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课程设计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9 11:10:28

课程设计建议

课程设计建议第1篇

1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理工科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的方面上看,在课程设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流于照本宣科,一贯使用基于化工原理的案例或例题,虽然一般都能做到一人一题,但大多数以变换产量为主,能体现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设计题目欠缺。不能有效地体现食品工业的普通特点,而持续印有化工原理的烙迹[2]。从学生层面来看,由于食品工程原理本身课程知识点多,公式复杂难懂,涉及众多其他学科知识,学生都觉得难学,仅仅看一遍、学一遍是无法理解与掌握的。有时就会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另外,从教材方面来看,目前大多能够查到的课程设计书籍都是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案例,而专门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专业书籍书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难度。以上问题都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摸索了一些规律,提出几点建议,主要针对普通理工科院校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但教学往往是触类旁通的,相信对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也会有所裨益。

2改进措施

2.1做好课程设计总体介绍工作

一般来说,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他们对设计的概念、深度及内容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形下,做好课程设计的事先介绍工作就显得的尤为重要。强调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下发任务书及布置题目、设计书及CAD绘图的规范等多方面内容,虽然这些问题在认真阅读规范的基础上可以完全弄明白,但还是需要重点强调。例如设计书的文本格式问题,看似这只不过是一个小问题,但是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个事先的规定及强调,学生们上交的整个设计书就会小问题颇多,教师们就要花费大量时间修改,造成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这个问题同样还体现在图纸的绘制上,因为大多开设食品工程原理的时间都在大二,学生们已经修过工程制图课程,但是面对较复杂的CAD图,显然这些训练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开设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之前都会建议学生们提前学习AutoCAD软件,否则想在短短1~2周内完成设计书的同时,还要绘制图纸是相当困难的。

2.2合理确定课程设计题目

合理是结果,怎样选题、选什么题目是关键。目前,普通理工科院校的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设计要求做到一人一题,但事实上在确定题目时,大多数是同样的设计,以变换设备处理量为主,而且一贯使用基于化工原理的案例或例题,学生照搬网络上的现成例子或者是化工原理设计书的例子,不断的套用公式,照搬照抄,课程设计的抄袭现象很严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能体现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设计题目,能够有效地体现食品工业的普遍特点,需要以工程实践为基础进行选题。例如将物料设定成不同的食品原料,剔除食品工业中不普遍使用的设备设计等,增加新技术的设备题目的设计如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树脂等设备的设计。另外,一般的课程设计都是简单的单个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如换热器、喷雾干燥塔等,而这样的题目设定不能体现整个食品工艺流程的特点。因此可以考虑多个学生为一组设计一套工艺生产线中的不同设备,构成整体食品工艺流程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对多个单元操作的理解与掌握。以设计团队为核心,完成一个生产线的设计,每个学生设计本人的设备用到的数据可能是来自上一位同学的计算结果,同时自己的设计结果也影响着下一个设备的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自己所设计的内容并不是无用的。虽然将工艺流程中不同设备的设计引入提高了课程设计的难度,使学生面临更大的挑战性,但通过搜集和查阅大量的研究资料,合理确定设计方案,不断地克服困难,使学生通过感受工程设计工作的繁杂,也正好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标。同时,这样的选题方式也可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使题目更贴近实际,切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3强化绘图软件的应用

设计要与工厂实际和科研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不管是课程设计的绘图,还是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都需要采用AutoCAD软件绘图。使学生掌握图幅设置、比例及线型选取、文字编辑、尺寸标注以及设备、仪表、管件表示等绘图技能,同时提高计算机水平,以适应今后实际工程设计的需要。在绘图的环节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熟练的使用绘图软件,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真正的沉下心来,一点一点的钻研,是一次综合的学习与锻炼。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基本已经学过工程制图的课程,但大多数都是以手绘制图为主,即使是有计算机绘图的内容也只是占了比较少的部分,要想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中采用AutoCAD软件绘图完成难度较大的图纸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建议学生在之前就要学习软件或者考取AutoCAD证书,不仅能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开展,也能让学生们多一门技能。

2.4加强教师的辅导及学生的讨论

由于之前没有接受过工程训练,不具备工程的观点,不会使用工程手册及工程上的实际经验数据,所以提出的设备不合理、不规范。设计书与图纸也会有许多一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指导与批改,合理确定评分的标准,积极与学生沟通。通过学生答辩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能让教师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加以纠正。不能简单的根据学生最后上交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来评定,导致成绩评定不够公平公正,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学生曾向教师反映过,第一次做课程设计时自己真的很认真与努力的完成所有的任务,但是却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反馈,让他觉得自己认真做这个没有什么用,以致于后来的设计都是以对付的心态来完成。因此,教师认真的对待食品工程原理设与有对学生意识的进行工程素质的培训,是教师在整个课程设计指导中应该发挥的最大作用。另外,学生间的讨论也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加强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都将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在课程设计的1~2周时间内,组织学生在绘图室进行集中讨论与学习,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与同学交流或者向老师请教,这一做法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总结

课程设计建议第2篇

反思我们的教学,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相对过时的教学观念制约了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教学的情况。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关注“教”而忽视“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仍然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而很少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进行的教学创新,也大多集中在“如何讲”的层次上,而极少有人会注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事实的存在或许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暴露出来的正是我们教学观念普遍滞后的严酷现实,而这才是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认为教学观念的问题都很虚不实在,对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没有多大意义,其实这种理解是十分片面的。笔者认为,只有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才能具备进行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教学创新才会有存在的土壤和空间,教学水平才可能获得整体的跨越式提高。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推动教学水平提高必定举步维艰。

第二,相对陈旧的知识结构限制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表面上看,过去形成的知识结构好像完全能胜任现有的教学要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笔者自身而言,大学时代教师的授课模式以及当年的学习经验就对笔者现在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教学设计到习题布置,处处都能看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这种建立在相对过时的知识结构上的教学活动其实已经不太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时代要求了。例如,当笔者继续用“求圆的面积”这一经典例题讲解编程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学生的兴奋感与当年的笔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类的“继承”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当我们固守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时,我们的教学也必然会被限制在一个过时的年代与相对狭小的空间里面。只有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符合时展的需要。

第三,会考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的积极性。会考作为一项重大考试,它不仅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作用,甚至还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资格。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敢忽视它的存在。但是,当我们看到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教学创新上的积极性。首先,会考挤占了教学课时。备考和考试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课时,这无形中挤压了正常教学课时。其次,会考的指挥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要求。会考的难度较低,考查的大多是知识性内容,对能力的考查较弱,这无形中为教师降低教学要求提供了借口,降低了教学难度。第三,会考制度和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教师创新的积极性。会考的成绩经常成为学校之间评比和教师考核的标准,无论从学生还是老师都不愿意出现补考的情况。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舍本求末,以全员通过会考为目标,用应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注重教学的创新。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应该从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过程两大方面入手。

一、就教师自身素质而言,教师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只有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才有可能达到新的高度。而更新教学观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研读课程标准。课标不仅能帮助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还提供了认识教学过程的全新视野。即便是课标中提供的活动建议也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定势思维,打开教学思路。课标虽然很简练,但每次阅读课标总能有所收获。读的多了,思想就解放了,思路就打开了。第二,多交流,多学习。比如,可以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多听一些讲座,特别是专家的讲座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往往是十分详细和到位的,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更新观念。另一方面就是要多听课。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创造机会多听课,看看别人是怎么上课的。不仅要听本专业的课还要听其它专业的课。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受到启发获得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同时还能发现不少好的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改变对会考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平时多做些功课,深入了解会考,掌握其考试规律和复习规律,从对会考的过分担心甚至恐惧中解脱出来,洒脱地面对教学与考试的关系。要相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通过会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就知识结构的更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及时阅读并收集有关程序设计信息。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今程序设计的最新潮流和发展方向,为知识结构的更新指明方向并为丰富课堂教学准备素材。笔者建议,教师应经常去大型图书城和图书馆看一看。图书的上架情况和借阅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除此之外,经常上网并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也非常重要。第二,有必要掌握一门其它的程序设计语言。就目前的情况,掌握一门其它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格外必要。虽然VB是教材指定的教学语言,但在现实中它已经不是当前的主流语言了,它所体现的程序设计的思想也日渐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所取代。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和发展变化,及时做好知识的更新与储备。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C#、JAVA、C++等这些语言中选择一二进行学习。学习它们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本模块内容的理解,让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既以VB为主又能突破VB的限制,这对开阔学生视野以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第三,了解其它学科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在新课程体系下,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十分丰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涉透也越来越深入。就本模块的内容而言,它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中,数学必修3中关于算法的内容就直接与本模块的内容相关。而数学课程中的其它内容,如函数图像的绘制、求方程的近性解、概率与统计中的相关计算、函数图像作图、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均为程序设计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就本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言,笔者亦认为应当有所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应该认真研究一下数学必修3中算法部分的教学内容,将部分算法知识转移到数学课的教学中去,而让本模块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否则,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本模块的教学中还应该特别注意借鉴数学课程中的特别是数学必修3中算法部分的例题、习题。两方面结合,使两个学科的教学各取所长,互相促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这一想法,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着压缩了算法基本概念和VB语句教学的课时,结果发现并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比如,笔者在教学引入“秦九韶算法”,“割圆术算法”等作为示例进行编程示范,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虽然笔者进行的这类研究还不够深入,但笔者相信还是有一定意义的。(需特别提醒的是,做这类尝试之前一定要多与数学教师进行沟通,在教学进度上做好衔接。)关于教学内容的第二条建议是,注意在教学中贯穿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虽然教材对这一点体现得并不充分,但是课标中却明确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 ]。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强调这些概念。有了这些知识后,学生对VB的学习也就不会局限于VB,而是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关于这一点,笔者甚至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适当引入JAVA或C++的示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笔者的第三条教学建议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的养成。在VB中,变量的定义较为随意,数据类型也不严格。这让初学者可以忽略编程形式上的问题而将注意力集中到编程的过程上来,在短时间内获得初步的编程体验和知识,这是VB这种处理方式的优越性之所在。但是,随着所编写的程序越来越复杂,VB的这些特性就会日益成为编程的障碍。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都不具备这些特性,就连VB6.0的升级版本也放弃了这些特性。所以,从长远来看,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成为教学中常抓不懈的内容。这里,所谓的养好的编程习惯主要是指:1.变量的先声明后使用;2.变量命名时“见名识意”的原则;3.数据类型的明确定义;4.缩进式的书写风格等等。

对于教学过程,我们一贯的做法是“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来说,这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另一部分同学来说,又让他们觉得十分吃力。这样的做法获得的是相对整齐的教学效果,却也是一种整体平庸的结果,难以培养和造就真正优秀的人才。事实上,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打破单一的“演示+上机”的教学模式,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力性和学习潜能。而程序设计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以上机实践,通过不断调试、修改程序来学习,这就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天分和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更有利于他们成才。笔者相信,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入是达到课标中关于“教师要注意发现对程序设计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3 ]的必然要求。

笔者认为,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鲜明课程特点同时又符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然而,真正要教好这门课程却并不容易。以上所述就是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本模块教学的反思与建议,希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9页。

课程设计建议第3篇

1.教学模式陈旧

一些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陈旧,多数课程均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也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中。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生在经过充分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积累后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实践。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地方普通高校的室内设计课程与实际项目衔接不上,使得学生的社会实践较少,动手能力不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陈旧的教学模式最终会导致教学质量下滑,所教授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2.课程渗透不强

一些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多数课程都很独立,课程之间没有太强的渗透性。如,展示设计是一门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交叉的课程,而笔者所在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却没有关于平面设计的内容。学校的展示设计课程只是关于展示的空间布局设计,版式设计只是一带而过,几乎没有室内设计的展示陈设和展示照明的基础理论。这样的展示设计课程内容很宽泛,不够精细,会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还要重新学习。

3.学术交流闭塞、专业研究能力弱

由于一些地方院校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学校的学术交流活动相对较少。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其理论基础并不深厚,需要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学生还应该进行具体的实践练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上升为理论。如果没有了学术交流,教学模式又受到局限,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设计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学术交流的缺乏还会导致教师专业研究能力不强,不利于教学创新。

二、地方普通高校室内设计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与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稍弱。在室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艺术修养,又要培养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室内设计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精神审美需求的设计,而艺术审美是设计师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教师要重视室内设计中的审美要素,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对学生系统地讲解关于装饰、挂画、灯具、家具、摆件等室内陈设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居陈设与商业室内陈设的区别,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家具城、装饰城或一些售楼部的样板房,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室内设计需要给客户惊艳的成果,这就要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不应仅停留在课本上,一成不变的教学只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观察中寻找设计灵感;也可以引导学生研读一些生物、机械、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书,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继而设计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

2.加强学科之间互渗、课程设计动态发展

地区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程应注重各学科内部的交叉渗透,包括具体技术学科的交叉(如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基础性学科间的交叉(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和三大构成)等。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研究空间为主体、探求室内设计美规律的学科。但是,当前的一些教材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要坚持运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在课程上增加新信息、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大纲必须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国内的一些专业性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每年都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一些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几乎不变。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教育只有在动态的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建议第4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Flash设计 理实一体化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90-02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根本”的中职办学思想,要求改变过去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实施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又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要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可先理论后实践,也可先实践后理论。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室

传统的教学是在教室或多媒体上理论课,在计算机室上操作课,这种教学安排,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搞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必须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是关键,中职学校不像高等学校,专业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要扎实深厚,而且还要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既要能上理论课,又要胜任专业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这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为了使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学校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除了要抓好校本培训,还要积极主动争取国培或区培指标,每年选派4到5位教师到部级或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参加学习,并要求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胜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一)送培教师,提高素质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每年选派4到5位责任心强、有志于职业教育事业、对专业感兴趣的专业教师到国家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习,让这些教师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补充专业理论知识,更新理论,并把重点放在搞好专业技能训练上,考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地掌握专业技能,回校后能够独当一面,担任理实一体化教师。

(二)到企业锻炼,融入企业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锻炼两个月,每年暑假期间,学校要认真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的企业进行锻炼,要求教师要服从企业的领导与安排,遵守企业的有关制度,积极参加企业生产,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吸取企业文化,并要求企业对教师的锻炼进行考核鉴定,结束后将鉴定结果带回学校,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评定条件之一。

(三)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技能

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本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师德师风、课件制作、先进的教学方法、课题申报与研究、多媒体应用技术等,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高度责任感,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简述

教学内容要以项目的模式进行教学,经过实践,并不断改进,一般把现有的中职计算机Flash设计课程分为以下九个项目来进行教学。

项目一,动画作品欣赏。主要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动画电影等,激发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热情。

项目二,Flash CS3动画基础入门。主要让学生熟悉Flash CS3的特点,界面组成及操作,掌握Flas的一般制作方法和流程。

项目三,绘画基础。掌握Flash的基本用法,使用Flash CS3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制出一些简单动画中的图形。

项目四,Flash CS3的文本操作。让学生掌握创建文本的方法,熟练使用文本工具,使Flas更加完美,更加丰富多彩。

项目五,元件、实例和库。掌握创建与编辑元件、编辑实例、使用按钮元件等的方法。

项目六,制作基础动画。让学生掌握动画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项目七,创建有声影片。让学生掌握用户使用多种方法为影片添加各种声音文件,或者导出有声音影片中的声音。

项目八,ActionScript 3.0 基础。掌握处理各种人机交互、数据交互等功能。

项目九,测试、输出与影片。优化动画,对已经制作好的动画进行测试、输出和等,使作品在实际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Flash设计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这是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由教师设计,步骤有任务布置、发放材料、解读任务、教师示范操作、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小结与点评,对完成任务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对完成任务不够好的小组,要多给予肯定,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下次注意的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学校教学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要求学生自己计划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其过程是在教师认真指导下进行,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拟定实践计划,按照工作安排完成相应的程序,协作完成整个任务。在这种新型的项目教学模式中,计算机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实践演练,其本身的价值就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学生们真正地领会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从课本上所学到的。

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由学生各小组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订计划。由各小组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交由教师审核,计划得到教师的认可后才能实施。

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督促检查。教师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督促检查,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给出解决方法。

5.总结评价。先由各小组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结,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在项目工作中好的地方、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等。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三)模块化教学法

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式如下:

1.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

2.确定内容。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确定相应的任务。

3.布置任务。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学生实施。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而是在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指导、引导工作。

5.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不断改进,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10

[3]吴映辉,程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课程设计建议第5篇

【摘 要】flash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交互式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其生成的动画文件质量高、显示清晰,被广泛应用于网站设计、广告、游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目前中职学校FLASH课程开设中普遍存在课程定位针对性不强,课时安排不合理,实验条件不够完善等问题。笔者建议:科学制定教学大纲,保证实验设备条件,因材施教,多元化考核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专业;Flash课程

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款优秀的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中职毕业生就业从事的主要工作有网站制作、平面设计等,这其中都会有Flash动画的应用。所以,目前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中,Flash是一门单独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笔者从事了十多年的职业教育,任教Flash课程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职学校Flash课程开设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一、课程开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和走访了本地区的多所职业学校,在Flash课程开设中普遍存以下问题:

1.课程定位针对性不强。在调查的几所职业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Flash课程,但是开设的随意性较强,Flash不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的学校竟然在学生刚进校的第一学期就开设这门课程,这显示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2.课时安排不合理。合理的教学课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符合学生认知的课时安排会使学生在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特别是中职学生,老师讲太快他们听不懂就直接不听了,逐渐就会放弃这门课的学习,学习的疲劳感让学习效率低下。通过走访了解到多数职业学校对于Flash课程只有60个课时,多的有72课时,而相同学校的大专的学生此课程设置了120课时,从课时的设置就发现,大多学校课时设置不合理是造成中职学生只能学到皮毛的主要原因。

3.实验条件不够完善。评价一个职业学校,首先考察这个学校的实验室。有的学校机房整洁、明亮、井然有序,有的学校对机房管理松散、机房设备配置不完善,比如说这一门课程里会用到音频资源,机房里却看不到一个耳机,教材选用的是FlashCS5的软件,学生机上装的却是Flash CS3或者更低的版本,学生需要的素材不能即时上传,学生完成的作品没办法提交等,这些问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开设效果。

二、Flash课程开设的思考与建议

1.科学制定教学大纲,保证实验设备条件

从学校层面来说,课程大纲的制定要经得起论证,要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这门课程对学生将来就业的影响。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Flash软件进行常用动画效果的制作,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简单故事动画、电子贺卡、网页广告条、简单互动网站等动画作品的制作,围绕这个目标明确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安排多少课时才能保证目标的完成,安排在第几学期是合理的,大纲不是一个人能制定的,至少应该一个教研组讨论决定,一旦制定完成就要认真执行,不能这个年级放在第一学期上,下一个年级又放在第三学期上,随意性太强。另外,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保证实验设备条件的完善是这门课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所以各学校一定要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再好的大纲、再好的老师、再愿意学习的学生,没有实验条件的保证,所有都变成了空谈。

2.因材施教,多元化考核

由于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薄弱,教材选择时应该难易度适中,另一个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相比大专、本科学生而言,中职生自控自学能力偏低,钻研能力不足,往往经常出现看书不久就心浮气躁的现象,所以中职学校在选择Flash教材时不宜选择理论性太强的教材,应该选择易学实用、循序渐进的实例教程。

很多教材,包括很多的老师以前的教学方法都是先把所有的工具菜单讲完一遍再去做实例,学生哪能一下子把所有工具都记住,第一次课就从实例开始,讲到哪个工具,讲到哪个知识点再把具体的理论知识讲透,比如某个实例里要用到Flash中的“钢笔工具”这时候先把钢笔工具使用一遍,再把关于钢笔工具理论的知识融入进来,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让学生掌握,学生第一次课就能制作实例,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把实例教程中的例子做一些调整,让实例跟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对教材中的电子相册这一实例,书里用的是风景照片,我就让学生制作学校的风景相册或者是自己的个人相册,现在学生都有手机自己拍摄喜欢的照片作为素材来制作,他们制作相册的过程会很愉快,同学之间还会相互讨论,整个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

多元化考核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个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学习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激励他们,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学校的相关比赛日渐丰富,学好Flash这门课程可以参加每年“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这个大赛专门就有一个动漫设计的类目要求用Flash软件完成,还有职业学校全国技能大赛中的电子商务项目中商品的发布、广告的制作,影视项目里片头的制作都需要有扎实的Flash基础,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会鼓励我的学生积极的参加到这些比赛中去,这样既能充实他们的学生生活,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综合能力也随之提高,综合能力高的学生毕业后也会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总之,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多想办法、多动脑、寻找更好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锋.中职学生 F L A S H 动画的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2]言慧芳.职高Flash教学方法探讨[J].技术与应用.

课程设计建议第6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设计建议第7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课程设置;改良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消除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缩短了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弥补了中小企业的天生不足,强化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营销的特长,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的外贸企业中,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着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信,企业员工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工作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寻找客户,洽谈业务,到跟单操作,外贸运输,报关等等,每一个环节运作的信息化程度都正在或即将深入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运用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活动对从事外贸业务的工作人员在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计算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需求,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也已经在这方面走到了前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原来在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工作要求,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必须要加强。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要改良的必要性

针对不同行业对信息化手段运用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也应该为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服务,我院为外贸学院,学生毕业以后将从事与外贸业务相关的工作。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的搜索,信息的,对网络通讯工具的运用,对电子商务网站的运用将是他们今后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手段,另一方面,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由于这些外贸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越来越深入,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一般会优先考虑那些具有一些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知识的学生。因此,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外,还应该掌握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计算机维护等知识,并且要根据外贸行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如国外流行通讯软件的使用,利用网络搜索商业信息,利用知名网络商务平台开展商务活动等等)。

二、进行加强和改良的具体方案

针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和学分制改革的需要,提出菜单式分层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应该由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实用性的选修课程、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和融入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共同组成,并制定菜单式分层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全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提出“2+1+X”(2门必修课+1门限选课+X门任选课)的菜单式分层课程设置方案,并开设5门核心课程:

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和《Internet及应用》为全校必修课,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Internet及应用》两门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各专业根据需要在《网页设计》、《OFFICE高级应用》、《C语言》中选择一门为专业限选课。

为了达到新形势下我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由于学生的基础各异,学校还提倡学生根据各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需要的实际情况,来选修具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课程。为此,建议我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除核心课程外,还应该设置了一系列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这类课程可作为学生在本专业培养计划之外加选的选修课。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设置表见表二,学生自主选修技能性训练课程表见表三。

参考文献

[1]刘贵松,李茂国. 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11期.

[2]陈田良,董荣胜. 计算机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

课程设计建议第8篇

关键词:审计课程;培养方向;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61-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近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北京对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以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北京发展的重点。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各层次审计人才。

但是,目前北京地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的设置并不普遍。鉴于此,北京地区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尝试建立审计相关专业,以培养具备专业实践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审计人员。因审计专业的开设不具普遍性,可借鉴的经验有限,所以,如何合理设置审计专业课程,成为北京地区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所需解决和探索的首要问题。为此,针对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笔者设计了专项调查问卷,进而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拟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系统分析,在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北京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设置情况

为了解审计专业设置情况,笔者对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招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2015年,全国共有166所高职院校开设审计专业,其中,辖内仅有1所高职院校设审计专业的省市为北京、海南、宁夏、天津;其余省市均有2所以上的高职院校设审计专业。尤其是江苏省,有22所高职院校设审计专业,为全国最多。

综合上述招生情况分析,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北京高职院校设立审计专业较少,仅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一所高职院校招收审计专业学生。可见,较少的审计专业设置将无法满足未来可以预期的巨大的审计人才需求。所以,增加设立审计专业具有极大的可行性。由于设置审计专业高职院校少,在审计专业设置方面的各项经验较少,因此,如何合理设置审计专业课程,成为北京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时所需解决和探索的首要问题。

二、北京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设计

为研究如何合理设置审计专业课程,本文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完善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于2015年11月开始,12月完成调查问卷发放与收集,2016年2月完成数据整理和统计。因本次问卷拟对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计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度。为提升调查的可靠性,调查对象选取高职院校会计等相关专业教师,共计25名,其中,教龄15年以上的占60%,15年以下的占40%;硕士学历占60%,本科学历占32%,博士学历占8%。

2.调查内容与方法。围绕审计专业课程设置,调查问卷主要集中在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两个方面,分别向25名高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教师发放问卷,并于后续全部收回问卷。

三、北京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1.北京高职审计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取决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因此,问卷调查首先集中在高职审计专业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将注册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计助理作为高职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占比分别为76%和88%,而将政府审计助理作为高职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占比仅为36%,与前两者相比,差距较大。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高职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侧重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计的助理人员。

2.高职审计专业课程框架。为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审计专业相关课程,本次问卷将审计专业课程划分为会计知识相关课程、其他知识相关课程、审计主干课三类,并针对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调查。(1)会计知识相关课程设置。会计相关课程是审计课程的基础,那么,对于审计专业学生,怎样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是本次调研的重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高职审计专业会计知识相关课程框架应包含会计基础课程、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初级)、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级)的人数最多,占比分别达到总人数的100%、88%和72%。另外,仅有8.00%的教师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列为高职审计专业会计知识必备课程。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高职审计专业会计知识课程框架应包含会计基础课程、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初级)、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级)。(2)其他知识相关课程设置。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所以,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十分重要。其他知识的课程设置,也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3)审计相关课程设置。审计专业的主干课是审计专业设置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审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调研的重中之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00%的教师认为高职审计专业审计主干课程框架包含应包含审计基础课程和审计实务课程,占比最大;20%的教师认为除上述两项课程外,还应增加内部审计课程;其余选项较少。可见,审计主干课程框架最重要的内容应是审计基础课程和实务课程,在此基础上,应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开设专项教学课程。

四、对北京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本文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对高职审计专业设置的意见,从而,明确了高职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审计课程设置方面的相关内容,具体为:

1.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为高职审计专业培养方向。目前,审计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有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三个。高职院校设置审计专业,须首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此次调查分析得出,高职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侧重培养注册会计师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助理人员。传统审计专业强调注册会计师审计方向的培养,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必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内部审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方向。

上述培养目标的设立,一方面与未来北京地区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有效人才;另一方面与高职审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致。目前,高职审计专业学生预期就业岗位为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企业。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分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

2.建立以会计、审计课程为主,兼具信息技术等其他课程为辅的审计专业课程框架体系。明确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后,就应科学设置审计专业课程内容。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学科,需扎实的会计基础,也需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持。所以,本次问卷对审计、会计、其他三类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调查。调查分析得出三项结论:一是高职审计专业会计知识课程框架应包含会计基础课程、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初级)、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级);二是高职审计专业其他知识课程框架应包含财务管理课程、风险管理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三是审计主干课程框架首先应包含审计基础课程和实务课程,在此基础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开设专项教学课程。

审计工作既与会计信息紧密联系,又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息息相关,同时,又具有操作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会计、审计等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未来从事审计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应建立以会计、审计课程为主,兼具信息技术等其他课程为辅的审计专业课程框架体系,为社会培养审计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颉茂华,刘冬梅.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基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三维调查问卷分析[J].财会通讯,2013,(1).

[2]杨东平.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

[3]张天舒.我国财经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

[4]商思争,李学岚,周雯.我国高校审计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13,(02).

The Analysis and Advice on Curriculum of Auditing Major i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s

JIA Xin-Miao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Beijing 100102,China)

课程设计建议第9篇

关键词:三维效果图与动画设计 中职学校 教学 建议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与受众欣赏层次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长,动画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比如现今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三维动画。三维动画也叫3D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新兴技术。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像机的运动和其它的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

《三维效果图与动画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创建三维效果图以及设计三维动画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创意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课程中学生掌握基本体的制作、修改器的应用、材质的应用、关键帧动画、粒子动画以及渲染类特效动画制作的基本技法,能够熟悉三维动画从模型创建到材质编辑到动画制作、特效处理以及后期编辑等制作流程,从而为将来从事室内设计和动画设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该门课程,从而适应社会的要求呢?以下就是本人针对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建议: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兴趣。

中职学生正处于求学和择业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不能将生活目标和学习相联系,缺乏学习动力,势必对他们未来就业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帮助中职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三维效果图与动画设计》这门课程的就业目标是装修设计和广告动画设计。课堂上,应积极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体验学习的成功,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改变以往的厌学状况。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教学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如果有出现一些遇到瓶颈的问题,及时帮他们解决。

二、建模与动画设计两部分内容教学交叉进行,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三维效果图与动画设计》这门课主要分为三维效果图建模和三维动画设计两部分,两个部分同样重要。三维建模可以用于工业设计以及室内效果设计,而三维动画则可以运用于广告设计以及立体动画设计。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对两个部分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在建模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碰到一些操作问题而产生畏难心理,而且课堂的最后能够完成任务,也是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精力与耐心。如果是不断进行建模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可以让建模与动画两部分的教学交叉进行,一个单元的建模教学后,就换一个单元的动画教学,让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都保持比较高的兴趣。动画设计的教学相对比较活跃,学生比较喜欢自我创作、开动脑筋,这也可以让学生忘记在汽车、机器人建模时的烦躁。等动画教学告一段落时,再回到建模教学,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在三维建模的内容安排上,我还加入了一些比较生动的例子,比如足球、排球、茶几、微波炉、电冰箱、床垫等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模型,让学生保持对建模比较高的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在三维建模教学部分,应尽量利用所教学的修改器,掌握各种建模方法,并不断提示学生要注意利用三维空间,特别是多利用“编辑网格”、“编辑多边形”、FFD修改器等,达到造型上的要求,并使用身边的例子,包括微波炉、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生活用品或艺术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利用大型作业制作室内效果图,并且讲解材质搭配,包括金属、磨砂、玻璃等等,让学生在制作时能达到自己想象中的目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在三维动画教学部分,可采用命题设计方法,使用任务驱动,先让学生模仿实例,理解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完全自由发挥、自主设计,并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启发创新思维,而作为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动画内容上,除了课本里的一些内容,还可以增加如喷射写字、爆炸、投篮、射击等比较有趣的例子。这些动画比较容易完成,效果跟电视上看到的相近,学生做完也比较有成就感,从而勤于动手实践和思考。围绕知识点展示丰富的实例和进行自主创作,可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四、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给学生。

大部分中职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表现自己,渴望受到重视。因此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正好可以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时,便拥有了成就感,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作业的重视,促使他们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和实训。

学期过了一半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灵活操作3DMAX软件,熟练运用软件的各个工具,从而制作出实现目的的效果,在动画中也能发散思维地制作各种动态效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很认真,敢于大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进行创作,对这门课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过也存在学生间水平差异大的问题,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耐心。这小部分学生很可能学无所成,应及时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及时地端正学习态度。

五、丰富教学方法,强调任务驱动自主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在学习结果尚未出现之时就抱有负面的期待,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有的干脆放弃努力,躲避学习,使学业更加落后;失败的结果出现后又进一步催生了他们的厌学思想,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以行动为导向或者是以任务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它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中来。

教学上,可利用“案例教学”、“分层递进”、“主动参与”、“项目化教学”、“分组合作+任务驱动”等各种方法,保持有效教学质量,从而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利用案例并使用任务驱动自主设计环节上,不少学生能够取得较大进步,做出了一批比较有质量和创意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积极认真,能不断克服困难,为了一个目的效果开动脑筋、努力思考并最终解决。

六、从头开始,严抓课堂秩序。

大多数中职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造成他们自信心严重不足。这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沉重感,而学习的沉重感又导致他们逃学、厌学,上课时间开小差、乱说话、看闲书、睡觉,甚至整天沉迷于网吧以寻求不良刺激便成了他们的选择,有些学生最终还选择了退学。中职生上课容易有涣散心理,思想和心情不稳定,常常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在开学初就应该在课堂上严抓纪律,并且及时布置思考作业或者展示本节课的实训内容,让学生在走进机房时就自然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三维效果图与动画设计》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认真备好并上好每一堂课,并且多管齐下,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也让更多将来有志于从事该专业工作的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