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0 10:24:01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1篇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教授把人类的智能分成语文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8个智能范畴。这8个智能范畴实质上就是在某种社会条件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目前,多元智能理论在国际教育改革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认同。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学生个体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具体表现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记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表现就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是智力和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多种才能的总和。

每个学生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每个学生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这8种智能在每个学生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姿态存在。不过,这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彼此之间关系也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各种智能之间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进行有机结合的松散式组合体。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的智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与风格。

个体智能的发展趋势与程度会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与制约每个学生个体的各个智能的发展趋势会受到外部环境条件(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由于每个学生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不同,所以每个学生个体身上各个个体智能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区别。这种明显的区别就预示着每个学生个体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每个学生个体都是多种不同智能在不同程度上的组合。这样表现出来的状况就是: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待相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单一个体的学生对待不同事物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个性化教学情景的创设

目前,学校的教学模式都是班级教学。所谓班级教学就是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也为社会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但班级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学生个体的单独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班级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于是就出现了个性化教学,而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个性化教学的总体概念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就是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分别施教,也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

体育课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措施

1)体育课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措施。首先是按照施教的课程内容,根据施教班级学生个体的智能风格情况,编排出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和不同方式的施教措施。如,某一体育教学的项目,在同一个班级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给出不同的标准要求。

2)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智能情况,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编成若干个智能特点、个性风格相似的学习训练小组。如,把体质好、体力强、运动量大的学生个体编排在一起,成为一个学习训练小组等。

3)一个教时或一个教学内容编制出若干个不同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不同的学习训练小组施教。

体育教师的教学个性化倾向体育教师的教学个性化倾向,就是体育教师的情感个性、思维个性、行为个性以及阅历、学识、能力等方方面面的科学合理整合。教师在教学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具有差异性、倾向性和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或替代性。体育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倾向,是对学生个体人格与学习方式的尊重,使学生个体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接受教育,开展学习。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性,使学生个体能够从教师教学的不同风格上感受到情感与理智,行为与人格。学生的思维也因教学风格的多样化而消除麻木与呆滞,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多元智能理论和个性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零距离对接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就是:智能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语言、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几种智能的潜能,各种智能的不同组合都会表现出每个不同学生个体的智力差异。教育要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在可能的范围内使不同智能的孩子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而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要认真对待学生个体的个别差异,在可能的范围内使不同智能的孩子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两个核心刚好是零距离对接。这种对接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得尤其直接与明显。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去感悟,活跃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体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是一种传播,学习是一种继承。在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体育活动有着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机会。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体育知识,感悟体育的原理与规律,还要让学生学会驾驭体育动作的知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经验与知识。如:球场上的意识,变幻莫测的感觉等。技术动作可以传授,但感觉与意识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慢慢地感悟并积淀。 因此,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去“悟”、去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为未来的创造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个体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依托多元智能理论,创设各种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认知是许多知识点纵横相交而成的网络结构特点,教师可以把授课的内容融和成一个个相交、相容的集合。如:行进间篮球运球投篮技术,教师可把这个内容融和分成运球跑、运球过障碍、运球投篮和运球过障碍投篮等4个集合。教师先提供该集合的学习指南、学习要求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定的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自行决定是否接受达标测验。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决定是让他“飞”还是“跑”,或者是“走”。

另外,合作学习也是一种个性化教学策略。由于同班同学之间年龄相仿、心理相近,具有合作学习的良好基础,合作时的心理气氛较为自由。教师应根据他们不同的气质和智能上的差异合理安排合作伙伴,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学习了武术基本步伐、手法,以及一套少年拳后,请小组合作自编一段武术套路。在套路中要包含所学的步伐、手法,编好套路后,小组人员要练熟,进行全班的汇演,选出最好的一套教给全班同学。这样的合作,不但使学生温习了所学知识,增强了评价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合作技能,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开发了学生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体个性的发现、发挥和发展所谓多元化评价,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不仅由教师去评价学生,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同伴评价、小组互评、组间互评等等,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民主意识。

其次是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所谓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评价学生显性的体育能力,更应重视对学生隐性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情意表现以及交往和合作能力等改变的评价。把评价焦点从学生能力扩大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

第三是评价方法多元化。所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运用多元方法进行评价。其中既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也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和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多元化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评价,还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一学期来学习进步的幅度,从而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是非常看重学生的发展的,因此,这种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个体个性的发现、发挥和发展。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2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理论 小学教育 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分析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逻辑以及读写两个方面,而应该扩展到人类真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的组合。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些方面智能的突出表现,并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在智能各个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表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广泛的关注,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的良好的补充和发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关注小学生的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对小学生的多元化合理的评价。在这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包含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等多个方面,鉴于每个学生其生长的环境、性格以及兴趣都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发展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不应该采用同样的一种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发展,应该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每个学生将来成才的具体实现,因此小学教育被人们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运用到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但是因为小学教育的特殊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学校以及相关的教师应该对多元智能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准确地把握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具体的方法,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这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能通过对某一单一学科的掌握获得,实践表明,多个相关学科的互相作用才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多学科的建设,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同,让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互相的渗透和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实现途径。而综观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比较常见的还是以单一学科为主,以数学语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式,这种小学教育的模式这种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小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非常的充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并不利于未来的综合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具体策略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育方式,它倡导多元以及开放,并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前提,并且要尝试培养学生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提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育计划。在充分研究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之后,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全面理解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实施依据,帮助小学生充分地挖掘潜能、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与此同时,小学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小学教育中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课堂教学中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新时期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从教育理念到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式上,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应该以突出某一项学科为特色进行教育,而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最后,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不科学与不完善的。从客观上来讲,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开发,使得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显示出比较弱的能力,其实每个小学生都是非常具有潜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应该通过教育的手段,比如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兴趣来促进和引发学生智能的成长,使小学生的心智达到一定的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通过强调创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使我国小学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W手段也在不断的革新,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59-01

摘 要 美国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众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中的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见解和认识的分析,探讨其中的合理因素,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教学中,如何彰显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核心的今天,体育的术科课程和其它学科一样,课程目标、教学理念及其培养方式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改革。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格、精湛的专项技能技术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还要关注每位学生的自身特质和发展潜能,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学有所长”,得到最优发展,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的特点。成为当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需要改革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新的教育理论,符合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开辟了宽广的途径,给了中学体育教师发展革新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机会。多元智能跳脱了传统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示范、讲解、练习这三点式泥淖,使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向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充分兼顾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并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教授提出,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 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寻找最合适的多元智能切入口

多元智能理论被运用在中学体育课程过程中,首先要求体育教师仔细审视教学内容,并思考该部分内容选择哪一种多元智能切入点最为恰当。其次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的体育教学策略,设计好课程活动的程序和每节课,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方式。此外,还要求体育教师普遍关注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能用各自的智能强项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把多元智能作为教学的架构时,还应该从中学体育课的目标出发,设计实际而可行的多元智能使用的频率,数量和步骤,多元智能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所以,我们不能期望单单一个活动就能网罗所有的智能,否则课堂活动就会显得过于延伸而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

2 创造多元化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以适合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在多元智能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环境里,教材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而是一个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学体育教学也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教学,而是以主题为中心,健康为中心的组织探究性学习和健身。在教学中,要着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让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新教材的推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提供了便利。为了学生的不同智能被激发出来并获得最佳的发展状态,在中学体育与健康中,教师设计课程时,最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互动空间,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也要为不同智能类别的学生提供各种思考,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关于多元智能的亲身体验。

3 多元智能与中学体育课程的主题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理应是教育的理想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多元智能强调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时,要重视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主张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开发的,真实的情境化的环境,让学生围绕一个专题或主体去自主学习,个性化探究,努力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学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发展做好准备。

以主题教学为突破口实施的多元智能教学,由于它鼓励学生投入生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多种智能的培养,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目标是一致的。

4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因此,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对之进行教育。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组织准备活动或编制游戏,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才华。由学生选择上课的内容和考试项目,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和较满意的项目。教师由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传球时,教师先不讲正确的传球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讨论以怎样的方式完成动作才最有效、最省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逐步发现正确的传球方法。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课堂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多元智能的解说

迈进21世纪 ,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从各方面冲击着传统的中国教育。那么教育究竟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时代或许有不同的答案,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层面来讲,已经突破了传统智力观的局限,而多元智能理论成为我国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是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所以怎尽快地走出以往知识授受的窠臼,更多关注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培养。是目前教育界一场激动人心的革命,与此同时,关于聪明、智慧、智能等话题也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感性的“是否聪明”来区分不同的学生,而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商180智商70等”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智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差异即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结果”然而我们发现古今中外,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从韩寒到满舟,世界顶尖级的运动员、享誉海内外的智障指挥家胡一舟等事实。这些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智能不仅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本能,而且也表现出多元性;人与人之间在智能上的差别就不在是过去所理解的智商高低的差别,而是智能类型的差别。因此,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其优势智能,扬长避短,充分发展个性,突出个别化和个性化,使每个学生都将获得成功,这好比根雕艺术,“因为有了树根的千差万别,艺术家才能创造出独具意蕴的、没有重复的根雕作品“。那么学业失败将从人们的视野中逝去。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

2.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标志,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光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体每天接受的信息以及教育渠道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宽。这一切将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与此同时,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日益明显,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成为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我国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这种重视的核心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其潜能的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以更宽阔的视野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张,也就是教育的民主化,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H,Gardner)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智能概念,建立了宽泛的智能体系"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多元智能的诞生,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否定了线性的、单一的智力观,揭示了一个再为宽泛的智力体系,明确了多元化智能的存在,即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因此: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是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1]。 1989 年,加德纳把智能界定为“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为一种或多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2]。在1993年, 加德纳在《多元智力》一书中又指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活动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目标的正确路线,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在1999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零点项目”和他本人运用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经验不断积累,加德纳对智能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诊视的产品”[3]。实质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是多元的,非单一的;多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用一种智力测验得出的智力分数不能预测另一种智能水平;多种智能是交互作用的。

3.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与内涵

加德纳经过多年来对传统智能的反思和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他认为在实际生活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是多种多样的——即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同时强调个体间在智能特点上是存在差异性的,而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但是每个人身上的这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生活中并非是绝对孤立、互不相干的,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其它智能支持,可以说是“人各有智”“智各有异”因此教育教学的方式应该与学生的智能特征相适合。那么,智能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智能是分布的、情境化的。即智能不仅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它可以分布于个体存在下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只有考虑到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智能。第二,智能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或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和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第三,智能是多维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这是有其生物基础的。不同文化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制造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不只局限于语言和逻辑能力。因此,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个体在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智能的表现千差万别。第四,智能是可以发展的。与传统上认为智能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观点不同,加德纳认为“智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展,或任何能力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变得很聪明”[1]。

因此,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能的结构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对平等的八种智能,既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以上八种智能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神内核,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价值,值得每一位多元智能理论的追求者在自身的实践中去进行尝试和探索,在林林总总关于多元智能的著作当中,坎贝尔夫妇和狄肯森(Campbell,L.,Campbell,B.&Dickinson,D.,1996)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研究表明:“教师应该以智能类型为线索为不同的智能设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方式”[1]。如,语言智能教学策略、视觉空间教学策略、人际交往智能教学策略、自我认识智能教学策略等。但任何以一种特定的教学策略,对某一种类型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非常成功的,而对于另一类型的学生而言则可能无用,因为学生身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差异给予了教师一个最佳答案,那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运用广泛的教学策略时,教师要转变自己单纯讲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才会把自己最强势的智能运用到学习过程之中去。

正如拉齐尔(Lazear1991)所说:“以智能为教导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运用自己的多元智能及运用它们去学习;以智能为手段去获取此智能领域以外的知识;以智能为教学主题,把智能当做一门学科来教学”[2]。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课堂教学打开了一扇大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多元智能式教学策略,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创新型教学策略的机会。

4.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发展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改革相互呼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它倡导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这无穷无尽的潜能,它给予教师了教师看待智能的全新视角,让我们懂得,智能是一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工具,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运用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智能,并不是用统一考试所取得的成绩就能简单评判的,要多方面,多维地看待智能,发现智力的多样性。智能是可以发展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改实施的理论依据,提出并丰富了新的学生发展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正视差异、尊重差异,正确认识每一位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实施有差别的教育,而不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学生,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改变学生智能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2]。智能结构不同,优势智能不同,学生的智能发展方向和程度是有很明显差别的,也就是说,从智力的角度而言,每个学生都具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才能,不同的学生在智能方面是平等的,所不同的只是每个人所擅长的方面或者说智能强项不同,而每个所具有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结构正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异之处,正是他的特殊禀赋或天性所在。如果看不到不学生在智能方面的类型差异和强弱区分,一味地要求所有的人达到同一个标准,其结果可能是鸭子忘记了如何游水,兔子不知道怎样奔跑,燕子荒废了空中飞翔,而人们不顾它们自身特点所要求它们做到的,却一个也做不到。因此,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识材”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所谓“识材”——既多元解读学生。也就是认识学生的智能组合和独特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识材”的伯乐。教师要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多样的多元智能式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要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高度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善待差异,反对教育的整齐化,填鸭式的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行、学生跟”的教学模式,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性、差异性、有效地因材施教,坚定教学的个性差异观念,坚决克服传统教学不顾实际“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端,才是真正关注生命。

其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教育要符合智能发展轨迹,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坏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在了解每个学生潜能的基础上,能够开发他们的潜能,就得营造有利于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教育情境。第一在多元智能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表现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可以看得见远处树一面旗,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点亮一盏灯,鼓励他们去追求、去实现,从而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如,《鸿门宴》《雷雨》采取身体运动智能教学策略,运用合适地戏剧表演,能获得出色的教学效果。第二在教室开辟出不同区域,展示不同学生、不同阶段、不同主题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充实,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向学生提供运用自己的智力强项来发展智力弱项的机会。第三教师要以现代的教学手段为依托,以合适的视听材料作为文字学习的必要补充,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展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这将成为开启学生潜在智能的钥匙。如,在教柳永的《雨霖铃》,教师采取音乐智能教学策略,通过播放音乐背景,集体诗歌朗诵、讲授阅读、激发创造力。请学生收集耳熟能详的的关于“离别”的歌曲,在课堂上通过这些低沉凄婉的曲调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气氛,从而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再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借助视觉空间智能教学策略,通过影响媒体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漓江水的静、清、绿等,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多元智能环境。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习并且都应该达到学业上高标准。还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尤其用爱心帮助那些发展有困难或者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当成为每一位学生发展道路上“助燃气”和指导者。因此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采纳多元智能的观点,正确地看待每个学生潜能的发展、优点、缺点、即把发挥学生的优秀智能和提升学生的弱项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手段能够真正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结语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为新课程语文教学开辟了宽广的途径,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契机。虽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但我们只要认识到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发挥不同智能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适应各种类型的学生,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成功的乐土!

参考文献

[1]美8H,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力的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第5页

[2]美国.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6 页.

[3]主编 李家栋 《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6页.

[4]霍力岩等著.《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6-17页.

[5]参见Campbell,L.,Campbell,B.&Dickinson,D.,Teaching&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Allyn&Bacon,1996. 此书已有中译本,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6]转引自郑博真著:《多元智能统整课程与教学》,长春出版社,2002年.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5篇

关键词:尊重差异;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多元智力理论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或多元智能理论将智力定义为“使个体能够解决问题或产生符合特定文化背景要求的成果的能力,他认为这种能力是复杂而多维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因此将其称为多元智力。”每种智力都同等重要,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加德纳认为,目前已可以确证的七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智力类型有: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和自我反省智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极大冲击和挑战。传统的智力理论、智商理论(The Theory of IQ)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The Theory《CogntiveDevelopment)。即所谓的智力“单因素说”;智力的“多因素说”,如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J.Steinberg)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TheTriarchicTheoryofHumanIntelligence)。多元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束缚,在教育教学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新课程的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应充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念,转变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观念,包括学生观、智力观、教育观、评价观等。以适应社会和教育教学的新发展,真正做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和教学的启示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在智能等方面的差异,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以促进其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在学生观、教育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做出努力。

1.学生观方面,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和期待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每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些学生更聪明,而是学生在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和潜力。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期待,“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一点上给予教师和教育者们很好的解释。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望和信赖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效果和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并可以将其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2.教育教学观方面,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因此朱熹曾写道“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多元智能理论提醒广大教育者,要认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差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观。同时,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设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智能发展。

3.评价观方面,灵活多样,个性化多难评价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6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1]

加德纳对“智能”一词所下的定义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这大大不同于智力测验所探寻的信息,在智力测验中往往偏重“知识的掌握”,而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则不予以重视,很少能估价出一个人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或解决新难题的能力。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儿童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多地重视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论及的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大多是围绕着这两种智能进行的,而对其他几种智能很少涉及。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智育,智育又被简单地等同于以培养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的教育,而这两种智能又简单地同读书、考试和升学划上等号。这样一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成了以狭隘的知识教育为主,以升学为惟一目标的“精英”教育。在传统观念指导下的我国基础教育极大压制了很大一部分儿童多方面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埋没了社会所需的多方面的人才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该理论,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各领域在智能的整体结构中都占有主要的位置,正如加德纳指出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这种观点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新课程实验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不谋而合。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大教育观,并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采取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儿童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恰好契合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从理论上诠释了我国教育目标定位的科学性、正确性,对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给予的启示和产生的借鉴作用,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尤其明显。

(一)多元智能理论儿童观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儿童的全面发展上,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学校教育面向每一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全面发展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让每一位儿童各项素质都得到发展;二是所有儿童的共同发展。

1注重儿童多元智能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多元发展,而不是实践低能、应试高手。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落实到学前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因而,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注重儿童的多元发展,注重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应该成为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2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和儿童的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分不开的,通过多元开发儿童的智能,延展儿童的思维空间,促进儿童不断由善于解答问题朝着善于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

3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多元智能的儿童观是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让人人都能成功的儿童观。多元智能的儿童观,关注的不是哪一位儿童聪明,而是某位儿童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强调的是每位儿童都要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每位儿童都能成才。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努力发展每一个儿童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位儿童的弱势智能,为每一位儿童都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的影响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是因人而异和因内容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有其不同的符号系统和交互方式,同一领域内因人与人智能结构不同也存在着学习的差异。因而,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育领域,灵活多变地采用适合不同智能领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同一类教学内容,教师也会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现状。

1“为多元智能而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推行新的活动设计而改变传统活动设计,改变了对原有教育目的的认识。在传统的活动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能而教,主要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样的学校课程使得我们培养的儿童不仅是片面发展的儿童,而且是循规蹈矩的、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儿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不同儿童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特点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个性化活动的开展,实现“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实现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多元智能人才观。

2“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摒弃了原来的以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为中心的惯有思路,把儿童多种智能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这样的观点,与我们新课程中设置的生成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所要求的实行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整合的观点是一致的。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指导下,基于对本班儿童个体情况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不同儿童有着不同的智力和个性特点,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想法充分渗入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从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强项出发,带动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

3“通过多元智能来学”

随着教师教育目的的改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儿童有了更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教师能随时抓住儿童思维的变化,根据儿童兴趣点的变化,临时生成教育目标,改变教育内容,使整个教学活动真正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每个儿童在活动中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的影响

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不同的评价观对教育的发展和儿童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就教育评价而言,只有充分注意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发展性,评价才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是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动态的评价观,个性的评价观,注重的是被评价主体的发展,强调的是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正是我们目前需要借鉴的、贴近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科学的评价观。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对儿童所实施的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家长等其他人员很少参与对儿童发展的评价。而实际上,正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管理人员、教师、儿童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新的儿童发展评价应由教师、儿童自己、同伴、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操作,只有将涉及儿童的所有人(包括儿童自己)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儿童发展的真实水平;只有通过各方的对话,儿童才能不断地成长。这种评价不再是教师对儿童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就评价内容而言,新的儿童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儿童在各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既要关注儿童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儿童发展中的需求。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当前的儿童发展评价不仅要使用量化评价方法,更多地要以质性评价为基础,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运用多种先进的评价方法,尤其要重视观察、谈话、作品分析、描述性评价等定性评价方法,能够发现每一个儿童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保证每一个儿童在不同方面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扩充了智能的内涵,加强了智能理论与儿童发展的联系,对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不断地引发我们的思考,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进一步深层次地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7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5年来华留学生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对来华留学生产生较大助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崛起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状况

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蕴涵着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信息技g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同为语言类教学,英语、日语、俄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良好。但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甚少,计算机、投影、DVD、网络短片、新闻片段、电影、动画等手段运用较少。有一些即使运用了现代技术,也还停留在生词展示PPT,课文语言声音文件MP3等技术层面,有一些使用停留在为使用而使用的程度,没有基于学生的某种智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还没有太明确的智力支持。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能在最新理论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实际语境当中,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并能够亲身体会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研究有利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校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有利于中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的和谐相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支持与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也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这将传统教法中抽象难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大脑产生多重刺激,它在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1],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1983年和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分别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与《智能的重组――21世纪的多元智能》(又译为 《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完整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加德纳本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非常明确而强调性地表述为: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ec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 际 关 系 智 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3]

加德纳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理念,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进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突破。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面对围绕多元智能理论而展开的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发表文章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一直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4]在当前汉语教学改革之际,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汉语评价体系颇感困惑之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特指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转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观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

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人们在接受这样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交互性。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如挂图、板书等进行讲授的方式,充分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汉语教学。

学习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利用运动智能让学生动起来,画四声。学习汉字时,外国学生接触汉字之初,会把汉字当作图画,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汉字当作图画来教,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图形的敏锐感觉,从字感教学入手学习汉字。

以舞蹈为载体进行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也十分生动有趣,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语境的真实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教学分为:找朋友;我找到了我的朋友;行礼、握手;好朋友、再见。教授语言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学生很容易学会说生词、做动作,学会问候、告别。同时教授舞步,学生能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和“左手、右手”的指令。此外,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用对应汉语的身体运动语言、汉语对话、汉语歌曲、汉语表演,积极参与到汉语教学中,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并有所创造。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在任何一种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很生疏,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拥有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让课堂学习中较为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输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增强教W过程中的双向积极性、与语言文化的融合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

语音教学历来是教学难点,发音部位难以用语言描述,多媒体素材和设计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舌位图可以扫描绘制,将要学的音在舌位图上标出来,增强了直观性,学生利用自然观察智能,容易直观形象地看出发音部位和发生的变化。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比如越剧《梁祝》、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的电影片断为学生学习《琴弦上的蝴蝶》和《康熙大帝》提供了直观教材,一小段电影会给课堂教学的进行提供对话的平台。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得好,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就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模块最具弹性,教师可根据学习者身份信息中的不同智能类型赋予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5]。加德纳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指出:“有关内容可以由多种方式展现,如:教师、书籍、软件、硬件或者其他媒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展现模式的选择,会导致所得到的教育经验是否成功。”[6]

(三)评价考核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评级体系,使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考核,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教师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关注其8个方面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还处在介绍的阶段,各地的实验状况很不平衡,需要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具体问题还很多。总之,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可谓任重道远。”[7]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多渠道的,传授方式是多样化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学习教学内容。[8]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挥。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多种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智能上的差异。[9]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汉语学习应更多地突破标准化智力测验,设置多样化考题,以考察学生在运用多种智能后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受益,对国外开设中文系或中国学专业的汉语老师也会有启发。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的指引下走进课堂。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会使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直接的收获是留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以及汉语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培养出拥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宽广的胸襟,既了解东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也能以欣赏的态度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念,获得与中国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对华友好人士。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项目。曾经在2016年8月26日新西兰梅西大学国际会议以及2016年12月10日复旦大学国际会议上宣读。)

参考文献:

[1]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14-18.

[2]沈致隆.对话加德纳:“多元智能”我们不能简单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4-08-05.

[3]Gardner.Reflection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Mythsand Messages[J].Phi Delta Kappan,1995,(3):202-209.

[4]沈致隆.亲历哈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6.

[5]杨南昌,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3,(3):48-50.

[6][美]H.Gardner.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8]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12-27.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8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中学体育 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而多元智能理论正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本文拟通过对多元智能的理论分析,来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博士首先提出并不断发展的智能结构理论网。该理论提倡弹性的智力观、全面的人才观、平等的学生观、个性化的教学观以及多元化的评价观。其基本观点和特征为:

1.智能的整体性

个体智能以多元的方式整体存在着。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每一项智能都很重要,每个人天生都拥有各种智能的基本能力,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

2.智能的综合性

加德纳指出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智能是独立存在的(除了极少数专家和脑部受伤的人),智能并非独立运作,而总是同时并存、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统合运作的。

3.智能的情境性

智能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环境,离开情境孤立而抽象地谈智力是毫无意义的。加德纳指出:“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利于培养某一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按照同样的理由,如果一个人根本不具备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无论其生理潜能怎样,都不可能激发出那种技能来。总之,周围环境在决定一个人智能高低的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智能的实践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制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强调个体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让学生能各尽其能,都能从多元智能下获得成就感,而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笔者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1.学习主题设计

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中,学习主题主要分为三大类:问题解决、概念学习和设计。在这三类学习主题中,问题解决和设计是基于分析和综合的学习主题,而概念学习是基于事实的学习主题。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是问题解决和设计类学习主题高度强调的,这类学习主题十分重视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学习主题设计中,主要是问题解决和设计这两类学习主题的协作学习,因为此类学习主题更容易使学习多元化、差异化、全面化。

2.小组结构设计

是否建立学习小组以及如何建立学习小组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和效果。分组主要有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两类,把学习风格、知识能力差距比大的学习者分在一组的分组方法被称为异质分组,反之就被称为同质分组。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主要依据学习者的多元智能特点、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对学习者进行异质分组。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优势能力,扬长避短,协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由于学习主题具有综合复杂性,需各种智能因素的参与,故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学习者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学习风格,参与协作学习,共同完成知识建构。在分组之前,要对学习者在优势智能领域、学习特征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3.学习资源设计

在学习资源设计环节,需要提供足够丰富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供学习者查阅、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者和教师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动态添加学习资源,同时与同伴探讨学习资源的优与劣,进而完善学习资源库,为下一步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总之,学习资源设计是协作学习模式构建环境中十分重要的设计环节。

4.学习活动过程设计

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师生交互比较频繁、学习者之间协作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监督者,而学习者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学习者展开。

5.学习评价设计

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学习评价设计环节至关重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元化的评价观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的人本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主体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协作小组内对同伴的评价、教师对协作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等。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教师应该相信:学生都具有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给他们合适的教育,他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不同类型的人才。正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舍弃权威、指导合作的教师观

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应由教学生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究的欲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教学必须建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

3.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观

新课程除了应关注全体学生的需要,还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确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权利,不忽视和排斥任何人,这是文明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此相应,中小学课程应该是校本的、班本的,甚至是个本的。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统一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允许课程模式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课程实施的情境化。

4.多种多样的评价观

现代教师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静态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动态、情境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评价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确实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评价强调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中获取信息,是真实的、情境化的,加德纳认为应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刘玉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第9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观察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各方面感知能力,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各种智能,这些智能提供了认识和发掘幼儿智能的理论依据。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多元智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的发展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惊人的智能,幼儿时期是智能发掘的重要时期。在幼儿阶段,合理有效地利用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对幼儿智能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儿具有天生的创造力,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产生丰富的想象,并长时间地陶醉其中。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巧妙地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其他幼儿和教师的肯定,从而使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多元化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和教育观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观过于狭隘,只是注重对幼儿民主和人权观念等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看待每个幼儿的时候,不会考虑幼儿是否聪明,而是本着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每个幼儿在智能上的差异,抛开偏见的眼光,客观地对待每个幼儿,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独特天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学习方式和社会认识的培养时,教学方式应该有所差异。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智力特点和个性发展,探索出不同的智力发掘方式和教育方法,针对每个幼儿的智能发展方向,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提高其感官的敏锐性,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在室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引导幼儿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交往,得到学习和感悟。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挖掘幼儿的多元智能。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汽车驾驶学校进行参观,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使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幼儿进入科技园区,能够了解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如无土栽培、技能喷灌等,让幼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多元智能。

3.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首先教育评价应突破原有的评价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评价是教育和评价相互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教育,从而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状况。另外应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况。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走出幼儿园,在社会环境下进行评价。多元智能评价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由于幼儿智能特点的多样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每个幼儿的智能取向和特长,针对不同幼儿进行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强项发展弱项。多元智能评价能够对不同幼儿时期进行不同视角的评价,在反映教学信息的同时,促进幼儿对自我认识的积极参与。

三、结语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充分贯彻多元化智能理论,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个性特点,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培养。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幼儿发展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同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使幼儿在成长初期得到良好的多元化智能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水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周国华.多元智能理论对现阶段幼儿师范教育生教育的启示[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