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绿色建筑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4 11:52:20

绿色建筑分析

绿色建筑分析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可行性

Abstract: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ld's green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is regress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green building" . Green building is a broad concept; green does not mean high cost. This paper analysis incremental cost and economic profit in operation of green building compared with ordinary building, so as to raise awareness of feasibility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cost; profit;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绿色建筑基本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含了三点,一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目前,我国国内绿色建筑的评价主要是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为依据,广东省在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已于2011 年7 月15 日起颁布实施。

2 广州地铁运营指挥中心创建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2.1 创建绿色建筑符合广州地铁绿色形象。

广州地铁一贯以来践行“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运营指挥中心园区创建绿色建筑内涵与以上理念非常吻合,创建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广州地铁的绿色形象。

2.2 具有较高的宣传效应,提高地铁品牌价值提升,对地铁物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项目所处地为广州新城市规划“东移”轴和“南移”轴的过渡地带。琶洲地区将发展成为商业居住生活功能的RBD 型、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目前琶洲尚未有建筑创建绿色建筑,本项目力争成为琶洲首位、高等级的绿色建筑,将具有极大的社会宣传效益,有利于提升地铁品牌价值,为广州其他地铁物业创建绿色建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3 为工作人员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本项目创建绿色建筑,将提高工作人员的舒适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4 减少运营成本。

绿色建筑相比普通建筑会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高效的系统设备、节能灯具和控制系统和智能楼宇化控制系统将大大降低项目运营中的费用。

3 投资收益分析

3.1 投资成本

指挥中心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若整个园区以创建三星绿色建筑为目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需要增加或改进10个项目,所需增加建设投资如下:

表3.1指挥中心园区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投资

3.2 运营陈本

运营成本包括设施的维修维护费、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费用估算如下:

表3.2绿色建筑运营费用

3.3 财务成本

按照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方法,假设贷款期限为15 年,对整个园区均以三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创建目标的投资总额5610 万元借款有以下还本付息计划表:

表3.3还本付息计划表

统计得到,本项目15 年的利息总额为3408万元,折合每年利息为227 万元。

3.4 经济效益

3.4.1节能量估算

园区总建筑面积为22.7 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13.5 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6 万平方米,公寓面积3.6 万平方米。参考 2009 年全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耗状况的统计结果,其中非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83kwh/m2,商场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138kwh/ m2,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37 kwh/m2。三星级绿色建筑预计节能率达到 60%的标准, 则园区内绿色建筑的节能量为405 万 Kwh,按照商业用电电费为1.2 元/Kwh,每年节约电费:486 万元。

3.4.2绿色建筑物业价值增加费用估算

根据调查统计,有64%的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商业议题,有92%的人表示在选址时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愿意为绿色办公空间支付更高租金的受访者占比为50%,有31%的企业高管将员工工作效率和健康列为其可持续发展关注项目的首位,有11%的企业高管将雇员满意度列为最重要因素。

根据相关经验统计数据,保守估计三星绿色建筑写字楼相比同地段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将增加8%。本项目物业价值增量体现在出租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租金的相对增长。

本项目出租的写字楼面积共为6.6 万平方米,其中运营指挥中心大厦的出租部分面积约为2.4 万,写字楼4.2 万,参考琶洲办公楼的保利世贸E 座的租金为100 元/平方·月,假定园区内办公楼的出租率为80%。园区的绿色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增量费用为:[6.6 万平方×100 元/平方·月×12 月]×0.8×0.08=506 万/年。

3.5 投资收益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本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运营过程中的设施设备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在收益方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列出不同等级绿色建筑投资分析见表3.5。

表3.5 投资收益分析表

4 小结

本项目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建设投资5610万元,仅考虑节电的经济效益和物业价值增加,投资回收期为9.8年。投资回收期较短,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绿色建筑分析第2篇

1建筑绿色生产力的三大支柱

绿色认证体系、行业/流程经验和强大的集成化系统技术平台是建筑绿色生产力的三大支柱。(1)各国针对当地实情,建立了多种不同的绿色认证体系。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绿色建筑标识GBL和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是当前两大主流评价体系,此外,其他认证体系还包括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法国的HQE以及澳大利亚NABERS等。尽管各绿色认证体系细则及侧重有所区别,但都是按照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及室内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建筑物的绿色建设及运营提出要求。LEED对建筑物的类型区分较细(分新建建筑NC、既有建筑EB、商业装修CI、建筑结构CS、住宅Homes等);中国GBL更是将运营管理单独作为一大类,区分了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以绿色认证体系作为建设绿色生产力框架可全面地指导建设者,确保建设全过程对绿色目标的定位及衡量。(2)绿色认证体系框架虽然完整,但是并未细分具体行业特点,也未考虑到各个具体项目的特殊性及项目中的协调细则。传统项目往往缺乏统一的项目核心工作组,按照专业(如结构、装潢、机械、电气等)细分后,由不同的单位负责框架设计、初步设计、招投标、深化设计、建设执行及运营维护等。专业之间的理解差异以及项目进程中不同单位的不连续性构成了各个执行孤岛,导致原始建设目标和整体框架无法落实。建筑绿色生产力的第二大支柱就是建立一个由行业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负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绿色认证体系框架对目标建筑进行绿色定位规划,并作为统一接口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建设,甚至参与运营指导,以弥补传统项目建设流程横向以及纵向的孤岛间隙。(3)绿色建筑中的绿色环保及节能增效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被动式是指建设过程中一旦采用相应的方法、技术或材料,则相应的绿色环保或节能增效效果就可以持续发挥,如场地规划、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主动式是所采用的技术需要根据相应使用条件及工况动态调节,相应的效能才能得以发挥,如电机变频、照明调光、空调优化控制策略等。为了充分发挥主动式技术的效能,同时对整个绿色建筑的实际表现得以监控和持续改进,智能化系统平台不可或缺。对建筑物中的可再生能源、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关键电力系统等进行智能监控,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协同工作;在运维过程中,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物的实际表现性能进行评估、分析,进而制定改进策略或改造方案,实现建筑物性能的持续改进,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强大的集成化系统技术平台。

2施耐德电气武汉总部办公大楼建筑绿色生产力实施过程

施耐德电气武汉总部办公大楼(以下简称办公大楼)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光谷大道金融港内,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10321m2,可容纳办公人员约323人。承租该建筑时,建筑主体结构及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由金融港园区统一供给)已经完成,施耐德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照明系统、内部装修、数据中心、弱电系统及能源监控系统等。为保证办公楼建成后的绿色目标(健康环保、节能降耗、作为公司内部培训基地及客户展示中心),该项目引入了系统架构师及绿色建筑认证团队对整个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及协调。项目规划阶段首先由绿色建筑认证团队对建筑进行绿色评估,确定绿色目标(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及分数预估,认证目标确定为LEEDCI金级认证)。接下来由绿色认证团队及架构师一同对达到绿色认证所需的不确定数据进行可行性及投入产出比分析,必要时引入各子系统专家提供支持。为真正达到持续节能增效的目的,架构师同时还会对未来主动节能增效技术和策略进行规划。绿色目标明确后项目进入设计阶段,架构师首先按区域对系统功能进行设计,如办公区域照明、遮阳、空调等如何根据占用状态、温湿度、照度条件以及不同时间段等进行控制和联动?物业人员将如何监视和控制这些设备?哪些信息需要被收集以便日后进行分析和优化等。此阶段暂不将功能分到各子系统以达到一体化设计的目的,避免不同专业间的功能重叠和遗漏。功能设计完成后再由架构师和各子系统专家一同探讨功能的实现技术方式(由哪个系统通过什么样的形势实现)以及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方式(网络架构、实现成本、可靠性及响应实时性等),最后形成优化方案进入各子系统设计阶段。这个设计过程可能会由于成本、实施难度、稳定性等因素往复多次,同时绿色认证团队也需要对各种设计进行审核,保证绿色认证要点的落实。实施阶段由前期的绿色认证及架构师主导,逐渐转向项目经理主导。各子系统专家在项目经理的协调下对现场安装进行指导,负责相关系统的单体调试及系统间的联调。架构师此时主要是对项目实施进行架构上的指导,并控制必要的变更,保证设计的内容真正落实。绿色认证团队则收集各种绿色认证所需的资料,并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汇总和提交。办公大楼的项目实施进程及各主要角色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图1所示。

3施耐德电气武汉办公大楼建筑绿色生产力亮点及收益

绿色建筑分析第3篇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发展 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绿色建筑的定义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目标是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主要体现在节能高效、舒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出现标志着生态建筑学正式诞生。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随后,在美国、香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提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

国外在绿色建筑理念上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示范和实践。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环境楼(Environmental Building)为21世纪的办公建筑提供了一个绿色建筑样板。该大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m2,其设计新颖,环境健康舒适,不仅提供了低能耗舒适健康的办公场所,而且还有用作评定各种新颖绿色建筑技术的大规模实验设施。该大楼最大限度利用日光,南面采用活动式外百页窗,减少阳光直接射入,既控制眩光又让日光进入,并可外视景观。采用自然通风,尽量减少使用风机。采用新颖的空腔楼板使建筑物空间布局灵活,又不会阻挡天然通风的通路。顶层屋面板外露,避免使用空调。白天屋面板吸热,夜晚通风冷却。埋置在地板下的管道利用地下水进一步帮助冷却,安装综合有效的智能照明系统,可自动补偿到日光水准,各灯分开控制。建筑物各系统运作均采用计算机最新集成技术自动控制,用户可对灯、百页窗、窗和加热系统的自控装置进行摇控,从而对局部环境拥有较高程度的控制。环境建筑配备47m2建筑用太阳能薄膜非晶硅电池,为建筑物提供无污染电力。该建筑还使用了8万块再生砖;老建筑的96%均加以再生产或再循环利用;使用了再生红木拼花地板;90%的现浇混凝土使用再循环利用骨料;水泥拌合料中使用磨细粒状高炉矿渣;取自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木材;使用了低水量冲洗的便器;使用了对环境无害的涂料和清漆。

我国的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管理与评估工作的研究也是刚刚开始,目前已有的评估工具最新的有国家建设部于2005年10月出台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为《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提供评价标准的于2006年6月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在绿色建筑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1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根据《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显示,截至到2011年底,我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

二、绿色建筑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的特性往往体现在一些细节上,这样,绿色建筑的设计就尤为重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从如下方面出发:

(一)以合理的设计达到建筑建造的节约。在建造的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节约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例如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另外还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长宽比和朝向,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也对建筑材料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例如,太阳能的利用:设计太阳能住宅,最简单的光电效应可以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利用这个原理硅太阳能电池广泛应用在计算器、收音机、汽车上,此外,太阳能热水器的设置也可以很好的将太阳的热能很好的收集利用。风能的利用:例如利用风力发电,通过独立运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向一户或几户提供电力,它用蓄电池蓄能,以保证无风时的用电。

(三)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环保型材料主要分为:1.基本无毒无害型。如石膏、滑石粉、砂石、木材、某些天然石材等。2.低毒、低排放型、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险的装饰材料。如甲醛释放量较低、达到国家标准的大芯板、胶合板、纤维板等。

环保装饰材料主要有:1.环保地材:植草路面砖是各色多孔铺路产品中的一种,采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制成。2.环保墙材:新型加气混凝土砌砖,可用木工工具切割成型,用一层薄沙浆砌筑,表面用特殊拉毛浆粉面,具有阻热蓄能效果。3.环保墙饰:草墙纸、麻墙纸、纱绸墙布等产品,具有保湿、驱虫、保健等多种功能。4.环保管材:塑料金属复合管,是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中间为铝,兼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而且不生锈,无污染。5.环保漆料:生物乳胶漆。 6.环保照明:。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利用高效、安全、优质的照明电器产品,以达到节约电能、保护环境为目的。

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建筑施工现场减少对场地的干扰,减少对绿色植物的破坏,减少噪音,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水资源的利用等等。从而实现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消减污染,满足环境需求,最终实现绿色施工体系。

在许多情况下,建造和清除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比重较大;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而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则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绿色施工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实施绿色施工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经济: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但是,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例如,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毋庸置疑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虽然其初始投资成本高要比传统建筑高5%~10%,投资回报一般需要较长时间,但是从长远出发能带给生产者一定的收益,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了环境,为后代和同代人了节约了能源。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在当前形势下是势在必行的。

结束语: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前瞻产业研究.《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绿色建筑分析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1]。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的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际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有机结合,因此,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 建筑节能

国家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及规定,其最重要的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建筑节能措施,使建筑物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

1.1 优化建筑设计

对建筑物能耗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建筑物和外界的热量,自然通风和采光水平[2]。建筑体型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节能设计。科学的建筑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要求及建筑美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建筑物的体型系数,控制窗墙比。

1.2 采用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技术

围护结构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首要问题。一些材料,在外部条件的变化下,可以在任何时候改变其物理性质,保持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而降低能耗的目的。主要相关产品:墙体保温、隔热,屋面保温、隔热,外窗和玻璃幕墙的热物理性能,外遮阳设备。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3]。

采用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建筑,好像在外墙上穿上了“棉袄”,屋顶上戴了“帽子”,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

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外窗和玻璃幕墙、玻璃金属幕墙、玻璃砖幕墙、加金属构件的综合幕墙等透光型护结构在建筑外立面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4]。由于其在保温、隔热、采光和吸收太阳光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使其成为影响建筑耗能的重要因素。可有效降低长波辐射、增强保温的低辐射Low-E玻璃与玻璃夹层充惰性气体和断热窗框、断热式玻璃幕墙技术可以使外窗的传热系数(U值)从传统的单玻外窗的5.5W/(rn2•k),降到1.5W/(In2•k)以下,从而使透光型护结构的热损失接近非透光型围护结构。、

开发和推广上述先进技术,可使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到冬季10W/m2的水平,仅为目前采暖能耗的1/3,空调能耗可以显著下降。

1.3 运用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它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能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应提倡在建筑中广泛应用。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可以用太阳能提供热水、取暖及制冷[5]。此外,利用透射式采光机采集阳光,再通过光纤传导将太阳光引进建筑内提供照明。

风力发电系统、以沼气为燃料的微型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利用地温地热能的热泵系统,高层建筑电梯下降时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将有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创新及发展。

1.4 利用自然采光通风

向阳原则:利用阳光(日照)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有效途径,同时阳光又是人类生行、健康和卫生的必需条件,因此节能建筑首先要遵循“向阳”要求。

通风原则:节能建筑在满足冬季采暖要求同时必须兼顾夏季致凉问题,即尽量不用常规能源消耗而利用自然提供的条件达到室内创造凉爽目的的方法,建筑致凉最古老、最合理的方法就是争取良好通风,即利用夜间凉爽的通风使室内热惰件材料降温[6]。

遮阳原则:遮阳是建筑防止过多的夏季太阳辐射达到致凉目的的有效措施,绿化遮阳、建筑遮阳、地貌遮阳是常用的措施。

2 建筑节水

2.1 降低供水管道的漏水率。

2.2 推广节水型洁具,减少用水量。

2.3 中水的循环使用。

2.4 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排除长距离调水。

2.5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及洗车等。

3 建筑节材

3.1 采用轻质高强新型建材,减轻建筑物自重,推广轻型建筑结构。

3.2 构件模块化,工业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便于快速清洁施工并使建筑垃圾最小化。

3.3 循环再生材料的利用,如再生橡胶,再生玻璃,再生纤维制品等。

3.4 加固已有建筑,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或装修期限,以此节约能源及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5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3.6 使用可再生性、本土化及易得到的建筑构件及材料。

4 建筑节地

4.1 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保持紧凑型的开发模式将成为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特色。

4.2 进一步减少粘土砖对耕地的占用。

4.3 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自然地貌、资源及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

绿色建筑是将人们生理上、精神上的现状和其理想状态结合起来,是一个完全整体的设计,一个包含先进技术的工具。绿色建筑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上的创造。绿色设计远远超过能量得失的平衡,自然采光、通风等因素,它多方面不断向外扩展。绿色设计力图使人类与自然亲密地结合,它必须是无害的,能再生和积累。绿色设计能带来丰富的能源、供水和食物,创造健康、安宁和美。

参考文献:

[1]胡敏. 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陈捷. 探讨绿色可持续性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J]. 山西建筑, 2010,(11) .

[3]王晓银. 绿色建筑及其设计浅谈[J]. 科技风, 2009,(01) .

[4]王进军.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2) .

绿色建筑分析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green buildings, analyzes its connot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绿色建筑,绿色观念已经受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是应运而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国建筑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设计,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艰辛的,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只有健康有序的才能再生,绿色建筑作为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基本上包括四个特征,第一节约资源,第二利用可再生资源,第三材料循环再利用和再生,第四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是四个基本的原则。我们国家公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把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绿色建筑评估规定的定义,显然“四节一环保”是构建绿色建筑的核心体系,是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根本发展方向。

1 绿色建筑定义

当环境问题危及国计民生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反省自己在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现在国际社会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活动,更被时代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中,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除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 绿色建筑的特征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2.1 建筑本身、其耗能大大降低。

2.2 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

2.3 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筑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不断完善,建筑师也可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即基于对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考虑,如何将城市景观环境建筑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建筑形态与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可持续性或生态在这里并不只是时髦的词语和概念,它们在建筑上的实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与资金支持上的;是严谨科学与建筑师创造力相结合的产物;走向真正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建筑的实践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

4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

4.1 围护结构的设计

设计复合墙体,采用新型保湿隔热、蓄热功能的墙体材料及复合化应用材料,高效热辐射材料和密闭材料等。做好内外保温体系。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代替单层玻璃,降低门窗热耗。对于屋顶保温,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水泥珍珠岩、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温屋面。

4.2 合理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

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大厦夏季提供冷源等。

4.3 充分考虑建筑场地

选址里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储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设备的依赖,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4.4 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如在建筑周围布置植被,水面等以改善局部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内部能耗的目的,设计出低耗能建筑。

4.5 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尽可能用无污染、对人体建筑健康影响较小的,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6 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作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例如,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等技术。

4.7 推进既有建筑的改造

我国既有建筑规模很大,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为加快建筑及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升级,对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了重中之重。对旧建筑尽量进行拆除而不是炸毁,尽量回收利用一些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对旧建筑进行改建,与新建绿色建筑相比,潜力更大,取得效果更快。

4.8 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而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5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不足

5.1 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仍没有达成广泛的深入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而且多数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倡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未将绿色建筑与节约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相联系。

5.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在绿色建筑物的绿色设计、循环能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设计,绿化配置等技术上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发。

6 结语

文章系统的阐述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绿色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绿色建筑行之有效的节能设计,有助于把握其发展方向,促进绿色建筑的科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参阅《建筑创作》, 08/2007;

[2] 参阅《建筑学报》, 02-12/2006;

绿色建筑分析第6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理论意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一定的工程周期范围内,通过使用最佳的能源利用方式,实现对建筑材料、施工环境、健康利他的最有效发挥。通过绿色建筑管理的实施,提高环境和建筑的和谐发展,提高人居的适宜度。这里所讲的一定工程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的选址、建筑项目的规划、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等等。绿色建筑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将建筑对周围环境污染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建筑工程绿色管理是由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出来的,绿色施工管理作为我国节能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实现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施工管理指的是: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结合科学的管理策略,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材料的使用率,增加建筑工程的实效性,以更少的投入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中落实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策略

2.1加强建筑施工中的能源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能源主要有电、煤炭、液化气、柴油等等,煤炭和天然气等主要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食堂做饭、冬季取暖、给混凝土石料搅拌进行水加温等方面。电在施工现场是必须的能源,主要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施工现场照明用电两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的是汽油或者柴油为能源。从建筑工程绿色环保的范畴来分析,要节约能源,降低能源使用带来的污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1在建筑工程机械选型时候,要使用技术先进,能耗相对低的设备来施工。

2.1.2在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施工周期长的建筑工程,要少用或者不用能耗大的建筑机械。

2.1.3要做好建筑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的科学设计和管理,降低设备无负荷运行的时间。要加强建筑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按照不同的建筑施工区域,来选用不同的能源,要尽量多的选用清洁能源。做好建筑施工现场能源节约的专人负责制,定期做好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以更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建筑施工能源管理的绿色化。

2.2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墙体节能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我们对砌块墙体的气密性和保温性进行全面的考虑,要更多的使用密度小的墙体材料,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使用。为了有效的实现墙体的节能,在实际的施工中多用复合型墙体,例如内保温、外保温、夹芯复合墙体等。

综合考虑热桥的影响,对于内保温复合墙体,在我们国家已经限制使用。系统的从墙体节能来讲,外墙的保温效果要远远的好于内墙。因此,复合墙体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墙体多采用空心砖,不能使用断裂、不完整的空心砖来施工,而且在整个砖的预留位置比实际砖的尺寸小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外部堆砌的手段,来完成新砖的堆砌。在建筑节能墙体施工的时候,要加强施工的日常管理,空心砖的堆砌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控制好每块砖的标准位置。整个墙体的节能效果,与其粉刷开裂、墙体渗漏、墙体热值等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建筑施工的时候,要全面的分析影响墙体保温的因素,科学合理的提高墙体节能的效果。建筑工程墙体施工的质量,主要是由砂浆的质量、砌块的质量决定的。因此,需要加强墙体施工的日常管理,不断的提升砌块的质量,做好每个砌块受力的分析,强化重点位置的管理和控制。

2.3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门窗安装管理

绿色建筑门窗的节能施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升门窗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施工管理,必须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切要根据图纸的设计来施工,在门窗施工的时候,要全面的考虑门窗的密封性能。做好空气渗透等指标的分析,科学的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施工以前要做好气密性试验,在门窗安装好以后,要通过密封操作,在门窗的框部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位置,使用高分子聚合物对缝隙做填补处理。但是对于传热系数的控制,有时候不能有效满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采用弹性材料,进行缝隙的密封设置。门窗的隔热保温效果一定要做到位,绿色建筑的门窗施工当中,充分考虑门窗的防火隔热性能,一般可考虑防火隔热型材料,如石棉板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最大程度上降低门窗发生形变的几率,最好采用复合材料型的门窗。

对温度阻尼区进行科学的设置,温度阻尼区作为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意义上讲,温度阻尼区指的中间层,温度阻尼区的目的是将室内与室外进行有效的隔绝,使得内外空气不能连通,实现更好的保温作用。在北方建筑施工中,防风斗的使用与温度阻尼区的目的是相同的,通过隔绝室内外空气,有效的实现保温的目的。

2.4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污染的控制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建筑机械产生的各种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不同施工阶段所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不同,产生的噪音也就不同。土石方施工的时候,更多的使用各种运输车辆、大型机械设备等,所以噪音多由这些设备和车辆产生的;在进行打桩的时候,打桩机和混凝土搅拌机产生噪音,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噪音污染。建筑结构施工的时候,噪音产生于多个方面,型号不同的施工机械,能够产生不同频率的噪音。这些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污染,都对建筑施工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给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便。因此,要在绿色施工的指导下,加强对建筑工程噪音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首先要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对于容易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设备,要远离人群,如果不能有效的避免,要加强隔音措施的实施;要淘汰掉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陈旧施工设备,由于这些设备产生较大的噪音,如果一定要使用,那么要进行消声处理,降低噪音污染的程度。要通过在建筑施工现场,安装噪音检测仪器,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做出监控。

2.5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的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和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绿色建筑成为实现能源节约,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途径。在以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领域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和制约。相关的研究和统计表明,我国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就高达几万吨。因此,如何解决建筑垃圾问题,成为绿色施工道路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建筑垃圾处理的时候,我们要从建筑节能角度考虑,降低源头垃圾产生的数量。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更多的采用节能降耗的新型建筑材料完成施工;垃圾在处理的时候,要做好建筑垃圾的分类和集中,将里面能够再生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和利用,例如建筑垃圾中的废电线、钢筋等金属的回收,就可以将其通过再加工,制造不同规格的钢材,各种废木板可以回收制造不同规格的人造板材等。

绿色建筑分析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环保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随着人类环保节能意识地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热门。绿色建筑是指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住宅,所以一般又称其为环境共生建筑。

1 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1)节能特征。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想方设法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并防止污染。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最好的能够降低80%。(2)环保特征。合理使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绿色建筑强调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一直到建造、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都要对地球负责,对全人类负责,所以建筑理念是全面的。(3)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一般建筑采用的商品化的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

2 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2.1 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分析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设计者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住宅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所以在缺水地区,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绿色住宅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

2.2 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对于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2.1 基地气候的适应性与节能

我国建筑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各个区域气候条件差别非常大,要求在北方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是冬季保温防寒,南方主要是夏季隔热通风,而中间则是冬冷夏热地区,考虑隔热通风防潮,兼顾冬季保温,但仅靠空调改善热环境,能源消耗大。因此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各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风等自然因素,最大化利用区域气候的潜在优势。

2.2.2 基地选址与节能

建设的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平地和山坡上,这是建筑节能、提高采暖效率的先决条件。同时建筑选址应尽量远离交通主干道,避免噪声污染。如果建在噪声声源处,应有绿化隔声带等保护措施。

1) 建筑朝向。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建筑应在最佳建筑朝向范围内选择。由于不同朝向上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比较大,因此建筑规划时要考虑合理的朝向。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冬季争取较多日照,夏季避免过多日照,建立自然采光系统,并有利于形成自然通风。但特定朝向的选择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选择时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范围。研究表明住宅的节能朝向偏角在15°之内时,都属于好朝向。当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时不能均处于最佳或适宜朝向时,可增加一些补偿措施来改善,如在西向设置进深较大的阳台,减少西窗面积,设遮阳设施等。

2) 日照间距和建筑密度。一定的日照间距是建筑充分得热的前提。日照间距是指一年中冬至日,满足北向底层房间获得日照时南北房之间的外墙间距。在实际设计中不宜只为满足日照间距而选择不利朝向,牺牲日照质量,必须研究在保证节能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密度。在规划布局中适当调整建筑朝向,调节建筑布局和外形均可达到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建筑密度,如利用斜向日照将北侧错台式、正南向行列式布置改为交叉错排行列式布置。

3) 绿化遮阳。绿化遮阳是防止夏季过热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最理想的基地遮阳。绿化率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不低于40%,人均公共绿地大于2,硬质景观面积小于绿地总面积的20%,并保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和空间。最理想的基地遮阳植物是落叶乔木,场地设计时,宜种植高大乔木为停车场、人行道、广场等提供遮阳。绿化方式除了地面种植外,还有墙面、屋顶、阳台、窗台甚至室内都可绿化,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设置渗水地面。

2.2.3 体型设计与节能

节能建筑的形态要求体型系数小,冬季日辐射得热多,同时对避寒风有利。具体选择节能体型时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当地冬季气温、日照辐射量与照度、建筑朝向和局部风环境状况等等,因此体型设计需权衡建筑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优化组合各影响因素才能确定。

1) 控制体型系数。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接触室外大气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研究表明,体形系数在0.3的基础上每增加0.01,能耗约增加2.5%。因此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我国建筑规范规定:多层居住建筑的体型系数不能超过0.35,大于0.35时则需要用增加围护结构热阻来进行节能设计。

一般控制体型系数的方法有:加大建筑体量,增加长度与进深;体型变化尽可能少,尽量规整;设置合理的层数和层高;单独的点式建筑尽可能少用或尽量拼接以减少外墙面。

2) 风向和体型设计。当严冬的寒风直吹建筑物的护结构时,可使房间的暖气温度大幅度下降。为了尽量减少风压力对房间气温的影响,应使建筑物的外轮廓设计尽量避免与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发生正交。所以规划朝向应与夏季主导风向形成一个角度,最好控制在30°~60°之间。

3使建筑长寿多适

3.1选用耐久性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3.2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例如,设计两所住宅建筑,在材料和工艺都相同的情况下,设计者采用不同户型的话,一种自适应性又差,可能在巧年后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无法改造只有拆除重建,而另一所由于可以灵活变换户型而得到更长时间的使用,相比之下,在相同的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中耗费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比前者要少很多。

绿色建筑分析第8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分析;解决策略

1 绿色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必要性

1.1 绿色建筑设计在当前的应用现状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土地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绿色建筑设计运用推广的必要性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即是在建筑设计中植入绿色环保的和谐理念,进行环保建设、节能建设。这种响应国家政策的建设理念不仅能够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助于企业提高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采用环保设计理念还是企业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人性化考虑,尤其是在人们的健康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绿色建筑追求的是运用健康的材料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房地产建筑行业中植入绿色建筑理念,尤其是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是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有效途径。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建设中最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绝不能盲目模仿照搬其他设计。地区和地区之间不仅地形与地质构造不同,气候也有所差异。由于地形和地质构造的限制,使得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在布局、面积、高度等方面都会大相径庭。再结合气候差异和其他地域条件,绿色设计应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面积。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2 满足绿色建筑最根本的功能需求

绿色建筑的最根本需求就是要保证使用者的健康。节约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以牺牲使用者的健康为前提条件。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绿色材料,减少环境的污染。目前,有很多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性能高、材耗低、耐久性好等优点,很值得选择。材料的选用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无论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都会在一定程度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设计者将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

2.3 重视优化环境

建筑物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建筑过程中,除了要尽量去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应做到尽可能的优化环境,以追求最佳的环境效益。采用多种绿化方式,如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将花、草、乔木、灌木进行合理配置等。总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合理利用地形,绿化环境,降低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原则。

3 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其他值得注意的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虽然是重点,但是我们不能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节约和环保上去,而是应该重视建筑的整体设计。由于绿色建筑的性能和成本直接受到建筑整体设计的影响,因此建筑的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风俗、文化以及经济水平能够等多种因素。绝对不能盲目效仿某些优秀的绿色建筑设计,不能盲目引进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设计而不顾全整体。不能顾全整体的绿色设计是很难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因地制宜;适合当地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以近年的经济水平为基础,切勿奢侈铺张;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建筑的整体等。在绿色建筑理念中的防止垃圾污染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防止垃圾污染呢?其中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设立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箱的垃圾处理系统;食物垃圾处理和非食品式垃圾箱的垃圾处理系统;在建筑中设立中央吸尘系统,也可以减少了普通家用吸尘器的能源浪费和二次扬尘污染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还应具有其灵活性,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提前预想到用户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设计的建筑应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改造。同时,设计师还可利用灵活性设计,既能减少建筑的材料消耗、能源浪费、环境污染,提高建筑整体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4.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策略

4.1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

绿色建筑是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即遵循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间里也会觉得很凉快。徽派建筑大多为两层结构,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热层,建筑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5度之多。徽派建筑的地窑是把季节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然后用温差为建筑取暖或降温,达到节能的效果。

4.2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4.3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尽量使用再生资源。尽可能采取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采用生态技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保证室内通风、日照条件良好。

5. 结语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信息所.多伦多的“绿色住宅”[A].建设科技动态,2006,(9818).

绿色建筑分析第9篇

关键词:低碳生态规划;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1 引言

“低碳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热门课题。“低碳(low carbon)”是一个外来词,即把降低碳排放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作为一种节能概念,“低碳”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引导作用值得提倡;而“生态”在中文语境中更能表达发展模式上的用意。中国传统语境下对于生态的理解与西方语境下生态的含义是有所差别的,我们强调的生态是指“生命所处的适当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动态化的生命进步过程,强调“整体生存”,而小是纯粹的技术性概念。低碳生态规划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介,采用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出宏观层而、战略层而的关键策略,在区域、城市或街区规划中通过整介土地、产业、交通、能源、资源、环境、社会等低碳生态策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低碳生态区规划和绿色建筑两个层而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也形成了各自的指标体系。但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建设最基本的单元,无法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之间形成自接的对应关系。两套指标体系之间如何对接,如何在整个规划设计流程中得以落实,还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自点。本文从规划、设计、管理的角度进行探索,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介,将绿色建筑向更宏观的尺度延伸,与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相关联,建立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2 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制定的总体思路

2.1指标体系与低碳生态规划、绿色建筑的关系解析

低碳生态城市策略、详细规划板块和建筑设计板块的相互对应是紧密、小可分割的。比如,低碳生态城市策略在交通板块提倡大力发展非机动车交通,与详细规划板块的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和建筑设计板块的建筑、景观环境有密切联系,需要在规划层而采用小尺度街区计,创造人行、自行车出行友好的城市尺度,并保证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筑层而,控制建筑到公交站点的距离,并提供舒适的非机动车通行环境,从而逐步落实低碳生态城市策略。低碳生态城市策略在绿化板块和建筑板块的理念,更加需要从详细规划的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而逐步向建筑设计的各方而落实。

2.2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即以城市低碳发展为导向,建立“规划先导、指标控制、指标落实、指标验证”的分阶段指标管控机制,构建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使详细规划阶段和建筑设计阶段的各项指标相互关联,并能在规划审批环节落实,最后通过标识评价,保证规划策略落实和建筑设计实施。

3 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为实现绿色建筑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效益,不仅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具体目标,还需要在详细规划阶段为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单体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分解工作,需要通过规划来总体协调,将原本分散在各板块中的指标建立起统一体系,并向更宏观的尺度延伸,通过与规划指标的对接,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以实现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结合。

根据规划与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分别抽取详细规划阶段低碳生态设计和建筑设计阶段绿色设计中的关键性指标,构建从详细规划到单体设计的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控制体系,强化规划阶段与建筑设计阶段的联系,实现规划设计整体优化的要求。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从最初包括“产业类指标”在内的56项指标,通过以规划设计可操作性为原则进行反复梳理,剔除不符合控规特征的产业类指标以及绿色容积率、新能源汽车补给站点等不成熟指标,最终形成了包括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4大类20项指标的详细规划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通过与低碳生态规划理论体系相呼应,保证了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量化与落实。

指标的监管体系以项目的基建流程为主线,有利于推进全过程实施。从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即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入,在控规阶段落实具体绿色指标,结合管理流程,形成实施管理途径设计。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增加对应的实施流程,在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方面,对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进行严格要求:项目建议书中必须确定绿色建筑目标,列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提供绿色建筑的实施策略;方案设计必须包含绿色建筑专篇;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绿色建筑手段及技术、投资估算等,并填写集成表;施工图设计须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填写绿色建筑集成表;施工图设计审查需附绿色建筑专项设计审查意见。将指标体系和各项绿色生态要求纳入设计流程,并在审批流程中设置节点控制,能保证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具体实现。

4 结语

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先行,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了低碳生态详细规划阶段与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相衔接的指标体系。通过将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规划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填补了规划理念到建筑落实之间的空白点。该指标体系集成各相关专业,能指导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住区、低碳生态小镇、绿色建筑单体等各层面规划设计工作,也为世界城市推进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套可落实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捷,曾宇,许荷,等.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J]. 城市发展研究,2011(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2] DB11/T 825-20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011.

[3] 梁浩,龙惟定. 低碳社区建筑能源规划的目标设定[J]. 城市发展研究,2011(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4] 王光美. 城市化影响下北京植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