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4 09:28:45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1篇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现状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8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只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5.2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其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中国对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27亿美元,到2010年增至590亿美元,年均增速逾55%。2007年以前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为1012亿美元,近三年就相当于过去累积存量的近1.5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的排名也由2002年的第25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截至到2010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2588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0万。

2.香港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平台。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至2009年底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存量达1855亿美元,占比超过75%。而在亚洲地区,则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按投资额计算,截至2010年底,中国境内企业对香港地区直接投资存量占对亚洲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逾80%,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比重也逾60%。此外,对开曼群岛等自由港的投资存量占对外投资总存量的比重也近20%。

3.投资主体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不断扩大。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虽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对外投资主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对外投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量所占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降至66.2%。

4.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并购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形式。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更加多样化,绿地投资、租赁、跨国并购、战略联盟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并存。其中绿地投资最多,租赁较少,并购发展较快。今后对外并购的不断增多将是发展趋势。2003~2007年,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量的1/3以上,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100多倍。2009年和2010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对外投资分别达到191亿美元和297亿美元,均占当年对外投资量的40%。

5.低比例参股、换股的合作投资不断增多。在国内加工能力盈余而上游资源缺乏的行业,一些中国企业为建立稳定的上下游供货渠道,在不寻求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以低比例参股国外上游企业的形式对外投资合作。另外,为了相互借助对方的社会资源,更顺利进入对方市场,合作双方采取互换股份,相互参股的形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投资方式也不断出现。这两种投资合作方式降低了风险,避免了国外敏感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变化而带来的非商业性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立法严重滞后于海外投资实践的发展。我国的第一项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但直到1985年方才有了第一个规范对外投资的法规。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一部系统的、既符合国际规范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海外投资法》,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现行的有些法规不仅颁布时间较早,而且门类残缺不全,难以适应当前企业对外投资的需要。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仍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各项法规分别由众多管理部门制定。这些产生于各部门管理权限和目的之下的政策法规难免会有不衔接甚至相互抵触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外投资混乱无序的状态。比如,在商务部于2004年10月1日《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之后的一周之内,国家发改委紧接着于2004年10月9日亦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两者均将境外投资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尽管依照规定,上述两个部门在境外投资的核准过程中各有分工――即通常所说的“商务部审核企业、发改委审核项目”,但由此导致了企业需要分别向两个部门申报两份繁简不同的文件。这样就可能导致出现一个部门核准,而另一个部门否决的现象,会降低企业效率。

2.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政出多门。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中,多头审批管理一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仍有众多的部门参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所属职能部门的“三定”方案,商务部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主要职责是:拟定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和具体政策,依法核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并实施监督管理,起草对外投资等对外经济合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核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设立企业经营资格;负责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国家发改委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对外投资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安排国家拨款的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银行、财政部、国资委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协助管理部门,负责与对外投资有关的外汇汇出入、资金投放、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等事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委为其境外企业主办单位的政府主管部门,并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综合优势和特点,确定本地区本行业的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同时,商务部授权其驻外使领馆商务处对中方在其所在国开办的各类企业进行一线监督管理。从各自职能上看似乎划分得很清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界限不清,极易造成矛盾。

3.投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在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大型中央国有企业集团和国家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而从整个世界范围看,海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主体一般都是以私人企业为主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有关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数据库资料显示,在580家有相关数据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中,私人企业为375家,占企业数目的64.7%;国有企业118家,占20.3%;混合企业87家,占15%。而我国的中央国有企业占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1.8%,地方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只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6.4%。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产权不明晰、产权安排无效率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国有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的时候会出现种种内部问题,我国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鼓励私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必由之路。

4.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缺乏前期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比在国内办企业的风险更大,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但我国某些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不够重视,对东道国的资源供求状况、交通运输条件、企业技术装备、投资政策法规等缺乏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对境外投资的商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尤其是投资风险缺少深入和客观的分析,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有些出国考察团不重视收集第一手资料,而是把国外合作伙伴的自我介绍或其提供的二手资料作为可行性研究的唯一依据,结果所获资料不全面和不真实,有的甚至被合伙人坑骗造成损失。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境外投资企业中有1/3盈利,1/3持平,1/3亏损,其中盈利的多为非生产性企业,而亏损的多为生产性企业。造成这种局面虽然有多种原因,但忽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往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5.双边多边投资保护机制不健全。迄今为止,我国已与11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促进和保护协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海外市场(约占我国境外投资目的国的28%)与我国尚未签订此类协定。而在已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其中多数都是同来华投资的发达国家和次发达国家签订的,其主要目的是吸引这些国家的投资,而没有将保护中国境外投资列为重点。这事实上导致双边投资协定演变为我国政府的单方面承诺。即使我国与别国签署的双边协定中列有相互保障投资安全的条款,但由于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缺失,这些协定仍难以发挥实际效果。在国内投资保险制度和双边投资保护机制均不健全的同时,我国对多边投资保险机制的作用也未给予充分重视。根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MIGA)建立的担保机构主要向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海外投资的非商业性风险给予担保,并提供争端解决机制,我国虽然是MIGA的创始会员国和主要出资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却缺乏利用该公约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从而使多边投资保护机制尚未有效发挥功能。

三、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

1.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对外投资法》、《境外投资公司法》等,为境外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保护其境外投资合法权益;二是继续深化外汇治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关于调整部分境外投资外汇治理政策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措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由强制结汇制到意愿结汇制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体系。简化对外投资审批手续和环节,取消多头治理制度,建立统一部门进行协调治理;三是加强对外直接投资贸易、税收等政策支持。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政府给予境外投资企业低息贷款和进出口信贷担保、减免营业税、答应延期支付公司所得税、建立境外投资风险保险等。四是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社会化公共治理和服务体系,比如,建立投资环境的等级评估、预警和应对预案体系、建立与完善境外投资信息系统、鼓励和帮助在境外建立我国跨国企业的地区和行业商会、对预备到境外投资的企业进行相关培训,等等,以降低对外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成本,提高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顺利进行。

2.组建专门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机构,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针对目前对外投资多头管理的状况,建议把海外投资管理机构从众多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一个集外贸、外资、外汇、计划、管理统一于一身的类似于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机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中心,由该机构作为宏观管理的政府代表,主要负责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战略规划,强化监督管理,制订指导政策,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各项活动按国家宏观规划健康有序地发展。着力改变“国重民轻”的投资结构。盘点中国30多年的改革进程,与缺乏内在驱动力的国有企业相比,萌生于体制外的民营经济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造就了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民营企业的嗅觉十分灵敏,很早则意识到欧美债务危机所带来的并购契机。但是民营企业的“草根性”决定了它们在资金获取与政府支持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成为制约许多有国际化视野的民营企业家们“走出去”的瓶颈。所以,政府要从多方面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改变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有企业占主导力量的局面。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普遍高于国有企业。今天这种“国重民轻”的“走出去”结构若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久持续发展。

3.加强境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努力规避投资经营风险。境外直接投资是以整个世界作为活动舞台的,其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包括政治体制变动风险、汇率风险、国有化风险、法律对抗风险等。由于近年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更加动荡,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恐怖主义活动频繁,甚至爆发内战,海外企业面临被征收及外汇限制等风险,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和美元快速贬值的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多,加大了企业跨国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实现预期收益,必须认真做好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一是要注意多渠道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内外的咨询机构、行业组织、业内相关企业、当地华人华侨以及我国驻当地的外交机构等提供的信息。二是要全面考察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物质技术环境、自然区域环境、市场资源环境、销售市场环境、金融货币环境和政策法律环境等。三是要精心选择国外的合作伙伴,力求掌握其财务收支、技术装备、商业信誉和管理能力等状况。四是要采取适当的投资方式,灵活运用新建、并购组建战略联盟等方式进行境外投资。只有认真做好投资项目可行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各种利弊得失,才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地规避境外投资中的各种风险。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2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

从对外投资流量方面分析,200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为27亿美元,2002年到2011年以年均44.6%的比率稳步上升,实现了年度数据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对外投资存量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02年的299亿美元猛增至2011年的4247.8亿美元,10年时间增长了约1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1.48%。

(二)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对外投资规模仍然偏小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4.4%,居于全球当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排名的第六位。不过同发达国家差距仍然显著,以2011年为例,美国、日本、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中国的5.31倍、1.53倍、1.43倍。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年末存量为21.17万亿美元,占全球当年存量的2%,居于全球第13位。存量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别相当于美国、英国、德国对外投资存量的9.43%、24.53%、29.46%。

(三)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非金融类为主

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4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境内投资者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为184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5%。2011年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573.9亿美元,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73.9亿美元。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

2011年,中国企业投资流量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区域为亚洲、拉丁美洲,所占比例分别为62%、16%。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实现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占流量总额11.1%;中国对大洋洲的投资为33.2亿美元;对非洲的投资快速增长,达到31.7亿美元;对北美洲的投资略有下降,为24.8亿美元。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

按照资金投向的东道国来看,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的国家或地区及其分布比例为:中国香港所占比重为47.8%,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避税地所占比重为分别为8.3%、6.6%,世界其他地区所占比重为31%,资金主要流向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

(三)中国对外投资八成以上流向发展中国家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发展中国或地区的投资为612.3亿美元,所占比重为82%,流向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为134.2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8%。中国对主要经济体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对欧盟的投资为75.61亿美元;对东盟的投资为59.05亿美元;对澳大利亚投资为31.65亿美元;对美国投资18.11亿美元;对俄罗斯投资7.16亿美元。

三、中国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多元化

201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六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为3779.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9%。从行业分布上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依然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排在第二的行业是金融业;采矿业以微弱的差距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二)中国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分布方面覆盖面广且集中程度高。对外投资最集中的六个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所有行业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投资存量达到1070.2亿美元,主要流向中国香港和欧盟;金融业在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位居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微弱差距名列第四位。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特征

(一)境内投资者逐渐多元化

201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达到13500家,将境内投资者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类,从企业数量上看,有限责任公司数量在对外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最大,为60.4%。位列第二的是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11.1%。从境内投资者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是开展对外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所占比重为42.7%;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 22.9%;;再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2%。

(二)境外投资者多集中在亚洲地区

2011年,中国境外企业覆盖率为72%。其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境外企业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90%、85%;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投资覆盖率分别为75%和71.2%;再次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投资覆盖率分别为57.1%、40%。

参考文献

[1]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中国统计出版社.

[2]王雯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机遇与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3篇

首先,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可逆的和可反馈的双向循环系统。就资本的国际流动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经济体系,除了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引进外来资金以外,还应遵循生产力诸要素优化组合的原则,适时地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否则,长时期地单向吸收外资不仅会导致对外来资金的依附性,甚至形成严重的债务负担,还会降低经济系统内资金运用的效率,削弱系统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致使国内经济结构长期不能得到应有的优化升级,造成经济系统中资金循环的失衡和资源配置的非有效性。中国经济不能一直停留在以10亿件衬衫换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的阶段。

其次,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优势上的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的大量出口,造成中美贸易的巨额逆差,也冲击到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业,引起发达国家的巨大反弹,贸易摩擦不断,致使这些国家政府纷纷出台针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广东作为出口制造业大省,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紧张的局面。对外直接投资是我们应对反倾销的有利武器。采取向第三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可以避开贸易壁垒,也可以采取收购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形式。

另外,珠三角许多制造业企业进入市场较早,产品进入成熟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如家电类企业、纺织服装业,“走出去”才是唯一出路。

广东企业对外投资基本状况

首先,从对外投资的行业来说,广东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就是“边际产业”。就现阶段而言,广东对外投资最重要的产业是曾经在国内有长期高速增长,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在现阶段已经或者是即将陷入增长停滞期的产业。因此,广东对外投资“边际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例如,家用电器、摩托车、金属制品、家用机械类产品都有比较大的规模。二是纺织与服装业。这些产业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技术设备水平高,产品质量好,一直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些产品都经过长时间高速增长,已经达到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阶段,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平均利润。但是,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在国外市场很有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对这些产业的需求也较大。

其次,从广东对外投资的规模来看,以上述产业为投资重点的思路也在现实中得到验证。2005年9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正式了《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从截止2004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特点看,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在地方省市存量中独占鳌头。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净额,不包括再投资)达到15.4亿美元,比第二名上海多出1/3。到目前为止,广东在境外8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累计1404家,协议投资42.8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2.06亿美元。如华为、中兴、康佳、创维、TCL、格力、美的等企业在美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俄罗斯、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机构。投资主体从国有外贸企业为主转向以具有自有品牌的各种所有制制造企业为主,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增长点,呈现出由个别企业“走出去”到多家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纵观广东“走出去”的企业,它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型:

1.基本形成跨国公司雏形。

例如,TCL在国外设立了20多家企业,在越南和菲律宾彩电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5%;在俄罗斯进行散件组装,现正向欧洲市场开拓;在香港上市融资;在美国洛杉矶建立研发中心,有300多名专家组成研发队伍,并与东芝、三洋等公司开展国际合作,每年向市场投放近百种新产品。

2.以推销自有品牌为目标,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为创世界名牌,康佳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坚持不用“OEM”贴牌方式,而是全部打“KONKA”商标,在彩电开发技术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多项国际国内质量认证,在国际市场畅通无阻。

3.在境外建立生产企业。

目前有一大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企业,其中经国家批准已有28家民营企业在境外建立了生产企业,且规模比较大。例如,TCL在越南设立彩电厂,格力在巴西投资空调厂,都取得成功,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2003年,广东省的56个海外投资项目中,有21个是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

4.在目标市场设立代表处,开展境外工程承包。

在目标市场设立代表处,广泛进行业务联络、信息收集和咨询服务。在对港澳等传统市场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与俄罗斯等国家新签了一批大型承包劳务合同。

5.以提升企业技术含量为目标,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

华为在软件业大国印度设立了研究所,拥有以印度人为主的科研人员近千人,同时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研究机构。TCL、创维、格兰仕等一批大型外经贸企业在不断扩大境外加工贸易业务的同时,也先后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开发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6.资本运作、国际并购成为广东境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2002年TCL收购了德国老牌知名企业施耐德公司。2003年11月,TCL又与法国汤姆逊公司签订了彩电业务合并重组意向书,双方协商成立TCL控股的全球最大企业。三九集团在日本收购了一家药厂。

7.包括了传统的贸易窗口的其他方式。广东在香港设立了100多家窗口公司。

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广东制造业最初以OEM为主,现在OEM仍然是重要模式,但近年来兴起的到国外投资办厂的绿地投资和对外并购模式体现了珠三角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升级。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直接投资比例仍然偏低。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规模与GDP的比例平均约为1.3%,吸引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平均约为1:0.13。2004年,广东这两个比例分别为0.5%和1:0.025。

2.企业投资规模偏小。

单个项目投资额达到500万美元的只有华为在俄罗斯的项目,居第二位的江门中裕摩托投资柬埔寨250万美元,其他均在100万美元以下。最少的在香港地区的投资还不足1万美元。

三、跨国经营能力不强。

与世界500强相比,在经营规

模、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4.单打独斗,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在国内市场的产业集群优势没有扩大到海外市场,甚至出现互相倾轧、大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5.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国际品牌。

广东省对外投资以中小企业居多,依靠低成本投入维持经营和抢占市场。

问题的根源

一、技术不足

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不够,技术本地化的优势并不明显。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广东家电行业,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不断引进。技术优势的缺乏将是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长期性因素。

二、体制障碍

在我国,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私营大企业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将主要依托现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然而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面存在扭曲,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等,使得国有企业缺乏效率和竞争力。跨国经营鲜有成功的例子。

三、资金不足

我国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而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薄弱。而我国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2期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很不发达,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四、人才缺乏

中国许多企业基本属于初涉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对国外情况缺乏了解,对国际规则和惯例认识不够。

对策与建议

一是正确认识“走出去”战略。既要避免盲目“走出去”,又要小心谨慎地积极准备。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应放眼全球,增强跨国经营的现实紧迫感,适当的时候应主动出击,大胆走出去。正如联想集团前总裁柳传志所言:“不出去的话,我们可能只能等死。”同时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应对国外市场尽可能科学考察,充分了解市场经营环境和合作伙伴的资信等。

二是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步步为营推进海外投资。一般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基本为:国内经营―产品出口―设海外―建海外销售公司―建海外生产公司―最后在海外进行资本运作。采取渐进式的投资方式,可能发展的时间长一点,但对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型跨国公司来说,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三是投资区位多元化。在投资区位上,应以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好,且与中国关系友好、双方有相当经贸合作基础的国家或地区为重点。根据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中水平竞争和垂直竞争相互交织的特点,在投资区位上,广东企业要本着实现投资市场多元化的原则,继续发挥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港澳,着眼近邻近海,发展远洋。要对市场作充分的调研,熟悉当地的法律、文化环境以及消费者的偏好。

四是要实行投资行业的多重组合。广东企业在“走出去”的行业选择上,应以国内资源短缺型和优势型为主,要以企业在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本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机械电子等行业为重点,考虑合作开发土地、森林、石油等国内资源短缺型项目。针对广东现有对外投资企业多为贸易型企业,较少生产性企业的特点,积极鼓励广东企业根据长短期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在对外投资行业上采取多重组合。

五是投资方式多样化,合理选择国外市场进入模式。广东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的具体方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或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或收购、兼并当地企业,或同东道国和第三国的企业合资建立新企业等。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4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 分析

1 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1.1 发展规模与速度 经《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及河北省商务厅相关资料整理,我们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河北省从事境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基本处于连年逐渐增长的态势,由2005年15家增长到2011年的83家,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6%;2003-2011年期间,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年流量呈现出涨跌剧烈震荡的态势,从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来看,似乎有起稳的趋势,其中,增长最快的年份为2004年,降幅最大的年份为2006年,比2005年投资减少了42.8%,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年流量在全国排名最高的年份为2005年,排名第8位,排名最低的年份为2008年,排名第23位,自2009年以来,河北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年基本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1.2 区位分布 目前河北省共核准境外投资企业83家,同比增长22.06%;83家企业分布在6大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最多,共38家,占境外投资企业家数的47.6%,中方投资额4.15亿美元,占中方投资总额的45.7%,主要分布在香港、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欧洲15家,占境外投资企业家数的18.1%,中方投资额0.92亿美元,占中方投资总额的10%,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非洲12家,占境外投资企业家数的15%,中方投资额0.93亿美元,占中方投资总额的10.75%,主要分布在毛里求斯、加纳、喀麦隆等国家。

1.3 产业分布 目前,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位居首位的是制造业,特别是其中的设备制造业和化工业,在河北省境外投资企业中制造业占比达到45.2%;其次分别是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在河北省境外投资企业中占比分别为30.1%和10.7%,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行业分布中,初级加工制造业由于技术相对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发挥河北省制造业的小规模技术优势,因此是许多河北省境外投资企业乐于选择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会投向东南亚等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2 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年投资量增长不平稳 2003-2011年,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增长呈现非常不平稳的状态,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由2003年的110万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286万美元;2006年、2008年和2011年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均为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42.8%、-1.6%、-12.9%。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处于起步稚嫩阶段,发展呈现出一定盲目性和持续性差的特点。除此之外,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2004-2011年,河北省年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位列全国第6位,年增长率均为10%以上,然而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年投资量一直位列全国15名左右,说明河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

2.2 投资区位分布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目前情况看,河北省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过度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香港,占据整个河北省境外直接投资的相当比例。而且河北的境外直接投资流向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偏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明显不足。调查显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境外投资很容易受到金融波动的影响。地理分布太集中,导致价值链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合理的布局,这不但不符合投资市场多元化的要求,而且增加

了经营风险,不利于河北省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长远发展。

2.3 投资企业间缺乏关联,整体竞争力弱 河北省企业在箱包、鞋帽、纺织品、食品、机械制造、采矿、建材、医药等行业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批优秀企业率先开展跨国经营,成为“走出去”战略积极的实践者。但受到企业自身实力、对外投资经验的限制,多数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不好、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失败的例子也比较多。因此只有通过创立产业集群,组织集群式境外投资,才能集中河北省企业的竞争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增强河北省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4 信息体系不完善,政府服务缺位 由于河北省对东道国的区位信息体系不够完善,政府在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工作中服务不到位,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缺乏必要的指导,境外直接投资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同时缺乏来自民间的社会机构的帮助,致使企业难于准确获悉东道国包括法律、政策、信息、技巧各方面因素的详细信息,不能全面充分地考虑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信息渠道不畅和服务缺位并存,使河北省境外投资在区位选择上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其区位的合理布局,增加了投资失败的风险。投资过度集中于周边国家,区位分布格局不合理,这不但增加了投资的风险,而且也不利于整体产业和经济的提高,严重地影响了河北省企业的投资效益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曾小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3(05).

[3]王洪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05).

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省商务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河北省OF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5篇

摘要在政府 “走出去”政策的指引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国际和国内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竞争。但应当看到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遇到了很多挑战。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指导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现代企业和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及现状分析 解决途径

一、导论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等于对外直接投资额减去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与该国人均GDP具有密切的关系。邓宁将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外资输入的规模同时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依然表现为负值,但绝对值有缩小的趋势 。IMF的报告中,中国人均GDP有4382美元 ,正好处在第三阶段。所以,研究现在中国企业的二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化促使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从1979年中国友谊总公司与日本一家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成立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565.3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1.1%。其中非金融类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占84.5%;金融类87.3亿美元,同比下降37.9%,占15.5%(表1)。联合国贸发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1万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计算,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1%,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八年保持了增长势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4%。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2.企业对外投资地区分布

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565.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覆盖面达到80%以上。从投资分布的国家看,地区分布并不均衡。2009年末,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投资流量404.1亿美元,占全部流量的71.40%;拉丁美洲73.3亿美元,占13.00%;非洲14.4亿美元,占2.60%;欧洲33.5亿美元,占5.90%;大洋洲24.8亿美元,占4.40%;北美洲15.2以美元,占2.70%(图1)。

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从流量上看,商业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领域的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95.40%,成为主要投资领域(图2)。

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1.机遇与风险并存

在“走出去”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出了国际化发展步伐。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充裕的外汇储备,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此外,中国经济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世界主要大国还处在经济危机的阵痛中。这给了中国企业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军国际市场。然而,有投资就会有风险,越来越多的失败案例为正在或已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当联想并购IBM个人PC业务的消息传出,中国人无不振奋,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一大壮举,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联想并没有因为收购IBM个人PC业务为自身带来实质性提升,反而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业绩出现了下滑。没有获得IBM个人电脑的核心技术,对IBM公司整合也遇到了巨大阻力,使得这项并购事件保受争议。

收购只是企业对外战略的第一步,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进行企业资源整合,巨大的企业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加之中国企业本身国际经验不足,国际经营人才匮乏,管理体制与国际跨国公司还有很大差距,这一切都表明,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如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面临的风险可能远远高于其收益,甚至会波及其长远发展。

2.核心竞争力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较长的特殊历史进程中积累的,是企业的“管理遗产”。北大教授张维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生动解释,他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然而,中国企业在三十多年的成长中,论整体竞争实力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很大差距。一、中国企业缺少企业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个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中国企业本身技术创新优势不足,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很多都是模仿别人的技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此企业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企业规模经济自然无法与跨国公司相比,这样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二、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不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强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中国一些企业产权制度缺失,内部治理机制不足,缺乏科学决策制度,从而使企业在管理上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创造力没有发挥出来,企业管理风险较高,有可能因为决策错误为企业带来风险。三、缺乏国际经营的人才储备。人才问题是国际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中国企业战略:现状、问题及建议――― 2010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企业认为“缺乏合格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困难。

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1.从政府角度寻求解决途径

(1 )建立健全境外投资法律体系

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经验告诉我们,为了保证境外投资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本国情和当代国际投资特点的法律体系。应尽快制定对外投资法律,对对外直投投资的方向、经营主体、投资方式、组织结构、产业布局等进行法律规范和指导;并对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的立项、审批、税收等做出原则性规定,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2)以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代表了世界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国家应积极支持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的对外投资,通过并购国外高科技企业或与国外企业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改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通过有效的传递机制,传递到国内,形成辐射效应,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改革,才能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2.从企业角度寻求解决途径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才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保障。一、企业要树立全球竞争意识,学习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努力让企业在技术上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永远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使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三、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一大批熟悉国际惯例、国际市场又具备较高管理水平,较强公共关系技能和适应能力,以及强烈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商务部,统计局,外汇管理局.2009.

[2]李桂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黄婷婷.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分析.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4]邬红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6篇

关键词:泰国 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 动机

当今经济全球化不仅扩大了各国之间贸易的机会,也进一步促进各国之间的投资。全球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且其影响也日益显著,对外直接投资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占全球对外总投资的比重超过八成,其对外投资对当时全球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但自9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来自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与此同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印度的对外投资也呈现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上研究泰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动机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泰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个时期由于缺乏开展国际业务的专业人才、加上对外直接投资监管的难度大以及泰国企业自身国际化能力弱等原因导致了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初期规模非常小。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泰国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并且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泰国对外直接投资多为绿地投资,且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泰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低于亚洲地区其他新兴工业国家水平,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但高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虽然泰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巴西、中国、中国香港、韩国以及马来西亚相比投资规模较小,但是泰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明显有上升的势头。图1所示,2005年,泰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为21.54 亿美元,到2012年已经达到767.47亿美元,增长了35倍。自泰国央行对对外资金流动放松管控后,泰国对外国的投资规模明显持续上升,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为了促使泰国企业投资进一步自由化,泰国央行于2010年10月公布调高放款额度,因此2011年泰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比2010年投资的增长了7.5倍,继而于2012年创下历史新高。

1.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20世纪70年代泰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目前,泰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制造业方面。表1显示,东南亚地区一直是泰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最大的地区,2012年泰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流量170.92 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2.27%,但比重低于2005年至2010年六年的平均值 42.92%,其中,对新加坡投资最多,占东南亚地区的总量32.31%;中国是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第二大国家,2012年泰国在中国投资68.44亿美元,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8.92%,高于2005年至2010年六年的平均占比 5.66%。日本居第三位,2012年泰国在日本投资65.54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8.54%,高于2005年至2010年六年平均占比2.61%。至于美国,2012年泰国在美国投资64.84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8.45%,低于2005年至2010年六年平均占比9.2%。从2006-2010年开曼群岛也是泰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地区之一,这五年泰国在这个区域的投资占总量的平均值13.84%,但到2011-2012年期间投资额只占总额的3.69%,远低于前几年的投资比率。

2.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表2显示的是2005年至2010年对外投资统计数据。从行业分布来看,泰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保险行业、矿产和碎石业以及批发零售业。以2010年为例,泰国对以上四个行业的直接投资额达到75亿美元,占泰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8.5%。对外投资项目最多以及发展最快的是矿产和碎石业,2005年泰国对这两个行业直接投资仅为8883万美元,到了2010年已达到39.1882亿美元,增长了44倍,这六年对矿产和碎石业的对外投资额占泰国对外投资总额的年平均比率为24.94%。作为泰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产业――制造业,虽然在2005-2010年投资额的增长率不稳定,但是在这期间年平均占比高达30.54%,其中,在食品制造业投资最多。2010年泰国对批发零售业直接投资9.0959亿美元,占泰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0.73%,六年年平均占比8.47%,对金融及保险业直接投资2.655亿美元,占比3.13%,六年年平均占投资总额的比率为22.18%。

二、泰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泰国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的动机来自多个方面,这主要取决于投资者主要目的以及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因素。按照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市场导向型投资和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

1.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

主要指的是为开发和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投资。在东道国寻求某种自然资源既是为了满足本国的需要,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在泰国境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2010年,泰国对矿产和碎石业的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6.24%。2006-2010年这五年期间平均增长率达到 163%。

在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比泰国丰富,如缅甸和越南拥有天然气,印度尼西亚拥有原油,老挝和柬埔寨拥有农业资源。泰国跨国企业中能够进行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的企业仍然有限,主要由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和政府有关的企业为主。比如,泰国政府控股的国家能源石油化工公司在马达加斯加持有80%煤炭探矿权的股份,在埃及对天然气资源进行投资,并拥有该国全国天然气资源的25%股份。在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中国,泰国跨国企业也进行投资。2003年,万浦集团公司在中国进行煤炭开采的投资和开发,并拥有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45%的股份;并且在2006年进入中国电力市场,目前在中国北方拥有并运营三家热电厂。在东南亚地区,泰国暹罗水泥集团对柬埔寨的水泥行业进行了投资,2012年在越南投资并拥有了陶瓷原料的龙头企业,占有其85%的股份。

2.市场导向型投资

是指跨国企业为了绕开东道国严厉的贸易保护壁垒,或为稳定与扩大东道国市场或为开拓新市场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扩大国际市场和开拓新市场是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从泰国对制造业的对外投资额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来看,2005-2010年连续六年排在前三位,这六年对制造业的投资额占泰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年平均比率为30.54%。服务业也是泰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另一个重要行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业,两大服务行业六年投资平均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0.65%。

随着泰国经济增长逐渐趋缓,邻国的经济增长将对泰国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目前泰国的劳工资源短缺,更严重的是泰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处于工作年龄段的人口还将不断减少,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力将逐渐下降。这些原因都导致越来越多的泰国投资者开始在海外寻求新市场,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市场,如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国家人口基数庞大,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具购买力的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重在逐步升高,这些市场所具有的购买力在逐渐增强。比如,泰国龙头跨国企业正大集团,作为泰国最大的非国有企业集团,目前在国外投资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投资额近60亿美元,设立企业200多家,员工人数超过8万人,年销售额超过500亿人民币。正大集团在中国实行多元化经营,形成以农牧业、食品业、商业零售业为核心,并辅以制药、机车、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传媒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如今,正大集团一半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市场。

1979 年当邓小平启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时,正大集团为了建立一座饲料加工厂和禽类养殖场,获得了第001号外商投资证书,开始了中国养殖业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而且在中国培育起了一个新兴行业――饲料业,并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产业。2012年,世界饲料总产量达到9.59亿吨,其中中国产量1.91亿吨,占全球总量19.92%,成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在中国内地,2012年正大集团饲料生产总量为897万吨,占全国总量4.08%,排名第二,仅次于占中国市场份额8.72%的新希望六和集团。

3.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

是指跨国企业通过获取国外低廉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土地),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以此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目前泰国面临着劳工资源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工资上升是导致泰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起初,泰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相比,泰国国内的平均工资水平就比较高,而 2012年泰国政府施行的调高工资的政策又进一步拉大了泰国与柬、越和印尼的工资差距,这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纺织产业,开始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或提供外资优惠的邻国。根据2013年泰国纺织研究所的调查,泰国26个纺织企业,例如 Liberty Garment Co.,Ltd.,Thongthai Textile Co.,Ltd.,Hi-Tech Apparel Co.,Ltd.等等已经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仅在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六国,设厂就已达到35座工厂。此外,这些产品通过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CLMV国家)出口到美国和欧洲,投资商还有权享受优惠税率。

根据泰国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泰国企业仍然对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低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2006-2010年泰股大盘的数据显示,泰国上市公司对生产要素导向型的投资仅占投资总额的1.38%。其中,Indorama Ventures Co.,Ltd.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占有率和获得生产技术,与国外同行业进行合并水平投资;2007年在美国建立塑料厂以及在荷兰和英格兰买了两座塑料厂。因此,该公司的收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股东权益报酬率也迅速增长,从2006年股东权益报酬率18.3%增长到2010年的42.9%。

三、泰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主要的问题

泰国央行为了促使泰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进一步自由化,已放宽投资额度,目前,对外直接投资有关资本流动的措施不再是泰国投资者主要的障碍。然而,泰国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与许多国家相比,仍然处于投资水平比较低阶段,其主要原因如下。

1.税收政策

泰国税收制度尤其双重课税不利于泰商对外投资。泰国政府对股息红利双重征税或称经济型双重征税高达21%。与此泰国政府做法相反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并非对对外直接投资征收所得税。此外,泰国退税流程复杂性及繁琐性使得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原应享受到的已与泰国官方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的55国的优惠,实际上却没有真正从中受益。缘于税收操作上某种程度存在着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对上述协议内容不了解,仍对其征收二次税收。该现象导致许多泰国企业不愿意走出国门寻求发展机会。这无疑大大减少泰国公司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积极性。

2.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以及经营经验

在国际市场上,跨国经营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观念和开放的思想,善于以全球的视角定位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精通国际竞争规则。但目前而言,泰国跨国企业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经营人才数量非常有限,加上大多数泰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使之客观地限制了泰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3.融资困难、缺乏融资支持和服务以及缺少研发资金

由于贷款成本相当高和申请贷款的限制性政策,目前,泰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缺乏融资支持和服务。金融机构通常认为中小型企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使之较难获得贷款。泰国政府在为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方面相当少,企业为筹资而发行外国债券仍面临许多限制。与外国相比,其他国家会通过许多形式支持其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例如政府金融机构,建立专门对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融资机构,如韩国的进出口银行建立Economic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und (EDCF)基金,旨在能以较低的0.01-2.5%年利息贷款给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商或到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投资商。

除此之外,泰国企业应该加强技术方面的投资。若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因而就无力参与国际竞争,甚至连国内的市场份额都难以保全。泰国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仅占GDP的0.24%,相比之下,中国约为2%,韩国2.8%至2.9%,日本4%。所以,泰国企业应加紧产品研发,政府部门也应予以税务优惠。

4.缺乏市场信息以及不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企业营销必须根据顾客需要,从产品定价、促销、分销渠道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为了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掌握市场动态,企业必须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掌握市场竞争力。目前,许多泰国投资者面临缺乏东道国市场深度信息的问题,这导致制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延迟。

综上所述,本文从企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机上进行分析,将泰国跨国企业分为三种类型。但是,实际上许多跨国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也并不是只有一种,更多时候,往往是多重动机并存,比如泰国以生产及出口冷冻海鲜食品和海鲜罐头的为主的 Thai Union Frozen Products Public Company Limited(下称TUF)。TUF为了寻求原料资源,在拥有金枪鱼丰富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公司,与此同时,也在美国佐治亚州建设金枪鱼罐头工厂。由于美国是金枪鱼罐头主要的市场,在具有高科技的美国生产产品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能扩大美国市场。虽然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分为多种类型,但最主要的目标是企业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他们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而言,泰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泰铢升值的情况下,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一种能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选择。为了泰国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发展,泰国国内应该加强发展高科技产业、服务业以及以泰国文化为基础的产业。政府应作为合作伙伴,为民间企业创造适宜法律条件、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服务体系,帮助国内企业充分了解被投资国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和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信息,并支持泰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利用外国的劳工资源和成本优势,寻求新市场,打入新市场。这样才能推动泰国经济的发展,避开国内制约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兵.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迎新.论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J].财贸经济,2003(1)

[3]Kee Hwee Wee,《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enterprises from Thailand》,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Vol.16,No.1(April 2007)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7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分析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当企业在本国国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基地、从事跨国生产经营赚取国际利润这是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企业一贯的经营思路。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以企业的竞争战略、寻求产品多样性或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动机。此外接受投资国的投资环境,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关税政策以及贸易壁垒等,也同时影响着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于是企业从事海外投资的动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扩张性动机,另一类是防御性动机。在前一种情况下,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或者寻求生产所需原料而进行海外投资;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企业则更多地是因为本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在本国投资无利可图而转向海外寻求投资机会。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分析

自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企业便已经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5年),这一阶段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头五年内,中国企业在国外共投资设立了76个独资或者合资企业,中方总计投资额约5000万美元,投资项目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在84-85的两年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企业达113个,投资额达1.4亿美元,接近前五年的两倍,投资地区扩展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表2-1)在这一阶段,企业的投资项目金额相对都较小,投资行业也局限在海运、金融保险、工程承包以及餐饮等服务行业,仅有少数投资项目涉及制造业。

第二阶段(1986年---1992年),在这一阶段随着经济自由化改革的进行,中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了逐渐提高了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国内日渐成熟的产业和技术迫切需要进行对外产业转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缺乏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而与此同时中国国际贸易净出口额的逐年增加,国家外汇储备日益攀升,中国企业开始有能力进行大额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充分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因此,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日益成熟的企业也更加强调投资回报的重要性。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投资主体的是大中型制造企业以及投资公司,例如,首钢集团、中国国际信托集团和深圳赛格集团。

第三阶段(1992年---2002年),从1993年开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的征兆;而大中型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中国政府不得不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体制改革,这些情况都影响到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随着政府削减货币供应收紧银根以期控制住通货膨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枯竭。而与此同时政府收紧了对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控制:新的项目的审批程序日益严格,而已经批准的投资项目也被要求进行复查。这些政策手段直接导致对外投资项目的锐减,这一情况直到1995年才得以好转。尽管199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额较1995年相比有所下降,其总投资金额相较1995年却有了大规模的增加,表明了企业单笔投资数额的显著增加。而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到2001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及金额显著下降,直到2002年才有所上升。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政府在政策上越来越重视引导促进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自此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揭开一个崭新的篇章,从2003年起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上升,2008年更是达到了559.1亿美元(非金融类),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寻求新的业务增长机会、规避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分散业务和市场风险、提高生产率、应对宏观环境等成为了企业投资海外的新动机。

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就

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本文特总结如下:(1).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我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技术差距,学习了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如前文所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通常能够通过并购海外企业实现了这一目的。例如南汽集团通过并购英国的汽车生产商罗孚取得了汽车产业的先进技术;(2).拓展了海外市场。许多中国企业通过在海外投资经营拓展企业的销售市场,例如,海尔集团通过在海外新建或收购了30多家工厂,这些工厂分布在从意大利到印度的多个国家,生产面向当地市场的产品。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进行的工程承接也很大程度地推动了本国的设备、材料以及劳力的输出。(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中国制造业中,中低档制造业产品占大头,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升级导致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大量企业陷入困境,失业现象加重。因此,通过对外投资,将大量设备和技术转移海外,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生产能力是以最小代价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要途径。国内的诸多企业已经采取了在东南亚、拉美地区投资设立工厂,降低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4).充分利用了海外金融市场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中国企业从事海外投资所需的资金并不总是全部由企业的自有资金投入。事实上,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都会考虑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来解决资金问题。

2.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所占绩效不高。为了更好地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本文使用了OND指数(OUT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 ),即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这一指数由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提出,按照UNCTAD给出的定义,该指数反映了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综合实力,反映了决定企业对外投资流量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或者说不同国家之间这一指数的异同是由各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受到的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的不同所决定。这两个因素分别为:“所有权优势”,或者称为企业所特有的跨国竞争力,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品牌优势、管理和组织经验、信息获取能力、拥有的财务资源和自然资源、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内部结构优势,这些竞争力因素使得企业有能力和动力进行海外拓展;“区位因素”,这一因素主要指的是在母国或者受资国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分别具有的优势,例如市场的相对规模、生产与运输成本、熟练劳动力、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支持。在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的促使下,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也无论其处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进行海外投资以增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OND指数的大小反映了这两种因素在驱动不同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方面的差异。一般而言,OND越大一国对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利用越充分。中国的OND指数在2001-2003年、2003-2005年以及2005-2007年三个区间内数值分别为0.150、0.217、0.240,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基本稳定在世界第60位左右,而同期处于世界前十名位置的中国香港地区的OND指数数值分别为3.477、8.758、7.799远远高于内地的数值,处于世界前二十位的加拿大和英国的数值也比中国高出很多,这说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与中国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虽然在2001-2003年区间或高或低于中国的位置,但到了2005-2007年区间三国均已处于领先于中国的位置。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所有权优势”是制约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最根本的原因。故而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是中国企业提高投资绩效的必由之路。

(2).中国跨国企业规模较小,国际化程度不高。中国的跨国公司相对于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而言规模较小,根据UNCTAD的《世界投资报告2009》所列举的截止2007年底的数据,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非金融)是美国的通用电气(GE),其在全球拥有资产约7953亿美元、雇员32万余人全年销售额约1727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跨国公司(非金融) 中信集团,其在全球拥有资产约1909亿美元、雇员10万余人全年销售额约149亿美元,且是中国唯一入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非金融)。而由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多是国有企业,在政府积极推进企业跨国经营政策的大形势下,许多企业在并没有一个可行的投资方案的前提下就盲目的投资海外导致了经营效率的低下。

此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普遍低于国际水平,本文采用UNCTAD提出的跨国指数(Transnational Index, TNI)作为国际化程度的综合衡量指标。根据UNCTAD的定义,跨国指数是通过计算跨国公司海外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海外销售与总销售的比率、海外雇员与总雇员的比率这三个的比率的平均数而得出,以衡量跨国公司对于海外资产、海外雇员、海外销售的依赖程度。我国前十大跨国企业的平均海外资产215亿美元,而全球国家前五大跨国企业的平均海外资产为2145亿美元,是中国前十大跨国企业的十倍左右,发展中国家前五大跨国企业的平均海外资产为429亿美元,是中国前十大跨国企业的两倍左右。全球前五大跨国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为71.52%,发展中国家前五大跨国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为58.74%,而中国前十大跨国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28.3%,无论是在海外资产还是跨国指数上,我国与全球水平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说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程度不高,我国的跨国企业主要还是在利用本国的资源,而世界上主要的跨国企业早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更不利于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故而形成一批在国际上著名的跨国企业是我国企业需要迫切实现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年鉴.2009

[2]厉以宁,曹凤歧著.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8篇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截至 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是“十一五”的2.3倍。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近八成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来自地方企业。地方企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93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77%。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实现78.2%、84.7%、14.2%的较高增长;上海、北京、广东2015年流量均突破百亿美元,位列地方投资前三。2015年,近八成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来自地方企业。地方企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93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77%。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实现78.2%、84.7%、14.2%的较高增长;上海、北京、广东2015年流量均突破百亿美元,位列地方投资前三。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特点

(一)中国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1286.5亿美元),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56亿美元),中国当年的实际使用外资是1356亿美元,实现资本项下净输出。2002-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高达35.9%,“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5390.8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4倍。

(二)中国存量全球排位居第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5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三)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活跃,领域不断拓展。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579起,涉及62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金额544.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72.8亿美元,占68.5%;境外融资171.6亿美元,占31.5%,并购领域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8个行业大类。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52.9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公司(近60%股份),是2015年中国企业实施的最大海外并购项目。

(四)“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对相关国家投资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达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八成以上(83.9%)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的存量占比为14%,另有2.1%存量在转型经济体。

(五)投资涉及领域广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了108.5%、52.3%、115.2%。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4%,占制造业投资的50.3%,带动了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六)境外企业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增大,对外投资双赢效果显著。2015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的各种税金达311.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2.9%,雇佣外方员工122.5万人,较上年末增加39.2万人。此外,从《统计公报》中还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流向中国香港、荷兰、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的投资共计1164.4亿美元,占当年流量总额的79.7%。

三、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发达经济体总体经济在复苏,对外国的投资有需求,发展中经济体在进行工业化也需要外来的资金。无论是发达的经济体和发展中的经济体为了吸引外来的资金也出台了一些投资便利化的措施,这些从外部环境上便于中国的企业“走出去”。

(二)中国有能力。2015年中国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的发展水平到了这个阶段,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大国,也是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的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这是中国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第9篇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 潜力

一、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不足

尽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对外直接投资仍处发展初期,当前的投资现状与预期的投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1.对外投资整体规模较小

《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虽然近几年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有上升,但是总体对外投资规模仍然较小。在所有进行过对外投资的受访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现有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对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占20%,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仅达到6%。另外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区域还比较有限,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 投资的区域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将会有所减小。

2.对外投资绩效较低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出了国际经营的步伐,但对外投资收益率较低。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对外投资的三分之一是亏损的,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持平,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境外投资是低效或无效的。有关调查显示,沿海地区过半数的企业海外投资是不成功的。UNCTAD开发了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OND), 如果某国(或地区)的OND为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某国(或地区)的OND大于或小于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的绩效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UNCTAD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001年―2003年间,中国OND为0.15,排在第58位,由此可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绩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状况与预期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势头,并且已取得一些明显成绩。

1.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

从时段上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才真正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迄今不过20余年的历史。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增速不断加快。2002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27亿美元,2007年则达到265.1亿美元,五年增长了近10倍。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56%。特别是相对于2006年,2007年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07年投资总量同比增长25.3%,其中:新增股本投资86.9亿美元,占32.8%;当期利润再投资97.9亿美元,占36.9%;其他投资80.3亿美元,占30.3%。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179.1 亿美元,流量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4个,较上年增加17个。

2. 投资模式不断创新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因此,初期投资多以试探为主,通常采取合资方式。但近年来的投资模式不断创新,投资办厂、兴建生产基地、构建营销网络、跨国并购、参股等方式逐渐开始兴盛。2005年,以收购、兼并等方式完成的直接投资总量约占当年流量的50%,境内投资主体对境外企业贷款形成的其他投资占直接投资的43%,以投资控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投资占当年流量的40%。同时,并购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者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技术资源,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全球品牌影响力。

3.区域分布日趋广泛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广泛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外投资的区域分布越来越广。目前,全球五大洲173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投资覆盖率达到71.2%。以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为例,亚洲国家依然是我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以上。其中2007年投资存量达到792.2亿美元,占当年存量的67.2%,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07年存量达到247亿美元,占当年总量的20.9%,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再次是欧洲和非洲,分别占当年存量的3.8%,其中欧洲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国家,非洲主要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亚、苏丹等国。最后是北美和大洋洲,分别占2007年存量的2.7%和1.6%。

4.行业分布不断拓展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从流量看,涉足行业不断增多。2007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矿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投资占到当年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91%,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从存量看,行业分布比较齐全,2007年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和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合计占存量的80%。

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只20多年的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现实状况与预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呈快速发展之势,且伴随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普遍意识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深厚潜力,并把中国列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因此,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不足及取得的成绩,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大有潜力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商务部: 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