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动漫文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5:17

动漫文化论文

动漫文化论文第1篇

关键字:日本动漫樱花情结武士道精神拿来主义

日本漫画指日本国内制作或发行的漫画,包括故事连环画和四幅一组的组画,它是画面组合作品的总称,也是指刊载这类作品的杂志和单行本。高度发展的日本漫画已经成为世界漫画当中具有独特风格以及庞大影响力的流派。多数日本漫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而具有这类特征的漫画常被称为日式漫画。

1.日本的动漫文化的发展

有多少经典无法忘却,有多少瞬间需要铭记。现在,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足迹,将日本动漫发展的脚印一一踏过……

现代日本漫画的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漫画在日本的社会地位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变化。

第一阶段(“二战”后的第一个十年):“玩具时代”,漫画只是供孩子娱乐的道具。

第二阶段:“清楚时代”,漫画被视为低俗、浅薄的读物。

第三阶段:“点心时代”,父母和教师勉强允许孩子在不妨碍学习的前提下看一点漫画。

第四阶段:“主食时代”,1963年TV动画《铁臂阿童木》在电视上连续放映,许多家庭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观看,漫画的到社会肯定。

第五阶段(二十世纪70~80年代中期):“空气时代”,漫画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六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记号时代”,漫画称为青少年之间相互沟通的记号。

2.日本漫画流行的原因

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都看过很多日本动漫。为什么日本漫画会那么流行呢?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漫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儿童漫画(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少年漫画(以6~18岁的少男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少女漫画、唯美漫画、女性漫画(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妇女和白领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如:会长是女仆 、青年漫画(以18~25岁的青年男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有着更多成人化的元素,内容多表现上班族和大学生生活)等等。

3.日本的动漫文化的特点

⑴天真烂漫的樱花情结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漫画中运用大量樱花渲染气氛,镜头和画面里无所不在地充斥着对樱花的浓重描绘。樱花不仅成为日本荣耀的象征,更是美与悲哀的诠释。樱花的身影大都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与其的生命特征相吻合的颓废而唯美的片段中。所以日本动漫作品中往往出现的一些“自讨苦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受强烈的文化底蕴的影响。于是在我们眼里樱花就是“那么回事”,但日本人对樱花保怀的情感之溢于言表,并不在我们所能理解的范畴内。就像南京大屠杀在国人心中造成的阴影,也不是很多日本人可以深切体会得了的。

⑵武士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遗留的璀璨精华

动漫是战后日本流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仅畅销全球,成为财源滚滚的经济支柱之一,而且已经担负起对外推销日本文化、改善日本国际形象的重要使命。

在绚丽多姿的日本动漫界中,以武士、浪客为素材的故事创作形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这类题材的运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广受读者好评。

日本武士在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身不由己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漫画家们在叹息武士道消逝的同时,也突出强调了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间,末期武士的悲惨命运和凄戾人生。

青少年们倾心于日本动漫,甚至把某些超人气的动漫人物奉为偶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觉得其中蕴涵着非常积极的进取精神。这正是青涩少年的单纯可爱处。其实日本民族的“进取精神”远不止这么简单——那在很大程度上是“武士道”的现代流行版。

在日本某些人的精神世界里,以“天皇崇拜”为精神支柱的武士道与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的根基之深厚、影响之广泛超乎一般人想象,连意在娱乐休闲的动漫也不曾幸免。

⑶生吞活剥的“拿来主义”

很早之前就有人针对某大师级的动漫制作人将作品中人物的勾勒趋向欧美化表示出相当的成见,并遣责日本动漫界有崇洋的嫌疑。其实对于强健和曲线优美的体态甚至是优越的先进科技的顶礼膜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说成崇洋便有些严重了。毕竟日本奉行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体系一气呵成。当然其中的一些逻辑思维也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性观念”“暴力美学”等等。这并不是说这些东西只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里才看得到,也不是说它们同绝对的恶劣和丑陋具有某种从属关系,而是说它们在彼此的意识形态上的等同性是对应的。而且某些观念的流露并不仅仅局限于动漫领域,而是通过深厚的文化基奠向各种社会关系和现象延伸开来。但这也不表明日本人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西洋理念,而对于东方文明的古香古色则冷落地怠慢。

综上所述,日本动漫自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作为日本文化的直接产物,同样存在浓重的文化痼疾。透过日本动漫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人们可以发现日本文化中与军国主义幽灵相关的“强者的专制”、“无根的偏执”、“极端与矛盾”、“救世与物哀”等特点。

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动漫真正进入了全盛时期,动漫每个季度都有许多作品问世。许多全新的动漫文化开始兴起,比如后宫系、催泪系、BL系、GL系之类,每个领域都有不少狂热的支持者。但是,作品多,难免会鱼龙混杂。这就造成了作品泛滥,经典稀少的场面。动画开始向快餐式的娱乐作品靠拢,而真正有特色有内涵的片子却越来越少,撑场面的还是之前黄金时期中的诸多经典。这确实是很让人忧心的事情。我们由衷的希望,优秀的日本动画能越来越多,日本动漫界能摆脱目前浮躁的情绪,将之前的辉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宋会芳 浅析日本动漫文化[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09

动漫文化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动漫文化 传播 文化心理基础

在动漫形象符号的作用下。动漫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它在传播方面具有跨越国籍、种族和雅俗文化的广泛性。以及贴近心理真实的深入性。

一、动漫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

动漫文化是视觉消费时代以创意为核心、以动漫形象为基础、以传媒为动力支撑的大众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它不仅充分展示出视觉文化的图像优势,还以轻松、夸张的文本内容对其感性、具象、娱乐要索进行了强化。与一般的视觉文化不同,动漫文化所依赖的图像符号不是现实景观的直接投影.而是对现实景观的创造性、艺术性改造。它根据内容情节及动漫角色性格塑造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对立足于现实景观的网像符号进行简化、夸张、变形或重组。这样。一方面动漫形象符号在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追求“形似”,与现实景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便于识别;另一方面,动漫形象符号在把握动漫文本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力求“神似”,强调主观想象力的释放。依赖其独具特色的动漫形象符号.动漫文化在传播方面具有突出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二、动漫文化能有效降低“文化折扣”,实现跨文化传播

动漫文化所依赖的是经过特殊艺术处理的“图像语言”.与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迅速达到超越阐籍、超越种族的传播效果。

如今文化边界日益模糊并不断被改写,不过由于历史的长期作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折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受众接受程度降低)现象仍然在相当大程度上存在。而动漫文化因其本身具有的无国籍性能在跨文化传播中尽可能地将“文化折扣”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大量动漫文化创造者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海外文化在创意这根“魔棍”的指挥.巧妙重组。赋予其动漫文本混杂化的文化面貌。这样,动漫文化的传播方与接收方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符号系统,都会在好奇与理解中欣然接受,动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进一步降低。

三、动漫文化雅俗共赏。便于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在英国学者费瑟斯通看来.视觉文化的首要社会功能就是“文化的削平功能”就动漫文化来讲,由于其载体是鲜明、生动的动漫形象符号,雅文化和俗文化逐渐模糊了各自的界限.共同熔铸在充满可视性、形象性的动漫文本中。借助动漫这种通俗而生动的表达方式.不论是文学名著、历史典故,还是神话传说、少儿童话都能深入浅出地加以表现.其“浅显”、“全龄”特征十分突出。当动漫形象符号的民族化特色凸显之时,动漫文化雅俗共赏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动漫文化就是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老少皆宜的“无准备文化”。这在日本已经体现得相当充分。各种动漫产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而带有动漫形象的服装、玩具,有动漫角色表演的游艺活动正日益普遍地进入一般民众的生活。由此可见,动漫文化能较好地融合各种雅俗文化要素.便于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中进行传播。

四、充满创意的动漫形象更贴近受众的心理真实。促使动漫文化的传播深入人心

首先,成功的动漫形象本身具有强大的心理召唤能力,能有力推动动漫文化传播。动漫角色的形象塑造是动漫文本创造的核心。也是动漫文化具有发散力的关键。独特鲜明、富有个性的动漫角色形象能迅速赢得受众的喜爱.从而紧紧抓住受众心理,有力地推动动漫文化传播,使其深入人心。因而一说到动漫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米老鼠、史努比等经典的动漫角色形象.动漫爱好者的相关文化活动(如动漫绘画展、cosplay等)也往往嗣绕这些动漫角色形象展开。

动漫文化论文第3篇

河南是我国的武术大省,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在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中原武术,其中号称“天下武学正宗”的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其蕴含的文化价值高不可估。中原近几年也一直致力于开发自己的武术文化,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多次武术文化节,如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国际太极拳年会,已经逐步将自己的武术文化展现于国际并名扬海内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系统,并有着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根基与文化底蕴,对于发展本土动漫以及中国动漫产业都有着很重要的文化参考价值。目前在市场上也有与武术文化相关的动漫产品,但是对于真正的原汁原味的特色动漫的创作,还是有待于深挖其真正内涵。

中原宗教文化在全国处于祖庭、圣地级别,宗教遗迹众多,如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济源的王屋是山唐代著名道长司马承祯携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洛阳白马寺是佛教被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佛寺;推动佛教信仰大众化的净土宗祖庭开封相国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也在登封嵩山脚下等,中原宗教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宗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动漫创作方面,这些宗教的内涵与一些宗教古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本土特色的资源来进行利用与创新,突出动漫的地域特色。

豫剧是中原地方戏曲剧种,豫剧的题材表现和思想内容,都受到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民间歌舞的影响。豫剧的题材,主要是中原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借鉴、吸收了中原地区传说故事、民间说唱、历史演义等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豫剧大量剧目取材于中原地区的生活素材或民间传说,这些剧目大多来自民间,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对应着中原民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味,所以豫剧是有着较为广泛受众群体的审美活动形式。在豫剧舞台上活跃着的诸多人物形象,如穆桂英、花木兰、包公、郑国、银环、常有福、佘太君等,这些人物共同地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性格,同时可以看出这些戏剧人物的塑造是对中原农民的性格特征作了较深的挖掘和多方位的展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文臣武将、浩命夫人,还是现代农民,都能够体现出中原民众的气质、性格、爱好和心理素质,是中原民众性格的展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原人的豪放民风。目前的戏曲动漫很是受人欢迎,把传统古老的戏曲用动漫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这样使得受众不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对豫剧再进行更深的发掘与创造,相信对于更好地发展中原动漫有着坚实的力量。

综观世界各地优秀的动画作品,都会呈献出明显的各自己国家或地区所独有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如宫崎骏的作品无一不是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的浓郁的无常感和神秘主义,以及略带悲情基调的宿命观,这绝不是无病,是由其传统文化基因所决定的,反映出来的是根植于其文化基础上的人文情怀。再如2003年出品的法国动画《疯狂约会美丽都》,其故事充斥着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文化独特的幽默与夸张,以亲和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整片洋溢着浓厚的怀旧温情。即便是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虽然其创意来源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故事,但表达的仍然是美国式的价值观与与文化诉求。我国的动画作品以及动产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获得突破,对我国本土的地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可靠途径,中原文化即是这一途径上的一朵奇葩。

动漫产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创作主题上的创新性、传播途径的广泛性、新媒体应用的多样性、受众人群的日益增长、创作方法上的艺术性、技术性等特点与优势;相应地,中原文化的特点非常鲜明,如戏曲的浑圆厚重、豪迈节奏明快、民间美术的粗犷、宗教文化的兼并包容、武术动作的舒展优美等。这些两方面优势和特点正反应出:一、动漫这类艺术形式可以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原文化的最佳载体和可靠方法;二、中原文化的鲜明特点可以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创意源泉。另外,对于传承和创新中原传统文化,动漫在形式表现具有天然的可操作性,如剪纸艺术或者皮影艺术的二维性与侧面动作性特征,正好契合了FLASH动画的元件动画的动画原理,把每一个关节做成元件,无论是逐帧调动画,还是做成影片剪辑,都具有方便的可操作性,使动漫这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播形式成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载体。

动漫文化论文第4篇

首先,就国外而言,动漫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有日本、美国、韩国。通过市场调研可知,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动漫市场占有很大的分量,主要是源于这些动漫强国都拥有一条完整且成熟的动漫产业链,主要有以个特点:第一,动漫市场都有稳定丰富的创作素材,注重原创性。美国的动漫市场起源于电影动画。日本的动漫创作主要依靠漫画连载,拥有稳定的消费市场。韩国的动漫市场通过网络动画产业模式开启了成功之门。第二,动漫制作手段比较先进,宣传到位。美国的动漫完全是按照电影的风格制作而发展起来的,把握消费人群及消费市场的动向,保证了票房。同时,在动漫输出方面,不惜重金宣传,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产品。日本在动漫制作上注重拍摄效果,多采用三维、四维拍摄手段,画面唯美,意境深远。作为日本主体产业之一,其配套产业体系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用动画的手法把真人无法做到的剧情表现了出来,还包含了很多教育人的哲理,不像中国把教育的话直接说出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教育。韩国通过网络动画,进而衍生出网络游戏,抓住市场发展的动向及消费人群的特点,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再者,无论成功与否,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力量是所向披靡的。第三,动漫衍生产品市场开发得非常完善。比如漫画周边的动漫图书的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相关游戏产业的开发等等配套产品都为动漫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第四,动漫产业的受众年龄段比较宽泛,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这样,动漫市场就非常容易打开。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相比,关键是观念不同,日本是全民皆“动”,在中国好像固有的观念是,动画就是做给小孩子看的,故事编剧在深度上也跟不上,所以市场不容易打开。第五,每部动漫作品都会展现出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的动漫形象,形成固定的动漫品牌,进而成为动漫作品的形象代言人。通过动漫形象可以推动动漫文化建设,培育动漫文化品牌,推动原创动漫画文化走向世界。第六、动漫衍生产品的版权都有明确的授权,保证其盈利创收,为后期的制作提供更好的保证与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动漫作品创意的开发、产品的制作都离不开资金的周转,否则难以维持正常的产业运转,进而可能会导致动漫品牌形象的破坏。其次,国内方面,在沿海,浙江杭州动漫产业已基本形成一条动漫研发、创意和制作、产品加工、商业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在中部六省中,“动漫湘军”的名头已叫响全国,目前湖南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有:

(1)政府对动漫、游戏产业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

(2)注重培养动漫人才;

(3)产业链条比较完善。由此可见,动漫产业的发展必须切合本国实际,找出亮点,形成动漫产业规模。尤其是对动漫相关市场的开发,更是重中之重。

二、河南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河南是人口大省,是动漫产业受众最多的省份之一。鉴于动漫产业发展机遇的来临,我们更应该重视中原文化的深度开发,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生产力、转化为区域影响力。河南的动漫产业整体来说,在全国仍然处于追赶者地位。与其他省市相比,河南动漫产业显得步子缓慢,动力不足,仍是一个动漫产业落后大省。自我审视会发现,河南的动漫产业,在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向、动漫企业的聚集、动漫基地的建设、动漫氛围的形成、动漫品牌的打造等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拥有丰富中原文化底蕴的河南动漫企业在产业模式的选择、动漫产业链条的完善、明星企业的打造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具有数千年积淀的中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为动漫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关键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掘并传承下去。河南的动漫产业可在以上的基础上做出以下几大特色:

(1)主动把动漫和有关产业结合,形成动漫产业链;

(2)注重影视动漫和出版动漫的结合;

(3)注重原创和中原文化的结合;

(4)注重行业协会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等。形成以中原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为方向、以先进科学和技术为手段、以优良政策为保障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动漫产业链,在中原文化背景下构建具有河南动漫产业特色的发展模式。

三、河南动漫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动漫文化论文第5篇

【关键词】动漫 教育 传统文化

纵观近年的国产动漫,其在表现形式、题材内涵上大多较为类似。无论是从片名、故事背景,还是从角色姓名、整体画风上,都明显受到美国和日本动漫的影响,鲜有中国元素的呈现。占据市场主流的还是那些缺乏民族风格、盲目追随国外动漫的作品,整个行业的生态令人堪忧。众所周知,动漫产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很大影响。动漫以及相关的衍生产品的输出,不只是简单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而是会进一步地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对其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精神领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美育效果。因此,中国动漫界应该积极倡导具有中国元素的动漫作品,创造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动漫形象。

作为动漫从业人员的主要输出者,高校动漫教育专业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高校动漫教育者仅仅一味地提倡美日动漫,不能潜下心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中国动漫将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动漫教育迫在眉睫。那么,究竟该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这应该具体地落实到动漫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切实地体现在一些具体的课程中。

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传统文化的熏陶。纵观国内各大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文化课的缺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直接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只有专业技能而综合素养差的片面人才,而且会间接地使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文化课程无关紧要,从而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信心和认同感,忽视或者低估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动画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结合技术类的基础课程,适当地增加传统文化的课程或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并树立以传统文化为方向的奋起直追美日动画的紧迫感。现今,中国元素被中国动漫界所冷落,却屡屡被美、日创造的动画片所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当下中国动漫作品的创作缺憾,鼓励其用深厚且丰富的中国文化作为动漫发展的底蕴。第二,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结合已有的动画史论课程,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动漫发展的价值,并使其明白,中华文化伴随左右的作品不仅可以深受国民的喜爱,也会给世界呈现新的视听享受。此外,还可以在剧本创作等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国历史、文学、哲学思想等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熟悉并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第三,有意识地开设一些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如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历史、儒释道思想等,使学生能够更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其次,要注重与传统技术工艺学习的配合。目前,大多数动画专业的教学,在教授完基础课程以后就将重心转移到动画制作流程的教学上,偏重于对技术、软件的教学,而对传统工艺的传授较少。针对这种现象,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机会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并接触体现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木偶、剪纸、皮影、水墨画等。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传授绘画技法等课程时,可以结合优秀的国产动画,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法,并意识到要想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动画作品,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现形式。第二,适当开设一些教授传统工艺技法的课程,如木偶、剪纸、皮影等。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其了解更多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初步掌握各种工艺的基本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创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时,有条件的院校还应该设置某一两种工艺的选修课程,使有兴趣的学生有机会系统地掌握该种工艺的技法核心。

再次,动漫产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应体现在动漫角色的形象塑造上。而角色形象的塑造又可具体从角色造型和表演风格两个层面来进行。在《角色造型》等相关课程上,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符合中国人特征的形象设计方案,如要想让角色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不仅应该包括角色的相貌体态(是否具有东方人或者黄种人的特征),还应该包括角色的服饰道具(是穿汉服还是唐装,是佩剑还是抚琴),甚至包括其不经意间的行为举止(是文质彬彬的儒学之士,还是善骑射的游牧民族)。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系统介绍,结合具体案例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何种造型更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在表演风格方面,教师应在动画表演等相关课程中结合具体的动画片,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各大表演体系,及其各自的特点。如在《大闹天宫》中,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中国传统戏曲所特有的程式化的表演,几乎所有的人物造型都展露出深厚的京剧舞台表演范式。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在与其他表演体系的比较中更好地掌握各种表演体系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风格。

动漫文化论文第6篇

摘要:日本神怪文化流传甚广,已然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之中,甚至成为日本主流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现代日本社会处在全民动漫化时期,神怪题材的动漫作品也不断涌现,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很好地做到了传承日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从更深层次揭示日本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二者的有力结合,为动漫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日本神怪文化;动漫民族性;日本动漫

“神怪”一词,作为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概念,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神怪被看作是一种自古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与信仰,它超越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早期生存环境的原始性,人类必须面对野兽环伺、危机四伏的丛林和原野,以及对于天灾的不安和恐惧,在这些不可控的外在条件下,孕育了关于神怪的传说,这些传说中隐藏着人类历史文明延绵的轨迹。

神怪是诞生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力,同时又反过来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种存在。日本关于神怪的传说与形象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源自中国。然而,经过日本社会文化的渲染和演绎,在其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上均已大大延伸。现代日本社会出现了以神怪为主题的消费文化,各种书籍、动漫、影视剧、游戏等层出不穷。日本的神怪有恐怖的、善良的、可爱的,类型风格多样,尤其在日本青少年群体中广为传播,已经成为很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元素之一,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怪谈的趣味性已然成为主流。

1神隐

日本动漫作品中对于神怪的诠释,大都是以一个固定的世界为舞台,以神怪为表演对象,演绎出被人们忽视和淡忘的人类世界最为真实的一面,尤其侧重于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主题,这其中隐含着现代人的自然观、人生观、文明观及社会观。

环保主义者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都很好地呈现了这一永恒的主题,通过多部影片来表达对于自然的敬畏。如2001年上映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创下了日本历史票房收入的新高,并获得了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之所以如此优秀,引人共鸣,原因之一在于其精致的画风与强大的故事结构之下,蕴含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借助神隐的世界,来传达现代人的贪婪、欲望与空洞。日本人自古以来便相信万物皆灵,世上有无数的神怪与人类同生,掌控着人间的祸福得失,相对于人类居住的世界,神怪们居住的神域往往隐于深山密林,多有巨岩或神木作为标识,避免人类无意间闯入。千寻随父母搬至新的城镇开始新生活,途中误入神隐境地,经过一系列的冒险和努力,发掘出内心爱与生命的力量,最终一切结束归于原点,然而此时的千寻已经焕然重生。宫崎骏旨在通过此片,唤醒现代人重压之下暗淡的灵魂。《幽灵公主》则是通过表现人类放弃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贪婪地掠夺自然界的生存资源,人神交战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彻底决裂,最后麒麟兽神的牺牲令万物得以重生,人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自然界用宽容与大爱回馈了人类,传达了人类与自然和平共生的深刻主题。

2河童

在日本众多神怪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河童。传说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分布极广,原本是水中的精灵,被当做是河神受到民众的膜拜,也有一种说法是河童是水神的使者,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由于河童是两栖类的怪物,因此喜欢住在靠近河边的洞穴中,手、脚上均长有蹼,相当擅长游泳,背上负有乌龟般的甲壳,全身皮肤非常粘滑,可以像变色龙一样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己的皮肤的颜色,但大多数时间全身是保持绿色的,身上有鳞,形如四五岁儿童,头顶凹陷处像顶着一个碟子,无论是水中或是陆地上,只要碟子里面的水不干涸,则力大无穷。2007年,原惠一导演的动画电影《河童之夏》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现代家庭的河童的故事。以一个会开心、会失落、会努力、会迷茫的,活灵活现的河童形象为切入点,侧面揭露日本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挑战人类的行为准则,为一个妖怪的故事注入了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人与自然的相处,绝不是单向性的猎奇和假惺惺的关注,片中媒体对于河童的百般堵截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片中河童的萌系造型也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

3萌系神怪

《小鬼Q太郎》和《哆啦A梦》是萌系神怪动漫的代表作,均属日本著名漫画家藤子不二雄笔下的经典神怪形象。在《小鬼Q太郎》中,小学生大原正太无意间拾到了一只很大的蛋,竟然孵出一只“小鬼”,名字叫Q太郎。从此,这个小鬼就住在正太的家里,并展开一段人与小鬼之间温馨的幽默剧。Q太郎是神怪世界的妖怪,寿命有500年,只爱吃、睡、玩,一次可吃20碗饭,但很怕狗。Q太郎的白色外表其实只是遮盖真身的外套,露在外面的只有眼睛、嘴巴和三根头发,与其他小鬼不同,Q太郎能力有限,只会飞行隐身,与动物交谈以及变成一只鞋而已。Q太郎和正太的关系犹如大雄和哆啦A梦,不过Q太郎更加有趣可爱,总会惹出种种事端,闹出笑话。这部作品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周刊少年SUNDAY》上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一度出现了“妖怪Q热”的社会现象,动漫主题唱片和系列周边产品大卖,成为藤子不二雄的首部人气代表作。这部作品的成功经验催生出小学馆后来的著名神怪作品《哆啦A梦》和《神奇宝贝》系列,由于作品人气爆棚,小学馆1967年建起本社大楼,又名“妖怪Q大楼”,可见Q太郎的影响力之大。乃至在我国,Q太郎也伴随了80后一代的成长,成为美好的童年回忆。但现如今很少看到Q太郎的身影,是由于藤子・F・不二雄于1996年因病逝世之后,Q太郎的版权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基本上自1998年后便再没有任何Q太郎的动漫和相关周边产品登场。在日本,一本Q太郎漫画可以炒卖至数千至数万日元不等,已经成为绝版收藏级的经典作品。相对于《小鬼Q太郎》,《哆啦A梦》的知名度更高更广,2002年,哆啦A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他不仅是获得该荣誉的唯一虚拟人物,也是唯一走进《时代周刊》的日本动漫人物。2008年,成为日本首任“动漫文化大使”,2013年,正式加入东京2020申奥委员会,成为首位申奥特殊大使。

多年来,34部剧场版作品成为首部观影人数超过1亿人次的日本系列电影。这一1969年推出的动漫神怪形象,经久不衰,创造了动漫界的巅峰与奇迹。

动漫文化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宫崎骏;动漫;民族性格;女性觉醒;神灵意识

对于任何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生活习性的影响,必然会在其作品中留下悠远的人生阅历和民族品性的折射。宫崎骏正是借鉴了大量的日本神话元素与民俗传说,形成了如今纯净明丽的宫崎动漫韵味。在某种程度上,宫崎动漫折射了当代日本的浮世绘。

一、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崇拜意识

日本,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男权中心”的主宰国家。日本人一方面在男权至上的体系里压制女性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寄托于文学艺术表达对于女性的敬畏与膜拜,这也充分反映了日本民族基因中的两面性。深受日本文化熏陶和影响的宫崎骏自然对女性多了一份偏爱,再加上童年时期母爱的严重缺失。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少女情怀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少女本身所独有的优雅明净的特质。《龙猫》中的4岁的小米正是透过了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观察视角,发现了可爱的精灵龙猫们。同样的,在12岁的魔女琪琪身上,也鲜明地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渴望获得认可的大多数年轻的女性。宫崎骏自己也坦言:“带着父母的期望与爱,以及经纪上的支持,满怀憧憬地来到大都市的少女们都映射在了琪琪身上。琪琪的心理上的恐惧与不适也反映了日本当下的社会状况。”

日本韵味独特的东方终极美学追求。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学深深浸润于日本民族的性格之中,就是物哀文化。而宫崎骏正是深受日本古典美学思潮的影响,才将自己的绘画风格推向了与日本传统文化一致的终极美学追求上。

宫崎骏也自觉接受了“物哀”文学的熏陶,掌握了日本美学的精髓,才不遗余力地创造了那么多年轻可爱的女性的形象。“这些鲜活而年轻的生命如同樱花一般美好,值得人们感怀与喜爱。而少女梦想与童年时光又总如樱花般逝去 。以少女为主角,就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重温童年情感,体会到久违的哀婉与淡淡的忧伤。”

二、大和民族性格与信仰的形成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火山喷发、地震、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从古至今一直陪伴着日本。这样险恶的情境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一方面,他们选择习惯于承受、隐忍,另一方面,把对自然的一种本能的恐惧感衍化成崇拜。

在宫崎动漫众多的神灵形象中,有一种种叫小精灵型黑小鬼、小树精、煤炭精,它们象征着自然对人类一些微妙的影响,也代表着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同时内心深处潜藏的些许的感官恐惧与情感封锁。第二种叫被救赎型 如无脸男、稻草人,这一类神灵一般都是前世遭遇到了诅咒或是情感上的彻底性遗失。这些形而上的欲念折射出了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的人类自身情感世界的空虚与苍白,内心深处唯剩欲念在把控灵魂,彰显丑陋而卑微的人性。

宫崎骏正是通过对这些通灵鬼怪的细致描摹,才映射了当代社会人情性灵的腐朽与异变,神灵的形象无不是人性的阴暗缩影。对于进步文明下人性堕落与人情冷漠的生动再现使得宫崎动漫具有无与伦比的现世高度与反思勇气,这也正是宫崎动漫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无“恶”道德观念世界里的精神皈依

纵观宫崎骏的动漫作品,贯穿的永远是这几大主题基调:人与自然的对抗与共融、战争与和平的辩证讨论、黄金时代成长的艰辛与不易。这些在我们现世的世界观中都是无法调和的对立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只会凸显人性的丑恶和自身命运的卑微。正义的胜利必然要以邪恶的绝灭为代价,而蜕变成人的背后必然要抛却童真的纯净与梦想的皎洁。若简单以善恶来区分宫崎动漫的主题属性,往往就会陷入误区。

比如《猫的报恩》中强迫女孩下嫁看似不近人情的猫王其实不过是天真任性的大孩子罢了。《千与千寻》中凶狠残暴的汤婆婆也不过是个内心柔软的慈母罢了。《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将苏菲变成老太婆的荒野女巫不过是一个争强好胜甚至还带有些许孩子气的老顽童而已。《千与千寻》中吃人怪物无脸男不过是一个迷失本性的孤独孩子罢了。在宫崎动漫中,所有的“恶”其实是出于人类在道德自律的桎梏下自我意识与精神的一次重新解构,尽管这样的解构依然存留于单纯的形而上学主义中,有着“理想社会”式的荒诞与戏说成分,但这样的理念毕竟源自于对生存、发展、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期盼,只是方式过于极端,才导致矛盾的迭起与冲突的衍生。也许,在这样美好纯净的“大同世界”中生活才是宫崎动漫留给世人的最为巨大而珍贵的宝藏吧。

参考文献:

[1]宫崎骏.日本电影文化讲座:日本电影现在和未来[M],东京:岩波书店,1988

[2]胡忠青.宫崎骏动漫作品中的主题元素与诸多元素考察[J].电影评介,2006,(13):18-19

动漫文化论文第8篇

动漫是现代新兴的世界重要文化产业之一。它被称为是21世纪最热门的、最有希望的文化朝阳产业。动漫产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拉动和提升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着力加强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到今天,动漫产业已不是最初的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具体来看,它是“以创意为动力,以动漫文化为基础,以版权、形象权为核心模式,以动画、影视、游戏为内容主体,以电影、电视、网络、图书、期刊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为载体,并延伸至同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的新型文化产业”①。动漫产业关系一个国家文化和经济的方方面面,世界众多发达国家相继把它作为本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探寻与思考:我国动漫发展现状及分析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较早发展动漫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中期我国动漫也曾因 “中国学派”的出现,而产生了一本文由收集整理大批喜人的动漫民族精品,为世界他国所瞩目,然而这已经成为历史,从“文革”之后到现如今,我国动漫一直在摸索中艰难地行进,尽管近几年各地政府意识到了动漫产业在国家文化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动漫产业投入的力度,但我国动漫发展现况并不让人乐观,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动漫精品少之又少,动漫产业相比较发达国家仍比较滞后,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文化特色,缺乏文化大国应有的世界竞争力。

中国有一句俗语:“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的动漫产业再合适不过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动漫产业一直在追逐国际市场,原创动漫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得到观众认可的动漫屈指可数,中国的动漫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外来动漫。据调查,在最受中国儿童欢迎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国产动漫的比例仅在11%。为什么当代的少年儿童如此热衷于欣赏外来动漫呢?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对动漫受众主体的影响。当下动漫的主要受众群体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21世纪出生的青少年儿童,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突飞猛进,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民族文化,而传统文化教育却明显滞后的时代,这致使儿童越来越习惯于外来文化的汲取,群体价值观念越来越偏离中国传统。随着奥特曼、机器猫、蜘蛛侠、海绵宝宝、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动漫产品的大量涌入,日本及欧美的动漫人物和动漫故事已经深深铭刻于中国孩子的心中。

其二,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的原创动漫严重不足。为了迎合时下儿童群体的欣赏趣味,很多中国动漫人在动漫制作中一味地模仿外来动漫,片面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悖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动漫产业应用中边缘化,大量地借鉴日、美动漫的娱乐化效应,甚至将这种娱乐性和趣味性作为动漫创意的核心。这显然违背了动漫创作的规律。事实上,文化是动漫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动漫产业也就失去了它的方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强的娱乐性也很难吸引观众。大量的事实证明,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国动漫民族化道路的基石和保障。

回溯世界动漫史,中国动漫也曾出现过为世界瞩目的辉煌。早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万氏兄弟曾取材于神话小说《西游记》,制作出了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该片一经放映,便盛况空前,得到了世人的称赞。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曾感叹:“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成功就得益于它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中国动漫产业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的“走中国民族之路,敲戏剧风格之门”的动漫创作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大量截取中国经典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资源进行改编创作,同时,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及戏曲等民间艺术技巧进行动漫造型设计,借用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来烘托动漫场景、背景等,打造出了一大批真正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动漫精品,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瞩目。如《大闹天宫》《九色鹿》《神笔马良》《哪吒闹海》等大量动漫精品。仅《大闹天宫》就曾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厄瓜多尔国际儿童电影节奖等多种国际奖项。这些殊荣奠定了我国动漫电影在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漫的发生和发展,再一次鲜明地证实了这一规律。

事实证明,动漫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动漫要想走出困境,屹立于世界动漫品牌之林,必然走民族化的道路。动漫以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形态,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是中国动漫创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来源。中国动漫只有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旗帜鲜明的动漫文化品牌。

对策与突破: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与双赢

日本学者加藤嘉一在同济大学的报告《中国的形象》中说到,中国在文化输出上远落后于没有其发达的国家,发展动漫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清华大学学者周庆安也认为,守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科技创意元素,动漫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动漫民族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我们的动漫产业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将是一种双赢。

第一,动漫题材的民间传统。一个好的故事题材是动漫制胜的法宝,动漫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美国著名动画大师华特·迪斯尼说过:“将世界伟大的童话故事、令人心动的传说、动人的民间神话变成栩栩如生的戏剧表演……对我来说,已成为一种超越一切价值的体验和人生满足。”②对迪斯尼来说,好的故事题材往往来自民间,传统民间文学中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都是动漫制作极好的选材。对于中国来讲,民间文学故事储藏量极为丰富,这些故事不管是从人物塑造还是情节安排上都是经过广大民众长期的锤炼而形成的,是智慧的结晶,它契合了群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因此,原创动漫应该从传统民间文学中挖掘精髓、吸取营养。

第二,动漫形象与品牌塑造的民族特色。动漫形象是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动漫产业文化的凝聚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承载和积淀的精神食粮,把传统文化融入动漫形象之中,势必会让动漫形象一开始就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会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耳目一新的异国文化感受。动漫形象的民族化不仅体现在其外在的形式造型,更体现在其内在的性格内涵。在动漫形象的形式造型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动漫角色注入鲜活的民间文化养料,设计出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皮影、木偶、水墨动漫等形象。在动漫角色形象的性格内涵上,也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特色。如我国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体现了百姓所推崇的仁义之心和叛逆精神,不畏险恶,极富同情心,爱打抱不平。

第三,动漫背景的民族化风格。动漫背景主要是指在动漫作品中起衬托作用,能够渲染和营造故事所需要的环境、气氛等的因素,它包括与角色、故事相关的时间、环境、场景、音乐、舞蹈等内容。宫崎骏的动漫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动漫背景充溢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氛围,将日本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神话传说、宗教伦理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中国动漫民族化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动漫背景的烘托。如1979年中国的木偶动画短剧《阿凡提》极具民族地方特色。其中阿凡提生活的环境带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茫茫戈壁到宗教建筑,从日常用品到花纹装饰,从神话传说到民间语言,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不仅如此,动漫背景音乐也要民族化。中国传统音乐素材丰富而多样,这为动漫的音乐制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国1963年的动漫《牧笛》因其绝妙独特的笛音而被美国评论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

第四,“传统是根基,突破是活力”的创新思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汪流曾认为,国产动漫电影在寻求发展突破的路上,内容多为经典故事改编,但缺乏突破和吸引力。动漫创作要立足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进行不断创新,动漫民族化道路才更有前瞻性。综观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些许经验。日本动漫不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类型上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它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广大民众的精神愿望、思想意识为目的。如日本第一部超宽银幕动画片《少年猿飞佐助》,故事虽然改编自中国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但人物形象、故事内容和主题都紧密结合当时国民的精神需求及文化追求,具有时代特色,因而,受到当时日本民众的普遍欢迎。

动漫文化论文第9篇

[关键词] 骆越文化;动漫衍生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授权

[作者简介] 柯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5-0062-0002

“骆越文化”是广西文化的根,是珠江流域历史上最早、最灿烂的文化篇章。近年来,在广西地方党委、政府的努力下,“骆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骆越文化”的开发成为南宁市着力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但目前“骆越文化”的传播方式以旅游表演为主,较为单一,还不被公众所普遍认知和传承。运用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动漫形象及衍生产品形式,进一步推广和开发“骆越文化”,不但对这种珍贵的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对尚在发展中的广西动漫产业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

一、结合现代动漫文化,开发具有“骆越文化”品牌的动漫衍生产品

动漫形象是动漫产品开发的基础。基于“骆越文化”元素创作出来的动漫形象外形将直接影响衍生产品的开发范围及推广难度,而且动漫形象和剧情也会直接影响和决定动画片的传播范围、影响度和收视率,随之又会影响到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这是一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从美国的“迪斯尼”、“变形金刚”到日本的“阿童木”、“机器猫”,再到中国现在的“蓝猫”、“喜羊羊”等动漫形象的成功经验来看,可将“骆越文化”元素和现代动漫文化结合进行动漫形象创意设计,进而开发具有 “骆越文化”品牌的动漫衍生产品 。

2012年广西电视台打造的大型少数民族题材长篇动画片《达伦达嫁》为“骆越文化”的推广开发打开了一扇窗口,但广西本土传统文化在动漫中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没有能够与时代特点很好的结合而形成品牌效应,因此必须将“骆越文化”的特点与现代时尚的审美形式相结合,加强“骆越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丰富具有“骆越文化”特色的动漫形象设计。一是结合广西“骆越文化”元素增加动漫形象的周边产品设计,如可将《达伦达嫁》中具有“骆越文化”特点的经典图腾、典型人物形象、道具等稍加设计改造,就可以制作成商品进行销售;二是将融入“骆越文化”又具有时尚气息的动漫形象进行多元化的衍生产品开发,如出版物、音像制品、游戏、服装、文具、日用品、饰品、玩偶、手办及形象授权等。这种开发模式既加强了动漫作品与衍生产品之间的联系,又节省了衍生产品的开发时间,加快产品的推广速度和效益回报;三是增加衍生产品的受众面。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动漫产品受众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针对中老年人群设计的动漫产品几乎是空白的,这就使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空间受到限制。而在日本和美国,从3岁到80岁都有适合其年龄段的动漫产品。如将基于“骆越文化”开发的动漫衍生产品,按年龄段的需求和民族风俗进行功能性分类设计,那么无论是城市还是延续传统民族文化的村寨都可以接受,相信能够使市场定位层次更清晰,并获得多元化的客户群体。

二、借助国家平台资源,打造有效的动漫衍生产品营销模式

设计成功的动漫形象是衍生品开发的先决条件,但要让产品得到推广和大众的认可就必须要通过市场的考验,如何找到有效的产品营销模式是打通市场的关键。当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在南宁连续成功举办,“骆越文化”的资源不断丰富,影响日益扩大,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作为珠江流域文化起源的“骆越文化”,也将迎来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机遇。

基于“骆越文化”元素开发的动漫衍生产品可以借鉴“喜羊羊”的“动漫―衍生品―动漫―衍生品”的滚动开发模式,在各类传播媒体上播出“骆越文化”动漫作品和宣传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漫形象,接着推出衍生产品。同时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珠江流域先进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动漫展、工艺美术展、各地民俗节庆、旅游景点等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在广西本土、珠江流域乃至东南亚占领市场高地,进而打造“骆越文化”动漫电影,再带动衍生产品的又一轮开发热潮。同时,在网络流行文化盛行的当下,运用网络流行文化的魅力,与“骆越文化”元素进行巧妙的结合,会比较容易给受众以亲切感和亲和力,从而为动画片本身和周边产品起到双重的广告效应,起到快速推广衍生产品和培育引导消费者的重要作用。

这样,“骆越文化”动漫作品和其衍生产品对市场进行交替刺激,在使得销售链条持续运转的同时,又为生产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为后续开发提供充足的项目资金,从而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三、运用品牌授权管理模式,形成品牌效应

品牌是企业持续获利的基础,动漫企业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开发衍生产品的同时,也要增强品牌优势,加强品牌管理,只有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使动漫产业健康发展。具有良好健康的品牌形象才能更好地传承和推广“骆越文化”。

一是注重品牌形象,慎重选择授权商。良好品牌知名度在能够为授权商短期迅速获利的同时,也会使一些目光短浅的授权商不重视品牌的维护与发展,做出一些损害品牌形象,甚至危及公司形象的行为。以湖南三辰集团为例,随着《蓝猫淘气3000问》动画片的播映,三辰集团已经形成了一条以动画作品为核心,集音像、图书、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等衍生产品于一体的产业链,衍生产品已经覆盖全国95%的地级市。受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经营者擅自将蓝猫的形象印在自己的产品上,或对形象稍加改动,愚弄消费者,给三辰公司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所以,基于“骆越文化”元素设计的动漫形象开发的衍生产品在授权时,有必要慎重选择授权商,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的目的。

二是多渠道授权,维护正版销售渠道。据统计“蓝猫”侵权产品的流通规模,居然超出了已授权产品流通的10倍,这给三辰集团带来了高达数亿元的经济损失。侵权盗版不仅扰乱动漫产业市场,抢占市场份额,还损害了产品形象,严重的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如打着“蓝猫”的形象品牌生产不合格食品,这对企业是致命的打击。所以,要想将基于“骆越文化”元素开发出来的动漫衍生产品的知识产权得到良好的维护,除了依靠法律手段维护外,还要依靠市场,通过多渠道授权打压盗版的市场空间。

可以借鉴原创动力对“喜羊羊”的商品授权、促销授权、通路授权等授权模式来进行“骆越文化”动漫衍生产品授权,但更侧重于促销授权和通路授权,因为这两种授权一般不会受到盗版的影响。促销授权主要是和大企业,如银行、大型旅游公司、快餐连锁店、酒店等合作举办主题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骆越文化”动漫衍生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同时也能够进行广西本土文化的推广,引导消费。通路授权是指授权加盟品牌连锁专卖店和连锁专柜,统一销售授权品牌的商品。线上销售则只做官方旗舰店单一渠道,可以比较有效地打压盗版。

四、结 语

中国动漫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骆越文化”动漫形象及衍生产品为载体,通过产品开发、营销和授权管理等运作,或将是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传东 郑琳.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研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苏超.本土动漫衍生品开发研究模式[J].商业现代化,2011,(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