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7 15:58:14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1篇

2002年10月,天津市档案局新的领导班子建立。在新班长荣华同志的带领下,新班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创造出档案工作一个又一个亮点,这些亮点描绘出了天津市档案事业蓬勃的生机。

(一)练内功,树形象,领导先行。新班子成立后,首先就是抓局、处两级班子的思想建设。在制定了《关于加强局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处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对局级班子提出:行领导之事都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之要求,尽职尽责;凡重大事项都必须经局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研究重大问题都要严守组织原则,决议一旦形成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工作中团结一致,互相配合,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对处级干部提出:工作中要讲民主,循循善诱,带好队伍,特别是第一责任者要抓好本处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局、处两级领导干部都要为全局(馆)的创新发展出点子、搭台子、架梯子、铺场子。其次是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环境。年初选送了一批年轻干部到区县挂职锻炼,使年轻干部整体素质提高,为档案事业发展储备了后续力量。第三是为档案事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鼓与呼。举办了全系统"一把手"培训班,号召大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创新方向。

(二)抓重点,解难点,亮点频闪。2003年,天津市的档案工作要点强调: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干出亮点。全市档案系统总动员,使档案工作亮点频闪:市档案局围绕天津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所进行的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工程,制发了《关于加强海河综合开发档案管理的意见》,为工程的高质高效夯实了基础;2003年上半年建成开通了天津档案网,70万条已开放的档案目录和几千件现行文件目录全部可上网查询,网站开通一个月,点击率突破万次;全局(馆)各处(部)室在承担着全年工作目标的情况下,又承担了40万条文件级目录的输入任务(已圆满完成);随着个体、私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天津市档案局与市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档案工作为加快个体私营企业服务的意见》,为个体、私营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服务;为贯彻落实《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出台《非国家所有、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监督管理的规定》,已被列入市政府立法程序。

(三)抓当前,看长远,决策超前。市局领导班子狠抓作风转变,一年来,他们深入基层搞调研。由于情况明,《2003年天津的档案工作要点》下发得早,24项工作安排操作性强;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召开得及时、效果好;全年高标准、满负荷的工作目标都能提前和超额完成。干着今年想着明年,2004年是天津建卫600周年,为配合搞好这一重大纪念活动,发挥档案馆"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五二一"工程(五本书、两个展览、一个国际研讨会)列入议事日程;2004年也是天津档案馆建馆40周年,档案馆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库房和接待阅览环境,添置必要设备,为的是以人为本搞好服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天津提出了新阶段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天津市档案事业到2010年将基本形成依法、优质、便民、高效的档案服务大格局。积极推进档案法制工作,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区(县)三级档案法制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快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馆库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充分发挥"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丰富馆藏,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到2010年档案总量突破800万卷,名、特、优等反映地方特色的档案收集达5万件以上;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到2010年建成市、区(县)两级电子文件中心和档案目录中心,市、区(县)档案馆全部建成局域网,开通网站,市档案馆建国后档案、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文件级目录检索,三分之二的综合档案馆要实现数字化档案馆。

立身之本在于特色

(一)法制工作体系比较健全,依法治档落在实处。依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天津市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法规、规章。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天津档案管理条例》,天津市政府批准实行的《天津市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规定》、《天津市非国家所有档案管理规定》等,为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天津市非国家所有档案管理规定》的出台,开全国之先河,是第一个以省级档案管理部门的名誉、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了非国家所有但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档案的管理范围;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被管理单位的职责、权力和义务,为加强非国家所有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制度、办法也比较建全。如《天津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天津市下岗、再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办法》、《天津市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规定》、《天津市水利系统档案管理办法》等,都是与相关单位联合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健全配套的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规范、办法的施行,使天津市依法治档工作落在了实处。每年一度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提高了各单位、部门的档案法制观念,截至目前,已有90%以上的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取得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合格证书";19个区县(包括开发区),每年都有20个单位达到档案行政执法合格单位;全市已有1741个基层单位达到了档案管理合格标准。

(二)档案业务建设常抓不懈,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天津市档案馆达到国家一级馆,18个区县档案馆全部达到市一级馆,有的区县馆还在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向数字化档案馆迈进并通过了市档案管理现代化评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档案部门通过目标管理考核的单位已有2400多个。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建设,为档案的系统开发利用和进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夯实了基础。今年,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王刚同志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了重要批示。天津市不仅马上转发了有关文件,而且正在加紧进行已在国家档案标准化委员会立项的"电子公文文档一体化业务流程规范标准体系"课题研究,力争在全国趟出一条真正有实际意义的"电子公文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

(三)档案宣传注重实效,档案编研突出特色。档案宣传紧跟全市档案工作重点。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上,宣传天津档案工作的文章已有100多篇。市档案局自办的《天津档案工作动态》印发了近40期;《天津档案工作信息》印发了12期;《天津档案》杂志越办越好。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为天津的档案事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档案编研工作坚持"短平快、出精品、大众化"的原则,在满足社会和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突出档案编研特色。全年编辑印发《档案信息摘编》20多期,为纪念天津建城设卫600周年提供了系列史料,丰富了宣传天津历史的内容。

发展之基在于创新

(一)创新要找准结合点。档案保存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档案利用的社会化是新时期档案工作创新的一大特色。要做到档案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就要在档案服务对象和方式上做文章。天津市档案局的创新着眼于社会需要,如:在抓社区档案建设中,就要注重对社区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新内容的探索,打破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根据需要采取动态管理。

(二)创新要关注热点。规范社会文明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建立社会文明监督机制,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建立比较完善的信用档案。2003年,天津市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加强信用档案工作的意见》,实践检验,效果非常好。如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15家国有全资和控股直属企业中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对信用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采用了电子化的管理手段,同时在档案管理软件上增加了信用档案检索功能,实现了在不打乱档案实体、不打乱数据库结构基础上的信用档案文件级检索。这种快速反映企业信用度的档案利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前提条件,在今年天津市政府进行的海河综合开发的六大项目中,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就拿了两项,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投资融资,靠的就是企业的信誉度。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2篇

活动当天,在主会场推出了档案服务咨询、免费查档体验、档案法规宣传、档案征集捐赠、档案数字化观摩和《家庭建档成果展》等7个特色展览。

今年的“档案馆日”活动,东城区在吸收往届传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突出了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个人家庭档案专题展览——“曹国平家庭档案展览”在和平里街道分会场展出。二是档案社会捐赠取得新成果。东城区居民马延玉先生将家中珍藏百年的清末历史档案无偿捐赠给区档案馆。三是区档案馆聘请了首批兼职档案征集联络员。四是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剪纸首次亮相。五是实体展览和网上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特别是在和平里龙绍衡大厦举办的“东城区家庭建档‘十百千’工程——曹国平家庭档案展览”推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和青年频道、北京广播电台、《新东城报》、《中国石化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举办“曹国平家庭档案展览”目的在于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该展吸引了社会各界争相观看,成为“档案馆日”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展览期间共有800余名社会各界群众参观,有力地宣传了档案工作,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至今年年底,在区档案局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将有600户家庭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档案。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东城区档案部门积极探索和尝试,首次将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手工剪纸的宣传和展示引入“档案馆日”,活动现场展出了北京剪纸东城区代表性传承人——徐阳老师的16件精美作品,这些剪纸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其中的萨马兰奇、罗格人物头像剪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非常珍贵。徐阳老师的两位徒弟——郭海帆、张建新向领导和观众展示了造型逼真、形态各异的剪纸制作过程,参观的群众面对精湛的剪纸技艺和精美的剪纸作品赞不绝口,纷纷争相制作剪影留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亮相“档案馆日”活动,给了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激发了大家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吕和顺同志、东城区副区长颜华同志分别在“档案馆日”活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并同社会公众一起参观了展览。

副区长颜华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档案工作者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为促进东城区科学发展做出的成绩,希望全区档案工作者深入践行北京精神,牢固树立档案安全第一、资源为本、管理为要的理念,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新成绩、新成效、新成果:一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全区重要工作、重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活动等方面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水平;二要紧紧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档案宣传和法制建设,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指导,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水平; 三要紧紧围绕服务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千方百计满足群众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3篇

我于1994年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市卫生防疫站,从事卫生监督工作,2002年**市卫生监督所成立,我在卫生监督一科从事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由于长期奋斗在卫生监督一线,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05年7月我担任掌起分所的副所长,2006年7月调任所业务科的副科长至今。今天我要竞聘业务科科长的原因是——凭借自己多年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有特色、有亮点的业务科,为我市卫生监督所在宁波争创第一作出贡献。

我在掌起分所工作一年,获得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意识到卫生监督工作不仅需要业务方面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正是在基层工作的这一年,培养了我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水平和效率,增强了我的信心,让我相信不仅能在业务科搞好工作,而且能打造出一个有特色、有亮点的业务科。

一个科室要在科室、分所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工作中创造特色和亮点。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强调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特色”这两个字。我在掌起分所时,带领3名卫生监督员加班加点,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工作中创造了亮点:2005年掌起镇创建宁波市卫生镇时,我们不但圆满完成了创卫工作,还受到宁波市爱卫办领导的好评,称赞掌起镇食品、公共场所监督管理有特色,分所又为此受到了掌起镇政府的奖励。今年初,我市伤寒爆发,暴露出分所基础档案薄弱的现象,我带领下属积极依靠镇村的力量,把东部4镇的基础档案摸得一清二楚,按照有序分类、点面俱到的思路探索并整理出了一套新的档案,受到了市卫生局朱胜军副局长的表扬。2005年底,我们掌起分所又被评为先进分所,这既是所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分所工作的最好嘉奖和鼓励。同样,我们**市卫生监督所也必须创造特色和亮点,才能在11个县市区名列前矛。如宁波江东区行政处罚执法力度在我们宁波市位列第一,就是有特色的典范。我们所在今年宁波的考核中因为工作试点农村聚餐工作,余姚就开展地比我们有特色,考核中加分多,所以年终排名在我们前面。尽管我们所在年初也把农村聚餐的试点列入工作重点,但在这方面的开展力度和宣传效果都比不上余姚,导致了差距的产生,影响了年终考核成绩争取第一的机会。目前业务科的工作主要是起草文件、方案,再分发下去让各分所开展实施。所以我必须不断加强锻炼,做好对各分所的业务指导,力争使业务科脱颖而出,创造亮点,也为我市卫生监督所在宁波11个县市区中争创第一作出贡献。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史 编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7-02

自20世纪末起,独立学院迅猛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所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史。编研独立学院的校史,探索其在办学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总结办学经验与特色,对独立学院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的发展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需要。独立学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8年至2003年的 “二级学院”蓬勃发展阶段,2003年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起至2008年的独立学院整顿规范阶段,2008年教育部颁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起至今的进行转制探索的提升发展阶段。在短短的十多年里,独立学院迅猛发展,至今在全国已设立了三百多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独立学院校史编研的意义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其人文底蕴远不及历史悠久的公办学校,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编研独立学院校史,探索其在办学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特色,对独立学院现阶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大量的校史档案文献基础上,提炼、整合学校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办学理念与特色等,在保存历史的过程中,凝练传承学校的文化。二是校史档案是大量的原始信息材料,通过分析、整合、总结,能形成对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等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源,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三是作为历史教材,让师生员工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校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历史,在教育管理第一线的先进教职工以及奋发向上的优秀学子,激发其集体感、荣誉感,深化校史育人的作用。四是校史的精髓是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的沉淀,在发展过程中凝练的文化精神是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有利于获得师生和社会的认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如何做好独立学院校史编研工作

(一)领导应加强对校史编研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和支持

校史编研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领导应具有全局和长远意识,一方面加强对校史编研的指导,为校史研究指明方向,提供有力保证,另一方面将校史编研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动员全校支持配合做好校史编研工作,强化工作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编研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确保校史编研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档案管理,夯实校史编研的基础

校史编研是在大量的档案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而成,档案是校史编研的第一手可靠、真实的资料。校史编研与档案管理密切联系。独立学院开展校史编研,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既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又做好档案的保管利用工作。不同的档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程度记载和反映了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不同内容。在档案管理中,既要注重文字档案的管理,也要注意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档案的管理,不同的大量档案组合在一起,才可以真实形象地再现学校各方面的历史原貌,保证校史编研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开展大事记和年鉴编纂工作,积累系统的素材

大事记和年鉴是校史编研的重要素材,其编纂质量直接影响校史研究。大事记编纂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站在为校史编研积累素材的高度,编制大事记编纂提纲,制定涵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等各方面大事记收录的原则、要求等;不仅要从学校层面,而且要从职能部门、院系层面进行大事记编写,从不同侧面为校史编研提供素材。年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分类明晰,是在大量档案资料基础上编纂而成。年鉴编纂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框架,并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在保证框架稳定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创新;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等方面的发展,系统、真实地反映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经验。

(四)编与研并重,彰显优势特色,传承文化精神

校史基于档案,但并非档案的简单组合,一部优秀的校史是既系统、全面、真实、准确,又具有重点和亮点。在编写校史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学校发展的规律,既从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总体上着手,也从某个学科、某个专业甚至某类学生的培养把握,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凝练,在凝练中彰显学校的优势特色,传承学校独有的文化精神,在发展历史中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延保,李小梅,屈琼裴.中国独立学院调查报告[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丁立新,王钰慧. 高校校史编研的功能[J].兰台世界,2010,18:33-34.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5篇

下午好!首先感谢领导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这次竞聘中有了一次认识自我、展示自己的机遇,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今天我竞聘的题目是《发挥优势,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业务科》,我要竞聘的岗位是业务科科长。

我在掌起分所工作一年,获得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意识到卫生监督工作不仅需要业务方面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正是在基层工作的这一年,培养了我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水平和效率,增强了我的信心,让我相信不仅能在业务科搞好工作,而且能打造出一个有特色、有亮点的业务科。

一个科室要在科室、分所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工作中创造特色和亮点。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强调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特色”这两个字。我在掌起分所时,带领xxxx卫生监督员加班加点,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工作中创造了亮点:2005年掌起镇创建×××卫生镇时,我们不但圆满完成了创卫工作,还受到×××爱卫办领导的好评,称赞掌起镇食品、公共场所监督管理有特色,分所又为此受到了掌起镇政府的奖励。今年初,我市伤寒爆发,暴露出分所基础档案薄弱的现象,我带领下属积极依靠镇村的力量,把东部4镇的基础档案摸得一清二楚,按照有序分类、点面俱到的思路探索并整理出了一套新的档案,受到了市卫生局朱胜军副局长的表扬。2005年底,我们掌起分所又被评为先进分所,这既是所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分所工作的最好嘉奖和鼓励。同样,我们**市卫生监督所也必须创造特色和亮点,才能在1xxxx县市区名列前矛。如宁波×××行政处罚执法力度在我们×××位列第一,就是有特色的典范。我们所在今年宁波的考核中因为工作试点农村聚餐工作,余姚就开展地比我们有特色,考核中加分多,所以年终排名在我们前面。尽管我们所在年初也把农村聚餐的试点列入工作重点,但在这方面的开展力度和宣传效果都比不上余姚,导致了差距的产生,影响了年终考核成绩争取第一的机会。目前业务科的工作主要是起草文件、方案,再分发下去让各分所开展实施。所以我必须不断加强锻炼,做好对各分所的业务指导,力争使业务科脱颖而出,创造亮点,也为我市卫生监督所在宁波1xxxx县市区中争创第一作出贡献。

如果我这次竞聘成功,在业务科工作,一定会奋发图强,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工作思路,不断创造出工作上的亮点和特色。此外,以身作则,带领下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作风建设和形象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充分体现出新机构、新职能、新队伍、新作风的卫生行政执法全新面貌,为**市卫生监督所在宁波甚至省内争创先进作出贡献,为保护**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最后,我想无论这次竞聘成功与否,都不会改变我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态度,我都将一如继往地好好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6篇

[关键词]新加坡;档案管理;特色;借鉴

一、序言

1967年,新加坡颁布《新加坡国家档案与文件中心法》,根据此法律于次年建立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以此作为全国性的档案管理中心。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在成立之初,便作为官方文献记录和历史资料的保管者,其宗旨是保存各个公共机构所形成的档案。1993年,国家档案馆被正式并入国家文物局并成为其3个下属单位之一。新成立的国家文物局也同时规定:国家档案馆是官方的记忆宝库,永久保存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档案资料。这已成为新加坡国家档案管理的行为准则。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下辖:文书管理组、档案服务组、古迹研究组、古迹保护组、档案修复组、微缩胶卷制作组、视听档案与展览部、口述历史中心,全馆正式职工近百人。馆内收藏着自1805年以来的殖民地时期到现今的档案,并且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收集散失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档案的5年计划。除馆藏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和图纸档案外,还有约17000小时的录音录像资料、70多万卷微缩胶卷、20余万张微缩图片,共分为口述历史、纸质、图片、视听、人物、政治演讲、政府文件、蓝图等8个方面的数据档案库。这里,我们着重探究新加坡国家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也是其亮点与特色,值得中国档案管理工作参考、学习和借鉴。

二、新加坡档案管理工作的亮点与特色

我们将以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管理工作中最具特色、成效较为显著的“口述历史档案”“微缩档案”和“档案展览”为例来进行论述。

(一)十分重视发展口述历史档案

新加坡因其建国历史相对短暂(1965年宣告独立),距今(2015年)刚好50年,故现存史料并不丰富,需要采取另外的特殊措施来丰富史料,口述历史便应运而生,并作为其重要的整理历史档案的手段。口述历史档案占新加坡档案馆库藏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从1979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成立口述历史组,至1985年改为口述历史馆,1993年又改称为口述历史中心并沿用至今。这一点有别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档案馆。说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对“口述历史档案”的高度重视。由于新加坡建国时间较短,早期历史资料相对缺乏,因此主要依靠私人日记、信件以及其他档案从事历史研究,而大多数人尤其是相对普通的人群缺乏记日记的习惯,再加上日常生活的繁忙,使得这一途径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于是利用访谈、录音等方式来记录他们那一时代人的回忆,再经后期的相关整理,完全可以使其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并加以研究利用。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中心”的成立,尢其是通过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保存和传播了人们对于早期新加坡历史的集体回忆。由于人物的音像得以保存,使得后人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这是一般馆藏文字资料和图片所难以企及的。比如:今天的人可以对孙中山、斯大林、等的音容相貌记忆犹新,但是对朱元璋、洪秀全、乾隆皇帝等历史人物却不能做到,就是因为后者所能留下的仅仅是枯燥的文字和画片。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的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如首先草拟计划大纲(其大纲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名人等专题分为若干类目),再与受访者联络沟通,划定范围并进行访谈,将访谈内容编成文稿,最后修正文稿并收藏。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对口述档案的工作已经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并且颁布《口述历史使用条例》以进行规范。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中心”往往在完成一项计划之后,还会将受访者的访谈摘要和目录索引进行整理,印成相关目录供公众在查询时参考,甚至还利用口述档案出版相关的刊物和视听资料以供大众使用。而今,“口述历史中心”已经围绕20个主题形成了约17000小时的录音以及录像资料,其访谈成果包括《新加坡新趋人物》《日本占领时期的新加坡》《新加坡的多元种族社会》《新加坡的政治发展》《新加坡的华人的社会》和《新加坡的劳工运动》等,涉及范围包括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成绩斐然。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发展口述历史所具有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是丰富馆藏,建立起比较合理的馆藏结构。众所周知,档案收藏的主体是文字、照片和图纸等,但它只能反映出一个概貌,难以形成对整体的一种把握。比如,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很难从一般文字和图片资料中反映出来。而口述历史资料则可以起到弥补不足的作用。其二是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如国家档案馆出版的《新加坡新趋人物》《昭南岛———日治时期的新加坡》《新加坡的多元种族社会》等就是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编撰的。其三是范围广泛且生动丰富。口述历史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内容,又有民情风俗等内容。学界认为,“口述历史”本身就具有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生动活泼、真切感人等特点,值得大力提倡。

(二)微缩档案及其应用大众化

新加坡因地处热带地区,特殊的高温、高湿环境使得纸质档案保存相对不易,而且保存成本也相对较高,为了更好地保护档案,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便大规模地采用微缩技术。目前,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的微缩档案水平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同时也拥有堪称世界一流的设备与技术,其微缩处理量达到每年800万-1000万页。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将纸质档案和微缩档案进行同时保存不同,新加坡却将大部分纸质档案进行销毁处理,只保存其微缩档案。现今,国家档案馆已对馆内全部档案进行微缩处理,只对其中5%的纸质档案进行永久保存,而对其余95%的档案则分为不同的阶段(如10年、20年、30年等)进行销毁处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认为,只要充分利用好微缩技术,就能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管利用价值低甚至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从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更好地管理和保存具有更高价值尤其是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相比于传统的微缩档案,新加坡的微缩档案也具有其自身的特色。随着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处于日益忙碌的人们的阅读查询习惯已然发生转变,从之前的纸质阅读转向了电子阅读。面对这种显著的变化,新加坡对其微缩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得它与信息化时代的大众阅读方式得以充分衔接,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档案作为存史资政和服务大众的功能。据此,可以总结出新加坡微缩档案发展及其应用大众化的如下优点。首先,节约档案保存空间。众所周知,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可谓是寸土寸金。为了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档案,微缩技术便是其最佳的技术手段。其次,方便大众对档案进行查阅。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网络日益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知识的主流手段的情况下,国家档案馆不仅将馆藏档案进行微缩处理,而且还将其中的相当一大部分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上传到门户网站,使普通大众在家里就能在线获取他们所需的资料,不必再奔波于路途之中。最后,减少了档案保存的费用。由于馆藏档案都已进行微缩化处理,而且大部分纸质档案已被销毁,这样就减轻了大量的保存压力,既有利于档案的保存,也有利于降低档案保存所需的费用。

(三)档案展览市场化水平高

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不仅对档案展览有明确而具体的定位,而且还设有专门的视听档案部来负责实施新加坡档案展览的市场化水平很高,其主要运作机制便是由邀请方负责展览所需的资金,这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情况大相径庭。如国家档案馆对于所有的流动展览都收取费用,主要涉及展览费和交通费,而且还提供套餐服务。此外,国家档案馆也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高新技术进行网上展览等。新加坡发展档案展览所体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显著。第一,更能激发大众的观看兴趣。比如,国家档案馆在其门户网站上推出了6个板块的网络展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还配有背景音乐、文字描述,吸引力较强。第二,更能降低档案展览成本。新加坡市场化的档案展览做到了投资与收益的最佳结合。第三,更能增进公众的历史认知。档案展览市场化绝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档案馆布展的积极性和观众的需求性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而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多种途径的展览方式与市场化机制,无疑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三、新加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借鉴

第一,要更加充分认识到口述历史档案的重要性。由于中国拥有相对丰富的历史档案,使得一部分学者忽视了“口述历史档案”。口述历史档案被公认的一大优点便是能够生动形象地反映当时、当世,当时人和当世物的形象,这一点在保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例如,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拥有自己文字的仅有21个,所以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演进、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都是通过口口相传而世代流传的,缺乏相应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等。然而,各少数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俗习惯大多只为祭师或长老所熟知和掌握,而这些祭师或长老所掌握的风俗习惯知识一旦得不到传承,那么在他们去世之后,这些风俗习惯也将随之逝去,成为千古。这样,如何妥善地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我们难以回避的一大课题,而建立起一定的口述档案体系无疑是一条十分可取之路。据此,新加坡通过口述历史档案发展起来的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口述档案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第二,要更加有效地保存好、利用好微档缩案。目前,由于微缩技术具有较为先进的优越性,如保存时间长、规格统一、体积小、保存信息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等,再加上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它在档案保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微缩品利用不是很普遍,利用率也相当低,且大多用于专业或学术领域,普通人群很难接触到,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随着信息化速度加快,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微缩档案使用的大众化创造了十分有利和非常便捷的条件。在这方面,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将微缩档案中的大部分进行数字处理并将其上传到门户网站以方便大众查询的方式,很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参考与借鉴。第三,要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好档案展览的功能。相比于新加坡的永久档案展览和档案展览市场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无疑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要么以临时性展览为主,要么其展览不方便社会公众利用或参观。而新加坡档案展览以及市场化的多种方式、较高的投入与效益水平、良好的公众参与和认知等,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实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亮点与特色的考察,再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对照,无疑能发现其中的不少过人与闪光之处。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好“存史资政,服务大众”的功能,那么档案的本质与其特有的魅力就能真正显现出来。

作者:潘毅文 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徐品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赴新加坡、泰国、香港考察档案业务的体会[J].浙江档案,2000(1).

[2]张异连.新加坡、香港特区档案工作印象[J].贵州档案,2000(1).

[3]张金文.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的学习和借鉴[J].湖北档案,1999(4).

[4]张惠萍.新加坡口述档案及对中国的启示[J].兰台世界,2012(8月上).

[5][法]彼得•瓦尔纳.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411-412.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7篇

[关键词]地籍档案;管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96-03

1 当前地籍档案数字化的形势和要求

2006年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统一配置、管理各类数据的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地籍档案管理要实现数字化、可视化。”

长期以来,地籍档案管理采用计算机辅助与手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的载体都是传统的纸质档案材料和相关电子表格、文档,按照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的技术要求,要实现城市地籍档案管理数字化、可视化,还应该通过数字化加工处理,将纸质档案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存储和识别的可视图像文件。

延吉市国土资源局于2008年2月起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关于“建立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建立市县地籍信息系统”的要求,开始进行档案的扫描录入工作。委托长春市某航遥信息技术公司承担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预计扫描加工档案约10万宗,约200万页,数据容量3.5~5T,工期预计为4个月。主要步骤是:①将每一卷档案的所有卷内内容,即权属资料、身份证明等申请材料、地籍调查表、审批表、相关图纸、变更记录等所有内容,经过扫描,以图片格式存入计算机。②为扫描生成的图片编制以地籍号为主的十级目录文件名,并根据图片文件名中的关键字段和现有的档案信息系统实现链接。

对于今后接待的登记申请,将直接在办证大厅窗口用扫描仪进行相关材料的扫描录入,在完成土地登记后,可以直接生成地籍数字图片档案,同时形成纸质和电子两套档案数据。图片数据按文件名中的关键字段和现有的档案信息系统实现链接。该系统是延吉市国土资源局于2004年研发并开始应用的,是以JSP技术和B/S模式,以Appache和Tomnet开发服务器为平台建立的地籍档案查询系统。

2 档案数字化与数据处理的具体方法

地籍档案与一般档案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和地理位置相关性,既有报告、批文、合同等文本性质的档案,也有宗地草图、地籍图、宗地图等图形、图像的档案。扫描和录入时除选择合适的硬、软件设备外,还必须针对不同类别的档案材料数字化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数据转换与压缩处理,以保障数字档案材料的清晰、准确和便于存储与应用。

3 文本类档案的数字化与数据处理

地籍档案的文本类档案的数字化方法此次一概采用扫描录入法(包括地籍档案原件的文头、手迹、图表、印鉴等信息)。

3.1 扫描方式

针对档案的清晰度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主要是黑白、灰度、彩色三种方式。对于比较清楚的纸质档案可采用黑白方式扫描,对于模糊的纸质档案采用8bit灰度方式扫描,对于有彩色图章的纸质档案采用16bit彩色方式扫描,这样既可以满足档案数字化的要求,又能减少存储空间。

3.2 分辨率

确定扫描的分辨率是档案扫描的关键环节之一。扫描的分辨率过高,扫描文件占据存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扫描的分辨率太低,扫描图像不清晰,满足不了数字化管理的要求。经多次试验研究,我们认为,对于负载量不重的文件材料,选择“200dpi”像素分辨率扫描比较合适、对负载量重的文件材料,载荷大的页面,当字迹看不清楚或者很难看清时,采用更高的分辨率,直到能看清楚为止。分辨率以“50dpi”为步进递增。

3.3 存储格式

扫描文件的格式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BMP、GIF、JPEG、PNG、TIFF和PCX等格式。BMP位图格式的特点是包含的图像信息较丰富,几乎不进行压缩,缺点是占用磁盘空间过大。GIF格式的特点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其缺点是不能存储超过256色的图像。JPEG格式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能获得极高的压缩率。TIFF格式的特点是图像格式复杂、存储信息多,且支持LZW无损压缩方式,它存储的图像细微层次的信息非常多,图像质量高,故而非常有利于原稿的复制。此次我们选择的是无损压缩的TIFF格式作为扫描文件的存储格式。

3.4 扫描后的技术处理

对扫描图像的处理主要包括纠偏、旋转、去黑边、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色阶调整、去杂点、消蓝去污、拼接等。局部消蓝能够对字迹褪变的档案进行修复,一般情况下通过调整亮度,一页档案的大部分文字都会扫描出来,但有些地方会因太浅或太浓而看不清楚甚至看不出来,这时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灰度扫描后形成的图像分别设置不同的亮度比较值,然后转换成实际黑白二值文件进行存储,从而使全篇档案都能清晰地显示出来。这对于修复历史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图形档案的数字化与数据处理

与文本档案材料相比,图形档案材料最大的特点是空间定位性和可量测性。图形档案材料的扫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扫描成图像格式;二是数字化成矢量格式。后者要在扫描后,对扫描图像进行屏幕矢量化或通过特殊的软件自动矢量化,对于矢量化形式的数字化,还应该对图形要素进行分类、分层和编码。我局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和地籍图库实现链接,所以此次采用的是前者。

4.1 图形材料的扫描

地籍档案的图纸资料一般图幅较大,大多是A1、A0幅面,A3、A4幅面的较少。因此,图形扫描采用大幅面的扫描仪。对于1∶500、1∶2000比例尺的图纸,图面负荷不重,一般采用300dpi的扫描分辨率。对于1∶10000或更小比例尺的图纸,由于图面负荷较重,采用600dpi的扫描分辨率。

4.2 图形数字化的精度

图形数字化的精度要求较高,而且与图纸的比例尺有很大关系。一般要求不大于原图的0.3~0.5毫米。

5 扫描录入的图片文件名及目录名命名格式和具体规范

5.1 文件名总体上采用定长编码加上前缀的方式

5.3 具体规范的补充

第一,独立宗地无栋号、户号,应在相应位置补零。第二,原旧土地使用证的证号,在字头补零处理。第三,自治州一级的批件,使用证号末尾加Z,如果不满11位,在S后、证号前加零补齐,如州件证号为“2002009”,则先变为“S2002009Z”,因为位数为9位,不足11位,需在S后和“2002009Z”前补零,变为“S002002009Z”,最终变成了11位。第四,抵押档案(包括多证抵押)中装在同一档案袋中的档案袋文件,保存的目录应在其原来应有的目录下,而不是抵押档案目录中,文件名仍按“12.文件命名规则”制定。第五,关于版本修改历史:版本1.1修改了文件名称最后的页号表示前添加“_”。版本1.1.1修改了“12.文件命名规则如下”例2中栋号位数的错误。版本1.1.2的修改内容:①在“档案类别”后增加了档案变更次数内容。②对州批件的使用证号做了详细的命名规定。③对抵押档案件的目录命名和文件名命名规则做了规定。

6 档案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6.1 数字档案的凭证价值问题

第一,由于一系列技术和立法问题还未解决,数字化档案目前还不具备法律凭证效力,所以数字档案只有参考价值而无凭证价值。

第二,技术上的问题。①数字档案具有易复制、修改、删除的特点,使得档案“原件”的概念变得难以确认。②计算机硬、软件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因而无法通过载体、格式的鉴定来判定其原始性。

6.2 数字档案信息的长期存取问题

第一,存储的介质材料。数字介质,无论磁盘还是光盘的寿命都远远无法和纸质档案相提并论。

第二,机读语言格式。计算机语言平均每3个月就会问世一种,而语言之间的互换大部分存在问题。很难想象,若干年以后,我们用现行的机器语言描述的数据,还能100%的还原。

第三,对设备的依赖。数字档案必须依赖于计算机设备才能读出,如设备发生故障、系统瘫痪,电子文件就读不出来;电子文件对其他设备环境的不兼容性,使其只能在某种设备上处理,而不能在其他设备上处理;不同软件环境形成的电子文件存储在载体上,有时难以互换;电子文件加密后,不解密就无法识别;技术设备更新时,不及时解决格式转换问题,也无法读取等。

6.3 数字档案的失真问题

此次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方式是扫描加工,在这一过程中造成数字档案失真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技术参数选择不当。针对不同色调、纸质和字迹,有时需调整不同的技术参数,如分辨率、明暗度、对比度等,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扫描的质量,造成信息丢失、图像模糊或产生额外信息,客观上造成档案原貌的改变。其二,工作失误。档案扫描是大量的重复劳动,难免有时失误。如扫错档案或打错顺序,或存错,或在建索引时链接错误等,如不及时发现,将直接导致数字化档案失真。其三,转换过程中的失真。在进行数字档案的迁移或在提供利用时,往往需要将扫描后形成的图像文件转换成另一种格式的文件,如果格式选择不当,同样会导致数据发生变化。

6.4 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

主要表现为:其一,计算机病毒。网络病毒的泛滥已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其二,计算机黑客。黑客对信息资源的攻击,程序设计高手可以篡改系统控制参数。其三,有窃取行为的间谍活动,窥视其机密信息进行复制或扩散。其四,有意破坏,摧毁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或破坏电子通信装置。其五,人为或偶然事故造成的威胁。如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网络系统软件硬件的故障、电子系统故障引发的系统问题等,所有这些,都使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变得十分“脆弱”。

6.5 技术过时问题

在飞速发展的IT业中,电脑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存储载体等不断地被新产品所替代,虽然绝大多数新产品承诺向下兼容,但其兼容的“代”数在跨越若干年后,旧的数字信息就很难被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读出。“技术过时”的阴影一直会笼罩着数字信息。也有专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数据迁移,但迁移却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每次迁移总会丢失一定的相关信息,这些丢失的信息积累起来会造成数字档案信息无法准确恢复原貌。

6.6 数字档案建设的标准化问题

地籍档案数字化建设提出只是近十年的事,在全国开展的情况也各有差异,而且受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影响,档案信息系统至今没有相应的具体标准可遵循。此次延吉市国土资源局扫描录入地籍档案也是全州八个县市的第一家,在吉林省也是名列前茅,具体的技术规程和方法还在实施中逐步研究探讨。还远不能达到信息标准化建设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7 结 论

在新时期地籍档案数字化在可视化查询和统计等方面具有以往档案管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由于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介质特点等原因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弱点。今后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重要环节即是实现国际标准化。在选择的硬、软件设备和选择标准的数字化与数据处理方法时,制定的数字化与数据处理工艺流程在兼顾标准化的同时一定要有前瞻性,尽可能和信息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减少信息资源和物资资源的浪费,实现阶段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8篇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党建工作走深走实。我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三化”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年初研究制定了《县档案局推进党建“三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按照方案开展工作。按照“十有”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按时进行换届选举,规范组织设置;规范开展“”、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了党员激励关怀机制、党务公开等制度,“三化”建设取得了实效。党员干部都能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二)多方协调努力,档案事业稳步前行。

1.围绕中心大局,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档案利用服务提质增效。积极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一证查阅”,开设电话查档等服务,同时推进民生档案“一站式”查档服务,档案数字化成果实现全省共享,跨馆查阅,今年共接待查档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查档调卷2000余卷,出具证明2000余份。馆藏档案资料还为我县多个乡镇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村史馆建设、棚改拆迁工作认定产权、建党99周年纪念活动宣传、市政协编写《耀邦行》等提供重要依据。二是档案指导服务深入基层。业务指导常态化深入各乡镇(场)和县直部门单位,上门提供档案规范化管理指导服务。今年,还将指导服务延伸到企业,先后到了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尚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场查看档案管理现状,并就进一步规范企业档案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2.夯实业务基础,优化资源结构。一是档案资源建设持续推进。依法开展档案的接收,今年来累计接收了档案1014卷、5068件、公章153枚。在做好文书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征集接收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等档案,征集接收了生态环境保护局的污染源普查、县“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等重大活动档案,客家文化“三宫鼓”特色档案等,优化了馆藏档案资源结构。二是档案安全管理细化优化。一方面细致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邀请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业培训,筑牢干部消防安全意识防线,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巡察制度,每天对库房进行安全巡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安全;另一方面按时更换防虫、防霉药物。根据档案保管情况,完成了所有库房的防虫、防霉药物更换。

3.打造特色亮点,提高管理质量。一是档案宣传工作绘声绘色。在认真做好日常宣传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特色宣传。一方面开展国际档案日特色宣传活动,在“6.9”国际档案日,围绕“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的宣传主题,联合县委办组织开展了“档案知识有奖答题”,档案业务知识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把接待查档干部群众与开展档案知识宣传有机融合,在接待查档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中主动宣讲档案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档案、人人重视档案的良好氛围。二是业务建设评价扎实开展。自收到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任务以来,我馆就精心部署,有序推进各项业务建设评价具体工作。新添了档案管理设备,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严格按照最新的《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的70项指标,查漏补缺。12月23日接受了市局、市馆的检查验收。

(三)敢于攻坚克难,棚改任务全面完成。上半年15栋私房44间店面的艰巨拆迁任务,经过干部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艰苦奋战,5月15日全部完成协议签订,5月27日房屋全部腾空拆除,并获得了县棚改工作先进单位荣誉。下半年8户私房2间店面拆迁工作任务,已于12月13日提前完成签约、腾空、拆除,棚改工作完美收官。

(四)恪守为民情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在我馆人员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服从组织安排,派出3名工作人员长期驻村帮扶,给予浆里村2万元帮扶资金,支付工作经费8万余元。二是工作队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办的排查整改等一系列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扶贫产业发展,积极协助村两委向上争取到300万元的秀美乡村建设项目。三是帮扶干部精准施策,让贫困户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部实现脱贫。浆里村28户78人的脱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驻村工作获得了镇、县的一致好评。

(五)注重学习提升,积极开展学习强县工作。我馆对学习十分重视,认真研究制定了《县档案馆“学习强县”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活动,学习氛围浓厚。利用党员活动日,开展学习研讨;采用干部捐书方式组建了读书吧;组织开展了档案业务知识大讲堂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开展个人精读分享;利用“学习强国”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全馆干部职工做到“每日必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干部的能力素养大幅提升。

2020年,经过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是档案征集接收力度不够。一方面是大部分单位对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根据《档案法》规定按时将档案整理好移交档案馆;另一方面是我馆上门督促的力度不够,导致被动接收档案多,主动上门征集接收档案少,档案征集接收数量不多。

二是信息宣传工作有待加强。虽然今年在县级媒体上宣传工作有所突破,但总的宣传工作还处于弱势,对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没有进行总结,进行宣传,宣传氛围不浓厚。

三是工作创新创特做法不多。开展工作思路不够宽阔,没能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精品亮点。

二、2021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1.持续强化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党员活动质量,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引领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2.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要加强档案征集接收,督促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场)按时将到期档案移交进馆,及时接收我县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和重大事件、散存民间的珍贵档案资料进馆。

3.搞好档案利用服务。要开发利用好档案资源,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盘活现存资源,挖掘馆藏秋收起义有关档案,助力我县打造秋收起义纪念地。

4.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在现有民生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馆藏其它档案数字化,让档案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第9篇

本次记者走访山东省档案馆和9个市、县档案馆,详细了解了档案馆建设、管理及运行方面的情况。

当好档案馆的管家

新档案馆建成后,馆合面积扩大、接收文件增多、查询利用细化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从总设计师到大管家的角色转变,考量的不仅是档案馆决策者的业务水平,更是对超前谋划、统筹全局、推陈出新等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

1.改善环境提升效能

馆合条件的改善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然而由于面积增大、新设备新功能增多,整座档案馆建筑的管理也是一个新课题。档案馆运行起来,每年的水电、取暖等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条件的市(县)档案馆争取地方支持,每年由市(县)财政局划拨或由机关事务管理局支付运行经费,确保馆合的正常运行。此外,由于市(县)档案馆普遍编制较为紧张,没有充足的馆合管理和专业维护技术人员,滨州、潍坊等市县档案馆的安全保卫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负责,邹平等市县采取单位、物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档案馆负责库房及技术用房等重要部位的管理,安保、消防、监控、环卫等范围则由物业公司管理。

细微之处彰显的不仅是用心,更是一种文化。记者在邹平县档案馆的楼梯间见到了总书记的题词“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以及名为“先忧后乐创新超越”的邹平精神宣传标语。“档案中有前人智慧,用起来可照亮自己;档案中有自己心血,传下去可照亮后人’,在泗水县档案馆的库房环廊等处,同样装饰了这样的档案名言、警句宣传壁画,在充分营造档案馆特有文化氛围的同时,也改善了工作和服务环境。可以说,细微之处提升的不仅是工作状态,更是服务效能。

2.安全与先进并重的档案安全保管基地

如果说档案馆的建设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属于合格,那么许多地方档案馆在整体建筑、库房及诸多细微之处的精雕细琢和卓越创新已经远远超过了合格的标准。在保证档案安全保管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设施设备,建筑质量提高了,外部造型漂亮了,建设成本也降低了。

曲阜市档案馆自2001年投入使用至今,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更新了各类保管利用设备,2001年购置了全省首家不锈钢档案密集架320m3120组。滨州市档案馆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对通信、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计算机网络,设计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三套系统,全部实现物理隔离,确保安全。泰安市档案馆数字档案管理中心建成后,2008年在省内率先开通远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对各地数字档案馆室数据安全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山东省档案馆在库房建设上借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的实验成果,除采用双墙体建设外,中间层采用10公分厚的可阻燃聚氨酯现场发泡工艺,确保库房在停电72小时内,温差变化控制在1℃左右,同时还建造了6面完全屏蔽的电子文件库房,确保电子文件的保密安全。

3.聚合各路资源

各地档案馆依托新馆优势,不但加快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的接收,而且以市(县)委、市(县)政府名义下发文件,通过政府行为聚合档案资源建设的力量,加强了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机构改革等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同时,各地档案馆及时追踪新的发展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心工作的重心扩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还纷纷建立起了以当地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档案资源库。可以说,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档案资料收集和征集,是各地档案馆资源建设的一大亮点。

曲阜市档案馆注重加强孔子文化档案的征集,并于2007年9月在全省率先建立特藏室,以孔子文化档案、珍贵字画、照片档案等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曲阜档案资料地域特色。泰安市档案馆积极开展泰山特色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目前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石刻照片等档案均已接收进馆,泰山特色档案数据库也已建立。寿光市档案馆建立蔬菜质量追溯数字档案,联合研发了蔬菜质量安全二维码,只要购买寿光品牌蔬菜,就能通过网络监测条形码验证产品真伪,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果菜的全部信息。

让档案馆全速运行起来

如果把档案馆比作一台机车,要想使它高效、全速地运行起来,充分发挥新型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应该为“开放”“服务”“文化”这3个主要加速器加足马力。

1.建设安全保密与开放利用体系

档案馆的非公共开放区,一般包括档案库房和技术用房等,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安全与保密;而公共开放区的出现和拓展,则是新型档案馆“五位一体”要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在功能分区的设计上,如何处理好保密与开放的对立统一,需要我们在新馆建设中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潍坊市档案馆在一层门厅西侧设置了500m2的查阅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内还配有17.9m2的LED屏幕,滚动档案指南和信息。展览陈列中心在二、三层,约2000m2,数字管理中心及加工处理中心则分布在四层及以上。滨州市档案馆的一层为对外开放区,设置展厅、档案特藏室、接待室等,二至五层分别为办公、会议、阅览、教室、活动室和休息室,六层为多功能厅。档案库房位于建筑内庭中空北侧的三至五层,西端连通阅览服务区,东端通向技术用房,东、南、西面均不直接和外界接触。邹平县档案馆的一层为开放区,主要有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展览中心基地、荣誉展览室、有关的会议接待用房等,便于群众对档案的利用和档案展览,二、三层为档案库房及办公用房,便于档案保密与安全,四层为技术用房,营造了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

2.以中心工作为目标以民生诉求为导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泰安市按照“条块结合、互联可控、统一维护、分级管理”的原则,与各机关档案室及县市区档案馆、县市区机关、乡镇档案室实现无缝连接和全面技术联通,构建起了全区域档案馆电子化管理网络体系,依托政务网实现了全市电子档案管理的无缝覆盖。济宁市帮助企业建好用好知识产权、科技研发、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档案资料,提高企业竞争力,受到企业广泛好评;指导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建立起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特色档案,为全市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档案服务。寿光市将档案、农家书屋、远程教育三者功能融为一体,把“三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等农民关心的档案复印成册,存放在农家书屋,定时向村民开放;将蔬菜种植、现代农业技术等农民急需的资料制成视频,通过远程教育网免费播放,供农民参考学习。同时,他们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优势,在全国首创了蔬菜病虫害远程诊疗系统,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和专家自由交流,在农民科学选种育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真正实现了农村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形成了农村新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3.善打文化牌树立档案馆品牌形象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馆要积极挖掘馆藏资源,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功能,主办或承办各类资料展览;电视见影、电台现声、报刊有名,新型档案馆的品牌形象树立又没有止步于举办展览等传统工程,同时还以各类文化精品的面容向社会展示着档案文化的魅力。

潍坊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回眸潍坊六十年》被确定为市直机关干部“学党史、增党性”唯一一本本地出版的学习书目,泗水县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被县委党校科级培训班纳入现场教学内容。“运河之都”济宁深度梳理馆藏运河档案资料,编辑《济宁运河档案史料汇集》,已出版了一至四辑,为济宁文化建设、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孔孟之乡”曲阜利用馆藏丰富的档案资料,编研出版了《孔子故里——曲阜》《曲阜旅游大观》《孔子故里风俗》等20余种成果。泰安配合市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城的申报工作,编纂出版了《泰城古韵》一书,用历史图文资料细说历史文化古城的形成,反映了古泰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两点启示

1.档案馆选址要体现“亲民”

档案馆建筑通常与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一同被视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我国的档案建筑,也从“石室金匮”到政府大院,进而走到了城市街头。可以说,新型档案馆在选址上不仅要彰显开放与亲民的理念,更要努力打造为文化性的地标建筑。山东省档案馆新馆的选址为省文博中心,与省博物馆、科技馆新馆建在同一个地块上;诸城市档案馆选址在市文化活动中心,与市博物馆、名人馆相互依托,打造城市文化交流展示窗口;泗水县档案馆新馆原定为县行政中心附楼,后经过多方论证和长远规划,新馆地址更迭为县科技文化中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山东省各地档案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建在党委或政府大院内,虽然占据了集中办公的先天优势,但是不便于社会团体和群众查询利用档案,也不利于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在呼唤新型档案馆“五位一体”时代精神的今天,亲民度不高是制约这些档案馆长远发展的短板。

2.重视发达地区欠发达县市馆舍建设

在2012年山东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李光荣提出了《关于加强县级综合档案馆馆库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主要关注的是馆合面积不足、建成年代较早和建筑形式不独立等问题。据调查,山东省县级综合档案馆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中关于县(市、区)档案馆建设面积应不少于2600m2要求的只有12家,占全部县级档案馆的8.28%,其他多达90%以上的档案馆不达标,甚至有12家档案馆存在“无馆合”情况。同时,全省的县级档案馆有多达70%以上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不但设计落后,而且馆合老化、设备陈旧,甚至有4家档案馆已成为危房,急需进行改造或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