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用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0:47:13

实用管理

实用管理第1篇

1强化护理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认识

1.1组织科室所有护理人员学习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包括了精、准、细、严四个方面,精即为精益求精,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准即为准确的掌握信息和决策;细即为操作细致具体;严即为严格控制标准,把控细节[2]。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尽管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但是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任何有助于把管理工作做到细致具体的方法都属于精细化管理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细致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宏观考虑、目标把控、精细化管理等。通过有意引导、强力执行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和理念。

1.2对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强调

医院作为服务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升服务质量和治疗方法。护理工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其特殊性决定了在治疗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细致具体,以人为本。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于提升护理水平,增加患者满意度具体十分重要的作用。

2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强化

护士长作为先行者和领导者,应当给下属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当踏踏实实,不做表面文章。此外,还应当严格自我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对工作负责,对患者负责,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只有护士长做到了,才能去感染和带动身边人,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增强护理能力水平。护理工作作为一项精细的护理工作,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使命感。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时刻关注护士的思想动态,重视对其的思想引导,有助于帮助她们在护理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工作中,通常采取以下方法:(1)定期召开座谈会,让护士汇报近期思想状态,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进行讲评分析;(2)关注护士的思想动态和日常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帮助她们排解难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3)要广树标兵典型,通过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人,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4)开展品行教育课,以读书会或者座谈会的形式,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或者励志故事进行品行教育,让大家通过案例找差距,补短板,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5)就身边出现医患纠纷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引导护士正确处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通过护士长带护理骨干进行各种查房的方式,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学会自己去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在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3]。与此同时还应定时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学习有关规定制度,并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各项制度。通过反复强调,反复落实,促使所有人员都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的规则制度,从而使工作有标准可依,同时也可以用制度约束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水平。日常工作中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责任制整体护理),确保把工作落到实处,落在细处,确保工作具体到人,避免产生互相推诿的情况。还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树立“严即是爱,松即是害”的思想观念,确保思想与行动相互统一,确保制度严格执行,工作不打折扣、保质保量的完成。为了确保日常各项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采用PDCA管理模式,依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进行实施[4]。通过全程进行监控,在确保管理模式落实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样也能使工作人员在提高工作认同感的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和标准。此外,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特点,自发形成功能类别不同的小组,并且推荐小组长,制定本组的工作任务目标、年度工作计划等。每小组在严格落实工作计划的同时,定时定期进行检查反思,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表扬好的个人,从而在相互监督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整体的护理能力水平。和谐的工作氛围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应尽力营造更为和谐的工作氛围[5]。在牢记科室服务宗旨和工作目标的基础上,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服务态度,以及相关礼仪,做到得体大方,关怀入微。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缓解患者的紧张感,使其更好的接受治疗,在促进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在完善各项流程,包括仪器操作流程、护理流程、检查流程等的基础上,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工作能够平稳有序的展开,提高治疗效果和水平。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促进护理工作提升。

总而言之,在对护理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但是,由于精细化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黄孝玉 单位:铜梁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吴国红.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852-2853.

[2]郭丽华,马永才.精细化管理策略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183-184.

[3]达瑛,张滨.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6):114-115.

实用管理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与国际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比如医学,现在我国的医疗模式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现代化设施和装备也在不断引入,在医疗护理上也越来越细致和现代化,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医疗服务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护理中实施应用风险管理,既满足了人们对护理的需求,还可以降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我科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科80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分别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取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6±17.6)岁,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风险组(共25例)和对照组(共25例),其中风险组中女患者12例,男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0例,女15例。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和病情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进行比较,并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管理模式是传统模式,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基本护理、对患者病房的护理以及定时观察患者病情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运用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主要实施方法有:(1)成立风险管理控制小组。风险管理控制小组简称风险管控小组,他们给护理人员进行了统一的、有效合理的安排。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医疗服务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职业责任心、加强风险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让风险意识指导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对去掉(每个)科室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并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注意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相关信息,做好应急方案,使风险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护理记录也要做好并及时完善,避免因为没有及时记录或者记录出错而导致的患者和医院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纠纷。(2)健全并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能力、提高对护理风险效果的评价能力等。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医院的住院患者往往病情都比较严重,他们本身身体就很虚弱,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病,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尽可能降低患者的风险,使他们早日康复出院。(3)重点加强病房的日常监督工作和管理工作。在对病房进行护理时,安全工作很重要,可以在墙上或者楼道中通过张贴明显的标识语,提醒患者和家属小心路滑和小心烫伤等。帮助患者调试出最舒适的湿度和温度,让患者在舒服的环境中得到休息。(4)外科手术的治疗管理方面:疾病的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手术治疗时的情况应该注意时刻监控着,避免手术意外的发生。手术前要和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基本了解,然后根据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制订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把手术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仪器都准备好,做好仪器和工具的消毒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实施不同方式管理后,在患者满意度、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从患者投诉和风险事件两个方面做出比较,结果显示风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风险组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许多人开始注重身体的保健,随着近几年医疗风险事故的出现,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提高了。临床上护理工作人员在给病人实施护理时,会遇到有各种需求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护理的质量,通过细致的工作来减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跟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风险就是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医护人员的失误、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探视人员的影响等而导致的风险事故。医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的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发生率。把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本文对我科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在患者投诉和风险事件两个方面对比两组管理后的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显著比风险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比较,对照组显著比风险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减少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大大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同时也给护理工作的发展带来动力。

作者:王婧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实用管理第3篇

1.1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2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2.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实用管理第4篇

1.1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2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2.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2.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必须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实用管理第5篇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使用管理学;教学改革

经济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设置的独立学科之一,在大学教育阶段占据具有作用,其培育的职业人员主要面向企业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工作。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新经济发展的诉求。经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其中涵盖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国际经贸,投资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而使用管理学教学作为其基础课程,对于为学生经管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用管理学概述

实用管理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改课程学习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方式,经济管理理论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多方面内容要求。虽然实用管理学为基础性课程,但由于高校课程设置有限,因此在设置中,或是过于偏执于理论学习,无法发挥实用管理学作用,或是无法定位实用管理学课程设置,无法为学生基础性学习奠定基础[1]。加之,当前随着高校扩招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影响因素严重制约着实用管理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故此,在新课改教学理念深入下,应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改革,结合实用管理学课程性质,不断提升实用管理学课程教学效率。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口述课堂教学方式

实用管理学课程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不同,实用管理学相比较而言更加倾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对管理学的认知,了解整体经济管理环节,从而增加学生认知,为今后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打下基础。对于实用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仍然以教师口述讲述为主,教师告知学生那里为学习重点,学生被动接受并记忆,但由于经济管理涉及众多专业知识,如审计,现金流量等复杂繁琐知识,因此,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难以真正解析实用管理学课程学习的目的[2]。加之有些学生学习方法存在偏差,实用管理学众多抽象概念,以及经济数字繁杂,学习困难较大,学生难以更加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材内容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在实用管理学课程中,其内容设置通常存在较多问题。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对于经济管理以及相关管理要求逐渐提升,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经济管理也需紧紧跟随经济市场变化为变革,对于经济管理来讲,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个性化,经济管理方式更加倾向于人文化。此外,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多,经济管理工作更加繁杂,高效想要培育出更加优质经济管理人才,需从经济管理专业技能,实用管理角度对整体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衡量,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从经济支出收入统计到整体经济规划,全面提升学生应用管理能力。但目前实用管理学教材更新不及时,缺少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经济现象的评估,因此使得教材与经济管理实际相互脱节,学生无法运将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三)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实用管理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知识,教师通常运用口述方式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随着课程进度加深,教师也相应会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但这种教学手段仍然无法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加深,在教育改革中,明确要求经济管理学科教育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由于公司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公司发展程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经济管理较为繁琐,而部分及教师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时间教学环节[2]。实际上,实用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保证学生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掌握。若学生只是较为片面的学习经济管理内容,将会使得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困难重重。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应以教育转型为大背景,并满足高校学生对于专业经济管理学习的诉求,在经济管理专业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体系中,教学平台的建立是专业经济管理教育开发的基础,而实用管理教学改革实践平台的构建则是基于经济管理指导教育课堂体系改革的关键。在学生经济管理指导过程中,需要既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应具备专业经济管理素养,在此基础上,落实高校专业经济管理实用管理学实际环境,打造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体系实践改革,有助于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体系开发科学,巩固学生对于实用管理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育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在推进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中,应确保基本知识的的传授,并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尽量促使教育更加符合生活化要求,贴近生活,接近自然,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在教学中运用更加实际应用来深化教学内容。在实用管理学中管理方法第四节与第五节中就运用案例分析方式实施实践训练,而教师可利用教材教育契机,教学中运用经济管理实际例子,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投入到实际教学中,但在导入中,不应过于生硬导入,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情景剧,吸引学生注意,最后引入本次教学重点,最终以期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关经济管理问题。

(二)分层教学,逐渐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实施实用管理学教育时,首先针对教学类型进行分类,结合实际情况,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基础,在教育中逐渐摆脱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而后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分层,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指导程度等方面进行分层,并甚至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完成这一层次学习后,总结本层次学习重点,最后开展下一层次的学习,在学习中逐渐促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分层教学运用更加清晰的方式将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

(三)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经济管理专业是以理论知识为出发点,对经济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因此可以认为,实用管理学学科知识学习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但社会实践受到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材因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及时对教材进行改革,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脱离教材的束缚,结合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更加灵活化经济管理教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法时,可借鉴案例教学方法,自学式教学方式,任务式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方式等实施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自行准备教学材料,如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等,并利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形体的表现形式,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企业情况与与实际经济管理方式相互结合,学生可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际例子,计算相关数据,利用课堂资源,师生之间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为了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可进行分组合作方式,通过小组之间共同学习,在交流中共同完成经验交流,因此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于经济管理中涉及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在实施改革中,也应把握高校教育主体性,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运用实用管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并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合分层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效率的提升。

作者:王娟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实用管理第6篇

1.简洁性和复杂性两者兼顾

实用英语在与人进行交流时,既有简洁的运用,也有非常复杂的地方,在当前的商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用英语带有某种很强烈的目的性特征,我们都知道,普通的英语在进行交流时,一般都是先进行寒暄和客套,这些比较适合在非正式场所进行交流。但是,实用性英语却显得非常不同,在进行交流时可能会带有某种切入正题的意味,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平易的英语词汇进行交流,这样就在交流过程中显得非常简洁和明确。

2.实用英语表达的完整性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实用英语在运用时一定要注重专业性和准确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运用实用英语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将自身所要传达的意见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为此,在和客户进行交流时,要能够注意对方所要传达的内容,从而能够灵活地转变为交谈话题,并且还要根据对方交谈的语气进行自身言语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具有随意性,进而能够充分避免出现尴尬的现象发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控制自身语气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企业会议开展过中,就更要注重语言上的准确表述和严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实用英语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用。3.实用英语的专业化特点从目前的实用英语使用情况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信函和语言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其中与普通的英语相比较,实用英语在企业的管理中更加注重其自身的专业化,在企业的运用性英语过程中,不仅仅要能够为企业自身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要能够得到其他员工的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实用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用。我们都知道,实用英语在工作方面都可能会带有口语化和随意化的语言,所以,我们要能够注重其自身语言语气的委婉,准确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如果采用的语言非常强烈和锋利,那样就很容易在双方之间的言语上产生矛盾,这样就不利于双方经济活动的开展。英语本土化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国外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也是非常成熟的,并且委婉的语言是国外企业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从英语中衍生出来的实用英语,也保留了这一特征。在和别人进行交流时,如果你的语言显得很锋利,并且咄咄逼人,这样就会让人感觉到对你的印象非常不好,而如果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语气比较委婉,那么,这对双方的关系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企业管理中实用英语的具体运用

1.实用英语是企业内部沟通的手段

为了能够使得企业在今后协调发展,必须要能够在内部沟通方面巧妙地运用实用英语,企业在对外贸易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客户进行及时沟通,必须要求员工熟悉一定的实用英语,同时,这也是为了能够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为了减少英语沟通之间的阻碍,这就必须要在企业的管理中逐步加强实用英语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的误差,能够让员工处于良好的英语氛围当中去,促使其自身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

2.实用英语是企业获得知识和技术的一种手段

在当前的企业内部管理中推广实用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还要能够将实用英语广泛地运用在企业各个管理部门当中去。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与技术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而很多国际经济新知识和新技术都是采用商务英语进行发表的,甚至有很多企业发展会议都是要运用实用英语,为此,必须要求参与者都能够具备一定的实用英语,这样就能够逐步加强实用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同时,相关的企业领导者还要切实注重对员工实用英语相关技能的培训,促使员工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员工在面对一些重要的报告和会议资料进行阅读时,可以很好地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思,从而清楚地知道自身所处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员工能够通过自身努力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实用英语的能力,使得企业发展更加具有潜力。

三、结语

实用管理第7篇

(一)完善基础工作

1.推进信息化建设。

公司利用OA系统无纸化办公,实现数据及时性反映,有效地使管理过程数据透明化,便于及时追踪变化和分析。

2.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在预算委员会的主导下,预算管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经营理念;预算目标的分解,体现出全员管理的概念。

3.推进绩效考核管理。

公司把经营目标转化为一系列的部门目标和可衡量指标,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要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获得价值的稳定增长,将考核落实到每个员工,并配合绩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运用绩效考核办法客观评价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

4.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公司建立了风险识别型内部控制流程,审计部门对业务流程进行内控审计,发现缺陷及时整改,根据公司发展和信息化管理需要,全面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二)通过预测分析确定和分解目标任务

1.通过预测分析确定目标任务。

每年都要对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的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进行走访,通过分析测算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销售前景确定年度目标任务,使目标任务不致于过高或过低,目标考核者都有信心通过努力完成任务。

2.横向和纵向分解目标任务。

横向分解是将年度目标任务按部门、区域、主要产品品种进行分解;纵向分解是将部门、区域、品种的年度目标任务按月度、季度进行分解。从而可以每月、每季进行跟踪考核和奖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细分责任中心,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1.根据责、权、利相适应的原则细分责任中心。

对公司高层考核销售收入、利润、货款回笼3个定量指标和安全、环保、质量、计生4个定性指标。对生产车间考核产品产量、质量和成本。对销售管理层考核销售收入、货款回笼。对各区域业务员考核销售收入、货款回笼率、重点产品销售完成额。对公司其他部门重点考核工作效率,实行超过24小时不答复即问责机制。

2.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对公司高层以年度考核为主,实行年薪制,将年薪的60%按月预发,预留40%在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进行考核计发。对生产车间每月考核,按合格产品产量计发计件工资。对销售管理层和各区域业务员实行月度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计发70%绩效工资,年末根据考核结果计发预留的30%绩效工资。对公司其他部门按月计发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并根据公司整体业绩计发半年奖和年终奖。对年度内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还另设技术创新奖、销售贡献奖和合理化建议奖等进行表彰激励。

(四)通过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1.根据预算制定销售政策控制销售费用。

对企业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由公司统一规划,按预算执行;各区域、各主要产品的促销实行“限额包干,灵活使用,节约奖励”的销售政策,业务员在限额内有权根据市场特点决定做广告促销、会议促销、节日促销、买赠促销等推广方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业务员的主观能动性。

2.按预算控制管理费用。

公司各部门要按月编报下月资金使用计划,由财务部汇总并根据资金回笼情况进行调整,然后按资金审批制度报领导审批后执行。对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按审批权限进行专项审批。

3.按定额控制产品生产成本。

公司对每种产品制订有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车间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限额领料,根据工时定额确定产品的计件工资单价,每月按合格产品产量计发各车间计件工资。

(五)建立预警机制控制经营风险

1.应收账款预警。

财务部每月对应收账款按账龄编制预警表向公司领导和销售管理层报告,敦促经销商及时回笼货款。对欠款金额达到信用限额的,要经授权审批或收到货款后才发货。财务部还定期向经销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往来余额。

2.成本变动预警。

财务部每月编制产品成本毛利分析表向公司领导汇报,对成本变动较大的产品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

3.定期进行经营活动分析。

公司每季度以财务为主导编写经营活动分析报告,对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对手动态情况、产品成本毛利情况、利润及人力资本情况、货款回笼及应收账款情况、现金流量情况、质量环保安全情况、原材料消耗及采购价格动态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拟定下季度工作计划。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1.利用网银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均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网上支付除了按资金审批流程办理签批外,还需经资金会计和财务主管网上二级审核授权,以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2.利用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和Excel表格处理工具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

财务人员通过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把精力从繁琐的报账、记账中解放出来,快速收集所需的数据,并通过Excel表格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将分析结论及时向公司决策层报告。

3.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反馈信息。

公司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部门间的快速沟通,各区域业务员可以及时掌握本区域的销售、回款和费用限额情况,从而可以对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

二、应用实践成果

1.有效控制成本费用。

公司利用上述方法手段对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变动作出快速反应,能时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成本费用,每年均较好的完成目标任务。

2.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公司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对销售收入和促销费用考核到产品品种和业务员个人,财务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就要求财务人员能熟练使用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和Excel表格等管理工具,让大量的重复计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提高各个环节的处理速度和重复利用率,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基于公司对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信心,公司对客户提出3个月无理由退换货的承诺,业务员经常与经销商沟通确定产品推广策略,财务部定期与经销商核对往来账,使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更坚定了与公司长期合作的信心。

4.应收账款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

通过强大的数据系统,公司对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都一目了然,同时可从客户签订合同开始,对客户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结算方式等进行跟踪,控制客户信用额度,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从滞后变为实时,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5.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年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3939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0054万元,增长了155.2%,8年年均增长率达19.4%。

三、应用实践经验总结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公司高层大力支持和推进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变革,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同时动员和发挥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管理,经常开展各种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通过“挖、革、改”等各种措施来驱动发展。

2.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为管理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核算做得更精更细,从而把精力从繁琐的报账、记账中解放出来,去快速收集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加工分析。在推进管理会计过程中,帮助相关部门提供和收集财务数据,做好调查论证,发现规律,建立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方案。

3.依托企业全员力量实施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活动应立足全局,围绕企业的全价值链展开,管理工作也需要延伸到各个环节,才能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做好整改完善。企业内部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完善组织体系和信息网络,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4.需要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处在实施和推行管理会计前沿阵地的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从繁琐的报账、记账工作中,抽出更多精力投入到管理会计工作方面,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给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让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管理服务。

5.管理会计的方法、手段应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实用管理第8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而言,将管理会计这一科学的管理手段应用到高校经济业务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识别与防范财务风险。近年来,高校为满足学生扩招的需求,积极投资基础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为教育教学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由于投资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面临着潜在的财务风险,若未能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则会导致高校难以实现投资效益目标,甚至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而管理会计中的风险价值和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与方法,能够从加工利用学校的财务信息入手,为高校提供多元化的投资策略,用以分散财务风险,实现资金增值。此外,管理会计还可以对学校的经济业务进行预测,构建起财务预警机制,在第一时间快速识别风险,进而采用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二)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长期以来,高校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科研方面,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偏低。而管理会计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职能,丰富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管理会计可针对高校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数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产出周转率等经济指标,在权衡学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设备更新、固定资产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强化对学校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前控制。管理会计的应用使财务管理工作扩大了覆盖面,前移管理端口,从而促进办学资金良性循环,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三)保证管理决策的正确性。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依靠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求,无法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而管理会计拥有预测、评价等手段,不仅能够为高校投资优选出最佳方案,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教学实验设备购置作出客观经济评价,而且还能够监督预测各项经济活动,为高校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四)监督控制经济活动。高校在财务监督方面较为弱化,而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对高校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监控,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管理会计可考核和评价财务收支、成本、利润等指标,将实际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找寻产生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执行偏差,强化对资金活动的监管,杜绝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应用于预算管理。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全面预算是其规划控制职能得以实现的关键,而财务预算在该职能的实现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包括: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不足、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预算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等等。高校的财务预算由收支两条线构成,由于业务活动较多,从而使得资金的涉及面较广。鉴于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大资金管控力度,通过对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其使用效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可对管理会计进行应用,按年度或预算期的各项规划,并在考虑资金支出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定额和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对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同时,要确保编制的预算详尽、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对资金的支出起到有效控制,并考虑预算执行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给预算留出余地,保证资金的周转。(二)应用于投资决策。在我国,企业是最早开始进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除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之外,还应当在提高办学效率的基础上节约经费,鉴于此,高校可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将管理会计合理应用于投资决策,借助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方法,对各项投资决策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此来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对于资金而言,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使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因此,高校在进行投资时,可以利用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决策分析,并充分考虑投资的风险和回报,运用概率分析法进行比较,将现金净流量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据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此外,为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可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并对投资组合进行优化,由此可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三)应用于成本管理。高校可将管理会计应用于成本管理当中,通过对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以此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具体可在如下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进行应用:一是在固定成本中的应用。高校的固定成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约束性,另一种是酌量性,前者主要与高校运转有关,如教学设施的购置、教职员工的薪酬等,由于在一定的时期内,此类成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具有约束力,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高校可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借此来降低单位成本;后者具体包括相关课程的开发费用、培训费等,这部分成本具有可变性,通过勤俭办学可以降低其支出额。二是在变动成本中的应用。高校的变动成本包括学生奖学金、物价补贴以及实训费用等,这部分成本会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而增加,对此可通过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三是在混合成本中的应用。此类成本的性质比较特殊,既包含固定成本,又包括变动成本,如教科研费用、维修维护费用等等,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对此类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四)应用于绩效评价。高校绩效考核管理可运用管理会计的评价考核方法,构建起完善的指标体系,实现定量与定性的双重评价,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针对高校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可引入平衡计分卡进行评价,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设定评价指标:一是设定反映学校资金使用情况、资产安全情况的财务指标,如预算执行率、资产负债率等;二是设定反映学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满意度的顾客指标,如就业率、职业发展前景、用人单位满意率等;三是设定反映学校教学科研环境的内部业务流程指标,如图书藏量、重点实验室数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等指标;四是设定反映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学习与成长指标,如教师进修人次、国内外知名学者数、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数等。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法,可全面提升高校的绩效评价水平,为改善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三、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管理会计重视程度。高校财务管理要将管理会计作为重要手段,构建起管理会计体系,合理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提高学校财务工作水平。高校要明确财务部门的责任,要求财务部门树立管理会计理念,结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情况创新管理会计的应用。高校应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管理会计规划、组织、控制、评价等方法,转变以往财务会计工作只关注事后算账的做法,将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管理拓展,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与利用。(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为使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应当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较为匮乏,影响了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推广,鉴于此,高校应当着重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可在会计教学中加入管理会计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学习阶段,向会计专业的学生传播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来为本校及其他用人单位储备管理会计人才。同时,高校应当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观念新、灵活性强的财务管理队伍,并使财务人员逐步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由此能够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对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而言,其除了应当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敏锐的职业判断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三)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管理会计进行具体应用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应使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等工作。鉴于此,高校应结合实际,构建一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与学校的其它业务系统进行互通,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以及学生管理系统等等,在此基础上,将全面预算及成本管理等理论嵌入其中,由此除可以反映出高校的业务过程,确保信息的相关性之外,还可以为各个部门的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使其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大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借助于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控制、评价等方法,将其应用到预算管理、投资决策、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以达到强化高校财务风险防控,保证高校管理决策正确性,强化高校经济活动管控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高校财务管理中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6,3:43~44

[2]姜月茹.高校财务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6:76~77

[3]郑海鹰.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J].商业会计,2016,7:87~88

[4]张小军.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16,10:132~133

[5]那娜.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7,2:32~33

实用管理第9篇

关键词:研发费用 管理 实践 框架

在知识经济环境中,技术资源在企业发展竞争中的优势力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企业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集团对技术资源的需求增长呈现边际贡献递增的趋势,技术资源的管理问题成了影响企业集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这个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因此,对企业技术资源,即企业研发费用的管理控制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在确定研发活动的发展方向时,如果出现失误、资金渠道不顺畅、技术骨干人员流失等因素,都会导致研发活动的失败。

具体实例探析-A公司的研发费用管理

A公司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该公司研发中心被赋予了降焦减害、维护行业消费者利益的重要职责,承担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同时还要肩负起应对国际行业巨头挑战的重要使命。

1、A公司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范围

A公司的研发费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四类活动:

(1)为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对产品: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研制和检测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制造及安装,购置原材料、器件、零配件、辅助材料,样机试验和检测、建立和运行试验车间(中间试验),论证鉴定等活动。

(2)为研制新工艺或对已有工艺进行实质性改进――对生产: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购置检测用仪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器件、零配件,试验检测,论证鉴定等活动。

(3)工装试验、新产品试验实质性改进(新产品第一个原型到确定的时间内):在工程设计、小批量试制、工业性试验及试生产过程中对新产品原型和新工艺本身作进一步改进所从事的相关活动。

(4)对引进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对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从国内购买的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但不包括对这些技术的直接应用或仿制活动。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研发费用指该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A公司的企业研发费用具体包括以下费用: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费用。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费等费用。

(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专家咨询费,高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2、研发经费核算会计科目的设置

结合目前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为准确核算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和加强经费支出的管理,综合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A公司通过设置项目费用辅助帐和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来实现对该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

该企业在核算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时,结合财税部及行业的相关规定,在管理费用下设置三级科目费用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核算:(如下表)

上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研发费用的归集目的,选择不同的依据,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中。

3、项目核算辅助帐的管理

为加强对研发费用的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管理好企业研发费用的使用发生情况,逐步在企业内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的研究开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和模型。明晰研究开发经费的支出结构,配合经费预算的执行,实现对企业技术中心的经费支出的准确核算和有效管理。

(1)做好企业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工作

A公司研发中心预算管理的核心是科技发展规划及其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依据是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依据是企业集团技术规划和品牌规划,技术规划和品牌规划的依据是行业的科技发展纲要以及集团的品牌战略。按照这一思路,“要做什么”、“要不要做”,“要做多少”,“要花多少钱”就有了一个判断依据,也实现了预算管理与研发中心使命职能、项目管理的融合。研发中心通过预算管理,体现品牌规划主导原料生产、产品制造、辅料应用等技术研究,确保资源在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的有效投放,从而逐步实现原料品质的特色化,进一步提高基地原料的质量,使资源使用与产品品牌定位相一致,优质资源向高端、高档品牌倾斜,从而发挥预算在整合原料、辅料、制造工艺、研发储备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完善标准成本预算体系建设。尤其重视提高了原料使用效率,在确保产品内在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料资源,努力降低产品设计成本。

A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完善的内部经费预算核算制度。技术中心在主要服务于本企业的同时,通过积极申报并承担国家、行业、地方和其它企业重大产业技术专项、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研究开发项目,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技术活动,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研究开发水平并带动其它企业的发展。

(2)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的日常财务处理

A公司在日常会计核算实务操作时,根据相关规定对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项目分类.设置会计账簿归集核算。同时,设置备查账簿作辅助登记,用于记录不同归集标准产生的差异。另外,该公司还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科技统计机制、建立健全科技统计台账及原始凭证记录制度、落实科技统计负责人制度等多种途径,让企业能全面掌握科技创新活动基本情况,及时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统计中的少统、漏统、多统和误统问题。

(3)建立企业研发费用的财务预警系统

1)执行财务管理控制。一个完整企业的研发费用管理控制要有严格的预算控制、凭证制度、完整的账簿报表制度、严格的资产盘点制度等一系列健全的内部控制组成。任何一项研发费用项目从立项研发到项目的完成,都要严格遵守项目资金使用的控制,即从记录、复核、授权、批准、执行都要实行过程公开、透明。抓住异常波动费用并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输送全面、完整、及时的信息分析资料。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使企业研发风险降到最低。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制。企业研发费用财务管理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技术风险的问题,它包括:技术开发风险;技术应用的风险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加速原有产品退出市场而加大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A公司根据新产品研究的研究和开发两个不同阶段,对企业研发费用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及对各指标设定合理的范围,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并对资金流量进行适时的监控,使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与面临的创新风险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

企业在研发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各种变量进行预测、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系统分析研发费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动趋势,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研发费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4)新的合作创新模式

近年来,一种以企业为主体、以创造知识产权为重要标准,共建技术平台,积聚和培育创新人才,加速技术推广和产业化为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联盟成员间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正在形成。A公司结合这种研发资源共享模式,加强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并与当地的高校联合技术研发,把企业间研发费用的“硬资源”和“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打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存在的不足:1、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汇总统计上的偏差。2、研发费用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披露研发费用信息,自愿披露的意愿不足,缺乏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相关监管措施。加大同行业间的对标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解决企业有效信息传递不足的问题,为投资者传递更有效的信息,对研发费用的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起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