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icu护理理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19 15:45:04

icu护理理念

icu护理理念第1篇

【关键词】ICU谵妄;人文关怀;舒适;护理

ICU 谵妄临床上亦称为 ICU 综合征,主要是由于 ICU 患者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而造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急障碍的疾病[1]。ICU 谵妄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注意力的损害,记忆力、方向感的缺失,以及逻辑思维的混乱等方面。ICU 谵妄会造成患者难以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和后期的康复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可增加患者治疗的死亡率[2]。 因此,预防ICU谵妄的发生及为ICU谵妄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促进康复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综合ICU谵妄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重症医学科发生谵妄的27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43-85岁。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及无致神经系统病变。

1.2 临床表现 ①情感障碍:7患者情绪低落,治疗配合不积极;2例患者沉默不语,对医务人员有恐惧抗拒心理。②行为动作障碍:16例乱喊乱叫,执意下床,强行牵扯引流管道,打人骂人。③谵妄状态:最为多见,有13例患者常有幻觉、躁动或不信任他人等表现。④思维障碍:12例患者均有思维不连贯、表述不清等表现。

1.3 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加强人文关怀护理,除1例因家属情绪异常激动强烈要求出院外,22例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4例经转出普通科室有家属陪护3-5天后精神状态恢复正常。

2 ICU谵妄常见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 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情绪、有无ICU住院经历和疾病反复等均是影响ICU谵妄发生的因素。张晶晶等研究表明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更易发生;老年患者在ICU监护中更易发生本征[3]。

2.2 环境因素因 ICU 内监护环境特殊、无家属陪护、治疗的特殊需要,患者存在社交孤独、沟通不畅、制动、环境陌生、仪器噪声过度、感觉单调或缺失、个人隐私无法保护及每天光线变化的缺乏等[4-5]。肖朝霞等研究表明经历同室患者死亡也是发生ICU谵妄的重要影响原因[6],本组病例中13例在经历了邻床患者抢救死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谵妄,3例有情绪激动哭闹下床,2例表现为极度沉默,忧郁。

2.3 睡眠剥夺 为了监护的需要,病房中几乎白天晚上都灯火通明,导致患者昼夜不分,没有时间概念, ICU 病房持续的光线刺激,常常会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实验证明,睡眠被剥夺 2 ~ 5 d 后,会出现焦虑、多疑、定向力障碍、错觉谵妄等精神症状[7]。

2.4 周燕飞研究表明与家属隔离、信息缺如、及肢体约束等均与综合征的发生有较大的关系[8]。本研究中16例患者有肢体约束史,并因此引发不同程度的抵抗行为。

2.5 护患关系一般 当ICU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时护士和患者沟通交流减少,不能及时满足病人需求,尤其肢体约束等均会导致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情绪对立而加重谵妄。

3 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对人、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与关爱。在医学上,人文关怀具体体现在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人性化医疗卫生服务和患者利益的最大化等方面。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以 “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体现;其特征表现为医护关系的合作性、护患关系的超越性、护士关怀的专业性与患者生命的脆弱性;其范围包括5个要素,即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此5要素共同构成护理人文关怀的复杂系统,且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9]。

3 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ICU谵妄患者中的应用

3.1 实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舒适

3.1.1建立ICU特色评估体系,加强护患沟通 重视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对停留人工气道不能言语沟通的患者,护士采用照片、图片或文字等多种形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所需,耐心做好解释;

3.1.2 加强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参与到心理护理。采用半开放式的探视政策,尤其当患者烦躁不安时,允许家人陪护,能够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增强患者的信心,也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10];对于性格内向或过度紧张的病人,与医生、家属共同制定疾病治疗信息透露的方案,尽量减少对病人造成不良心理冲击。

3.1.3 规范护士行为,树立良好形象。将日常礼仪、交接班规范等现代职业礼仪引入ICU 护理工作,使护士举手投足间体现人文关怀。如亲切的问候、灿烂的微笑、耐心细致的解惑。

3.1.4训练过硬护理技术,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操作之中,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使得各种侵入性操作机会增多,为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或损伤,在强化各种急救技能和急救仪器操作训练的同时,强调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如操作前耐心解释、操作中体现关爱、操作后进行评价[11,12]。

3.1.5 重视全程人文关怀,积极延伸护理服务 为ICU患者提供延伸护理服务,如对转出患者设立回访制度,体现ICU护理人文关怀的全程理念。

3.2 启动人文关怀工程,创建温馨的监护环境,促进生理舒适

3.2.1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晚上情况允许时可适当关掉部分灯,减少灯光刺激造成的失眠;

3.2.2在处置和抢救时,应有人在旁安慰,尽量用屏风或窗帘隔开,保护患者的隐私,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3.2.3在病房内放置时钟,体现时间概念,以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

3.2.4医务人员应避免大声喧哗,各种仪器的声音调至适宜大小,仪器报警时,要沉着稳重、反应敏捷,及时消除报警声音,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3.2.5减轻患者疼痛,保持舒适,正确评估约束的适应症,减少不必要的肢体约束,增加患者舒适度。

4 讨论

ICU谵妄常常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高瑛等[13]研究指出,在对老年ICU患者的监护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减少ICU谵妄的发生并能使ICU谵妄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工作中,重视ICU谵妄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加强学习,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还应扩大知识面,如人文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沟通技巧、扎实熟练的专科操作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舒适!充满信任和关爱的就医环境,预防和减少ICU谵妄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艺. 护理干预对 ICU 谵妄患者影响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0,6( 4) : 3-4.

[2] 郑红,金佳燕.谵妄患者 38 例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 4B) :160.

[3] 张晶晶,张志刚.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ICU谵妄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55-57

[4] Krachman SL,D'Alonzo GE,Criner GJ. Slee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hest,1995,107: 1713 - 1720

[5] 清竹小夜子,上村のり子. ICU 环境を考える - - ICU 症候群を中心に[J]. 看护学志,1982,46: 289 -292

[6] 肖朝霞,吴平.ICU谵妄影响因素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1,2(1):39-40。

[7] 刘化侠. 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与痛苦[J]. 实用护理杂志,2001,(4)52 - 53

[8] 周燕飞.ICU谵妄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及预防[J].护理学报,2011,18(10B):35-37

[9] 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10]石玉兰,廖燕,陈林. ICU 探视制度探讨[J].华西医学,2007,22(4)883.

[11] 高晓红,张三桃.浅谈重症监护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现代临床护理,2008,7(2):52-58

icu护理理念第2篇

[关键词]ICU护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应;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ICU病房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笔者为进一步研究ICU的护理模式,选取了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ICU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结果,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ICU于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41±4.7岁,男性均未大肠癌根治切除术,女性患者均为孕妇。按照随即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服务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关怀

病人入住lCU后,护理人员要将病房的环境、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部分患者会认为自己住进ICU是因为自己病情危机,所以护理人员也要将ICU病房护理的特点告诉患者,消除其心理的不安与焦虑,解除其精神上的紧张,使之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1]。

1.2.2创建舒适病房

ICU病房具有其特殊性,所以病房内的医疗仪器、设备较多,且病房较为封闭。患者在这种环境中容易产生孤独的情绪,这是非常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不要大声说笑,但是心情要放松,从而引导患者情绪走向乐观。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病房的光线要柔和,尽量保持仪器声音低微。根据患者的喜好以及病房的实际情况,可给患者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或者放置一些报刊杂志,从而消除患者心中的孤独感,缓解寂寞。

1.2.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只有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才能发现患者的所需,了解患者的喜好,从而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对于病情不能根治的患者,护士要多与其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于人文关怀,耐心细致的将病情以及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并将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1.2.4护理

根据手术及麻醉方式给患者取最舒适的卧位。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的患者,床板要硬,不能软,在肢体受压部位放置软枕。患者手术后卧位要取平卧位,多活动下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要多于床旁来回走动,帮助患者进一步康复[2]。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护士服务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质量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评价(±s)

组别 例数 护士服务能力 护理满意度(%) 基础护理质量

治疗组 50 93.6±3.9 98 95.6±3.9

对照组 50 84.2±3.4 83 84.7±2.5

3讨论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对生命以及身心健康的终极意义上的尊敬与敬畏,从医学上来看,其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质量,人性化卫生服务,病人无痛或者少痛等。随着医学以及护理学得发展,护理以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将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提高,使患者满意[3]。ICU病房是危重病患病房,所以,在ICU病房中更应该置入人文关怀。

而在传统的ICU病房管理中,护士只看重对病人的抢救以及监测上,从而忽略了病人的心情变化。持续性人文关怀就是要求护士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持续性人文关怀)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护理人员都时刻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且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所需,从而制定护理计划,满足病人的需要。同时,严格的护理模式还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医护人员有爱之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护士服务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质量对比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可以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基灵,刘迪,鲁晓芬.基层医院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2):159~161.

icu护理理念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关怀理念; ICU; 护理质量; 满意度

doi:10.14033/ki.cfmr.2017.12.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76-03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与医院其他病房相比,设备仪器多、患者接受的侵入性操作多,且负性情绪较为明显,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1]。现阶段,在ICU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融入护理关怀理念,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护理关怀理念对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6月,对笔者所在医院108例ICU危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18~68岁,平均(45.24±2.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2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45.31±2.3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理论委员会审批,患者均在知情状态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入住ICU时间超过2 d,能够配合完成护理工作。排除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智力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指导、输液护理、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将护理关怀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具体内容如下:(1)应用关怀理念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ICU病房的环境尽量体现出家庭的温馨及舒适,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舒适,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适当调整监护治疗仪器及呼吸机的声音,尽快处理仪器的警报声,在夜间尽量减少医疗及护理活动,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2)应用关怀理念进行心理及生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要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通俗易通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亲属探视时间,对于情绪较差的患者要主动与其交流,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在生理护理工作中,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变化情况,重视其生理疼痛问题,告知患者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其进行疼痛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能够正确接受;对于疼痛严重患者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减轻其疼痛程度。(3)采用关怀理念进行多样化的沟通。对于采用呼吸机治疗或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因其语言表述受限,可引导其采用手语或纸笔进行表述;在抢救患者或死亡患者时要及时用布帘进行遮挡,防止加重其他患者的心理负担。手、足及头部均活动受限者,要有专人员进行守护,指导患者通过口型、睁眼、闭眼等方式进行消息的传递,以便于开展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ICU监护时间等指标。(1)SAS评分、SDS评分。采用SAS评分、SDS评分对两组研究病例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评价,评分>50分表示患者发生了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2)睡眠质量评分。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分值为0~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3]。(3)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4]。(4)护理满意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舒适度、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及治疗环境等内容,分值为0~100分,其中90分以上(包括90分),表示非常满意;分值为70~89分,表示基本满意;分值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病例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ICU监护时间(2.38±1.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7±1.21)d。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研究病例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39,P

3 讨论

现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采用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作出调整[4]。近几年,“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逐渐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开展,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将护理关怀理念融入到患者护理工作中,在提高t院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同时,可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体现了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满足了现代人们多样化的护理需求[5]。

ICU作为危重症患者聚集的科室,危险因素较多,对医院护理要求也更高。重症监护室患者处于陌生的环境及医疗设备的包围中,再加上重症监护室特殊的陪护制度,意识清醒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紧张、害怕、焦虑、抑郁及焦躁等多种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不利于机体的康复[6]。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将精力放在患者疾病的治疗上,忽略了意识清醒患者的心理变化,不能全面了解患者护理需求,造成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所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夯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重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理舒适度及心理舒适度。人文护理关怀属于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一种,是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后产生的新型护理模式,在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护理[7]。护理关怀的核心内容是关爱与关心,对患者的关爱及关心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是对患者感情上的一种关怀。在护理工作中融入护理关怀理念,不仅能够获取患者信任,还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对医院的陌生感,激发其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增加生理舒适度,减轻疼痛程度,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ICU监护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5.19%(P

综上所述,在ICU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融入护理关怀理念,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蒋争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t药,2013,32(20):139.

[2]隗强,孟晓静,李黎明.浅谈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7):74-75.

[3]张秋兰.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应用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3):111-112.

[4]王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17-18.

[5]马久芳.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72-73.

[6]胡慧.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ICU综合征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9):1801-1802.

icu护理理念第4篇

医院感染是全球医疗机构所面临共同难题,随着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和方法的改变,共同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 的理念和环境被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医院感染控制“零宽容”理念,意味着不再接受最低标准,目标是零感染。ICU作为院感发生的高危科室,总是在风口浪尖上接受种种严峻的考验,因此ICU护理人员院内感染“零宽容”的理念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1 转变观念

把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即不再认可医院感染存在有某一基准发病率,而是要朝“零发病”努力。我们认为每一例院感病例都是不应该发生,可以努力去避免。一旦发生,积极追查原因,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因此前瞻性预防控制比什么都重要,院感工作要防范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医院应该通过讲座、展板、互动、游戏等各种活动形式,宣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来。

2 改革体制

改变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组织护理人员全员培训相关的制度职责,医院感染的质控要从医院感染管理科前移到病房医务人员,把手卫生、消毒技术、隔离技术、无菌技术等基础性的工作融入到医疗行为和医疗护理技术之中,改变工作习惯和行为模式,让全体医院职工和医务人员自觉参与,全员参与,病区感染质量控制中,要求护士长和质控小组人员应用“零度宽容”理念,对工作中的失误、缺陷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依据这个理念,采取护士自查、相互检查的横向检查方法,质控小组人员认真按照自测标准检查,要求全体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定,出现问题对当事人提出批评并在晨会提醒全体人员注意,避免发生类似问题。

3 放弃形式主义切实落实四大措施

3.1 完善制度,督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感染控制制度。并且按照责任,实施严格考核,充分发挥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的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以点带面,把医院感染管理延伸到每位医务人员,使院感工作逐步走上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措施常态化的轨道。

3.2 强化培训,考核职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力度,分批分类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知识讲座。通过宣传培训教育,在全科上下形成重视院感、支持院感、关心院感,认真自觉地落实院感工作的浓厚氛围。

3.3 纳入计划,科学监测。推行和拓展有效的医院感染干预方法,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多重耐药菌控制、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现患率等监测,关注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并且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手卫生指南》,推广“手卫生”理念,开展以手卫生为核心的“感控周”活动,并统计快速手液消耗量进行对照,用事实、法规、指南和监测数据为管理依据,将终末控制改为环节控制。

3.4 分析研究,服务临床。围绕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调查研究,重点关注ICU预防VAP的半卧位、正确的口腔护理、并针对动静脉置管、呼吸机应用、留置导尿等内容,开展质量控制的经验交流,以监测结果服务临床,努力使ICU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共创ICU医院感染“零宽容”出佳绩。

参考文献

[1] 何瑾芳等加强护理管理 共同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

icu护理理念第5篇

[关键词] 人文关怀;ICU护理;应用效果;服务质量

人文关怀理念是对人和人的生命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更加敬畏、关爱和尊重的理念,是在整体临床护理中要以人为本,具有人的价值成为中心理念的护理更高的标准[1]。人文关怀运用在临床护理上表现为人文关怀护理,是护理的重要任务和核心要求。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护士要在自己日常工作中同时给予病患情感上的付出。ICU护理作为特殊的、危重病人的护理,进行人文护理不但能够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也能更好的改善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少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2]。本文对2010年12月到2011年4月的50例ICU患者实行了持续性的人文关怀护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12月到2011年4月的50例ICU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21岁;由于重型的颅脑损伤进入ICU15例,由于脑出血18例,由于复合的外伤9例,由于急性的心肌梗塞3例,由于急性中毒2例,其他原因3例。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1)加强护士的服务理念方面教育,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往的护士比较重视技术层面上的护理,对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到位,对ICU护士进行系统的人文护理学习,了解危重患者的心理,转变护士单纯技术护理的想法,掌握和危重病人沟通的技巧,在语言上、动作上等方面注意患者的感受,尊重患者的人格,用更多的爱来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和患者沟通时要看着患者的眼睛,时常微笑,不说负面语言,尊重每一位患者[3]。

(2)为患者创造更好的、舒适的住院环境。对ICU病房的整体环境进行改造,营造一个温馨、放松的住院环境,转移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例如:被子等用品换着家庭常用花色;病房内的光线柔和,调整患者的角度,让他可以更好的看到不能进病房的家属;对一些病情容许的患者可以给他们阅读一些报纸、杂志等护理细节。

(3)对护士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在患者和家属面前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技术方面动作熟练,操作迅速,让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放心;平时的动作文明,不随意在患者及家属面前打私人电话,嬉戏打闹,在不影响正常技术发挥的前提下,尽量人性化的进行操作,积极和患者沟通,让患者和家属有更好的对治疗有所了解,打消患者的顾虑,每次进入ICU病房脚步要轻,减小仪器发出的噪音,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4)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随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和患者进行沟通,告之病情的恢复情况,告诉病人一些恢复迹象,增强的他的治疗信心,对患者家属将费用清单讲解清楚,告之花费的作用,并根据患者家庭经济情况转告给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治疗、护理方案。对前来探望患者的家属进行解释不能陪床的原因,告之护理手段,让患者家属打消顾虑,配合医院做好护理工作。对不能说话的病人用一些简单的手势、图板等进行沟通,尽量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想法[4]。

1.2.2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在进行人文护理前和人文护理后对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项目分为: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护理管理四项,比较调查情况。

2 结果

将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在ICU护理中后,护士的护理质量、服务能力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明显好于实施前,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一。

3 讨论

ICU的患者大多数为徘徊生死边缘的病危患者,他们比普通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同情、安慰和关心。对ICU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是作为ICU医护人员的必须要重视和持续坚持的问题,特别是护理工作者,在护理中,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对患者的权利加以维护,对患者的人格加以关注,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正常护理和内外环境氛围的营造,也体现在护士本身的素质和人品,是对护理人性化的追求认识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情感,人文护理理念落实到位,才能真正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治疗的信心,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达到提高ICU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本文将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在ICU护理中后,不但明显提高了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还更好的加强了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沟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7-18.

[2]李丽嫦,祝丽珍.沟通卡在ICU暂时性丧失语言能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9,8(6):39-41.

icu护理理念第6篇

方法: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采取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讨论:对ICU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观念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性 人文关怀理念 ICU护理 基础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3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34-01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知识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将护理的重心由护理任务转为患者的具体需求,更加全面地考虑到患者的身心感受。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2例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2例。其中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22岁―85岁,平均46±2.9岁;对照组男性67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24岁―84岁,平均45±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具体的内容为:①营造人文关怀氛围,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氛围,尽量降低医疗器械工作时的声音,光照以及灯照应当柔和,走廊内应适当安装相关的扶手、指示图等,对于病房内的色彩应当适当进行丰富,以削弱病房的冰冷感和严肃感;②尊重和关爱患者,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注意措辞,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动作应当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另外,还应当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为患者更换衣服、擦洗时,逐一进行遮挡,尊重患者的及习惯;③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尊重患者的意愿,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一些舒缓积极的音乐,提供适量的书刊等,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康复锻炼以及营养搭配等。然后由两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评价标准。其中基础护理质量的评分内容包括压疮情况、感染情况、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等内容,评分介于0分―100分之间,分值越高代表基础护理质量越高。护理的满意度划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十分满意以及满意均归为满意。两项评价由患者及家属在护理人员的解说指导下完成。

1.4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处理结果以率(%)的形式来表示,卡方检验,t检验,其中P

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护理观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组中,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5.8±4.1分,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21%,均明显超出了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时刻围绕患者为中心,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往往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并且ICU患者的护理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出现恐惧、孤独、空虚等不良情绪,对于时间、地点等也会出现认知障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多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当及时予以排解开导。护理时动作应当细致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以及被尊重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积极维护患者的隐私以及信仰,注重维护自身的形象,护理工作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另外,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为患者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积极的医疗环境。在做好基础的消毒通风工作的同时,同时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为患者提供患者喜爱的书刊等,总而言之,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尽量丰富护理的内涵,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回归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英.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30)

icu护理理念第7篇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所在科室科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29例ICU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给予观察组30例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ICU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ICU患者(P <0.05)。结论 针对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ICU患者 呼吸功能 护理满意度 肺功能 有效性

Application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ICU Patients

WANG Huan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uhan Hanyang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improving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CU. Methods 59 patients with ICU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9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asic care, and 30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ine nursing c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respiratory frequency,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rat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nd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Carrying out intensive care for ICU patient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breathing disorder,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 ev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word:

refined nursing; ICU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effectiveness;

ICU属于医院收治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患者最为集中的场所,ICU患者由于自身疾病较为严重[1]、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及受损的现象出现,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2-3]。现阶段ICU患者中多数存在呼吸方面的问题,基础的护理措施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针对ICU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促进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4]。为了分析精细化护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我科ICU针对收治的59例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与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2例,年龄21~76岁,平均为(45.52±3.62)岁,其中多发伤患者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6例,重症肺炎患者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其他疾病患者10例;观察组30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2例,年龄20~77岁,平均为(45.50±3.65)岁,其中多发伤患者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8例,重症肺炎患者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29例ICU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主要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给予患者病情变化的护理、对症护理、定期的翻身护理操作、用药护理等基础性的ICU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30例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1)精细化导管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计划等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护理计划,注意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及时检查及管理好患者的导管,避免导管异常现象的出现。此外还要求ICU的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相应的ICU精细化护理培训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基础,最大程度上提高ICU的护理质量。(2)精细化无菌护理:强化护理人员在实施ICU护理过程中的无菌理念,要求其在为ICU患者实施吸痰、注射、导尿等处理过程中严格无菌、及手卫生等,减少感染现象的出现。(3)精细化心理疏导:ICU清醒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状态中,无法及时的见到自己的亲人,加上ICU病房内各项医疗设备等陌生环境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鼓励、支持与安慰,向患者转达家属向其说的话,制定ICU病房的限制式探视制度,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及情感需求,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促使患者能全身心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4)精细化呼吸功能的锻炼:针对ICU清醒患者应及早的实施呼吸功能方面的护理及锻炼,由于大多数ICU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道粘膜出现干燥现象,使得痰液难以咳出,形成呼吸道阻塞现象,不利于患者正常的呼吸。因此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湿化剂加温处理的方式保证患者吸入的气体温度,达到湿化患者痰液及呼吸道黏膜的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多数术后患者由于疼痛会出现不敢呼吸的状态,不利于患者预后。护理人眼可以指导患者仰卧在床上,放松自己的腹肌,缓慢的用鼻子深呼吸。其次是缩唇呼吸,采用坐卧体位利用鼻子吸气,利用缩唇的嘴巴呼气,让气流缓慢的排出口腔,提高气道内压强,增加气泡的通气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等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不适用χ2检验,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所示。

2.2 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

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ICU患者(P<0.05),数据见表2所示。

3 讨论

精细化护理主要是指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重视护理水平的提高[5],对护理文化、服务理念及护理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关联、相互促进、仅仅相扣,整体协调一致构成相应的护理模式,不断的规范及科学护理服务措施[6]。临床报道显示[7],针对ICU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重点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方面进行护理,龚翠苗认为应对ICU患者开展相应的细节化护理。

在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指在通过创建护理文化以转变传统护理观念为先导[8],通过精细化护理的管理对ICU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改进、针对以往护理过程中的不足环节进行相应的改善,深化专科护理内涵[9-10]。本次观察过程中针对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主要通过开展精细化导管护理、精细化无菌护理、精细化心理疏导及精细化呼吸功能的锻炼等多元化的护理措施优化患者的呼吸功能[11],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促进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减少由于长时间应用呼吸机呼吸导致的呼吸障碍及感染现象,提高ICU护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12-13]。通过精细化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上增进护患沟通,减少护理过程中差错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ICU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及早日康复[14]。本研究显示,实施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相对于实施基础性护理的对照组ICU患者来说明显更优,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ICU患者;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ICU患者;且观察组ICU患者护理后的ICU住院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患者,说明在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这一结果与周月红等[15]在针对ICU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中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

表1 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例(%)]  

表2 两组ICU患者护理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对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邹凤.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3):245-246.

[2]文英花.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1例中的应用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35(3):96-97.

[3]胡立莎.护理精细化管理在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5(20):111-112.

[4]符蓉.研究护理精细化管理在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17(1):45-46.

[5]刘玉英,江珊娜.有创动脉监测配合精细化优质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11(9):85-87.

[6]薛倩茹.精细化优质护理对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8):133-135.

[7]龚翠苗.对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细节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20(23):128-130.

[8]张杉杉.华生人性关怀理论的细节护理干预在急诊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7,26(11):11-13.

[9]曾丽清,陈遂华,莫川川,等.细节思维护理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内科,2018,13(6):114-115.

[10]徐月红.护理精细化管理在ICU的感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6,6(5):242-243.

[11]欧红梅,张琳,喻斌.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30(14):55-56.

[12]黎艳,唐芳华,钟小红,等.运用Maslow需要理论探讨ICU意识清醒患者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2(2):99-102.

[13]陈金妹,杨学琼.人性化护理服务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30-31.

icu护理理念第8篇

[关键词] ICU;回访;护理满意度;体会

ICU是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科室。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需要,提高护理满意度,我科实行了对ICU病情平稳转科的病人进行回访及护理满意度测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ICU病情平稳转科的患者194例。男112例,女82例;年龄19-88岁;在ICU治疗时间为2~66d。

1.2回访内容及方法

一般在患者转出ICU病房后的2~5d内,由护士长或年资较高的护师对患者进行回访。鼓励安慰患者,关心患者目前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活动、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促进其早日康复。了解患者在ICU的感受,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最后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通过反馈,指导和改进今后工作。

2.结果

对ICU护士护理服务态度表示满意190例,占97.9%;对ICU护士护理技术表示满意191例,占98.5%。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仪器噪声较大;邻床位的病人干扰;夜间的灯光要求;延长探视时间等。

3.反馈意见处理

3.1首先组织科室质控组成员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出具体改进措施。

3.2对于护理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向护理部和院方汇报,争取尽快解决。

4.体会

4.1有利于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回访有助于围绕患者需求改进护理工作,护理管理者可以从中得到真实全面的反馈意见,了解到ICU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及时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4.2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回访制度的建立充分展现了ICU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1]。通过回访,ICU护士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要有较强的沟通技巧。这就要求回访护士必须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医学心理学、伦理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有交流的技巧和勇气。

4.3化解矛盾、减少纠纷,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建立:通过回访能及时发现病人的不满情绪和纠纷苗头,并通过认真倾听、赔礼道歉等,使病人的不满情绪得到足够的释放和宣泄,化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和重视,拉近了护患关系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2]。

4.4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回访中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和家属解决护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既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又树立了科室的自我形象,从而使我们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ICU回访工作延伸了ICU护理服务的内涵,拓宽了护患沟通的渠道,不仅可以加强医患、护患关系的融洽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并有利于对ICU的工作质量起到反馈作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icu护理理念第9篇

关键词ICU;噪音污染;干预;现状;展望

ICU为重病人集中治疗的场所, 由于在有限的密闭空间内聚集了大量的动力机械,各种操作频率高,人员密度较大 ,这些因素使ICU 的噪音较普通房大,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正常人昼夜暴露在声强不能超过45dB 较为适宜,当噪音超过60dB,环境产生的干扰就会使人烦躁不安[1] 。现就ICU噪音污染与护理干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噪音的概念

医学上噪音的概念是指能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不适的一切声音。强度常用分贝 (dB ) 来表示。国际噪音协会

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 45dB , 夜间噪音应低于 20d B[2 ] 。

2ICU噪音污染现状

2.1ICU噪音来源

监护抢救仪器工作的声音、负压吸引声、工作人员走路和交谈声、病人的或咳嗽声以及金属物品的意外碰撞声。

2.2噪音的测定方法

以dB - A 为分级单位,40dB~80dB 属中等声响,80dB~100dB 属重度声响。ICU 是一个危重病人和高新监护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的地方,噪音的产生不可避免。根据shapiro 等对ICU 常规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分贝进行测定[3] ,监护议60dB~78dB ,呼吸机60dB~76dB ,负压吸痰78dB ,病人60dB~70dB ,电话铃响73 dB ,走路60 dB~70dB ,工作人员交谈60dB~72dB ,各种金属物品碰撞80 dB。

2.3ICU 的噪音污染对病人的影响

2.3.1对病人睡眠的影响

根据文献的调查结果显示[4]:大多数医院的ICU ,白天的平均噪音达70 dB ,夜间也达45 dB 以上,严重超出国际噪音协会规定的标准。强烈的噪音可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病人的痛感觉加剧,更严重影响睡眠[ 5] 。Gabor等报道ICU病人和健康人相比,前者更易受到噪音的影响而使睡眠质量更差[6] 。研究证实,由于睡眠质量差,可导致病人免疫力下降,引起其他系统功能异常等严重后果[7-9] 。对ICU 的危重病人来说,这样的环境不但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反而会对他们脆弱的生命构成威胁。

2.3.2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是指病人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0-12] 。关于该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在国际上引起普遍重视。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2~3 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症,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 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12] 。病人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动作障碍、智能障碍和失眠(夜不眠、昼浅眠)、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Ampelas等在2002年研究报道在引起ICU综合征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ICU环境的噪音,因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内,不仅使病人睡眠受到严重影响,还可使病人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11] 。

2.4ICU 的噪音污染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2.4.1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可令人产生烦躁情绪,干扰工作和休息,妨碍注意力集中,产生不愉。噪声也可加重工作人员的紧张、忧虑、愤怒、疲劳、困惑等消极情绪,减少精力充沛等积极因素[ 13]不利于护理人员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特别是ICU护理人员长期在ICU高噪声的环境下,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易出现烦躁、失眠、工作效率低等现象[14-15]。

2.4.2易引发差错事故

噪音引起的应激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 并且意外的、不可控制的来自设备或其他方面的噪声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状态欠佳, 如记忆力不足、判断力变差、敏感性降低、较差的人际关系和情绪低落, 有人称之为“ 衰竭综合征”( burnoutsyndrome) [16] , 而引发差错事故的发生。

3对ICU噪音污染采取的护理干预

3.1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和降低噪音的分贝

医护人员在使用各种仪器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放置仪器时尽量避免靠近患者的头部。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各种监护参数的高、低限报警值[17] , 并将报警音量调到最小, 可将暂时不用的设备关掉。

3.2加强ICU工作人员的噪音管理意识

要求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 走路轻, 移物轻, 开、关门轻, 操作轻。避免治疗车、金属物品等碰撞发出的声音。可安装闭门器以控制关门速度, 使关门的声音消失[18]。

3.3促进病人睡眠

国内外在如何促进病人睡眠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并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方法促进病人的睡眠,但经证实的对促进ICU病人睡眠有效的方法有:① 通过减少噪音营造一个安静的外环境;②音乐疗法;③治疗性抚触;④ 按摩;⑤ 放松疗法等[19] 。以上一些方法ICU护士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后才能实施。

3.4做好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 加强沟通, 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恐惧、寂寞感。

3.5ICU医护人员的保护

注重对ICU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也是补充体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较好的做法[20] 。

4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ICU噪音污染而引发的对病人和工作人员的身心损害作了大量研究,人们为减少这种污染也做了不懈的努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们医疗体制的改革,对于ICU往往还是比较重视ICU的硬件建设,而忽视对于ICU环境的管理,忽视对病人和工作人员的人性化关爱。所以,需要医院管理者、建筑设计者乃至仪器设备制造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关注和重视ICU噪声污染因素 ,通过控制和管理确实可以有效改善的。

参考文献

[1]Balogh D、Kittiner E、Benzer A,et a l . Noise in the ICU[J]. Intensive Care Med,1993,19(6) 343 ~346.

[2]钟就娣、辛明珠、张小萍. ICU噪音对危重病人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J ] . 护理研究 , 2005 , 19 (1 ) : 141 - 142 .

[3]刘晓玲. 手术室噪音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探讨[J] . 实用护理杂志,2000 ,16 (9) :45.

[4]张倩. ICU 高技术应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J] . 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2) :57.

[5]张云娟. ICU 监护仪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J] . 中外实用医学杂志,2003 ,5 :48.

[6]Gabor J1r,Cooper AB.Contribution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 to sleep disrup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5):708―715.

[7]Freedman NS、Gazendam J.Abnormal sleep/wake cycles and the efect of environmental noise on sleep disrup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Respir Crlt Care Med,2001,163(2):45l一457.

[8]Freedman NS、Kotzer N.Patient perception of sleep quality and etiology of sleep disruption in the intensive cage uni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9,159(4):1155―1162.

[9]Schwab RJ.Disturbances of slee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Clin,1994,10(4):681―694.

[10]郭军.ICU综合征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5):219.

[11]Ampelas JF、Pochard F.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Encephale,2002,28(3):191~199.

[12]Justic M.Does“ICU psychosis”really exist?[J].Crit Care,Nurse,2000,20(3):28―37.

[13]赵一鸣、张淑珍. 噪声引起神经衰弱核心成分的初步研究[ J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5, 13 (6) : 3402341.

[14]移华芳. 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J ]. 交通医学,2003, 12 (1) : 113.

[15]赵亚洗. ICU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J ].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 2004, 19 (2) : 88.

[16]魏继承译.手术室及ICU 环境的噪声污染.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6, 17( 5) :311- 312.

[17]于静. 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维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A) :56- 57.

[18]黄小梅、李晓惠、邹慧芳, 等.质量控制小组对病房噪音的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B) :65- 66.

[19]Richards K,Nagel C.Us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to promote sleep in critically ill atients[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3,15(3):329~340.

[20]魏金平、孙艳美.加拿大ST.PAUL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管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