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6:20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TSP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

创新素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第一素质,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工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组建大学生科技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如何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科技团队就成为主要的问题。

1各个高校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高校对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师生共组”或“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或以“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组队模式,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教师行使主要管理权,负责管理活动或指导作用,学生被动参与。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DP),国内著名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PRP)、北航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2+4+X”的培养模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所提出的典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模式都是从上到下瀑布流水型的结构。要构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首先要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形成一级管理和技术核心;然后扩展到硕博士研究生,形成二级管理和技术核心,最后才是本科生的团队,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为主。这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结构,本科生的团队位于体系的最下层。或者仅仅以虚线框所示的部分为主,形成“导师负责,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分解任务;细化管理,多方激励;相互交流,有效沟通”为准则的团队。

不难总结出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的特点如下:(1)成员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或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良好合作的基础和经历;(2)要求有2-3名核心成员,科研成员拥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级结构,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3)多以“课题”组建的课外研究团队。

2现有团队模式和趋势的分析

2.1团队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是一个常态且稳定的结构,而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团队流动性就比较大,尤其是本科生,受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团队结构十分不稳定,人员流动性特别大。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处于底层的本科生团队,往往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功能结构,本科生的工作常常只是最基础的“体力型”工作,因为“脑力型”的创新工作,在上层结构中已经完成!由此,从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来讲,线性结构的本科生创新团队就是一个瓶颈,有待改进。

2.2师生沟通问题。和在指导教师与硕博士研究生这一级,由于导师制对导师和学生的明确指定,相对稳定,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和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还处在理论课为主的阶段,从而,研究生教育中的以导师制为主体的创新团队的结构,也不太适合直接照搬到本科生的团队建设中。

2.3教师指导方式和作用。指导教师位于最顶级,这样不利用教师直接参与团队的活动,往往出现“挂名”现象,很少有时间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或者直接委托博士生、硕士生充当指导教师,这是指导太松;同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管得太多或过紧,则会对本科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创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其发展趋势――走出流水型结构的羁绊,要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辅,要在本科生团队内部形成有效的自我学习和进步的螺旋上升结构,指导教师作为其中一部分,淡化主导地位,形成互动,互相反馈,推动团队上升。

3引入TSP为核心搭建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

3.1 TSP概念。小组软件过程(Team Software Process,TSP)是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提出的用来指导开发软件相关产品的工程小组过程框架。通过定义一整套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规范,小组软件过程对项目组的开发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小组软件过程以统一的工作流程、共同的工作目标、建立开发人员小组、工程小组协同工作为基础,从而以高的生产率生产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小组软件过程是以工作组形式进行软件开发的软件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可度量的过程。执行方式主要是迭代的过程。一个开发周期分为几个迭代。过程中的角色依据开发过程中的活动设置。

3.2制定应用于科技团队的TSP过程的合理结构和流程:

(1)科技团队小组框架。TSP过程的突出优点在于过程迭代、事先分析,拥有一整套的实施过程、步骤、角色和方法,对团队的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团队小组的框架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团队成员、团队规程、团队管理。团队成员的要求是个人技术完善,包括个人能力度量、评估和计划;团队规程用以团队构成,包括目标、角色、过程、计划;团队管理指导团队工作,包括交流、协调、跟踪和报告。

在这个团队小组中,不再存在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的由指导教师团队到硕博士研究生团队,再到本科生团队的从上至下的结构关系;也不再分高年级本科生组、低年级本科生组,包括其中的核心工作组、成员组等;全体成员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有的只是角色分工不同,做到教师和学生都为主体。由此,在管理工作上,服从管理角色的分配,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先充当管理角色,后逐步过渡到学生,这样可以逐步使学生参与管理工作,且是有序参与。学生可以将从教师那里学习的管理角色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用于自己的角色工作中,以此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这样就打破了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构成了非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

(2)科技团队小组信息反馈。在团队小组的信息反馈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以角色为基本单位。在团队小组中,角色作为信息反馈的基本单位,是沟通的基本主体。根据确定的角色,团队成员间以迅速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可以快速简要的交流。

原则二:坚持双向、多向沟通。

实践证明,双向沟通比单项沟通更为有效,双向沟通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在团队小组中,沟通的过程一定存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如果发送方发送的消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可能发送方就要重复发送。所以,即时没有问题或者更好的建议、想法,也要及时给对方反馈。表示已经接收了对方的信息,以利于后面沟通的进行。

(3)科技团队小组工作过程。根据一般的项目管理理论,一个项目可以分为调研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和集成阶段。团队小组的工作过程由一系列的阶段和活动组成。各个阶段的发起是通过计划会议开始,在第一次计划中,项目的整体规划和下阶段的详细计划将被制定。组员在每一个阶段开始时做好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遵循制定好的过程,跟踪计划中各种活动的执行情况。在每个阶段后,要进行检查和分析判断,用于指导下个阶段发起时,更新原定的周期性的阶段计划。根据项目的情况,可以每3至4个月为一个阶段,并在阶段内进行重建,同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计划不再适应工作或发生重大变故或成员关系调整时,计划也将得到重新更新。

这样在理论体系上就形成了非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的结构形式为TSP核心+多向信息反馈机制+螺旋式上升结构。

3.3以TSP过程为核心科技创新团队的实施指导。以TSP过程为核心科技创新团队的实施通过小组创建步骤来确定目标、选择角色、制定计划,以及保持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形成指导。

确定目标:当小组开始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和接受一系列的共同目标。团队小组通过使所有成员参与目标定义过程的方法帮助小组成员们接受全组的目标。目标的制定可遵行SMART法。

选择角色:确定目标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明确责任。角色包括:小组领导、开发经理、计划经理、质量经理/生产经理、技术支持经理。角色涵盖了小组活动的主要范围,也为小组成员分配了一定的责任。这些角色和职责必须由所有小组成员而不是一两个人来承担。

制定计划:小组确定了目标,分派好角色后,就要确定一个达到目标的开发计划了。使用小组软件过程将整个工作划分为多个部分,编入多个开发周期。确定每一个周期的内容,预期的规模及产生最终产品的方法等。

内外交流:交流太少是小组中的普遍问题。对内,如果每周的例会可以保证,交流问题一般就可以解决。对外交流是指小组与其他团体的交流。

这样在管理实践上就形成了非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的指导过程为确定目标+选择角色+制定计划+内外交流。

4结语

通过构建了非流水型的以TSP核心,包括多向信息反馈机制的螺旋式上升结构作为体系结构的团队体系,使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所依靠,真正起到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为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步骤。

通过改善现有团队的构成和运行方式,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创新教育的教学质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模式,使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真正起到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事实上,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大学,不同专业的科技创新团队还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特性相关的不同的特点。研究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开展结合本身实际的研究,探寻更为有效的高校本科生开展创新活动的体系结构,进而寻求更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肖晓萍.师生共建型科研创新团队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2):125-127.

[2]周治军,肖云龙.大学创新团队导师制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140-142.

[3]杨胜.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之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24-126.

[4]段海滨,龚光红,吴江.航空航天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76-79,86.

[5]蒋永荣,李天煜,将东云.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

[6]Watts S.Humphrey著.韩丹译.小组软件开发过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1.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6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建设创新型社会,越来越重视国家科研能力的提升,而作为主要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的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创新水平、甚至是综合实力。而一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则要受到高校科研团队的影响,因此不少高校纷纷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很多优秀的科研团队更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来贡献。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科研团队的绩效还不令人满意,如何充分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作用,促进高校科研团队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科研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1高校科研团队的定义

“团队”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质量管理小组”管理风行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而关于“团队”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乔恩•R•卡曾巴赫把团队定义为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高校科研团队也是就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团队,它是指在高等学校中由有着共同的愿景、技能互补、围绕着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组建是学校为了培育和发展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以培养高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工作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最终目的的。

2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

2.1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团队都是以重点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为依托的,例如湖南大学的汽车整车技术研究团队就是以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

2.2研究方向多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由于受到自身科研基础和科研条件的限制,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和应用基础领域。

2.3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之间比较熟悉

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一般是由本校内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他们或者本来就属于同―个领域并且已经使用共同的研究方法,或者彼此之间早已比较熟悉,因而能使高校科研团队尽快地对科研目标或共同方法等达成共识,使科研团队缩短成员之间的磨合期,从而能迅速地出成果、创佳绩。

2.4高校科研团队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团队都是以国内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为带头人或者骨干,并且有3-5名核心成员,他们有着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使得科研团队成员间能够优势互补,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3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

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提升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水平和科研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团队健康良好运行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立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对科研团队进行绩效指导、考核、奖励和发展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团队的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设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计划、记录团队成员的绩效表现、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及合理运用等内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个部分。

3.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就是设定科研团队的目标和工作计划,通过目标设计来界定科研绩效,对于高校科研团队来说的话绩效计划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全员参与和讨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将每一个科研人员的个人目标和科研团队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科研团队的总体目标,并把科研团队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到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实际工作和研究中,并由全体科研团队成员进行相互的敦促。

3.2绩效计划的实施

高校科研团队在制定绩效计划以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要对绩效计划进行实施,科研团队的绩效计划其实质就是科研计划,如何制定和实施科研计划这是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高校科研团队可以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承担的各类资助项目等进行设计,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科研计划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应该随着科研工作的开展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更,以使绩效计划能够趋于完善。

3.3绩效考核

(1)明确考核主体和客体。在这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考核时,仅仅是对团队中的单个成员进行考核而忽视了团队总体层面的考核,或者仅仅重视团队的绩效而忽视团队成员中成员间的差别。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科研团队的整体绩效,又要考虑作为个体的团队成员的绩效。

(2)明确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依据。要明确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依据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力求全面、量化、操作性强。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际工作高校科技工作中发现,要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进行考核,其中有五大重要指标必须进行考核,它们分别是: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五个方面。高校科研团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设计相应的考核指标来对科研团队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4)确定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时间。一般来说,对于高校科研团队进行考核应该以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周期为基础,根据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周期来确定考核时间,也就是每完成一个科研阶段进行一次考核。当然在这其中,也可以进行月度或者季度考核,记录科研团队和团队成员进行考核的所有信息,在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控与考核,从而提高科研效率。

3.4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完成以后并不代表绩效管理的终结,它还必须对团队成员绩效情况、考核结果反馈改科研团队成员,使得被考核者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并重新制定自己的发展与科研规划,从而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效率。

一般来说绩效反馈有助于被考核者提高工作技能和改进工作绩效,也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完成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以后,绩效管理工作也还需要继续,因为这个时候绩效管理并没有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运用,考核好的成员与考核不好的成员如果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话,那么整个绩效考核都是失败的,因此这个时候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合理应用。

一方面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奖惩方案,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得到强化的作用,奖励考核成绩好的团队成员,处罚考核成绩差的成员;另一方面要根据考核的结果重新制定科研团队成员的发展计划和科研计划,甚至可以重新考虑科研团队成员的人选。

总之,高校科研团队对于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意义重大,但是高校科研团队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我们在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时不能全盘的运用与企业中对工作团队进行绩效管理的办法,在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更加注重团队所有成员的参与,注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尚水利.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2]尼基•海斯.成功的团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春花,杨映珊.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建设创新型社会,越来越重视国家科研能力的提升,而作为主要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的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创新水平、甚至是综合实力。而一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则要受到高校科研团队的影响,因此不少高校纷纷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很多优秀的科研团队更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来贡献。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科研团队的绩效还不令人满意,如何充分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作用,促进高校科研团队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科研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1高校科研团队的定义

“团队”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质量管理小组”管理风行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而关于“团队”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乔恩R卡曾巴赫把团队定义为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高校科研团队也是就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团队,它是指在高等学校中由有着共同的愿景、技能互补、围绕着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组建是学校为了培育和发展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以培养高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工作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最终目的的。

2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

2.1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团队都是以重点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为依托的,例如湖南大学的汽车整车技术研究团队就是以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

2.2研究方向多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由于受到自身科研基础和科研条件的限制,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和应用基础领域。

2.3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之间比较熟悉

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一般是由本校内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他们或者本来就属于同—个领域并且已经使用共同的研究方法,或者彼此之间早已比较熟悉,因而能使高校科研团队尽快地对科研目标或共同方法等达成共识,使科研团队缩短成员之间的磨合期,从而能迅速地出成果、创佳绩。

2.4高校科研团队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团队都是以国内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为带头人或者骨干,并且有3-5名核心成员,他们有着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使得科研团队成员间能够优势互补,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3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

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提升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水平和科研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团队健康良好运行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立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对科研团队进行绩效指导、考核、奖励和发展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团队的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设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计划、记录团队成员的绩效表现、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及合理运用等内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个部分。

3.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就是设定科研团队的目标和工作计划,通过目标设计来界定科研绩效,对于高校科研团队来说的话绩效计划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全员参与和讨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将每一个科研人员的个人目标和科研团队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科研团队的总体目标,并把科研团队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到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实际工作和研究中,并由全体科研团队成员进行相互的敦促。

3.2绩效计划的实施

高校科研团队在制定绩效计划以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要对绩效计划进行实施,科研团队的绩效计划其实质就是科研计划,如何制定和实施科研计划这是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高校科研团队可以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承担的各类资助项目等进行设计,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科研计划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应该随着科研工作的开展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更,以使绩效计划能够趋于完善。

3.3绩效考核

(1)明确考核主体和客体。在这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考核时,仅仅是对团队中的单个成员进行考核而忽视了团队总体层面的考核,或者仅仅重视团队的绩效而忽视团队成员中成员间的差别。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科研团队的整体绩效,又要考虑作为个体的团队成员的绩效。

(2)明确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依据。要明确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依据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力求全面、量化、操作性强。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际工作高校科技工作中发现,要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进行考核,其中有五大重要指标必须进行考核,它们分别是: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五个方面。高校科研团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设计相应的考核指标来对科研团队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4)确定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时间。一般来说,对于高校科研团队进行考核应该以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周期为基础,根据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周期来确定考核时间,也就是每完成一个科研阶段进行一次考核。当然在这其中,也可以进行月度或者季度考核,记录科研团队和团队成员进行考核的所有信息,在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控与考核,从而提高科研效率。

3.4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完成以后并不代表绩效管理的终结,它还必须对团队成员绩效情况、考核结果反馈改科研团队成员,使得被考核者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并重新制定自己的发展与科研规划,从而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效率。

一般来说绩效反馈有助于被考核者提高工作技能和改进工作绩效,也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完成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以后,绩效管理工作也还需要继续,因为这个时候绩效管理并没有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运用,考核好的成员与考核不好的成员如果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话,那么整个绩效考核都是失败的,因此这个时候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合理应用。

一方面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奖惩方案,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得到强化的作用,奖励考核成绩好的团队成员,处罚考核成绩差的成员;另一方面要根据考核的结果重新制定科研团队成员的发展计划和科研计划,甚至可以重新考虑科研团队成员的人选。

总之,高校科研团队对于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意义重大,但是高校科研团队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我们在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时不能全盘的运用与企业中对工作团队进行绩效管理的办法,在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更加注重团队所有成员的参与,注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尚水利.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2]尼基海斯.成功的团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春花,杨映珊.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4篇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入学科综合发展的时代,各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使得任何个人的力量必须在团队或项目组的支撑下方能完美地实现。油气田的勘探及开发科研涉及到地震物探、钻井、测井、地质等各个学科领域,因此开展科研工作必须组建团队。如何有效发挥团队作用,使油田科研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从而有效指导油田生产,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团队成员个体能力

团队建设强调团队作用的发挥,但团队的力量是由团队内每位成员个体能量的叠加,因此团队里每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最重要的。尤其是在科研工作中,每位从事研究的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否则无法胜任科研工作。在高效团队建设中,人们常常谈到团队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做出合理的计划、进行有效地沟通、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具备强有力的领导等等,这些均是发挥团队作用所必须的。但还有一项常被人们忽略的是团队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在科研工作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必备的技术知识才能具备一名称职的科研人员,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发挥自己作用,否则是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论断已成为当今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真理。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竞争力的关键是知识而不再是实物资产”。因此,科研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且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参与到科研任务中去,并实现创新。

目前,青海油田科技人才是相对缺乏的。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博士生和硕士生等高学历人员更少,加之科技人员年龄偏大,许多科研任务仅仅依靠油田自身的技术力量无法完成,不得不需要外单位的协助方能完成,严重制约了油田的长足发展。

在青海油田目前有限的科研力量情况下,如何提升团队每个成员的科研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应使每个科技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学习科技知识的氛围,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通过自学、内培、外培等多种渠道使科研人员不断充电,掌握开展科研工作必要的科技知识。其次,在实际科研活动中,通过“以老带新”、“师带徒”、“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有压力才有动力。只有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迫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学习相关知识。再次,在开展科研任务组建科研团队时,应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差异,尽量做到团队的科研人员具有不同的专长和一定的年龄差异,这样通过项目实施和日常工作交流,使得科研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提高,从而提升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二、制定合理项目计划,确保团队成员各尽其能

开展科研项目离不开策划,做好项目设计是顺利完成科研工作的有力保证。一项科研项目往往涉及多项技术,多人参与,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项目开展之前就应根据任务类型详细策划,划分实施阶段,按照做什么、什么时间做、在哪儿做、谁来做、如何做以及为什么那样做的“5W1H”原则进行策划,编制项目计划书,画出详细的项目计划表图等。

通常一个合理的项目计划可极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做好项目计划呢?首先应明确项目总目标,确定项目研究内容及达到的目的。根据项目研究总目标和研究内容,可将项目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相应地,按照子目标明确每个子目标的研究内容。其次,策划项目研究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和达到的阶段目标(即子目标)。在划分项目研究阶段时,应明确该阶段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实施措施或方法,指定实施人员以及实施地点、规模等。项目阶段划分是项目计划的关键一环,应充分考虑阶段的周期划分是否合理、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配备是否恰当、各成员的职责是否明确且分工合理、取得的阶段成果如何得以检验或验证等。再次,在策划好各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应明确关键阶段所处的位置。因为在科研工作中,真正的技术难题和创新往往仅处在一个或二个关键阶段。若关键阶段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么整个研究项目将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关键阶段,策划时应确保给予充足的人力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应明确各阶段的接口,即一个阶段完成后如何与另外的阶段进行对接。一般有两种对接方式,一是一个阶段完成后另一个阶段的工作方能开始,即“串口对接”;二是不同的研究阶段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即“并口对接”。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项目研究内容而定,合理的接口可使团队成员职责明晰且不重复,提高效率。最后,画出详细的项目进度表,用图表形式展示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责任人以及达到的目标等。合理的项目进度表可使项目团队成员一目了然地明确其职责,明白何时、何地干什么以及达到的结果等,从而可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

当然,制定科研项目计划应充分考虑每个团队成员的意见,进行充分讨论沟通,经过若干次的修改后方能最终形成。科研项目管理包含着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关键点管理、变更管理等诸多要素,在制定项目计划中应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作用以及相互关联。合理的项目计划可确保项目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及职责,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使团队成员各尽所能。

三、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创建和谐团队,提升团队凝聚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德。油田科研项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任何一项科研项目必须依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方能完成。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创建和谐团队把每位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共同目标。一个和谐的团队可使每位成员增进了解、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消除隔阂、建立友谊,从而提升团队凝聚力、实现共同提高,使科研工作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开展,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科研项目工作中,如何实现有效沟通呢?首先,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因为项目负责人不仅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而且还要与团队外的相关组织或人员进行沟通。在日常科研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应当把团队成员当作工作伙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带领团队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作为团队的领导应用鼓励的语言激励成员,用抚慰的语言关心成员,用严肃的语言约束成员的不良行为,从而在团队中创造一种和谐欢快而又积极向上、工作认真的工作氛围。

其次,有效的沟通不仅是团队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每一位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天花费在“听、说、读、写”等沟通活动上的时间约占60%―80%。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无论是正式场合的交流还是日常的非正式交谈,我们都应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耐心倾听对方的语言。交流时,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词汇,并注意表述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声调、语气、身体姿势等。

日常工作中通常运用“6C原则”建立有效的沟通,即完成、清晰、体贴、简明、礼貌和正确,如何把握好这六项原则是团队建立有效沟通的关键。科研工作中,由于项目组成员的学历知识、性格脾气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甚至矛盾的地方,正确应用沟通中“6C原则”可以有效化解矛盾、增进团队和谐。在6C原则中,体贴和礼貌属于非语言方面的,但对于有效沟通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经常会忽略的原则。另外,善于倾听、保持微笑、适当的音调和身体姿势均是沟通交流时重要的非语言要素。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使我真正体会到沟通交流时的非语言方面的要素是多么的重要。由于在交流沟通时没有耐心倾听对方的心声、不顾对方的情绪选择不恰当的词语,而又急着表述自己的想法常常使对方产生讨厌甚至反感的心理,使沟通交流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中断,导致双方的不愉快。

善于克制自己,把自己放在对方立场上是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技巧之一。柏拉图说:“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征服自己,而最卑鄙可耻的行为莫过于被自己所征服”。克制和忍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建立有效沟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修养。沟通时,一句不该说的话会掀起一场大的风波,会失掉好多朋友。因此我们在交流沟通时应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一时的狂怒常会铸成大错,使真理变成无理,愤怒往往始于愚蠢而终于懊悔。

人是有感情的,在沟通中应采取坦诚态度才能求得有效地合作。团队成员交流的双方应互相信任并注意仔细地聆听。关键的沟通技巧是积极聆听。过去,人们常常只注重说和写的能力培养,而对倾听的能力则不那么重视。事实上,倾听的技术对于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团队中,作为管理者不善于聆听常会导致相互间沟通受阻,相互协同难以进行。作为管理者,应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接触,以收集和信息,若不善于聆听,则可能难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因此,作为团队中每位成员都要学会有效的倾听,掌握倾听的艺术。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交流双方的信任感,这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要提高倾听的技能,应努力做到:使用目光接触;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应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不仅在充分聆听,而且在思考;必要时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要有耐心,不随意插话。

科研工作水平的高低,体现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有效发挥团队作用可极大提高科研水平,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科研成果。高效团队作用的发挥需要团队成员的有效协作,有效沟通是实现高效团队建设所必需的条件。总之,有效的沟通在团队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沟通可实现对团队成员的控制和激励,为团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无论是团队的管理者,还是团队成员都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培养信任感和积极的沟通态度,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注重沟通技巧,克服沟通障碍,从而实现有效沟通,提升团队凝聚力,以求最大限度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

油田科研工作离不开团队,高效的团队需要每一位成员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和科学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树立长效学习的理念才能使每一位成员获得不断更新的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科研工作的要求。团队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制定合理的科研项目计划,只有做出合理细致的项目计划,科研人员才能各尽其责,更好地发挥作用。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相长;电网规划;团队建设;措施;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43-02

“相长”理念源自《礼记・学记》的成语“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本文主要研究面向配电网规划方向的工程、教学与科研三方面相融、相长的综合团队建设课题。

一、综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行业电网规划现状与需求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电网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确、合理地电网规划及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基建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国网公司到县级供电公司,对电网的建设都非常重视,投入资金逐年递增,特别是“三集五大”改革之后,县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运行更坚强、更优质、更精细的配电网。为此,各地县公司都以2010年为规划基准年,2015年为规划水平年,2020年为远景展望年,编制了当地的“十二五”配电网规划,并着手开展每两年一轮的配电网滚动规划,但是因技术力量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规划,配电网规划的深度不够,含金量低,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部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大为降低,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整体规划相矛盾,特别是配电网内各变电站不同出线之间手拉手供电、同一个变电站不同出线之间的手拉手供电,以及按乡镇地域、高速路、铁路等分区供电项目未能统筹考虑。部分项目设计标准低,未预留足够的扩用回路,特别是变电站的出口处占用线路通道,严重影响日后的负荷增长需求,导致线路通道无法开辟,最终造成重复投资,费工、费力、费资金。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建设一支精干、高水平的电网规划团队来解决。

2.高校电网规划方向与教研脱离联系

目前,国内本科高校研究电网规划各类课题的学者及成果颇多,但严格来说与工程实际联系的程度不高,很多成果对地方尤其是县公司电网规划的指导意义不大,课堂教学上往往也仅限于理论层面。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电力类专业,教学安排侧重于电网规划的步骤,并能结合旧例开展常规性的电网规划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能力,然而却存在着因研究不够深入、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规划方案水准不高等弊端。严格来说,目前电网规划业内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不足现象严重,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全方位的团队。

3.电网规划工教研相长,相得益彰

在现已明朗化的电网兴建的大背景下,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建立一支工程、教学、科研并重的电网规划团队,意义非凡。首先,团队基于地方电网规划工程开展科研工作,课题致力于优化网络结构、解决规划难题等,易产出实用性强、效益明显的科研成果;其次,这些科研成果反哺于工程实际也必将大大提高电网规划水平,很大程度上将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与经济性;再者,团队结合地方电网规划开展教学工作,使得课程组织与课程设计更有针对性,缩小学生的所学、所会知识与工程实际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综合团队建设目标

1.团队能力与素质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打造一支围绕电网规划而开展教学、科研、工程服务等工作,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教学能力出色、科研成果显著、工程质量优良的高水平团队。

2.团队结构目标

根据高校及行业的实际情况,一支稳定的电网规划工程、教学、科研团队人员应为15人左右,其中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应为10人左右,来自企业规划专责的兼职教师3名,来自高校科研专家的特聘教授2~3人。学历与职称方面,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应达到8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2~3人。

3.团队成果目标

(1)整合优化系列课程内容,打造优势专业。根据工程需求,紧密结合高校电力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推进电网规划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与优化系列课程内容,突出电网规划教学点的“厚基础、宽结构、强实践、重能力”特色,建设省级精品专业1门,优秀选修课3门,促进专业品牌构建。

(2)构建“工程=学习”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地电力系统每两年一次的电网滚动规划工程,并以此作为专业学习的“大作业”,探索“工程=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树立教学团队成员具有工程职业能力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提升团队整体科研水平。团队基于地方电网规划工程开发科研课题,以专业带头人担当责任人,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专家在学术和教学中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团队成员接受不同风格的学术熏陶,结合他们在电网规划工程的不同环节中担当的任务,进行专项学术探讨,年发表达5篇以上高水平论文,并有若干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立项,解决若干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网规划与电网建设相融合”,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电力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整合以配网实训中心为重点的实训资源,扩大综合性实训的内涵与范围。结合电网规划工程,建立校外电网规划实习基地,并规范化管理,通过工、教、研互动,为电力企业解决规划难题,建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课程设计实训与校外规划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培养打下基础。

(5)建设高水平教学资源库。整合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团队成员合作编写一本电网规划相关的、充分体现电网规划最近科研成果与发展动态的高校教材《电力系统规划》,并开发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建设一套贴近工程实际、适应性强、成本低、学生欢迎的辅助讲义,编著一本指导工程实践的科技书《配电网规划实务》。

三、综合团队教学与研究方向设计

电网规划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及电源发展规划对输配电系统的主要网架作出的发展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网规划”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其内容主要是:

(1)原始资料收集准备,包括用户用电需要、电压要求、供电可靠性要求、负荷分布、变电站站址、环境要求、上级电网规划等。

(2)确定可能的电网规划方案:根据资料进行主干线路规划,以最小路径、最少线路、给定负荷率、“N-1原则”校核或许可条件等来计算,进行规划布线。

(3)经济性评价:在论证各可行方案对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供电电压的要求及对未来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经济性评价,计算各可行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

(4)确定最佳电网规划方案。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总揽全局”的原则对上述步骤方法进行讲授,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训练,以达到教学与工程“零距离”的效果。

而作为教学水平与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催化剂――科研则应就规划工程中复杂、模糊或方法争议的、易被忽视的某些具体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反哺于课堂教学和工程应用。基于现有的电网规划工程经验和研究基础,团队建设过程中应从以下某个或某几个方向开展研究:电力负荷预测的理论与方法选用,数据的处理技术;电网网架建模方法、网架抗灾变能力分析、网架重构优化;电网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以;多目标多阶段电网规划的数学描述、模型与求解;电网柔性化规划与智能化规划在工程中的实操;电网规划成效的技术、经济、社会评价体系。

四、综合团队组建运行的方法与途径

1.确定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无疑是电网规划工程、教学、科研综合团队的领军人物,也是团队组建运行的基础。学术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三高”,即师德境界高、教学能力高、学术水平高,确保其“领军性”;其次是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独创的见解和准确把握行业动态的能力,确保其“推动性”;再者是要求具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确保其“聚能性”。基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现状,常受制于学校经费、地理位置、名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在外界选聘到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故而应着眼于在校内挖潜,确定学术带头人。

2.组建结构合理的成员队伍

作为配电网规划工作专项的重要力量,综合团队成员的选定也尤其关键。团队负责人应致力于对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兼备、钻研精神与合作精神兼具的优秀人才的选拔,根据可选对象的专长、优势、潜能按多样性和互补性原则进行组建,对可选对象的职称、职务、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进行有效搭配,并适当考虑社会资源拥有量的因素,形成一支既有团队带头人(负责人)又有日常管理人员、既有教学骨干又有科研骨干与工程骨干的,结构合理、具备上升潜能的配电网规划工作团队。校外人员可以采取引进高职称高学位人才、聘请客座教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主要方式进行补充。

3.实施良性的运作措施

(1)构建“科研引领、工程依托、教学促进的三位一体”的团队运作模式。

(2)定期召开团队专题研讨会,发挥团队优势,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

(3)组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经验,提升团队整体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4)有计划地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取证考试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实践教学能力。

(5)结合工程并深度融入工程,积极申报科研、教改课题,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综合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1.建章立制,重视、支持鼓励团队建设

学校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提高对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制订科学合理的有关综合团队建设与管理的配套政策,在资源、资金等方面支持甚至倾斜,鼓励综合团队在工程、教学与科研方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2.科学筹划,建立完善、动态的柔性考核机制与体系

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将会对团队运行、团队成员贡献进行合理、公正评价,也将是平衡团队成员利益和矛盾、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精神,并进而实现团队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有力措施。考核体系应完善、全面,针对综合团队的考核,宜以绩效考核为主,反映整体效率,即应注重教改成果、科研成果及其对学校的贡献大小。而针对团队成员的考核,则应公平公正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成员的工作态度、业绩、勤勉、水平等(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察和客观评价,作为实施奖惩、利分配益和聘任晋升的有效依据。同时,由于综合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定位不同,因此考核体系应注重柔性考核,即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要求应因人而宜,不能一个模式或一个标准、“一刀切”地进行考核。

3.搭建平台,加强综合团队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团队建设的精神目标和纽带,它将无形中凝聚团队成员的精神力量,激发团队成员进取的动力。作为团队负责人,应致力于搭建一套工程、教学与科研相融、相长的交流平台,如:建立团队网站,实现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工具,保证及时沟通交流与文件传输;组织团队活动,形成既和谐共处又良性竞争的氛围;开展主题讨论与听课交流,促进取长补短激发创新。作为高校管理者,则应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中充分考虑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与环境氛围,如:在办公楼设立团队专用的小会议室研讨室或学术报告厅(室),在校园内适当安排小茶亭、咖啡厅等,积极创造团队合作和活动的平台。

六、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配电网规划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建设既是电力行业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为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为配电网规划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的建设打造“相融相长”的平台,促其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3):23-26.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6篇

可持续发展“生力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科组为主要载体,联合所内相关研究单元及德国波茨坦高等可持续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大学重点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展产业生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既能居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又能切实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型智库平台。

这是一支一流的团队,拥有专职(及客座)科研人员17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8人,以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薛冰博士、留德学者任婉侠博士、留美学者逯承鹏博士以及姜璐博士等为核心研究骨干,研究人员专业背景涵盖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环境管理、新能源、计量经济、污染生态、环境政策、产业规划、城镇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学科领域。团队拥有一流的科研设备,并建有辽宁省环境计算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要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就必须深入揭示人与环境系统在组织、空间和时间等三个维度上的复杂性。研究团队开创了环境计算研究范式,强调将区域人文要素纳入环境建模过程,实现社会经济活动、自然环境要素、环境生态过程在某一地理空间上的可视化集成与模拟,最终形成具有政策导向性的干预方案,服务于地方可持续发展决策。在环境计算平台下,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对区域人文要素与环境变化的耦合机制的理解,解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提出有效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反映环境变化与可持续领域的重大问题。

团队不断开创新成果。至今,团队在环境一经济多源异构信息同化、全空间环境信息运算与知识挖掘、时空数据集成与情景模拟、人地系统数据共享与决策优化等关键技术点取得系列突破。当然,让成果“落地”,从而有效地支持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为此,他们通过与浪潮创新等开展实验室一企业合作模式,积极地推动了环境计算相关算法与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并在辽宁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平台上,将系统集成分析模型(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工具)进行应用示范.向有关政府部门推广使用。另外,团队还以研讨会、决策咨询报告等方式,加强理论成果与政策研究成果的决策应用转化,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论文或报告,从而争夺国际科研的学术话语权及国际政策的咨询话语权。

目前,团队在Science、Nature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有国家自然科W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国际合作专项等各类项目20余项,承担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项目20余项。

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及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是想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必须解决比以往更为复杂的若干共性关键基础科学问题,诸如人地系统组分的复杂多变、数据信息的多源异构、可持续发展要素的跃层耦合等。现在,这些问题已经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决策难题。

研究团队迎难而上.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转型,开展复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运行模拟与计算实验,推动了面向互联网+、大数据与决策服务的融合研发。至今为止,团队在实践工作中成绩斐然。例如,辽宁省现有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8个,其中7个实验区的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及后续技术服务工作均由该团队承担,并且全部以高质量的水准,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19部委联席会审。

在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服务方面,研究团队在2015年编制完成的《辽中县省级可持续发展规划》在综合预审和最终现场审核中均排名第一,专家组一致认为,“辽中县的规划编制水准高、可操作性强、规划目标明确合理、主题特色鲜明、示范项目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所提出的打造老工业基地县域经济再振兴的新范式,能在全国同类地区起到可持续发展实验与示范作用。”。而团队在2016年编制完成《大连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沈阳市新民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和《葫芦岛市南票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同样获得了专家组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成为区域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蓝图。

目前,团队已经获得了诸多奖励,例如:铁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获得了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沈北新区实验区总体规划获得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大石桥规划获得营口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研究团队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编制上拥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工作服务态度还是服务能力,都备受地方政府和各级科技部门的高度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国内合作外,团队还积极开展了国际合作,与德国有关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及企业之间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例如主办了2016年“中德协同效应方法学研讨会”。而且他们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欧合作、对美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的合作,拓展了实验室在一带一路、工业4.0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水平。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民用飞机;计划管理;方法和流程

中图分类号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39-02

0引言

民用飞机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诸多项目群的集合,涉及总体气动、结构强度、各系统及材料标准件等上百个专业,上万人参与工作,数百万个零件,几十甚至上百家国内外供应商,研制周期长达6~10年左右。其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协调关系复杂的特点,对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计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结合民用飞机研制特点,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计划管控模式、方法、流程对于确保项目研制工作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内涵为:应根据项目里程碑要求和项目范围,充分评估资源,制定项目计划,并对项目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估和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传统项目计划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计划编制和计划管控的系统性不足。

2)计划管控方法不适应民用飞机研制等大型复杂项目。

2计划管控架构

对计划从编制、计划执行控制、计划考核评估方面实现全过程管理,实现计划的闭环管理。

3 项目计划编制方法研究

计划编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系统工程思想,项目计划面对的对象是整体项目,各条主线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要对项目研制的设计研发、供应商工作等方方面面任务和活动进行统筹策划和协调;

2)协调性原则:项目计划中各专业、各业务板块任务在输入输出关系上保证协调性,避免出现某项任务由于缺乏必要的输入条件而无法开展工作;

3)简化性原则:为便于管理,易于操作实施,整个项目计划编制应力求简化,目标应明确,易于界定,以便明确责任,实施目标管理。总体上说,整个项目计划编制应尽量合理,既不能过于繁琐,又不能过于简略。过于繁琐,使人抓不住要领,重点不突出,目标难以明确;过于简略,实施起来,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容易让计划执行人员无所适从。

4)平衡原则:注重对计划目标难度平衡、各团队任务负荷平衡、当前项目计划与长远项目战略目标的平衡。

计划编制流程:

按照项目网络计划、研制程序、WBS对当前阶段研制任务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研制状态,确定年度需要达到的研制目标。确定年度目标后,各专业开展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年度计划编制涵盖全年所有研制工作和活动,科学统筹任务的复杂度、任务周期和逻辑关系,充分考虑资源的可用性,借鉴历史工期数据,预留不可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缓冲时间,划分任务阶段控制点,明确计划任务工作及其验收标准和条件,落实计划任务的责任单位和交付物。通过多轮的各专业之间,设计、制造、试飞、客服之间的关联任务的工作内容和进度节点的协调,保证各任务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协调性。平衡各计划任务目标的难度,既不能设置过低的目标很容易实现缺乏挑战,又不能设置过高目标挫伤研发团队积极性和信心。同时要均衡各研发团队的任务负荷,平衡当前计划任务和长远项目目标,平衡性能指标、进度、资源之间的关系,使项目综合最优。

项目计划协调平衡后,挑选一些相对重要而且周期最长的研制任务作为管控重点,确定项目年度关键路径。同时,应用并行工程,强化产品设计与试验验证、工艺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等种种活动交叉并行和协同,将项目全阶段的技术和管理要素进行融合,缩短项目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PERT逻辑网络等工具方法对项目计划进行整体优化。

组建项目年度计划专家评审组,对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意见修订项目计划,同时组织研发团队对项目计划进行最后确认,确定计划基线。

4项目计划控制方法研究

计划基线确定后,通过强化技术管理、沟通管理、组织管理、供应商管理、计划检查、计划考核、风险管理、资源管理等管理方法和工具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计划的执行。

1)对项目计划中影响项目整体目标的关键路径任务进行严格管控,重点配备资源,确保进度;

2)构型管理对影响项目计划进度、适航、性能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的工程更改、构型基线更改、偏离/超差等技术状态管控;

3)沟通管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项目沟通平台,使项目研制中信息要素畅通无阻的有效传递。横向线上,搭建设计、试验、制造、试飞、客户服务、适航、质量、供应商沟通协调的平台,设计体系内部,建立各专业横向项目沟通平台。纵向线上,研发团队一线及时向项目决策层反馈项目进展状态、存在的问题,项目决策层及时对项目研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和有效决策;

4)根据项目研制需要,组建高度柔性化的强矩阵IPT项目团队,将项目研制的设计、制造、试飞等技术和管理全要素在IPT团队中高度融合,加强并行,强化各专业间的沟通联系,明晰责任,厘清界面,赋予权限,更大程度调动研发团队积极性、创造性,更大程度理顺研发团队的责任体系;

5)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建立满足项目研制需要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从计划、工程、合同、采购、质量、适航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制定管理程序和要求,对供应商实施管控;

6)强化项目计划的执行检查,加强对项目计划执行的滚动检查,提前发现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制定赶工计划,加强资源保障;

7)根据民用飞机研制特点,明确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确定考核评价指标集合,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对被考核的计划进行分类,每类计划根据难度、重要程度等确定不同的权重,同时考虑计划的调整及计划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以得分的形式确定各团队计划执行情况,并进行考核评价;

8)通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决策、应对、控制与评价等流程方法对项目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

9)根据“型号研制必须、项目取证必须”的原则,围绕项目研制计划,配备经费资源,编制预算计划,保证预算计划与项目计划一致,并推进项目概算、预算、核算、考核“四位一体”的管控模式,推动项目计划顺利执行。

5总结展望

本文系统分析和提出了民机研制复杂项目计划编制和计划管控的流程、方法,将系统工程、关键路径管理、强矩阵IPT团队管理等思想、模式应用于民机项目研制计划管控。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工具对项目研制计划进行深度优化,计划执行中对文中提到的各种计划控制方法进行更加紧密集成是民用飞机研制项目计划管控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庆华,杨惠鹄,陈浩光,李克华.航天发射试验组织指挥网络计划管理系统.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0,8:1-5.

[2]张苓.关于型号项目的计划管理.管理与实践,2007,8:32-34.

[3]白思俊,杨尤昌.飞机型号工程管理模式研究.航空科学技术,1999,1:14-16.

[4]赵成雷,冯俊文.基于灰色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及应用,2009,6(3):55-64.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雁阵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18-03

一、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现状

中职服装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企业的服装设计师有精湛的技能但缺乏教学能力,教师熟悉教学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师团队建设中,中职学校把较多的精力放在教师的学历进修培训上,缺乏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有效机制,忽视了教学团队的实效建设和创新意识,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和现实需求,忽视了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这种状况下,校企合作中的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工作也就难以真正实现,教学团队的产学研结合就难以落到实处。

为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中卓有成效地提高团队创新能力,以先进的职教理念为指导,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运用雁阵原理发挥“头雁”(专业带头人)与团队教师的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团队教师中的个体优长互补,发挥雁阵对个体的吸引作用,有效培养团队凝聚力,实现教师团队管理模式的优化组合。

二、雁阵服装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

(一)整体规划设计的高效运作

“雁阵”中的“头雁”要把握好飞行速度,恰到好处地带领雁群前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江南大学与服装企业负责人近期洽谈2015年度产学研合作项目时,对儿童服装研究方向规划提出如下建议:(1)近期计划:轻质保暖产品的开发(3个月内);(2)中期计划:儿童服装热湿舒适性仿真研究(10个月内);(3)未来规划:智能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24个月内)。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服装技术与流行趋势在企业品牌运作过程中是最直接的生命力代表。规划好每一季的技术参数及细节设计似乎看到了成衣产品的新鲜出炉,在人、服装、气质、未来的任意涂抹对话里,都会流露出一种品牌韵味,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和名誉。所谓企业文化积淀即这种整体规划的高效运作,在不经意间浸染服装品牌的痕迹。服装企业品牌如此规划缜密,一个高效的服装教师团队建设更应如此。借用“雁阵原理”中“要有足够的人去飞行”、“要自发自动飞行”、“要大家一起飞行”、“要大家比着飞行”、“要大家努力飞行”的效应,合理规划中职服装教师团队阶段成长目标或专业发展研究方向,通过团队高效来体现教师个人的定位和补位,放大团队教师个人的勇气和智慧,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绩效,扩大学生就业增值空间,提升团队成员境界,谋求实现中职服装专业创新愿景,是一条可行之路。

(二)个人边界能力的有效发挥

“领头雁”是队伍中最核心的成员之一。在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中,学科带头人就是“领头雁”,应对专业建设有正确的定位、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服装专业建设。同时,中职服装专业“领头雁”角色需要经常保持一种专注而积极的工作姿态,不断调试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渐进式地扩大自己能力的疆域。学养、见识、品性、视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甚至直接关系到育人的成败。从学生实习反馈信息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服装企业实习或预就业期间都不能坚守专业,毕业后往往离职换岗。据此,校企合作中的优点如何持续发扬、企业的流程如何完美对接课程、学生工作热情如何保持、职业素养如何定位等等,这些困惑让教师团队更懂得现今教育教学的短板所在。团队每位成员理应精诚合作,相互配合,保证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也只有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边界能力,才能更准确地找准与拥有自己的位置,从容不迫地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三)团队核心技能的特效磨砺

教师团队是由个体教师与同伴互助协作式的组合体,其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教师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磨砺团队专业核心技能。日本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强调,传统的课程组织方式是“目标・达成・评价”的“阶梯型”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学习经验是狭隘的、划一的,评价也必然是简单的、一元化的。创造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要着力将上述三种对话关系组织成“主题・探求・表现”的“登山型”的课程,开展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课堂教学立足于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困惑与沉默,设定比通常教学水准更高层次上的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最低水准学生的问题加以组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笔者在英国培训学习期间,切身体会到:英国职业教育精神是通过教育的持久价值实现学生就业的创造价值,让每个公民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对英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许多职业学校都希望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形成最专业化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应用技能,同时还要做个好公民,让学生群体更加自信、乐观,从容面对沟通,适应团队管理等。这些举措无不说明潜力、见识、专业、技术覆盖的通用技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学生学习的方式,甚至直接关系到就业后的成败。

(四)校企典范项目的实效植入

研发团队工作计划第9篇

关键词:“五轮驱动”;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74-03

专业教学团队就是任教同一专业的教师所建立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共识常常会让教师在实践教学理念时获得肯定与鼓励,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国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作为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支持专业,创新采用“五轮驱动”培养机制,加强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五轮驱动”培养机制的蕴涵

“五轮驱动”培养机制就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五个轮子共同驱动”,着力培养专业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使专业教学团队迅速成长。第一个“轮子”:一个理念即现代职教理念;第二个“轮子”:两个建设规划即专业团队建设规划与教师成长规划;第三个“轮子”:三层次人培养目标即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其他教师;第四个“轮子”:四个平台即校企合作平台、课程建设平台、课堂教学平台、教研活动平台;第五个子“轮子”:五个载体即产教研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专业课两课评比、技能比赛、实训基地建设。

在国示范校两年期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卓有成效的“五轮驱动”培养机制,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由原来的13位专职教师和4位从行业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扩大为15位专职教师和5位兼职教师,其中校级专业负责人由1位增加为2位,骨干教师由3位增加到5位,“双师型”教师由10位增加到17位,这不仅仅是教师数量的增加,而是通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不断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

二、专业教学团队

“五轮驱动”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一)确立理念,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灵魂是成员之间要有一个明确的现代职教理念,因为理念能起引领作用。两年来,专业教学团队听过多场专家报告:张学政教授的《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姜大源教授的《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张渝鸿教授《消除职业倦怠成就幸福教师》等。派出3位骨干教师参加部级培训学习,14人次参加省级培训学习等活动,深刻理解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下企业锻炼和专业调研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在新型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任重而道远。建立一支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培养现代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二)建设规划,兼顾专业教师个人成长与专业教学团队发展

建设规划包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就是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为任务,整合现有和潜在的资源,形成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教龄年龄梯度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规划。专业教师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个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应该为自己成长规划未来,使自己在从事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根据专业2年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学团队的实际状况,制定了专业教学团队2年建设规划,专业教师根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制定了个人成长规划,并将专业教师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明确培养目标,培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

专业教学团队的设岗原则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课程负责人为骨干教师,课程团队成员为基础。专业教学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拥有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如何发挥团队成员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合力,得到团队及个人双赢的结果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举措是以培养专业负责人为团队核心,带动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共同发展。

培养“领头羊”――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按专业骨干教师申报、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学校认定程序确定。专业负责人通过校内外培训学习、下企业锻炼、参加部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共建共享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然后带领专业教学团队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等突出问题[1],调动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负责人还应善于与成员沟通,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培养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负责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大纲,组织课程教学、考核题库与教学质量评价,培养青年教师,组织任课教师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解决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难题。经过开展专业负责人说专业,课程负责人轮流主讲专业主干课程,所讲课程之间基本做到了前后连贯、知识之间融会贯通。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依靠培养专业负责人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工程,依靠培养课程负责人实施校本课程建设工程,依靠培养其他教师实施教学资源建设工程,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老、中、青教师教学工作的传、帮、带作用,在互助协作中发挥各自特长,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搭建平台,夯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基础

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团队成长的基础。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3]。专业课程团队根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研究,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模式,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4],从岗位需求出发,基于“首岗胜任、多岗适应”的原则,建立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体系。[5]确定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务》《农业会计与统计》《农产品营销》《财经法规》《农产品物流单证实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由3―5名专兼职教师构成课程团队,课程团队设计开发每门课程以培养经验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堂教学是提升专业教学团队内功的法宝。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要素组成的整体”[6]。为尽快让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校内“五课”(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比赛,参加省市“两课”评比活动,提升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内功;积极推行“任务驱动+过程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一年一度的技能节活动使专业教学团队的技能竞赛趋于常态化,既调动了团队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团队教师的专业意识、团结协作及创新精神,达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赛,赛教并举”的效果。

教研活动是专业教学团队迅速成长的重要手段。专业教学团队水平提高的基础在于开展专业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教师得到快速的成长。在课程教研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申报市级研究课题1项,校级研究课题6项,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成果。

(五)借助载体,提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水平

学校通过产教研结合,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通过与江苏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江苏悦达农园贸易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新洋农场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与江苏汇源果汁等七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议,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课题研究、专利研发、顶岗实践等活动,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

学校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能力。两年来,组织专业教师参加“部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共建共享课题项目六门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其中两门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团队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三门,开发校本教材两部。

学校通过专业课“两课”评比,提升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组织专业教师10人次参加学校、市、省级专业课“两课”评比活动,组成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课程教学团队为“两课”评比小组,推荐参加两课评比人选、集体制定两课评比教案,集体听评并指导两课评比。

学校通过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操作技能。组织专业教师成立了珠算、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物流单证等四个项目技能比赛教练团队,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

学校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安排专业教师40人次到校企合作联盟江苏悦达农园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践,熟悉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职业技能,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团队参与ERP沙盘实训室建设,《农业会计与统计》课程团队参与建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实训中心建设,《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物流单证实务》课程团队参与农产品物流实训室建设等。教学团队从实训室建设调研编制计划撰写实训室建设申报书拟定设备采购合同参与实训室设备招投标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验收实训室功能与文化的布置实训室使用、维护与管理等建设环节融入到专业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五轮驱动”培养机制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显著;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更加优化,产教研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当然加快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形成专业教学团队文化,凝聚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能量,构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学习型的团队机制;专业教师静下心来,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需要专业教师发扬团队协作、互助学习的精神,形成人人勇于担当,敢于出成果的机制;需要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动态的培养机制;需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条件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顾京.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