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预防医学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4 03:47:14

预防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第1篇

2、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3、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战胜天花、霍乱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预防医学理论及体系。1949年后,中国卫生防疫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看看我们手臂上部的那个“小花”,就是在出生后不久接种的“牛痘疫苗”,是预防天花的,这种病曾在欧洲和我国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即使幸免一死,也会在脸上留下大大小小的“麻子”。而近几年我国出生的小孩已不再接种这种疫苗,因为 “天花”这种病毒已经在我国彻底消失了。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能从整体把握大局。调查分析是预防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需依赖现场观察和实验研究两类分析手段,多采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生会接受系统的统计学、计算机等科目的教育。

预防医学专业第2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高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机构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随着医学模式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加之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及越来越多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我国的卫生服务更加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对基层医务人员在疾病防控、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复诊、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因此,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必须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需求的挑战,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明确预防医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预防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与临床医学相比较,预防医学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助理全科医生[2]。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还要知晓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技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由于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慢性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我国的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对“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3]。目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对预防意识表现淡薄,给高职医学教育提出思考课题。而且,在传统上,对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临床专业技能,反而忽视对预防技能的培养。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后备军,高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足够的预防医学教育,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和预防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加强思想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将思政教育、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的预防理念,提高预防医学知识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价值。因此,要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学好预防医学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医学人才的挑战。

二、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培养新型基层医学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与诊疗、保健与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为一体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基层医学人才,在“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指导下[4],结合预防医学课程在临床专业的特点,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针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心理与精神障碍性疾病等,开设基于案例的临床与预防医学交叉整合课程。根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对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适量增减、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适当增加利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人和群体的防病、保健等内容;增加有关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的内容;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以及各种新发传染病的防治。课程内容涵盖各种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危险因素、社会危害与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多学科防治的融合,通过对诊疗技术、预防保健技术、保健康复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达到综合干预措施的目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人,更要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观念[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基层工作主要特点,教学应以基层卫生服务、新发传染病控制、各种慢性疾病预防以及食品安全等为主,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

三、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关预防医学的内容体现在多个方面,很多内容较抽象,对高职学生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P),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典型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教学[6]。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卫生统计学,可以利用在线上直接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课后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布置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基层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和慢性疾病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健康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营养指导、慢病管理等社区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方案,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区工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涉及家庭成员健康的临床服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临床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7],依托临床知识对社区开展预防医学教育,更加深入地对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理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对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依托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开展学生的科研创新力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综合预防知识及所学多学科的知识方法,自己参与选题,尝试社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和促进内容,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依靠省级或校级的科研项目资助,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调查研究和实验,并协助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综述或调研性论文。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疾病预防的理念。

预防医学专业第3篇

1预防医学考试现状及弊端

1.1考试方式

主要采用平时考核加期末考试方式。平时考核以提问、作业、实验报告为主,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以单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问答等题型为主,占总成绩的70%。

1.2弊端

1.2.1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平时考核以知识考核为主,缺乏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如平时作业,教师主要布置一些需要记忆、归纳及简单应用性的内容;实验操作主要开展一些验证性实验,很少有思考性、创新性内容。期末考试以记忆性、理解性知识为主,应用性、创新性知识为辅。很多学生考前突击就能应付。

1.2.2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成绩片面预防医学主要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试题很少涉及开放式问题。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最后的成绩确定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1.2.3缺乏考试反馈机制考试结束即课程结束,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沟通。期末考试结束就意味着学生进入寒暑假,考试结果在下一学期开学初公布。教师没有讲评时间,考试试卷按照学院要求封存。对于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缺少考试反馈这一必要环节,学生将带着残缺的知识走上实习或工作岗位。

1.2.4考试主体单一

主要是任课教师命题,缺少卫生部门人员参与。考试主体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现有考试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能力培养,不利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预防医学考试改革与实践

2.1改革考试维度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综合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前对每位学生进行课程综合评价。根据课程特点,科学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课程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突出能力本位。采用“352”模式,即知识占30%、能力占50%、素质占20%。

2.2改革考试模式

建立由多种基本考试方式构成、进行多次测试、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知识评价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并重的方式;能力评价采用平时实操考核和期末综合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素质评价采用平时表现考核和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观察、面谈方式评价学生,主要采用多次过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将学生能力培养、学习态度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平时作业、出勤、小组表现、团队合作、实验实训占总成绩的50%,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改革平时作业内容。改变过去名词解释、判断、问答等形式的作业,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模块结束后布置难度相当、数量适中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总结、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五一”“十一”长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培养学生进行社区诊断、开展社区预防服务的能力。如2009年“十一”长假组织2009级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30个班学生开展调研,调查当地居民碘盐摄入、甲状腺肿大情况,分析碘盐与甲状腺肿大间的关系,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专家的结论。学生调研前,认真设计调查表,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后统一调查表,并在离校前开展了预调查,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通过这次调研,学生掌握了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了解了目前居民的真实摄碘水平;明确了碘盐摄入不足或碘盐过量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关系;系统地将解剖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知识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及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2)改革实验课授课与考试方式。原有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实验情况与成绩没有关系。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现将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改变原有实验课授课模式,将由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改变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阐述实验目的,讲授实验设计原理、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充分研究现有实验,整合部分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将漂白粉中有效氯测定、水中余氯测定、水中需氯量测定3项实验整合为一项实验———水中加氯量测定,以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想知道加氯量,必须知道需氯量;加氯量是否正确,需要通过余氯量判断;任何氯化消毒剂在使用前都要保证有效氯在一定范围。因此,3项实验整合成一项实验,学时不变,但效果却大大增强,学生课前思考、课中协作、课后分析问题能力大大提高。

预防医学专业第4篇

论文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研究,实践

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所以各大高校就开始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开设了预防医学的课程,但是,由于此课程面对的是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从教教师是一种考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不可以将其与专业的医学生进行同等的教学,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是,由于这不是医学生所学的本专业,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这门知识也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就不是很明显。

2.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措施

2.1选用教材是要严格

对于非预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有所认知,进而是他们形成良好的预防观念与思维。因此,这就对教科书具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在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接收范围之内的,还需得到国家卫生与教育部门认可才可以。不得随意选用网络上的没有认证商标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质量。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是新开始的教学课程,所以,该学科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没有完整的、固定的教师团队,大多数都是从预防专业里借调过来的教师,或者是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非预防专业的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加强非预防专业教育的师资团队的建设很重要。因为,具有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是提高非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

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的监督工作。一方面,要让参与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的备课、试讲与教案的编写,这样可以让教师就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教师的试讲中寻找出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正,确保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育的质量;硕士论文另一方面,要求校领导或者是教科研的人员进行听课,监督教师在课堂上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丰富非预防专业教学领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

2.3增强学生的对预防专业的重视

要知道,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进行预防专业的教学使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他们着想。但是,许多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就要提高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预防专业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他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才可以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提高非预防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3]。

2.4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让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专业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相应的社区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学预防专业对他们将来的从医道路上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此为未来的工作中做好铺垫。

总之,要通过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教育,让这些医学生建立起疾病的预防理念,增强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师资团队,采用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才可以不断地提高我国医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才能做好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爱民,魏守刚,路孝琴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研究,2004,7(7):459-460.

[2]王增珍,黄绪镇,陈立功等.预防医学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改革及其效果总结[J].上海预防医学,1997,(12):533-535.

预防医学专业第5篇

预防医学专业男女学生的比例没有差异,藏族学生占71.7%,汉族学生和其它民族学生占28.3%,见表1。就业率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09~2012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连续四届达到100%,男女生就业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2就业单位类型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地区的地市级、县级医院以及乡卫生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次为自治区行政单位,见表2。就业区域分布159名学生中到自治区以外就业的占3.1%(5人);符合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条件并先后被选派到内地不同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占7.5%;在自治区内不同工作岗位就业的占89.4%。

3讨论与建议

由于自治区地广人稀、卫生服务半径大,区内各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包括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地方病、高原病的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到2012年底,大学已培养了5年制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159人,学生以本地生源为主,有32.7%的学生在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其中36.5%的毕业生在各地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rediseaseofpre-ventionandcontrol,CDC)从事预防医学专业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紧缺和学历偏低的问题。自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在中国内地爆发后,逐渐暴露出全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应对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硬件落后、知识老化和能力低下等问题。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治区有81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873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8.5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5%)[2],文献[3]指出,自治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中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人员偏少,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新发传染病监测、实验室检验以及突发传染病现场处置等工作时,难以达到快速、准确、科学、高效的要求。因此,大学5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新鲜血液,同时能够逐步改善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作为最重要的高等学府,大学在为当地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就业率达到了100%,高于陈敏[4]对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4~2007届本科毕业生分析的就业率,说明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目前的就业形势较好,也说明了自治区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和形势良好。大学毕业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各地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和乡卫生院这三类单位,符合了医疗卫生改革要求基层医疗防治疾病的任务要落到县、乡和村级医务人员的工作目标。这三类医疗卫生机构是公共卫生和医疗两大体系的主要环节,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自治区县、乡卫生机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作用。在5年的大学学习期间,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既学习了预防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也学习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在三级甲等医院、县级医院、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基本上达到了大学要培养“留得下、靠得住、用的上、下得去”的高级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目的。从分析结果中发现,2009~2012届4届学生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就业人数从2009年的57.1%减少2012年的5.0%,而在其它单位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徐英等[5]曾对部分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做过就业观的调查,不论是男生或女生,绝大部分都把疾控、监督所、医院(卫生院)放在首选的工作岗位,但这与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就业结果有所差异。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公开招录人员的编制少,学生主要被招录到县级医院、乡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职业。而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必须具备临床医师资格,但是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后只能参加公共卫生医师资格证考试而不能考取临床医师资格证,这对从事临床专业和岗位职称晋升等方面带来诸多的问题。

预防医学专业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856名在校本科生的预防医学考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并评价试卷质量。

1.2试卷结构

该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朱启星主编的第7版《卫生学》以及科学出版社、罗家洪主编的案例版《流行病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学统计学以及流行病学等。试卷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制,题目选自预防医学教研室题库,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分析题6个题型,对应分值分别为20分、5分、20分、15分、20分、20分,满分100分。阅卷为教研室所有专职教师参与,根据统一的标准答案进行流水式批阅。

1.3研究内容

分析所有参考学生最终成绩和各项得分的分布情况,计算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1.3.1试卷信度:信度是反映试题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通常采用信度系数作为评价试卷可靠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选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α>0.8极好;0.6≤α≤0.8较好;α<0.6较差。

1.3.2试卷难度:难度系数(P)代表了试题的难易程度,P=M/W(M:该题平均得分;W:该题满分)。由于学生在答选择题时可能会随机猜测,该行为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采用矫正难度系数cP,公式为cP=(kP-1)/(k-1)(k为选项个数)。难度系数与试题真实难度相反,值越大则试题越简单。P<0.6为难题、0.6≤P<0.7为较难题,0.7≤P<0.8为中等题、0.8≤P<0.9为较易题,0.9≤P<1为易题。

1.3.3试卷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通过考试将不同学习程度和能力的学生区别开来,是衡量试题鉴别学生水平差异功能的重要指标,用D表示。某题型的区分度用该题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客观题的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计算其与总分相关系数;主观题的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整张试卷的总体区分度为各题型区分度与该题满分的乘积之和,除以100。D≥0.4为优;0.3≤D<0.4为良好;0.2≤D<0.3为一般;D≤0.2为差题。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各项得分和总得分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2010和SPSS20.0完成分数的录入和相关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成绩分布

共856份试卷得分参与本次分析,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14.5分,平均成绩为(78.04±12.06)分,及格率达到91.59%。学生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试卷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

2.2试卷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信度分析输出结果为Cron-bach’sα=0.776。难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78,难度最大的题型为多选题,难度系数为0.27;难度最小的题型为名词解释,难度系数为0.84。区分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73,其中简答题区分度最优秀,D值为0.83;多选题则相对稍差,D值为0.48。试卷各题型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结果

3讨论

预防医学专业第7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医疗卫生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传统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和主动式的服务方向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现实研究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提出《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当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言,《预防医学》在课堂中的教学存在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对《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时,仍采用以教材为主的理论满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1]。教师只是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转化到多媒体课件中,使本身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的操纵情况进行结合,只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对其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对相应的预防知识有较为熟悉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内容的学习。目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差[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课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相关的预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搭配也不够合理,通常是理论性课程较多,而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致使非预防学专业的学生无法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首先非预防医学专业要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对当前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学生普遍存在对《预防医学》课程忽视学习的情况,反复强调《预防医学》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来在医学临床中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能够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具有能够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过程中,也要鼓励非预防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人和亲友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重要性。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一方面,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采用现代化先进设备展开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比如通过小视频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转变教学方法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转变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由此提升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4]。一方面,非预防医学专业在对相关教师聘用过程中,要聘请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

结语: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而言,《预防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够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主要从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两方面,对《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研究《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存在相应教学问题的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晓,贺莉萍,李军,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05(04):69-70.

[2]李雨U,崔念,潘晓放,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初步优化与改革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03):35-36.

预防医学专业第8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专业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内蒙古医科大学自2005年招收首届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起至目前一直沿用最初的培养计划,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预防医学专业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院对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就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为我校对预防医学专业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也为我校今后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及合理构建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此培养出高素质的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学生58人。1.2调查方法选取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总体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三个方面。

2结果

2.1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总体评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份,收回58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8人,女生40人。通过问卷显示,就现行的课程设置,有72.41%的学生认为好,22.41%认为一般,5.17%认为不好;对于教学进度安排认为好的学生占77.59%,认为一般的占20.69%,不好的占1.72%;对于教学基本条件和考核方式满意率低于90%,但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得到了98.28%的学生的认可。2.2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由表2可见,只有56.90%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映在专业操作能力方面不足,比如在学完后能够独立进行课题设计、统计分析和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的百分比分别为53.45%、65.52%和68.97%。2.3主要问题及建议2.3.1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表3可见,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有72.41%的学生认为学科间有交叉重复,50%的学生认为实验仪器台套数太少,其中认为计算机软件学习应该加强的学生占81.03%,还有70.69%的学生反映专业方面的讲座少。结果显示,有87.93%的学生对于老师对教学不够重视持否定态度,只有10.34%的学生表示肯定。2.3.2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①在教学方面应该增加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动物;课程时间安排应更加合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完全依赖PPT,应该增加互动;希望增加统计软件课程,增加流行病和统计课程的学时。②在所学专业方面,提出应该增加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相结合。③对于临床实习方面,希望加强监管力度,能够在实习中学到知识。④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参与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讨论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预防医学人才的关键,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适应预防医学实际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目前的课程设置并不是十分满意,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制定更加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我们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避免难度大且重要程度高的课程扎堆,以免有些学期课程繁重而有些学期过于轻松。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目前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课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会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现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是目前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下一步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中,可以加强PBL教学,增加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时间,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林立、刘永春等人的研究中也提出了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场工作能力、科研能力低的问题[1]。从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来看,我院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转变以重视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观念;祝丽玲[2]等也发现现行预防医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上,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脱节,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仍以实验室为主,所做实验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应创造条件,重视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与疾病防治工作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验课方面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演练,提高学生现场处置能力[3]。同时加强社会实习基地和带教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要求,适应现代医学卫生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对于学科间有重复的科目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减少课时;在以后的培养计划中适当的增加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学时,在陶茂轩[4]等人的研究中也显示,在所有的专业课中,这两门课程的需求百分比也是最高的;增加SAS软件课程;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引入多台必要的实验仪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加统计软件的课时数,增加案例分析,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邀请校内外专家就有关预防医学知识做讲座,拓宽学生视野;要求教师更新课件,增加有关知识的新进展、新发现,将科研与理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立,刘永春,高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3):10-11.

[2]祝丽玲,张鹏霞,周宪君,等.基于新目录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2):29-30.

[3]郭秀花,王嵬,郭爱民,等.预防医学专业现场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1):72-74.

预防医学专业第9篇

在医学生中加强预防战略的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预防医学教育决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目前我国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中开展预防医学实习的院校为数不多,形式不一,实习基地也不同.如:

上海医科大学的实习基地是以农村为主,广州医学院是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医院进行预防医学实习.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今后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社区,在社区服务的医师要求是全科医师,所谓“全”就是把医学与社会、治疗与预防、生理与心理等相结合,做到整体地、系统地健康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实习均安排在综合性医院中进行.故认为就在实习医院中进行预防医学实习较好.这样做除安排上有保证外,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较方便,还能减少学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资以及实习生在轮转时往返的费用.对学生来说,预防医学的实习能与临床医疗工作紧密结合,比他们单单在卫生防疫机构实习预防医学更结合l陆床实际,更实用,使他们对预防医学实习更有兴趣,对他们毕业后工作帮助也更大,有利于教书育人。

在综合性医院中进行预防医学实习,笔者认为时间上可安排3一4周,至于内容可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医院感染控制:虽然我国医院感染起步较晚,但因为它已列人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目标中,故各医院都非常重视,成立了相应的职能科室,如医院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等并配备了专职的从事医院感染控制的医师,他们一般都有较丰富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实践知识,各临床科室也配备了兼职的监控医护人员,他们是预防医学实习带教最理想的师资力量.在实习本内容时,可让学生对医院的外环境,如:手术室、普通病房、ICU病房、CCU病房、供应室、换药室等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对医护人员手的带菌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调查可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等.除上述内容外,还可让他们在带教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设计几个专题,如:血液病人的医院感染现状;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医疗器械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等.通过这些调查.一来可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的现状及产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深理解课堂上学得的预防医学理论,另一方面可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额外的经济负担,使自己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能重视预防工作以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实习可安排1一2周的时间,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研讨,可让他们写出有一定价值的实践论文.

2.传染病管理:预防医学和传染病学的老师都从不同角度对传染病的管理进行了讲解,但在实践中遇上传染病病人该如何对传染源进行处理,如何疫情报告,对疫源地是否要行终未消毒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传染病管理的实习中得到解决,加深学生对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传染病管理实习可安排3~5天时间.

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它旨在通过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影响人们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鼓励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积极的社会心理态度,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终止不健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学生在实习本内容时可根据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的人群,撰写有关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健康教育专栏,锻炼自己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健康教育的实习可让学生了解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意义和社会效果,同时结合现场实际开展医德教育,接触社会人群,强化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间可安排2一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