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2 14:44:00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价值观;讨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深入角色,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他们不仅掌握思想政治的基础知识,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而且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案例教学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案例中主动参与、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立、竞争、创新意识。

(2)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由于知识、能力、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案例教学的分组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任务和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有彼此之间学会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的任务和目标;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培养他们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通过案例师生互动,学生探究,从而共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各种观点产生碰撞,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以免误入歧途,形成错误观点和认识。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广大高职学生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不仅与法律专业课的案例教学有共同之处外,还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具体表述如下:

(1)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导向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案例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的宣传和引导,用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2)行为能力的启发性。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主要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政治道德行为能力、认识能力,通过让学生进入案例或在案例中充当角色,亲身体验,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每一个学生认真研究每一个案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深刻的教育。

(3)结果的多元性。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特点就是每个案例中的问题都不存在着绝对正确的答案。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课案例讨论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知识水平等都不一致,所以对同一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案例教学不会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分析、讨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最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潜力。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教学案例,评估课堂出现的突发事件,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背景;课堂教学主要结合课堂内容,如何实施教学。这两部分有机衔接,就是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具体运用的过程。

(1)精心设计案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务必精心设计案例。在设计的案例中尽量多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不仅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而且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领正确方向,用积极的案例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以知识为基础来培养学生能力,同时保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旺盛生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2)正确展现案例。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案例材料,相应地采用合适的方式,把案例展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展现案例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文字材料、口头描述、组织学生表演、运用多媒体再现案例等方式,也可以把几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使用。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接下来的讨论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恰当提出问题。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教师展现案例之后,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恰当提出问题。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浅入深,以便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问题提出后,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参与,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一种操作性强、内涵丰富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必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交流和合作的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明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多样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学理论,2011(06).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职 思想政法理论课 运用 探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99-0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案例教学法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就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质,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并将其运用到法学教学,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20世纪80年代前后,案例教学理念逐渐传入我国,并在法律、管理学等教学中逐渐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能力培养是案例教学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案例教学法不寻求唯一答案,倡导多向、发散性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诠释、分析案例,重视的是过程。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相关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想方设法质疑释疑,突破重重难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互相交流,要想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经过思考后形成文字,写出讨论提纲,然后在课堂上与他人争辩,这就需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最后通过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写作水平。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活动通常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在积极参与、广泛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与人相处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意识。

(二)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

传统讲授模式的根本缺陷在于,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的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种多样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及教学评价的运用都要体现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和选择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辩论,或让学生写出相关小论文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案例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在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案例的过程中形成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探索,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案例教学法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载体就是教学案例。案例为教学提供线索、背景,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案例选择应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既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水准和知识状况实际,又针对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意义重大的现实问题及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以帮助学生澄清理论是非界线,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2.真实性原则。所选案例必须来自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各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注意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可信,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震撼学生心灵,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3.典型性原则。所选择的案例要能反映和揭示教学内容所指向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能够以小见大,以点见面。学生通过这些典型现象的分析研究,得到启示,提高认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开放性原则。选择一些相对开放有“争议”的案例,便于学生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不设标准答案,为学生的思辨留下足够的空间。

(二)作好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法注重思维过程和能力的培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认真准备,这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而学生则要提前熟悉相关案例,做好课堂分析讨论的准备。

(三)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渠道,让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学会吸纳别人观点,使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互动。再次,当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不能达成共识或跑题时,应适当启发、引导,让学生围绕案例中心议题发言,把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另外,教师应保证课堂活而不乱,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对学生的见解不要轻易作出好坏对错的评判,以免挫伤学生讨论、思考的积极性。

(四)点评与总结

案例讨论的点评与总结是案例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本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主要包括:概括归纳学生发言的基本观点或有代表性的分析意见,使学生对讨论情况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确定自己在讨论中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对于成绩要充分客观地表扬,对待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纠正,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点评的过程要实现从案例到理论的飞跃,通过精辟的阐述把案例所体现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落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上;教师要陈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正确地理解案例的精要;组织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听为主,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而是担任着引路者、协调者的角色。学生则由“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由“配角”变为“主角”。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但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案例的选择、讨论中的引导、恰如其分的点评,都要求教师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应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师生间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二)处理好案例和教材的关系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3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张荣香(1972-),女,内蒙古包头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河北 秦皇岛0663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llMK00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042-02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高技能为核心,以人才为落足点的职业教育。其根本特征和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职业人,这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风向标。

要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纳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体系中,“能力本位”“职业本色”成为高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总体发展趋势。作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这一问题下,存在两个次级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特色是如何失去的?其次,将职业特色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和办法是什么?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失去职业特色

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导致其“职业”特色方向引导上的缺失,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法律意识;二是精湛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三是能不断自我充实和更新高新技术和知识;四是拥有职业资格或高级技能类证书。

根据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的认知,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类型、培养目标及其具体规格的定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定位。高职教育必须按照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要求,明确应掌握的专门知识、技能和具有的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二是职业发展。高职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发展”是使学生具备综合的、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能力,能够在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中轻松地“转身”或发挥“潜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直接面向“职业”本身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内在规定性上被要求面向“职业”,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路向指引。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导向,没有将“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清晰而且明确地纳入自身的实践中,更多的是自然而且“方便”地沿袭了两个路线:一是沿袭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二是直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模式,脱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2 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和教材缺乏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部在2005年出台了全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05方案”的出台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吹来了一股春风,无论是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还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学生学习的状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方案的出台没有实际关注高职院校的需求,在提法上甚至没有出现“高职”两个字,只是笼统地使用了“大专”的称呼。这不符合我国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现实,不适应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现状。这一实施方案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来说,先天地缺少了“职业”特色,带来了缺憾,使教育教学针对性减弱。

在“05方案”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区别,导致教学内容的“职业”特色缺失。虽然“05方案”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专科院校必须开设两门必修课,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修改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这与本科院校在教材上没有任何区别。可以说,“05方案”中,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使用更多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缺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

3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被排除于高职院校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之外,导致其“职业”针对性的最终缺失。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各高职院校都致力于面向社会、瞄准职业岗位群,设计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并寻求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能“真正”参与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作为既定课程被直接安排在其中,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该专业所培养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业特点、本质以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不能使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高涨,因为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有用性”,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成就感”。如学习计算机操作,学生在上完一堂操作课后,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会打字了、会发电子邮件了、会制作Flash了……而另一类属于思想类、素质类的学习,让学生觉得“远”“空”,不易把握和评价,因感受不到直观的“成就感”而失去兴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失去了对专业的依托,就失去了其“落地生根”的土壤,会游离于学生的真实学习和成长环境之外,使学生对其“望而生畏”。这样的结果也必然会造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校各专业育人实际,无法发挥其育人功能。

4 漠视高职院校学生“工具人”生成可能,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突破性作用疲软。作为学校,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如果把人的教育局限在狭窄的专业教育范围内,只教人谋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为人的培养,那么,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工具人”。受就业压力影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急功近利、只关注学生的第一次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在思想上,对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认识不到位;在实践中,以实用性、技术性和工具性教育为主,使高等职业教育沦落为谋生的技能训练,而这本身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对于纠正和弥补高职教育自身的缺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教育内容,高职院校从上到下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专业课的设置,无情地挤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一些教师或个别领导甚至无视或不去研究学校育人的本质,急功近利,把学校看做是“工厂”,把培养的学生看做是“产品”。

二、将职业特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对“05方案”所要求的通用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突出其“职业”特色,形成高职院校专用教材体系。职业教育追求的是由工作过程所串联起来的知识的连接性、践行性和策略性,职业教育的实施趋向于使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等操作性教学方法,开发与职业教育的践行性、策略性等特点相一致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用教材,使“德”能够在“行”中成长,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此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应考虑与学生所要进入的行业领域相结合,为行业领域中的必备职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服务。

2 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明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意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职业教育,确定职业教育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作用,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人”。学生的职业化过程是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在努力学习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领悟并融入行业和社会的各项规范中,形成自我职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应在职业教育这一主线中,努力为学生顺利融入职业、融入社会服务,为学生养成具有优秀思想品质的职业素养服务,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服务。

3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但几乎没有一个方案在制订过程中认真思考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实际问题,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制订过程中“排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的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参与并融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包括在制订过程中的参与和研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明晰所授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和本质,增强其“职业”针对性;要明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群,深入探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的契合点和磨合点,深入挖掘职业岗位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突出点和必须着力加强的地方,并广泛采集涉及职业岗位群的典型案例、事件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4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较多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的迫切课题。

一、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根据调查得知,目前在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案例选用时仍然是选用为学生所熟悉的、普遍适用的案例,与高职学生所学专业没有关联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及就业市场化的今天,高职学生的关注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普遍趋于实用性,关注的重点则是学习能否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较少关注职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因而,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能帮助就业的课程和感兴趣的课程就会认真学习,对于具有“隐性”效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不太感兴趣。而对于经贸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经贸类高职院校学生现在所学专业的“技术性”不像工科专业那样直接体现技术性,将来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其思想境界、职业道德素质、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经贸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顺应这一变化,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其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具体专业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使学生真切感觉到学习对今后的个人前途、职业发展的巨大作用,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因此,可以说,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提高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合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首先,作为经贸类高职院校与工科类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具有较大的区别,工科类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所培养的技能是显性的,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表现出来,而经贸类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培养的技能大多数属于“隐性”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方能检验其掌握得如何。经贸类高职院校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及掌握。其次,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是无法参与其中的,而经贸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之间具有同质性,是相融相通的,即使没有大学学习的基础,经过短期的学习及培训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工作。“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现代职场对职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可见,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对于经贸类高职学生的就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专业课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可行的,有利于提高经贸类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指的是“要在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自主、适当、生动地带入专业知识、技能、实训,顺乎自然地联系专业所对应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对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伦理规范、职业能力要求等的认知,在释疑解惑中促进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政课,以积极的态度获得专业发展”[2]。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体系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每一个高职学生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前途,尤其是希望毕业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体系,将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本高职院校的实施具体化,与大学生的专业、成才目标、个人生活学习做到良性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人所需吻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的过程之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就是缺乏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标准,一般只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工作,行为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形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因此,科学、恰当、客观、合理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体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充分满足企业岗位特定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且均从普遍的要求上进行阐述,面对专业的不同及教学课时的有限,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而内容取舍及案例选择的依据就是学生专业的特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教材从一般内涵阐述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延伸,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讲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是相关会计人员的案例;对会展专业的学生讲述会展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是涉及会展专业的相关案例;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讲述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应是涉及金融从业人员的案例;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述营销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则应是市场营销的相关案例。总之,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构建不同的教学体系,延伸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与学生的专业相融合,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而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高职学生生源结构比较复杂,一部分是参加高考录取的;一部分是中职毕业生,即使是高考录取的高职学生一般也是分数较低的部分,总的来说基础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欠缺,因而,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中心”的“灌输式”方法恐怕难以较好地适应高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根据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样选择易于本专业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视。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注意专业特点,用行动导向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如市场营销及导游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讨论法、辩论法甚至学生模拟教师上课的方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上台锻炼;对于会计类专业及文秘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细心、耐心等。

(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打造一支“双师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如何关键在教师。要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有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熟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该做到: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及时关注行业动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累素材;二是保持与专业课教师密切联系,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三是教师应多参与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思想状况。总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坚持深入企业,走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只有这样方能较好地结合专业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以专业实践为载体,在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3]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课外实践教学,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承担教学任务的繁重、外出安全及经费等原因,课外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势在必行。具体做法为:一是确立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二是建构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三是设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专业教学、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所相吻合,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并引导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锻炼”[4]。四是掌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方式。五是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比如,依据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学生的亲身调查,使其深刻感受到职业活动中对职业道德及法律知识的基本要求,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高高职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及法律知识,为高职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专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专业实践情况,及时依据专业实践内容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将任务布置下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全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赵建军(1971- ),男,河北承德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薇(1975- ),女,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高职教育研究;鲁梁(1985- ),男,黑龙江大庆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北 秦皇岛 066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55-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以老师为中心。因此学生很难融入课堂,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功能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本文认为,将案例教学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引导、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所首创,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照本宣科,案例教学没有人会告诉你该怎么办,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积极创造,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探索。二是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学生一味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发展会产生巨大的障碍,如何将知识有效转化成自身能力,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三是重视双向交流。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先会进行消化,然后自己主动查阅各种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一是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提高了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运用和时代紧密联系的生动案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社会要求和自身实际之间差距。二是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由于采用了“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从而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育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现成的原理和结论,而是希望通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素质,来提高他们身处复杂纷繁世界中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时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更具优势。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是方向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高职院校在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政治性、思想性,选择恰当适合的案例。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德育相统一的原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特点,针对课程特点,针对时代背景,针对思想实际。要采用侧重点不同、长短不一、繁简不同的案例,采用适当的方式,让“传授”“培养”“教育”相统一。三是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选择时要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要与生动直观和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案例教材相结合,达到知识性、科学性、主动性和趣味性的统一,继而很好地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论体系。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对思想政治理论案例教学方法的专项研究,已经初步对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规范和步骤达成共识。二是运用网络使得课堂案例教学得到必要的补充。学校通过以“在线课堂”为模板,研制和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平台,老师在“在线课堂”上教学实例,分配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问题解答,在网上进行网上任务提交,待老师在网上批改完成后自动生成成绩。网络平台不仅推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而且实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内外的双向交流和互动。三是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方式。案例教学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广大高职院校师生面前,突破了以往案例教学文本单一的方式,丰富了案例文本的呈现方式,优化和激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四是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学生自主、自觉学习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五是激发了教师探讨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开创了一支有责任心、素质高、职业道德感强并善于案例教学的团队。六是案例教学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为以后进一步推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成果和经验奠定了基础。

五、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案例的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会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来灵活选择恰当的案例,从而取得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二是注重思想导向、价值导向的鲜明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绝不是简单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所以在案例教学中要更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价值导向。三是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举例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有着一定的联系,二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是二者又有着根本的区别。首先是二者的地位不同,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占中心地位,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其次是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再者是二者的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最后是二者所涵盖的范围不同,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而举例教学主要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戴艳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基础专业;思政教育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逐步提升,成为高职院校培育具有较高素养、符合企业需求人才的重要抓手,需要重点加以关注和落实。除了要开展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外,将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也极为重要。对于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极高的落实价值。

一、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简述

(一)高职机械基础专业课程的特点本文主要以机械基础专业教学为切入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对于机械基础专业而言,其内容中包含着大量的机械原理,是自然、科技与科学的融合,反映了客观真实世界,并不存在主观立场的不一致。同时,专业课程内容具备极高的实用性与职业性,其教学主要为学生后续的就业活动、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实践的联系极为紧密。同时,相关教学更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了提升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内容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道德品质、思想水平、文化素养、政治觉悟等。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治国实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法律基础等[1]。

(三)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高职机械基础的专业素养包含“价值理性”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使用专业教学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传递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因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价值理性最突出的代表。从高职机械基础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了解,相关课程的展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以及深厚的专业学科基础,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针对性得以提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其增强了机械基础专业教育的质量。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机械基础专业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与融入策略

高职机械基础专业教学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主要可以划分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范三项。高职机械基础专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途径,主要有知识关联、案例介绍、教师引导以及环境熏陶等四种。

(一)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思路与过程1.教学思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机械基础专业教学的融合,相关教师必须要调整课程教学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关联点的挖掘。在此基础上,需要将提取的专业教育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分解,并融入教学内容,落实典型案例教学或微视频教学,达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效果。2.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学生在机械基础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关教师可以实施“分组式”学习形式。此时,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且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要模式[2]。在教学方法方面,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必须选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巡回指导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讲练评结合模式等。

(二)结合机械发展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机械技术的长期发展中,富有探索精神的工程师、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尝试与实践,书写了机械发展史。学生通过了解相关事例,能够树立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的意识。由此可见,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机械基础专业教学,应将机械发展史作为切入点。例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讲述莱特兄弟观察鸟类飞行,并经过多次尝试与实践完成了飞行测试与样机制造的实例,使学生树立不怕挫折、勇于探索的意识,落实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机械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的拓展。例如,在讲述螺栓连接的知识点教学中,相关教师可以使用“连接前必须保证工件定位准确”的技术要求,教育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并及时纠正思想偏差。与此同时,也可以使用工件定位不准确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若不及时纠正错误认知或思想偏差,则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积极引入大国重器研发案例近年来,我国机械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国产航母、高铁、C919飞机、大型驱逐舰、天眼等装备已经投入国防、生活、交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中[3]。这些大国重器研发案例不仅包含着一定的机械基础内容,还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因此,相关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在高职机械基础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在进行轴承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高职教师可以引入高铁轴承研发的案例,在传授轴承原理、构造等机械基础知识点的同时,讲述相关研发人员十年如一日的设计、实践与优化,最终实现了国产高铁轴承的成功研发;还可以引入C919飞机的研发案例,通过引入这些事例,激发学生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热情,引导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落实全面的教学评价由于在实际的机械基础专业教学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评价中,也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对思想政治因素进行定量考核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实际的评价中应重点进行过程性评价。例如,相关教师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观察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配合与讨论情况等,完成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在机械实训课、课堂活动中的操作行为,完成其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评价。为了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效果,相关教师应将思想政治因素评价纳入最终的成绩评定中,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85-02

高职院校紧密围绕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十分重视高年级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培养了其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锤炼了其岗位操作技能,但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采取必要措施,加强顶岗实习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增强高职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意义

重视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做好顶岗实习的准备,认真执行顶岗实习的要求,顺利实现顶岗实习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做好高职生顶岗实习的前提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牵涉到高职院校、高职生、企业等多方主体,同时高职生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再加上原本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往往分散在多个企业同时从事顶岗实习活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存在显著差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1]。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只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达成共识,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行动,才能确保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实效性,预防、减少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突发事件,从而增强高职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圆满实现高职院校、高职生、企业三方共赢。

(二)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的需要

顶岗实习本身既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双重性质。高职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活动之后,自然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既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业任务,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参加生产劳动,并以后者为主。身份改变,任务增多,压力加大,需要快速、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对以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高职生而言,完成角色转换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在实习前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尤其要专门针对少数后进生进行单独宣讲,使高职生明白顶岗实习环节的目的、流程、任务及纪律要求,充分做好参与顶岗实习的思想及心理准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尤其是初始阶段,校企双方仍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稳定情绪,逐渐适应新环境,努力执行新任务,顺利完成角色转换[2]。

(三)有效预防顶岗实习问题的根本途径

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其形式有学校集中安排实习单位和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之分,专业不同,差别也很大;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又有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种类别,学生及家长的目的和要求也各不相同。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部分实习学生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离职率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此外,安全事故、劳资纠纷也时有发生,给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做好高职生、家长、实习单位等多方的沟通及衔接工作,尽可能地减少误会和偏见,才能有效预防、尽量减少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二、顶岗实习阶段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可联合制定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及考核指标体系,对相关辅导员以及实习学生提出要求,为他们指明行动方向,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管理

高职院校相关辅导员承担着顶岗实习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有关班级专业整个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理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管理的主要依据是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该方案应当明确提出辅导员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职责,其内容当包含实习认知、纪律、安全、敬业精神等实习前教育以及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鼓励学生克服困难,逐渐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接纳企业文化,全身心投入工作,胜任岗位职责。顶岗实习结束后,还要根据有关规定完成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此外,辅导员还要完成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实习阶段的考察及培养工作。同时,制定辅导员工作考评指标体系,将执行方案的情况、学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学生离职率、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等作为主要指标,对其工作绩效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不仅是专项奖惩的直接依据,还与其评先、评优、职称、职务晋升直接挂钩。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的管理

学生是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自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学生实习表现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了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中当明确提出对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其内容当包含维护学校形象、维护企业利益、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等等。同时,制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完成岗位职责情况、企业满意度、辅导员评价等作为主要指标,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顶岗实习成绩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管理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载体主要包括管理网络、管理方案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部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通过专门的网络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活动进行管理,使用效果较好。高职院校可对该平台进行改进,在其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进行功能分区,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以及管理人员进入专栏,提交相关材料,完成各自职责,从而搭建一个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系统。关于管理方案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在制定之前,要进行广泛调研,着眼于圆满实现顶岗实习目标,力争贴近顶岗实习情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制定之后,就要严格执行,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予以调整和完善。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的管理

为了有效避免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除了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高职院校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成立有校企双方人员参加的组织机构,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顶岗实习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对相关辅导员以及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同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受理申诉。

三、顶岗实习阶段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牵涉诸多内容,面广点多,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只有不断探索、构建并逐步完善针对该项工作特征的管理模式,理顺多重关系,做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最终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总结多年实践工作的经验,笔者对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详见图1。

图1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该模式的实施要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在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系统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解决参与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学生人数众多、时空相隔等管理难题。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各方都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案中职责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指标体系为导向,完成相应工作,同时,方案和指标体系也是对主客各方考核的标准。第三,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载体予以绩效考核,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考核由个人自评、学生评价、校企双方主管人员评价三部分构成,最终由学校根据三方评价得分高低评定考核等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考核包括个人自评、辅导员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三部分,最后由学校评定考核等次;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考核,由学生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三部分构成,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对载体进行改进、完善。第四,学校在评定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时,要以指标体系为标准,以各方评价为依据,客观、公正地予以考核,对辅导员、学生的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并受理投诉,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颖帅.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

教育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41-01

传统思政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以教师讲授,学生记住理论知识为主,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早已麻木,教学效果较差。为了着重解决长期以来“思政课”时效性比较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等状况,同时紧密结合高级中学的专业特点,我们在高级中学个别班级“思政课”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进行试点。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我校的“思政课”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区别

(一)教学方式及目的

传统教学主要是讲授式,而案例教学则强调学生主动性,强调学生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传授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告接受,而案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传统教学,教师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主要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指导者,对整个教学活动指导,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处于主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是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分析和研究案例及问题,课中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使学生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分教师准备案例、案例阅读、案例讨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首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困惑的地方,需要主动寻找相关资料与信息,是独立探索获取新知识自学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课中面对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在同一案例前提下交换意见,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小组讨论需要团队协作,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最终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校“思政课”特点,事先把教师准备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自习课预习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上课时以案例为线索,以师生交往为基础,带动学生求知欲,课汇总师生讨论分析案例,案例教学即师生交流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利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张丰瑞.案例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6]杨再旭.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 2015(21).

[7]杨再旭.以科学发展观思想统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1).

[8]马震宇.案例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6(03).

[9]张月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育的应用初探[J].中国新通信, 2016(01).

[10]李艳.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化”建设[J].南方论刊,2013(03).

[11]陈东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五步”案例教学法特点和功能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3).

[12]张小涛.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经营与管理,2015(05).

中职思想政治教案第9篇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破解职务犯罪怪圈,打造廉洁政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纪检、检察机关和各部门必须共同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从建国初期的天津原地委书记刘青山、原副书记张子善,到近几年的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再到今年的原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案,无一不说明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我们党惩治腐败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公务人员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探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深思和探讨。

深思之一: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作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本身就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也都将其列入了日常工作日程,重视程度不谓不高,为什么还是有不少干部职工思想精神滑坡,成为职务犯罪中的一员?

深思之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中央、国务院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事项都制定了许多专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也都规定了详细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和内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不谓不全,为什么还是有不少干部职工逾规越矩,不惜以权谋私?

深思之三:监督机制建设方面。为加强党风作风行风建设,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都专门制定并出台了相关政务公开、监督、民主议事等制度,为什么监督还是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深思之四:犯罪成本方面。我们党始终对职务犯罪实行从严查处,一旦出现职务犯罪,除进行刑事处罚(包括没收犯罪所得)外,在党纪政纪方面也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处分,如此看来犯罪成本也不谓不大,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惜以身试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仔细阅读部分职务犯罪案例和他们的忏悔书,从这些案列中我们不难找到他们职务犯罪的一些主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缺失

近几年,我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虽然对思想政治工作年年强调,但在实际中中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思想教育的现象,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有时开展一些教育工作也是走形式,效果不够理想,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干部职工宗旨意识、法律意识、奉献意识淡漠,个人思想扭曲,权力观错位,宗旨观丢失。原海南省副省长孟庆平曾忏悔说,我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没有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失去了警惕,没有把握住自己,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的犯罪道路。思想的蜕变,是我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局长杨有明也悔过说,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为什么在犯罪之前,没有认真学习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准则》。如果我能认真学习,就会有一种防范意识和警觉,就不可能有违法犯罪的开始。这两位贪官的忏悔,也许不能概括绝大多数贪官在剖析犯罪原因时的真正心声,但我们从这两份忏悔中不难看出,放松政治思想学习是导致他们步入职务犯罪歧途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我们各级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比较严格,各单位、各部门也都有比较齐全或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制度,为什么政治思想教育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警示作用?从众多的职务犯罪忏悔中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一是政治思想教育缺乏自觉性。不少干部职工对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法律法规等思想教育缺乏主动参与热情,学习不够自觉主动。二是政治思想教育流于形式。虽然各部门、各单位也有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制度,上级也有要求,但多是流于形式,没有将教育工作搞好搞扎实。三是政治思想教育实效性不强。教育形式呆板,缺乏新颖性、创新性、趣味性,形式单一,很难激起干部职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教育效果也很不理想。四是政治思想教育缺乏考核督促手段。对教育(学习)成果没有可行的考核检查措施,对学孬学好没有一个考核尺度,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孬一个样,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以上几个的方面因素,导致部分干部职工政治思想觉悟低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特权思想、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败思想滋生,最后背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一步一步滑向职务犯罪的深渊。

二、 规章制度贯彻存在折扣

各级各部门为确保权力有序、公开、高效运行,都制定、配套了许多关于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在促进机关行政运行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果真正贯彻落实好这些制度,对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被打上许多折扣,不少干部职工不自觉遵守,特别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常常用“一言堂、一支笔”代替了这些制度,使这些制度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如1994年广西自治区原主席成克杰接受广西银兴房屋开发公司请托,指示南宁市政府将南宁市西园饭店附近一块85亩土地评估价从每亩96万元压低至55万元,出让给广西银兴房屋开发公司。很明显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度,但是由于成克杰是自治区主要领导,对这一违背规章制度的做法,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有关规章制度在成克杰和南宁市国土资源部门眼中形同虚设,成为一张废纸,权力大过了制度,权力压过了制度,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损失2780万元,而成克杰则于事后收取了广西银兴房屋开发公司2000万元的好处费。在很多职务犯罪案件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三、 监督制度执行存在缺位

有些部门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权力缺乏监督制约作用;也有些部门监督制度比较完备,监督机制也比较健全,但监督制度执行严重缺位,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单位主要领导的监督,更是失之与形式,使内外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权力失控,为权力与利益寻租,与金钱、美色交易留下了漏洞。如海南省东方市委原副书记吴苗在忏悔时说,自己走向腐败深渊的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没人敢监督自己,最后凭借权力受贿走上了不归路。山东省泰安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建学也在忏悔中说,我走上犯罪的道路绝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市委书记,我理应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而我对法律向来不重视,当然也就不能用法律来规范自己,我认为官做到我们这一级,也就没人能管了。四川省彭州原市委书记、成都市原司法局局长陈家荣说,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监督机制对我而言形同虚设,制度、法律被我无原则变通,家人经商我熟视无睹;而现在我才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欲壑难填只会让人跌入犯罪的深渊。

四、 灵魂深处存在侥幸心理

尽管因职务犯罪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比较大,但仍有部分职务犯罪人员在灵魂深处抱有侥幸心理。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职务犯罪分子没有得到法律的严惩,甚至还存在着不少漏网之鱼,这给部分职务犯罪分子存在侥幸心理提供了现实基础,致使部分职务犯罪分子产生“一人犯(受)罪,幸福全家”的错位怪诞想法,不断的放松着自己的贪欲,大肆的贪污和收受贿赂;更有甚者,早早将子女家属移居海外,一旦风吹草动,则溜之大吉。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破解职务犯罪怪圈,最大限度减少预防职务犯罪,打造廉洁政府,就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教育要入心入脑

发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少数领导干部职工放松个人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要想使干部职工从内心深处具有“不想腐败”的思想动机,就要靠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要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道篱笆,切实扎牢扎紧,使受教育者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真正做到从思想深处“不想腐败”,自觉抵制住各种诱惑。要将政治思想教育落到实处,使思想教育入脑入心,一是要建立专门政治思想教育机构。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专门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职思想教育人员,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保障教育工作必须的物质基础,确保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把思想教育工作纳入常态化、正常化管理的轨道,使思想教育工作充实到业务工作的每个环节。二是要创新政治思想教育方式。要积极探索思想教育方式,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积极加强思想学习、教育考核督导,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以确保思想学习教育效果明显。三是要突出教育针对性。要继续进行党性教育、廉洁勤政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切实解决‘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这一重要问题,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江泽民语)”。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紧跟时代节拍,不断更新教育内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使干部职工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使教育活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四是要突出反面典型教育的震撼性。“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反面典型教育是一种可以震撼心灵的教育,要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定期参观看守所、观看警示片、听取反面典型报告会。通过参观看守所、正反面典型对比和反面典型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教育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家属算好人生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七笔账,使干部职工在灵魂深处能够醍醐灌顶、警钟长鸣,从而堵住部分人职务犯罪的念想和规避法律追究的侥幸等负面心理。

二、制度贯彻要扎实有效

政治思想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制度建设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只有健全和完善的制度建设,而没有积极的贯彻落实,制度也只是空话,也只是纸上谈兵。要使干部职工“不能腐败”,一是完善配套内部管理制度。对不符合上级规定和落后形势要求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对存在空白的制度要进行建立健全。用完备的管理制度来管人管事,用制度编制起一张预防职务犯罪的大网,构建党员干部“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二是要加强制度贯彻落实。胡锦涛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贯彻落实好制度,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法,对法律心存敬畏、对人民心存敬重,其次要自觉抓好制度落实。只有抓好制度贯彻落实,才能保证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工作不出轨逾矩,才能使领导干部腐败的几率大大降低。

 

三、监督工作要落到实处

监督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保障。监督机制不健全或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最终必然导致权力失控,诱发职务犯罪案件发生。只有建立健全监督工作体系,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制度上、根本上堵塞容易滋生腐败的漏洞,使人“不敢腐败”。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就要不断创新监督形式,拓宽监督渠道。一是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要在单位内部建立职工监督组织,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政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议事制度和民主理财等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二是建立党务监督管理制度。要建立党务监督管理制度,成立党务监督组织,加强对党务工作制度、党务公开等党内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三是要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社会监督组织。聘请县直单位、乡镇、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村负责人担任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他们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四是与纪委、检察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邀请纪委和检察院人员参加单位组织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工程发包、政府采购、人事任用、财务管理等会议,自觉接受纪委检察院监督。五是自觉接受网络媒体舆情监督。要通过短信、微博、公告等形式公布单位监督电话,安排专人负责网络媒体舆情搜集、整理、答复,听取网络媒体舆情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六是严格监督措施落实。监督制约不力是职务犯罪发生的温床。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在很多地方监督工作往往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很难落到实处。要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就要严格建立监督工作责任制度,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将监督责任落实到人,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同时要将监督责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考核,避免监督工作走过场,及时防范和及时制止职务犯罪现象发生。

五、惩治力度要继续加大

严格惩治职务犯罪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纪委、检察机关要加大对惩治职务犯罪的宣传工作,要始终保持对职务犯罪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实行“零容忍”,积极营造社会舆论氛围,通过有效打击来震慑犯罪。要加大对潜逃犯罪分子的追逃力度,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使职务犯罪分子无法、无处藏匿,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要继续运用法律手段,增加职务犯罪分子付出的犯罪成本和代价。检查、纪监、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作用,形成打击职务犯罪的工作合力。各单位纪检部门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对苗头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警告;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要及时汇报组织人事、纪检部门,配合做好查处工作;对触犯法律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护短,绝不手软,使违法违纪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无处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