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7:48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1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需失衡;景德镇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

从“三农”角度,把农村金融需求分为农村发展金融需求、农业生产金融需求和农民生活金融需求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中,农村发展金融需求侧重于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和社会文明的提高,是一种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农村生产金融需求主要针对农户经营以及小规模农业生产组织在农业生产上的货币需求;农民生活金融需求则属于农民家庭生活对货币的需求。

以景德镇周边农村为例,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农副产品流通、改善农村面貌、发展农村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2006年对景德镇周边农村进行调查显示,资金需求总量达16.8亿元,其中农民自筹3.9亿元,财政投入5.1亿元,集体投入0.2亿元,金融投人5.8亿元,其他投入2亿元。“十一五”期间农村文教卫生资金需求量1.1亿元,每年约需2200万元,社会保障方面资金需求量为2.4亿元,每年约需4800万元。

二、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构成

我国经过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保险、民间金融组织多层次、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以景德镇周边农村为例,农村消费信贷主体仅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两家机构,且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的形式对助学、建房和购买小型农机具等给予支持。农户普遍存在贷款抵押物不足、有效担保难而造成无法满足农村弱势消费群体的贷款需求。2009年,景德镇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三农”贷款65亿元,其中农民住房贷款38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0.585%;林权抵押贷款21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0.323%。

三、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一)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市场,导致功能缺位

1997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地撤离农村,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限,只保留其吸储功能,由此导致融资功能逐步弱化。2003年以后,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国内外上市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已经转变为国有控股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营效益的考虑,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农村金融市场。景德镇共有农行网点32个,其中市区内16个,鱼山镇1个,浮梁县城1个,浮梁鹅湖镇、湘湖镇、洪源镇各1个,乐平市区5个,乐平镇桥镇、众埠镇、涌山镇、接渡镇、双田镇、浯口镇各1个。

(二)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长期以来,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资金逐级上存,严重造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如今,虽然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改变了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历史,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地市级机构尚在成立之中,还谈不上向农村提供信贷支持。景德镇共有邮政网点26个,其中市区11个,浮梁矿、蛟潭镇、经公桥镇等镇各1个。

(三)农村商业银行一家独大,职能错位

在商业化改革导向的影响下,农商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贷款结构也出现了日趋严重的“非农化”和“城市化”倾向,使资金大量流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而真正需要农信社贷款的农户却难以得到贷款。以江西省农商银行为例,开办的“一般贷款业务”中“短期贷款”业务有10项,其中只有2项是针对“三农”开办的,分别是“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和“农村工商业贷款”;“中长期贷款”业务有7项,没有一项是针对“三农”开办的。“个人贷款业务”有6项,只有1项“农户小额贷款”是面向农民的。

同时,农商银行受到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存在产权制度不明晰、不良资产比例高、历史包袱重、资金实力弱、亏损严重等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削弱了其有效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截至到2010年8月,景德镇农商银行共有75个营业网点,农业贷款余额为27.21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总额的44.87%。

(四)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狭窄,政策性金融功能萎缩

农业发展银行目前主要承办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其业务领域本身就被限定在了一个过窄的范围内,专司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等业务。因此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成为了专门的粮食“收购银行”;加上后来粮棉油市场的逐步放开,其政策性金融功能渐渐萎缩,支持“三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农业保险的保障功能甚微

高额的保费抑制了农业保险的推广,加上农村普遍缺乏保险意识,最后单纯依靠商业运作农业保险很难推广。

(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过小,作用尚未显现

2006年12月20日确立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新政,拉开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帷幕。但从现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看,发起人主要是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弥补了小商业银行低成本扩张的需要,但发起人实力过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同时在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布局看,大部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嫌贫爱富现象依然严重。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用显现尚需一段时间的观察。

四、解决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对策

(一)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决定了农村金融体系组成的多样化

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单一的金融市场,而是由多个局部金融市场组成。任何一家金融机构、任何一项金融工具均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组织多样性和工具多样化因其各自不同的功能而成为必需。

(二)适度竞争是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重要前提

竞争能够带来效率,扩大金融服务供给,促进金融机构按照服务产品接近或者等于成本定价。与此相应,应该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农村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就景德镇周边农村地区来看,各类金融机构往往只拥有相同的、最基本的贷款金融工具,缺乏金融创新。其涵盖面也不足。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甚至包括非正式金融),能促进竞争,增进福利。

(三)农村政策性金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尤其是对于景德镇周边农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实行积极的支持和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银行的扶持和指导功能。对农村信用社给予财政补偿和金融政策扶持,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接受抵债资产收回不良贷款征收的相关税费。

(四)加快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首先,完善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配合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展信贷业务,多渠道筹集农村信用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保险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办农业贷款保险,分散农业贷款风险。并逐步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其次,政府部门出资组建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对高科技农业项目的投资,并引导社会资金融入。再次,保险公司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保险产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率,提高农业抗灾和补偿能力。

(五)利率市场化是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的催化剂

推行农村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只有利率自由化,银行才有可能根据每一笔贷款的预期风险进行定价,或者根据整个贷款资产组合的综合风险进行定价。推行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或组织之间就能充分展开竞争。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产品的供求关系,只有让利率真实反映金融产品价格时,产品供给才能真实释放,对于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起到正面作用。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2篇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三)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四)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二)调整方式:改“发起成立”为“组建成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村镇银行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支持的是弱势区域、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应当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在部分难以找到主发起人的欠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定县市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改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地方财政出资组建成立。

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不在于谁发起。因此,不能因为找不到主发起人而影响村镇银行试点进程,进而影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三)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3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村商业银行 经济 发展问题

城镇化建设是21实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农村合作社的关键和基础所在,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是农村的商业银行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紧紧的把握住这个机会,及时的对自身的战略和规划进行调整,以此让城镇化建设得到有效的推动,并且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结构,以此让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影响要素分析

(一)外部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方面的因素,国家在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以及发展规模需要和国家经济始终保持一致,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抓住此项机遇和发展的背景,在国家经济发展受挫的情况下,对投资进行降低,减少出口的存在,这样就会让银行的信贷产生多方面的不利性影响,对不良资产增多的现象产生影响,致使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破产的情况。农村的商业银行发展和地方经济之间有非常密切性的联系,并且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也决定了在商业银行方面需要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

其次,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农村的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的政府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整个银监会下发的发展政策和要求。当前农村发展银行在银监会当中被认可,每一个地区的政府也极大的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能够给当地的一些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二)内部影响因素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在资本实力方面比较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规模上还非常小,并且资本的运作也比较低,不能在多种大中型企业融资当中,满足要求所在,因此在市场上的依赖性也不是非常高,这样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投资的机构就非常少。

其次,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的防范能力上非常弱。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资本的控制上还体现出了诸多的漏洞和不完善性,会导致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不完全性,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内部的风险,让银行的利益出现受损的情况。银行需要对内部的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让银行的财务安全更有保障性。从相关的研究当中已经被指出,尽管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盈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就会比其他银行低。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性非常激烈,如果农村商业银行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水平就会降低对银行发展的影响[1]。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对策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农村商业银行在职责确认、运行监督方面都不是非常完善,因此在新型的农村建设背景下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起合理的职责明晰的制度,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强化每一个部门的监督体制,对董事会以及经理人两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强化制度建设。以此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例如,对现有的金融合作模式进行改善,建立起归属明确的、产权清晰的并且保护严格性的流畅的现代化产权制度,在这个基础之上还需要强化董事会以及O事会方面的建设,对于内部股东和董事以及经理层的关系做完善化的处理,提升法人治理结构,让农村商业银行和新型城镇的建设竞争力得到提升[2]。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点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在农村合作社的原型上成立起来的,基础设备和网点的建设还十分弱小。那么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认,需要强化原有的用房以及柜台还有金库消防系统的建设等等。其次,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还需要强化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使用,建立起现代化的支付系统,让电子银行以及手机银行都能顺势出现,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最后,对原有的网点进行升级保护,拓展出更多新的网点,优化对网点的布局和建设,使用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和自主银行并重的方式。

(三)员工队伍的有效建设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员队伍建设上还需要提升每一个部分人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方式。农村商业银行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强化对员工内部人员的培训和养成,对于员工的知识结构做调整,与时俱进,提升员工的现代化服务意识,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引进人才,让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城镇化建设过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3]。

(四)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中,会有汇票、支票等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还有存款以及放款的各项金融服务。按照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需要不断的对金融产品服务进行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是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化道路、智能化道路以及集约低碳发展的道路,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对此进行探究和分析,提升金融产品的服务。金融风险的降低和防控也是最为主要的工作之一,例如有一些政府隐性债务还有新型企业的信贷和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在总体上制定出可控方案,了解自身的资源,将产品降低到最小[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提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对此进行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宇虹.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4,11(1):114-114.

[2]吕品,原毅军,韩俊等.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及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14(4):56-61.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4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40-02

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县域支农支企支民的主力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朔州辖区共设立村镇银行2家,分别为:朔城区蒙银村镇银行和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2014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计21.91亿元,贷款余额9.77亿元,占总资产的44.6%,个人贷款6.1亿元,单位贷款3.67亿元。存款余额17.59亿元,个人存款6.86亿元,单位存款10.73万元,存贷比为55.54%。村镇银行已设立网点4个,共为县域近100家中小企业和企业主个人累计投放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升级改造达50家,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8亿元。先后对全县个体工商户与农户450多户,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营业格局逐步扩展。从调查来看,朔州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负责人都是从金融监管部门或其他金融机构聘请的资深人员,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经验且熟悉县域经济环境特点,同时采用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服务领域逐步向下扩展,服务领域向乡镇延伸。从2013年起,朔州村镇银行在乡镇开设了2家支行,“行+支行”经营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随着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朔州村镇银行深入调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几年,蒙银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工商通”信贷产品,通过工商企业联保的形式发放贷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银村镇银行共为山西华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义成绿化种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609万元。太行村镇银行结合山阴县白色乳业和养殖园区的特点,开发了“园区贷”信贷产品,推出“龙头企业+园区+农户”三位一体、“龙头企业+园区”两位一体的批量担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业养殖的发展。

3.贷审流程优势明显。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村镇银行在贷款审批流程及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从审批时间来看,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单笔贷款申请,从前期调查到放款基本不超过1周时间。同时,对贷款到期的客户,经风险部门评定为经营情况良好,其贷款可直接续贷,无需归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三、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一是村镇银行呈现“支大拒小”现象。村镇银行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条件便决定了其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同时作为商业银行,其逐利的本性也与生俱来。调查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发展不能有效统一。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型企业资源有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村镇银行只好倾向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优质客户。目前村镇银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很难做到贯彻执行,具体表现为贷款额度高、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二是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与风险难控制相矛盾。村镇银行既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又要开展涉农支小政策相关业务。但在当前县域经济环境下,涉农支小信贷业务风险较高,村镇银行如何在保证自身盈利发展的同时,又要能有效开展相关政策业务的运作成为了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

2.资金来源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开业时间较短,客户资源有限,这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现实。在县域中民众对其缺乏信任,加之其知名度不高,开展的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金融服务功能比较滞后,企业及民众基本不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吸储能力有限,吸收各种存款的难度相当大,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为6.9亿元,仅占全县域储蓄存款余额的6.5%;解决存款规模限制成为了村镇银行发展首要难题。

3.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按人民银行规定: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征信管理系统。但是庞大的网络设备的研发费用及大量维护成本的投入,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村镇银行,实在难以独立承担。具体来说,当前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网络问题:一是支付结算系统方面。村镇银行由于无法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业务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也只能通过发起行间接结算,在当前网络发达的背景下,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非常劣势,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二是征信系统方面。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直接接入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只能通过当地的人民银行进行核查,这样就降低了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反洗钱系统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还较小、结算及账户管理等方面水平较低,缺乏在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网络监测能力,仍需加大改进力度。

4.经营风险阻碍和制约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灵活快速的信贷机制促进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受资金、网络方面等客观因素制约,村镇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业务经营单一,经营稳定性差。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产生,中间业务单一。二是村镇银行客户结构单一,信贷风险较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均在县域辖区,贷款对象行业特征明显,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造成行业风险不能有效转移,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持续经营的稳定性。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余额6.1亿元,占总贷款的62.4%,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主体;企业贷款余额3.67亿元,其投向主要集中为批发零售业,占比为52.32%。同时,朔州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0.12亿元,不良率为1.23%,不良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

四、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市场定位机制,规范服务方向。首先,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定位机制。通过完善支农支小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三农”和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投向进行明确规定,定位村镇银行把握服务县域经济,按照支农支小这个服务方向,促进服务“三农”与商业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关系,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其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贷款的审批、流程操作、利率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本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三,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技术与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县域地区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在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金压力。一是对村镇银行实行优惠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参照县域法人考核办法及当地信贷投放情况,给予村镇银行特别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多种扶持政策,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信贷资金投放能力。二是放宽村镇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格,扩展其资金补充渠道。三是推动村镇银行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四是鼓励村镇银行探索可行的金融相关债券,建议村镇银行会同发起银行或发起人发行区域性债券,如集合债券或次级债券,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扩充村镇银行资本金。

3.加强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一是多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村镇银行服务方式。以村镇银行总行为依托,探索在农村建立自助服务站、社区服务网点和金融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渠道,有效解决村镇银行网点不足带来的弊端,尽最大能力为农村区域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村镇银行与发起银行或同业之间相互合作,弥补村镇银行因网络技术落后产生的劣势,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行内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加强村镇银行网络渠道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争取尽早具备和达到加入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的条件,早日享受接入网络先进系统的便捷服务。

4.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村镇银行服务县域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设定涉农支小贷款考核办法,作为确定奖惩的依据。对于完成目标较好的村镇银行,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给予税收等优惠,人民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优惠,以此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二是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对村镇银行支持。如在计提坏账准备,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优惠措施,增加村镇银行资本积累;对面向农户的贷款政府给予村镇银行财政贴息支持,从而使农户自身不能承担过高利率以及村镇银行贷款分散、单笔贷款成本较高的问题能进一步缓解。三是放宽新设立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对其运用资本金发放贷款实行定量控制,同时不列入存贷款比例进行监管控制,支持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多发放支农贷款。四是人民银行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完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反洗钱监测、征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加大技术和业务支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忠民.村镇银行发展与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7)

[2] 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

[3]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

[4]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5] 李蓉,许可.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2)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5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村镇银行;风险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课题编号:SZ133030),项目组成员:唐敏、马丽斌、马纪英、程漠大、马英杰、刘婷婷、朱叶、薛力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析村镇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风险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1日

截至2013年末,我国组建的村镇银行共有1,071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083个县(市)。村镇银行的设立完善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信贷资金供给不足问题,促进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使得银行与客户可以自主协商定价,这对于设立时间本来就较短、实力不足、人才缺乏的村镇银行来说,将是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一、利率市场化给村镇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有利于放贷能力的加强,实现利润最大化。贷款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难题,贷款利率的放开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贷款利率的放开,提高了村镇银行与客户的议价能力,使村镇银行可以根据经营需要来灵活地确定利率水平。随着金融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相关通知和意见的陆续出台,优质的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也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而村镇银行天然的信贷客户群体就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利率的放开,村镇银行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来稳定和发展其优质客户,通过优化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从而为自身带来最大化效益。

(二)有利于规模扩张和产品创新。贷款利率放开后,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笔数和总额度肯定会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村镇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将促使村镇银行根据客户情况实行差别化利率,优化其资金配置与客户结构。贷款利率的放开,也要求村镇银行不断创新自身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金融需求,从而促使村镇银行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

(三)有利于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完善。贷款利率放开后,要求村镇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灵活调整利率水平,有助于村镇银行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建立相应的资金约束机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利于村镇银行不断完善自身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以为当地农户、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并提高其自主定价的权利。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利差收入空间变窄。据估计,2014年我国GDP增长为7.5%,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度控制在9.5万亿左右,投资、消费增速较往年将有所减缓,在信贷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的放开,将加剧银行间的竞争,导致贷款市场利率降低,加上村镇银行为吸收存款,实行的都是一年内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吸储成本的提高,必然导致村镇银行存贷利差收入空间变窄。

(二)资金定价难度增加。贷款利率的放开,需要村镇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目标利润率、客户需求产品情况等自主定价,同时还需要考虑获取资金成本、信贷风险等因素,这对资金定价能力本来就不高的村镇银行来说,资金定价难度无疑加大。

(三)利率风险加大。目前,村镇银行利率定价存在随意性,贷款利率放开后,村镇银行通过利率市场化实现当期利润最大化成为现实,在利益驱动下,村镇银行利率定价普遍较高,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村镇银行的收益,但利率是一把双刃剑,长期可能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贷款利率放开后,利率波动将随市场资金供求而不断发生变动,利率波动频繁,波动幅度也将加大,这对于本来就缺乏风险管理经验的村镇银行来说,将是巨大的挑战,将加大其风险控制的成本。

(四)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难度升级。贷款利率放开后,资金放款人与贷款人的市场博弈不可避免,在一定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村镇银行将资金贷给信用等级比较低的客户以获取高额利润,这对定价管理机制本不健全的村镇银行来说,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难度升级。

(五)道德风险。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人员与当地农户、小微企业主大都比较熟识,在道德约束弱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信贷管理人员利用手上的权利,任意上浮或下浮贷款利率,使之变为“人情利率”。而“人情利率”肯定不是按市场实际资金供求状况确立的,也没有考虑风险因素,这将与实际资金价格存在差距,从而面临道德风险。

三、村镇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策略

(一)转变思路,走特色发展之路。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一些大中型银行出于业绩等方面的需要,也可能会开拓农村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村镇银行就需要转变经营思路,摒弃单纯追求规模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方式,加快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做精做细相关业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信任度。

从发展趋势看,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企业群体,村镇银行基于地源优势,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为当地农户、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人员对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的相关情况非常熟悉,天然的信息优势可以帮助其有效识别农户、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并通过风险定价予以弥补,而且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仅限于某个区域,因此其信息传递和市场反应速度非常快,决策链条短,正好契合了农户、小微企业需求简单、效率要求高的要求,所以村镇银行可以依托自身的地源优势、体制优势,做精做细业务,努力打造“三农”服务品牌和小微企业品牌,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走出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建立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实行差别利率。首先,建立动态的利率风险监测体系,结合村镇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结构、期限情况,联系社会平均利润率变化,对贷款利率进行动态调整;其次,完善相关制度办法,明确贷款定价依据和方法,确立定价流程、程序和分级授权事项。然后,加快农户和小微企业关系管理系统建设,以为利率定价提供数据保障;最后,村镇银行可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违约率、筹资成本等对客户进行综合考量,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重点产品实行优惠利率,从而培育优质客户。

(三)建立利率风险防控机制,加快金融创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村镇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逐渐加大,所以村镇银行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控,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测量模型,以便对利率风险的危险程度、发生频率、影响范围进行衡量,较准确掌握潜在的利率风险,进而协同定价部门一起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或者把风险影响降到最低。另外,村镇银行要积极进行利率风险规避型金融产品的创新,通过大力发展非利差收入业务调整利润结构,以多元化经营分散和转移因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四)加强战略合作,保持业务创新能力。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村镇银行在严控运营成本的前提下,为弥补自身研发实力的不足,可以考虑与高等院校或金融咨询类企业合作,紧密跟踪研究金融业现状与规律,通过签署保密协定的方式独家买断其研究成果或创新产品模型。为使业务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有理论依据,对银监会的相关规定村镇银行要严格执行,要不断跟踪研究巴塞尔协议和农村经济,从而保障村镇银行的落脚点始终为“三农”服务,并使村镇银行发展具有规模化、长久性和创新性。

(五)加大人力资源培训,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率市场化冲击下,村镇银行最有力的应对举措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的要求,村镇银行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培训体系,为员工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EDP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效易行的人才招聘机制,设置岗位职责说明书,进行岗位与个人能力匹配考核,明晰晋升路径,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以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引入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邹锦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浅析.现代经济信息,2012.7.

[2]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利率市场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吉林农村金融,2012.2.

[3]李卓.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探析.青海金融,2011.6.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6篇

【关键词】 内蒙古 村镇银行 发展 农业经济

引言

当前,内蒙古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内蒙古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101家村镇银行,如剔除部分村镇银行开立的支行数量,则数量为731家。目前,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2年6月底,内蒙古已开业52家村镇银行,这52家村镇银行在增强内蒙古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内蒙古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蒙银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内蒙古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内蒙古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制约蒙银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1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低

目前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支持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1.2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1.3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

1.4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此外,《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2. 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2.1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2.2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2.3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2.4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恺萌.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运行初期的障碍与启示.人民网,2008-12-16.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7篇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机构 “三农”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标志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城镇不断的发展扩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不断转移,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三农”问题的侧重点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城镇化背景下,面对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对于金融的需求更大,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1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服务对于“三农”的作用

1.1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转变为土地集约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驱使下,农业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服务方式,提高对于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1.2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城镇化的发展正推动者农村的各项建设。仅2015年中央财政就投入资金2万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水平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众多的建设发展需要,60%以上的农村发展项目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无法启动实施,加强金融服务迫在眉睫。

1.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新的农业技术、农业项目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持续性投入不足,必须依靠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是解决农民资金困境。

2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获得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渠道不畅通。与各种企业、大型项目相比,农业生产项目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渠道依然不畅通。办理程序复杂、时间长、所需条件严格,很多农民不愿意到银行贷款。(2)金融服务方式落后。在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下,银行现有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信用评估制度不完善。由于针对农民的信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银行无法通过信用档案对进行快速的评估,导致涉农金融服务手续冗杂。

3城镇化背景下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策略

3.1加强对涉农服务产品研发全面深化金融服务

城镇化背景下,全面深化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是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方面。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贷产品的研发,根据农村对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找准信贷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切合点,研发针对农村贷款精品业务,并以此为引擎,不断延伸营销链条,强化农村信贷市场,培埴潜在优质客户。

3.2借助国家倾斜政策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十以来,中央对此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随着鼓励农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出台,农村对于金融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要主动抓住这些政策机遇,多渠道抢占农村市场份额。(1)要根据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政策,减少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体制障碍。(2)根据国家涉农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投入。要明确市场重点,优中选优,重点投放产业政策导向明确、发展前景好、贷款收益高的农业项目,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3)要借助政策支持降低农业产业的融资成本。在农业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国家各种财政补贴、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免农业产业融资费用,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将国家的政策优势,转化为银行的发展优势。

3.3完善内控制度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是确保银行健康运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1)进一步优化内控环境。加强外部和内部的稽核、监督组织,完善银行稽核负责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2)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建立农村、农民、涉农企业信用档案,严格按信贷新规则要求进行评级授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贷后管理。(3)进一步完善基层经营权监督机制。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对于金融需求增加,但资金投入领域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混乱。这就要在不断扩大银行授权的同时,也要坚持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执行法人授权制度,根据各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状况,采用差别授权、转授权等制度,将经营行为放置在制度监管之内。

3.4通过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是降低涉农金融服务成本的重要措施。(1)要简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通过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普遍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中心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为专业、便捷化的金融服务。(2)抓重点客户的维护。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要科学评估,建立潜力户档案,建立农业金融服务项目库,抢占优良客户市场。(3)推动主动服务。要通过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服务模式,助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搭建农业、电子商务、银行之间联系的桥梁,以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三农”能力。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8篇

日前,银监会颁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显示,只要发起人或出资人有一家银行业机构,且持股比例不低于20%,村镇银行就可以建立。“这意味着村镇银行市场向单个个人和非金融机构有条件开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主任高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解释说。

实际上,面对这个新的投资领域,一些实业资本早已是垂涎三尺。温州宏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雷透露,他们已经和襄樊市政府达成了到当地参股村镇银行的意向。吉林银行副行长程松彬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吉林银行目前已经成立了两家村镇银行,其中参股的实业资本有五、六家。”

对此,高伟向《中国联合商报》分析:“投资金融领域可以获得很稳定的收益和分红,更重要的是,参与乡镇银行股份而获得的金融牌照将是很稀缺的资源。这对那些本来就很难融资的实业资本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参股村镇银行

“企业挤破了头想参股村镇银行,虽然考察询问的占了一大部分,但我们还是做成了好几桩生意。”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下设的一家村镇银行服务咨询机构如是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接下来我们还将准备一份‘村镇银行投资运营指南’,向企业解读政策以及申请投资村镇银行的流程和运营方法。”

对此,正在四处奔波的温州宏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雷颇有同感地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实业资本想参与村镇银行股份得首先找到发起行,而这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毕竟村镇银行并非缺了企业就不行。银监会相关的规定也决定了这一投资市场离不开银行。”

对邱雷提出的问题,江苏银行副行长顾心铭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回答说:“江苏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建立还是很支持的,目前也正在研究相关的决策问题。毕竟村镇银行对广大的农村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项投资,对农业大省来也显得尤为重要。”

“吉林银行很看好村镇银行的投资建立,目前总行也正在进一步制定村镇银行的建立办法,并由专门的部门操作。根据目前已经建立的两家村镇银行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投资参股的企业也乐观其成。”程松彬表示。

与仍把核心战略定位在城市和企业理财产品的大银行相比,各专业投资机构已经开始着手村镇银行投资可行性的分析,并积极的寻找可投资项目。

“投资村镇银行是一个很好机会,尤其是当村镇银行准入门槛还没提高,银监会还没决定停止扩张之前。企业在投资村镇银行的行动则应全国渗透,把点布好,参股后做资本运作,走上市的道路。”招商和腾创投合伙人刘宏彬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说。

对此说法,深圳创新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李夏很认同:“很看好村镇银行的投资,深圳创新投资已经在关注这个领域的项目,具体的投资动作相信也不会太远。”

看好“软实力”

“虽然现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降低了50%,但获取一个金融牌照,参股村镇银行并赢利,获取投资回报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我非常看好村镇银行的投资价值。更重要的是,相比较于一年才放开1~2家贷款公司业务,对于实业公司来讲,参股村镇银行可以间接吸收存贷款业务是个太大的诱惑。”高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说。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投资村镇银行的行动才刚刚开始。目前,在全国仅有的60家村镇银行投资中,开业的只有20家,涉及的企业也只有二、三百家。这相对于广阔的中国农村市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单个自然人和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不得超过10%,我们也希望银行最好占股不要超过20%~30%,剩下的我们希望自己运作。”邱雷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是说。

说到底,各路资本投资村镇银行不仅因为投资村镇银行前景广阔且有政策支持,更多地是看中了参股银行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尤其是实业资本,之所以挤破脑袋也要参股村镇银行,无非是看中了当地的资源,以便和当地政府有广泛的合作。如果不是银行股东的身份,可能永远也接触不到政府,更重要的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时候,可以调整信贷的方向。这在以前对实业资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高伟在分析投资村镇银行的优势时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记者观察:警惕把投资村镇银行作为“圈钱”工具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9篇

摘 要:村镇银行在国家的扶持下一直跟随着时展的脚步,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从地区分布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我国村镇银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展望我国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村镇银行 经营模式 多元化 地区差异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概述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自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本变得十分稀少,直到2006 年12 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紧接着2007 年3 月1 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诞生。其诞生的意义在于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高、收益小的服务需求,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与推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机构,与银行分支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村镇银行建立“门槛低”但监管严格,使村镇银行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治理灵活。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经济建设,而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所需求的金融产品相对简单,这使得村镇银行形成自身一大特点——治理灵活。鉴于这一特点村镇银行大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公司乃至不同的人的特点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而农村的贷款量少,大大降低了这样做的金融风险。这样做无异于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银行运行的稳定,附带的还提高了在农民心中的信任度,可谓“一石三鸟”。由此村镇银行的灵活性决定了它能在发展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得到更好的进步。

2、经营对象与特点。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文化水平相对欠缺、没有一技之长、生产要素欠缺、勉强或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和从事简单的个体经营、种植业、渔业等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而将从事规模化的经营活动的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资源分流给农村信用合作社,这样在保证了农村资金问题解决的同时也避免了与其他银行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的发展其本质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相同的三个阶段。村镇银行要时刻牢记其建立的宗旨在发展的同时要扶持“三农”的经济发展,因此村镇银行的入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生活问题。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的心理,在众多的金融服务项目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此时的村镇银行正式迈进了第二阶段,此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自己产品多元化的建设上,如此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在村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后,银行将步入稳定发展阶段,而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必须因地而异,在稳定发展的同时,重点推出自己银行独有的特色服务,从而形成市场竞争力。

3、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由于村镇银行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不统一,因而很难正确把握其市场定位及建行宗旨。村镇银行应该定位为“贷农贷小”的小型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1 年年底,全国24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 家。到2009 年末已开业的148 家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小型金融机构,而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缺乏积极性,仅仅设立了9 家。总之,总体来说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趋势良好,但速度缓慢。

(二)我国村镇银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任度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国有商业银行等传统银行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难以逾越的地位,他们对村镇银行的看法往往是“小银行”“不入流”等。除此外,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完善,使操作风险增大,加大了人们的不信任度。信任度的欠缺把村镇银行推到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2、内部员工素养问题。村镇银行是一个低成本运营的金融机构,农村户数较多,管理发面也需要很多专业人才,但在偏僻地区如果不能给予专业人员较高的工资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这又让村镇银行陷入两难,一方面要维持低成本运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专业化管理。长此以往必然因员工素养问题导致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以西峰瑞信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 年该行8 个营业网点共有干部员工93 人,而其中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仅仅4 人,占总员工的4.3%。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人才匮乏。

3、经营问题。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需大于100 万元人民币,近年来大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都超过5000 万元,经济稍微好点的地区有1 亿到2 亿的。但相对传统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资金比较匮乏,再加上在偏远的地区存款的增长速率缓慢。而村镇银行是否联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并未联网,很大程度的依赖手工操作,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加大了操作风险的可能。

三、解决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是为“三农”服务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优待,首先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村镇银行的各项服务,关注村镇银行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双赢;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优先考虑新增行政事业单位专户在村镇银行的开立;然后就是最大可能的给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最后,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使其与农户建立良好互信关系,从低风险的信贷业务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稳步发展信贷业务。

(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靠政府扶持是一方面,而自我的提升占据的比例往往更大。第一,银行的营业网点的布局要谨慎考虑,因为村镇银行是低成本运营金融机构,每一个网点的建立必将与传统农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网点的设立要瞄准传统银行的空白点,进行“补漏”操作,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第二,结合自生灵活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根据地区特色为其制作该地区所需要的产品设计,做有自己特色的银行发展。第三,借鉴和引用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网络设施,会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第四,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不断引入具有责任心的高级管理人员,降低信用风险。

(三)加大不同地区经营模式的借鉴和学习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有明显区域性的国家,村镇银行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都各有各的特点。

1、“以镇为主”——东部地区。由村镇银行分布可看出东部地区的村镇银行最多。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沿,因而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中西部来说较为发达,因此东部地区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要想在东部金融业分一杯羹,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规模,最好在一亿以上,否则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这样的话即偏离了村镇银行建立的市场定位又损失了一大笔利润,这样下去规模不够的村镇银行必将失去竞争力,故而在东部的村镇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东部沿海地区自主创业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很多人都有不错的想法但缺少资金,所以村镇银行大可以着重发展创业贷款项目。因此东方地区村镇银行的重点应放在无抵押产品设计上,与此同时应该放宽对个体户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条件,提高贷款发放的效率。扶持第一、二层农民的创业之路,拉动东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在东部地区得以立足。

2、“以村为主”——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因自然条件优越,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使得中国大部分农户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宗旨是“以村为主”。中部地区的经济不及东部地区但农户的数量引起质变,虽然在每一位的成本上会有所减少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这个资金的缺口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也应该具备较为雄厚的资金后盾。

虽然中部地区正在蓬勃发展,但第一层农民明显较少,所以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应该瞄准第二、三层农民,由于贷款金额较小,对于这种情况可实施联保贷款制度,这样一方面将自己的资金外放能够获利,另一方面无形中贯彻了村镇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创建宗旨,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3、“以乡为主”——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即使如此,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对西部的开发进展缓慢,现在的西部仍处在待开发阶段,村镇银行的入驻无疑是西部地区的福音。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必然要以“小且精”的主旨发展,西部的村镇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第三层农民,在国家对西部的政策下要确保做好。另外由于人民稀少也可向中部地区一样采取多人联保贷款制度,在条件允许下可放宽农民的还款政策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款周期采用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四、我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前景

(一)政策引导会不断凸显

近几年,我国不断的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2008 年5 月联合印发《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该条款将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变得“书面化”“正式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大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9 年先后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条令规定村镇银行在当年的经营达到银监局的要求同时贷款余额同上年有所增长,那么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自身社会适应性将不断增强

村镇银行的建立宗旨是“贷农贷小”。在与传统银行间的竞争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与其与传统银行恶性竞争,还不如瞄准传统银行的“盲点”发挥自身的特色,培养发展“低成本、易推广、能重复操作”的符合农村特色的金融项目。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为“三农”提供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建设信息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加大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下用灵活多变的创新信用模式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让人民了解自己,进而加大信任度,才能在以后发展中稳步行进。

参考文献

[1]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3(12).

[2]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作者简介: