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才培养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5 05:54:37

人才培养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第1篇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我省31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从200*年5月开始开展了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在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四个阶段的自评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被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为优秀。现将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今年5月接到省教育厅评估通知后,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和校务会,专题研究评估工作,从各方面加强了对自评工作的领导。一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步骤。二是成立了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由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主任,教务处长、校办主任为副主任,抽调了专门人员,正式开展自评工作。同时,成立了16个项目组,具体负责15项二级指标和办学特色、创新项目的自评工作;各部门也成立了自评工作小组,抓好本单位自评工作。学校确定了校长为学校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三是抓好指标分解,明确工作任务。校评建办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经过认真梳理,将评估指标体系的8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81项主要信息,具体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自评任务,责任到各单位。各部门根据评建办分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进行合理分工,及时将指标和主要信息分解到有关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开始了“清查家底”,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工作。四是搞好建章立制,保证了自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明确要求评建办要定期向校党委汇报,每周至少要向校长专门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并出台了《评建工作奖惩规定》;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也建立了定期研究、汇报、检查评建工作的制度。校评建办坚持每天上午开早会,通报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评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此外,学校还分别于6月底、8月中旬和10月初对各项目组的自评工作进行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明确整改方向,增强了评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好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5月17日,学校召开了接到教育部评估正式通知后的第一次迎评创建动员大会。8月30日,在新学期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领导就迎评创建工作再次做了动员和部署。评建期间,刘瑞榕副校长还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水平评估培训会,并多次亲自主持召开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会议,就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各部门层层动员,广泛宣传评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师生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评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政治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络、学生刊物、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评建氛围。校评建办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到已接受评估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观考察、学习取经;邀请评估专家、福州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郑威教授,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到校作自评辅导报告;编写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做到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广泛宣传,使大家对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三)开展自评自查,整改存在问题。评建期间,各部门按照评估指标、观测点的等级标准,逐一进行对照检查,深入剖析,找准找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差距和不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整改存在的问题。迎评创建期间,学校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先后投入715万元,建成了射击馆;投入35万元,建成了物理实验室;投入近200万元,用于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添置和更新了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同时,修订完善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学风建设行动计划、教师干部外出参加会议等制度,并将全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各项教学、行政管理;针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抓实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还与石狮市公安局、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对口业务交流、教官选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挂职锻炼、学生实践锻炼、科研协作等全方位的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互动式教学训练模式;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建立了侦查治安法律综合实训基地和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此外,还开展了校级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和校级、省级、部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活动。

10月中旬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进行预评估后,学校党委认真研究了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要求各单位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消化、限期整改,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严格评估工作纪律,增强评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校师生员工根据学校的部署,又一次全员发动,逐项落实,层层把关。各系部进一步规范了教学档案,加强了专业剖析工作,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后勤部门进一步整治了校园环境,修缮了各项设施。学生管理部门层层动员,分级负责,狠抓学风、校风的薄弱环节。教学管理部门评建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校评建办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心撰写,对《自评报告》、《特色和创新项目》、《自评依据》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对重要数据进行了多次核对;各项目组对自评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修改。

(四)全力做好准备,迎接专家评估。评估临近期间,学校把评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软件和硬件上做好最后的准备。校评建办对各项目组汇总上交的材料进行了最后的审阅,并成立了校内专家组,对各项目的自评材料进行了交叉审阅;总务处对教室、宿舍等设施以及校园环境进行了最后的修膳和整治;政治处对校园环境和相关场所进行了布置。学校调整了评建办人员,成立了专家秘书组和接待组,从各部门和单位抽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强,熟悉学校工作情况的教职工担任评估专家秘书和接待员。12月17日,评估专家组进驻我校,正式对我校近三年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全力以赴,积极迎评,做到:提供材料,及时准确;访问师生,随叫随到;考察现场,准时畅通;学生测试,规范应考。师生员工以诚实、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评估,保证了专家考察工作顺利进行。

二、主要收获和成效

(一)进一步转变了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迎评创建期间,通过学习讨论教育部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促使广大教职工对过去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和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进行认真反思,拓宽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提高了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和办学规律的认识,从而增强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了较为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尤其是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小组的教师干部结合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评估指标的内涵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确定的“立足福建,服务公安,以专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公安一线高等应用性警务人才”的办学定位准确,符合高职高专学校为地方经济、行业部门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定位。学校根据福建省对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提出到2010年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福建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训练基地、警务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跨入国内同类专门院校先进行列的发展战略目标切实可行,发展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学校以此次评估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从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先后启动建设了一批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加大了高职高专示范试点专业的建设力度,并论证设立了“反恐反暴专业”,初步形成了警察指挥与战术、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等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二是加大了对课程建设的政策扶持与经济投入力度,把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把课程建设的普遍开展与扶持打造精品课程相结合,探索教学训练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2003《警察查缉战术》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后,今年《刑事侦查学》课程又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国家赔偿法》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我校申报的教改项目《创建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育实战新体系》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选送参加教育部评比。三是在认真调研公安工作改革与发展对当代公安业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以及公安业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对公安类各专业计划进行较大范围的修订,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调整了课程结构比例,建立了以培养公安通才为基础、专业各有侧重的“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四是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各系部认真开展教学法研究,根据课程的内容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动力和活力。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研究开发多媒体课件,将公安实战中鲜活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教师自主制作课件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已尉然成风。在省直机关工会组织开展的省直院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中,我校推荐的《福建省毒情分析》多媒体课件获得二等奖。

(三)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迎评促建,学校认识到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高专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坚持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稳定的运行机制。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立足点,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主阵地,突出警察职业训练特色,建设了各类实训基地。评建期间,学校先后建成了侦查治安实训基地、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并在原有12个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16个专业基地和12个学生课余实践基地。依托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践操作和校外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学校成立的由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公安实践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为我校与公安机关合作办学的纽带,进一步丰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此外,还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与公安机关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在科研方面,通过以评促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项,社科项目3项,获得课题资助经费21.9万元,实现了我校获省级重点项目立项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今年12月7日,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管理检查组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检查,对我校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评选2002-2004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先进单位的民主投票中,我校获得全票通过。

(四)全面总结了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提炼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更加全面、详实、客观地总结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校领导、校评建办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各项目组在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就该项目所涵盖的学校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撰写了观测点自评概述和依据说明;各系部自评小组从专业剖析入手,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各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科目课程、教学环节、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11个方面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负责撰写《自评报告》、《特色与创新项目》的同志认真对照评估指标的内涵要求,结合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收集、查阅大量丰富而厚实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报告的框架、内容进行了精心构思,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建设、特色与创新等方面的成果、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能较好反映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和办学特色的质量较高的《自评报告》和《特色与创新项目》,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评估期间,经过专家组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认定学校的特色创新项目为: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实战三位一体,培养公安一线现代警务人才;学校创新专业和教学训练模式,促进警察技战术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对学校办学经验得失、特色创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总结与回顾,既增强了我们搞好公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使我们看清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迎评创建工作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是先导。正确认识评估工作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评估才能见到实效。我校对评估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开始评估时,有一部分同志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草率应付、侥幸过关”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党委认识到要抓评估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讨论、大力宣传、层层发动,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全校上下认识逐步提高,思想趋于统一,从评建开始时的“要我评估”转变成后来的“我要评估”。广大教职工普遍认识到:“评估就是学校的发展”。评估是对我校办学过程的全面审视,是推动学校上台阶的绝好机会,是学校发展史上难得可贵的机遇。通过评估,使我们更加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办学定位,制定发展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事业发展。大家把评估视为自身学习和提高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激发了干劲,明确了目标,总结了办学经验,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环节,制订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决心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平时工作是基础。评估是对以往工作的集中检查。通过评估,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把所有的问题寄希望于一次集中解决也是不现实的。如果仅靠评估这几个月的临时突击,可能起到“临阵磨枪,不利也光”的功效,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有把功夫用在平时,基础工作打扎实了,评估工作目标才能更高,效果才能更显著。学校制定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始终都把人才培养列为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明晰了办学思路,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02年以来,学校通过采取“引进、培养、使用”的各项措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了师资的整体水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发挥示范试点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品牌的专业;通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扶持打造了《警察查缉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国家赔偿法》等部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科研成果初显成效。学校先后投入了10293.1万元,建成了图书馆、学生公寓、办公楼、射击馆等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所有这些,都为此次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员参与是保障。学校是一个整体,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评估不仅要评教学,而且要评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牵涉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我们认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因此,评估工作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人人应当参与。在评估中,师生们人人总结成绩,鼓舞自己,人人查找问题,鞭策自己,通过评估这一特殊的工作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建期间,我们努力做到软件与硬件一起上,教工与学生一起抓,行政工作与思想工作协调开展,集中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支撑保障体系工作成绩,加快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步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前进。

(四)自查自评是重点。评估的原则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建期间,全校上下普遍认识到如果找不到真正的问题,就谈不上改,更谈不上建。事实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专家们驻校考察,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整改。同时也认识到,当前学校要发展,面临多方的困难与挑战,有些困难需要借助评估强大的外力推动,集中迸发出我们内部的能量才能解决。因此,各部门都能按照要求严肃认真地做好自评自查,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不夸大成绩,不回避矛盾,认真总结经验,查摆存在问题,整改突出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培养总结第2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下面,主要介绍国外的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上的经验。

一、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

目前中国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往往会非常重视每个专业的就业率和以后的工资待遇,但是忽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每天所学的东西,不是他最热爱的,那又何尝还会有兴趣进行创新呢?创新是需要人在非常专注、热爱的事物上才会有的。

教育专家们分析说,其实兴趣称得上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事实上,美国不少大学在选择新生时,往往倾向于吸收那些有着自己独特爱好和追求的申请者。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留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其中,各艺术类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悉尼科技设计学院中国市场代表江欢说:“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我们非常看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对学习专业的投入程度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讲,兴趣爱好影响灵感,决定创造力,关乎成功与否。”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勿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忽略了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和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一,为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求,大学三年级学生可根据专业教育需要、个人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根据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多样化。

第二,为进一步积极推行因材施教,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内涵,新的培养方案增加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学生可以在培养方案框架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

二、工作室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一项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相同的工作时间,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也能做到更多的工作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只发现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也不能只解决问题而不去发现问题,要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人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提高的,而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坚实有力的平台。我们目前的大学自习室没有电脑、专业设备,单纯坐在那里看书,学习效果是很差的。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电脑是必备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专业的学习用的电脑。特别是当下是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转变成网络。而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最基本的配备就是电脑和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细分,再配置其它设备。

伦敦艺术大学把教室搬到车间,学生在制作时,教师给与指导。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表现。在法国,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的工作室就像一个车间,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下课后,可以到工作室亲手设计服装,工作室有工作台和各种工具,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使用。这种大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没有断层。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不重视工作室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出现很多知识盲点。

三、不过分看重学分

心理学家发现:当学生由于分数好而受称赞时,他们往往不再愿意主动去尝试新事物,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因尽到努力而受称赞时,却往往会更有进取心和自信心。

事实上美国有许多学者批评目前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会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

四、宽口径课程教学

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

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注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

人才培养总结第3篇

(一)干部管理方面

1、争创“五型干部”,树立榜样。下半年继续推进“五型干部”争创活动,加大干部典型选树力度,为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引领干部员工以榜样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技攻关中。“五型干部”活动力争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干部自身素质提高相结合,二是要与“四好班子”建设相结合,三是要与院科研开发重点任务相结合,促进我院各项工作上水平。

2、抓实新干部培训,强化素质。下半年将针对近2-3年新提拔的干部加强培训,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理论水平、思想觉悟、精神境界、管理能力,以便胜任新的工作岗位需要,让他们主动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和参与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使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进一步调正角色,适应岗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

3、抓好老干部管理,传承文化。一方面要抓好即将退出现职领导岗位干部的管理,研究院在未来2-3年的时间里,将有一大批科级领导干部将退出现职领导岗位,号召他们恪尽职守,将他们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工作作风、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传承给广大员工,做好交接,站好最后一班岗。另一方面继续强化二线干部的管理,一是要营造良好氛围,让二线干部想干事;二是健全激励机制,让二线干部愿干事;三是搭建工作平台,让二线干部真干事。充分发挥这些老干部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优势,鼓励他们指导年轻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4、抓实精细管理,严格考核。一是要注重干部表率作用的发挥,院内的各类技术交流、培训讲座,科级干部要积极主动参与,努力营造广大员工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注重干部管理能力的提高,继续开展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网络培训班,提高干部的管理技巧与管理能力;三是要注重干部考核的实效性,即时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相结合,提高干部考核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二)人才培养

1、抓实队伍建设,储备人才。继续加大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力度,按“两高一低”原则,完成年度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及补充完善工作,加大对80后的培养力度,注重严格考核,通过外语水平测试的方式实行滚动式淘汰机制。

2、致力实践学习,锻炼人才。继续积极鼓励青年科技骨干下厂实践学习,号召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带头下厂实践学习,搞清化工生产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为科研项目与工厂实际需求做好有效对接。

3、强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才。下半年围绕两条主线开展培训工作:一是拓展院级专项培训,为科研人员选题立项和技术研究提供支持;二是及时与各基层单位沟通,根据各所开展的重点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培训。

4、注重形式创新,激励人才。继续以博学会为载体,大力引领广大青年人才投身科研、热爱科研。下半年院博学会将继续定期举办专业领域系列讲座,外语交流讲座,“头脑风暴”讨论会议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人才培养活跃思维、激发活力。同时,利用博学会平台将员工喜闻乐见的好书籍、电影、网站、实用软件推荐给更多的科研人员,让大家共享,释放正能量。

(三)绩效薪酬管理

1、坚持全员全方位考核的原则。全员绩效考核涉及全院科研、管理、服务及各个操作环节,涵盖所有单位和员工,年末按照全员签订的绩效合同,工作任务逐条量化考核,避免考核缺位。下半年奖金分配工作将依据考核结果,继续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奖勤促懒”的原则,实行月份奖金分配明细公示制度,公示期三天,重点突出解决广大员工关心的“奖金比例合理性、分配方式公允性、分配过程透明性”三个质疑。

人才培养总结第4篇

一、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为先导,全面开展“三观”教育

我局把开展“三观”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

1、开展学雷锋树典型活动。我们以分局雷锋馆为载体,连续几年发动税务干部寻找身边“闪光点”,组织宣讲团宣讲“闪光点”,弘扬正气。我们还将“闪光点”事迹刊登在雷锋馆内,组织税务干部参观学习,激励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雷锋馆已成为一条星光走廊。

2、有针对性地在干部中开展政治理论系列培训。我们每年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系列讲座”,请教授专家上课,不断提高干部理论修养以及干部的领导艺术。

3、每年在三月份组织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学习廉政纪律,开展警示教育。2005年三月份我们又开展了“五防”(纪律上防松弛、经济上防贪欲、执法上防随意、工作上防失误、生活上防堕落)、“三慎”(慎权、慎行、慎微)教育,增强税务干部廉政意识、防范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

4、在干部中开展各类大讨论、演讲赛、征文、征题等活动,创造条件把各类好的文章编纂成册。目前,我局已经编撰了《wto与税收大家谈》、《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加强队伍建设纵横谈》、《税务稽查典型案例汇编》等9本读物,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我们把这些书发给每位干部,既拓宽了干部职工的读书渠道,又有效地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以提高干部文化素质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干部的学历教育

五年前,我局干部队伍存在“三低”现象,一是学历偏低,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4%;二是掌握信息化程度低,平均每个基层税务所仅有一、两台电脑,干部基本不用电脑分析解决问题;三是业务水平专业化低,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少。

我们以学历教育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三个引导。一是抓好激励引导。制定学历达标、考核暂行办法,鼓励税务人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引导在读生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前几年每年在读生达200余人次,大部分同志都是利用双休日或晚上读书,力争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三是引导税务人员到教委认可的大学读书,并要求专业对口。人教部门积极联系院校,开拓文化学习教育基地,落实招生计划。目前,我局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已由五年前的34%提高到95%,干部学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分期分批选送处级干部、科级干部、青年骨干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轮训班,开拓思路,扩大视野,至今有90名中层干部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同时,积极选送年青有为的业务骨干到财政部硕士班、财税系统研修班、法律知识进修班学习,已达25人次。

三、以提高干部的信息应用水平为重点,开展信息化和各类业务技能培训

针对征管中存在着的人手少、信息化水平低两个突出矛盾,分局领导认识到必须探索“科技加管理”的征管模式,向信息化要效益、要人手、要服务、要监督。

我们连续三年多次在干部中开展“wto与信息化建设”、“科技加管理”大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区分局税务干部中开展计算机打字达标活动,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达标标准。经过每季一次的考核测试,454人已经达标,占50岁以下人数的90%,大大提高了区分局干部计算机打字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在公务员计算计信息技术应用学习培训中,我局有502人通过市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考试,拿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证书》。

2004年下半年至2005上半年,我们又在干部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学习培训活动,我们采取组织学习培训和自己找点培训及自学等办法,目前已有430余人拿到《会计电算化》上岗证。

我局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训班,每期培训40人,分三批培训,至今有122人培训结业。依托名牌大学培训,拓宽了干部的视野,提高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能力,大大推动了我局信息化建设。由于重视了计算机信息化的培训,目前我局已建立和应用ctias系统、金税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四、以提高税务干部综合能力为抓手,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我们认为,税务干部的学历问题解决了,重点还要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前几年,我局税务干部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到10%,注册会计师只有二、三个人。为了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我局制定了“4251”人才培养工程。我们对同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计算机达标、且取得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的税务干部,在机关人才走廊进行展示,我们称之为“专业人才走廊”。

业务学习培训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精什么”的要求,重在突出业务技能培训。我们根据各自职责及税收业务需要,先后组织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收政策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等培训,每年培训达1000多人次。通过实务操作知识培训,提高了税务人员业务水平,培养了学习习惯。

2004年我们建立了网上学习系统,2005年又扩充了网上学习题库,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学习内容。一方面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为税务干部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税务人员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实施“4251”人才培养工程与育人机制相结合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为实施“4251”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干部队伍素质,我局基本形成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干部的教育培训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营造勤奋读书、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4251”人才培养工程大大促进了税务干部素质的提高,一大批能人、强人走上领导岗位。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税务专管员实行等级评定,为读书积极分子搭建了成才的平台。目前,我局一级税务人员41名,二级税务人员181名,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稽查稽核、出口退税、反避税、外语)人才63人,绝大部分都是读书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这几年,我们先后建立了新进人员上岗培训、科所领导培训、业务培训、信息化培训、挂职锻炼、专业人才深造等培训制度,制定了人才培训五年规划,年度计划,保证和促进了业务学习有序进行。

人才培养总结第5篇

这次“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总结会议,是经请示市委领导同意召开的。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志委托,我和***同志一起参加会议,与大家共享学习体会、共勉递进之路。刚才,学员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并对优秀学员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听了之后,我深怀感动、深受教育、深得启发。通过递进培养,大家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收获,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升华。培训班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位要求,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开设《共产党宣言》等原著导读课程、党性党风党纪和党史国史教育课程,使大家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省情的准确把握上,找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方位,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精神状态得到进一步提振,真正强基固本、凝魂聚气。

二是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把研究中心工作、提升干部能力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培训班开设教学专题,对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及**县域经济发展、乡镇基层建设等多个专题内容进行学习研讨,着力破解社会民生的现实问题、基层党建的突出问题,使大家受到了比较前瞻、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素养熏陶,进一步弥补了专业知识的短板,有效地提升了领导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精神品行得到进一步培塑。学习培训,不仅是思想和知识的积累,更是在学习的点点滴滴和每个细节中,让大家享受了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然,更新了趋于老化僵化的知识和思维,拓展了更加开明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培塑锻造了团队精神、人文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获得了修身修心修行的感悟和升华。

四是干事激情得到进一步增添。培训班把“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贯穿始终,落实管理责任机制、学习量化考核机制和教学绩效考评制,引导年轻干部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提振“敢为”的勇气,以能力素质的转型升级增强干部“会为”的本领,以严格的制度和管理锻造“善为”的作风,有效激发了大家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进取心,主动担当、激情创业的精气神。

一路沉淀、一路收获。大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来源于市委的高度重视,***书记一直要求我们做好干部储备,为以后干部的接替和接续以及达州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部长更是心系大家、关心大家、寄望大家,重要工作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大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市委党校的全力支持,突出从严考核、从严管理、从严施教,对接最新理论、前言思维,架构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深入深刻的专业讲授,确保了培训有序推进、圆满成功。大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取决于自身的刻苦努力,大家转变角色、拓展思维、融入团队,学以善思、学以解惑、学以致用,树立了***年轻干部追求卓越、严于律己的良好形象。在此,对各位学员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培训班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同志们表示诚挚感谢!

递进班培训既是立足**现状,也是着眼**未来发展进行干部培养的重大举措。从***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启动实施了年轻干部人才“薪火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递进培养县(处)级优秀年轻干部人才500名,乡(科)级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村(社区)主要负责人5000名。目前,市本级两期培养培训227人,对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框框,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提拔重用了40人,正计划进一步培养使用69人。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只要大家继续保持优秀的学风、优秀的习惯,善始善终、善成善为,必定会被组织发现、领导认可、群众肯定,必定会很有潜力、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同志们,集中培训的成功,只是递进培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参加集中培训不等于一定提拔重用,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下一步,市委将继续大力实施年轻干部人才“薪火工程”,畅通考录、调任、引才“三条通道”,强化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实践锻炼“三种方式”,推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百人计划”,促进体制外优秀人才向体制内有序流动。统筹开展年轻干部“三级联动挂职”工作,从市、县、乡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副县级、科级领导干部、新录用的选调生、公务员及硕博人才,到市级机关、县级部门、基层乡镇、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切实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希望大家牢记“年轻干部”身份,不忘组织的重托、不丢恩师的教诲,积极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实践于漫长人生中,在成长成才道路上走稳、走实、走远。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大家珍惜荣誉、保持平常之心,做政治上的清醒人。进入递进班,证明大家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素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水平,你们已经进入了组织的视野,也引起了组织的重视,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也有了新的起点。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淡定淡然、平常平静,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可靠。要严守政治纪律。理论清醒,才能信念坚定。要深入领会市委“从严治党七大体系建设”的决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与中央、省委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党委提倡的坚决响应、党委决定的坚决照办、党委禁止的坚决杜绝,严格按照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要强化品行修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注重品行修养,必然思想滑坡。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知道什么是平易近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公仆形象,才能真正理解服务的本质内涵。大家要把职位当作一种历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娱乐、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调研,使自己越来越完善,真正实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要保持淡定从容。古语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过去也有 “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词句,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平和、一种豁达。大家一定要以感恩之心、祛急躁之气,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永远保持平衡的心理。

第二,希望大家肩负责任、保持争先之志,做业务上的带头人。有岗必有责、守土须尽责。大家一定要肩负起承担**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一种责任,体现出敢为人先的精神、勇创一流的气魄,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要保持创新创造的势头。始终昂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态度时时自省,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态度攻坚克难,以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态度敬业奉献,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态度勇毅笃行,带头抵制那些为官不为、为官不勤的现象,切实消除“混”的风气、鼓足“干”的劲头,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要养成求实务实的态度。“执行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大家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发扬“安专迷”精神,努力争当“政策通”、“多面手” 、“活字典”,切实履行工作责任,摒弃懈怠之心、永葆进取之志,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在困境逆境中坚韧意志,在挑战考验中增长本领,努力确保决策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项项有结果。要坚守任劳任怨的担当。市委鲜明“四用四不用”导向,就是对那些长期在艰苦复杂地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吃苦受累的干部重点关怀关注。大家要勇于把投身艰苦复杂环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检验能力的“磨刀石”,主动到贫困山区和重点建设、突发事件、信访维稳等工作中挑重担,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干在实处、干出实效。

人才培养总结第6篇

   全方位培养人才

   走好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为快速集聚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培养本土人才、服务本土产业,2018年11月,两江新区设立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3年来,6.8平方公里大学大院大所集聚区、6.2平方公里重大科学装置和未来产业集聚区、3.5平方公里产业转化和创新企业集聚区、5.6平方公里数字文创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3平方公里高端人才国际化社区渐次启动,一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落户。

   2020年6月,两江新区、重庆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制定科创人才培养方案,依托辖区内科创基地的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为学生培养和创业项目提供服务。

   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38家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科研团队90余个,吸引1500余名创新人才落户,其士500余名。

   全方位引进人才

   走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之路

   两江新区坚持党工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走在前列。

   以优越的政策引进人才。在全市普惠政策基础上,出台“人才十条”,围绕团队引进、安家补助、创业支持、引才激励等10个方面,覆盖各类人才,对特别优秀的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及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经费资助。

   以创新的机制引进人才。建立行业部门、用人单位一体化联动的引才专员队伍和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服务模式为主线,特定载体为基础,特殊目标、对象、机制、政策、平台、环境为具体方向的“人才特区”。

   以优质的平台引进人才。加强招才引智平台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相继落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瑞士、挪威等地设立海外合作站点。打造集人才“一站式”服务、人才引育和“双创”服务于一体的“两江英才荟”,为人才提供一键咨询、一键服务、一键申报等便利功能。在龙兴、鱼复、水土三大新城打造集居住、健身、餐饮、商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人才公寓社区,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全方位用好人才

   走好产业人才协同发展之路

   两江新区正大力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悦来智慧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新平台,果园港、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悦来国际会展城、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等开放平台,龙兴、鱼复、水土三大新城和寸滩国际新城等城市平台,国际合作中心和中瑞、中德、中以等国际合作平台,汽车、电子信息等“10+1”产业功能区平台,推动两江新区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

   2017年12月,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升级为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整合照母山互联网产业园和水土、龙兴、两路寸滩片区“一核三区”数字经济产业资源,承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核心区”。

人才培养总结第7篇

一、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为先导,全面开展“三观”教育

我局把开展“三观”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版权所有服务规范”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

1、开展学雷锋树典型活动。我们以分局雷锋馆为载体,连续几年发动税务干部寻找身边“闪光点”,组织宣讲团宣讲“闪光点”,弘扬正气。我们还将“闪光点”事迹刊登在雷锋馆内,组织税务干部参观学习,激励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雷锋馆已成为一条星光走廊。

2、有针对性地在干部中开展政治理论系列培训。我们每年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系列讲座”,请教授专家上课,不断提高干部理论修养以及干部的领导艺术。

3、每年在三月份组织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学习廉政纪律,开展警示教育。2005年三月份我们又开展了“五防”(纪律上防松弛、经济上防贪欲、执法上防随意、工作上防失误、生活上防堕落)、“三慎”(慎权、慎行、慎微)教育,增强税务干部廉政意识、防范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

4、在干部中开展各类大讨论、演讲赛、征文、征题等活动,创造条件把各类版权所有好的文章编纂成册。目前,我局已经编撰了《wto与税收大家谈》、《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加强队伍建设纵横谈》、《税务稽查典型案例汇编》等9本读物,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我们把这些书发给每位干部,既拓宽了干部职工的读书渠道,又有效地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以提高干部文化素质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干部的学历教育

五年前,我局干部队伍存在“三低”现象,一是学历偏低,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4%;二是掌握信息化程度低,平均每个基层税务所仅有一、两台电脑,干部基本不用电脑分析解决问题;三是业务水平专业化低,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少。

我们以学历教育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三个引导。一是抓好激励引导。制定学历达标、考核暂行办法,鼓励税务人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引导在读生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前几年每年在读生达200余人次,大部分同志都是利用双休日或晚上读书,力争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三是引导税务人员到教委认可的大学读书,并要求专业对口。人教部门积极联系院校,开拓文化学习教育基地,落实招生计划。目前,我局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已由五年前的34%提高到95%,干部学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分期分批选送处级干部、科级干部、青年骨干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轮训班,开拓思路,扩大视野,至今有90名中层干部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同时,积极选送年青有为的业务骨干到财政部硕士班、财税系统研修班、法律知识进修班学习,已达25人次。

三、以提高干部的信息应用水平为重点,开展信息化和各类业务技能培训

针对征管中存在着的人手少、信息化水平低两个突出矛盾,分局领导认识到必须探索“科技加管理”的征管模式,向信息化要效益、要人手、要服务、要监督。

我们连续三年多次在干部中开展“wto与信息化建设”、“科技加管理”大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区分局税务干部中开展计算机打字达标活动,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达标标准。经过每季一次的考核测试,454人已经达标,占50岁以下人数的90%,大大提高了区分局干部计算机打字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在公务员计算计信息技术应用学习培训中,我局有502人通过市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考试,拿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证书》。

2004年下半年至2005上半年,我们又在干部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学习培训活动,我们采取组织学习培训和自己找点培训及自学等办法,目前已有430余人拿到《会计电算化》上岗证。

我局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训班,每期培训40人,分三批培训,至今有122人培训结业。依托名牌大学培训,拓宽了干部的视野,提高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能力,大大推动了我局信息化建设。由于重视了计算机信息化的培训,目前我局已建立和应用ctias系统、金税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四、以提高税务干部综合能力为抓手,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我们认为,税务干部的学历问题解决了,重点还要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前几年,我局税务干部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到10%,注册会计师只有二、三个人。为了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我局制定了“4251”人才培养工程。我们对同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计算机达标、且取得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的税务干部,在机关人才走廊进行展示,我们称之为“专业人才走廊”。

业务学习培训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精什么”的要求,重在突出业务技能培训。我们根据各自职责及税收业务需要,先后组织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收政策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等培训,每年培训达1000多人次。通过实务操作知识培训,提高了税务人员业务水平,培养了学习习惯。

2004年我们建立了网上学习系统,2005年又扩充了网上学习题库,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学习内容。一方面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为税务干部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税务人员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实施“4251”人才培养工程与育人机制相结合

为实施“4251”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干部队伍素质,我局基本形成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干部的教育培训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营造勤奋读书、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4251”人才培养工程大大促进了税务干部素质的提高,一大批能人、强人走上领导岗位。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税务专管员实行等级评定,为读书积极分子搭建了成才的平台。目前,我局一级税务人员41名,二级税务人员181名,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稽查稽核、出口退税、反避税、外语)人才63人,绝大部分都是读书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这几年,我们先后建立了新进人员上岗培训、科所领导培训、业务培训、信息化培训、挂职锻炼、专业人才深造等培训制度,制定了人才培训五年规划,年度计划,保证和促进了业务学习有序进行。

人才培养总结第8篇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作用 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0048-03

目前,有关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对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教育的相关性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国内关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概述、现状研究、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共同对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仍较缺乏,特别是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共同探讨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作用路径关系研究更是空白。二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在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影响和作用,而对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较缺乏。本文对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进行研究。

一、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别对旅游院校、旅游企业、政府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假设: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方面,H1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2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旅游企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方面,H3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4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支持的作用方面,H5政府支持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6政府支持对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7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依据以上研究假设,构建了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模型(见图1)。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关于调查问卷设计方面,本文根据设定的衡量变量,在参考了大量学者研究成果以及向专家学者进行反复咨询和修改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了衡量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政府支持和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等变量的各项指标。然后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方法,以及结合使受访者容易回答和避免先前的问题对后续问题产生影响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分别与之相适应的题项,并根据选项“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赋予5到1的评点。最后,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之前,采用预试的方式了解受访者对问卷调查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进行修改,不断完善问卷内容,并确定了最终的变量量表及各题项。

关于数据收集方面,本文将调查对象定位于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高校和这些高校所在地的企业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选择这些高校所在地的企业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考虑到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大及其联系更紧密,更能体现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邮寄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其中每所高校分别发放问卷60份,企业人员和政府人员分别发放问卷100份,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最终收回问卷473份,占问卷总数的94.6%;由于有小部分问卷存在空白或者回答不全等现象,考虑到调研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故将这部分答卷剔除掉,最终剩下的有效问卷为426份,占收回问卷总数的90.1%,达到结构方程检验对样本数据的要求。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进行结构方程分析之前,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若样本数据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则样本数据适合做结构方程的估计和检验;否则,不适合做结构方程的估计和检验。以下分别对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具体参见表1)。

三、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根据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模型以及各衡量变量的指标构成,构建如下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从图2可以看到,该结构方程模型共有30个观测值、47个外生潜在变量和16个内生潜在变量。

(二)模型适配度和模型路径系数的检验

运用Amos18.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运算和估计,然后根据各统计指标的拟合结果情况以及相互作用路径系数估计情况,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直至结构方程模型与样本数据之间的拟合度达到较好的效果。最后,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各拟合指标的拟合结果情况(见表2),然后将各指标的拟合结果与其对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各指标的拟合结果均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的要求,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

同时,从模型的输出结果还可以看到路径系数的结果情况(见表3):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到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61、0.572,其路径系数的P值均小于0.001,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支持了研究假设H1、H2。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46、0.424,其路径系数的P值分别为0.004、0.002,在0.005的水平上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支持了研究假设H3、H4。政府支持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56、0.274、0.337,其路径系数的P值均小于0.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支持了研究假设H5、H6和H7。

(三)路径的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各潜在变量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状况,在模型输出结果中,还可以得到各潜在变量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相关效应(结果见表4)。可以看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分别为0.572、0.111和0.68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增加0.572个单位,间接增加0.111个单位,总体增加0.683个单位。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分别为0.424、0.141和0.565,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增加0.424个单位,间接增加0.141个单位,总体增加0.565个单位。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分别为0.337、0.535和0.872,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增加0.337个单位,间接增加0.535个单位,总体增加0.872个单位;同时还可以看到,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政府支持作用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中介变量(即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见,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作用路径的总体效应最大,其次是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最后是旅游企业人才培养。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构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和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对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第一,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和政府支持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和旅游企业人才培养的推进以及政府支持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且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系数最大,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最后是政府支持。可见,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仍然是影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应继续加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在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性,发挥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和影响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支持也是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二,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作用的总体效应最大,应充分发挥政府对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和支持作用,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应看到,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可见,政府支持作用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中介变量在推动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了较大的影响作用,政府在加大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的同时,应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旅游院校、旅游企业等机构和企业倾斜,并注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些机构和企业中去,尽可能地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及其效益。

第三,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总体效应虽比政府支持的总体效应要小,但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作用路径的直接效应都比政府支持的直接效应要大,且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以看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和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的直接影响更为显著,主要是由于旅游院校、旅游企业等机构和企业直接担负着旅游人才培养的重任,其中旅游院校所担负的重任则更为突出,而政府主要是为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各种政策、资金和物质上的支持,所以其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间接效应则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S1)

[2]王操红,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2006(4)

[3]JafarJ,Brent RitchieJ.R.Toward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Educ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 (1)

[4]Stuart-Hoyle, M. The Purpose of Undergraduate Tourism Programm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and Tourism Education, 2003 (1)

[5]Yuka I, Wheeler D,Lankford S. Rethinking Tourism Education:What should Schools Teach?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and Tourism Education,2006(2)

[6]余一明.刍议高职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调适――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7]杨莎莎,罗艳.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1(4)

[8]陈国生.高校旅游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旅游学刊,2004(S1)

[9]方敏,沈建龙.“企业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293);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资助项目77)

人才培养总结第9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工业工程是在人们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实践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就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如何使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更高和更有效运行的系统,是实现提高生产率目标的工程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工业工程是研究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施,它应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来说明、预测和评价这一集成系统将得到的结果的一门学科。

一、我国工业工程高教历史回顾

工业工程自产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但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相对欧美日本起步较晚。1980年,天津大学等高校创办工业管理工程专业;1992年,教育部批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并招生;1993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工业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点并招生;1999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培养工业工程工程硕士,2000年4月已经招生。迄今为止,全国开设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100多所。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水平影响着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是总结目前国内工业工程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方式,结合本校的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探讨如何改革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使之更加有利于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建设。

二、国内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的工业工程培养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种:一种是培养管理型人才;一种是培养工程型人才;一种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即工程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强调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的知识对生产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评价,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其课程体系设置也是工程与管理并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业工程专业多开设于管理工程学科下,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工程技术基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业工程专业多开设于机械工程等工程学科下。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就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对某一专门专业的工程能力的培养,相当于专门为某一行业量身打造的工业工程人才。如某些设在冶金、化工、电子学科的工业工程专业,强调学生具有特定领域的技能。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就属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我校自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根据十年来的经验及往届毕业生反馈,从2011年开始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我校提出工程与管理并重并注重夯实工程基础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并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分析、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所学知识对现场系统进行整体优化的能力。

2.课程体系改革

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国内外课程体系设置的优缺点,我校制订了2011版培养计划。新版培养计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实践与创新五个教学环节。通识教育主要指的是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政治与革命史方面课程的学习。由于是矿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通识教育中还包括采矿概论的学习。

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索

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每一个实习环节。结合学生的就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行业和企业,尝试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之形成稳定的联合关系。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实现校企共赢。

四、结语

工业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学科内容随着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在不断变革和更新。各高校在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一直不断适应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变化,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