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影学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15:45:03

电影学发展前景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1篇

[关键词]视觉角度;《赵氏孤儿》;空间背景;设计

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很重要的是从观众的视觉享受中展示出来的,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要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完善电影的表现主题,展现电影的风格色彩。从电影的视觉效果来看,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场景设计和电影综合元素的表现手段,从视觉角度进行分析电影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烘托电影场景的气氛、让电影的环境更加真实,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满足电影故事情节的需要,从视觉角度分析《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有利于电影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影中导演的表现意图,更好地理解电影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意义。

一、空间背景设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是电影导演对电影人物活动的场景的重现和表达,是导演根据电影的剧本以及通过自身的要求进行的影视艺术的空间美学的表现场所。电影背景设计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可想而知。由于电影是一门空间艺术,电影需要通过导演设想的一个理想的空间背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电影场景的设计。首先电影场景的设计对于表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导演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整个空间背景设计制作的团队就要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完善,尽可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只有导演满意这样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让导演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电影的空间背景往往是通过电影的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电影镜头的转化构成了电影故事情节的转变,同时也为电影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让电影故事能够沿着电影空间背景的转变而发生着变化。《赵氏孤儿》电影作为反映现实主义的作品在故事情节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导演充分利用了观众的视觉感受的心理作用将电影的故事的逼真性和现实性通过空间背景的设计完整表现出来。

空间背景的设计在表现电影主题和完善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影不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可以通过某一种手段进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而是通过导演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故事的画面充分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首先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接着一幅的画面,导演只能够通过画面的转变来表达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画面中还不应该是平面的而应该是具有空间立体感觉的,这样对于导演来说,寻找什么样的空间背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说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导演内心世界在电影中的真实反映,也是整个电影中主旨思想的外在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电影的成败和票房。

二、视觉角度中的《赵氏孤儿》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赵氏孤儿》电影是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反映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赵氏孤儿》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犹如一部撞击心灵的洪钟。产生这样的一种艺术效果的原因就是导演陈凯歌在视觉角度中使用了一种以“不演”的真实性再现了那个风云迭起、气势恢弘的战国景象,从视觉角度上来说,通过这样的艺术效果的展示很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担任该片特效制作的BaseFX团队,是本次电影的空间设计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电影中尽管有很少的特效镜头但是其韵味十足,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眼前一亮,这其中有特效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特效技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电影镜头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只有好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拍摄出影响力比较大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就是这样的一种摄影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中导演颠覆了古典戏剧的故事情节,将动作、爱情、梦幻于一身的《赵氏孤儿》通过观众的视觉欣赏达到了导演所要表现的内容。在该电影中主角程婴是一个平民医生,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并且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杀死,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镜头进行分析电影观众的视觉享受所在。这样的一个小的故事引出的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的事实,导演陈凯歌转变了拍摄的角度,从一个小的方面折射出电影中所表现的整个大的历史事件。从整部电影来分析导演是将现实主义的风格拍摄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将自己的视觉享受转变成对于电影的感受,让电影观众更加充分融入电影中去。

三、《赵氏孤儿》电影中的视觉角度上的

空间背景设计中的元素在提到视觉角度上的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元素时,我们不难看出空间背景的设计元素中包含了有建筑艺术的空间设计元素,电影中的周围环境艺术的设计,还有电影中的时代空间背景的设计。首先在电影的空间背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设计,由于电影作品中,对于电影观众来说如何判断该电影的年代通过建筑空间的设计就可以发现电影的魅力所在。我国在古代是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国度。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中应该说电影中的建筑是主角。这样说是符合建筑艺术的定义的,建筑不仅是艺术同样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并且反映出来的一种外在表现,当然建筑艺术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筑更是人们展示生活环境的舞台。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电影中的建筑艺术起到了反映人们的生活时代、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的具体内容的统一。所以说建筑在电影的空间场景的设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视觉角度来看电影空间背景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由于电影在表现手法的过程中,需要周围的环境作为故事情节的衬托,鉴于《赵氏孤儿》电影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导演在进行故事情节的描述过程中,尽可能将整个的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一览无余展示给观众,这样就需要由周围环境的衬托来完成电影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和电影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由于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是展示人的活动的背景,从人类需求的角度来说,人对于周围的环境是有要求的,特别是在战国时代,由于各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生活在社会高层的人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说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元素的原因,在多变的空间背景上进行环境艺术的创造,有利于故事的真实性的表达,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视觉设计让其能够在电影中反映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的活动关系。

最后,电影中的艺术造型对于电影中空间背景的设计的影响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艺术造型这样的一个艺术范畴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说在《赵氏孤儿》中关于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所佩戴的器物、所使用的物品的外形、轮廓、外观等方面都渗透着艺术造型的内容。作为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陈凯歌导演将这个方面的艺术设计全部交给了BaseFX团队,尽管在这个团队中制造特效镜头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其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BaseFX团队在充分考量了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之后不断积累和完善了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艺术造型的设计,使该电影的形象逼真、造型更加严谨,表达更加贴切。

四、《赵氏孤儿》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上大多数都是比较成功的背景设计,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箭蠓”从竹筒中出来,导演为了将其表现出那种灵活、凶猛、暴躁,必须要通过电影空间中的别样设计表现出来。导演为了表现出这些特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和电影的空间背景来进行填补和完善。其中“马车陷落”“庄姬自杀”这两个电影中比较重要的电影场景的布置和完善上导演也下了很大一番工夫。这其中有对于空间背景的采集也有对于周围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将该作品的重要内容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熟的空间背景设计的过程时,还应该看到该作品中在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导演陈凯歌为了能够从视觉角度上来抓住观众的心理,其间只注重了视觉的效果,而忽视了场景布置的合理性,这样就对于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有着较大的摩擦,在进行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将镜头放到偏离实际生活的一些背景材料,由于陈凯歌导演对于电影往往追求的是理想主义的色彩,而《赵氏孤儿》电影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说对于导演来说有着很大的转变难度。电影真正的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应该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应该是充分尊重生活现实的具体反映,同时更应该是尊重电影故事发展走向的。《赵氏孤儿》电影中在展示人物的行为性格的时候,有很多地方没有能够将空间背景的设计和当时人物的行为性格相一致,

五、结语

总之,从视觉角度来看《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的变化过程中,导演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的是电影的成败。《赵氏孤儿》电影的导演陈凯歌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和视觉的要求,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他对于电影拍摄过程中过度理想化的心理。通过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的要求的多样性,从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环境艺术的背景设计、以及造型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展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电影观众在欣赏电影中优美的景色的时候,更加深入和细致了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拍摄过程中的一门艺术,导演只有充分重视空间背景的设计才能够将电影的主旨思想通过镜头表达给观众。对于观众来说,从感性上面来分析导演首先要吸引住观众的就是要使用视觉效果和一些特效动作来将观众很快引入到电影中来,但是当观众真正进入到电影欣赏的过程中的时候,往往被吸引的却不是电影的视觉效果,而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又是通过空间背景设计来表现在观众面前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视觉角度下的空间背景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唐晋,周永兴.《赵氏孤儿》中的色彩传播功能分析[J].电影文学,2012(05).

[2] 莎日娜.《赵氏孤儿》跨文化传播现象考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2).

[3] 姜毓星.电影《赵氏孤儿》的解构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4).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2篇

[关键词] 电影艺术;美术设计;现状;前景

我国的电影事业蒸蒸日上,经过电影工作者们(特别是电影美术设计师)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2009年我国电影票房突破60亿,而到了2010年我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一部好的电影总是给人带来震撼、感动、回味无穷,它的艺术创作无论是从空间、人物,还是各种镜头画面,都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这都是电影美术师努力创作的成果。英国电影美术师协会主席迈克尔-斯特林格有句话最能说明他在创作电影中的地位:“任何一部故事片,无论是全部在外景场地拍摄的,还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电影美术设计师自始至终是影片的主要创作者之一。”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声音和图像来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而电影美术则是为创作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门。在电影的创作中电影美术包括设计部门和制作部门,通过设计人物造型、场景造型、道具造型以及服装和化装等,并将这些设计造型制作出来,赋予它们现实和历史的空间、时间,打造生动富有内涵的电影影像。可以说,没有电影美术的电影可能就不是一部好的电影,而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电影美术。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电影美术的一些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浅析电影美术的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一、我国电影美术的基本现状分析

上文我们讲述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也谈到了电影美术在电影艺术中的创作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部艺术效果好的电影完全取决于电影美术制作水准。但现实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电影事业中,电影美术以及服装、道具、化装等艺术创作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被人们忽视。只有当电影要开拍时,由于需要为各种人物设计造型形象以及需要创设每个人物角色所在的特定的典型环境空间,人们才会想到服装、道具、化装等造型形象设计师,才会想起电影美术。然而,在一部电影拍完结束以后,人们又会将电影美术和电影美术设计师们抛之脑后。

我国电影事业辉煌历史进程中,电影美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它不断创新进取,吸收来自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灵感,打开了我国包括戏曲、舞蹈、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建筑以及雕塑等在内的艺术宝库,汲取各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以及哲学等精华,将其融入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当中。因此,我国电影美术创作突出表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我国电影美术的设计观念正在逐步转向多元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影事业也从曾经彷徨、低迷、不知所措到现在硕果累累、任重道远。这都归功于电影工作者们对电影的热爱、挚诚和奉献,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由于电影美术的创新意识多元化,其设计理念与电影导演、录音、摄影相互融合,使得我国电影美术正在为创作具有独特的、新的观念和视觉电影呈现给观众。二是由“银幕”上“荧屏”看电影,成了我国电影美术创作的一大触角。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电影美术设计师们的创作又开辟了另一块天地。比如当代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韩小磊、郑洞天、张暖忻等优秀电视剧作品开炉,就很好地体现了“电影美术”向“影视美术”的延伸。我国电影在创作和设计的转变过程中,从突破传统的戏剧式电影模式如电影《生活的颤音》,到写意影像美学观念的形成如电影《都市里的村庄》,到写意影像学观念的成熟如电影《花样年华》。

二、我国电影美术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外影片相继引入,给国产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外国竞争加剧,我国电影美术更应该进一步发展壮大,使电影业真正进入国际竞争市场。然而电影美术的发展需要众多有才华、有奉献精神、对电影美术热受的电影美术大师。电影美术的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应当明确电影美术师的任务,绝不是只限于搭布景。电影美术师的任务是对电影进行造型总体设计,他们运用技术与造型手段对电影造型进行创作构思和宏观艺术把握,确保艺术构思和设计的质量,使电影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绝对不是简单的搭布景而已。就算是现代剧拍实景,电影美术师通过摆摆道具,搭搭布景,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很强的技术性,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做到的。况且,在不需要搭布景的现代剧中,电影美术师要根据剧本选择适合的场景,画出场景的平面图纸,并为人物设计制作道具、服装、化装等。美术师还要根据剧本构思出电影图画,提供给导演先期案头创作。因此,可以看出电影美术师所承担的任务范围很多、形式多样、性质各不相同,包括电影场景造型、人物造型、镜头画面造型以及艺术和技术等方面。我们可以形象地将电影美术师比喻为是电影导演的“左膀右臂”,这也是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家对电影美术师能够协助导演进行深层创作的很好评价。可见,一部影片的外部形式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取决于电影美术师对电影的创作、造型、设计,他们的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都会直接影响着电影影片的艺术水准。美术师在对影片进行整体创作时,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将剧本的环境、人物形象等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打造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设计制作出有时代的、有特色的、有生活气息的、有性格特征的电影艺术效果。

第二,不能墨守成规,闭关自守,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我们对欧美的数字电影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把学习与借鉴它的所运用的整体数字技术制作和部分启用数字合成影像镜头运用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中来。比如在影片中运用长镜头,不仅能够让观众总览整个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现实空间的全貌,又能展现出空间、时间的真实性,摈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简略方法,再现了情景事物的自然过程。电影《悲情城市》是运用长境头的典范,通过长镜头将故事情节真实展现了当时年代的生活,巧妙地将琐碎的家常细节穿插在其中,使观众和银幕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有让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为了尽快使我国的电影艺术得到发展,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开展了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研究,对世界电影艺术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总结,以便借鉴和吸取到我们自己的电影中来,从而促进我国电影语言的更新和进步,促进我国电影艺术更好的发展。由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打破了我国先前许多电影语言的陈旧,电影镜头节奏明快,语言简洁而富有内涵。如电影《盗马贼》《喋血黑谷》《猎场札撒》《邻居》《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双旗镇刀客》《天下无贼》《手机》等。

第三,要加强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和中外影人的合作。目前,有许多中外拍的电影,比如《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中国》这两部中苏合拍的彩色纪录片;近期在上海热拍的中法合拍的影片《真实》;还有《大长今》《从北京到首尔》《成都,我爱你》等,近些年来,我国与国外电影的交流和合拍逐渐增多,中外影人一起创作交流合拍电影,在影界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我国的电影美术师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吸取国外电影美术艺术与技术的精华,为我们全国观众和世界观众献上的经典之作。当下,摄制合拍片的意义不仅在于探索和反映人们共同感兴趣的生活主题,而且还促进国与国之间在电影技术方面的沟通交流。这种合作拍片的方式扩大了我国电影美术工作者的艺术创作视野,积极探索新的电影艺术风格,提升了我国电影美术事业的发展。

第四,加快中西文化的融合。艺术家叶锦添先生在与李少红导演合作时,为电视剧《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进行了美术设计。人们可以发现,他的设计作品中融入了对中西文化的创新思维。他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但是又对剧中人物形象造型和空间环境组织进行艺术处理,不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这种中西合璧的美术设计,贴切表现了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心理情感主色调。值得一提的是,人物服装和随身道具设计为电视剧的大获成功增色不少,丰富了人物形象传递出的特定社会信息及文化底蕴。在电影《英雄》和《十面埋伏》中,美术设计艺术手法运用得更加极致,美术创作思维的艺术想象力已经完全游离于历史真实之上。这种以“幻”式的创作思维更符合现代艺术中的简约风格,电影人物、场景的色彩鲜艳亮丽,造型飘逸洒脱,并无过多的修饰和点缀,使电影画面营造出中西电影文化浑然天成的造型设计。同样,电影《无极》中的美术设计风格也属于这种“幻”式思维,在中国古典美中实现了与现代艺术简约特征相结合。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步迈加快,电影制作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三、结 语

我国电影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变化,进入21世纪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据统计,2010年我国电影的票房创纪录地突破了100亿。在这种良好的态势下,我们的电影人更应当努力奋发,给广大影迷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影片。在这个团队中,作为电影美术更应当发挥自身特点,为每一部优秀电影创作出最佳的美术特征。

[参考文献]

[1] 宫林.论中国电影美术之“意象”与“造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5).

[2] 张鹏.艺术中的理想――浅述中国电视剧美术设计近30年的发展[J].中国电视,2009(11).

[3] 赵泉.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美术史[J].美术之友,2008(01).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3篇

[关键词] 电影美术;现状;前景

英国电影美术师协会主席迈克尔• 斯特林格曾经有过对电影美术师的定位名言:“任何一部故事片,无论是全部在外景场地拍摄的,还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电影美术设计师自始至终是影片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在反复创作的过程中,“电影美术师不能像一个画家或作家那样单干,他的工作不断地受到时间、经济和思想变化的约束,受到实地搭景时具体困难的限制……受到他自身苛刻眼光的检验和批评。”他的目光随时“在反复地检查和注意他的布景、道具、服装和摄制的进程。”

电影美术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为影片画面造型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艺术部门。在不同的片种中,电影美术的位置、作用以及创作特点在共性中又有各自的独特性。例如在故事片创作中,电影美术以剧本和导演构思为基础,通过环境造型(包括场景设计、布景和道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自然景的选择等)为影片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通过人物造型(主要是化装和服装)帮助创造生动的富有内涵的各种典型人物形象。从电影的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最原始的电影美术,不过当时受舞台美术的影响巨大,基本上学着干、跟着舞台走,就连电影布景的名称也是从舞台布景那里借来的。经过不断更新换代到今天,电影美术已经“脱胎换骨”,变化的实质就是电影化,演变的过程就是电影化的过程。可以说,电影美术是具有电影特性的美术,是一种具有四维空间形态的空间造型。

一、我国电影美术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我国电影事业中,电影美术这一创作部门,连同从事这一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员包括服装、化装、道具专业人员,就一直处于被人淡忘和冷落的地位。当然,每当影片要拍摄时,人们无疑会想到电影美术及电影美术设计师们,因为没有特定的典型环境空间和人物造型形象的存在,电影当然是拍不成的。不过,一旦电影拍成之后,人们便会再次将他们忘却。但是,电影终究不可能“只” 是导演的艺术。并且,电影至今仍然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因此,电影美术的优劣也必然直接关联着整部影片的艺术质量。因此,人们应该认识并正视电影美术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发挥电影美术赋予影片的典型视觉造型形象的无穷艺术魅力。

回顾我国电影美术的发展历程,会发现我国电影美术在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从我国的戏曲、文学、舞蹈、音乐、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门类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民族学等领域汲取丰富的养分。从而使得我国电影美术创作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中国电影美术的设计观念在转化中求索多元。这是由于中国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电影美术的设计思维不断融入电影导演、摄影、录音等领域的创作思维之中,而电影导演、摄影、录音的创作思维也逐渐触及电影美术的造型设计领域――由此逐渐形成美、导、摄、录、表等集体化的全新创作意识。在中国电影作品逐步类型多元化的形势下,中国电影美术亦正在苦思寻觅一种新的创作观念、视觉表达方式和独具民族特色的影像内容;二是中国电影美术的创作触角,由“银幕” 逐渐伸展至电视“荧屏” 。中国许多著名的电影导演如黄蜀芹、黄健中、谢飞等有诸多生动感人的电视剧作品问世,亦因在设计观念、造型创作、视听语言探索上的一些共性,使得“电影美术”的概念延伸为“影视美术”。中国电影美术设计师随我国电视事业的急速发展,开拓了新的创作天地,加快了设计观念的转化。

在整个设计观念转化的过程中,以1979年电影《小花》出现为始,其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都是对中国传统电影的“叛逆”(黄健中语),到电影《一个和八个》拍摄为标志,中国电影美术的写意影像美学观念应该说正式形成。电影《英雄》的美术设计是中国电影写意影像美学观念日臻完美的成熟标志。[1]

二、电影美术发展前景

电影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量有才华有奉献精神的电影美术大师,面对国外大片的咄咄逼人之势,我国电影美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笔者认为,电影美术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明确电影美术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搭布景。即使是现代戏拍实景,美术师对实景的艺术加工哪怕仅仅是摆摆道具,也要高于其他部门,是不可替代的。何况,在不需搭景的现代戏中,美术师不仅要依据剧本选取外景,而且要提供各景点平面图,以利于导演先期案头创作;并且,多数电影美术师可以依据剧本画出电影画面。遗憾的是许多导演不情愿利用美术师这一技能,帮助导、摄运用先期视觉形象进行案头创作,这对于提高影片艺术质量非常有益。而在场景最佳角度的选择上,电影美术师也是导演的最好助手,对于人物造型、服装的设计等方面,许多美术师都是很好的设计者或起指导、顾问作用。[2]如果排除无原则行帮习气的人事关系,真正为了致力于影片艺术质量的提高的话,作为“三军统帅”的导演们,就不应该无视电影美术设计师这一最得力的艺术创作上的助手和参谋。

对于美术师能协助导演进行深层创作这一能力和作用,美国一位电影理论家指出,“假如一位电影导演有足够的力量不以个人的好恶去干涉他人的工作,他可以激励他的美术师用铅笔和颜色在纸片和木板上创作出他头脑里那些尚未成熟的设想,他可以把部分的导演任务转给美术师分担,后者往往能够与摄影师共同选择最后的拍摄角度。”这种“最后的拍摄角度” 的选择,恰恰是依据美术师提供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图所确定的。尤特凯维奇则认为,电影中的美术师决定着影片的外部形式的风格,他们的创作个性在影片造型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因为在影片中的视觉造型方面,美术师负有统一造型形象、色彩基调的责任,不论是环境造型,还是人物造型,包括演员在内,都必须在影片中形成统一的总体造型形象、造型空间。这正是电影美术师的职责。

其次,学习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美欧数字电影,无论是整体运用数字技术制作,还是部分启用数字合成影像镜头,都引起了中国影人的极大兴趣,并用于中国人自己的创作的电影之中。[3]“长镜头”的运用,不仅使人物的行为动作具有连贯性、纪实性,更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思想、情绪和个性,又使电影美术设计师完全改变电影场景空间的小品式设计思维,以多个连贯、层次丰富、节奏分明的场景空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适应人物的平面调度、镜头移动和不同景别的镜像构图,如电影《孔雀》等。电影语言“ 现代化”,改变了中国电影镜头语言拖沓、重复、节奏不够明快的旧习,不论在分镜头、拍摄、视角及不同景构成关系上,皆以增加镜像内涵、增强画面艺术信息量,加快影片内外运动节奏等为主要追求目标。为此,美术设计师在造型语言的设计上更全面、更缜密,更加注重细节的景语、色语、光语的艺术含量。如电影《祝福》《林家铺子》《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等片内的道具、服装设计电影《黄土地》《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片里的场景空间氛围与意境设计《一个和八个》《双旗镇刀客》等片内的空间形态、色彩、光线等造型设计无不是以一种新的电影语言思维方式,进行极为形象的造型语言设计,加速实现中国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第三,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外电影文化交流、中外影人合作进行电影创作和艺术实践,在这个世纪早已有之,如中苏合拍的电影《解放了的中国》纪录片、《风从东方来》、中法合拍的《风筝》。我国改革开放后,电影的对外交流和合拍项目日益增多,中外影人一起创作实践,在中国影界已不是“惊天动地” 之大事。中国电影美术师亦以高度的热情和艺术责任心积极参与合拍或协拍,完成外国人与中国人共识、共事题材之影片。如电影《卧虎藏龙》《马可•波罗》《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末代皇帝》《太阳帝国》《敦煌》《推手》《大漠恩仇》《大腕》等等。摄制合拍片,在于探索和反映共同感兴趣的生活与主题,促进国与国之间艺术和技术的交流合作,扩大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间的友谊,扩大中外影人之间的艺术创作视野与开拓新的艺术风格。[4]

第四,中西融合。台湾艺人、美术师叶锦添先生为中国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作设计之后,以融贯中西文化的创新思维,在承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无论是人物形象的造型设计,还是空间环境的组织,反叛部分历史真实,以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情感为依据设计人物服装和随身道具――增强影像剧作中的社会信息含量和主要人物的文化底蕴。而电影《英雄》《十面埋伏》的美术设计则更为极致,创作思维完全冲破历史真实、冲破生活原貌,以“幻”式思维与现代艺术的简约特征和造型技巧相结合,营造出中西电影文化熔于一炉的造型设计。电影《无极》的美术设计也属于“ 幻” 式思维与现代艺术简约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应该说,电影《英雄》《十面埋伏》等的美术设计思维,是中国电影美术时下熔铸中西电影文化、又保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最新型的造型设计思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中西融合的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5]

三、结 语

我国电影经历了百年的发展,现在又一次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电影的票房创纪录地突破60亿,这给广大的电影工作者以新的机遇,在这种良好的态势下,我们的电影人更应当努力奋发,给广大影迷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影片。在这个团队中,作为电影美术更应当发挥自身特点,为每一部优秀电影创作出最佳的美术特征。

[参考文献]

[1] 全荣哲,敖日力格.历史题材与当代电影造型语言的观念转变――关于《天安门》电影美术创作思考[J].电影艺术,2009(05).

[2] 王丽君.银幕空间造型设计的智慧和理性――屠居华电影美术创作访谈[J].电影艺术,2009(04).

[3] 张鹏.艺术中的理想――浅述中国电视剧美术设计近30年的发展[J].中国电视,2009(11).

[4] 冯烽.服装首饰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基本造型元素的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4篇

[关键词] 广西;电影产业;SWOT分析;对策

数十年来,广西电影人勇于探索,培养了大批影视人才,创作了一批经典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谱写了“首创中国探索片”和“养育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精彩篇章,打响了广西的文化品牌。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广西电影陷入了发展困境。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突飞猛进,在这一背景下,广西电影能否重现昨日辉煌?本文采取SWOT分析法,一一厘清广西电影发展的内部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广西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广西电影发展的SWOT分析

(一)广西电影发展的优势

1.曾经辉煌的“广西现象”

引领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五代导演”,与广西息息相关。1982年,广西电影制片厂迎来了张艺谋、张军钊、何群和肖风四位北影毕业生,次年,由他们四人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震动影坛。刚刚毕业就独立拍片,这在全国电影界前所未有。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惊艳亮相,影片在摄影、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在美学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全国电影娱乐片大潮,广西电影制片厂则摸索出“喜剧片、探索片、重大题材”三种类型片,通过喜剧片的盈利来支撑探索片、重大题材片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艺术质量高、市场反馈好的影片,形成全国瞩目的“广西现象”。

2.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

首先是题材优势。广西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几十万年以前,人类就在八桂大地上繁衍生息。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进一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的融合。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与地理,形成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现在遍及八桂大地的民俗、民风、文物、古迹中。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太平天国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涌现了洪秀全、冯子材、刘永福等一批杰出人物。上世纪20年代末,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这些为电影拍摄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其次是编剧优势。广西有一个优秀的作家群体,近年来,他们与影视结合紧密,已成为圈内争抢的“电影资源”。如东西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李冯为张艺谋编剧《英雄》《十面埋伏》,鬼子编剧电影《幸福时光》,凡一平创作了电影《寻枪》《理发师》,等等。

3.得天独厚的地域风貌

广西地域风貌得天独厚,其中,有“碧莲玉笋世界”的峰林景观,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岩溶洞穴,有林木葱郁、心旷神怡的山地景观,有湖光山色、表里澄澈的河湖水景,有飞流直下、沾衣欲湿的瀑布景观,有微风细浪、阳光明媚的滨海景观。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这些独特的地域风貌为电影拍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景资源。

4.量身定做的传播平台

2010年3月,广西科教频道正式试播。该频道是批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经营管理,是广西针对影视业出台的一项长效扶持办法。频道将科教和电影进行有机串联,拥有五大电影版块,已跻身“全国电影频道联盟”成员。这对于实现本土影视制片业与电视媒体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的影视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5.及时出台的政策扶持

为了扶持电影发展,广西于2010年制定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建立广西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影片的拍摄和对获重大奖项影片的奖励;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等等。

(二)广西电影发展的劣势

在全面分析广西电影产业存在上述优势的同时,笔者也发现,广西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劣势和问题。

1.制作机构实力弱小

近年来,作为广西电影生产主体的广西电影制片厂,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联系和扶持的试点单位,以改革激活生产能力,积极筹集资金,进行多种产业开发,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与外地实力雄厚的电影制作机构相比,广西电影厂还明显存在较大的差距。

新世纪以来,民营影视公司开始进入广西影视剧的创作。2004年,广西影视制作机构为44家,其中民营23家;2005年,这类机构就增加了13家,全部是民营影视公司;2006年,广西已有69家影视制作机构,其中有53家民营公司,所占比例超过70%……然而,目前这些民营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业规模小,自主制作能力弱,不利于广西电影做大做强。

2.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近年来,我国电影专业人才数量与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失衡现象。首先是人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电影专业高校毕业生不过千余人,远远满足不了电影产业发展需要。其次是结构失调,一方面,低端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富于艺术创新和善于经营的高端人才短缺。而对于偏远的广西,专业电影人才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电影专业技术、电影艺术创作、电影院线管理、电影经营策划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多制作机构对电影产业中创作、运作的规律缺乏专业水准,严重制约了广西电影的发展。

3.正规融资渠道缺乏

资金不足,是影响广西电影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诚然,市场上向来不缺乏资金,真正缺乏的是电影投资的正规渠道和平台。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影视公司寻求资金,往往是带着剧本四处“化缘”,而民营企业要投资影视,一般都是私下联系导演或影视机构,双方缺乏正规的交流渠道。由于影视市场尚不规范,资金的流入不畅,从而制约电影制作的良性发展。

(三)广西电影发展的机会

1.国内电影市场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电影增长迅猛,2008年票房收入达到43亿元,2009年票房收入达到62亿,2010年票房收入达到102亿!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已占到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5%,而且有望在未来三年增长到10%,届时中国即将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巨大的需求市场,对于广西电影的发展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合作平台

由于人文相通、地缘相近,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双方影视交流态势喜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的国外电视剧中,来自东盟的作品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每年也有不少东盟的演艺人员来华参与影视节目的制作。同时,东盟各国也成为中国电视作品的重要市场。可以说,中国和东盟双方影视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交流的“桥头堡”,从经济版图的边缘走向了中心,这给广西影视文化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定期举办的“中国―东盟影视论坛”,更是吸引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影视文化部门高层、学者、企业家参加,为电影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四)广西电影发展的威胁

广西电影发展面临的威胁,主要源于外部的竞争压力。当前的中国电影,正处于“最好和最坏的时代”,一边是票房不断攀升,大片纷纷涌现;另一边是小片生存举步维艰。据报道,2010年全国拍摄的影片一共有600多部,但其中进入院线上映的只有120部左右,也就是说,有80%的电影拍完就束之高阁了。而力量相对薄弱的广西影视企业,在电影产业上更缺乏与区外大型制作企业竞争的能力。此外,广西本土的制作机构数量不断增长,彼此之间对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凸显,若不加强合作与整合,也将威胁广西电影的健康发展。

广西电影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广西电影发展前景看好,而要驶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则必须正视问题,勇敢接受挑战。

(一)解放思想,大胆开拓

广西电影当年能在全国经济文化的“边地”异军突起,今天看来,最宝贵的遗产可以归结为锐意进取,敢闯敢干。多年后,张艺谋总结起在广西的成长经历时,仍充满深情地说,“广西电影厂领导的观念非常解放……打破常规,破格使用,放手让我们探索实践……没有广西厂的放手,我们出不来!”思想解放所产生的能量是无与伦比的,广西电影要从困境中重新崛起,则必须重拾当年的宝贵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开拓!

(二)走规范化、专业化之路

要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首先要争取融资渠道多元化,构建以民营资本为主体、以国有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其次,要建立规范化的融资渠道。近两年国内电影产业骤然升温,华谊兄弟、浙江华策影视纷纷上市,此外,小马奔腾、光线传媒等也加快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问鼎资本市场,有助于广西电影产业驶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另一问题是,提高电影制作营销的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为此,广西要加强电影创作、制作、经营管理和发行营销等四个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三)加强整合,打造龙头企业

要振兴广西电影,还得靠有实力的影视制作机构。今天广西的电影制作机构越来越多,但真正能独立运作拍摄电影的却屈指可数,因此必须走联合之路。同时,在市场条件下,广西电影制片厂已经失去了计划经济下完全垄断的优势,这就要求其立足市场需求,合理配置产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动企业发展上规模。

(四)打造精品电影

占领市场的前提是要打造精品电影。换言之,广西电影要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应有的位置,则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有内涵、有品位、多类型的好产品。如前所述,广西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地域风貌,这为打造精品电影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为此,广西每年可计划推出数部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电影精品,借此重新打响广西的文化品牌。

(五)打好“东盟”这张牌

面对机遇,广西要充分打好“东盟”这张牌,搭建国际区域影视交流平台。广西是许多制片人青睐的外景地,但当地迄今为止还没有知名的影视基地。借助中国―东东盟博览会这股东风,广西可以打造“中国―东盟影视文化城”,提供一个电影拍摄与制作的好基地,同时通过挖掘东盟与广西的历史、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点,提供一个好的旅游、休闲去处。

[参考文献]

[1] 章柏青.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 孙鹏远.广西电影的“繁荣”与“窘境”[N].南国早报,2011-03-13.

[3] 蒋锦璐.民营影视公司 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N].广西日报,2006-12-28.

[4] 广西影视产业发展近况及热点问题分析[OL].省略/,2006-12-18.

[5] 黄伟林.广西电影――当代中国电影的新起点[N].广西日报,2009-09-03.

[6] 刘晓莉.东盟已成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重要合作伙伴[OL].新华网,2009-10-24.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5篇

[关键词] 电影场景 设计过程 美学风格 运用分析

纵观近百年来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电影的制作者都比较注重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具有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提高电影的观赏性,以美的体验使观众对电影的主题有更深刻的体会。在构建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过程中,要注意色彩的运用和外景的选取,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现代的技术辅助电影场景的设计。

一、结合剧本情节进行美学场景设计

不同的电影有不一样的故事情节,在进行场景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剧本的要求进行选择,无论是电影场景的设计还是人物形象的选取,都要根据剧本的要求进行,美学场景的塑造也是如此。我国的传统美学很讲究意象的选取,这种美学观点对国产电影的影响力一直存在,电影讲述故事的主要载体是人物形象,因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视觉效果对观众心理的影响作用较大,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具有美学特点的场景和意象,以提高电影的观赏效果。

中国电影最早以戏剧叙事的方法讲述电影情节,在经过一代代电影人的努力之后,打破了传统的讲述方法,以生活叙事方式展开电影情节,这就给电影场景的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不少电影的制作者重视电影镜头中的镜像叙事,以含蓄的形象和悠远的故事味道来体现电影的内涵,如费穆的《小城之春》,电影在叙事上注重中国特点的写意风格,以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场景体现出电影主题,表达出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借助民族特有的美学意象,以符合传统审美观点的美学风格进行场景构造,通过东西方电影艺术的融合和创新,体现了中国电影人活跃的创作意识。

二、合理运用色彩和道具构建具有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

美学风格来源于古老的美术艺术,包括绘画和雕刻等多种方式,纵观历史上留下的美学遗迹,可以发现人类的审美水平一直比较一致,而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达形式,应该与传统的美学表达方式寻求统一,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和道具,来完成具有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的构建。

(一)场景构建过程中色彩的巧妙运用

色彩作为视觉效果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美学风格为设计要领的场景设计过程,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体会电影情节,通过在影片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色彩,可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如张艺谋的《英雄》,秦朝大殿中的对峙以黑色来营造肃杀的气氛,以红色来表达追杀过程中的血腥氛围,水上的战斗场景则以蓝色为背景,象征纯洁而忠贞的感情,整部电影中丰富的色彩构建出具有美感的场景,在缤纷的色彩的映衬下,故事的剧情也能渐次展开,使观众在享受具有美感的场景的同时,对故事的进展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二)以具有美感的外景构建电影场景

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观点对中国电影有巨大的影响,外景拍摄过程中选择具有美感的场景十分必要,中国电影人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比较注意东方审美观念的继承和发扬,也对传统美学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张艺谋的《黄土地》中,比较强调外景的选取,以大全景下的落日为电影的开始,原生态的黄土地表达着陕北高原上淳朴的民风,大场景的运用充满了黄土地上粗犷真挚的美感;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中,运用沙漠和水乡等外景的表达效果,以灯光和暗影的精细化处理,有效暗示出光影下人物的心理,广角镜头的运用使外景的拍摄角度险峭,跟随影片节奏变化的动态的倒影和投影,这些在倾斜和摇晃中延续的镜头,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场景的美感,也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描述着现代人的情感现状。

(三)选择合适的道具完成电影场景的构造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不管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场景的构造,道具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服装是电影道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电影一般都很注重细节上的道具使用,以营造整体上具有美感的观影气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陈凯歌的《无极》中,无欢所率领的部队以无心鸟为图腾,在抓获倾城后为其穿上的千羽衣以鸟类的羽毛织就而成,既有滑稽的笑点又不失轻灵的美感,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象征着无欢的冷酷而迷茫的内心。

三、在新技术支持下构建具有美学特点的电影场景的手段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场景构造也有了新的思路。无论是目前正在趋于成熟的3D技术还是电脑特效,都给电影的场景设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使电影人有了丰富的手段来表达电影故事,以场景推进电影剧情的手段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

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电影中的特技效果,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电脑的特效,能够完成人力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构建具有美学特点的电影场景,可以使观众在享受美感的过程之中,更好地体会到作者通过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在徐克的《蜀山传》中,尚不够成熟的电脑特效已经能够完成场景塑造任务,通过电脑特效制作出的空间具有纵深的美感,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出蜀山的仙侠风格,打斗的过程大开大合,具有恢宏的场景美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电影的场景设计比较注重技术性以及实用性,就如同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立体结构一样,3D电影的场景设计注重立体感和存在感,使观众享受到更加美妙的观影感受。在徐克的《龙门飞甲》中,密道打斗的过程中精巧的机关场景比较注重立体效果,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在大明船厂部分,拍摄中船并没有在海上,却能以恢宏的3D场景制作出船在海上的感觉,能够达到比较良好的观看效果,这些对3D技术的有效运用已经比较接近世界级的电影制作能力。

结语

电影的拍摄过程不单单是为了经济效益,也承载着传达文化信息的使命。根据电影的叙事风格和表达主题,选择不同的符合美学特点的电影场景,能帮助电影制作者更好地讲述故事,表达电影主题。从电影的观赏角度来说,在场景设计过程中注意美学风格的运用,能提高电影的观赏美感,使电影具有更强的艺术色彩。

参考资料

[1] 马强.论电影场景设计的美学风格[J].电影文学,2011,(17).

[2] 赵洪义.论新世纪武侠电影视觉中心的美学取向[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 肖姝,吴璐曼.论美学对电影的积极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08).

[4] 李卫平.析传统美学意象说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关系[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13).

作者简介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6篇

[关键词] 商业电影;场景设计;重要性

一、电影场景综述

(一)场景设计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场景简单来说就是戏剧或者电影中的场面,其中的“场”是时间上的概念,指的是戏剧或电影中较小的一个段落,表达的是整个故事中的一个片段的情节;“景”则是空间上的概念,景物的意思。电影场景是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设定的内容和剧情对电影角色以外的一切对象进行造型设计,其中包含一切对电影主题起到衬托和装饰作用的动态的和静态的时空环境设计。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环境和空间,是电影剧本中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人物角色生活的场所和陈设的道具等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角色表演服务,是人物思想情感发展的陪衬,同时也是电影主题的反映。从这个角度讲,场景实际上就是电影中故事所发生的背景,能够反映出某一特定的时间、环境和地点下,衬托出电影中主人公形象。场景作为电影中三大构成要素(故事、角色、场景)之一,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个好的场景设计在影片中不但能对剧情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衬托和铺垫作用,而且对于渲染环境、突出主题和增加艺术感染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就曾说过:“没有我的环境,便没有我的人物。”因此,电影场景的设计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过程。

(二)电影场景的分类

电影中的场景分为非常广泛,因此对场景分类非常困难,一般情况下从电影人物活动空间的角度场景有内景和外景两种,其中内景是指一个封闭的空间,如房间、山洞、隧道、飞机座舱、音乐厅、超市等建筑物中,这些空间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空间,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合理恰当的内景的运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例如,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宫廷中的悲剧复仇剧,因此导演选择皇宫成为承托剧情的载体。影片在场景的设计方面都是按照皇宫建筑体系来打造和艺术创造的,宫廷的整体布局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这种方式昭示着皇权的严肃与不可侵犯。金銮殿位于高8米之汉白玉殿基上,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石雕御路;台前面的广场面积达三万平方米,有力地衬托出作为整个宫城主脑的金銮殿和台的宏伟威严。外景是指建筑物之的自然场景和人工的场景的总称,其中包括山谷、河流、森林、湖泊、海洋等,外景往往是自然的不像内景这样有严重的修饰痕迹,选择一个能够对影片起到衬托和修饰作用的外景更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李安导演的《断背山》讲述的是美国西部两个男人之间的性与爱的复杂关系,导演选择加拿大西南边的亚伯达省卡尔加市西南部的卡纳那斯基斯作为拍摄地点,将这段禁忌之恋放在一片开阔优美的山水之间,美好的景色令人唏嘘感叹,这部影片中的景色几乎达到了唯美的极致。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主人公找到了精神的避风港慰藉那不被世人理解的禁忌之爱。

二、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作用

(一)凸显时空关系

电影是一种最能体现时空时间的艺术形式,而场景的设计是其展现时空关系的主要方式,戴维•哈维在其《后现代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一文中说到:“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它(指电影)也许具有最强大的能力,以各种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去处理空间与时间纠缠在一起的各种主题。各种形象的连续运用,在空间与时间中来回切入的能力,最终分析起来,把它从很多常规的约束之中解放出来,哪怕它是一种投射在没有深度之银幕上的一个封闭空间之内的表演。”一般情况下场景的设计不仅仅是给角色的表演提供舞台和故事的发展提供背景,更重要的是表现特定的时空环境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最终命运产生的影响。场景展现影片故事发生的时代风貌、地域特点以及人物生存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之中主动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空间环境,场景的设计能够引起观众抽象的空间思维方式,将观众的理解范围控制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良好的场景设计在达到基本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叙事的效果,创造感人的意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总之,商业电影中场景的创建运用空间组合的方式构成特定的艺术形象,为作品提供表现的空间,使电影成为一种良好的凸显时空意识的艺术形式。

(二)使商业电影的情节更加富有吸引力

商业电影中的场景设计对电影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如以古代建筑场景为例,在这种建筑的规模和建筑的形制的规定都很严格,人物角色在其中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建筑区居住和生活,人物的活动范围就受到了限制,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也要在古代建筑的场景之下展开。在具体的影视欣赏过程中,观众虽然会随着角色的表演和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不同的或忧伤或紧张或兴奋的情绪,但是观众最直接感受到的是场景设计所传达出来的复杂情绪。在场景设计过程中,通过构图、色彩、光影等手法强化影片的视觉效果,使得优雅场面更加优雅、恐怖气氛更加恐怖,如人物角色心情忧郁的时候,场景设计就可以变得灰暗,而人物角色心情愉快的时候空间也可以随之变得明亮。一方面,优秀的影片中每一个场景的设计都有其合理性,每一场景也存在着为故事发展而设计好的空间构建。如导演陈凯歌的作品《霸王别姬》,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石头、小楼、蝶衣在听到很多孩子放风筝的声音时出来观看,这个看似可有可无的场景恰好反衬了他们三人的命运,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商业电影场景中,导演可以通过复杂多变的场景空间创造出的危机感,这是制造影片悬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发生在山群中错综复杂的高架桥上的打斗就比发生在其他地方的打斗更能够抓住观众的好奇心。

三、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场景设计要有整体意识

场景创作过程中要有总体的、统一的、全面的创作观念,影片中场景设计的原则应该遵循艺术空间的整体性、影片时空的连续性、人景一体的融合性等原则。场景在整个电影作品中的功能是多样的,但是集中到一点就是为刻画鲜明的、典型的角色服务。在场景设计的时候要密切把握影片的主题,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影片的基调,基调就是通过人物情绪、造型风格、情节节奏、色彩等表现出的一种感情情绪的特征,就如同音乐的主旋律,把握住了基调就把握住整个影片的风格和脉络。因此场景设计首先要遵循剧本这是不容置疑的,怎样将这种主题和灵魂表现在具体的影像之中,就要依靠设计者的才能了,同时怎样地结合其他手段寻找最佳的场景以使得每一种造型元素能够发挥到极致,也是设计者的自我发挥。这要求场景设计师应该以整体造型意识为指导的造型观念,以为创作鲜明的视听形象服务。在场景创作之前要熟读剧本,熟练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明确影片反映的时代、地域、个性及人物的生活环境,找出符合剧情的相关素材与资料;对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和资料进行整体的构思。高明的场景设计师往往在基本条件吻合的外景上进行加工,扬长避短,显此隐彼,以使景物面目一新,成为理想的场景。只有这样场景设计才能展现出整体感和统一感。

(二)影视场景设计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商业电影都包含丰富的内部文化内涵,各国的影片都带有自己本国的特色,这其中不但有演员的因素,而且影视场景设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电影《卧虎藏龙》,周润发扮演的李慕白和章子怡的扮演玉娇龙在竹林中打斗的场景,就含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因素,其中的竹林、长剑以及出神入化的功夫都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场景设计也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其中的宫廷的设计就是完全按照宫建筑体系来设计的,其中金銮殿、汉白玉殿、石雕御路都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其中的屋顶设计业也取得了良好之艺术效果,设计者利用木质结构特点,创造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这样的设计为影片的视觉效果增色不少同时也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讲,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代表着国家民族精神的文化,是以人们喜闻乐见形式表现文化。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播价值已经从单纯的艺术展现,扩展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一更高层次的理念之中。电影是一个宽阔的文化精神展示舞台,向人们展示着不同文化的风采和精髓。

(三)注意细节场景的处理

虽然对于整部作品来讲,细节场景只是影片很小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非影片的整体展现,但是在整部影片中如果细节场景的处理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到整部电影的效果和传播。细节在场景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往往会在动画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中强调场景某处细节,是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变化。细节从小处映射出导演对其电影中场面和人物掌控调度的能力,对剧本本质内容思想并结合自身观念的理解达到程度,这往往也是电影大师与普通电影人的内在深度区别。因此对于场景设计者来讲,必须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将目光倾注于此。米哈伊尔•罗姆曾在《场面调度》中说过这样的话:“导演应该明确规定观众应该往哪里看和怎么看。他设计的镜头,应当使观众没有选择的余地,使观众所注意的人物、细节是他这时必须注意的,从这方面来讲,导演就是一个对观众实施独裁的人。”

四、结 语

场景设计是商业电影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商业电影中场景的设计对剧情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衬托和铺垫作用,对于渲染环境、突出主题和增加艺术感染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场景也有凸显时空关系、使商业电影的情节更加富有吸引力等作用,因此场景是商业电影中的重要元素。

[参考文献]

[1] 张蓉,马平西.电影艺术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书亮.电影艺术与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 李立.影视艺术批评与鉴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 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 杨成寅.造型艺术美学[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7篇

[关键词] 电影《金陵十三钗》; 音乐艺术;创作方式

电影《金陵十三钗》在音乐的创作和选材上都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为电影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奠定了基础,电影音乐的乐器选择上作曲家主要定位在具有中国元素的二胡和琵琶上,同时还借鉴了西方的小提琴和交响乐等乐器,将音乐和电影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和演绎。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不管是女学生唱的教堂歌曲还是秦淮八艳吟唱的世俗民歌都将各自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逼真的塑造,同时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陈其钢先生被邀请担任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配乐创作指导,这位精通中西音乐的艺术天才参与,对于电影总体艺术效果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有关电影《金陵十三钗》故事情节

和音乐艺术的总体概述 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指导拍摄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华语地区甚至是世界范围之内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电影是根据严歌苓这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大家作品改编而来。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拍摄投资和筹备时间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电影演员的阵容更是空前强大,邀请了美国的著名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中国的实力新生代演员倪妮等一块担任主演。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南京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之中,来自不同的阶层的人们在一座大教堂中相遇,这些人都将自己人性中最善良和可爱的一面进行展现,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电影《金陵十三钗》自从拍摄以来就引起了电影观众的广泛关注,电影上映以后更是收到了极大的赞誉,成为当年上半年票房收入最好的一部大片。

日本从1937年的7月7日开始正式大规模侵略中国,并且于同年攻占了南京,整个城市都处于日本的统治和侵略中,只剩下一座教堂没有被发现,冒充教堂神父的美国人约翰、一群青楼女子和几个女大学生就一块躲在了这个相对安全的狭小空间之中,然而教堂外面的世界却正在经历着一场浩大的战争灾难。教堂之中宁静的生活因为一群日本兵的侵入而变得惶恐不安,那些有着人性和善良之心的同胞为了营救女学生而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替换。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情节发展也是曲折轮回,女学生被日本兵强迫去参加节目演出,然而有着坚定爱国信念的女学生坚决不从,试图采用自杀的行为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和坚定的决心;此时那些经常被世俗瞧不起和唾骂的风尘女子为了保全几个女学生的性命,决定用她们自己来替换那些大学生去参加日本人的节目演出,因为在她们心中明白此次前往的最终结果,所以她们偷偷地都在衣服袖子中藏了一把剪刀,那种视死如归和坚决同敌人抗争到底的觉醒顿时映入观众的眼帘,深深打动每一位电影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这就是电影最为成功的一个亮点。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作曲家陈其钢先生作为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师,亲自担任音乐的配乐指导,在电影的音乐创作过程中成功对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刻画和塑造,将电影的场景进行了有效地烘托,让电影音乐同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为电影的成功增色不少。

二、对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音乐艺术的赏析

(一)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非原创音乐的表现力

作曲家会根据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对音乐进行适当的改编,并不是对音乐中的那种传统元素进行照抄照搬,正是这样的细微和用心才让电影画面和音乐之间相得益彰,音乐元素在电影场景中到位的运用起到了一种渲染的作用,将电影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当豆蔻用一根弦的琵琶演奏《秦淮景》的时候不幸惨死,当教父约翰找到豆蔻的时候还依然看到了那一把滴着血的琵琶,这时电影的音乐背景再次响起来琵琶的演奏曲,营造了一种伤心和沉重的氛围,这一电影场景和音乐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同时日本人生性残忍的一面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印证。歌曲《秦淮景》再次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是伴随着爱情的发生而出现的,同时搭配上那婉约风格的二胡乐,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这一段难能可贵的情感进行了讴歌和赞扬,虽然这段情感的前途十分迷茫,可是优美的音乐却让这份情感变得更加美丽动人。小提琴这种乐器虽然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可是每一次出现都带给观众一种气势澎湃的感觉,秦淮女子那种一反传统的新形象和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这一刻都展现给电影观众,在这一刻就显得更为特殊和重要。音乐《秦淮景》在电影最后结束的时候再次响起,同时在管弦音乐的基础之上还配上了民族音乐元素,将电影中秦淮女子的形象进一步深化和突出表达,可以说音乐在电影中自始至终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音乐也时不时会通过女学生们吟唱在教堂中响起,她们内心深处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祈祷着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赶紧结束,与此同时她们内心的恐惧感觉在这首圣歌的安抚之下逐渐变得平静下来,音乐和电影画面的结合并不仅仅存在这一点之上,当日本人强迫女学生进行表演的时候更加突出。电影中女学生集体合唱的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李教官,电影导演通过音画的一种蒙太奇表现手法将电影的战争主题思想进行了表达,战争中被侵略的国家人们是无缘无故的受害者,而发起战争的国家则永远要背负着一种罪恶。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的众多符号和元素都在音乐之中得到了深化和表达,尤其是电影中对于非原创音乐的创造性运用,作曲家精心进行改编,都让电影音乐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非原创音乐的作用

非原创音乐在电影中对电影的内容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有助于给观众提供广阔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音乐就要数《秦淮景》和天主圣歌,对于推动电影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影中豆蔻在演奏《秦淮景》的时候所用的乐器是只有一根弦的琵琶,当蒲胜将要死亡的时候是沉浸在《秦淮景》美妙音乐之中的。琵琶的声调刚听上去会显得有点单调,初听会有一种回味的感觉,将秦淮女子内心深处的那种重情重义的品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传递。秦淮女子在将要前去演出的前一天将女性特有的一面展现给了观众,只看见电影画面中站着14位衣着艳丽的妙龄女子从远处慢慢走来,原先的琵琶背景音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西方音乐的风味,这种交互式的音乐表达手法将电影画面进行了刻意的突出,同时也完成了不同时空之间的完美转换,金陵十三钗那种英勇献身和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教堂中女学生在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吟唱圣歌来祈祷大家平安无事,也正是这首音乐将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推向了另外一个高潮。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对于非原创音乐的创造性运用将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最大化的凸显和传递,将所要表达的人物和主题都放置在舞台之中,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女大学生在教堂中吟唱的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歌是通过混声合唱的方式展现给电影观众的,配合着李教官潸然泪下的场景,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作曲家同时为了突出教堂的那种庄重肃穆的感觉,使教堂建筑不能传递的感觉在音乐之中得到了弥补,电影殊的音乐使用其实是电影给观众的一种心理暗示,这种提示对于电影的发展和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歌曲《秦淮景》经过改编后在电影中的运用就成为秦淮女子的一种象征,电影音乐和人物形象之间有着默契的配合。

(三)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非原创音乐的选材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配乐大师是陈其钢先生,作为一位一丝不苟的艺术大师,为这部电影的配乐进行了三年时间的准备,并且亲自前往故事的发生地南京寻找灵感。1937年的南京正遭受着人类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灾难,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都在这个教堂之中相遇发生碰撞,身上的世俗之感,女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教父约翰的人道主义,日本人的残忍本性和爱国将士的奋勇杀敌都在这一座教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就让电影的配乐变得更加困难,电影的配乐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兼顾到很多的元素,最终才能实现电影故事和音乐之间的完美结合。陈其钢大师最后选择了音乐《秦淮景》和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作为电影的主要配乐,将秦淮女子和女大学生的形象都进行了鲜明的刻画和衬托,最终凸显了电影的主题思想,收到了不错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结 语

电影中的配乐对于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重要性,对于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电影和音乐之间的配合关系,因此我们首要做的就是要将音乐很好地融入电影画面的表达之中,电影的故事情节和音乐之间相辅相成,最终实现音乐和电影人物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电影《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优秀的华语电影代表,电影中的音乐创作也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尤其是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和《秦淮景》就是著名的代表,作曲家陈其钢先生的艺术性创作让电影音乐更具表现力,做到了电影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影视音乐的选材和创作取决于创作者对于电影故事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因此电影中对于非原创音乐的拿捏和运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给电影观众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视听盛宴,配乐在电影的表达和传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邬治国.生命的悲歌,人性的赞歌――解析《金陵十三钗》中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12(16).

[2] 张宁.配乐在影片中的“题眼”作用――以《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为例[J].视听界,2012(03).

[3] 崔哲.人性的转变,承诺的实现――评影片《金陵十三钗》的艺术美[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8篇

首先我想说的是电影形式,即form.电影形式是指观众在看电影时所认知到的整体结构,也就是电影中各元素的整体关系系统。通常观众通过辨识电影中的元素来了解电影的意义。,他影响着观众经验电影作品的方式。电影的形式中包含了诸多元素,有结构,内容,意义,表达内容的功能,执行形式的原则及叙事方式。这些构成了电影形式的整个关系系统。

纯粹形式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观众。例如,以字母A开始的字序可能按照英文字母顺序出现,于是出现AB,那么观众的期待往往被证实。那AB之后呢?许多人会说是C。一般的形式结构常以如此顺序下去。若是出现ABA了呢?这也许会让我们吃一惊他会使我们踌躇。但我们被这种形式所困扰时,同时会调整出新的期待。ABA之后呢?这里只有两种可能性ABAB或ABAC。猜中后者可能观众的期望得到满足,于是便自信的预测下一个字母。而猜中前者的就应该再放胆猜下。这个简单的游戏说明了形式吸引人的力量,一般观众绝不会让艺术作品的任何部分在眼前溜过,你会主动参与并合作,提出看法,在发展经验的同时,重新调整对形式的期待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中国早期电影里程碑之作《小城之春》出自诗人导演费穆之手,全片时间跨度只有5天,人物也只有5人。讲述了妻子玉纹出于道义照顾长期重病在床的丈夫礼言,不期与旧时情人志忱相遇的故事。从其结构内容来看,都很朴素简单。但该片打破了以前中国电影的叙事方式。尤以结尾志忱离开,而玉纹站在有着象征意味的城墙上,礼言蹒跚着来到他的身后,就这样,每个人都在自我和责任之间做出了痛苦的选择。结局貌似确定实际上又是开放的,是伤感的也是光明的。在1948年,这部片子的拍摄展现了费穆独特的视角以及对于电影所反映的深层次的探讨,虽然并不迎合当时主流思想,在今后却难以掩盖其光辉。

而在中国电影里另一个具有特色的电影形式便是武侠片。相比于内地,港台地区的武侠片可能更令人印象深刻。上世纪60年代武侠片开始展现出辉煌并在随后几十年中长盛不衰。期间诞生了胡金铨,张彻,等武侠片大师。而邵氏公司对于武侠片的运作模式也对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港台经典武侠片上,往往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和多种戏曲元素。在武侠片中内容多以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为主,故事情节一般以顺序展开。背景及音乐融合于武术的阳刚美中,展现了独特的画面美感。如胡金铨的《大醉侠》《龙门客栈》都是非常经典的武侠片。

尽管如今一些武侠片也已被盖上商业片的标签,经过眼花缭乱的包装,成为充斥在人们面前的爆米花电影。其空洞的内容,低俗的品味及毫无特点形式仅供观众娱乐消遣而已。这一现象其实商业化浪潮中难以避免的。

而相对于国外,好莱坞,欧洲电影及日韩电影引起我相当多的关注。由于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使用等的差异,中西方的电影不免存在着差异。电影风格的差异是在所难免的,而形式上的的体现值得探讨。

电影形式有他自己的一套规则,及系统。这是所有电影所共有的。形式引导观众参与,他能紧紧吸引观众注意。卓别林的电影中,如果主角摔倒了,我们通常会坐着发笑。而如果街上有人跌倒了,我们则会赶紧把他扶起来。这说明电影形式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中,满足观众的需求。

如好莱坞经典黑白片《绿野仙踪》。其背景便是在经济大萧条年代,整个电影结构为堪萨斯-奥兹-堪萨斯。片中涉及地点人物转换既是一种旅行情节的安排。他诉说的不仅是桃乐丝的旅行,更是一种探索。该片在在人物身上衍生出很多戏剧性的冲突,邪恶女巫与巫师,桃乐丝与婶婶,高齐小姐的欲望对立。在形式中,人物,场景,剧情许多元素都可以对立。这种对立潜伏或凸显在剧情中,并逐渐走向高潮。最终桃乐丝回到家乡,并向家人和朋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通常电影的叙事把一部电影组织起来,而《低俗小说》中独特穿插的叙事显示了其缜密的叙事结构,观众会不断地回忆一些片断把各个故事线索拼凑起来。他与《绿野仙踪》叙事构成相比,更新奇。当然电影中还包括许多叙事形式,除此之外,内容,意义等诸多元素就构成了一部电影的基本形式,具体其他元素,在此不赘述。

而电影的风格与形式系统彼此间有着互动的关系。电影风格是研究各种组成电影媒介的手法,他不能独立于电影的叙事或非叙事之外。然而,电影风格也可以凭其独特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他主要由镜头(场面调度),摄影,剪辑来体现。

一般镜头前展现的画面都是通过场面调度来实现的,场面调度赋予导演选择及控制布景,服装与化妆,灯光,演出这四大项目。

布景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比其他戏剧形式都来得活跃。电影布景没有戏剧所限定的舞台,空间上的想象力和可塑造性都来得更高。导演可以从现实的景物中挑选场景,也可以造景。通常一些美丽吸引人的自然风光是电影的理想取景点。像《神话》中主人公出现在日出照耀下的长城前的景象,预示将军与公主脱离了险境。或是《指环王》中一致受到好评的以新西兰自然风景作为背景布景的场面。此外,一些道具或是颜色也常在布景中运用,或是起到主要作用。而随着技术发展,原先的实景及造景又增加了数字特效技术。《星球大战前传1》和《第五元素》就是运用大量视觉特效来填充背景,使镜头前的画面几近真实。在这一方面,中国电影由于技术的差距与题材的不同尚不足以与好莱坞类似科幻电影相比较。而我认为中国电影布景对于自然风景及色彩的运用是相当具有功力的。《英雄》里两位红衣女子在充满鲜艳黄色落叶背景下的打斗极富有色彩感与诗意。

如同布景一样,服装与化妆在影片中也有其功能。有些导演对于服装的考据绝不逊于布景。关于服装,很容易让人想到历史题材电影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像路易十四时期的服装风格或是俄罗斯叶卡捷琳娜时代不同而有各具特色的服装。同时服装在某些时候还可以辅助情节的发展。就像只要一提到吸血鬼,人们便会联想到他那裹在身上的宽大斗篷。

而作为灯光,不仅是为了给电影照明,还会影响电影中的整个构图,并能吸引观众去注意某些物体或动作。灯光几乎可以决定一个影像的魅力。光与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影像的空间。也可以造就不同风格的电影。早期一些恐怖电影及20世纪40,50年代的黑色电影的高反差布光法一致延续运用到80年代及90年代。我们所熟知的蒂姆伯顿的电影,他习惯性的以一种暗色调处理电影画面,给人以一种遥远的距离感。在中国传统电影中,经典意境的表达也对灯光的控制有所要求。黯淡,朦胧或是明亮,喜悦这些往往可以通过灯光来辅助表达。往往一支飘忽的蜡烛飘忽的暗影能给某个场景作出完美的氛围。

对于演出来说,就是指表演,这里的“人物”涵盖也很广,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动物,如唐老鸭,机器人R2D2,导盲犬小Q。通过场面调度,镜头可以赋予“人物”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也可以赋予他们动感。演员表演通常会被以写实性的角度进行探讨。不过把写实作为分析演技的标准时需要尽量避免的。分析一部电影,也要考虑演员表现演出技巧的功能与目的。导演的摄影机控制着表演的内容。一般观众认为演员需要比较“低调”地演出,因为摄影机,可以逼近演员。不过真正的电影演员演出要求实在压抑与强调之间的一种更有力的内心戏:如《秋菊打官司中》秋菊这一女性形象被巩俐的表演塑造地极为生动。在导演镜头里,秋菊被要求塑造成一个执着,面对正义的女人。她身上的矛盾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律制度的冲撞。剖析她的内心只为讨一个公道,却不想惹得整个村子的人的嘲笑。在传统以和为贵的农村中,出现了秋菊一心打官司这样一种不和谐的举动。这种意识上施加的精神压力,以及主角有时迷茫的的神色,使表演十分到位。

此外,镜头摄影也体现于导演电影风格中。 lwkoo.cn早期的黑白片会运用黑白灰三色达到平衡,如《北非谍影》。有些电影工作者也会在拍摄后改变影像色调并通过曝光来营造特殊效果。黑色电影常用曝光不足来增加其晦涩的调子。同时导演可以通过改变电影的速率来调节摄影画面。或是用空间透视的关系来说通过镜头焦距这种重要的控制影像透视关系来处理画面。陈凯歌《边走边唱》便使用了长焦距镜头将众人挤在同一个面上。而在《毕业生》及20世纪60,70年代中电影中,原地奔跑的镜头是以非常长焦镜头拍摄的。镜头摄影并不是只有这些,所以镜头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单位。

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电影风格组成的诸多元素,以及中西方对于风格的不同追求。我认为风格更适合去描述导演个人的指导风格和习惯,当然也可以去描述整个类型的电影。而对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多样化的风格才会使电影更具色彩。

中国电影从来就是东方传统文化和东方近代社会文化的影象呈现。就像法国电影对于艺术的追求性或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经典的模式或成熟的操作。总体而言,中国电影的东方文化独特风格偏于情感意味的静态韵味,无论是注重内涵、偏向意义表达、还是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等,都凝聚在镜像的阴柔婉转的东方色彩中,非常讲求意境。如《林家铺子》的片头开始的一个精心选择的船行场面,江南水乡的特点如真如实。但那每一橹每一道涟漪都是意味深长的,朴直的风貌与风情背景的真实化,传达出的是历史风云的深长意味。同时传统电影中咀嚼苦难、哀而不伤,沉静中的隐忍爆发的特点最后归结于朴直纯真的表现形态和简约的线性延展。新兴的中国电影对传统电影有一定的袭承,不过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对于国外电影不同的形式风格的学习并与传统的融合还在期待中。

而国外电影,西方,好莱坞,日韩等,有诸如经典好莱坞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电影,苏联的蒙太奇运动,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新好莱坞独立制片,先锋派实验电影等诸多的发展,各具特色。不可否认好莱坞还是主导当今的电影市场,不过时间的推移伴随各种电影形式与风格的交汇于碰撞融合。中西方电影彼此之间在慢慢地相互了解熟悉。对于电影文化的发展是相当有益的。

参考文献

书:《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插图第8版) 大卫伯德维尔

论文与期刊:

当下中国艺术电影的内容呈现与形式探索(孙承健)

中国美学问题:胡金铨电影中的电影形式与叙事空间为纪念胡金铨(1931—1997)而作 埃克托尔·罗德里格斯

论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 李春红 暨南大学 2005-05-09 硕士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秦敏 重庆大学 2009-04-01 硕士

金基德电影形式美学分析——构图篇 梁开奎 电影评介 2007-11-23 期刊

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新生代比较研究 邹建 华东师范大学

西方绘画风格的嬗变与现代西方电影的画面构成 连秀凤 齐鲁艺苑

电影学发展前景第9篇

首先我想说的是电影形式,即form.电影形式是指观众在看电影时所认知到的整体结构,也就是电影中各元素的整体关系系统。通常观众通过辨识电影中的元素来了解电影的意义。,他影响着观众经验电影作品的方式。电影的形式中包含了诸多元素,有结构,内容,意义,表达内容的功能,执行形式的原则及叙事方式。这些构成了电影形式的整个关系系统。

纯粹形式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观众。例如,以字母a开始的字序可能按照英文字母顺序出现,于是出现ab,那么观众的期待往往被证实。那ab之后呢?许多人会说是c。一般的形式结构常以如此顺序下去。若是出现aba了呢?这也许会让我们吃一惊他会使我们踌躇。但我们被这种形式所困扰时,同时会调整出新的期待。aba之后呢?这里只有两种可能性abab或abac。猜中后者可能观众的期望得到满足,于是便自信的预测下一个字母。而猜中前者的就应该再放胆猜下。这个简单的游戏说明了形式吸引人的力量,一般观众绝不会让艺术作品的任何部分在眼前溜过,你会主动参与并合作,提出看法,在发展经验的同时,重新调整对形式的期待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中国早期电影里程碑之作《小城之春》出自诗人导演费穆之手,全片时间跨度只有5天,人物也只有5人。www.lw881.com讲述了妻子玉纹出于道义照顾长期重病在床的丈夫礼言,不期与旧时情人志忱相遇的故事。从其结构内容来看,都很朴素简单。但该片打破了以前中国电影的叙事方式。尤以结尾志忱离开,而玉纹站在有着象征意味的城墙上,礼言蹒跚着来到他的身后,就这样,每个人都在自我和责任之间做出了痛苦的选择。结局貌似确定实际上又是开放的,是伤感的也是光明的。在1948年,这部片子的拍摄展现了费穆独特的视角以及对于电影所反映的深层次的探讨,虽然并不迎合当时主流思想,在今后却难以掩盖其光辉。

而在中国电影里另一个具有特色的电影形式便是武侠片。相比于内地,港台地区的武侠片可能更令人印象深刻。上世纪60年代武侠片开始展现出辉煌并在随后几十年中长盛不衰。期间诞生了胡金铨,张彻,等武侠片大师。而邵氏公司对于武侠片的运作模式也对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港台经典武侠片上,往往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和多种戏曲元素。在武侠片中内容多以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为主,故事情节一般以顺序展开。背景及音乐融合于武术的阳刚美中,展现了独特的画面美感。如胡金铨的《大醉侠》《龙门客栈》都是非常经典的武侠片。

尽管如今一些武侠片也已被盖上商业片的标签,经过眼花缭乱的包装,成为充斥在人们面前的爆米花电影。其空洞的内容,低俗的品味及毫无特点形式仅供观众娱乐消遣而已。这一现象其实商业化浪潮中难以避免的。

而相对于国外,好莱坞,欧洲电影及日韩电影引起我相当多的关注。由于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使用等的差异,中西方的电影不免存在着差异。电影风格的差异是在所难免的,而形式上的的体现值得探讨。

电影形式有他自己的一套规则,及系统。这是所有电影所共有的。形式引导观众参与,他能紧紧吸引观众注意。卓别林的电影中,如果主角摔倒了,我们通常会坐着发笑。而如果街上有人跌倒了,我们则会赶紧把他扶起来。这说明电影形式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中,满足观众的需求。

如好莱坞经典黑白片《绿野仙踪》。其背景便是在经济大萧条年代,整个电影结构为堪萨斯-奥兹-堪萨斯。片中涉及地点人物转换既是一种旅行情节的安排。他诉说的不仅是桃乐丝的旅行,更是一种探索。该片在在人物身上衍生出很多戏剧性的冲突,邪恶女巫与巫师,桃乐丝与婶婶,高齐小姐的欲望对立。在形式中,人物,场景,剧情许多元素都可以对立。这种对立潜伏或凸显在剧情中,并逐渐走向高潮。最终桃乐丝回到家乡,并向家人和朋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通常电影的叙事把一部电影组织起来,而《低俗小说》中独特穿插的叙事显示了其缜密的叙事结构,观众会不断地回忆一些片断把各个故事线索拼凑起来。他与《绿野仙踪》叙事构成相比,更新奇。当然电影中还包括许多叙事形式,除此之外,内容,意义等诸多元素就构成了一部电影的基本形式,具体其他元素,在此不赘述。

而电影的风格与形式系统彼此间有着互动的关系。电影风格是研究各种组成电影媒介的手法,他不能独立于电影的叙事或非叙事之外。然而,电影风格也可以凭其独特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他主要由镜头(场面调度),摄影,剪辑来体现。

一般镜头前展现的画面都是通过场面调度来实现的,场面调度赋予导演选择及控制布景,服装与化妆,灯光,演出这四大项目。

布景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比其他戏剧形式都来得活跃。电影布景没有戏剧所限定的舞台,空间上的想象力和可塑造性都来得更高。导演可以从现实的景物中挑选场景,也可以造景。通常一些美丽吸引人的自然风光是电影的理想取景点。像《神话》中主人公出现在日出照耀下的长城前的景象,预示将军与公主脱离了险境。或是《指环王》中一致受到好评的以新西兰自然风景作为背景布景的场面。此外,一些道具或是颜色也常在布景中运用,或是起到主要作用。而随着技术发展,原先的实景及造景又增加了数字特效技术。《星球大战前传1》和《第五元素》就是运用大量视觉特效来填充背景,使镜头前的画面几近真实。在这一方面,中国电影由于技术的差距与题材的不同尚不足以与好莱坞类似科幻电影相比较。而我认为中国电影布景对于自然风景及色彩的运用是相当具有功力的。《英雄》里两位红衣女子在充满鲜艳黄色落叶背景下的打斗极富有色彩感与诗意。

如同布景一样,服装与化妆在影片中也有其功能。有些导演对于服装的考据绝不逊于布景。关于服装,很容易让人想到历史题材电影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像路易十四时期的服装风格或是俄罗斯叶卡捷琳娜时代不同而有各具特色的服装。同时服装在某些时候还可以辅助情节的发展。就像只要一提到吸血鬼,人们便会联想到他那裹在身上的宽大斗篷。

而作为灯光,不仅是为了给电影照明,还会影响电影中的整个构图,并能吸引观众去注意某些物体或动作。灯光几乎可以决定一个影像的魅力。光与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影像的空间。也可以造就不同风格的电影。早期一些恐怖电影及20世纪40,50年代的黑色电影的高反差布光法一致延续运用到80年代及90年代。我们所熟知的蒂姆伯顿的电影,他习惯性的以一种暗色调处理电影画面,给人以一种遥远的距离感。在中国传统电影中,经典意境的表达也对灯光的控制有所要求。黯淡,朦胧或是明亮,喜悦这些往往可以通过灯光来辅助表达。往往一支飘忽的蜡烛飘忽的暗影能给某个场景作出完美的氛围。

对于演出来说,就是指表演,这里的“人物”涵盖也很广,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动物,如唐老鸭,机器人r2d2,导盲犬小q。通过场面调度,镜头可以赋予“人物”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也可以赋予他们动感。演员表演通常会被以写实性的角度进行探讨。不过把写实作为分析演技的标准时需要尽量避免的。分析一部电影,也要考虑演员表现演出技巧的功能与目的。导演的摄影机控制着表演的内容。一般观众认为演员需要比较“低调”地演出,因为摄影机,可以逼近演员。不过真正的电影演员演出要求实在压抑与强调之间的一种更有力的内心戏:如《秋菊打官司中》秋菊这一女性形象被巩俐的表演塑造地极为生动。在导演镜头里,秋菊被要求塑造成一个执着,面对正义的女人。她身上的矛盾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律制度的冲撞。剖析她的内心只为讨一个公道,却不想惹得整个村子的人的嘲笑。在传统以和为贵的农村中,出现了秋菊一心打官司这样一种不和谐的举动。这种意识上施加的精神压力,以及主角有时迷茫的的神色,使表演十分到位。

此外,镜头摄影也体现于导演电影风格中。 早期的黑白片会运用黑白灰三色达到平衡,如《北非谍影》。有些电影工作者也会在拍摄后改变影像色调并通过曝光来营造特殊效果。黑色电影常用曝光不足来增加其晦涩的调子。同时导演可以通过改变电影的速率来调节摄影画面。或是用空间透视的关系来说通过镜头焦距这种重要的控制影像透视关系来处理画面。陈凯歌《边走边唱》便使用了长焦距镜头将众人挤在同一个面上。而在《毕业生》及20世纪60,70年代中电影中,原地奔跑的镜头是以非常长焦镜头拍摄的。镜头摄影并不是只有这些,所以镜头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单位。

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电影风格组成的诸多元素,以及中西方对于风格的不同追求。我认为风格更适合去描述导演个人的指导风格和习惯,当然也可以去描述整个类型的电影。而对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多样化的风格才会使电影更具色彩。

中国电影从来就是东方传统文化和东方近代社会文化的影象呈现。就像法国电影对于艺术的追求性或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经典的模式或成熟的操作。总体而言,中国电影的东方文化独特风格偏于情感意味的静态韵味,无论是注重内涵、偏向意义表达、还是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等,都凝聚在镜像的阴柔婉转的东方色彩中,非常讲求意境。如《林家铺子》的片头开始的一个精心选择的船行场面,江南水乡的特点如真如实。但那每一橹每一道涟漪都是意味深长的,朴直的风貌与风情背景的真实化,传达出的是历史风云的深长意味。同时传统电影中咀嚼苦难、哀而不伤,沉静中的隐忍爆发的特点最后归结于朴直纯真的表现形态和简约的线性延展。新兴的中国电影对传统电影有一定的袭承,不过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对于国外电影不同的形式风格的学习并与传统的融合还在期待中。

而国外电影,西方,好莱坞,日韩等,有诸如经典好莱坞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电影,苏联的蒙太奇运动,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新好莱坞独立制片,先锋派实验电影等诸多的发展,各具特色。不可否认好莱坞还是主导当今的电影市场,不过时间的推移伴随各种电影形式与风格的交汇于碰撞融合。中西方电影彼此之间在慢慢地相互了解熟悉。对于电影文化的发展是相当有益的。

参考文献:

书:《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插图第8版) 大卫伯德维尔

论文与期刊:

当下中国艺术电影的内容呈现与形式探索(孙承健)

中国美学问题:胡金铨电影中的电影形式与叙事空间为纪念胡金铨(1931—1997)而作 埃克托尔·罗德里格斯

论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 李春红 暨南大学 2005-05-09 硕士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秦敏 重庆大学 2009-04-01 硕士

金基德电影形式美学分析——构图篇 梁开奎 电影评介 2007-11-23 期刊

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新生代比较研究 邹建 华东师范大学

西方绘画风格的嬗变与现代西方电影的画面构成 连秀凤 齐鲁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