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2 12:29:45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1篇

学校“讲看齐、见行动”第二次专题学习讨论会讲话:

要充分认识向党中央看齐的重大意义,自觉做“向党中央看齐”的躬行者;深刻领会向党中央看齐的内涵要求,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认真落实向党中央看齐的总体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当好风向标。他强调,向党中央看齐,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凡是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都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主动承接、扎实推进,不打折扣、不走过场,坚决杜绝“中梗阻”现象,确保目标任务一项项落地见效、规划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领导干部要作好表率。向党中央看齐,就高校来说,在于从我做起、从每一名校领导做起、从每一名党员干部做起,以上率下,正确处理好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多重角色的关系,向全校师生展现出强大的人格伟力和公信力,在全校师生中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立标杆、作示范,形成强大的引领学校发展的力量。

工作实践要体现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要坚持正确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特别是要进一步增强谋划力、运筹力和执行力,将中央决策部署与自身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将岗位职责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统一起来,把干事创业热情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讲看齐、见行动”结合起来,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践行民主集中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提高决策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实践,向中央看齐,就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拧紧党性意识这个“总开关”,唤醒和强化内心深处的党规党纪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将其作为省察自身的道德标准、人格标准、做事标准、处世标准,时时心存敬畏,处处如履薄冰,守牢纪律防线,时刻不忘党性,牢记政治责任,不断增强政治归属感和向中央看齐意识,永葆共产党人先进、纯洁、忠诚的政治本色。

社区“讲看齐、见行动”第二次专题学习讨论会讲话:

看齐是重大的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讲看齐,不是党员干部个人的小事,而是带头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社区全体党员要坚定不移地树牢核心意识,向党中央看齐。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2篇

学校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行动讲话稿【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和县委部署要求,对我校党员干部中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讲看齐、见行动”专题学习讨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为重要载体和重要步骤,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谈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的重大意义。

坚持“讲看齐、见行动”,这个活动的开展,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要求,是创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的需要,是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讲看齐、见行动,根本要求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要在自觉维护这个领导核心上坚定不移。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行动上时刻紧跟党的领导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尤其要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上向看齐,发自内心地认同、旗帜鲜明地拥护,做到态度坚决、言行一致、始终如一,坚决把维护核心变成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实际行动。二要在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上坚定不移。时时处处以党中央为标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听党话跟党走。三要在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上坚定不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忠诚捍卫者。四要在自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上坚定不移。坚持把学习贯彻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落实省、市、县党代会部署要求结合起来,全校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活动当中来。要将本职工作与学习讨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提升境界、统一思想、鼓舞干劲的作用,奠定青中再上新台阶的思想基础。为人民幸福的美丽青阳提供坚强高中教育保障。

二、要明确工作重点,严格按照程序,扎实开展工作。

“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是我校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高标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舆论引导。(一)发挥一个作用,坚持两个在前,奉行三个在后,履行四个服务,达到五个提高。一个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两个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三个在后——享受在后,名利在后,待遇在后;四个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五个提高——提高立足形象,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工作业绩。(二)以师德师风教育为抓手,组织全体党员、教师系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进行思想大交流,全校形成“敬业、厚德、博学、善教”的教风。(三)强化舆论引导。利用学校网络信息平台开设“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坚持每年上一次党课、与党员群众进行一次互动交流。(四)继续困难帮扶制。我校与帮扶村(独龙村)成立联合党支部,定期召开村校工作恳谈会,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该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出谋献策,同时征求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学校继续加大资助基金帮扶我校在读的家庭贫困学子力度。以此鼓励他们安心读书。一系列的举措打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以“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为动力,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努力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

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我校正处在搬迁到新校区后发展新时期,完成教育的新辉煌的目标任务,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更加需要在“讲看齐,见行动”中走对路、扎实干。要坚决把“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认真按照《关于在我校党员干部中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四围绕”“四查找”,全面准确查摆问题,深入透彻剖析根源,抓好整改落实,搞好建章立制,最终落实到“四确保”。 全体党员要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组织开展好学习讨论,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和党员教师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研讨;统筹教育教学,把学习讨论作为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2018年高考改革计划,与总结今年工作、谋划明年思路相结合,做到统筹协调,做好结合文章,确保学习讨论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同志们,“讲看齐、见行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集中性、分层次的学习讨论从现在开始,到 2017年春节前基本告一段落,学习讨论活动要和专项治理工作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把学习研讨贯穿始终,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把边查边改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确保学习讨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学校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行动讲话稿【2】

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的重大意义,这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要求,是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步骤,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抓好抓实抓到位。

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把“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坚定不移树牢核心意识,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在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到“五突出”:突出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任务、突出政治文化建设、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突出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做到“五切实”:切实落实党内监督任务、切实把握党内监督内容和对象、切实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切实做到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切实处理好信任与监督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选准用好干部,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3篇

根据市公司党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安排,市公司党委定于**年12月—2008年1月举办党群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远程教育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十七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思路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实际,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指导工作,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全公司党群组织和党员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潮起好带头和推动作用,促进**邮政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训对象、时间、地点及方法

(一)培训对象:各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书记、工会主席、副主席、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专兼职纪检干部、专职工会干部。

(二)培训时间:2个月(**年12月上旬至2008年1月底)。

(三)培训地址:**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远程教育网日常学习在个人计算机。

(四)培训方法:

本次培训采取在远程教育网上授课,自学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由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在邮政远程教育网上,设**年度党群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专用网页。以各基层党委(总支)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由党委(总支)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学,党群工作部主任担任学习副组长,制定学习制度、学习计划、考勤制度,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参训学员的日常学习。

三、学习主要内容

(一)市邮政公司党委书记丁前亮开班动员讲话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讲座

(三)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修正案)辅导讲座

(四)党风廉政建设辅导讲座

(五)基层党建创新辅导讲座

(六)党支部工作业务知识辅导

四、课程安排

(一)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辅导讲座(全体参训学员共同课程)

围绕同志十七大报告及中国共产党修正案进行以下课程安排: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解读十七大报告文件精神。(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协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赵曜教授)

2、历史的新起点与发展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

3、学习贯彻十七大(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

4、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央党校党建部梁妍慧教授)

5、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讲课题目以公布的课表为准)

6、国企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市国资委党委组织部长、党群工作处长王鹏)

(二)党支部工作业务知识辅导(党支部书记学习课程)

1、创造性的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中央党校原机关党委书记薛鑫良)

2、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中央党校党建部张荣臣教授)

3、如何建设创新型党支部(中央党校党建部张希贤教授)

4、基层党支部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市邮政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党委宣传部长管春林)

5、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东四邮电支局党支部书记张云燕)

6、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经验录像(1小时)

五、组织管理

(一)市公司成立远程教育培训办公室:由市公司党群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工会、团委和培训中心党校部相关部门同志组成,负责协调培训学习等相关工作。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由党群工作部马春生、初春,培训中心党校部王文利、纪委办公室成连清、市公司工会肖霓组成,联系人:马春生电话65196426;初春电话65196421)。各基层党委(总支)党群部负责组织和学习的日常管理。成立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安排上网学习和集体讨论时间、建立考勤制度。

(二)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约占本单位党支部书记总数25%的部分党支部书记(以2005年以来新任党支部书记为主)完成党支部书记培训内容并参加考试(需单独报名注册)。

(三)向培训中心党校部和市公司党群工作部分别报送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和名单、分配学员账号、密码,组织参训人员进行网上报名注册登记。请各单位将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和名单报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和市公司党委组织部(电子版发至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邮箱bjpostdx@;党委组织部邮箱:bjpostzzb@)。培训中心党校部根据各单位参训人数下发学员注册账号、密码,由各单位党群工作部将帐号、密码分配到参训人员个人进行注册登记,并将每人的注册账号报市公司党委组织部和培训中心党校部。

(四)组织本单位学员集体讨论、负责收集本单位学员在学习中提出的疑问、问题、反映和对本次培训班的意见(学习时间由各单位自行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集中上网学习与分散上网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组织学习、讨论时间每周不少于一次2课时),并及时向市公司党群工作部反馈本单位学员学习情况,报送学习信息。

(五)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各单位如遇到上网技术问题时及时与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部联系(电话63855181转6412,联系人王文利)。

(六)总结考核

由培训中心在远程教育网对全部参训人员学习课时和所学课程进行在线监测,并对点击率及点击上网时间进行统计公布。

由各单位通过组织参训学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和知识答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结。培训结束后,各基层党委(总支)写出书面学结报市公司党群工作部。

参训党支部书记考试安排:

考试内容:

理论卷面考试部分:

以十七大报告、十七大和《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版)原文和辅导报告录像为主要内容。

联系工作实际部分:

结合本单位实际,策划一次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要求活动方案有主题、目标、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及活动的实际效果。由各基层党委(总支)收齐后报市公司党委组织部。学习结束后,择优进行交流。

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六、教材

总书记十七大报告(自备)人民出版社

十七大新(自备)人民出版社

《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年版)中共党史出版社

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自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七、要求

(一)各基层党委、总支要充分重视,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参加培训的同志完成规定的学习课时和课程内容,保证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发挥各基层党委业余党校的职能作用,及时与培训中心党校部和市公司党群工作部进行沟通。认真组织本单位参训同志进行学习、讨论,及时收集整理报送学习信息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映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4篇

刚才,*同志代表中央党校校委对党校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同志代表中央指导检查组对中央党校的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讲的意见我都赞同。

从去年10月到现在的近5个月时间里,中央党校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密结合党校实际,在中央第15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下,在校委和全校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得力、工作扎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在提高认识和推动实践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实效。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校工作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形成了坚持党校姓党原则、贯彻从严治校方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浓厚氛围,一些影响和制约党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校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体制得到健全,党校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得到提高。所有这些,有力推动了《党校工作条例》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为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党校作为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在本月底将基本告一段落。在这里,我对巩固和深化中央党校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做好党校工作简要讲三点意见。

第一,中央党校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坚持抓好,在提高党校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的水平上不断取得新进步。中央党校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党校工作同样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有时限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却是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党校的同志首先要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后续工作,继续认真抓好校委和各直属单位整改落实方案的实施,继续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党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继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党校还要把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凝聚的共识、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转化为促进党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自觉行动,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推进党校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5篇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01―03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打击日寇疯狂进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干部的培养,当时各主要根据地都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抗战时期中共的干部教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动员全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再要的组织基础。

一、抗战时期干部教育政策的实施

注重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传统。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就着手创办了一些干部学校,进行干部教育。主要有: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党校等。

抗战时期,中共继承和发展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重视干部教育的方针。1937年5月,刘少奇在《争取全国民主统一与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大批训练军事、政治干部。过去我们的干部,特别是有经验的干部大批牺牲,我们要在最短期内补救这个缺陷,要训练上万的干部。”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报告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此后,党开始把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提到了路线的高度来加以认识。

为加强刘干部教育的领导,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38年11月决定组建干部教育部。1939年2月,干部教育部正式成立,张闻人任部长,拿任副部长,具体负责干部教育的各项工作。1940年6月,中央干部教育部与合并称为中央宣传教育部,同年10月又改称中央宣传部。从这以后,中央宣传部就负责包括陕甘宁边区在内的各个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在明确了干部教育的闩的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宣传部相继发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节的决定》等等,进一步制定了干部教育的方针、政策。1942年2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规定:“在闩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这种“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极大地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对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视,以极大的注意力放在干部教育上而,逐步形成了干部学习的高潮。

二、抗战时期干部教育的实践

有了正确的干部教育政策,中共随即陆续在延安创办了一批干部教育学校。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国女了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干部教育机构纷纷成立。除此之外,其他各根据地也创办了许多干部学校。这些干部学校的相继成立,为充实革命队伍,保证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后来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实施干部教育的一些基本情况,有必要对当时一些重要的教育机构做点介绍。

(一)中共中央党校

中共中央党校,是中共中央主办的专门负责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学校。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党校。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进抵瓦窑堡,学校恢复建制,正式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管理,校长为董必武。12月初开始招生,先后办两期,第一期主要训练陕北干部,学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第二期主要是传达学习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的决议和《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1936年6月,党校迁到保安。学校设1个高级班和8个普通班,还增加了白区工作班和白军工作班,专门培训到白区和白军中去做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的干部。同年10月,党校迁到定边,和红四方面军党校合并,学校的规模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于1937年1月进入延安,中央党校亦于2月辽至延安。同年5月,董必武调任抗大第四大队政治委员,李接任中央党校校长。1938年4月,李调任陕北公学副校长,党校校长由康牛继任。

1941年底和1942年2月,中央党校进行了两次改组。1943年3月,中央决定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改组后的中央党校,其办学方针是实事求是,其根本任务是以批判和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和发展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党校的彻底改组,在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上是一次重要事件,它为党校的建设和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马列学院

马列学院是党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的学校,成立于1938年5月5日,即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马列学院主要是培养党的宣传工作和理论工作干部,先后办过8个班,学员约1000人,院长由兼任,副院长为王学文。学员主要是延安各机关、前方及各抗几根据地做过实际工作的同志和在抗大、陕北、中央党校学习过的干部,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具有学习和研究理论的条件。学院的课程有列宁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中国近代革命史、西方近代革命史、联共党史和哲学等。

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根据报告精神马列学院于1941年7月改组为马列研究院。要求对马列主义的学习与研究要有根木的方向性的改变,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而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教室,走出书斋,到丰富的实际生活中去。

1941年8月,马列研究院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明文规定中央研究院为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高级研究机关,直属中共中央宣传部。这样,就把培养党的理论研究干部同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更好地联系起来了。

中央研究院院长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实际工作由副部长李负责,副院长为范文澜。中央研究院先后办了两年,1943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研究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合并,成为中央党校的第三部。

三、抗战时期干部教育的影响

抗战时期中共的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中国

的特殊国情,并结合抗日救国的历史使命开展起来的。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创新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一,教育并培养了大批干部,储备了人才。经过八年的干部教育,我党培养了足够的干部队伍。抗大总校办学九年间,“前后共培训了8期干部,计培养干部29072人”,抗大十二所分校,“共培训出10多万名抗日军政干部”,其他一些干部学校也都硕果累累。1936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红军总数只有几万人,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党领导的其它形式的抗几力量和大量的从事地方工作和敌后地下工作的干部已达几百万人,这支干部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高于从前任何一个时期,他们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依靠这支干部队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很多人还成为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最基本领导力节。

第二,把“生产劳动”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开创了教育与牛产劳动相结合的新教育模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形势,贯彻并发展了这一原则。1939年5月4日,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对延安的青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他说:“延安的青年不但本身团结,而且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一点更加是全国的模范,延安的青年干了些什么呢?他们在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他们在实行生产劳动,开发了千市万市的荒地。开荒地这件事,连孔夫子也没有做过。”

1943年,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大力发展学校的生产事业。各根据地的干部学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都把生产劳动列为学校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要求把学生参加劳动列入教育计划,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人民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学员除了学习以外,还要参加生产劳动。这种生产劳动,一方而可以减轻政府及老百姓的负担,同时,还可以使青年知识分了养成劳动习惯和观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系的教育模式,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6篇

今天查字典为各位准备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工作学习总结精选,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这里,欢迎查阅。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工作,既分析当前,又规划长远,意义非常重大。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教育系统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和的号召,各级党支部织都要全力组织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要充分认识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和坚定地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十二五”期间以及过去一年,党中央和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对质量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郫县一中犀浦校区水平不断提升,校园安全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们应该更加充满信心、坚定信念,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历史赋予教育的任务完成好。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部署,抓紧编制好教育系统“十三五”时期各项规划。结合郫县一中犀浦校区发展和教育工作实际,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大举措,特别是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领域和教育系统的行动方案。要编制好郫县一中犀浦校区发展“十三五”的总体规划和各项工作,明确教育教学发展目标任务,提早谋划政策安排。

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抓好工作落实的要求,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思想,踏踏实实地把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好,把“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战略要求和具体部署贯彻落实好。要认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的由教育系统牵头或者参与的指标性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列出清单,明确重点,确保完成。要认真梳理今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计划,落实好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落实好管党治党的各项要求,全面加强全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各级党支部织建设和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郫县一中犀浦校区教师队伍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7篇

今年六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根据党中央以及教育部党组和四川省委与省委教育工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贯彻落实以上四个文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增强学习贯彻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央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文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取得制度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提炼升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印发的四个文件,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工作有机衔接,在经常性工作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对于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更好地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我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抓紧实施学校制定的《四川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加快创建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校各级党组织首先要把深入学习贯彻这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把学习贯彻这四个文件精神作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与全校共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落实中央近一个时期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建工作重大部署和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以及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制度保证,也是深化学校改革、促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学习中央这四个文件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并作为学校党委和基层党委(总支)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培训和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共产党员掌握主要精神,熟悉基本内容,把握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继续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开拓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在继续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工作重点、目标任务,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着眼于基层党建工作的经常性,紧密结合学校和本单位工作实际以及党员队伍实际,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扎实贯彻落实中央这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突出重点,开拓创新,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贯彻落实中央这四个文件,努力实现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使党建工作的效落实到促进学校和本单位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上,体现在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校园的构建、为师生职工排难解忧、多办实事好事上。

2.建立健全经常性学习教育制度。坚持每两周组织党员进行一次集体学习,采取分类教育、上党课、举行报告会、组织专题研讨、参观考察、校内外先进典型示范以及收看党员教育专题片等丰富多彩的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搞好自学。校党委相关部门和基党委(总支)要加强对党员学习的指导,为党员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通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交流学习成果等方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校级领导干部和中层领导干部要分别认真参加校党委和基层党委(总支)中心组学习,并带头参加所在基层党支部的集体学习。党员校级领导干部与党员中层领导干部每年分别坚持给联系的学院或分管部处和所在单位的党员讲党课或作形势报告。分步实施领导干部海外培训计划,拓展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内容,开阔其视野,提升其境界。党员干部还要按中央有关规定与学校的具体安排,积极参加上级党校或行政干部教育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

3.强化教育平台,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干部培训、党员党性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设完善以党校专职教师为骨干,校内外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学者和先进模范人物组成的专兼职党员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增强两级党校教育平台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结合学校110周年校庆,建成学校“四馆一长廊’’(人文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校史展览馆、美术馆、学校历史文化长廊)以及、张澜、郭沫若、巴金等杰出校友塑像,使之成为以学校百年名校深厚人文底蕴熏陶广大中青年党员和全校师生职工的教育平台。加强实践锻炼,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对党员教育的分类指导,特别要注意组织不同工作岗位的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岗、青年党员志愿者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4.严格组织生活,强化党员管理和监督。认真执行“”、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每年年终,党支部要结合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从现在起,学校党委每5年在全校党员中集中开展一次党性分析评议活动,组织党员对照规定、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学习、工作、纪律和作风等方面查找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分析原因,切实搞好整改。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和批评与自我批评。

5.扎实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师生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通过开展以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党员扶贫支教等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承诺服务、关心生活困难党员与师生等活动,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尽力帮助基层师生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6.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基层及师生职工群众工作制度。出台有关文件,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拓展院务公开和处务公开,坚持开设书记、校长网上信箱,坚持各级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进一步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党委常委和校领导联系基层党委(总支)和学院、中层党员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学校党委和行政继续坚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分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注意经常分别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在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7.适应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和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新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严格的党员向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校、院领导出差离校必须向校、院党政一把手报告批准;党员离开工作岗位外出,必须向党支部请假。党支部要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掌握其流动去向、地点和联系方式,了解其外出后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向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要通过适当方式和途径及时交纳党费,保持与党组织的经常性联系,有条件的要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及时转移临时组织关系或正式组织关系并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外出党员返回后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确保每一个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有效管理监督之中。对因培训、工作或合作交流等进入学校的流动党员也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关心、爱护流动党员,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与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8.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尽可能与行政、教学、科研组织对应设置党组织,形成健全严密的组织网络。按照把“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和学生社团组织中建立学生党组织,不断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同时,设立社区党总支,在学校和地方街道党工委的双重领导下,健全教职工住宅小区的基层党组织,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子,构建“和谐社区”。努力做到哪里有党员,那里就覆盖有党组织。要积极探索院级党政班子的决策和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党支部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加强对中层党员领导干部和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党员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特别是要在完成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增强学校凝聚力、资助生活困难大学生、帮助毕业生就业、维护校园安全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使党组织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更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1.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以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党员校领导为副组长,党办、组织、宣传、纪委、学工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和学校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印发党群等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完善校党委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校、院党组织及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尤其是研究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会议制度,把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务求实效。校、院党委(总支)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督导,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的责任,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对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那些不认真执行制度的个别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或党员同志,要及时提醒、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2.强化督促检查。校党委建立党建专项工作督导督察组,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坚持把集中检查与重点抽查、上级检查与自我检查、组织检查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强化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舆论宣传。要把宣传党的先进性及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通过广播、校报、教育电视台、校园网和各类宣传橱窗等多种媒体,深入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新形势下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及时推广、介绍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发展、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4.加强理论研究。要以贯彻落实中央这四个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理论研究,紧紧围绕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列出课题,着力探索完善党员学习培养和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党员管理与监督、校院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努力形成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制度体系。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8篇

“学习贯彻系列讲话 解决若干突出问题”自我剖析材料【1】

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我们召开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回顾十八大以来这一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展示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内政外交国防的新实践,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稳健开局、扎实开局、创新开局、精彩开局,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得到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贯穿系列讲话的一条红线。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深、看得很远、讲得很透,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考察,就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第二次集体学习,就把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学习内容。这些都足以说明,深化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工作全局中、在总书记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治、坚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重要宣言和重要体现。今天,我们在这里座谈交流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体会和认识,这对于深刻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是十分重要的。

大家知道,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前几天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了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第一期研讨班,云山校长作了开班动员讲话,刘奇葆、赵乐际、杨洁篪和徐绍史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报告。335名学员进行了五天学习研讨,收获很大,得益匪浅。这个研讨班到明年“五一”前,还要举办六期。以举办这次研讨班为起点,全党兴起了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的热潮。

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我们在学习贯彻工作中先行一步,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更透一些,就能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贯彻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半个月前,中央党校校委通过了《中共中央党校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见》,对党校学习贯彻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作出了部署安排。今天这个座谈会,是全国党校系统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热潮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学习贯彻工作的再动员、再推动。下面,我谈两点意见,和大家交流。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政治任务,要不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系列讲话,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充实和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很重要。

第一,在深化对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重大意义的认识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党校系统来说,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也是进一步做好党校工作、推进党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有助于党校全面履行自身职能,而且对于引领和推动讲话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党校肩负的政治责任,在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在全面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基本内涵上下功夫。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领会基本内涵和蕴藏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云山校长在第一期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时的讲话中,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宣传思想工作”、“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党的建设”等八大方面,对系列讲话进行了概括,很全面、很准确、很权威,对我们全面领会系列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系列讲话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今后总书记发表新的讲话,我们党校系统的同志要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

第三,在深刻把握总书记系列讲话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学系列讲话,既要知其言,更要知其意,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得深不深、贯彻得实不实,很重要是看对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得准不准、理解得透不透。云山校长从“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等五个方面,对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核心要义、思想精髓进行了阐述,为我们全面把握系列讲话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科学完整的分析框架,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宗旨、以感恩之心对待人民群众,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发挥党校优势、聚合党校资源,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热潮中有更大作为

党校是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建立和工作的。现在,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我们要充分履行党校职责、发挥党校作用,为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发挥推动和引领全党学习的排头兵作用,持续深化对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党校是党的学习基地,只有我们自己首先学明白了、学扎实了,才能引领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这就要原原本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学,联系群众地学,精心研读、学以致用,避免浅尝辄止、脱离实际。还要反复对照、仔细揣摩,从整体上把握好总书记的重要思想,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第二,发挥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用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统一学员思想、强化理论武装。通过教育培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帮助党员干部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是党校的独特优势和教学特色。当前,我们要着力做好讲话精神进党校教材、进党校课堂、进党校学员头脑工作。中央党校编辑了《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专题摘编》,供省部班学员使用。我们还将组织修订党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各主体班次和党校研究生教学中开设学系列讲话精神专题课。建议各级党校也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教学布局的重中之重,同时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同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锻炼。

第三,发挥思想理论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在党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上,党校历来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我们要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组织党校理论工作者撰写重点文章,作好阐释解读工作,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提供学理支撑。要充分运用党校报刊、电视等媒体,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新传播手段,及时跟进宣传,引导网上舆论,努力营造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第四,发挥资政议政的思想库作用,以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党校有比较完备的学科设置,有学术实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广大学员,有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联系,有进行社会调查的传统与便利,作为思想库条件优越。我们要围绕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提出的重大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注重从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汲取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养分,注重从基层一线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和群众意见,注重从广大学员中汇集工作一线的情况与建议,为党委和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和对策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里我想特别提到的是,曾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五年,对党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思想和明确要求。他为党校事业付出巨大辛劳、倾注大量心血,既有宏观战略上的指导,又有微观细节上的关怀。总书记对党校事业的这份感情,我们要铭记在心,转化为进一步做好党校工作的动力。中央党校正在组织力量编辑《论党校工作(专题摘编)》,力求全面梳理的治校思想,使之成为指导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文献和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要长期坚持、与时俱进;同时也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我们要苦研精思,自觉实践。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校事业再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系列讲话 解决若干突出问题”自我剖析材料【2】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本人作为煤矿公司的财政人员,特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与思考。

一、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

系列讲话体现出坚定的信仰追求、深沉的历史担当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思想方法,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理论厚重、观点鲜明,合国情、接地气、入民心,想得很深、看得很远、讲得很透,通过学习受教育、受感染、受鼓舞;朴素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对今后纠正领导干部讲话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有很好的带头和示范意义。

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向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学习讲话精神,意义重大。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重点是决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因此,学习讲话精神是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拓事业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从政治上讲,是与中央保持一致的思想基础;从理论上讲,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的现实需要;从实践上讲,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内在要求;从精神状态上讲,是凝聚党心、提振民心的政治前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干部只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大局和整体意识,才能够担当重任,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二、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

系列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包括: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关于党的建设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思想的总纲和主线。从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党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论成果,必须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们手里捏着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为好局的自信”。

---关于中国梦。提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任务和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的豪迈声音。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他明确提出改革是全面的、综合、系统的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包括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重点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要任务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党的建设(保障)。系列讲话中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明确提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方法论。指出,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特别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三、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扎实推进财税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落实《决定》确定的每一项目标任务和改革举措,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大局和宏观整体意识,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扎实推进改革。

一是学习和运用战略思想把握方向。战略思想是对时代要求的清醒认识,对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财政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历史、总结规律并科学研判未来趋势,妥善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进一步找准推动财税改革的现实路径,注重财税政策的创新性、稳定性和延续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应从三个方面推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二是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事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财政部门应尽量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的专项补助和不可推广式的优惠政策;大胆引入竞争性分配、竞争性存放等市场机制,运用市场配置原则,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刀刃”上,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理顺财政体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根据我国现状,应按照“外部性、信息处理复杂性和激励相容”三大原则来配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对各级政府的职责及支出范围做相应的考虑和安排,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依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特别是对“交叉性”事权要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是注重运用底线思维处理原则问题。同志强调,“作决策、办事情,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制定财税政策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守住政策底线。在制定民生政策时,不仅要看当前的可支付能力,还要看长远的财政支付能力。要逐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压缩、规范、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树立“托底”“补短板”思想,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第9篇

[关键词] 苏区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实践探索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本世纪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也是它亟待探索、着力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苏区时期①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活动。目前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共产党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研究重点是延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相关的研究对苏区时期有所涉及,但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毕竟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当它被运用到东方社会时就发生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且还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瞿秋白早在《中国之革命的五月与马克思主义》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努力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才能领导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然而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自觉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1]。因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已经由城市转向农村;革命的主要力量由工人转变为农民;革命道路选择由城市道路转变为农村道路。这种历史性的转变使得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变得十分重要。当时,党内产生了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态度,另一种是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却反映了“背后潜藏着两种不同的思路”[2]。但是,在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中,前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人,而后者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其熟悉程度远远赶不上前者。因此,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需要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批判,然而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很容易产生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同时,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3]另一方面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问题是使党内那些不了解和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志尽快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就成为他们认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方法。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

(二)指导思想由革命到建设转变的迫切任务。苏区革命初期,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农民,进行农民暴动。但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局部执政的执政党,需要从指导思想上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1933年3月和项英签发了中央政府命令:“过去苏区对于国民经济问题异常忽视,应该予以迅速的转变。”[4]5月,同志指出,我们党的任务是集中一切经济力量,帮助和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必然尽量扩大苏维埃的生产,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应该是我们党与苏维埃政府目前的战斗任务。[5]当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由革命向建设转变时,过去党内从事革命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和新任务的需要。因此,党内出现了“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知识,有些干部不很适应,有的干部甚至很不适应。主要表现为,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不适应,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适应,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不适应。”[6]如当时江西省各级苏维埃对于革命战争环境中经济建设的意义,还没有深刻的了解。特别是有些边县、新县同志,认为在战争环境中不能进行任何经济建设的工作。[7]“一切工作都是‘写条子’命令群众,五元十元都要,・・・・・・上级的一切决议到县苏维埃就打止了,并未能传达到群众中去,目前苏维埃工作,可说没有什么转变。”[8]这种不适应状况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面临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领导才干。”[9]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党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由革命向建设转变的迫切任务。

(三)党组织基础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苏区主要是建立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广大的党员主要是农民。因此,党组织的基础主要在农村,党员的发展对象主要是农民。如何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党的“六大”强调中国共产党从工人中吸引积极分子,使无产阶级分子成为党的基础。[10]“要使党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加强,首先要扩大党的无产阶级的组织基础。……这是目前党的布尔什维克化主要的道路。”[11]古田会议提出了加强思想建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古田会议精神在红四军和红一军团内部贯彻得较为彻底。而中共中央和苏区地方党组织还没有完全转变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依然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1930年3月22日《中央通告第七十三号――发展产业工人党员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中指出:“目前最严重而且最中心的任务,是要很坚决的,大胆的向产业工人开门,尤其是重工业工人,尽量吸收新旧先进的、勇敢的分子到党内来,扩大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基础。”[12]重视无产阶级基础的建党理念直到1933年才得以根本性改变。1933年9月,罗迈指出那种把成份当作唯一的标准,我们真不能赞同。成份是一个基本条件,但只有这个条件,就是不够的。所以在选择干部的时候,要注意成份,同时要考查他的政治条件。[13]由于仅仅注意阶级成份是不够的,中共中央认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充实干部,是干部教育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现在必须把对于干部的有系统的理论教育当作各级党部日常工作的主要成份。”[14]加强对党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教育,可以使每个党员掌握最低限度的政治与理论知识,成为了苏区时期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条件准备

(一)对党内不重视理论现象的批评奠定了建立学习型政党的思想基础。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争取群众和动员群众的繁重任务,苏区党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苏维埃政权、土地分配、扩红运动及支前活动中;另一方面苏区时期,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出身工农家庭的积极分子,他们对理论诉求不是很迫切。因此,当时在党内形成了两种的认识:一种是只要自己在革命中坚决、勇敢就行了,学不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关系;另一种认为本人出身家庭好,成分是工农分子,根本用不着学习马克思主义。因此,在许多积极分子思想中存在着“我是工农分子,不晓得理论”的错误观念。[15]针对这个错误的观念,苏区党组织严厉地批评了这种现象。1930年8月,闽西特委指出:“为纠正党员对政治上一切不正确的倾向・・・・・・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建立自我批评的精神,以提高一般党员的政治水平和理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16]1933年,在《关于新的领导方式》一文中,也指出,要对党员特别是新党员进行教育和训练,反对党内不重视理论学习,只注重实际工作的事务主义和包办主义的倾向。[17]

(二)党员干部教育机构的兴办为建立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组织保证。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党,需要借助一种组织方式。中共中央在苏区时期特别重视党员干部教育机构的举办。这些教育党员干部学校的兴办,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教育的基地和基础,在建立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党校教育系统。“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干部的学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现代文化知识武装党员和干部的重要基地,是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助手。”[18]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重视地方党校的建立。[19]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教育党员和干部,大力培训各级领导骨干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指出,举办党校和训练班是当前教育和培养干部的主要方式。1929年2-9月,中共中央先后举办了多期中央训练班。同时,广东、福建、四川、山东、云南、河南、陕西等地省委也开办训练班,训练党员积极分子、支部书记和干事,以造就干部人才。1932年春,中共苏区中央局创办了党校,重点培训县、区干部。1933年3月,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党校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中央党校。中央党校设立三类训练班: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和苏维埃及工会工作干部训练班、高级训练班。它们承担着训练各省委、省苏维埃及工作选派的高级工作人员重要使命。[20]

2.军队教育系统。为了加强军队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干部和士兵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素质,红四军和红五军及后来的红一、三军团都开办了随营学校、教导队或教导营。1930年还在闽西开办了闽西红军学校,后来改为红军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同时,红四军在吉安富田创办了红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红二十二军在江西信丰县创办红军学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来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3年10月,又它分编为中央红军大学、彭杨第一步兵学校、公略第二步兵学校等八所学校。11月,为了纪念苏联红军将领郝西史在江西瑞金成立刘骜郝西史大学,即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这些军队教育系统主要目的是培训军队的军政干部。但是,也有部分军事学校(大学)承担地方党员干部的教育。[21]

3.普通教育系统。普通教育系统包括师范教育、职业技术干部教育、文艺干部教育等1932年3月,在瑞金后宫创办了闽瑞师范学校、10月又成立了中央列宁师范学校,专门负责小学师资培训;1933年在瑞金还创办了中央教育干部学校,专门负责培训省县两级教育行政干部;各县苏维埃政府还开设了短期教育干部训练班、在职教师轮训班和寒暑假讲习会等。除师范教育外,1933年在瑞金东山寺建立了中央农业学校,培养苏区农业建设干部和农业技术人才。苏区还开办了无线电通讯技术教育、医疗卫生技术教育、银行专修班、税务专修班、商业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1934年中央政府还决定开办短期职业中学和高尔基戏剧学校等。[22]

(三)理论书籍的出版为建立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之时,要获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理论书籍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为了使广大的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掌握必要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专业知识,出版相关的理论书籍变成十分重要。为此,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组建了中央、中央部门与地方编审出版机构。1931年在瑞金成立中央出版局、1933年成立中央政府总务厅出版处、1931年中共中央设立党报编辑委员会、1932年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局、1932年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编译委员会、1932年6月成立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审委员会、1934年4月成立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审局和艺术局、1933年3月成立工农剧社编审委员会、1933年12月成立工农美术社、1933年4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编译部和文化研究组、1933年3月成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编审处、1931年10月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编审出版科,隶属政治部、1932年5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出版科、1932年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编审出版科、1933年10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出版科,此外,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省、湘赣省、闽浙赣省等先后成立了省级编审委员会,下设编审出版科。这些编审出版机构的设立为编辑出版理论书籍创造了前提条件。当时出版理论书籍主要分为马克思主义著作、党政群团建设书、法律书、军事建设图书、教育图书、文艺书、医药卫生书等理论著作。其中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三个国际》、《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几十部。[23]

三、建设学习型正当的路径选择

(一)学习主体: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24]那么,这些干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认为:“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列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25]对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提出了很高的政治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这些的干部呢?对中共中央来说,当然需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因此,党员干部自然成为了学习主体。然而仅仅注意到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由于中共中央为了迅速改变苏区党员的工人阶级成分过低的状况,先后在1930年和1933年两次实行红五月“进行广大的征收党员运动”,突击发展了大批党员。由于放低了入党门槛,降低了党员质量;另一方面古田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重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中共中央逐步地把普通党员的教育和学习也提上了重要日程。

(二)学习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以及建党思想从重视阶级基础向思想建党的重大转变,它使得中共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必须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但同时,随着中央和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由革命政党向建设政党的伟大转变,使得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担负起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重大历史任务。客观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学习型政党过程中,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也要重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为此,当时中共中央指出,对党员和干部一方面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在斗争中训练和培养专业技术知识,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结合体现在党员干部学校课程教学中。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规定的学习科目,主要有马列主义原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等。[26]《高级师范学校简章》规定,高级师范学校“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教育方法来批评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实际,培养中小学的教员,以建立苏维埃教育的真实基础”。[27]《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也规定,职业中学的任务是“完成青年的义务教育,使能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低程度的常识,及实际的生产劳动之一种”。[28]中央农业学校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政治常识和苏维埃建设等政治常识、气候和植物生理等科学常识和农业知识。短期职业中学课程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专门技术和文字科目等四项。高尔基戏剧学校教育内容为政治常识、戏剧理论、音乐、舞蹈、剧团工作和文化课等。[29]

(三)学习途径:党校教育和其他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为了巩固与发展党,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30]因为“各级党校的基本任务是在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实际来教育干部,而来校干部的基本任务也就是学习。”[31]由于党校在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苏区时期各级党校成为了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加强干部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成为了培养和训练干部的主要基地。然而,当时党校数量毕竟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苏区政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通过党校来培养和训练干部已经很难满足革命和建设对党员干部的需求。于是中共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利用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和教育的补充。这种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派干部到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如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成立后,1933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局决定每三个月征调800名地方党团员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习。[32]二是在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开设马克主义基本理论课程。因为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毕竟是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如何在专业技术学习基础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习,成为当时军事和普通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因此,苏区各级干部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马列主义的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对他们的阶级教育和党性锻炼,明确党员干部正确的政治方向。[33]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校、军事院校及普通职业学校的建立,并借此以加强对党员干部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正规学校刚开始举办,数量不多,难以承担教育党员干部的历史任务,为了让更多地同志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1933年4月,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来改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随后,苏区各省及中央机关相继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1934年7月,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组织和工作大纲》,宣布:“本会成立的目的是加强一般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造成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同时运用列宁室俱乐部等机关提高一般的政治水平”。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及各地分会的成立,在苏区形成了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术网络,为提高苏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34]由此,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形成了正规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的新体制,为建立学习型政党提供了又一途径。

(四)学习形式:固定训练班和流动训练班有机结合。如前所述中共中央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仅要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普通党员的学习。干部学习主要是采取定期举办的训练班。如苏区时期中央党校举办了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和苏维埃及工会工作干部训练班、高级训练班等;省委举办了培养县级干部和省委巡视员的干部训练班;县委举办了培养区委干部和支部流动训练班教员和书记的干部训练班。这些训练班一般都是定期举行、短期的固定训练班。普通党员学习和教育的训练班主要有基层组织开设支部流动训练班和新党员流动训练班。这种训练班“是训练一般党员的学校,是利用党员空闲时间不脱离生产地给党员各种必要的教育”。[35]但是,这种训练班是短期的、流动的,一般都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来进行教学的。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扩大红军,查田运动,经济建设等中心任务。每班人数不多,以便讨论。[36]

除这些流动训练班之外,各党支部建立支部会议和小组会议的学习和讨论制度。当时规定支部委员会每七天开会一次;支部下面设立分支部或干事会,也是每七天开会一次;小组会每五天开会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会和小组会“要注意同志政治理论的教育,这就要时常讨论党的决议与策略;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的讨论,要发展自我批评与两条路线的斗争,反对事务主义的倾向。”[37]它们也成为普通党员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基本经验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需要面对着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争取、动员民众的重要任务。同时,党内还存在不少工农积极分子认为自己出身工农,只要勇敢革命,学不学习理论无所谓地错误观念。在这样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探索。尽管它还还刚刚开始,有许多不成熟和完善的地方。但是,苏区时期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却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一)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都需要重视理论学习,特别是需要重视对党内不重视理论学习现象的批评。这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和前提。(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立,重点在于领导干部,然而,仅仅重视领导干部是不够的,一个真正学习型政党的建立还需要加强普通党员的学习和教育。(三)党员干部的学习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但是,绝对不能放松专门技术知识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责任。(四)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要依靠党校教育,但是,仅仅依靠党校学习是不够的,必须把党校学习和非党校学习结合起来、学校学习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固定学习和流动学习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重视党支部学习,建立固定学习制度,这是加强普通党员学习的主要途径。

①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运动,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所辖区域的简称。苏区时期指1927年下半年地方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到1937年9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止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未刊稿)2009年,第59-76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17页。

[3]《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页。

[4]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之十:革命根据地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8页。

[5]洛甫:《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斗争》第11期,1933年5月10日,第1版

[6]《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1页。

[7]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委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14页。

[8]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2年)(一),1992年,第109页。

[9]《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53页。

[10]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4页。

[1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54页。

[1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0),第32-33页。

[13][14][15]《斗争》第25期,1933年9月5日,第13页、第14页、第13页。

[16][37]《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620页、第565页。

[17]洛甫:《关于新的领导方式(一)》,《斗争》第2期,1933年2月4日,第8版。

?[23]严帆:《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300-392页。

[24]中央党校教务部编《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论党校教育和干部学习》,1993年5月,第4页。

[25]《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论党校教育和干部学习》,第3页。

[27][28]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39页、第141页。

[30][31]《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论党校教育和干部学习》,第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