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8 16:00:08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1篇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正确看待学生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研究教学对象,针对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和高中生实际能力状况设计周密科学的教学方案,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日益明显,教师既然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扭转这一状况,就应该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对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从而为学生提供量体裁衣的教学活动。

二、立足实际扎实有效组织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在阶梯性要求背景下,教师要紧扣五个方面扎实有效开展语文教学。

1、目标设定体现阶梯性。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方向引领,设置正确的目标可以让语文教学少走弯路、直达目的。目标设定要体现阶梯性,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状况,可以细化为三到四个阶梯,分别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设置阶梯性目标可以让班级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够寻找到对应的目标,这对于缓解学生语文学习消极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看到学习目标和自己的能力较为接近时,可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

2、教学组织体现阶梯性。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同教学流程、环节都要体现阶梯性教学要求。例如在教学提问环节,教师不能仅仅提问班级的优秀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针对不同对象所涉及的提问内容和提问难度要体现差异,尤其是为了照顾到班级语文学困生的情绪,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提问,通过兼顾全体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互动中来,这是增强语文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设置的探究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每一个小组既要有优秀生也要有学困生,使整个语文课堂更加和谐,设计的思考题中也有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便于学困生在小组中也有参与的机会。

3、能力要求体现阶梯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点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乃至书写能力等等,大部分能力要求与学生的差异性要形成对应关系。例如在背诵方面,中等以上学生要对照背诵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而学困生则可以删减一些内容,或是择其精华要求学生背诵,减少背诵的量。在背诵准确率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使能力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保持吻合,通过这种阶梯性的能力要求,提高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的吻合程度,这对于促进学生最大化发展具有明显帮助。

4、检测考试体现阶梯性。高中阶段检测的频率较高,如果完全按照一种标准进行检测考试,学习活动就会演变为优秀生的天堂、学困生的地狱,一次次的低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甚至产生消极情感。因此,教师在检测考试环节要体现出阶梯性,重点针对班级一定层面以下的学生单独设置检测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降低能力要求,在计分标准上也要单独设置,这样班级的学生所接受的检测与自身能力基础相一致,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自尊心的保护,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

5、评价总结体现阶梯性。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这也是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有效辅助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时要体现阶梯性原则,对优秀生要多表扬其成绩,对中等以下学生要多肯定其进步或情感态度方面的转变,要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让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够展示在大家面前。通过教师的总结评定,学生之间要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片面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程度。

三、高中语文阶梯性教学实施注意点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2篇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成员一天也离不开的。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言语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传留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关键在二者的统一上,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二者的统一较难。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三、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高效课堂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审美

引言:

现代教学扩展了课堂的容量,拓展了课堂的空间,创新了教师的思维,因此,当然对美也有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求现代课堂教学的个性与共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和谐美

人的发展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相比之间南于更多强调“统一”和“标准”,造成的课堂教学刻板和统一的情况:课堂压抑沉闷,学生不敢不能教师也不愿意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早已压制了那些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到了信息化社会,多样的接收信息的方式,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打开的是一扇扇窗,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手段,更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很观念,随着社会海量信息的传播,学生如同吸收了充足营养的大树,茁壮成长,花开满枝。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随着诗歌音节而歌,擅长绘画的可以描绘江山多妖,惊涛拍案;辩论的学生可以学习马丁?路德口若悬河,现在这些都将迎来赞许的目光,教师也将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之语,学生收获的是自信和张扬的青春,而这样的人长大之后也将充满非凡的活力甚至创造力。当然,课堂的集中教学的特性也强调个性必须符合社会要求,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身处集体的他们也会在现代课堂的教学中,比如研究型自我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型等新课堂教学形式下,懂得自我表现与适度尊重,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体验,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别人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汲取精华以弥补自己从而促进自身的更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发展修改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不但不矛盾,而且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现代课堂在个性彰显、青春飞扬的同时,学生在智力、体力和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形成个性与共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的现代课堂的和谐美。

二、要求现代课堂教学中有民主的气氛,创造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美的环境

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师生之间由于信息获取的多少或者专注方向的不同,更可以形成一个平等交流、共同切磋,甚至互相取长补短的宽松环境,而这样,会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教师的适时引导甚至不耻下问,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并发展健全的身心。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道尊严”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平等带来的尊重与温暖,使课堂处在一种探究之路合作之路上,师长的宽厚包容尊重,是一种大气之美;学生的发问展示,是一种青春的彰显之美。课堂如此,怎不温暖宜人?学生如沐浴春风,教师陶醉与活力与青春之中,真是美不胜收!

三、要求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信息

古往今来人们对美的追求始终如一。美不只是一种外在体现,也是人们身心的一种愉悦体验,当人们在劳动成果上看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看到人本质的力量时,精神上感到愉快内心充满了美感,因此,客观事物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而现代课堂为此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除了传统的文字哲思之美,文字表现感染之美抽象地有赖于相像的美,多媒体可以直观展示许多形象的美。从此,可以不再对忧伤和欢快觉得抽象,不再对磅礴和苍凉感到迷茫,可以知道“江山如画”是什么模样,可以知道“长亭送别”是多么感伤,“大漠孤烟直”可以清晰在眼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竞可纤毫毕现!可以知道琵琶曲多么悠扬,可以知道对酒当歌多么酣畅!

四、要求现代课堂教学中体现一种开放的美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国际性,它就是一种国际现象,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变得便捷,信息传播快捷,教育的开放性成了必然,同时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且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开放的教学形式,开放的教学思路,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得一种全新的、愉悦的美的心理感受。

五、要求现代课堂教学体现出一种创造的美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是决胜的关键,而信息时代又不可能让一个人在已掌握了全部知识再培训创造力,必须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经过感受体验,想象思考,议论争辩假设试验,探究发明等学习活动,去获取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也就成为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多渠道的信息来源,良好的实验设备,开放的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舞台。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激励效应将使师生更深地体会到一种创造的美。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4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本课题组长余琼英老师提出的“大问题探究模式”中的创设情境、欣赏感悟、教师讲解、教师设置探究问题、学生探究、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辅助七个教学环节出发,提出了各环节应该采取的“有道”教学要求,以期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

关键词 :大问题探究模式 环节 有道

新课程改革以来,涌现出了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新的理念,我们如果仔细分析这些理念,不难发现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理念的最终指向其实都是一致的,即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有效教学的理念自从提出后,近几年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实践者的视野当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工作站首席专家、特级教师李舜荣提出的“有道、有效”教学理念,对“有道”“有效”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一是“有效”教学理论。李舜荣老师认为:有效、高效教学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包含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有效的学生发展。有效教学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效果指学生学有所获,效用指学生学的东西有价值,效率指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效果、效用、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轻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信面对高考,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获得充分发展。

二是“有道”教学理论。李舜荣老师还认为:有道教学是教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有力保障。有道教学是指教师为达成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而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方法和措施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即“道”,教学有效诀窍在于教学“有道”。

本课题组依托李舜荣老师提出的“有道、有效”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以教育生态学、教育生命科学、接受美学、“可能发展区”、探究学习、“鹰架作用”(scaffolding)、“有道、有效”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一般包含:创设情境、欣赏感悟、教师讲解、教师设置探究问题、学生探究、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辅助七个教学环节。本文就“大问题探究模式”之道,在七个教学环节中,各有哪些教学要求进行研究。

一、创设情境环节的“有道”教学要求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视频、挂图等进行教学,可以把学生的直观感受与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衔接起来,把抽象的说理教学变成直观的形象教学。它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使苦学变成乐学。

如课题组余琼英老师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通过观看《无声的中国》、三一八惨案的视频,立即激起学生对北洋临时执政府暴行的愤怒之情。吴道慧老师在讲授《再别康桥》时,通过听歌曲《再别康桥》,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感悟环节的“有道”教学要求

运用朗读、图片等多种手法,让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

叶澜教授说:“人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命,要把课堂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要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确实,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上只有还语文本色,语文课堂才能充满迷人的魅力,语文教育才有生命的活力。欣赏感悟最常用的办法当然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如课题组余琼英老师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师生多次分段配乐朗读,这非常有助于学生体会当时政治形势的黑暗。

三、教师讲解环节的“有道”教学要求

教师讲解应优化教学语言。

语言水平的高低很多时候是语文能力的直接表现。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来说是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段,这对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应尽量避免毫无音调起伏,让学生听起来很平淡。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形象性等语言魅力。语文教师的语言或短小简洁明了,或机智幽默,或如排山倒海饱含深情,再加上恰当的体态语言,那么学生定有如沐春风之感,全都被吸引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不能自拔。

四、教师设置探究问题环节的“有道”教学要求

第一,设置的探究问题要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要经由教师的协助辅导能解决且方能解决。

提出“可能发展区”理念的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所谓可能发展区,是界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水平),与经别人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距离,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

我们不妨先来理解维果茨基的这个理论:我们把“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称为实际发展水平,“经别人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称为可能发展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距离”称为可能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设置的问题应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

例如,本课题组余琼英老师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如果将上面所说的教学目标分解得过于细碎,这些问题可能会因居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如果她不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或者学生不按照这三个探究问题的顺序进行探究,又可能会因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使学生畏难。这两种设置笔者估计都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她在课堂上设置的三个探究问题,是想使探究问题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在教学中,学生经教师协助辅导后,探究得较好,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

因此,设置的探究问题一定要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要经由教师的协助辅导能解决且方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业水平才能得到最好的提高和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转变常规观念,正确判断一节课的优劣。有一种课,教师一提出问题,不需辅导与提示,学生就能准确找到答案,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可能是设置在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没有多少好处。而另一种课,教师提出问题后,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协助、点拨、辅导,学生方能获得正确答案,课堂气氛可能没有前者活跃,但可能恰恰是居于学生“可能发展区”的问题,可能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帮助极大。我们要能依据当时的课堂实际,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注意抓大放小,注重“大问题”的探究,设置的问题数量,2-3个较为合适。

何谓“大问题”?此说法相对于语文教学中设置的琐屑的小问题而言。语文教学专家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认为:解决一个问题应在10分钟以上,预计每15—20分钟左右解决一个问题,一节课有45分钟,一节课一般可解决2—3个问题。这2—3个问题,要简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最后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问题数量设置合适,这有利于保障学生学习探索的时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探索、交流、碰撞,有利于学生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注意抓大放小,注重“大问题”的探究,设置的问题数量,2-3个较为适合。

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第一课时时,余老师设置了上面三个探究问题。

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第二课时时,余老师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1.故都不乏万山红遍的明艳,也不乏历代帝都的繁华,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清、静、悲凉之景?2.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景物,仿写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在教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时,余老师设置了三个探究问题: 1.阅读课文,填写表格,整体感悟本演讲辞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找出并欣赏文中含排比的段落。3.对于本节课,你有何收获或疑惑,从下面两小题中,自选一题,续写几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在教学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时,余老师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1.阅读第2—10段,思考讨论完成表格:这几段按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哪四个场景?2.本新闻在众多反映香港回归的新闻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获奖的原因有哪些?

以上四节课的教学,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内,设置的探究问题数量都是2—3个,这既是处于学生可能发展区的考虑,也是居于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探究问题的考虑。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节课往往设置很多问题,导致学生探索时间不够、教师协助辅导不够、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这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第三,如果教学目标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可分解教学目标,使探究的问题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几个探究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有梯度地将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教学目标,使这几个小的教学目标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那么,依据这些小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探究问题就会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余琼英老师将“鉴赏借古抒怀诗词主旨的方法”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小的目标也是出于这个考虑。而且,在顺序安排上,她注意让它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当完成了这三个小问题的讨论后,她让学生归纳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主旨的方法时,学生水到渠成地明白了:由古人的关键细节古人的特征诗词的主旨。至此,“鉴赏借古抒怀诗词主旨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而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得益于她分解了居于“学生可能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使探究的问题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而且几个探究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有梯度。

五、学生探究环节的“有道”教学要求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时的指导。

小组讨论的时候,语文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难点、讨论的焦点等等。当学生思维出现阻塞时,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技巧,探究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但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导得巧妙,导在学生的难处,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如果有了教师的巧妙点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将更有效。

六、学生汇报探究结果环节的“有道”教学要求

(一)对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要求要明确,且汇报内容不宜过多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要求可以用PPT展示,例如推选出汇报人、明确汇报时间、发言声音宏亮、板书字迹工整等等。因为汇报的时间有限,内容太繁杂,无法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汇报的要求越明确,学生操作起来越有实效,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越好。

(二)学生汇报探究成果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要有一个令人愉快的轻松的环境,教师不是课堂的权威、王者,课堂尽可能让给学生。课堂“提供了一个令人愉快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和对别人的关爱,放弃任务和破坏性行为明显减少”。反之,学生更愿意投入课堂,更愿意自主获取知识。

例如本课题组吴道慧老师在2011级高三(2)班的一堂作文评讲课中,将学生分成审题立意、标题、开头结尾、素材论据、书写版面五个大组,让他们收集、讨论全班作文,在各自的板块进行研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课堂上从第一个大组开始顺序汇报,学生组内各有分工,谁主讲,谁补充,谁板书,秩序井然,效果显著。这堂课,她仅插讲了几句话,但是这次作文写作的亮点、不足,全部得以呈现。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学习当中,既是参与者,也是课堂的掌控者。学生在课堂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融洽,节奏有张有弛,笑声、惊叹声、掌声充盈于耳。

(三)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

汇报权交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学生汇报探究成果不是部分优秀生的专有舞台,而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例如轮换小组长和发言人。关注表现积极的学生,更要兼顾其他胆小、内向的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局外人,自己也是参与者。这些学生确实因能力或者条件的限制,不能获得成果,那么指导他们如何学习他人的成果,也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个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全体学生参与,这是汇报成果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七、教师辅助环节的“有道”教学要求

(一)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后教师要有评价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不等于老师就闲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全体学生都应当认真倾听汇报者的汇报,及时给予评价。对探究成果的精彩之处要给予赞同和表扬,但学生合作探究之后获得的成果未必都是正确和完善的。学生汇报过程中必然会最大限度暴露出学习中的疏漏和疑难问题,这时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或者指导学生给予汇报者以纠正。这种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正确高效地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面,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语文教师如果拥有渊博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朗读、语言表达、写作等能力,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余琼英老师在讲授《故都的秋》时,要求学生选取文中故都的秋的典型景物,仿写《天净沙·秋思》,在学生汇报完各自的答案后,她出示了自己所写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也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本文是曲靖市2014年“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课题组论文,[课题编号:QJ13061]。)

参考文献:

[1]吴泽玲.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4).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5篇

关键词:求异;语文教学;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逐渐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放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上,针对于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来说,将求异思维纳入到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来,能够更有助于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拓展,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结合。从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需要用科学的方式将求异思维融入其中,以更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来体现出求异性,将求异思维和高中语文教学完整的融合起来。

一、求异思维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将求异思维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需要求异思维的支持,以求异思维为基础带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拓展,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求异思维的科学性。在高中语文阶段切实的渗透求异思维,首先,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其次,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高中是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且学生在此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其能够对一些事物进行自我的分析,能够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在这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从高中教材本身的设置来说,高中语文教材设置相对固定,许多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在这样的一个教材设置的前提下来融入求异思维,有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呈现。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目前来看,在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对求异思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运用,其在教学的设计环节和在教学的具体操作环节都体现得特别明显,但时至今日,高中语文在对求异思维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导致了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结合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对于求异思维的应用效果不是明显,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彻底的更新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并没有将求异作为一种主流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求同却成为了一个主流理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追求相同性,将不同知识的相通性进行连接,力求从知识中寻找到相通性,比如说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将同一个古词的相同内涵进行例举,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但是许多教师却忽视了相同词语的不同意义。这种求同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其限制了学生的扩散思维。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突破传统求同教学理念的这样一个现状,使得求异思维难以灵活的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中来,阻碍了求异思维的拓展。

(二)求异思维实践运用效果不强

高中语文本身就是对于语言的一种学习,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于语言本身的学习和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出求异思维不仅仅要落实到理念上,同时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来,用求异思维来知道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但是,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求异思维层次来说,其仅仅局限在了设计环节,具体的运用过程表现的不是十分明显。比如说在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检查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对于课堂教学的检查,许多教师为了迎接检查准备了“丰富多彩”教学内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衔接十分的流畅。但是,这种流畅性恰恰就限制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奇异思维的运用,使得奇异思维仅仅成为了一种口号,禁锢了求异思维的应用层面,没有将求异思维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和锤炼,其教学效果自然不是十分明显。

三、优化求异思维运用的措施

结合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中求异思维的应用现状看,求异思维的运用程度并不是十分的好,要有针对性的提升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保证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求异思维,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思维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自我的学习和自我的升级。

(一)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的重要性也没有被忽视,无论是在进行任何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充分的体现出这种实践性,并以实践的检验的为基础来科学的对于事物进行评估。在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奇异思维的运用过程中恰恰忽视了实践的检验性,其仅仅将求异思维挂在了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针对这样一个现象来说,要尽可能的强化求异思维的实践检验性。首先,从教学设计角度来说。要将求异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的理念来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来,体现出教学设计本身的科学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可以挖掘学生求异思维的知识点,规避教学过程所谓的流畅性,进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拓展。最后,在综合的评价过程中,学校和教育教学检查部门要将求异思维的运用深度和广度纳入到教学评估过程中,这样有助于更好的激励教师,使其重视对于求异思维的运用。

(二)深化求异思维的运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求异思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通过求异思维的渗透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表达。那么,在具体的优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求异思维的实时性,在教学的不同方面体现出求异性。比如说在阅读理解的讲解中,切记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个点上,要鼓励学生敢于并用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再如,在词汇分析上,要尽可能的将词语的意思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辨析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下词语的意思。具体而言,当相同事物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时,要体现出求异性,比如说《荷塘月色》和《雷雨》中都描写了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两篇文章中探索“月”的不同,进而深化求异性。可以说,学生求异思维的运用是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讲解。

总之,针对目前我国高中语文的现状来说,要想进一步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以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求异思维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的体现出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求异思维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更为深刻的体现出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素质和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6篇

一、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需要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教师要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会因此而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2、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3、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不但包含了叶圣陶对于语文教材标准、性质、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见解,还包含了他对于语文教材归宿的别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历来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归宿论的基本思想。他把语文教材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

4、细节上应学会推敲

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钻研得越深,语文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我们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即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强调体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达到熟练地驾驭新版高中语文教材。

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7篇

关键词:CBI理念 高职文秘 英语教学

高职文秘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系统、扎实的文秘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深化,社会对文秘工作人员在外语方面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文秘工作人员的外语能力,提高高职文秘英语教学质量的意义重大。将CBI理念应用于高职文秘英语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文秘英语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也有助于提高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CBI理念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内容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此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的内容或者要获取的信息,而不是此种语言的结构、语法等要素。这种理念融英语学习和专业内容学习于一体,将语言系统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因此,要提高高职文秘英语的教学质量,将文秘英语学习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切实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文秘英语教学中积极引入CBI理念具有较大的意义。

二、传统高职文秘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化理念较薄弱

职业化理念较薄弱是传统高职文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要实现文秘英语教学的职业化,需要将其与市场需求进行挂钩。在充分了解市场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将文秘英语学习理论与未来工作实践相结合,高职文秘英语教学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才能满足学生将来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文秘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课程的设置多以语言为中心,与市场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因此,目前高职文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职业化理念不凸显,没有缩短课堂与就业的距离。

(二)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

作为一门功能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文秘英语的教学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然而,目前的高职文秘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没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流程相结合,没能为学生提供真实或者仿真的职场情境,没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中获取语言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高职文秘英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紧扣文秘岗位实际,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文秘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并熟悉相关业务活动的开展和操作,培养其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三)教师的“双师”素质亟待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文秘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高职文秘英语的教学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精通英语,又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文秘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好具备文秘岗位一线的工作经历。然而,目前文秘英语教学团队中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的教师毕竟不在多数,大多教师精通英语,但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上稍有欠缺,造成了文秘英语教学专业化的不足和学生职业能力建设的弱化。因此,为了提高文秘英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文秘英语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亟待提高。

三、CBI理念在高职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高职文秘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这与CBI理念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的特点不谋而合。将CBI理念应用到高职文秘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当中,可在充分调查和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分析和规划,加强文秘专业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的关联性,使文秘英语教学通过学量的专业内容来锻炼语言能力,并能运用语言能力来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将来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高职文秘英语教学目标制定和课程设置的科学化。CBI理念把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和今后的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可激发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应用于高职文秘英语教学内容的深化

CBI理念将外语学习和专业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把传统的注重外语学习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专业内容来学习和提高某一门外语的能力。将CBI理念应用到高职文秘英语教学中,就要充分以专业内容为依托,深化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CBI理念下的文秘英语教学在内容上应根据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实际来设置主题模块,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专业的语境,使学生置身在真实或者仿真的职场情境中习得语言。可以说,CBI理念使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处在一定的专业文化和语境下,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优化了学生习得英语的环境。

(三)应用于高职文秘英语师资建设

CBI理念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的特点。CBI理念下的高职文秘英语教师的角色也是多元化的,要求教师具备“双师” 资格。利用 CBI理念进行教师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即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通与目标工作相关的专业内容,熟悉使专业内容被学生所接受和掌握的教育教学策略。二是教师要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进修学习和挂职顶岗锻炼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提高高职文秘英语的师资质量。

结束语:

CBI理念切合高职文秘英语教学实际,能将英语学习和专业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英语作为工具,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过程中习得语言,满足了学生将来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真实的或仿真的职场情境,可有效提高文秘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霞.以职场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基于CBI的理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70-72.

[2]章文君.CBI与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创新――以“电子商务专业英语”为例[J].外语界,2008,03:26-32.

[3]陈斌蓉.基于CBI教学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103-107.

[4]黎瑛.CBI理念下Theme-Based Approach模式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33:41+45.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8篇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试用),一个是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后一个大纲初中、高中的内 容合在一起。

    1992年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是个新大纲。新大纲规定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 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以上述教学目的为基础,以读写听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和课文、48项能力训练、20项基础知识 的教学内容为框架,来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这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分列读、写、听、说的教学要求, 分解读、写、听、说的训练点(能力和技能),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然而,新大纲还是一个“试用”大纲,有待修改、完善。例如,加强语文素质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知识分类分点,能力分类分层;教学要求同能力训练、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相协调;课程结构同教学目的相 配合等,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990年的初中、高中合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本;1986年本又 是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修订本。而1978年本又是以1963年的《全日 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为蓝本的。这四个大纲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多于创造,共性强于个性。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 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教学大纲拨乱反正,规定的教育 目的同1963年的基本相同,也是提高使用语言文字和三种能力(读、写能力和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86 年教学大纲,增加了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中增加“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990年教 学大纲修订的原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降低写作教学要求 ,改为:初中“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高中“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初中文言文教学只提“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此外,1986年和 1990年大纲都列出“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与“基本课文篇目”。可见,以上四个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从1963年到1990年)都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相关的部分基础知识为框架,来构建中学语文教学 体系。看来,共同存在的问题是:1.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突出,2.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分类分层不清楚, 3.语文素质的内容不完整,4.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初中、高中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高中的“提高” 要求不具体,5.课程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必须看到,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语言 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现代社会开放态势要求快速而又准确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语文的实用能力。现代社会文 化交流要求具有民族文化素质,具有文学欣赏的能力,以利于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民族文化。而现 代语言学、文学等的发展,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教学大纲,就要面向21 世纪现代化社会,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社会的人才服务。

    二 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 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 ;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据此,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加强语文应用的实践,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 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语文素质教学,适应多样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化课程结构,必修课保证高中毕业生的 基本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适应分流学生的分流要求。

    (四)构建现代化、民族化的语文学科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要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汉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五)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力求比较明确体现高中阶段的提高要求。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现代化社会,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作如下规定: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自学语文的能力,养成 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 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对高中生提出基本要求和分流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第9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99-02

新课标对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不断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更新英语教学理念,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但是,现阶段很多英语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经常会忽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甚至很多教师对写作教学存在侥幸心理,只在英语考试之前,让学生背诵几篇典型的英语作文,导致很多高中生的英语作文学习能力不足,写作技巧欠缺,甚至出现对英语写作的畏惧心理,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现阶段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现阶段的大部分英语作文都是命题作文,这就要求学生依据一定的主题进行写作,但是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写作训练,在英语写作中总是无法理解文章的正确含义,写作中重点不突出,文章写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作文质量不高。其次,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经常因为词汇量欠缺而出现词汇贫乏,搭配不当的问题,单词的时态、单复数、词性、主谓结构等经常出现错误,而这些错误大都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不注意积累训练造成的。以上诸多问题都与高中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有关,为此,英语教师需要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英语写作教学,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逐渐增强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最后,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文章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文章中含有过多的空话和套话,文章的衔接性较差。

二、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高中英语学习是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为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利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表达技能的开始,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在学习初期应该以模仿写作为主。通过不断的模仿优秀的写作作品,潜移默化的学习其中含有的语言逻辑,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针对现阶段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英语教师应该正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成效。

1.注重高中英语写作的缩写教学,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思维

高中英语的写作要求一般要在150个词之内,文章内容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主题鲜明。这也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为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从英语阅读的缩写开始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方面,英语教师要选择较为典型的优秀文章作为联系对象,并且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段落大意进行总结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另一方面,在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大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整合出整篇文章的主题,并且清楚的交代明白文章中所包含的关键要素,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等,都应该包含在缩写文章的内容当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文章阅读中,养成总结文章主题含义的习惯,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质量。

2.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文章扩写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难点,它要求学生通过已知的关键词进行扩写,以体现写作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扩写文章的能力。

3.注重英语写作模仿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质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英语写作的模仿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首先,英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使在模仿写作阶段,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罗列自己的写作大纲,在此基础上,填充文章的具体内容,这种习作习惯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英语作文的内容充实,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文章的逻辑性。其次,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从写作范文中为学生总结归纳写作规律,抽取经典语句要求学生牢记,以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活学活用。最后,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不同文体写作的基本结构,以及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基础理论学习,确保学生在写作不同的文体时,保证写作的规范性,不会出现文章形式上的错误。

4.注重对命题作文的分析讲授,提高学生文章写作的规范性

由于大多数的高中生写作都是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命题作文写作方式的分析讲授。首先,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写作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充分了解命题的要求,以及写作目标。其次,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写出文章的写作大纲,并且使用关键词以及各种转折词,构建出文章的整体框架,根据自己写作的文章提纲,用自己擅长和熟悉的语言表达出文章主题,写出文章要点。最后,完成写作之后,要求学生注意检查文章中的拼写、语法、时态等,以确保文章表达的准确性。以上几点是确保学生的文章写作符合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学写作教学中,英语教师为了不禁锢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写作能力是考察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针对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英语教师应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香.试谈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J]. 考试周刊. 2010(5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