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自主探究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0 20:35:24

自主探究论文

自主探究论文第1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自主探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要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犬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第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鸟的天堂》群鸟齐飞、众鸟齐鸣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组织的:“你们喜欢写鸟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我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它使我想象此时此境,鸟儿飞得很快,看不到鸟儿的具体形态和数目,只能听见它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样写非常。”有的说:“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黒的、有的站在枝头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很多,我见都没有过。”另一个接下说:“我也喜欢这句,从叫、飞、扑这几个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我觉得鸟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我喜欢描写小画眉的那段话,那只小画眉样子真可爱,叫声非常悦耳。”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穷人》一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不写“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一段,文章一开头就写桑娜发现邻居寡妇死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抚养如何?这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如教学《跳水》第4段,学生细读后,教师提问:“船长用什么办法来救他的孩子?”这时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除了船长的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救孩子?”这时,学生们有的说:“可以给孩子送上绳子,让他们抓住绳子溜下来。”有的说:“可以在甲板上铺上厚棉被。”有的说:“可以派直升飞机去救他下来。”等等,大家各抒己见,但都停留在用什么办法救孩子上,这时我感到需要适时点拨、诱导。于是,又问:“这些方法来得及准备吗?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进一步认识到跳水是使孩子脱险唯一安全有效的办法。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五、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总之,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自主探究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主要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当学生都已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三)自主探究、合作建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

.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把图形分为四类:①长的一类,②短的一类,③大的一类,④小的一类。有的分为三类:①细长的一类,②稍宽的一类,③正方的一类;有的分为两类:①大的一类,②小的一类。有的也分为两类:①长方形的一类,②正方形的一类……学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图形分成了不同的类别,表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的分类方法以及这样分的依据。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这些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方形、一类是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求异创新。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之后,设计了必要的练习:

1.基本题。①判断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用屏幕分别出示每一个图形)。②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

2.综合题。屏幕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出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开放创新题。利用学具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颜色不一)纸片,你能拼摆出什么图案,看谁拼得最美丽。

该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

四、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甚至允许学生到处走动,学生可以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能力由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形成。

(三)课堂上信息交流以多向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模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五、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主探究论文第3篇

1.1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的自主研究潜力

把握科学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自主学习的重点。一是有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情感层面先自主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感受、分析和思索,从中了解知识,提升潜力,从而尽可能摆脱对教师依靠,加强自主研究潜力。

1.2营造气氛,确保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地位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需要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要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潜力就一定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气氛。

1.3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潜力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采用学生参加活动来体现的,所以,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长处,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途径抉择

2.1课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在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预习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学生预习的品质对课堂教学有着非常主要影响。教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提升学习效率的主要方法。教师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采用预习来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应若干重要性问题;(4)找出文章中常用短语和句型。采取有序预习潜力的培育,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2.2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2.1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学生会遵守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教师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回避学生机械回答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以教学NSEFCBook10Unit3Fairnessforall中UsinglanguageIHaveaDream为例,即可提出下列开放性问题:WhatdoesLutherKing,Jrmeanbysaying“This‘wait’hasalmostalwaysmeant‘never’”?WhatcanwelearnfromMartinLutherKing?此类问题能够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从被动听课、机械记忆中走出来,吸引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质,积极自主学习新知识。

2.2.2小组交流和讨论

待学生熟悉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理解达到一定深度后,教师可组织小组沟通和探讨。可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先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观点。例如:在教学NSEFCBook6Unit4阅读文章Globalwarming时,即可设置这样问题:Howdoyouunderstandthetitle?让学生开展探讨。采取全员参加,踊跃发言,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加大英语信息输入量,使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锻炼了学生思维潜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2.2.3开展辩论活动

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可设置辩论主题有很多个。例如: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Cloning;Don’tjudgeapersonbyhisappearance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展开辩论活动,创造学生主体意志的情趣气氛,培育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潜力。

自主探究论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小学语文;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的基本能力与方法。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一、培养学生自主求知学习热情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做中学,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重要规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由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教师不断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激发了灵感,发展了个性。如在教学李白《静夜思》一课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有效举措。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很多课堂是优生与教师的对话。常言道:“愚蠢的老师是都给学生以真理,而聪明的老师教给学生获得取真理的方法。”教学过程即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全过程,要把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以求得真知,要用心点燃学生情感火花,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以不断获得知识为目的。

二、团结协作培养合作精神

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这门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获知。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我才能,而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一)建立合作小组。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或学生轮流担当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人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角色。

(二)精选合作内容。在精选合作内容中,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合作价值的合作是一种重复的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这样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三)引导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通过师生合作带来丰硕的学习成果。

三、综合运用各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自主探究论文第6篇

作为最彻底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一生进行过两次捍卫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大论战和一次新经济自由主义复兴的运动。20世纪三十年代反对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大论战和反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大论战,以及20世纪七十年代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复兴运动。哈耶克出版过两本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和《致命的自负》。前一本书是他坚决反对纳粹主义、极权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通俗阐释,也是影响最大的“世纪之作”;而后一本书则是哈耶克毕生探求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收由之作”。在这本《致命的自负》中,哈耶克依然不改其“斗士本色”,将无法实现“口诛”的“收由大论战”改作了“笔伐”的“理论大总结”,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进行了最后的全面批判,对新经济自由主义进行了简要地总结性论述。这两本著作使哈耶克成为了阐释现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当然代表。

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一般认为,哈耶克在论证市场经济自发进化过程的问题上做出了一项重要的贡献,即将秩序的自发性和规则的自发性区别开来。在他看来,保证经济秩序的自发性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在某些刻意制定的规则的基础上,也有可能产生出自发性的整体秩序。因此,真正重要的在于确保规则的自发演进属性,只有在自发进化过程中存续下来的规则——哈耶克称为内部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经济秩序,才是有效率的经济秩序,并且才与自由主义原则相一致。

(一)进化主义理性论与经济制度的进化。哈耶克强调分散性的个人知识的重要性。顺着这一线索,哈耶克提出了所谓的进化主义理性论。需要指出的是,哈耶克讨论的理性指的是一种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由一定的前提推论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经济理论中,理性即指“为达到某些目标而对各种手段的最佳选择。”主要是对大卫·体漠的继承,使哈耶克坚持了一种怀疑论的姿态。为了说明他立足于人的本能和本性而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的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或者“自私”,他认为由于人们普遍相信个人主义是证明和鼓励人们自私的,这是那么多人不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又由于实际知识的困难在这里所引起的混乱,所以我们必须仔细考察其所作假设的内涵。他认为,理性认识不是知识的全部,文明发展史向我们表明:除了理性知识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经验性的知识。作为总和的知识这个概念,其恰当的对照物应当是一切人类实践活动。

经济制度的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秩序进化,直接源于人们的经验性实践活动。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碰巧改变了规则,因此使得该群体的知识分工更为发达,并在变化和未知的环境中呈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在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中愈来愈强、蒸蒸日上。当然,这个进化过程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在包含着不同秩序的领域不断“试验”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并不存在试验的意图,它类似于遗传变异,其作用也大体相同。规则的变化是由历史机遇引起的。

(二)经济自由与市场秩序。哈耶克认为,自发出现的市场经济秩序,是社会经济自发进化过程的最新进展,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出现过的最有效率的一种经济结构体系。作为一种“相对晚近的产物……,(市场秩序)是在对各种行为的习惯方式进行选择中逐渐产生的。这些新的规则得以传播,……是因为它们使遵守规则的群体能够更成功地繁衍生息,并且能够把外人也吸收进来。”相对于其他经济秩序,尤其是集中性的计划经济秩序,这种秩序的效率优势就在于它能保证该群体更有效地发现和利用分散性的个人知识,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在哈耶克看来,市场经济秩序之所以具有效率优势,就在于它赋予了经济主体以拥有活动的私域,并相应拥有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本质上必定是一种赋予经济个体以自由的制度,市场经济活动的本质必定是一种发挥经济个体主动性,并在整体上显现出自发竞争态势的过程。正是在这里,哈耶克的市场经济理论与自由主义相互勾连起来。

哈耶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者说对于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进一步阐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放在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基础上,并且以个人主义作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与基本概念来阐述;二是着重从知识和信用角度论证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三是从批判社会主义的角度来反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的合理性。

对于市场秩序的效率优势,哈耶克认为,只要不存在各种不正当的强制,经济自由就趋向于造就出一种竞争的事态,这种竞争不同于完全竞争,而是一种不断逼近完全竞争均衡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个体力图寻找一种最佳的方式,以保证最有效地利用其所拥有的专有性知识。不仅如此,自发产生的价格信号也具有十分优越的信息交流功能,它能用最简短的形式将最重要的信息在经济个体间传递,并且只传递给相关经济当事人。相对价格变动反映了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重要性,经济主体只需要了解这一点,而无须过问导致这种相对重要性变化的背后原因,就能够做出正确的经济选择。在哈耶克看来,市场经济的价格和竞争机制近乎完美,即使它存在某些缺陷,也会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自我修复和调整,并不需要人为的整合,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可以使社会自生自发的繁荣,这就是哈耶克追求的“自生自发秩序”。

三、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缺陷

无可否认,哈耶克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复兴和发展的确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耶克在当前这个内容庞杂的新自由主义运动中还是有其独特性的。但我们也不是一味赞同哈耶克所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各种观点。

(一)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缺陷。首先,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以脆弱的主观主义为基础的。在哈耶克看来,生活于同一个社会共同体内部的个人的观念分类系统大致相同,因此不同的个人才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的含义;同样道理,社会科学家也因此能够从外部分析其他个人的行为方式,并以之为要素组成一种关于社会关系整体的理解图示。显然,这种外部分析也是以主观主义为基本立场的,因为它也把个人行为的主观方面(在哈耶克那里个人行为进一步被简化还原为个人观念)一一作为研究的起点。其次,自相矛盾的怀疑主义立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哈耶克所主张的这种有限认识论立场最终都有明确的规范性结论。无论是强调习俗和传统的优先地位,还是强调模式(秩序)预测,其真正用意都是在于捍卫传统自由主义,或更确切地讲,是对私有财产,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建制提供辩护和证明。通过这种认识论论证,哈耶克试图为既有的私有财产制度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基础。不可否认,这种有限认识论是哈耶克批判其他若干理论的一柄利刃。尤其在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后,哈耶克更是因此被一些人视为严谨的学者和自由主义旗手的典范结合。然而不幸的是,哈耶克的这柄利刃是双面的,在有效话难他人的同时,有限知识论也破坏了哈耶克自己所主张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

(二)自发秩序理论方面的缺陷。哈耶克基本上把他所主张的自由主义理想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重叠起来。这样,他的所有理论探讨和论证实际上也构成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辩护。然而,哈耶克的这种辩护并不成功。首先,市场经济自发进化的不纯粹性。哈耶克认为,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基础的,只能是那些在进化过程中自发生成的规则,而不是那些刻意设计的规则。他在这里强调的当然是那些起源于个人之间相互协调行为的习惯性规则,这些习惯性规则是众多自利的个人在做出各种相互独立的决策时无意产生的结果,在生成这些习惯性规则的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发挥着作用:在起点的决定问题上,偶然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一旦起点确定后,必然性将最终造就出一种均衡态。然而不幸的是,哈耶克这种个人主义式的论证并不成功,市场经济规则的出现和维持离不开某种市场以外的强制力量的推动和实施。其次,自由主义原则含义模糊。在《自由秩序原理》中,哈耶克给出了自由的、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此状态与一人必须屈从于另一人的意志的状态适成对照。在这里,自由概念的准确界定依赖于强制概念的确定。由于强制概念的混乱,哈耶克的这个定义没有什么确定的含义,它根本无法对社会关系的性质做出判断。

总之,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和看待哈耶克的观点和政策主张,摈弃其错误和糟粕,吸取其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启发借鉴意义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M].2004.166.

[2](英)哈耶克,邓正来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2003.9.

[3](英)哈耶克,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1997.19.

自主探究论文第7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自主探究 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研究问题,培养探索的科学态度,获得探索的体验。事实上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潜能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得来的。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一、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能使人身心愉悦、自觉地为达到某个目标而努力。在探究过程中,肯定会有错误发生,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这种错误采取“嘲笑、讽刺”甚至“挖苦”的态度,那么肯定会对他们造成恐惧心理,最终导致他们不敢探究,不愿探究。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特别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当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其内心就会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必须给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充满张力的情境,充满诱惑的现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乐意学习。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创造“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做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松鼠》一课时,我首先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短片“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然后提出问题:(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这样巧妙设计,学生主动学习,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提供不同学习方法能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

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有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学习主体部分松鼠的三个特点时,这样设计:大家回忆一下,你知道松鼠有什么特点,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松鼠的漂亮;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松鼠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几分钟后很多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用语言描述松鼠的特点的;有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松鼠的漂亮;有一名同学到前面表演松鼠的乖巧;有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松鼠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四、把握时机能激发学生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但从获取知识的角度看,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或都需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归宿。因此,探究问题应设计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推动探究活动。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应对文本本身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思考,认真体会把握。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理解了教材内容,才有可能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如在教学《三个太阳》一课时,我先由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且通过心灵的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女画家感悟“南极精神”的心路历程,然后提出几个探究问题:(1)文中从女画家的视觉写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写得更具体些?(2)课文为什么要以“三个太阳”为题?“三个太阳”的含义是什么?以上问题先组织学生自读思考,圈点勾画,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感知,已经了解了女画家感悟“南极精神”的心路历程,解决这几个探究问题就容易多了。当学生思考出答案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增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如果老师设计的探究问题过难、过偏,学生无法解决,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是无效的,无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五、探究性学习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究空间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究空间,才能使主体发展成为可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和学习材料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由发展的探究活动平台,课堂上多给学生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增多,就会深入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几件难忘的事情”这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蔡老师对“我”的关心,没有作过多分析,而是给学生时间自己读,读出蔡老师的美好心灵。现实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老师、父母或亲人的爱,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都体现着老师或亲人的爱。我把文中的情景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比较探究,激起学生感情的浪花,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尊重差异能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的创造性

任何一个学生群体中,学生的个体发展都存在差异。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在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入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

我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组织学生围绕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展开探究、讨论。赞成者认为:朋友本来失信,还恶人先骂人,极大地伤害了元方的自尊,元方“入门不顾”是理所当然的。不赞成者认为:骂人是客人一怒之下所说的,再说朋友已经有“惭色”了,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样联系文本的探究,展示出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而且促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求异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我认为“自主探究学习”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自主探究论文第8篇

教师要根据活动要求给学生创设质疑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与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犹如一块磁石,会吸引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探究事实真相。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利用教材、善于引导学生、善于“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与尝试留有余地。应注意启发学生通过尝试与探究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活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下列情形下黄豆能发芽吗?干黄豆埋在干燥的土壤中()。一直泡在水中的黄豆()。煮熟的黄豆()。放在冰箱中已经泡过水的黄豆()。被给予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的放在暗处的黄豆()。被给予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的放在阳光下的黄豆()。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被装在没有空气的塑料袋中的黄豆()。2.下面哪几项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条件?A.土壤B.阳光C.水D.空气E.适宜的温度F.养料。简单而有趣的疑问判断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课,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授课,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知识虽然掌握了,却不能灵活运用。因为他们只是死板地记住了这些知识,并没有主动思考,从而就不能创造性的应用。因此,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物栽培去发现探究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交互式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还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比如在探究植物叶子形状时发现叶缘有锯齿联系到了鲁班造锯,这些古代的许多发明家的故事教师在活动中是不可能一一例举的,而学生却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那些发明家的优秀事迹;通过网络还可以查到智力开发类的趣味小知识。这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种协作与交流的实践与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每组都总结出一个结论,最后再让各组派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并接受其他组的评价与建议。这样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了解到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别人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学会分析别人的观点,发现别人的错误。

五、体验挫折与成功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与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过程中,学生由于选种失误(不是人为的失误,而是种子本身有问题),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也会受益匪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原来科学探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我以前就听说过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那些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坚忍不拔的人,才能征服最高的山峰。可是对于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这一点,今天通过这次挫折与失败,我才真正有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了。”“艰辛之后的成功更快乐、更迷人。”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地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的。

六、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论文第9篇

一、转变学习方式,突出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倡导学生自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项感官独立自主地去参与探究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内驱力,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形成创新意识的主要条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活动又在“解疑”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在复习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可以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如果分子分母都不同,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你认为每组的两个分数,哪个比较大?你是怎么知道的?会用哪些方法来比较?通过这些问题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画图、举例或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意义、通分等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同时也能在经历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中加强数学意识。

三、关注知识经验,创设探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