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1 16:17:12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1篇

(一)是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

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开展的内容以及方式都必须以企业未来的发展为中心,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开拓、效益优先的思想,并始终秉承着政策促进、机制创新、以人为本的方针,针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展切实有效的变革。然而就企业管理本身来讲,无论是在管理工具上的改善还是在模式上的变革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同时它们又都同属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因此,要想使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提高企业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开展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得到提高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使企业的经营效绩得到提升、将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使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降低物料浪费、节约成本、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减少进而减轻工作强度等。同时,我国众多成功企业的宝贵经验也证明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管理观念落后

思想决定行为,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在现实工作中,当前不少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思想、观念上具有一定的落后性,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对自身的工作以及生活现状都较为满足不思进取,个别企业的领导人员也存在只顾眼前利益,不能放眼国际以战略性的眼光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企业,缺乏对开展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及紧迫性的全面认识。若企业各级领导层及管理人员仍然应用这种落后的观念对企业进行管理,那么则势必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缺乏强大的财务软件开发能力

就当前我国整体财务软件开发能力来看不容乐观,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软件开发人员而难以开发出适合自身企业管理需要的专门软件,外国一些大公司的财务管理软件虽然存在诸多优点,但高昂的造价势必会增加我国各企业的生产成本,且与我国各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不符。国内的一些专业软件开发企业虽然在软件管理功能开发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较小的规模也使得其难以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如何集众多家企业之共力来针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统一、集中的对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开发,是当前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一些企业在财务软件选择上的随意性以及在认识上的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具体表现为,不通过实际论证就随意选择财务管理软件,认为成品的财务管理软件太贵就随意找人进行软件的开发。

三、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再培训工作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再培训工作可以从思想观念和专业知识两方面做起。首先,要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进行更新,将企业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的观念对其进行灌输。选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对其成功的经验进行宣传,以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在强化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与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够准确地抓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即财务,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为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讲,为尽早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距离,应尽快制定财务软件行业发展规划,以在政策上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为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国内企业能够尽早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政府部门还应扩大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的投入。

(三)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2篇

关键词:企业;党建;信息化;平台;人才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指出,以信息化为手段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构建现代化的党建系统,开展党建信息化建设,是党在新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党建信息化列入党建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各种形式让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党建信息化的步伐,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法。

一、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将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引入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网络信息与党建紧密结合实现党建管理创新和技术,是新时期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硬件环境为党建信息化创造了充分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设施进入办公范围,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安全控制、减低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透明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这个状况,我院高层很快意识到了信息化可以给企业带来的诸多好处,随即建立起了我院办公平台,以流程为导航、建立协同审批系统、知识共享系统、互动沟通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提高跨部门、跨地域、动态团队工作效率。

(二)党建工作实效性要求党建必须信息化

党建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谐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党建工作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合理的党建管理体系。要实现党建工作目标,使党建规章制度、各类文件、企业新闻、电子刊物、工作交流、工作总结等能够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以及使党建计划及时上报和督办、党建考核公开透明等等,必须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化管理即我院内部的办公平台实现。1

二、当前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院内部局域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和办公系统无纸化的推广应用,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党建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目前,部分党组织和少数领导干部对信息网络发展与党建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工作方法习惯于简单“灌输”和组织“命令”,不太会、不愿意接触新生事物及使用、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开展工作,将信息化等同于电脑化、网站化、软件化;有的过分强调党建工作的保密性,不接受信息化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开放性新变化;有的把信息化的负面效应看得过大,不敢放手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建工作,致使党的声音有时出现网络“失声”的尴尬。

二是党建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主要是对党建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不善、机构和制度不健全,虽建立了相关网页,但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成网络党建有名无实。

三是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特色。表现在党建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上缺乏新意,建设形式、内容单一雷同,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平台内容更新、调整、充实不及时,弱化了党建网页的时效特色,难以吸引大量党员和群众的访问、关注,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平台互动性不够,缺乏交流机制,没有引入论坛、博客等时尚元素,局限于单向宣传动员和信息灌输,党员、群众表达意见、诉求的渠道不够通畅。2

四是党建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党建网络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目前党建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党务干部对信息技术接触不多,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不透,尤其是缺少既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又精通党建工作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直接限制了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推进企业党建信息化的策略

(一)从思想观念上扭转党员思想,使得其能接受党建信息化理念

科学发展观注重的是长期协调的发展,而长期的发展的依托就是个人的不断进步,而进步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从思想观念上扭转党员思想,使得其能接受党建信息化理念,对于党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党员,需要从自身出发,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对于电脑、手机等现代信息化传播工具要进行熟悉。有一些老党员可能还习惯于进行报纸的阅读和书籍的阅读,对于电子屏来说有着天生的畏惧感,应该放开思想、与时俱进,多尝试,多感受。

而作为企业来说,则要为党员提供接受党建信息化的条件,通过培训的手段帮助其接触信息化的传播媒介。例如,组织党员进行政务系统的大练兵,熟悉邮件的收发、转发等基本操作手段。也可以年轻党员带老党员的方式进行学习,将智能手机的使用、更新办法等手把手的教授给老党员,实行大家的共同进步。甚至对于退休老党员,党建工作信息化工作也不能放送,因为这一方式已经成为了退休党员过组织生活的重要渠道。对于退休党员来说,可以学习通过pad、手机能接受党建信息,在家中继续过组织生活。3

(二)从当代党员自身的诉求出发来调整党建信息化的具体方式

企业党建工作中,最为活动的因素是人,而党建信息化最活跃因素还是人,因此,调整党建信息化的出发点还是党员自身的诉求。诚然,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都十分繁忙,导致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就比较少,而面对冷冰冰的屏幕进行工作也可能使得党建工作发生“异化”,使得党建工作变得缺少“人情味”。

在企业党建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重沟通平台的建设,这也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要在单位内部推广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这样企业内部的领导与下属之间、下属之间有什么问题可以畅通、私密的交流,而一些心里话、知心话也能够说开来,这样,工作中的误会,生活上的问题以及压力,都能够通过即时的渠道进行解决,不会导致误会的扩大化。

(三)突出实用特色,打造网络平台,提高网络党建工作效能

根据不同功能,突出工作特色,展示经验做法、创新成果和党建最新动态,增强认同感。重点着力打造三个网络平台:

1、学习教育平台

通过组建“党建工作图书馆”,党建知识园地等资料库,丰富主题教育活动(形势任务)专栏,及时党建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打造党建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占领虚拟空间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通过开辟“网上党校”(或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拓展党员教育、培训的时空领域。通过“点菜式”学习,丰富党员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2、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网上调查”、“网上谈心”、“网上征求意见”等活动,畅通交流渠道,引导党员群众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交流群(互联网为QQ、飞信、微信、微博)、连心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建议及诉求,及时掌握党员的学习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架起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实现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3、密切联系群众平台

加大“网上党务公开”,及时在网上公示干部任免、评优表彰和党员发展等内容。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交流群、连心桥等联系方式,加强同党员、一线职工的交流,进而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整合党务信息化人才队伍。

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精通信息技术的新型党务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要通过对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其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实现传统党务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同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适当选配一些懂专业网络技术的党员做党务干部,对他们进行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龚晨. 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制度安排构想[J]. 福州党校学报. 2011(05)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网站建设 信息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企业网站已成为企业与外界沟通的纽带。企业网站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其重要性越发可见。企业网站是代表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窗口,电力企业又是一个行业特色很明显的企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网站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要想更好展示电力行业风采、用户能更多的了解电力行业的市场运营,就必须要建立好有电力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信息化交流平台,走有电力特色的道路。

电力企业网站建设必须要与其他商业性、娱乐性、个人网站有所区别,总体风格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不是说有总体框架、有新闻、信息、通告等就是一个成熟的网站,要想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大宣传力度的网站,就必须把握好网站的主题方向及运用范围,不可盲目扩大不必要的内容信息,也不可虚不谈实。电力企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已经不是一个单一体系的企业,如热电产电能之外还会有热源及煤渣等副产品,可通过电力信息网站建设的版块销售等,销售电力就会有用户,有了用户就会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自然也需要一个平台,有了网站信息化交流平台这一技术,很多的工作会变得轻松而便捷。

一个好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其实是一个营销整合的过程,它首先需要了解企业信息的各种需求,包括了解电力企业的市场状况、竞争状态、营销渠道、方式及方法等。然后,把它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同时也要花大力气建设有规模的电力信息化网站。

电力信息化交流网站在主题规划上,首先要稳重大方得体,力求清新悦目、色彩明朗、主题清晰、版块简洁、图文并茂、内容完整,具有时代气息。在网站建设中,筹划好组织结构,合理规划页面布局,是网站成功的关键。网站架设中风格统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框架位置结构与主色调色彩。在确定好这二点基础上,还要大胆的创造性的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以预防建立网站模板风格的单一或死板。各个版块、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和文章页面都要在与首页模板相协调的基础上,设计出各级具有独立而又统一风格的个性化模板,进行统一的制作,从而使得各级页面的框架基本感官上是一致的;而不同的主色调则构成区分不同频道、栏目的基础。

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的操作简单,因此要求企业网站建设要从浏览者的视角和习惯考虑。网站导航要简洁明了易于辨认,网页内容层级以3-5级最好,不宜过多。另外,要设置网站地网,列出网站的内容结构,并在合适位置添加人性化提示,在细节上体现对消费者的关心。

企业网站是企业的一张名片,好的企业网站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树立企业品牌。对于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建设需要考虑企业本身建设网站的目的和需求,展示企业的形象,打造一个企业信息化平台,以及电力企业发展的新动向,故而电力企业信息内容的实时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的内容应当与企业的信息现状实时同步。一方面新的信息和内容保证了电力企业网站的持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如果网站的信息内容更新的速度较慢,或是信息内容与电力企业宣传不一,就会降低其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造成机会成本的损失。

目前,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24小时为信息浏览者服务。在企业日常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户电话或上门提出各式各样的需求,如在电力企业信息网站设置留言板、论坛、信箱和联系电话等方式征集建议和意见,与客户的交流中,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费用低速度快等优点,从而进一步改进电力企业信息网站。对在线信息查询、技术支持等服务、为浏览者提供了一个便于查询的服务系统,对于收集的意见和建议,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站及时反馈,并且把常见的信息经过处置后,在网上,供更多的信息查阅,以逐步达到提升企业服务品质的目的。只有做到沟通互动,才能建立起网站的信任,保持其对电力企业网站的热情,促进了信息化交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4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大,工业企业只有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面对当下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现代化信息的科技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才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工业企业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激烈,合同管理也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危机,因此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规避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走向正规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新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采用信息科技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传统的合同管理的漏洞,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新的飞跃。

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使得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轨道,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适应当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能从繁重的合同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

最后,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合同的安全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合同涉及到很多的机密,一旦泄露,就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加强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确保合同的安全,这样就能维护到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窃取,从而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存在着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由于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在合同的草拟及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脱钩,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落后,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违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管理失去效应,导致合同失效,从而损失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建立合作的模式。

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导致了信息化的水平比较差。由于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合同管理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但是当下在工业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或者是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在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比较差,无法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得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工业合同管理的有序、合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合同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

最后,合同文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影响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会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合同的实施过程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合同在后期的费用往往会增大。需求企业盲目的追求快速签约,对合同谈判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和范围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合同附件,不重视合同的草签,对工程价格条款、工期和维修,合同中需要完善的条款,如违约金和工程提前资金的规定不明确,这种合同订立过程中不严谨,责、权、利划分不清楚,本身就存在缺陷,在今后工程在实施过程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经济损失等现象。

三、提高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探索。

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要加强培训,通过参观考察或者是在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进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I合同的管理方式,能够维护合同的合规合法性,而且能够保障合同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工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合同,仔细按照规程进行合同的签订。

其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的方式,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因此需要工业企业要增加投入力度,不仅要加大人员投入,而且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使得合同管理能够采用现代化信息方式,并且增加合同管理的水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引进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才能够增加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最后,严格按照合同的规程、流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实施。为了确保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制定流程,确保合同的合规合法,同时严格审阅合同的细节,确保合同的规定符合实际的工程操作,这样才能够使合同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尤其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条文制定时,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流程进行工作,要经过仔细的讨论和严格的把关,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另外,在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合同价款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由于外部环境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等。所以,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应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解决好项目上的合同纠纷,按期做好合同索赔工作,办理好工程变更,价款结算工作。

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取信息化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多方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面对当下的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必须要采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等方式,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信息化合同管理的意义,实现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工业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冯霞,苏晓婷.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采购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校医, 2016(10).

[2]张妮丽.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我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3).

[3]江丽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以江铜财务公司为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16(13).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5篇

[关键词]跨国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

进入21世纪,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更是具备了很高的信息化水平,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跨国企业经营的思路是利用当地的市场、资源和能力,实现经营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最好地为整个组织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通过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软件系统,使得诸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生产等各部分职能能够很好地协调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应当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理解:从硬件方面看是指企业广泛采用信息处理技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软件方面看,企业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达到对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集中控制,从而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跨国企业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工作流的网络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技术研发的信息交互等基本工作流程;(2)生产制造业务信

息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产品与原材料的数据管理等;(3)商务流程的信息化,即企业交易业务的信息化,包括采购、销售、库存、盘点等的业务流程;(4)企业运行管理信息化,使整个企业都成为一个完整、畅通的管理控制体系。

二、 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意义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美国9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新经济”的长达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信息技术行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5.8%上升到2000年的8.3%。90年代后期,美国约1/3的经济增长来自信息化的拉动,超过其他任何行业的拉动作用。

2. 改革传统经营模式

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网上采购,使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0%,通用电气公司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2000年节省成本16亿美元;美国的菲利浦·莫利斯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了拥有2.6亿烟民的个人档案。随后进入了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网络功能增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的企业采用了ERP管理软件。

3.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和强化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使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了统一,推动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乃至组织结构的重组。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使决策层与执行层的沟通更为直接有效,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

4. 提高对下属公司的控制能力

跨国企业下属公司往往地域分布分散,企业总部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现象。企业信息化以后,企业总部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下属公司业务状况,从而大大提高总部对下属公司的控制能力。

5. 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如沃尔玛1969年租用了IBM360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又花费2 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了更大的回报,使沃尔玛雄居世界零售业榜首。

6. 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能

跨国企业管理环节众多,信息量大,上传下达时间长,管理者收集信息所花费时间与用于决策所花费时间相比要多得多,决策效率低下,往往容易贻误战机,而信息系统能够极大地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可以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从而大大提高管理者决策效能。

三、 跨国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同经营模式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不同。

(一)跨国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跨国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有多国模式、全球模式、国际模式和跨国模式。

1. 多国模式——高度分权式模式

其经营重点在于对当地市场的快速响应。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总部下面的绝大多数子公司独立经营或者以非常松散的方式联盟,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个子公司更多地趋向于本土化,但是各个子公司需要将其运作报告送往总部。因而,一方面,子公司能够对不同的本地需求和机遇进行快速的响应,并制定许多决策;另一方面,子公司需要向总部提交大量的报告,以便于总部的监督和控制。

2. 全球模式——高度集权式模式

其经营模式强调效率,企业总部高度集中地控制分布在国外的各个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各个子公司的经营资源完全依赖于总部。这种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其经济性来源于标准的产品设计和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对于高度集中控制的全球性经营模式,广泛的通信和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3. 国际模式——部分分权式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从形式上和多国经营模式类似,他们的区别仅在于企业总部向子公司的权利下放程度不同。部分分权模式是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在新流程创建和新产品推出方面必须依赖于总部,而在其他方面则具有独立决策的权利。

4. 跨国模式——全能式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要求通过企业总部和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合作来整合全球的业务活动,一方面,要保证高度集权的高功效,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对本地市场的快速响应。其难点在于获得全球整合、功效以及创新的同时去实现快速响应本地需求的灵活性。

(二)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针对4种不同经营模式,跨国企业信息化战略也可分为4种:

1. 高度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高度分权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独立运作,是指处在国外的子公司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它们直接从本地的供应商那里获得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处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可能千差万别,企业总部只是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上对子公司制定标准,加以监督和控制,因此,各个子公司之间很难共享信息。

2. 高度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高度集权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总部驱动,是指总部统筹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子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减低系统的开发和运营成本,重点强调信息技术运作的功效。

3. 部分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部分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理性协同,该信息化战略要求总公司将控制权交给当地子公司,总部只是试图通过影响力来指导子公司的选择。子公司应该征求总部的建议,总部应该设法协调各子公司,以减少重复开发,鼓励资源的共享。

4. 全能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全能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集成全球信息技术,因为这种模式要求从企业看到各个子公司的所有经营要共享彼此的信息和其他资源,企业需要为全球提供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该战略下的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来自于全世界各个子公司的数据输入。各子公司需要将其数据标准化,并且和数据中心一致,总部要明确指定诸如订单处理这样的公用系统。

4种跨国企业信息化战略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

在不同的信息技术战略下,跨国企业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活动在应用系统开发、应用系统维护、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获得等方面是不同的。具体比较如表2所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跨国企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经济力量。在信息时代,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对于企业的经营起着关键的作用。跨国经营的企业应该根据其经营模式来选择相应的信息化战略,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汪智勇.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优势的形成与信息化基础[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2-23.

[2] Henry C Lucas, J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Management[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9-71.

[3] 余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新特征[J]. 国际贸易问题,2001,(3):56-57.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6篇

[关键词]跨国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

进入21世纪,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更是具备了很高的信息化水平,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跨国企业经营的思路是利用当地的市场、资源和能力,实现经营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最好地为整个组织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通过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软件系统,使得诸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生产等各部分职能能够很好地协调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应当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理解:从硬件方面看是指企业广泛采用信息处理技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软件方面看,企业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达到对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集中控制,从而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跨国企业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工作流的网络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技术研发的信息交互等基本工作流程;(2)生产制造业务信

息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产品与原材料的数据管理等;(3)商务流程的信息化,即企业交易业务的信息化,包括采购、销售、库存、盘点等的业务流程;(4)企业运行管理信息化,使整个企业都成为一个完整、畅通的管理控制体系。

二、 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意义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美国9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新经济”的长达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信息技术行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5.8%上升到2000年的8.3%。90年代后期,美国约1/3的经济增长来自信息化的拉动,超过其他任何行业的拉动作用。

2. 改革传统经营模式

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网上采购,使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0%,通用电气公司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2000年节省成本16亿美元;美国的菲利浦·莫利斯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了拥有2.6亿烟民的个人档案。随后进入了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网络功能增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的企业采用了ERP管理软件。

3.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和强化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使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了统一,推动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乃至组织结构的重组。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使决策层与执行层的沟通更为直接有效,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

4. 提高对下属公司的控制能力

跨国企业下属公司往往地域分布分散,企业总部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现象。企业信息化以后,企业总部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下属公司业务状况,从而大大提高总部对下属公司的控制能力。

5. 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如沃尔玛1969年租用了IBM360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又花费2 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了更大的回报,使沃尔玛雄居世界零售业榜首。

6. 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能

跨国企业管理环节众多,信息量大,上传下达时间长,管理者收集信息所花费时间与用于决策所花费时间相比要多得多,决策效率低下,往往容易贻误战机,而信息系统能够极大地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可以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从而大大提高管理者决策效能。

三、 跨国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同经营模式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不同。

(一)跨国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跨国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有多国模式、全球模式、国际模式和跨国模式。

1. 多国模式——高度分权式模式

其经营重点在于对当地市场的快速响应。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总部下面的绝大多数子公司独立经营或者以非常松散的方式联盟,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个子公司更多地趋向于本土化,但是各个子公司需要将其运作报告送往总部。因而,一方面,子公司能够对不同的本地需求和机遇进行快速的响应,并制定许多决策;另一方面,子公司需要向总部提交大量的报告,以便于总部的监督和控制。

2. 全球模式——高度集权式模式

其经营模式强调效率,企业总部高度集中地控制分布在国外的各个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各个子公司的经营资源完全依赖于总部。这种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其经济性来源于标准的产品设计和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对于高度集中控制的全球性经营模式,广泛的通信和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3. 国际模式——部分分权式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从形式上和多国经营模式类似,他们的区别仅在于企业总部向子公司的权利下放程度不同。部分分权模式是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在新流程创建和新产品推出方面必须依赖于总部,而在其他方面则具有独立决策的权利。

4. 跨国模式——全能式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要求通过企业总部和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合作来整合全球的业务活动,一方面,要保证高度集权的高功效,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对本地市场的快速响应。其难点在于获得全球整合、功效以及创新的同时去实现快速响应本地需求的灵活性。

(二)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针对4种不同经营模式,跨国企业信息化战略也可分为4种:

1. 高度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高度分权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独立运作,是指处在国外的子公司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它们直接从本地的供应商那里获得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处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可能千差万别,企业总部只是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上对子公司制定标准,加以监督和控制,因此,各个子公司之间很难共享信息。

2. 高度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高度集权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总部驱动,是指总部统筹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子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减低系统的开发和运营成本,重点强调信息技术运作的功效。

3. 部分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部分分权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理性协同,该信息化战略要求总公司将控制权交给当地子公司,总部只是试图通过影响力来指导子公司的选择。子公司应该征求总部的建议,总部应该设法协调各子公司,以减少重复开发,鼓励资源的共享。

4. 全能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全能式经营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是集成全球信息技术,因为这种模式要求从企业看到各个子公司的所有经营要共享彼此的信息和其他资源,企业需要为全球提供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该战略下的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来自于全世界各个子公司的数据输入。各子公司需要将其数据标准化,并且和数据中心一致,总部要明确指定诸如订单处理这样的公用系统。

4种跨国企业信息化战略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

在不同的信息技术战略下,跨国企业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活动在应用系统开发、应用系统维护、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获得等方面是不同的。具体比较如表2所示。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7篇

1.为煤炭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煤炭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仅凭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已经难以把控企业发展的大局,保证各项决策的正确性。而开展统计工作,能够通过统计信息揭示更加系统、集中、全面的企业发展状况,为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统计工作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于一体,能够如实反映出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帮助管理者从重视经济数量转向重视经济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帮助煤炭企业认识生产经营规律

统计工作通过获取煤炭企业原始数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编制报表,能够初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要想深入揭示煤炭企业本质特征,摸清楚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就必须通过统计分析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出综合评价。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工作还可以深入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产生原因,帮助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企业统计工作中所搜集的原始资料只是反映了某一项经济活动现象,而通过统计分析与预测,能够认识到经济活动现象的本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规律。

3.帮助煤炭企业明确经济运行方向

在统计工作中,主要包括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两种分析方式。通过对煤炭企业统计数据按照月、季、年进行定期分析预测,能够如实反映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统计工作还能够根据企业既定的管理目标、生产计划以及营销绩效,对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预测,使企业避免出现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盲目投融资的错误决策,稳定企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正确的经济运行方向。

二、强化煤炭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的建议

1.建立统计信息管理平台

煤炭企业要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信息管理效率,实现统计信息高度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加直观、准?_、全面的依据。为此,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建立起统计信息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展管理平台的功能。具体包括:在工作平台上实现煤矿生产统计、安全费用统计、设备购置统计、节能减排统计等各项统计工作的协同开展;对统计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自动生成图表,增强数据的可视性;提供跨区域工作模式,统计人员可随时随地开展统计工作;提高统计信息共享水平,使企业管理层可及时掌握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

2.开发利用统计软件

煤矿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管理时,比较常用的软件包括以下几种:SPSS、SAS、MINITAB等。上述统计软件都具备资料处理功能,软件类型不同,画面的呈现方式有所差别,如有的是文字编辑、有的是试算表。借助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的优点体现在当资料文档建立完毕后,无需进行转入操作,可直接用资料进行分析或处理。但通过实际应用发现一些问题,即只用统计软件进行文档建立,而不使用软件的分析功能,会使软件的作用无法获得充分发挥,不符合经济性的要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对统计软件的开发利用,同时为确保软件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煤矿企业应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资金预算体系加以完善,由于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它所带来的效益并不会在短时期内体现,所以企业应当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可从技术改造项目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系统建设,以此来提升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煤炭企业的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为此,企业应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首先,应对统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认定,确保所有统计人员均持证上岗。其次,企业应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地培训,使其在培训中了解并掌握更多与统计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并对相关技能加以熟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再次,统计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经济理论,熟悉统计数据的网络传输,实现信息共享。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8篇

1.1卷烟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在一个企业中,安全管理是支撑企业的核心,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类似办公OA系统、ERP和EMS等办公系统的建设在不断完善,被广泛采用。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但在卷烟行业中,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和安全管理的融合过程中做得不够完善,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信息化带来的高效率等方面认识不足,因此,加快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1.2原因分析

造成卷烟生产企业管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给卷烟生产安全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忽视了信息化建设。②资金缺乏。卷烟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③技术匮乏。这是制约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必然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具体而言,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大多数卷烟生产企业中,相关专业的人员素质较低,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劣势,进一步制约了卷烟企业的发展。

1.2.2安全信息系统投入风险较大

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调试。在企业中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建成信息系统的必要基础,但由于其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在资金投入时,必然会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

1.2.3安全信息系统建成模式单一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中,模式单一是其弊端,原因是可借鉴的经验和先例较少,且在现行的信息建设平台中,大部分采用了相同的工作方式和运行原理,缺乏新意,创新程度较低,进一步制约了信息安全的发展。

2卷烟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实现卷烟企业长久发展、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卷烟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1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现代烟草业的发展,使卷烟生产更具系统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卷烟的生产效率。在现代卷烟生产中,卷烟行业具有的分散性、时变性和经验性等都是制约卷烟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而信息化是解决卷烟行业中存在问题的有力武器,信息化会渗透到卷烟生产行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改造传统的卷烟生产,从而带动现代烟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2是现代烟草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烟民人群庞大,但因其分散程度较高,因此,必须有效发展烟草物流。烟草行业要想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必然要进一步推动烟草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提高了烟草物流的时效性和连续性,降低了烟草物流的成本,使物流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可在物流的分拣、配送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烟草产业的供应链更加优化,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准确性、时效性。

2.3可有效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信息化可对卷烟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使卷烟行业监管更具效率,提高了卷烟的生产效率。卷烟质量是卷烟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信息化安全信息管理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整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了卷烟行业的安全性,从而确保了卷烟生产的质量。

3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

信息化的首要前提是提高思想认识,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促使更多的资源流入这方面。要提高单位领导的意识,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谁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便能掌握先机,从而获得更多机会,信息的充足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要提高单位职工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与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因此,身为企业的一份子,要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3.2开展人才培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才可有效建立和完善。因此,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加快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步骤之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就要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工作。只有各部门团结一致,才能更快地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第9篇

统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存储与的功能,进而提高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涉及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而建设的最终成果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只是实现企业统计信息化的一种必要手段,其基础是统计管理与运行模式。

2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企业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深入,传统的统计手段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职能的要求。企业通过统计信息化,建立一套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准确、及时的管理,实现了统计工作的高技术化与最优化。

2.2有利于企业提高国际协作能力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间企业的合作更加频繁,这就对我国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国外信息用户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的信息,有利于海外融资,提升了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水平。

3 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相关制度不完善或制度落实不到位

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统计信息化建设都应该属于一个新兴的领域,所以同统计信息化相关的很多方面处于摸索和改进的阶段。在企业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具体的工作没有具体制度的规范,造成了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性。

3.2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影响统计信息化发展

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往往从主观上忽视了对于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而且对信息化人才的作用的认识存在不足。长期制约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相关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的人才。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已经开展了各种培训,但受到培训内容、时间和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3.3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不足

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对于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一些企业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无法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还增加的了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往往忽略了信息管理方面的建设要求。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认识存在误解或者不全面,对于信息技术同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这些都直接制约了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4 统计信息的安全性较差

目前企业建设的统计信息系统,往往并未同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和人力资源等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许多重要的信息会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传递,因此必定存在被截取、篡改和泄漏的风险。所以在互联网环境条件下,信息的安全性已经受到了十分严峻的考验。

4 我国企业实施统计信息化的对策

4.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针对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应当尽快填补相关方面的法律空白,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套网络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准则,为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提供健康的法律环境。此外,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时必然无法脱离网络环境,因此还要加大在网络环境条件下的统计理论、方法、实务的研究力度。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在统计信息化建设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健康的法律环境。

4.2提升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的统计工作从业人员其目前具备的专业知识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时往往是不足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求统计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求其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化知识水平,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为企业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企业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本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从而为本企业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还掌握现代统计手段和管理理论的综合人才,最后实现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

4.3提高企业员工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还要受到国外企业的挑战,在这样的国际市场条件下,企业必须要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提高企业员工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宣传力度,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首先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建设的必要性。同时,在推动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企业的相关领导需要进行全程的组织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