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8 16:11:35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增加,并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其单位总资产中占比日趋较重,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计量、入账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转变。目前,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事业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达到规定标准,且使用时间为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若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相似物资,则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核算。通常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既来自于国家和社会,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其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将国家分拨、社会捐赠或来源于其他方面的固定资产,用于公共事业的建设上,从而为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国家拥有所有权、支配权,而事业单位则具有占有权、使用权,并且政府要进行分层监管。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又与企业固定资产之间的差异化较为明显,通常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服务于经营管理、产品的生产、劳务的提供等,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无偿的、公共的、非营利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制度比较缺乏,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相应的规范支撑。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较为缺乏,又或者虽然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导致其不能有效的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有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从而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作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有些事业单位还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其监督制度还不健全。一是虽然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部门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如激励、考核、监督等,但这些部门的权力始终受到影响限制,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监督达不到较好的效果。二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权力分离较为明显,以至于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再加上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其考核体系还不健全,从而使得事业单位不能发挥监督制约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三是从国家层面上看,事业单位监督其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目前事业单位监督的重点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事业单位在购置与配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其监督权利极为缺乏,从而常常发生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与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综上,事业单位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最终使得固定资产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并且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记录不规范

首先,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设起购入的相关资料档案,使得入账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一些固定资产不能够有效的入账;其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符合其固定资产总账,主要原因在于有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固定资产明细帐或者是设立的不完整,从而会使得在固定资产审验的过程中,不能辨别其是否完整、真实;再次,事业单位没有及时记录相应的会计信息,如没有及时记录调入、捐赠、更新、维修等产生的资产,没有及时调整报废和处置的资产,没有及时结算和入账建造的固定资产等。最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使得会计信息不准确,以至于不能确切的反馈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使得难以对其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四)事业单位配置固定资产的方法不合理

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还缺乏相应的综合管理机制。各个单位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沟通,使得各个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流动性不强、调配较少、利用不平衡的问题,最终导致事业单位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首先,其单位领导应该应做好带头作用,不断地进行观念的革新,引导单位员工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强化大家爱护资产、保护资产的意识;其次,单位领导人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快速采取有效的对策,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另外,单位领导人还应加大对固定资产宣传的力度,不仅要积极的组织好资产管理工作,保障其工作能顺利开展,还要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时的沟通,从而使得资产管理者能够实时的将资产管理信息反馈于单位领导,从而有利于加强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不仅能够使得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得到进一步的明确,还能够限制资产的损耗范围,并且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与此同时,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实时的评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防范风险工作,以降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三)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的力度

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的力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监督固定资产的购置、配置过程;另一方面,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审计与管控固定资产,及时的找出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违规固定资产惩处的力度,并将其缴获的资产全部上缴于财政部门;与此同时,单位各部门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并将其责权落实到相应管理人身上,加强监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重视评估绩效工作的作用;另外,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监督的质量,还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其管理过程。

(四)创新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建设会计信息系统

首先,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其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要做好新获得固定资产资料的明细、固定资产变动信息的记录,以及在固定资产报废时,要及时注销该固定资产信息资料,以确保其账目符合实际情况;其次,事业单位加强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可对单位管理运行过程中变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同时可促进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有效管理各类数据资源的目的,从而确保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另外,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责任意识,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账务的完整准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这些不足的地方,是影响制约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笔者提出,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明确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应该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力度,并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以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希望通过文章分析,能为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出有益共享。

参考文献:

[1]谢忠东.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2,03:15

[2]董立新.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134

[3]区长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3:228-230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的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不完善,尤其是制度上的欠缺。首先是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许多事业单位还只是存在与“重钱轻物”的管理方式,在这种传统观念的指导下,事业单位还只是将资金作为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位置,却忽视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也就严重忽视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真正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机制还不完善,在管理上还有许多漏洞,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购置、验收、清查和报废的体系,在采购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还没有明确的制定,同时也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做保障;而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进行清查和保管,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或是有物无账的情况,在财务管理中,账目中固定资产的记录管理十分混乱。

2.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对于固定资产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会计分录,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是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流失十分严重。一是目前许多的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而是按照原始价值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的时间的损耗中不能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在购置后只是把全部的支出列为当期的指出,反映的只是原始的价值,这样在财务核算时就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二是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中,处置随意和不规范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严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为了改善单位的工作环境就投入较多资金,花费较大的成本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维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原有的资产主体得到增加,但是这些事业单位却并没有把维修费用作为费用,却并没有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增加。

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不比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严格的与财务管理相挂钩,造成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使得单位损失严重。这些脱节存在在许多方面,为事业单位带来了许多的潜在亏损。一是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十分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保费处理,一些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映是存在的,但在实际中改固定资产已经报废了,这就使得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亏损的风险;二是有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却没有真正的办理报废的手续,使得报废的固定资产时间拖的很久,不断增加的金额导致了财务的亏损;三是上下级之间固定资产管理的脱节,一些事业单位上级调入、捐赠或是报废固定资产时,没有通过财务部门,这样就造成了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在转移中的流失和损失严重。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好固定资产的财务与实物管理,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要做好处理,上级购置固定资产时要严格按照程序经过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账目处理;完善固定资产的维修保费制度,做到有人负责,有人上报,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要严格通过制度指定到人做好固定资产的财务账目处理;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将报废的固定资产从账目中修改,做到账实相符,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及时性。其次,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些相关的具体制度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实现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固定资产的有效和科学的管理,做到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报废各个流程都有人负责,并且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实施。

2.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对于资产的核算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改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也是势在必行,要不断改革传统核算方法的弊端,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在核算制度上的完善,要改变以往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方式,相反要每年或是每季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账实不符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以减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失。二是事业单位要有成本和效率的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售,要实行竞价或是招标出售,这样以实现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避免固定资产的价值损失。三是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的有效核算,做到固定资产真实的反映,实现账实相符,就要不断的提高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降低人员在固定资产中的风险。

3.加大固定资产核查的监督力度。事业单位提供的低公共服务的产品,这就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好固定资产的核查监督力度。因此,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的规范化、一体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审查工作,在购置、增减、租赁上都要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这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加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以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柳林,柳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2]胡雅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02).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措施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它的技术水平和数量多少,标志一个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水平。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它的技术水平和数量多少,标志一个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水平。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科学合理管理好固定资产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率,实现保值和增值,增强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固定资产管理好坏足以决定了事业单位整体资产管理水平。不少单位只重视流动资产的管理,而往往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与费用支出不能准确划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取消了金额性认定标准,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由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模糊,而一个会计年度认定难以准确界定,如果对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利润考核,完全可以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资产与费用之间进行调节,从而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而税法在对两者的区分标准上比会计核算中的规定更加明确和直观,除了会计和税收均确认为当期费用以及均确定为资本性支出外。

(二)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相符

不少事业单位或者单位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混乱,责、权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没有很好的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导致丢失或者损坏报废的固定资产仍然长期挂账,也没有及进进行账务处理。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未记入固定资产账,而从成本费用中直接支出,不利于准确核算成本,影响单位利润。固定资产报废手续不健全,导致了还有价值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地收回残值。

2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监督与管理。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配合,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招标定购、保管使用、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直至退出本单位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核算管理。明确落实好各部门的责任人,及其管理负责的财务清单。

(2)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及时办理在建工程转固

对大项工程应配备专职工程会计,准确核算在建工程项目,工程完工时应成立由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的专业"解包小组"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对固定资产及其分类、存放地点、建筑安装、工程决算、财务结算等与固定资产划分、管理、使用相当熟悉的人员,准确的对在建工程进行解包核算,合理确定固定资产入账项目及价值。

(3)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电算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各部门设备的使用或变动的监管力度。要与时俱进逐步采用计算机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既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4)完善定期抽查盘点制度

建立健全定期抽查、盘点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整、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重要举措。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底要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由公司领导、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组成盘点工作小组。全面地对资产进行一次清理、抽查和盘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以确保年度决算的真实。摸清家底,将固定资产进行详细摸查,将需报废资产、在用资产和闲置资产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总,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聂雪艳. 加强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 .资本运营,2009(4): 93-94.

[2]祝燕明. 浅谈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J].会计之友,2008(1):64.

[3]苗晓云.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02~203.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2006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随后,也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置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对资产管理越来越高度重视。其中,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同样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层对固定资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有些单位在管理机构上不健全,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许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造成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不能真实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只有总值,没有记载资产数量和金额的明细。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管理使用人员权责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约束,在资产配置、领用、调拨、报废等问题上不能按相关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平时资产的流向无人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建立一套与之配合的奖罚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同个人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管好管坏都是一个样,没有激励体制,造成管理松懈。

3、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资产价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用原值计算入账,不计提折旧。而现在使用的很多固定资产,例如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等,更新淘汰快,由于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反映,造成账面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另外,会计核算上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例如有些资产购置年代比较久远,由于各种原因实物早已不存在但仍长期挂账,一些已报废资产已不能使用但未及时进行报废审批仍在挂账,导致账面资产虚增,账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

4、 管理人员素质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有待提高。有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资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落后,不实用,无法跟踪资产的使用情况,不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造成资产管理形同虚设。

二、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 提高认识,首先通过学习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强化钱物并重的观念,既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又注重固定资产在使用和价值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在购置、使用、处置、清查等各方面的程序,建立各项制度。在购置上,要本着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节约增效的原则,做好各项调研工作,对于重要的资产、价值较大的资产购置要写出可行报告,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做到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配备有标准可依。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中,建立分级管理模式,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总额,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按部门分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使用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各部门设立兼职资产管理员,能够落实到人的资产落实到每个人。使用部门在办理固定资产领用、调拨、报废等手续时,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资产增减变更情况。制订固定资产淘汰标准,统一资产的报废标准和办理程序。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密切配合,每年度终了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对已达使用年限需报废或毁损等需处理的资产,按照2006年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规定的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处理后,调整账目,确保账卡、账实、账账相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对现存资产的管理,分析存量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管理情况,对那些不需用或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采取有效措施,在各部门间调配使用,或进行出租出售,盘活存量资产,防止资产的积压闲置,使各项资产在单位中发挥最大效能。对调离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因调整岗位而离职的人员,要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离职离任检查,由本人到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配合,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管理体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对由个人管理的资产,落实到具体人员,并且定期检查责任的执行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将单位每年的年终考核和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资产管理中做得好,资产发挥了应有效用的给予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和人为出现毁坏等情况的予以处罚,做到奖惩分明,责任明确,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资产的监督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保证购置计划的编制与审批、固定资产的验收与款项的支付、资产处置申请与审批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加强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在固定资产采购上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分开等有关制度,对于金额较大的资产的购置的研究要集体决策,实行公开招标,平等竞争,对国家规定的需通过政府采购的资产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另一方面的监督重点是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对严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各项规定并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责任。

4、 切实提高财会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各项知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各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运用该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能够把各责任中心也就是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连接起来,信息互通,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在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条形码管理,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扫描,一项资产与一个条形码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总之,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定要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生产资料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探计》;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全面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有数量和使用情况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存在在用、未用之分,未用的固定资产还存在闲置、借出、损坏、丢失等情况。本文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许多事业单位在投资建设办公楼、车库、购置公务车辆等,不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基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迟迟不做工程决算,财会人员不按有关规定对新建的固定资产估价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单位购置车辆只列支出,不入固定资产账,转手卖出后,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严重。

(二)账外资产现象普遍。账外资产是指没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没入单位财务账的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需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一些事业单位对购置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但价值较小的桌椅板凳、图书、陈列品等或上级拨付的资产,不入固定资产账,形成账外资产。还有部分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既未计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账,也未在本单位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卡,随意使用和处置。

(三)固定资产管理松散。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有的单位虽然能够将固定资产入帐,但长期不盘点,一经盘点,多数账实不符。有些单位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长期堆放在仓库里,或是到处乱扔乱放,无人管理,也不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报废,长期挂在账上,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违规采购和处置固定资产。有些事业单位在新增固定资产采购时,没有政府采购办公室下达的采购计划,也没有通过采购中心购买。事业单位出售、转让、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处置,应按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处置固定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个别单位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除此之外的车辆、办公设备等国有资产处置均未严格履行程序。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的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按现行制度规定?修购基金提取时列为“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而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也将购置费列为支出,这将导致支出的严重虚增,使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落实监管措施,是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事业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应当加强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要对资产要实行统一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分类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入账。逐步健全采购、验收、出入库、保管、领用、维修、报废制度,对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明确责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落实。

(二)强化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维修管理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使用单位和使用人要对固定资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使用登记、细心维护、妥善保管。同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租、出借、变卖、抵押、报损、报废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进行财务处理,要制定严密、详细的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和办法,防止单位和个人随意处置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鉴于事业单位目前账外固定资产问题的普遍性,地方政府应联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定期安排固定资产清查核实,按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实施方案,明确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范围及工作目标、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清查工作时间节点要求,彻底查清账外固定资产底数,然后按制度规定登记造册,评估入账,纳入固定资产。做到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明确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有权力、责任以及行政的、经济的处罚条款。今后再发生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并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工作稳步推进;要动态跟踪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务实高效;要按照工作方案的时间节点,抓好责任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有效的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明确责任边界,优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分工协作,做好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特别是构建财务管理人员自律、外部审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财务管理人员自律,就是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加强自律意识,有针对性地、经常地开展廉政自律教育,使每一位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和个人利益,能够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外部审计,就是充分发挥监察部门以及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要求。严格财务开支审批授权,建立预警机制,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社会监督,就是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防止暗箱操作。要建立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和管理的社会举报制度和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执行部门要定期将固定资产采购程序、分配结果、管理情况等在全行公布,使固定资产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理,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意识,明确单位准确及时完整登记固定资产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资产来源渠道和方式,确定资产登记入账依据。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清晰有序、资料完整。

参考文献:

[1]范娟.浅析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0.03.

[2]严英.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1.12.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0引言。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其主要特点为:①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②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③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

1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重投资,轻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吃“大锅饭”的问题,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同时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

1.2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尚没有反映,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财务账上。不少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有多少心中无数,虽经多次清查仍摸不清家底,前清后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1.3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1.4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把事业性质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无偿地供经营单位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有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实体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使得经济实体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受益的流失。

2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共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固。

定资产管理必须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清产核资,对所有家底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2.1.1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本单位全部固定a资产的原价:①在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等原始资料;②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③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并及时注销其卡片。

2.1.2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①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②与各科室、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

2.1.3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①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②保证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③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填报。

2.2规范操作、统一程序、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落到实处。

2.2.1设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图第一步: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上报计划交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二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并汇总报领导研究。第三步:领导研究决定后,由使用部门编制预算。第四步: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第五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和处置结果交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7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属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2006年国家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公布了《行政单位国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它们的出台,表明了我国国有资产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足以看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大了管理的力度。为此探讨事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意义重大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家底不清

虽然我国前几年进行了资产清查,但很多单位没有从根本上摸清家底,特别是固定资产,有些数字不够准确,加之日常核算和管理水平有限,存在着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对应收款项疏于管理而长期挂账;资产产权不清,办公用房已使用多年而没有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等。造成资产不实和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如有些资产使用多年,早已损失、报废,而财务没有及时进行财务处理。

(二)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就行政事业性单位的领导来说,主要表现为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由于吃的是“财政饭”,因此,对于如何管好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就比较淡薄,在思想认识上“重进轻出”、“重资金,轻实物”,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这是造成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与市场的调节机制之间尚未有机结合,资产使用的职责机制、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缺乏,许多该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处置。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各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向财政要钱,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造成资产的低效使用;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效能及运转效率。同时,一些使用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使购置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甚至长期被闲置。如有的单位购置的计算机,因技术淘汰周期快,使用不久就闲置不用;与此同时,却有不少单位买不起足够设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用上存在的“苦乐不均”和无力把闲置资产“盘活”的状况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重复购置、国家拨付的行政事业经费不敷需要的重要原因。

(四)管理体制不顺

第一轮机构改革,将原国有资产管理局撤消,行政单位相关管理职能并入财政部。第二轮机构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依法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监管,虽然国务院文件明确划分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限,但在执行中一些地方存在着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管理体制始终不顺,一直没有解决好由谁管理、如何管理等问题,导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现了真空。此外,很多行政单位内部没有设置资产管理机构,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分离,造成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导和协调。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的固定资产法制建设

以立法的形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制定执法细则,进行科学、严密的规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权责统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建设购置、管理目标、占有使用、职责范围、转让处置、违法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以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地方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

(二)强化相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财政部颁布的两个《办法》是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法律依据,它确定了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财政部门加强以下工作:

1、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认真搞好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台账,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以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管理。

2、充分发挥内设机构如预算、控办、采购办的职能作用,主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程序来加强源头管理。

3、适时与各单位签订国有资产责任状,并由他们负责将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一分解到科室,量化到人。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观念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领导要亲自抓,把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配备专职的资产管理队伍,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资产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财政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者的责任,加强对各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情况的监督,以便全面杜绝管理漏洞。此外,社会舆论、新闻媒介等要加大对国资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扎实有效地管理国有资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刚刚结束的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和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各自的管理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要编制从资产配置、使用、评估、处置等“入口”到“出口”全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细化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总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提高认识,不断摸索,总结以前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吸取教训,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将资产管理工作应做得扎实,做得细致。

参考文献:

1、屈茂辉.中国国有资产法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2、刘同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5).

3、张咏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交通财会,2005(11).

4、钱秦之,张彦文.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3).

5、李小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3).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 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综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向来都是重现金资产管理,轻实物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的现象。资产不安全、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长时间不办理报废手续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提折旧,单位往往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不能正常使用了,甚至不维修就扔在一边,自此便无人问津;而单位也不清点、不办理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时间一长,这些暂时不用的固定资产要么损坏严重,要么已无从查找,甚至是被擅自处理。这样不仅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的价值大于实物价值,财务人员还无从调整账务,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账卡、账实不相符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登记固定资产时过于粗略,登记固定资产时,只登记价格和品牌,不登记具体型号、存放地点、使用人等详细信息,导致账上的资产难以和实物资产及卡片一一对应。报废固定资产时,随便在账上选择相应数量的同类固定资产,这样操作的结果,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和实物、卡片相脱节。

(三)已损坏资产的处理不当

部分固定资产由于频繁使用,在未达到报废年限就已经无法使用,或者使用的维修成本过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单位的处理方式,是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搁置起来,等到了报废年限再办理报废手续。而搁置的固定资产由于疏于管理,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四)批量购入资产的不当处置

批量购入的固定资产,诸如办公桌椅类,在登记卡片时,一批次购入的相同的多个固定资产往往会集中做在一张卡片内。当这批次中的部分资产无法使用时,很多单位会因为不能报废整张卡片的资产而不及时报废已无法使用的资产,而过久的闲置也加大了资产流失的风险。

(五)资产缺乏正常的维护

固定资产使用中不注重维护,导致资产使用年限不长却已存在很多问题,维修成本高,使用效率低。

(六)存在账外资产

盘盈、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存在账外资产,账面不能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且存在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

(七)对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的清查盘点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员配置、部门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多数都没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也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八)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数是由财务部门兼管,由于财务方面本身事务较多,财务人员还得腾出精力来处理固定资产的业务,不仅要及时登账,还要做资产卡片,贴资产标签,购置、处置、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也很耗时耗力,因此难以将固定资产基础工作做到细致。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管理方法

针对不良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努力寻找多种管理方法,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以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具体做法参考如下:

(一)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实物量配置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规定,按照保障需要、节俭实用的原则,从严控制资产的配备。更新购置固定资产,要严格遵循财政部门规定的实物量配置标准。单位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一直闲置而不办理相应的报废审批手续,再行购置固定资产时,必将大大超过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量配置标准,没有合理的理由,单位负责人以及财政部门都应不予同意继续采购,从而避免了闲置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的现象。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制作

固定资产入账的同时,单位应制作电子的固定资产卡片,内容不仅要包括资产的品牌、型号、价格、存放地点等详细信息,还要上传固定资产的照片、发票等相关附件,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卡片还需要录入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使用人员等信息,使用人员等因为工作岗位变动而调整时,要办理移交、监交的手续,同时变更卡片中的相关信息。单位要根据卡片上的编号做固定资产标签,贴于固定资产的显著位置,便于迅速辨认资产,确保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所需处置的固定资产和账面资产的一一对应,使账上资产和实物资产、卡片始终保持一致。

(三)及时报废无法使用的资产

固定资产由于使用频繁而损坏,不能继续使用;或是虽然可以使用,但维修成本过大,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报废还尚未达到规定的年限,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让资产维修单位出具已经无法使用的证明,并由单位资产负责人审核后,递交财政部门审核,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避免了资产长时间闲置而导致资产流失或被擅自处理。

(四)正确拆分资产卡片

批量购入的资产登记在一张卡片中,其中部分资产无法使用时,应该及时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根据报废资产的金额进行资产卡片的拆分,将此批次中尚在使用的资产留存在资产卡片中,确保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一致。固定资产的卡片原则上还是应当一物一卡,因此要尽量做到每张卡片上的固定资产数量为“1”。

(五)加强固定资产及时维修与保养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实施不同的维修、保养的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损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单位可以和维修单位签订维护协议,让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卡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卡片数量核对相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处理,由管理人员核实后办理相关手续,禁止擅自处置固定资产,否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得到单位负责人的重视与认可,并建立起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

(八)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财务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做到自觉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到爱岗敬业,尽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种事情,认真细致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同时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财务司.农业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答[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版.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9篇

一、执行制度过程中的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1997年7月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实行。

(一)不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

固定资产是使用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它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现行固定资产购建时的核算方法是:借:经费(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这种典型的政府会计收付实现制下的核算方法,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统收统支管理的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变革,事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支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则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是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一方面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经济发展的原因而发生了价值减损,另一方面也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后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补偿,是产品成本的一个部分。无论如何,从前者来说,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真实变化情况。

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是单位资产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商誉等。其基本特征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甚至带来经济利益;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时,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将取得的无形资产一次摊销,直接计入事业支出,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按现有制度规定,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核算无形资产时,只是通过借记、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最终转入“事业支出”,当期“无形资产”账户余额为零,作为资产组成部分的无形资产也就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其存在。由于会计报表和账户未列示无形资产状况,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单位而言,不利于单位内部对这些无形资产的控制、监督管理;就国家而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事业单位对于使用预算拨款购置的固定资产、自置的固定资产以及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当设立登记簿专门登记,为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保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清查盘点制度。但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没有固定资产卡片登记,有的已经不能使用,但在账上反映的却是固定资产原值,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特别是大批购进的图书资料等,书已经不知去向了,但却在账上却反映着大量的固定资产。

购建后,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和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这些环节也极易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合资、转让、租赁过程中,由于对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评估不准确,使两类资产的流失严重。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有几百亿元的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也相当严重,因此,加强对两类资产的管理和风险防范已成当务之急。一是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两类资产的管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明晰其产权关系,明确管理部门,并采取一系列维护、修理、改造等措施,使国有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同时采取相应的充实、改进、优化措施,努力延长无形资产的生命周期等综合措施。二是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我国加入WTO后,在国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上必须与国际接轨,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国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之前,必须按资产规模等级经过国际或国内权威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规定未经权威机构评估的国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得进行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流失风险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要求。

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要求

(一)要适应预算管理的要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要适应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将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货币耗费反映在相关资金来源所对应的支出科目中。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规定,不能满足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如购买为事业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时,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到一次性摊销时才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说明列支不及时。再如,购买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时,只作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的会计分录,接受益期摊销时,才将受益部分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经营损益的核算要求,但不能满足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

(二)要适应长期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具有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性的特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为事业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规定,不能满足这一特点。如制度规定为事业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应一次摊销,摊销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一次摊销后,无形资产就没有了账存余额,一年换一次账簿后,无形资产就失去了财务控制,极易造成侵权和流失。

(三)要适应长期资产价值逐渐减少的特点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为事业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的核算没有反映价值逐渐减少这一特点。如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为事业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没有按期摊销。这样,就夸大了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

(四)要适应事业性活动和经营性活动对会计核算的不同要求

事业性活动是事业单位从事的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事业性活动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体现预算管理的要求。经营性活动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性业务,经营活动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是要进行成本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要适应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计缴所得税的要求。因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应按为事业活动服务还是为经营活动服务,将长期资产分开,并且要求在会计核算中能反映为事业活动服务的长期资产与为经营活动服务的长期资产相互转移的经济业务。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没有体现这一要求。

三、改进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建议增设“累计折旧”、“无形基金”和“无形资产摊销”三个会计科目。“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基金”减少的价值或“固定资产”减少的价值。在核算为事业单位活动服务的固定资产时,“累计折旧”与“固定资金”之和等于“固定资产”。在核算为经营活动服务的固定资产时,“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减少并转入“经营支出”的价值。“无形基金”是净资产科目,核算为事业单位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的净值,类似于“固定基金”科目。“无形资产摊”科目核算“无形基金”减少的价值或“无形资产”减少的价值,在核算为事业单位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时,“无形资产摊销”与“无形基金”之和等于“无形资产”,在核算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无形资产时,“无形资产摊销”科目核算“无形资产”减少并转入“经营支出”的价值,该科目类似于“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的分录模式如下:

(一)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预算

1、购入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会计核算

借:事业支出/专用基金/专款支出(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固定基金(无形基金)

2、按月计提折旧、摊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基金(无形基金)

贷: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年终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固定基金和无形资产基金账面余额相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基金账面余额时,应提取减值准备,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与计提折旧和摊销无形资产基金的会计分录相同,会计实务中可将12月份计提折旧、摊销无形资产基金与年终计提减值准备经济业务合并处理。

3、变卖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金额、如为支付数为贷方)

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按已计提数)

固定基金(无形基金)(按剩余净值)

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固定资产倒挤差额,也可为贷方)

贷: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原值)

(二)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

1、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数)

2、按月计提折旧、摊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借:经营支出――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年终将可收回金额与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净值相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净值时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与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分录相同,实务中可与12月份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经济业务合并处理。

3、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借方为实际收到金额、如为贷方余额为处置时实际支付金额)

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按已计提数)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际入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