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市场监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20 18:05:10

市场监测论文

市场监测论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 市场机制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60-01

一.引言

最近几年,中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引入和发展更是为环境监测工作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我国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市场对于国家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并不代表政府对此失去了控制。市场作为一种载体,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和无穷的力量,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上做出了贡献。中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水平处于国际落后水平,环境监测市场化不但能够有效的化解政府部门大包大揽所带来的各种工作弊端,而且能够积极广泛的调动企业参与到其中,有利于市场化建设的推进,更是有利于新生力量的融入。

二.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内涵

(一)市场化不等于社会化

所谓市场化,是将市场化为一个手段,妥善处理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市场带来了强劲的力量,市场的主导下能够有效的将资源合理分配,并且实现效率的最优化。所谓社会化,概念相对更宽泛。从广义上来说,社会化是运用社会力量进行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方法,社会化包含市场化。从狭义上说,社会化是通过社会志愿机制,协调不同方的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中,通过政府的引导,最终完成自我服务管理目标。市场化具有自身特殊性,环境监测市场化就需要根据市场准则进行资源配置。

(二)市场化不等于政府责任市场化

当前,中国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迈越大。环境监测市场化不代表政府责任也走向市场化,两者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环境监测工作不仅具备公共服务的属性,还具备非公共服务的属性。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需要,更是一个延伸,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了环境状态,并且提升了环境质量水平,保障了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的利益,同时也隶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内。公共服务的宗旨是为公众提供服务,这必然需要政府参与其中。

三.环境监测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市场化工作难度较高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充满变化的工作内容,环境监测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种类相对丰富,周期相对较长,这就提升了工作难度,与此同时,环境影响监测的系统性和周期性也相应提高。环境监测市场化并非是一项公益性质的活动项目,所以难以达到长期进行周期监测的要求,主要针对一定周期内实行环境要素的观察与研究。尤其是对环境保护工作来说,短期的环境监测无法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环境监测市场化难以发挥真正的效用,最终只是作为一种辅的措施,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主导措施。

(二)环境监测市场化工作效果不理想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正处于一个初步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监测设备作为前提性基础。我国的环境监测设备并不先进,配套设施不到位,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环境监测的范围广泛,监测内容比较复杂,尤其是一些位置偏远的地方,难以达到监测需求。尤其是对于噪声等方面的监测需要用科学的监测方式,进行科学实验。但是目前的工作效果并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人力物力不够,环境监测市场化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除此之外,加上过去传统思想的禁锢,尽管引进了市场化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四.完善环境监测市场化的相关措施

(一)扩大并开放环境监测市场

环境监测市场化尽管已经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但是仍然具有局限性。市场是一个开放的机制,责任落实更加明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水平存在差距,从而使得环境监测水平有所不同。环境监测市场化需要立足于地区的实践情况,设计一个合适的环境监测市场计划。在市场化的作用下,进一步创新环境监测技术方法,让环境监测市场化范围不断拓宽,更具有独立性。与此同时,需要不断的创造条件进行环境监测市场化测试试点,进一步需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逐步开拓市场,完善一个统一的环境监测市场机制。

(二)健全环境监测市场化规范体系

规范的准则是环境监测市场化运行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有序的市场秩序的维持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市场政策的基础之上。一个完善的市场化规范体系不仅涉及到经济政策,还关于管理政策甚至是技术政策。首先,从管理政策的角度出发,需要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进行制定,在法律的规范与引导之下,进行环境监测市场化工作开展的沃土。市场竞争本着公平与平等的原则,享受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与此同时,接受市场的管理和制约也是处于同等的平台。政府是主导,针对市场活动进行约束和纠正,运用预算管理以及价格调控进行掌握,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规范的同时还能形成体系,更好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五.总结

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与此同时,环境监测工作也更加迫切。环境监测市场化不仅是时展的产物,更是国家前进的需要。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政府全盘参与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进行完善优化,环境监测市场化能够有效的解决相关工作问题,这并不是政府职权的下放,而是引导职能的上升。积极的引入市场机制,提升环境监测市场化的竞争实力,不断的进行创新,迎合时展需求,创立自身特色的环境监测市场化体系,为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周艳玲,季应德.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山东空气监测站探索社会化运营[N].中国环境报,2016年09期.

[2] 刘晓峰,常英.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3] 苏明,贾西津,孙洁.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J].中国财政研究 2015年08期.

市场监测论文第2篇

现行环境监测体制的问题

记者:在目前的环境形势下,我国的环境监测体制能否满足环境管理需要?存在哪些问题?

马中: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执法的科学依据,是环境保护的科学手段,也是衡量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自1980年中国环境 监测总站建立以来,3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直辖市―地级市―县”4级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已有约2500个,全国环境监测人员为约5.3万人,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已成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撑。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民对于良好环境状况诉求的日益增长,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势必向着立体化、纵身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无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就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尚无法充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要素的多样化、污染物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与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势必要求环境监测对象更加多样、监测程度更为深入、监测技术更趋高新,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从新的环境污染现象出现到有效环境监测方法的确立,是有一个时间进程的,因此,做到环境监测完全跟上环境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技术装备不足,导致环境监测难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求。这一点在县一级的监测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污染治理水平普遍偏低,基层环境监测任务繁重,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表明,达到建设标准的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不足17%,不少地方环境监测仍存在着眼观废水、耳听噪声、鼻闻废气的原始环境监测方式,必要技术设备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并且直接影响地方环境监管的效果。

人员能力薄弱,制约环境监测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员编制少。日本环境省内设水大气环境局负责水、大气、土壤、自动车(流动源)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人员编制约140人(属公务员),同时各地方也有比较充足的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而我国环境监测人员数量相对少得多,全国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平均仅为16人,低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三级标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各项任务的有效开展。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高、专业人才流失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保障,环境监测工作也就难以有效开展。

监测经费短缺,阻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我国基层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环境保护已经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科目,但难以足额及时地予以拨付,导致不少地区连环境监测日常工作经费都难以保障,出现了“必需设备没钱买,有了设备用不起”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技术装备、人员能力与资金保障这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加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本身的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系统化,使得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改变这一局面,除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完善相关制度外,探索环境监测市场化或许会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可行性

记者:环境监测市场化是否可行?为什么?

马中:诚如上面所言,环境监测当前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体系已无法完全胜任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转变职能,以市场为纽带形成政府与社会相互补的环境监测体系将成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一环。而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实现其市场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有理、有据、有需求的。

从理论上讲,在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长期以来,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且还要负责政策的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增加,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其结果是政府机构日益庞大臃肿,行政成本日益上升,而办事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和公众福祉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使得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广泛印证。在此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各国广泛接受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政策的制定者,是通过分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来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政策评估等来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政策制度,从而将传统的管理与政策执行一分为二,明确了政府的主要职责。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无疑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但绝不是唯一提供者,应当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互相补充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于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考核的职责,认为这是确保公共服务市场化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简而言之,政府角色应由“划桨”转为“掌舵”。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该被社会广泛接受,并成为政府管理转型的基本依据。

再回到现实中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加上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环境监测无论在监测内容上,还是监测项目以及频度上,或是监测技术上都有了更广、更多、更深的要求,单纯依靠政府的环境监测系统已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公 众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对于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我们知道,只有需求没有供给,同样也是无法实现环境监测市场化的。

那么,我国除了政府之外,有没有具备提供环境监测的其他主体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仅就我国高校而言,目前全国设置环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300所,已遍布我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院校绝大多数具备良好的环境监测的实验条件以及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项目,使得众多实验室大部分时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极大了科研浪费。因此,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条件,在环境监测中引入高校资源,可以减轻政府环境监测的繁重任务,同时也可充分发挥高校特长,可谓双赢。当然,除了高校以外,众多企业、研究机构、环保社会组织等都具备了相当的环境监测能力,只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合理到位,这些都可以成为政府环境监测体系的有效补充,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

记者: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环境监测体制?是否以市场化为导向?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马中: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可谓是面广、内容多,根据贾西津,苏明二位学者的统计,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范围涵盖了基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养老服务、残障服务、文化与传统保护、促进就业、规划等领域。而其中日本、美国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和功能,相关环境事务能委托给市场运作的,尽可能交由市场主体(如社会专业性机构、劳务型公司、社团式活动等)承担;在必须依靠政府能力完成的事物,则由国家为主体承担。具体到环境监测,日本采用的做法是将关系重大、涉及大多数公众的监测工作(如流域监测等)由政府监测部门承担;而对于企业环境监测,则采取的是政府监管下的市场监测模式。具体而言,日本的监测体系是由政府和相关市场主体构成的。其中政府主要承担项目管理、资质审核、技术监督等职责,而企业等则对污染源进行常规监测,二者之间通过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构成联系。日本这样一套“政府规划监管、市场运行监测”的模式,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美国则在环境监测商业实验室运作方面,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美国政府对于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美国商业实验室可以提供的报告级别有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其中第四级的要求最高,可以为美国环保局提供监测报告),详细规定了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同时其在运营过程中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一旦出现疏漏,就面临处罚、降低等级甚至取消监测资质的危险。

通过分析日本、美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机制可以发现,明晰政府和市场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市场主体多样化是这些国家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

如何推进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

记者:在目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马中: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推进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分开,建设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就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发挥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的问题。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进程中,要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化道路走得平稳有效,需要在职责界定、制度建立、强化监管等方面做足文章。

首先,为使得有限的政府环境监测资源能够更加集中、有效地应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监测项目,同时调动市场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应明确政府和市场主体在环境监测中的职责,厘清环境监测内容的特性。政府在环境监测中应当承担起政策(包括规划、标准等)制定、监管、信息收集以及基础性的环境监测工作;而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应当通过投标、接受委托等形式承担政府外包的环境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并确保监测方法、过程和结果的完整准确性。这其中需要明确哪些环境监测项目应由政府承担,哪些应由市场主导。可以将环境监测项目划分为公益性监测和服务性监测。对于像流域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核监测等涉及面广、基础性的监测项目应由政府主导;而对于企业污染源监测等监测项目,则可以交由市场完成。

其次,为保障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有序、高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应针对环境监测的特点以及市场化的特征,对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监测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依据。同时效仿国外做法,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分级制度,建立监测信用档案与淘汰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市场的环境监测行为。

记者:市场化虽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存在失灵的问题。如何确保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马中:市场化确实面临着失灵和寻租的困境,为保障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强对环境监测市场行为的监管。也就是说,通过监管,促进政府做好“放”和“收”两方面工作。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采取定时、不定时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举措,对市场主体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和公众监督,确保环境监测承担者行为合法合规,对于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违法相关规定、出现差错事故的,依照情节严重程度采取吊销监测资质、清退出环境监测市场等措施,维护环境监测市场有序、规范。

市场监测论文第3篇

关键词 环境监测;市场化;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35-002

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在各个部门中开展积极地研究与讨论,其中对环境监测实施市场化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增加对环境的监测力度,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尽管在目前市场化的进程中,还出现许多的问题。这是环境监测工作市场化中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多方努力,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为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的保障。

1 简述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含义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分析环境的影响因素来达到监测环境的受污染程度以及评估当前环境的质量,然后根据统计资料来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环境质量的可能发生的变化。长期以来,对环境监测工作基本是依靠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对环境的监测工作也需要积极地推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而在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市场化进程中,需要正确地发挥市场在环境监测的决定因素[ 1 ],同时也需政府职能加以管理与补充市场所所出现的问题。

市场化的含义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场化不能够完全等同于社会化,从社会化的广义角度分析,它指的是充分地利用社会中一切要素保证公共服务的实现,由此市场化就属于这其中之一,从这一层面分析,市场化与社会化有着相同的内涵,而二者的区别在于,市场化在检测的领域中包括有形之物,如数据以及产品样品,也包括无形的市场服务,如技术以及维护等,把环境监测工作推向市场化,就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接受市场淘汰机制的调节作用,而社会化则具有显著的特点是:非营利性,因此它们有着明显地区别。第二个方面是市场化中并不会放弃政府的职能,因为环境监测就包含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这两重性质,其中的公共服务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安全和卫生,这属于政府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范畴,由政府来提供,而非公共服务部分,指的是个人或私营单位对环境的监测,这部分的服务由市场来提供,减少政府的干预度。第三个方面是市场机制和第三方的机制也有区别,第三方是处于两个主体外而存在的客体,在环境的监测工作中,主要体现是环境监测中市场的监管,其中也包括政府直属的环境监测机构。

2 综合分析环境监测中市场化的问题

1)由于监测工作的特殊性,执行的难度较大。环境监测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样化,并且变动性也比较大,这对环境监测的工作所要求完整性,需要长时间对影响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监测,而在环境监测中,市场化属于非公益性的性质,不可能在长期地投入对环境监测的内容进行监测,而主要针对的是某一时期环境要素地分析,通过短时间环境地监测、分析,在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实际的意义,由此就增加环境监测中市场化地执行难度。

2)受到条件地限制,市场化监测的效果难以保证。环境监测中离不开先进设备和技术,而国内所现有的技术条件有待提高,在保证不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可以运用在环境监测中,而引入市场化机制,其带来地良好效果也不会明显,除了技术和装备外,从业人员所具有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水平对市场化的进程也有一定地影响,因为环境监测属于一项系统的技术工作[2],所以需要较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工作人员才能有效地施行,如果不专业以及不规范地操作,那么对环境监测效果也难以保证。

3 提出环境监测中市场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随着我国环境监测逐渐地走向市场化发展方向,政府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要进行积极地转变职能,更好适应市场化对环境监测地要求,第一,政府要充分地认识到在环境监测中的市场化,有可能会使得政府对非公共性的服务属性中出现职能被减弱的问题,第二,在环境监测中,市场化地发展方向依然需要政府参与[3],强化政府对市场技术地监督和指导作用,从而为环境的监测工作在市场化进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第三,政府需要加强对内部地管理和监督,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2)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进程中,需要建立并完善与之对应的服务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管理、技术以及经济,在管理上,需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制定出严格的市场化规章制度,为市场化发展提供法律地保障,此外,在管理中,还需要强调不同市场主体在地位方面的平等性,严格把握与考核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容;在经济上,政府需要在融资机构以及市场投资中进行约束和管理,尤其是对预算与价格地管理,要加强力度,从而进一步地规范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得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能够在一个良好经济环境中得到较好地发展;在技术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4 ],如资格地认证、审核等,从而切实地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在市场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3)大力推进市场化地进程。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在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进程中难以做到统一化,由此需要进行严密地考察,具体分析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适合地市场化进程方案,并且采用积极竞争的机制,逐步提高个人与企业在监测中的效率,然后对不同地区之间实际情况,而建立针对性的机制。最后,可以积极地推行试点,在不断积累经验中,推动我国环境监测走向市场化地进程。

4 结论

对环境监测实施市场化,这不同于社会化或者是第三方的机制形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出现的缺陷,亩使得环境监测能够在市场化中达到科学以及精准的环境监测数据;从本质上分析,将环境监测推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是公共服务的环境监测中,集中更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不断地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性,这并不是弱化了政府的职能,而可以较好地补充和强化政府在环境监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市场中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进程,从而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够健康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铮,王琳,田芳.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2(15):57-59.

[2]闻欣,王合生,杨丽莉,等.对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管理模式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6(25):1-4.

市场监测论文第4篇

一、共性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科室人员思想素质。在统筹安排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集中精力认真组织和完成了局统一安排的各项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和参加局组织各类文件精神和政策理论学习。全科同志端正学习态度,自觉提高主动学习意识,通过集中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各时期中央及上级文件精神,每位同志均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适时书写学习心得,圆满完成教育活动各阶段工作,工作热情和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西安大都市意识得到全面提高。

2、注重政务公开质量,提高网站服务效率。8月份在秘书科协作下对我局政府信息网站进行改版升级,重点增加了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涉费价格查询、局长信箱、商品房价格信息查询、网上办事、公众互动等服务栏目。截至2019年11月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64条,其中2019年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3条,梳理历史类信息91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全文电子化的主动公开信息数103件,新增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数39件,工作动态34件,公告17条,提供服务类信息数591件,网站访问量改版前累计55066人次,改版后截止11月23日访问量3704人次,年累计访问量11681人次。

3、认真组织学习《陕西省价格条例》和其它价格法律法规。在《陕西省价格条例》颁布实施前,我们组织人员参加省局安排统一培训,省局培训结束后,我们根据工作需要,结合《陕西省价格条例》学习培训活动月要求,组织全科同志对《陕西省价格条例》进行了全面系统学习,为了更好理解和把握条例精神实质和具体条款含义,提高学习条例质量,在此基础上,全科同志对其它价格法律法规及价格政策理论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学习,提高了学习和执行条例的自觉性,为开展好价格法律法规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监测监督科工作

4、积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今年以来,我市价格总水平呈先高后低,逐步回落态势,后势情况仍不明朗。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我们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加强市场监测的基础上,将市场预测预警作为做好宏观调控中心工作来抓,做好市场形势分析和走势预判,及时开展市场动态分析,把握市场脉搏,全年共编印《价格监测》17篇,《送阅件》2篇,共向市委市政府信息办和省物价局提供市场动态价格信息和工作动态分别为23篇、25篇和17篇,及时将市场动态和走势分析第一时间报告给上级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上半年价格总水平较高位运行,影响到低收入群众生活,为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基本生活费用价格上涨而降低,我们按照市政府要求,配合其它职能部门做好我市城市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和启动工作,此项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为稳定社会和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做好价格宏观调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5、认真开展调究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做好调控工作,掌握今年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对农民收益影响,我们主动开展调研工作,认真撰写调研论文,在对县农业生产现状、农民收益情况和产业调整意向进行了专题调研基础上撰写的调研报告被《价格与市场》第六期刊出,今年10月底,针对我市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对粮食加工和饲料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撰写了题为《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值得关注》的调研文章。

6、加强价格信息发布,正确引导市场行为。为了更好、有效地向社会提供价格信息服务,我们在扩大网站信息发布范围和数量基础上,有针对性拓展信息发布渠道,认真甄别信息发布渠道的有效性和严密性,充分发挥当地主流媒体作用,全方位、快速高效地为社会各层次提供价格信息服务。全年共向报社提供价格信息稿件14篇,被采用7篇,起到了引导社会合理消费,稳定市场预期作用。

三、价格监测中心工作

7、密切关注粮油副食品价格和农资价格变化,反应迅速。部分农产品和蔬菜价格异常成为今年价格变化热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及时加强了市场巡视和监测,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一方面,我们深入市场摸清造成价格异常原因,迅速将市场变动情况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市场分析和价格走势预测,提高市场的判知能力,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价格信息服务。3月17日,我市市区和各县区均出现食盐经营网点断货、各大超市出现排队抢购现象,我们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增加对各大超市、集贸市场、食盐零售商店供货和价格情况巡察频次,作出正确市场判断和走势预测,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日报、物价局网站向社会发布市场预测信息引导群众消费预期,为稳定食盐市场和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8、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结合今年价格监测任务和特点,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监测品种进行重新调整,新增加了小农产品批发和零售价格监测和煤炭价格监测。进行定时定点监测外,利用网络和媒体加强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适时引导市场价格行为和消费行为。全面落实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并完成本级和各级赋予我们监测任务,目前实行季报23个品种、月报11个品种、旬报45个品种、周报54个品种,日报3类品种,市本级监测品种46个,每月及时与城调队沟通,采价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上报省局,上报率100%。全年半年共完成国家、省和市本级监测商品的各类数据采21300余条次、上报8043条次,定期报送数据,没有发生漏报迟报。加强了对价格形势的分析预测、预警,增强了价格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去年的监测工作成绩突出,今年3月份监测中心被省物价局评为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不足

今年以来年,通过全科和监测中心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主要是创新意识不浓,工作仍是老套路,按部就班缺乏新意,工作思路狭窄,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不多。其次是经济理论知识欠缺,对当前市场经济(价格)形势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尤其是在价格形势分析和价格走势上,不能判明生层次原因,导致价格调控思路不开阔,方法和手段不多。

三、明年工作打算

1、按照职能划分,进一步理顺机构,突出工作重点,合理分配精力,统筹兼顾,努力做到两项职能均上新台阶。

2、加强价格理论和基础经济理论学习,提高价格形势分析和市场走势的判断能力,做好各项调控预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和信息处理工作。

2、继续做好价格宏观调控和市场调研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价格管理目标任务。

3、做好价格监测和价格形势分析预测及预警工作,按期编写《咸阳价格监测》,当价格出现异常时,及时给市委市政府写《送阅件》为领导决策和稳定我市价格水平服务。

市场监测论文第5篇

方法:采集不同公共卫生场所空气共552份,按照现行的有效标准进行细菌总数的检测。

结果:2013年总合格率为90.6%,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样品的合格率明显不同。不同月份间合格率也有明显不同。

结论:开封市普通宾馆旅社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夏季合格率明显偏低,应加强卫生监督和检测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保障人体健康。

关键词: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卫生状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3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60-02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空气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表面、动植物、人体及生产活动、污水污物处理等[1]。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是检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解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2013年我们对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采集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共552份。

1.2监测方法。按照GB/T18204.1-2000,用自然沉降法。将直径9cm营养琼脂平皿放在监测点1.2~1.5m高度暴露5min,同时注意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4h内送实验室36℃±1℃培养箱培养48h,计数生长的细菌菌数总数。

1.3评价依据按照GB9663~967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

2结果

2.1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总体情况。2013年共采集检测公共场所空气样本552份,合格率为90.9%。

2.2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样品的合格率星级酒店会所合格率最高为96.9%,普通宾馆旅社的合格率最低为78.4%,网吧娱乐场所和美容美发店合格率分别83.5%和94.1%。不同类型场所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X2=33.49,P

2.3不同月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5-8月合格率最低为82.4%,1-4月合格率为94.4%,9-12月合格率为97.5%。不同类型场所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X2=31.23,P

3讨论

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目前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作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测定的标准检验方法[2],卫生监测结果可作为公共场所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标志,对公共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可以为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0.9%,高于一般的文献报道[3-5],说明开封市空气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与人们提高对环境工作的认识,相关部门加大监测监督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星级酒店会所合格率最高为96.9%,普通宾馆旅社的合格率最低为78.4%,在采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星级酒店会所工作人员管理规范,对公共用具及人员密集场所消毒意识强,同时通风及空气消毒设施相对齐全;而普通宾馆旅社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应卫生知识安全培训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可能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及时打开空调通风换气或者通风换气时间较短,大部分宾馆旅社不实行禁烟措施等,造成普通宾馆旅社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

不同月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5-8月(夏季)合格率最低为82.4%,不同季节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X2=31.23,P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普通宾馆旅社的公共场所的监督力度,同时定期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6]。针对夏季空气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应加强公共场所内机械通风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行政处罚和舆论曝光,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郁庆福.卫生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5

[2]GB/T18204.1-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3]吴晓莉.达州市公共场所空气菌落总数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2):227

[4]朱静鸿,白雪梅,王敏.长春市公共场所微生物的监测[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5(5):285-286

市场监测论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发展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现代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重点。在我国传统发展活动中,生态环境也同样发生了发达国家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并实施了一些列环保政策,以此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导环保工作方向、为环保工作提供准确监测数据的基础。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环保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历史概述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工作一样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为主、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以及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三个阶段。在“六五”和“七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至“八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日趋成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检测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快速发展。由传统实验室检测、自动化检测以及现场快速检测三方面组成主要技术。同时,针对现代环境监测需求将GPS遥感技术等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促进了环境监测目标的实现。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2.1实验室分析检测技术现状分析

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中,室外采样、实验室分析是较为常用监测方法。针对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应用需求。实验室分析技术也从传统的手工检测方式向着全自动检测方向发展。利用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自动化仪器对环境监测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得出检测结果后有专业监测人员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今天,实验室检测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农药残留、高精度水源、空气质量分析等领域。利用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专业人员的操作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高精度需求。

2.2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针对现代环境监测需求,自动监测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发达国家已经将成熟技术和产品运用到大气、地面水、企业“三废”检测以及城市综合污水监测等方面。我国目前也针对环境监测自动化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主要针对城市废气监测、工业园区污水监测等作为重点进行自动化在线监测。但是在检测项目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而且自动化程度与降低故障率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我国有限的几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建立了城市污水与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设备来源主要依靠于进口。从使用效果来看,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运转,但是水质监测系统运行故障率居高不下。其一方面与管理工作及资金投入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污水治理程度以及地面水实态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我国污水与空气自动检测系统引进与运行管理中,应科学的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以此避免盲目引进造成的资金浪费。对于现代自来水监测需求,城市环境检测部门可以采用国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水质监测。针对自来水水质较好、监测难度相对较低、公民关注度高的现状优先考虑自来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运用。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系统对城市自来水水质监测进行公示,为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公信度奠定基础。

为了促进我国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快对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产品的关注。借鉴国外先进讲演促进我国自动化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推广这一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降低故障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监测项目为主要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

2.3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应用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检测与研究。通过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现场快速检测,为应急预案的提出与实施提供一手资料。同时,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还应用于乡镇等没有监测能力的环保机构。以现场检测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数据信息。针对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快速检测一起设备多为便携式设备,没有繁杂的手续与过程,通过人员的快速掌握、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目的。目前,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上文所述的突发性环境抗污染调查以及偏远地区的环保工作中。在我国多年的环保工作以及环境监测开展中,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近年来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不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方向以及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快速检测技术正向着高精度、应急突发事件检测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一需求,我国相关设备生产企业也加快了自身的研发进度。借鉴国外先进仪器设计思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新型快速自动化检测仪器的研发。这为我国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通过上文的论述以及现代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根据不同的需求也向着三个方向发展。高精度实验室检测、高精度自动化在线监测、快速现场检测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范围环境监测系统、气象观测系统、局域环境监测需求,遥感技术也正在与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整合优化。通过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是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以更大范围监测形成预警体系,为预防环境污染以及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基础,需要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行支持。本文以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资料,以对环境监测技术的需求分析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市场监测论文第7篇

领导重视加强交流促进市场监测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年来,在粮油市场监测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足,但也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工作经验。现就三点经验与大家探讨、交流。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关键市场监测工作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大,花费精力较多,而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显著成效的工作,但其作为国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进行宏观调控、为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也是粮食行政职能转变后粮食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局领导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市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困难,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6万元购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上网设备以及其他办公用品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添置了传真复印一体机等信息传输工具,基本实现了监测工作办公现代化;为保障监测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在办公用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腾出具备办公和接待条件的套房作为信息室;为扩大监测范围、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从相关业务科室调配3人,参与、协助监测工作;为深入了解粮油市场动态,凡监测人员需要到企业调研,车辆优先使用,人员随时调配。一年来,因监测工作动用车辆达80多次,调配调研人员160多人次。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监测工作成效逐年提高。二、调查研究、广泛交流是做好监测工作的有效手段04年我们突出的成效之一就是提升了监测质量。我们认为市场监测工作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作用有两方面。监测内容第一层次指及时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第二层指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的内外因素;监测第一方面作用指为上级提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真实依据,第二方面作用指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基于此点认识,我们的监测工作也是从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市场价格监测方面,有固定的监测网点和固定的监测人员基本上可以圆满完成工作,而监测粮油市场变化的因素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体现监测作用方面,提供依据只要如实上报监测结果就完成了,而服务则需要大量的工作。为真正使监测工作到位,我们在重视第一层监测内容和第一层监测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另一方面,而主要的做法就是深入企业,加强交流。我们有个监测制度,在市场平稳时期,每个月到企业调查了解一次情况,市场波动期随时到企业摸实情。深入企业主要是与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首先将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向企业谈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征求企业意见,探询企业所掌握的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并综合所有方面的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市场变化趋势。在各企业对市场认识分歧较大时,我们还通过市中心和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市场,并将部分企业领导聚到一起共同探讨,以期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但使我们了解、掌握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增加了上报信息和分析文章的数量、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监测的成果,指导企业经营,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例如:在04年3月初,我们监测到玉米价格有上涨趋势,我们及时到XXXXXXX等国有购销企业和XX粮贸有限公司、XXX粮油经营部、XX粮油经销部等个体、私营玉米经营企业了解并通报情况,当时有部分企业认为玉米价格真正上涨期在7-9月份,目前不可能有大的上涨空间,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根据小麦与玉米的比价效应认为玉米会大幅上涨,价位应该在1500元/吨为正常。为此我们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了解全国的玉米生产、库存、使用量等情况,并与在吉林、辽宁、内蒙等地搞运输的XXX等粮食经营者了解产区动态,基本上掌握了玉米价格上涨和制约上涨的内外因素。随后,我们在上仓粮库召集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将我们所掌握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转达,请各企业讲述自身渠道内得到的信息,大家共同探讨玉米未来发展走势,达成了玉米在短期和中期具备上涨动力,目标价位在1340-1440元/吨的共识,并约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沟通,随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上报了关于玉米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预测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市信息中心的认可,企业据此进行了适度的经营活动,大部分企业取得了毛利润15-20的经营成果。04年3月底,小麦价格上涨,部分企业根据我国粮食总体短缺的信息,得出小麦还将大幅上涨的结论。为此,我们深入农村、企业和消费者中广泛调查,深入了解,提出小麦价格全年处于上升通道,最高价应出现在10-12月份,最高价位在1700-1800元/吨,最低价应出现在6月底-7月初,最低价位在1460-1520元/吨的分析结论,并及时与XXX等五家国有购销企业和XX面粉工贸有限公司、XX面粉厂等8家个体私营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沟通,达成了在夏收前以销定购、以产定购、夏收初期充实库存的经营观点,避免了部分企业盲目抢购的行为。结果显示,小麦价格走势基本符合分析结果,仅高位区的预测价格略显偏高,遵循这一经营思路的企业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收益。04年10-12月份,我们多次对玉米、小麦、面粉、大米市场进行调研,综合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多方观点,结合我们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分别写出“玉米市场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小麦及面粉市场动态”、“大米市场出现降价形式”、“玉米、小麦市场近况分析”等10多篇分析预测文章上报,并被中华粮网、中国商情网、粮油市场报等多家网站和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三、部门协调、密切联系是做好市场监测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市场监测是以粮油市场为主的监测,但粮油市场的变化离不开农业发展这一根本因素。为此,今年我们的监测工作增加了农业和涉农信息的内容。为了开辟信息渠道,我们积极与县农委、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局和畜牧局等多家农业和涉农单位联系,在各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相关的主管人员定期沟通情况,主动探询涉农动态,分析其对粮食市场影响,并通过本县的电视、广播、网站等渠道获取更多的涉农信息,及时上报了如“推广三高大豆-彩豆2号”、“三夏工作实现机械化”、“提早动手备三秋”、“农民退耕还林增收超千万”、“粮食平衡情况调查”等反映粮食种植、生产、农民储粮、畜牧业养殖、退耕还林、居民粮食消费等方面的20多篇涉农信息 ,使我县粮油市场监测内容进一步充实,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监测质量进一步提升。以上是我县一年来在粮油市场监测工作中的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希望各兄弟单位多提宝贵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县的监测工作方式方法,为我市监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为有效的贡献。

市场监测论文第8篇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关键

市场监测工作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投进较大,花费精力较多,而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成效的工作,但其作为国家把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进行宏观调控、为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也是粮食行政职能转变后粮食行政部分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局领导正是由于熟悉到了市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困难,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进1.6万元购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上网设备以及其他办公用品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添置了传真复印一体机等信息传输工具,基本实现了监测工作办公现代化;为保障监测工作职员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在办公用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腾出具备办公和接待条件的套房作为信息室;为扩大监测范围、把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从相关业务科室调配3人,参与、协助监测工作;为深进了解粮油市场动态,凡监测职员需要到企业调研,车辆优先使用,职员随时调配。一年来,因监测工作动用车辆达80多次,调配调研职员160多人次。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监测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监测工作成效逐年进步。

二、调查研究、广泛交流是做好监测工作的有效手段

04年我们突出的成效之一就是提升了监测质量。我们以为市场监测工作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作用有两方面。监测内容第一层次指及时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第二层指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的内外因素;监测第一方面作用指为上级提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真实依据,第二方面作用指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基于此点熟悉,我们的监测工作也是从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市场价格监测方面,有固定的监测网点和固定的监测职员基本上可以圆满完成工作,而监测粮油市场变化的因素就需要投进大量的精力。在体现监测作用方面,提供依据只要如实上报监测结果就完成了,而服务则需要大量的工作。为真正使监测工作到位,我们在重视第一层监测内容和第一层监测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捉住另一方面,而主要的做法就是深进企业,加强交流。我们有个监测制度,在市场平稳时期,每个月到企业调查了解一次情况,市场波动期随时到企业摸实情。深进企业主要是与企业领导和业务职员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首先将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向企业谈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征求企业意见,探询企业所把握的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并综合所有方面的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市场变化趋势。在各企业对市场熟悉分歧较大时,我们还通过市中心和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市场,并将部分企业领导聚到一起共同探讨,以期形成较为同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但使我们了解、把握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增加了上报信息和分析文章的数目、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监测的成果,指导企业经营,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例如:在04年3月初,我们监测到玉米价格有上涨趋势,我们及时到*等国有购销企业和*粮贸有限公司、*粮油经营部、*粮油经销部等个体、私营玉米经营企业了解并通报情况,当时有部分企业以为玉米价格真正上涨期在7-9月份,目前不可能有大的上涨空间,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根据小麦与玉米的比价效应以为玉米会大幅上涨,价位应该在1500元/吨为正常。为此我们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了解全国的玉米生产、库存、使用量等情况,并与在吉林、辽宁、内蒙等地搞运输的*等粮食经营者了解产区动态,基本上把握了玉米价格上涨和制约上涨的内外因素。随后,我们在上仓粮库召集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将我们所把握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转达,请各企业讲述自身渠道内得到的信息,大家共同探讨玉米未来发展走势,达成了玉米在短期和中期具备上涨动力,目标价位在1340-1440元/吨的共叫,并约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沟通,随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上报了关于玉米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猜测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市信息中心的认可,企业据此进行了适度的经营活动,大部分企业取得了毛利润15-20%的经营成果。

04年3月底,小麦价格上涨,部分企业根据我国粮食总体短缺的信息,得出小麦还将大幅上涨的结论。为此,我们深进农村、企业和消费者中广泛调查,深进了解,提出小麦价格全年处于上升通道,最高价应出现在10-12月份,最高价位在1700-1800元/吨,最低价应出现在6月底-7月初,最低价位在1460-1520元/吨的分析结论,并及时与*等五家国有购销企业和*面粉工贸有限公司、*面粉厂等8家个体私营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沟通,达成了在夏收前以销定购、以产定购、夏收初期充实库存的经营观点,避免了部分企业盲目抢购的行为。结果显示,小麦价格走势基本符合分析结果,仅高位区的猜测价格略显偏高,遵循这一经营思路的企业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04年10-12月份,我们多次对玉米、小麦、面粉、大米市场进行调研,综合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多方观点,结合我们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分别写出“玉米市场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小麦及面粉市场动态”、“大米市场出现降价形式”、“玉米、小麦市场近况分析”等10多篇分析猜测文章上报,并被中华粮网、中国商情网、粮油市场报等多家网站和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三、部分协调、密切联系是做好市场监测工作的基础

市场监测论文第9篇

【关键词】 区域房地产 风险管理 监测预警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是区域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波动尤其是非常态的危机波动不仅危及地区经济,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准确把握是政府制定区域和产业政策的基础。而且,区域房地产市场与区域金融环境密切相关,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值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情况下,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学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关于风险管理。强调狭义风险管理的美国学说,重点在风险的处理上,如威廉姆斯(Williams.C.Arther)和汉斯(Heins Richard M)等;英国风险管理学说侧重于对经济的控制和处理程序,如迈克尔(2000)等。其二,关于经济预警。以法国为代表的“经济恐慌学派”;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警告指数学派”;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指数学派;以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多指标监测系统。当今最受重视的预警理论是由Kaminsky,Lizoondo与Reinhart于1997年创建的KLR信号分析法。其三,关于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业周期含房地产周期本身的研究(Mueller,1999;Hendershott,1997等)和房地产周期对宏观经济影响(Brown,1984;Hekman,1985等)。房价预测( Quigley,1995;Pace,Barry,2000;Kelley,2005;Gouriéroux,Laferrère,2009等)。房地产市场评估方法:收益还原法(野口悠纪雄,1989;中尾宏,1996等);数据比较法;层次分析法(T.L.Saaty提出)。房地产泡沫及其形成机理预期(Blanchard and Watson,1982等)、银行信用(Richard Herring,2002等)、信息不对称(Allen,Morris and Postlewaite,1993等)。上述很多理论和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对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西方国家房地产制度和房地产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这些理论的具体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经济预警。我国关于经济预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1988年以前以引入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和波动的周期理论为主;1988年后自主研究阶段(袁兴林等,1988;顾海兵,1992,1993等)。第二,关于房地产预警。指数预警法,中房指数、国房指数、上房50指数、武房指数、北京30指数等;统计预警法(赵黎明等,1999;郭峰等,2006,2008等);模型预警法(胡健颖等,2006;余凯,2008等);模拟预警法(丁烈云等,2000;Chen,2009等)。第三,关于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多从微观角度如企业投资角度研究,涉及宏观的主要集中于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研究,泡沫论(吕宗泽,2010;吴敬琏,2011等);局部过热论(萧灼基,2005;叶剑平,2005;王晓国,2003等)。总体上,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的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建立合理可行的区域房地产预警系统成为学者和整个行业关注的热点,但还存在以下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现有房地产市场风险管理及风险测度、评价多从微观财务分析入手,鲜有从宏观角度研究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对房地产宏观市场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等,没有从影响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各个因数来定量分析其市场风险及风险程度。过多关注房地产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估及规避研究,缺乏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产生的基础、根源等研究。本研究试图从市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入手,以房地产市场风险体系的实证性监测、预警结论为突破口,通过对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风险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程度、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发展态势等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明确不同时期房地产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符合房地产市场发展现实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

二、房地产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风险。本研究认为,在短近期,房地产供给过剩与短缺,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所引发的市场风险都会通过交易价格和交易量的波动直接表现出来,所以从价格和交易量来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可以很好的把握短期内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状况。从年度或更长的时段来看,房地产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及供求平衡问题。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监测预警的内涵。指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震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从房地产供求格局及其未来变动趋势出发,着重对房地产价格和市场交易状况及后果所进行的预测、评价和报警。通过动态监测预警,对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宏观态势给出正确评价和科学预警,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预先拟定对策,提前采取必要的控制行为,以消除或缓解警情,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性运行状态。

三、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

1、监测预警的内容

主要围绕房地产市场运行风险系统展开:房地产市场供给风险子系统――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数率比值,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值、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增长率与全社会企业贷款增长率,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比值等指标的分析;房地市场需求风险子系统――主要围绕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因素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经济增长率、人均住房面积等;房地产交易风险子系统――主要分析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商品房竣工面积比值,商品房空置率,房价收入比,商品房价升幅与GDP增幅的比值等。

监测预警的手段:确定各指标值的风险底线及其区间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期初对监测指标进行预测对照确定的风险标准预测房地产市场风险程度并报警期末将监测指标观测值与确定的风险标准进行对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报警。

2、风险区间、警度区间的划分

要对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情况进行监测预警,首先要确定监测预警目标的标准,即确定市场风险的临界值,关键在于确定无风险区间或安全区间。无风险区间的确定首先要与经济理论和已经有的定性认识一致。确定无风险区间的思路是客观分析与主体调查相结合。按照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的研究,客观分析主要依据指标的历史数据,根据多数原则、半数原则、少数原则、均数原则、众数原则、人数原则、负数原则、参数原则风险或安全临界线的选择。主体调查法确定临界线的关键在于调查对象的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由于其相关知识、经验、分析判断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对同一问题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采用该方法确定临界线时要关注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本研究认为,鉴于房地产市场风险状况的判断是依据指标市场供给风险子系统、市场需求风险子系统和市场交易风险子系统构成的指标体系,可以运用扩散指数法来判断区域市场风险水平和程度。

DIt=■%100

若在t期内,风险指标个数等于指标总个数,则DIt=100%;

若在t期内,风险指标个数等于0,即全部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无风险,则DIt=0;

若在t期内,风险指标个数与无风险指标个数相等,则DIt=50%。

总体市场风险程度和等级依风险指标的个数和等级确定。

也可以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各指标的风险程度打分,用加权平均求出风险值,再根据风险值的高低判断风险水平和等级。将房地产市场风险划分为五种类型,由低到高分别是无风险、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与危机,分别对应无警区间、轻警区间、中警区间、重警区间和巨警区间,对应的警度分别为无警警度、轻警警度、中警警度、重警警度和巨警警度。

安全度和警度区间的划分采用百分制,并设定不同的符号与之对应。具体解释如下:

无风险(无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60分以下;

轻度风险(轻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达到60~69分

中度风险(中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达到70~79分

重度风险(重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89分

危机(巨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90分以上

对以上风险类型、警度类型的具体含义说明如下:

无风险: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区域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均在合理区间,表明房地产市场运行处于较好状态,利于或者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60分以下的状态。

轻度风险(轻警警度):用蓝色信号灯表示,指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超过合理区间,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存在轻度的负面、消极影响,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60―69分之间的状态。

中度风险(中警警度):以黄色信号灯表示,指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超过合理区间达一定程度,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存在较大的负面、消极影响,应该引起关注的状态,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70―79分之间的状态。

重度不安全(重警警度):用粉红色信号灯表示,指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严重偏离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80―89分之间的状态。

危机(巨警警度):用红色信号灯表示,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远远偏离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已经受到巨大影响,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90分以上的状态。

四、区域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的实证研究构架

区域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主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要首先根据搜集的数据及前面介绍的风险区间、警度区间的划分方法、原则来确定具体指标的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然后利用各指标的历史值及其未来环境的可能变化预测各指标期初预测值,根据预测结果对照风险区间、警度区间得出各指标的打分值,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到近短期房地产市场的监测预警结果并预报风险度和警度水平;到期末再根据各指标的观测值计算其得分值,然后对照风险区间和警度区间来对本期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预警结果评价预警准确度,如果预警结果与评估结果一致,可以采用该方法对区域房地产市场展开监测预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B7903

88)。)

【参考文献】

[1] 顾海兵等:未雨绸缪―宏观经济问题预警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2] 曹振良、高晓慧:中国房地产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叶剑平等:房地产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杨继瑞:中国房地产业的理论思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