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外投资的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6:07:52

对外投资的管理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1篇

[关键词]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

国资经营公司是特殊的国有企业法人,如何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审计监督,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家审计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中对投资方向、投资管理 、投资效益等方面应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一、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特点

国资经营公司是我国在经济改革调整中,经过产业布局和结构的不断优化而形成的,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的产物,它既是国资管理部门管理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国有资本经营的一个重要载体,既对上接受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的监管,也对下属国企行使国有出资人的权利,它是集投资、监管、经营于一体的特殊的国有企业法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是其运用国有资产的基本方式之一,其特点:

1.具有双重目标,首先是政府目标,即必须承担起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引导产业发展等政府职责;其次是市场目标,即必须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2.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按国有经济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分类,可分为公共性作用、功能性作用及经营性作用。公共性作用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性公共服务的功能;功能性作用体现在为培育、引导、重组产业提供阶段性的资本供给与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经营性作用指在投资新兴产业、经营性产业和均势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3.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政府性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等非盈利性项目;股权性投资是指由国资经营公司出资成立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的行为;金融性投资是指国资经营公司利用间隙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申购新股、委托贷款等行为。

二、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的关注点

综上所述,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行为关系到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审计目标不仅仅是投资规模和收益的增减,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注点一:投资方向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方向关系着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向是审计首要关注点。有迹象表明,目前国有资本有向房地产、餐饮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根据某地级市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情况审计调查,该市国资经营公司对公共性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2006年为 62%,2008年为58%,下降了4个百分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比重保持在19%左右,但其中对房地产业和餐饮业的投资剧增,房地产业投资总额2007及2008两年比2006年增加了3.8倍,餐饮业的投资增加了8倍,有明显向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通过对投资方向的审计,要及时发现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向性偏差;揭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关注国资经营公司在公共、民生、事业性及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规模变化趋势。在审计实践中,应将国资经营公司投资项目按行业正确归类,将数年的投资额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的变化,并与相关的国有经济调整布局及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对外投资的方向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关注点二:投资审批

在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很多地方法规都规定了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要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或备案。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国资经营公司的对外投资越过了这些批准或备案程序,使得对外投资业务脱离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加大了监管部门日常管理的难度。有些投资项目甚至只是少数领导人的决策并未经过集体或会议讨论。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出资近3000万元收购原五个自然人所拥有的股份,比原1100万元股权溢价了近2000万元,且其溢价的合理性争议较多。通过对投资审批事项的审计,可以督促国资经营公司按程序报批投资项目,规范投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被滥用和挥霍。

关注点三:企业间资金担保和拆借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过程也是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企业相关联的过程。关联企业间资金担保和拆借的问题很值得重视,其背后往往是利益的博弈,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造成国有资本的流失和滋生腐败现象。2008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并在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四十五条规定: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的协议或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行为。据了解,目前部分地方国资管理部门因在资金担保和拆借的具体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并无相应的具体措施,国资经营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出借资金成为通常概念的企业行为,审计调查发现担保或有风险已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在帐面并无反映,在审计中,应注意收集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资料,除了解担保和拆借资金的总量,还要对涉及企业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跟综,了解资金担保和拆借的真实原因,分析担保和拆借资金是否超越企业本身的实际能力,尤其要关注长期未收回的借款,从而体现审计提前介入的理念,提示可能发生的隐患。

关注点四:投资收益

对外投资收益是衡量一个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标志,也是国有资本增值的体现,不仅能通过投资收益的大小判断投资项目的优劣,还能从中观察有无假借投资转移资金的问题。我们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投资收益的核算中往往隐藏着企业人为控制利润、转移利润的行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权益法或成本法正确反映投资收益,使投资收益失真,其原因有的是工作失误造成投资收益核算不正确,有的则是为了控制利润高低而人为调节。二是帐面反映的投资收益长期未收回,资金被其他企业长期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本的损失浪费。三是假借对外投资而转移资金,有些企业为了对方借贷资金的需要,或是为了新办企业验资的需要,随意将资金外投,有些企业名为投资实为借款,这些投资项目通常均反映出长期无收益或亏损的现象。在审计中要注意收集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逐项核实投资收益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关注那些长期挂帐的未收回的投资收益,对长期无收益和亏损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揭示存在的问题。

关注点五: 与下属子公司的往来及利益关系

近年来随着国资经营公司的不断扩张,下属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在不断增加,且子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出资又组成新的子公司,国有民营合资现象在不断加剧。在人事上,一人身兼多职现象普遍,有的既是母公司部门领导,又兼子公司法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资金链和人事关系网。而目前国资管理部门对国资经营公司下属子公司的监督管理体系并未真正建立,母公司通过子公司或孙子公司违规违纪也并不鲜见。如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集团公司以预付工程款名义将资金通过多个子公司帐户打入股市,最终因亏损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对这些子公司的监督和管理成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审计中,一是应关注国资经营部门内部是否建立对下属子公司在投资、经营等方面的监督制度并有效执行;二是应从母公司的资金走向为出发点,延伸至子公司、孙子公司,搞清来龙去脉不留死角;三是要关注有否利用设立错综复杂的多元化投资结构的子公司,实现利益输送,侵吞国有资产。

三、加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监督的思考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如何提高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监督:

1. 督促国有资本进一步发挥引导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针对目前有部分国资经营公司投资主业不清,方向不明确的情况,国资管理部门应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基础,分门别类的进入对产业升级有重要影响的功能性产业,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产业引导效应。在当今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更要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主导作用,带动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另外还可以尝试与外地国有资本进行强强联合,通过互相参股,或者组成大型集团,在水、电、气等领域可以以控股或参股等形式与外地国资进行合作。

2.对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实行分类管理。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有政府行为也有企业行为,对这两类投资的监管要区别对待。政府性投资主要是公益性项目,其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而非营利性,则这类投资主要是强化投资及建设程序的规范化,建设成本的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而对经营性投资则要严格审批程序,强化可行性研究管理,投资能力评价,投资风险测评,投资比例审计主张要保持控股地位,这样有利于提高对企业的掌控能力。国资的对外投资行为要实行集体会办制,应设置由国资管理部门组织的集体专家论证制度,使经营性投资不失企业性行为的同时强化监管。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2篇

一、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和对外投资原则

1.进行对外投资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保证投资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可以按照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为不同类型的程序。其中内部决策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中的决策程序,外部程序则是指主观部门的决策内容。通过相关的调查资料可知,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相关程序已经趋于完善。另外,投资模式也逐渐朝着简单化和灵活化的趋势发展。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说某种投资决策主要是通过领导班子通过即可,很少会考虑到前期的论证,所以说,决策内容的科学性远远不够,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对外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投资原则,投资企业需要时刻根据投资原则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投资行为,同时还可以对不科学或者是不合理的决策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按照投资原则来进行对外投资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和业务之间的竞争力。另外,投资项目还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效益并不是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而是长期的。财务收支的便利程度也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考虑的重要内容。如今国有企业的资金缺口比较明显,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应该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

二、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问题第一,我国的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土化,这种本土化主要包括文化的主体化和人才的主体化。由于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和社会的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要尽量明确东西方经营方式的差异。另外,我国的企业需要在掌握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国际上的人才进行吸引。同时为了加强东西方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建立相关的交流机构,实现人才的引进,提升对外投资的高效性和规范化。但是,从企业的发展现状上看,我国的企业内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本土化问题。第二,我国多数的企业还处于经济产业全球化比较低端的状态,不仅竞争力不强,连自身的综合实力也不达标。所以说,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无法和国际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可见,缺乏严重的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难题。第三,我国的企业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上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从这一点上看,可以从企业的改革力度上表现。由于相关的奖励和激励的制度不完善,对外投资的效率明显偏低,而且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且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上所进行的可行性研究还不是非常完善。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与政府相关的问题现如今,世界上的经济和科技都在高速发展,我国的企业就是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从这一战略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现实社会发展中的相关实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影响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就是和政府相关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外投资的管理工作存在着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数量较多的现象,虽然管理部门相对较多,但是管理效果却明显下降,而且管理工作的协调性不达标。第二,制度改革不到位。从我国的制度审批工作的现状中可以看出,仅仅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工作指明方向,在具体的操作和配置上都无法给予科学的指导。第三,关于对外投资方面,很多工作都不到位,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对外投资方面缺乏严重的法律规范,也就是说在相关的规定性文件或者是制度方面还存在着缺陷,不够完善。可见这也是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契机和对外投资的建议

(一)面对金融危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一,由于国际投资环境也在不断完善,投资成本在不断降低。我国企业所进行的海外投资受到了很多不公平因素的制约。包括一些西方的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受到金融因素的制约,流动性明显增强。对于我国的多数企业来说,早已在这一方面做好的应对的姿势。对于一个经济实力不是非常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企业应该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已经挑战。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对外投资行为可以对国际的收支情况进行平衡,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有效的缓解贸易逆差的现象。我国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程度还没有达到标准而接受着贸易逆差的现实。但是我国的经济在高效发展,我国的贸易逆差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进,贸易顺差逐渐得到了实现。虽然大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中会出现一定的摩擦现象,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一步对国际收支的情况进行稳定,尽量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第三,在加大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外资和对外投资等相关概念。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需求结构有着积极影响,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的现状上看,主要是以开辟新市场为主,进而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另外,在鼓励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调解对外投资的广度。

(二)目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中的主要问题1.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梳理一定的风险意识从这一点上看,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不同类型的风险形式,其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政治风险或者是国家风险。从这一方面上看我国的国家风险还包括不同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经济政治事件所引起的贷款行为、法律上的相关问题引起的货币流通不畅或者是兑换不明确的现象、债务人发出的停止付款的问题等。现如今,虽然说世界在相对比较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很多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动荡现象。所以说,我国的企业需要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强重视,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抵制。其次,要对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汇率的波动情况,经济的衰退等等。在经济发展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国外的模式,因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另外,在对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抵制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的运行规律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对外投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对外投资的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金融危机后可以并购的优质企业、资产明显增多,通过并购的方式能更迅速地进入预定产业和市场,且成本降低,交易条件改善,应该成为当下我们对外投资的主要模式。另外,企业投资海外一定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在行业和区位的选择上要突出主业和比较优势,瞄向有核心技术、品牌、人才的企业及资源类企业,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3.政府作用之改善首先,要继续优化审批和核准的环节,减少企业走出去的程序。其次,要充分利用驻外机构,为企业收集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再次,对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投资保险服务;最后,要对走出去进行宏观管理,做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规划。

四、总结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3篇

关键词:

>> 国外养老金投资管理研究综述 国外养老金如何投资? 瑞典公共养老金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养老金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浅议国外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养老金投资管理的MOM模式研究 国外公共养老金指数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未来养老金形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新形势下养老金的转型变革分析对我国养老金制度调整的启示 养老金投资,看看国外都咋做? 国外养老金投资:盈利求稳不求多 养老金投资的“锚” 我国养老金的现状研究 英国养老金改革对中国养老金的启示 美国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下) 美国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 关于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的探析 我国养老金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3] 伊志宏/张慧莲,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国际经验及中国的选择[M].2009.

[14] 徐海燕.俄罗斯社会保障方案中的基金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2009.

[15] 封.金融危机背景下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效应及启示[J],2010.

[16] 弗朗西斯・考埃尔.金融衍生工具与投资管理计量模型,2011.

[17] 陈志国/冯梦如.俄罗斯强制型养老基金个人账户投资管理启示[J].2012.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M].2012.

[19] 杨华.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研究[J].2012.

[20] 于阳.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研究[J].2012.

[21] 管益君.境外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制约因素与对策[J].2012

[22]苏卫东.境外养老金入市的几点思考――兼谈对中国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启示[J].2012.

[23] 韩立岩,王梅.国际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2012.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对外投资管理 解决对策

一、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实施对外投资有助于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收益增加。但是,据有关研究可知,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之前没有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导致投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难题,不利于企业发展,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中有如下几个问题:

1.在投资之前没有做好投资规划,对投资项目分析力度不够。由于投资之前企业对投资项目缺乏一定的了解,没有规范的论证程序,就导致投资没有严谨性。例如: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原材料来源、本省市场状况、潜在的风险等了解不细致,同时对合作方的能力、信誉、实力等缺乏一定的了解,就导致编制的方案不合理,可行性差,投资决策不完善等。另外,在投资热潮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只是急于扩张,没有正确的投资目的,例如,一些企业只是为了在某一个地区开设“窗口”,还有一些企业实行对外投资的基本动机是扭曲的,这些状况的存在都不利于对外投资管理,不利于企业发展。

2.财务管理不规范,投资缺乏一定的手段和机制。有些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是在市场红火、经济较热的状况下建立的,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逐渐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促使产品销售不力,这就导致企业投资亏损,不利于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另外,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缺少一定的监管制度和科学的风险控制程序,这就使得投资管理不科学。一些程序实施不规范,再加上监管不到位,财务分析不科学,就导致企业有关人员不容易掌握对外投资状况,不利于投资管理。

3.投资效益不高。一个企业对外投资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其投资结果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效益,也就是看企业的基本净资产是否增加。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投资效益并不高,很多企业投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一些企业对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把握不准确,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第二,一些企业在进行现代化制度的建立中,对独立核算、分离出来的第三产业和辅业,缺少一定的独立性,没有足够的竞争者性和市场生产能力,导致处境困难,投资的效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解决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中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科学合理的制定对外投资政策。国有企业实行对外投资活动,是企业领导人必须要熟悉和面对的课题,其投资难度并不低于国有企业本身的业务经营。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基本措施的管理,还要规划好资本运营方案,促进企业发展。首先,对外投资的政策要与企业特点相符合,并适应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再次,投资方向要合理,要与国家政策相符合。投资规模要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并且与企业驾驭能力相符合。一般来说驾驭能力包括化解风险的能力、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资金支持的能力。最后,在企业的对外投资政策规划和制定好之后,要合理建立投资制度,明确投资的处置、管理、决策和调研,对其中比较重要的事项要进行特别安排,例如,在投资、资产处置、管理者委派、经营方针等,企业内部负责人的职责明确,相互牵制、程序清晰、有效运行。

2.做好对外投资的管理工作,建立全方位的控制机制。首先,要对企业相关负责人加强领导,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外投资工作,还要在行动上加强对投资工作的改善。其次,要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负责人的积极性,使对外投资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评价体系,准确科学地认证对外投资项目,包括投资项目的财务指标、环保指标、技术指标。国有企业的控制机制其实就是企业的决策机制,一个合理科学的决策机制是要建立在效益性、可行性、民族性、科学性的基础上的,要降低决策的风险,提高质量,减少失误,保证对外投资的效益。

3.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失败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决策不到位,对事后、事前和事中的决策缺少相关监督。要想有效做好对外投资管理,必须要做好监督工作,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管工作,要保证企业中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严格依据程序进行,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符合各项程序,有章可循。同时,再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也要强化投资管理,以计算机技术作为管理手段,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一般存在地区跨度比较大、面积广、设置点多的特点,所以单靠信函、电话等手段已经很难满足企业需求,要采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以及销售生产、供应等一体化发展,建立包括报表、信息、计息、记账的资金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实施对外投资管理是企业总体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想提高企业整体效益,需要加强对外投资管理,要综合企业投资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管理,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要做好监管工作,从事前、事后和事中三个方面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胡颖.制度创新: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02)

[2]李福胜.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家风向研究[J].拉美经济研究.2006.(04)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5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对外投资 核算与管理 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对其他单位实行的投资,对外投资是当前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难点,其核算与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目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独资设立企业;(2)通过合资、合作、入股、联营等方式运营企业;(3)购买国债;(4)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投资等。

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投资存行为在很大盲目性,缺乏一定的可行性论证

任何经济活动都应做好其可行性分析,而对外投资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活动,除了要进行投资可行性论证以外,更应做好科学、民主的决策,提高其可行性论证。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未经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甚至也未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论证,导致投资存在十分严重的投资风险。

2.对外投资核算不规范,不能反映单位资金变化情况

目前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科目核算,往往是记入“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不能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对外投资的相应情况;或者虽然通过“对外投资”科目核算,但并未同时通过“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以及“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的核算,因此无法如实的将单位资金变化情况进行正确反映。

3.对外投资科目设置不完善,不能反映对外投资盈亏情况和实际价值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对外投资”科目仅核算的是对外投资的初始成本。在后期计量过程中,只有在实际取得收益时才将金额记入“其他收入”科目,而对于投资过程中形成的损失,则无法在账面进行反映,只在收回投资时进行冲销。“对外投资”科目账面始终无法反映对外投资的盈亏情况和实际价值,也无法掌握对外投资公司的资产情况和经营状况,对于出现的亏损不能及时进行入账核算,容易使亏损持续扩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存在只投不管,一投了之的现象

部分事业单位疏于管理,对投资的经营管理情况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后续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既不在会计核算上反映投资收益,也不关注投资损失。对外投资的企业由于缺少约束机制,存在延迟分配利润或不分配利润的现象,结余资金长期结余在企业账户,造成国有资产向小集体的流失。

三、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真实、可靠及客观性

任何投资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及决策都将成为该投资效益的关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也不例外,因此对外投资项目必须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结合项目的基本性质,组织有资格的单位及专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制,同时对该项目在经济及技术上是否可行和合理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2.完善制度办法,规范核算管理

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规范的对外投资科目核算内容仅能反映期初投资成本,无法满足后续计量的核算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核算,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核算要求,增设“对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对外投资减值准备”等会计科目,对对外投资持有期间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及时反映盈亏变动情况,真实反映对外投资实际价值。

3.建立科学有效的对外投资报告和反馈制度

建立对外投资项目定期报告和反馈制度,设置盈亏警戒线,对变化幅度较大的投资项目进行预警,及时止损。

4.建立严格的经营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为充分确保国有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切实的提高其投资效益,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投资项目经营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四、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开展专项检查

深入了解对外投资的基本现状。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中存在的资金隐患、制度缺陷、投资决策程序简单等容易引发投资风险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完善管理制度

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及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对外投资行为制度,从而全面加强对所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职能。

3.严格审批程序

对外捐赠、对外担保、不良资产核销等重大事项必须根据相关决议按部就班的进行,由企业提出申请,然后由投资设立企业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批。

4.加强财务监督

及时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年度财务报告以及审计报告,确保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从而有效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形式将更趋多样化,要想做到防止国有资产不被流失,维护国家资产及单位资产的合法权益,提高投资收益,就必须做好对外投资的核算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6篇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早出现在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在东京合资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

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积累,在国内相对过剩资本、庞大且仍在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驱动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93%。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进行测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0.9%和0.55%。截至2005年底,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上,目前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在资源开发方面,渔业、林业和矿业资源是主要开发对象。初级加工制造业成为生产性海外投资中另一个较为集中的部分。虽然近年来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但总体上讲,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高科技企业的比率仍然很低。而在第三产业的对外投资方面,我国基本上是低层次的贸易、旅游、餐饮等传统项目。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对外投资风险较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和控制

为保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平稳发展,在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和防范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风险,包括跨国经营中的商业性风险、管理风险和政治性风险等。

1、商业性风险

企业开展对外投资需要应对众多商业性风险,其中汇率风险可能是目前最主要的商业性风险。2006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首次达到8:1大关,尽管短期内我们不太可能再次看到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调整,但人民币对美元与其他国际货币的汇率在长期内仍将继续提升。汇率水平提升一方面增强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实力,有利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但同时也使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面临货币错配风险,即以外币计价的海外子公司资产存量在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母公司账户上缩水。为了降低货币错配风险,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应当重视在东道国和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投资者适度提高境外企业在东道国的负债率也有助于提高投资回报率,这是因为当企业投资收益率高于利率时,负债能够提高股东的资本回报率。为了便于境外企业通过上述途径降低货币错配风险,我们需要在改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和国家外债管理的前提下,适度放松境内母公司对境外子公司信贷担保的限制。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销售收入和成本投入的币种组合、扩大投资地域范围通过分散性经营等各种方式避免汇率风险。

2、管理风险

任何所有权和管理权“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都必须面对管理风险,在我国,目前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扭曲、责权不对称、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另外,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我们应该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相结合。另外,我们也需要树立全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的理念,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的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战略思想,熟悉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专门人才。要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经营角度,优化资源配置,开拓资本运作渠道,建立全球客户网络,提高管理水平。应该向世界上成功跨国公司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本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并建立与本企业特点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3、政治性风险

海外投资中的政治性风险本质上是指与东道国政治、社会、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传统上划分为战争和内乱风险、征收风险、转移风险、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5类。政治风险是国际投资者面临的最具威胁性的风险,难以识别和预测,单个投资者更难以控制其发展,往往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2006年5月1日,委内瑞拉政府突然宣布对油气资源实行国有化,各国投资者损失惨重。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7篇

一、通过税收、信贷以及提供投资保险,鼓励对外直接投资

(一)税收优惠:主要包括赋税抵免、纳税延期、转结亏损等。

赋税抵免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双重纳税,规定在国外的美国投资公司在国内纳税时扣除在国外已纳的税额。

纳税延期是指在国外进行投资的美国公司在其收入汇回之前不予征税,从某种意义上讲,等于资人从政府得到无息贷款。在纳税时,又实行亏损转扣政策,即以退税的方式补偿投资人的亏损。纳税延期制度的实行,使对外投资企业在发生经营性亏损时,可用以前的利润冲抵亏损,而政府则将以前缴纳的部分利润税退还企业。这一政策的实行有助于减轻企业的风险,减少对外投资人的损失。

转结亏损是指企业纳税时,可用未来若干年度的预期收入冲销某一年度的投资和经营的正常亏损额。这意味着企业在后几年的纳税中,可因其收入已被冲销而少纳税款。

上述三项措施实际上都可使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人减免税款,鼓励投资人向境外直接投资。

此外,美国也有关税方面的优惠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项是,某些航空器材、内燃机部件、办公设备、无线电设备及零件,以及照相器材等,若是用美国本国产品在国外进行加工制造和装配的,在其重新进口时,减免关税。这一规定从表面看是减免关税和开放市场问题,实际上是在鼓励企业的对外投资。因为美国企业更多地利用国外要素进行生产,特别是组装与加工方面对海外廉价劳动力要素的利用,可促进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二)信贷支持(较为重要的是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贷款)

美国进出口银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一般商业渠道所不能获得的信贷支持以促进美国商品及服务的出口,增加国内就业。由于海外业务及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与结构对美国进出口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进出口银行也对海外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提供支持。其中,较重要的有两项:一是提供资源开发贷款,用以支持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开发海外资源,尤其是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源;二是提供对外私人直接投资贷款,主要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人特别是跨国公司进行海外业务的拓展。

(三)提供投资保险

由于投资人处于他国政府监管及其它复杂的环境之下,美国的法规难以提供有效保护,为了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美国政府还对投资人提供保险。主要涉及外汇险、征用险和战争险等。

如果被批准项目的利润等外币收益无法在东道国兑换成美元汇回美国,则由美国政府提供外汇险以减轻投资人的风险或损失。征用险是指当东道国政府实施征用、没收或国有化措施而使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全部或部分受到损失时,由美国政府提供的保险补偿。战争险是指在遇到战争、革命和内乱等事件时被保险财产受损失、被破坏和剥夺,或被留置时,美国政府提供特别保险。

二、关于限制与管理

经济因素并非美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唯一考虑因素,因此,鼓励对外投资与保护对外投资人的利益,也不是美国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时的唯一目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特别是所谓敌对国的存在,是美国对于对外投资不得不限制或管理。主要表现为对技术转让及投资国获投资领域的限制与引导。

(一)基于安全因素的限制

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对技术方面的限制。一般而言,美国海外投资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先进,因此对外投资大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技术的输出。美国政府在技术输出与转让方面虽然较为开放,但仍有诸多限制。

《1979年出口管理法》规定,除了可以向加拿大直接输出多数商品和基础数据外、美国向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出口的所有商品和技术数据都必须获得由商务部出口管理局签发的普通许可证。美国技术出口额中30%的出口对象为美国在海外的技术企业。因此、这种许可证制度本身会对投资意愿产生影响。当技术出口受阻时,投资也会受到影响。

美国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技术输出或转让采取不同的态度。按照美国《出口控制法案》,加拿大以外的所有国家被划分成Q、S、T、Y、W、Y、Z组。其Z组为敌对国家。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技术输出的重要渠道甚至是主要渠道,而别国吸收美国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吸收技术的考虑,因此,对技术输出的控制与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的对外投资构成了制约。

(二)处于经济因素的引导性管理

这种限制更多地是基于经济因素,特别是进出口及国内市场的资本需求等因素。一般而言,这种限制不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引导。

美国进出口银行在提供信贷等方面的倾向性本身即对对外投资有引导作用。并对所有的对外投资都能得到贷款。对海外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开发提供贷款,实际上是引导美国企业向这些领域投资。

一系列的法规也对美国对外投资进行引导、管理或限制。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案,要求美国进出口银行为国内小企业和面临国外激烈竞争的工业部门提供更大的支持,同时规定美国进出口银行将提供给小企业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等方面的资金从原定比例10%提高到20%。但这项法律不允许对美国公司在境外投资生产可能出现过剩的产品提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项法律有对美国对外投资流向进行结构调整的作用。

《2004年美国就业创造法》旨在增加投资机会和创造就业的减税法,其中规定,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汇回国内时可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这是在鼓励海外投资企业将利润用于国内投资,而不要用于在国外再投资。2004年10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本土投资法》,规定将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至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这一法案同样是鼓励美元回流,使更多的投资人能够将投资所得投资于国内,而不是用于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8篇

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常见外汇风险

1.1 什么是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一个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利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电站类项目中所遇到的因汇率/利率变化导致投资收益损失的风险。

1.2 外汇风险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表现

1.2.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主要阶段划分

海外电站项目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实施投资以前的项目开发期、投资后至电站投入运行前的建设期、建设完成后的运营维护期、电站运营期结束或电站转让后的退出期。这几个阶段项目的不同特点,也带来在各阶段不同的外汇风险。

1.2.2 各阶段外汇风险的主要体现

总的来说,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导致外汇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该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在其共同作用下的外汇政策,和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具体看来,上述各个因素在项目不同阶段的作用,又使得外汇风险有不同的表现。

在项目开发期,外汇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经济回报预测,项目融资涉及的汇率/利率风险;在项目建设期,外汇风险则更多表现在建设期资金收支币别不匹配带来的汇兑风险;项目运营期外汇风险将体现在融资币种汇率/利率的波动;电费收入与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利润汇出的汇兑风险等。最终,在项目的退出期,要考虑不同国别对资本汇出的外汇监管。

2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外汇风险管理方案

海外电站投资的外汇风险管理,是要依据不同国别政治和经济特点,结合电站项目各主要阶段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汇率风险对抗体系。由于导致汇率和利率变化的因素多而复杂,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建立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具备灵活性;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既要清晰,又要设置随时可调整的灵活机制,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将从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设立、方案实施、评价和调整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外汇管理方案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实际运用。

2.1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汇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因汇率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对项目总体外汇收入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管理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定量和定性双重指标的结合。

定量通常指对汇率和利率锁定的外汇收入占项目外汇总收入的比重。有时候,因国外工程建设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乃至气候等复杂因素,常出现工期拖延或业主付款时间不明确的情况,此时可根据每个时期的资金流状况预测,直接制定需要锁定的具体金额,相较于统一的比例目标更为灵活。

定性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目标币别的确定。可以是当地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的锁定,或是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锁定,或是多个币别之间的锁定。定性目标要根据公司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报表反映要求考虑。二是对汇率锁定的程度。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将达到不同的锁定效果。比如,使用远期结售汇金融工具在固定的期限以固定汇率交割,收入将以固定汇率锁死;而使用期权类产品,是否要行权锁汇则取决于到期日的具体情况,锁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汇率,而是可以规避风险的权力。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目标,其制定的方案均需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项目收入面临的实际外汇风险;二是企业整体外汇管理战略。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阶段制定不同的外汇管理目标,又要从企业整体经营的宏观层面出发,将外汇管理目标作为宏观战略实施的一部分,与企业整体规划相协调和统一。因此,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需根据企业战略在一定时间内设定大的方向和总体任务,再依据时间段或项目分设具体子目标,以便控制和操作。

综上,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明确清晰的,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任务,既要体现企业整体战略又要照顾不同阶段需要,是企业外汇管理的重中之重。

2.2 外汇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框架下,必须采取具体的方案实现目标。如前所述,根据电站项目不同阶段的外汇风险,外汇管理方案应量体裁衣,采用适合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对汇率和利率进行风险规避。

第一,电站项目在实施投资前。需要建立项目经济模型、估算投资成本、预测未来收入、获取投资回报等指标以便决策。在估算成本时,融资成本的估算往往要牵扯利率的变化。可根据专业机构对贷款币别的长期走势判断,通过金融工具对贷款的利率进行掉期,以锁定贷款成本。由于项目的执行周期长,在预测项目收入时,需要对计量货币的远期报价有所了解,并结合项目所在国的通胀因素,综合考虑汇率变化。这个阶段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机构数据,如彭博、路透、经济学人智库等。在经济模型的建立中,适当参考汇率远期价格和利率掉期价格,将有助于项目经济回报更为准确的预测,从而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和后期执行。

第二,电站建设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合同结算货币与工程收支币种的匹配。一般而言,建设合同以美元等主要货币为结算货币,极少以当地货币结算。但比较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合同款项因涉及当地分包,需要以当地货币结算。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多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前独联体国家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货币总量小、市场流动性低、外汇管制严、汇率波动大。相较于传统的金融锁汇工具,更便于操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合同签署条款中引入汇率调价公式,即规定在该国货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要调整合同价格,以防企业收入因汇率变化降低;二是将当地货币收入就地消化,解决项目办公设施、人员住宿安排、场地建设等开支,或由企业统一调配同一国别的其他项目日常开支需要,通过内部对冲解决小币种货币的汇率风险。

第三,电站建成后的运营阶段。潜在的主要汇率变化将发生于电费收入。通常电费以当地货币结算,也有少数国别以美元结算。在本国货币与外汇不可自由兑换的国度,滞留在当地的电费收入会在一段时间内累积较大的汇率风险,必须考虑与当地银行开展货币汇率锁定和对冲交易。在非洲、拉美、南亚等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诸如花旗、渣打、法国巴黎、德意志等大型国际银行均设有当地分支机构,在绝大部分地区可操作一年期左右的远期锁汇、利率掉期及货币互换等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部分滞留资金的汇率风险问题。

对于通过银行融资筹集资金的项目,在建设期结束后也进入了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阶段。一般借款均为长期,而海外筹资多以美元为主,浮动利率计息。此时也要考虑通过利率掉期将还款成本固定。由于电站项目的借款期限可长达8~10年,掉期时间越长掉期价格越高,同时考虑到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建议可将贷款利率部分开展掉期,或在短期限分阶段开展,以更低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

第四,项目退出期。处置资产得到的收益要汇出项目所在地,除了缴纳必须的税负,必须符合当地外汇政策的要求。对于有汇兑限制的国家,由于汇出时间和规模的限制,难免出现资金滞留在当地的情况。可以结合集中调拨、就地消化和利用当地银行开展货币互换和远期交易相结合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

2.3 建立动态科学的持续调整措施机制

拥有了明确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汇率管理方案,还需要对整套外汇管理方案做定期的调整和修改。调整的依据是对比实施结果和管理目标的差距,实施结果和目标差异较大的,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并着手调整实施方案。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汇率风险监测体系,这也是确保外汇风险管理措施到位的必要手段。

监测的时点最好定期和不定期结合。定期监测便于检查分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对未按要求覆盖的外汇收入及时纳入抗风险机制。不定期监测则是基于汇率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特征,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或项目所在国出现重要事件,可能对汇率/利率造成影响时,管理人员就需要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专业机构预测分析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当评估结果超过预设的管理目标一定范围时,需要立即调整原方案并做出相应修正。

外汇市场瞬息万变,外汇风险也在随之变换,对抗风险的手段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业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建立完备的监控和调整机制,才能积极面对变化,有效防控风险。

3 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对外投资的管理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履行事业职责、获取经济收益的来源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一直处于相对缺位状态,职责的缺位造成了管理的薄弱。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监管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概念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用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包括组建全资或参股企业、合资、合作企业等投资行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按资产形态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按照投资形式分为债权投资、股权投资。

二、当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外投资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

自财政部"两个令"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加强了对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各地资产使用规章制度己经 基本建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按照财政部 36号令的规定"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未经审批、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未签订对外投资合同等问题 为事业对外投资带来了很多的隐患。

2、对外投资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部分事业单位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管不力,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对投资项目的经营决策、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经济效益等情况重视不够,造成投资资产使用效益的低下。主要表现在:被投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出资人管理缺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投资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未建立投资项目后期跟踪管理监督机制,投资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投资企业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等。

3、对外投资会计核算不规范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在对外投资科目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将对外投资放在往来账中核算,既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混淆了财务关系 在实际中大量投资以及由此形成的收益游离子监管之外,又给私设"小金库"和不正当获利等留下了空间。

4、对外投资收益收缴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由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收缴方面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使得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未能上缴财政;此外,大多数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也没有明确的收益分配约定,造成许多被投资单位自成立以来,从未进行利润分配,投资收益大都留在了被投资单位,使投资收益游离子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之外,极易成为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小金库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分配秩序。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体系的方法途径

1、严格对外投资审批程序,加强可行性论证的具体几个方面

一是严格对外投资审批程序。为控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减少对外投资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一律不得对外投资。

二是加强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项目前期决策是决定投资效益的关键,对外投资项目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全面分析在市场、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对重大投资项目还应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充分昕取意见、建议,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

三是建立部门配合、相互制约的联动管理机制。未经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部门的批准,土地、房产、车辆等产权管理部门不予办理产权、户籍过户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进行工商注册登记。通过部门间的联动,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监管。

四是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账务处理。对于经批准的对外投资项目,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在对外投资科目予以核算,严禁挂往来账款。

2、履行财政部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作为事业单位资产的一部分,由财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目前,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尚未形成系统的监督管理制度,制度体系有待于继续完善。作为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加快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出资管理、产权管理、考核管理、薪酬管理、收益分配等基础管理制度体系,为履行监管职责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依据。

3、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通过向被投资企业下达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班子成员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等手段,逐步建立健全经营收益分配制度,完善考核及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以提高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效益。

4、合理选拔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企业的负责人基本上由事业单位人员兼任,难以履行有效的管理责任。为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选派或外聘思想政治水平高、组织能力强、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优秀管理人员专职担任企业主要经营者,由熟悉业务、善于理财的人员担任财务主管。同时,应建立投资项目的经营责任制,明确被投资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通过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5、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监督检查

被投资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及时向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报送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接受出资人和监管机构的检查和监督,并定期委派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财务审计监督,切实管好人、管好账本,创新集团管理模式。加强战略管理,科学制定和适时调整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切实把好对外担保、应收账款、债务等风险管理关口。强化对子公司重大事项的管控,加强对二、三级企业和项目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集团公司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得到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