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慧科学与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8 10:23: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慧科学与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智慧科学与技术

第1篇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 注重基础 树立信心 寓德于教

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而来的。总体来说,学业基础普遍较差,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边沿化”的学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经过几年的职业实践,现就数学课堂教学略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一、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1、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不少学生就因为如此才迫于选择职校而失望于普通高中。

2、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我们传统教学观念地诱导和传统教学行为模式框架里,数学长期以来就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个别学生未恐避之不及,表现为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

3、从学生认识角度来看,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全面的升学压力,学校教学的重点是一般放在专业教学上,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一般也是专业教学。因而,对于数学教学通行的办法就是消极处理: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教学难度,概念了解、公式会套就可以了。与此相应的是考试难度降低到不能再降的程度:步骤要少,计算要简,甚至可以没有应用类题目。考试的目的简直就是畸形地退化为尽最大可能保证绝大数学生都能通过,即及格率要达95%以上。学生做作业,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错题连篇、符号乱画。

4、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很多教师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一步影响学生赖以谋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学相长的期望总感觉无法实现。

5、从教育政策与制度上来看,招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策上应将职中与普通高中同等对待;在观念上应树立人才责任意识,尤其是不可以招收未能初中毕业的学生。只一味的招生,没有顾及到学生该学的知识都还没学。而对于数学课程设制的探讨,很少分专业而定,且每学期的课时相对不稳定;对于教材的选取应注重基础性和实用型。

二、注重基础教学,防止教与学脱节

吸收、消化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初中教学的实际,明确、细致地把握初中生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状况。《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叙述是:“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运用能力”。鉴于数学课程在职业教学的基础地位,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内容的取舍都要取决于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应由此做出相应地调整。

三、树立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恰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起、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自觉运用数学、主动探究数学。

1、适当、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进行课前引入

适当、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努力把握以 “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激发兴趣、启动认知。精心设计学习资源,变换表达式,引导观察、建立表现、架设疑问、激发思维,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注重多种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浓厚兴趣。

2、适时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引用生活、生产实例,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们讲当今世界伟大的或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是怎样数学成为当今世界闻名数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从他们的成长道路中,渗入数学的发展史。真人真实例子、活泼生动的引入,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定能起很大促进作用。

3、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促进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效地促进学科学习水平。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4、及时评价、表扬,稳固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关键,培养能力是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和点滴成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正确地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稳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寓德于教”,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如负责精神、合作精神、细致耐心的品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技能的获取,同时也是学生体验情感、锤炼品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师生结合实际,互学共探

第3篇

【主题词】社会职能 美术文化 传递 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

一、美术教师的社会职能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常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乐事,不少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都不仅长期亲身实践于美育或美术教师的工作,而且敏锐地认识到这一职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我国孔子的“美”与“善”及“兴”、“观”、“群”、“怨”的美育观点;的五育并重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观点;鲁迅的“文艺的根底下伏着功用”与“发挥其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的美术教育观点;还有外国的柏拉图的美的“理念论”与文艺创作的“灵感论”的美育观点;丹纳的“美的环境论”的美育观点和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社会主义美育观点的深广影响等等。上述的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美术教育即美术教师的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与伟大贡献,而这正是其社会职能所带来的,概括地说,美术教师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美术教师传承着人类的文化

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所以能时代相传,保存并发展下来,主要就是依靠教师的“传递”和“桥梁”作用,美术教师所传递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审美文化,确切地说,主要是人类审美文化中的美术文化,有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审美――美术活动的物化产品;二是其观念体系;二是其行为方式。在我们今天的美术教育中,所谓“物化产品”的传递主要表现为依据“大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进行四大艺术门类(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的习作与创作活动;所谓“观念体系”的传递主要体现为美术文化的精神方面的教育;所谓“行为方式”的传递主要表现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的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审美文化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师的这种文化传递职能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2、美术教师净化着人的心灵

在美术教育中,无论是课内教育还是课外教育,欣赏教育还是创作教育,都会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触及到人的道德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启迪及精神的升华等。美术教师不仅是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还具有塑造人的心灵、思想和品格的社会职能。

3、美术教师体现着劳动的特点

美术教师除了一般教师劳动的特点,如主导性、教育性、连续性、复杂性、集体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审美性、情感性、示范性、个别性、创造性等五大特点。

①审美性:“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或借助美术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美的心灵,并以此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以达到“以美启善、以美扬善”的效果。②情感性:美术教育的过程是师生的教与学的情感交流活动,“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③个别性:由于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决定了美术教育的方式既要有相对集中的集体教学,又需要有相对分散的个别教学,另一方面,从教育的对象来看,学生是受着社会多方影响的、兴趣爱好追求各异的人,因而也决定了美术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个别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因材施教,体现美术的灵活性、多样性和主动性。④创造性:人与人由于各自受着自身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而各不相同,因而美术教育离不开创造性;教育中所授的无论是培养美术的审美能力,还是形成思想品德培养高尚情操等,都离不开多种途径与方法的创造性。⑤示范性:在美术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技能示范才能有效地影响学习,也就是说,美术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讲授美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还要传授基本的技能技法,这种技能技法的示范性构成了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所呈现的言谈举止、思想作风、创作方法、仪表风度等对学生又起到榜样作用,让他们耳濡目染,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1、美术教师的智能结构不够完善

智能构成即知识构成、教育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

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联系,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在美术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更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现中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本区),笔者做了一个统计,年龄在22-30岁约占32%,这些教师为新生代美术教师,他们通过新教师招考等激烈竞争后选拔,具有现代美术教育意识,但对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创新改革历史了解不全面,缺乏主动承担美术教育的意识;年龄在31-45岁的占56%,这些教师经历过新旧教材教法衔接的锤炼,后又接受新课改春风的洗礼,明确了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向,但是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12%,这些教师已形成固定的美术课堂模式,要改变创新,接受现代化美术教学方法存在困难。

美术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任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加之学生情况的复杂多样,决定了美术教师要有更加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决定能力的前提就是具备一定的智能结构。

2、美术的规范教学城乡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艺术(美术与音乐)师资匮乏现象,是现在艺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美术而言,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艺术师资队伍素质整体偏“低”。学校忽视美术教育,缺乏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为美术学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对学生短期效应不显著,而使一些家长、学校、教师不重视这门学科,从美术教师的任职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个别学校的美术课也只是形同虚设,美术教师除了上美术课之外,还上其他学科和其他工作,这导致精力牵制,无暇更多地去研究美术教学了。

3、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不切合学生实际

随着新教师的分配,他们的特点是年纪轻,教学经验少,对新事物、

新思想、新理念接受快,虽然他们在教学中敢于大刀阔斧,但由于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了解,而出现了一些好似空中楼阁的课堂教学,即是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着重于搞一些表面化的创新情节、创新活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课上的少,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少等原因。这就需要新教师在实际生活中走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

三、如何发展美术教学的思考

1、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明确教学目标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包括初中与高中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由少年期走向青年期,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就初中学生来说,其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其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发达,但他们的逻辑思维仍需很多感性经验来支持,其情绪情感的发展也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而初中美术教学的目标越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就越容易实现,所以,美术教学的目标确立是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研究的课题,确立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求适度减轻学生负担,以保证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2、加强城乡的美术交流,重视美术教学

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先进带动后进,以主动带动被动的模式加强城乡美术交流,推动一个地区美育的发展,形成一个美术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城乡交流的做法:一是建立一年一次的美术教师集体研训制度,邀请名家讲座,系统培训;二是指导教研组建设互助合作的团队,精心遴选和培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领军人物,精心组织课程教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在互助合作的团队中增长智慧,在集体专业发展中实现自我超越,但是归根究底,离不开各级领导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与支持。

3、培养典型的美术教师,注重点面结合

典型教师或优秀教师有着引路的作用,典型教师的水平代表着美术教师总体素质的高度,使全体美术教师心中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目标,知道今后的路如何去走,从而推动全县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优质课、教学能力比武、基本功比武等途径,选拔出一些典型教师,而且对这些典型教师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培训,但是缺乏以“点”带“面”式的发展,使很多非典型教师还在自己封闭的空间里摸索与徘徊,所以美术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美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根本。

4、落实有效的美术课堂,发展评价体系

第4篇

关键词 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47-02

1 前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自行携带学习设备,比如常用的电脑等,通过利用教学APP软件,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利用多屏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或者是答题方式等,多样形式的媒体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教室里使用的均是活动桌椅,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便利[1]。

2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互动行为特征

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小组互动行为 根据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需要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就是让学生随机组成小组,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由教师编排小组,一般是3~5人的学习小组,两个星期后重新进行组合。组建小组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受团队带来的力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融入新团队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潜能。在组员相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以及看到自我的短板,以取长补短。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也可以很好地达到互动的效果。

比如小学二年级上灾薪会介绍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可以提问学生:哪些是角?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角?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分发一些卡纸,让他们凭着自己对角的认识,做出与角有关的小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小作品分析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角的教学活动。

在开始认识角的教学的时候,通过媒体教学让学生再一次欣赏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角的图片,比如五角星、金字塔、剪刀等,让学生感受到关于角的实物存在于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并让学习小组介绍本组关于角的作品。这样安排,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通过三角形认识角的名称,比如锐角、钝角、直角,知道哪一个符号表示角形,学习利用简单的方式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并学习画角。

学习小组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交流,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各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力。在认识角一课中,学生学习画角,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互相比赛画角,指定画哪几个角,然后让学生开展画角比赛。小组内部选出最佳的那一张画作为参赛代表,参与组间竞争,从中选出画角最标准的一组,并给予小组奖励,对其他小组成员也不要忘记鼓励。这样形成良性竞争,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智慧课堂中的课程情境互动行为 智慧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全员参与互动,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情境互动的模式,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生动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大家演示。首先,将学习的课文内容运用在课堂中。比如在教学数字大小比较和改写一课时,课堂重点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读;二是写多位数;三是比较数值的大小,主要是对万以内的数值进行大小的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改写单位的必要性。利用课堂上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与数值相关的图片,如超市价钱标签、公路里程路标等,并询问学生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哪个数值比较大,哪一个数值比较小。或者是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让几位学生上台拿着某一样物品并展示价钱,让学生指出哪一个物品的价格比较贵,哪一个比较贱。

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教授学生认识整数大小时,先看位数,哪一个位数多,即表示那一个的数值就比较大,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展新知识的教学。课堂场景互动的模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以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课文内容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基本分辨数值大小的练习,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场景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以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值大小比较技巧。

在智慧课堂中的课堂知识互动行为 重视课堂知识互动模式,智慧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学生间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堂小话题,设计1~2个主题即可,可以选择学生当下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趣味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点燃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小学生学习乘法表时难度比较大,而且他们对学过的知识,隔几个星期不温习就又会忘记。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智慧课堂上主要通过知识互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乘法表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训练。首先可以分段进行学习,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不理解的状态下,让学生死背乘法表是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

第5篇

关键词: 美术课堂;学习兴趣;创作思维;审美能力;潜能

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美术学习中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常规美术教学中,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模仿作画技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分毫不差。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受到限制。对此,教师要建立一种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氛围中得以解脱,自由创作。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他们才会喜欢,才会乐于参加。教师的教法要灵活多样,尽量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对于需要修改的作品,教师首先要肯定其作品的优点,增强其信心,在不违背学生创作意愿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抛弃以往的那种枯燥无趣的课堂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习惯把分数当作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学生看到老师一次次否定自己的时候,学习兴趣会受到严重损害。现代教学理念突出强调对学生要进行多方位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分数,更要注重其学习的过程,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创作上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在静物的造型设计一课中,要求每个人画得有所不同。用什么素材来设计图案,如果没有提示,学生思路很窄。如果教师直接给予很多素材,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容易照搬,画出来作品缺失设计感。老师给出静物,让大家从新角度观察,形象感受就不一样。这样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他们的思路。

美术自身所具有的欣赏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求,在美术教学中实行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艺术欣赏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幻灯片以及看画展的形式,对优秀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而开阔视野。通过广泛接触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形式,亲身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其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

二、创新教学,激活学生创作思维

美术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它表现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所以只坐在教室里面对着课本的美术创作是停滞的,我们要适当拓宽学生美术创作的空间,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们用“美术”的眼光观察创作。用真实的美术形体刺激学生们的眼球,激发其作画欲望;而此时学生的创作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只有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创作思维才能真正地被激活起来。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的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使其尽情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高涨,精神愉悦,思维活跃,我则对创作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作些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也很好。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力和审美情感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和审美情感。审美认知能力是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精神。是对事物深刻、正确的认识,这些要通过美术教学来完成。一件好的美术作品都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思想,它以直观的形式和特有的复杂性激发人的审美认知能力,这种审美认知能力不受制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是美术教育中人类所形成的特有的认知方式,因此中职学校美术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构成、形式和蕴涵意义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同时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情感与想象的互动中,使得艺术欣赏成为一种超脱普通情感、摆脱功利性的审美情趣,这种带有价值定向的审美情趣是对人们普通情感的综合、选择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是通过审美活动为媒介,使得人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达到个体心理的成熟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第6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习质量标准;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2015年7月11日,由广西教育厅项目办主办关于“广西基础教育学校学生学习质量标准的研究”课题研讨会在南宁市召开,以数学为例,围绕学生学习质量标准课题中重要核心概念及学业水平标准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明确“E+2+4”的研究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贯彻落实教基二[2013]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 “MS-EEPO有效教育”理论,探索如何确定基础教育及测评学生学业水平标准等实施。在国家教育政策上体现“2”,领会教基二〔2013〕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向;在地域教育优势上突出“E”,解读“MS-EEPO有效教育”精髓;在研究资源上实现“4”,总课题组和3个子课题组以《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基本框架为指南,以数学学科学习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性研究方法构建一套科学的学习质量测评体系。

二、学生学习质量标准体系与测评研究的进展

高中组参考广州《义务教育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设计与编制》试题编制的有效思路,设想建立一套具备学业发展水平四项指标的题库。题库为测评工具开发提供思路,但标准设计和能否在短期内建立一套可操作性题库是本研究的突破口。初中组依据课程标准“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要求,重视教育公平,探索学习质量评价方式的实施,提出了以期考和作业方式进行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定性或定量、形成性或终结性评价体系。MS-EEPO体系下创设测试和实践综合评价系统保证评价多元性,具有可操作性,但具体标准有待探究。小学组用文献法将“学习质量”界定为通过学习活动而获得知识、技术、情感体验水平文化的程度。从“知识掌握”“情感态度”“学习技术”三维度进行小学四年级课堂和作业综合测评,验证知识技能测评方式可行性。综合3个子课题组研究成果,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关注测评学生的学习质量或学业水平方式,但其应达到水准的依据是什么,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来支撑。

三、学习质量标准建构和学习质量测评开发之争

专家们在激烈的自由研讨之争中所反映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如下:一是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的混淆。课题组研究精力都放在测评上,理解上存在模糊性;在研究逻辑顺序上,应把标准建立放在前面。二是对学习质量标准概念内涵理解不一。部分专家成员把学习质量的理解都局限在学业层面,在研讨中的评析都只考虑学业角度。

四、核心概念的厘定和研究方向、进程的再确认

经过激烈争论,专家们意识到必须在核心概念上达成共识,才能进行后续研究。以下是学业水平范围内对核心概念一致的观点。

质量: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

学习质量:从既定的学习目标出发,对学习活动过程(学业水平、学习动力、教师教学方式等)及其结果所达到的状态进行衡量,由此得知的符合程度或优劣程度,包含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

学业水平:学生对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习质量标准:以基础教育阶段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以跨越不同学科领域的公民素养模型和具体学科核心能力模型为基础的规范性成就标准。

学习水平标准:各学段学生在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方面所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及程度。

课题研究在明晰概念的前提下,优先构建一个相对一致的学习质量的标准体系。测评工具和方法的研究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定位了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方向和体系构建思路。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智慧课堂;大数据;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课堂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21-04

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教育的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美国许多高校和基础教育领域十分重视大数据的应用,2012年美国国家教育部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我国也有不少学校和教育软件企业进行教育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探索。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改进学习行为,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构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慧课堂的提出及发展

人们对智慧课堂的理解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从教育视角提出的,另一类是从信息化视角提出的,本文所使用的概念是后一类。在英语中,关于“智慧”的表达有三种,即Smart、Intelligent或Wisdom。2008年,IBM最早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随后出现了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课堂等概念。IBM使用及广泛推广的“智慧地球”是“Smart Planet”。因此,现在人们所说的“智慧课堂”是智能化课堂(Smart Class),主要是从信息化的视角理解的,即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和课堂的智能化,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

基于信息化的视角来分析,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早期的辅助手段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传统课堂向信息化、智能化课堂发展,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目前对智慧课堂概念的定义也有多种类型。比如:有的学者定义“智慧课堂”是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课堂;[1]有的认为“智慧课堂”重点在课堂中的应用,是通过云计算、网络技术、应答系统等技术手段来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展开;[2]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具有课前多媒体电子教材预习、课中互动教学、课后微课程作业辅导等功能,为实现“颠倒的课堂”和学生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全面支撑[3]等等。

实际上,智慧课堂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与融合而逐步发展的。当今社会进入教育大数据时代,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改进学习行为、变革传统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里我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概念。

二、智慧课堂的概念

所谓“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目的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的提出与发展既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产物,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不断变革的结果。

对上述智慧课堂定义的理解,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智慧课堂的构建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

数据改变教育是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数据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最为显著的指标,比如:学生识字的准确率、作业的正确率、多方面发展的表现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时长与正确率,师生互动的频率与时长等。在课堂教学中生成了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离不开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智慧课堂从依赖于存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对海量教学数据的分析,一切靠数据说话,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实现了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

2.智慧课堂基于全过程动态学习评价和智能推送

传统课堂上每位教师常常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及时把握和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智慧课堂基于全过程动态学习评价和智能推送,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状况:通过课前富媒体预习材料和作业,进行预习测评和反馈,深化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便于精准教学;通过课中推送随堂测验,进行实时检测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课后作业数据分析,实施针对性辅导,为学习者即时推送合适的个性化学习资料,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智慧课堂采取“云+端”的教与学服务方式

智慧课堂的实施基于云计算技术、采取“云+端”的服务方式,部署和应用智慧课堂的信息化平台――智慧教室,其主体由微云服务器、端应用工具、云平台等组成。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供学习资源管理与服务、教育信息管理、多元化评价等功能,通过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运用,打破了传统意义教室的黑板、讲台和时空概念,具备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即时分析功能,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使传统课堂发生了结构性变革。

4.课堂是翻转课堂进入2.0时代的最新成果

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基于教学视频的应用将传统教学流程颠倒过来,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大数据时代强调数据分析和应用,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持,从一般性观看视频转变为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及反馈,从“先学后教”转变为“以学定教”,从对课堂的控制转向基于数据的动态学习分析、即时反馈及据此实现的教学机智,已经从早期的“流程颠倒”的翻转课堂1.0转变为“结构性变革”的翻转课堂2.0,从而实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智慧课堂”。(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关系见表1)

三、智慧课堂的信息化平台架构

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先进、方便、实用的工具手段。为此,需要构建基于学习动态数据分析和“云+端”应用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应用功能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功能由从下至上的四个层次构成,主要包括:

(1)资源管理与服务层:主要是进行学习资源的管理和提供服务,包括课程标准、全科电子教材、各类题库系统、教学动态数据和教育管理信息。

(2)多元评价支持层:提供对学习和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服务,包括测试系统、GPA综合评价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动态评价分析系统。

(3)端应用服务层:提供智能终端的学习、管理和应用功能,包括微课制作与应用、学习资源推送、端应用工具、第三方APP应用等。

(4)用户实现层:提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应用程序和方法,最终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信息支持。

四、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型

智慧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实现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不断改进的结果。大数据及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们从与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对比来分析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型。

1.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的是“5+4流程”结构,即包括教师“教”的5个环节和学生“学”的4个环节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共同组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了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循环。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课前环节

(1)教师备课:教师依据上一次课学生作业和教学经验进行备课。

(2)学生预习:学生对上一次课堂上布置的预习内容进行预习,但预习结果的反馈要到上课时间。

课中环节

(1)授课实施:教师依据备课方案进行讲授,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听课。其间,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部分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实现了部分互动。

(2)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的作业和预习任务。

课后环节

(1)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第二天或下一次上课时递交给老师。

(2)批改作业:老师在收到作业后完成作业批改,批改的情况往往难以及时反馈到下一节的备课中。

(3)评价反馈:老师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通常需要两三天之后。

2.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

智慧课堂教学采用的是“8+8流程”结构,即包括教师“教”的8个环节和学生“学”的8个环节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共同组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了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循环。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

课前环节:

(1)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教师向学生推送富媒体预习内容(微课、课件、图片、文本等),同时推送预习检测的内容;

(3)学生预习: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富媒体内容,并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4)课前讨论:针对预习中的问题,学生在论坛或平台上进行相关讨论,提出疑问或见解;

(5)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分析和讨论的情况,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课中环节

(1)课题导入: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主要通过预习反馈(对学生提交的预习检测统计分析)、测评练习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导入新课程,提示或精讲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展现与分享:学生展现课前自学成果,围绕新课导入进行演讲展示、分享观点,并重点听取在预习中理解不透的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新任务下达:教师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和成果要求,并下达任务完成后的随堂测验题目,推送到每个学生终端上;

(4)合作探究:学生开展协作学习,主要包括分组合作探究、游戏教学等方式,教师设计活动,为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5)实时测评和反馈:学生课上完成课程导入和新任务后,进行诊断服务,完成随堂测验练习并及时提交,得到实时反馈;

(6)精讲与点评:基于数据分析,教师根据测评反馈结果对知识点难点进行精讲,对薄弱环节补充讲解,重点进行问题辨析,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新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7)巩固提升: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弹性分层作业和任务,对所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运用巩固,拓展提升。

课后环节

(1)个性化推送: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

(2)完成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给老师,得到客观题即时反馈;

(3)批改作业:教师批改主观题,并录制讲解微课,推送给学生;

(4)总结反思: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所录解题微课,总结所学内容,在平台或论坛上感想与疑问,与老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进行反思。

五、智慧课堂的主要应用价值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对传统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特色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构建建构主义理想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理论,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智慧课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非常好地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环境所提出的较高要求。智慧课堂按照知识建构螺旋上升的特点,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闭环,利用多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智能设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立体化沟通交流,有利于开展协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者知识意义的建构。

2.促进课堂形态的重大变革

智慧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度应用,使课堂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技术、新媒体和智能终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支撑环境,为师生建立了更为开放的教室和课堂活动。例如,云端智慧教室无传统的讲台与黑板,课桌以分组讨论方式摆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的交互协作方式,教师面向学生教学并直接融入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手中的任意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常用的PPT不仅仅可以一帧一帧展示用,而且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传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

3.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颠覆”。从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培养;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望屏解读”向师生共同使用技术转变,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立体化,无障碍地进行即时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实现富媒体化、智能化、碎片化,按需推送、实时同步。课堂结构发生了变革,教学进程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习与智能测评在前,教师依据课前测评分析,有的放矢,分层教学,通过微课吧、分组讨论、精讲点评、分层练习等方式组织更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能够给每个学生个性化的作业,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4.构建全过程学习评价体系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其核心是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的诊断评价和反馈。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提供测评练习,教师能够快速地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做出诊断评价。例如,通过智能评测系统实现数字化作业或预习预设的问题评测,收集、判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自动数据分析与反馈,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及时、准确、立体的信息,据此实现有的放矢的备课,选择适应的教学策略。通过随堂练习及评测系统,进行实时测评、统计,快速分析与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与内容,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展示了教学艺术。基于数据的分析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依据,通过课后作业数据分析和反思评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

5.实现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智慧课堂取得实际成效的前提是常态化应用,常态化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先进、方便、实用的工具手段。通过开发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供“微课”制作与推送功能、动态学习评价与数据分析功能、灵活方便的智能终端应用功能等,实现常态化教与学的应用。例如,“微课制作与应用平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视频制作和应用工具来说,更加简单、方便、实用,使得智慧课堂的实现,不再只是表演阶段,因为技术足够的简单与方便,教师能快速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随堂录制的微课,因为其足够的“小”、足够的方便,让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实现了常态化。师生“端应用工具”是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教学工具,支持包括苹果、安卓、windows在内的多应用平台,可以实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立体沟通,同时师生间可以实现课前、课后的随时随地问答、讨论与教学交流,保证了基于“端”的教与学应用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第8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 灰色理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校内教学研究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性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编号:KJY2014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5-01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1]。目前高校评教主要采用统一的评价结构,这影响不同学科评教的合理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同其他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各个课程比较重视艺术设计和软件的综合操作能力,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难以评价该课程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评教过程中,评教样本较少,不适合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灰色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以小样本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对系统行为的正确认识[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是根据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准则,判断课程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教学评估过程中既有已知明确的信息,也存在许多未知信息,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

1.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是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指标应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既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指标,根据国内高校评教体系,我们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分别表示为: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内容充实、深浅适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态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充分准备;教学认真、有耐心;教学中充满活力;遵守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学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学生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主观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客观方法采用熵权方法。采用灰色理论进行评价的基本思路是对教师评价数据进行灰色聚类,判断教师教学质量属于哪个灰色类。下面以某次评教的4名教师得分为例,来说明灰色理论综合评价过程。首先构建评价特征向量,如表1所示,表示4名教师在各个评价指标上的得分(按照百分制计算)。

表1 教师的各个评价指标得分

其次,对原始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数据在[0,1]之间。接着求序列差、最大差和最小差,以表中最大值作为参考序列,求出每个评价指标值与参考序列的差值,序列差Δij。接着可以求出教师的关联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教师的灰色关联系数

关联度越大表示教师教学质量越接近最优值。教师的灰色关联度为:

教师1为0.61107,教师2为0.62644,教师3为0.62864,教师4为0.60978。

最后进行白化权函数聚类,将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等灰类,可以计算出这4个教师的评价得分都属于“良”类。

结论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一个系统科学的评教体系,也需要有一定的评教水平,但是目前对教学评教体系的研究还不完善,有许多问题还不清楚,这说明评价系统是一个信息不完备、不确切的灰色系统,本文正是基于此而采用灰色理论评价方法,这能够提高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已与国家的经济命运、资源的开发、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问题。从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来看,设计的起源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劳动的分工,其二是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低消耗成为可能。设计的每一次飞跃和进步,都处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首先,因为社会经济发达,社会需求加大、人类文明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为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也是社会观念大变革、大解放时期,为艺术设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思维空间。

当代社会设计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设计也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根本战略和有效途径,作为经济的载体,设计是国家和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重视与推进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已成为关系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把握。以人为本的智能化生存方式已经逐渐改变了我们以往习惯的学习和工作模式,人性化设计是对这种生存意义的物化诠释。好的艺术设计往往体现了科技人性的一种外化与内涵,因此,科学与艺术的合作与对话就有其更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设计的重要社会价值,从艺术设计是生产力的角度予以关注和扶植,艺术设计就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艺术设计的经济价值

艺术设计的价值必须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社会经济是基础,艺术设计要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也是一个“循环经济”时代,所谓的“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率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资源高效利用除物质方面的还有知识方面的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而不断地创新设计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内容之一。

设计是科学与应用、技术与生活、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两个部门的市场竞争中,需要生产、设计和销售三个环节的紧密配合,而设计便是平衡、协调各种制约因素,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达到一个均衡的整体,将我们生活环境按照美和机能的统一进行造物的活动。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巨大进步,提供了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的制造者是生产厂家,它们的目的很明确:产品必须具有市场竞争力,对于新商品而言还必须有巨大的市场,不管是设计的还是制造者,驱动他们开发新产品、提高设计质量的最终目的都是经济效益,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惟一途径,就是市场。

艺术设计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是自发的、与生俱来的。正是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在于它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设计是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的手段,是人们进行经济建设活动的先期过程。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行的经济建设活动做出艺术化的设想和筹划。总体来看,这种设想和筹划是进步的,发展的,甚至是超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设计就是经济效益”的说法明确了艺术设计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艺术设计作为生产力与市场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和利用,新的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均须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艺术设计具有科学的属性,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在中国,艺术设计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艺术设计的发展是伴随着现代市场的增大则发展的。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融技术学科、美学、经济学、环境学、人文科学、销售学、市场学、人体工程学、创造学以及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艺术设计的主要功能和使命决定了艺术设计同社会与市场紧密联系,艺术设计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科技、艺术和市场的结合点在设计。

市场原理认为,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哪里有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是人类社会劳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艺术设计与商品的生产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商品的设计质量、生产质量的好坏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检验;市场及市场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艺术设计的一处重要基础和衡量设计成功与否的尺度;艺术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设计与消费者的关系。艺术设计推动市场竞争,联结技术和市场,创造好的商品和媒介,拉开商品的差别,创造高附加值,创造新市场,促进市场的细分,降低成本。现在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是全方位全层次的,不再局限在技术创新,形象创新上,而是进入了设计创新的时代。谁把握住了设计潮流,谁就掌握了市场,市场的竞争也就是设计的竞争,设计力就是竞争力,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

艺术设计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艺术设计是高新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桥梁,是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在全球化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设计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设计人员将越来越成为构成利润链不可缺的一部分,好的设计工作越来越被认为是市场中产品的区分者。市场竞争中单单凭借质量取胜已经不够,还要加上出色的设计,设计能够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