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绿色新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

时间:2022-11-17 10:20:18

关键词: 欧盟  绿色新政  绿色经济 

摘要:建筑业是能源消费的消耗的重要领域(水泥、建材)占到能源消费的40%。为了更好地利用已有资源,欧盟提出建筑物的翻新计划,通过翻新建筑物,降低新建建筑的能源消耗。欧盟积极落实相关的法律,同时提出将建筑物排放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加强对《建筑产品法规》的审查。为鼓励建筑物的翻新计划,欧盟还提出来建设相关的平台,开放这一领域的相关创新融资计划。

绿色新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

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

(一)坚持立法先行

为了更好地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的战略目标,欧盟在《欧洲绿色协议》当中提出要设立欧洲首部《气候法》。2021年6月28日,欧盟通过了《欧洲气候法案》,法案提出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减少55%;2050年前,欧盟各成员国将实现气候中和,即温室气体零排放。通过这一法案,将《欧洲绿色协议》的相关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接下来欧盟的绿色新政提供了法律基础,增强了欧盟绿色新政的约束力。依法治国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立法先行,规范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产业发展,划定绿色发展的红线。中国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加强在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强化“双碳”目标的约束力,加强在绿色发展当中的严格执法,对照“双碳”目标的时间点和路线图,强化对环保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高碳排放的行为。

(二)加快能源与工业清洁化转型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大户,为加快实现绿色新政,欧盟提出提供清洁、可负担、安全的能源政策,加快能源系统的脱碳步伐,通过发展绿色能源,加快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以及天然气的脱碳等方式达到能源的绿色转型。通过新技术的运用降低能源转型带来的成本压力。工业生产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为此,欧盟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重点领域在资源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建筑、电子产品和塑料业。鼓励企业提供并允许消费者选择可重复使用、耐用和可维修的产品[1]。为加强气候中和的基础设施建设,欧盟提出加快智能电网、碳捕获存储以及氢能网络的建设。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高,而清洁能源的比重较低,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来讲,重要的是降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耗比重,必须加强绿色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在工业生产领域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在重点领域当中发展可重复使用、耐用和可维修的产品循环经济产品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制成品的碳消费,减少碳排放。在智能电网建设当中,合理利用电力资源,提高能源消费的效率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在这一新领域,世界各国都在发展相关的技术。中国目前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短板,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碳捕获和存储的技术发展。新能源的储存问题,欧洲立足未来清洁能源发展大势将这一课题作为能源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前瞻性。

(三)高效能、高资源效率建造和翻修建筑

建筑业是能源消费的消耗的重要领域(水泥、建材)占到能源消费的40%。为了更好地利用已有资源,欧盟提出建筑物的翻新计划,通过翻新建筑物,降低新建建筑的能源消耗。欧盟积极落实相关的法律,同时提出将建筑物排放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加强对《建筑产品法规》的审查。为鼓励建筑物的翻新计划,欧盟还提出来建设相关的平台,开放这一领域的相关创新融资计划。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房地产市场,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亿平方米。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在满足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的大量的能源消耗。未来,在“双碳”目标下,房地产市场的能源消费必然是重要的关注领域,降低建筑能源消费是大势所趋。不同于欧盟房地产市场以翻新为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还是以新建为主。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当中新材料和低碳材料的运用是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的主要发展方向。借鉴欧盟的发展思路,既可以在未来建筑领域当中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新建建筑的碳排放标准,也可以将建筑领域作为未来碳交易市场的组成部分,以此降低建筑领域的碳排放。

(四)建设可持续与智慧出行

交通运输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欧盟总排放量的25%。按照绿色新政的发展目标,欧盟到2050年在交通领域要降低90%的排放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欧盟提出发展多式联运,降低内陆公路运输的比重;修订《联合运输指令》,发展智慧交通,降低交通拥堵造成的能源消费;加快可持续替代运输燃料的生产与部署;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的发展与建设,建立更加严格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近年来名列世界前茅。汽车尾气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还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环境当中,提升了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近年来,中国加强对大气的污染治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规模地建设公共交通。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绿色交通的发展,但是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提升绿色交通的发展,加快汽车产业的相关立法工作,提升汽车碳排放的相关约束机制,加快绿色交通发展,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而相关的配套设施发展滞后。这些都不利于绿色交通的整体发展。必须坚持在绿色交通基础上加快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

(一)“从农场到餐桌”的环保食品体系

食品生产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化学肥料、农药等既污染环境,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欧盟提出建设从农场到餐桌的环保食品体系,降低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费。通过发展精准、有机、生态农业,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从农场到餐桌的过程当中,在运输、存储、包装等环节降低碳排放,在餐桌环节降低粮食浪费,提高粮食利用效率也是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年的粮食消费惊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能源消耗。降低“从农场到餐桌”的能源消耗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进入新时代国家和人民都日益关心舌尖的安全。有机生态农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通过发展有机生态农业,降低在生产端的碳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在流通与使用环节,降低包括生产、运输、包装以及消费端的浪费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渠道。

(二)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2020年3月,欧洲委员会提出“生物多样性战略”。在自然保护区方面实行量化目标政策。通过立法的方式提高自然保护的力度。加强绿色城市建设,加强各国生态系统的修复。为了加强绿色融资建设,欧洲委员会计划在自然修复的立法方面进一步提升合作。森林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自然载体。欧洲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欧美行动促进全球森林保护与修复政策文件》以期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修复以及植树造林等工作,加强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将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与碳排放有机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中国各方面的重视,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中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几十年来,中国通过人工造林极大地改变了沙进人退的环境格局。一批荒漠化地区得到了有效治理。为更好地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整治,中国对国家机构进行了调整,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也得到了加强。未来,在保护现有环境的基础上,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也要进一步加强,通过生态环境的修复为降低碳排放和固碳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绿色融资投资增强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加强绿色融资与投资

欧洲委员会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绿色发展规划。为实现2030年的相关目标每年大概需要超过2600亿欧元的投资。为此,欧洲委员会提出将欧盟预算的25%用于气候方面。在税收方面,对于不可回收废弃物的税收以及碳排放交易的20%也被要求纳入到欧盟的预算当中。单靠政府的投资难以满足巨大的投资需求,私营部门的投资必不可少。政府投资更多注重长期效用,而私人投资更注重短期回报。对此,欧洲委员会提出加强对减少交易成本,加强对支持企业在自然资本方面的核算方面提供支持,加强在绿色标准方面的建设,给予投资企业相关的认证和相关便利性措施,保持投资的便利性,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商机。环保投资见效期长,在加强环保国家队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加绿色发展方面的投融资。未来,中国需要在相关领域建立相关标准,为投资企业发展提供品牌支持,加强在税收、财政等相关领域的立法和政策保障,为非公部门进入绿色领域投资提供支持。

(二)制定国家环保预算,释放真实定价信号

国家预算对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欧盟整体预算基础上,各国在环保方面的预算建设对本国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指向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税收方面的改革,应对气候冲击。欧盟通过加强对生产者绿色发展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对非绿色发展企业加大绿色治理成本包括取消化石燃料补贴等方式,提高污染实体的运营成本,扫除清洁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国家预算是国家运行的重要参考系。通过国家预算体系的改革,增加绿色发展的预算支持。通过预算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指向作用,引导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投入。

四、加强研究与创新

为加强对绿色新政的支持力度,欧洲委员会提出了“地平线欧洲”的计划,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包括电池、低碳钢材、氢能、循环生物和建筑环境等领域开展工作。通过整合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力量加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与此同时,加强在中小学、大学生以及社区等方面的培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中国目前在绿色研究方面与欧洲等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加强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加强在全社会形成对绿色发展的共同认知,加强绿色发展的社会宣传,达成社会共识。积极引导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五、欧洲绿色新政对中国的挑战

(一)带来新的“绿色壁垒”

为实现欧洲绿色新政的目标,欧洲的绿色新政提出建立新的欧洲绿色标准。这一标准将会成为新的“绿色壁垒”,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绩与欧洲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长期看,欧盟不断在低碳领域发力,主要是为了设计新的规则,削弱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并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2]。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市场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绿色壁垒”将会在未来的中欧贸易当中对中国形成新的“绿色歧视”,中国企业在与欧洲企业竞争过程当中将会面临巨大挑战。由于部分欧洲企业已经为更环保的生产技术承担了高昂的支出成本,而且拥有十多年了解、管理碳排放的经验,它们可能成为本土市场上更强劲的竞争对手[3]。

(二)绿色议题的竞争

气候变化是国际问题当中最重要的多边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提出了“双碳”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保证。欧洲一些国家将中国作为发达国家来对待,对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当中提出了超过中国负担的要求。欧洲在国际议题当中经常以引领者自居,未来在国际议题当中,中欧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和摩擦。我国是欧资企业重要的投资市场,大量欧盟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参与国际分工,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可能推动在华欧资企业选择撤出中国市场,并增加我国产业链断裂的社会风险。

(三)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欧洲加速在绿色方面的建设给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带来重要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上绿色发展的议题在不断扩大。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在前期形成的技术以及规则优势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碳排放国家,要既保证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又破解绿色难题。未来的绿色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欧洲绿色新政是先发国家在后工业化时代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很多方面具有前瞻性,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欧洲绿色新政既有引领意义也给后发国家带来新的挑战,全新绿色规则的竞争已经开始逐步深入发展领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要自力更生通过自身发展谋求解决气候变化之道,也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

作者:丁兴安 单位:兵团党委党校 行政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 科社教研部

优秀范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