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20:05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1篇

一、专业课程布局方面

《烹饪美术》课程教学应占专业课总课时的25%左右,主要分为基础美术课和工艺美术课两部分。基础美术课主要是通过美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掌握美术绘画的常识和技巧,培养事物的整体塑造力,主要有素描、色彩课等。工艺美术课学习是烹饪美术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课堂学习实践,学生掌握烹饪工艺美术造型和烹饪作品美学知识,并将图片选择、色彩搭配应用于烹饪工艺实践中,包括烹饪美术技法、烹饪色彩搭配技艺、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菜点造型设计等。

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素描课理论:素描的常识和写生步骤,在美术实体造型中的作用及常用的绘画原理。主要通过对石膏、陶罐、水果的素描写生练习,学生掌握简单的白、灰、黑的线条表现力和空间实体塑造力。

色彩课理论:色彩的形成相环、三原色、间色意义作用,色彩的调和对比,空间实体搭配的知识。主要是对色相环冷暖练习、色彩的调和、色彩的情感、作色技巧练习等。

烹饪色彩搭配技艺课:色彩在烹饪中的作用,烹饪原料色彩搭配及对饮食者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和变化等。原料在烹饪中的运用及通过烹、炸、煎、煮等工艺前后颜色的变化,烹饪技艺中的色彩调配与应用的规律和方法等。课堂练习:各种冷暖色的烹饪原料搭配练习,如大红椒、番茄、红枣等暖色原料与青蒜、西芹、黄瓜等冷色原料的比调练习。原料烹制的色彩变化对比练习,如大虾、生蟹烹前是灰色,烹后变成金红色。烹饪冷暖色调料应用,如番茄酱、辣椒红油等,冷色调料的应用,如葱、蒜、青椒的应用及无色汤料的练习。

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课理论:冷拼造型图案规律,动植物、风景动态变化表现手法。冷拼图案的特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单一拼盘、花色拼盘是原料搭配的表现形式,如瓜果、菜叶、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热菜肴设计中的重复排列及围边、围花的应用。课堂练习时,先从临摹再到设计的纸上练习,继而进行原料的拼摆练习,多以蔬菜、水果拼盘等实物练习。而其中的字体设计主要讲述美术字在烹饪中的作用,练习时主要应用在中餐热菜、冷拼、糕点中,如福、禄、寿喜庆吉祥等字样。

菜点造型设计课讲述了烹饪造型的美学原理、艺术表现的具体手法,在烹饪工艺中的应用,冷菜拼盘的形式,花卉、动物、风景的造型,瓜果等原料雕镂技巧和造型的综合应用等。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加以瓜果、蔬菜雕刻的实物训练,特别是一些传统喜庆菜肴和拼盘,如花开富贵、福寿延年、荷塘秋色等作品。

三、专业课程教学方面

《烹饪美术》是一门艺术美学、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过程就是专业知识理实一体相结合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美术教学,强调实用性、示范性、技能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食文化艺术的熏陶。通过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生动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烹饪专业学生大多没有美术基础、缺乏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耐心细致地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

四、专业师资建设方面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2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烹饪人才需求的结构及质量标准都发生了变化,烹饪专业毕业生的出路也面临挑战。烹饪技能课是烹饪专业教学的核心,为了尽快适应变化的市场经济,我对烹饪技能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探索,不断改革进取,在培养目标上由“单一技能型专业厨师”向“一专多能型”转变 。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内容,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一、烹饪技能教学,以技法教学为核心

烹饪技能教学,除了菜肴制作之外,还包括揭示烹饪规律,总结烹饪工艺方法等理性方面的内容,同时肩负改革我国烹饪知识结构的重任。

烹饪技能课的教学,应突出“工艺方法”的主导地位,而以菜点制作为辅,如教授技法“滑熘”时,主要突出“滑熘技法”的教学,重点分析烹调工艺中每一个技术环节,如原料选择、刀工形成、吃味上浆、火候运用、调味及芡汁,从中揭示“滑馏”菜的制作规律,通过理性分析,掌握技术要领。在进行菜肴制作演示时,不可面面俱到,要突出代表菜的制作,加深对工艺方法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以法带菜”、“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例如,菜肴“滑熘肉片”、“滑熘鸡片”、“滑熘鱼片”,它们烹调方法相同,而原料不同,对于不同质地的原料,只需将“上浆的浓度”及“滑熘的火候”加以适当调整,便可用滑熘菜的工艺过程完成菜肴的制作。再如菜肴“滑熘鸡片”、“糟熘鸡片”、“番茄鸡片”都属于滑熘菜,主料也相同,只是调味上有所区别,只要掌握了咸鲜、槽香、酸甜的调味方法,制作这几道菜便易如反掌。

二、“晓之以理”是上好烹饪技能课的关键

烹饪技能课的教学,是以技法教学为核心,以烹饪原理为主轴线的一门课程,是学习、理解、掌握、运用、总结的综合过程。

在教授烹调技能的同时,逐步深化烹饪原理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目前烹饪技能课教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菜肴制作是烹调技术的综合运用,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菜肴的制作工艺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学生对菜肴及制作工艺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加深对烹饪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菜以其色、香、味、形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对学生每一个实习菜例,结合菜品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失误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科学的思维导向,使学生不仅掌握菜肴的制作教学工艺,而且“晓之以理”,从而加深对内容的记忆,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白汤制作工艺”的教学,以脂肪乳化原理为主轴线,依据白汤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过程,揭示白汤的形成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加深对烹饪技能的理解,逐步深化烹饪教学。

三、“四段教学法”在烹饪技能课的运用

如何上好烹饪技能课,是烹饪职高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实践证明,“讲、演、练、评” 四段教学法是目前烹饪技能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冷热菜制作、刀工技术、食品雕刻的教学中尤为适用。

“四段教学法”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掌握烹调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缺一不可,它要求烹饪技能课教师能够对每一单元教学过程综合考虑、整体设计,例如:在“拔丝”的教学中,首先从“蔗糖溶液的性质”入手,从中探索“拔丝”技法的规律,其中涉及理化基础知识很多,如“溶解和溶解度”、“熔化与结晶”、“浓度与密度”、“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 ” 。由此可见,文化基础知识对于学习烹饪技能的重要意义。

“演示”不仅是传授烹饪技能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演示”检验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尤其是菜肴制作演示,具有导向作用,教师每一个动作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烹饪技能课教学中,讲与演结合进行,边讲边演,要求教师不仅动作规范,而且重点突出,语言精练。例如:“拔丝”菜的教学,“炒糖”是制作“拔丝菜”的关键,“炒糖”时有下列现象发生,首先蔗糖熔化,由结晶态转为液态,并发生“翻泡”现象(糖液中水分蒸发引起),接着“泡由大变小、由少变多”(糖液中水分蒸发速度减慢),此时糖液进入了“过饱和状态”,并且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低温时呈透明状,具有脆性。此刻是“拔丝”的最佳时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抓住这些瞬间变化,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进行分析,揭示变化规律,使“讲与演”彼此默契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与演”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的实习,达到基本功熟练,逐步掌握各项烹饪技能,同时在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为保证实习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制定相关的实习要求,如纪律、卫生、仪表等方面的要求,每次实习均应认真检查,严格要求,记录在册,实操时学生操作的位置、烹调的顺序、工具的放置、成品的去处都按规定进行,使学生实习操作规范化。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锻炼了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

制得的菜肴由师生共同品评,对菜肴出现不足之处,结合理性进行分析,如“拔丝菜”经常出现不出丝或出丝少、颜色深或味苦、反沙(重结晶)等现象逐一分析,总结技术要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进行概括总结,这种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讲、演、练、评” 四段教学法在烹饪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化了教学内容,锻炼了教师,也提高了学生的烹饪技艺和文化素质。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3篇

【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 人才培养 有效探讨

烹饪是一门艺术,其为生活增色增味。烹饪与营养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烹饪与营养教育并未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层面的灌输,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烹饪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烹饪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文,笔者将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几点思考。

一、烹饪与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烹饪学校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时依然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烹饪作为一门技术活,它对学生烹饪实践能力具有一定要求。但由于部分烹饪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仅仅注重对书面知识的讲解,例如:烹饪中的营养搭配等,无法促进学生烹饪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烹饪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烹饪技能的形成,例如:教师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时,依然在采用板书的教学方法,这也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堂与其他文化课课堂教学毫无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用型烹饪与营养教育人才的培养。

综上,笔者对现阶段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在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时必须将实践性应用其中,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如何开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

(一)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

在进行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讲”、“满堂问”以及“分配任务型”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真正做到“教”与“合”的统一结合。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范围及教学过程的开放,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动手实践以及开拓创新。当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平台。开放型教学环境的创建。传统的烹饪与营养教育教学范围无非就是教室和教学操作间,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范围延伸到网络市场及图书馆等地。如在向学生进行烹饪与营养教育成本核算知识讲授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相关的教学作业,让学生以成本核算总额为600元肉制品为主料进行宴席制作。其中的核算知识仅仅参考传统教材明显不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网络平台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弥补课程教学的缺陷,也可以到图书馆查找更多的信息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补充和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作智慧和灵感。

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创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师对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的讲解以及对学生疑问的解答,而要对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的教学过程及学生课堂反响进行回顾,归纳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一般情况下,过于注重教材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储存或调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开放性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向学生讲解烹饪与营养教育知识,巧妙地形成一种知识提问,鼓励学生解答、分析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新问题。如上述的宴席菜肴与相关的成本核算问题,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模块应该配置相关的烹调教师教师及餐饮管理教师来进行内容讲解。

总之,开放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采取“以工养训”模式

要深化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调查发现,目前的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很多民营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它们认为如果参加实质性的高职教育,必然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这样很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影响企业的利润,而辛苦培养出来人才可能最终也不能为自己带来与付出成正比的收益。因此,要改变企业的传统理念,院校必须抛弃本位主义思想,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企业利益,以学生顶岗实习给企业创造带来的利润及部分学费补偿企业在学生的实践实训工作上投入的资源。通过“以工养训”,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院校可以通过较低的投入培养出优秀的满足时展需要的创新技能型人才,而合作企业则可以稳定和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应用“以工养教,双师双聘”模式

拘于用人成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办职业院校及民营企业的员工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参加生产型的实训前提下,应聘者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院校和企业交给的工作任务,最终获得双方支付的两份劳动报酬。院校和院校可以共同引进能够满足自身发展要求的人才或推荐各自人才被对方聘任,工作地点为企业生产一线。通过“ 以工养教,双师双聘”这种模式,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都可以在较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培养出既精通教学和培训又擅长技术和研发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当然,被双聘的员工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薪资及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

结束语

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身的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课程教学环境,并创建丰富的创新知识平台。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身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校企合作既可以让院校和企业双方收获一定的效益,又让学生在实训中锻炼了自己的烹饪与营养教育技能,收获薪酬和福利。总之,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烹饪实践能力任重道远,需要校企的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4篇

关键词:培养 烹饪 职业技能 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一技之长,还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烹饪专业培养的人才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厨师,而是“有文化,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有创新的新一代烹饪工作者”。笔者从事多年的中职校烹饪专业课教学,结合自身参与的立项课题《低起点以形助思教学法研究》,分析学生学习烹饪专业课的现状,总结出几点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更好的促进烹饪专业教学。

一、烹饪专业课学习现状分析

1.文化基础差,没有成功体验,缺乏学习动机

中职烹饪专业教材中许多理论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理论有时比较抽象,理解难度大。加之一些学生受初中阶段基础差的影响,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新课程、新内容的学习,开始听不懂,学不进;学习中问题越积越多,这样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有的学生不得不弃学。

2.能力水平低,缺乏思维习惯,难掌握学习内容,易丧失学习动力

有些学生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差,迁移能力不足,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加之对烹饪技能的悟性也差,很难理解和掌握专业课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3.传统烹饪教学的模式

传统烹饪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知识与技能之间联系不密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步调不一致。传统的教学观以教定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的烹饪操作课基本沿袭了“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学生练习”这一程序,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无半点主动权。

二、“低起点以形助思”是学习烹饪专业课的有效方法

烹饪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高低,是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标准,因此必须大胆改革,创造出一条适应烹饪专业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之路。

1.创新教学,“低起点”使学生获得成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前人留下的精湛的烹饪技艺是我国极其宝贵的财富。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烹饪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将传统发扬光大。烹饪专业技能教学重在打好基础,掌握基本技术,促进学生技术的转化、技能的迁移。

首先要把握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点。如在教授挂糊技术时在各类糊的制法中,脆皮糊是最复杂的,从理论上讲在用的粉料(面料、生粉、发酵粉)和水的配比,以及搅打的时间,适用的火候等因素中,配比是关键,如何搅打是重点。但操作中往往由于粉料的性能和菜肴原料的不同,同是脆皮糊但制作要求就不一样,在实际操作时应学会“看糊”,这才是搅打中真正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超越一般的技术教授,深层次地抓住重点和难点,找出知识和技术的结合点。

其次把握好烹饪专业技能结构编排序列和安排程序。如在“炸溜”技法中它牵涉到原料选用、刀工处理、挂糊种类、油温控制、炸制时间以及勾芡的色泽、口味、芡汁浓度、量的多少等单项技能,各种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但互相又是密切关联的,在教学中技能结构必须“有序”,做到序列化编排,技能结构的跳跃幅度不能太大,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当然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特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学习烹饪的信心和兴趣。

2.优化内容,“以形助思”,促学生成功,提升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烹饪教学内容体现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其中烹饪技术包括原料鉴定、原料选择、刀工处理、预热处理、原料拼配、火候控制、油温掌握、调味方法、烹制技法以及上浆、挂糊、勾芡等,每一技术步骤都可单独成立,也相互关联制约。烹饪行业的各个工种,如切配加工、原料初加工、干货涨发、大灶蒸制、炉台烹调、灶前打和等,虽都独立设岗,但每个岗位的技术原理都没有超出烹饪技能的范畴。将烹饪技术的特点与烹饪行业工种岗位特点有机结合,通过重组,精编设计成烹饪教学新的教学内容。

烹饪技能教学要根据学生掌握程度适量安排,每堂课应视情况安排技术授出量,切忌在一堂课中投放多种技能的训练。如刀工训练课程在初级训练时,每人一斤原料,重点训练直刀切法(包括跳刀法),着重掌握握刀姿势、运刀手法。其次专业的技能教授上,采用检测评价法,即菜品制作完成后,先由学生自评,谈出成败得失,再由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指导、评分。多向交流共同评价,使学生获得对工艺流程中优缺点的全面认识。再次根据烹饪专业具有的技能难易程度和操作速度,安排训练密度。如关于“滑炒”技法教学,作为基础板块内容进行教学时,学生已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到运用板块阶段,学生已掌握基本技能,并已达到熟练程度,则可以将“滑炒”、“爆炒”、“煸炒”等技法联系在一起训练,灵活运用技法,扩大深度广度,进行综合训练。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5篇

关键词:烹饪专业;烹饪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烹饪化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讲述烹饪工艺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化学知识的课程。烹饪化学实验,作为烹饪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验证化学规律的正确性,训练学生认识科学和研究科学的能力,都是理工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1,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使之作为新一代的厨师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对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和培养高素质烹饪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烹饪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面临主要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烹饪化学实验课程与烹饪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不够,学生所学化学理论知识与烹饪实践活动脱节,课程内容固定不变,课程设计缺乏开放性和弹性,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对该门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满足烹饪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3]。

(二)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不规范的现象相当普遍。如药品的取用、溶

解、过滤、滴定等常见操作,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以至于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偏差,严重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不规范操作极易产生安全问题,应坚决避免。

(三)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差

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发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述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差。实验过程中,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准确描述,得到的实验结果也不会进行分析总结。

二、烹饪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结合烹饪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烹饪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烹饪理论水平,为促进烹饪技术的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4]。在实验设置方面,要突出烹饪化学特色,紧密结合烹饪实践活动,增加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成因机理的实验内容。餐饮业讲求色、香、味、型,颜色被放在第一位,可开设天然色素和食品褐变的相关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形象的认识食品褐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认识到如何在烹饪过程中控制食物的色泽。在蛋白质性质实验等理论性较强的实验课授课过程中,结合蒸蛋羹、点豆腐等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该类知识点,让学生觉得知识生动实用,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实际,强化实验基本操作

由于高职烹饪专业生源复杂,层次多样,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基础尤其薄弱,很多人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烹饪学科所需的化学知识跟目前中学化学教材的衔接问题,还应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验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溶解、过滤、滴定等等,并通过类似粗盐提纯等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安全的进行实验。

(三)重视实验结果分析,增加设计性实验

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如在结果分析中发现明显与实际不符,要求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针对学生普遍对烹饪中出现的现象感兴趣的特点,在烹饪化学实验课程的后期增加设计性实验。在该实验课中,教师只给出实验题目和要求,例如某营养素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安排实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实验课与烹饪工艺充分结合,做好与烹饪专业技能课程的链接,让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体会、掌握物质的功能及性质,提升学生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增强学生毕业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季鸿昆. 烹饪化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

[2]季鸿昆. 谈烹饪化学的教材和教学问题[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0(3):45-48.

[3]卢美珍. 谈职业教育烹饪专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7-49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6篇

与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国烹饪实践相比,中国烹饪理论显得是这样单薄,几千年来中国烹饪的实践,从最原始的烹调方法和最简单的品种开始,已经发展到今天这难以数计的精细佳美的菜点品种,可是中国烹饪的理论呢?只能从散见的典籍史册当中去寻找。应当感谢如谢枫、虞宗、袁枚等给我们留下了古代的食谱以及许多颇有见地的烹饪理论之谈,使我们今天尚能有所参考、有所遵循。

应该说,中国烹饪理论真正的建立起来,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为满足烹饪技术教育的需要,有了技工层次乃至大专层次的教材,以《中国烹饪》为代表的诸多卓有见解的文章,传播了烹饪的理论和知识,全国性、地区性的赛事活动、交流活动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的发展又为烹饪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在此基础上经过以烹饪教育队伍为主体的烹饪理论工作者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奠定了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构造了中国烹饪理论的基本框架。

然而,随着中国烹饪理论的逐步建立并完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便日益突出的摆在了我们面前,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烹饪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中国烹饪其内容之博大精深,远非现今烹饪理论所能涵盖。面临中国烹饪实践的大海,中国烹饪理论外延上的局限性就显而易见了。就烹饪技术本身来讲,研究烹饪原料与菜点风味特色的关系,烹饪原料加工性能及其合理、充分科学地利用,烹饪原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总结研究中国烹饪基本工艺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揭示中国烹饪基本工艺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就烹饪做为满足人类饮食需求手段,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其食物原料加热变化后与人体营养需求,人体健康的关系,其中包括中国传绕的饮食养生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卫生学两个方面内容;从饮食文化角度研究烹饪与满足人们高层次饮食需求的一般规律,其中包括烹饪美学理论、宴席理论、饮食服务理学理论、饮食环境、气氛与饮食内容相互关系的理论,从培养中国烹饪技术人才的角度,研究厨师的职业特点和一般工作规律,厨师成长的基本素质、条件、外界环境及其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中国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经济规律,从烹饪手段利用的角度研究烹饪器具机械与烹饪工艺,菜点风味特色的相互关系等等。上述罗列之内容,并非概括烹饪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旨在说明,中国烹饪理论应该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量的科学体系,各学科、各门知识之间应相互融合,彼此成为中国烹饪理论体系中的有机构成部分。

其二,烹饪理论游离于烹饪实践之外,缺乏应用性的研究,如果仅从量的方面去看中国烹饪理论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中国烹饪理论的质的含盘。就目前中国烹饪理论研究的现状看,其中一部分是对中国烹饪古籍的整理和挖掘,一部分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烹饪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毋庸置疑,这些工作正构建中国烹饪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正是由于广大烹饪理论工作者这些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后理论研究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认识到烹饪理论从本质上属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范畴,研究微观的烹饪理论,应该也必须能用来解决微观的实践问题,研究宏观的烹饪理论,应该也必须能用束解决宏观的实践问题,如果仅仅强调理论高于实践,而忽视甚至否认理论又必须回到实践之中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理论研究将是十分可悲的。笔者欣喜的看到《烹饪科学与加工技术》一书与《中国菜系及其比较》一书,两书的作者都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或是能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或是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对烹饪实践中所提出的许多问题进行有条有理的分析,读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深感大有裨益。由此看来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缺乏应用型的理论研究,正是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深层次原因。

其三,烹饪队伍的构成。长期以来中国烹饪是以以师代徒这样一种方式延续和发展的。以师带徒做为一种烹饪技术教育的形式长期延续下来,其进步作用自当肯定,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它的随意性,使得这种教育形式只能是经验和技艺的传授,没有也不可能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正是这种以师带徒,代代相传形成了烹饪技术队伍的主体,其理论的修养自是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做为烹饪理论研究的主体力量则是一批有志于烹饪事业的文化人,这些人在总结整理烹饪典籍,构造烹饪理论的框架,推动烹饪事业的发展无疑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四,经济的因素。烹饪理论的研究源于实践,又需回到实践之中,这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因此,那些为数很多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饮食企业不可能承担此项任务。而那些培养各级烹饪人才的学校,因其经营的捉襟见肘,也同样无力独自完成应田型烹饪理论的研究工作,国家又无专门研究机构。经济的因素严重的影响了烹饪理论的深入研究。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广大的烹饪工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这种展的速度和前进的历程是何其的缓慢而又艰难。

目前中国烹饪正面临着世纪性的挑战,烹饪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已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面前。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基本途径。

一是在烹饪实践中寻找问题,丰富烹饪理论研究的内容,深入烹饪理论研究的内涵,完善烹饪理论的体系,用烹饪本身的力量来武装广大烹饪技术人员,以其引导中国烹饪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烹饪教育,改革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卓育成效的烹饪人才培养机制。迅速的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而又掌握相当烹饪技艺的文武兼备人才,以改善现有的烹饪队伍状况.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7篇

关键词:面点烹饪;实训教学;有效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面点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餐饮行业对面点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其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面点烹饪人员不仅要具备烹饪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面点制作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具备较高的面点烹饪技能,才能够满足新时期大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饮食需求。这就给各院校的烹饪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面点烹饪实训的教学,把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面点烹饪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1 面点烹饪实训教学面临的困境

1.1 实训的点心类型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面点烹饪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实训教材,这些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一些传统的面点品种,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退出餐饮市场。如果学生在面点烹饪实训过程中学习这些面点的制作,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提升学生实际的面点烹饪能力。

1.2 面点烹饪技艺操作复杂,学习难度高 总体来说,面点烹饪技术是一项操作性强、过程复杂的应用型技术,面点制作过程不像其他食品的制作过程,后者只需经过简单的煎、炒、烹、炸等工序就可以完成,而前者则要对原材料的处理制坯、制馅、成型,再对材料的加工熟制、美化装饰,还要经过包、卷、捏、抻、削、拨、叠、按、钳花、镶嵌等多种成型技法才能制作出预期的点心形状。整个面点的制作过程涉及多种类型的现代面点制作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手部动作的精细度和灵活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学生要掌握专业、精湛的面点烹饪技术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就给面点烹饪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 烹饪教师实践技能水平不高 面点烹饪的实践性决定了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双师型”烹饪专业教师的比例还较低,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专业技能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虽然具有在餐饮行业多年实践的经验,但是教学水平不高,难以将面点烹饪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对面点制作工艺中的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但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胜任面点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示范工作。大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不能齐头并进,严重制约了面点烹饪实训课程有效性的提高。

2 提高面点烹饪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合理选择面点品种,强化面点烹饪的实用性 面点烹饪实训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掌握面点烹饪的精髓。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观念方面更加追求营养、健康、美味,因此在选择教学面点类型时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掌握餐饮行业当中面点制作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口味等,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餐饮行业的需求。此外,在教学面点类型的选择上还要注重广泛性,保证学生掌握的面点烹饪技能能够满足各种类型人群的饮食需求,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面点取料范围要广泛,广纳各面点流派的特色,从而提高学生面点烹饪的综合实践能力。

2.2 教师加强示范,注重学生的面点烹饪基本功训练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面点烹饪实操技能,教师必须做好示范教学。首先,教师要在示范之前做好讲解工作。讲解的内容包括原料介绍、初加工方法、切配要求、制作要点、装盘技巧、营养特点等,讲解要精炼,突出重点难点,从而为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程序和要领提供指导。其次,教师进行示范。示范过程中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解,对于重、难点部分要采取慢速演示、重复演示等手段来提高示范效果,强化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理解。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点烹饪的实践技能。比如在进行《虾饺制作》这一教学内容的示范教学时,教师就要重点讲解和示范面点成型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边讲解边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面点成型手法,奠定面点烹饪的基本功。

2.3 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面点烹饪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由于受课时、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面点实训教学不可能保证教师对每位学生都能进行手把手、全过程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互帮互学,而且在实践操作、结果验收、小组评价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发现优势和不足,进而加以改进。

2.4 构建实训模拟餐厅,加强实战演练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师在面点烹饪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实训模拟餐厅,将实习间当作厨房进行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选定适合的角色,比如厨师长、厨师、实习厨师等,使学生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要求,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点心的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教师在这一情境当中扮演客人随机点餐,学生根据客人要求进行面点的制作。最后,教师在品尝过面点成品之后要进行点评。这样既有趣,又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水平的提高。

3 总结

总之,面点烹饪是一项相对复杂且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市场要求的面点品种,强化面点烹饪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示范,注重学生的面点烹饪基本功训练;丰富实训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面点烹饪的专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仲玉梅.面点工艺教学改革探索[D].扬州大学,2007.

[2]王静,武军.浅谈面点技能教学体会[J].科技资讯,2013,36:161.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8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资源库课堂教学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第9篇

论文摘要:本文探索了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WWw.133229.COm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