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8 10:21:52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1篇

一、新颖性,引发学生倾诉的欲望

网上咨询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新颖的,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引发了他们倾诉心声的强烈欲望。一旦有心理困扰,他们都非常愿意去尝试咨询活动,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烦恼或心理障碍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等待着有人来开导、慰藉。因为网络中动感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带有宽慰性和激励性的文字,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舒心、美妙的空间。再加上负责心理咨询的教师,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们的这种好奇心、兴趣和精神振奋的内心状态,激发学生诉说的欲望,使网上咨询更加完美、更具活力,成为学生心灵停靠的港湾。

二、互动性,沟通师生心灵的平台

网上心理咨询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网络无疑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三、隐蔽性,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找出他们隐藏起来的最脆弱的地方,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四、时效性,抚平学生波动的情感

网络能瞬间传递信息,网上心理咨询同样有着较高的时效性。我们学校的“心灵小屋”对每一位学生都是24小时开放的,随时关注着学生的心理波动。只要你来到“心灵小屋”,烦恼都会很快地被解决,波动的情感会得到抚平。有一次,晚上7点了,我走进“心灵小屋”,忽然留言板上出现了一行新的留言:现在,我的心情糟透了,真想死了算了!我连忙稳住他:你别烦恼,慢慢把情况告诉我,好吗?他就开始告诉我事情的起因……。我告诉他:快乐与不快乐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况且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并不说明他们不爱你;再说还有老师和同学跟你朝夕相处,他们都在关心着你呢!老师相信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会勇敢乐观地面对。经过我及时的网上疏导,半小时后,他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后来,他表示想死只是一时的冲动,经过我的开导,他觉得应该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父母的事他只能任其自然发展。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到网络的快捷性在心理疏导中的优势作用。有时,情绪的起伏波动是瞬间即发的,连当事人都无法明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那失控的行为将给他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时,如果有个局外人及时地倾听他的烦恼,有效地抚慰疏导他的心理,情况会有很大的转变。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2篇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在校长办公室和政教处领导下,本室积极全面落实学校东西区心理咨询工作。

我校特设有一间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辅导室和一间宣泄室。由于学校咨询师数量少专职一人兼职一人,无法开展正规常规教学,因此只能进行个案咨询工作。尽管条件如此不足但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针对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疏导工作,并详细的记录在案。对个别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咨询关系,每次咨询后都对他们的进步情况进行记录,短的咨询有二至三次,长期乃达一个学期甚至一年。

根据心理咨询师回访情况绝大部分来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或者成绩有所提高;或者情绪有所稳定;或者亲子关系日益紧密;更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有的学生改变了过去不良的习惯,树立了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升。鉴于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体验,凡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因此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又需要其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需要对其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和建设。经过回访咨询过的学生家长以及所在班级班主任,回馈给我的效果都是相当不错,这都增添了我工作的信心以及工作的幸福感。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3篇

关键词 孕妇 心理咨询 紧张心理疏导

讲究沟通技巧,营造良好的氛围

咨询室摆设要使来询者感到舒适、安宁,有安全感和亲切感,如墙上张贴优生优育宣传画,加上活泼可爱的宝宝像,粉红色或淡蓝色的窗帘,并在显眼位置摆盆花,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犹如在家中与人谈心,使广大孕妇乐意前来咨询。咨询者要始终脸带微笑,热情接待每位来询者,说声请进、请坐,拉几句家常话,既可缩短咨询者与来询的距离,又可消除来询者的顾虑和紧张心理。有的人不愿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顾虑或疑惑,他们担心隐私外泄或有其他顾虑,咨询者要体谅与关心他人,善于倾听,适时提问,通过咨询解开来询者心中的“疙瘩”。笔者曾接待一位孕妇,咨询内容是“前置胎盘有那些症状,对胎儿、孕妇有哪些危害,”整个咨询过程流露出担心、恐惧、害怕的情绪,问完几句话转身就想走。我好言相劝,并问明她紧张情绪的原因,原来她看了自己的超声检查报告,把“前壁胎盘”与“前置胎盘”混淆了,整整有半个月时间,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还影响了正常工作。通过我用模具的解说,使她彻底解除了思想包袱。

针对心理问题,调整咨询方案

孕妇群体中抑郁及焦虑情绪高于正常人群,在咨询中,要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耐心倾听来询者的每句话,抓住重点仔细分析。造成抑郁或焦虑的原因始于对妊娠的认识缺陷,或对分娩过程的恐惧,或是对胎儿安全过分担忧,应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尽量疏导其心理压力。比如孕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证实自己是乙肝带毒者,最担心的问题是会否传染给胎儿,最困惑的是孩子出生后可否母乳喂养。遇到这类问题,咨询者应用科学态度,建议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把母乳汁中乙肝病毒的研究结果如实告诉来询者,可否母乳喂养让其知情选择。时下有不少孕妇错误地认为剖宫产安全舒服,剖腹产儿聪明,以致强烈要求剖宫产,导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笔者就利用孕妇学校,把自然分娩的好处,如能减少新生儿湿肺和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减少产妇出血和感染的机会,分娩时间短,节约开支等优点和剖宫产的弊端,尤其是讲解胎儿通过正常的分娩机转对大脑发育的好处,使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的选择有正确认识,不再盲目选择剖宫产了。

要精心策划疏导方式

健康教育者要将知识普及融于咨询、宣传服务中。实践证明,面对面双向交流,互相信任是传授健康知识、进行说明教育的最佳形式。心理疏导的深度和形式应采取因人施教。例如:俗话讲黄豆粒大的汗珠生不了孩子,这无形之中加重了孕产妇对产时子宫收缩疼痛的恐惧,特别是低层次的孕妇缺乏看图和理解数据的能力,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次尽可能少量的信息,并要求她复述谈话的内容,运用模具、图像等直观教具和文字、语言交流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来询者的兴趣和接受产前保健知识的程序。例如,日常在指导孕妇“产褥期保持个人卫生”时,常常有以下几种说法:传统观念要求不但不能洗头、洗澡,而且还要“捂”;长辈告诉她某某的关节痛就是当年“月子”里下水得的病;她的伙伴说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时,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开展“做月子”洗头、洗澡、梳头、刷牙健康行为的传播,澄清各种不同的思想传播和行为影响。健康传播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当受教育处在多种选择的环境条件时,需要精心策划健康教育传播,不对别人吼叫、急辨,不轻易否定他人,而是从关心她人的角度出发,灵活地给予指导。

孕期心理问题疏导措施

导致孕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年龄、文化水平、职业、情绪、孕产次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总之孕妇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孕产妇的心理疏导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帮助孕妇了解产程中几个阶段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讲解宫缩与分娩的关系。使产妇知道分娩时正常的心理现象,宫缩可促进产程顺利进展,消除孕妇对分娩的忧虑和紧张恐惧,增强自信心。②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仪表要端庄,言语要诚恳。在观察产程中,对孕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给予细心的生活照顾,以取得产妇的信赖和合作,增强产妇的信心和安全感。③细心观察产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④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生殖器官的整个机体恢复的过程。此时在出院指导的内容中,不要忽视心理支持和疏导。

⑤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出现。我们不仅要重视围产期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还应十分关注产妇的个性特征,分娩前后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干症状。对有抑郁症的妇女实施孕期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加强学习,提高咨询者和健康教育人员素质

孕期心理咨询或孕期宣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知识含量丰富、综合性的开创性事业,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认真学习健康教育技能,特别是人际传播技巧中的沟通技巧,及时解除孕妇在孕期中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各种不良心态。因为在人群中实施健康教育,常常需要借助沟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的培养,便于产生共识,统一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搞好健康教育。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有关知识,提高疏导孕妇心理压力的能力。

参考文献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4篇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这个群体是一个社会到学校都广泛关注的群体,面对这一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作为心理问题的疏导方式,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会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缓解儿童的孤独感

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量的孩子都有孤独感,这种孤独感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孤僻、不合群。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就是不说话,不愿意和人交流,较少有情感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将会造成人格的萎缩,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而心理咨询就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给留守儿童提供一双能够聆听的耳朵,让他们说出内心的痛苦,不管是什么,在咨询师那里都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人会批评。只要耐心说出来,都会得到非常平静的倾听并予以安慰。这种安慰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基于尊重和理解,更是建立在同感基础上的慰藉。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那些自卑闭锁的孩子,大多都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容易在做事和学习中丧失信心,不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总是轻言放弃。在朋友交际中往往也具有破坏力。与此同时,在面对期盼已久的父母时,又往往表现出冷漠和拒绝,甚至在内心中产生怨恨,亲子关系日益恶化。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建立来访者关系之后,孩子会逐渐接受咨询师的耐心、友善的态度,并在这种心理尊重的状态下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咨询师的交流和沟通并逐步说出自己内心的疑虑和忧愁,借此使得心中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缓解心灵深处的寂寞和无助的情绪,并由此感受到学校教育所给予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并愿意接受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的善意。

二、有助于明确儿童的真实处境

教育者要让儿童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但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的自我认知还处在较为模糊的层面。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责任让儿童运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包括灾难和危机,接受自己生命中的痛苦。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带领儿童激发内在的意识,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也是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所在。很多留守儿童都较为封闭,重要原因在于对自己缺乏认知,也对自己缺乏信任感。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就可以采用旁观者的咨询立场,帮助儿童分析和澄清自己,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是个值得尊重的个体,而这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目标所在。

因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心理咨询能够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让儿童看清自己的当前处境,正确认识父母的离开和亲人的暂别,并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三、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内心,都有着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也有对成功和爱的希冀。这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采用的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每一个咨询师都会坚信每一个留守儿童具有无尽的潜力,并且能够在某天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咨询的前提和底线。在来访中,咨询师会从留守儿童身上的一点一滴中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并从中看到这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让儿童也学会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有不少的留守儿童承担了独自生活的重任,这些都是他们能够战胜困难的勇气的来源,咨询师的挖掘和鼓励,将给每一个留守儿童正面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的人格逐步迈向健康之列,学会客观看待自己,也客观看待自己身处的环境;同时也能够让留守儿童的内心强大起来,并成长为一个经历磨难但不被击垮的人。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5篇

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魅力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与成年人的咨询师有所不同,不仅要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超的心理咨询技能,更应具备独特的人格特质。笔者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在学校咨询实践中,逐渐领悟到一些珍贵的道理,写出来供大家研凿。

首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应当是高尚无私的。这是心理咨询师人格中首要的品质。自私,心胸狭隘的人是不能充当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老师的。在我们公道中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我们学校领导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三斟酌,从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久经考验,品德高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选聘具有一定资质的人担任本校的心理咨询师。这一做法,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师人格的重视。因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全,这方面工作是无价的,无法用数字数量来测算、衡量,基本上属于无私奉献,心理疏导的效果也不宜到处张扬,心理咨询师们总是在默默无闻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有具备这样的高尚情怀与无私人格的人,才能是学生人格健康发育的楷模,也只有这样高尚的人,才能塑造起未成年人高尚无私的人格。

咨询师高尚无私的人格对顺利展开心理咨询活动具有特殊的魅力。因为在咨询关系形成与建立的过程中,面对来访求助的学生,心理咨询师需要更多耐心倾听、支持求助者,以毫不张扬的方式悄悄给渴望得到温暖和关爱的幼小心灵提供无私的援助。象春风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象阳光,无私地释放光和热,给需要光明和温暖的生机万物提供能量。

第二,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应当具有温暖的母性。母性,意味着什么,母性意味着真诚的爱,意味着不计个人的恩怨得失,意味着无私奉献,也意味着给心理需要救助的孩子提供尽其所能的帮助。母性,女教师担任这一角色,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好的男教师在担任心理咨询师时同样可以具备。在来咨询室的孩子心目中,有意无意地把面前的老师视为“母亲”,在他们精神上、心灵上最无助的时候,他们希望从“母爱”的怀抱里获得温暖。所以,咨询师的母性人格特质是必要的。

我在学校的心理访谈室里接待过几位失去母亲,失去母爱的孩子,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心身疾病。他们或因母亲不幸去世,或因父母离异,他们心灵上有无法弥补的空缺和创伤,他们是真正需要母爱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我作为一名男性心理咨询师,用柔情似水般母性的爱充分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排查心理困惑的根源,促进他们人格健全发展。我充分体验到母性人格的魅力所在,而且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母性人格与他们高尚无私的人格品质是相一致的。

第三,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人格还应具备充分的弹性。弹性,意味着刚柔并济,能屈能伸,能够承受各种各样的牵拉和挤压。心理咨询师人格中的弹性使他们能够承受人性中所有破坏性的力量,包括愤怒、歧视、嫉妒、敌意,甚至攻击性。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活动中经常会遭遇这些无端的消极情绪。心理咨询师甚至成为咨询对象发泄宣泄不良情绪的出气筒。有位高考落榜生,本以为自己至少能考个本二,结果落空。他很失望、沮丧。家长要求他复读再考。他很勉强同意,但情绪很差,总是愁眉苦脸,他的班主任把他带到心理访谈室来,想通过我们疏导他的不良心态。他很不以为然,走进访谈室,气乎乎的,也不肯跟咨询老师打招呼,猛地往椅子上一坐,翻翻白眼,以示抗议。咨询师小心翼翼地询问他,他一言不发,然后突然粗声粗气地向咨询师咆哮起来。我们做心理咨询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磨练好自己的耐性和受挫力,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心理偏差甚至心理变态的学生不良情绪,寻找有利时机,理智地化解目前的困难。

我们需要理智,需要沉着冷静。当我们遇到很棘手的问题时,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紧张,内心感到压抑。这时我们需要充分的弹性,我们要做心胸比海洋、天空更广阔的人。我们坚忍的品质会成为未成年人人格完善的推进器。

第四,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应当具备高度的同一性和适当的灵活性。同一性,要求心理咨询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信念坚笃。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位品德高尚,充满热忱和母爱,信仰坚定不移的人,至少在青少年来询者心目中是完美至善的人。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6篇

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婚姻家庭室”。引进“深圳市婚姻帮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专业辅导师,实行逢离必调,对在婚姻登记处冲动办理离婚且双方还存在感情基础的夫妻,尽量进行劝和调解,减少非理性离婚现象的发生。2017年1月至12月,婚姻家庭辅导室共受理772对(新婚辅导130对,情感辅导、法律咨询、危机干预办理离婚61对,离婚调解581对),愿意接受调解(开解)并表示不离婚(劝退)的有244对,调解成功率为42% 。

有效减低非理性的离婚人数,同时传授正确的恋爱观,结婚观,通过提供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帮助来访者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家庭和谐。

二、开展《婚姻导航》公益知识讲座。聘请专职婚姻家庭咨询师,走进消防大队、走进校区幼儿园,在婚姻登记处针对广大准新人以及新婚夫妇,举办大型婚姻辅导讲座,帮助新婚夫妇提高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今年共开展《婚姻导航》公益知识讲坐9场,通过开展《婚姻导航》之择偶艺术篇,如何经营婚姻家庭、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健康成长,婚后如何相处篇之新婚辅导专题讲、婚后危机的化解新婚辅导等形式,向新婚夫妻讲解如处理好在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三、开展婚姻家庭问题情感疏导。实行离婚调解,并不是一味追求成功率、不成功不罢休。在离婚调解过程中,婚姻家庭咨询师根据夫妻间的婚姻状况进行简单评估,并以平和的态度分析他们婚姻现状和离婚原因,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改善婚姻家庭关系,让夫妻双方有一个冷静的思考过程,重新审视和认知他们的婚姻本身,从而做出理性的决定。对已无感情基础的,倡导“好合好散”原则,做好离婚后的情感辅导,帮助求助者疏导负面情绪,如遇到实在无法调解的情况,咨询师会为办理离婚手续的双方提供子女抚养、债权债务、离婚协议等的法律咨询,并进行情感疏导与离婚后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心理调适,以帮助他们和平处理离婚事宜,化解婚姻矛盾的纠纷。

我局婚姻登记处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宗旨,精心打造了婚姻登记行业巾帼示范岗文明高效的社会新形象,充分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崭新风貌,2017年3月,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有力地推进了我县民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7篇

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来访者(主要着重针对于正常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从而挖掘来访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来访者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咨询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主要着重针对正常人;

    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

    6.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改变环境。

由此可见,咨询心理学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来访者发现自身潜力,掌握调整自我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解决来访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产生的心理不良反应。

与爱情、婚姻、家庭相关的心理咨询,是当前咨询心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内容。这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把它称之为爱情婚姻治疗(或者叫爱情婚姻疏导)。所谓爱情婚姻疏导,是对情侣、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主要焦点所进行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它针对的是那些还能保持正常运转的恋人、家庭关系问题,如关系障碍(恋人、夫妻之间缺乏交流);婚姻危机(婚外恋、心理性性生活障碍);还包括家庭成员中的个体问题(有的家庭成员中{比如孩子}的精神异常或心理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情侣、夫妻关心问题。),如酒精依赖、焦虑症、抑郁、强迫症的治疗等。

因此,爱情婚姻疏导的目标是改善配偶之间的关系:

  

    1.增进情侣间的沟通交流,改善情侣间的“人际关系”;

    2.矫正情侣的“角色关系”,调整角色的“职责分配”;

    3.促进建立“情侣夫妻认同感”与“情侣夫妻联盟”;

    4.协助情侣夫妻顺利面临、度过“爱情婚姻发展”的各个阶段;

    5.鼓励情侣夫妻相互“培养情侣配偶感情”;

    6.改进情侣夫妻“适应问题”的模式,解决面对的问题;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8篇

人才战略早在他们立国之初就开始了,从政府到国民都意识到人才资源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缺乏,这是新加坡人才观中最具危机意识和前瞻性的思想。

当前中国的教育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处于良性发展的态势,不过,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情况。所以,我们是否也应该像新加坡一样具备教育前瞻性与危机意识呢?

据笔者的调查,由于我国独特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我们的教育正面临新问题――“三独”现象,即父母是独生子女,老师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独二代”。

一、“三独”现象日趋严峻

我国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号召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至此,我国已经迎来了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8%,未来这个比例还将大幅度增长。

学校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全新的“三独”时代――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和独生子女家长在中小学校园里“会师”,“三独”碰撞是教育在未来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三独”现象极有可能导致我们教育前进步伐的滞怠,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独一代”父母和老师的特点是自我观念比较强,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却不强,习惯于别人的服从和照顾,却不习惯被服从和照顾别人。而“独一代”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耐挫能力不强,教育无从入手,也缺乏老教师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责任感。

“独二代”孩子生长于“6加1”的家庭环境中,更是在宠爱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更为严重,心理承受能力更差,却又更加早熟。相比较而言,“独二代”比“独一代”更“独”。

可以说“三独”现象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未来这一现象将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主要生态形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在“三独”问题上具有前瞻性,充分认识这一现象,解读这一现象,并解决即将面临或正在面临的新问题。

二、“三独”碰撞,高校、社会如何疏导

“独一代”教师教“独二代”学生,面对“独一代”家长,“三独”凑在一块,教育将“危机四伏”。如何化解这种危机?

首先,加强未来“独一代”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三独”心理健康教育中,各师范院校应该是首当其冲的实施者。目前,人际关系敏感、情感问题突出、学习压力过大、就业考试焦虑等是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而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师范院校学生更是担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艰巨使命。师范院校除了开设心理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培训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历培训和理论培训外,也应该进行一些短期培训,主要侧重于上岗培训和操作培训,让更多的师范生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的师范生既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为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遇到“独一代”家长和“独二代”学生,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其次,社会要注重“独一代”父母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只能在很有限的程度上改善“三独”心理问题,更多的工作应该由社会来参与。社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根据“独一代”父母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消除引起不良心理的因素,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社区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是化解“三独”碰撞危机的源头地,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培训以应对“三独”碰撞

“独一代”父母对于“独二代”子女的教育质量和期待程度,总体上要比他们的父辈高许多。而目前“独二代”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比“独一代”更为严峻,主要表现是过分自我,任性骄横;孤僻,缺乏独立性;厌学,离家出走;忧郁自闭,甚至不惜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所以,“独一代”老师所面对的不仅仅有自己的心理困扰,还得面对同样自我意识严重的“独一代”家长,教育问题多多的“独二代”学生。“独一代”老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见一斑,这就需要基础教育面对“三独”碰撞问题有提前的应对措施,即危机意识和前瞻性。

举措之一:择优聘请持证老师。以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为例,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择优聘请获得部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高校毕业生。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单单对他自身有益,也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潜在的心理干预师和咨询师,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更专业的心理咨询资质。这样既保证了自己的健康心理,又以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为“独二代”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举措之二:鼓励在校教师拿证上岗。近年来,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屋、发泄空间、咖啡心语吧等。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深深认识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的咨询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学校应该打造一支既专业又普及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教育团队,致力于变滞后的心理咨询为提前干预,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活动设计中,引导孩子们朝阳光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因此,除了高校毕业生必须拿到部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才能上岗外,学校还鼓励在校老师参与部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考级,以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健康发展,在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困扰来临之前做好心理干预,防患于未然。并且,学校规定凡考取部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每人每月工资增加200元。目前,学校已获得部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已达17人,在同级学校中应当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但这远远不能真正应对我们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三独”危机。

举措之三:“传、帮、带”政策齐助力。为了让更多的教师特别是“独一代”年轻教师都能在与“独一代”家长和“独二代”孩子的交流与沟通中游刃有余,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安排具有咨询师资质的教师在校内开设心理健康培训,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让他们掌握心理沟通必要的技巧和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同时,针对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问题预防课程,定期进行心理测试,防患于未然。学校一方面给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独一代”教师委以重任,让他们把激情和创造力迸发出来,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也时常注意给“独一代”教师及时降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培训、教工团体活动、心理咨询等形式,调适他们的焦虑情绪。

孩子心理咨询疏导第9篇

一、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心理咨询室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学生咨询、调节情绪等活动都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学校可以依托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留守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套的硬件设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减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从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但是,由于课程安排或其他因素,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走进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师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咨询室会保护他们的隐私,有效降低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才会愿意来倾诉和咨询,心理咨询师才有机会指导学生自我调控,从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可以开辟微信咨询渠道。不方便去咨询室的同学可以微信咨询或留言,专业教师进行网上答复。这样不但解决了留守青少年的一些心理困惑,而且也让他们有机会、有空间进行倾诉。在此期间,学校不但要对学生咨询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回复,而且还要做总结和归类,为后期对这些学生的跟踪观察和教育做准备。

二、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学校不仅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对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得到强化,就会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进而将这种意识渗透于学科教学。教师要对班上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充分认识,转变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一)课程内容多样化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年级应该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而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补充。课程内容不但要讲解理论,还要借鉴真实案例,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有参与感、代入感,能够触动学生心灵。

(二)课程形式多样化学校不仅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而且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也可以进行小班教学,力求多形式和多途径地让学生有领悟、有思考、有进步,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体验式主题班会就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好的形式。体验式主题班会是指以班级为主体,根据团体教育模式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利用团体的磁场和力量,以游戏、体验、分享等团体辅导形式营造民主、活泼的团体氛围,从而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最终有所成长,这种先行后知的过程就叫作“体验式班会”。体验式班会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感悟、成长。根据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的成长需要,教师可以开展以下体验式主题班会:1.新生入学适应篇:我们是一家人———融入班集体2.自我成长篇:我相信———建立自信3.人际交往篇: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4.感恩篇: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感恩父母5.生涯规划篇: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会做什么体验式主题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和分享可以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思路和途径。

四、加强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