庭成员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时,家庭档案无疑是最好的生活教材,一定能为培养造就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新兴人才做出不小的贡献。

4 结 语

家庭档案对于构建平民百姓历史、文化及提高档案事业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同度都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家庭档案的建立无论从家庭小家的角度,还是社会大家的角度审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文化进步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只是,如何提高家庭档案的监管方法及监管力度,如何加强对家庭档案有价值的合理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惠玲.家庭建档的双向意义[J].档案学研究,2007(5).

[2]李同音.家庭档案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8篇

关键字: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探究;具体措施;意义

1 概述

1.1 规划档案主要内容

规划档案主要由规划管理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组成,它不仅是规划审批、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还是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管、审查的重要凭证,是工程实施的关键性凭据。

规划档案中的文件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相应的工作部分,包括用地审批,工程管理,管线及相关工程审批等。这三个环节基本囊括了规划管理材料的全部组成,涵盖了项目初期的用地申请报告,施工项目的计划内容,初期项目的规划和调研等文件;工程实施中关于建筑图纸、设计说明的相关材料,以及管线设计和施工等材料;工程后期的监督、审核等文件。

在具体项目实施中,不仅包括文本类文件资料,还包含电子数据、图纸图像等材料。这些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具备实际参考和存留意义的材料,构成了意义重大又相对庞杂繁复的规划档案。

1.2 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规划档案涵w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其所含文件内容广泛,种类繁多,横跨了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所应具备的材料,又包括了多方信息,如项目本身相关资料和审批所用材料,以及相应监督管理文件。这就要求规划档案在保存和整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严谨整理避免疏漏。

除此之外,由于规划管理材料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在项目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部门的审批或手续。因此在规划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到规划管理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的跨部门性质,以及规划档案所特有的社会性。

同一规划项目的相关规划管理材料,虽然类别多、种类广,时间跨度大,但是相互之间存在这一定的关联,互相支撑且缺一不可。因此在规划档案的归整时,呈现出比较独特的归类特点。即同一项目不可拆分整理,且应当保证其不同时期不同文件的统一的名称、地点等基本信息。

2 做好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2.1 适应形势,加快信息化建设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城乡建设速度日益加快,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记录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并留存了在项目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和材料。这些文件在见证了建设规划的过程,在未来的改造或重新规划中又能够提供及其重要的借鉴或参考意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城乡建设的发展。

在目前的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自动化办公流程,利于档案文件的操作和管理,有助于未来规划中可以对已有材料进行调用和参照,并且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极大的助益。

2.3 依法办事,提供依据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在项目工程筹测、规划与存档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项目本身实施、审批的重要材料,还影响未来城乡规划改造中的参考和利用,同时还是解决建设纠纷必不可少的重要根据。

因此,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拥有着记录着规划建设成果的巨大价值,同时也保障了对建设项目的依法监督、依法管理、依法规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依据。

3 加强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提高人员业务水品和思想觉悟

在信息化改革的大潮中,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新知识,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以应对不断革新升级的业务流程。不但要做到业务水平的与时俱进、不懈创新,还要大胆破除陈旧思想,去粗取精。与此同时,机关单位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更多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支持。让工作人员充分掌握所需技能,并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起来,培养其正确的思想觉悟与服务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依法办事、依章办事,更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的质量,切实保障各方利益,化繁为简满足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建立良好的服务和管理意识。工作中要强调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充实和更新,还应当注重对自身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发掘。做到爱岗敬业,从我做起,真正实现规划档案建设工作的更加完善。

3.2 创新管理体制

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着眼于利用现代科技解决问题。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顺应当前潮流,加强制度管理,加快内部相应工作流程的升级改造。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应用于实际工作,从传统的业务模式转变为数字化信息操作,有利于档案的快速操作和管理。同时,规划档案文件数据库的搭建,也有利于文件资源的共享,帮助各级各类部门对于相关资源的查找和使用,保障信息应用的及时性。因此,机关应当加工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改革放到首位,积极敦促管理人员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引入高新技术手段和人才,破旧立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制度和方式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自动化办公流程的同时,应当着重注意信息的安全性。严格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检验各项流程是否有疏漏,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规范规章制度,探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体制。只有不断创新,严格制定和遵守各项制度,才能够保障制度的可行性以及文件资源的安全性。

3.3 领导加强重视,积极开拓进取

领导加强自身思想觉悟,在员工激励、促进工作氛围,以及各项财力、物力、技术等支出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势必会极大的助益于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领导的正确引领和指导有利于确立合理有效的工作目标;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心态或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协调好规划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领导的合理评价和适时调整能够促进工作人员的办事态度与学习方向。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对创新制度、创新方法以及创新人才的启用,可以极大的带动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芳.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J].管理观察.2016(33)

[2]廖思兰.提升档案管理效率的措施分析[J].城建档案.2016(11)

[3]吴新华.刍议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才智.2016(32)

[4]邵文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完善档案管理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23)

[5]乔前岐.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6(24)

[6]刘雅丽.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6(12)

[7]张玉辉.探讨加强新时期的残疾人档案管理[J].科技展望.2017(02)

[8]刘丹.信息化技术在档案利用效率中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6(06)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第9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土资源档案已经在我国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为开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几十年的认识和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国土资源档案资料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慢慢地被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的重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对自己没有多大的意义,可有可无。有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素质就不高,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态度比较差,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基础。因此,就不能把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有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自身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就存在着缺失,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利于有关领导的重视,导致了整个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意识弱化。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使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处在危险的边缘发展。

做好国土资源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体会

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途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劳动量比较大,而且繁琐,只有正确的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收集档案。档案是在工作中或者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由于各个单位或者企业机构比较分散,查找相关的文件资料就必须进行集中。所以,就需要将分散的文件惊醒归纳和统一,按照时间、顺序等方法收集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在收集的过程中,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档案的重要性、时间前后、成文日期、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原始性。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档案机型分类。收集起来的档案由于内容复杂,数量比较多,杂乱无章。为了方便查找和整体进行归纳,我们就要把这些档案进行分门别类,那些重要、那些次要的,我们进行分类存档,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及时的找出这些档案。

做好档案的安全工作和保密工作。档案的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国家、单位以及个人的重要信息,所涉及相关的秘密事项,往往关乎着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完全和利益,这就要求每一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不违规、不翻阅或者抄袭有关档案。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参加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培训和保密工作培训,让每一个人真正的认识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严格按照我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保密制度》、《档案法》、《档案保密法》严格的要求自己,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认真的做好每一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不泄露、不损毁、不借阅抄袭,严格按照我国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办事。

做好档案的借阅和维护工作。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人来说,档案的保密工作和档案的完整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档案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在档案借阅的时候,应该按照档案节约的有关规定进行结语,借阅的过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先填写借阅单,再经过有关领导的签字或者同意后,最终办理好档案的借阅手续。在档案归还的时候,我仔细的查阅档案的页数、看看档案是否和原先的档案一致,然后按照原来的顺序放回原位,方便以后再次借阅。档案的存放要在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里,保证及时的通风、干燥和档案室内部的环境干净、整洁。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档案室进行打扫,发现灰尘、虫子、垃圾等及时处理和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