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7 08:52:10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社交礼仪;服装;搭配;运用

前言

社交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非常重视着装,但很多人却不懂得如何搭配服装和选择服装种类,以致因着装不当陷入尴尬境地[1]。服装也可称为服饰装束,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国家标准中服装指的是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服装是国家、民族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的反映,因此,人们在生活中要重视服装穿着,尤其是社交活动场合[2]。重视社交场合中的着装,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事情,这是一个人社交礼仪的体现,不管以什么身份活动于社会上,必须做到仪容仪表方面的要求,穿着得体合理,给人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1.社交场合概述

社交场合是指工作之余交往应酬的场合,通常是在公众场合和同事、商务伙伴进行友好地交往应酬,这有利于和朋友、同事联络感情,典型的社交场合主要有宴会、舞会、聚会等,在这些场合中,人们必须注重着装仪态。虽然与朋友、同事相聚吃饭叫宴请,但实际上是一种交往应酬行为,在这样的场合中,得体合理的着装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情感交流。通常情况下,社交场合有严格规范的着装要求,不能随意乱穿,以免陷入尴尬境地,影响自身形象。时尚个性是社交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这样的着装可以展现个人魅力,引领时尚前沿。

2.社交场合中礼仪性服装款式的选择

2.1男装款式选择

在社交场合中,男性礼仪性服装款式单一,着装选择较为简单,通常为西装。西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主流西装文化被人们打上了有文化、有教养、有风度等标签。近年来,时尚风潮不断变化,世界各地逐渐流行中国元素,蕴含中国元素的服装渐渐出现在社交场合中,而且我国很多人也在正式社交场合中穿民族服装,向人们展示民族的文化,中国的魅力。在正式社交场合中,常见的含中国元素的男性礼仪性服装有中山装、唐装,对襟夹袄也是不错的着装选择。

2.2女装款式选择

女装款式千变万化,仅一条长裙就能穿出百变花样,并显示出不同的风采。在大型社交场合中,女性礼仪性服装通常为礼服,这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一般不会出现失仪情况[3]。我国女性较为保守,选择的礼服款式简单大方,虽然长裙过膝,但简单飘逸,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温柔似水,也体现了女性身材的婀娜多姿。礼服有中式和西式,风格各异,中式礼服高贵典雅,塑造特有的东方风韵,西式长礼服袒胸露背,呈现女性风韵,女性参加社交场合时,可根据社交性质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款式。一般情况下,女性应选择保守、内敛的礼服,尤其是参加隆重、严肃的宴会时,应以旗袍、晚礼装、长裙为着装首选。

3.社交礼仪中服装的种类和搭配

3.1社交着装礼仪原则和选择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社交着装礼仪遵循TPO原则,即社交场合中着符合时令的服装;着符合身份、所处场合环境的服装;根据社交目的、交往对象选择适宜服装。在参加隆重的社交活动场合时,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服装和搭配饰品,才能穿着得体,常常出现矛盾思想,既想装扮得年轻活泼,也想搭配得成熟稳重,以致变得不伦不类,给人留下不良印象。大多数人在服装选择、搭配方面,会出现矛盾,不想放弃任何一件好看的服装,既想戴珍珠项链,又想搭配钻石胸针,到最后全都搭配在一起,虽然满足了虚荣心,但却造成严重后果,让人觉得没有品味,完全是一个暴发户俗不可耐的形象。可见,选择服装和搭配饰品时,如果过于矛盾,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庸俗不堪。所以,必须遵循社交着装礼仪原则,合理选择服装和搭配饰品,得体合理的服饰搭配,会提升整体的造型的档次。

3.2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服装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服装,可以给人和谐感,尤其是根据年龄、体形、肤色选择服装。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着装选择,对青少年而言,应选择可体现青春气息的服装,以朴素、整洁、清新、活泼为佳,不宜选择过于新潮、花俏的服装。对年长者而言,尤其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应选择与身份年龄相吻合的服装,即选择款式虽简单,但讲究面料质地的服装,不宜选择过于新潮的服装款式。此外,形体条件是影响服装款式的选择的重要原因,不同形体条件的人有不同的服装款式选择,如脸形方的人,适宜选择小圆领或双翻领服装;脸形圆、颈粗、身材矮胖的人,适宜选择深色低“V”领或大“U”领套装;脸形长、颈细、身材纤细的人,适宜选择浅色高领或圆领服装。

3.3根据社交场合、环境选择适宜服装

选择的服装与社交场合、环境相适应,可以让宾主尽欢,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中,参与人员着装不宜浮华,应庄重大方,体现出对社交礼仪的注重和自身素养。在晚会或喜宴场合上,应着明亮、艳丽的礼服,符合该场合的氛围;若是参加节假日里的聚会,可选择随意、轻便的服装,拘谨的西装革履则不适宜该类场合;如果参加家庭聚会,服装选择以轻松自然为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温馨的聚会氛围,从而促进和家人间的沟通交流和感情。

3.4根据自身职业选择适宜服装

根据职业、场合选择服装,是社交着装礼仪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参加酒宴时,参与人员的着装应端庄、整洁、稳重,给人留下愉悦、庄重的感觉[4]。着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企业的工作作风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企业员工着装中体现出现来,这也是这个企业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着装,以约束员工,使其自觉注重精神面貌,从而体现出企业的风采。

3.5根据交往对象选择适宜服装

在社交礼仪中,服装的选择必须和交往对象相适应,如有外宾、少数民族的社交场合,必须重视并尊重其习俗禁忌,着得体合理的服装,以免影响民族之间的友谊。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 幼儿;礼仪习惯;环境;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幼儿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规范与准则,是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当今,全社会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包含了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增强公民礼仪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各种社会规范形成的关键期,其可塑性大,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时期。

而幼儿礼仪,则指教师为了把幼儿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文明礼仪行为的人,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幼儿进行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幼儿学会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从幼儿入园开始,他们便接受到了各种各样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的“必修课”,这些礼仪习惯的养成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意义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培养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礼仪习惯对其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及其顺利实现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

幼儿由于接触社会外界人士不多,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许多生活常识多比较缺乏,而通过礼仪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幼儿懂得许多生活常识诸如待人接物方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在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交往礼仪,儿童能够懂得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怎么样与别人交谈等方面的生活常识。

(二)有利于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礼俗可以保持秩序”礼也是社会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礼仪习惯的培养,幼儿可以学会尊重长辈,团结同学,礼貌待人,遵守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自律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岁孩儿定八十”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社会环境,更需要教育的作用。“礼借助于普遍性来控制人,并通过教育使礼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礼仪教育的干预,“知书达礼”就是对幼儿社会化的一种表征。通过对幼儿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社会公德的礼仪教育如公共场所不得乱扔垃圾等,幼儿获得了社会习惯,逐步趋向社会化。所以说,礼仪习惯的培养在幼儿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三、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

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在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资源。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了多种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

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教育应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随时随地进行适宜的指导教育。生活中最常见的礼仪习惯主要包含有:1.进餐礼仪习惯,如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等待用餐时要排队、不挤不闹,吃饭时不讲悄悄话,要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以及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等等。2.仪容礼仪习惯,例如要养成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3.交往礼仪习惯,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等等。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师幼关系、周围同伴的行为、班级群体的心理气氛、以及教师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时,我园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因素,为幼儿营造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例如,我们通过利用墙面环境布置来进行文明礼仪的倡导,并定期更换墙面环境,不断增加礼仪习惯培养的内容。并且通过设计“我是礼仪文明好孩子”的评比表,提高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以及长期坚持文明行为的兴趣。

(三)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家庭礼仪习惯指导

为了提高幼儿礼仪习惯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我园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的指导活动,帮助和指导家长学习一些家庭礼仪习惯培养的方法,从而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如,每月组织家庭入园进行育儿经验交流会,选取典型事例,与家长和教师分享。并且每年都会在每个班级评选文明礼仪好习惯幼儿,召开表彰大会,向全园家长宣传典型事例。或与探索家长参与式活动方式,以家长为主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家长在感知、选择、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教育观,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汲取新经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开展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和礼仪习惯的培养,寻求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将会对幼儿产生一生的影响,进而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亚娟.“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2,(06)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公务礼仪 对台公务

礼仪是社会学科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一直具备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厦门创建经济特区以后,外(台)商投资,特别是台商投资促进了厦门经济社会快速向前迈进,对厦门经济发展起着生力军的作用。据统计,历年来厦门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327个,合同利用外资全额249.68亿美元,其商投资项目2530个,台商出资45.48亿美元,实际到资28.98亿美元,台商在厦门投资仅次于香港,位居第二。另据权威部门统计,厦门先后有11项对台出入境先行先试政策获得批准,成为大陆对台出入境政策最齐全、台胞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口岸。10年来,720万人次通过厦金“小三通”往来两岸,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为台胞落地办证签注210多万人次,居全国之首。

显然,厦门市对台的公务活动不断增加,在这些活动之中,我们应当遵循的约定俗成、合乎规范的礼仪程序、惯例和规则。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礼仪的一般原则指导下,公务礼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把握公务活动过程殊的礼仪规范,可以提高我们的公务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

一、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概念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的社会性。人类的活动不但受着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规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礼仪规范。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从一个人对它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因此,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礼仪”一词,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使用。礼仪的上述涵义,可以理解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礼仪表现为一定的章法。所谓“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就是说你要进入某一地域,你就要对那里的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去行动,这才是有礼的。礼仪与胡作非为是水火不相容的。

第二,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来作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才会被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建立起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遵守礼仪是人获得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二、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职能

礼仪作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然具有其内在的职能。我们认为对台公务活动礼仪也具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

第一、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与世界不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与人相处。有时人们以个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时表现的纯粹是个人形象,而有时人们又以个人形式代表组织去与人相处,此时表现的就是组织形象,故人们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总是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个人形象,一种是组织形象。社交礼仪就其职能而言,即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帮助树立优秀的组织形象。

第二、沟通信息

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种礼仪行为均可以表达一种甚至多种信息。根据礼仪表现的方式,可以把礼仪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这三种类型的礼仪行为均具有很强的信息性。

第三、增进友谊

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又一职能。现代社会由于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被现代的高科技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减少。一般而言,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更能加强相互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故在现代社交中,社交礼仪往往能更快更顺利地带人进入社交的境界,为双方的交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能迅速地增进双方的友谊,为此后的友好发展铺平道路。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有两个方面:一在个人的社交圈子中,能为个人交往架设友谊桥梁。二在组织的相互交往中,能为组织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带来便利。

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交场合中,唯有慎重处理各种礼仪行为,了解各类场合的不同礼仪,方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要点

我们知道,在厦门市的公务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对台公务活动,特别是近年随着经济的互动,两地的人员来往十分频繁。闽台原本一家亲――双方都有“一致性”及“共通性”的人文。“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多元一体,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是中华民族生命历程的主要血脉,亦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它是我们“共有”的精神的“宝贵财富”。

在“中华文化”主体及本源下,产生了许多具有特点的“地域文化”,比较有名的“次级文化”就是:“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以及“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形成分布于福建及台湾,以及广东及海南等部分地区;什么叫做“闽南文化”?定义很多,有人说,系指“闽南”和“台湾”的文化。因此,有人称为“闽台文化”。两者之间,有大“共性”,亦有小“个性”。

事实上,台湾四大族群中,“闽南人”居首位,来自福建省,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其次为“客家人”,“外省人”(追随蒋家到台者),最后为“原住民”。而最大宗的“闽南人”,全部均由漳州、泉州、厦门而移入。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台湾的主要“文化”,几乎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有人说,“台湾文化”,就是“闽南文化”。闽台原本就一家。“台湾文化”和“闽南文化”一样,其母体,就是“中华文化”。但因特殊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台湾文化”在“传统”中延续,在“保持”中发扬,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此“机缘”下,已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其他“地区文化”所不及。因此,我们的对台公务活动的礼仪也要十分注意这个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大家的礼仪修养,更好的服务台胞台商、更好的接待台胞台商、更好的服务社会。因此,我们除了注意上述的基本礼仪外,还要注意其新特点,我们将重点叙述如下:

公务,即社会组织或团体因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和交际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务礼仪已愈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礼仪形式中,公务礼仪有其独特的性质及内容范围。对台公务礼仪主要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对台公务礼仪强调个人至上、个性自由,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这一点贯彻在它的各个环节之中。

2、对台公务礼仪强调女士优先。妇女是人类的母亲,不尊重妇女,就等于没有教养,不守礼仪。

3、对台公务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它认为,在交际活动中,既要讲究礼仪,又要重在沟通,重在互动,反对虚假、做作,不提倡过分客套,不认同过分自谦、自贬,尤其反对自轻、自贱。它还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要使礼仪成为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

与我国的现代礼仪相比,对台公务礼仪最大的不同,是台湾实行多年的资本主义,许多礼仪是向西方看齐,他们近几十年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因此,他们许多礼仪与西方礼仪比较接轨。我们可以参照国际礼仪来进行。显然在参与台胞台商接待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国际惯例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这不仅体现其自身的良好教养,而且也会使得自己所参与的对台公务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国际社会的交际惯例主要有下述几项 :

1、热情有度: (1)关心有度。我们现在讲的涉外礼仪,和我国传统礼仪是有差异的。我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有五千年的礼仪文化,譬如国际礼仪强调关心有度,而我国传统礼仪,强调亲密无间。外国人大都崇尚个性独立,以我为尊,绝对自由。因此,外国人一般都不希望外人对其过于关心,否则便会视之为碍手碍脚,多管闲事。 外国人所注重的“度”,实际上就是其个人自由。(2)批评有度。外国人大都讲究独善其身,反对外人干涉自己的私生活。加之各国习俗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判断便大相径庭,所以在涉外活动中没有必要对外国人的所作所为加以判断,并当面指出其对错。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人身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不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一般均可听其自便。亦即对其日常行为“不得纠正”。(3)交往有度。由其强调个人自由所决定,外国人大都不惯于与交往对象走动过勤、过多。在涉及钱财之时,尤其讲究划清界限,即便家人、至交也概莫能外。

2、尊重隐私: 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具体表现为“八不问”。

a.不问收入支出。

b.不问年龄大小。

c.不问恋爱婚姻。

d.不问身体健康。

e.不问家庭住址。家庭被外国人看作私人领地,故此对外绝不公开。即便私宅电话的号码,也通常不会对外界公开。

f.不问个人经历。

g.不问信仰政见。在国际社会里,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提倡“超意识形态合作”,所以对交往对象的信仰政见不应冒昧地打探。

h.不问所忙何事。“所忙何事”,在外国人心中绝对属于个人自由。向其询问此点,肯定会被视为“没话找话、有所图谋”。

3、信守约定。

4、女士优先。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主要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我们根据现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加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做到礼仪也要与时俱进。因为,礼仪是形象、是窗口、是素质,是人格魅力、团队精神的展现,更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加强交流、增进感情、促进了解和相互合作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凝聚力。我们应当在对台公务活动的礼仪中把握好“三个关键”,即“精确标准尺度、区别条件因素、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赢得台胞台商和群众的满意、增进信任,赢得台胞台商满意、社会满意、促进和谐。

精确标准尺度。尺度即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台公务活动中的礼仪是公务交往的一把标尺,科学把握公务交往中的礼仪尺度和标准,才能使公务活动、人际交往圆满成功。首先,个人行为标准要规范。行为标准从狭义的概念来讲,主要包括语言、仪表、仪态等多个方面。在公务交往活动中,语言是增进沟通,促进交流的一把“金钥匙”,而仪表、仪态是一个人、一个集体的形象展示。因此,必须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能巧妙地单独使用,又能灵活地结合运用。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要用文明、礼貌、朴实、健康、向上的语言,打开对方的心扉,用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谦逊礼让的态度以及标准得体的仪容仪表,参与公务活动,才能使活动在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开展。其次,适用范围要适中。公务礼仪要把握适用、适中原则。适用适中,就要坚持什么样的事项、活动、交往使用什么样的礼仪。与公务活动不相适应的礼仪,从小处讲可能会遗留下笑柄,从大处讲损害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再次,要具备相当的规模。规模即形状、外观情况。在公务活动中,礼仪必须坚持与之规模相匹配的原则,即通常所说的规范达标。公务活动要严格控制规模,尽量压缩事项、减少程序、节约费用,不得超标,不得铺张浪费,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使公务活动的规模标准规范,既要办好事项,又要树好形象。

区别条件因素。对台公务活动中礼仪构成的因素,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时间、环节、环境、场合、风俗、特性等。一是时间和环节。开展公务活动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节中使用不同的礼仪,同时,开展公务活动,要提倡遵守时间观念,办理事项还应做到注重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台胞台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二是环境和场合。营造一个宽松的交往环境是融洽关系,促进交融的基础条件。在公务交谈的过程中,谈话双方要以互相尊重和相互理解作为基本前提,用规范的礼仪努力营造出一种幽默、坦诚、率真的谈话环境,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三是风俗习惯和特性。对台公务活动中礼仪要入乡随俗,充分尊重台胞台商意愿,尊重闽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要注重贴近台胞台商生活,拉近同台胞台商之间的距离。

讲究方式方法。在对台公务活动中,方式方法恰当的礼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根据人群、团体类别而定。针对不同的人群、团体,要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个别事项区别对待。公务礼仪要坚持因人而宜、因事而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事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团体和不同的特点、现状,来恰当运用。二是要讲究分寸,恰到好处。公务礼仪的方式方法除坚持灵活多样性外,还要把握分寸,火候恰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语言用词得当、语气适中、语速恰当;着装整齐规范、自然得体;形神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等等,只有这样的公务礼仪,才能使公务活动能够在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氛围中开展和进行。三是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重礼貌、重礼节、重友谊、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合适的公务礼仪,才能保证公务活动圆满。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荣建、宋和平:《现代礼仪教程》,[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04) 第一版

[4]纪亚飞.《空姐说礼仪》[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

[5]金正昆.《公务员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孙乐中,《导游实用礼仪》,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8.

[7]郑江、王晓鸥:如何树立良好职业形象[N].新华日报,2005-06-23。

[8] 简・哥特.细节决定成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

[9]《国际礼仪,公务员必备手册》 台湾庄铭国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0]《社交与礼仪知识全集》 云牧心编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1]《礼仪知识简明读本》 中央文明办 学习出版社

[12]《礼仪金说》 金正昆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公务员礼仪手册》 金正昆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4]《西欧之旅》 李存修等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

[15]《国外的饮食文化》 钱瑞娟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6]《走遍亚洲》 郝相钦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7]《国外礼仪与禁忌》 李敏等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8]《金正昆教你说礼仪之礼仪金说》 金正昆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4篇

每个人每天都要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若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各行其是,人与人之间将会变得难以沟通。因此,我们需要讲究礼仪,它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也是交往过程中需要大家普遍遵守的行为秩序。

一、 什么是礼仪

孔子有云:“礼者,敬人也。”这里所提到的“礼”字是尊重的意思。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礼”所指的是一个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基本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来而不往,非礼也。”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同样不会得到对方的尊重。“仪”在“礼仪”中是规范的表现形式,“礼”是一种态度,那么“仪”就是在这种态度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因此,概括来讲,礼仪就是人面在人际交往中出于尊重所表现出来的规范行为。

规范的礼仪不仅象征着社会的发展,还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当今社会中,礼仪和法律并成为人类两大行为准则。而它们的区别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而礼仪则是一种很强的自觉性。二者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不断地被完善着。

二、 秘书礼仪

秘书礼仪作为礼仪的一个分支,更加具体化,是秘书日常交往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那么秘书礼仪具体都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形象礼仪

1.着装礼仪。着装礼仪意在塑造秘书的工作形象,强化秘书的内在修养。得体的着装不仅是秘书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在某些时候往往还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因此每一个秘书都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着装礼仪常识,按照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做到得体和规范。

秘书的着装简而言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应时应景,即与时代同步,与季节同步,与时间同步,与环境同步。作为新世纪的秘书,着装不应与时代脱节,但也不需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代进步的步伐保持一致即可,简单大方的款式,精致的剪裁,细节中往往彰显出个性,令人印象深刻。保持着装的基本消暑御寒功能,切忌“脏,乱,破,露,透,紧,短,艳和异”,尊重服装的规范穿法,切忌自成一派的穿法。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的着装要有所区别,工作时间不可着运动装等过于休闲的服饰。

2.修饰礼仪。面部妆容,发型和饰物的佩戴均归属修饰礼仪范畴。作为一名秘书,面部妆容应以淡妆为主,切忌浓妆艳抹,给对方造成过犹不及的印象。着重眼部的修饰,搭配以适合的眉型,往往会令人看起来神采奕奕。唇部要多注重保养,保持一双无脱皮的润泽双唇,无需着重颜色的修饰,一点点唇油便在细节中体现出精致。发型应以适合自己为主,以端庄为表现目的,切忌颜色花哨,造型夸张。而在饰物的佩戴上,则应以简单为主,少而精,慎重选择款式,区别男女。尤其外事秘书,国际化的工作范围会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其中某些人可能有其独有的信仰与禁忌,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秘书人员提前做好功课,在妆容、发型、服饰特别是饰物的佩戴上,多加留心。

3.举止礼仪。规范的举止不仅是对秘书而言,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孔子曾经说过:非礼勿动。结合秘书的工作而言,可以概括为合乎体统,合乎身份,合乎场合。举止文明礼貌,行为自然得体,步伐沉着稳健,手势动作规范。切忌小动作不断和滥用手势。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举止首先要尊重对方,优雅大度中展现出一个秘书的修养和风度。

(二)公务礼仪

1.汇报礼仪。作为秘书经常要上传下达,因此在汇报礼仪中首先要区分汇报对象。当与被汇报人是上下级关系时,若是作为下级向上级汇报,应遵守归口管理的原则,直接找分管负责人来汇报,不宜擅自汇报或越级汇报;若是作为上级向下级通报,则需要真实地反映情况,不可瞒报,否则将很容易失去下属的支持,也较难获得体谅。当秘书单独汇报时,最好简单明了、直抒胸臆;若是集体汇报,则需要实现集思

转贴于

广益,讨论总结,力求全面地反映问题的同时,高效地完成汇报。当然无论哪一种情况,作为秘书人员,都需要把握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地点,充实汇报的内容,条理清晰地进行汇报。

2.办公礼仪。秘书作为办公室一员,首先应忠于职守,严格恪守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上传下达中,规范语言,尊重对方。工作中保护环境,保持卫生,维护办公秩序的良好运行。

3.会务礼仪。秘书人员经常要面对各类会议的组织工作,因此严格的会务礼仪成了秘书必不可少的一项规范内容。首先在会议的组织上,需注意周密地制定会议规则,充分地进行会议筹备,完善地组织会议进程,和妥善的处理收尾工作。做到会前规范化,会中细节化,会后系统化。一场会议的成功与否,往往由细节决定。

4.电话礼仪。信息化时代电话成了日常工作中被频繁使用的沟通工具之一,而电话形象也成为了秘书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接打电话的时候要耐心、细致、周道、热情,口齿清晰,音量适中,语速正常。拨打电话时要注意时间恰当,语言流畅,表达清晰,举止得当。而接电话时要注意及时,文明,做好记录以便协调、转述和汇报。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职校生;礼仪教育 重要性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的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则把礼义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精辟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出礼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代社会对人才礼仪素养的要求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只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接受礼仪教育是必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三、职校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礼仪教育能提高职校生的道德水平。礼仪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现象,属于道德的范畴。我国古人早就提出“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诚恳和善、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而这些都源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职校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这比传统的道德灌输教育要有效得多。

礼仪教育能增强职校生的交往能力。在现代生活中,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人际交往。由此,礼仪是人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职校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如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则很难有所作为。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现代礼仪;公共管理;文化

辛亥革命时期,封建制度被。同时,中国传统礼仪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现代礼仪方式。后来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更是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开创了近代的中华文化。在中国古代,礼仪的含义很广,既表现为一般行为规范,又涵盖政治法律制度。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逐渐缩小,礼仪与政治体制、法律典章、行政区划、伦理道德等基本分离,现代礼仪一般只有仪式和礼节的意思,去掉了繁文缛节、复杂琐细的内容,吸收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新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礼仪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移风易俗被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呼唤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适应于这种社会秩序的新型的行为规范。但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美德和世界各国人民所普遍遵循的礼仪规范受到不应有的冲击,特别是“”期间,人际关系恶化,人们的道德水准下降。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开始了现代礼仪文化的建设。现代礼仪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礼仪简明、实用、新颖、灵活,体现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我国现代许多礼仪形式,都是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形成的。现代礼仪以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现代生活为基础,剔除了封建落后的成分,表现出新型的社会关系和时代风貌。

现在,我国对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的仪式、程序、出席人士的安排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日常的行政、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的各种公务礼仪礼节也不断完善。随着社会活动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各种礼仪更加深入人心,新的礼仪形式不断出现。交际礼仪、节庆礼仪、人生礼仪等各种新的形式越来越为人们广泛接受。在改革的大潮中,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这同时也将世界各民族的礼仪礼节风俗一同带了进来,使文明古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如礼炮、交际舞会、名片等都是从欧洲传人我国的。同时,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生活也被引入礼仪礼节活动,礼仪电报、礼仪点歌、电话拜年等近年来广为流行。这些都体现了礼仪文化的生命力和革新精神。

综上所述,现代礼仪的本质是一种交往行为,而这种交往行为中包含着我姑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现代礼仪的发展过程来看,其每一次的转变和发展都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以及时代需求的借鉴和调整,是不断的在检验,在传播,在传承,在每一时期展示不同的特点。

现代礼仪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发展到现今的现代礼仪文化。是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摆脱传统礼仪中的封建糟粕,树立新的礼仪风尚方面,作用明显。纵观现代礼仪的发展历程,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实践检验性,社会普及性,时空限定性,文化传承性,审美融合性等基本特征。今天,现代礼仪已经朝着普通化、趋同化、高雅化、职业化的趋势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人们不再津津乐道于那些繁礼褥节,只有使现代礼仪适应时代潮流,才能在国际交往中发挥它的作用。在我国,对现代礼仪的研究比较欠缺。它不仅仅是一 些约定俗成的交际规则,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美学、伦理学、风俗学等方面的内容。我相信,随着对现代礼仪研究的深入,必将对我国的外交事业和四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代社交礼仪既汲取古代礼仪的优良传统,又借鉴文明发达国家的礼仪礼节,演化成今天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各国人民往来都能理解接受的一套社交礼仪。如见面的握手、吻礼、鞠躬、招手、举手礼等。

通俗地说现代礼仪的本质是规范人们在公众场合和他人面前的交往行为,约束界定人们行为的尺度,使人类能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得到尊重、信任、友谊、好感、赞誉。礼貌的实质是人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礼节的实质是人们在交际场合中惯用的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特殊的专门场合程序化的活动。

现代礼仪上讲真诚的原则,就是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待人以诚,诚心诚意,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达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与此相反,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或是当时一个样,事后一个样,有求于人时一个样,被人所求时另外一个样,则是有悖礼仪的基本宗旨的。

现代礼仪上允许因人而异原则,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但是,与此同时,必须强调指出:在礼仪的本质上,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彼此之间因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位、财富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就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给予不同待遇。这便是社交礼仪中平等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现代礼仪讲求适度原则,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得体并适度,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感,结果会适得其反。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不必要求其他人处处效法自身,与自己完全保持一致,这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

礼教的本质是指导个人如何反省自律来实现理想人格形象,即孔子所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18]。

孔子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认为“礼”之基础是“亲子之爱”,“仁”之核心是“爱人”。将“礼”的自然情感基础与“仁”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礼”是“仁”的外化。礼要求节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礼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一整套制度仪式,有其独具的文化特色。而统摄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之精神。《左传・昭公十二年》引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礼与仁都是讲人际的关系,礼用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仁则寻求人与人间的和谐。从自己做起,立己、克己,方能达到仁的层次。中国礼仪文化强调礼乐互补。《韦氏词典》将礼貌定义为“表现于行为中的道德”。礼是天地之序,乐是天地之和。礼是人与人间秩序的建立,乐是象征人与人间来往的和谐。

总之,通过对上述现代礼仪的原则、现代礼仪的核心,现代礼仪的交往规范和准则的论述可以表明现代礼仪的本质就是一种交往行为,只是这种行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在实际生活中要深刻领会现代礼仪的本质,在实际交往中要秉持对人平等、真诚、宽容、尊重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汝福.中国礼仪史话[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14-18.

[2]胡锐主编,现代礼仪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1.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26 .

[4]唐德根,西方文化与礼仪(英文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98-105 .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礼仪》课程 实践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33-01

礼仪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道德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职学校为了与社会的不断变化相适应,自身担负着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的重要责任,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教学非常重要。本文基于以上内容,从目前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学实践优化两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目前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离

目前我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上重视学生将来就业需要的技能,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技能培训演变成了单纯的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普遍重视显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的建设受到了忽略。在课程设置上,普遍重视内容的职业性,对学生个性的教育受到了严重忽略。在学生指导上,过分关注学生礼仪中“仪”的强化,忽视了对学生“礼”的培养。总之,教育价值取向已经严重背离了原来的轨道,这对中职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师素质不足

在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在普通师范学校毕业,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教育,从事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没有经受过有关礼仪的培训就上岗,这是肯定不能满足实践教学中对礼仪知识的需求的。另外,教师结构也存在不合理问题,重理论而轻实践,使教学实践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中职学校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

中职生的生源大多是以初中生为主,长期处于传统价值观与文化的影响之中,以往礼仪课程的实践课程数量比较少,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作为主角存在,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还要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当学生面向社会时不仅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最主要的是能适应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能自主学习,自我适应。

二、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优化策略分析

(一)充分重视课程实践教学

为了对礼仪课程的教学进行保证,学校要制定和相关政策,利用这种方式对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力争做到奖罚分明,对一些表现好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扬及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进行指正和批评,并帮助其进行改正。同时学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对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的理解,学校还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礼仪课程实践的教学影像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笔者在名片课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初次认识的人怎样拿到对方的名片?”利用教师启发式的引导,在学生之间引起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礼仪的理解。

(二)不断完善礼仪课程教学

首先,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和专业性之间的结合,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在礼仪知识基础内容中应该包括传统礼仪、校园礼仪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内容,专业内容应体现出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为不同的模块,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结合,这样一来才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礼仪规范,充分理解礼仪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讲握手礼仪的时候,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以期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你和男士握手和女士握手时在力度上是否存在区别?”“刚认识的人和久别重逢的朋友,在握手力度上有何区别?”通过设计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将学习和自己的亲身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大力展开量化考核

要想使礼仪实践效果更好,中职学校应该加大考核的力度,将学生礼仪教育纳入到必修的部分中,如果学生达不到相关标准,学校就不给于其就业推荐,严重的甚至可以不颁发毕业证书。在考核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上,重点包括礼仪课堂教学评分、师生日常交往评分等。考核标准不仅要包括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同时还要体现出在一些动作上的强化,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充分的考虑,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言行一致的优秀品质,充分调动起学生在礼仪知识学习方面的热情。

(四)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专业技能上的训练,促进自身在礼仪实践教学方面素质的提高,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程序。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教学法展开教学,实施模拟教学等。例如笔者在介绍礼仪的时候,对未来工作中作为领导、主人、晚辈等情境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运用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出良好的仪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观摩分析,在课堂上让大家进行点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也非常投入,这样的课堂使得原来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极大的提高了礼仪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礼仪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礼仪课程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制约因素[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7-78.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8篇

关键词:概述

根源

必要性

礼仪知识

现实意义

一、社交礼仪概述

所谓‘”社交礼仪”,最初是指在较大隆重场合,为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和友好,根据某些惯例而举行的礼宾仪式。后来根据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需要,逐步发展为广义的礼仪,即在社会生活中由风俗习惯形成的并为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礼仪仪式、规章制度等。

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二、礼仪的根源和必要性

人类礼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际来往规模的扩大,人们审美看法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礼之发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有了人,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礼仪便发生和发展起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运动;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源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礼仪,简朴的就就是在社交的历程中文明得体,让对方真诚的接受你,从而真正到达相同交流的目的,让整个历程协调而优美的顺遂的举行。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来往运动历程中形成的应配合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详细体现为礼仪、礼貌、仪式、仪表等。我以为自己在学习的历程中发展了许多。首先相识到,由于地域的差异,文明礼仪有了它局限性的界说。我们要掌握好文明礼仪的尺度,明白文明礼仪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也就是晤面礼仪中要求我们要做到称谓合乎通例、入乡随俗……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因此,学好礼仪,延承文化,已蓄势待发、迫不及待。转贴于 三、相关礼仪知识[②]

我们所学的《社交礼仪》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通联礼仪,应酬礼仪,聚会礼仪,餐饮礼仪等等。通过这些礼仪方面的学习,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

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

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公共礼仪,具体讲指的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社交礼仪的内容很普遍,很深刻,它直指着我们文明修养,蕴涵着我们的文化素养,解读着我们的人格和心态,标显着我们的人生品味。{其他具体的礼仪细节在此不做阐述}

四、现实意义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习社交礼仪,就要知行合一,谈吐做言,落落得体。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名贵的心理本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念的人,才能在来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碰到强人不自惭,碰到艰难不泄气,碰到欺凌敢于挺身反击,碰到弱者会伸出增援之手;一个短少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鼻,致使屁滚尿流。自信但不克不及自信,自认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每每就会走向自信的极度,凡事自命不凡,不尊重别人,致使强人所难。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我觉得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社节虽是生活小节,但在某些场合却代表着个人、单位甚至民族、国家的形象,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它也是衡量人们的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仪态大方、彬彬有礼、举止庄重、不卑不亢 ,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行为。以前没学社交礼仪的时候,对社交基本上不懂,总以为做那些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但是学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社交礼仪还是挺重要的,就象前面所说的那样小则代表个人,大则代表国家代表民族,所以社交礼仪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是个人是国家的形象。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学习了社交礼仪让我知道了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长存。

结语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学会礼仪,驾驭礼仪,才会成为一个交际高手。享受礼仪,品味礼仪,才会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味人士!让礼仪充满每个角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继续延伸。

参考文献:

1:《现代商务礼仪》 作者:于忠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2:《政务礼仪》 作者:金正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现代实用社交礼仪》 作者:陈光谊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公关与商务礼仪》 作者:姜桂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第9篇

关键词: 礼仪 礼仪文化 商务谈判

一、礼仪和礼仪文化的概念

有人说礼仪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说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古往今来,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构造和谐社会、最终塑造良好形象的一种行为规范。而礼仪文化是指礼仪从古到今,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形成完整的伦理道德和生活行为规范,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和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为礼仪文化。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礼仪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中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应负有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礼仪文化的责任,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大学生应成为礼仪文化的使者,把礼仪文化作为一门科学的交往艺术武装自己。大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礼仪文化知识,在今后商务谈判中,懂得如何去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当今,加强礼仪文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必修课程。通过礼仪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道德规范内容,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美德,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个人素质的提炼和内在实力的提升,使大学生面对纷繁的商务谈判更具勇气和信心,以健康的人格参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良好的心态顺应社会,并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加强礼仪文化教育,对于修养身心,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三、礼仪文化中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语言因素的概念以及语言因素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技巧。

语言因素是指通过口腔发出的声音并运用特定的语句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在商务谈判中,语言因素具有重要作用。谈判者要充分发挥口的作用,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较强的遣词造句能力;要投入全部身心,要热情、亲切、诚恳,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用语要尽量准确、简洁。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对语言的研究,指出在语言交谈中,说话者只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因此在语言交谈中应遵循省力法则,这就是语言学中著名的“齐夫定律”。按照“齐夫定律”,在商务谈判中,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少用意义比较模糊的词语和文学气太浓的语句,如无必要,就用“生日”不用“诞辰”,用“去世”不用“亡故”,等等。不用令人费解的词语和绕口令式的长句。在交谈中,语言应该使对方易于理解,听来轻松。此外,在谈判中,语言要保持流畅性和连贯性。其实在谈判中,过多的词语重复,词语遗漏,句子结构不完整或杂揉,以及一些口头禅等,都会影响商务谈判的效果。这就要求谈判者平时加以锻炼和注意,有意识地留意这方面的缺陷,力求做到语言的流畅和连贯。还有,在谈判中,要适量控制声音。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声音,声音的音量、速度、语调、节奏等虽然不是语言,但如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运用,也会产生很大的谈判效果,能够起到制造和改变和谐气氛的作用,并且也更加易于在感情传递上起作用。合理运用语气和语调,能够传递谈判者的感情,使对方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力。

(2)非语言因素的概念,以及非语音因素在商务谈判中应用技巧。

在日常商务谈判中,语言因素固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光靠语言因素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应注意发挥非语言因素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所谓的非语言因素,是指通过谈判者的服饰、表情、姿体等表现方式和辅助手段来传递信息,从而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谈判环境,达到预期谈判的效果。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培特指出,在信息交流中,由55%体语+38%声音+7%词语构成。也就说明了非语言因素的确在日常商务谈判中起到很大作用。服饰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衣冠楚楚,大方得体,给人良好的形象。至于表情,更是一种独特的无声语言,抬头扬眉之间,无不表达一种意思。曾经有学者指出,人的脸能够作出二万五千种不同的表情,每一种表情分别对应一种信息。据统计,汉语中关于“眼神”的用词不下于30个,如看、望、顾、视、盯、扫、瞥,等等,在什么场合下用什么眼神,这里大有学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会大大有助于商务谈判的顺利开展。在很多情况下,非语言因素运用得好,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效果。

在商务谈判中,听话者往往也是说话者,说话者也常常是听话者。注意运用聆听艺术也是非语言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一方面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因此,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漫不经心地插话,尽可能激发对方的谈话热情,使之对谈话本身感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方的谈话内容,进一步了解对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因此在谈判中,要认真注意对方谈话的每一句话,捕捉每一个有关信息。聆听艺术,不仅包括注意对方谈话的语句,还包括注意对方在谈话时的表情、眼神等因素;不仅包括自己用语言表达的聆听态度,而且也包括自己洗耳恭听的各种神态。

四、结语

在商务谈判中,应注重礼仪文化是一个完整体系。礼仪文化作为一门交往艺术,保证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的程序性和完整性。把握礼仪文化,求新求异,运用科学合理的思维,不局限简单化的模式,大胆创新,使其更具艺术性。当然在商务谈判中,也要注意细节问题,使得礼仪文化在商务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简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