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2-19 11:55:33

关键词: 汽修专业  人才培养  研究 

摘要:学历证书是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的基础证书,因此在开展“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仍要重视学历证书的合理性,不可因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而降低对学历证书获取条件的要求。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篇1

0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6号),以下简称“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可以说,“1”和“X”的关系为“1”是“X”的基础,“X”是“1”的补充、拓展、强化和拔高[1],推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各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困难现状

课题组在原有中职汽车类专业办学的基础上,于2016年开始接触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现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00余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有在校生258名。课题组走访调研了14家愿意接纳实习或毕业生的相关企业和滇西10余家中高职院校,通过走访企业用工需求,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要求,课题组发现当前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课程体系设置欠合理、教学计划执行有困难、教学过程考核欠缺四个方面的不足。

1.1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

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中高职同质化的现象,关键之处在于没有精准定位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职类侧重于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和常规维修养护技能,而高职类的定位应是在中职的基础上必须熟练掌握故障检测与分析的专业核心技能。从层次上来说,中职类汽车专业培养的是行业市场初级入门人才,高职类汽车专业培养的是行业市场中高级准人才。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和常规技能,还要掌握车身发动机变速箱及整车控制系统等故障检测与分析的核心专业技能,这是两者间最鲜明的区别。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有相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

1.2课程体系设置欠合理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人才培养是在循序渐进中开展的一项复杂而又有章可循的科学化、人性化培养工程。近年来,应主管部门和行业需求,虽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但更多落到实处的是调整部分课程设置,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宏观布局和通篇谋划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较为明显的是公共基础课设置不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职业能力核心课在设置上衔接不顺畅或是关联度低。各课程之间的“各自为政”导致课程体系在设置上避免不了出现混杂的现象,专业课教师在具体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自然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态。

1.3教学计划执行有困难

教学计划的执行是在在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提下专业教师具体落实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活动。由于受限于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性,专业教师在备课与教学活动开展中时常处于“不务正业”的窘境。以汽车空调系统检修这门课为例,笔者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以满怀信心的姿态投入教学实践中时,却发现学生还未掌握相关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故障检测基本技能,认真了解后才发现电子电工基础与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这两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理应在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之前,但现实是排在了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之后。由此,得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得从基础着手开始教学,花费大量的功夫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电路与电器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下很大的功夫引导学生学习故障诊断仪的操作和使用,结果就是课时用完了,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专业教学与实训没有如期完成或是赶着完成了效果不理想。

1.4教学过程考核不到位

很多学校包括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当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此基础上,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出了项目教学法。但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推广使用上往往存在理解不深、应用不够灵活的情况,加之课程体系混杂、教学计划不合理等因素,时下流行的4节连排专业课演变成了“1+2+1”的单一教学模式,即专业课教师先讲1节课,中间2节课的时间交由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最后1节课现场考核评分,“1+2+1”的教学模式看似单一实则反映出来的是教学过程考核不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本来就该以“亦师亦友”(又当师傅彼此又是工友)的身份出现在全过程教学实践中,包括引出项目、资讯探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适时适当的指导、过程中加以考核、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环节,反观当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实为高浓度的简缩版“讲练考”式,课堂上只有负责讲的老师和负责操练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在过程化教学改革中作为引导与考核的作用也得不到彰显,汽车专业教学活动显得枯燥且单一。

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对应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应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证书+11个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职业技能能级证书标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含11个模块,11个模块分别是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技术、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汽车I/M检测与排放控制治理技术、汽车维修企业运营与项目管理技术、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汽车美容装饰与加装改装服务技术、汽车车身漆面养护与涂装喷漆技术、汽车车身钣金修护与车架调校技术、摩托车检查保养检测维修诊断技术。每一个模块又分为初、中、高级三个级别。在此基础上,每一个级别中再设置若干职业技能考核模块,每一个技能考核模块又包含若干职业技能和知识点涉及的子任务。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是当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面临的复杂且系统性问题。

3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在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试点工作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首要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是简单的“刮骨疗伤”,应该根据行业培训评价组织设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系统性、全方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强健其内容框架的“筋骨”,还要重塑其课程体系的“灵魂”。在贯彻落实“试点方案”的背景下,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在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1+X试点先进院校及典型案例,结合院校汽车专业办学实际提出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3.1精准确立人才培养定位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定位必定是要围绕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所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技能基本要求来开展的,职业技能标准中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明确了职业道德素养、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的达标点,这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个模块中分别设计有初级、中级、高级,在高职类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上侧重中级和高级两个层次,但考虑到各院校在生源情况、办学条件、所处地域及行业市场需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中级和高级两个层次的培养定位上要结合实际而定。笔者的具体建议是融合11个模块中、高级涉及的技能和知识考核点制定问卷调查,深入院校所在地深入行业市场需求加以调研分析,结合办学条件,明确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1+X证书制度定位在中级或是高级,再对应该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来确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

3.2科学重构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精准确立人才培养定位,根据11个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别梳理对应的专业课程。将该专业中级或高级11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所涉及的课程按教学先后顺序(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核心课)归类整理。比方说,课题组在实践中将模块2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涉及的课程归类整理为:汽车构造与认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将模块3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涉及的课程归类整理为:汽车电子与电工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由重构的课程设置可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模块集中体现在最后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上,以此类推,依次重构其余各模块所涉及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专业相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能力、级别梳理对接,发现目前存在课程体系设置问题、寻找课程体系实施难点,进而重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设计与证书等级、证书标准充分对接一致,达到“课证融通”效果[2]。

3.3合理制定落实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包括课程的安排和标准的对接。首先是课程安排,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1”即学历证书是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及一年的企业实践所获得的毕业证或是文凭,而“X”即在获得毕业证的过程中所考取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类汽车及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三年制教学,总计6个学期,1至4学期为在校教育,5至6学期为企业实践。因此,在1至4学期完成在校课程学习的同时考取“X”证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目标,考虑到第1学期教学主要侧重公共基础课,在上述两个环节中重构出来的课程分别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核心课的顺序安排在第2、3、4学期,课程的安排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入门到专业、由专业到核心职业能力的逻辑顺序;再者就是标准的对接,将培训评价组织设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是实现课证融通的切入点也是关键之举。以模块3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为例,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含的4个职业功能模块和20个任务分解要项,每一个任务分解要项还有相应的评分项、得分条件和评分要求等评分细则,这一系列的功能模块、任务及评分细则共同组成了培训评价组织设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因此在第2、3、4学期执行汽车电子与电工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的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安排地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不仅规范了教学标准,也实现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学标准的有效衔接。

3.4树立切实的过程化考核

树立切合实际的过程化考核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得以有效衔接的根本保障。在落实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专业教学的技能和知识点,做到每一个功能模块下的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有考核。在过程化考核过程中,还要严格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每个子任务3人为一组按资料数据参数仪、器量具使用、拆装量具调试三个角色互的分组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实操技能点的掌握程度加以考核,也即教学过程考核。将1+X证书制度所要求职业技能标准的强化训练融于日常教学实践环节,在第4学期职业核心能力课结重点对该模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进行重点强化训练与专项考核,考核形式分为实务笔试、实操考核,当然,在学习过程考核过程中经教师评定为“A+”,可免除该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操考核。通过考核反过来又检验了该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课程的教学效果,这是过程化考核在课证融通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优势和意义所在。

4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难和反思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关键在“人”,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培训评价组织、院校、行业企业等,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下,我们坚信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将会陆续出台落地,各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定会聚焦人才培养同向发力。课证融通作为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当前大多数院校师资团队尚未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构的实训指导师资培训认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在充分理解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主动对接教学标准的能力不足,这是课证融通人才培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应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3]。因此,我们作为专业教师应努力通过实训指导教师资格认证,着力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及职业技能培训方法,深入了解职业技能等级实训指导培训测评项目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基本依据、测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作业程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主动作为,不断适应“三教”改革,才能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提高培训测评质量和职业技能实训指导的成效。

作者:刘晓攀 段毅立 单位:德宏职业学院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篇2

汽车行业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发展转型后,职能网联趋势更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提升,汽车维修的范围不再只局限于零件修复,能够通过专业技能与互联网维修技术,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并给出合理的维修方案才是现代化维修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与源动力,“1+x”背景下,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至关重要。

11+x的概念与价值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以下称为1+x,1是从业者的学历证书,x则是从业者需持有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者相结合就体现出了我国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与要求。1+x,不仅是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改进我国人才培养的培训与评价模式的关键渠道,也是国家进一步完成资历框架建设的基础,对于实现职业学校课程体系重建,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统筹与实施等都有着重要作用[1]。

2“1+x”背景下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养

2.1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是个人生存的立足之本,但就汽修行业现状,不难看出,我国很多汽修行业都存在夸大故障加获加维修费的现象,甚至有的维修人员为了获利,部分部件只换不修,更换部件以次充好,缺乏诚信,极具功利性,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严重缺乏,造成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止步不前[2]。

2.2行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行业内优秀人才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重视对自身行业兴趣的培养和提升,无论是汽修专业的学生,还是汽修行业的从业者,只有行业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吸纳新知识和新理念,实现观念和知识的转变也是其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教育改革也提出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行业兴趣的重要性可想而知[3]。

2.3标准规范

遵守行业标准与规范,就要求行业内从业人员充分按照汽修的要求和规范完成工作,但是由于汽修行业并没有规范的行业行文,每个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也存在差距,因此这一点不仅是从业者需要具备和提高的素养,也是目前机修行业现状与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

3“1+x”背景下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3.1知识内容与行业现状严重脱节

就目前汽修专业教育现状而言,很多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具都严重落后,有的学校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分开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与实操无法完整衔接和融合,文化知识在专业实践中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教学观念落后也致使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学习内容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做不到教学创新,脱离现实发展的人才培养,其质量与效率可想而知[4]。

3.2实操场地与道具落后

部分学校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依旧停留在基础阶段,专供学生实践和操作的场地与道具数量有限且较为落后,很多关键内容没实操场地和道具,个别部分只能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自身也很难发现短板与问题,因此,就算步入社会也得不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5]。3.3“双师制”体系并不完善校企合作作为现今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还能实现校企资源整合和教学目的评价,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企业并不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而是选用学术型人才,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人才缺乏,企业与个人长远的进步和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

3.4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作用不大

新课改以来,教育部门很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人才实用化和技能化,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必然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际操作起来就更简化、更有效。然而,很多学校不重视自身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的建设,多数实践教学内容依旧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没有完整的职业规划,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能力不足,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作用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意义不大。

4“1+x”背景下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办法

4.1重视监管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汽修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制定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监管制度。首先,教学内容监管。教学内容监管并不是教师只重视学生校内的学分或学习情况,而是根据校外的行业发展现状,及时有效的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整,让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能够充分与社会需要相契合。其次,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实操能力的监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基础,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实操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配件安装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严格按照步骤学习和完成的习惯。总之,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监管,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中更好地在社会立足。

4.2重视教学创新

想要实现教学创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不断地转变教学态度与方法,学会与时俱进,学会吸纳和借鉴新的知识。首,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创新。课程的编纂通常都是以行业内近几年的发展近况为依据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行业内不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理念,学生的知识面也会无限拓宽,这样教师教学创新与学生学习创新都能够最大程度上都的实现。其次,实践创新。实践创新的前提是学校必须重视自身的硬件设施建设,这样学生才掌握知识要领,熟练的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行业才能更好地进步与发展。

4.3重视培养体系建设

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汽修行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职业院校还应该转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的核心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创业,而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这样一种素养和能力,而学生素养和能力的获得途径也不再只是单一的来源于学校,“双师制”体系的作用和意义便凸显出来。一方面,教师可以借用学校的声誉与渠道,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学生紧抓机会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的培训、考察等工作中,并从中积累经验和发现问题、不足,及时对其进行总结与反馈,这样有利于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反馈给学校与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巩固和掌握,然后再将充分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应用于企业实践活动中,如此循环下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会越来越强,对自我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工作热情和兴趣会被完全激发和调动起来,想要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便不再是难事。

4.4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教学中教师年龄、素质等不同,其观念和接受能力等也不尽相同,很多年老的学者容易出现知识观念陈旧老化的现象,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心理素质方面也往往极为欠缺,这都会导致学校缺乏中、高级水平的教师。没有教育精英的教学环境缺少竞争性和创新性,师资队伍水平薄弱,对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学校必须重视自身的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育人才准入要求,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重视对学校教育人才后期的培养。

5结论

人们对汽修行业认知错误原因有二,一方面,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不匹配,失信、功利等,另一方面,汽修行业并无完善健全的监管制度和行业规范,客户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对于汽修行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想要提高汽修行业的生存能力和地位,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的监管也至关重要,只有二者充分结合,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作者:姚桂山 单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篇3

0引言

汽车维修行业是汽车长久使用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涨,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职院校和大中专汽车学院是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汽车维修高等教育水平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自2019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及《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新政策,使“1+X”证书制度深入职业技能培养的全领域,并指导教育方式的改革。在汽车维修的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应用“1+X”证书的新教学模式十分适合,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认可,成为更适应汽车维修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1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于汽车维修教育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1+X”证书制度中“1”代表着传统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获得的学历证书,而“X”表示数量不唯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就是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获得数量不等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汽车维修的人才培养来说,“1+X”证书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能力与技术能力培养过程,督促各院校增强学生从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考取的执业证书较多,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技能等级证书等,这些证书可通过技能考试、专业实践考试等途径考取。为将“1+X”证书制度与汽车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有机融合,在传统的汽车培训课程基础上,应通过课程渗透和专项课程等多种形式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评形式与获得途径教授给学生,并通过执业证书的专向辅导与实践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汽车维修的专业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1+X”证书制度的本质是提高毕业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证书考评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证书考取的过程中真正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真才实学,成为有学历、有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2汽修专业“1+X”证书培养实施途径

2.1结合证书考评优化教育教学方案

从传统的汽车维修教学模式出发,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和“1+X”证书教学模式的相关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案调整,合理化分配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实践课所占的比例,并根据目标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项目有针对性地增加与证书考评相关的知识内容和实践项目。在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结合国家对于“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使汽车维修专业的授课教师明确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鼓励专业课教师从课程中进行教案的优化与改革,做到结合“1+X”证书制度改善课程的结构体系,增加与执业证书考评相关的实践内容,所选实践课程应具有实用价值,避免应试教育的发生。同时,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增加职业技能证书的评价内容,使执业证书的考取与学生成绩建立关系,并对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给与适当的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主动性,有效实现课证融合[1]。

2.2合理优化教学资源并丰富教学设施

汽车维修教学中要实现与“1+X”证书制度的良好融合,还必须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最有价值的执业证书考试内容,并建立专用资金购置和补充与证书考试相关的书籍、设备、工具等,以保证有充足的设备条件供学生学习,满足针对执业证书考试的教学、训练、考核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对于不同年级、不同证书考试等情况做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鼓励授课教师积极沟通,在课程设置中相互配合,使教学过程中的设备、工具得到更均衡利用,避免出现场地、汽车、设备不足的问题。

2.3结合证书考核合理设计教学实训内容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将汽车维修的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模块进行有效融合,将证书考核的相关内容与具体教学结合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储备由简至难地合理设计教学与实践内容,逐步提高学生参与证书考核培养的积极性。同时,在证书考核的具体内容上,教师应充分分析不同职业技能证书的适用范围和区别,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证书的考取难度合理选择考试项目,并将相关考试内容融合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在实践课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先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简单故障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并形成知识网络后,再逐步开展与执业证书考核相关的实践练习,以良好的基础打造更好的实训效果,并有效提升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2]。

2.4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能力培训

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开展与“1+X”证书制度相关的教学培训,鼓励教师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为教师创建企业实践、专业培训、“1+X”证书制度专项学习等提升途径,针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向,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并开展教学团队的建设,由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组长,负责“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任务细分,通过教师团队建设提高产教融合的效率,并逐渐培养出更多骨干教师,全面提升汽车维修专业执业证书考核的教学效果。为确保职业技能证书的有效获取,专业教师不仅要强化专业课程的知识更新和教学方法学习,还应具备全面的职业技能考试模拟与实践规划能力,为更好地实施“1+X”证书制度奠定良好基础[3]。

3开展“1+X”证书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3.1兼顾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重要性

学历证书是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的基础证书,因此在开展“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仍要重视学历证书的合理性,不可因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而降低对学历证书获取条件的要求。高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应以学历教育为主,同时兼顾职业技能教育,确保毕业生获得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培养,而不应一味追求职业技能证书而降低原有课程的教学标准,应将教学过程向课证融合发展。

3.2职业技能证书的选择要具有合理性

职业技能证书的选择不应是盲目的,也不是证书越多越好。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易陷入追求证书数量的盲区,从而失去了对证书的合理化筛选和证书价值的评估,导致学生考取的部分证书缺乏行业认可度。耗费过多精力在证书考取上,也不利于学生完成传统课程的学习,易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侧重点偏科,综合能力不达标问题[4]。

3.3兼顾高职院校社会化扩招生源特点

随着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校生虽然仍以中高考的升学生源为主,但同时社会生源也逐渐增多,社会生源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多数存在基础知识薄弱问题,为顺利实施“1+X”证书培养,在教学中还应充分考虑社会生源特点,选取适合这部分生源的职业技能证书作为目标,做到教学形式的广泛适用。4结语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汽车维修的职业化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针对汽车维修的教学特点和社会需求,合理实施“1+X”证书的模式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案,强化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能进一步增强汽车维修的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价值的人才,从而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英,杜方鑫.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5):53-57.

[2]代新雷.汽车电子技术专业“1+X”课证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20(2):20-24.

[3]任萍丽,傅华娟,岳兴莲.1+X证书背景下汽车检修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1(2):222-223.

[4]颉方正.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2):44-45.

作者:滕瑜 单位: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