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0:07:52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1篇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儿童保健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有利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培养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下一代[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社会大l生观念,坚持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范畴,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服务,其中社区儿童保健尤为重要[2]。

1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政策分析

1.1强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儿童保健管理中的作用 200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环境四个方面指出了儿童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措施[3]。2009年修订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同年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规范》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内容及要求。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基层和社区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相关医疗机构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体系[4]。为社区儿童保健提供适宜的服务模式,发挥社区作为儿童保健管理的基底作用,为社区儿童提供可及性的、连续性的、整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势在必行。

1.2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要求,满月后的随访工作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从胎儿出生到满3岁,医疗保健机构应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5]。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要素[7]。目前我国社区儿保开设的常规项目大致有新生儿访视,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营养检测,托幼机构保健指导。《规范》中对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制定了儿童保健管理技术规范。

1.3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要求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确定了社区儿保的考核指标,即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的覆盖率[5]。

2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探索

为确保“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服务的落实,探索以儿童健康为中心的规范的、系统的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以便提供便捷的、整体的、连续的服务。经多年发展,国内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基础设施、设备硬件等基本达到要求,但由于儿保医师水平和设施配备的限制,很多儿保项目无法有效开展,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6]。儿童保健工作技术内涵提升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激励机制为切入点,尝试开展多种服务模式改革,建立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值得研究和借鉴。

2.1建立专业儿童保健管理团队 孔桂花[8]、李静[9]等人提出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儿童保健管理队,全科医生负责全面管理,承担儿童保健的初筛、体检、家庭评估及疾病诊疗等工作;预防保健医生负责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服务;妇幼医师负责初步评估、疫苗接种登记、新生儿随访(兼产后访视)以及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心理医生负责家长心理咨询、幼儿精神评估;社区护士负责信息录入、社区儿童联系、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居委会工作人员负责社区联系、宣传、满意度调查和信息反馈等。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高效协作,有效地开展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2.2实行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流程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是指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内,按照服务流程规范地开展中心开设的所有儿童保健项目,将以往预防接种区与儿童保健区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合二为一,在同一区域完成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10]。《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提到: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倡导在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时,对其开展保健服务[5]。张小棉[11]等报道我国社区儿童保健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儿童计划免疫服务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因此,利用人们普遍接受的计划免疫来促进儿童保健服务的普及率,将是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2篇

【关键词】ECCP项目;儿童;心理健康咨询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0-0050-04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是指儿童心理健康顾问与儿童照料者(尤其是保教机构工作人员与儿童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儿童心理健康咨询的目标在于提升保教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帮助解决0~6岁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1〕

ECCP项目( The Early Childhood Consultation Partnership)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项免费心理健康咨询项目,主要为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可能被保教机构拒绝的0~5岁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该项目通过提供支持、组织培训以及教育咨询等途径来提升保教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实现促进儿童最优化发展的目标。

一、项目简介

ECCP项目主要包括儿童特定服务项目(Child-specific Services)、班级服务项目( Core Classroom Services)和强化服务项目(Int-ensive Site Services),但它们是一个统一、连续的整体,即在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过程中,关注焦点由儿童个体扩展到儿童所在班级,乃至整个保教机构。〔2〕虽然这三类项目的服务范围不同,但每个服务项目的要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包括评估、观察以及行动支持等。

(一)儿童特定服务项目

儿童特定服务项目主要为可能存在情绪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服务,包括对儿童进行评估,对班级环境和家庭环境进行观察,召开行动计划会议以确定预防或干预策略,生成行动计划,并开展家庭或教师访问。对儿童的评估一般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来进行,如《儿童年龄和发展阶段问卷》(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儿童版本的《感觉处理能力剖析量表》(Sensory Profile),等等。在对儿童进行评估的同时,儿童心理健康顾问会对家长开展相关评估,如通过《亲职压力指标简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Short Form)进行测试。〔3〕行动计划的生成对整个服务项目具有导向、参照作用,主要包括目标、参与者及具体干预措施等的确定。儿童特定服务项目历时通常为一个月,但项目服务结束之后,儿童心理健康顾问仍会随访家长和其他儿童照料者,以便对儿童进行追踪评估,必要时还会给予额外支持,并对参与者(通常为保教中心主任、教师、家长等)的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

(二)班级服务项目

班级服务项目主要通过改善班级环境,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班级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班级评估、策略制定、行动计划生成以及计划实施等内容。在服务班级的同时,儿童心理健康顾问也会对其隶属机构进行考核并提供建议。与儿童评估类似,对班级进行评估也会使用相关的量表,如《婴幼儿/儿童早期环境评定量表》(Infant-toddler/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al Rating Scale-revised,ECERS-r or ITERS-r)、《班级评估评分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 等。〔4〕心理健康顾问每周会提供4~6小时的服务,整个班级服务项目历时约14周。

(三)强化服务项目

强化服务项目扩展到整个保教中心,包括进一步深入调查,开展两次覆盖全中心的培训以及形成整个中心的行动计划。在开展强化服务项目时,儿童心理健康顾问会对保教机构的员工的工作信念与工作态度进行调查,还会对中心制定的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强化服务项目一般历时9个月。

二、项目申请

(一)申请途径

不同的服务项目类型,其申请途径有所不同。想要接受儿童特定服务项目的服务,家长或是儿童照料者可以拨打免费的服务热线或联系该区域的儿童心理健康顾问,直接联系ECCP项目总公司(ABH公司)提出申请。这些联系方式都可以在ECCP项目网站上获得。班级服务项目和强化服务项目的申请,一般由保教机构主管提出,可直接联系当地的儿童心理健康顾问或者ABH公司。其中,强化服务项目的申请必须是在已经接受了其他ECCP项目服务之后才可以进行,且保教机构主管要有决心改革的承诺。

此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服务项目,在申请成功后,都必须与儿童心理健康顾问签订一份项目协议书,明确规定顾问、家长、保教机构员工等人的工作职责,以及服务的频次和时长,等等。

(二)申请缘由

ECCP项目旨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只要有威胁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存在,都可以提出服务申请。

儿童特定服务项目的申请,一般由家长、教师或儿童所在保教机构的主管提出。申请缘由可以是以下几点:(1)儿童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或在某些方面存在发展障碍,如焦虑、行为障碍(咬人、打人等)、注意力集中困难、缺乏社交技能,等等。(2)生活中出现重大事件而导致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弟弟妹妹出生、父母离异、亲人去世,或是一些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受暴风雨、洪水的袭击等。

班级服务项目的申请,一般由儿童所在保教机构主管或教师提出。申请该项目通常是为了获得班级管理方面的支持,如,为了改善班级的情感氛围,希望在加强教师、家长和管理者合作等方面得到帮助,等等。

强化服务项目的申请,一般由保教机构主管提出,但是通常只有坐落于市区或拥有150名以上儿童的中心才可以申请这项服务。申请该项目通常是希望在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获得支持,以期通过培养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建立与家庭的合作,来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三、ECCP项目的运行与管理

(一)ECCP项目团队

ECCP项目由ABH公司统一管理,ABH公司为项目的顺利运行配备了专业的管理团队。该管理团队主要由ABH公司总裁、副总裁,ECCP项目经理、经理助理、行政助理以及20位专业的儿童心理健康顾问(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Consultants)组成,〔5〕儿童心理健康顾问处于核心地位。ABH公司将20名顾问分散到康涅狄格州各个社区的保教机构中,每个机构配备1~2名顾问,从而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网络。

(二)ECCP儿童心理健康顾问

1.资历、能力要求

儿童心理健康顾问是项目的一线工作者,直接影响项目的服务质量。儿童心理健康顾问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须拥有公共服务相关领域(如社会工作、婚姻咨询、教育或家庭教育等)的硕士学位;其次,所有儿童心理健康顾问都须具备有关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具体来说,儿童心理健康顾问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健康和儿童保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判断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2)能够与儿童、儿童照料者、教师以及其他幼儿服务提供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3)具备观察、筛选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儿童心理健康顾问需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儿童及其所处环境的有效信息。此外,在档案编制作、数据统计及分析中,儿童心理健康顾问要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4)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儿童心理健康顾问要具备收集相关数据的能力,如收集儿童发展现状、教师素质、教育环境等数据,为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辅导、建模、提问等)来保证行动计划的实施。(5)具备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的能力。儿童心理健康顾问与所在社区建立合作关系,旨在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双方的工作联系,从而提高服务质量。(6)具备实践和反思性实践能力。儿童心理健康顾问须以专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以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2.培训和考核

儿童心理健康顾问需要进行通过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和考核由ABH公司进行。培训主要有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每个阶段的培训内容都涉及儿童心理健康顾问所需的六方面能力,每方面内容的学习需要2~3小时。

(1)职前培训

该阶段的培训主要帮助儿童心理健康顾问学习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童心理健康顾问。职前培训一般历时6个月,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①ECCP项目及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概述。②儿童特定服务项目相关知识。③儿童发展、项目筛选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④班级服务项目的相关工作内容。⑤早期保教中心以及班级的评估。⑥建立合作关系、有效利用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的目的在于帮助在职顾问对其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其服务水平。在职培训一般历时18个月,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①婴幼儿教师的干预策略。②学前班教师的干预策略。③儿童的发展规律。④与“处于危险”人群一起工作的能力。⑤组织合作能力。⑥反思能力。

ABH公司除了培训儿童心理健康顾问之外,还对其工作实施考核。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全体顾问会议,每两周举行一次小组会议,以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顾问的工作现状,并给予一定的指导。ABH公司建立了一个ECCP管理信息系统(ECC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以期对儿童心理健康顾问的工作进行追踪,并在必要时提供及时的帮助。〔6〕儿童心理健康顾问在接受公司监督、考核的同时,还受所在社区机构的监督和考核。相对于ABH公司的制度化考核,机构的考核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其考核频次和形式多样化,但至少每个月会实施一次考核。

四、ECCP项目的特点

ECCP项目是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覆盖整个康涅狄格州、以0~5岁儿童为服务对象的一项免费心理健康咨询项目。

(一)目标明确、服务范围广、支持策略可行

ECCP项目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康涅狄格州0~5岁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与其个体因素相关,更多是有关周围环境因素,如照料者、家庭、同伴、教师等。基于此,ECCP项目的服务对象从儿童延伸至家长、教师以及其他照料者,服务范围从儿童本身拓展到班级及保教机构,以期通过提高照料者的教育能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此外,该项目制定的行动计划以及提出的建议,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如在学前班开展相应的项目服务时,会充分利用过渡环节,即在每个过渡环节都给儿童一定的提示(如灯光变暗、播放音乐等),以帮助幼儿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而不至于产生惊慌失措的情况。

(二)形成了一个“宣传-预防-干预-诊治”的统一体

ECCP项目为了全方位地满足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形成了一个涵盖“宣传-预防-干预-诊治”的统一体。宣传是为了引起家长及其他照料者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预防针对的是处在心理健康“风险边缘”的儿童,做到防患于未然;干预和诊治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通过提供必要的支持来进行心理矫正。

(三)统一管理与自主运作相结合

ABH公司为项目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专业支持。其中,专业的管理团队重在让项目从构想到实践实现顺利转变,从而为各个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数据平台能够记录儿童心理健康顾问的工作进程及其效果,对其工作监督、考核。ABH公司在统一管理项目的同时,又与各个社区密切合作,项目顾问须同时接受所属社区机构的监督和考核。统一管理和自主运行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ECCP项目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四)申请流程简单,客户参与评价

项目申请者可以直接在ECCP网站上获得所在区域儿童心理健康顾问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如果申请者找不到所在区域的顾问信息,还可以直接拨打ABH公司的服务热线。此外,申请者可以直接在网站递交申请表,只需要说明申请者的个人信息及申请理由就行,并无其他繁琐程序。项目结束后,客户有权对顾问的工作进行评价,这也是对顾问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的一种方式。

五、启示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ECCP项目已日臻完善,在预防和干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一) 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弱,不够深入。有学者指出,我国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仍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教育整合模式的转变,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被德育所取代。〔7〕要促进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提交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加强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二)整合多方力量,做防患于未然的事

全面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政府、社区、家长、保教机构等各方面必须联合起来。如政府要提供财力及政策支持,要成立相关服务机构;保教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帮助家长和教师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及方法。此外,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虽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应做防患于未然的事,而不是“亡羊补牢”的事。家长和其他照料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三)建设专业的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机构,为公众提供专业服务

康涅狄格州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开展了ECCP项目服务工作。我国目前还没有以政府为主导的专门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多仅依靠幼儿园进行。若儿童出现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更倾向于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如上所述,儿童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涉及儿童自身,同时与其周围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原因调查、诊断评估到干预诊治,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尤其是专业人员。因此,需要专门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以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专业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队伍,以有效促进我国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3〕〔4〕〔5〕〔6〕ABH.Early Childhood Consultation Partnership 〔EB/OL〕. 〔2015-05-06〕.http://.

〔7〕袁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ECCP Program in Connecticut of America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u Xiaoquan, Zhang Li

(College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3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儿童保健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27-01

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措施。农村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今,随着医药体质改革的深化,2010年九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已被列入公共卫生项目的重点人群。笔者就基层卫生院如何开展好公共卫生项目与儿童保健工作,结合近两年的工作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公共卫生项目方案的要求,乡镇卫生院成立儿童保健办公室,由妇幼保健人员、儿保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制定儿童保健管理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新生儿访视制度等。制定儿童保健绩效考核标准,乡镇卫生院设专人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全面规范儿童保健服务。

2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做好基础材料存档,统计工作

按照国家九大公共卫生项目的要求,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儿童保健办公室人员走村入户为辖区内常住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结果,初始阶段的资料统计表明,农村儿童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不足,70%的儿童出生后没有做听力筛查,40%的儿童没有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有50%的儿童一年内没有测定血色素,40%的儿童一年内没有进行健康体检。儿童家长对于保健知识了解较少,7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儿童常见病对孩子健康的危害。但是,儿童家长对于儿童健康的期望值很高。

3 加强人员培训,配备相关设备

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儿童保健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缺乏,设备配备不到位等问题。首先要加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做好乡,村两级专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如:利用妇幼保健例会机会,对乡村两级人员进行儿童保健技术、人际交流技巧等知识培训。购置相应的设备,如配备电子婴儿量床,体重计、电子评价器等。

4 以公共卫生项目为中心,以儿童保健服务的社会需求为目标,将儿童保健融入卫生院卫生服务内容

在卫生服务领域中,儿童的保健服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因其服务的对象多且该对象处于对其生命健康给与特殊关照的关键年龄阶段。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水平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此次国家把儿童保健列为九大公共卫生项目的重点人群之一, 保健服务费用已由政府买单,作为保健人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儿童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1.制定规范的保健服务流程:婴儿出生后统一由分娩单位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并嘱其出院后将手册交给村级保健员以便产后访视。当婴儿满月后到卫生院进行预防接种时,持保健手册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其进行全面健康检查,作出健康评价。通知家长按着儿童保健手册规定的年龄到卫生院进行健康检查,可以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另外,卫生院定期下乡入村健康检查,查漏补缺。这样儿童的健康档案管理与儿童保健工作同时进行,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2.提供综合服务 (1)提供“超市化”服务,在卫生院的儿保门诊在提供儿童生长,智力发育监测服务的同时,适时的免疫接种以及对母亲进行科学喂养,早期教育指导,意外伤害预防等。当儿童有病就诊时,除了提供诊疗服务外,也应针对疾病特点提供预防服务。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的预防等。(2) 提供全程服务:儿童保健是从生命的孕育阶段到生命的结束所提供的全部服务,因此作为儿童保健这一生命准备阶段的服务内容,就要求帮助母亲选择最适当时间的受孕,未来的父母亲避免接触对胎儿有害物质,提供充分的产前保健,合理营养指导,直到健康安全的分娩婴儿,到小孩出生后的系统管理与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命开端。3.健康教育宣传: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树立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增进健康。针对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等问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5.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

5.1 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各地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儿童保健工作。一是将儿童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考核内容。二是在投入上给予倾斜,部分卫生院已经决定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儿童保健工作。三是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对儿童保健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进一步的认识。

5.2 农村儿童保健网络逐步健全,保健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通过项目推进,儿童保健业务有了极大的提高,人员队伍得到锻炼,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乡镇卫生院逐步设立专门的儿童保健科,有不低于15m2的业务用房,配备常用设备,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儿童保健人员经过几轮培训,已经掌握儿童保健服务的基本内容、服务技能、人际沟通技巧,可以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工作,健康教育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村级卫生保健人员也经过培训,掌握基本的儿童保健知识,初步形成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

5.3 0―6岁儿童的保健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两年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截止到2011年底的资料显示:0―6岁儿童建档,建册率达到85%,按着儿童系统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体检的人数达80%以上,并进行血色素测定,初生婴儿中80%做了新生儿疾病筛查,65%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

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是整个妇幼保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儿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将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后代子孙健康状况的高度认识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把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与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笑晖,郝晓宇,李士宁,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08(12).2188-2189.

[2] 闫琴,实施中澳项目的初见成效,中国实用乡村医师,2011(9).20-22.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4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健康保障水平,使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

1、新生儿访视≥90%;

2、儿童健康管理率≥90%;

3、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对象:辖区内0-36个月所有居住儿童。

三、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身长、体重,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对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个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5、儿童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上。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访视建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儿童出生情况,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在婴儿出院后7天内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按时随访,定期指导。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时开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和满月后婴幼儿的8次随访服务。每次服务后填写相应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要实施专案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

五、组织实施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统筹安排,全面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通过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门诊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6个月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体弱儿的初筛、转诊和随访服务,按时统计上报有关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0-36年月儿童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婴幼儿保健手册

《婴幼儿保健手册》和保健服务卡是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儿童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重要凭据。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机构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2、设儿童保健室、诊断室。

3、有诊断桌椅、检查床、资料柜、儿科检查设备等。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5篇

1.1对象

以上海市闵行区H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探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改建。

1.2方法

以精益生产理论思维来指导信息化改建,通过合理划分空间和功能分区,实现一站式服务流程。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精益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被誉为第2次生产方式革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的开展,儿童保健服务需求也由传统的四病防治向计划免疫、定期体检、营养指导等健康促进、保健指导为主流的预防控制医学服务转变。参照“精益生产理论”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改建,对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升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满足新型医疗模式下的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探索儿童健康管理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结果

2.1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信息系统的设计,参照“精益生产理论”,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体验为导向,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改善服务为目标,以电子健康档案(eHR)为基础,整合原有儿童保健和免疫接种信息系统,增加流量控制模块、服务资源动态分配模块、短信平台、网上预约和付费模块等,着重解决一站式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大厅内人员拥挤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并根据大厅硬件条件,采用分区候诊、2次叫号的方法规范服务流程。

2.2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设计

2.2.12次候诊分区叫号

流程合理且以儿童为中心的排队叫号系统软件,对简化服务流程,创建人性化等候环境,避免因焦急等待而进行的来回走动,降低运行成本,保证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实现可靠、直接的信息联络,改善服务环境并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医院候诊就诊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叫号系统软件几乎涵盖所有服务功能区域和服务房间,实行2次候诊、分区叫号的方式对服务流程进行有效引导。服务对象刷卡取号后,在取号候诊区进行1次候诊,预检登记面向取号候诊区进行叫号,服务对象进入预检登记区进行预检登记,可以根据各功能区等待人数选择接种还是先体检、选择儿童喜欢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在大厅进行2次候诊,再根据预检登记信息,软件系统自动判断由儿童保健功能区或免疫接种功能区的相应服务诊室进行叫号,整个服务流程在软件系统的指引下有序完成。

2.2.2大厅人流量实时控制与服务资源动态分配

大厅里人员拥挤和服务资源分配不均是开展一站式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论上,当大厅出现人员拥挤时,可以通过预检登记环节延迟叫号来减少大厅人数,缓解拥挤现象。在信息系统中加入流量控制模块并动态分配服务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2.3短信平台

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短信平台可以通过实时调阅儿童健康档案,根据儿童月龄生成儿童保健和免疫接种预约通知。管理人员根据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日服务能力,控制短信发送数量,均衡控制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日服务人数。短信平台还可以发送接种注意事项、健康教育信息等。

2.2.4网上预约与网上付费

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网上查询、网上预约和网上付费功能。儿童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功能预先查询本次需要的服务内容,通过预约功能将服务时间精确约定到分钟,在网上完成付费,进一步简化现场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2.3效果分析

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流程改造,使服务资源分配趋向合理,医护人员服务效率得到提高,缩短了服务和等候用时,服务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得到提升。在服务人员配备略有减少的情况下,服务对象接受服务时所需等候和服务用时有较大程度缩减,服务人次数有明显提升。

3讨论与建议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6篇

【关键词】 儿童;系统化;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儿童保健的要求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做、怎样做好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方面,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此有了明确的要求。

儿童早期是儿童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发生各种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的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期种下根源。营养性疾病如近年来的肥胖儿童的增多,其中城市儿童肥胖高于农村,尤其对幼儿园儿童体检时表现的更为突出。另外,儿童口腔龋齿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等心理问题与有直接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形态-心理-生物医学标准样式”的转变,儿童保健也应在三个水平上进行。①增进性措施,也称一级或基础预防;②防病于未发之前,称二级预防,如新生儿缺陷病的筛查;③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及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称三级预防。要做到以上三个水平的保健,要求我们做好儿童系统化保健管理。

1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进行0-6岁儿童的系统化保健管理

1.1 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生后,医院为新生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出院后1周内,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新生儿。了解出生时的基本情况、是否进行预防接种,是否进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观察产妇居住条件,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大小便情况、睡眠情况、是否出现黄疸、脐部是否感染、口腔发育是否正常等。同时为新生儿测量体温、测量体重、身长,检查囟门大小,听诊心肺是否正常等体格检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发育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护理知识和常见新生儿疾病预防和指导。查验新生儿疾病筛查证明和听力筛查证明,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告知家长到儿童出生的医院做这两项筛查。对于异常情况的儿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月后,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随访。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观察新生儿的喂养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黄疸、囟门大小等情况,同时进行发育评估。

1.3 婴幼儿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分别在儿童3、6、8、12、18、24、30、36月龄时到儿童家中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的添加时间和种类、心理行为发育,疾病预防、口腔保健与龋齿预防、及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同时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8个月时进行儿童DDST检查一次。

1.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保健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视力筛查,口腔检查,心肺检查,腹部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同时对儿童的膳食情况、患病情况等进行询问和指导。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每年血常规检测和肝功能检查。

1.5 健康问题处理 村级保健人员对在儿童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科学的建议。

2 对村级保健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1 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2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乡村医生证),并接受县级妇幼保健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2.3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村级保健人员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村妇联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2.4 加强宣传,向儿童父母告知具体的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儿童健康服务。

2.5 每次服务后及时做好记录,纳入儿童健康档案管理。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7篇

【关键词】农村 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果;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72―02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0-6岁儿童实施健康管理是辖区内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之一。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开展好儿童基本公共服务是国家和居民个体的总体要求。

1实施方案

1.1对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0-6岁儿童由村卫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其中新生儿在访视的同时建立健康档案。

1.2村卫生室按照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定期为辖区内儿童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包括体格检查和营养评价、健康指导。

1.3乡镇卫生院按照0-6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要求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相应的五官、化验检查服务。

2质量控制

2.1乡镇防保站依据县卫生局年初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每季度开展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的监督指导工作且要有监督笔录。每半年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有考核表、考核成绩单、考核总结。

2.2县级妇幼保健站每季度到乡镇防保站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指导工作。留下监督笔录、指导意见的同时现场培训服务相关技术。

2.3县级妇幼保健站参加县卫生局组织的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组。参与对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有考核表、考核成绩单、考核总结。

3服务成果

在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我县20个乡镇逐渐完善了相关检查设备的购置和人员配置。现在已有20个乡镇防保站及18家乡镇卫生院,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2个村卫生室初步具备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承担起了全县近2万名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有力地保证了儿童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有力地保证了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逐年提高,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开展,降低了婴儿死亡率。

4存在问题及讨论

4.1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沟通不力。村医督导儿童到乡镇卫生院做相关五官检查及化验检查不到位;乡镇卫生院坐等儿童上门再开展服务。健康服务不同于疾病治疗,在人们心目中医院、村卫生室就是治病的地方,有病了才去医院、村卫生室。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没能及时了解医院、村卫生室也是防病的重要机构、场所,也没能充分认识保健的重要性,保健意识较薄弱,导致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顺畅。面对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儿童健康知识咨询、讲座、面对面讲授等多种宣传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儿童保健意识和保健水平。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应拓展服务模式可借助村委会、村卫生室的强大号召力采取入村、入户的健康检查方式来开展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2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儿童监护人宁可花钱到县级、市级甚至省级医院给孩子做健康检查也不愿到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免费给孩子做健康检查。监护人认为我们乡村两级医疗保健部门硬件设施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完善、有个别服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改变现状的根本手段是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的确,我们在正视不同地区医疗资源差异的同时也应明确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仍是预防保健的主体。随着国家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备得到免费配置,人员配置趋于合理,服务模式正由治病向防病的工作重点转变,使:人”的因素凸显的尤为重要。这首先要转变医疗保健机构管理人员的观念。首先,管理者要明确预防保健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重心要放在防病上而不是治病上。只有管理者工作思路清晰了才能指导科室工作人员开展相关服务。其次,具体工作人员也要将工作重心向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转移,通过主动自身学习和参加上级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儿童保健服务技能,拓展服务范围是开展好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

4.3管理档案不完善。目前我县儿童管理档案包括《农村0-6岁散居儿童管理档案》、《辽宁省儿童保健手册》、《居民健康档案》。这三种档案的管理内容相辅相成,有效促进了儿童健康服务的开展。但由于部分儿保医生责任心不强或工作量太大不能及时开展健康检查,不能及时记录、登记服务结果,导致儿童服务信息缺失或记录不准确,没能达到服务管理目的,失去健康检查意义。解决的方法一是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人员加强责任心,二是加强对基层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定期考核。

儿童健康服务及质量控制网络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后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数对比

总之,我们农村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最基层的健康服务,虽然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水平不同,但随着三级保健网络逐渐巩固,相信有国家和地方镇府的支持和领导下,我们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定会持续、良好地开展下去。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8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流动儿童 保健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口的频繁流动和迁移成为当今社会的特征之一。而人口的频繁流动性使流动儿童的保健覆盖率严重下降。陈丽《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需求的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保健覆盖率仅为75%,与黄爱群报道相似,标准系统管理率更低。

1.造成流动儿童保健覆盖率低的原因

1.1 流动儿童家长流动频繁,居无定所,或者多数居住在

出租屋、卫生条件比较差的集贸市场等。没有及时办理暂住证,这就对流动儿童的统计、摸查形成了较大的困难。

1.2流动儿童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资料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占79.81%。由于文化程度低,对儿童保健意识缺乏,获得儿童保健知识的途径又少,部分儿童家长对体检程序和免疫规划知之甚少,有的根本不知道有儿童保健和免疫规划这些项目。

1.3流动儿童家长专注于养家糊口,主动求医意识淡薄,信息渠道来源又少,部分家长只知道生病了再上医院,不知道有儿童保健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国家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

1.4医院对流动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开展流动儿童保健的形式单一,也有医院没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工作,要求流动儿童回原籍建册,家长迫于无奈,也是造成流动儿童保健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1.5 医院对流动孕产妇的儿童保健宣传工作不到位,流动孕产妇孕期检查,由于流动性大显得不规律,医院疏于对流动孕产妇生产后要对出生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的宣传;流动孕产妇自己也不重视孕期检查及出生儿童健康体检,观念淡薄,也是原因之一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展望

2.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辖区内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流动人口儿童数量,发放儿童保健宣传资料,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及时带孩子到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体检。

2.2联合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辖区内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查漏摸底,并做好统计工作。如: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砖瓦厂、其他各乡镇企业。对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采取上门体检的形式对流动儿童进行保健管理,并且针对体检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预约下次体检的时间、地点,同时做好宣传工作。

2.3对居住比较分散的流动儿童,可以联合分管辖区的协警协助摸底,进行宣传,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积极配合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从而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率。

2.4 要提高流动儿童保健工作体检率,还必须从源头做起。要加强提高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的宣传,在流动儿童出生分娩的相关医院做好儿童保健的宣传工作,使流动儿童的准爸爸、准妈妈们充分认识到孩子出生后0-6岁做好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

2.5 流动孕产妇分娩后,辖区内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利用产后及新生儿访视机会,积极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向流动儿童家长宣传国家儿童保健及儿童规划免疫免费政策,使流动儿童家长不因为经济问题而使儿童得不到卫生保健服务。

2.6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服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推诿所管辖区流动儿童建册及保健工作,为流动儿童健康保健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将流动儿童的保健信息录入保健网路。

3讨论

流动儿童家长的经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育儿观念较为落后,大部分流动儿童得不到系统的保健服务,儿童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矫正,对儿童健康管理形成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流动儿童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宣教工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儿童保健工作中来,对提高流动儿童的系统管理率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满足流动儿童卫生服务需求,更好地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燕燕.儿童健康管理现状与展望 【J】中国儿童保健杂2012,,2,(5):424.

【2】 陈丽.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需求的调查 【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3):74-75

【3】 黄爱群.北京市与杭州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现状调查 【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88-289.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第9篇

方法:对我县2家医院儿科实施3个月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儿童保健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主要为服务等待时间、业务量,以及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实施后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80%(800/1000),系统管理率是67%(670/1000),实施前则为51%、62%,明显低于实施后(P

结论: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保健质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家属满意度较高,减少了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保健质量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5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46-02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占据总人口的1/3,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医学模式的变化,儿童保健服务需求也由以往四病防治逐步向计划免疫、定期免疫、营养指导等转变[1]。近年来儿童服务逐步跨向预防服务方向,然而因为多种客观因素造成了儿童社区服务资源利用率差,无法全面覆盖服务项目,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所以,探究如果利用计划免疫来促进儿童保健其他服务的进步,会是提高儿童保健质量的有效手段。相关报道指出,开展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可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高儿童保健质量[2]。对此,本文通过对我市3所医院儿科3个月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县2家医院儿科,设立一站式儿童保健区,研究时间为三个月。儿童年龄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6.7±2.2岁。保健区设立时间为2012年6月,该保健区设有筛查和收费的筛查室,覆盖多种服务项目的功能区域,比如喂养室、接种室、保健室以及观察区。

1.2 方法。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依照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实施社康中心开展的所有儿童保健项目。本文具体实施内容:首先对所有儿童进行基础筛查,符合接种要求者直接入册,反之则转到全科门诊进行治疗,等到病情稳定或者痊愈之后再次筛查入册。筛查室家属直接缴费,之后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完成体检者进行计划免疫,并留在观察室接受半个小时的观察。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涉及儿童保健质量变化、服务等待时间、业务量以及家属满意度[3]。

1.3 观察项目。比较实施前后儿童的保健质量、服务等待时间、月均业务量以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实施前后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服务实施前后儿童保健质量变化情况。实施后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80%(800/1000),系统管理率是67%(670/1000),实施前则为51%、62%,明显低于实施后(P

2.2 其余方面比较。服务等待时间方面,实施后与实施前分别为(34.4±5.1)min、(54.1±3.4)min,业务量也较实施前增加。

2.3 满意度调查。实施前后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中100例家属进行了有关调查,内容涉及对医生素质的满意程度、对儿童接受保健时采取措施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00。然后由相关人员收集好后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实施后较实施前相比,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健康和服务的要求逐渐升高,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医学儿童保健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不只是局限在四病防治上,还将重点放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监测等方面。各地区也加大了落实儿童保健服务力度,然而保健知识的弱宣传,家长文化水平高低不同,对保健认识不足,只是将儿童保健侧重于计划免疫服务上,其余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却得到了忽视,使得计划免疫服务独立化,且不助于其余预防服务项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儿童的健康[4,5]。

表1显示实施后家长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效果显著。据分析,接受计划免疫和建立体检服务的儿童,需要在计划免疫区、儿童保健区和收费处往返,这明显浪费了许多时间,加之排队等候时间,让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计划免疫之外的儿童保健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之后家长只需在筛查室进行筛查等待,缴费接受计划免疫、健康体检等一系列服务,所有服务都在儿童保健区完成,效率极大的提高。同时,业务量经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之后较实施前有所增加。儿童保健质量方面,由实施前覆盖率为51%增加为实施后的67%,系统管理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提示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值得在基础部门推广。

开展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提高儿童的保健质量,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提升护士的各项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儿童及其家属的要求,减少了医患纠纷,最大程度地符合家属的心理需求。为了利用儿童保健服务资源,提升利用率,开始开展一站式服务模式,利用计划免疫服务来带动其余的服务项目,对儿童进行全面保健服务。一站式服务模式可以增加家长对儿童服务的认知力度,使得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余项目在保证儿童健康方面的意义,积极开展各项服务的落实工作。我市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之后,效果较为显著,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结果也和其余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6]。

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我们还采取了类似宣教等措施,具体有:①调查父母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保证此次宣教能够有的放矢,按照不同人群的文化程度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②选取一些典型例子,将一些传统错误观念穿插在案例中,以警示家属这些错误引起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与正确做法进行对比,让家属铭记于心;③开设热线通道,给没有专业保健知识或急需指导的家属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利用计划免疫来促进儿童保健其余服务项目的开展,可以在很多程度上解决现今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模式有较高的经济学和有效性,在提高家属满意度、促进儿童保健服务项目需求多样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只是通过部分中心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其余资源为儿童保健创造更广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丁平,隋晓涓,王甜甜,等.儿童保健链式服务模式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1):132

[2] 王俊红.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构建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2):55

[3] 卢延芳.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2):116-117

[4] 阐玉英,李静.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