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产业学院助力专业群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1-30 18:10:28

关键词: 产业学院  专业群  发展  探索 

摘要:本文提到的“政行企校”四方发展理事会和中水学院,以此为平台,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定期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保证了产教融合效果。

产业学院助力专业群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0引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区域水灾害频发的国家。自古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摸索兴水利、除水害的经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水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水和谐发展提出了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58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国家规划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据全国水利行指委的调研数据,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水利人才仍有较大缺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行业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对水利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要求水利职业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二是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要求水利职业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三是生态水、民生水的战略调整,要求水利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可见,国家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水利职业教育在改革道路上永无止境。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对接,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问题。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指出,将产教融合视为国家的制度安排,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工作[1]。产业学院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双高”工作启动以来,一些职业教育的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对产业学院的研究,聂伟针对当前产业学院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学院设置的原因、必要性和破解途径,突出了“实体化”办学的概念[2]。刁帅等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产教学院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3]。周鹏鹏等以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在产业学院方面的做法,尤其重点介绍了该校通过产业学院平台,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的工作设想[4]。周秀丽等通过产业学院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教育实践,分析了产业学院在跨行业教育领域的优势,给产业学院办学工作带来很大启示[5]。总之,产业学院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破解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

1工作背景与条件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3%,在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关乎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科学调配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趋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群对准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用水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基于“水源引水-工程输水-田间灌水”的产业链,整合了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建设工程监理等4个专业组建了水利工程专业群。专业群抓住产教融合的根本指向,与水利行业龙头企业及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理事会和中水学院,构建产教融合的大平台,为专业群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主要做法与创新

2.1明确办学定位,把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水利工程专业群坚持“一基一体两翼”的办学理念,“一体”为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两翼”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而“一基”即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群布局立足陕西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以农业灌溉为主线,构建“水源引水—工程输水—农田灌水”产业链。以此为基础组建水利工程专业群,在专业群的基础上,设置了安全技术与管理、给排水工程技术、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等3个相关专业。在满足陕西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全国水利企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一体双向”办学机制,学校为企业、社会培养人才,构建“教育链———人才链”;反过来,企业发展为水利工程专业办学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互动机制,企业将最新的水利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和设计技能反馈给学校,改革教学内容,推动教师培养,构建“创新链-团队链”。

2.2开办中水学院,搭建产教融合的宽阔平台

示范建设期间,学校与中国水利水电十五工程局联合举办“中国水电十五局水电学院”,校企双方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教材、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其“校中企、企中校”的做法形成了典型案例,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广泛推广。2020年,依托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水利工程专业群)的建设,学校联合18家水利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政行企校”四方发展理事会并成立中水学院,新增全国水利首席技师王战义为我校实训指导教师,新增蔡焕杰等4名客座教授,新增张卫宁等5名产业教授。与中国水电十五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区水务局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2.3建设开放型实验室,引导学生在实训实习中掌握技能成长成才

2.3.1深化合作深度,将企业实验室建在学校与中国水电十五局合作,建设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中心、水利工程施工实训中心等,将国有企业最新的施工技术引入校园,与青海青清水利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水利云实训中心。与该校原有的水力学实训室、节水灌溉实验室等构成了“线上实验室+线上实验室”实验体系。学生借助开放型实验室,开展常态化的水流实验、管道安装实验等,提升学生实用技能。2016年,学校与中国水电十五局合作,在校内共建中国水电十五局材料检测分中心,面向社会承担材料检测业务,初步具备自主创收的能力,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教师队伍,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3.2拓展合作宽度,优化布局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需求,积极与企业对接,双高合作建设性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统筹考虑校外实训基地设置,优化学生实习实训的的路线和条件,如,与宝鸡峡灌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通过兼职教师的讲解,将宝鸡峡灌区总体情况、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灌溉情况、文化传承等情况向师生做介绍;又如,学院积极与东庄水库合作,双方将在东庄水库建立东庄水库学生实训基地,未来可作为施工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规划类课程的优质实训基地,同时也将成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

2.4建立技能导师工作站,构建高水平技能训练体系

建立水利技能导师工作室,2018年以来,聘请张淮武、金天龙、石小庆、王战义等为该校技能导师,四位技能导师的专业领域涵盖了灌区水工建筑物保养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渠道维护技术和泵站设备检修技术等,对专业群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技能导师定期在学院开展活动,除了专业技能传授之外,还传承了新时代水利精神和工匠精神,学院多次举办“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技能导师结合自身发展历程,用“身边的工匠”感染师生。

2.5对准地方需求,开设“订单式”人才培养

结合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办“订单班”,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针对中国水电第八工程局和葛洲坝集团质检人才缺失的情况,受企业委托成立“中国水电八局质检订单班”;在水电事业“走出去”的背景下,受中国水电十五局的委托,成立“中国水电十五局海外订单班”。青海三江源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针对当地水利基层人才不足的问题,由水利部安排、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牵线搭桥,该校承担了青海三江源地区水利“订单班”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为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培养3批“留得住、用的好”的实用水利人才,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2.6立足书证融通,推进“1+X”制度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是国家立足职业教育,开展的对接产业发展变化、倒逼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举措,学生通过在校内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提升自身与社会行业的对接度。

2.6.1推进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证书教学内容改革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为改革对象,对《建筑材料》《混凝土无损检测》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融入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岗位对接更紧密,提升职场竞争力。

2.6.2加强与企业合作,推进新证书研制进度针对当前尚缺少“节水灌溉”职业等级证书的现状,专业群依托中水学院平台,主动联系西部灌溉龙头企业———大禹集团,开展“节水灌溉”证书试点研制。该项工作的实施,是中水学院平台促进教育教学的一个例证。

3主要成效与思考

以产教融合为基础,通过中水学院的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建设成效。

3.1主要工作成效

3.1.1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优良产业学院为专业群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项目机遇。通过产教动态对接和持续改革,该校水利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水利行业技能大赛连年获得一等奖,在陕西省技能大赛上屡获殊荣,连续4年获得陕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0年获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实现了该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3.1.2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优质教学团队产业学院为专业群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教师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一方面,教师对当前产业变化需求能够及时掌握,根据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根据与企业专家合作,掌握最新技能,提升“双师”素质。当前,学院20余名教师获得“水利行业双师教师”认定。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团队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团队立项为水利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3.1.3办学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得到扩大产业学院为专业群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宣传媒介。凭借悠久的办学历史,坚持产教融合办学思路,学校的办学品牌不断提升,始终位于全国水利职业院校的第一方阵。该学院的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水利部优质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的序列。专业群立项以来,在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模式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

3.2主要工作思考

3.2.1坚持对准产业和地方需求、构建“产业-教育”沟通平台是建设产业学院的出发点职业教育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产业学院的设立必须抓住“产业-教育”这个关键点,为推动两者相互促进而设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凸显产业学院的作用。水利职业教育要对准水利行业的产业需求,做到“本地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中水学院设立过程中,一是顺应了全国水利发展的趋势,在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修复工程等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能够保证“出口旺”;二是对准了西部干旱半干旱的灌溉产业,为西部水利发展培养了一批懂原理、能施工、善管理的实用水利技术人才。

3.2.2坚持发挥企事业单位优势、完善“企业-学校”动态交流机制是运行产业学院的关键点产业学院的建立,不能仅停留在“签协议”“挂牌子”等状态,成员之间“动”起来才是发挥产业学院作用的关键工作。水利高职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做好动态交流机制,才能时刻保证与行业、产业发展“零对接”。本文提到的“政行企校”四方发展理事会和中水学院,以此为平台,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定期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保证了产教融合效果。

3.2.3坚持站稳立德树人阵地、创新“政行企校”人才培养联动模式是提升产业学院的落脚点学校最大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产业学院的开办也始终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工作而衍射出师资团队建设、科研创新、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工作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因此产业学院在规划、建设、运行过程中也应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案例中,中水学院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建设成果,与该校坚持立德树人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1-12-01].

[2]聂伟.产业学院的理论认知和实践形塑[J].职教论坛,2019(9):26-30.

[3]刁帅,王洋.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2021(3):16-18.

[4]周鹏鹏,秦海芳,孙毓韬.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21(2):26-28.

[5]周秀丽.依托产业学院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建设的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42-44+79.

作者:韩红亮 郝红科 张迪 李特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