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29:51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1篇

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如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极具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学徒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些不足:第一,缺乏根本性的保障,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宏观政策和制度支持。第二,学徒的“双重身份”还未能真正实现,即学生与学徒之间身份的转变存在一定困难。第三,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之间未能实现有机衔接,没有真正找到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利益点和学徒的个人利益平衡点。第四,没能实现职业培训与高职学历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2年实行2+1教学改革实践,2007年开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合作“冠名班”,2010年与“合肥和平国际大酒店”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正式开始订单式人才培养;2011年又与南京金陵集团旗下苏州金陵观园国际酒店、无锡金陵大饭店、太仓金陵花园酒店等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向深入,2012年与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合作成立“世纪金源班”,顺利完成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在酒店管理专业多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经验,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专业特点、招生生源和招生方式不同,从两个不同路途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844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

订单式是一种量身打造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是其核心要素。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从大一学生中招收学徒,达到录取条件的学生,通过学生、企业、学校签订三方订单培养协议,实现学徒双重身份。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酒店的具体需要,学院与酒店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培养学生(学徒)。第一学年,以学院为主体,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训练基础的专业技能。由订单合作酒店负责企业课程的教学,教学课堂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同时酒店定期派员到校宣讲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并进行专业实训指导。第二学年,企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负责落实学徒的工作岗位,委派技术骨干作为学徒的岗位导师,以以师带徒的方式实施在岗培养,并按照酒店岗位考核细则与方式考核学生。在岗培养期间,学徒享受与在岗职工一样的薪资福利待遇,学生毕业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就业岗位。

(二)“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普通班)

以专业与产业对接为基础,构建“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在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通过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分段灵活组织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学生先进行一年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的学习,然后到酒店进行半年专业课程的实习,以酒店营业性部门为主进行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一年的回炉教育,进行酒店运营管理与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在“校中店”见习酒店运营与管理,培养学生高级服务与中基层管理能力;最后一个半年是管理能力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

三、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招生制度,确定学徒双重身份

改革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制度,建立校企共同选拔学徒的制度体系。依据国家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和合作企业需求,对具有一定工龄、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实行面试;在应往届普高、中职、中技及同等学力自主招生和“三二分段”招生中,采用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择学徒,通过学徒、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实现学徒双重身份。

(二)实现校企的双元育人、交互训教

在高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专业导师”负责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企业“职业导师”负责培训岗位技能。通过学校专业导师和企业职业导师交互授课的方式培养学徒。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从而实现校企的双元育人、交互训教。

(三)构建训教交替的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应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与酒店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托,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入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开发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以适应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需求。

(四)创新学徒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2篇

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分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思想,以岗位为中心,培养能够适应当代酒店管理需要、具有高素质和职业技能、精通一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必须在教学中始终渗透新的教学思想。注重实用,即是教师应该摒弃和行业无关的理论以及说教,把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重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吃苦耐劳和专业技能的精神;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从事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将毕业生就业这一目标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加强就业引导教育,既要重视就业推荐、就业政策等的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良好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对酒店运营有充分的了解,使其主动谈及将来的就业发展,教师则通过良好的就业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基于就业引导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一些著名酒店的管理思想,与本专业特点结合,以酒店的需求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酒店的用人标准即是我们的育人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先进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技能,突出的专项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现代酒店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将它渗透到教学、课程、学生管理和教师队伍中来,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视分数、教学脱离实践的教学理念,树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软素质。事实上,软素质培养远没有专业学习、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易于操作,由于其内涵非常广,且细化和逐步落实较难。故而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尽快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酒店就业意识、就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培养的实践活动,包括咨询、指导、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将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活动中,逐步拓展素质培养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就业难问题。

3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深入了解酒店的管理以及发展趋势,这样在实习指导和教学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理论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的教学。双师型教师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的师资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体系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引进教师的渠道:在招收教师时,严格把关,除了考虑学历,还要考虑在酒店管理中的经验和从业能力等,拓宽招收渠道,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以引进酒店管理行业中高技能和职称的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者是选拔优秀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丰富实践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意识到自己应做学生的表率,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注重言行举止,从而影响学生。若教师在教学前不认真备课,课堂上讲话随意,有可能给学生传递错误的就业观,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教师要积极深入社会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申请到酒店一线部门去挂职锻炼,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为学生开展更优质的实训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加强校企的合作,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合作渠道,签订实习协议,为实习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平台,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多与规模较大、档次高、硬件设施好、管理较完善等星级酒店合作,因为这类企业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管理体系成熟,学生可以学到酒店管理知识,感受企业文化,使学生充满希望。

5结束语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3篇

1.1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与工作实际结合太少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3.3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不可避免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4篇

对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2012届及2013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共统计毕业生307位,在酒店工作的人数170位,平均酒店就业率55.37%。其中2012届毕业生178名,从事酒店和社会餐饮企业的人数为97名,2013届毕业生129名,从事酒店和社会餐饮企业的人数为73位。

二、酒店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酒店业的原因

1.酒店行业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201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平均工资以26406元位列倒数第二。根据2013年7月安徽省公布的合肥市最低工资标准,市区的最低工资为1260元。合肥市五星级酒店的基层服务员的平均工资在1800元左右,仅比最低工资高500多元。所以工资待遇低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实习结束后宁愿去其他竞争激烈的行业寻找机会,也不愿意选择在严重缺乏人才的酒店行业。即使是仍然在酒店工作的学生,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也不高。

2.酒店业从基层做起的传统

酒店业是一个相对重视实践经验的行业,一般情况下酒店的领导也是从酒店基层工作岗位干上去的,所以毕业生到酒店后基本都是从基层做起,基层工作时间的长短由个人的自身能力素质情况决定,且刚毕业的学生在酒店工作一般得不到太多的重视。想要得到晋升的机会也同样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累积,所以有些毕业生在基层经验累积充足之前就离开了酒店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3.现实岗位和心理预期的落差

在实际进入酒店实习、就业之前,学生缺乏对酒店深入了解,憧憬、幻想的是漂亮的酒店、高雅的工作环境、包吃包住的福利措施,但进入酒店之后,大多从事餐饮、客房的服务工作,工作量大、枯燥、强度高,加上酒店工作的轮班制导致生活的不规律,与心理预期形成强烈的心理落差。从国家旅游局的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154.13万的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仅32.05万人,高学历主要集中在管理层,基层服务人员学历水平偏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未毕业的实习生工作经验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与酒店基层服务人员相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产生摩擦,是导致毕业生放弃酒店行业的另一原因。

4.社会对酒店行业的偏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酒店的看法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社会观念仍相对传统,对酒店业评价不高。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酒店业也存在偏见,酒店服务人员在一些情况下得不到客人的尊重,甚至会因为一些细微的过失或误会遭到客人的无礼对待,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能遇上类似的事情,使得一些原本就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有偏差的同学更加坚定了离开这个行业的决心,因此,酒店业成为了部分学生的垫底工作,或者是择业中转站。

三、解决酒店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酒店业问题的对策

1.转变培养方式,院校与酒店深度合作

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采用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与酒店深度合作,与酒店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根据酒店的岗位设计或者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面,建立“校中店”“店中校”模式,做好与酒店的衔接。酒店应全过程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注重在校生的企业文化氛围熏陶,通过组织酒店员工与学生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对酒店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给自己定位。

2.合理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

酒店管理专业实行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进入酒店顶岗实习。学生大多被安排在餐饮、客房这样人员紧缺的部门做基层服务工作,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11年进行改革,实行“1+0.5+1+0.5”的模式,即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校完成一年的基础理论学后,进入酒店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第二阶段是相关管理知识学习,完成后进行管理能力实习。这样在每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之后进行实践,实践之后又将对酒店业的认识、感悟、遇到的问题带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对理论进行了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经过基层管理岗位的实践后,表现优秀的在毕业时则有较大的可能直接在基层管理岗位就业,减少酒店管理人才的隐形流失。

3.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非常重视,但是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心理辅导方面还是不够,缺乏系统的心理训练体系。针对学生在就业时心表现出来的情商偏低、承受挫折能力差、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培养。在校学习期间的心理培养方面,可以从入学时的专业教育开始抓起,开设心理学课程,成立心理辅导工作室,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全方位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培养良好的心态。在实习中,根据实习生的实习前的冲突心理、实习初期不适应心理、实习中期的复杂心理、实习后期的矛盾心理的心理发展过程,由专业指导老师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形成正确的职业心态。

4.加强沟通能力锻炼

酒店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客服务、与同事、上级相处中,沟通能力不佳会限制学生的职业发展。特别是当学生在外地酒店就业时,对新地方的陌生感、对新工作的不熟悉、对陌生同事的不信任都会是学生沟通中需要克服的难点。

5.酒店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化

酒店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化,让员工有一个很清晰的奋斗目标。首先对所需大学生员工岗位进行正确的设计和分析,明确岗位的发展途径及所需的知识、能力,同时引导刚进酒店的新人做出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制定行动计划,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6.提高薪酬水平,完善员工福利政策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5篇

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如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极具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学徒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些不足:

第一,缺乏根本性的保障,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宏观政策和制度支持。

第二,学徒的“双重身份”还未能真正实现,即学生与学徒之间身份的转变存在一定困难。

第三,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之间未能实现有机衔接,没有真正找到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利益点和学徒的个人利益平衡点。

第四,没能实现职业培训与高职学历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2年实行2+1教学改革实践,2007年开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合作“冠名班”,2010年与“合肥和平国际大酒店”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正式开始订单式人才培养;2011年又与南京金陵集团旗下苏州金陵观园国际酒店、无锡金陵大饭店、太仓金陵花园酒店等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向深入,2012年与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合作成立“世纪金源班”,顺利完成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在酒店管理专业多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经验,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专业特点、招生生源和招生方式不同,从两个不同路途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844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

订单式是一种量身打造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是其核心要素。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从大一学生中招收学徒,达到录取条件的学生,通过学生、企业、学校签订三方订单培养协议,实现学徒双重身份。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酒店的具体需要,学院与酒店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培养学生(学徒)。第一学年,以学院为主体,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训练基础的专业技能。由订单合作酒店负责企业课程的教学,教学课堂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同时酒店定期派员到校宣讲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并进行专业实训指导。第二学年,企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负责落实学徒的工作岗位,委派技术骨干作为学徒的岗位导师,以以师带徒的方式实施在岗培养,并按照酒店岗位考核细则与方式考核学生。在岗培养期间,学徒享受与在岗职工一样的薪资福利待遇,学生毕业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就业岗位。

(二)“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普通班)

以专业与产业对接为基础,构建“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在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通过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分段灵活组织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学生先进行一年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的学习,然后到酒店进行半年专业课程的实习,以酒店营业性部门为主进行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一年的回炉教育,进行酒店运营管理与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在“校中店”见习酒店运营与管理,培养学生高级服务与中基层管理能力;最后一个半年是管理能力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

三、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招生制度,确定学徒双重身份

改革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制度,建立校企共同选拔学徒的制度体系。依据国家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和合作企业需求,对具有一定工龄、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实行面试;在应往届普高、中职、中技及同等学力自主招生和“三二分段”招生中,采用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择学徒,通过学徒、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实现学徒双重身份。

(二)实现校企的双元育人、交互训教

在高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专业导师”负责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企业“职业导师”负责培训岗位技能。通过学校专业导师和企业职业导师交互授课的方式培养学徒。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从而实现校企的双元育人、交互训教。

(三)构建训教交替的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应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与酒店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托,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入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开发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以适应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需求。

(四)创新学徒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6篇

1.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毕业论文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现状分析、改革创新方面,其中蒋彦(2008)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目前高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就如何正确选题,确定选题的办法,如何更好地将论文设计与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在论文指导和答辩上体现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改进意见。杨建芳(2007)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指出“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产学研三者互补而又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好地磨合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白杨(2006)在毕业设计内容创新方面,提出了到被录用单位做毕业设计的观点;庄美男、林波(2007)对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对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多专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等;杨载田(2003)提出以学生为本,对其进行创新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式选题指导,加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特别提出要尊重学生的选题权益,建设一支创新性指导教师队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创作实践必要而足够的时间。王占九(2009)指出高职院校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范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特色进行改革,而毕业综合实践是一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新范式。钟振宇、周明荣(2008)根据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孙小红、徐世举(2009)根据目前高职毕业论文的现状,并结合作者对高职毕业论文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提高高职毕业论文的几点措施:启动时间提前,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提高师生认识,加强教师过程指导;有专项经费投入毕业论文工作。赵丽杰、赵丽萍、关晓彤(2007)提出通过对高职毕业论文与实践教学、科研和为企业服务的关系分析,将毕业论文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综观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专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研究相对缺乏,特别基于产学研模式下,分别从评价主体教师和被评价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反思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全面调查产学研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其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丰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细分研究。

2.样本选择与数据分析

2.1 样本选择

为全面了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课题组成员从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两个利益相关者一教师、学生入手,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力求了解双方对现行考核评价体系的态度。2012年4月~2013年4月,课题组成员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的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6份,回收率为98.7%,有效率为98.7%。同时深入学校在华南、华东、华北和四川地区的实习基地,向正在实习的学生以及已经顺利毕业留在实习基地就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0份,回收率为96.7%。最终用于统计析的有效问卷数量560份,问卷有效率为93.3%。

2.2 数据分析

2.2.1 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1.1 对学生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不是很高“不满意”度和“比较不满意”度总体达到67.9%,“中立”项占到25.6%,“一般满意”度占到28.5%,“满意”度选项为0。

2.2.1.2 学生论文的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的评价总体不是很高“无价值评价”高达48.7%,这是整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缺乏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学要求。

2.2.1.3 对学生论文写作态度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态度评价不是很高“不认真态度”和“比较不认真态度”比率共占到42.8%,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实习工作比较繁忙,时间上和精力上不足,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兴趣不高。

2.2.1.4 学生选题的新颖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9.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选题缺乏新颖性。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历年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酒店人才的流失、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酒店的薪酬管理制度方面,选题普遍比较宽泛,学生没有进行相应的细致研究,缺乏新颖性,即使指导老师提出了比较有意义的选题方向,但是感觉学生无法驾驭,论文写作的质量依然不是很理想。

2.2.1.5 学生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8.9%的学生写作的论文与自己的实习工作不相关,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对论文写作没有什么兴趣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看成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事情,不能在实习的过程中搜集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感觉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负担。

2.2.1.6 现行的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的教师觉得论文形式需要根据酒店专业的特点进行一定的修改,35%的教师提倡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论文,12%的教师认为论文形式单一、意义不大,5%的教师提出改用其他形式。由此可见,现行的论文写作形式不太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特点,可以结合该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与学生实习工作相结合,寻求新的论文写作形式,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2.1.7 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的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体系合理性,0.6%的教师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教师作为论文评价的主体定位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维度的取值明显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教师们也感觉到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亟待改革。

2.2.2 学生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2.1 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也不是很高,52.3%的学生选择“中立”项,“很满意”的情况只有2%,“比较满意”占9.7%,“很不满意”占到8.6%,“比较不满意”占到27.4%,“不满意”维度明显高于“满意”维度。

2.2.2.2 论文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无价值”的占到12.6%,“比较无价值“的占到27.4%,“中立”的占到48.6%,“比较有价值”占到11.4%,“很有价值”为0。由此可见,学生普遍对自己论文的应用价值评价不高,这跟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对论文的态度有关系。

2.2.2.3 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4%的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不相关,47.4%的学生论文与有实习有一定相关性。学生普遍反映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两者有效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冲突性。

2.2.2.4 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希望注重论文价值,减少形式的束缚,2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论文形式要求不符合自己的知识层次,26%的学生希望可以尝试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由此可见,学生希望实习论文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希望通过与实习工作的有效结合,通过实习体验完成论文写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把实习工作中的感悟和有价值的知识记录下来,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2.2.5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45.6%的学生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学生对考核体系合理性的认知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两个维度的取值要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学生们也希望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有所改革。

2.2.2.6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9%的学生认为“资料无法搜集”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36%的学生认为“选题与工作不能有效结合”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这些可以通过学生与实习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沟通得到一定的解决。如果把实习企业的管理者纳入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价主体中,引导管理者指导学生论文的写作,学生遇到的困难就会小很多。

2.2.2.7 毕业论文写作中各方面能力重要性调查

学生普遍认为论文写作过程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他们发现自己在实习或者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能否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自己最欠缺也是最需要的能力。其次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来“搜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写作成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内容需要经过论文指导老师的点拨,才可以明确思考角度和逻辑顺序。

3.改革建议

3.1 与企业管理者合作进行考评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可采取双导师制,即由高校教师和酒店相关人员组成。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上有优势,可以增加毕业论文的理论深度;酒店相关人员在实践经验上有特长,可以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系统,把企业管理者引入论文考核主体,充分体现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际运用价值指标的侧重。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论文的内容修改和论文成果的完稿,企业的管理者始终与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步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的素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可以有效引导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甚至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索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修改不合理的规定和措施。学生和企业都可以在这一过程有所收获。

3.2 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鉴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般实行的“2+1”模式,第三学年全年在实习企业中度过,理论教学基本退出。因此可以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献搜集、市场调查分析、信息搜索与整理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基础准备能力。进入实习阶段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自我寻找感兴趣的选题方向,然后与行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进行双向交流,确定论文题目,并确定论文成果的写作形式。然后在“学校老师+实习企业管理者”的双导师指导机制下,收集一定的基础资料,提炼出论文的大纲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改调整后,开始在行业内部通过与实习管理者、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层的沟通,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数据,然后进行一定的分析整理,完成论文的初稿。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做中期考核,对学生整个前期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量进行一定考评,并对论文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实训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实习过程继续征求行业管理者的意见,进行论文成果的修改。期间需要学生、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做好良好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束后,学生完成毕业成果的终稿,接受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的评定。

通过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控、评价,有利于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学校毕业论文工作,促使毕业论文质量呈现螺旋状稳步上升。

3.3 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改革现行的毕业论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内容与实习工作的结合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激励学生在实习的参考文献: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中,各评价主体都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

其考查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毕业论文内容与实习岗位的贴近度、专业贴近度和训练的实效性。二是毕业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如科学性与创新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也涉及毕业实践中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完成毕业成果的态度,如钻研勤奋与否、与导师配合是否积极认真等。三是毕业答辩的评价,毕业答辩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经过—年的实习之后,综合素养的展现过程。这部分主要是关于答辩论述思路和表达程度以及回答评委问题情况,如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回答内容是否深入和回答是否有很强的逻辑性等。

3.4 注重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

通过与各大企业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学校方面可以将往届毕业生的论文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类,优秀论文成果可以进行电子贮存,共享信息平台系统,供学生查询借鉴,也为教学、科研以及历届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对优秀的毕业论文,不仅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荣誉,还要推荐给期刊杂志争取发表,或选送参加各种评选,或提供给企业等生产机构作为科研参考,既实现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也能够激励学生重视论文写作,并不断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另外,校方可以出据书面鉴定,让毕业论文成为大学生求职和升学的名片,呼吁用人单位聘用大学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毕业论文质量高的学生,并把毕业论文质量作为是否推荐免试进一步深造的重要依据。企业方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把一些学生的优秀毕业成果转化成实践素材,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另外,可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提升员工的思考能力,鼓励员工在信息平台上共享知识成果和实践技能。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7篇

关于职业素质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纵观有关研究者对职业素质的定义,我们归纳为:职业素质是职业个体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通过遗传和后天教育、学习、实践和体悟形成的从事社会职业所应该具有的身体、心理、知识、能力、品德、性情、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可以分为五方面内容:一是职业品德素质(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二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具有的基础性职业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三是通用性职业素质,又可称为关键素质(如沟通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自我学习与管理发展等);四是专业性职业素质(包括从事本职业所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五是发展性职业素质(包括适应不同职业和岗位变更所需要的继续学习、职业迁移和创新、创造以及创业等)。

2创新与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培养课堂体系

本文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实践为研究对象,该专业伴随佛山市及珠三角旅游产业和酒店业的发展,经多年的办学积淀,其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2.5+0.5”的传统两段式模式“、课堂教学、企业课程实习、校内实训、课堂教学、企业实践”学工交替模式“、2+1”模式,与企业的合作由单纯的实习生输出到实现与多家本土著名酒店、国际品牌酒店合作办学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需求的酒店专业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外,更看重职业素质,在酒店行业主要看重的吃苦耐劳,协作忠诚的品质。我校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办学,研究并构建了针对五维度职业素质的“三课堂”体系。

2.1酒店管理职业素质三课堂培养体系内涵

依据职业素质内涵定义界定,酒店管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由五个维度的素质组成,根据行业及企业用人要求,确定五维度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通过三年三阶段三课堂贯穿融合培养:(1)五维度同步,三课堂融合:第一维度素质——职业品德素质(主要培养酒店管理职业道德);第二维度素质——基础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专业人文素养);第三维度素质——关键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沟通与团队合作、督导协调能力);第四维度素质——专业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管理能力);第五维度素质——发展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新思维与能力),五维度素质能力培养立体化嵌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五维度同步并进阶,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机融通培养(。图一)“三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关于三课堂的定义至今存在不同的划分标准及定义,尚未统一。本文对三个课堂的定义界定如下:第一课堂,指按照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在课堂(含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等)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程;第二课堂,以校园为教学情境,教育对象为学生的各类各层次学术、科技、文化、体艺等活动;第三课堂指校外企业实践、实习课程,包括企业实践实习、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培训及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第一课堂为育人主要渠道和延伸,重点建设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具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内及校外活动课程体系,重点培养五维度核心素质。(2)三年培养企业全过程参与。依托与合作办学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本培养模式,通过三个课堂全程渗入企业文化,一则培养出企业忠诚的学员,二则更好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强化企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和参与度,培育出更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2.2课程实施模式

2.2.1三课堂融合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五维度核心素质,以第一课堂为主要渠道,开拓具专业特色的第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主要包括校内课堂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分模块专业选修课程。在构建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酒店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时,立足于深入的专业调研、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对专业群不同专业的比较分析,确定出最能体现本专业的本质特性并与本专业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最为紧密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第二课堂,是以校园文化及专业文化为主作育人情境。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既体现了以专业性活动为主导、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打造成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亮点。以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性社团活动课程建设以及具有专业教育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从而形成与第一课堂相融通的专业素质教育环境与氛围,体现了学院与专业职业素质为本的培育特色。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素质拓展实践活动课程,以学院开设的、围绕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所设置的、与教学需要同步发展的素质拓展课程为基础,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社会研究方法训练、人文素质讲座、精品专业讲座、创业创新训练、文化展览等素质拓展方案推动横向、纵向的职业素质能力提升,打开学生视野,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二是酒店专业职业能力拓展活动,通过课证融合、订单班专项督导能力项目、酒店管理职业能力专项训练项目、职业发展与道德巩固系列讲座、专业技能竞赛。将学生的专项活动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社团活动课程的学习,独立探索建构课程的目标、内容、过程、方式、评价等课程体系。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和教师既是课程方案的开发者,又是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既注重与导师的合作,更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才能与特长。第三课堂为多层次校外实践课程,包括三阶段进阶式校外实习、社区实践活动、主题社会实践。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习方式。三阶段进阶式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企业见习--体验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实习—反馈—调整—再实习”的专业实习体系。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专业性实践,融汇所学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在实习期间,依托企业文化和企业专项资金支持,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主题社会实践、社区实践活动,如企业文化周及社会帮扶活动,通过这些主题社会实践检验专业学习,端正专业思想、增强就业意识,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同时以社会为教学空间的第三课堂,注重知行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中行、在行中学,激励学生自觉成才。2.2.2三年三阶段贯通五维核心素质,通过以上三个课堂实行分三年三阶段进阶逐步提升培养。第一学年为职业素质基础培养,体现通知性、启蒙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从事本职所需的人文与创新思维。第二学年为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成形阶段,体现专业性特点,从五维度素质要求专业学生练就酒店企业所需的核心素质,即是本专业的职业道德及规范、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职业技能扎实,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及创业体验作为加强前三者素质的提供辅助,人文课程对专业课程学习和学生成长、成才和成人的起到“化育作用”。第三学年为职业素质培养的巩固阶段,体现体验性、综合应用性特点。通过校外实习及社区实践活动综合强化五维核心素质,职业道德应更具岗位性、专业人文素养应更具专业特性,关键素质应注重协作与督导,职业技能应更注重融入社会的就业能力。(图二)该课程体系,突破了原有专业素质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这几年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明确了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善了职业素质教育计划,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使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同步推进、互相融合、逐年递进”,充分体现了学生职业素质的通适性、专业性、岗位性。培养了“留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真正满意。

3课程体系特点总结

酒店管理专业五维素质三课堂培养体系是基于实践应用探索,基于学生职业素质与多课堂结合培养的培育模式是现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实践教育培育模式的创新,其创新与应用价值可总结如下:

3.1确定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

根据学院“抓顶层系统设计,强过程质量监控,评人才培养质量,促专业内涵发展”,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酒店管理专业依托学院质量监控网络(即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基地实习指导教师两支队伍,系、教研室、学生科三个层次,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三个环节的质量保障),建立起了“全程监控、企业校验、循环提升、自我调适”的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

3.2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可操作强

将高职学生专业教学与职业素质整合为一体,具体落实到多课堂教学以及企业实践之中,也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采用恰当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和强化。以实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高职人才也应遵循此标准。本培养模式正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作为检验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为企业培养出忠诚的人才。

3.3多课堂融通:拓展多课堂特色教学,打造特色第二、第三课堂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8篇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瑞士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职业院校,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负盛名,连美国很多著名的高等学府都承认该学院的学历。瑞士“洛桑模式”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高。洛桑学院对教师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教师必须有实体酒店管理的工作经历,并且每隔三年都必须重新回到酒店里面进行学习,以不断更新酒店管理的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完全的实习制度体系。瑞士洛桑学院每年有近半数的学生将进入世界各大酒店实习,实习合格之后,才能得到国际酒店行业所认可的就业证书。因此,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酒店担任管理岗位的职务,而无须再从基层员工做起。从这也可以看出,该学院所培养的人才在定位上是酒店管理的高级人才,这也是该学院知名度较高的重要原因。三是建立了完善学生考评体系。瑞士洛桑学院要求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必须进行18周的酒店业务基本训练,每一周涉及不同的内容和课题,包括客房整洁、餐饮备料、大堂清洁、餐具洗涤等多个方面,基本囊括了酒店管理的所有事项。在完成每周的训练之后,由学院组织的考评专家对学生进行考评,考评不合格的,将继续进行业务训练,直到合格为止。

二、美国“康奈尔模式”

美国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其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颇具特色。在美国最为著名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当属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其曾被希尔顿酒店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称之为“全世界最优秀的酒店管理学院。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学术水平上来看,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很多国家将该学院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称之为“康奈尔模式”。具体来看,“康奈尔模式”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办学理念上,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坚持“产教“结合的理念,要求学院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不断适应酒店产业发展的要求,要将酒店管理的理论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因此,该学院按照最新的酒店发展模式设置了模拟酒店,这些模拟酒店有相应的餐厅和客房,但从来不对外开放,只供教学实践使用,这充分体现了学院注重学生具体酒店管理技能的培养。二是注重酒店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不仅仅设置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还开设了酒店管理硕士、酒店管理博士点,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酒店管理硕士和博士的学院,这就为培养高层次的酒店管理人才提供了平台。三是注重校企合作。为了提高学生的酒店管理实践能力,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与全球很多酒店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每一所酒店合作的过程中,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都以“培训包”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在“培训包”中列明对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要求,并要求酒店对学生提供各项酒店管理业务方面的培训服务。

三、国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高职酒店管理论文第9篇

1.错误的思想观念

一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着错误的思想观念,他们缺乏创业意识,更多的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在学习中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悲观心态。这种思想观念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校为酒店管理培养专业的、优秀的人才,长期以往,这也危害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2.服务态度差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服务态度较差,根本没有达到酒店管理行业的要求。这种较差的服务态度主要表现为:冷淡的服务态度,行为懒散怠慢,对待客人的态度不能一视同仁。酒店行业作为一个以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为衡量基准的行业,能否对宾客全心全意服务关系到了未来酒店的发展。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多也关系到了职业道德的问题。

3.缺乏敬岗爱业精神

敬岗爱业体现了人们对所选职业所表现出的一种认同与热爱,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话,是人们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的表现。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少热情,工作中一旦发生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的冲突现象时,那么不可避免的出现学生会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由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之余,还要重点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心。

4.诚信度不高

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中,通常会忽略顾客的需求,对客户许下难以兑现的承诺,对行业形象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引起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长久以来,在中国教育行业中,学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两者通常被混淆,因而,在教学中老师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甚至根本未设置职业道德课程,即便是有,也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对职业性质、就业形势与政策只能通过学校以外的信息途径。如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学生迥然不同的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道德标准的影响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教师是传道授业的人,他们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扮演着表率和榜样。但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并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学生一种与职业道德相悖的错误观念,在学生中间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

1.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上岗之前,他们的择业动机与职业理想,多是专业思想的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刚入学之际,普遍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甚至带有偏见。“酒店行业低人一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必然业导致引起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学校要对新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提高非专业任课老师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中,非专业课老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通常是片面,在授课过程中业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因此提高非专业课老师对本专业的认识极为有必要。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酒店行业中,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里汇聚了各种思想,倘若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那么很容易就被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所腐蚀,从而影响价值观与道德观。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根本起不到作用,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所有机会和场所。利用酒店管理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训练。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