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2 14:44:00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1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刍议

0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更新变化和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受到了社会各界极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毫无疑义,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不断加强科研方面的投资力度,科学技术蒸蒸日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和成效。从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行业领域对各自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化改革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有效地促使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攀升。在信息技术中,电子信息工程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 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

一般来说,采用一定的先进技术,科学、合理地控制和处理电子信息的学科被称为电子信息工程。资料显示,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集成、涉及和开发是信息工程研究内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当今时代的迅猛发展和变化,与传统的电子工程研究内容相比,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值得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内容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电子信息工程内容包括:信息数据传递、手机声音、网络数据传递、电话信号处理和图像传递等等。实践表明,只有注重和强调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投入十足的精力、人力、物力,才能十分有力地促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的了解这些电子信息工程内容。

2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了解和阐述之后,接下来,我们全面、深入地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刍议的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从目前看来,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相当一部分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一定程度上加快推动了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这些领域包括:第三产业、农业和工业等等。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攀升,相当一部分新产品和新技术顺利将行业之间的界限打破和割裂,促使新技术业务的产业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和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关方面只有对大行业管理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细致地探讨和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促使行业间的合作更加和谐,共同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实践证明,我国政府在充分尊重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十分有利于大大增强电子信息化工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有利于为信息化工程的健康、稳定、长久发展创造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难点,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解决和妥善处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产品市场环境恶劣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最为主要的难点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3 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措施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了解和阐述之后,我们全面、深入地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两点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研究的发展进程。

3.1 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电子信息资源环境

为了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为了有效地对电子信息资源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为了进一步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最大限度地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设立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基金,进一步打开融资和投资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央和地方政府只有系统、全面地引导相关工程,并且对这些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适度开发,才能进一步促使技术改造项目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够顺利进行。这些工程包括:软件信息服务、电子通信产业、数字电视、电影推广和互联网应用等等。

3.2 加强现代化技术投资力度,培养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

实践表明,只有大力培养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创新型人才,才能进一步促使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对于广大企业来说,通过不断优化和改善现有的企业环境,不断加强现代化技术投资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整体印象和实力加分,为相当一部分高素质人才打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己才智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吸引相关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投身到企业的建设中。更进一步说,企业不断加强现代化技术投资力度,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技术型人才,能够十分有效地为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注入一定的催化剂,能够促使这些电子信息工程的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前沿理论,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宽我们电子信息技术知识面。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加强电子信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产品的服务意识不容忽视。

4 结语

毫无疑问,计算机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它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法,能够十分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值得肯定的是,拥有比较强的计算能力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地论述,接着,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刍议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鸿.关于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探究[J].电子制作,2013(02).

[2]徐周乐.新形势下电子文件及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1(06).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2篇

(中信银行唐山分行 063000)

【摘要】目前,与会计信息化有关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究其原因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程度、研究视角和方法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并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三论”的基础上对涉及会计信息化在发展中相应的定义进行了解析,以期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研究以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与会计信息化有关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主要有“计算机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会计信息化”等。究其原因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程度、研究视角和方法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并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

1978 年,我国开始会计电算化;1981 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标志着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践的起点。这次会议是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和第一机械工业部一同召开,第一次使用“会计电算化”这一名称并替换了之前的“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因此,大家从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开始认识会计信息化。2005 年,专家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发表了“会计电算化” 发展为“会计信息化”的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化”是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总结,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也起到了进一步加强的作用。

学术和教学领域目前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这两个概念同时使用。目前,学者们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有两种主要的观念,一种观念是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经过程,另一种观念是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的发展阶段。这两种观念的模棱两可使得人们对其定义与关系疑惑丛生,由于搞不清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和关系,只能盲从于现有的文献和教材,这一现象不仅导致企业对其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定位不确切、教学概念不清晰、学术机构的研究和工作方向不明确,而且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以及使会计信息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概念进行认真的剖析意义重大。

二、什么是“三论”

“三论”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论”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思维的发展,对现代很多新兴学科的产生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论着重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需要用整体的眼光看待事物,并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控制论是跨及各类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控制与通信共同的一般规律,是综合各类科学系统的控制、信息交换、反馈调节的科学技术。信息论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从量的方面对信息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两大方面是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三者是独立的学科,分别产生于现代科学的生物学、通讯和计算机这三个领域。系统论用整体的眼光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对系统概念进行界定;控制论对系统演变过程的规律性进行研究;信息论主要研究控制是如何实现的。因此,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是信息论和控制论,而后两者是研究的基础。

我国从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对“三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观点比较一致。吴水澎教授对会计中“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认为这两者的概念及作用极为相似可以“合二为一”。李树林指出会计信息系统在实践上对“三论”的实施条件全部符合,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并兼具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全部特点。中南财经大学的郭道扬教授运用“三论”的理念,在其会计控制论一文中指出会计是为人类实现控制社会经济而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2008 年,杨时展教授对会计信息控制论和反映论相互关系的评论被《会计之友》杂志转载。李端生等(2006)分析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信息需求内容之间的矛盾,建议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理念中建立“需求决定型”概念。程宏伟等(2007)基于系统模块角度研究价值链会计,深刻探讨了价值链会计。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曾爱民和南星恒(2009)从广义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架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系统是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它集“三论”中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所有特点于一身,有利于人们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并统一了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减少了不确定性和争论。

三、基于“三论”的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

我们要对会计信息化的自身含义和外延含义都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分析其相关概念,一般概念的思维形式反映了其对象的本质属性。以哲学的观点看,概念即为人类把所能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抽象出来的概括。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概念一般用简明的语句说明其内涵。概念的逻辑方法是对其反映对象的特点或本质进行揭示。用一般定义概念的公式进行如下概念定义:被定义概念= 种差+邻近属概念。其中,“种差”即与同属性范围下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也就是差异性;“邻近属概念”即对被定义对象所属的最小属性范围所界定的概念。

(一)基于“三论”的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会计把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结为一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因此也称为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AIS)。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系统论的整体最优,会计信息系统按模块讨论其集成性,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各模块间的层次结构等;将物流、资金流、人员流、控制流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流联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流的网,它们肩负着各自的任务存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通过I (input)-P(process)-O(output)〔O=P(I)〕模型可以分析会计信息的来源、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数据的处理及利用过程;控制论主要实现会计信息的并进行反馈,基于 I(input)-C(control)-O(output)〔O=C(I)〕模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反映,必要时还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进行动态的控制和调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广义信息加工和控制处理器的五大要素是M,T,O,S,I,由P 和 C 构成。其中,M(management)确定了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则和规范,是指会计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法律,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和审计等方面。

T(technology)反映了会计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利用和共享的手段和方法,是指会计信息处理及控制器依赖的基础和工具,包括珠算,钻孔机,计算机系统,其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狭义的信息加工和控制处理器,会计信息系统在T 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被分为手工、机械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O(organization)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者、信息的处理加工者、信息者、信息使用者以及开发监审会计信息系统者等会计的利益相关者。

S(surrounding)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环境基础,主要指会计信息系统所依赖的宏微观环境,如社会经济、技术等。

I(information)因素与以上四个因素共同称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五大要素。

会计信息系统是以相关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为规范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被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会计业务,对各类会计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存储以及加工,对会计利益相关者输出会计信息并实时反馈,指导企业的经营、投资活动以及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杨周南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一书中对计算机会计是这样定义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组织对数据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因此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以上对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符合定义公式和演绎推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念定义。

(二)基于“三论”的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三论”角度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水平、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会计信息化的目的这四个方面,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过程。首先,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即为会计信息化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运用使得会计的各要素都产生了影响,对会计模式进行了重建。其次,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指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会计软件的核心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反映了会计信息系统五大要素,体现了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再次,会计信息通过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利用对经济活动进行影响,对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辅助建议,以此来反映、控制以及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审等会计功能。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地位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扩展、提高。最后,不断开发的信息技术和会计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其还有加强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共享,实现最大的组织经济利息等目的。所以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体现了会计信息化的程度,通过会计信息提高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不同层次都有应用,会计信息一般被我们划分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信息化以及会计决策信息化三个方面。

1.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被人们称为会计核算信息化,指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之前人们一直手工进行的是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提供工作,而会计电算化产生后这些工作可用计算机代替,体现了会计的反映职能,操作计算机完成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程序。因此会计电算化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当中,是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会计工作。

2. 会计管理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主要体现了信息论的特点,会计工作不仅是生成、供应信息,而且也是利用信息并参与企业管理的一项活动。会计管理具有对自动提供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反映和控制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使利益相关者参与组织活动的预测和决策等职能。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数据基础,所以会计核算层的信息化是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会计管理信息化主要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信息技术重新建造会计管理模式,使现代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和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信息系统。为了使会计利益相关者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研究开发,以会计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以此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3. 会计决策信息化。会计决策的信息化主要是对会计决策和预测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决策信息系统中。会计决策信息化的基础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信息化,主要体现在管理层运用会计核算数据参与企业决策并综合分析企业所在领域内其他企业经营和竞争状况、相关行业的经营数据、国内外大环境的经营数据,可以使企业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认清其核心竞争力,预测企业的发展并进行决策功能的信息化。

(三)电子商务会计

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来界定电子商务会计,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net)检索了包含电子商务会计为主题的论文并查阅相关书本及资料,发现涉及电子商务会计概念的论文少之又少。宿静和苏亚民在《论电子商务会计的理论框架》一文中描述电子商务会计是关于电子商务与会计学彼此交叉作用的一种边缘学科。这种学科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网络等现代工具和技术,将电子商务作为会计核算对象,利用远程数据进行在线报账,通过电子货币实现交易目的,同时对相关事项的监督和审计非常及时,是为在线理财和电子商务事项提供服务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一步,我们从被定义概念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方面来对上述概念进行分析。

根据普通意义上对概念进行定义的公式为:被定义概念= 种差+ 邻近属概念。该公式中的“种差”即与同属性范围下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也就是差异性;“邻近属概念”即对被定义对象所属的最小属性范围所界定的概念。所以本文中的被定义概念为电子商务会计,而本文中对电子商务会计所应用到的邻近属概念即为会计学。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会计的属性还是会计学,可以说是会计学大类的一个细分学科;而电子商务就是上述公式中所言的种差,以区别于会计学大类下的其他细分学科。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电子商务会计就是为电子商务活动服务的会计。但是倘若从另外一种角度剖析被定义概念,即从演绎推理逻辑思维方面来看,上述的被定义概念没有科学性,如何对上述的被定义概念进行界定有待继续深入探讨。比如从以下这种角度出发,假设电子商务会计是一种对会计信息通过电子商务模式进行采集和加工以及处理,则电子商务按理来说是临近属概念。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会计的本质属性还是电子商务,那么会计就成了上述被定义概念公式中的种差。如果电子商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电子商务,而会计是种差,则对应的会计信息以及提供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服务即是商品以及提供的劳务。供应商以及消费者则分别与信息提供者以及信息使用者相对应,供应商和消费者通过买卖信息来进行交易,即利用电子商务系统来进行会计信息的交易。根据汉语的主语以及定语的语法规则,会计电子商务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恰当的被定义概念。但是该被定义概念还有待从其他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根据宿静和苏亚民对电子商务会计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其先定义技术基础,即“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网络等现代工具和技术”;接着定义基本内容,即“将电子商务作为会计核算对象,利用远程数据进行在线报账,通过电子货币实现交易目的,同时对相关事项进行实时的审计和监督”;最后定义目的,属于一种为电子商务事项以及在线理财提供服务的会计信息系统。虽然宿静和苏亚民关于对电子商务会计的定义从演绎推理逻辑思维角度来看是比较合理的,可是该定义仍然没有将基本内容以及目的方面涉及的逻辑思维要素表达清楚,不能够清楚地界定被定义概念的种差和临近属概念。同时,笔者也对其他关键词为电子商务会计的文献认真研读,从中得知大部分文献是基于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进行研究,只有极少部分的文献研究电子商务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电子商务会计这一概念还有待继续深入探讨。

四、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家对“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及“会计信息系统”等概念的界定都很清晰,而电子商务会计由于是新产生的学科,目前对于其概念的定义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分析。从教学的视角来看,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材,各自的命名也多种多样,比较为大家熟知的有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等一些名称,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名称和概念太多会使得教师和学生双方无法适应,会产生教学概念模糊,缺乏说服力等问题,在学术研究领域无法统一大家的思想。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与会计信息化相关教材名称的第一选择是“会计信息系统”,因为其从“三论”的角度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符合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此外,若以电算化作为会计信息化教材的主要内容,则可以命名为会计电算化,如果把以电算化为主的教材一味地命名为会计信息化,会使教材有名无实。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 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 模型 [J]. 会计研究,2003(10).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3篇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today, metadata concept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then in the end, what is the meaning of metada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process of metadata in hope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electronic documents for archives staffs.

关键词:元数据;电子文件;概念

Key words: metadata;electronic documents;concept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66-01

1计算机元数据

元数据最早由美国电子文件专家戴维・比尔曼引进电子文件研究领域的,他指出:“在电子环境中,著录可以理解为广泛的‘记录’……电子文件著录中所运用的主要技术就是元数据技术。”而对元数据最初的定义则是: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是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这一层面上,元数据的含义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元数据含义是一致的。

2著录元数据

①实现方式。传统的档案著录信息的实现方式是“后端控制”,也就是文件归档以后才由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著录。而档案元数据其实现的方式是“前端控制”,即在文件创建时,就同时对数字信息的有关信息进行获取,并随着人们对信息对象的不断操作,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并且它一直伴随于数字信息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的是全过程控制,直到信息对象被销毁。②实现环境和手段。传统著录信息主要实现环境是手工管理环境,即在此环境下对文件进行著录。其实现手段主要是采用手工著录。而元数据实现的环境主要是数字化的系统环境,即在数字化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对文件进行控制。它的获取是将元数据系统预设于计算机系统之中,从而使大部分元数据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③实现目的。传统的档案著录信息主要是用于描述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搜寻和定位功能,起到档案信息检索的作用。而元数据不仅拥有传统档案著录的功能,还记录了与档案信息对象相关的背景信息、技术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不仅可以用于检索,还可以用于保障文件的完整与真实,以及信息可读性等多个方面,从而做到有效地保证数字信息的法律效力。

3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

文件由内容、结构和背景三部分组成,结构反映了各部分内容的组织情况,背景则反应后了文件形成过程,为管理这些文件内容而产生的信息就是元数据。电子文件出现后,技术环境的变迁,导致了元数据的复杂化。电子文件的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背景除了行政背景,还包括技术背景,如文件产生的软硬件平台。文件产生的软硬件平台等技术信息是在纸质环境中不曾出现过的,却是管理电子文件的重要信息,元数据这一概念正好能够概括这些信息。对于一份电子文件而言,那些为了有效管理文件内容而形成的信息可能与文件内容分散存储、管理,这就增加了保存、管理元数据的灵活性。同时,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不断升级、变换,电子文件在形成以后,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要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需要持续地施以迁移、转换载体、转存数据库等管理行为。在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元数据所起的作用和目的性不同于其他用途的元数据,这样,也就把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与其它更为泛指的元数据区别开了。

电子文件元数据是描述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并可为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自动辨析、分解、提取和分析归纳的数据。它既可用于保障相关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关联性和长期有效性;又可帮助对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和协助提供集成服务,更是构建数字档案馆信息组织体系必不可少的工具。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真正的含义被定义为:“在对电子文件及其文件创建和管理有关的人、过程和系统进行确认以及为其提供凭证和背景信息的过程中,有关文件的管理、利用和文件可理解性的元数据。”“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是专门设计用于满足电子文件管理需求,有关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可利用性的数据。”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4篇

本书将从物理、技术和设备操作方面对使用硅及相关合金制备的光子器件进行概述,包括以下内容:1硅光子学概述,从介绍VLSI的发展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出本书将要讲述的内容;2硅的基本性能,介绍了硅能带结构、状态密度函数和杂质,并讲述了硅基异质结和异质结构的性质;3量子结构,对量子阱、量子线和点、超晶格、Si基量子结构进行了讲述;4光学过程,主要讲述了半导体中相关光学过程基本理论,包括光学常数、基本概念以及光吸收、发射等理论;5量子结构中的光学过程,主要讲述量子井、量子线和量子点这些纳米结构中的光学过程的基本原理;6硅光发射器,主要讲述了半导体发光基本原理,以及具体半导体光发射器,并对激发光发射进行展望;7硅光调制器,主要讲述了光调制相关的一些基本物理效应以及硅的电折射效应和热光效应,介绍了光调制器一些特性以及相关的光、电结构,最后讲述了高带宽光调制器;8硅光电检测器,介绍了光电检测器原理以及重要性质,讲述了一些具体的光电检测器;9拉曼激光,主要讲述了拉曼激光的概念、简化理论、硅的拉曼效应,并对拉曼系数进行了介绍,最后具体讲述了一种连续波拉曼激光;10导光波导言,介绍了光导的射线光理论以及反射系数,讲述了集中具体的波导:平面波导模型、光导波理论、3D光波导,最后讲述了波导损耗、波导与光器件的耦合;11平面波导器件原理,讲述了平面波导耦合模型、直接耦合器、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并具体讲述了一些平面波导器件;12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波导,主要讲述了阵列波导光栅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介绍了提高阵列波导光栅性能的方法,列举了具体应用;13制备工艺及材料系统,主要讲述了光电子器件制备的主要工艺及材料处理方法。

本书描绘了硅光子学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并深入讲述了硅光子学现在发展以及展望了硅光子学未来,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半导体光子学、光电集成、光电子器件、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光互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M. Jamal Deen是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教授,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的编辑,Fluctuations and Noise Letters的执行编辑,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IEEE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他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微米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及其在生命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5篇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E-commerce-EC)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市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预测表明,2009年全球电子商贸的总量将超过18000亿美元。伴随电子商贸的蓬勃发展,EC模式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和移动化的新趋势。而传统基于HTML的EC平台缺乏语义信息,无法将显示信息与数据分离,难以满足EC新需要。Web元信息处理和语义化发展,特别是AI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对EC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电子商务平台是使交易双方的需求及供给信息都可以良好交流和交换的地方,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平台首要的要求就是交易双方的信息可以充分地交换和互用。但是,由于交易双方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等一些方面的不同,会产生互用性问题,特别是通过Internet进行商业活动时。计算机系统相互作用时存在的问题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系统异构、语法层异构、结构层异构和语义层异构。系统异构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不相容;语法异构指的是不同语言和不同的数据表示;结构层异构指使用不同的数据模型;语义层异构指系统间交换信息时所用术语的含义不同,如同义词。其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前三种类型的问题已逐渐得到更好的解决,如使用CORBA,DCOM和不同的中间件产品。XML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最后一类问题。XML本身具有的许多优点为电子商务特别是B2B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XML持国际语言编码标准Unicode,把业务规则和数据内容、结构分离开来,用户只需协商数据内容和结构,从而可以自由定义和实现各自的业务规则,企业之间可以灵活方便地建立多对多的连接等。本文着重描述数据内容和结构的元语言XML[1],凭借其强大的定义和表示标记语言能力,正成为互联网信息表示与交换的标准格式。采用XML作为表示语法,W3C开发了在Web上进行元数据处理和交换的标准RDF(S)[2],RDF(S)的出现使得本体建模技术可以应用于EC内容定义和信息交换,使得开发自动化、智能化和移动化的EC平台成为可能。然而,XML虽然在定义数据结构和语义方面提供了标准的语法,但它并没有提供描述商业过程和商品交换的标准的数据结构和术语。因此,使用XML进行交易方之间的数据交换时,首先必须在使用的词汇,以及用法和语义方面达成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商务特别是B2B的跨领域、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扩展性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语义异构问题,引入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Ontology(本体)技术。它是不同领域、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流、协定的可以共享理解的表示。这种协定有助于对内容意义的精确、高效通信,同时又反过来促使系统的交互式操作、重用和共享等一系列的性能得以提高[3]。

二、Ontology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Ontology在人工智能领域用于知识的共享,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Ontology就已成为许多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如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表示的研究主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Ontology在智能信息集成、协作信息系统(CooperativeInformationSystems)、信息检索、知识管理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主要原因就是Ontology提供了对某一领域(Domain)可共享的、通用的理解,从而使不同人员、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因为Ontology针对的是领域中达成一致的知识,所以它的发展也常常是参与其中不同的人、不同组织(可能分布在不同地方)之间的协作过程。

(一)Ontology的概念

Ontology作为从哲学领域借鉴过来的术语,在哲学中它是一种存在的系统化解释。Ontology的概念有很多,但是目前基本上得到认同并能够较好表明它的本质的概念是:Ontology是对一个共享的概念化的形式的、显式的规格说明。“概念化”指的是世界上某些现象的抽象模型,该模型能够识别现象的相关概念。“显示的”指所使用概念的类型及这些概念在使用上的约束要显式定义。“形式的”指Ontology是机器可以处理的。当然,这种形式化的程度可以不同,例如WordNet提供了超过100000的使用自然语言解释的术语,而CYC提供了常识知识许多方面的形式化、公理化理论。“共享”说明Ontology表明的是达成一致的知识,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局限于某几个个体而是被整体所接受。

1、Ontology的语言有许多语言可用于表示Ontology,其中一些语言是基于XML语法并用于语义Web的,如:OXL(OntologyeXchangeLanguage),SHOE(SimpleHTMLOntologyExtension,最初基于HTML),OML(OntologyMarkupLanguage),以及由W3C工作组创建的RDF(ResourceDescriptionFramework)与RDFSchema。最后,还有建立在RDF与RDF之上的、较为完善的Ontology语言OIL(OntologyInferenceLayer)和DAML+OIL(图1)。当然,还有其它创建Ontology的语言如传统的OKBC,OCML等。选择何种语言表示,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来定。

2、RDF框架的概念本体需要某种语言来说明,该语言应能以机器可理解的方式准确地定义概念以及概念之间丰富的关系。RDF框架由三个部分构成:①RDFDataModel。其形成对资源的形式描述。它包括三个对象类型:资源、属性、陈述。任何可以通过URI(UniversalResourceIdentifier)来表示的对象都是RDF资源,它的属性由属性类型来标识,每一个属性类型都有对应的属性值。RDF采用对象-属性-值的三元组来描述资源间的相互关系,记为A(O,V),分别对应上面的资源、属性和属性值,或者称为主题、谓词和对象,意为对象O拥有值为V的属性A。②RDFSchema。定义描述资源时需要的属性类及其意义、特性。RDFSchema使用一种机器可以理解的体系来定义描述资源的词汇。如:rdfs:Resource、rdfs:Class和rdfs:Property类,rdfs:subClassof和rdfs:subPropertyof属性关系,以及rdfs:domain和rdfs:range的属性约束关系。该词汇集构成了一种基本类型系统及该系统的基础类,这些基础类包括了定义新类必需的元对象类型,因此RDF具有扩展特性,适合于EC本体建模。③RDFSyntax。尽管RDFDataModel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来描述资源,Schema定义和声明了一些属性类,但要形成人机可读的具体文件,还需要一个具体的语法体系来完成。RDFSyntax借助其宿主语言XML,把形式化描述转换成机器可以理解和处理的文件。

(二)Ontology在B2B电子商务信息集成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中的B2B[4]主要从事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线进行商业合作的交易,Internet和基于Web的电子商务为优化商业关系提供了较高水平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些电子商务B2B平台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帮助客户不需要通过大量的通讯渠道,就可以联系到许多潜在的商业伙伴。譬如中国的阿里巴巴以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商机和利润。当然,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在带来优于传统商务交易的许多特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成指数增加的交易方提供的大量产品描述、目录和文档等,由它们带来的异构问题成为了B2B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而对这些不同类型描述信息的有效管理成为B2B电子商务的主要任务。B2B电子商务中包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

(1)描述像购买合同等可交换商业文档的不同标准(如:XMLCommonBusinessLibraryxCBLandCommerceXMLcXML)。

(2)使用产品种类等级和每一种类的属性对产品进行详细说明的内容标准(如:UN/SPSC,ecl@ss4和UCEC)。

(3)根据某个内容标准对产品进行详细说明的产品目录,它可以被可交换商业文档引用(如:Ariba和CommerceOne)。从技术的角度来看B2B的信息集成任务,它主要包括两种:商业文档的集成和内容标准管理。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基于本体(Ontology)来实现的。

1、B2B文档集成随着XML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多数进行B2B电子商务的企业使用XML编码的文档,从而产生了许多基于XML的电子商务标准。如:CommerceOne提出的xCBL(XMLCommonBusinessLibrary)标准,包含了B2B中进行交互使用的约600种不同文档类型。虽然在一定应用范围内,这些文档具有一致性,可以进行互操作,但是它们在文档的结构、信息分解、复杂性和应用背景上不同。传统的转换技术在效率和应用范围上均不能满足要求,但使用具有发展前景的Ontology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这一问题。以Ontology为中介的信息集成提供了进行文档集成、将概念结构引入文档和对基于知识的文档查询、检索进一步集成的良好架构。XSL-T与Xpath结合使用可以转换任意XML文件,但由于进行的是直接映射,所以规则比较复杂,程序编写困难、复杂,维护起来不容易,而且实现的映射重用性差。基于Ontology的多层次集成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该方法中将信息的表示分为三个层次:语法层、数据模型层和Ontology层。

(1)语法层对应使用XML序列化表示的文档实例,该序列化主要说明使用到的XML元素和属性以及它们的顺序。

(2)数据模型层可以看作是语法层与Ontology层之间的桥梁,该层将在语法层中的差异抽取出来进行表示,并用对象—属性—值对产品进行描述。标准化(Normalization)的进行是根据相应的Ontology进行的,因为在Ontology中表明了按所要求粒度进行元素分解后的元素的语义。该层使用的术语由相应的Ontology进行定义,并且通常必须与在语法层使用到的相符合。然而,前者比后者要详细得多,如在XML文件描述中,街道名称与门牌号可以作为一个元素,而在Ontology中,两者肯定是分开的。该层次可以使用RDF进行描述,也可使用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

(3)Ontology层包含每一种文档类型通用的文档Ontology,如产品目录Ontology、购买合同的Ontology等。这些Ontology提供了电子商务B2B中的使用到的术语及术语的形式化语义。如地址在运输文档中可能是指运输地址,而在财务文档中可能是指账单地址,在Ontology层这两种类型的地址必须明确地分开。另外,Ontology中还包含了在一些文档标准中可选或忽略的元素。按照上述层次描述,可实现电子商务B2B中的较复杂的文档集成,结构如图2所示,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步:①按照从语法层到数据模型层的转换要求,从XML描述中抽象出源文档的RDF数据模型,这样解决了由于XML语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带来的转换规则的复杂性。②把文档的数据模型转化为电子商务B2B中的使用的术语,并在相应的文档Ontology中详细说明。在该步骤中,数据模型的粒度水平需要与电子商务B2B中的使用的粒度水平平齐。这意味着可能需要进行一对多的转化。③电子商务B2B的按照目标文档标准的术语生成一个相应的文档,其中由于原子概念的粒度水平的不一致,需要对该文档进行多对一的到RDF表示的转换。

2、内容管理内容标准提供了产品描述的等级,并定义了产品类别之间的Subclass-of关系。产品目录中的每一个产品链接到某一特定产品类别,该产品类别对产品进行了详细描述。内容标准可以分类为“水平型”标准和“垂直型”标准。“水平型”标准提供了高层次的所有可能产品的分类并覆盖了多个领域。每一个“垂直型”标准提供了某一领域的深入和细致的分类。通常“,垂直型”一个“水平型”标准的几个低层次种类的扩展。较著名的“水平型”内容标准UNSPSC,具有超过12000种类的五层分类模式,但它不是描述性的,也就是说,它不包含产品的属性描述,仅仅只有产品名称的层次描述。该标准的层次是从产品供应方的角度进行分类的,如打印纸与书写纸均属于印刷产品一类,笔则属于办公用品这一类,因为从供应方的角度考虑它们完全属于不同的类别。另一“水平型”内容标准ecl@ss,支持工业企业供应链的产品和信息流,是德国企业中主要使用的标准。它根据工业用户及供应商的需要,提供了约为12700以上的种类,层次的划分是按照购货方的需要进行的,如书写纸与笔都归于办公用品供应方一类。ISO,RosettaNe(t主要是为IT产品)是“垂直型”标准的典型例子。从本质上说,内容标准也就是产品Ontology,它们提品分类层次和相关产品属性。因此,电子集市需要进行的内容管理任务实际上是Ontology的管理任务。它包括:①产品分类。按产品Ontology中的类别,对产品进行分类。②产品再分类。由于不同企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因此,往往会造成不同的产品分类,因此这就要求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具有根据新的分类模式再分类的能力,根据新的产品Ontology将新类型分配给某一产品。在该任务中需要解决水平型标准之间、垂直型标准之间,以及水平型标准与垂直型标准之间的映射问题。③产品描述层次的个性化并根据不同产品Ontology产生视图。不同的用户希望得到不同的产品分类视图,根据用户的描述,内容管理过程可半自动化地产生用户需要的产品目录视图。为了更好地实现面向用户,需要设计和实现两个产品Ontologies:客观的与主观的产品Ontology。客观的Ontology用于描述被讨论域内典型产品目录中的元素,如打印机重量;主观Ontology描述有关用户喜好的产品信息元素,如打印机的打印分辨率。分类规则可以发展成为根据一定主观的类别对产品信息进行分类,如便宜的家用打印机。Ontologies可以用于模仿(Model)每一产品特性的协商。④不同版本Ontology的维护,确保Ontology的一致性。这主要是由于内容标准的经常变化,如UNSPSC每两个星期需要进行一次更新。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6篇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不但应该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概论,而且也应该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和规律的概论。离开现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历史,静止、孤立地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成果,就会使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变得零乱庞杂而不成体系。而如果把“史”与“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则不但能克服“零乱庞杂”的缺陷,而且还能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把“史”与“论”结合起来,更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果、历史演进和完整体系,而且要了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以及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只有做到史论结合,才能达到开课的目的和要求。

2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根据上述三原则,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内容与体系可做如下安排。导言。概要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理论基础、前沿阵地、中心内容和综合体现。

第一章,现代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言,概述近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及其所遇到的“两朵乌云”。第一节,相对论的建立。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讲授伽利略变换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洛伦兹变换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及其主要结论,广义相对论及其验证。第二节,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一、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要介绍黑体辐射理论和紫外灾难。二、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具体讲述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玻尔对原子结构的量子解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第三节,现代化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讲授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和现代化学键理论。

第二章,原子物理学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主要讲授从物质结构的研究到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第一节,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一、物质结构初探,复习回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道尔顿的原子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二、向原子世界的进军,主要讲授X射线、放射性元素及电子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原子核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对基本粒子家族的认识。第二节,原子能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一、原子能的开发研究:重点介绍原子能开发研究中的三大发现,即慢中子效应的发现、核裂变的发现和链式反应的发现。二、原子能的应用,包括能源方面的应用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能源方面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用三弹即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的研制;二是核电站的发展,主要介绍从慢中子反应堆到快中子增殖堆再到核聚变反应堆的历史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可概要介绍在生产、生活、科研、军事上的应用及其成果。

第三章,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工程技术是用人工的方法创造生命的技术。生命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生物工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多分子体系;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化成原始生命物质。二、生物进化论,主要介绍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第二节,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一、遗传学:主要讲授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及其遗传学说;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及其遗传学说。二、分子生物学:重点介绍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核酸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第三节,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四个部分的内容。因学时限制,可重点介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两个部分。一、细胞工程,应首先讲授细胞的全能性,然后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折合和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等内容。二、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基础研究,主要介绍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基因载体的发现和研制。(2)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基因DNA、获取载体基因DNA、目的基因DNA与载体基因DNA的重组、把重组的DNA转入受体细胞进行增殖和筛选转基因生物体五个步骤及方法。三、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生物医药的研制及应用、生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动植物的大量出现,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天文学和天体演化学说。天体演化学说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本章在重点讲述天体演化学说之前,先把天文学的相关知识作一简单介绍。第一节,天文学及其产生和发展。一、概要介绍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二、重点讲授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体介绍古代天文学、近代经典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的发展情况。第二节,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可分三个大问题来讲述。一、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主要介绍电磁辐射、宇宙线和中微子三条途径;二、获取天体信息的物质手段和仪器设备,主要介绍人眼的构造和功能、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天体摄谱仪;三、天文观测发展简史:依次介绍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第三节,天体的起源和演化。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主要介绍牛顿“无限无边”宇宙模型及其疑难、爱因斯坦“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及其疑难、哈勃定律与大爆炸宇宙模型;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先对星系及其类型作一简单的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三、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具体介绍恒星的形成,表征恒星演化过程的赫罗图,恒星演化过程的三阶段,即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恒星的三种归宿(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四、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主要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两部分内容;五、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包括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第五章,信息技术和激光技术。人类历史在经历了6000年的农业社会和近300年的工业社会以后,现在正在迅速走向第三个文明社会———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就是信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所谓信息技术,就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技术。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第一节,微电子技术。一、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具体介绍集成电路的诞生、集成电路的种类及其历史发展和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第二节,计算机技术。一、计算机概述:具体介绍计算机的结构与功能、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历史发展;二、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包括数值计算或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或称信息处理、实时控制或称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或称智能模拟等;三、信息高速公路。第三节,通信技术。一、电气通信:主要介绍电话通信和非电话通信及传真;二、光纤通信:具体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的优点、光纤通信的应用和发展;三、卫星通信。第四节,激光技术。一、激光与激光器:具体介绍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激光的特点、激光器的构造等内容。二、激光技术的应用:概要介绍激光加工(包括激光铸模、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雕刻等)技术及其在农业、医疗、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处理

一、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展开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深入了解,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笔者的自身认知,本文将电子信息工程定义为“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性工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能够通过信息电子化方式完成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管理,这种功能使得其本身在我国当下各行各业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我们生活中手机通信的实现、网络信息的传输等都属于电子信息工程范畴[1]。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本身具备着便捷性较高、信息处理准确率较高、涵盖面较广等三方面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能够较好发挥自身功能的原因所在。具体来说,在便捷性较高这一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中,信息的批量处理、较高的信息处理效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等都属于这一便捷性的具体表现;而在信息处理准确率较高这一特点中,其能够有效避免人工信息处理具备的无法及时发现、无法保证准确性的问题出现,这些自然使得其能够较好的实现自身应用;而在涵盖面较广这一特点中,在多种领域实现信息的利用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这一特点本身也属于电子信息工程最明显的特点,直接关系着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处理服务能否实现较好的展开。

二、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每天产生的信息量都在不断增加,而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自身想要信息的获取,电子信息工程就必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大量数据在短时间内的快速传播。对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本身的信息传输安全性能够实现大大提升,这种安全提升是其他技术不能给予的。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本身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中,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往往能够不断给予电子信息工程更好的支持,其本身也能够满足电子信息工程的更多要求,这自然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能够较好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信息传播。

2.2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有过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经验的人们能够清楚发现,电子信息工程存在着较大安全漏洞,这一漏洞的出现本身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之所以电子信息工程会出现较多的安全漏洞,主要是由于网络环境中安全问题出现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影响所致,网络系统不完善、网络传输线路漏洞等都属于这一问题表现多样化的具体内容,而为了将这种漏洞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就必须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电子信息工程存在的安全漏洞就能够实现较好的隔离与排除,相关安全漏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能够实现较好的降低。

2.3在技术层面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应用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层面也能够实现较好的应用。事实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本身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局域网技术,这种技术具备着应用范围较广、用户量不断增长的趋势本身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也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对于这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光缆是其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的确认主要受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远程的数据传输所致。2.4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设备开发来说,由于设备本身需要实现自身的网络化与社会化,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必须得到应用才能够保证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具备这一功能,由此可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必要性较高。

三、结论

在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内容,结合这些论述信息我们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具备的重要意义,希望这一认知能够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8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线路;数学物理基础;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80-02

“模拟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整个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后续“通信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逻辑严密、知识点多且杂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与基础数学物理知识联接紧密的特点。

目前,国内的各大院校普遍反映,相比于其他专业基础课,比如“数字线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线路”难教、难学。我们在本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也充分地感受到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放弃学习的想法。职是之故,我们深入地进行了了解、调研,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其中涉及的基础数学物理知识掌握较为薄弱。为此,我们提出了对于“模拟电子线路”中结合数学物理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下面就几个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在“模拟电子线路”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物理内容。

一、 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知识、PN结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1]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是“模拟电子线路”整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后续章节中的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电路都要运用到PN结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如果对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将严重影响该门课程的学习。而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主要依赖于学生对于“半导体物理”中的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导体、绝缘体以及半导体的概念;载流子的概念;N型、P型半导体的概念;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的方程;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的概念;空间电荷区的概念;PN结的单向导电性;PN结的电容特性。同时,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该部分内容的掌握也很关键,比如PN结的电流方程i=Is(eu/kT-1)的两种极限,即u≥kT和u≤kT时的分析,就与高等数学中的函数的极限的掌握密切相关[2];在半导体二极管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内容部分,与物理中的匀速运动速度和变速运动速度的概念十分接近,两者结合起来讲授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不仅如此,在推导交流电阻公式时需要用到电流方程的微分,如果学生很好地掌握了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则可以不用死记硬背交流电阻公式,利于学生掌握。

二、晶体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

晶体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是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必备知识。经过反复地思考,我们认为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有两个要点:(1)受控电流源的理解和应用,这是前期电路课程中往往被认为是非重点内容甚至被部分教师忽略的知识点;(2)偏微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因为晶体管是三端口网络,所以不同端口间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控制关系往往是偏导的关系,比如ube对于ib的控制关系[1]、H参数模型中的四个H参数的定义。这两个要点分属于基础物理和基础数学的范畴,因此晶体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问题突出地反映出基础数学物理知识对于“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作用。

三、放大、反馈电路的分析

在“模拟电子线路”中,晶体管放大和反馈电路的分析是主要和核心内容。然而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普遍掌握欠缺,主要原因是对于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知识,比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多端口网络输入输出电阻的概念等均表现出掌握的薄弱,严重地制约了该课程的学习。这说明学生难以将大学前期电路类课程知识很好地运用到“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来。解决的方法便是在前期的课程中强化上述基本内容,甚至在传统内容中加入一些常用技巧,比如支点的变换、导线的变换等。

四、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中的复数运算和傅里叶变换的概念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是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些电子器件研制时重要的理论依据,比如著名的相移反馈振荡器就是利用了频率响应。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中需要用到复数的运算和傅里叶变换,同时,对于复变函数和傅里叶变换的理解程度几乎决定了一个电子信息类学生今后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甚至决定了学生将来是否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电气工程师。上述论断是由《虚数的故事》的作者保罗.J.欣纳所提出的[3],他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电气工程师。从这本书中,我深刻地领教了他深厚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复变函数方面的知识和运用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想做一个出色的电气工程师,理科的基础知识功底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复数的基本运算和傅里叶变换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在对频率响应的理解上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以上的4个问题是“模拟电子线路”教学中与基础数学物理内容相结合的实例。纵观“模拟电子线路”,还有很多内容是与基础数学物理相结合的,比如差动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等。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挑选和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内容的各种有启发作用的实际应用问题,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五点具体的教学方法建议。

1.合理地分配课时用于“模拟电子线路”中相关基础数学物理知识的回顾。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地穿插一定的课时用于半导体物理、电路分析、复数运算以及傅里叶变换等知识的回顾。在这种“温故”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可以“知新”,即在回顾的过程中渗透之后所需学习的内容加以联系,进而自然地过渡到新的知识体系中。

2.与前期课程教师沟通。与前期课程,比如“半导体物理”、“高等数学”的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据此可以在前期课程中强化“模拟电子线路”中所需的基础知识,甚至可以将“模拟电子线路”中的内容转换为前期课程的扩展习题,令学生预先进行了自然的“预习”,从而有利于“模拟电子线路”的学习。

3.以“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目标,加强学法、教法研究。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知识体系中的地基,无地基无以立。因此,以“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将部分精力用于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加强以具体的科学历史人物为背景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模拟电子线路”中的很多内容,尤其是与数学物理相关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们枯燥无味的感受。但同时,这部分内容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科学故事和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发明二极管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曾经凭借此项发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巴丁之后还凭借BCS超导理论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这些科学故事与人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该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5.组织兴趣小组,参与课题研究。依据因材施教原则、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选拔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教师从自己的科研攻关课题中分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承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仅仅给予适当的指导、启发,学生亲自实践科研攻关的全过程。在整个科研过程中,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基础的数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进而加强了这部分学生对于“模拟电子线路”中相关的数学物理知识的理解。由于基础的数学物理知识往往是科学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上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首先,强化基础数学物理知识可以巩固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其次,增加具有一定科研背景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次,与前期课程的交流沟通可以使整个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具有整体性、连贯性以及创新性。最后,上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有普适性,不仅可以针对各个专业“模拟电子线路”的教学,甚至可以推广到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乃至于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当然,在实施上述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地分配课时,使得在强化相关数学物理知识的同时,仍能将“模拟电子线路”的核心知识讲解清楚透彻。(2)与前期课程教师的沟通可能需要学院乃至学校的支持与帮助,以交流会的形式来完成。(3)教师要对所指导的课题的先进性、应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只有选取合适的课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模拟电子线路”难教、难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其中涉及的基础数学物理知识掌握薄弱,以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们提出了与基础数学物理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可以巩固学生们的数理基础,促进“模拟电子线路”乃至所有理工类课程的学习。我们也相信,随着理工科专业对于基础数理的重视,教育质量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丽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第9篇

[关键词]网络界面符号 电子商务网站分类体系信息理解心智模型认知语境用户实验

[分类号]G358

按照语言学、符号学等理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语依据自身的形式、意义、功能、结构诸方面特征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总汇,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建构世界。由此我们联想到用户的网络搜索问题实际就是一个借助网络符号的理解以把握其所指意义,由此完成有目标指向的网络信息搜索的认知操作过程。因此我们在探索网络信息构建(IA,Information Architecture)问题,用户对网络导航、分类、检索等信息组织体系的可理解性等问题时,就可以将其转换成抽象的语言符号理解问题。

本文在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支持下,就用户对电子商务网站界面分类符号使用中的理解问题进行实验探索,以为下一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1 网络界面分类符号理解机制

1.1 关于符号

根据索绪尔关于符号的二元关系理论,符号就是一种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二元关系。“能指(signifi―er)”指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就是符号形式,即符号的形体;“所指”(signified)是符号内容,也就是符号能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或曰“意义”。因此,符号就是能指和所指,亦即形式和内容所构成的二元关系。

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c.s.Peirce)按照符号符形与对象之间的表征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①图像符号:其特征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具有肖似性。在电子商务网站上经常有这类符号帮助用户理解,比如在“购物”旁边添加一个购物车的图片,就是此类图像符号。②指索符号:其特征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因果或邻近关系,网络界面上的导航体系、搜索体系及分类体系的链接节点都是指索符号。③象征符号:其特征是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肖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语言文字符号就是最典型的象征符号。

由此,我们理解网络界面就是揭示信息内容之间各种知识关联关系的符号世界,网络信息的理解问题实际就是通过对符号的认知,来把握其所指意义的问题。

1.2 网络分类搜索中的理解机制

网络分类体系也有称之为网络分类目录或分类搜索引擎,国外也称为主题指南(subjeet Directory),是一种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对象,按照其内容、特征的相关关系建立的网络检索工具,在这里具有相同属性特点的内容资源聚集为一类,并进一步按照其层次相关关系逐级展开,最终形成由上而下的树状体系。

网络信息搜索就是按照分类体系所提供的概念层级关系路径搜索所需信息的过程。

在网络信息搜索中,用户理解活动主要将涉及两个环节:对需求的理解以及在需求导引下对分类符号的理解,也即是对构成分类体系的语言文字符号――类名所指意义的领会和把握。依据上述信息加工理论,以及有关语言符号认知理论,我们尝试着解释该过程中的理解机制。

1.2.1 需求理解在使用网络分类体系搜索商品的过程中,用户第一步是对需求进行理解。

在电子商务网站中,需求刺激信息主要来自用户欲购买的商品,它具体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图像或实物等形式而产生。通过这些外部刺激,用户会在大脑中产生有关这些商品各种属性的知觉信息,比如外观形状、颜色、名称、功能属性等,进一步用户则会在自身知识背景的支持下,从心理词典中提取相关的词汇,并与知觉输入进行匹配,以选择最合适的相关概念对其进行表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概念描述,亦是需求刺激的反应结果体现。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商品本身熟悉程度会对需求理解产生影响,比如:对商品属性、功能、特点是否了解等。

1.2.2 分类符号理解网络分类搜索的第二步是查看和理解分类体系中各个层级上的类名。

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接受到的外界刺激信息主要是网络界面的文字符号――类名。这些文字词汇的外形将在用户大脑中产生第一印象,而后用户可能会在认知语境支持下把握词汇符号的属性特征,通过对心理词汇的搜索,提取出相关词汇对类名所涉及的内涵及外延进行表征,由此理解该类名符号所指的可能意义,以理解其可能指向的一类事物。

1.2.3 需求与分类符号相比较 网络分类搜索的第三步是按照需求对分类类名进行选择,这实质也是对上述两类理解结果相似度进行匹配过程。

具体用户在形成对分类符号相关的心理概念后,会进一步与之前描述需求的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如果属性相似,就会选定该分类符号并按照其指引的路经去搜索相关商品,如果不相匹配,则选择另外的分类符号重新理解,直到匹配为止。

无疑一个好的电子商务网站分类体系,应该与大多数用户理解的心智模型相吻合,这样,电子商务网站后台商品信息才有可能通过分类符号体系准确传达给用户,否则就会出现网站分类设计与用户理解不匹配而导致搜索效率下降的现象。

1.3 认知语境

事实上用户在网络搜索活动中对需求的理解以及对分类符号的理解都与认知语境有关。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最早提出了认知语境的定义:“认知语境是人们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统一体。一个人的总认知环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国内外对认知语境的定义有很多种,但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Sperber和Wilson的影响。总的来说,广义的认知语境即指个人的总认知环境,是他关于世界假设的所有知识;狭义的认知语境,就是指和当前话语有关的那部分知识集,只发生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

其中学者熊学亮的定义对本研究适用性更强,他认为,认知语境可以由直接场合(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构成。

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直接场合就可以理解成用户使用电子商务网站时的具体情景,比如购物,而不是在课堂上课等其他活动;语言上下文知识就可以理解成与网站界面某符号相关的环境,比如网站分类体系中的某个类名,与它相关的环境就为上下层级中的名词概念,它们都可以作为某类名的上下文知识帮助用户理解;背景知识就可以表现为与电子商务网站使用有关的用户知识结构,包括网站分类体系使用经验,网站购物经验以及对所购商品知识等等。

2 网络分类符号理解实验设计

本实验主要考察用户在使用网络分类符号体系进行商品搜索过程中,需求理解对网络分类符号理解的支持作用以及网络界面语境和用户购物经验对分类符号理解的影响作用。

2.1 实验目的

目的1:观察用户有关需求描述的心智模型,具体包括:①观察用户需求联想,即关于描述某一商品的概念分布情况;②观察用户的需求心智模型与电子商务网站商品分类体系归属的差异性;③观察用户使用分类体系时,心智模型与分类符号理解和选择的关联关系。

目的2:观察认知语境对用户分类符号理解的影响作用,着重考察不同网络界面语境提示和用户不同购物经历的影响情况。

2.2 实验被试和网站选择

2.2.1 实验被试选择本实验的被试选择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本科生48人,以有无网上购物经验分为有经验和无经验两组。

2.2.2 实验网站的选择所选网站主要作为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平台。基于考察不同网络界面语境对用户分类理解的影响的实验目的,我们选择了如图2所示的两种网络界面,一种只显示一级分类类名代表无语境界面;另一种则显示有部分二级分类界面代表有语境界面,因为从理论上讲用户在不作任何点击操作情况下,界面显示有二级分类意味着界面提供有一定的信息提示,因此将更有助于用户对分类符号的理解。部分要求被试对“防盗门”商品进行概念描述。具体要求其依据看到的商品图片,要求从三个空间层级填写相关概念,以引导其进行平行的和上层的概念联想。

2.3.2 认知语境对分类理解影响实验设计按有购物经历丰富与不丰富以及有语境界面与无语境界面原则对被试进行分组,并要求在中国制造网上搜索指定的商品“防盗门”,并用屏幕录像软件对搜索全过程进行录像,以便分别观察不同分组之间的分类理解差异。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界面认知语境和用户的网购经验。因变量是对网站分类体系的理解水平,具体的观测指标有:①点击一级类目频次(简称一级类目频次),具体是指被试在使用分类中,第几次找到其下归属有相关商品的一级类目,并设置:若第一次就选对了一级大类,则赋值为1;第一次没有选对,第二次选对的则赋值为2,以此类推……。分值越小,说明被试对网络分类体系设置理解越接近;②完成任务的搜索时间(简称搜索时间);搜索时间越短,被试对分类体系的理解越接近;③打开页面节点数(简称打开节点数),打开节点数越少,被试对分类体系的理解越接近。

3 实验结果分析

下面分别对上面两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1 需求概念表征的心智模型观察结果分析

分别针对该实验三个目的着手分析。

3.1.1 需求联想的水平或垂直概念分布 根据charJes cole,Yang Lin等人对信息检索心智模型分类的研究,我们将被试提出的有关防盗门联想概念归总为两个大类:垂直概念,即概念相互之间具有层级关系;水平概念,即概念之间属同一层次的平行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这种归类处理,有利于我们观察用户联想与网络分类层次设计的匹配程度。

通过对被试问卷(见附件)的统计,我们得到垂直概念、水平概念汇总。

其中汇总得到的垂直概念主要分为四个大类:建筑装潢装饰、家具家居、安全防护和房间用品;水平概念则主要涉及与防盗门零部件相关的词汇。由此也看出,绝大部分用户都对防盗门商品产生了垂直概念、水平概念的联想。

3.1.2 需求联想的垂直概念与商品分类归属实际情况的比较具体我们对四类垂直概念所涉及的被试人数进行统计,并观察大多数被试对“防盗门”的垂直概念描述是否与制造网上“防盗门”所归属的一级大类类名相吻合。

实际中,“防盗门”商品在中国制造网商品分类体系中的客观路径为:建筑与装饰材料>门>防盗门;而被试对“防盗门”描述的垂直概念词语分布。

从中可以看出,大多被试对“防盗门”需求联想主要体现在“家具家居”和“建筑装潢装饰”两个类目中,而中国制造网将“防盗门”商品只归类于“建筑装潢装饰”一级类名下,也就是说将近有54%用户的心理模型与网站的商品归属有偏差。

3.1.3 用户需求描述与实际选择分类行为的关联性

事实上,用户对需求的垂直概念描述会直接影响到对网络分类体系中一级类目选择。

关于选择不同垂直概念的被试在中国制造网上实际搜索“防盗门”时,首次选择一级分类类目的情况统计。表的左列,分别是被试需求联想时在问卷中所记下的涉及到的一些垂直概念,旁边数字则表示使用该类垂直概念的被试人数;右栏则是通过录像观测到相应被试在网站上搜索时第一次选择的一级分类类目,其下数字表示选择该一级类目的人数。

在被试的需求描述和实际选择分类之间存在很高的一致性,即用户用何种词汇描述“防盗门”,那么他实际操作时也倾向于选择相似的网站一级类目。如有7人描述“防盗门”词汇涉及“建筑装潢装饰”的垂直概念,在实际操作时则首次选择了“建筑和装饰材料”;涉及“家具家居”的10人中,有8人首次就选择了网站的“家具摆设”类目。

由此我们认为,用户对需求的心理描述指导着其实际操作行为,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分类归属只有与大多数用户的心理模式尽可能一致,才有可能带来好的搜索效果。

3.2 认知语境对分类理解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

主要针对网络界面语境以及用户购物经验的不同水平分组进行差异性比较。

3.2.1 界面语境对分类理解的影响分析表3是关于有界面语境和无界面语境下被试对分类理解的情况,主要对一级类目频次、搜索时间、打开节点数指标测试数据进行均值比较。总体上说,使用有语境界面的被试的搜索表现好于使用没语境的界面的被试。

进一步对上述两组数据做显著差异分析,根据结果可知界面语境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一级类目频次、搜索时间两个指标上,因为这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尽管这次实验还显得比较粗糙,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电子商务网站界面符号体系建设中给出客观准确的上下文信息,对用户较好理解界面符号是有影响作用的。

3.2.2 用户经验对分类理解的影响分析表4是关于有网购经验的被试与无网购经验的被试在搜索过程中对分类理解的情况,主要对一级类目频次、搜索时间、打开节点数指标测试数据进行均值比较:

进一步对上述两组指标的实验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从检验结果可知,两组被试只在“打开节点数”指标上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而其他指标均未显现差异。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用户认知背景对分类理解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事实上就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而言,分类理解可能更多与所购商品熟悉程度、以及分类使用知识经验有关系,这值得今后的实验分组给予关注。

4 结语

通过上述对用户分类理解的理论与实验分析,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首先,我们尝试观测了用户对需求描述的心智模型,并尝试用实验进行测度与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结论:

用户在进行网络购物过程中,对需求商品会形成垂直概念,这对于使用相关分类体系是重要的。

用户在网络分类体系的选择和使用中,很大程度受其对商品描述的心理概念影响。

现有网站的网络分类体系设置与大多数用户的心智模型是存在有一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