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5 15:43:48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1篇

关键词:幼儿;前书写;尝试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77-01

今天,小侄女蕊蕊见了我一改往日的热情,耷拉着脑袋不理睬我。我就感到纳闷了,问:"蕊蕊,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快告诉二姨。""妈妈打我的!""为什么?""我的数字3写歪了,妈妈就把我的屁股打肿了!""……"我一时无语。

据我所知,现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各个幼儿园都在"去小学化",严禁教孩子进行书写练习。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幼儿书写问题的争议日益高涨,"学龄前幼儿学还是不学写字?"有的认为孩子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不全,幼儿期不宜进行书写;有的则很希望孩子能在学龄前接触书写,为入学奠定基础。因为孩子很快面临上小学的压力,许多家长要求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以后进行相应数量的书写练习。看来小侄女蕊蕊的打今天算是挨得太冤枉了,因为5岁的孩子手指小肌肉还没有发展成熟,控制能力较弱,加上田字格又小,孩子难免会把字写歪,与其说蕊蕊字写得不好,不如说她妈妈望女成龙的心态会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这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如果这件事给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负面影响,有可能因此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十分不利。我将事情的厉害关系告诉了蕊蕊妈妈,她妈妈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不太恰当,当面向蕊蕊赔礼道歉,以赢得孩子的谅解!

那么如何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进行书写前准备,而不是直接进行书写。因为没有准备的书写会导致许多幼儿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惧怕心理,一说到写字就不愿意、躲避甚至哭闹。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决定在小侄女蕊蕊身上进行尝试。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要求:"要培养大班幼儿书写文字的兴趣和愿望,能用正确的笔顺书写自己的名字,在描摹等活动中,帮助有人逐渐增强手对笔的控制能力,学习正确的使用铅笔。"孩子能写字,必须发展两种技巧。技巧一是对所写的字认识很清楚,技巧二是手部肌肉的控制很好。若这两种技巧中的任何一项发展未成熟,就会出现以上现象。于是我受"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启示,在今年假期对小侄女儿进行了前书写习惯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与大家共享。

1.用砂纸数字和镂空数字,做好字音和字形的准备

砂纸数字的做法是将砂纸剪成数字12345678910,然后将数字贴在硬纸板上,这样砂纸数字就做好了。镂空数字的做法是先准备两张硬纸块(约10厘米长,8厘米宽),取其中一张写上数字如1,然后将1镂空并在纸块的四角垫上约0.2厘米的泡末块,最后将两张硬纸块粘贴在一起,这样镂空数字就做好了。教具制作好后,我就与小侄女儿一起玩"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游戏中小侄女儿用手去触摸感知数字的形状,明确了书写的顺序,同时学会了数字的发音。为书写做好了字音和字形的准备。

2.利用彩色铅笔描图形、涂颜色,做好手部肌肉动作的准备

书写数字对那些手部肌肉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如果要在书写训练中来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坐姿也非常困难,这相当于让孩子同时做两件力不从心的事。于是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进行。利用幼儿喜欢画画的心理,为小侄女儿准备许多彩色铅笔和图形嵌板,让她用彩色铅笔描图形、涂颜色,在描图形、涂颜色的过程中小侄女儿学会了如何控制铅笔以及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小侄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活动,每次都主动进行,为书写做好了手部肌肉动作的准备。

3.用"描红"给孩子引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描红"就是在习字本上由大人用红色笔写上范例,让幼儿临摹、填写。在"描红"的过程中,小侄女儿有了一个将字音、字形和手部肌肉动作有机结合的机会。这样从容易到容易,从简单到简单,孩子就不会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为书写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4.利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当小侄女儿写好数字后,我就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小侄女自己说说,哪些字写得好?为什么好?有时我作些补充。然后小侄让女儿自己用红笔画上一朵小花。这样给孩子一个激励的机制,让她在下一次的书写中产生想写的愿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孩子可免去许多被迫学习的沉闷时间,而觉得写字是一件有趣的事。

经过上述几方面的准备,小侄女儿蕊蕊对书写已经能轻松应对。因为幼儿前书写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前书写的能力以及与书写有关的态度、情感、行技能等,丰富前书写经验,为入小学做书写准备。在一个月的训练中我发现,培养学龄前幼儿良好的前书写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小侄女已具备了字音、字形和控制肌肉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准备,而为了写得整齐和发展表现的风格,不断地反复练习并不会使她感到厌倦。

参考文献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2篇

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3篇

从现在到孩子入小学前,或孩子入小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现在幼儿、小学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说家庭教育,我们家长都有自己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经验,家庭教育是很复杂性的。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留下了众多的后遗症。由于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十个、二十个不同的幼儿园,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各式各样的执笔方法、不规范的拼音发音方法等都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不便。何况,根据小学课程计划,入学后,还要进行为期4-7个星期的拼音教学,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炒冷饭的拼音教学课,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再看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每周语文课七节,数学课三节半,音、体、美各两节,英语三个半节(从下半年开始小学一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其他的还有就是劳动、活动、兴趣课了。从这儿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明显减少,何况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小学一年级将取消数学课,这也是有道理的,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十以内,二十以内加减法到学生进入二、三年级时,不教也会了。这样看来,在幼儿园还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数字、运算教学吗?

顺便插一点,看看我国的教育方式,明显跟西方的国家不同,他们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问什么 ?问的是:今天你玩得快乐吗?今天你跟谁合作了?强调的是孩子本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让孩子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举一反三的学。他们让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他们自己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能写出上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点不可思议的。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4篇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

从现在到孩子入小学前,或孩子入小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现在幼儿、小学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说家庭教育,我们家长都有自己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经验,家庭教育是很复杂性的。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

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留下了众多的后遗症。由于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十个、二十个不同的幼儿园,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各式各样的执笔方法、不规范的拼音发音方法等都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不便。何况,根据小学课程计划,入学后,还要进行为期-个星期的拼音教学,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炒冷饭的拼音教学课,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再看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每周语文课七节,数学课三节半,音、体、美各两节,英语三个半节(从下半年开始小学一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其他的还有就是劳动、活动、兴趣课了。从这儿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明显减少,何况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小学一年级将取消数学课,这也是有道理的,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十以内,二十以内加减法到学生进入二、三年级时,不教也会了。这样看来,在幼儿园还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数字、运算教学吗?

顺便插一点,看看我国的教育方式,明显跟西方的国家不同,他们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问什么?问的是:今天你玩得快乐吗?今天你跟谁合作了?强调的是孩子本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让孩子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举一反三的学。他们让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他们自己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能写出上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点不可思议的。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5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前教育;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84-03

1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辩证关系的阐释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可以做如下理解。

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1]。

早期,由于马克思对经济决定作用的过多强调,常使人误解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唯一决定因素。比如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波普尔曾质疑马克思,认为过分强调经济的作用,甚至夸大认为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是彻底错误的[2]。后来,恩格斯开始着意补充和发展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思想,晚年更是肯定了政治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经济的反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文试图运用上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透析中国目前学前教育的一些新现象:关于儿童与数字化、关于留守儿童、关于隔代教育。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任何现象背后必定有其深刻的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的原因。在教育大改革的当下,追溯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有利于理解中国当下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帮助解决现实问题,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教育方式。

2 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如何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时代变成“信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带着巨大的破坏力。电脑和网络诞生后,数字化产品不仅自己飞速地更新换代(比如苹果公司iPhone 4时间是2010年6月,iPhone 5时间是2012年9月,iPhone 6时间是2014年9月,恰好每两年更新一代),而且摧枯拉朽地改变着传统产业,比如数字相机对传统相机和胶卷行业的革新,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替代,等等。这一切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比一番,任何人都会惊讶得瞠目结舌。然而,如果不作对比,大多数人好像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之所以这样,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字化产品的“傻瓜化”,操作方式极为简单,连傻瓜都会用。

而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的学前儿童,他们在数字产品的环绕中长大,会怎么样呢?德国脑科学家曼弗雷德・施皮茨尔在其所著的《数字痴呆化》一书中列出数据:“一项对2000多名年龄在8到18岁之间的孩子和青年的研究表明,在美国,青年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字媒体上――每天7.5小时,这个时间甚至超过了睡觉。在德国,一项对43 500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9年级学生每天使用媒体的时间将近7.5小时。其中还没有包括使用手机和MP3播放器的时间。”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调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00个受访家庭中,80%以上儿童对iPad等电子产品充满兴趣;尽管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iPad进行益智学习,但73.6%的孩子仅用它来玩游戏。”[3]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大多数教育界人士表达的都是担忧,因为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已经造成了许多令人头痛的问题:儿童近视率逐年上升,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弱化,等等。许多人都在呼吁让儿童远离电子产品,然而当数字产品已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能让儿童远离?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生产力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就像当年工业革命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工人砸机器泄愤毫无用处一样,今天让儿童远离数字产品,也只能是无用之功。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这条规律,想办法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不妨多研究数字产品,告诉孩子在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如何保持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如何更好地驾驭这些产品,而不是被痴呆化。

3 农村留守儿童谁来守护?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进城打工。他们本意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壁垒,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和与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入学制度,使得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从而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百度百科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全国妇联课题组在2013年5月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称:“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和监管缺位,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自卑、逆反、怨恨父母,而且往往行为不良,学习成绩不佳。

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不可否认,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次反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就会知道,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的,是一个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上层建筑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党的十已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家庭也需要联起手来采取措施,比如:

1)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2)农民工较多的城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很多地方已经取消),让农民工子女能随父母进城;

3)建立各种形式的保护网络,如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及时的帮助。

4 城市隔代教育的问题如何解决?

隔代教育是另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百度百科对隔代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孩子的祖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前面讲的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祖父母照看,其实就是一种“隔代教育”。但这里着重要讲的是城市的隔代教育。据调查,中国城镇近50%的儿童是由祖父母看护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目前教育界对中国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分析较少,大多讨论都归因于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如老人喜欢三世、含饴弄孙等)。但笔者认为,除了社会文化和家庭观念,追根究底,依然要从经济基础上来找原因。

1)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日趋剧烈的竞争和大城市的高房价,迫使许多年轻父母双方必须全职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又请不起保姆,只能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照顾。

2)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目前正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父母的高峰期,独生子女被视为“抱大的一代”,父母大多习惯为子女包办一切,包括为他们代养孩子。

3)知识和观念的快速更新。事实上,祖父母照看孙辈是中国的传统,隔代教育古已有之。但以前之所以没有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隔代之间没有太大差距。而近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技能乃至观念更新非常快,许多老人几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教育孙辈上自然会产生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媒体不断将问题少年的出事原因和隔代教育联系起来,批判隔代教育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这些批判的声音主要包括:

1)祖父母的过分溺爱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2)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他们保守、封闭,易使孩子与社会脱节;

3)三世同堂,在孩子的问题上祖父母的观念往往与年轻的父母相冲突,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尤其是中国话题最多的婆媳矛盾。

然而不管如何,因传统家庭伦理习惯和近几十年的经济基础引发的隔代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正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所说,现在还不到讨论要不要隔代教育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搞好隔代教育,加强其与亲子教育的协调性、相容性,使两者相互促进。

5 最适合我国经济基础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借助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知道,任何教育现象和问题均可从经济基础上找出根本的原因。学前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之构成部分,是无法脱离具体的经济基础而存在的,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也一定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方法正是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形成的,也许它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但正是这些弊端才促使教育管理者不断去改进,促进其发展。

近几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量发展,许多转发甚多的言论往往贬低中国教育、吹捧国外教育。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国外的教育确实有许多优点值得学习,但不能脱离中国的经济基础去谈教育。一言以蔽之,从国家层面来说,只有适合中国经济现状、能解决中国诸多教育问题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从家庭层面来说,只有适合孩子的特点、能解决孩子身上问题、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6篇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教学 美育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长达32年的执著顽强的日常教育实践,从未离开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从美育教学角度对其语文教学思想中的美育实践做简要论述。

一.营造轻松环境,在识字教学中感知美

1.在轻松课堂中怀揣憧憬美。在开启识字教学的美妙旅程之前,每一个小家伙应当怀揣着一颗充满希冀的心,扑通扑通的憧憬着即将飞到他们身旁的美。在通向知识宝库的第一步,为了不让“学习”这项小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变成纯粹只跟书本打交道的活动,从而让小家伙们很快地觉得学习是“那样的困难、那样的无趣而又恼人”[1]。他主要提出了三点:一是不要给学生建立“你必须记住,学不会你就当心”的心理预设,这样的预设所带来的心理暗示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而起反作用。教师的每一句微妙的课堂语言、每一个细小的行为肢体动作甚至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传递这是一趟轻松的未知发现之旅,以后的每一步都将预示着惊喜和乐趣,让孩子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之中,为之后艰难而又漫长的学习道路创下漂亮的开场。二是恰当使用“分数”。使用分数的时机、分数的功能以及评分的原则至关重要。前者是要等到孩子们学会对评分高低的结果进行恰当归因之后;中者在于奖励,而不在于惩罚,聪明的教师应当学会使用分数的奖励功能;后者应是“乐观主义和富有乐趣的原则”[1]。三是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滋味,增强孩子们的自我效能感。若毫不吝啬地夸奖孩子们取得的一个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都会使孩子们对接下来的识字之旅怀揣着无限的憧憬美。总之,在轻松的心理氛围的花坛中,没有分数这一利器的折磨和摧残,闻到的是成功盛开花朵的芬芳,每个孩子都会憧憬着踏上这一趟希冀之旅吧!

2.在绘画识字中想象形象美。他认为识字教学同绘画、同游戏紧密相连,恰好可以成为连接学前教育与小学教学的一座桥梁[1]。寓绘画于识字教学之中的创意来源于一次教受教于生活的经历:带领孩子到树林中去,一只几次试图飞起来,但总未能离开草丛的甲虫吸引力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和想象,他生动的绘画和字词的书写相结合的直观形象教学把对实物观察的形象美和字词的线条美相契合,大自然的生命迹象让跃然纸上的字词灵动飞扬。当孩子们看到甲虫这个词语时,他们的脑海里出现那只努力飞跃的甲虫,就会模拟出甲虫的鸣叫声,甲虫这生动鲜明的形象美让孩子们牢固的记住了甲虫的写法和读音。孩子们在大自然之中观察实物,绘画出生命体,从而感受词语的生命力,聆听词语的乐音,想象词语的形象美,培养形象记忆和情景记忆。汉字是象形文字,表形性极强,通过绘画和富有表现力的标题进行教学,感知世间万物的形象美,引导儿童从具象逐步过渡到抽象识字,符合儿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自然规律。

3.在词语源头中领会自然美。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带领孩子们到词语源头去“旅行”,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记忆”,他称之为“思维课”。大自然正是知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常新永驻的源泉,是孩子们一次次去“旅行”的源头,是孩子们散发思维的火花,徜徉知识的海洋进行创新、创作的活水。在认识牧场这个词语之前,苏霍姆林斯基毫不吝啬地带领孩子们去看看牧场的美和它的细腻色彩,去听听草场的小飞虫和蝈蝈们奏出的交响乐,去吮吸草场的牛羊奶水和隐约可见的炊烟的味道,去触摸牧场上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羽一毛。对牧场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形像的表象观察和感知勾勒出的整体形象的自然之美,加上孩子们的想象、联想和幻想,构成了孩子们脑海中对牧场鲜活的情景记忆,必将掀起孩子们心头的涟漪。这种美的激励熏陶出孩子们的“情感记忆”,这种情感色彩和情感味道在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都依然鲜活,并成为他们以后审美、创作的“饮用”的二次源泉。这种色彩与词语的完美衔接是识字教学中一种多么重要的心理学记忆手段。

二.创设“智力背景”,在诗文阅读中赏听美

1.跃然纸上语言美。“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是他精神修养的一面镜子。”[1]如果教师不知道通向活生生的语言和思维的源泉的途径,那他再讲如何读、如何发音、如何掌握语调等等,也教不会学生如何富有感情地朗读。在大自然中的一次次“旅行”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到物之美,就能领会语言的细微色彩,语言是传递美的载体,美通过语言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快乐学校”阶段的“旅行”,领略语言的魅力,为读和写在情感上和美学上作准备,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具象上升到抽象的过程,而表情朗读通过读出这些优美的词句,学生重走思维的旅行地,可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感知的审美形象,在大脑里进行重组,让感官经过反复地审美实践锻炼,逐步完善审美的感知力,领略具象世界和抽象语言的契合美,这是从抽象又到具象的思维过程。如当读到“阴暗的森林”这个词语时,学生脑海里就会出现关于这个词语描述的绘声绘色的景象,顿时,语言之美跃然纸上。

2.醍醐灌顶智慧美。“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是需要多阅读。”[2]教会孩子思考,觉察现象间的相互作用,对自然界、对直观形象和观念加以概括和抽象是教养最主要的目的,这是一种智慧美,他提出“智力需要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有“智力背景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越多,对教材越容易理解,越有助于记忆。为此,他创办了必读书目阅览室,并把它称为“思考之室”。这些阅读书目除了经典的世界文学名著外,还有科学家、发明家传记等等。所有这些作品都要求学生是在上学期间读完,有些还指定反复阅读好几遍。在帕夫雷什中学,文学教师不允许学生在未读完原著的情况下就照教科书的教材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文学课上学习某篇文艺作品时,如果学生早已读过这篇作品,那么他们便有了相应的道德和审美感受,更易于理解和学习教材。

3.抨击心灵情感美。情感美是指人的情感的纯洁、真挚等审美属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纯洁高尚的情操。在儿童图书室里,他让孩子们阅读故事、童话、诗歌、寓言和古希腊神话等各类书籍,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的体现让孩子们理解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情感美,书是引导他们攀登美育顶峰的小径,在阅读中领会文学作品中作者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深沉、或含蓄的情感美,对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正确鉴别通俗与庸俗、抒情与矫情、美感与的能力不言而喻。如当孩子们阅读西比利亚克的《冰天雪地里过冬的地方》时,他们被这样一个孤独的、被人遗忘的老人如何坚忍地在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的小屋消磨余年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尊于内心感受,在创编作文中创造美

1.亲近大自然,激发思想火花。在的帕夫雷什中学,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写作活动。对自然现象间微妙关系的敏锐专注,用心和精细地观察是提高儿童言语技能的强有力的手段,在对自然现象专注认真的观察中,形象、激情和语言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性,用大自然的美感召人,使人进行独立思考,使人渴望用语言进行清楚生动而准确的表达,从而形成完美的言语技巧。那么,如何使儿童注意、倾听到大自然的这一切?他认为教师以鲜明的、充满情感的语言向他们揭示这种美十分关键。遗憾的是,以培养他人语言能力为己任的语文教师本身的言语表达水平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如果老师们想使自己的教学成为艺术,就得磨砺自己的语言,要用美丽的语言给孩子们讲美丽的周围世界,用好语言这把刻刀。

2.走进“童话室”,点燃创编激情。苏霍姆林斯基的写作教学实践是从创作童话和编写小故事开始的。他认为,“童话不会妨碍孩子对真正自然规律的认识,相反地会有助于认识。”[1]开展多种方式的创作活动,比如建造“童话室”,为学生创设美妙鲜活而又逼真的写作环境。“童话室”是他基于童话故事按照美学的特点和孩子们一起亲手布置出来,置身其中,犹如处在真实的童话人物的世界。以“童话室”为契机,点燃孩子们的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而不是对身边的美都无动于衷。孩子们进行童话故事角色扮演,开展创造性游戏,沉浸其中,他们接受艺术语言的能力更加敏锐,更易于流露和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更易于发自一颗赤子之心来表现美、创造美。

3.撰写示范作文,激起师生共情。教师如何对待孩子的情绪,他理解和感受儿童心理的能力如何,即共情的能力如何,这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他在其任教的生涯中,曾独立创作出一千多篇文章,他的创作让自己切身体会孩子们在写作中的感受和情绪,体谅孩子们在写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写作困难心理,才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形成文字。教师撰写示范作文,在作文课上以示范作文为例分享自己对美的感受和写作可能遇到的问题,一旦学生从中领略到自己也有过同样的感受,产生共鸣,激起师生共情,拉近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就能调动学生学写作文的意愿和兴趣,这种情感的传递和美的传递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创造美、反映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从小学伊始,就把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环境,在识字教学中感知美;创设“智力背景”,在诗文阅读中赏听美;尊于内心感受,在创编作文中创造美。这有利于从源头上提升语文鉴赏的美感,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感知美、赏听美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7篇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

从现在到孩子入小学前,或孩子入小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现在幼儿、小学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说家庭教育,我们家长都有自己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经验,家庭教育是很复杂性的。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留下了众多的后遗症。由于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十个、二十个不同的幼儿园,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各式各样的执笔方法、不规范的拼音发音方法等都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不便。何况,根据小学课程计划,入学后,还要进行为期4-7个星期的拼音教学,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炒冷饭的拼音教学课,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再看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每周语文课七节,数学课三节半,音、体、美各两节,英语三个半节(从下半年开始小学一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其他的还有就是劳动、活动、兴趣课了。从这儿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明显减少,何况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小学一年级将取消数学课,这也是有道理的,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十以内,二十以内加减法到学生进入二、三年级时,不教也会了。这样看来,在幼儿园还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数字、运算教学吗?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8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 家教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95-02

一 家庭教育的现实

近日,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对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生:“老师,今天可不可以不要上课啊?”

师:“为什么啊?老师来就是给你上课的,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还不少呢,首先,把今天在学校的内容给老师复述一遍,然后我们再记几个英语单词……

生:“不要说了,不要说了,真是的,每天就是上课,都快烦死了,就知道安排这安排那的。”

师:“今天怎么了?”

生:“没怎么,就是烦,对了老师,你想知道我每周的安排吗?”

师:“噢,那你说说吧,等你说完了我们再上课,好了,说说你每天都忙些什么?”

生:“嗯,我周一到周五早上7:30开始上课,所以每天7点之前就要起床,下午放学后回家做完作业、吃完饭后差不多六点,您或者数学家教六点半又要开始给我上课了,对了,我周三和周五下午不用上课,可是到家后又得补数学,周五晚上去培训班学英语,这是周一到周五。周六呢,上午要上奥数,下午要上英语,星期天有时还得学笛子,就算老师有事不能上,我也得写学校和辅导班老师布置的作业……”

……

面对滔滔不绝的学生,我思绪万千。家长不惜重金与时间,在追求孩子全面进步的驱使下却导致孩子背负了更多的厌倦和无奈,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失败。面对众多的家庭教育形式,家长该如何理智地进行选择?那么,家长该如何与学校合作,对孩子进行教育,以求达到更上一层楼?

二 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及问题

目前,中国的主要家庭教育形式有三种:情感沟通与德育、家庭作业检查与签字、家教与辅导班。

1.情感沟通与德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并且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承担主要的德育任务,孩子最终向着什么方向发展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家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调查表明,在气氛和谐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表现出有自信心、情感丰富和互相友爱;在气氛不和谐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由于情绪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最终导致儿童出现厌学、自闭、抑郁等种种问题。故此,在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创建过程中,交流必不可少,它是增进情感的直接纽带。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关系正在受到挑战,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子女不再唯父母是从,他们追求民主、平等、自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行为模式持看不惯、否定和反对态度,与子女格格不入,这就直接造成子女很少或不愿与父母进行交流。

2.家庭作业检查与签字

家庭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起着巩固和预习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放学后做家庭作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谁来说好像都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家长必须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进行检查后签字却众说纷纭。

不少教师要求家长给孩子作业签字是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希望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配合老师督促、辅导孩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在最初的实行阶段,作业签字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学生认真、家长用心。可是,长期在简单一刀切的要求下出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作业签字在很大程度上上是一种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大部分人的水平,因此有许多简单的作业这类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做,而家长在签字的时候却不让,他们只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无疑这不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中等的学生来说,放学后唯一的希望就是早点完成作业、家长签字后如释重负。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来说,会有一种惧怕心理,放学后他们害怕自己完不成作业就在回家前把难一些的作业先抄好,回家后把简单的作业做好后让家长签字。

第二,家长签字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家长来检查,自己只需要做好即可,检查与签字是家长的事,先做完再说,万一有做错的家长检查出来再改。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业水平和细心程度,易使学生养成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性格。

第三,对家长来说,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一环节上来配合教师,或一味地签字,或一味地帮助检查,既耽误了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也没有看到孩子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进步,苦恼之余,又没法放弃。

签字是小事,可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

3.家教与辅导班

时下,家教和辅导班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家庭一般都是双职工家庭,父母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在上班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但又担心孩子如果没人在身边就不会主动学习,从而把一些本可以利用的时间荒废掉,所以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或给孩子请家教。其次,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以前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但又担心孩子学习落下或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或请老师来辅导,以弥补自身不能全力辅导的遗憾。再次,家长跟风,争做人上人。看到别的孩子去上辅导班或有家教辅导,自己心里老是产生种种设想,孩子会不会被别人赶上?会不会原地踏步?……最后也踏上同一条路。

诚然,上辅导班或有家教老师辅导或多或少可以起到提高孩子成绩的目标,但并非全部。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但孩子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合理的家庭教育。

三 理性的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过程,是为了培养一个心理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孩子。家庭教育因为家长对自己子女的了解程度,更有其内在的便利性。这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是家长该如何为自己的子女提供适当的、可行的家庭教育呢?总体来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换位思考,调整心态

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深感情最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那么,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该如何创建呢?(1)家长要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与你交流。(2)要调整心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强加期望。成人在工作、生活中尚且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激励和夸赞,更何况孩子呢?因此家长必须学会巧用表扬与批评,不断学习科学的育人方法。(3)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对子女尊重而不强制,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做到严有度、爱得法。

2.调整规则,因人制宜

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一旦找到他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相应的天赋和兴趣,偏要孩子学钢琴、绘画、书法等。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能产生瓦拉赫效应的,因而要注意改进。

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借鉴瓦拉赫效应,正确地认识孩子。(1)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风,看到别的孩子在上辅导班就立刻给孩子也报上名,孩子稍有退步就立刻请家教。(2)相信自己的孩子,避免盲目攀比。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育发展得再好也不会培养出两名同等优秀的孩子,因此在与其他家长或教师交流时不能因为别的孩子拥有自己孩子没有的优势就简单地否定孩子。(3)要长远考虑,加强交流。当孩子的学习退步时应及时与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而不是简单地上辅导班或请家教,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退步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这样做既找出了原因,又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3.共商规则,一致遵守

在许多家长的意识里,他们已经意识到溺爱孩子的种种弊端,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尽量避免溺爱,于是认定在家庭中必须有孩子畏惧的人,这样就会避免孩子在家谁都不怕而导致不好教育的局面。然而这种教育却又引起了另外的种种局限。譬如孩子不知道在做事情时到底该听谁的,造成孩子产生矛盾心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另外,由于父母时常随自己的意愿说话,有时前后言语产生矛盾,让教育陷入某种意气用事的无定性。如果家长说话无定性,孩子也会性格乖舛多变,养成说话不算数、不遵守诺言等坏毛病。可见,对于性格、心理、心智等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要一致。不要妈妈说可以,爸爸却极力反对,让孩子因不知究竟如何办才好而陷入困顿之中,最后陷入“手表效应”。

4.放宽眼界,切入重点

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特征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心理效应。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晕轮效应会使我们仅仅根据孩子的某个突出特点去评价、认识和对待他,当他一次表现好,就会认为他一切皆优;当他犯了错误,就说他一贯表现差。晕轮效应妨碍家长和教师全面地观察、评价孩子,使他们不能从消极品质突出孩子身上发现其积极的品质和优点,也不能在积极品质突出的孩子身上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对孩子作出“一无是处”或“完美无缺”的评价。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和完美无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

在家庭教育中要避免晕轮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素质教育观,包括生理和心理、情感与意志、品德与个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最大限度地和谐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加以理性认识。发现闪光点并予以肯定是增强孩子信心的一条途径。(2)不能一叶障目,孩子有错意味着更加需要别人的帮助,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对孩子失去信心。(3)放松心态,放宽眼界,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发展。给孩子一个希望,同时给自己一个希望,并且为了这个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眼光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看出孩子最需要的,切入重点,找到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克美.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心理与健康,2001(12)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字教育第9篇

关键词:蒙养教育;蒙养教材;教育内容;启示

我国古代向来重视蒙养教育,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教育,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大体相当于今日初中以前的儿童所应该接受的教育。

一、蒙养教育旨在“养”

《新华字典》对“蒙”的解释是“愚昧,没有知识”。如果“蒙”加以养,即养蒙、蒙养,使之变得聪明和文明,这便是蒙养教育或者称启蒙教育。其理论依据是“正本”和“慎始”,“正本”就是要确立的发展方向,因为这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所以一开始就要特别慎重,即所谓“慎始”。诚如《易经》云:“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就告诉我们,人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还必须是正确的教育,而且旨在“养”,包括知识之“养”和道德之“养”,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育理念,自有文字便有记载,并且一直为后人所重视,在其支配下,使得我国的蒙养教育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和完善。

二、蒙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端在基本常识

蒙养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常识的教学,因而每天的功课也就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等项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学童入塾后即先识字,每日教以识十字左右,日日反复温习,识至千字为好。何以如此?“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①在识字的同时还要进行写字训练,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要求一致,也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同时,所写的并不是按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里字的顺序,而是另有一套写法。学童开始学写字,写的是“上大人,丘(也作孔)乙己”。而且写的时候先写大字,第一步是描红,其次是与“米”字格,再就是临帖。大字写得有点基础才写小字。

等学童有了文字基础,就开始教以读“三、百、千”,或授以读四书。一般的做法是,学童立于教师案旁,跟随老师读文至数遍、十数遍,学兰再回座位自读上百遍,然后到老师前背诵,背诵无误方教新课。读至相当时期,老师才对所读的书进行逐句讲解。可以说,私塾中的主要功课就是读背书籍。

当学童能精通字义时,便教习作对,以为做诗做准备。根据属对课本的内容来看,属对实际上是一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属对课本大都是分类编排的,分天文、地理、人物、器物等若干类。经过多次的属对练习之后,学生可以纯熟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属对教学一直实行到清末。学兰至此,便完成了蒙学的全部课业。以后读四书五经,兼读古文,学习作文及八股文等,作为科举应试的准备,则是属于“大学”教学之范围。

三、蒙学教材符合社会和儿童发展的需求

依据蒙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各个暑期的学者都编写出许多符合当时社会和儿童发展需求的蒙养教材。就我国现存的历代蒙学教材资料来看,蒙养教材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1.先秦至两汉时期。可以说,先秦至两汉时代就很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句读训练。儿童出生后,即接受“保傅之教”,七八岁之后,“出就外傅”,接受蒙养教育。所使用的蒙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史籀篇》是当时最早出现的蒙学课本,“《史籀》者,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②至秦代,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爱历》六章、胡毋敬作《博学》七章,文字多取《史籀篇》。汉代的闾里书师将《苍右面》、《爱历》、《博学》三篇并为《苍颉篇》。另外,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杨雄作《训纂篇》,顺续《苍受老百姓的喜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这期间的蒙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童蒙教材的编写趋于成熟,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识字教材,在《急就篇》的基础上产生很多种新的识字教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直流传使用至清末的周兴嗣编著的《千字文》,再就是编注跟它相近的《开蒙要训》,全文叶韵,四言为句。此外,一是“杂字”和其他一些蒙学用的字书出现;二是出现新的进行封建思想教育的蒙书,如《太公家教》、《女论语》等;三是运用整齐的韵语形式编写的一类讲掌故故事的蒙书,如《兔园册》和《蒙求》等,这三类蒙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新的教材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3.宋元时期。随着蒙养教育的发展,蒙学课本开始出现分类专门编写的新倾向,并有大量成书问世。这时期所使用的蒙养教材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识字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统称“三、百、千”。另外,“杂字”教材得到很大的发展,与“三、百、千”相辅而行,在当时的农村得到广泛使用;二是伦理道德类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有《性理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增广昔时贤文》、《名贤集》等;三是历史类教材,诸如《十七史蒙求》、《叙古千文》、《童训》、《小学》以及《少仪外传》等;四是诗词歌赋类教材,诸如《训蒙诗》、《小学诗礼》、《童蒙须知韵语》等;五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类教材,象《名物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等。

4.明清时期。与宋元相比,这一时期的蒙学教育没有太大的改变,教材也是如此。“三、百、千”一直流传使用下来,中间曾经有过不少学者编出一些新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但是大都通行不广。而“杂字”书则有较大的发展,但大多只流行在当时的中下层社会,仿佛是“三、百、千”以外的“非正式”读物,因此比“三、百、千”更不登大雅之堂。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新的教材问世,流行较广、影响很大如《小儿语》、《弟子规》、《鉴略》、《幼学》、《龙文鞭影》、《昔时贤文》等。至清末,还出现一些用蒙示形式介绍新知识的蒙书,如《时务蒙求》、《地球韵言》、《算学歌略》等等。《千家诗》则一直风行,后来产生编法近似的《五言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也出现一些以进行封建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诗歌教材,如《小学千家诗》等。

四、古代蒙学教育经验对当代教育改革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从远古时代产生一直到清末,走过几千年的路程,所形成的理论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深入挖掘这些理论和经验,对于深化当前的教育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有着

十分重要借鉴价值。

1.及早及时施教。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及早及时施教也便成为人们的共识,更是古代童蒙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及早是指时间而言,因为幼童思想纯正,无先入之杂,容易接受正面教育,易于教化成功,此时儿童“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③明代学者王迁相则指出:“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④说明幼童时期是人生教育的最佳时期,既然这样,就应该及时施教。因而,对幼童的教育不仅要及早进行,还要把握好时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只是幼儿园和学校的事情,家庭和家长也有着更为重大的责任。道理很简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要做好孩子入学之前的启蒙教育工作。

2.注意环境习染对儿童的影响。古人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环境对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家孔子对“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识别和选择,墨子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意识,荀子“居必择乡,游必择士”主张,“孟母三迁”的家教实践活动,颜之推关于家庭环境对幼儿“熏渍陶染”、“渐移暗化”影响的形象描述等,都是从不同角度重视环境习染对儿童的影响,要求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因而,教育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以良好的身教。其次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家庭内外环境。再就是要教会孩子如何结交朋友,如何选取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和网络资料,如何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以及如何应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也不至于被不健康的东西所淹没乃至于堕落。

3.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古代的蒙养教材,大多流行甚广,有的到现在还为人们津津乐道,甚至在教孩子读背。主要是这些教材篇幅短,内容广泛,尤其是句句押韵,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阅读,不仅达到识字的目的,还学会很多知识。而如今,儿童读物铺天盖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篇幅长(有的丛书、套书多达几十万乃至百千万字)、价位高(单行本有的数十元,成套的数百元)、不易普及,有影响的、能够为人们所认可的、可以当作经典性读物教给孩子的几乎是没有。所以,人们又在给儿童教读《三字经》等古代的蒙养教材。那么,如何再编写出适合儿童阅读的、易于普及的、有明显社会效益的蒙养读物,这是每一位社会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4.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的特点。古代的蒙养教育重在知识和道德启蒙,所以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视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很少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因为当前的儿童教育总是步入三种误区:一是理论说教多,忽略实践和习惯的培养,以致使孩子对大的道理没有理解透,又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二是对早定位,孩子想学点器乐、舞蹈、书法什么的,就加大投资,希望孩子将来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出现的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使蒙养教育应试化。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如何使孩子享受到真正的、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这应该是今后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然,我们在积极肯定古代蒙养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消极的一面,诸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封建迷信思想、因果报应、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等等。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辨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成为我国当代教育思想可资借鉴的优秀资源,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注释:

①王筠.教童子法.

②汉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