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档案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4 15:21:44

档案专业论文

档案专业论文第1篇

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我国现行文件由形成单位管理,半现行文件由各基层档案室管理,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桎梏。

-小而全的管理模式,浪费严重

市县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1-2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整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仅以石景山市为例,目前共有170多个-、二级档案室,档案室面积3970多平方米,190名档案工作人员。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二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室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石景山市93%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兼职的,99%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每年调换率均在20-30%左右。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状况对实现现代化管理阻力很大。

三市县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很难提高工作水平

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法深入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档案被划定为进馆范围,因此,档案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工作压力非常大。

四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

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五文件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建立文件中心,半现行文件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文件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市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是市县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二、市县文件中心的体制、职能

一文件中心的体制

文件中心应为政府职能。当初美国建立文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是-种政府行为,而今我们建立文件中心仍应为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市县文件中心应是政府直属机构,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市县档案局的监督与指导。

二文件中心的职能

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

1、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

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

2、文件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文件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

3、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

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

4、文件中心的鉴定和销毁工作

鉴定和销毁工作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其鉴定和销毁工作由文件中心和文件形成者共同完成。

5、文件中心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文件

向档案馆移交文件是文件中心的义务,文件在文件中心保管10-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究竟多少年移交更合适,可根据文件中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用需求逐步确定。

三、市县建立文件中心的步骤

市县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市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

第二步:取代市委、政府下属局处单位的档案室,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

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眼前利益看,建立文件中心政府要投入一笔资金。过去是各单位分散投资,现在将分散资金、多方位投资变为统一投资,看似一笔大投入,而实际上比分散投资要节约得多。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基层单位节省了档案室占用的办公室,而市政?度胍槐首式鸾ㄎ募行牡墓ぷ饔梅浚蓟芾硪确稚⒐芾斫谠肌⒏咝А?BR>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单位不再配备档案员,而档案员大多是兼职,从眼前看,也没有减少工作人员,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可以统筹安排。总之,工作专一了,质量提高了,工作面更广了,现代化水平高了。

档案专业论文第2篇

(一)注重互动,强调团队合作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即通过实验去体会或感觉在理论授课过程中的某些知识点或程序,教师在课程实验中的作用相对比较突出。其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用文科专业大部分都是与社会管理实践活动相关的专业,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与应急反应能力成为课程实验主要训练的内容。

(二)注重过程,强调经验积累

应用文科专业大部分课程的实验都是对某种专业管理过程的模拟,如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课程实验。实验课的设置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提升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训练相关专业技能,还培养学生对某些专业实践活动过程的了解与感受。也就是说应用文科专业课程实验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与演练的课程,更是教会学生了解、感受专业实践过程的课程。

(三)注重应用,强调学以致用

与理工科专业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与敏锐科学研究视角不同的是,应用文科专业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某项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即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使学生具备某种专业技能,以此作为从事社会实践,生存于社会的资本。而课程实验则是培养学生这种专业技能的一个环节。因此,应用文科专业课程实验更加注重实验内容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四)注重引导,强调躬亲示范

应用文科专业的设置虽然侧重于社会应用,但更彰显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毕竟文科专业主要研习的是人文社会中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现象,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引与指导。教师在课程实验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应用文科专业的特色之一,它扩大了传统文科专业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加强调教师躬亲示范对学生把握专业知识的引导作用。

二、应用文科专业课程实验的设计思路

(一)以能力为导向,增加实验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要对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内容进行拆解与细分,明确不同实验内容所针对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充分对实验内容的丰富程度与学生操作的难易度进行论证;其次,实验内容设计要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连贯性相一致,既要符合学生专业技能养成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知识吸收规律;再次,注重实验内容的层次性,难易结合,动手和思考结合,实验和实训结合。笔者在设计实验内容过程中,充分论证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把握的程度,分门别类地对实验内容要求、考核标准与所包含知识点进行组配,设计了5组12类共25次实验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从文书撰写、制作到文书处理,再到文件归档整理,最后档案保存与利用的全过程,并通过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衔接,打造了文件与档案管理实验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文件与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了解与培养。

(二)以职业为导向,凸显实验的专业性与职业性

应用文科专业的设置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职业分工为依据的,以职业标准为准绳。由此,准确的职业定位和专业的职业导向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首先,课程实验的设计要凸显职业性,即实验内容要与职业接轨,与职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其次,丰富实验课程的授课形式,突出专业的职业特色,如实验课程可邀请专业从业人员进行讲解与指导,或实验课程直接开设在专业的从业机构,进一步提升实验课程的仿真感;再次,定期利用实验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专业感与职业感。

(三)以活用为导向,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课程实验设计要遵循“感受—理解—巩固—应用”四阶段的教学规律,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应用这一教学规律,使学生各种专业技能在不同课程的实验中得到均衡和协调的发展。首先,课程实验的设计要与理论授课内容相互吻合,并互为补充,要引导学生在课程实验过程中去验证和解答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养成学生专业思考能力;其次,课程实验内容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能够与职业定位相结合,突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再次,课程实验的设计要突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职业发展方向设计多样化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范畴内自主选择安排实验,完成实验。

(四)以体验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应用文科实验要设计以专业体验为核心的实验内容,例如参观、考察、采访、座谈等方式,让学生直接与专业人士接触、对话和工作,这种职业体验的方式不但能够增进学生与一线工作者的交流,更能营造课程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笔者在课程实验中增加了对黑龙江大学档案馆、哈尔滨市档案馆和黑龙江省电子档案馆三种不同类型档案馆的实地参观和职业体验的实验内容,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不同类型档案馆档案管理流程与方法,还在与档案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提升了自身对档案职业魅力的认知,增强了其对档案学专业的归属感。

三、应用文科专业课程实验开发与建设的策略

(一)实景模拟,现场互动

应用文科实验注重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即学生通过课程实验来体会、把握理论课讲授的知识点,但传统的文科实验课程相对枯燥、呆板,实验互动性不强,缺少一定的专业实践的真实性与层次感。应用文科专业课程实验的设计要注重开发学生的专业认知潜力,通过模拟专业工作现场或搭建实景演练场所的方式,增强实验场景的逼真性,以此提高课程实验的质量。同时,教师在课程实验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通过实景模拟和现场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率。如不具备实景模拟实验条件的课程,可采取专业实习或实践的替代方式融入相关课程的实验,以此弥补课程实验资源方面的不足。笔者在课程实验开发与建设实践中,尝试搭建模拟办公室环境,并采用学生分工协作的方式,模拟演练文书处理实验和档案整理实验,非参与学生对模拟过程进行挑错、打分的形式展开互动。

(二)丰富实验内容,注重课程间的衔接

在课程实验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课程实验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分成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单节实验;其次,要对单节实验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分析,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把握实验课程之间的连贯性。笔者所讲授的“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学”课程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文书学”课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最新的公文格式和教师提供的公文写作模板进行12—15次的不同文种的文件写作,第二学期“档案管理学”课程将对上学期制作的文件进行档案整理的一系列实验。同时笔者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将“档案管理学”课程实验细分为文件前期整理、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检索、档案编研与实地参观等7个专题实验,通过前后两个学期的实验,学生完全掌握了文件制作与处理和档案管理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个人与团队实验穿插,注重培养个人能力与团队意识

应用文科课程实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这种参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学生个体参与和团队协作两种。所谓个体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参与实验的过程;所谓团队协作,是指学生以3—4人的团队形式开展实验的过程。应用文科实验要结合实验内容,设计由个体参与和团队协作组成的课程实验体系,一方面通过学生个体参与,提高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转化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角色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就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团队的环境与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在学生个体参与的实验内容基础上,开发并设计了三个团队协作实验,即“文件收文与发文处理实验”“档案鉴定与销毁实验”“档案编研与出版实验”,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协作按照实验要求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学生参与程度高,反响较好。

(四)突破课堂界限,走向社会实践

档案专业论文第3篇

一、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是基于档案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根据对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呈现以下“三多一少”的特点:

(一)兼职人员多

18年来,北京市兼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不断上升,由78%上升至85.1%,而专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逐步下降,由22%下降至14.9%。

(二)高学历人员多

18年来,档案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快速上升,由7.5%上升至58.8%。

(三)中青年人员多

18年来,50岁以下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都在80%以上。2008年,35至50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53.8%,小于35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27.7%,两者合计达81.5%。

(四)具有档案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少

18年来,专职档案人员中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比例由26.9%下降至13.8%,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由50.1%下降至34.4%。

针对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兼职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多、中青年人员多和具有档案专业背景人员少等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部门的网络资源,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可以有效地发挥网络教育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等优势,从而达到节约集中面授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的培训率及迅速提升广大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是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有效方式

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表明,在职教育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接受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而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则是大规模拓展档案工作者受教育面的有效方式。

据统计,1991年,北京市档案工作者通过在职培训接受档案专业教育的人数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43.5%,而到2008年则上升至61%。由于具有档案专业学历人员的数量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在下降,因此,加大对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的力度势在必行。为扩大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的受众面,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档案局尝试着开展了半人工的非严格意义上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即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登载有关学习培训资料和考核试卷,要求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学习、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证书。因为档案工作者可以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学习培训资料和下载考核试卷,所以解决了其不能脱岗参加面授培训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参加学习培训、考试,并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的人员,合计有2万人。而2007年以前,北京市每年参加档案专业面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数最多不超过2300人。可见,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应该成为推进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首选方式。

据对国内31个档案部门网站有关档案专业教育培训栏目的浏览,了解到国内一些档案部门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档案部门网站完全具备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和考试功能。其中广州市档案局在广州档案信息网主页设置了“广州市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系统”登录入口,该系统具备学员网上报名(注册和登录)、打印报名表与准考证、模拟考试、查询成绩以及信息统计功能,但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学习采取集中面授方式,系统不具备网络远程在线学习功能;中国档案学会建立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网具备网上报名与学习功能,但不能在网上考试,学员在网上登记、注册并交费后可以在线学习,考试采取审核作业或文章的形式。此外,天津市、重庆市、湖南省档案局建立的档案信息网也仅具备网上报名功能。

鉴于目前互联网在档案部门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以及档案工作者踊跃参加网络教育培训的旺盛需求,北京市档案局探索建立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建立起全市档案工作者基本信息的动态采集制度,完善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及考试功能,充分发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加大全市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以及推进全国档案部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的建设思路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子网站,它将以方便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以开展档案专业网上基础知识和继续教育专题培训、考核为主体,同时兼具学习交流、知识传播、问题咨询等功能。

建立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本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结合:

(一)将教育培训管理权的集中与分级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按照管理权限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建设,教育培训网管理权限的分配取决于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现有管理体制。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北京市档案局主要应负责制定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构建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及组织编制多媒体课件、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建设的论证材料并组织建设等。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依职责和授权负责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具体建设、管理和有效运行。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主要应依职责和授权对所辖地区、所属系统或服务范围的档案工作者参加网上学习和相应的面授培训进行分级组织管理。

(二)将教育培训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本市档案工作者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依托于“北京市档案信息网”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系统。无论是本市人员还是非本市人员,无论是本市档案人员还是非档案人员,都可以登录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进行学习,但该网服务的重点受训对象是北京市专兼职档案工作者。由于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的身份不同,因此该网对登录人员的学习要求也会不同,即只需要求本市档案工作者注册身份信息、在网上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考试;而对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不作具体身份认证,其可以自由浏览教育培训网开设的业务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栏目内容。

(三)将网络教育培训与面授教育培训相结合

由于网络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补充,在培训对象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延伸,所以,要做好两者的衔接与结合。

对于新上岗或转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要做好网上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和面授实操内容培训的衔接。在整编档案专业基础知识网上培训内容的同时,做好面授课程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的编制。

对于已在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要做好面授专题讲座内容在网上的传播。每年应有选择地将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级研修班的重点讲座内容挂上网,延伸面授讲座的影响面。

(四)将教育培训网的功能需求与资金投入相结合

在制定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网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而在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时,则要注重循序渐进,处理好现实需求与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要在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确定网络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依据功能需求进行系统平台软、硬件设备的配置。系统建设切记脱离现实需要的贪大求全,避免造成资金投入与实际效果的比例失衡。超级秘书网

四、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设置的主要栏目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作为面向社会提供档案专业知识、业务交流、学术前沿及答疑解惑的平台,应具备方便本市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自主学习、考试和社会公众查阅浏览,以及提升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功能。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开设考核性、浏览性、辅导性及管理性等栏目。

针对本市档案人员开设考核性栏目:考核性栏目可分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栏目为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本市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岗位培训栏目”进行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并在考试合格后,进行面授报名和培训。档案人员只有在通过面授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由市档案局颁发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继续教育栏目为已在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每年选取面授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研班开办的重点课程课件。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继续教育栏目”学习并通过考试后,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针对登录网站的所有人员开设浏览性栏目:浏览性栏目包括专业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浏览性栏目为登录“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本市和非本市所有人员(包括档案人员和非档案人员)开设,主要登载《北京档案》刊发的部分专业文章、北京市档案系统历年获奖科研成果和获奖论著(文)简介、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档案专业知识解答等。

针对本市申报档案系列职称的人员开设辅导性栏目:辅导性栏目可分为考试服务和评审服务。考试服务为参加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的人员开设。自2005年开始,北京市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的取得,采取以考代评的形式。至2008年,本市申报档案专业初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仅为45%(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84.8%);申报档案专业中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为68%(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74.2%)。设置该栏目旨在提高本市参加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人员的通过率,加大具备档案专业职称资格人员在全市档案工作者中的比例。鉴于该栏目内容的组织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且职称考试是部分档案人员的自愿行为,所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收取一定费用。评审服务为申报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的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介绍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政策、程序,以及申报者应具备的条件、报送材料的要求等。

档案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文书档案;档案管理

文书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原始记录,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学校各部门如何利用档案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所收集的档案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具有专业化、多功能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单位以专业化档案管理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培养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为核心,以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认识

首先,树立专业化理念,提高专业化认识。档案管理专业化是指档案管理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也包括职业专业,国家对档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档案知识、档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我国有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其次,培养专业化精神,增强专业化意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塑造档案职业文化、职业品格和职业素养,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遵守法纪、保守秘密,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事业追求、职业理想和工作态度。陈希周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四忌”》一文中认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一忌态度冷淡,缺乏热情,二忌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三忌不熟悉馆藏内容和档案管理业务,四忌对查阅档案的人员不严格监视,对查阅过的案卷不经检查就人库。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克服“四忌”,努力做到服务质量专业化、学习培训专业化、业务技能专业化。

再次,建立档案管理专业化体系。蹇文燕在《浅谈基层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专业化构建》一文中指出,档案管理和开发专业化构建的路径主要有:一是提高认识,转变工作理念;二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专业化队伍;三是完善设备,加大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四是整合利用档案资源,促进事业健康发展。档案管理专业化的目标是人本化,要坚持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以保管为主向开发利用为主转变,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所有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离开了人所有的档案都没有任何意义。档案管理专业化过程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单位统一的文书档案标准,克服各自为阵、各自为术、各自为范的局面,积极推进文书档案建设一体化,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全面、准确、便捷的功能。

二、创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模式

要提高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模式,建设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管理独立、经费独立、业务独立的档案馆。《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把档案事业列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健全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机构,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应当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设置档案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检查和指导;档案馆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具有保管档案的专用库房,档案库房应当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高温、防虫、防鼠、防尘、防光等条件和设施。

目前,高校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文书档案产生并存放于各单位、各部门、各学院,或者单位内部设立档案室,由这些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管理零散,缺乏规范性、整体性,作用很难发挥,价值很难利用。二是成立档案馆的高校,文书档案由档案馆专人负责,各单位和部门指定兼职档案员协助做好归档工作,管理制度健全,文档生成过程规范,档案的价值整体得到利用。

三、改进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方式

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专业化、管理方式专业化、管理手段专业化、管理措施专业化等。陈丽在《提升四川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标尺》一文中认为,档案专业化管理是指以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从管理工作的各项专业环节入手,以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把服务者的工作重点集中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的管理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组织专业性、管理过程专业性、技术专业性、人员要求专业性等。

制度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并逐步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实现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为了提高文书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开发文书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必须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以信息化改变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档案馆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刊物、图书等媒介,采取出版、播放、陈列、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刘向在《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一文中认为,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程序员的档案知识水平。要根据档案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使软件所附有的功能适应档案管理的特殊性。还要进一步完善软件开发公司的售后服务,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对软件和系统进行升级。陈金水在《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助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一文中认为,要加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实现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业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及时配备业务档案现代化所必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业务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四、培养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批职业化、事业型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的关键。《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档案专业及相关知识,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守秘密,热情服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称评聘,并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文书档案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管理人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政治素质,在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上发挥表率作用;其次,要掌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具有文书档案的鉴别、识别能力;最后,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全面掌握文书档案的形成、收集、鉴别、整理、利用、保管等一系列专门环节。另外,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文书档案充分利用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贤文在《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干部档案管理队伍》一文中认为:“干部档案管理队伍应该懂得电子计算机操作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自如地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干部档案材料的贮存、检索,应该懂得录像、复制、缩微等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仪器,应该具有基本的化学、生物知识,以利用各种手段实行对干部档案材料的防霉、防腐措施,应该懂得中国档案发展史、干部档案史,等等。”为此,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使档案工作者从档案资料保管员向档案资源开发者和研究者转变。

其一,加强档案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发展档案学科知识体系,根据社会需求,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办档案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结合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培养档案管理应用人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人才和档案学研究人才。

其二,引进档案管理人才。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在职称评定、推优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吸引其他单位或部门具有档案专业学习或管理背景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

其三,选留档案管理人才。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留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改善档案管理队伍的学历、年龄、知识、学缘结构,增强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活力。

档案专业论文第5篇

    即使在机关,档案工作也参差不齐,存在许多问题。在年检中我们发现,一是不少单位没有建立综合档案室,各种门类、载体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分散保存的现象尤为严重;二是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没有及时收集、归档,散存在部门或个人据为己为的现象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许多档案馆位于党政机关的深宅大院内,俨然一个保密机关,较为封闭;二是《档案法》虽己颁布近二十周年,但档案法律法规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档案执法的刚性也不够。一种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并呈普遍性,至少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和威慑力。

    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是做好全社会档案工作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是每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时期社会档案意识的培养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探索新时期档案宣传的新方法。只有加强档案宣传,社会档案意识才能得到提高。“酒好也怕巷子深”,档案是一坛酿造多年又陈封许久的好酒,连闻名遐迩的国酒茅台都做广告,何况“养在深闺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丁钡牡蛋改?

    1、把开展宣传贯穿到工作的始终,档案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使工作与宣传同步进行。

    2、抓重点,不断掀起宣传工作的新高潮。根据档案工作的规律性,抓住重点时间、重点内容、重点形式,不断掀起宣传高潮。要掌握好时间,不要错过最佳宣传时机;内容要典型生动,才能吸引观众;形式不能陈旧,否则会使人不屑一顾。例如:在《档案法》颂布重点纪念日前后,开展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内容上要集中宣传档案法规,除正面内容的宣传外,配合一些违法案例宣传,使人对法律的理解更深刻,效果更佳。形式上不应仅搞搞展览,展览存在较大局限性,应考虑利用电视、报纸、网上、向各单位普发小册子、向各镇、街道提供宣传内容要求他们在各社区、村居代为刊出宣传板报等宣传面广的宣传形式。

    3、抓时机,把主管领导作为主要宣传对象。各级主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主管领导一般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主管领导,往往分管几个口、多个部门。档案部门应积极主动、抢抓时机,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突出一个“勤”字,即勤请示、勤汇报、勤动脑,不失时机、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勤动手,经常把工作情况、计划思路形成材料上报领导。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和活动,要争取主管领导参与,以便领导全面地了解档案工作。

    4、高瞻远瞩,把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档案意识应从学生抓起,且学生量大面广,是一个正在集中接受教育的庞大群体和后备力量,目前也是档案宣传的一个薄弱环节,应高度重视。

    建立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教育青少年学生;省、市级档案部门可编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档案通俗读物,服务学生教育工作;普及档案知识,让学生完整保存成长足迹,通过整理、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们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档案意识;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档案专题讲座。

    二要加强档案立法、执法力度。档案法规是档案工作的指南针,依法治档,用强制力强化档案意识的培养。营造以法促规范,以法促发展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动态管理,完善执法机制,重拳强化档案意识。

    十多年来,经过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客观地分析,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与社会预期和档案事业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并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首先,档案违法现象与行为仍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其次,档案行政执法乏力,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制裁。档案行政执法的对象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许多部门、单位面前,倒显得档案局这个执法主体是弱势部门,加上档案法律法规授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权非常有限,导致许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因此畏缩不前。

    因此,加快立法步伐,通过立法,进一步扩大行政处罚的范围,授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对于普遍存在的同时危害很大的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现的拒绝归档、拒绝档案安全保管等进馆之前的违法行为作为档案法规调整的重点。因为这些档案在进馆之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很大,进馆这后倒相对安全了。

    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专项执法,使执法工作的影响面日益扩大,努力推进档案工作法治化。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其中关键的是开展年检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将档案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这两项制度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档案工作及意识的全面提高尤为重要,且见效迅速,各地应全面建立。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对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与提高档案意识也大有裨益。

    四要重视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一个地方其他档案工作做得很好,农村档案工作未做好,是不完善的,档案意识的覆盖面也大有问题。长期以来,只重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农村档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农村档案的薄弱,所以应格外关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形势下,各地应制定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全面推进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村居建设档案、农村基础设施档案、土地承包档案、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龙头企业档案、村民档案、农民素质培训档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农业科技档案、农村文化档案。在现实条件下,推广“村档镇管”管理模式。主动加强服务,以规范化为抓手,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五要促进家庭档案观的树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档案工作做好了,社会档案意识真正会达到深入人心的境界。家庭档案应成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档案部门要积极倡导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

    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农民,家庭建档都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各地应积极开展家庭档案宣讲活动,通过建立示范家庭档案,举办家庭档案展览、讲座、经验交流会等,让百姓通过自己的档案感受生活的变化和祖国的进步。这是一项新工作,在建档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档案部门应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家庭档案的建立会使百姓充分体会到家庭档案与社会文明的密切联系,更多地感悟“修身齐家”的中华古训,这样社会档案意识也随之提高。

档案专业论文第6篇

1、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的特点

专业教学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城建档案、组织发展档案、民生档案等等,具有自身诸多的特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专业性非常强,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涉及到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教育性很强,因为其直接涉及到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实用性很强,因为专业教学档案直接关于实用学科的一些档案资料。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好好把握的方面。

2、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的功能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主要服务教学而存在,彰显了其较强的教学功能与教育功能;同时,专业教学档案也是一个反映和储备教学相关资料的知识信息宝库,能够很好为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研究反思与相关专业发展的研究服务,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作为学校的重要档案之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能够很好促进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其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

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尽管专业教学档案具有诸多的作用和功能,但是由于各个层面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价值取向与理念、模式与方式的选择、内容与范围的覆盖、功能的拓展和发挥、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面,非常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有效应对和切实处理。

1、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主要体现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从理念与价值取向问题上看,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共识,国际化和信息化理念明显不强。从内容和范畴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对专业相关的基础档案数据准备不够,涉及到的专业范围有待拓展。从模式与方式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没有整合好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整合融合和创新发展。从功能的拓展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涉及到专业教学档案开发利用不多,在某种程度上很缺位,彰显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开发不够。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组织机构上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时,管理专业教学档案人员的素质不高,而且档案意识不强,一般都是教学秘书附带在做;没有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更不要说相应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机制和体制建设。

2、引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建设存在各种问题的因素,来自学校层面、师生层面和管理人员等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投放到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显不足,导致了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二是受到学校本身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开展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不大,一种放眼全球和面向世界的态势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档案借鉴国际高校专业教学档案及其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做法。三是教师和学生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利用和开发不够,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教学档案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教学档案与教学工作、学生专业学习成长的互动关系,导致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内在驱动力不足。

三、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大学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构建国际化和科学化为主的价值取向和理念,紧跟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整合好专业档案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模式的关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提升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员档案学和专业学科的知识与视野,注重提升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1、努力构建信息化与国际化为主的价值取向与理念,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不断拓展丰富自己的建设理念,不断规范自己的价值取向。一是坚持质量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重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过程各个环节做到质量第一。二是坚持科学化和人性话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遵循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和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纳入科学化和轨道;同时注重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教学档案的发展内容和范围,力求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三是坚持国际化与标准化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与国际接轨,力求标准化发展。

2、与时俱进拓展专业教学档案覆盖的范围与内容,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覆盖面和惠及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根据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延伸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从而健全高职院校专业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内容体系,力争囊括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3、努力整合创新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方式,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同时也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力促两者形成整合互动的发展态势,形成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合力。

4、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努力增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宣传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让之努力服务于高校。

5、全方位提高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增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平台,从档案业务、教学业务、学科专业与网络技术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档案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力求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准备。

档案专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档案学;本科教学;课程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01-02

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是档案学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学科建设起到了支持和推动的作用。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档案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强调了档案学教育改革对于档案学适应新背景、新形势的必要性,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档案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从2004年至今,全国三十多所档案高等教育院校相继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着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以黑龙江大学档案专业本科教学为例,对其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寻档案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档案学本科教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自1984年成立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在改革变化着。笔者对2007年以来的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以揭示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现状。

2007级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17门,具体包括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学概论、中国档案事业史、办公自动化、管理学原理、信息学概论、外国档案管理、档案微机管理、档案法规、信息管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课程实习(专业);专业选修课22门,具体包括古代汉语、科技信息检索、中国政治制度史(古、近、现代)、社科文献检索、人力资源管理、东北地方史、管理心理学、专业外语、人事档案管理、档案应用软件介绍、特种档案管理、科技情报工作、秘书学、档案行政管理、书法、社会学概论、中国古典名著赏析、历史文献学、方志学、文物鉴赏、档案价值研究、CAD文件管理。2008级专业必修课17门,将信息管理和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改为选修课,增加了秘书学、VB程序设计;专业选修课25门,删掉了东北地方史等一些史类课程,增加了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网站建设等信息技术类课程。2009级专业必修课17门,将办公自动化改为选修课,增加了科技信息检索,专业选修课25门,稍作调整。2010年以后沿用2009版教学计划。

通过分析,可将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的建设现状概括为几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置稳定性较强

2007年以来虽然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稍有调整,但是专业必修课的门数始终保持在17门,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由2007级的22门增加到2008级的25门,并一直延续至2012级。这说明,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稳定性是比较强的,这种稳定性对档案人才的培养是有益的。

(二)实验课程、实习(专业)有特色

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使其能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更要使其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课和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2007年以来每一届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验课程和专业实习。实验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相匹配开设的,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且各大高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成为学生们实习的基地。专业实习成为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最有特色也最为出众的一个环节。

二、档案学本科教学课程改革的原则

教学课程改革是完善课程体系的必经过程。只有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课程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是课程改革应当遵循的总体原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并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确立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案,以达到完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高素质档案人才的目的。

(一)厚基础

“厚基础”即指档案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视档案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基础理论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门类齐全,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档案学专业,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宽口径

“宽口径”就是要以档案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多门课程多个方向发展为辅。1998年,我国教育部在专业调整与合并时,将原隶属于历史学的档案学专业划归到管理学名下,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并列[1]。档案学隶属于管理学,而且又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并列的情况出现后,档案学势必会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信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产生融合。与此同时,随着图情档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相关学科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促进传统档案学理论向更广阔的方面扩展,而且也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是促使档案学教育向更深、更高的层次演进和发展,从而为培养“宽口径”人才提供了可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档案对历史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档案学专业曾经隶属于历史学,从这两点来看,不能因为档案学专业如今学科属性的改变而放弃与历史学的密切联系。因此,课程体系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类课程需要保留下来。

(三)强能力

实践性强是档案学这门学科的重要属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极其重要,因此,实践教学应担负起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中流砥柱的重任[2]。所以说,档案学本科教育应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实践课程调动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作用。

三、档案学本科教学专业课程改革的趋势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改革正是实现变化的有效途径。目前,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问题。而问题的出现,恰恰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预测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趋势的过程中,要时刻铭记和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一)基础理论课程改革

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的调整,即档案学专业,成为管理学门类下“图书档案类”二级类下的专业。这次专业调整顺应了国际档案学理论研究和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适应了我国档案事业建设对高层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3]。既然档案学已划入管理学门下,那么档案专业课程的设置势必要增加管理学方面的课程。而且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丰富档案工作者的管理思想,目的是要用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未来的档案工作者,这恰恰成为改变传统档案观的基础[4]。黑龙江大学目前档案学专业课程中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未能满足培养学生管理思维、管理能力的需要,建议增设此类课程。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作用,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政府将成为档案信息一体化的重要实现场所,电子政务是实现档案信息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今后档案学发展的方向,亦是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样的背景,对档案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以及计算机编程、网络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应逐步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

此外,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发挥与相关学科融合渗透的优势,在选修课方面增加一些例如档案行政管理学、档案社会学, 档案目录学、档案经济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心理学、档案美学等分支学科的课程,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贮备。

(二)实践课程改革

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管理型实践型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从黑龙江大学目前档案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实验课程、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实验课程和实习的课时如果能更多一些,从学校课堂、实验室、社会三个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锻炼,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将更容易实现。

(三)打造专业特色

黑龙江省档案馆因大量清朝满文档案而闻名全国,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的专业特色可以依托于此。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可与黑龙江满语研究所合作,设置偏重满文历史文献开发方向,增设例如清史、档案文献编纂学、历史文献学等课程以辅助满文档案的整理与开发;也可与黑龙江省档案馆建立合作关系,翻译整理满文档案。这种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打造,有利于传承满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更有利于为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斌.对档案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4,(2).

[2]陈辉,于元元.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研究――以档案学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

档案专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档案学 课程建设 民族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24-03

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课程现状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前身为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档案学专业大专班,开启了内蒙古地区的档案学专业教育。8年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院)探索出了适合民族地区档案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在此基础上,民院从2013年开始招收档案学专业本科班。这是档案学专业在民院逐步受到重视的表现。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档案学专业的特征如下:

(一)创建较晚,相对年轻

根据2011年的统计,全国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高校共有34所。相比中国人民大学与武汉大学这些顶尖的高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档案学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在规模、经验、学科层次、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相对不足,但是它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

(二)全国唯一采用蒙古语授课的档案专业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创建了内蒙古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唯一的蒙古语授课的档案学专业。其师资队伍和学生都是蒙古族。教科书大多是引用其他院校编著的汉文教材,极个别课程由本院专业教师编写蒙文教材。

民院的档案专业教育是适合内蒙古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展现民族院校特点的专业教学。但是,民院的档案专业教育起步晚,加上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和文化差异,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档案专业相比差距很大,需要更新与完善。

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专业教育开始重视和突出信息化管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民院档案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

(一)师资力量欠缺

南京大学的《全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显示,截至 2011年,我国设有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34 所,教师 311 名。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各院校的档案学专业教师平均11人。这个数字比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的教师平均数少得多。加之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当地政府不重视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对档案学专业的认识不够,民院档案学专业教师出现巨大缺口。

首先,缺乏学习档案专业的教师。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教学人员几乎都不是出自档案学专业,只是通过自学教授档案学课程,这样“边学边教”达不到科研高度。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教师只能是“专门教师”,而不是有需求的“专业教师”。

其次,专门教师人数仍然不够。民院的档案专业教师共4名,相比前文提到的全国此专业平均的11人少很多。4个人的师资队伍,却要承担本科教育中多达40门的专业课,每个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都非常沉重。

总之,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教师不仅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人数、专业层次上也达不到标准,这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巨大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民院的档案学专业建设一直在摸索、更新、完善。由于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因人设课”的现象愈加明显,导致课程设置混乱。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考虑档案学的专业特点、无视民族地区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完全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的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也不符合民族院校的特点。因师资队伍较弱和信息化管理意识缺失,民院至今仍没有设置适应时代的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等课程。另外,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课教师忙不过来,从档案机构聘请的教师时间又有限,只能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找出合适的人选开设课程,这就导致课程安排的连贯性和科学性较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因档案学专业特点和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目前高校档案学专业比较重视实践环节。但是因为资金不足、思想保守,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教学还停留在注重理论及原理的讲授上,基本没有辅的教学手段。实践性较强的档案整理和档案保护技术类课程,既没有校内的实验室,也没有校外的实习基地。在这种相对单一、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下,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

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很多弊端,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加以克服,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专业课程改进的建议

有学者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完成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趋势是多向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目的是提高就业率,为社会需要服务。”借鉴该学者的观点,对民院的档案学专业课程的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数量充足的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

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是实现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民院档案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是相对年轻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相对较弱。所以加强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十分迫切。要建设高水平的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让现任档案学专业教师学习、深造、进修的机会。三是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档案工作者担任专业教师。这样能够提高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员,为自治区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为高层次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课程体系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建构。时代在变化,不同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有不同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有了较大的拓展,可以由原来单纯的档案馆辐射到社会各个行业。就业市场延展,对档案人才的要求提高。

现代化的档案馆不仅要做好传统纸质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因此,需要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多元的知识结构,包括掌握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信息社会“无纸化”办公成为潮流,因此,在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档案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需要精通专业业务、“一专多能”。在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建设成为主流。因此,档案学专业毕业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应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宏观管控、管理信息系统等能力。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满足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课程体系

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为培养档案学专业人才建立的,通过课程的设计与配置,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全面的发展。档案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针对目前民院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可以尝试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体系大概由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毕业论文五大板块组成。以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的课程体系为例,包括了公共基础课(必修,占总学分的30%)、专业基础课(必修,占总学分的20%)、专业选修课(选修,占总学分的30%)、任意选修课(在全校跨学科选修,占总学分的10%)、实践课(必修,占总学分的8%)、毕业论文写作(必修,占总学分的2%)。这样的体系建设层次分明、重点明确,值得借鉴。民院可以选择性、批判性地应用以上课程内容,还可以根据当地的需求进行增减。需要注意的是重复的内容尽量省略,比如关于立卷归档的内容在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教材中都已详细介绍,可以先讲细致,后讲简略。

(四)加强实践教学

从档案学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文档一体化,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档案、信息一体化是大势所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现代化通信设备、文印设备、光学设备等已进入办公场所和档案工作领域。对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实践教学。

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先接受理论知识,然后进入实际工作,通过操作深入理解领会专业知识。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潘玉民教授、玄月教授在《短学期制背景下的档案实践教学》中,以上海大学为例提出了校局馆联合办学模式、与社会联合办学等较具创新性的办学思路。

借鉴上海大学的思路,针对民院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善实践教学。一是与档案管理机构合作建设档案学专业。民院可以同内蒙古档案局(馆)或呼和浩特市档案局等机构签署共建档案学专业的协议,设立奖学金与学科建设基金,共同经营档案学专业。这可以减轻民院的资金投入,档案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教学培养更有针对性的人才。二是与档案管理机构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聘请内蒙古档案局(馆)或呼和浩特市档案局的专家为兼职教授,档案学专业的教师也可以积极参加档案局(馆)的教育培训、科研立项、学术研究等活动。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档案机构提供实践平台,符合民院的实际情况,能够加强实践教学。三是在档案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档案实践教学是长期性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程度和专业实践的动手能力,可以在档案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只有学生有了实际认知,才能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于深化教学改革与发展当地档案事业都有益处。

四、注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档案学专业的民族特色

民院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档案学专业强化优化的根本途径。民院的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在内蒙古本地就业,所以学科的建设必须彰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一)建立民族档案系统的必要性

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区域,蒙古族档案文献资料极其丰富,其内容涉及蒙古族文学、历史、地理、经济、语言、文字、艺术、医学、方志、谱牒、民俗等。对这些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价值评估,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信息资源的发掘利用同时并进,充分发挥蒙古族档案在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旅游文化开发、传统工艺发展等方面的利用价值,展现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这就需要建立具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民族档案学专业。所以民院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还应增加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外语、蒙古族文化历史等课程,也可以开设口述史课。这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快民族文化大区的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就业率,拓宽档案学专业课程内容

档案专业教育的职能是培养各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民院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档案专业教育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需求,增加文秘学、管理学、信息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内容。如今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效已成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追求的共同目标。加上内蒙古地区普遍存在着文档合一,甚至文秘档合一或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综合管理的问题,从档案学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文档一体化,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档案、信息一体化也是大势所趋。为了提高就业率和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民院的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应该考虑培养多学科融合复合型人才,使毕业生可以多方向就业。

(三)拓展培养目标

根据自身的优势,民院可以将蒙古族历史档案的特点和文化研究相结合,培养个性化的人才。所以,民院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分层次。首先应满足本地区需要,重点培养适合内蒙古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档案专业人才。这是民院档案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够满足蒙古语档案管理需求的少数特殊人才。因为元朝、清朝历史档案中有蒙文档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需要蒙汉兼通的档案专业人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很多满文历史档案,满文的起源与蒙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民院可以利用民族优势针对特殊需要培养专门人才。特殊培养的对象需要认真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各种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强,对民族档案有兴趣又能刻苦钻研的学生才能成为培养对象。这是民院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二个层次。第三是民院的培养目标应该面向世界。蒙古族无论对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有很大的影响,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从多方面研究蒙古族历史,他们需要蒙古族历史档案资料。所以民院可以对英语基础好、历史学了解深入、档案专业扎实的具有特殊潜能的学生进行深化培养,从写作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信息加工、数据化处理、档案保护技术、外语等多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作为全国唯一以蒙古语教授档案学专业课程的院校,民院探索的民族档案教学特色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地区的民族类院校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 孟世恩.对档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 档案学通讯, 2006,(4).

[2] 王向明,顾倩倩. 论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J] . 档案学通讯, 2008,(4).

档案专业论文第9篇

档案学教育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促进我国档案学专业教育更好的发展,文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现状,并归纳出当前教育的几点不合理之处,同时对档案学专业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好。

关键词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建议

就目前我国档案事业建设而言,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可谓其建设的核心部分,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实现其建设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为了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能够满足社会对档案专业人士需求的高材生,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在创建之初到发展至今历经了多次改革,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曲折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现状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档案学高等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基本现状

1.高校开设专业情况。随着我国国家档案事业体系建设逐渐的完善,档案工作的扩大与发展,急需大批优秀的档案专业高等人才来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档案学科从无到有,从附属其他学科到独立,在档案学学科成立的几十年来,其中包括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档案专业本科教育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已经逐渐步入到一个大规模、实质发展的阶段。就目前而言,我国共有34所高校开设档案学专业,开设硕士点高校26所,拥有博士点院校10余所。可见在短短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内,档案学高等教育专业发展较快,其专业地位可见突出。在近几年来,拥有档案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平稳并无较大波动,逐渐进入了一个稳定、缓慢增长的阶段。

2.培养层次与招生情况。就我国高等院校来讲,目前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培养层次。与欧美国家以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为重点相比较而言,我国档案学专业更重视对本科生的培养,但由于档案专业属于冷门专业,很少为考生及家长所知道,所以在考生报考数量上一直属于较小规模,但数量逐年有所增长。同时,由于档案专业具有的高就业率、考取难度小、竞争力低等优势,不少该本科专业或非本科专业学生选择考取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所以研究生数量也稳中有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档案学专业在向重点培养研究生方向转型。拥有档案学专业博士点高校数量在近些年也有所增长,社会与高等院校对档案学学科的发展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

3.师资力量现状。据相关文献分析,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规模相对稳定,数量增长缓慢,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各高校的发展规模,也与各高校的招聘标准有关,招聘门槛过高与高学历人才偏少这一矛盾可能是造成档案学专业引进师资缓慢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具有博士资格的高校逐渐增多,这也意味着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将会大幅度提升,并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档案学学术研究方面,档案学专业高校教师是主力团队,也是档案学发展方向的领头人。

4.课程设置情况。档案学专业发展至今,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以及改变档案学专业学生的厌学态度,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也经历了几次改革。面对形形行业的兴起,档案形式、种类与载体趋于多样化,这就使得社会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逐渐提高。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课课程体系一般由四类构成,分别是档案学基本理论与档案事业类、档案管理基础类、现代档案管理类与历史档案管理类,在这四类方向书目中挑选6—8门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主要有《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事业史》、《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撰学》、《外国档案管理》等课程。在这一基础上,各高校还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开设相关课程,由于高校侧重点不同,各校教师团队研究主流方向不一致,或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其所开设档案学专业课程也各有千秋。此外,一些院校还注重对档案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但目前档案学国家精品课程数量较少,可见其发展空间还很大。

5.就业情况。档案学学科不同于其他热门学科一样为大众所知,但正是这样一门较冷的学科,在高校生毕业后,却有着较高的就业率,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讲就业率都处于高位。这一现象也是由档案学专业高等人才培养数量少与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大的矛盾造成的。对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而言毕业后就业率则更高。档案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去向主要由以下几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或选择继续深造。但近些年来看,由于年轻人越来越具有个性化,更偏向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工作方向的数量有所下降,而更倾向对企业单位的选择。因此,企业也成为档案学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一大热门方向。根据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学校应针对企业特殊性在本科课程中开设相关知识课程培养具有针对性的档案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完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知识课程体系。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则更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

二、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招生数量偏低。虽然档案学专业有着较高的就业率,但该专业招生率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却略逊一筹。每年选择档案专业为报考第一志愿的应届生实属少数,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档案意识薄弱,不少考生及家长根本不知道有该专业又何来报考一说。二是考虑到就业情况,与其他专业风风火火的招生情况相比,档案专业本来招生规模就小,人气也不旺盛,难免让社会大众觉得档案专业缺乏生气,误以为其没有发展前景。三是随着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年轻人个性多元化,他们渴望刺激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档案工作相对安稳、枯燥没有挑战性,且收入、福利等经济方面低于其他热门高薪行业,所以大部分考生很少会考虑该专业。

2.跨考研究生本科专业五湖四海。近些年来,考研热“高烧不退”,由于档案学专业报考难度小、竞争力低、就业压力小等因素,大量非档案学本科专业的学生都报考了档案学专业硕士,这部分学生也成为档案学研究生生源的支柱力量,但人数的充足不足以掩盖其背后的学生专业素质问题。由于跨考的原因,大部分档案学研究生都缺少相关档案专业背景知识,但其本科专业背景知识却十分广泛,这就造成了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的难度。与档案专业本科学生一视同仁的单一化教学方式是目前大都高校都采取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针对跨考生自身专业素质采取相应的改变教育措施,所以大部分跨考该专业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活下来依旧迷茫,潜力并没有得到发挥。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标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点应是满足档案事业发展人才需求,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快速包围,信息技术等科技的出现对传统档案工作及档案学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仍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依赖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产生阻碍影响,理论与实践脱节还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档案信息环境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环境,新型档案专业人才的市场日益扩大,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期许也有所增加,但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的滞后,很难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档案专业人才的期许。可见,培养目标单一、重成绩轻能力、不与时代相呼应一味灌输课本知识这一定位实在难以符合当今档案人才培养方向。

4.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陈旧。由于信息时展过快,再加之档案学学科的不稳定、归属不明等特性,档案学科的许多专业课程也面临着危机。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种不合理情况:一是有些档案课程过于陈旧,与现代化进程完全脱节,但一些高校仍保留其科目,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二是一些高校为了跟上时代潮流,开设一些意义不大、营养含量低的档案专业课程。三是学校公共课设置太多,导致专业课数量缩水。四是所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分布不均,造成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在教师教学方式上面,也存在着不合理性,现今高校档案学专业招聘的教师都具有各专业领域内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但这也侧面反映出虽然这些教师受到高等正规教育,理论基础方面深厚,但其实大部分教师都缺少实践工作经验,没有在档案工作岗位上长时间锻炼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理论输出,教学内容相对空洞,对实际工作需求与应该用的档案知识不能进行良好的结合。

三、对档案学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扩大招生是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步,各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小规模招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资力量的扩展,从而对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阻碍。扩大档案学专业的招生不仅会增加社会大众对档案学专业的认识度,还可以有效地宣传档案工作,让社会大众对档案专业有所改观。我建议可以站在宏观角度促进档案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在联系中着重突出对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与档案工作的宣传,将档案专业的优势与特点让大众知晓,例如社会需求量大、高就业率等,同时扩大招生规模,争取更多的生源,让“冷门”变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改良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对档案理论及实践的整体把握,这无疑对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竞争、社会环境适应过程中有极大的益处。随着社会日新月异,档案学专业在高等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与时代相契合,努力朝着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转型。在这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档案专业高等人才培养方向应有所改良,并提出以下几点改良意见。(1)注重专业素养与知识面的拓展。笔者认为,所谓专业素养不应局限于对传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对档案工作所需技能的把握,还应与时俱进扩大知识广度、增强思维深度。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档案工作门类增多、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化,技术的进步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拘泥于过去的单一化培养。作为一名现代档案专业人才应该熟练地掌握现代技术并且对与档案相关行业的知识有所了解,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各行各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要求提高,只有实时了解社会需求,对档案信息价值的挖掘有着尖锐的敏感度,档案专业人才才更好地适应档案工作环境,为我国档案事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大学本科的普及化,高等教育也在一步步走向大众化,由于学生较多,学校就存在难以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而档案学恰恰是一门十分考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所以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要格外加强对档案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平时可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接触档案实际工作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现代档案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档案专才。(3)注重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他们都很看重档案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企业单位而言。但当今大部分档案人才都缺少这种创新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时紧密结合时展作出相应改变,可以结合时事教学,与学生互动探讨,锻炼学生开发创新的能力。在适应能力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使档案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中去。

3.课程体系优化。在当前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上述学生专业素质、知识广面、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等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虽然近些年来,档案专业课程体系有所改革,但从整体角度来看还是相对落后的。笔者认为,档案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建立在既能够扎实学生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在公共课与专业理论课的结合基础上,还应该开设一些与新时代下社会需求相呼应的实践课程,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课程构架。毕竟档案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无论搞学术研究还是从事档案工作,都离不开实践的积累。如若因为客观因素,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单位,可在学校建设实验室让学生学习一些现代化技术如档案保护技术、缩微复印技术等。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配合下,帮档案学专业人才提高综合素质。

4.教育方式变革。传统的档案教育方式是在室内通过教师围绕课本知识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思想。笔者认为教育方式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做到活学活用。所谓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学术情感、学术道德与价值取向都应该在教育中有所体现。档案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使其文化底蕴雄厚,还要培养其对学术、文化、社会的责任以及对档案专业的研究热情。专业素质与专业人格的共同教育,才能培养出足够优秀的档案专业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入情感教育,多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档案专业产生足够的认同度,充分肯定档案专业的发展前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更加有信心。在信息时代,档案教育事业的建设急需找到新方向,只有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优化档案高等教育结构,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专业人才。

作者:殷雨鸽 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拥军,张斌.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研[J].档案学研究,2011(5).

[2]任越.档案文化研究悖论及其消解之道[J].档案学研究,2016(1).

[3]郑惠萍.浅析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档案学研究,2014(12).

[4]任越.文化哲学视阈下档案文化层次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6(1).

[5]孟世恩.对档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