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用配音教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09:41:00
实用配音教程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资源 英语趣配音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不仅明确阐明了“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的课程理念,还提出了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建议,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软件、手机应用软件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工具。在有条件的地区,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超越了常规媒体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与音频资源,为英语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真实的语境。然而,笔者在乐山市进行国培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网络课程资源很重要并经常使用的老师不到15%。使用网络资源是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具体表现。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尝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研活动的策划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过程中,为了使本校教师认识到了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1.研修主题。葛炳芳(2013)认为,“教研活动应主题明确,教研活动内容源于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充分考虑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英语趣配音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英语学习手机软件,通过给1-2分钟的英语类视频在线配音的方式练习英语口语。该APP拥有大量难易程度不同的少儿英语视频资源,也包括各种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的视频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对英语趣配音十分感兴趣,但对于如何使用都很困惑。因此,课题组策划了一次以“英语趣配音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2.研修形式。在研讨前阶段,先由执教教师上课,参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观课议课,直观感受与体验英语趣配音的教学方式;研讨过程中,培训者(课题组成员)带领参研教师围绕英语趣配音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引起教师的思考甚至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最后,参研教师收获反馈,培训者围绕“新媒体课程资源”进行总结。

3.研修目标。结合研讨课的内容和本地区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淡薄的问题,课题组期望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达到以下目标:通过学习,参研教师能够进行趣配音软件的简单操作;通过议课,参研教师能够了解趣配音教学设计需考虑的基本要素;通过讨论,参研教师能够了解儿童趣配音作品的评价方式。

三、教研活动的实施

1.研修前阶段。教研活动开始时,培训者说明活动主题与活动目标,提出课堂观察的具体要求,然后请执教教师开始上课。

(1)说课。执教教师简要介绍教材与学生情况,具体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手段等。

(2)上课与观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配音前、配音中和配音后三个环节。在配音前,教师创设语境让儿童理解新词汇“dress up, grown-up clothes, tons of, underpants, wake”、新句型“Why are you in …? Why can’t you …?”;在教师引导下,儿童认真看视频,感知与识别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提醒、疑惑、生气、哄骗和夸张等),识别单词重读、连读及爆破,并进行句型操练。在配音中,在同伴与教师支持下,儿童打开手机中的趣配软件,认真模仿与配音,教师引导儿童利用趣配音评价标准对自身与同伴的配音进行评价。在配音后,教师向全班展示优秀配音作品,并安排儿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本次配音作业。

(3)执教教师反思。配音过程中儿童遇到最大的障碍是生词、语速与情感。为此,本节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所有学生能正确朗读句子中80%以上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所有学生能够根据趣配音评价标准对配音作品进行评价;所有学生能够围绕本节课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从儿童所提交的配音作业来看,第一、二、四个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大部分儿童语速适中,能读出句子中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并能较好地进行角色扮演;第三个目标达成情况不太乐观,因为本次课是本学期的第三次配音学习,儿童对评价指标还不熟悉,但随着配音学习次数的增加,他们对评价标准会更加了解。

2.课后研修阶段。在此阶段,培训者组织参研教师围绕本次教研目标进行主题研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1)在选择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素?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选材是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最关键的第一步,而教师已经习惯按着教材进行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与课题组展开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1)儿童兴趣爱好。儿童往往对流行音乐、动画片、童话故事、电影等感兴趣,因为这些贴近生活,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而趣配音视频资源正好源于电影、动画片、童话故事、电视剧和歌曲的片段内容。例如:趣配音材料Today I will fly是根据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小猪小象系列图书拍摄剪辑而成。本材料语言简单,生动有趣、简单好玩,非常适合一般将来时“will”教学,可以让小朋友在笑声中学习语言与理解友情。

2)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为了迎合教学需要,教材编撰者编造的教材过分地保护学习者,地道与真实的语言缺失。然而,趣配音材料具有真实与地道的语言,所以难免有个别超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词汇和语法项目,但这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例如:趣配音材料“小卡由去幼儿园”,语言真实、地道、口语化,出现了“so do I, daycare, gonna”等超出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词汇,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童学习句型“I (don’t) want to …”。

3)学习目标与期望。在英语初学阶段,儿童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更想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为了这一学习目标与期望的实现,儿童必须了解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连读、节奏、停顿以及语调等语音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选择合乎语音规律的材料。例如:在趣配音材料“小仙女与王子”中,语音现象合乎规律,连读、爆破与重音明显,且复现率较高。

(2)如何指导家长协助儿童完成趣配音作业?不言而喻,趣配音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只要家L积极支持与配合,儿童才会顺利完成并提音作业。参研教师对此问题非常困惑,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验情况交流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通常情况下,家庭难以融入学校,家校缺乏全面且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实验前,我们建立“英语趣配音学习”QQ群作为家校交流的平台,吸引家庭参与趣配音活动中。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趣配音作品,家长与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儿童趣配音学习情况以及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求与变化。交流与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配音作品提交、趣配音账号、上课问题、课前学习材料准备与请假问题”等。

(3)在评价趣配音作业时,需要考虑哪些评价指标?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与参研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为了帮助儿童发现其趣配音作业的优点与不足,课题组编制了趣配音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基本指标、选评指标和评价等级三个方面(见下表)。其中,所有儿童的评价都要覆盖基本指标,而选评指标是教师根据儿童个人特点而选择。

基本指标 选评指标 评价等级

规定时间之内完成配音;不增减词;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语调自然、语言流畅;语音准确;元音饱满、发音清晰。 按意群停顿;连读自然;不完全爆破、失去爆破正确;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配音时,能根据内容,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A(A+\A\A-)

B(B+\B\B-)

C(C+\C\C-)

3.研修后阶段。

(1)教师反馈。教研结束时,参研教师交流了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收获。有教师认为,他们之前一直想将趣配音课程资源融入常规教学中,在尝试过程中无从下手。但今天了解到了趣配音教学操作的基本程序。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教教师在上课中,让儿童利用配音评价标准相互进行评价。有教师认为,趣配音最难的应该是选材问题,趣配音APP软件中含有无数的配音资源,但是要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并非易事,他们希望课题组和参研教师以后可以相互分享合适的趣配音材料,以此减轻选材压力。有教师认为,班级人数多,如果在课堂上直接配音可能会导致课堂失控,因此建议课后进行配音。

(2)培训者总结。本次教研是利用新媒体网络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尝试。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课外学习环境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形式也灵活多样。然而,国内儿童英语学习环境仍然局限于课堂,其学习材料主要是国家统编教材及录音,语言输入量极其有限,这无疑限制了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在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时,教师必须考虑课程标准、教师与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话题、素材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等要素。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会不断增强,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总结

在实施和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10多年中,很多教师利用英语新媒体课程资源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将新媒体课程资源应用于英语教学,无形中克服了英语教材的弊端。在实践中,教师体验到了新媒体课程资源的优势,课程资源意识逐步增强,从而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炳芳.关于学科教研范式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英语学科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3):7-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实用配音教程第2篇

一、电脑音乐运用于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音乐也随之进步,不仅有歌剧、舞剧、秧歌剧、电影音乐等,还有声乐、器乐和大型音乐体裁; 无论在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和创作技巧等方面,还是在音乐元素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配器也成为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多种多样的配器创作技巧应用,使音乐艺术更加美妙、更加悦耳动听,使聆听音乐的人仿佛进入仙境。走进音乐世界是一种美好享受,听听音乐能使人心情放松愉悦快乐。多年来,配器法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问世,诸多音乐软件的出现,给传统的配器法课程教学开辟了新途径,给音乐创作增加了更多的便利。绝大多数音乐教师均认为在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应用电脑音乐能很好的帮助教学,有较大的辅助性,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加快学生对配器法的理解,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创作技能,毕业后能运用学知识创作出更多的、更优秀的音乐作品造福于人类。

二、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电脑音乐应用存在的问题

1. 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们绝大多数都支持音乐课程教学改革,都赞同新的教学模式,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程教学教案,都能积极主动掌握计算机操作手法和多媒体运用软件操作方法,都能积极主动研究电脑音乐与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的不同之处。但仍有极少数音乐教师缺少对教学改革的深刻认识,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高校教授配器法课程时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习惯于板书,依旧习惯于用文字形式记录写作练习,依旧习惯于用钢琴声音进行试听,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2. 教学操作交替过多连续性较差

有些音乐教师即使是采用播放实际生活中的录音素材配合谱曲案例,但录音播放不方便随时停顿,不方便任意播放其中一段,只能顺应播放全过程,虽来回的倒腾却无法进行确切性的比较针对性的讲解,给讲学造成困难,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难达到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教师真正想上好此课程,花尽心思找到与课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教学曲谱、教学录像、教学录音,选用不同的辅助教学设施、教学工具,一会儿要翻书、一会儿放录音、一会儿又翻书、一会儿又放录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停的更换教学物品、不停的操作多媒体播放器,课程教学真的很辛苦。可学生只看见教师不停的更换、频繁的操作,混淆了学生的视线,注意力放在了多媒体上,没有真正的去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操作交替过多使教学连续性较差,课程教学不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还影响教学进度。

3. 阅卷改卷评价效果不理想

在高校配器法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学生虽已掌握配器理论基本知识,虽已学会写作方面的巧妙的技能,也认识一些乐器、知道他们的名称。但对一些来自西方的乐器,却难以掌握他们的名称、音色特点和演奏技法,缺少配器中谱例与音响概念结合的训练,综合学习、综合聆听、综合练习机会较少。自然书写作业时不知所措,最多就是按照教师讲述的一些配器理论知识进行音符排列。而教师在批改作业、进行阅卷、改卷时,难以揣摩学生的心思,无法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和批改,最多纠纠理论错误,一切只是在纸上画葫芦,阅卷改卷效率不高,教学评价效果不理想。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1. 更新思想提高教学改革认识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对教学改革的深刻认识,紧跟新时代、新社会发展的步伐,更新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全心全意支持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新课程、新标准、新教学教案,积极主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积极主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积极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运用软件操作方法,积极主动参与研究电脑音乐运用于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的最佳方案、最佳方法。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尽快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机动的运用,该板书时就板书,该用钢琴教学时就用钢琴,该用文字形式记录进行写作练习就用此方法,该用电脑音乐技术时就用电脑音乐技术,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抛弃陈旧的教学模式,使配器法课程教学达到较好实效。

2. 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连续性

音乐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应精心准备课程教学教材,合理的选择辅助教学工具,正确的运用教学软件。即使是选用播放实际生活中的录音素材配合谱曲案例进行教学,也可事先多花心思、多花时间进行素材筛选,挑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段落,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重新录制、剪辑,同时也可将事先选好的教学录像、教学曲谱进行整合,与课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教学录音等一并整理到电脑中,使教师不用过多频繁的进行翻书、播放操作,使教学操作具有连续性,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讲解具有确切性,教师讲解不辛苦、不费力,还能凝聚学生的的视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不困难,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加快教学进度。

3. 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阅卷改卷评价效果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模式,在教授配器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电脑音乐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面巧妙的技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西方乐器,帮助学生记住他们的名称,帮助学生记住音色的特点,帮助学生记住演奏的技法,还可按照配器中谱例与音响概念相结合进行综合学习、进行综合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下按照已学配器基本理论知识自己去练习,教学内容容易接受、容易听懂了,完成课堂作业已经不再是难题。教师也不用揣摩学生的心思,可以好好阅卷改卷,认真审阅学生书写的音符,认真批改乐器的配置,合理正确的评价学生的作品,提高教学课程学习阅卷改卷评价效果。

四、传统配器法与电脑音乐技术的不同之处

所谓配器法简意就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也就是编配乐器的方法。传统配器法方式之一就是将音乐乐曲声部进行组合,电脑也是如此,两者皆相同。但在实际运用配器时却不一样。传统配器法方式大多是书写,在纸上完成编配乐器,用音符表示,是没有声音的,也没有音响,基本上是依赖人的大脑去想、去编、去配。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创作者必须熟知每类乐器的特点才可想象出来,才能完成创作,仅知一两种乐器的特点就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而电脑音乐技术可以完全解决此项问题,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配器编织创作,电脑上编配时每个音符都会发出声响,学生因此会对此门学科产生兴趣,会积极主动的完成此课程的练习,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由于采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配器练习,学生能够直接听到声音、听到音响效果,在练习过程中就知晓乐器的选择是否合理,音区的选择是否合理,演奏方法是否正确,演奏起来是否难听。不合理部分、不正确部分、难听的曲子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完成修改、调整,最终创作出美妙动听的旋律。像这样直观的配器练习,学生高兴,教师满意。虽说电脑音乐技术有其代表整个乐队的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上,放在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使学生都有扎实的功底,学到真本事、真本领。

五、浅谈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电脑音乐的应用

如果将传统配器法和现代电脑音乐技术相互组合,配合使用,才能将传统技艺、创作技巧传承下去,让音乐艺术更绚丽、更感人。

1. 音色的应用

音色在此解释为纯音、变换、混合方式的组合。是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乐器的音色均不相同,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音色编辑软件的出现,使音色不仅呈现了多样性,而且不论是教学还是用于创作都非常方便快捷。

2. 音乐的平衡应用

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音乐的平衡总是从力度这个方向来讲,也就是靠力度来平衡曲谱或音乐表演中音响的强度。而电脑音乐技术主要靠人进行音量的慢慢调整,而达到平衡目的。

实用配音教程第3篇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学校教育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学校音乐、美术器材的配备,加大学校音美课程的课程实施和活动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优良、适应时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按照分期实施、均衡推进的原则,抓配置,重使用,促管理,努力使我校音乐、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达标情况  

农村小学的音、美资源配置不容乐观,基本教育器材匮乏,使用效率低是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音美用品都没有, 我校美术仪器设备20种,使用率为21.6%。音乐仪器设备17种,其使用率为43.2%。虽然学校也配备了一些教学器材,如电子琴、画板等,但设施依旧缺乏、落后,老化。这些情况造成有些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全面落实农村小学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任务。对照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表进行核查,对已有的器材登记上账,没有的记录下来,规划好配备进程和做好资金筹备计划。在开足开齐音美课程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音美教学器材配备,深入挖潜,锐意创新。以学校音美器材配备为示范和引领,带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提供保障,努力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人才。

三、整改措施

1、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这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我校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制定方案,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2、建立组织保障机构。

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决定成立由校长为组长,有教学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我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领导小组。本校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3、实行政府统一招标。

学校的器材配备,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要求,坚持“质量与价格并重”的原则,加强过程监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安排学校音美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管理,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关,绝不允许劣质器材设备流入学校。

4、加强对学校音乐美术器材和设施的维护管理。

学校克服“重配备轻管理”的思想,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不断加强学校器材和设施的维护管理。充分发挥音美器材设施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和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的作用和效益,推动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四、经费保障

实用配音教程第4篇

关键词:电脑音乐技术 配器法 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配器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即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因为在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学生大都是非作曲专业,在入学之前也基本没有接触过相关的配器知识,理论基础差,亦没有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想“学懂”配器理论与技巧,首先要掌握精准的记谱技术,又要对作曲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还要形成对配器音响的听觉概念,这对于没有任何作曲和配器基础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太难了。往往学到最后,教师教得失去了信心,学生学得失去了兴趣,导致配器课的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电脑音乐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广泛运用到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音乐,即以电子声学为基础、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学术性现代电子音乐。①而电脑音乐就是将音乐这一抽象艺术和电脑这种高科技工具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和创作方式。目前,它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纳,它产生的不同于传统音乐技术的效果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它的作用。电脑音乐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极具魅力的形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影响。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已普遍使用电脑音乐技术来辅助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配器课程中,使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教学更显示了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断地冲击并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配器法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首先,配器这门学科对音响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就很难达到。学生要学好配器,就必须听到相对应的音响效果,而在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中都没有完整的乐队编制,就算在乐队编制比较全的情况下,每堂配器课都要组织数量这么大的乐队进行现场演奏来满足学生的视听要求,也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学生学习配器课,听不到音响效果,就难以理解配器理论要求,学生学得糊涂,教师也教得费力。教师教授配器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依靠黑板、粉笔、书本、钢琴完成,配器法教学基本就成了单一而枯燥的“讲”,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音响效果,感受不到配器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学习了配器的理论和写作技巧,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在课后,很快就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忘记了,这样,配器课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配器课对谱例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能满足。在配器课中,教师需要通过对谱例的分析和讲解向学生传输配器的理论原则和要求,同时,也需要通过唱谱例与音响效果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明晰配器理论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书本上的谱例来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看谱例和老师的讲述来理解配器原则,不能直接、直观地通过教师的示范、对照说明,准确领会教师的意图。如果教师想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讲述谱例的内容,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将谱例画出来,这样一来,既浪费了课堂时间,谱例的清晰性也难以保证,同时也打破了课堂的连续性。

另外,在课后的复习及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配器课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首先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学科,这需要学生在理解配器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本来就处于懂与不懂的边界上,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学习,但是,只是通过课本和难以搜集到的音响资料,学生很难准确掌握这一复杂的知识,容易走弯路,也容易遗漏课堂所教内容。

二、电脑音乐技术在配器法教学中的运用

普通高校中,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基础。在进行配器法的课程设计时,不能按照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学生标准来要求,在普通高校中,配器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乐队写作的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配器法的基本原则,能将这些原则运用到简单的乐队编制配器中。基于以上目的,笔者在配器法的课堂设计中,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了Cakewalk、Cubase S×、Sonar等作曲软件和音色采样软件Gigastudio为平台,将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配器法课堂中,进行数字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每学期都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Cubase S×是一款集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频录音、音频混音于一体的音乐工作站软件系统②,这款软件为无数音乐工作者和录音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音乐享受。Gigastudio是一个声音采样处理软件,是播放乐谱时能发出各种乐器声音的软音源。

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配器法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运用Cubase S×软件将课堂所需的谱例制作出来,之所以在配器法教学中选择这款软件,就是因为它是一款专业的、功能强大的音乐工作站软件系统,方便在制作课堂软件时进行音乐制作、录音与编辑等。使用Cubase S×制作出谱例要在备课阶段完成,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Cubase S×具有较强的乐谱功能,能够满足教学中的乐谱演示功能。制作的乐谱只有能够进行实时播放时,才能达到它的数字化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在这时,就需要Gigastudio软件来提供乐谱播放所需要的乐器声音了。配器课中所需要的乐队主要是交响乐中的管弦乐队,因此需要在Gigastudio中选择一套优秀的管弦乐音色。笔者在教学中选择的是Vienna Ochestra中的Giga音乐,它包含了管弦乐中绝大部分乐器的各种音色,而且音乐品质较高,并且在软件中能够随时调节乐器的混响、合唱效果,也能调节乐器的声像位置,具有一定的现场感,适合在配器法的教学中使用。教师在制作谱例和选择播放软件时,必须要保证播放效果的真实性和优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给乐队配器的实际效果。

Cubase S×和Gigastudio两款软件的完美结合和运用,可以制作出一堂优质的配器法课件。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将谱例和音响紧密结合,教师教学时可以将配器的原则和方案通过制作的谱例展示给学生,同时通过音响的播放让学生体验配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习题训练

学生自己进行习题训练是学习配器法中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亲自进行配器练习,只是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往往会眼高手低,貌似会了、懂了,到自己做时,就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学生进行课堂上或者课后的习题训练,都可以通过前文提到的电脑软件来完成。

学生利用音乐软件进行习题训练时,可以在编配时听到音响效果,如果效果好,则可以将这一配器原则牢牢地记住并反复聆听,加深印象,如果自己编配的音响效果欠佳,还可以在音乐软件上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时进行调整。另外,利用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软件上进行配器练习可使非作曲专业的师范类学生绕开自身欠缺的记谱技术和乐器法知识,而将精力更多地放在配器法上,这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本学科的要点,不再受其他专业性较强、较复杂的学科的负累,从而将配器法学得更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电脑音乐技术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便捷性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领域展现了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配器法是音乐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配器法的教学中,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将电脑音乐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教育领域,也是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本文为2007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拓展应用研究》,立项号:2007144)

注释:

①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32.

②张火,卢小旭.电脑音乐制作――软音源使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2.

参考文献:

[1]张火,卢小旭.电脑音乐制作――软音源使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沙汉昆.旋律写作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实用配音教程第5篇

通过调查了解了我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到了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音乐教学取得的巨大进步,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调查虽然是区域性的,然而调查中所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则具有普遍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现将调查的部分结果作一浅显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初步设想,以期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和教研员研究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音乐教师配备情况

被调查的307所高中音乐教师配备总数为629人,平均约为每校两名,按人均周课时量16节计算,基本能够满足中等规模学校音乐课的正常开设。

从学历达标情况看,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38%,其中音乐专业毕业占99.04%,确保了高中音乐课的专业性。但从了解到的教师专业结构来看,目前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钢琴和舞蹈三个领域,而能够担当选修模块中的戏剧表演、创作或其他乐器专业教学的比较少,导致目前高中学校普遍存在不缺教师缺专业的现象。

如何改变目前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使教师能一专多能,胜任不同模块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也要考虑本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调配教师。另一方面是改革师范教育,音乐师范院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学好声乐、钢琴这两个基础专业的同时鼓励学生选学其他专业,以满足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多样化的需求。第三方面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提倡教师或学生走班上课,甚至可以让区域之间的音乐教师实行跨校兼课,或者聘请社会上的音乐专业人士到校兼课,以弥补本校师资的不足,落实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音乐课程开设情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音乐课上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须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54课时)。

各校音乐开设总课时数及模块选择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能按规定开足54课时的学校占被调查的307所高中的20.52%,有61.88%的学校开设总课时为36课时。各校选学的模块主要集中在“音乐鉴赏”和“歌唱”这两个模块,另外几个模块开设的相对比较少。这表明,目前高中音乐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课时不足,选学模块单一,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是为了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握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课程。在开齐开足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快推进选修模块的开发与开设。

浙江省于2012年9月开始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加快选修课程建设,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根据该方案,我省普通高中课程的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为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可以基于目前的现状,积极探索高中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高中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我省广大音乐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如: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和价值(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1第1期《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重组策略探究》);对音乐教学模块进行整合教学(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2第6期《以鉴赏为基础的多模块整合教学》);开展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模块小班化教学,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组,由两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不同的模块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我省许多高中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专业特点,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等模块进行了拓展与二度开发,形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标”化,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当地的音乐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这些地方课程一方面能够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三、音乐教材配备与使用情况

调查的教师中完全按教材上课的占10%左右,基本按教材上课的约占71.3%,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占18.6%。学生用书的配发率达到86%左右,还有少部分学校补充使用自编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造成教师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者在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方面比较随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音乐课时数少而教材内容比较多,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难以取舍;教师自身对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少;选修模块的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教师拿到这些教材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按教材要求实施教学有一定难度等,导致教学的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也对音乐教材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如下图:

调查表明:广大音乐教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认同度总体比较好,很满意率为7%,基本满意率达到57%,不满意仅占了5%。

不少音乐老师在调查中对教材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如:增加学生感兴趣和易于理解、学习的内容,不至于过于专业和深奥;教材应该编写得更精练,符合当前音乐课时的实际需求;要从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现有音乐基础出发,重视城乡和地区差异,不能一刀切;多选一些学生熟悉的经典的名家名作编入教材;增加中国传统的经典曲目欣赏,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一些贴近现实生活,顺应时代潮流的学习内容,多一些现代的元素,适当增添近代创作的优秀作品……

四、学生音乐学业评价情况

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对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调查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校是由音乐教师自行组织评价的,评价内容以“音乐鉴赏”和“歌唱”居多,评价方式多为书面测试与现场表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对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工作还不够重视,对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等都缺少明确的要求,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也缺乏指导和监管,导致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音乐学业的评价流于形式,随意评价、随意送分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建立系统科学的音乐学业评价机制,使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一个科学体系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也要成立学生学业评价领导小组或其他专门的组织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的指导和管理。高中音乐教师更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中音乐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现场表演、听音乐答题、问卷调查、论文、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课堂陈述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表演或书面测试。要重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艺术竞赛结果或参与学校艺术活动情况来代替音乐学业评价。

五、学校音乐室配备情况

从各校音乐室配备情况来看,具有一类配备标准音乐室的学校有207所,约占67.42%,基本能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音乐教室硬件配置要求也更高了,特别是对于选修模块所需的专用教室需求更迫切,但从数据显示来看,选修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舞蹈室、乐器排练室或琴房、数字音乐教室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为此,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满足基本的教学所需。有条件的学校还要为开设音乐学科选修模块提供专用教室,提供网络服务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六、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调查时,我们也就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据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音乐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工作压力相比于其他高考学科要轻,但老师普遍感到在学校的待遇和地位不如其他学科教师。一些老师在问卷中这样反映:因为要高考,学校、家长和学生一切以高考科目为主,像音乐学科这些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就普遍得不到重视,教好教坏一个样;还有的学校对艺术教育只看重比赛结果,不重视平时课堂教学;学校其他老师对音乐课以及艺术活动或比赛不理解、不支持的也比较多,一些学生也抱着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态度等等。因此在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发放、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音乐教师明显低于其他学科教师。

实用配音教程第6篇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电影英文配音;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一、电影英文配音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门强调学习者主动性的教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四个关键因素。[1] 该理论还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成为他们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情境。

将电影英文配音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很好地体现出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学生在做英文配音前需观看电影片段,了解故事情节,这便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良好情境;而在配音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角色分配和多人会话练习,这就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也从原来的说教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帮助学生完成英语知识的建构。

二、电影英文配音教学的优点

(一)练习语音语调

众所周知,英语语音语调的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极重要的环节。语音语调的掌握不仅决定了学生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也会影响学生的听力能力。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由于自身英语基础较差,语音语调一直是他们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在练习电影英文配音时,学生通过反复揣摩和模仿原片的语音,让自己的发音最大程度接近原音,这对他们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的语音语调有着极大帮助。加上英文电影由英美人士演绎或配音,电影语速较快,学生练习英文配音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能力。

(二)扩大词汇量

英文电影的另一大优点在于台词偏生活化,这就有利于学生积累口语表达词汇。另外,英文电影中还会出现大量平时教材中较少出现的英美俚语,学生在练习配音时就能接触到更地道的英语表达,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比如在电影《Silver Linings Playbook》(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该片片名就来自于英语中的一句俚语,即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也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台词之一。学生在练习配音的过程中便自觉积累了这句俚语的表达,加深了学习印象。

(三)实现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达到跨文化交际。而英文原声电影作为文化的极佳载体,是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良好媒介。如电影《朱莉与朱莉娅》介绍了英国的饮食文化,提到传统的英式早餐中必包含煎培根,煎鸡蛋和炸薯条三样食物;西餐的顺序是前菜(appetizer)、主菜(main course)和甜点(dessert)等。英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学生眼前生动地呈现开来,他们在练习配音时,也学习了解了相应的文化知识,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实践对象

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对象是北海艺术设计学院2014级环艺专业、动画专业和视觉传达专业八个班共计三百余名学生,整个实践历时四个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把八个班级均分为两个实验组进行对比,每组四个班级,其中在动画专业和视觉传达专业的四个班运用电影英文配音练习,将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课堂,而环艺专业的四个班则不加以应用电影英文配音进行教学。

(二)实践过程

1.教前准备

英文电影的质量决定了此次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因此在实践开始前,教师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实践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实践最初阶段,教师挑选了一些较为有趣且内容比较的浅显的英文电影,比如《功夫熊猫》、《机器人总动员》等动画片,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期,由于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英文电影的配音要求,且已经掌握了一定词汇,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挑选一些故事性强,俚语丰富的青春校园影片,比如《乖乖女是大明星》、《足球尤物》等,这些影片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到了实践末期,练习的重点便放在一些以历史为背景,文化底蕴丰富的影片上,比如以美国越战为背景的《阿甘正传》等,这类电影的难度较前期的影片要大一些,但却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绝佳的语言材料。

在实践开始之前,学生被分成四到六人小组,要求全班同学全部参与其中,角色可自由分配,这就让每个学生都有了锻炼自我的机会。

2.教学过程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先把配音的影片片段提前布置给学生,每次让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进行配音练习,要求他们尽量做到还原影片的语音语调和语气。在配音开始前,教师先进行影片的背景介绍,让其余未配音的学生有所了解;学生配音结束后,教师再针对影片片段中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点评配音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最后,再将原片片段复播两到三次,让学生体会自身与原片的差距所在。

(三)实践结果

通过历时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两个实验组的八个班级同学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

首先,参与了英语电影配音练习的四个班同学比未参与实验的班级同学在团队合作意识上有了明显提高。前者上课时与老师的互动更为默契融洽,班级的氛围也更为和谐。

其次,参与实验的四个班同学相比未参与实验的同学,听力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词汇量也明显增大,这表现在教师在讲授教材知识时,他们的反应比未参与实验的四个班同学要快。

总结

实践表明,将电影英文配音融入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手段,它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也将美育结合于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艺术高校的英语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秀荣.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

实用配音教程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音序软件 数字音频处理软件 音乐教学

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把计算机技术与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音乐基础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扩展了课堂音乐教学容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一、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基本乐理

传统的基本乐理课以单纯的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大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书写板书能够顺利完成,但在关于音乐律制的教学与实践中,对五度相生律、平均律、纯律等,只能从理论与数字上进行讲解,各种不同律制的实际音高差异有多少,不能从听觉上进行比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脑音序软件的音高微调功能,便可以进行各种不同律制音阶的音响效果比较。此外,还可以把合成器键盘或者电脑音序软件调成任何一种音高关系,如民族律制、半升半降音、四分之三音等,使学生从听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律制下音乐在音响色彩上的差异。另外,市场上一些识谱软件、乐理测试软件也是乐理课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2.视唱练耳

过去,视唱练耳课均以钢琴作为主要教学辅助工具,但由于钢琴的音律极易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等外在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音准的问题常常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另外,长期以钢琴作为单一的音色主体、伴奏主体,导致学生的专注力下降,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目前,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提前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自动播放。由于具备了音高、节奏精确;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可随机变化;可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反复播放等优点,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得以投入更多精力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常用的优秀教学软件有澳大利亚RISING公司研发的Auralia、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等。它们均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教学达到标准化与趣味性共存的目的。

二、计算机技术在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和声

由于学生音乐素养的良莠不齐,和声谱例在大部分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也瞬间即逝,因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和声就等同于做算术题,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抽象、繁琐的和声连接规则,学到最后,一些人丧失了和声学习的兴趣。为了处理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不符、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融合沟通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电子音乐和多媒体系统,一般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音乐制谱软件以及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电子教学软件。Encore具有非常直接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性,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多声部谱例与音响同步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复演示。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多声部和声的电子教学软件。它可以将教师在授课中做过的为单声部(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需要做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软件自动编配和声功能,选择几种不同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真正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及听觉差异。

图1 用Encore辅助和声教学

2.复调

在复调教学中,学生创作的多声部对位作品往往由于演奏困难而导致缺乏实际音响,现代教育中通常求助于计算机音序器分步录入功能。

3.配器法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交响乐及合唱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团音响及音乐色彩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由于学生没有条件试听自己的配器作品的实际乐队音响,配器教学实践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试听的旧的模式当中,所以配器法的教学与实践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引入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电子合成器辅助教学后,可以把整个配器写作过程一步步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听到自己配器的音响效果。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激发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与实践的效果。教学中一般可以运用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

此外,作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缺乏实际乐队演奏配合等诸多条件限制,通常可以选择一款拥有强大MIDI音序功能和出色数字音频功能的音乐工作站软件如德国Steinberg公司研发的Nuendo3进行辅助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作曲者将不仅仅停留在钢琴弹奏和乐谱上,而是将乐思在第一时间变成音响,存入音序器,并可随时进行改动或选听任何一个声部或整体效果。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曲者可以将创作、表演、指挥、录音等环节独自一人完成,减少了中间环节。

三、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中外音乐史

今天的“史论”教学已经基本摆脱过去的“一本书”“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授课教师至少掌握Microsoft Powerpoint工具制作教学幻灯片。有的教师还会进一步使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具有丰富文本、图片、媒体素材和动画设计的优秀音乐课件,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通过电脑微分音制作出的范例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在律制上的差异。在讲解中国和世界各国民族乐器时可以在展示乐器图片的同时,借助电脑音序器中的世界民族音色插件播放各种乐器的音响。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都融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这些技术在音乐基础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甚至是音乐表演的教学中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充分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它是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多元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推动力,影响到我国音乐专业人才专业素质的提高,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小旭.Cubase SX与Nuendo电脑音乐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唐霁虹.音乐课件制作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弛编.实用乐理与电脑制谱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张弛编.和声与电脑自动伴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吴建杰.百年音乐——多媒体创作经典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实用配音教程第8篇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心智技能;融合;运用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认识

1.钢琴即兴伴奏的原理

钢琴即兴伴奏在理论学习中通指伴奏者即兴为乐曲单旋律(单声部)编配和声及织体(“简单地说,织体就是把音乐中的多声部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形式”,它包括伴奏音型。)并弹奏成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活动音乐。因此,钢琴即兴伴奏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怎样弹奏和声的问题,它的背后还包涵着如何选配和声、以什么形式演奏等等。那么如何弹奏?这里我们就提出伴奏音型,而伴奏音型在具体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中所构成的相互关系,这就成为了即兴伴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

钢琴即兴伴奏有别于钢琴伴奏谱弹奏(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正谱伴奏)。正谱伴奏中,作曲家经过设计、修改并反复审听效果后再为伴奏者写好了伴奏谱,包括要弹奏的和声、音型、织体及速度、力度、乐句、表情等各种记号。担任伴奏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完善地、艺术地将乐谱文稿“正确朗读”出来。而钢琴即兴伴奏是没有文稿作“即兴演讲”。这就要求伴奏者必须根据其音乐的内容、风格、调式、调性、结构,以及实际表演、演奏的要求和模式,立刻创作出要求的钢琴伴奏曲,这个过程包括了其自由的创作模式。

二、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的融合特征

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的融合是一种以音乐进行开拓性的思维为基础,以完善音乐想像达到无限延伸的目的,使其能够顺利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的创作活动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智技能。

1.其具有创造性

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的音乐想象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想像,通常所说的音乐想象是一种音乐再造想象多多强调“在音乐活动中,根据音乐表现者对音乐的描述,有意在人脑中形成的相应音乐形象的过程。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中的音乐想象则以此为基础更加强调“在开创性的音乐活动中,人脑有目的地创造新的音乐形象的过程”,一般我们称为创造性的音乐想象。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只是靠器官听觉来帮助我们的学习,我们应该把创造性的音乐想象融入到其中,让内心的想象帮助感官听觉作出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的融合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2.其具有潜隐性

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的融合必竟只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过程,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在演奏(唱)中起什么作用?我们都知知甚少。主要原因有:首先这种表现形式是十分内在的,查不到,也听不到,很难被人掌握。其次,它与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各个因素都有联系且混在一起,难以被人把握。也正是这种潜隐性,在钢琴即兴伴奏中他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

通过教学过程笔者的观察发现,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才能。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有的学生非常用功、非常用心,但就是在即兴伴奏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担担只重视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在侧重点方面我们更应该在心智技能方面下功夫,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相信这一教学研究对于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在教学中的运用

1.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在和声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即有经验的乐者看到旋律谱后能够通过各种声音意象与具体的伴奏内容就能够完成所需的音乐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分析为伴奏者在看到谱后音乐意象是首先表达出来的。而对于即兴伴奏经验有所缺的演奏者在编配和弦时音乐意象表达很慢所选配的和弦也较单一甚至和声功能很模糊,主要原因就是在心智技能方面没有很好的加以利用。为此,笔者根据这种技能的特性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一些实验。

实验1: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在和声中的作用研究

实验的过程目的是对同一段音乐,运用不同的和声不同的和弦材料进行对比,以观察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在和声中的作用是否能够使演奏者在看到旋律谱后快速产生声音意象,在短时间内将一个乐句中的旋律迅速处理,使编配和弦的效果更快更好。

(1)实验要求

实验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第一句为例。见谱例1

实验的对象介为钢琴专业的学生,人数8人。为实验要求将学生分为两组,这些学生都接受过系统的旋律统配和弦的课程,根据平时的学习表现,这8名同学的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都差距不大。在实验中我们要求这8名同学在3分钟以内对这段音乐进行和声的配置。

(2)实验过程

每名同学都会发放相同的乐谱,在开始进行测试以前,不管学生在编配时是对的或者是错误的,用自己觉得最直观的音乐意象为乐曲编配好的音乐和声。

(3)结果与分析

从8名同学的完成情况来看,我们从中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答案,见谱例2

A组第1方案:

T--------T---------D7-----------------T

A组第2方案:

T--------T---------D7-------T---------DTIII大

B组第3方案:

T-------TSVT------SII------SIV------D7----------T

B组第4方案:

T-------SII7-TSVT----SII------SIV-------D7------T

从上面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3个答案,在第八小节编配I级和弦,这是从和声功能及进行的要求在乐句的结束部分使用的终止进行式,但第二个方案则采用了在第七小节使用I级,然后进行到DTIII大的进行,可以看到这不仅丰富了和弦的效果,而且相较第一个答案效果也好很多。在第3个方案中第三小节使用了TSVT级三和弦,第五小节使用了SII级三和弦,第六小节使用了STV级三和弦,第七小使用了D7和弦,从这个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又比前两个答案又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这段乐句丰富的和声的效果,其实在节奏方面也更加的明显。那么我们在看最后一个答案,它是在第3个方案的基础上将第三小节配置了SII7级七和弦,这就与歌曲的内容结合时更具有音感,也使七和弦在这段乐句中更具特色,感觉更贴切。

从这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B组的同学在编配新的音乐和声中音乐意象比A组的同学明显内心和声音感觉要突出许多,在实验中B组的同学充分利用了心智技能这一优势,能够迅速发现乐句中和声的信息特征。而A组的同学因为在编配新的音乐和声中音乐意象较慢,所以在编配中不能很快的丰富乐句的内容。所以从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推出在和声的编配过程中,充分利用心智技能这一优势能够使演奏者迅速看到乐谱后产生新的音乐意象,使乐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佳的效果。

2.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在织体编配中的运用

什么是织体?“织体”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简单的说如我们都穿的毛衣,它的结构可以是紧密的,厚实的,但也可以是稀松的,有间隙的,也可以是由许许多多的花纹组成。在音乐中它是根据音乐的类型而由多声部根据内容有需要有机地的组织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钢琴即兴伴奏与心智技能融合在织体编配中实践应用,就看能否处理好与伴奏音型之间的关系。

根据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要把单旋律变成多声部,除了为旋律配置和声的问题外还有如何编配伴奏织体的问题。在我们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也是把编配伴奏音型作为七种作曲技术来教学的,在这个过程中是把能否准确地根据旋律要求选配伴奏音型,能否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歌曲的风格特点来选配音型,能否在选配音型的过程中正确宏观地把握好整体感、层次感等作为具体的技法来学习的,这些能力直接影响了钢琴即兴伴奏的伴奏效果。

然而,与编配和声教学模式一样,在我们能够熟练掌握钢琴各种音乐技法的同时如果对学生心智技能这方面的能力没有重视的话,就不能将两者有机的融合,更谈不上在进行织体的编配了。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经验的即兴伴奏者在织体编配的同时能够很快在看到谱后迅速的奏出音乐效果很好的弦律,这是因为在心智技能方面,有经验的即兴伴奏者能够迅速产生新的音乐意象,他们在编配时不是以单个小节来配置而是以乐段为单位将可选配的织体迅速的进行处理并迅速选定出效果最佳的一种织体,所以在编配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奏出富有感染力,且表现力浓厚的音乐。而相较初学者而言刚掌握音乐的各种技法势必在心智技能这方面涉足很浅,在织体编配中想到什么就配什么,且织体编配的速度也很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智技能在学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编配织体的技能是根据音乐形象特征为基础迅速产生新的音乐意象,在编配过程中应将一个乐段中的旋律可选配的织体迅速处理并选择最佳的一种织体来配置。按这种方法进行编配无疑比根据单个小节为单位来选择单一的织体效果更好,感染力更强。

综上所述,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钢琴即兴中具有良好的心理智能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者对于我们音乐教师而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演奏技巧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有力依据,并使钢琴即兴伴奏更具实质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天瑞.音乐内心听觉在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及训练问题

[M].交响.2000,(2).

[3]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M].钢琴艺术,2000,(6).

[4]任筱敏.论音乐心智技能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M].交响

1998,(1).

[5]黄瑾.音乐儿童的心智发展[M].家庭教育,2003,(2).

实用配音教程第9篇

动画音乐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动画专业中增设音乐欣赏与制作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动画音乐专业师资和动画音乐制作人员极其缺乏,所以增设此类课程也迫在眉睫。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声音和画面紧密相连,乐器演奏的节奏与动画画面中的节奏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和画面的同步契合更能增强动画画面的节奏感,增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画音乐课程的设置可以改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完善视听艺术手段的结合,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升音乐素养,培养完美的审美感知能力,为制作动画音乐提供技术支持,为动画配乐,配音,声音编辑、音效等声音的制作创造前提条件。总之,动画音乐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课程的设置非常必要。

二、动画音乐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方案

动画音乐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欣赏类和制作类。欣赏类建议课程:《电影音乐配乐》、《动画音乐鉴赏》、《电影音乐史》、《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流行音乐概论》等;制作类建议课程:《音乐编辑》、《配乐》、《midi制作》、《录音》、《声音后期制作》、《混音》、《音乐基础与视唱练耳》等相关课程。由于动画专业的学生缺乏音乐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以鉴赏类为主,主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高年级可开设相关制作、编辑类的音乐课程。这样,动画专业的学生首先可以培养他们从声音的角度全面的制作视听的艺术品。培养他们有能力认识和了解什么样的画面应该配合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理想的声音效果,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全面的欣赏动画作品,建立声画结合的配乐思维。通过鉴赏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了解他们的类型、风格、速度、情绪,可以适时的编辑、改编甚至重新配器使原本的素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加以利用(取得版权许可后)。通过制作类课程的开设,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声音的编辑方法,音效的制作方法,音乐和声音的录制方法,音乐制作的基础及后期合成等相关知识,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动画的完整性。

2.动画音乐教材的选择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动画专业的教材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动画音乐的教材要注重其基础性、通俗性,涉及范围广,而且适当的要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和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以下列举了几个覆盖面较广,内容较基础和论述较通俗的教材,这些教材涵盖动画音乐基础、鉴赏、制作,较全面的对动画音乐进行了系统的编写。(1)全国高校动漫游戏专业骨干课程权威教材《影视动画音乐概论》海洋出版社出版张建翔、孙林、肖珣编著(2)《影视动画音乐-基础欣赏与制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赵竞、尹章伟编著(3)《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陈斌、程晋编著(4)《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曾田力雷伟编著(5)《电影配乐完全指南———影视配乐的艺术与商业》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戴维斯(美)著,刘捷译

3.教学软、硬件的配置动画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